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党性是什么?

党性是什么?

1、党性是什么?党性是一个政党固有的本性,是阶级性最高和最集中的表现。中国共产党的党性就是先进性。“一个核心”、“两个先锋队”、“三个代表”,都是体现“先进性”要求的。可见,党性是党员素质的根本内涵,具不具备党性,是党员与普通群众的重要区别。

如何加强党性修养?加强党性修养,一是要加强理论修养,通过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树立共产主义理想信念;二是加强政治修养,包括坚定的政治信念,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三是加强文化知识和业务能力修养,四是加强道德修养,自觉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家庭美德,勤奋务实,廉洁奉公,以高尚的道德素养,充实党性修养。五是加强作风修养和组织纪律修养。司马光认为:德和才都达到极点的人是圣人,德和才都没有的人是愚人,德高于才的人是君子,才高于德的人是小人;

“党性修养”是指党员在自己的思想上、行动上自觉地按党性原则办事,是党员的自我教育、自我改造、自我完善。党性”概念的提出是列宁。而“党性修养”则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发明创造。“党性”的概念是马克思主义学说的范畴,修养则是中国优秀文化传统的一个内容。是我们党把二者结合起来,创造了党性修养的理论和实践。为什么?从传统看。“修养”的原意是通过内心的反省,培养一种完善的人格。这是中国优秀文化传统的一个重要内容和特征。孟子提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意思:正人必先正己,治国必先治家。中国历史上许多仁人志士从思想、品德、学识、作风、气质、胸怀、能力等多方面提出了一系列个人修养的准则,如:不徇私情、勤政为民、严以律己、宽以待人等等。这些积极的自我修养的观念,影响和教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人。当然也包括我们党老一辈革命家。作为一代社会精英,他们也同样受到这些传统文化的熏陶。从实践看。中国共产党诞生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由于工业非常落后,工人阶级的数量很少,农民和小资产阶级占绝大多数。加之,中国共产党走的是一条在农村建立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的斗争道路。所以,党的阶级基础以农民为主。因此,党的建设面临新的课题:既要从大量非无产阶级的成员中吸收愿意参加革命的人到党内来,又要使这些人克服非无产阶级思想。这样,党性修养的问题必然被突出地提到日程上来。党性修养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伟大创造。中国共产党人的党性修养理论和实践,使自我修养达到了一个新的崇高境界。

中国共产党章程》指出:共产党员要认真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及决议,学习党的基本知识,学习科学、文化和业务知识努力提高为人民服务的本领;坚持党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个人利益服从党和人民的利益;百折不挠地执行党的决定;维护党的团结和统一;对党忠诚老实、言行一致;密切联系群众;在生产、工作、学习和社会生活中起先锋模范作用;为保卫祖国和人民的利益而挺身而出等。可见,修养是多方面的。对于我们共产党员来说,我看主要应当搞好三个方面的修养:其一是政治思想方面的修养,主要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方面的修养。其中理论修养是基础,党性修养是核心。通过加强这方面的修养,以坚定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信念。其二是道德情操方面的修养,以共产主义高尚的道德情操去处理社会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崭新的精神风貌去影响社会,促进和净化社会风气。其三是业务和知识方面的修养,通过掌握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管理技能,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以更好地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发挥先进作用。

加强党性修养,是党员的核心内容,是做合格共产党员的决定因素。我们每一位党员,都要积极投入教育活动之中。在教育活动中,自觉学习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大、三、四中全会精神,牢记和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不断提高理论水平和知识素养,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积极探索,开拓创新,努力做好本质工作,永远保持先进性,发挥出先锋模范作用。只有加强党性修养,使广大党员积极投入到先进性教育活动中去,通过学习教育,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用党的理论武装头脑,以实际行动体现共产党员先进性,争做合格党员,只有这样,才能对党的事业产生巨大的推进作用。

一是代表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马克思主义认认为,生产力是一切社会变革和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社会主义所以必然代替资本主义,就在于它能最终创造高度发达的社会生产力,社会主义从初级阶段到高级阶段的发展.社会主义所以必然代替资本主义,就在于它能最终创造高度发达的社会生产力,社会主义从初级阶段到高级阶段的发展,也是取决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工人阶级是和社会化大生产相联系的,社会化大生产又是用最先进的科学技术装备起来的,因而工人阶级代表着当代最先进的社会生产力,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也就必然忠实地代表着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在党的七大政治报告中,毛泽东就曾经指出:“中国一切政党的政策及其实践在中国人民中所表现的作用的好坏、大小,归根到底,看它是束缚生产力的,还是解放生产力的。”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邓小平反复强调:“按照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来讲,正确的政治领导的成果,归根结底要表现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上,人民物质文化生活的改善上”,又说:“在社会主义国家,一个真正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在执政以后,一定要致力于发展生产力,并在这个基础上逐步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正因为我们党是代表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的,所以全党为之奋斗的目标,归根到底是为了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党的一切方针政策都要最终促进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促进国家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

二是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文化是人类社会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通常特指精神财富,如文学、艺术、教育、科学等。作为社会意识形态的文化,是一定社会政治和经济的反映,又对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产生巨大影响和作用。历史证明,文化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具有巨大作用,先进的文化推动社会发展,落后的文化阻碍社会发展。中国先进文化是指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这种先进文化,是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在思想文化领域指导地位的;是坚持以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思想首先为内核,大力弘扬这个主旋律的;是坚持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使文化发展有着鲜明的中国特色的;是坚持借鉴和吸收世界一切文明成果,使文化发展有着鲜明的时代特色的;是坚持文化的大众化,为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不断满足群众多方面、多层次精神文化需求的。

三是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马克思主义认为,任何政党都以一定的阶级为基础,在政治上代表着这个阶级的利益,是为这个阶级的利益服务的。代表一个阶级利益的政党,大抵都是由本阶级中政治上最积极的中坚分子所级成,都有一个反映本阶级利益和意志、为本阶级的人们所拥护的政治纲领,并由此成为这个阶级的核心力量、组织者和领导者。共产党是无产阶级的先锋队,由无产阶级的先进分子所组成,不仅代表全体无产阶级利益,而且代表全体劳动人民的利益,这是共产党不同于历史上一切其他阶级政党的最根本的特点。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就是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把实现和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我们党的全部任务和责任,作为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衡量党的一切工作和方针政策的最高标准。我们党作为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必须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当前,就是要切实把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维护好、实现好,一切以人民群众是否拥护、赞成、高兴、答应作为制定政策和判断政策得失的标准。

领导干部党性修养珍言(一)

一、加强理论修养

(1)理论建设是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的根本,理论素养是领导干部素质的核心。无论对一个政党,还是对一个领导干部来讲,理论都是管思想、管信念、管灵魂的,也是管方向、管全局的。理论上的清醒和坚定,是政治上清醒和坚定的基础。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放松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武装,都不能放松思想理论建设。

(6)要学以致用,改造世界。“一语不能践,万卷徒空虚”。理论的意义全在于实践,学习的目的全在于应用。要把学与思、知与行结合起来,做到学用相长、融汇贯通;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提高我们的实际工作水平、具体操作能力;要把学到的新理论、新知识、新技能充分运用到工作中,把理论与当地的具体实际联系起来,与当前的各项工作联系起来,与当前的社会矛盾联系起来,找出他们的共性,获得对事物发展规律的统一认识,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办法和最佳途径,指导我们的实际,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工作的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和创造性,加快“精神变物质”的进程,使学习转化成生产力和创造力,转化成改造客观世界的巨大推动力。

(7)要自觉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我们改造主观世界,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解决好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发展观、政绩观的问题。这“八观”是个总开关,是领导干部加强主观世界改造最重要的方面。

(8)无数事实也表明,“是非明于学习,名节源于党性,腐败止于正气。”学习要孜孜以求,学而不怠。不仅要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还要学习政治、经济、历史、法律、管理以及现代科技等方面的知识。要树立一个好的学风,当好学习的表率,力争学得更好一些,更多一些,更深一些。通过学习,不断加强自身修养,不断增强政治上和理论上的坚定性,提高执政水平、领导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保持共产党人的蓬勃朝气、昂扬锐气、浩然正气,成为“靠得住,有本事”的优秀领导干部,更好地担负起党和人民赋予的重任。

(10)要学以立德,提高境界。有道是:“读书养气,养浩然正气”。无数事实表明,是非明于学习,正气源于学习。只有学习搞好了,知识丰富了,才能提高思想素养和精神境界,才能胸怀宽广、品德高尚。(11)一个优秀的领导干部要有学识、见识、胆识,学识是前提和基础。不学习,就不知道外面世界的精彩,人类历史的厚重,生命涵义的丰富,我们事业的神圣。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学习问题,始终把学习作为一项关系党的事业兴旺发达的战略任务来抓。加强执政能力建设,最重要最紧迫的是要加强改进领导班子、领导干部的学习。各级领导干部必须增强与时俱进的学习意识,把学习当作一种终身追求,当作提高自身工作能力和领导水平的现实需要,当作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伟大事业的迫切要求,坚持学中干、干中学,努力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以跟上日新月异的新时代,适应千变万化的新情况,应对错综复杂的新挑战。(12)要学以增智,开阔眼界。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知识更新日益加快。特别是科技发展之快、应用规模之大、影响范围之广是前所未有的。如果不学少学,势必出现“知识折旧”、“能力弱化”,难免造成工作上的失误和差错。学以增智、开阔眼界,就是要通过学习,不断拓展和更新知识,做新知识的接受者和传播者,就是要通过学习,活跃思想、启迪思维、激发创意,借鉴别人的观点、经验、做法,点燃自己思维的火花,从而促进知识、能力和水平的提高,真正成为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需要的优秀的领导者和管理者。

(13)领导干部加强学习,不仅可以开阔眼界,增长学识,增强为党和人民工作的本领,而且有利于陶冶情操,提高道德修养。思想境界高了,道德修养加强了,对个人的名誉、地位、利益等问题就会想得透、看得淡,摆在合适的位置上,就能自觉地把精力最大限度地用来为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勤奋工作,而不会去斤斤计较个人的得失,更不会去利用手中的权力与民争利、牟取私利。

二、坚定理想信念

(19)有了坚定的理想信念、正确的思想认识、高尚的道德情操,才能自觉地为党和国家事业艰苦奋斗,才能经受住各种风险和困难的考验,才能抵御各种腐朽思想的侵蚀,永葆共产党人的本色。

(20)坚定理想信念,重要的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认识世界,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21)理想信念是一个认识问题,更是一个实践问题。没有远大理想,不是合格的党员;离开现实工作而空谈远大理想,也不是合格的共产党员。

(22)领导干部既要树立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坚定信念,以高尚的思想道德要求和鞭策自己,更要脚踏实地地为实现党在现阶段的基本纲领而不懈努力,扎扎实实地做好现阶段的每一项工作。忘记远大理想而只顾眼前,就会失去前进方向;离开现实而空谈远大理想,就会脱离实际。

三、坚持与时俱进

(25)与时俱进就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

(26)理论创新必须以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前提,否则就会迷失方向,就会走上歧途。而坚持马克思主义又要以根据实践的发展不断推进理论创新为条件,否则马克思主义就会丧失活力,就不能很好地坚持下去;广大人民改造世界、创造幸福生活的伟大实践是理论创新的动力和源泉,离开了人民群众的实践,理论创新就成为无源之水,就不能对人民群众产生感昭力、对实践发挥作用。

(27)我们要紧紧抓住加快发展与观念滞后这个矛盾,解放思想,与时俱进,进一步增强开放意识、市场意识、机遇意识、创新意识,不断创新发展理念、发展思路、发展手段,把解放思想、与时俱进贯穿于我们工作的全过程,贯穿于改革和发展的全过程。

(28)创新就要不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实践没有止境,创新也没有止境。我们要突破前人,后人也必然要突破我们。这是社会前进的必然规律。我们一定要适应实践的发展,以实践来检验一切,自觉地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的和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把与时俱进、开拓创新融入各项工作之中。

(29)越是形势好的时候,越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做到自豪而不自满,昂扬而不张扬,务实而不浮躁,以锐意改革的精神不断破解难题,以与时俱进的精神夺取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新胜利。

四、牢记执政为民

(35)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也是领导干部提高从政能力的核心。只有一心为公,立党才能立得稳,只有一心为民,执政才能执得好。各级领导干部都要倾听群众呼声,关心群众疾苦,坚持群众标准;都要深怀爱民之心、恪守为民之责、多办利民之事,我们要在真心真意向群众学习的过程中丰富知识,在诚心实意为人民服务的过程中不断提高执政为民的本领。

(36)改革是一场深刻的革命,必然涉及利益的调整,要妥善处理好改革带来的利益冲突,关键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坚持改革的目标与群众利益的一致性,把执政为民的思想牢牢贯穿到改革的全过程中。具体来说,应重点把握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在改革的指导思想上,始终坚持一切为了群众。要明确一切改革措施都是为了群众的整体利益、长远利益,而不是政府卸“包袱”,更不是与群众“争利”。二是在改革的具体实施中,始终坚持紧紧依靠群众。在工作推进中,要变替群众作主为让群众作主,依靠群众的力量化解各种复杂难题。三是在改革的敏感问题上,始终坚持正确引导群众。改革发展中,群众对一些涉及利益的问题,如经济补偿、减负分流等十分敏感。面对一些人的种种疑虑和要求,我们既不能简单迎合、不讲原则,也不能敷衍塞责、工作粗糙,而是要积极加以正面引导,组织政策水平高、协调能力强、群众基础好的同志,面对面做好群众工作。从而使改革改得顺气,改出士气。四是在改革利益调整上,始终坚持真心善待群众。善待群众不是表面上与群众握握手、套近乎,而是要真心实意地帮助群众解决实际问题。尤其是经济补偿要足额到位。

(37)人民群众的利益是一个整体概念,从矛盾对立统一的角度来讲,它是由根本利益与具体利益、全局利益与局部利益、长远利益与眼前利益、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等等多种矛盾构成的统一体。我们在肯定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全局利益、长远利益、集体利益一致的同时,必须看到具体利益、局部利益、眼前利益和个人利益的多样性。我们要在维护好、实现好和发展好人民的根本利益、全局利益、长远利益、集体利益,同时要细心体察、正确反映和有效兼顾各方面群众的具体利益、局部利益、眼前利益和个人利益,针对不同方面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和问题,采取不同的措施来解决。只有这样,才能使“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十分具体地落到实处。

(41)领导干部要不断强化宗旨意识,自觉地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坚持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满意不满意,作为我们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的最高准则,把权力与责任统一起来,做到秉公用权,勤政为民,忠实履行为人民服务的职责。

(42)为民,就是要全心全意当好公仆。任何时候都要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自己思考问题和开展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始终坚持权为民所用、情

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作为人民公仆,要切实做到群众利益在胸中要有地位,群众疾苦在心里要有分量,群众呼声在脑中要有共鸣,决不能对群众疾苦漠不关心,对群众安危掉以轻心,对群众困难麻木不仁。凡是涉及群众切身利益和实际困难的事情,都要尽力去办。

(43)要情为民所系。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我们党始终立于不败之地、不断发展壮大的根本保证。

(44)要深入体察民情,广泛了解民意,切实关注民生,时刻把群众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群众需要作为第一选择,把群众利益作为第一考虑,把群众满意作为第一标准,心里装着群众,感情贴近群众,凡事想着群众,工作依靠群众,一切为了群众,切实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45)各级领导干部,必须明确人民群众是我们的衣食父母,我们是人民群众的儿女,做人民群众的贴心人;要进一步更新思想观念、转变为官“官”念,树立“做官先做人,万事民为先”、“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道德情操和人格境界,心中装着群众,凡事想着群众,工作依靠群众,一切为了群众,把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深入体察民情,充分反映民意,广泛集中民智,切实珍惜民力,真心实意地为百姓办实事,诚心诚意地为群众谋利益。要把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运用于工作,深入基层,既要“身入”,更要“心入”,多交“布衣朋友”,多搞“微服私访”,多掌握“第一手情况”。要增强把工作重心下移的能力,从群众最需要的地方干起,从群众最反对的地方改起,从群众最赞扬的地方抓起,到矛盾多的地方去体察民情,到热点、难点多的地方去调查研究,消民所怨,办民所盼,解民所难。

(46)要权为民所用。“人之所思,行之所致”。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是领导干部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前提和关键。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我们党同一切剥削阶级政党的根本区别。“三个代表”归根到底是要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贯彻“三个代表”要求,本质在于坚持执政为民。

(47)位高不忘责任重,权大不移公仆心。

(48)权力是把双刃剑,可以使人高尚,也可以使人堕落。这把剑用得好,可以报效国家,造福人民,书写人生光辉的篇章;如果把权力当作个人谋取私利的台阶和手段,权力错位,脱离群众,灵魂扭曲,私欲膨胀,就必然会走向腐败的泥潭。

(49)领导职务不是一种待遇,而是一种责任。职务越高、责任越大。不仅要对上级负责,更要对老百姓负责。要真正把群众的冷暖安危放在心中,真正为群众着想,为群众谋利,真正把群众作为我们的衣食父母,尊重群众、善待群众。

(50)权力与责任是统一的,权力意味着责任,意味着奉献,意味着义务。权力越大、义务越多,职务越高、责任越重。权力是把双刃剑,既可以陶冶人、锻炼人,也可以诱惑人、腐蚀人。领导干部要牢记这些教诲,正确对待权力,切实做到在职务面前勤思义务,在权力面前多想责任,把行使权力的过程,看作是对党、对人民负责的过程,看作是对党委、对干部负责的过程,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切实把广大人民的利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

(51)要利为民所谋。利为民所谋,就要真正把群众的呼声和意愿作为指导工作的第一信号,把关心和服务群众作为各级领导的第一职责,把群众评价作为衡量工作成绩的第一尺度,大力提倡领导到一线指挥、干部在一线工作、问题在一线发现、办法在一线产生、矛盾在一线解决、经验在一线总结、政绩在一线创造,扎扎实实为群众办实事,让群众得实惠。利为民所谋,就要知民情、懂民意、惜民力、解民难,说实话、办实事、出实招、求实效,做事而不“做秀”,为民而不扰民,不弄虚作假,浮躁浮夸,搞不切实际的高指标;不做表面文章,急功近利,追求短期效应;不从“官本位”出发,搞“数字游戏”、“形象工程”。利为民所谋,就要大兴勤政廉政之风,有利于人民的事,要积极主动地去做。时刻牢记党的宗旨,融心于道,潜心于政,精心于业,真心于民,齐心协力,富民兴赣。

(52)群众利益无小事。有的事,虽然对于全局来说可能是一些“小”事,但对于群众来说,往往是“天大”的事情。凡是涉及群众的切身利益和实际困难的事情,再小也要竭尽全力去办。

(53)要以深厚的感情,全力办好涉及群众的切身利益和实际困难的事情。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既要从大处着眼,又要从具体的事做起。凡是涉及群众的切身利益和实际困难的事,不论大小都要带着深厚的感情,竭尽全力去办。

(54)为群众排忧解难,要从小事做起,必须狠抓落实,说到做到。决不能“会上喊得凶、会下抓得松”,口惠而实不至;决不能目标订得高,计划很漂亮,就是不落到实处;决不能做做样子、上上镜头,对于问题是否真正解决了却不过问;决不能上面有要求就突击一下,上面没有要求就松懈一阵。我们要把为群众排忧解难作为一种责任、一种追求、一种挑战,切实做到全心全意而不是虚情假意,真抓实干而不是弄虚作假,坚持不懈而不是靠临时突击。

(55)要处理好对上负责与对下负责的关系。现实生活中有一些同志把对上级负责与对群众负责对立起来:上级有要求的,费尽九牛二虎之力也要办到;上级没有指示的,即便是举手之劳,也不愿为解决群众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助一臂之力;更有甚者,只要是不想办不愿办的事,哪怕与群众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也以“没有上级指示”为搪塞的理由。这样做,表面上看是对上级的尊重,实质上是对上级和群众极不负责的表现。其结果是,既坑了群众,又害了上级;既给群众造成了损失,又给上级增添了麻烦。常言道,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我们要把对上级负责与对群众负责统一起来,以群众的呼声为行动的“最高命令”,自觉主动、义无反顾、积极有效地帮助他们排忧解难。

五、发扬民主作风

(56)历史经验表明,什么时候比较好地坚持了民主集中制原则,党的事业就兴旺发达,就会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什么时候违背了民主集中制原则,党的事业就受到挫折和损害。因此,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毫不动摇地坚持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充分发挥广大党员干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不断增强班子的团结和活力。

(61)大力倡导与人为善、和衷共济、关爱宽容、团结和谐的社会风尚。如果一个社会内部纷乱不已,“窝里斗”,内耗加剧,力量相互掣肘,必然发展缓慢;如果一个地方或单位琢磨事的少,琢磨人的多,“运动员”少,“裁判员”多,专心干事创业的少,热衷搞内耗的多,具有爱心和宽容精神的少,一心想抓别人的辫子、进而一棍子打死的多,这样的地方和单位就没有希望!一个人有再大的权力、再多的财富,如果没有学会去关心别人,帮助别人,那他的生命还有多少意义呢?因此,我们必须大力倡导与人为善、和衷共济、关爱宽容、团结和谐的社会风尚,大力营造和谐社会的文化氛围。要比干劲,不赛斗劲;要见贤思齐,不嫉贤妒能;要宽容大度,不尖刻计较;要心地光明,不幸灾乐祸;要同心同德,不貌合神离。要使各类人才有用武之地而无后顾之忧,有苦练“内功”的动力而无应付“内耗”的压力,有专心谋事的成就感而无分心谋人的疲惫感。

(62)要强化团结共事意识。“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团结出智慧,出人才,出力量。从全局讲,团结是我们党的生命,是我们事业顺利发展的基本保证。从局部讲,有一个团结的领导集体,才能使大家同心协力,扬长避短,优势互补,带领干部群众完成好各项工作任务;有一个和谐的氛围、融洽的人际关系,才能使大家心情愉快,放手大胆地去工作,因此,要加强团结的教育,提倡五种风气:即讲政治、顾大局,争当团结模范的风气;讲创业、干事业,合作共事的风气;讲风格、讲谦让,理解宽容的风气;讲长远、向前看,不翻旧帐的风气;讲原则、树正气,批评与自我批评的风气。

(63)我们要创业、要发展,需要一个充满活力而又协调有序的和谐社会,更需要一个团结和谐的领导班子。领导干部要做到胸襟开阔、光明磊落,潜心谋事、精心干事,与人为善、和衷共济。大家在一起,要经常交心通气,有话当面说,不在背后议论人。要用事业来凝聚人心,团结班子。

(64)心齐才能气顺,气顺才能劲足,一个团结的领导班子是事业发展的关键。对党员干部来说,团结是党性和作风的体现,也反映出一个人的思想道德和个人修养。一个单位领导班子的团结与否,在某种程度上决定这个单位的局面。

(65)倍加珍惜和自觉维护领导班子团结。团结出凝聚力、出战斗力、出新的生产力,团结也出干部。(66)“一把手”是一个领导班子中被党和人民赋予首要领导责任的负责人。“一把手”团结能力的强弱,直接关系到班子的整体合力,工作绩效。要充分发挥党委一班人的领导核心作用,团结方方面面的力量,发挥上上下下的作用,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努力形成思想上合心,工作上合力,行动上合拍,统一步调,共同做好工作。

(67)搞好团结,关键在党政“一把手”。在团结的问题上,“一把手”要做到以下四点:统揽不包揽,善断

不武断,信任不放任,大度不失度。主要领导同志作风要民主,懂得尊重别人,善于集思广益,既要坚持原则,把握全局,又要听得进不同意见,不搞“一言堂”,对班子成员既要注意放手工作,又要注意检查督促,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最大限度地把各方面的积极性调动起来。

(68)“一把手”对班子的团结负主要责任,要以身作则,严格要求,要当“班长”而不要当“家长”,要果断而不要武断,要“高人一筹”而不要“高人一等”,善于团结各方面的同志包括有不同意见的同志一道搞好工作。班子每个成员都要识大体、顾大局,既要按照分工,积极主动地做好所分管的工作,又要维护班子的集体领导,不利于团结的话不说,不利于团结的事不做,真正做到思想上同心、目标上同向、行动上同步、事业上同干。

(70)要处理好正职和副职的关系。一个领导班子战斗力强不强,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正副职之间配合的怎样。“一把手”要有宽广的胸怀,“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要有容人的海量、容事的胸襟、容言的气度,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容人之短、取人之长,真正做到:统揽不包揽、放手不撒手、果断不武断、信任不放任、爱护不袒护;而副职是领导班子的重要成员,是正职的助手,当好副职要做到:到位不越位、服从不盲从、补台不拆台、尽心不分心、建功不争功。班子成员之间要做到:大度不失度、通气不怨气、分工不分家、揽过不揽功、交心不疑心。

(71)班子成员要识大体、顾大局,既要按照分工,积极主动地做好所分管的工作,又要维护班子的集体领导,不利于团结的话不说,不利于团结的事不做。做到这几点,党政班子的团结,班子正职与副职的团结就可能会解决得比较好,从而保证思想上同心、目标上同向、行动上同步、事业上同干,形成干事业的良好环境和氛围。

(72)要处理好个体和群体的关系。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曾说:“整体大于部分之和”。个体与群体关系处理得好,就可以产生“1+1>2”的效应。任何个人,即使能力再强,如果摆不正位置、自恃高明、离开整体而独断专行,那就既不能成事,时间久了也难以立身。整体力量也离不开个人能力的发挥,在一个领导班子中,即使个人素质不是很强,哪怕弱一些,但只要形成合力,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攻克不了的难题。因此,必须形成个人与整体同荣辱、共命运、团结奋斗的整体格局。

六、保持清正廉洁

(74)领导干部必须勤政为民、清正廉洁,这是由我们党的性质、宗旨和历史使命所决定的,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本质要求,也是每一个领导干部的立身之本、为官之基、从政之要。

(75)作为党的干部,既要勤政,又要廉政,既要干事,又要干净,这是最基本的为政之道。各级领导干部都要把勤政为民、清正廉洁当作从政的准则自觉遵循,当作崇高的境界不懈追求。

(76)领导干部不仅要洁身自爱、砥廉砺洁,而且要敢于弘扬正气,旗帜鲜明地反对腐败,自觉同各种消极腐败现象作斗争,真正做一个“上不愧党,下不愧民”的一身浩然正气的共产党人。

(77)同样身处市场经济的大环境,同样面对五光十色、异常诱人的商品世界,同样面临剥削阶级思想的腐蚀,为什么绝大多数党员干部能够做到“拒腐蚀、永不沾”,保持着一身正气、两袖清风,而极少数人却堕落为不可救药的腐败分子呢?这里既有客观原因,也有主观原因;既有社会历史原因,也有思想文化方面的原因,但关键在于他们自身思想素质的差异。理想的淡化,信念的动摇,道德的堕落,意志的消沉,精神的滑坡,从而导致思想道德防线全面溃败,是有些人之所以沦为剥削阶级思想的俘虏、堕落为腐败分子的最根本的原因。

(78)观察贪污腐败的领导干部大多都有一个共性:苦难的童年、奋斗的青年、上升的中年、悲惨的晚年。为什么贪官跳不出这个怪圈,理想信念的泯灭是根本的。因此,我们每个领导干部一定要坚守理想信念这个精神家园,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认识世界,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不断坚定自己的理想信念;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慎初、慎独、慎微,始终做到“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清清白白做“官”,堂堂正正做人,坚持高尚的精神追求,永葆共产党人的浩然正气。(79)清廉,就是要清清白白从政。各级领导干部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坚定信念,时

刻把党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严格遵守党纪国法,永葆共产党人的浩然正气。要严以律己、清正廉洁,正确行使手中的权力,杜绝权钱交易,不插手经营性土地使用权出让、产权交易和建筑工程等具体经济事务。领导干部不仅要稳住心神,洁身自好,而且要管住家属子女和身边工作人员。要发扬艰苦奋斗、勤俭朴素的作风,追求高尚的生活情操,防微杜渐,自觉抵制权力、金钱和美色的诱惑,坚决同各种腐败现象作斗争。工作上去了,干部不倒下,这才是真正的成功!

(80)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要经得起权力、金钱、美色的诱惑,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常修为官之德,始终保持和发扬共产党人的浩然正气、昂扬锐气和蓬勃朝气,永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做到政治上清醒、工作上勤奋、作风上朴素、生活上廉洁,自觉做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模范。

(81)贪婪的本性,是万恶之源;不劳而获的金钱,是套在自身脖子上的铁枷锁。家有万贯不过日食三餐,广厦千间不过夜宿一隅,在灵车上没有多余的行李架。我们各级干部一定要把这些问题想通、看透,自觉以廉为荣,以贪为耻,修身重德,淡泊名利,净化心灵,加强自律,保持清廉本色。

七、提高从政能力

(82)为什么有的地方有的单位面貌依旧,政绩平平。主要是这些地区、单位的领导班子,尤其是主要领导干部的精神状态和能力水平有问题。他们维系旧观、安贫乐道、小富即安,鼓不起实劲、拿不出实招,蕴藏在干部群众中的活力得不到发挥,不能转变为现实的生产力。

(83)一个好的领导班子,在干部队伍中应起到坚持正确政治方向的导向作用、实现科学决策的中心作用、团结协调的凝聚作用、勤政廉政的表率作用。古语有云:“上有所好,下必甚焉”、“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84)作任何决策,办任何事情,都要统筹全局,放眼长远,科学规划,充分考虑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切实顾及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既要造福当代、又要泽被子孙,在实现江西在中部地区崛起、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始终做到青山常在、绿水常流、资源永续利用,努力走出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协调发展、全面发展、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85)作任何决策,办任何事情,既要造福当代,又要泽被子孙,决不可干“吃祖宗饭、断子孙路”的蠢事!

(86)要谋全局。谋不谋全局,顾不顾大局,既是领导能力的反映,也是思想境界的体现。各级领导干部要牢固树立全局观念,注重工作的全面性和系统性,善于从全局高度分析、观察和处理各种问题,见微知著,防患未然。凡是有利于全局的事,哪怕牺牲一点地方、部门、单位利益,都要积极、主动去做;凡是不利于全局甚至有损于全局的思想和行为,就要坚决制止和反对。决不能从本位主义出发、从部门利益甚至个人利益出发来思考问题、进行决策,更不能把个人分管的部门或单位变成自己的“领地”或“独立王国”。

(87)改革、发展、稳定,好比是我国现代化建设棋盘上的三着紧密关联的战略性棋子,每一着棋都下好了,相互促进,就会全局皆活,否则,就可能全局受挫。所以,把握好三者关系,是现代化建设的一项重要领导艺术。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目标,稳定是前提。要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把人民群众的利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这是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三者关系的结合点、关键点。

(88)要求发展。各级领导干部要知实情、说实话、办实事、出实招、求实效,一项一项工作地抓,一个一个任务去落实。加快发展,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要作好长期艰苦奋斗的思想准备。多做打基础、管长远的事,多做功在当代、利泽千秋的事。决不能心浮气躁、急于求成;决不能弄虚作假,提不切实际的高指标,搞大哄大嗡的花架子。

(89)在发展问题上,我们既要克服悲观论,也要防止速成论。要看到,真正崛起是一个长期的艰巨的过程,不能指望一朝一夕就能实现。我们正在爬坡过坎,志可长而不可消,劲可鼓而不可泄,只要爬过这个坡、越过这个坎,前面就是坦途,就有光明灿烂的前景。

(90)什么是机遇,机遇从来就是对挑战的胜利。战胜挑战,就是机遇;被挑战所压倒,就是失败。现在我们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并存。应对得当,就能在挑战中抓住机遇;应对失当,有机遇也抓不住。历史的经验教训表明,机遇易失不易得,能否抓住机遇,用好机遇,是对我们各级领导干部的严峻考验。机遇只会

给那些思想解放、勇于开拓的人,只会给那些不怕困难、迎难而上的人,只会给那些踏踏实实、埋头苦干的人。

(92)“一把手”具有高尚的思想品德修养,实事求是的思想作风,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艰苦奋斗的生活作风,就必然会在领导班子内部起到表率作用,在广大干部群众中树立声望和产生感召力、凝聚力,从而使整个干部队伍的精神面貌、干事风气、工作氛围带来新变化,这对保证事业的推进和工作效能的提高,无疑具有重大作用。

(93)党委要很好地发挥领导核心作用,党委“一把手”既要坚持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又做到总揽不包揽、协调不取代,党委在加强领导上要重点做到“五个好”:把好方向、出好思路、用好干部、理好关系、抓好大事。

(94)强烈的事业心是做好工作、成就事业的基础。只有想干事,才能去干事、干好事,才能最终干成大事、成就大业。

(95)高度的责任心是做好工作、成就事业的前提。只有对党高度负责、对人民高度负责、对工作高度负责,才会竭尽心力、兢兢业业、精益求精地做工作,才会勇于面对矛盾、千方百计化解矛盾,才会如履薄冰般地防止出现闪失。

(96)强烈的进取心是做好工作、成就事业的关键。群众要创业,干部要创新。没有一种创新精神、进取精神,凡事都要翻本子、找根据,只唯书、只唯上、不唯实,暮气沉沉,是肯定打不开工作局面的,更不可能开创新的局面。现实生活中机遇与风险是并存的。有机遇就有风险。没有风险了,机遇也就不存在了。从这个意义上讲,能够承担多大的风险,就能够抓住多大的机遇。如果我们的干部都谨小慎微,求稳怕错,看上去什么问题都没有,其实这不是好事,而是悲哀。我们各级干部要有强烈的进取心,敢想敢干、敢冒风险、敢担责任、敢有作为。

(97)形势形势,关键在“势”。“势”的形成过程,就是能量的积蓄过程。每个地方的发展都有自己的特点和亮点,简单地类比是不科学的。重要的是把握形势的本质,看态势、看趋势、看气势。

(98)信心是什么?它是一种改变现状的理想抱负,是一种奋发进取的雄心壮志,是一种锲而不舍的精神境界,也是一种对自身能力的正确估价,一种对既定目标的科学认识和把握,一种将理想转变为现实的精神动力。世界上第一列火车刚制造出来时,速度还赶不上马车,但它的设计者坚信火车必将后来居上,没有因嘲笑和白眼而放弃,最终成就了一项伟大的发明。只有坚定信心,才能保持那么一股气、那么一股劲,奋力拼搏,锲而不舍,实现我们的既定目标。从这个意义上讲,有信心就有希望。

(99)要把心思集中在“想干事”上。这不仅是对各级领导干部转变作风的明确要求,也是提高领导干部执政能力的有效途径。辩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任何事物都有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任何事业都离不开循序渐进的积累。领导干部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没有心血、精力和智慧的持续投入是不行的。领导干部无论是想问题、办事情,还是作决策、做工作,都要少琢磨上面知道不知道,多考虑群众需要不需要;少琢磨对自己有利还是无利,多考虑对地方发展有益还是无益。只有把心思集中在“想干事”上,少一些浮躁、多一些思考,少一些应酬、多一些实干,少琢磨些私事、多琢磨些公事,才能不断提高发展兴政的本领,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和持续长久的动力。

(100)要把本领体现在“会干事”上。一个领导干部的思想水平、工作能力和领导才能需要在工作实践中逐步形成,需要在“会干事”上得以体现。把本领体现在“会干事”上,就要求我们不光会谋划,而且会操作。要紧紧围绕加快发展这个主题,开辟广阔的实践锻炼领域,到干事创业的第一线去,从实践锻炼中汲取营养,经受考验和磨炼,在实践中掌握新知识、积累新经验、增长新本领,提高干事创业的能力和水平。如果做“空谈的巨人、行动的矮子”,只“想干事”,而不“会干事”,只会“唱功”,而不练“做功”,是出不了业绩的。我们只有积极投身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一伟大的实践中去,在这个大熔炉中去修养党性、磨炼意志,在这大课堂中去了解国情、增长知识,在这个主阵地中去熟悉社会、积累经验,才能不断锤炼从政本领,提高执政能力,做破解难题的高手、市场运作的能手、实际操作的强手。

(101)要把目标锁定在“干成事”上。想干事、会干事,是成就一番事业必不可少的前提条件,而干成事才真正是我们所追求的终极目标,如果作出的决策得不到执行,规划的蓝图得不到实施,确定的思路得不到

落实,那么一切理想境界、美好蓝图都只能成为海市蜃楼、水中月、镜中花。因此,我们不仅要有想干事的愿望,会干事的能力,更要有干成事的本领。如果思想家的水平是会说,那么领导者的水平是会做;如果思想家的品格是深刻,那么领导者的品格是务实。创实绩、留业绩,是干部从政的落脚点,是群众评价干部的重点,也是一个干部各方面素质的综合体现。一个干部光是洁身自好,不干工作,或整天忙忙碌碌,没有业绩,群众充其量说你是“好人”,决不会说你是“好官”。作为领导者,一定要明白为政首要的在于少说空话、多办实事,在位一届,实干一届。真正把精力集中在抓落实上,把目标锁定在干成事上,凡认准的事情,要千方百计去办,切不能议而不决,决而不行,疲沓拖拉,坐失良机,结果不仅使工作落空,也会让干部群众失去信任。领导干部一定要把握全局谋大事,集中全力抓实事,调动力量干成事,在干成事中努力提高驾驭全局的能力,解决疑难问题的能力,打开工作局面的能力。

(102)吃透上情。“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不谋万世者,不足以谋一时”。吃透上情,就是要把握全局,服从大局。这是一个高明的领导者必备的素质。要吃透中央和上级精神,正确把握中央的大政方针,及时掌握上级的有关方针政策,了解大的宏观环境,在全局下思考,在大局下行动。只有全局在胸,了解大局,才能统揽全局,服务大局,才能使自己处于主动地位,立于不败之地。

(103)要了解外情。领导者要有大视野、大方略。随着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推进,许多方面的具体工作越来越多地参照国际形势、国际环境、国际市场、国际惯例来决策和实施。区域化、封闭型、小生产式的领导方式被现代化、开放式、知识型的领导方式所代替,这是领导工作一个十分重要的趋势。因此,要有世界眼光,密切关注世界政治、经济、科技方面的重大变化。我们只有正确认识和把握宏观经济发展的大背景,才能更好地调整思路,抓住机遇,趋利避害,迎接挑战;只有全面了解和深刻分析错综复杂的国际局势和世界经济格局,才能有利于我们在了解中思考,在分析中清醒,才能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在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

(104)要掌握下情。领导者要摸实情、解民意。对本地区、本部门或本单位的实际要进行科学调查与深入分析,真正吃透地区情、部门情、单位情,吃透本地区的基础条件、比较优势、发展潜力、制约因素,以及当前和未来一个时期的热点、难点问题,尤其要掌握基层的实际情况,了解人民群众的呼声。这样,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扬优抑劣。

(105)我们要善于用“放大镜”看清上情,用“望远镜”观察外情,用“显微镜”摸准下情,在全面认真地贯彻中央制定的路线方针政策,敏锐地把握世界经济政治发展的大趋势,科学清醒地认识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将上情、外情和下情有机结合起来,提出科学的发展思路,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研究制定“服本地水土”的发展目标和发展思路,发展各具特色的区域经济。

(106)要有谋事之策。所谓谋事之策,就是要善于决策,善于把握全局。不尽职守、当“甩手掌拒”,不是好领导;事无巨细,事必躬亲,也不是好领导。一个成熟、高明的领导者,应当善于“谋势”,把主要精力放在谋全局、抓大事、把方向上。要善于站在战略和全局的高度思考问题、谋划工作,正确分析形势,科学把握大局,始终坚持正确方向;要注意研究和解决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带全局性的重大问题,顺应形势环境的变化,不断加强执政能力建设,既能更好地团结带领群众实现我们的奋斗目标,又有足够的能力应对和化解各种风险;对具体事务、决策落实,要通过集体领导、分工负责、加强检查,充分调动和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去做。特别是党政主要领导,事务工作不要陷入太深,否则就没有精力想大事,议大事,抓大事。

(107)要有干事之才。所谓干事之才,就是要有能力、有本领,善于操作,善于破解难题。我们有些工作不落实,问题主要出在操作上,操作不好,好事也会办砸。各级领导干部都要下苦功夫提高操作能力,把中央的精神、外地的经验,与本地本部门的实际更好地结合起来,推动各项工作更好地开展。

(108)要有成事之力。所谓成事之力,就是要有凝聚力、向心力、亲和力,善于协调各方面的关系。看一个领导干部的作用,不仅要看他自身的工作能力,更重要的是看他能不能团结带领广大干部群众去推动工作,干部群众是否愿意、乐意跟随他一道干工作。因此,领导干部的协调能力和亲和力,既是一个领导干部综合素质的重要体现,也是其工作能否有所作为的重要因素。现实生活中智商高的人未必都能成为事业的成功者,而情商高的人由于具有一种协调、平衡的才能,往往能事业成功。我们各级领导干部要充分

利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凝聚人心。对下属,不仅要下达“过河”的任务,更要帮助他们解决“桥”和“船”的问题,“既吹冲锋号,又搭过河桥”;不仅要严于管理,更要善于关心和激励,从而进一步凝聚人心、减少内耗,形成推动工作的强大合力。

(109)要有眼界。眼界对一个领导干部非常重要。眼界宽,才能看得远,想得深,追求高。现在我们有些领导干部由于平常不太注意学习,眼界、视野还不够开阔。有的对形势的发展变化浑浑噩噩、反应迟钝;有的思维方式简单片面,要么急于求成,要么悲观失望;有的眼睛只盯着自身或局部利益,患得患失,不思进取;有的取得一点成绩,就认为了不起了,自吹自擂,令人耻笑。开阔眼界的办法,一是要加强学习,勤学、博学;二是还要走出去多看看。

(110)要有胸怀。胸怀是一个领导干部境界和修养的体现。事业越大,所要求的胸怀越大;而胸怀越宽广,就越有利于成就事业。历史上,凡成就大事业者都有着宽广的胸怀。而我们有的领导就缺乏宽阔的胸怀、豁达的肚量,容不得人,容不下事,听不得不同的意见,对个人的荣辱得失斤斤计较,整天争功诿过,争名于朝,争利于市。有的党政主要领导之间都搞不好团结,甚至闹得水火不容,今天你告我,明天我告你,这样还怎么给群众做表率,怎么团结带领群众做好工作?

(111)高兴但不能陶醉。发扬永久奋斗的精神,是毛主席1939年5月30日在延安庆贺模范青年大会上说的。当前,我们所面临的最大挑战就是能否保持发展的好势头,争取在国内外激烈的竞争中不掉队,并且迎头赶上,这就需要进一步发扬永久奋斗的精神。要看到,我们今天所做的一切只不过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成功无顶峰,进取无止境。面对取得的成绩大家都很高兴,但不能陶醉,一定要保持清醒头脑,增强忧患意识,安不忘危。

(112)要增强忧患意识,做到事业顺利的时候,不头脑发热、忘乎所以,善于看到自己的差距和不足,确定更高的工作目标,不断争创新优势,力求更上一层楼;遇到困难的时候,也不要灰心丧气、畏首畏尾,而要振作精神,善于总结经验教训,更好地抓好各项工作,努力开创工作的新局面。

(113)要提高处理突发事件、应对复杂局面能力。突发性事件主要有四类:一是突发性自然灾害,包括气象灾害、疾病灾害、地质灾害;二是突发性群体事件,包括大规模的集体上访、越级上访和一定规模的群众性纠纷;三是突发性安全事故;四是突发性恶性刑事案件。作为领导干部,哪怕只是掌管百里方圆,也必须具备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首先,要提高对突发事件的预见能力。高明的领导者,要注意研究新形势下社会生活的新情况、新问题,善于协调不同群体之间的关系,科学分析人民内部矛盾新的表现形式、特点和发展趋势,及时发现那些初露端倪的现象,见微知著,防微杜渐,消除各种不安全因素,真正做到保持高度的政治敏锐性,对事关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见之于未萌,防之于未发,及早做好应对的思想准备、预案准备、机制准备和工作准备,努力把矛盾和问题解决在基层和萌芽状态。其次,要提高对突发事件的处置能力。培养和锻炼应对突发事件的良好心理素质和处置能力。对已经发生的突发事件,都要有一种处变不惊、妥善应对的措施,都要有一种决战决胜、实干苦干的精神,都要有一种令出法随,雷厉风行的作风,都要有一种组织协调、凝聚力量的本事,并且事件处置后,要及时总结经验教训,采取补救措施。此外,还要学会综合运用经济、法律、行政和思想政治工作的手段来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协调不同群体之间及群众内部的利益关系,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作用,帮助广大群众正确认识改革中出现的暂时困难,引导群众自觉地与党和政府同心同德,共同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大业。(114)做好“结合”的文章,提高把握“度”的能力。领导干部要做好“结合”的文章,提高把握“度”的能力。“结合”是领导干部的一项基本功,也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关键所在。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坚持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提高理论思维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增强“结合”的意识,提高“结合”的本领,善于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把中央的路线方针政策同本地区本单位的实际结合起来,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这样我们的工作才能抓到实处,从而更富有成效。领导工作也要把握好“度”。“度”是一个哲学概念,是万事万物存在的规定性和平衡的关节点。作为领导者要把好舵,必须坚持辩证法,防止片面性和绝对化,必须坚持科学态度与工作热情的统一。在时机把握上要善于审时度势、因势利导,既不能在条件具备、瓜熟蒂落时当断不断、贻误发展时机,也不能在机会未到、条件不成熟时盲目蛮干、急于求成。在力度把握上要善于掌握“火候”,到位而不过头,允执其中、恰到好处。在全局把握上要总揽各方,善于“弹钢琴”,而不能顾此失彼。

领导者对度的认识深度和驾驭能力,往往关系到一个地方、一个单位工作的成效。把握得准,处理得当,则自然顺畅,事半功倍;反之,则失误频出,事与愿违。

(115)为官一任,不仅要造福一方,还要育才一批。培养、吸引和使用好各方面的人才是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必须具备的最重要的能力之一。

(116)领导者最重要最关键的职能是用人,最大的才能和智慧莫过于“选贤任能”。真正把靠得住、有本事、于成事、能共事、不出事的干部培养和选拔上来,是对现代领导者的关键要求。

(117)要有强烈的人才意识。“为政之要,唯在得人;得人则昌,失人则衰”。人才是最宝贵的财富,是社会前进的车轮,是经济发展的动力。自古得人才者得天下。现代经济发展史表明,谁拥有人才,谁就拥有优势,谁就拥有发展。要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从发展全局出发,牢记担负的重大责任,热心发现人才、诚心使用人才、精心爱惜人才、用心留住人才,“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大力营造鼓励人们干事业、支持人们干成事业的社会氛围,抓好培养、吸引和使用三个环节,建设好党政领导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和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三支队伍,落实好以事业留人,以感情留人,以适当的待遇留人,真正做到让人才用当其时,用当其位,位尽其才,才尽其用。

(118)要实事求是选人用人。要善于抓住本质,用全面的、联系的、发展的眼光看问题,既看干部在任时做出的成绩,又看前任留下的基础和起点;既看干部取得的看得见的显绩,又看干部抓基础性、战略性工作的潜绩;既看干部工作环境和条件的优劣给工作带来的影响,又看干部在现有的基础上的作为;既看干部平时的工作表现,又看干部在关键时刻、重大事件中的表现和能力;既看干部抓物质文明建设的实绩,又看干部抓精神文明建设的成效。

(119)要突出实绩选人用人。“有德无才会误事,有才无德会坏事,德才兼备能成事”。要坚持德才兼备原则,在改革和发展的实践中识别和使用干部,树立“靠实干出实绩、凭实绩用干部”的用人导向,坚持选拔重用那些政治坚定、品质优秀,埋头苦干、不事张扬,经受考验、善解难题,政绩显著、群众公认的干部。(120)关心、爱护干部必须注意“正确”两个字。关心干部,最重要的是为干部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使干部最大限度地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干部有委屈要帮他排解,受到诬陷要帮他正名,生活上有困难要帮他解决,但绝不能把提拔作为关心不关心干部的唯一标准。

(121)能力从哪里来?靠天上掉不下来,靠地上长不出来,靠上级封不出来,靠权力压不出来,靠宣传叫不出来,靠耍小聪明编不出来。只能而且必须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努力学习,与时俱进;只能而且必须积极投身于加快发展的伟大实践,经风雨、见世面、长才干;只能而且必须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在广大人民群众中丰富营养、汲取智慧、增添力量,在爱民、为民、富民的过程中不断提高执政本领。

(122)在实践中磨炼。实践是个大课堂。各级领导干部要注重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中磨炼意志,精心谋事、潜心干事、专心做事,在想干事、会干事、干成事中提高执政能力。

八、塑造良好形象

(123)领导干部的能力状况对一个地区的党风和社会风气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古人说:政者,正也。这句话,可以从正己正人两方面来理解。正己方面,讲从政的人,要以身作则,身正行直,藉以服众;正人方面,讲为政之道,必须扶正祛邪,惩恶扬善,弘扬正气。领导干部的形象,在这两方面都起着标杆、旗帜的作用。领导干部有好的形象,真正做到了政治坚定,旗帜鲜明;勇于改革,开拓创新;道德高尚,作风正派;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光明正大,一身正气,就会产生强烈的凝聚力和感召力,就会在党内和社会上形成见贤思齐的效应。反之,领导干部形象欠佳、作风不正,将会给党风和社会风气带来严重的影响,给党和人民的事业带来巨大的损害!

(124)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要经得起权力、金钱、美色的诱惑,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常修为官之德,始终保持和发扬共产党人的浩然正气、昂扬锐气和蓬勃朝气,永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做到政治上清醒、工作上勤奋、作风上朴素、生活上廉洁,自觉做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模范。

(125)要谨慎从事。领导干部在任何时候都要通过谨慎来坚定自己的正气,既要管住大节,又要不失小节,要时刻以普通人的良心自责,以党员的党性自律,以公仆的职责自警,谨慎交往圈、净化生活圈、

纯洁娱乐圈、正规工作圈。要慎言、慎独、慎微、慎行,力求做到“对己清正,不贪不邪;对人公正,不偏不私;对内严格,不枉不纵;对外平等,不骄不欺”,做到政治坚定,大局为重;心系基层,群众为重;光明磊落,党性为重;淡泊名利,事业为重,维护公正、坚持公道、处事公平、提高公信,树立公道正派、清正廉洁的形象。

(126)增强公道正派意识,提高公道正派能力,树立公道正派形象,是为官之德、履职之要、正气之源。坚持公道正派作风,反对不公道、不正派的作风,这是各级领导干部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根本保证。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要真正做到公正公道,获得公信,就必须强化公道正派意识。一方面,要常存平常心。要正确认识自己,不争权力争责任,不争利益争贡献。要学会节制,在扑朔迷离的市场经济面前,守得住清廉,耐得住寂寞,挡得住诱惑,经得起考验。要正确看待人生道路上的顺境与逆境,成功与挫折。要不断地调整心态,保持一颗平常心;不断地换位思考,保持一颗宽容心;不断地慎独律己,保持一颗淡泊心;不断地超越自我,保持一颗进取心。为人处事,要拿得起、放得下,收得拢、想得开,在心底竖起一个坚强的自我。无论碰到什么事,都要把握“三心”,即心胸要开阔、心态要平衡、心情要舒畅。这三句话里面,心胸开阔是前提,对一个人来说,豁达大度是智慧之母,成功之父,健康之本,也是公道正派之基。

(127)正派,就是要堂堂正正做人。我们各级领导干部都要胸怀坦荡、光明磊落、坚持原则、公道正派。要讲党性,讲原则,讲纪律,严格按照法律和政策办事,决不能凭个人好恶,认远近亲疏,搞内外有别;要对党忠诚,对同志忠诚,对群众忠诚,做到表里如一,言行一致,光明正大,诚实可信,决不能阳奉阴违,言而无信,当面说一套,背后做一套,甚至为了某些见不得人的目的,用心术,玩手腕,搞小动作,欺骗上级,算计同事,愚弄群众。

(128)对待同志要真心、诚心,不能当面一套,背后又搞一套,把封建时代腐朽的“官场文化”搬到党内来,互相勾心斗角,抬高自己,算计别人。要克服小农经济狭隘的眼光,树立宽广的胸怀,光明磊落,襟怀坦白,大度容人。要保持一颗平常心对待自己。

(129)要有正气。正气是领导干部立身之本。“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作为党的领导干部,一定要严于律己,廉洁奉公,一身正气,两袖清风。领导干部是一个高风险的职业。市场经济条件下,人际交往复杂。由于领导干部掌握一定的权力,一些居心叵测的人就会挖空心思、绞尽脑汁跟你套近乎、交“朋友”,其目的就是想利用你手中的权利为他效劳,为他谋取私利。如果你警惕性不高,稍不注意,就可能落入人家的圈套,铸成大错。

(130)要树正气。对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来说,最重要的就是要加强修养、提高境界,正确认识和处理好事业与个人利益两者之间的关系。视事业重如山,看名利淡如水,这是共产党人应有的思想境界,也是共产党人固有的政治本色。当干部、当领导,就是要为党和人民的利益工作,党把我们放在哪个岗位上,就要在哪个岗位上兢兢业业地履行职责,真正干出成绩来,决不能老是去琢磨自己怎样升官,怎样出人头地、捞点好处。在现实生活中,有极少数干部在事业和个人名利的关系问题上并没有想清楚、弄明白、处理好,甚至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人品塑造是领导干部立身作人的基础。每一个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都要看重自己的人格人品,珍惜自己的名誉,提升自己的修养。要精心做事。对待工作要有事业心、责任心、进取心。

(131)提高思想境界,端正思想作风。在一些干部中间不同程度地存在两种不良习气。一种是奉行庸俗关系学。不讲党性讲人情、不讲原则讲关系,有的甚至称兄道弟、搞小圈子。圈子里的人什么话都敢说,什么事都敢做。不是圈里的人,这也看不顺眼,那也看不顺眼。一种是只对上负责,不对下负责,竭力奉迎上级领导而严重脱离群众。在他们看来,全心向“上”比俯身为“下”要实惠,“形象工程”比“惠民工程”更有效益,“会汇报”比“会做事”更能博得上级喜欢,会“做秀”比办实事更能加深印象。上级交办、布置、关注的事,很努力,但是老百姓反映的事拖几年也不解决。这样的风气不仅削弱了党的组织领导能力,而且也败坏了党的形象,同党的宗旨、同“三个代表”的要求是格格不入的,必须坚决纠正。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讲正气,坚持公道正派,反对拉关系,搞“小圈子”,绝不允许把市侩哲学带到我们党内和干部队伍中来。一定要坚持求真务实,真抓实干,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干事,不浮躁、不做假,不“做秀”,不急功近

利。

(132)求真务实,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一以贯之的科学精神,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内容,也是党的优良传统和共产党人应该具备的政治品格。

(133)要时刻牢记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使命,时刻不忘自己肩负的历史重任,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切实把心思放在谋事上,把精力用在工作上,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脚踏实地、埋头苦干,自觉地为党和人民的事业而不懈奋斗,以实实在在的工作业绩树立起勤政为民、敬业奉献的良好形象。

入基层,深入一线,调查研究,解决问题,抓好各项工作的具体落实。

(136)抓工作首先要想到群众的利益,不能为了自己赶浪头、争头彩,只对上负责、不对下负责。必须明白,浮浮躁躁谋创不出大业,匆匆忙忙做不成大事。要把事情做得精致,必须付出艰巨的努力,必须大力发扬老老实实、扎扎实实的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坚决反对弄虚作假。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