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一,不变调教案

一,不变调教案

一,不变调教案
一,不变调教案

“一”、“不”的变调

隆阳区职业技术学刘启云

教学目的:

1、掌握普通话“一”、“不”的本调。

2、掌握普通话“一”、“不”在词语中的变化规律并能正确朗读。

3、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勤于动脑的习惯。

教学重点:“一”“不”的变化规律

教学难点:“一”“不”的正确读法

教学方法:启发式、互动式和讲授相结合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普通话的调类有哪几类?调值分别是什么?在朗读中有的声调会发生改变,这种现象就是变调。

2、变调:变调是指在语流中,由于相邻音节的相互影响,使某个音节本来的声调发生变化。变调:包括上声的变调、“一”的变调、“不”的变调。我们这节课学习的内容就是变调中的“一”、“不”的变调规律和正确读法。

二、新授课

(一)1、出示和“一”相关的字词,请同学朗读。其他同学注意分辨“一”的不同调值。

一、一二三、万一、统一、一班(55)

一定、一万、一半、一夜、一丈(35)

一根、一元、一场、一笔(51)

问一问、等一等、读一读、跳一跳(轻声)

提问:一样吗?不一样就是“一”发生变调。观察与之相连续的字的声调会发现什么?(变调取决于它后一个连续音节的声调)

2、出示和“不”相关的字词,请同学朗读。其他同学注意分辨“不”的不同调值。

不,说什么也不!不,就不!(51)

不多、不光、不平、不容、不久(51)

不测、不动、不顾、不会、不利(35)

干不干听不听说不清起不来(轻声)

最后明确:这些字词中的“不”也发生变调。(变调取决于它后一个连续音节的声调)

如何掌握“一”“不”的变调规律和正确的读法,就是我们这节课的重、难点。

(二)“一”的变调

在普通话中“一”的本调是阴平,(调值是55,也就是实际读法)。在音节中用“一”来标注声调。阴平调又叫高平调,发音从5到5,一直保持高声,中间没有变化。“一”的声调包括本调在内有四种。

A、单念,在词句末尾,表示序数、基数或后面跟着别的数词时,读本调阴平(55)。

1、单用。如:一、一二三、三二一

2、出现自词尾。如:万一、九九归一、统一、第一、专一、初一

3、在词语的前面表示序数、基数或后面跟着别的数词时。如:一班、二团、三连、一九九五年

B、在非去声前变为去声,调值为51

1、在阴平字前如:一根、一杯、一千

2、在阳平字前如:一层、一元、一旁

3 、在上声字前如:一场、一缕、一笔

C、在去声字前变成阳平(35)例如:

一定、一类、一个、一旦、一面、一克、

D、夹在词语中间变成轻声例如:

看一看、想一想、读一读、唱一唱、玩一会、称一下

(四)课堂练习(跟着范读进行字词训练)

1、(1)单用、在词语末尾,或做基数、序数时读本调阴平。例如:

一是一二是二、第一小学、挂一漏万、数一数二、说一不二

其说不一、举一反三、百里挑一、始终如一、一九八一

(2)非去声前读作去声。例如:

一根、一杯、一方、一千、一条、一层

一元、一旁、一场、一缕、一板、一笔

(3)去声前面变阳平。例如:

一定、一类、一万、一份、一部、一户

一个、一丈、一半、一克、一夜、一副

(4)夹在单音动词中都轻声。例如:

问一问、试一试、学一学、用一用

听一听、等一等、谈一谈、跳一跳

2、小结“一”的声调的四种情况:

a、在非去声前变为去声

b、在去声前变成阳平

c、夹在词语中间为轻声

3、听辩音练习、检查、辅导(个别读,师订正,听录音)

一片、第一、一团、一瓶、一件、一般、五一、一宗

一对、一朵、一年、一碗、一间、一本、第一班

挂一漏万、数一数二、一心一意、一穷二白、一笔一划

(三)“不”的变调

同学们已掌握了“一”的变调,但仍需在课后加强识记并练习,现在我们来学习“不”的变调。在普通话中“不”的本调是去声(51),去声调叫全降调,发音由高到低。而在我们方言中读为阳平(35)。解决的方法和“一”的变调相同,就是要记住“不”在普通话中本调和变化情况。“不”的声调包括本调在内有三种。

A 、单念,在词句末尾和在非去声(阴平、阳平、上声)前读本调去声(51)。例如:

不,我就不,不,还是我来,不,我偏不。不说不谈不写

B、去声前变为阳平(35),例如:

不错、不会、不像、不必、不忘

C、夹在词语中间变为轻声。例如:

行不行、去不去、成不成、用不完、看不见

(四)、练习

1、(1)单用或在词句末尾读本调(51)。例如:

不,我就不,不,还是我来,不,我偏不。

不,说什么也不!不,就不!

(2)在非去声前读本调去声(51)。例如:

不多、不光、不息、不堪、不安、不能、不曾

不平、不久、不从、不容、不仅、不想、不止、不敢(3)在去声前读阳平(35)。例如:

不测、不断、不必、不正、不对、不会、不动

不顾、不过、不大、不懈、不怕、不利、不便

不至、不变、不干、不送、不算、不去

(4)夹在词语中读作轻声。例如:

干不干、行不行、听不听、看不看、说不说、

找不找、好不好、对不对、了不起、说不清

管不着、吃不消、起不来、买不到、惹不起

2、听音辨调。(课件)

不从、不容、不学、不可、不难、不顾、不止、不敢不慎、不宜、不错、不测、不断、不必、不正、不对不长不短、不骄不躁、不闻不问、不偏不倚、不言不语不肥不瘦、不动声色、不厌其烦、不亦乐乎、不近人情不翼而飞、不置可否、不干不净、分文不取、寡不敌众

3、小结“不”的变调情况。

a、单念,在词句末尾和在非去声前读本调去声

a、在去声前变为阳平

c、夹在词语中间变为轻声

三、总结:“一”、“不”的变调

1、单用和在词尾读本调

2、在去声前变为阳平

3、夹在词语中间读轻声

4、单用和在词尾都读本调

四、作业:1、熟记“一”、“不”变调规律

2、熟读练习

浅谈普通话上声变调规律

《》--xx 普通话的每个音节都有固定的声调,当多个音节连续发出时,一些音节的调值因为受到后面音节声调的影响而发生改变,这种现象叫做“变调”。变调主要分为上声变调和“一”、“不”变调,其中又以上声变调最为复杂。 上声音节的调值为[214],发音时开头调值略降,中间调值低平,末尾调值又有短促上升。当它处于其他音节之前时,为了缩短发音过程,它会变得或升或降,不是把开头的下降部分挤掉,就是把末尾的上升部分挤掉,从而形成了较为复杂的变调。为此,上声音节在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四个声调前都会产生变调。 经过查阅历史文献,结合教学测试实践,本人认为上声变调的规律可以简单归纳为6句话: “单念末尾不变调,上上相连变[35],上加非上变半上;上轻相连看轻声,三上相连看结构,多上相连看断句。” 一、“单念末尾不变调”。 即当上声音节单念,或处在词语、句子的末尾时,上声音节才保持本调[214]不变。如: “小、有;铅笔、泪水;给我一杯水。”这条规律相对简单,学员在例举讲解、课堂练习的基础上,可以比较迅速地掌握上声音节保持本调的位置和规律。由于上声音节保持本调的机会很少,教学中必须提醒学员不要养成遇到上声音节就下意识地发出[214]调值的习惯,而应当根据实际情况,牢牢掌握其他几条变调规律,为正确判断调值打好基础。 二、“上上相连变[35]”。 即当两个上声音节相连时,前一个上声音节的调值由[214]变为[35],第二个上声音节则不变调。如“土改”听上去象“涂改”;“雨水”听上去象“鱼水”;“买马”听上去象“埋马”;“百米”听上去象“白米”;“好米”听上去象“毫米”,等等。为了让学员更好地理解这种变调,教学中也可以使用上述词语对比的方式来进行。通过对比朗读,学员能够很自然也很容易地理解和接受这条规律。必须注意的

龙船调教学反思

龙船调教学反思 篇一:龙船调教学反思本课既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强调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欣赏音乐的同时通过实践体验湖北民歌的特点。 一、本课教学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精神。在教学中用问题抛砖引玉带领学生感受、体验民歌音乐的魅力,提问的设计由浅入深,具有引导性。 二、用学生熟悉的歌曲《茉莉花》作为切入点进行导入,一下拉近学生与陌生的民歌之间的距离,让他们感受到原来民歌已经渗透到我们的生活,这样的导入良好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热情,由此进入民歌特点的讨论过渡自然。 三、根据本课教学内容的特点,采用了大量的对比分析教学法,学生通过方言与普通话演唱效果的对比、有衬词与五衬词的对比、有装饰音与无装饰音的对比,亲身体验了民歌的地域特色。同时又培养了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让他们真切体验到民歌艺术与众不同的美。四、本课教学还鼓励学生大胆表现音乐内容,深受学生的喜爱。若能在教学中对于山歌、小调、劳动号子的特点进行拓展、对比,学生对民歌的特点会更深刻。篇二:龙船调教学反思歌曲《龙船调》是初中音乐第 14 册中的一首欣赏曲目。这是一首优秀的湖北民歌,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世界最优秀的 25 首民歌之一。它的词曲很有特色,尤其是歌曲里面的对白,更是富有趣味感。本节课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情绪,通过听、唱、编、演,使学生能够充分地展示自我,获得美的享受和成功的愉悦;以了解湖北地方民歌为线索引导学生认识、感受、体验和创造,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并弘扬了民族音乐。通过生动活泼的音乐欣赏、表现和创编活动,激活学生的表现欲望和创造冲动,在主体参与中展现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才能,使他们的想像力和创造性思维得到充分发挥。一、重情感,突出音乐的感受性在音乐教学中让学生采取了听、唱、看、表演等多种形式,全面调动学生的情感思维,使他们置身于音乐艺术的天地之中,体验音乐所表达、描绘的思想情感。比如:在同学们看到宋祖英在悉尼歌剧院演唱《龙船调》时,与外国人在歌曲中的对白,他们无不为之饶有兴趣,在后面教学环节中情不自禁地模仿歌唱。学生的积极性被充分地调动起来,此时,教师再不失时机地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歌曲中衬词的作用,和歌曲最突出的特点,请有表演特长的学生为大家演唱一番。这种让学生身临其境的教学方法能巧妙地把学生的感知过程和体验过程紧密地结合起来,深入浅出地让学生获得了音乐艺术之美与体验。二、重内涵,突出音乐的表现性教学中通过让学生找出歌曲中的衬词,发现它在歌曲中的位置,和在歌曲中的功能。通过欣赏让学生发现这首歌的魅力所在:“妹娃要过河,哪个来推我嘛?我就来推你嘛”。在这首歌曲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没

龙船调英文版

龙船调英文版 Dragon Boat Song 土家民歌/ 覃军译配(湖北民族学院外国语学院) 正月里是新年哪咿呦喂 Spring sends away the old year, brings in the new 妹娃我去拜年哪呵喂 I am going for visits on th’ road 金哪银儿索银哪银儿索 I see early birds, do you see th’ early birds? 那阳鹊叫啊是捎着莺鸽啊捎着莺阿鸽 They are singing that what a pretty girl. Any one knows her? 白:妹娃要过河是那个来推我吗 A river lies here, how can I get there? 答:我来推你吗 Let me ferry you there. 捎公你把舵搬哪妹娃子我上了船 You hold the rudder so tight, I look up into your eyes 啊喂噎唑啊喂噎唑将阿妹推过河呦呵喂 One mile to go, ten miles to go.The river kisses the boat in soul. 二月里是春分哪咿呦喂 Spring rings out the old year, rings in the new 妹娃子去探亲哪呵喂 I am going for visits on th’ road 金哪银儿索银哪银儿索 I see early birds, do you see th’ early birds? 那阳鹊叫啊是捎着莺鸽啊捎着莺阿鸽 They are singing that what a pretty girl. Any one knows her?白:妹娃要过河是那个来推我吗 A river lies here, how can I get there? 答:还不是我来推你吗 Let me ferry you there. 捎公你把舵搬哪妹娃子我上了船 You hold the rudder so tight, I look up into your eyes 啊喂噎唑啊喂噎唑将阿妹推过河呦呵喂 One mile to go, ten miles to go.The river kisses the boat in soul.

渔夫教案

《渔父》教案 一、学习目标 1.熟读背诵默写 2.积累常见文言实词、虚词,理解宾语前置句 3.了解屈原内心想法,训练人物形象的分析方法 二、学习重点:目标2 三、学习难点:目标3 四、教学要点 分析人物形象(屈原和渔父);探讨渔父在文中的作用;拓展思考司马迁和屈原各自的人生选择(文言知识点的梳理与文章内容的分析相结合,穿插进行) 一、导入 首先送给同学们一句话:生命的价值不在于长度,而在于高度。那么在中国历代文人当中,有两位非常杰出的,也是同学们非常熟悉的人物,当得此说,谁呢?(明确:屈原、司马迁)当代著名学者余秋雨先生也曾经说,中国文人精神品德上的高峰是屈原和司马迁。 那么今天,我们要学的这篇《渔夫》,全面地揭示了屈原的内心世界。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进屈原的内心世界,去探求他不朽的人生,瞻仰他精神的高峰。 二、学习目标 1.熟读背诵默写 2.积累常见文言实词、虚词,理解宾语前置句 3.了解屈原内心想法,训练人物形象的分析方法 三、自读课文 要求:(1)读对字音,读准句读 (2)感受屈原和渔父内心想法的不同 四、正音 憔qiáo 槁gǎo父fǔ闾lǘ浊zhuó滞zhì淈gǔ餔bū歠chuò汶mén 皓hào 莞wǎn枻yì濯zhuó 五、分析渔父人物形象 (1)齐读课文 (2)过渡:关于人物形象的分析,我们先回顾一下。在文学作品中,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一般有哪些?(明确:动作、语言、肖像、心理描写、侧面描写、细节描写等) 那下面我们就先来分析这个“渔父”是怎样的一个人。 (3)找出有关“渔父”的内容,朗读,翻译,归纳人物形象。 具体内容: ①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与?何故至於斯!” 翻译:渔父看到屈原便问他说:“您不就是三闾大夫吗?为什么会落到这种地步?” 重点字词:与,“欤”。至于,到。斯,这,这种地步。 性格特征:古道热肠 ②渔父曰:“圣人不凝滞於物,而能与世推移。世人皆浊,何不淈其泥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餔其糟而歠其酾?何故深思高举,自令放为?” 翻译:渔父说:“通达事理的人对客观时势不拘泥执着,而能随着世道变化推移。既然世上的人都肮脏龌龊,您为什么不也使那泥水弄得更浑浊而推波助澜?既然个个都沉醉不醒,您为什么不也跟着吃那酒糟喝那酒汁?为什么您偏要忧国忧民行为超出一般与众不同,使自己遭到被放逐的下场呢?”

民族团结活动策划书

民族团结活动策划书 “民族团结”主题团日活动策划书 中华民族繁荣富强,靠的是各民族团结友爱。新中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开辟了各民族团结友爱的新纪元,中华民族展现出巨大的向心力、凝聚力,展现出无比的自信心,自豪感。为了培养广大青年学生的民族意识和提高团结力,增进对不同民族间的了解与沟通,加强各支部的沟通。因此各支部将联合举办一期以“民族情感、民族精神、民族融合”为主要内容的主题团日活动。 一、活动主题:民族团结 二、活动时间:2021年12月10日 三、活动地点: 四、活动对象:0711407、0711408、0711412、0711413、0711416、 K0711318、K0711322支部 五:活动流程: 1.7、8支部开场歌《新龙船调》 2.活动正式开始,主持人致开场词及对嘉宾进行介绍 3.7支部:独唱民谣 4.8支部:摆手舞 5.13支部:演讲 6.7支部:小品 7.现场互动:语言模仿 8.16支部:民族舞 9.18支部:演讲

10.12支部:古典舞 11.22支部: 12.8支部:大合唱《爱我中华》 13.主持人作总结,宣布活动结束 六:活动要求: 1.全体工作人员准时就位,确保活动顺利进行 2.与会人员服从安排,注意安全 3.积极参与 4.保持会场干净,注意卫生保持 5.各支部派团干维持活动纪律 七:活动经费: 0711407、0711408支部 0711412、0711413支部 K0711318、K0711322支部 0711416支部“民族团结”主题班级活动策划书 一,活动主题:增进民族团结,共创河蟹未来! 二,活动背景:“民族团结”是中华民族亘古不变的话题,也是几千年传承下来的民族传统,中华脊梁。五千多年的悠久历史,缔造了中国这个伟大而团结的多民族国家,五十六个民族,传承了中华民族龙的精神,组成了华夏丰富多彩的灿烂文化。在此新生入学之际,101441班全体同学与091441班学长、学姐共聚一堂,共同谱写班级团结,民族团结的伟大之音。

初中音乐公开课龙船调教学设计与反思

初中音乐公开课《龙船调》教学设计 与反思 【歌曲分析】 《龙船调》最早流传在湖北省恩施州利川柏杨镇一带,是划采莲船的唱腔。歌曲特色浓郁,意境明丽,歌中的土家妹娃与艄公两个艺术形象栩栩如生;词句质朴通俗,朗朗上口,衬词很多,有着诙谐幽默的特点;音乐旋律起伏悠扬,音域宽广而高亢婉转,其抒情性与民间情感十分突出。《龙船调》之所以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主要是由于它词曲都很有特色。歌词通俗又冼炼,以浅显质朴的歌词成功地塑造艺术形象。歌中描绘了一幅以一个活泼俏丽的少妇回娘家时途经渡口,请艄公摆渡过河为内容的鲜明生动的画面。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喜欢我国江南地区的民歌及民间音乐,乐于主动了解江南地区的音乐文化。 2、感受《龙船调》的内容及地方特点、风格,并试着用表演的形式来表现歌曲内容。

【教学重点与难点】 注重培养学生感受长江两岸音乐的风格特点,体验《龙船调》地方风格。 一、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教师演唱三首歌曲四川民歌《太阳出来喜洋洋》浙江民歌《采茶舞曲》云南民歌《绣荷包》请同学猜一猜,它是哪个地方的歌曲? 讲述:刚才我欣赏到的三首歌曲分别是:四川、浙江、云南的民歌,这三个省都是长江流经的省份,长江流经很多省份,今天老师带大家走其中包括具有“中国民间艺术之乡”美誉的湖北省,一起欣赏最能代表湖北民歌特色的歌曲《龙船调》。 2、播放歌曲《龙船调》。 二、新课教学 1、简介湖北利川土家族的风土人情。(背景音乐) 师:《龙船调》是在湖北利川广为流传的一首民歌,利川是民歌的海洋,被世人誉为“歌舞之乡”。

利川土家族人的生活离不了歌:下田要唱薅秧歌,上山要唱砍柴歌,开山要唱打石歌,下河要唱捕鱼歌,“见物有歌,即兴起舞”。吊脚楼前、水塘池边、竹林深处、田边地角……处处都能听到他们的歌声。现在,很多的人都喜欢到利川去,他们两眼欣赏着清江两岸那郁郁葱葱,秀色可餐的景色;两耳聆听着利川土家人那醉人的民歌,犹如进入了世外桃源,置身于琼瑶仙境之中。 2、再次聆听《龙船调》,让学生从MTV中欣赏湖北利川土家族美丽的风土人情。 师:接下来让我们坐上竹筏,也去听听土家人那醉人的歌声。 播放《龙船调》MTV。 3、歌曲分析。 (1)提问:这首歌属于民歌中的哪一种?(山歌) 师:山歌是人们在野外劳动或行走时,用来消愁解闷,抒发情怀,遥想对答,传递情意唱的歌。特点:1、反映劳动人民的生活;2、歌词为即兴创作,使用很多的语气衬词;3、音乐奔放、嘹亮、曲调悠

小学四年级语文下渔夫的故事教案和板书设计优秀教案

小学四年级语文下渔夫的故事教案和板书设计 优秀教案 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渔夫的故事教案和板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教学: 掌握文中出现的常用生字、新词。 2、能力训练: 初步了解肖像、对话、心理等描写手法的作用;初步学会赏析和有表情地朗读民间故事,注意描述语言的正确运用。 3、思想情感教育: 感受课文所歌颂的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 【重点、难点】 1、重点: 渔夫和魔鬼两个形象的性格特征。渔夫是诚实善良、机智勇敢的劳动者形象,表现了劳动人民的觉醒过程,歌颂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魔鬼是邪恶势力的化身,揭露了敌人的残暴和愚蠢。 2、难点: 把握渔夫和魔鬼的矛盾发展转化过程。 【教学方法】

讨论式、电教辅助式。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复习回顾民间故事的特征二、检查课后练习四、进行 正音渔yu 锡xi 撬qiao 魔mo 耸song 桅wei 唆sou 吻wen 三、板书课题,解题并介绍《天方夜谭》四、范读课文(或听课文录音)五、理清文章思路、分析结构1、第一 部分(从开头至“他觉得非常奇怪”)描写渔夫捕鱼捞到一个黄 铜瓶。 2、第二部分(从“隔了一会儿”至“刚才我是跟你开玩笑 的“)具体写渔夫同魔鬼的斗争过程。 3、第三部分(最后一节)交代斗争的结果。六、组织学 生讨论故事的细节描写1、渔夫第四次撒网的动作描写:撒──捞──拉拢来──拉不动──跳下水──拖上岸── 打开网──发现瓶2、魔鬼的心理活动描写: 第一个世纪──第二个世纪──第三个世纪──整整四百年……3、渔夫的心理活动描写: 捞起黄铜瓶时的想法:魔鬼告诉渔夫“非死不可时”渔夫的 心理活动。 4、魔鬼的外貌描写: 结合练习三,体会比喻手法的运用及其作用。学生朗读有关 细节描写的语句。七、分角度有表情地朗读课文八、布置作

2018年中考语文真题精编:综合性学习:地域文化2

1.(2018·湖北襄阳)流淌在荆楚大地的汉江,清澈、安宁,她传承了悠久的秦楚文化,抚育了一江两岸的儿女,让我们一起参加班级“背起行囊走汉江”专题综合性学习活动吧。(8分) (1)【我“走”我策划】为使本次专题活动内容更加丰富,请帮助班长策划并完善下面活动项日。(本专题中已设计的活动除外)(2分) 项目一:探寻母亲河源头 项目二:调查汉江水资源现状 项日三: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走访汉江两岸居民 【解析】本题考查综合实践能力。策划活动项目,需结合专题活动的内容来思考,活动的内容是“背起行囊走汉江”,因此策划活动项目的时候,要围绕“汉江”来展开,比如走访汉江两岸居民、挖掘汉江传统文化等。 (2)【我“走”我发现】在行走汉江的过程中,小组搜集到下面两则材料,激发了同学们作为汉江儿女的自豪感。请写出你的发现。(2分) 材料一:西汉刘邦曾住在汉江上游之汉中,被封为汉王,建立的朝代名“汉”。我们这个民族为“汉族”,使用的语言为“汉语”,文字为“汉文”,章太炎先生说,“中国又称华夏,就因华山和夏水(今汉江)得名,”是汉江赋予我们民族名字,将汉民族的血脉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材料二:汉江万古流,她孕育了宝贵的民族精神。周封熊绎“子男五十里”,在汉江流域建立了楚国,几代楚人在荆山拔荆斩棘,使楚国逐渐强大。其“筚路蓝缕、以启山林”艰苦创业的开拓精神,令人景仰。 我的发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汉江赋予了我们民族名字,而且孕育了宝贵的民族精神。 【解析】本题考查对材料内容的分析概括能力。概括的时候要结合两则材料的内容进行分析,分析的时候要抓住关键语句。材料一的关键句是“是汉江赋予我们民族名字,将汉民族的血脉紧紧地联系在一起”,材料二的关键句是“汉江万古流,她孕育了宝贵的民族精神”,结合这两个关键句可以提炼出“名字”和“精神”两个关键词,然后整理成答案即可。(3)【我“走”我抒怀】顺流而下,汉江美景入眼帘。请以“汉江风光无限”为主题完成句子,抒发对汉江的赞美之情。(2分) 汉江是美的,美在其山, ________________;美在其______,________________。……汉江之美令我陶醉! 【答案】示例:连绵起伏水碧波荡漾 【解析】本题考查句子仿写的能力。仿写要注意句式结构的一致性,还要突出所写事物的特点。第一空是写的是山的特点,应选取体现山的特点的词句;第二空与前句的山相对,可以写水,第三空再描写水的特点。 (4)【我“走”我参与】活动结束后,班级根据襄阳市近期颁布的《裹阳市汉江流域水环境保护条例》,向大家征集公益广告用语,呼吁大家从身边小事做起,保护水资源。请你仿照示例设计一条。(格式大体一致,字数不限)(2分) 示例:拒绝抛洒,净化汉江。 我的设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让垃圾远离汉江水,让清澈伴随母亲河 【解析】本题考查综合实践的能力。写这则广告语针对性要强,要突出“从身边小事做起,保护水资源”这一特点。可以从倾倒垃圾、污染水源等角度设计。 2.(2018·天津)综合性学习(5分) 近年来天津城市面貌日新月异。某班将开展以“津城换新颜”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一位同学为活动搜集了四则材料。请你按照要求,回答20-21题。 【材料一】为了让津城的夜晚更加明亮、美丽,天津市把深入推进“城市亮化工程”作为市容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在进一步完善城市照明总体规划的基础上,为街区、道路增设了功能性照明设施,优化了广场、桥梁、临街建筑的景观性照明。 【材料二】为了使老百姓的生活环境更洁净、卫生,天津市有关部门进一步加强了生活垃圾的清运管理工作,对城区老旧公厕集中进行了改造提升,还加大了封闭市场建设、道路保洁维护、排水系统修缮等工作的落实力度,进一步推动了城市净化进程。 【材料三】2018年,天津市进一步强化了食品安全保障工作,通过加大有机蔬菜基地建设、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查体系、创建“明厨亮灶”餐饮示范单位等措施,保证了农产品从农田到餐桌的安全。 【材料四】天津城市绿化情况统计表

中国民歌-龙船调

班级:七(2)班 教师:周颖 时间:2012年2月20日 第三节课

中国民歌——龙船调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能够哼唱《龙船调》的旋律,能够用湖北的方言说出歌中的对白。 2.过程与方法 赏析法、师生互动参与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能够感受《龙船调》的内容及其风格,通过《龙船调》的学习能够喜爱中国民歌,从而乐于主动了解中国的民族文化。 【教学重点与难点】 感受《龙船调》的内容和风格;用方言表现歌曲。 一、组织教学,教师导入教学。 师:古老而悠久的中国历史孕育了辉煌灿烂的中国民族民间音乐,中国民歌就是中国民族民间音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那到底什么是民歌?同学们是怎么理解中国民歌的呢? 二、新课教学 <一>多媒体出示,什么是民歌? 师:同学们刚才理解的非常好,民歌即民间歌曲,是劳动人民为了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而集体创作的一种艺术形式。源于人民生活,又对人民生活起广泛深入的作用。在群众口头的代代相传中,不断

得到加工。音乐语言简明洗练,音乐形象鲜明生动,表现手法丰富多样。 <二>介绍民歌的体裁,并让同学们在音乐中去感受不同的体裁的音乐有着不同的风格 劳动号子:劳动号子是产生并应用于劳动的民间歌曲,具有协调与指挥劳动的实际功用。在劳动过程中,尤其是集体协作性较强的劳动,为了统一步伐,调节呼吸,释放身体负重的压力,劳动者常常发出吆喝或呼号。 山歌:人们在行路、砍柴、放牧、割草或民间歌会上为了自娱自乐而唱的节奏自由、旋律悠长的歌曲。 小调:一般指流行於城镇集市的民间歌舞小曲。经过历代的流传﹐在艺术上经过较多的加工﹐具有结构均衡﹑节奏规整﹑曲调细腻﹑婉柔等特点。 <三>请同学们说一说你们所知道的民歌都有哪些?它们都属于哪种体裁? 劳动号子:《军民大生产》 山歌:《山丹丹开花红艳艳》 小调:《茉莉花》 <四>介绍当代著名民歌歌唱家 宋祖英、李谷一、蒋大为 <五>老师范唱并介绍宋祖英的一首经典歌曲《龙船调》,同学们初步体验歌曲。

上声的变调与训练

第一节上声的变调与训练

理想水井处理惊醒洗脸打假手指母语请柬比拟 假使勉强匕首选举缓缓 B.在非上声前面,一般上声的调值变为211,即:上声+非上声(包括本调不是上声的轻声)→21(半上)+上声: 北京火车主持本质旅客果然体型处分鸟笼好的 说明:三个上声连读有时第一个上声读211也是这个道理,因为变调以后,第一个上声其实是在非上声的35前,当然应读211. C.在原来是上声,现在读轻声的字音前,有两种不同变调: 第一个音节的上声读阳平35,这类词以单音节动词重叠为主: 走走想想打手哪里 第一个音节读半上211,这类词主要有亲属称谓的重叠词或由“子构成的名词和一些口语词”:奶奶姐姐本子椅子耳朵宝宝老实摆布上声+轻声(本调是上声的轻声)——→21/35+上声: 影子姥姥姐姐马虎(21) 晌午哪里打手可以等等想起小姐举起(35)2.三个上声字连用,根据不同的语音层次,又有两种情况: 一种结构为“1+2“,即第一个音节变为半上211,第二个音节变为35,第三个音节不变,整个结构读成:211+35+214,。这类词往往后两个字是结构固定的词(单双格),如: 很勇敢给奖赏小老虎买保险写检讨找厂长耍笔杆炒米粉 一种结构是“2+1”,即前两个音节都变为35,读成35+35+214,这类词往往前两个字是结构固定的词(双单格),如: 勇敢者五百里展览馆百米跑水彩笔场景美处理品 举手礼洗脸水管理法舞蹈美手写体 3.三个以上上声相连,其变调一是可以根据语义适当分组,再根据分组和情况决定如何变调。 如:写/演讲稿/你/也许/懂。 我想/找你/给我/买/五两/好米酒。

(注:文档可能无法思考全面,请浏览后下载,供参考。可复制、编制,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

四年级下册语文渔夫的故事教案

32.渔夫的故事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积累“笑逐颜开、荣华富贵、恩将仇报、下流无耻、无恶不作、披头散发”等词语,读准两个多音字“撒”“塞”。 2.初步感知民间故事的特点。 3.通过文本中语言、动作、外貌、心理等描写,体会渔夫与魔鬼不同的人物特点,明白拥有智慧的人才是真正强大的。 教学重难点:通过文本中语言、动作、外貌、心理等描写,体会渔夫与魔鬼不同的人物特点。课时安排:1课时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阅读《农夫和蛇》《东郭先生和狼》《九色鹿》《狼和小羊》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今天,王老师将带领大家一起走进故事长廊,感受故事魅力。 首先,我们来做个小游戏,有兴趣吗? 老师说一句话或几个词,请你猜一猜这是什么故事。 芝麻开门。《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盗的故事》 主人,有什么事?请吩咐吧!《阿拉丁和神灯的故事》 黄铜胆瓶所罗门《渔夫的故事》 二、揭示课题,了解特点 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故事长廊的第一站——《渔夫的故事》。请同学们认真看老师写课题。 1.简介《一千零一夜》:这是古代阿拉伯著名的民间故事集,也叫《天方夜谭》。它是由264个小故事组成的,被大文豪高尔基誉为世界民间文学创作中的“最壮丽的一座纪念碑”。 2.简介故事特点;曲折的故事情节,鲜明的人物形象,丰富神奇的想象,通俗易懂的语言 三、初步感知,了解大意 1.了解故事的情节:谁能借助老师提供的关键词用一两句话说说这个故事的内容?(渔夫撒网捕鱼时,捞到了一个黄铜胆瓶,揭开锡封后放出了一个魔鬼,魔鬼恩将仇报要杀死渔夫,渔夫用自己的智慧战胜了魔鬼。)

真了不起,把那么长的一个故事读成了一两句话,你有超强的概括能力。 2. 体会人物的特点:故事中的渔夫和魔鬼都给你留下了怎样深刻的印象,请分别用一个 恰当的词来说说。(学生板书) 魔鬼:无恶不作下流无耻恩将仇报忘恩负义凶恶狡猾 恩将仇报的魔鬼让你想起了谁? 《农夫和蛇》中的那条蛇、《东郭先生和狼》中的那条中山狼、《九色鹿》里的调达。 渔夫:机智勇敢冷静沉着 四、深入文本,体会形象 1.下面就请大家默读课文,找一找文中哪些地方可以表现出魔鬼的凶恶狡猾,用“——”划出来。 老师看了一下,刚刚同学们读的时候,大部分同学都划了这几句。(屏幕出示) 2.反馈交流(预设) 一会儿,他听见魔鬼叫道:“所罗门啊,别杀我,以后我不敢再违背您的命令了!” 心惊胆战、一脸恐惧、卑躬屈膝、软骨头 一听所罗门早死了,魔鬼立刻凶恶地说:“渔夫啊,准备死吧!你选择怎样死吧,我立刻就要把你杀掉!”原形毕露 魔鬼听了渔夫的话,就说:“渔夫,刚才我是跟你开玩笑的。” 一脸讨好、一脸媚笑、嬉皮笑脸、厚着脸皮、一脸哀求 你能想象一下魔鬼当时说话的神态与语气吗?谁来试试? 不过,有的读者认为,这个魔鬼虽然无恶不作,但是挺守信用的。要是渔夫早点捞起胆瓶,渔夫一生就有享不尽的荣华富贵,就可以得到全世界的宝库,就可以满足自己的三种愿望。渔夫真是太倒霉了,运气太差了!对于这种想法,你们有什么看法?这又让你想起了谁的遭遇? 正像故事《狼和小羊》中的狼一样,为了吃掉可怜的小羊,故意找了那么多的借口。面对凶恶狡猾的魔鬼,渔夫有没有像小羊一样耐心地向魔鬼解释?其实,聪明的渔夫在经历了捞着胆瓶时的喜笑颜开,因好奇打开胆瓶放出魔鬼时的呆呆地不知如何应对,已经慢慢镇定冷静了下来。他已经想好了计策,你们知道是什么计策吗?为了完美地实施这一计策,渔夫步步为营,巧妙地与魔鬼周旋。请看屏幕

龙船调教案

《龙船调》教案 高唐县第一实验中学李金霞 教学目标: 1、喜欢我国江南地区的民歌及民间音乐,乐于主动了解江南地区的音乐文化。 2、感受《龙船调》的内容及地方风格,并试着用表演的形式来表现歌曲。 3、了解山歌的特点。 教学重点:体验《龙船调》的地方风格。 教学难点:用哑剧的形式表现歌曲。 教学过程: 1、导入: 师:我知道,同学们都喜欢唱歌。你们喜欢唱什么样的歌呢?你们喜欢民歌吗?你知道的民歌有哪些?(提问学生回答) 师:流行歌曲固然好听,它时代性强,旋律朗朗上口,很适宜我们学唱,但是民歌也很好听,只是我们听的少罢了,阿宝唱的《山丹丹开花红艳艳》,声音高亢、嘹亮,就是一首具有陕北地方特色的民歌,宋祖英唱的《茉莉花》,曲调优美、委婉流畅,是一首具有江南风格特点的民歌。今天这堂课,我们就来欣赏一首民歌:《龙船调》相信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一定会喜欢上民歌的。 2、下面请同学们欣赏民歌《龙船调》(多媒体课件) 师:这么好听的民歌同学们知道它的故乡是哪儿吗?(提问学生回答) 师:对,它的故乡是湖北省利川市,湖北利川人杰地灵,山清水秀,民歌甜美动听。 3、再次欣赏《龙船调》,感受歌曲的风格特点。(多媒体课件) 1)问题:这首歌曲属于民歌中的哪一种体裁?(山歌、小调、劳动号子) 2)复习民歌的定义、分类、特点。 民歌:是劳动人民集体创作的一种艺术形式,它在人们一代代的口头相传中不断地得到加工完善。 民歌的分类:山歌、小调、劳动号子 附表: 4.欣赏《龙船调》感受体验歌曲的山歌特点。(学生分析讨论) 师总结:歌曲开头带有明显的远距离打招呼的山歌风味,它明亮而高亢,自由而

畅达,随后的短句既有划船时的节奏感,也有演唱时的舞蹈动作感,令人感到清新活泼,诙谐幽默,生活气息很浓,再加上后面半说半唱的对白,就更加强化了这种风趣诙谐的生活情调,歌曲最好的一段音乐既有划船做劳动号子的形象,又有重新唱起山歌的形象。总之,这首短短的民歌蕴含着丰富的生活内容,给人以戏剧性的美感享受。 5. 欣赏《龙船调》回答以下问题(多媒体课件) 1)找出歌曲中具有山歌特点的乐句。 2)找出歌曲中印象最深刻的那几句。 3)歌曲采用了哪种演唱形式? 6.学生学唱歌曲。 7.观看宋祖英在维也纳金色大厅的演出实况。 看完这段录像同学们有什么感受?(提问学生回答) 师小结:宋祖英在维也纳金色大厅演唱了中国民歌象《茉莉花》、《龙船调》这说明了什么?说明了宋祖英把我国优秀的民族音乐文化推向了世界,让全世界都来了解中国民歌,演唱中国民歌,因为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外国人说中国方言都说的那么好,你们能说吗?你能模仿妹娃和艄公的样子吗?你扮演的形象是什么样子的呢? 8.拓展: 1)学生讨论、交流,尝试用表演的方式表演《龙船调》。 2)表演结束,老师点评学生的表演。 9延伸: 湖北人民非常喜欢《龙船调》,他们在《龙船调》的基础上又改编了一首《新龙船调》。听一听,它有什么特点? 1)聆听《新龙船调》(学生讨论)。 2)老师小结:既有流行音乐的元素,又不失去民歌的风味。 10.课堂小结 通过欣赏《龙船调》,我们了解了山歌的特点,也了解了湖北民歌,以后我们还要去了解全国各地的民歌。我希望你们将来也像宋祖英一样,把我国的民歌唱到国外去,让更多的外国人,了解中国和中国的音乐文化。

《龙船调》Word文档

课题:《龙船调》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民歌《龙船调》音乐欣赏,不仅陶冶了性情,了解中国民歌地方特色,也让同学感受到中国民族民间音乐的魅力。 2.培养学生认真思考、积极参与,在快乐的学习中加强分析和总结的能力。 3.认识民歌是民族音乐的精髓,民歌是其它音乐发展的基础和源泉,同时培养同学热爱民族音乐的品质。 过程与方法:通过聆听、感受、欣赏、歌表演,尝试《龙船调》男女对唱对白的演唱形式。 知识与技能:学生聆听主动模仿下划音与倚音的唱法,能用自然、流畅的声音,有表情的演唱歌曲。 教学重点:感受《龙船调》的情绪及音乐风格。 教学难点:尝试歌表演《龙船调》。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设计意图 一、组织教学自我介绍集中注意力。 通过自我介绍拉近师生之间的关系。 二、导入新课1、欣赏四川山歌《太阳出来喜洋洋》和广西民歌《山歌好比春江水》。找出两首歌曲的相同之处与不同之处。 2、总结山歌的定义。 3、教师为大家带来一首男女对唱的山歌《龙船调》。听过这首山歌吗?你知道他是流传于湖北那个地区那条江的民歌吗? 生:注意聆听歌曲。

①演唱风格上,一个是原汁原味的民歌,一个是加入现代音乐元素改编了的民歌。 ②演唱形式上,一个是独唱,一个是男女对唱。 ③在反映的内容上。 2、①在山中演唱的歌。 ②为了抒发情感。 ③劳动。 3、仔细观看和聆听。1、通过欣赏民歌逐渐引导学生,自己总结出山歌的定义。 2、启发学生什么是山歌。集体总结。 3、教师表演在学生中树立威信。并引出本课教学内容《龙船调》。 三、讲授新课1、欣赏宋祖英在“维也纳金色大厅”的演出盛况。 带着问题欣赏: ①演唱者是谁? ②你知道演出地点在哪吗? 简单总结。 2、看了这段录像你对这段音乐那些地方印象比较深? 3、学说对白方言。 a.师:连外国人说中国话都说得那么,你们会说吗? b.加入互动的动作。

高二语文《渔夫》教案设计

高二语文《渔夫》教案设计 ----WORD文档,可编辑修改---- 来源:网络收集后编辑修改整理,如有侵权烦请联系删除。 高二语文《渔夫》教案设计 一、新课导入 在那飘着秦风楚雨的泽畔,歌者在踽踽独行,憔悴的脸上写满了愤怒、孤独。雨无情地抽打着你枯瘦的身躯,心被忧虑撕裂的时刻,你接受了雨的最后洗礼----纵身一跃的姿势定格成永远的风景,你的热血化作汨罗滔滔的波浪,随着江水悠悠流淌千年,滋润了一个民族的灵魂! 拨开历史的烟云,我寻寻觅觅,在千年的雨阵中踟蹰,穿行于龙舟粽子锣鼓之间。我听到了你的歌吟在风中作响,那里有你的宏愿与梦想,你的热情和忧患。 二、知识介绍 屈原:战国末期楚国人,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诗人。名平,字原,丹阳(今湖北秭归)人。屈原的作品计有《离骚》、《天问》、《九歌》(11篇)、《九章》(9篇)、《招魂》,凡23篇。传说屈原于农历五月五日投江自尽,中国民间五月五日端午节包粽子、赛龙舟的习俗就源于人们对屈原的纪念。1953年,屈原还被列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受到世界和平理事会和全世界人民的隆重纪念。 骚体诗:亦称“楚辞体”,古代诗歌体裁之一。起于战国时楚国,因为这种形式的诗歌以屈原所作的《离骚》为代表,到了南朝刘勰的《文心雕龙》与萧统的《文选》等作品中,就用“骚”来指称具有楚辞特点的诗歌,后人便称之为骚体诗。骚体诗在形式上打破了《诗经》那种以四言为主的体制,在民歌的基础上又继承了散文的笔法,句式长短参差,形式比较自由,多用“兮”字以助语势,富有抒情成分和浪漫色彩。骚体诗的形成,是诗歌形式的一大革新,对后世文学影响深远。 三、语句分享 “悲苦时高歌一节离骚,千古的志士泪涌如潮;那浅浅的一弯汨罗江水,灌溉着天下诗人的骄傲。”(余光中) “屈平辞赋悬日月,楚王台榭空山丘。”(李白《红山吟》) 泽畔行吟,五月孤忠沉夜月;离骚寿世,三闾遗恨泣秋风。

七年级音乐欣赏《龙船调》教案

七年级音乐欣赏《龙船调》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使学生体验湖北民间歌曲的艺术魅力,从而产生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并对中国民族歌曲产生兴趣。 2、感受湖北对白方言,了解山歌特点,体验地方民歌带来的审美情趣。 3、通过欣赏,演唱,创造与表演,了解湖北民间风情,感受当地民歌风味;通过对音乐的再创造,增加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从而产生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并对中国民族歌曲产生兴趣。 教学重难点: 1、感受、体验土家族民歌特点,拓宽音乐文化视野。 2、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对创作歌曲。 3、对歌曲进行创造与表演 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 在湖北众多优秀民歌中,《龙船调》很荣幸地入选为世界25首优秀民歌之列,它不仅唱遍了大江南北,还飞出了国门,飞进了世界“音乐之都”----奥地利维也纳的金色大厅。今天让我们欣赏宋祖英维也纳独唱音乐会的表演盛况。 二、欣赏歌曲《龙船调》 聆听宋祖英演唱《龙船调》回答问题: 1、歌曲表现了什么样的情绪?(清新活泼、诙谐幽默) 2、这首歌哪些地方给你留的印象比较深?为什么?(歌曲的半说半唱对白,具有湖北地方风味) 三、歌曲简介: 《龙船调》原是湖北利川花灯中的一首花灯调,是在湖北广为传唱的一首民歌。歌曲中蕴含着丰富的生活内容,给人以戏剧性的美感享受。开头带有明显的远距离打招呼似的山歌风味,它明亮而高亢、自由而

直畅。随后的短句既有划船时的节奏感,也有演唱时的舞蹈动作感,令人感到清新活泼、诙谐幽默,有着很浓厚的生活气息。半说半唱的对白强化了风趣诙谐的生活情调。最后一段音乐既有划船时唱劳动号子的形象,又有重新唱起山歌的形象。 四、再次聆听: 思考: 1、这首歌曲属于民歌中的山歌还是号子?(山歌) 2、你能找出歌曲中的衬词吗? 3、歌曲采用了哪一种演唱形式?(对唱) 4、歌曲是哪个民族的?(土家族) 五、学唱歌曲: 在聆听的过程中跟着歌曲旋律哼唱,学会用诙谐幽默的情绪演唱歌曲,注意对白部分。 六、小结: 民歌——是劳动人民集体创作的一种艺术形式,它在人们一代代的口头相传中不断地得到加工完善。 民歌的分类:山歌、小调、劳动号子 通过《龙船调》歌曲的学习,让我们了解了不同地区的民歌有不同的特点,从而产生了了解我国民歌的浓厚兴趣

关于上声在本调为上声的轻声之前的变调问题

关于上声在本调为上声的轻声之前的变调问题 [摘要]文章研究了普遍话上声在本调为上声的轻声之前的变调问题,着重阐明了上声在这 种条件下的两种变调现象,并且深入地分析了两种变调现象中的有关规律。 普通话上声的变调问题,在现代汉语所讲的音变的变调中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而上声在本调为上声的轻声之前的变调问题,又是上声变调中至关重要而又棘手的问题。如果这个问题解决不好,势必影响到说普通话的准确性。南方人一般把“椅子”说成“姨子”,把“借你的小椅子坐坐”说成“借你的小姨子坐坐”,遭人白眼,甚至唾骂,就是因为没有掌握这种变调规律而引起的。笔者多年从事现代汉语教学,对此问题很难从现行的教材中找到满意的答案。从目前流行很广的几种现代汉语教材来看,对上声在本调为上声的轻声之前的变调问题,说法不一,莫衷一是。 邢福义主编的《现代汉语》(修订版)认为:“上声在本调是上声的轻声之前时,变为 近似阳平”。①这个说法显然是欠准确的,因为只有较少的一部分词语按此规律变调。例如: 打手214 214→34 3② 讲法214 214→34 3 想想214 214→34 3 但是,大多数词语都不能按此规律变调。例如:椅子214 214 不能变为34 3(姨子) 厂子214 214 不能变为34 3(肠子) 李子214 214 不能变为34 3(梨子) 这一类词之所以不能这样变读,一是因为不符合语言实际,二是因为这样变读会改变词语的原意。 张斌主编的《现代汉语》只字未提这种变调现象,不知是忽略了还是有意回避。黄伯荣、廖序东主编的《现代汉语》(增订版)指出:“两个上声相连,前一个上声变得象阳平(34);在原为上声改读轻声的字音前,则有两种不同的变调,有的变阳平,有的变‘半47上声’(21)。”①这个观点是符合语言实际的。可惜的是,他们只指出在这种情况下有两种变调现象,而没有进一步指明这两种变调现象的有关规律,也就是说,没有指明在什么情况下变为阳平,在什么情况下变为半上声,所举例子也没有很好分类,令人难以把握。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写的《现代汉语词典》(修订本),在词语的注音和注释方面是全国最具权威性的工具书。笔者就“上声+原为上声改读轻声”的词条全面查阅了《现代汉语词典》,该词典收集了这类词条一共171个。从词典上只知道这些词条的后一个字音念成轻声,至于前面的上声如何变调,就无法知道了。笔者就这171个词条的变调问题又作了全面的考察研究,另外还对该词典未收入但与这类词语有相同变调规律的一些词语也作了初步的考察研究,认为它们有如下变调规律。 一、前一个上声变为半上声。这种变调现象有如下规律: (一)x+子→21 4 这里要强调,“x”必须是上声字音,这个“子”必须是名词后缀,凡是属于这种情况的,前面的上声(即x)都一律变成半上(即调值为21),后面的“子”都一律念成轻声(调值为4),毫无例外。 值得指出的是,有的词语是临时组成的,在词典中未必能查到,比如随意给小孩起的小名儿,诸如“虎子、鲁子、狗子”等等,只要符合上述(-)的条件,均可放心按此规律变读。 (二)M+M→21 4 这是一种名词性的叠音词(有的是单纯词,有的是合成词),M为上声字,只要具备这些条件,前一个上声一律变读为半上声(即调值为21),后一个上声一律念成轻声(调值为4)。《现代汉语词典》中这类词条收集一共有8个,尽列如下:邑邑宝宝姐姐老老姥姥奶奶嫂嫂婶婶值得一提的是,在日常生活中,大人对小孩说话一般喜欢用名词性的叠音词语(当然,小孩说话也喜欢用叠音词语),例如“饺饺、果果、狗狗、手手”等等。这种临时组成的叠音词语

大班渔夫捕鱼游戏教案

大班渔夫捕鱼游戏教案 【篇一:幼儿园体育活动教案模版】 【篇二:大班户外体能游戏】 大班体能游戏 体育游戏:勇往直前 游戏目标: 1 、通过游戏教学,激发幼儿参与体育运动的积极性。 2 、通过锻 炼使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锻炼下肢力量和协调性。 二、游戏过程 在一个长方形的场地上,布置障碍区。把幼儿分别分成人数相等的四个队,各队排成一路纵队站在起跑线后。教师以哨声为令,发出开始比赛的信号后,每队的第一名队员迅速起跑,用单(双)脚从一个图形跳到另一个图形(三角形单脚、圆形双脚)。然后继续跑到前面的一号目标点,将一号目标点的键子抛起(作为第二人起跑的信号),并接住键子放回原处,再继续向小红旗跑去,途中跳过方凳,跑到终点拿一个沙包,跑回本队,并将沙包放在端线后的圆圈里,自己站到本队的排尾。如此每人做一次,以夺得最后一个沙包的队为胜(沙包总数等于参加游戏人数减一)。 三、游戏规则 (1)必须按规定的方法通过障碍。 (2)前一队员将球抛起,后一队员才能起跑。 (3)如将障碍物碰倒,必须扶起并在原地放好以后才能继续跑。 (4)通过小红旗只能拿一个沙包。 体育游戏:冲出火海 游戏目的: 1 、通过游戏,让幼儿初步懂得遇上火灾时一些自救的方法。 2 、培养幼儿动作灵敏性,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 游戏准备:小水桶两个、小毛巾人手一块、垫子连两张、“浓烟圈四个、“火柱”六根、电话机两台、报警器、场地布置如图:游戏玩法:幼儿分成两组,每人拿一小毛巾站好游戏开始,火灾警报响起,小朋友齐念儿歌: 楼房里、起大火, 火焰熊熊烟雾多。 小朋友、别慌张,

动动脑筋冲出来。 念完后,排头第一个小朋友将毛巾放进桶里“弄湿','将水桶翻倒“淋湿全身,一手用毛巾捂住鼻子,低下身体先绕跑过“浓烟区”、钻爬过“火区”、然后横躺在“沙地”滚动将身上的“火苗”熄灭,最后跑到“电话亭”拨“119”报警。后面的小朋友依次进行。游戏规则: 1、全体幼儿必需做完“湿”毛巾、“淋湿”全身后方可进行下一个动作。 2、在绕跑“浓烟区”和钻爬“火区”时,必须用毛巾捂住鼻,而且要将身体低下。体育游戏:斗老虎 游戏玩法: 1、两名幼儿戴上老虎面具,两手两脚作四肢,手膝着地,后背的裤腰上塞上半截纸条尾巴。 2、两只老虎互相用前爪去抓对方的尾巴,抓住者获胜。游戏准备:老虎的头饰或面具、纸条制作的尾巴。游戏提示:发展幼儿动作的协调性。... 体育游戏:穿地道游戏目的:让幼儿联系听信号原地转向和改变方向跑。 游戏玩法:让一半的幼儿做地道,让他们站成四列纵队,然后两臂侧平举手拉手,则横队和横队之间的通道即为地道,其余的幼儿则为穿地道者。游戏开始时,穿地道的幼儿分散地在各条“地道”上随意跑动,教师发出口令:向左(右)——转!”组成地道的幼儿立即放下手臂,同时向左右转身。然后再侧平举,手拉手地组成新地道。穿地道的幼儿继续在新地道中任意跑动。反复转身数次后,让两组幼儿交换角色,然后继续进行游戏。 注意事项:教师要指挥穿地道的幼儿统一跑的方向,以避免他们互相碰撞。体育游戏:《渔夫捕鱼》游戏目标:培养幼儿相互合作及灵活闪躲跑的能力。 游戏准备: 1、幼儿人手一条绳子(约2米)。 2、幼儿学会儿歌《鱼儿游呀游》。形式和人数:集体游戏,10—20 人。游戏玩法: 在场地上先指定“海面”的范围,超出部分则为“沙滩”。游戏开始时,先指定一幼儿为渔夫,教师带幼儿念儿歌《鱼儿游呀游》,当教师回答到“X人来变幼儿游”时,幼儿根据回答中的人数迅速合作,即兴由一幼儿当鱼头,后面的幼儿一一用绳子套住前面一幼儿的腰,两手拿住绳子的末端跟着“鱼头”游。待幼儿随机组合完毕,此时渔夫可去抓任意一条鱼的“鱼头”,当“鱼头”被抓住或“鱼身”散掉就算被捕住,当鱼被逼离出海面,即到沙滩也算被捕住。以最后剩下的一队为优胜队,可由优胜队的幼儿推选出一幼儿当“渔夫”,游戏重新开始。建议: 1、幼儿人数与游戏进行中实际所需的人数有差距时,教师应适当调节,也可多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