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李良荣《新闻学概论》(第三版)重点笔记+脉络梳理

李良荣《新闻学概论》(第三版)重点笔记+脉络梳理

李良荣《新闻学概论》(第三版)重点笔记+脉络梳理
李良荣《新闻学概论》(第三版)重点笔记+脉络梳理

新闻学

新闻学:是以人类社会客观存在的新闻想象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它研究的重点是新闻事业和人类社会的关系,探索新闻事业的产生、发展的特殊规律和新闻工作的基本要求。研究的内容是新闻理论、新闻史(重点是新闻事业的发展的历史)、新闻业务。

新闻学的中心议题:客观世界的诸条件对人类社会新闻活动的决定、支配作用,及新闻活动对社会的反作用。

新闻主导理论

新闻主导理论:是各国新闻立法、制定新闻政策的理论依据,也是影响新闻人观念的一个决定理论主张。世界各国新闻学主导理论有四种:自由主义报刊理论、社会责任论、发展新闻学、党报理论。

一、自由主义报刊理论的内涵和原则:

1.自由主义报刊理论起源于欧洲,盛行于美国。

2.其主要内涵是探讨新闻自由和政府、社会、个人的关系。其主要内涵是:

1)报刊不受政府的干涉。政府不得采取任何措施干涉、收买或控制报刊,唯一措施是保护新

闻自由。

2)报刊拥有对政府的监督权。报刊是行政、立法、司法以外的国家第四势力。

3)"自由意见市场"和"自我休整"理论。让人民群众和各党派都利用报纸充分自由地表达各自

的意见。前提是给予人民各项事务的充分信息。

4)对事实的信念。报道的最终目的是客观地反映现实,让人们对外部世界形成独立的见解。

3.本理论把客观地向公众提供事实作为新闻报道的最高标准和新闻人的职业道德标准。客观性报道

是自由主义报刊理论在新闻实践中的具体体现。支配着西方报刊的不是理想的理性至上,而是利

润至上、金钱至上。

二、社会责任论报刊理论的内涵和评价(注意自由注意报刊理论发展到社会责任论的过程和新的特点)。

1.20世纪40年代由一批美国学者正式构建,50年代为西方所接受。其基础仍然是自由主义报刊

理论。

2."报刊自由委员会"(社会责任论)对报刊的五项基本要求:

1)新闻必须真实、全面;新闻报道必须理智;新闻报道要作出合理真实的解释。

2)新闻报刊要成为"交换评论"和"批评的论坛"。报刊应负责起社会成员间思想观点交流的责任。

3)报刊要反映出社会各个集团的典型画面,对各个集体给予正确描述。避免因误解而引起冲突。

4)报刊要提出和澄清社会目标和价值观。大众穿报媒介必须承担起教育和宣传的职责。

5)报刊要"完全接近每日的信息",这是对新闻时间性的要求。

3.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并不能看不能真正实行自律,公众对此有无能为力,社会责任论者只能求助

于政府来管束和制约新闻媒介。它只能在一定程度上缓和西方新闻媒介和公众、政府之间的矛盾,并不能从根本上消除新闻媒介和社会大众的对立。

三、发展新闻学(发展传播学)理论的核心内容和特征,本理论认为新闻媒介有那些功能

1.核心内容:国家的发展尤其市经济的发展是一切发展中国家的首要任务,新闻媒介必须服从服务,

促进国家发展,尤其是经济的发展。

2.特征:程度不一地和政府保持一致,宣传政府的施政纲领;十分重视新闻媒介的守望、整合和教

育功能。

1)守望:传播国内外重大信息,冲破落后观念,把公众的注意力集中到重点建设项目,使传

统的人民把眼光放在将来以及现在的生活状态。

2)整合:缓和社会矛盾、妥善处理国家内部不同民族、不同地区的利益冲突,保持社会稳定,

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3)教育:强调交易大众遵纪守法,竭力促进人的现代化、推广新技术。

新闻传播活动起源

新闻活动是人类求生村图发展的需要:新闻活动的历史、封建社会新闻活动发展的背景和原因

一、原始社会新闻活动产生的背景和原因

第一、客观世界的一系列变动直接关系到原始人的生存。他们必须随时随地了解外界的变化,并且相互传递情况,以便商量对策,协调一致,采取行动。在原始社会新闻活动纯粹服务于人类的生存斗争。

第二、社会新闻活动的产生是人类求生存图发展的需要。客观世界的变动关系到人类的生存,人类社会性生产和社会性生活决定了人类从事新闻活动的需要;其目的是为了了解客观世界的变动。

二、奴隶社会新闻活动进一步发展的历史背景:

第一、奴隶社会不但要了解社会变动还要了解各种各样社会关系的变动。

第二、历史背景:

1)产生了阶级和阶级斗争,出现了国家统治机器;

2)出现了社会分工;

3)最根本的原因是生产力得到了较大的发展。

三、封建社会新闻活动得到进一步发展

1.社会背景及原因:社会关系进一步复杂化,彼此之间的联系更为密切。

1)国家的形式更加完备,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其巩固需要与灵敏的情况反应相联系。

2)农民起义不断,双方都需要了解对方的情况,内部也需要大量新闻传递工作,以便协调一致。

3)封建社会的农民有了一定的人身自由和自主权,需要了解一定的情况来维持自身生活和生产。

4)地主阶级除了用武装来统治,同时通过思想来麻醉农民,新闻成其宣传德威的工具手段。

5)社会分工比过去更加明确,尤其是城镇的出现,为新闻的发展提供了地域基础。

2.与原始社会新闻相比的相同点:

1)无论何种阶级都必须要一定的新闻量才能生存下去。新闻活动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了解客观

世界的变动。

2)人们从事新闻活动的原因:人类相互之间的联系和客观世界的永恒变动。

3.发展:

3)规模越离开越大,并且在封建社会有一大批专门从事新闻活动的脱产专职人员。

4)内容大大丰富、复杂。除了自然变动、部落战争,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多方

面。

5)传递新闻的手段多样化了:符号、信号(原始)——手写文字(奴隶)——印刷品(封建)

新闻传播活动

一、新闻传播活动

1.广义新闻活动:不仅限于和大众传播工具的直接接触,而包括人们为沟通客观世界新近变动的情

况所进行的一切活动。

2.狭义新闻活动

3.大众传播媒介(大众传媒):新闻事业的发展是人类文明的一个标志。像报纸、广播电视在新闻

学上统称新闻事业,在传播学上总称大众传播媒介(大众传媒)。

二、新闻活动的渠道

1.亲身传播:

1)采用的方法:语言传播(直接交谈、电话会谈)文字传播(信件、电报、传真、邮件)

体态语言传播(手势、眼神、表情)信号传播(暗记、旗号等)

2)特点:信息传播有明确的对象。属于定向传播。

3)优点:信息传播的针对性强、反馈快、互动性大,可以迅速调整传播内容和方法。

4)缺点:传播面窄,传播速度慢,保真度差

2.大众传播:

1)方式:报纸、广播、电视、杂志、书籍、电影(中国只包括前三种)

2)特点:面向全社会传播信息,。没有明确的传播对象。属无定向传播。

3)优点:传播速度快、传播面广,保真度好。

4)缺点:反馈慢,互动性差

3.群体传播:

1)方式:集会、发布会、讲座、报告会、讨论会

2)特点:既属于无定向传播又属定向,长处和不足节余二者之间。

三、新闻活动与生产力发展之间的关系:

第一、变动产生新闻,关系决定需要;

第二、社会条件的改变,引起人类社会交往密切程度的提高,整个社会各个阶层对新闻需求量增加,促进新闻活动规模和内容的增加、扩大,以及新闻传递手段的创新。

第三、社会对新闻的需求量决定了新闻活动的规模、方式和内容。社会对新闻的需求量又是社会生产力水平决定的。

新闻传播的本源

新闻本源:先有事实后有新闻,事实是第一性的,新闻是第二性的。变动是根本。

新闻

一、新闻的定义:新闻是新近发生事实的报道;新闻是新近事实变动的信息。

(这两个定义对于新闻互为表里,在不同场合有各自不同的内涵和功能。)

1.报道:是对可以查证的事实的客观叙述。是指人们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有根据。

2.分析:是建立在事实基础上的,是对客观事实发生的原因、意义、影响所做的解释以及对未来发

展趋势、结果所做的预测。其前提是,议决和结果都必须是事实。

3.判断:是对某一件事情的利与弊,是与非、对与错,得与失、善与恶,荣与辱所做的结论。这种

结论有强烈的主观主义倾向,有鲜明的价值取向。新闻应尽可能地多向人们提供可以查证的事实,不妨做些分析,但尽可能避免下结论,不要以判断代替事实。

二、新闻要素

第一、新闻要素是新闻构成的必须材料:who,what,when,where,why.

第二、明确新闻五要素对新闻工作有两大作用:

1)有助于记者采访时迅速弄清每一个新闻事实的要点,以保证新闻来源不失实。

2)有助于记者迅速抓住新闻重点,尤其是在新闻导语写作中。

三、新闻最主要的功能:反映世界的最新变动(变动产生新闻,变动是新闻之母)。记者应从事物的变动

去着手寻找新闻,这是新闻记者应具有的"新闻敏感";要从人们看得见、摸得着的变化中研究它的影响、意义,追究出更大的事件。

四、新闻的特征:

1.新闻最基本的特点是真实和新鲜,由此延伸出新闻报道的要求:迅速及时。这也是新闻最基本最

核心的规律。

2.现代社会,新闻真实、迅速的要求决定了新闻工作的方向,塑造了新闻媒介以及新闻工作者的品

格,决定了媒介的形式和技术的采用。

3.人类传播工具的选择和发展,根本上也是由新闻特性所决定的。

人类传播工具经历了:

口头新闻——书信新闻——新闻书——新闻周刊——日报——电台——电视台——互联网

人体器官——————————印刷媒介————————————电子媒介

4."真实和迅速"还决定了新闻工作者的素质要求:首先必须忠诚、工整和严谨,其次必须有敏锐的

反应和判断能力。

五、新闻类别:

按新闻内容分:政法新闻、经济新闻(工交新闻、财经新闻)、体育新闻、文教卫新闻、社会新闻按新闻发生地点分:国际新闻、全国新闻、地方新闻

按新闻时间性分:突发性新闻、延缓性新闻

按新闻与读者关系分:硬新闻、软新闻

1.硬新闻:关系到国计民生以及人们切身利益的新闻。它有极严格的时间要求,报道必须迅速,尽

可能地准确,信息尽可能量化。

2.软新闻:富有人情味、纯知识、纯趣味性的新闻。它没有明确的时间界定,多数属于延缓性新闻,

无时间的紧迫性。它和人们的切身利益无多大关系,向受众提供娱乐、开阔眼界、增长知识、陶

冶情操。

价值传递

新闻选择

一、新闻选择:对现实生活中发生的事实加以鉴别,选出新闻媒介值得传播的事实。新闻选择是对事实

的选择。采写编评都与新闻的选择密不可分。

二、新闻敏感:就是迅速判断事实价值的本领和善于选择事实的本领。

三、新闻选择的标准:新闻定义+新闻价值+宣传价值+新闻法则

1.新闻定义

新闻是新近发生事实的报道。选择的事实要真实和新鲜。淘汰虚假的事实;陈旧的事实;人们司空见惯的事实;空话连篇的事实。

2.新闻价值

共同兴趣指新闻要反映公众关心的事实,不是个别人关心的事实。

新闻价值就是事实本身包含的引起公众共同兴趣的素质。这些素质包括:

①时新性

②重要性

③新奇性

④接近性

⑤趣味性

一个事件只要具备了时新性再加其他任意一性,就有成为新闻的可能;一个事实具备的素质越多,新闻价值就越高。

3.宣传价值

宣传价值就是事实本身所包含的有利于传播者、能够证明和说明传播者主张的素质。

素质内容包括:

①一致性(即与新闻媒介所持的政治主张、价值标准的一致性)。

②针对性

③普遍性

④典型性

⑤时宜性

4.新闻法规,即新闻的选择必须将危害国家或者人民的利益的新闻卡下,不许公开传播。

四、新闻选择的过程

新闻传播的要求

1.新闻传播的真实要求

2.新闻传播的客观要求

3.新闻传播的公正要求

4.新闻传播的全面要求

5.新闻传播的快捷要求

新闻与信息、宣传、舆论

◎1、新闻与信息:信息的定义、特点,信息对新闻工作的要求

◎2、新闻与宣传:宣传的定义,二者的区别与联系,决动宣传效应的因素

◎3、新闻与舆论:舆论的定义、特点,舆论的社会功能,新闻媒介与舆论的关系

一、释义:

1.信息:(一般)指与人的认识过程和传播活动相关的知识积累。只强调对象与人的作用与联系。

(广义)指所有对象在相互联系过程中呈现出的各自的属性。具有和物质、能量等量齐观

的地位。

(狭义)是指能够消除受信者随机不确定性的东西,即排除其他可能性,只采取其中一个

的可能性。(在新闻学里主要指狭义这一定义)

2.宣传:是运用各种有意义的符号传播一定的观念,以影响人们的思想,引导人们的行动的一种

社会行为。它的基本职能是传播一种观念(理论、方针、政策、伦理道德、立场态度)。

3.舆论:是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里,公众对于特定的社会公共事物公开发表基本一致的意见或态

度。

【注意:媒介现实、媒介拟态环境、拟态公众,P53 主流意见(优势意见)】

二、简答

1.信息的基本特点和一般特点

第一、信息最基本的特点:信息必须包含新的情况,新的知识,新的内容。

第二、信息的一般特点:

1)共享性或使用不灭性。正是信息的共享性才使得信息得以传播。

2)扩展性。信息在传播过程中可以压缩也可以扩展。

3)组合性。两个以及两个以上的信息的有机组合,可以产生新信息来。

4)信息运用的多角度性。这也是信息和物质的又一显著区别。

5)相对性。信息的相对性是和人们对外界信息的选择性注意密切相关;注意到的信息又和接

受者的内在需求相关。

2.信息对新闻工作的要求:

第一、观念上必须明确:

1)提供信息是新闻媒介的首要功能。媒介以向社会提供广泛而及时的信息成为其生存的前提,

一切宣传都只能建立在信息的基础上。

2)新闻必须致力于消除读者的不确定性。

第二、在新闻工作业务上也体现出新的要求和特色:

1)变一次性的终端报道为分阶段的连续报道。"事前有预测报道,发生时有动态追踪报道,

事后有总结反映报道"

2)加强深度报道。即根据信息扩缩性特点,对信息展开深加工。

3)加强新闻综合评述。这是信息的组合性特点在新闻报道中的具体运用。

4)加强全方位报道。运用信息使用的多角度特点,对新闻做多角度、多侧面"全息"报道。

3.宣传与新闻的区别与联系。

第一、新闻与宣传的基本区别:新闻传播信息,宣传传播观念。

第二、具体区别:

1)出发点不同:宣传的出发点是处于宣传者自身的生存、发展需要去追逐受众;

新闻的出发点是受众出于自身的需要去追逐信息。宣传追逐受众,受众追逐信息。

2)归宿点不同:宣传者传播观念的目的是要受众理解它、接受它、支持它,宣传者在宣传之

前有自己的主观意图,通过宣传,力图影响人们的思想,让受众按宣传者的意图去行动;

新闻发布者除了以新闻谋利以外,对新闻本身无自己的主观意图,任凭受众自己去分析判

断,作出决策。

3)传播的方式不同:新闻(信息)的传播是一次性的,第二次、第三次就不能再称为新闻(信

息)。宣传却需要经常重复,以加深人们的印象,利于人们的了解和理解,并往往用一种

或多种不同的形式反复宣传同一种观念。

4)传播的要求不同:信息沟通要求定量的准确(真实、全面、客观、公正、及时、准确)

宣传要求定性的准确,即观点和材料的统一,观点要求正确鲜明,材料要真实典型。

4.决定宣传效应的因素:

第一、宣传的目标都是为了达到一定的宣传目的,即争取良好的宣传效应,宣传作为一个传播过程,其影响因素为:WHO(宣传者)、WHOM(被宣传者)、WHAT(内容)、WHERE(场合)、WHEN(时机)、WHY(动机)、HOW(宣传方法)。——6W1H

第二、具体:

1)宣传者:其不是宣传活动的组织者,是一切宣传的信源,而且宣传者的自身形象是决定宣

传成败的重要因素,信任度和宣传效应成正比。

2)宣传对象:其既是宣传效果的承担者,也是宣传效果的最后鉴定者。("魔弹论")

3)宣传内容:起最后宣传作用的是宣传内容。(真理与谬误、真话与假话、有利与损害)

4)宣传场合:分封闭环境和开放环境。封闭环境下信息渠道单一,外界干扰小,宣传容易取

得预期效果。开放环境下,信息渠道多样,各种竞争性或敌对性势力却设法争取受众,预

期效果就困难。善于组织和选择场合是取得预期效果的重要一环。

5)宣传时机:宣传需要针对各个个体在不同时机的不同心理状态,才取得预期效益。

6)宣传动机:动机不同,内容的选择也就不同,宣传的目的要十分明确。

7)宣传方法:宣传者要达到效果必须得当地运用一定的宣传手段、技巧和媒介途径。

5.舆论的本质和特点:

本质:舆论作为公共意见(公众意见)是社会评价的一种,是社会心理的反映;它以公众利益为基础,以公众事务为指向。

特点:

1)公共性。具体体现为舆论指向的公共性和作用目标的公共性。

2)公开性。舆论对社会生活现实直接或间接干预,都是在社会公共领域发挥作用。

3)急迫性。其涉及的都是近在眼前,需要破求解决的问题,指向与目标的显示迫切感决定了舆论的社会急迫性。

4)评价性。它是一种意见,是对事物做出判断,带有明显的主观倾向。

6.舆论的社会功能和主要目的。

第一、社会功能:以公开表达的集合式的公共意见直接或间接地干预社会生活。这是由其"

民意表达和民众力量显示"的本质特性决定的。

第二、目的:使公共事务最大限度地符合公众共同的意志和要求。

第三、主要功能:对涉及公共实务的组织、人员的行为实行监督,进行有效的制约和限制,

使之服从于即定的公共共同意志,符合公众共同利益。是"社会控制"形式之一。

7.舆论控制作用的表现:

第一、对国家政权、政府行为的监督和制约。舆论针对公共事务作为最大公共权利的国家权利成为监督和制约的最主要对象,其体现在对国家和政府决策过程、决策实施结果、相关执行人物上。

第二、对于公众行为的鼓励和制约。鼓励公众合乎社会公德的行为,约束、制止损害公德的行为;

鼓励公众成员符合职业道德的行为,约束和制止公众成员违背职业道德的行为。舆论还在社会改革和革命中担当思想启蒙、争取群众的先导作用。

8.舆论的两面性及其衡量标准:

第一、舆论虽然是公众集中意识倾向的表达,但由于公众认识水平等自身条件的限制和外杂器

客观条件的制约,这种集中意志并不是任何条件下都是正确的。

第二、舆论是一把双刃剑,其重用是正负双向的,它的质量存在高下之分,好坏之别。

第三、衡量舆论的标准是舆论作用于社会实践的后果,包括直接与间接、短期与长期的结果等。

9.新闻媒介与舆论导向之间的关系。

新闻媒介即为舆论工具,新闻媒介与舆论相生相灭,互为依托。新闻媒介因自身的特性介入到舆论产生和作用的各个环节,构成了它与舆论之间的密切联系。

第一、反映并代表舆论。

1)公开表达对于舆论既是必要条件又是最后形成的标志,而公开表达又必须借助一定的媒介,

所以舆论的形成始终到少不了新闻媒介这条最公开的渠道。

2)新闻媒介为舆论起到了最经常的承载作用,使得媒体从最单纯的表达渠道"晋升"到公众代

言人的位置,即"拟态公众"。

3)新闻媒介在舆论领域同时扮演了公众论坛和公众代言人的角色。它既是舆论的载体,又是

舆论主体的影子。

第二、引发舆论。

1)舆论形成的前提是"必须要有意见就指向——特定公共事务",而人们对这一事务重要信息

的了解主要来自于媒体。公众对于外界信息重要程度的判断也主要依据新闻媒介判定的顺

序。

2)新闻媒介设置的议题常常衍生为舆论的源头,即公众关注的公共问题(事务)。这是媒体长

期潜在地影响、作用舆论的一个重要手段之一。

第三、引导舆论:

1)通过持续不断的信息流,构筑现代信息环境,作用于人们的认识,引导舆论。信息是舆论

及公众意识形成的基础,公众形成意见态度过程中实际已受到媒介信息环境的制约,这种

信息钳制式地作着引导。

2)通过直接或间接的额意见表达引导公众意见。新闻媒介通过隐含的意见倾向性报道,或通

过直接的评论,表达立场、观点,引导舆论。而面向大众的传播媒介很容易使自己的观点

立场成为"主流意见"(优势意见),从而使公众视其为多住意见而遵从和符合,往往这也是

媒体有意识地控制和引导过程。(诺依曼的"沉默的螺旋"理论)这是其强大影响力最明显的

表现。

总之,新闻媒介与舆论密切相关。它反映舆论代表、代表舆论、引发舆论、必要时主动引导舆论的方向。

中国新闻事业的工作原则

我国新闻工作五项基本原则:真实性原则、指导性原则、群众性原则、战斗性原则、党性原则。

一、新闻真实性

1、新闻真实性指的是在新闻报道中的每一个具体事实必须合乎客观实际。即新闻的五要素能够经的

起调查核对。新闻报道的真与假只有一个标准:是否符合客观存在。

2、坚持新闻真实性的重要性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新闻必须真实,这是新闻工作的第一信条。

我国新闻事业之所以要坚持新闻的真实性,是出于对党和人民事业高度负责的崇高责任感。具体来说有四方面:

①坚持真实,才有助于党和人民正确认识客观世界,更好地改造客观世界。

②只有坚持真实,才能坚持真理,我们的报道才会有力量。

③只有坚持真实,才能加强党和人民的联系,才能使人民和党心连心。

④只有坚持真实,新闻事业才能取信于民,才能赢得人民的尊敬和信任。

3、新闻失实

新闻失实表现的五个方面:①无中生有;②添枝加叶,层层拔高;③要件残缺,隐瞒事实;④偷梁换柱,移花接木;⑤因果不符。

失实原因的分析:①非故意性失实,记者没有主观故意,原始材料失实。②故意性失实,主观失实。

炒新闻:无中生有,小题大做,以假乱真,以耸人听闻的新闻混淆视听。

合理想象和扩大宣传效果。

二、新闻指导性

1、新闻指导性就是通过报道新近发生的事实宣传一定的观点,影响受众的思想,把受众引导到既

定的目标上去。

对我国新闻事业来说,新闻指导性就是新闻工作者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用党的方针、政策来影响、指导受众的思想和行动,帮助受众明辨是非,引导人民群众同心同德,共图四化大业。

新闻指导性不是指挥权,而是道义上和思想上的影响。

2、新闻指导性的具体表现为

①鼓舞②示范③论证④启发⑤解释⑥预测⑦警戒

新闻指导性产生的社会效果包括,迅速的在受众中引起反响,立即收到明显效果;潜移默化长期的影响。

3、指导性要建立在新闻特点之上

具体做法:

①寓新闻指导性于知识、趣味性之中。

②寓指导性于可读性之中。

③寓指导性于服务性之中。

具有指导作用的新闻,称为指导性新闻。指导性新闻的基础在于信息,指导性是要寓于信息传播之中的。即指导性新闻既要真实、及时传播大众共同关心的事实,又要体现一定的指导思想,并把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具体说就是:

①指导性新闻要具备新闻的特点,有一定信息量,能引起大众的共同关心;

②新闻中的观点和事实统一,事实能无可辩驳的说明观点,令人信服;

③选择适当的时机发表,取得最大的宣传效益。

4、新闻指导性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操作要求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新闻指导性除了继续发挥鼓舞、示范、论证等作用外,重点要在“解释”上下功夫。

围绕形势新变化,对党和国家每一项政策的出台进行分析阐释,帮助受众弄清发展趋势,权衡利弊得失,保持新闻指导性宏观上的舆论一致和微观上的多元表达。

5、关于新闻指导性的不恰当做法:

①图解政策的做法

②公告式和命令式的做法

③片面化和简单化的做法

表现在:在宣传某一党和政府的政策规定时,只有质的概念而缺乏量与度的把握,说了不少过头话;

抓住一点,不及其余;简单肯定一切,否定一切;在典型宣传中,往往强调精神而忽视科学态度。

三、新闻事业的群众性

新闻事业的群众性的三层含义:

内容上:新闻事业应该尽量满足群众的需要;

工作路线上:新闻工作应该走群众路线,坚持全党办报,群众办报;

形式上:新闻和评论的表现形式应该尽量为群众喜闻乐见。

我国新闻事业和群众的关系是相互支持、相互帮助。

我国新闻事业既要满足群众需要,又要引导群众,提高他们的政治觉悟。

“全党办报,群众办报”的含义:①各级党委重视党报工作,加强对党报的领导;②办好党报是新闻事业的关键,要自觉主动接受党的领导;③组织广大党员、群众为新闻媒介提供情况、材料和稿件;④倾听群众意见,改进报纸工作。

四、新闻事业的战斗性

1、新闻事业的战斗性:为捍卫党和人民的利益无所畏惧的斗争,为传播真理不倦的探讨。

具体表现:

①揭露、打击破坏安定团结、破坏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毒害人民的做法;

②大胆揭露职务人员违法行为和不法分子危害人民群众利益的劣迹;

③及时发觉和批评各个领域中的错误倾向和错误思潮;

④及时反映人民内部各种矛盾,催人猛醒,发人深思,引起社会各方面着手研究、解决。

2、运用新闻媒介开展舆论监督的原因:

新闻的舆论监督能够产生强大的威慑力;

新闻的舆论监督能够把党和政府的各项工作置于人民群众的监督之下。

新闻的舆论监督有利于加强党和人民的关系,密切干群关系。

新闻的舆论监督是衡量新闻事业党性的一个尺度。

3、我国新闻媒介开展舆论监督的性质和特点

出发点:保证中央政令畅通,维护国家、人民的利益。重点是解决人民内部矛盾。

特点:权威性典型性紧迫性重效果

4、开展舆论监督的基本原则

1) 从有利于党和人民的利益出发,坚持正确的揭露批评

2) 实事求是是保证揭露批评报道成功的基础

3) 适时、适量、适宜是批评报道取得良好效果的重要一环;

4) 保护批评者的合法权利,保留批评者的申诉权利。

5) 独立负责同时,又要自觉接受党的领导,争取各级党委组织的支持和帮助。

5、批评不慎表现的三个方面

批评不实引起新闻伤害;

批评失当引起新闻伤害

新闻炒作引起新闻伤害

五、新闻事业的党性原则

新闻工作的党性原则是:党的任何新闻媒介必须无条件的服从党中央和上级党委的领导,无条件的执行党中央和上级党委的决议、决定。

1、坚持党性原则的极端重要性

1) 坚持党性原则是使党的新闻事业永不变质的保证;

2) 坚持党性原则才能使党的新闻事业保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立场;

3) 坚持党性原则才能充分发挥党的新闻事业的积极作用;

4) 坚持党性原则才能划清无产阶级新闻事业和资产阶级新闻事业的界限;

5) 坚持党性原则才能推动、指导我国各项改革沿着健康道路发展。

2、坚持党性原则要处理的关系

1) 坚持鲜明的倾向性和真实性统一;

2) 坚持维护党的利益和人民利益统一;

3) 坚持宣传党的原则和掌握灵活的宣传策略的统一;

4) 坚持严肃的态度和生动活泼的文风统一。

3、坚持党性原则和发挥新闻工作者的积极性、创造性、主动性的一致。

新闻工作者的修养和职业道德

一、中国新闻事业对新闻工作者的要求

1)热爱党和人民,热爱党和人民的新闻事业,有在新闻岗位上为宣传真理、捍卫真理,为维护党

和人民的利益奋斗、献身的精神。

2)有一定的马列主义水平,十分熟悉党的方针政策。

3)乐于深入实际,善于和群众打成一片。

4)有较宽广的知识面,一定的专业知识,熟练的新闻业务才能;

5)有高尚的职业道德,在工作中做到“唯真、唯实,不畏权、不为钱”。

二、新闻职业道德

新闻职业道德包括:职业理念、职业态度、职业责任、职业纪律

三、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

遵守宪法、法律和纪律

维护新闻的真实性

保持清正廉洁的作风

新闻传播的受众

一、受众:大众传播媒介信息的接受者。具体说就是读者、观众、听众。受众是新闻媒介的参与者。

二、受众对媒介的影响

①决定着媒介内容的选择

②决定着媒介的风格

③决定着媒体改革的方向和进程

④是传媒财富之源、传媒权力之源

三、受众的特点

1、广泛性。指受众成员组合和地域分布上的广泛性。新闻媒介的高度开放决定了受众的广泛性。

2、混杂性。因为新闻媒介的受众广泛地分布在全社会的各个角落,就相应造成了受众成员的混杂性

特征。

3、隐蔽性。受众对媒介是一种笼统的、隐蔽的存在。

四、受众新特点

1、在急剧的社会变动和开放的社会联系面前,受众表现为旺盛的信息需求。求新、求变之心表现尤

为强烈。(受众对信息的需求比以往更旺盛)

2、市场经济条件下决策主体增加,带来受众对硬性的决策参考性信息的需求增加。(受众对决策参

考性信息需求增加)

3、受众群体分化趋势明显,新增群体涌现,造成受众需求的多元与分化。(受众呈现出多元与分化)

五、受众的细分

六种分类方法:

1、按照接触的媒介类别分,可以划分为报纸读者、广播听众、电视观众,彼此交叉。

2、按照人口统计学原理,受众群体内部可以按照性别、年龄、职业、地域、教育水平等再划分为不

同的次属群体。

3、按照接触媒介的频率,可以分为稳定受众和不稳定受众。稳定受众是各个媒体的重点争取对象。

4、按照受众不同的信息需求,可以分为一般受众和特殊受众。主要是依信息需求的指向性的清晰程

度来划分的。

5、按照接触新闻媒介的确定性分为现实受众和潜在受众。凡是已经确定使用新闻媒介的受众称为现

实受众。凡是具备正常的媒介接触能力,但是还没有接触、使用媒介的受众称为潜在受众,即其具备成为媒介受众的可能性。

6、按照新闻媒介明确的传播对象,可以分为核心受众和边缘受众。

六、新闻媒介的受众定位

1.受众定位:就是确定媒介整体和所设栏目明确的传播对象,解决向谁传播、为谁服务的问题。

包括一家媒体的整体受众定位和各个版面、频道、栏目的特定受众定位两部分内容。

2.功能定位和受众定位是媒介经营策划的两大支点。功能定位主要是着眼于媒介性质,受众定位

是客观性的存在,是传播活动的起始点和归宿,是不以任何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性的制约。

受众定位最终决定着媒介传播的成败得失。

3.新闻媒介的受众定位最关键的步骤就是在正确定位的总体指导原则(宽窄适度,范围适中)下

确定核心受众群。

4.核心受众的确定主要要考虑的是以下四方面的要素:

1)受众区域定位。地域是第一位的因素。

2)受众职业和身份定位。

3)受众的年龄定位。

4)受众文化程度定位。

七、受众的权利

1.知情权

2.参与权

3.表达权

4.监督权

5.批评建议权

新闻媒介的演进和新闻传播事业的产生和发展

第一节新闻事业的产生

◎1、中国古代社会的新闻传播工具:口头、信号、书信、印刷、其他(露布、牌报、揭贴等)

◎2、西方报纸是资本主义山品经济的产物:报纸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

◎3、报纸、广播、电视的产生:报纸产生的三个阶段、广播产生的历程、电视的几种制式

◎4、近代汉字报纸产生的特殊性?:邸报的内容、作用和对象,近代中国报纸的产生。

一、古代新闻传播活动及新闻传播工具的演变:(古代社会新闻传播发展缓慢,起决定作用的是经济条件)

1.新闻传播工具的演进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人类文明的发展。原始社会主要以嘴巴作为传递工具;

到了奴隶社会,已经形成了口头、文字、信号三者并存的新闻传播媒介。同时新闻活动要依赖

于交通、通讯工具和其他的物质手段。

2.主要有以下几种传播方式:

1)口头新闻。特点:简便、具有广泛的群众性;缺点:新闻保真性差、传递速度慢、覆盖面窄。

2)信号媒介。最大的好处是迅速,但传递复杂的信号比较困难,一般只用来传递简单的信息。

3)书信媒介:远距离传递信息;印刷媒介:古代主要指邸报;

其他传播方法:露布、牌报、旗报、悬书、揭贴

二、古代新闻活动共同点:

1.古代社会始终没有停止过新闻活动,但无以此为职业的机构,古代只有新闻活动而无新闻事业。

2.其规模小,新闻基本上为定向传播,有明确的目的和具体的对象,而没有无定向的大众传播。

3.统治阶级内部新闻活动大大超过被统治阶级(主要是规模上)。

三、西方报纸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

1.在封建社会的资本主义过度时期,产生出最早的新闻事业。

2.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发展使社会规模、社会变动、社会生产分工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由此人们

对信息的需求量激增,需要信息的人也在激增。而古代社会狭小的新闻活动不能适应新变化和新

要求。

3.资本主义商品经济不但使新闻事业的产生有了社会必要,还为新闻事业的产生准备了物质手段。

1)大工业生产发展客观上需要各类知识人才,并促进了各类学校的兴办,为报纸创造了读者群。

2)资产阶级创造了大量巨大城市,便利了新闻采集和报刊发行发行。报纸是城市的产物。

3)交通通讯的迅速发展保证了新闻采集、发布的迅速及时。

4)印刷纸张等工业的日趋发展,保证了报刊的物质需求。

5)资本原始积累增加了资本集中速度,使资本家有可能合办和独办报纸,并刊登大量广告,使

报纸成为有利可图企业。

4.报纸的出现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尽管它发轫于封建社会末期并受

到封建统治阶级的扼杀或控制,但最终伴随着资本主义上平经济的发展,报纸最终成长发展起来。

四、4、报纸、广播、电视的概念

【报纸】以刊登新闻为主的定期连续想大众发行的印刷品。

【广播】以无限电波(或导线)传递声音为媒介的大众传播工具。

【电视】以无限电波(或导线)传递声音和图象为媒介的大众传播工具。

五、报纸产生发展的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手抄新闻的出现和盛行时期。14-15世纪在意大利威尼斯兴起,很快流行到欧洲各地;

17世纪初达到高潮,17世纪末逐渐消亡。

第二阶段:新闻书的出现。德国法兰克福最早出现新闻书,1588年奥地利人艾青氏印刷新闻书每年两册,1620年荷兰人在阿姆斯特朗开始印刷新闻书。特点是不定期,间隔时间长,

新闻迟缓,无固定订户。

第三阶段:周报(周刊)、日报的勃兴。1609年德国奥格斯堡《德国观察周刊》、1616年《法兰克福邮报》、1626《马德堡新闻》;17世纪上半叶欧洲各国几乎都有了周刊,1631年

《法国公报》、1641年英国《国内纪闻》等;日报:1663年德国莱比锡《莱比锡新闻》、

1665.11.16英国《牛津公报》(单页双面印)、1702年伦敦《英国每日新闻》(四开单

张双面印)。

※第四阶段:周刊和日报的产生,因其整个过程工艺技术要求的复杂性,使报纸正式成为了资本主义企业,并产生了一个新兴的行业——新闻事业。

六、广播电台的发展。

1895年,意大利马可尼和俄国波波夫同时发明无线电波。

1899.3.28,马可尼成功地发了第一封电报(英国至法国)

1906.12.25,范斯顿的马萨诸塞实验电台首次广播,从广播工程技术标准上看,广播从此诞生。

它最早是娱乐工具。

1920.8.31,美国底特律8M实验台广播了密执安州长初步获胜的新闻。(最早的广播新闻)

※1920.10.27,美国匹兹堡KDKA电台正式成立,具有合法经营权的第一家电台。它的播音标志着广播事业的正式诞生。

1923.1.24美在华第一个电台正式开播,呼号为ECO,是中国第一家广播电台。

○1940.12.30,延安新华广播电台开播,呼号XNCR。中共穿班的第一个广播电台。

七、电视的发展。

1930年,英国广播公司与贝尔德合作,成功开发了电视图象及传送。

1940年,美国试制趁工彩电;1953年NTSC制式标准;1954年美国开播彩电节目。

三种制式:美国NTSC,德国PAL,法国SECAM。

中国1958.5.1成立电视台,1973年开办彩电业务,中国采用的是PAL制式。

八、近代汉字报纸产生的情况:

1.邸报。

1)称呼:条报、条陈、除目、报状、状;邸抄、朝报、进奏院状报。

2)内容:圣渝,法令,奏折

3)特点:不由朝廷统一公布;内容不相同;无固定发布日期;无自己采写的新闻言论。

4)作用:宣传君恩;宣扬君臣之道;宣布君令;封锁不利消息;通信息。

5)定性:并非近代报纸的始祖,而是政府公报的始祖。

2.近代中午内报纸的产生,第一批近代中文报纸是19世纪初由英国传教士创办:

《察世俗每月纪统传》1815——1821

《特选撮要每月纪统传》1833——1838

《东西洋烤每月纪统传》1833——1837

媒体融合

媒体融合:狭义上指在网络、数字等技术的基础上,报纸、广博、电视、互联网、手机等新老媒体在形式和内容上走向一体化。

广义的媒体融合,还包括媒体所有权、人员、资源、组织结构等要素的融合;在信息传输渠道

多元的情势下,把新兴媒体传播终端有效地结合起来,资源共享,集中处理,衍生出不同形式

的信息产品,最后通过不同的平台传播给受众。

几个方面的影响:

1.媒体融合带来了媒体结构的转变

2.媒体融合对新闻从业者提出了新的要求,也给新闻教育带来新的课题。

3.媒体融合将对整个新闻产业链产生深刻的影响,媒体运作的整个流程都面临着重新整合与调配。

第二节新闻事业的发展及其基本规律

●16——18世纪是新闻事业产生和初步发展时期

●新闻事业发展基本规律:

一、政治、经济体制决定新闻体制——世界各国新闻体制差异很大,都是从各国国情出发,由它们的政治、

经济体制决定的,也受文化传统影响。

二、生产力水平决定新闻事业的发展水平——新闻事业随生产力水平发展而发展,生产力水平高低直接影

响新闻事业的发展速度和规模大小。

三、传播工具的物理性能决定传播工具的特点——报纸、广播、电视同时存在,同时发展,它们各自有各

自的特点,无法互相取代。

四、读者的需要促使报纸多样化——随着社会的发展,读者群不断扩大,读者的信息需求也越来越多样。

这促进了报纸的多样化发展。不断适应读者需要,这是报纸发展过程中起决定性作用的一条规律。五、反映现实生活的需要决定新闻体裁的多样化——随着新闻事业的发展,新闻体裁也经历了由简单到复

杂、由少到多、由模仿到独立的发展过程。

六、新闻教育适应新闻事业而产生、发展。

●l 规律一:政治、经济体制决定新闻体制

考查点:新闻体制定义、新闻媒介所有制形式、从国家制度看新闻媒介特点

1.新闻体制:新闻事业的所有制性质、决策机构的构成、新闻事业的结构和社会对新闻事业的制约机制

等。新闻体制集中表现为媒体的所有制问题。

2.新闻媒介所有制有三种:

1) 私营媒介:完全由私人独资或集股兴办。西方报纸都是私营媒介,以美国为代表。

特点:董事会为最高决策机构;依托财团;盈利为目的;广告是主要收入来源;迎合受众;监督政府有一定力度。

2) 公营媒介:大多数国家都有公营电台、电视台,还没有公营报纸,以BBC为代表。

特点:由各阶层代表组成管理机构,不受政府控制;半官方机构;以视听费为主要收入来源;强调对公众负责;不播广告。

3) 国营媒介:社会主义国家和西方部分发达国家为此种体制,以意大利国家电视台为代表。

特点:完全依赖政府;政府宣传机构;节目严肃呆板。

3.从国家制度上看:

1) 以中国为代表的社会主义制度国家,新闻媒介特点:新闻媒介国家所有;新闻媒介以有利于国家

利益、人民利益为最高宗旨;新闻媒介自觉接受党的领导。

2) 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新闻媒介特点:政府没有直接控制媒介;存在公营、私营并存局面,私营

比例在上升;电台、电视台的创办需经过审查。

3) 其他发展中国家新闻体制比较复杂,特点是:多种所有制并存;新闻媒介大多有政府政党背景;

新闻媒介支持国家发展。

●l 规律二:生产力水平决定新闻事业的发展水平

新闻事业随生产力水平发展而发展,生产力水平高低直接影响新闻事业的发展速度和规模大小。从当今世界来看,发达国家有发达和较为发达的媒介,第三世界国家的媒介整体较为落后。

直接的因果关系表现在四个方面:

①生产力水平提高,社会经济规模扩大,刺激了信息需求;

②生产力水平提高,社会受教育面扩大,读者群扩大;

③生产力水平提高,广告越来越多,媒介易于生存和发展;

④生产力水平提高,科学技术进步惊人,新闻手段日益现代化。

●l 规律三:传播工具的物理性能决定传播工具的特点

考查点:三种传播工具特点

1、报纸:以刊登新闻为主的定期连续向大众发行的印刷品

特点:

1) 记录性好,便于思考;

2) 选择性强,读者可以自由安排时间和内容来读;

3) 材料运用自如,不受时空限制,便于深度报道;

4) 制作程序多而繁杂,新闻时效差;

5) 受文化水平限制大,受众基础不如广播、电视广泛;

6) 不如图像和声音逼真有感染力。

2、广播:以无线电波(或导线)传送的声音为媒介的大众传播工具

特点:

1) 迅速及时,时效性强;

2) 无远弗届,渗透性强;

3) 对象广泛,群众性强;

4) 一瞬即过,不易保存;

5) 顺序接受,选择性差

3、电视:以无线电波(或导线)传送的声音和图像为媒介的大众传播工具

特点:

1) 现场感;

2) 亲切感;

3) 简洁明了;

4) 长于动态新闻,短于深度报道;

5) 电视新闻的采访、制作、传播、接收有较高的物质技术要求。

l 规律四:读者的需要促使了报纸多样化

考查点:报纸分类

1.分类

1)从办报方针分

A.政治性报纸——以追求政治利益为目的,宣传政党、政府主张;以硬新闻为主。《人

民日报》

B.商业性报纸——以追求利润为目的,提高广告费;不重视言论;迎合读者口味,新闻

追求量多迅速。《申报》、《每日镜报》、《纽约每日新闻》

C.政治性的企业报——既追求政治利益,又追求利润,西方大报多属这种类型,《泰晤

士报》、《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朝日新闻》

2)以报纸内容分

A.中国综合性报纸:面向社会所有读者刊登政治、经济等方面新闻

专业性报纸:集中反映一个行业或某一年龄层次读者所需的新闻

B.西方分为严肃的高级报纸和大众化的通俗报纸;

3)以阶级属性分: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报纸两种。

4)以发行范围分

①世界性报纸《国际先驱论坛报》、《纽约时报》等;

②全国性报纸《光明日报》、《人民日报》等

③地方性报纸《陕西日报》,是世界报业中数量最大的。

5)以出版时间分:日报、晚报和周报

2.综合以上五条标准,中国当前的报纸可以分为:党报机关报、晚报、专业性报纸、信息类报纸、

对象性报纸和其他。

●l 规律五:反映现实生活的需要决定了新闻体裁的多样化

考查点:三大媒介内容构成和新闻文体

1.报纸的内容构成和新闻文体

1)报纸内容构成:新闻、言论、副刊(专版)、广告

2)我国报纸文字体裁

A.消息:迅速、准确、简要的报道一个新闻事件

B.通讯:详细的报道一个新闻事件的来龙去脉,一个新闻人物的所作所为

C.社论(本报评论员文章):代表本报编辑部对国内外重大事件或社会问题加以分析,

并阐述本报立场、态度或观点

D.言论短评(时评):配合报上发表的新闻,简明扼要的评述其发生的原因、影响和事

件的性质

E.编后语、编者按:用简短的语言指出事件的要害,或作补充

F.新闻特写

G.新闻述评

H.杂交品种调查报告

I.报告文学

J.杂文

2.广播的内容构成和新闻文体

广播内容构成:新闻报道、文艺节目、服务性节目、教育性节目、广告

广播新闻文体:消息报道、现场直播新闻、人物访谈

3.电视的内容构成和新闻文体

电视内容构成:新闻报道、综艺节目、社教节目、电视剧、广告

电视新闻文体:消息报道、现场新闻直播、纪录片、新闻述评、新闻特写

●l 规律六:新闻教育适应新闻事业而产生、发展

考查点:新闻教育史

1878年美国密苏里大学开设新闻专业课

1908年美国密苏里大学开设新闻学院

1918年北京大学成立新闻研究会,聘请徐宝璜、邵飘萍为教师

1920年上海圣约翰大学开设新闻系

1924年复旦大学设立新闻学科

1929年复旦大学设立新闻系

1949年新中国设立华东新闻学院、北京新闻学院

1966-76年文革调整期结束,只剩人大、北广、复旦三院校的新闻教育机构

1978年我国招收第一批新闻学硕士研究生

1984年复旦、人大的新闻系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

1985年招新闻学博士

第三节新闻事业的性质

一、新闻媒介的性质

新闻媒介的共性:新闻事业比较其他事业的基本特点

新闻媒介的特性:一类新闻媒介比较另一类新闻媒介的基本特点

新闻媒介的个性:一家新闻媒介比较其他家新闻媒介的基本特点

1.新闻媒介的共性

新闻媒介是工具,是真实地(与文学比较)、及时地(与电影、戏剧、小说、诗歌比较)反映世界新近变动(与历史比较)的大众(与书信、情报等比较)传播工具,属于上层建筑。

新闻媒介的机构性质:是以采集和公开向社会提供新闻为主的传播机构。

2.新闻媒介的特性分为不同的层次展现

1)所有制方面:私营、公营、国营

2)与政府与执政党关系方面

独立新闻媒介:政治上标榜客观、中立,只以国家、公众利益作为是非标准

官方新闻媒介:代表政府、政党立场,宣传政府的施政纲领

半官方新闻媒介:名义上是独立运作,但在重大政治问题、重要时刻往往代表政府发言,替政

府宣传

3)阶级性方面:无产阶级新闻媒介和资产阶级新闻媒介

4)办报方针方面:商业性报纸、政治性报纸、政企合一型报纸

3.新闻媒介的个性

新闻媒介的个性是指媒体在内容选择、编排方式、行文风格上的与众不同。

如,NBC以硬新闻见长,ABC以国际新闻见长,CBS以选举报道见长;《北京晚报》具有京派文化典雅、庄重、厚实的风格,《新民晚报》具有海派文化实用、精致、活泼的风格,《羊城晚报》体现了岭南文化的开拓创新。

二、新闻媒介的双重属性

1.新闻媒介是精神产品,既属于上层建筑;又属于信息产业,经济领域。

2.我国新闻事业双重属性的外在表现(中国新闻事业运作方式):事业性质、企业管理。

3."事业性质、企业管理"解放了新闻媒介的生产力,给新闻媒介带来新变化:

1)新闻媒介形成积极竞争态势

2)新闻媒介更加注重人才培养和设备更新

3)新闻媒介注重受众反馈

4)新闻媒介注重自身管理,开源节流,发展壮大

三、新闻媒介产品的商品性

《申报》是我国第一份以商业原则创办的中文商业报纸,《纽约太阳报》是美国第一份按商业原则创办的商业报纸。

认识媒介产品的商业性的积极意义有:既然是商品,就要考虑读者需要;考虑营销,参与竞争;就必然有价值规律在起作用。

四、新闻事业的阶级性

1.新闻事业的阶级性是在反映客观世界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立场、思想、观点。它们客观上有利

于某个阶级的利益。

2.阶级性在一张报纸上的体现:选择事实、编写新闻、安排版面、写作言论。

3.中国新闻事业的基本性质和特点

中国新闻事业的基本性质:党、政府、人民的耳目喉舌。

中国新闻事业的最高宗旨:为人民服务。

4.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闻体系:

1)中国新闻事业的最高宗旨是:为人民服务。

2)新闻事业自觉接受党的领导,无条件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国家的法律法令。

3)新闻事业实行"全党办报,群众办报"的工作路线。

4)新闻事业是以党报为核心的多品种、多层次媒介并存的格局。

5)新闻事业属于国有资产,全民所有。

6)新闻事业实行"事业性质,企业管理"的运行方式。

第四节新闻事业的功能与效果

一、新闻事业的一般功能

1.沟通情况,提供信息

人们接触新闻媒体,第一个目的便是获知信息。没有信息,新闻媒介就没有作用。

2.进行宣传,整合社会

新闻媒介强大的宣传作用是通过反映、影响、引导社会舆论来实施的。

3.实施舆论监督

新闻媒介是"第四势力"。

4.传播知识,提供娱乐

5.作为企业,赢得利润

二、新闻媒介的正效应和负效应

6.新闻媒介提供了世界所需要的信息,但是新闻失实、信息污染也干扰误导了受众。

7.新闻媒介连接了世界,却淡薄了人际关系

8.丰富了知识,却降低了思考能力

9.改变了人们的时空观,却诱发了个人无限的欲望

10.促进了人类文明的发展,却污染了社会空气

三、新闻媒介的功能定位

1.功能定位:媒介的决策者决定新闻媒介发挥五大功能的排列组合。当前整个新闻界的趋势是从

实际出发,选择其中的几项作为媒介的主要功能。

2.具体五种排列组合:

1)信息+宣传+盈利型的新闻媒介如:中国各级党委机关报

2)信息+盈利型的新闻媒介

政治倾向性隐蔽,基本不直接发表自己的见解,主要供人们思考和决策所用。

A.提供各种各样全面的信息如:中国《参考消息》、《报刊文摘》、美国CNN

B.以提供某一类或几类信息为主如:《经济参考》提供宏观经济信息《中国证券报》

以股市行情为主

3)消闲+服务+盈利型的新闻媒介如:大众通俗报纸以及一批电台、电视台。晚报、都市报

4)知识+盈利型的新闻媒介如:中国科技报

5)纯宣传型的新闻媒介如:世界上所有对外广播电台

四、新闻媒介的传播效果

1.传播效果:新闻媒介所传播的信息对受众的思想、态度和行为所产生的实际影响。

2.三个时期:

第一阶段:早期强效果理论(1940年以前)魔弹理论

第二阶段:中期的弱效果理论(40-60年代)有限效果论约瑟夫·克拉伯《大众传播效果》最小效果论

第三阶段:适度效果理论(70年代开始)英国批判学派

3.分类:

从心理学角度提出的理论:魔弹论、选择性理论、使用与满足模式

从社会学角度提出的理论:二级传播理论、含义论、模式示范论

从社会心理学角度提出的理论:议题设置理论、创新扩散理论

从心理学角度提出的理论:

1)魔弹论刺激—反应(S—R)

2)选择性理论选择地接触、理解、记忆

3)使用与满足模式以“受众”为中心

受众使用媒介的动机和目的:

1)解闷消愁逃避日常生活的种种制约、逃避劳苦和烦恼、解放情绪

2)人际关系同节目中的人物结成假设的社会关系、获得有利于日常社会关系的效用

3)确认自我寻找确定自己的位置的坐标、学习应付现实问题的方法、强化价值

4)监视环境

从社会学角度提出的理论:

1)二级传播理论拉扎斯菲尔德“舆论领袖”

2)含义论涵化理论

3)模式示范论

从社会心理学角度提出的理论:

1)议题设置理论

2)创新扩散理论知晓、劝服、决策、证实1973罗杰斯和休梅克《创新的传播》

五、我国新闻事业的作用和任务

“党和人民的喉舌”,作用和任务是一贯的

基本任务:“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

具体:

1)向人民群众宣传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2)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宣传国家的法律、法令,保证政令的畅通,并用来指导人民

的思想、工作。

3)监督党和国家的各级工作人员,促进党的各级组织和国家政权机关的建设。

4)成为党和人民群众联系的桥梁

5)提供各方面有关的信息

6)传播知识,做好服务工作

7)做好对外报道和国家宣传

第五节中国的新闻改革

一、30年的四次跨越

第一次跨越:高扬新闻规律的旗帜

从1979年初--1982年,高扬新闻规律的旗帜,否定“阶级斗争工具”论,重新恢复报纸作为

“新闻纸”的本来面目。最流行的观点是:新闻媒介有其自身规律,它不为人们的意志所转

移,不被任何暴力所动摇。新闻工作必须遵循新闻媒介的规律。

"拨乱反正"在全国新闻界在以下几方面形成基本共识:

1.摒弃"报纸是阶级斗争工具"的性质论,重新肯定新闻事业是也刊登时事为主的大众传播媒介;社

会主义的新闻事业是党、政府、人民的耳目喉舌,是党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

2.摈弃"假大空",提倡"短快新",尤其是重新确立新闻真实性的权威。在这段时期,对新闻真实性

的讨论占有各种新闻刊物的最大篇幅。

3.随着党的工作重点逐步转到经济工作上来,经济报道逐步成为新闻媒体的主体。

4.纠正了历史的错案,肯定了"读者需要论"“社会需要论”是合理性的命题,并由此为立足点,重

新确认新闻价值是选择新闻必不可少的标准。

此期间的全新观念:新闻传播也是一门科学,有其特殊的规定性,不能随心所欲,更不能胡作非为。第二次跨越:引进信息概念

1983年开始。信息概念的引进,导致新闻媒介功能的重新定位,也引发新闻媒介的巨大变化。

一、首先是媒介结构的改变,一大批以提供纯信息,尤其是经济信息为主的报纸纷纷创办、

电台电视台也纷纷开出以提供经济信息为主的新频道。

二、其次是媒介内容构成的变化。纯信息的新闻逐步在各新闻媒介占据重要地位,从而大大

开拓了新闻报道面。

三、再次是新闻报道模式的改变。

这一切,都使新闻媒介的面目焕然一新。

第三次跨越:重新认定新闻事业性质

1992年--至今,对新闻事业属性的重新界定促使新闻媒介在事业上的迅猛发展。

逐步形成一个共识:新闻事业就它生产带有强烈的意识形态的精神产品来说,属于上层建筑领域;

但同时,就它为全社会提供经济活动和人们生活必不可少的信息、知识和娱乐来说,属于第三产业。

理论上的突破带来新闻事业发展的新思路:"事业性质、企业管理"。即用企业管理的方法来经营新闻事业。新闻事业在经营上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经济实力大幅度提高。竞争导致中国的新闻媒介发生巨大的变化。

这些变化主要有:

1.从传者为中心到受者为中心的转型。以受者为主是和市场经济相对应的。

2.扩充硬件、扩大容量。

从1992年以来,各地(报纸)增版(广电)扩台的势头不可抑止。各新闻媒介都纷纷更新设

备、兴建办公大楼;电脑写稿、电脑编排开始普及;采访手段、办公手段日趋现代化。

3.调整内部结构,搞活媒介机制。

所有新闻媒介调整内部结构,力图建立起"分工合理、人员精干,反应灵敏"的新机制。

总趋势是:①提升经营管理部门的地位和作用。有些媒介已实行社长负责制,社长之下有总

编辑和总经理双驾马车,处于同等地位。②精简冗员,竞争上岗。③试图打破按政府行政部

门对口设置部室的老模式,建立条块结合、采编合一、对外界反应灵敏的新结构。④奖勤罚

懒、奖优罚劣、拉开分配档次。

第四次跨越:从单一走向多元

1996年开始,传媒业结构调整和结构转型,结果是把中国传媒业原先单一结构走向多元结构,从而转变媒体增长方式。

具体目标:

第一,适度的市场集中,在全国范围内打造十来家跨媒体、跨行业、跨区域经营的媒体集团,成为中国传媒业的支柱,从而形成一个竞争有序的市场。

第二,从粗放型发展转化为集约化发展,从外延性增长转变为内涵性增长,在集团化平台上对内部资源进行有效整合。

第三,走专业化媒体,差异化竞争道路。

第四,实行分层分类管理。

六大举措:

1.报业集团——报业的集约化经营

2.频率、频道专业化——广播电视多元化之路

3.二级电视、三季报纸、四级广播——中国传媒业结构的基本框架

4.制播分离,编营分离——传媒的产业化之路

5.跨媒体、跨行业、跨区域——从封闭结构走向开放结构

新闻学概论-李良荣第四版-

新闻学概论-李良荣第四版-考研笔记

李良荣《新闻学概论》笔记 三、自由主义报刊理论 自由主义报刊理论起源于欧洲,至今盛行于美国。自由主义报刊理论是为了确立、维护和发展新闻自由所作的理论探索,力图以理论形式来阐述、论证新闻自由的合理性、必然性。 1、其主要内涵是探讨新闻自由与政府、社会、个人的关系。 2、其核心是反对政府对报刊活动的任何干预。 3、自由主义报刊理论的主要观点是: 1)(独立自主)报刊独立自主,不受政府的干涉。 2)(监督政府)报刊拥有对政府的监督权。3)"意见自由市场"和"自我修正"理论。4)对事实的信念。 五、社会责任论的内涵和评价(注意自由主义报刊理论发展到社会责任论的过程和新的特点)。 第一、社会责任论是20世纪40年代由一批美国学者正式构建,50年代为西方大多数国家所接受并逐渐取代自由主义报刊理论成为西方大多数国家的主导性理论。其基础仍然是自由主义报刊理论,只不过是对自由主义报刊理论的某些修正、修补。 第二、产生背景:进入20世纪,媒介垄断日渐加重,“观念的自由市场”和实际情况发生冲突;赢利动机驱使传播日渐浅薄、刺激化和煽情化,引起众多的问题,公众权利被践踏,多元意见难以表达。 第三、"报刊自由委员会"构建的社会责任论对报刊的五项基本要求: 1)(对事实的信念)新闻报道必须真实、全面、理智;新闻报道要做出合理真实的解释。“对每日的事件给予真实的、全面的和理智的报道,并将它们置于能显示其意义的特定的前后联系之中”:一是指新闻必须真实、全面;二是指新闻报道必须理智;三是指新闻报道要作出合理真实的解释。 2)(意见自由市场)新闻报刊要成为"交换评论"和"批评的论坛"。要求报刊应担起社会成员间思想观点交流的责任。 3) (缓和社会矛盾)报刊要反映出社会各个集团的典型画面。现代社会,公众越来越依赖报刊所提供的情况,作出好或坏的判断。要求报刊对社会各集团、各种族、各阶层、各区域作出合乎实际的正确描述。避免因误解而引起冲突,确保美国社会的稳定。 4)(教育宣传)报刊要提出和澄清社会目标和价值观。这是社会责任论对大众传播媒介提出的全新要求,即大众传播媒介必须承担起教育和宣传的职责。 5)(完整性)报刊要"完全接近每日的信息"。这是对新闻完整性的要求,凡是对涉及有关国计民生的重要新闻都有及时报道,保证每个公民平等地分享信息。不能漏报、瞒报。 第四、社会责任论者还向政府发出了呼吁。自由主义报刊理论的核心是反对政府对报刊活动的任何干预。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报刊不能真正实行自律,公众对报刊的不负责任又无能为力,社会责任论者只能求助于政府来管束和制约新闻媒介。社会责任论在20世纪40年代中期问世,10后风行西方各国。社会责任论在一定程度上适应了西方社会的变迁,适合西方国家的现实需要,但它只能在一定程度上缓和西方新闻媒介和公众、政府之间的矛盾,并不能从根本上消除新闻媒介和社会大众的对立。七、党报理论 起源于前苏联,后来在各社会主义国家以及部分发展中国家流行。 核心:新闻媒介是党和政府的喉舌即宣传工具,必须无条件地宣传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法规条令。 第一章新闻活动 5、新闻活动的渠道 第一、亲身传播: 1)采用的方法:语言传播(直接交谈、电话会谈)、文字传播(信件、电报、传真、邮件)、 体态语言传播(手势、眼神、表情)、信号传播(暗记、旗号等)。 2)特点:信息传播有明确的对象。属于定向传播。 3)优点:信息传播的针对性强、反馈快、互动性大,可以迅速调整传播内容和方法。 4)缺点:传播面窄,传播速度慢,保真度差 第二、大众传播(通过大众媒体传播): 1)方式:报纸、广播、电视、网络、杂志、书籍、电影(中国只包括前四种) 2)特点:面向全社会传播信息,没有明确的传播对象,是一种无定向传播。 3)优点:传播速度快、传播面广,保真度好。 4)缺点:反馈慢,互动性差(网络除外)

新闻学概论(李良荣)笔记:第10章

新闻学概论(李良荣)笔记:第10章 第十章新闻媒介的受众 本章重点: l 受众是特定的传播学意义上的概念,泛指媒介信息的接受者,在大众传播领域里,受众指的是大众传播媒介信息的接受者。具体说就是读者、观众、听众。 l 受众对媒介的影响 ①决定着媒介内容的选择 ②决定着媒介的风格 ③决定着媒体改革的方向和进程 l 受众的特点 1、广泛性。指受众成员组合和地域分布上的广泛性。新闻媒介的高度开放决定了受众的广泛性。 2、混杂性。因为新闻媒介的受众广泛地分布在全社会的各个角落,就相应造成了受众成员的混杂性特征。 3、隐蔽性。受众对媒介是一种笼统的、隐蔽的存在。 l 受众新特点 1、在急剧的社会变动和开放的社会联系面前,受众表现为旺盛的信息需求。求新、求变之心表现尤为强烈。(受众对信息的需求比以往更旺盛) 2、市场经济条件下决策主体增加,带来受众对硬性的决策参考性信息的需求增加。(受众对决策参考性信息需求增加) 3、受众群体分化趋势明显,新增群体涌现,造成受众需求的多元与分化。(受众呈现出多元与分化) l 受众的细分 六种分类方法: 1、按照接触的媒介类别分,可以划分为报纸读者、广播听众、电视观众,彼此交叉。 2、按照人口统计学原理,受众群体内部可以按照性别、年龄、职业、地域、教育水平等再划分为不同的次属群体。 3、按照接触媒介的频率,可以分为稳定受众和不稳定受众。稳定受众是各个媒体的重点争取对象。 4、按照受众不同的信息需求,可以分为一般受众和特殊受众。主要是依信息需求的指向性的清晰程度来划分的。 5、按照接触新闻媒介的确定性分为现实受众和潜在受众。凡是已经确定使用新闻媒介的受众称为现实受众。凡是具备正常的媒介接触能力,但是还没有接触、使用媒介的受众称为潜在受众,即其具备成为媒介受众的可能性。 6、按照新闻媒介明确的传播对象,可以分为核心受众和边缘受众。 l 新闻媒介的受众定位 受众定位就是确定媒介整体和所设栏目明确的传播对象,解决向谁传播的问题。包括一

2018年《新闻学概论》考研题集(复旦大学出版社 李良荣版本)

复习题 一、选择题 1、西方新闻学的研究最早产生于(). A美国B英国C德国D意大利 2、当今我国新闻事业的性质是() A国有性质,统一调配 B私有性质,企业管理 C事业性质,企业管理 D事业性质,宏观调控 3、()年,美国密苏里大学成立了新闻学院 A1908B1909C1918D1919 4、1996年1月,我国第一家报业集团()成立 A南方报业集团 B光明日报报业集团 C人民日报报业集团 D《广州日报》报业集团 5、新闻学的中心议题是() A社会生活的诸条件对人类新闻活动的决定、支配作用以及新闻活动对社会的反作用。 B客观社会的诸条件对人类新闻活动的决定、支配作用以及新闻活动对社会的作用。 C社会生活的诸条件对人类新闻活动的决定、支配作用以及新闻活动对社会的作用。 D客观社会的诸条件对人类新闻活动的决定、支配作用以及新闻活动对社会的反作用。 6、国人自撰的第一本新闻学著作() A《新闻学》,徐宝璜著B《中国报学史》,戈公振著 C《新闻学》,王韬著D《实际应用新闻学》,邵飘萍著 7、中国第一篇新闻学专文是() A《论新闻学》B《新闻纸略论》

C《论报刊》D《报刊史学论》 8、中国共产党新闻史上的第一次改革在() A1840年代B1930年代 C1940年代D1950年代 9、世界第一个现代新闻学院在()成立 A密苏里大学B伯明翰大学C哥伦比亚大学D斯坦福大学10、我国第一个新闻学术研究团体是() A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B清华大学新闻学研究会 C上海圣约翰大学研究会D复旦大学研究会 二、填空题 1、新闻学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三部分内容。 2、中国第一本采访学专著是_____________著的_____________。 3、中国第一个新闻教育机构是_____________成立的_____________。 4、世界上最早的印刷周报在_____________年的_____________国出现。 5、徐宝璜的_____________、邵飘萍的_____________和戈公振的_____________可以视为中国新闻学的三部奠基著作。 6、新闻界的四大公害是:虚假新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不良广告。 三、判断正误 1、1940年代的新闻改革是由中共中央机关报《解放日报》发表《致读者》社论发起()。 2、1978年以来的新闻改革,我国新闻界重新确认新闻价值是新闻选择的标准之一()。 3、狭义的新闻学专指新闻理论或理论新闻学()。 4、新闻学是以我国新闻事业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 5、新闻学研究的重点是新闻事业和人类社会的关系,探索新闻事业的产生、发展的特殊规律和新闻工作的基本要求()。 四、名词解释 《新闻学》事业行政企业管理有偿新闻

李良荣《新闻学概论》重点名词解释

李良荣《新闻学概论》重点名词解释 1、大众传播媒介(大众传媒):新闻事业的发展是人类文明的一个标志。像报纸、广播电视在新闻学上统称新闻事业,在传播学上总称大众传播媒介(大众传媒)。 2、新闻本源:先有事实后有新闻,事实是第一性的,新闻是第二性的。 3、信息:(一般)指与人的认识过程和传播活动相关的知识积累。只强调对象与人的作用与联系。 (广义)指所有对象在相互联系过程中呈现出的各自的属性。具有和物质、能量等量齐观的地位。 (狭义)是指能够消除受信者随机不确定性的东西,即排除其他可能性,只采取其中一个的可能性。(在新闻学里主要指狭义这一定义)4、宣传:是运用各种有意义的符号传播一定的观念,以影响人们的思想,引导人们的行动的一种社会行为。它的基本职能是传播一种观念(理论、方针、政策、伦理道德、立场态度)。 5、舆论:是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里,公众对于特定的社会公共事物公开发表基本一致的意见或态度。 6、新闻体制——是新闻事业的所有制性质、决策机构的构成、新闻事业的结构和社会对新闻事业的制约机制等。新闻体制集中表现为媒体的所有制问题。 7、新闻媒介的共性——新闻媒介是工具,是真实地(与文学比较)、及时地(与电影、戏剧、小说、诗歌比较)反映世界新近变动(与历

史比较)的大众(与书信、情报等比较)传播工具,属于上层建筑。 8、新闻媒介的个性——是指媒体在内容选择、编排方式、行文风格上的与众不同。 如,NBC以硬新闻见长,ABC以国际新闻见长,CBS以选举报道见长;《北京晚报》具有京派文化典雅、庄重、厚实的风格,《新民晚报》具有海派文化实用、精致、活泼的风格,《羊城晚报》体现了岭南文化的开拓创新。 9、新闻事业的阶级性——是在反映客观世界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立场、思想、观点。它们客观上有利于某个阶级的利益。 10、新闻真实性——指的是在新闻报道中的每一个具体事实必须合乎客观实际。即新闻的五要素能够经的起调查核对。

李良荣《新闻学概论》章节题库 (新闻生产与新闻选择)【圣才出品】

第十八章新闻生产与新闻选择 一、概念题 1.新闻生产(川大2016年研) 答:新闻生产是指新近变动的新闻事实经过加工形成新闻作品的过程,新闻是新闻生产者经过有意识的加工的产物。新闻生产者建构新闻事件,进而建构拟态环境。新闻生产过程是各种力量博弈的过程。新闻生产产品是各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决定新闻生产的主要因素包括新闻选择的基本标准、新闻法规、形势、决策者、市场和媒体定位等。这六个基本要素中,前三个要求构成新闻语境,后三个要素构成新闻场域。 2.新闻生产的场域(复旦大学2016年研) 答:新闻生产的场域是指在新闻生产过程中,新闻生产者与社会方方面面的客观关系。场域是法国社会学家皮埃尔·布尔迪厄提出的概念:“一个场域可以被定义为各个位置之间存在的客观关系的一个网络,或一个构型。”这种关系处在不同位置上,有不同的矢量,对新闻生产产生不同的影响或压力。从这个意义上讲,新闻生产的场域是各种不同力量之间博弈的场所。新闻产品是各种力量博弈的产物。 3.新闻选择(暨大2019年研;中传2016年研;南大2016年研;复旦大学2015年研;重庆大学2013年研;华南理工2012年研;山西大学2011年研;华中农大2009年研) 答:新闻选择是指新闻媒介对新近发生的事实加以鉴别遴选,择定其中能够和值得传播

的事实的过程。新闻选择通常表现为对稿件的选择,其实质则是对新闻事实的选择。新闻选择有两个主要标准:一是新闻价值标准;二是新闻政策标准。只有新闻价值标准与新闻政策标准的和谐统一,才是新闻的最佳选择。新闻选择包括三种类型:①内迫性选择,即受制于媒介内部技术条件、篇幅容量而进行的选择和取舍;②需要性选择,即根据对受众已知需要的认识和未来需要的预期进行新闻选择;③外迫性选择,即在社会环境诸因素的制约下对新闻事实的取舍。 4.新闻的接近性(黑龙江大学2006年研) 答:新闻的接近性,是指新闻内容与受众的接近程度,即新闻与受众在地理上、心理上、思想上、职业上、性别上、年龄上以及利害关系上等的接近关联。新闻报道与受众的接近程度是影响新闻价值大小的重要因素之一。一般情况下,离受众地理越近、关系越密切的事,就越为其所关注,新闻价值也就越大。 5.新闻的“共同兴趣” 答:新闻的“共同兴趣”,是指新闻要反映社会大众关心的事实,而不是个别人关心的事实。新闻的“共同兴趣”是建立在受众对当前变动事实的共同关心的基础上,因此,完全没有必要担心提倡共同兴趣会把阶级性丢掉。任何一种大众新闻传播工具,不管宗旨、目的是什么,它想要存在下去,就必须考虑受众的共同兴趣。“共同兴趣”有时也被称为共同需要、共同关心或者共同关注,其意思一样。 二、简答题 1.谈谈人工智能、机器人新闻写作对新闻生产的影响。(北大2019年研)

新闻学概论期末考点李良荣

PGC (Professionally-generated Content,专业生产内容) 互联网术语。指专业生产内容(视频网站)、专家生产内容(微博)。用来泛指内容个性化、视角多元化、传播民主化、社会关系虚拟化。也称为PPC,(Professionally-produced Content)PGC模式,分类更专业,内容质量也更有保证;现电商媒体,特别是高端媒体采用的也是PGC模式,其内容设置及产品编辑均非常专业。 UGC (User-generated Content,用户生产内容) UGC的概念最早起源于互联网领域,即用户将自己原创的内容通过互联网平台进行展示或者提供给其他用户。UGC是伴随着以提倡个性化为主要特点的Web2.0概念兴起的。它并不是某一种具体的业务,而是一种用户使用互联网的新方式,即由原来的以下载为主变成下载和上传并重。 OGC (Occupationally-generated Content,职业生产内容) 通过具有一定知识和专业背景的行业人士生产内容,并领取相应报酬。视频、新闻等网站中,以提供相应内容为职业(职务),如媒体平台的记者、编辑,既有新闻的专业背景,也以写稿为职业领取报酬。 OGC不属于UGC,而是与UGC相对立。

绪论 四种主导性理论必考 自由主义报刊理论 1.报刊独立自主,不受政府的干涉 2.报刊拥有对政府的监督权 3.“意见自由市场”和“自我修正”理论 4.对事实的信念 社会责任论 1.“对每日的事件给予真实的、全面的和理智的报道,并将它们置于能显示其意义的特定的前后联系之中。” 2.报刊要成为“交换评论和批评的论坛” 3.报刊要反映出社会各个集团的典型画面 4.报刊要澄清和提出社会的目标和价值观 5.报刊要“完全接近每日的信息” 发展新闻学(发展传播学) 国家的发展尤其是经济发展是一切发展中国家的首要任务,新闻媒介必须服从、服务、促进国家发展尤其经济发展。 守望、整合、教育 党报理论 新闻媒介是党和政府的喉舌,必须无条件的宣传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法规条令。

新闻学概论(李良荣)笔记:第11章

新闻学概论(李良荣)笔记:第11章 第十一章中国新闻事业的工作原则 本章重点: l 我国新闻工作五项基本原则:真实性原则、指导性原则、群众性原则、战斗性原则、党性原则。 l 新闻真实性 1、新闻真实性指的是在新闻报道中的每一个具体事实必须合乎客观实际。即新闻的五要素能够经的起调查核对。 新闻报道的真与假只有一个标准:是否符合客观存在。 2、坚持新闻真实性的重要性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新闻必须真实,这是新闻工作的第一信条。 我国新闻事业之所以要坚持新闻的真实性,是出于对党和人民事业高度负责的崇高责任感。具体来说有四方面: ①坚持真实,才有助于党和人民正确认识客观世界,更好地改造客观世界。 ②只有坚持真实,才能坚持真理,我们的报道才会有力量。 ③只有坚持真实,才能加强党和人民的联系,才能使人民和党心连心。 ④只有坚持真实,新闻事业才能取信于民,才能赢得人民的尊敬和信任。 3、新闻失实 新闻失实表现的五个方面:①无中生有;②添枝加叶,层层拔高;③要件残缺,隐瞒事实; ④偷梁换柱,移花接木;⑤因果不符。 失实原因的分析:①非故意性失实,记者没有主观故意,原始材料失实。②故意性失实,主观失实。 炒新闻:无中生有,小题大做,以假乱真,以耸人听闻的新闻混淆视听。 合理想象和扩大宣传效果。 l 新闻指导性 1、新闻指导性就是通过报道新近发生的事实宣传一定的观点,影响受众的思想,把受众引导到既定的目标上去。 对我国新闻事业来说,新闻指导性就是新闻工作者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用党的方针、政策来影响、指导受众的思想和行动,帮助受众明辨是非,引导人民群众同心同德,共图四化大业。 新闻指导性不是指挥权,而是道义上和思想上的影响。 2、新闻指导性的具体表现为 ①鼓舞②示范③论证④启发⑤解释⑥预测⑦警戒 新闻指导性产生的社会效果包括,迅速的在受众中引起反响,立即收到明显效果;潜移默化长期的影响。 3、指导性要建立在新闻特点之上 具体做法: ①寓新闻指导性于知识、趣味性之中。 ②寓指导性于可读性之中。

新闻学概论(李良荣)笔记:第4章

新闻学概论(李良荣)笔记:第4章 ※第四章新闻事业的产生※ ◎1、中国古代社会的新闻传播工具:口头、信号、书信、印刷、其他(露布、牌报、揭贴等) ◎2、西方报纸是资本主义山品经济的产物:报纸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 ◎3、报纸、广播、电视的产生:报纸产生的三个阶段、广播产生的历程、电视的几种制式 ◎4、近代汉字报纸产生的特殊性?:邸报的内容、作用和对象,近代中国报纸的产生。 1、古代新闻传播活动及新闻传播工具的演变:(古代社会新闻年传播发展缓慢,起决定作用的是经济条件) 第一、新闻传播工具的演进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人类文明的发展。原始社会主要以嘴巴作为传递工具;到了奴隶社会,已经形成了口头、文字、信号三者并存的新闻传播媒介。同时新闻活动要依赖于交通、通讯工具和其他的物质手段。 第二、主要有以下几种传播方式:1)口头新闻。特点:简便、具有广泛的群众性;缺点:新闻保真性差、传递速度慢、覆盖面窄。 2)信号媒介。最大的好处是迅速,但传递复杂的信号比较困难,一般只用来传递简单的信息。 3)书信媒介:远距离传递信息;印刷媒介:古代主要指邸报; 其他传播方法:露布、牌报、旗报、悬书、揭贴 2、古代新闻活动共同点: 第一、古代社会始终没有停止过新闻活动,但无以此为职业的机构,所以古代只有新闻活动而无新闻事业。 第二、其规模小,新闻基本上为定向传播,有明确的目的和具体的对象,而没有无定向的大众传播。 第三、统治阶级内部新闻活动大大超过被统治阶级(主要是规模上)。 3、西方报纸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 第一、在封建社会的资本主义过度时期,产生出最早的新闻事业。 第二、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发展使社会规模、社会变动、社会生产分工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由此人们对信息的需求量激增,需要信息的人也在激增。而古代社会狭小的新闻活动不能适应新变化和新要求。 第三、资本注意商品经济不但使新闻事业的产生有了社会必要,而且为新闻事业的产生准备了物质手段。 1)大工业生产的发展客观上需要各类知识人才,并促进了各类学校的兴办,为报纸创造了读者群。 2)资产阶级创造了大量巨大城市,便利了新闻采集和报刊发行发行。报纸是城市的产物。 3)交通通讯的迅速发展保证了新闻采集、发布的迅速及时。 4)印刷纸张等工业的日趋发展,保证了报刊的物质需求。 5)资本原始积累增加了资本集中速度,使资本家有可能合办和独办报纸,并刊登大量广

李良荣《新闻学概论》考研真题精选(概念题)【圣才出品】

一、概念题 1.舆论引导(暨大2014年研;中传2010年研) 答:新闻媒介具有反映舆论、表达舆论、组织舆论、引导舆论的功能。其中,引导舆论,在这四种作用中占据最重要的地位,是现代报刊、广播电视的最主要的任务。在社会主义国家,报纸、广播电视是联系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社会主义建设的舆论工具。正确引导舆论,坚持党的宣传思想战线极其重要。正确引导舆论,最根本最重要的是要牢牢把握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通过有力的宣传和思想动员,把全党全国人民的思想进一步统一到党的基本路线上来。如果不能用正确的、健康的舆论去占领新闻阵地,而是任其按商品交换关系发展,那么其后果,轻则会使报纸、广播电视节目流于媚俗,严重则会出现错误的政治导向。 2.舆论监督(北大2018年研;南京师大2018年研;西南大学2018年研;川大2015年研;深圳大学2014年研;中山大学2012年研;中传2012年研) 答:对受众而言,舆论监督指社会公众运用新闻媒介,对偏离或违背社会正常运行规则的行为依法实施的新闻批评。对新闻传播者而言,舆论监督是其重要角色权利之一。宪法规定公民享有对政府及其工作人员进行监督与批评的权利。新闻传播者作为公民,这项权利体现为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利用新闻传播媒介对政府、公务员及其他人士的行政业绩、个人品行和违法失职行为进行公开报道,以实施监督与批评。 3.后真相(北京师大2019年研;西南大学2019年研;山西大学2019年研;北大

2018年研;清华大学2018年研;复旦大学2018年研;暨大2018年研;安徽大学2018年研) 答:“后真相”(Post-truth)是牛津词典公布的“2016年度英文词汇”,意指“诉诸情感及个人信念,较客观事实更能影响民意”。“后真相”与两件国际事件密切相关,英国脱欧和美国总统大选,两场事件带给人们的共同观感是,在形塑公共舆论上,诉诸情感和个人理念可能比客观事实更加有效。其本质含义是:情感战胜事实、情绪的影响力大过事实本身,人们不再关注事实为何物,因为事实本身变得不再重要。其出现的原因有虚假新闻的泛滥、社交媒体强化趋同、媒介竞争加剧等。“后真相”不仅冲击着新闻业的基本原则,挑战着人们对新闻的认知,也通过新闻的社群化传播影响社会的良性建构。 4.后真相时代(中传2019年研;华侨大学2019年研) 答:“后真相时代”指的是在这个时代,真相没有被篡改和质疑,只是变得不再重要。人们不再相信真相,只相信感觉,只愿意去听、去看想听和想看的东西。谎话、流言、绯闻在网络上广泛的流传,呈现出真相的样子。相较于主流媒体,网民们更愿意相信彼此,如果出现与自己立场相悖的证据,人们倾向于无视这些信息。在“后真相时代”,一些人为了自身利益,无视客观事实,盲目迎合受众的情绪与心理,使用断言、猜测、感觉等表达方式,强化、极化某种特定观点,攻讦抹黑对手,或博取眼球效应和支持率。“后真相时代”要求新闻工作者坚持新闻的真实性原则,同时秉持新闻专业主义的职业操守,还原真相、揭露真相,发挥新闻媒体作为“意义媒体”的作用与社会责任。 5.社会责任论(中传2009年研) 相关试题:

李良荣《新闻学概论》第4版章节题库(新闻媒介的运行体系与管理模式)【圣才出品】

李良荣《新闻学概论》第4版章节题库 第十一章新闻媒介的运行体系与管理模式 一、概念题 1.社长负责制 答:社长负责制是我国新闻媒介内部领导机构的运行方式之一。社长是报社的法人代表,和党委书记一起共同领导报社工作。一般地说,社长更多负责具体业务,党委书记分管党委、人事和纪律监督。总编辑负责每日的报纸出版;总经理负责广告和其他经营、财务收入;秘书长管理行政办公室和后勤保障、对外联络。这一模式的基本特点是在社长领导下,编务、经营、行政事务三者分工明确,尤其突出经营地位。目前,各报业集团和南方(广东、福建、广西等地)多采用这一模式。 2.总编辑负责制 答:总编辑负责制是我国新闻媒介内部领导机构的运行方式之一。总编辑是报社的法人代表,并和党委书记一起共同领导编委会,集体决定报社内一些重大事务。在总编辑下面,设若干副总编辑,分管各个部门。这一模式自建国以后,一直沿用下来。目前中国大多数报社还采用此种模式。 3.行政负责制 答:行政负责制是我国新闻媒介内部领导机构的运行方式之一。报社的直接领导是党委宣传部,而电台、电视台除受党委宣传部领导外,还受政府的行政主管部门——广播电视管理局的领导。在某种意义上讲,广电局具体负责管理电台、电视台的日常运作。

二、简答题 1.简述世界新闻媒介的三大运行体制。 答:由于国情不同,不同国家的媒体有不同运行体制。 (1)以美国为代表的以私有制为主体的完全商业化运作体制 私营台名义上是独立运作、自主经营、自负盈亏,不受政党、政府的控制;基本上依靠广告收入作为主要的财源。这决定了它们运作的商业化特点。 ①以营利作为最终目标。 那些大的广告客户在相当程度上制约着电视台的成败命运,因此,电视台必须倾向、迎合甚至自觉地代表那些大企业、大银行的利益。 ②以收视率作为节目制作、播出的直接目标。 收视率是美国电视台所有节目的第一生命。 ③以迎合受众为节目策划的基本原则。 这就必然使节目有媚俗、低级的倾向。美国各电视台娱乐性节目的比重大大高于严肃的时政节目。且新闻节目出现了娱乐化的倾向。 ④垄断竞争是美国整个广播电视业运作的基本模式。 长期以来,美国的三大广播公司——哥伦比亚广播公司、美国广播公司、全美广播公司有效地控制了美国70%以上的观众市场。这些大公司实力雄厚,人才荟萃,为追逐观众进行激烈竞争。 (2)以西欧各国为代表公私并举的双轨制运作体制 ①公私兼顾的双轨制运作体制,主要在西欧和日本。 ②欧洲各国允许甚至鼓励私营电视台的创办,同时继续保留、保护公营台的原因: a.在政治上,旨在防止极少数人或少数集团垄断、控制全国舆论。公私并存的双轨制

新闻学概论(李良荣)第6版目录对比

绪论 第一节新闻学 第二节新闻学和新闻工作 第三节世界各国新闻学主导性理论 第四节学习新闻理论的意义 第一章新闻活动 第一节新闻活动是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 第二节新闻活动是人类求生存图发展的需要第三节变动产生新闻关系决定需要 第四节新闻活动的渠道 第二章新闻 第一节新闻的基本特点 第二节两种新闻定义 第三节新闻本源

第四节新闻要素 第五节新闻类别 第三章真实性是新闻的本质规定(新增)第一节新闻真实性的含义和要求 第二节真实性是新闻的生命 第三节新闻失实的主要表现 第四节维护新闻真实性永远在路上(新增) 第四章新闻与信息、宣传、舆论 第一节新闻与信息 第二节新闻与宣传 第三节新闻与舆论 第五章新闻事业的产生 第一节中国古代社会的新闻传播工具 第二节西方报纸是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产物 第三节报纸、广播、电视、新媒体的产生

第四节近代汉字报纸产生的特殊性 第六章互联网与新媒体(变动) 第一节互联网与新媒体 第二节互联网--一场新的传播革命 第三节新老媒体互动构建舆论新格局 第四节争夺传播主导权-新传播革命的新课题 第七章互联网造就传媒业新业态(新增)第一节新媒体持续冲击大众传媒 第二节新闻生产:从专业化到社会化 第三节新闻接收:从受众到用户 第四节新闻机构:从单一媒体到融合媒体 第五节新闻体制:从单一国企体制到混合体制 第八章新闻事业的发展及其基本规律第一节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新闻体制 第二节生产力水平决定新闻事业的发展水平

第三节传播工具的物理性能决定传播工具的特点第四节受众的多元需要促使媒体多样化 第五节反映现实生活的需要决定新闻体裁的多样化第六节新闻教育适应新闻事业而产生、发展 第九章新闻媒介的性质 第一节新闻媒介的共性、特性、个性 第二节新闻媒体的双重属性 第三节新闻媒体产品的商品性 第四节中国新闻事业的基本性质和特点 第十章新闻事业的功能与效果 第一节新闻事业的一般功能 第二节新闻媒介的正效应与负效应 第三节新闻媒介的功能定位 第四节新闻媒介的传播效果 第五节我国新闻媒体的作用和任务

李良荣《新闻学概论》笔记标准版

新闻学概论(李良荣)笔记 ※绪论※ ◎1新闻学:定义、中心议题、研究内容 ◎2新闻学和新闻工作:新闻工作极其相关涉及内容 ◎3世界各国新闻学主导理论:自由主义报刊理论、社会责任论、发展新闻学、党报理论 ◎4学习新闻理论的意义 一、名词解释: 1、新闻学:是以人类社会客观存在的新闻想象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它研究的重点是新闻事业和人类社会的关系,探索新闻事业的产生、发展的特殊规律和新闻工作的基本要求。研究的内容是新闻理论、新闻史(重点是新闻事业的发展的历史)、新闻业务。 2、新闻学的中心议题:客观世界的诸条件对人类社会新闻活动的决定、支配作用,及新闻活动对社会的反作用。 3、新闻主导理论:是各国新闻立法、制定新闻政策的理论依据,也是影响新闻人观念的一个决定理论主张。世界各国新闻学主导理论有四种:自由主义报刊理论、社会责任论、发展新闻学、党报理论。 二、简答 1、新闻学和新闻工作的区别与联系: 第一、新闻学仅仅是一门专业学科,新闻工作是多种学科和新闻工作实践经验的综合运用。 第二、新闻语言要求准确、简洁,让人一看(听)就懂;新闻工作设计到经济学、政治学、管理学、法学、文学、历史学、以及自然科学等;分析能力、判断能力是新闻工作最重要的素质。 2、自由主义报刊理论的内涵和原则是什么? 第一、自由主义报刊理论起源于欧洲,盛行于美国。其主要内涵是探讨新闻自由和政府、社会、个人的关系。 第二、其主要内涵是:1)报刊不受政府的干涉。政府不得采取任何措施干涉、收买或控制报刊,唯一措施是保护新闻自由。2)报刊拥有对政府的监督权。报刊是行政、立法、司法以外的国家第四势力。3)“自由意见市场”和“自我休整”理论。让人民群众和各党派都利用报纸充分自由地表达各自的意见。前提是给予人民各项事务的充分信息。4)对事实的信念。报道的最终目的是客观地反映现实,让人们对外部世界形成独立的见解。 第三、本理论把客观地向公众提供事实作为新闻报道的最高标准和新闻

新闻学概论(李良荣)超全版笔记

新闻学概论(李良荣)超全版笔记 案场各岗位服务流程 销售大厅服务岗: 1、销售大厅服务岗岗位职责: 1)为来访客户提供全程的休息区域及饮品; 2)保持销售区域台面整洁; 3)及时补足销售大厅物资,如糖果或杂志等; 4)收集客户意见、建议及现场问题点; 2、销售大厅服务岗工作及服务流程 阶段工作及服务流程 班前阶段1)自检仪容仪表以饱满的精神面貌进入工作区域 2)检查使用工具及销售大厅物资情况,异常情况及时登记并报告上级。 班中工作程序服务 流程 行为 规范 迎接 指引 递阅 资料 上饮品 (糕点) 添加茶水 工作 要求 1)眼神关注客人,当客人距3米距离 时,应主动跨出自己的位置迎宾,然后 侯客迎询问客户送客户

注意事项 15度鞠躬微笑问候:“您好!欢迎光临!”2)在客人前方1-2米距离领位,指引请客人向休息区,在客人入座后问客人对座位是否满意:“您好!请问坐这儿可以吗?”得到同意后为客人拉椅入座“好的,请入座!” 3)若客人无置业顾问陪同,可询问:请问您有专属的置业顾问吗?,为客人取阅项目资料,并礼貌的告知请客人稍等,置业顾问会很快过来介绍,同时请置业顾问关注该客人; 4)问候的起始语应为“先生-小姐-女士早上好,这里是XX销售中心,这边请”5)问候时间段为8:30-11:30 早上好11:30-14:30 中午好 14:30-18:00下午好 6)关注客人物品,如物品较多,则主动询问是否需要帮助(如拾到物品须两名人员在场方能打开,提示客人注意贵重物品); 7)在满座位的情况下,须先向客人致歉,在请其到沙盘区进行观摩稍作等

待; 阶段工作及服务流程 班中工作程序工作 要求 注意 事项 饮料(糕点服务) 1)在所有饮料(糕点)服务中必须使用 托盘; 2)所有饮料服务均已“对不起,打扰一 下,请问您需要什么饮品”为起始; 3)服务方向:从客人的右面服务; 4)当客人的饮料杯中只剩三分之一时, 必须询问客人是否需要再添一杯,在二 次服务中特别注意瓶口绝对不可以与 客人使用的杯子接触; 5)在客人再次需要饮料时必须更换杯 子; 下班程 序1)检查使用的工具及销售案场物资情况,异常情况及时记录并报告上级领导; 2)填写物资领用申请表并整理客户意见;3)参加班后总结会; 4)积极配合销售人员的接待工作,如果下班时间已经到,必须待客人离开后下班;

李良荣《新闻学概论》超详细笔记(新闻与传播学考研必备)

找了好长时间的资料然后自己整合一遍,重点无一遗漏,格式都调整完毕,完美主义和强迫症患者请放心使用。——Hiason 绪论 第一节新闻学 新闻学的定义:是以人类社会客观存在的新闻想象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它研究的重点是新闻事业和人类社会的关系,探索新闻事业的产生、发展的特殊规律和新闻工作的基本要求。 新闻学的中心议题:客观社会的诸条件对人类新闻活动的决定、支配作用以及新闻活动对社会的反作用。 新闻学内容:新闻理论(理论),新闻史(历史,重点是新闻事业产生、发展的历史),新闻业务(应用),媒介管理与经营(应用) 新闻学的形成:世界的新闻学从18世纪开始发轫,到19世纪末初步形成。中国的新闻学在20世纪20年代初步形成。 第二节新闻学与新闻工作 新闻学仅仅是一门专业学科,而新闻工作却是多种学科和新闻工作实践经验的综合运用。 新闻学和新闻工作的区别与联系: 1、新闻学仅仅是一门专业学科,新闻工作是多种学科和新闻工作实践经验的综合运用。 2、新闻语言要求准确、简洁,让人一看(听)就懂; 3、新闻工作设计到经济学、政治学、管理学、法学、文学、历史学、以及自然科学等;分析能力、判断能力是新闻工作最重要的素质。 第三节世界各国新闻学主导性理论 四种理论:自由主义报刊理论,社会责任论,发展新闻学(或称发展传播学),党报理论 一、自由主义报刊理论 自由主义报刊理论起源于欧洲,至今却盛行于北美尤其美国。探讨新闻自由和政府、社会、个人的关系是自由主义报刊理论的主要内涵,并由此确立其基本原则。 主要观点: 1、报刊独立自主,受政府的干涉 报刊和政府的关系是自由主义报刊理论中的一个关键性问题。自由主义报刊理论主张,报刊是独立自主的,只对法律和社会负责,政府不得采取任何措施来干涉、收买或控制报刊。政府的唯一职责是采取措施来保护新闻自由,为新闻媒介的采访、发布新闻提供种种方便。 2、报刊拥有对政府的监督权 资产阶级的理论先驱们从权力相互制衡的原则出发,认为除了立法、司法、行政三种权力之间具有相互制约的关系外,公众舆论无疑也是约束权力的一种权力。 杰弗逊:监督政府。后引申为:报刊是行政、立法、司法以外的国家第四势力或第四种权力。 3、“意见自由市场”和“自我修正理论” 它的要义指:让人民群众、让各党各派都利用报刊充分地、自由地表达各自的意见。而充分表达意见的前提是给予人民有关各项事务的充足信息。 “意见的自由市场”理论:最早是从英国的约翰·弥尔顿的《论出版自由》一书中引申出来的。 “自我修正”理论:约翰·斯亚伍特·穆勒:假如被压制的言论是正确的,不仅显而易见的践踏了被压制者的政治权利,而且压制者自身也被剥夺了以错误换取真理的机会;假如被压制者的言论或思想是错误的,这也意味着大家同样失去了让真理同错误在公开的较量中使真理更加显明的机会。因此,压制人们的言论或思想使之不能自由表达,必然是一种对个人乃至整个人类的智慧力的掠夺。对正确意见与错误意见的辩证阐述,使得“意见自由市场”在理论上站稳了脚跟。

李良荣《新闻学概论》章节题库 (新闻)【圣才出品】

第二章新闻 一、概念题 1.新闻本源(上海大学2019年研;河南大学2019年研;中南财大2018年研;北大2017年研;中山大学2016年研;中传2015年研;上海大学2015年研;上外2014年研;湖南大学2014年研;厦门大学2013年研;中传2011年研) 答:新闻本源是指新闻来自社会和自然界的客观事实,有了事实的发生和变动才有新闻,没有事实,就没有新闻。事实在先,新闻在后,新闻是记者反映客观生活的结果。这是陆定一借用哲学中“本源”一词,在1943年发表的《我们对于新闻学的基本观点》一文中提出的概念。他把本源和新闻组合成新闻学中的一个概念,一方面继承恩格斯使用“本源”一词的本意,另一方面强调新闻报道内容来自客观世界,构成新闻真实的基础。 2.硬新闻(浙江理工2019年研;山西大学2017年研;西南大学2016年研;北京师大2014年研;湖南大学2014年研;暨大2011年研;上海财大2010年研)、Hard News (上海大学2015年研) 答:硬新闻(Hard News)是指关系到国计民生以及人们切身利益的新闻。包括党和国家重大方针、政策的制订和改变,政局变化,市场行情,股市涨落,银根松紧,疾病流行,天气变化,重大灾难事故等。这类新闻为人们的政治、经济、工作、日常生活的决策提供依据。硬新闻有极严格的时间要求,报道必须迅速,越快越好,在有些场合,可能失之分秒,差之千里。硬新闻的另一个要求是报道要尽可能的准确,信息要尽可能的量化。

3.软新闻(华南理工2018年研;暨大2017年研;华东师大2016年研;上海交大2014年研;电子科大2013年研;华中农大2011年研;中南财大2010年研)答:软新闻(Soft News)是指富有人情味、纯知识、纯趣味的新闻。它和人们的切身利益并无直接关系,只是向受众提供娱乐,使其开阔眼界,增长见识,陶冶情操,或供人们茶余饭后作谈资。软新闻的发生往往没有明确的时间界限,多数属于延缓性新闻;软新闻的公开发表也没有时间的紧迫性,它耐“压”,早一天迟一天往往无碍大局。 4.突发性新闻 答:突发性新闻是对出乎人们预料而突然爆发的事件的报道。例如,突然发生的灾难(空难、火灾、车祸等等),突然爆发的战争,突然生变的政局,不期而至的天灾(地震、海啸、暴风),等等。这类新闻常常是新闻媒介的主角。它有明确的发生时间。 5.延缓性新闻 答:延缓性新闻是对逐步发生变化的事情的报道。例如,天气渐渐热起来了,物价在慢慢降低,青少年的平均体重逐步增加等。它很难有明确时间,往往只能以“近来”“最近”“近日”之类模糊词汇来写出时间的概述。 二、简答题 1.简述新闻本源与新闻来源的区别。(安徽师大2019年研) 相关试题: (1)简述新闻本源。(云南大学2019年研) (2)辨析:新闻本源即是新闻来源。(西南大学2010年研)

新闻学概论要点总结(李良荣)

新闻学概论要点总结(李良荣) 一、新闻与宣传 新闻与宣传相关,人们常说“新闻宣传”,新闻也要达到宣传的效果。但新闻不等于宣传。 新闻是告诉人们发生了什么是,目的是“受者晓其事”。宣传是传播观点和观念,引导人们按照宣传者的思想行事,或者改变人们的思想观念,是“传者扬其理”。 新闻重事实,宣传重观点。新闻重时效,宣传重时机。新闻重平衡,宣传重倾斜。 二、新闻与舆论 “新闻舆论”这个词,人们常常用,二者的确紧密相关。但二者也是有区别的,新闻不等于舆论。 新闻是媒体发布的刚发生的或者正在发生的事实。舆论是公众的意见。 新闻传播是有组织的,是自为的。舆论传播具有无序性,是自发的。 新闻可以反映媒体或者记者的见解,是媒体倾向的反映。舆论必须具有群众性,是大多数人的看法。 三、新闻学与传播学的关系 人们常说“新闻传播”。新闻要让人们知晓,其途径就是传播。所以,新闻学与传播学很相关。但新闻学不是传播学,二者侧重点与研究方法不一样。 刚才说了新闻学的概念。传播学是研究人类信息传播交流的学科,重在对人们的传播活动和受众的接受心理进行系统的调查分析,学理阐释。 新闻学是对新闻历史、新闻构成方式、新闻传播行为的实践总结和学理分析,较为微观。而传播学是对人类传播活动进行归纳、演绎和验证,大量采用社会学、心理学和人类学的研究机制。较为宏观。 四、意媒的概念 构成有声的信息符号,这是人类最早的意媒。意媒是人类表意的符号系统,用其了解对 方的发现或向对方告知某些事情。语言意媒是人类表达思维的工具,思维对象及其活动构成意媒的内容,语言表达则是思维形式。 五、传播史上的几次变革 第一次革命:手抄媒体的形成;第二次革命:印刷媒体的形成;第三次革命:广播的诞生;第四次革命:电视的诞生;第五次革命:互联网 六、新闻的成分和要素 新闻的成分是指构成新闻中事实的各个细小的部分,表现为事实的多种要素。包括事象、事实和事态。 事实:是真是存在的具体事物,多表现为事件的客观存在。 事象:是构成事实的最小元素,使新闻呈现出事象的复合性、运动性和可感性。 事态:是指新闻中事象总和的动态,表现为事实各种联系的趋向,囊括了多种事象间的动向,形成以人的行为为核心的事态链。

新闻学概论(李良荣)笔记:第8章

新闻学概论(李良荣)笔记:第8章 第八章新闻事业的性质 本章重点: l 新闻媒介的共性:新闻事业比较其他事业的基本特点 新闻媒介的特性:一类新闻媒介比较另一类新闻媒介的基本特点 新闻媒介的个性:一家新闻媒介比较其他家新闻媒介的基本特点 l 新闻媒介的共性 新闻媒介是工具,是真实地(与文学比较)、及时地(与电影、戏剧、小说、诗歌比较)反映世界新近变动(与历史比较)的大众(与书信、情报等比较)传播工具,属于上层建筑。 新闻媒介的机构性质:是以采集和公开向社会提供新闻为主的传播机构。 l 新闻媒介的特性分为不同的层次展现 1、所有制方面:私营、公营、国营 2、与政府与执政党关系方面 独立新闻媒介:政治上标榜客观、中立,只以国家、公众利益作为是非标准 官方新闻媒介:代表政府、政党立场,宣传政府的施政纲领 半官方新闻媒介:名义上是独立运作,但在重大政治问题、重要时刻往往代表政府发言,替政府宣传 3、阶级性方面:无产阶级新闻媒介和资产阶级新闻媒介 4、办报方针方面:商业性报纸、政治性报纸、政企合一型报纸 l 新闻媒介的个性 新闻媒介的个性是指媒体在内容选择、编排方式、行文风格上的与众不同。 如,NBC以硬新闻见长,ABC以国际新闻见长,CBS以选举报道见长;《北京晚报》具有京派文化典雅、庄重、厚实的风格,《新民晚报》具有海派文化实用、精致、活泼的风格,《羊城晚报》体现了岭南文化的开拓创新。 l 新闻媒介的双重属性 新闻媒介是精神产品,既属于上层建筑;又属于信息产业,经济领域。 l 我国新闻事业双重属性的外在表现(中国新闻事业运作方式):事业性质、企业管理。 “事业性质、企业管理”解放了新闻媒介的生产力,给新闻媒介带来新变化: 1、新闻媒介形成积极竞争态势 2、新闻媒介更加注重人才培养和设备更新 3、新闻媒介注重受众反馈 4、新闻媒介注重自身管理,开源节流,发展壮大 l 新闻媒介产品的商品性 《申报》是我国第一份以商业原则创办的中文商业报纸,《纽约太阳报》是美国第一份按商业原则创办的商业报纸。 认识媒介产品的商业性的积极意义有:既然是商品,就要考虑读者需要;考虑营销,参与竞争;就必然有价值规律在起作用。 l 新闻事业的阶级性

新闻学概论(李良荣)第二章理论基础

新闻学概论(李良荣)第二章理论基础 ※第二章新闻※ ◎1、新闻的基本特点:真实、新鲜、及其延伸而来的对相关概念的要求 ◎2、两种新闻定义:报道、分析、判断 ◎3、新闻的本源:本源(先有事实后有新闻),新闻的主要功能、新闻来源 ◎4、新闻要素:五要素、五要素作用 ◎5、新闻类别:按内容、地点、时间性、与读者关系分 一、名词解释: 1、新闻:并行不悖的两种新闻定义)新闻是新近发生事实的报道;新闻是新近事实变动的信息。这两个定义对于新闻互为表里,在不同场合有各自不同的内涵和功能。 2、报道:是对可以查证的事实的客观叙述。是指人们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有根据。 分析:是建立在事实基础上的,是对客观事实发生的原因、意义、影响所做的解释以及对未来发展趋势、结果所做的预测。其前提是,议决和结果都必须是事实。 判断:是对某一件事情的利与弊,是与非、对与错,得与失、善与恶,荣与辱所做的结论。这种结论有强烈的主观主义倾向,有鲜明的价值取向。新闻应尽可能地多向人们提供可以查证的事实,不妨做些分析,但尽可能避免下结论,不要以判断代替事实。 3、新闻本源:先有事实后有新闻,事实是第一性的,新闻是第二性的。 4、新闻最主要的功能:反映世界的最新变动(变动产生新闻,变动是新闻之母)。记者应从事物的变动去着手寻找新闻,这是新闻记者应具有的“新闻敏感”;要从人们看得见、摸得着的变化中研究它的影响、意义,追究出更大的事件。 5、硬新闻:关系到国计民生以及人们切身利益的新闻。它有极严格的时间要求,报道必须迅速,尽可能地准确,信息尽可能量化。 软新闻:富有人情味、纯知识、纯趣味性的新闻。它没有明确的时间界定,多数属于延缓性新闻,无时间的紧迫性。它和人们的切身利益无多大关系,向受众提供娱乐、开阔眼界、增长知识、陶冶情操。 二、问答: 1、新闻的基本特点是什么,它的影响和作用表现在那些方面? 第一、新闻最基本的特点是真实和新鲜,由此延伸出新闻报道的要求:迅速及时。这也是新闻最基本最核心的规律。 第二、现代社会,新闻真实、迅速的要求决定了新闻工作的方向,塑造了新闻媒介以及新闻工作者的品格,决定了媒介的形式和技术的采用。 第三、人类传播工具的选择和发展,根本上也是由新闻特性所决定的。人类传播工具经历了: 口头新闻——书信新闻——新闻书——新闻周刊——日报——电台——电视台——互联网 人体器官——————————印刷媒介————————————电子媒介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