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论学校教育与青少年社会化

论学校教育与青少年社会化

论学校教育与青少年社会化
论学校教育与青少年社会化

论学校教育与青少年社会化

肖计划

提要 Back认为,每个新生儿都有威胁社会秩序的潜在可能,因此,任何一个社会都不会对他不予引导而任其自由发展。人类从“自然人”发展到“社会人”,其一是以其具有的生物遗传特征为基础;其二,得益于后天的教化和学习,本文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论述了青少年时期社会化的主要内容,个人社会化发展遵循的基本规律,学校教育在青少年社会化过程中担负的责任和作用,社会潮流和亚文化对青少年人格社会化的影响以及教师作为学校教育的主体,如何在青少年学生社会化的过程中继续自身的“社会化”。

关键词学校教育青少年学生社会化

***

Back(1977)认为,每个新生儿都有威胁社会秩序的潜在可能。新生儿的生物潜在能力非常广泛和不确定,因此,任何一个社会都不会不予引导而任其自由发展。在他尚未成熟的漫长岁月里,他的冲动和能力被引导到一个较为狭窄的行为、动机、信念和态度的模式里。这种限制儿童的行为、态度、动机和价值观的形成与发展,直到他遵从共同的社会规范并成为符合他所在社会需要的社会人的过程,就是个体的社会化[①]。

由于伦理学的原因,人类不可能在自己身上进行有关剥夺人的社会生活权利的实验来应证或探究社会活动经历在人的社会化过程中的作用。但是,几起偶然的意外事件却使社会学家、社会心理学家和文化人类学家在这一领域的研究大获裨益。卡玛拉,一位印度狼孩,自幼被狼叼去,并被狼抚养了8年之久。被人发现后,带回孤儿院。经悉心照料,反复教化,4年才学会了6个单词,7年学会了45个单词,到17岁,临死时也只具备相当于4岁儿童的心理发展水平。法国的德意拿也是自幼被狼叼去养育,时间比卡玛拉还长,后来虽然回到人类社会中并活到了37岁,但他的智力却一直处在痴呆状态。

艾伦和加德纳(1969)在一只名叫沃肖的黑猩猩身上进行了一系列有关人与类人猿之间在语言上的差异和联系的研究。他们发现,经过长期严格的训练之后,沃肖能学会“美国聋哑人手势语”中的许多手势符号,并能以多种形式把符号连接起来,以此向他的人类伙伴表达自己的要求和情感。但是,与一个生来就是耳聋,从未听见过声音的小孩相比,沃肖学习运用手势语和文字来表达、沟通思想的能力却相距甚远,无可比拟[②]。这些意外的发现和特殊的研究至少向人们揭示了两条基本规律:其一、人类个体的社会化是以其具有的生物遗传特征为基

础的。从生物学意义上讲正是由于物种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通过对自身行为的不断修饰并使其生物遗传特征不断表现自身发展趋势,才最终使人类从“自然人”发展到“社会人”成为可能;其二、“社会化”的任何一项内容都不是人类生理上先天就有的。我们仅具获取这些内容并将这些内容内化为自身的行动的先天素质,但要使这种先天素质变成具体的行为表现,个体必须经过社会化。而社会化的内容能表现出多少?以及个体社会化的完善程度如何又都与个体社会经历过程有关。虽然现在有关社会化的理论学说纷纭,但它们几乎都是以这两个判断作为前提[③]。

“学习”是一生一世的事。它的内涵是接受社会的和个人的知识与经验,而这些知识与经验又可改变个人的行为和态度[④]。没有一个社会对其成员在获取这些知识和经验的过程采取放之任之的态度。即使最古老的人类社会也有对个体获取知识与经验的指导和传授,这就是“教育”。因此从社会的角度看:社会化的过程就是个体接受“教育”,并将所受“教育”的内容内化为自身行为的过程;而从个人的角度看,社会化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学习,不断使自身行为符合社会要求的过程。虽然社会化是终生的事[⑤],但一般来说,在25岁左右,个人的社会化基本完成[⑥]。所谓基本完成是指若干社会化的内容,如:社会知识(包括社会生活知识、职业知识等)、行为规范(包括道德法律、公共活动规则、社会习俗等)、价值观念、理想目标等,个体都已经历了社会化的过程并已大体具备了作为该社会和某团体成员的条件与资格,获得了社会生活的大部分能力。个体从出生到25岁是个连续的社会化过程,如果他是位高中生或大学生,那么在此过程中,他将约有12~17年的时间在学校接受正规教育。由于学校教育完成了使个体从“自然人”变成“社会人”的大部分而且是最重要的社会化内容。因此,学校教育在个体一生的社会化过程中具有极重要的地位和作用[⑦]。

学校在个人社会化过程中担负如下责任:

第一,社会生活知识的个人社会化。社会生活知识是个体对社会各种活动的认识以及参与的能力。个体要想成为社会的一员,首先要学习并掌握最基本的社会生活知识,即衣、食、住、行等知识,做到能够基本自理生活,如果还想为社会所接受并成为一个社会需要的人,则还须学习社会交往知识、职业性知识等,并完成从“自理生活”到“自谋生活”的社会化过程。由于现代社会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知识发展很快,社会生活知识所含的种类越来越多,越来越丰富,越来越复杂,家庭已远远不能胜任这些知识的传授与教育。因此,现代社会的社会生活知识,个人社会化过程绝大部分是在学校通过系统、科学的正规教育完成的。

第二,行为规范的社会化。规范(deontic)一词源于希腊语的δεομακ(使受约束)和δειν(应当)。即应该从一定规则角度约束人们的行为[⑧]。从社会学的角度看,行为规范就是社会或特定的群体对其成员的个人行为所给予的规定性,并使个体通过这些规定的约束而形成与他人的和谐关系。因此,个人行为规范化是调整个人与社会之间相互关系的基本途径。行为规范大体有四个层次:

(1)特定社会的基本共同规范,即道德法律。这是个体的主要行为准则,也是个体在社会上生活的主要规则依据。

(2)社会组织与集体的章程、守则和纪律。个体正是通过对这些具体条例的学习并使其内化为自己的行动,才最终确定自己在社会某个团体内的地位与角色。

(3)社会的一般公共活动规则,包括团体内部和社会之间的礼仪等若干共同规定。

(4)特定范围内的习俗。个体就是通过学习并遵循社会多层次的行为规范才获得作为社会成员的资格以及社会生活的权利与义务。学校在个体行为规范社会化的过程中,就是要教育和帮助学生学习这些行为规范以及现在和将来如何扮演好不同的社会角色。

第三,价值观念的社会化。个人的社会价值指个体在社会中存在的意义。个体的价值观则是个体对这种存在意义的认识,这种认识常具体表现为对美与丑,善与恶,是与非和利与害等的判断。它对个体是否遵守社会规范,以及选择什么样的生活目标都有决定性的影响,学校教育的责任就是在个体的价值观社会化过程中,将能为社会接受并符合社会要求的价值观传授给学生并使其接受。

第四,理想目标的社会化。理想和希望是人生奋斗的精神支柱,也是学生未来社会生活目标的主要定向因素之一。理想目标的社会化就是通过学校的教育,使学生能够把那种与整个社会的目标和发展相一致的,又符合自身客观条件和需要的理想视为自己的奋斗目标,并让学生通过在学校的学习,学会如何实现这一目标的策略和方法。

学校在个人社会化中的作用是社会学、社会心理学、文化人类学、教育学等若干学科都在研究的内容,而社会心理学在这一领域最关注的是,学生应该如何在学校这一特定的社会环境里使自身的社会化内容与过程更趋完善,以及为什么很多学生在经历了大体相同的教育和社会化过程之后,仍具有不同于他人的个体行为特征。

佛洛伊德认为,个体的人格发展,经历了五个阶段,即口腔阶段,肛门阶段,生殖器阶段,潜伏阶段,生殖阶段,并认为成年人基本人格特征的许多方面都在潜伏阶段(5岁左右)到青春期开始的那段时间内形成。其理论上的依据和推断是:从婴儿出生5、6岁所发生的一切都是相当固定的,而早年的经验基本上都被无意识地吸收了,不容易被自觉的意识所利用。因此,它们一直不受以后岁月中理性认知学习的影响。据此,他认为学龄前儿童的经历将决定人一生的个性特征[⑨]。佛洛伊德的理论在风靡一阵之后,遭到越来越多的批评和挑战,继他之后的许多研究结果表明:个体的行为模式大多数都可以在人生的任何阶段通过经验和学习加以改变。于是在人格发展理论上,传统的精神分析理论被以埃里克逊为代表的新精神分析理论所修正。虽然如此,佛洛伊德无疑仍是一位客观地研究社会化的原始动力的先驱者,他第一个断定在发展的多种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次

序,并指明了一些关键领域,认为这些领域可以确定早期儿童社会化的中心问题。他的思想迄今仍在社会心理学的一些领域内具有很大的影响。

埃里克逊提出了人格发展的八阶段理论,其人格发展社会化理论的核心有两点:一是人的本性最初既不好,也不坏,有向任何一个方向发展的可能;二是人格的发展是终身的任务。

J.皮亚杰,把一生中的大部分时间都用来观察孩子们是怎样认识自己和世界的。他认为“任何孩子能在任何时候学习任何东西”的说法是错误的。他创立了道德发展二阶段理论。他强调儿童道德品质中的认知成分,即道德判断。他认为,儿童道德判断与智力发展是平行的。他将儿童的道德发展分成两个阶段,即由“他律”到“自律”的心理发展阶段[⑩]。科尔伯格认为皮亚杰把儿童道德发展分为两个阶段过于笼统,他在其代表性研究报告《阶段与继续,对社会化的认知发展》和《儿童对道德准则的定向的发展》中提出了道德发展三个水平两个阶段的理论,同时认为,道德判断能力的发展除了有个性成熟因素外,还依赖于智力的发展和社会经验的获得。

社会学习理论的代表人物班杜拉认为,道德行为是通过学习获得的,也可以通过学习加以改变。决定儿童道德行为的是环境。他还通过实验研究发现:榜样在儿童行为中起重要作用,而表扬的作用并不十分显著,同时认为施用于孩子身上的任何外在力量的唯一功能就是使孩子社会化。社会学习理论学派的实验研究比较多,他们常根据实验的事实与结论来建立自己的理论,他们强调社会环境、文化因素、榜样等对个体行为的影响,他们充分估价教育的作用[①①]。在探讨影响人的行为发展的社会化问题上,佛洛伊德重视人的内在的本能力量,埃里克逊继承了佛氏理论合理的部分,又充分肯定了社会文化因素对行为发展影响的重要性;皮亚杰和科尔伯格重视儿童的认知能力的发展,社会学习理论则强调外界环境、社会学习和榜样的作用。当前世界上的社会心理学三大主要学派都企图用自己的理论来阐明人是怎样实现社会化的心理过程,但又都未能获得普通的承认与接受。仔细分析他们的理论特点可以发现他们的工作都很有意义,并从不同的侧面完善了社会化过程的总体理论。

三派理论虽有分歧,但有一点却是共同的,即后天的经历对个体的社会化过程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个体的社会化过程大体都经历三个主要时期,家庭,学校,社会。假定一个人7岁开始上学,7岁之前,大部分的社会化过程主要在家庭完成(事实上,现在很多儿童在3岁左右就进了幼儿园,开始了类似学校生活的经历);之后的10多年内,学校生活将成为他社会化过程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在这10多年的学校生活中,他将系统地完成社会生活知识、行为规范准则、价值观、理想目标等决定未来一生的大部分社会化内容的学习[①②]。

学校教育如何帮助青少年经历并完成上述社会化过程?

个人社会化的发展趋向一般遵循三个规律:社会化方式由灌输到自选;社会化过程由外在到内化;社会化内容由简单到复杂。学校教育在个体社会化中的自始至终都应该体现这三个规律。在帮助学生,使其在思想上和行动上变成一个为社会所接受的“社会人”的过程中,相符行为和角色学习起着重要的作用。所谓相符行为,是指个体的行为由于种种客观原因而与他人的行为、意志相符合。在学校,个体常见的相符行为有如下几个层次:

(一)服从。服从是按照他人的要求、意志而作出的行为。就其本质含义而言,它不考虑个人的意愿。这种服从行为是来自外界的影响而被迫发生。学校中的社会化强调遵守社会行为规范、法律和权威,这是现代社会成功运转的基本[①③]。在家庭,孩子自幼在经历家庭社会化阶段已经学会了服从父母,而且把他们看作权威人物。但父母和孩子之间的关系是个人的和充满感情联系的关系。孩子服从父母是因为他们认识到父母爱自己和自己对父母的依赖性。但在学校却不同,学校是个小社会,是一个集体。作为集体,学生必须服从团体的规范,作为受教育者,他必须听老师的教导,接受老师传授的知识。在此过程中,如果没有服从,社会化方式就无从由灌输走向自选,因为灌输必须以服从为前提。学校教育正是通过服从与灌输,青少年学生才逐步完成诸多内容的社会化过程。

(二)模仿。模仿是指个人受非控制的社会刺激引起的一种行为,其行为与社会其他人的行为相类似。因此,模仿是一种社会影响的表现。Ekstrand认为,他人行为是影响个人行为的一种非常有力的因素[①④]。学校是青少年群体的聚集地,为了使学生能成为社会需要的人,教材或教师都会提供一些榜样共大家学习,并通过对一些具体事件的表扬或批评,肯定或否定来控制学生的学习和模仿行为。为了在同龄群体中不受歧视,赢得尊重,学生常常会模仿榜样的行为,这种模仿活动扩大了学校课堂教育所不能及的许多社会化内容,也加强了许多行为规范的社会化过程。美国社会心理学家班杜拉通过一个有关榜样作用的研究发现,榜样对儿童行为的影响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这种作用大于表扬或批评。另一位美国社会心理学家丹玛克通过对5个国家的初级课本分析发现,教材,尤其是小学的基础教材对学生的社会化影响特别重要。这些教材中认同的人物都是所在社会为了培养符合该社会需要的人而选择来供儿童学习模仿的偶像。

(三)竞争。竞争作为相符行为是指通过要求学生参加各类竞赛活动,并利用个体由于自尊的需要,总希望在竞赛中胜过他人这样一种普遍性的个性心理特点,来引导、激励和强化学生的某些符合社会要求的行为。由于竞赛活动能充分调动学生自身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因此,合理、正确地安排学生参与一些竞赛活动,将有助于加速某些社会化内容的内化过程,例如,不同科目的考试竞赛,它将会使学生在准备考试的过程中和经历考试竞赛的过程之后对所学的知识掌握得更全面,更牢固。

(四)从众。从众系指在群体的压力下,个人放弃自己的意见而采取和大多数人一致的行为。从众与顺从不同,顺从行为虽然也是受到群体的压力而表现出符合外界要求的行为,但内心仍然坚持个人意见;从众,个人不仅在行动上而且在信念上也改变了原来的观念而与外界保持一致。青少年学生由于许多价值观念、道德结构均未定形,因此在学校教育中,通过强化某种观念,然后根据青少年容易

产生从众心理活动的特点来引导青少年建立符合时代要求的道德意识观和价值观,这将有助于青少年学生行为规范的社会化。

(五)暗示与受暗示。系指一个人有意识地向他人发出一种刺激以控制其反应的行为;受暗示即对这种刺激发生顺应的反应。受暗示,是社会控制的基础。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看,教育就是一种社会控制。教师通过使用各种刺激方式,如讲知识、讲道理、批评、表扬、组织各种活动等来引起或改变学生的各种行为反应。用暗示与受暗示作为一种施教手段也有助于纠正学生的某些反社会化行为,引导学生接受社会主文化以及与主文化一致的某些亚文化现象,保证学生社会化过程的顺利进行。

(六)社会舆论。社会舆论是指公众的意见和看法,是社会全体或大多数人的共同认识。由于社会舆论代表了大多数人的意见,所以社会舆论也能产生一种社会控制力量,并对每个社会成员形成一种精神压力,从而起到约束个人言行的作用。学校内的社会舆论对学生在学校里顺利完成在校学习期间的社会化过程,具有监督和指导的作用。

除了相符行为的社会控制外,角色变换与学习也是学生在学校阶段进行社会化的重要途径之一。学生在学校里经历的社会角色比他在家庭里所经历的角色更接近未来生活的社会。在家里,他们只是父母的孩子或者是哥哥、姐姐,或是弟弟、妹妹。所经历和学到的角色意识比较狭窄,而且和社会角色所应担负的责任和所应具备的意识相差较远,但在学校,他却可能身兼多个角色。对老师,他们是学生,对其他学生,他们是平等的同学,如果他担任了一定的职务,如组长、班长等,他就可能是一部分同学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同时又是另一部分同学的被领导者,在每天的活动中,他都需要不断变换自己的社会角色,并通过前述的几种相符行为来调整自己的行为活动方式以适应角色的需要,这种频繁和大跨度的角色变换与学习对于最终完成由“自理生活”过渡到“自谋生活”,由家庭走向社会这样一个复杂的社会化过程具有其他教育活动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在讨论相符行为和角色学习对个体社会化的影响时,不能忽视另外两种社会心理因素对个体社会化的影响。一是社会潮流,社会潮流是在反映多数人意愿的基础上形成的群众性的社会活动,大多数人都将在潮流之中表现自己,也将在潮流之中使个性得到改造。社会潮流对个性心理产生的巨大冲击力和影响主要表现为与潮流相关的个性心理品质向两极发展,适合潮流的心理特性会膨胀性发展,违背潮流的心理特性将受到抑制。其二是亚文化的影响。文化对人格的社会化影响已在文化人类学的诸多研究中得到证实。在学校教育中,青少年学生同龄群体内的亚文化环境对青少年学生的社会化过程的影响已越来越大。这是由于在家长和教师的教育下长期处于一种从属地位的青少年学生在同龄群体中能够容易地取得一个与大家平等的社会地位,并使自己的个性得到自由地表现和发展,同时青少年学生的心理发展成熟水平和社会化程度都不是很高,并处在一种“认同危机”阶段[①⑤],接受外来事物的方式仍以服从、模仿等感性、被动的方式为主,常缺乏理性分析,因此,他生存活动的小环境常常是他获取一些社会化内容的重要渠道,如果学校对这种小环境的亚文化现象不给以正确的干涉和指导,常会引

起一些不良后果。中国有句俗话:“跟着先生学好人,跟着巫婆跳假种”,生动地阐明了亚文化现象对学生社会化影响的重要性。当然,从个体社会化的整个过程来看,社会潮流和同龄群体的亚文化圈对个体社会化的影响是不及学校教育的,因为社会潮流和亚文化现象一般都是比较短暂的,而且对个体社会化影响也没有系统性。

教师是学校教育的主体,是青少年学生社会化的推动者。在实际生活中,个体的社会化始终处在一种互动的过程之中。这种互动也主要表现为相符行为和角色学习。例如,学生在学校的社会化过程中,既受教师和其他同学的影响,同时,反过来,他也对教师和其他同学产生影响。教师和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正是通过这种在社会化过程中的相互依赖性的互动,才不断完善他们各自的社会化。由于在学校教育中,社会化是一种互动的过程,所以在帮助学生社会化的过程中,教师也存在一个自身继续社会化的问题。所谓继续社会化,是指成人继续学习社会知识、价值观和行为规范的过程。这个过程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继续学习文化传统和社会经验;二是学习新的社会知识和文化模式。对于教师的继续社会化而言,重点是解决好第二方面的问题。这是因为过去我们的社会和个人所采取的一种不间断学习模式即“维持性学习”,其目的在于获得已经确立的知识、观点、方法、原则和行为规范,以应付已知或重复发生的情况,因此它是一种维持现有的生活方式和行为规范的学习,这种学习是每个社会正常运行和保持稳定所必不可少的。但是,人类要在变化和充满竞争的世界里长期生存下去,就更需要另一种学习,即“创新性学习”,这是一种可以带来变化和发展的学习,只有这种“创新性学习”的不断发展,社会才能不断进步。作为个休,也只有把这种思想融进自身的社会化过程,才能使自己在思想和行动上不断保持与现代社会经常发生的新变化相适应。由于教师在学生社会化的过程中起主导作用,因此我们应该首先把这种“创新性学习”的观点内化为自身的行动,并把它施用于帮助学生的社会化过程之中,这样我们才能培养出真正的、符合社会需要的“社会人”。

注释:

① Back KW.《社会心理学》(南开大学社会心理学系译),南开大学出版社.1984年版,第38~46页.

②J.R.安得森:《认知心理学》(扬清,张组述等译),吉林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第500~505页.

③ Bon GL.The Psychology of Socialism.New Brunswick,New

Jersey,Transaction Books,1982:23~59.

④ Sellin DF,Birch JW.Psychoeducational Development of Gifted andTalented Learners.Rockville,An Aspen Publication 1981:53~64.

⑤时蓉华:《社会心理学》,武汉师范学院出版社1984年版,第38~44页.

⑥宋林乙:《现代社会学》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466~469页.

⑦ Bickman L.Introduction:Applied social Psychology and

Education.Applied Social Psychiology Annual(Vol.4),1983:7~19.

⑧《哲学大词典》逻辑学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年版,第268页.

⑨ Peterson C.personality.San Diego,Harcourt Brace Jovanovich

1988:154~172.

⑩J.M.索里,C.W.特尔福德特:《教育心理学》(高觉敷等译),人民教育出版社1983年版,第177~181页.

①① Worchel S,Shebilske W.Psychology-Principes and Applications.New jersey,Prentice Hall 1989:484~489.

①② Lidz T.The Person-His Development Throughout the Life Cycle.New Youk,Basic Books,Inc.1968:264~284.

Coleman JW,Cressey DR.Social Problems (4th edition).New York,Harper &Row,Publishers.1990:97~109.

①③J.L.弗里德曼,D.O.西尔斯,J.M.卡尔史密斯:《社会心理学》(高地等译),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440~465页.

①④B.R.埃克斯特兰德:《心理学原理和应用》(韩进之等译),知识出版社1985年版,第463~514页.

①⑤陈仲庚,张雨新:《人格心理学》,辽宁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204~214页.

有关学校教育的英语口语话题

1.Are college tuitions reasonable? 2.Are foreign languages part of the curriculum? If so, which languages? 3.Are most schools coeducational in your country? 4.Are there any subjects/classes you wanted to study but they weren't available at your school/college? 5.Are there good colleges in your country? 6.Are women encouraged to pursue education? 7.Do you have difficulty with school work? 8.Do you know anyone who does not know how to read or write? 9.Do you think teachers are paid enough? 10.Do you think your school is a good one? Why/why not? 11.Do you think your teachers give too much homework? 12.How can we improve our classroom? 13.How do you travel to school? 14.How long must you go to college to get a degree? 15.How much is too much homework? How should the homework load be managed? 16.If you have not attended college, do you plan on doing so? 17.Is it difficult for people without a college education to get good jobs where you live? 18.What are some good ways to learn English? 19.What are some important factors in determining which college to attend? 20.What are the qualities of a good student? 21.What are the qualities of a good teacher? 22.What classes would you take? 23.What do you study? What's your major? 24.What is the average age of a high school graduate? 25.What is your favorite class? 26.What was (or is) your favorite subject? Why do you like it? 27.Who selects the college you will attend -- you or your parents? 28.Why are you studying a foreign language? 29.Why do you think people become teachers? 30.Why is it helpful to learn a Second language ? 31.Why is it sometimes very difficult to speak another language? 32.Would you consider studying abroad? 33.How much free time does a high school student in your country have? 34.Do parents home-school their children in your country? 35.What do you think of home-schooling? 36.Do you know anyone who was home-schooled? 37.Do you think that most parents influence what university their child will attend? 38.Once you graduate from a university should you stop learning? 39.What are some ways a person can continue to learn? 40.Does education guarantee a good job? 41.Which is more important, the essential skills in life you've learned to develop on your own or the artificial structure in college about the "real" life? 42.Which high schools and colleges are the best in your country?

【变废为宝】主题班会--中小学学校教育篇

知识目标: 1.用废字组词,并理解它的含义。 2.知道废品分为可回收与不可回收两种,了解哪些废品可以回收再利用。 3.发挥想象变废为宝。 情感目标: 1.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和仔细观察身边事物的能力。 2.在研究的过程中让学生提高环保意识,杜绝浪费的习惯。 3.通过活动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意识。 知识技能: 1.学会收集整理材料。 2.提高学生亲自动手能力及开动脑筋发明制作的能力。 教学准备:课件、用废品制作的手工制品。 设计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这是个什么字啊?生答:废。 2、那你们能不能用这个字组成词语呢? (生:废物、废品、废纸、废铁、废话) 3、同学们的词汇可真不少,那你能说一下这个“废”字的含义吗?(生:丢弃不用的,没有用处的)(失去原有效用的东西) 4、它们真的没有作用了吗,带着问题我们学习这节课的内容。 二、教学过程: 1、同学们看一下大屏幕,(出示课件)

师:通过观察大家看到了什么? 生:盛废品的垃圾箱,有两个,一个是可回收的,一个是不可回收的 师:为什么要分开,谁能说说? 生答 师:也就是说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丢弃的废品,有一部分还能够再回收利用,对不对?生答 师板书:废品不可回收 可回收 3、大家想一下我们生活中的废品哪些是可以回收的? 生答师板书 可回收废纸(纸箱) 废铁(铁丝、铁条) 废塑料(泡沫、矿泉水瓶,饮料瓶) 废铝(易拉罐) 废玻璃(酒瓶) 4、下面我们再看一下大屏幕(出示课件) 师:看到这里,我们大家应该注意些什么呢? 生:不要把可回收的废品放到不可回收箱里 师:不错,本来啊,矿泉水瓶还想再为大家做点贡献呢,结果因为你放错了,结果就把它丢弃了,它才伤心的哭了,为了环保节约,我们大家一定要注意这个问题。 5、刚才我们大家都说了有哪些废品可以回收再利用,那现在我们大家能不能动动脑筋,想想主意,用这些可以回收的废品制作成我们生活中能够用到的物品,变废为宝呢?

论当代中国学校教育

论当代中国学校教育 一个民族国家的振兴始终离不开教育,只有教育搞上来了才能人才强国,而说到教育必然要提到学校。 从建国初期到现在学校在不断的扩大,建筑楼房也不断的进步,但要是和行政大楼相比学校只有仰视其权势威风,当然除了毛主席在位修建的人民大会堂略比行政大楼高以外。而有些偏远地区学习条件十分艰苦,没有所像样的学校;但是政府面对战乱频繁的国家却不断捐赠财物以表其“博大精深”,却对“龙的传人”无动于衷。 当代中国学校教育体制模式已并不是传道授业解惑的基地,有80%的学校打着“传道授业解惑”的旗号办学,但真正的目的只是为了吸引广大学子的到往投资。 当代中国“形式主义”已占主导地位,就连学校也逃离不了“形式主义”的盛行,在学校中都要讲“权势”,有钱有权有势哪怕是高等学府进入也只看人家愿不愿伸脚而已。 学校本乃一方净土,公正廉明的圣地,而结合当代学校状况来看,学校领导之间已形成一味追捧、极力讨好的局面,为博得上级领导的欢喜他们可以将某一个点放大到一个面,将一件微不足道的事极力修饰款款而谈,纯属一个面具小人。我常听人说一个会议主持人为总结上级领导所说的话,他甚至比领导讲的话还多;真是想不到事隔多年“浮夸风”还如此风行,而在学生面前却是威风凛凛、霸气十足,其态度乃天壤之别。而作为一名学生干部在很多方面都不成熟,特别是做人和怎样处理好与上级领导的关系,因此老师顺理成章的成为了他

们心中被膜拜的对象,老师的言行也就成了他们日常工作的行为准则。多不胜数的学生干部在老师面前可谓是一个踏踏实实、毕恭毕敬、礼貌文明的好学生,而面对广大学生群众,却是高唱其词,盛气凌人;而还有些学生干部只是传达命令的一个机器而已,将上级的嘱咐通知看成“圣旨”,从不想想其中存在哪些不足之处,面对学生的质疑和提问时,却之言:反正我把通知已传达到位了,做不做是你们的事,再要么就是忽悠了之。当出了问题时,总是先责怪他人,就从来不扪心自问下,自己到底哪里存在问题?哪里还需要改进? 人人都说社会很现实,而这种现实日益趋变为“金钱至上”,金钱驾驭于人权之上,想象一下这样的社会怎不叫人心寒残酷,而这种现实的根本原因来源哪里呢?我想应该是在学校所接受的教育。 有一首谣歌在校园里很受欢迎:“读书苦、读书累,读书还要交学费,不如参加黑社会,有钱有权有势有地位”。这首谣歌为何在广大学生心目中如此盛行呢?我想他们是深受教育的影响,面对金钱至上的现实主义,很多师生领导却俯首称臣,谁没钱、谁没权、谁就靠边站。只有最广大人民群众才是最朴实的,他们身处于社会最底层阶级,只能老老实实的做人,辛辛苦苦的挣几个钱让子女上学,他们面对“金钱至上”的现实主义无可耐何,吃了苦,心中咽、肚中藏;冤枉了,无从说、怎敢告。(照片:黑发告到白发)他们只希望自己的子女不要像他们一样,因此读书成为了他们唯一的目标,就算只有那么一丁点的希望他们也不会放过,我们可以看到在学校里埋头苦读的学生98%是来自农村的,而这里有些学生一招有出头之日,回想自

小学家庭教育的论文

小学家庭教育的论文 小学家庭教育的论文 导语:对于小学生来说,家庭是其生活的主要场所之一,家庭成员是其交往的主要对象。家长是小学生感情上的依托者。因此,家庭是小学生个体社会化的极为重要的影响因素。下面由WTT为您整理出的小学家庭教育的论文,一起来看看吧。 一、影响家庭教育的因素分析 1.家庭收入与家庭教育投资 教育投资不仅来自于学校和社会,有一大部分来自于家庭。家庭教育的投资数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家庭教育的质量,而家庭教育的投资数量又与家庭收入有关。例如,有资料表明城市经济发展水平高,所以家庭收入水平高;农村经济发展落后,家庭经济发展水平就相对低下。其结果就是城镇家庭有能力对受教育者进行更多的教育投入。随着城市与农村家庭收入差距或是教育投资的拉大,将会有更多的家庭因为缺乏购买能力或是缺少家庭教育投资认识而无法实现学生对教育的需求。 2.家庭教育者的教育观念

(1)“全面发展观——利用各种因素促进动态生成;与“成绩至上观” “全面发展观”即德、智、体、美、劳动技能的全面发展。家庭教育不仅要进行智育,而且要对受教育者进行德育,培养受教育者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是受教育者形成来那个好的思想道德素质;进行美育,培养受教育者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杜威曾言:“教育历程本身以外别无目的,它便是自己的目的。”蔡元培也在他的教育著作中说过“教育是帮助被教育的人,给他能发展自己的能力,完成他的人格,于人类文化上能进一份责任,不是把被教育的人造成一种特别器具,而农村的一些家长不从受教育者的实际出发,对受教者的期望过高,把考上大学作为受教育者成才的衡量标准和唯一出路,将分数教育、比较教育、择校教育放在首位,使得受教育者不能很好的发挥自己的潜能。” (2)“教育无用观”与“教育有用观” “教育无用观”是在大学扩招以后才逐渐流行,并为越来越多的家庭教育者接受。近几年来的大学扩招使大批的接受高等教育的学习者就业困难,毕业论文答辩。大学生就业困难状况确实存在,但也应该看到教育对于社会发展,民族素质和自身发展的深度影响,不能因噎废食。 (3)“女子无才便是德”与“教育平等观”

对当代中国式大学教育的一点反思

对当代中国式大学教育的一点反思 关于现当代中国大学教育的一些观念和现象的反思:不少当代大学生都是经过在学校里朝九晚五的学习,经过是十二年的素质教育来到了如今被称之为精英教育的大学,在规则和体制改变的情况下,一种休闲式的大学生活正在成为一种必然形式,但是这些人竟然浑然没有察觉。还在昏昏然然的接受着貌似应该接受的一切,然而,事实真的应该如此吗?答案显然不是如此。 在科举盛行的时代,学而优则仕是所有知识分子的梦想,在新中国刚刚建立的前三十年,大学教育意味着一朝踏进大学门,明朝就可进入官家门,但是,改革开始后,大学生的梦魇似乎是开始了,自从大学扩招,自从大学生毕业不在分配工作开始,大学生的批量生产已经是一种必然了,于是大学生的就业率成为了不少大学,特别是夹在名牌和专科之间的一些大学的必然现象。扩招种形式是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不少孩子,特别是农村孩子的就业和上学问题,可是就业毕竟只是少数,经过四年或是七年的城市生活,让他们的心中有了半个城市人的想法,可是,城市里毕竟没有那么多的就业机会,于是,一些人回到小城镇或是直接回到农村都已经是必然。但大学的教育形式显然没有给这些大学生的心里加注这些问题,当一切来到眼前,无论是心里期望,还是家庭期望,显然是不能够接受的。在许多农村人士看来,如果大学毕业还是没有工作,或是直接得回到家乡的话,那么还不如不读大学呢,这么多年的大学费用不是打了水漂了吗。就这个大学生来说,如何在家乡父老面前抬起头也是一种胆量的历练,于是

好多问题开始了,这些毕业生是否还是愿意回去呢?显然不愿回去了,因为回去意味着许多难以解决的问题。今后还得让自己的下一代去过自己过过的相同问题吗。哪个愿意这么做啊,谁都不愿意的事情,那么,这个问题到底应该如何解决又成了迫在眉睫的事情。 于是现在教育的弊端就此显现,但是这种教育又是中国的发展所不能避开的缺点。就此,我有几个作为当代大学生的建议,首先,不要将功力之心放的太重,大学教育一方面是为了今后的就业打基础,另一反面也是塑造自己的人生形式,大学不仅仅是一个个人的大学,其实应该是一种社会形态的存在,这种存在是为了一个民族和一个国家的未来为基准的社会活动。就我们所知,不少大学生正在意识到这个问题,不少类似的问题已经成为他们正在面对的难题,但是与问题的出现已经是好长时间了,没有一个确切的解决方法已经不能阻止类似问题的发展了。 关键的问题就再一次回到了学生的手中。就此三个方面是不得不解决的问题,第一就是一直在强调的心态问题,只有放好心态,学业擦灰朝着于己有利的一方面的发展;第二就是实践能力的锻炼,就拿许多现在的大学生来说,连最基本的做饭和洗衣服这些基本能力都没有,那么他要靠什么活在这个社会上呢,第三就是自身期望和社会期望的问题,自己对自己的期望即所谓的理想,如果理想不合实际,那么不论如何努力,都将是一种负面的负担,成为不了一种责任。 理解了这三个问题,什么都将是浮云。一个好的心态决定了一个了好的实践方式,只要实践的方式得当,那么离成功的顶点就只是时间

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是学校发展的核心

附件1: 福建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总体框架 高职院校教育教学质量是学院发展的核心,是学校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是学校综合实力的反映。建立科学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有利于强化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有利于教师转变教学观念,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为促进学校教学质量管理的科学化和规范化,切实提高管理水平和教学质量,保障学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总体构架

以上五大体系的构建,在目标设计、组织保障、监控措施、反馈调控之间形成一个闭环,通过内部的协调和外部的沟通,促进学院教育教学质量在现有的办学条件下达到最佳的状态。 二、教学质量监控的目标体系 教学质量监控的目标体系通过人才培养全过程的质量监控,促进人才培养目标的科学设计和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一)科学制订并严格执行培养方案。培养方案是保证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规格的指导性文件,是组织教学过程、安排教学任务、确定教学编制的基本依据,必须保证培养方案的前瞻性和稳定性;要加强对培养方案制订过程的监控,深入调研、周密论证,从源头上保证

培养方案的科学性、合理性;培养方案一经确定,必须认真组织实施,严格执行;确需对培养方案进行调整的,应按规范程序递交申请进行审批。 (二)大力推进专业建设与调整,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人才。学院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和自身实际,科学制订专业发展规划,完善整体教学改革方案,优化专业设置,形成合理的专业结构和布局,促进学院教育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协调发展;要加强专业内涵建设,努力提高新专业的办学水平。 (三)制订规范的课程标准。根据专业特点,注重教学内容更新和知识的全面系统,科学制订各专业课程标准,按照标准开展教学,严格规范教学行为。 (四)强化教材建设与管理。教材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质量。学院做好教材管理工作,规范教材选用程序,提高教材的使用质量与效益;通过特色教材建设立项、联合编写教材等方式,积极推进教材建设工作。 (五)加强教师队伍的管理与选聘。严格按照本科教学工作的相关要求,加大任课教师资格审核、监督力度,规范教师聘任,鼓励高职称,骨干教师多授课,切实保证教学质量。 (六)严格课堂教学要求,规范教师课堂教学行为。根据《福建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教师上课规范》督促教师上好每一堂课。教师应根据大纲和进度计划在课前认真备课并精心设计教案;上课预备铃响前到达教室或上课地点候课,准时上课;上课开始和下课结束请学生起

论学校教育

论学校教育 什么是学校?福禄培尔认为,学校既不能被理解为校舍,也不能被理解为学校的经营,而是为一定的目的和按自觉的内在联系有意识地传授知识的地方。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彻底了解一切事物的统一性。学校应当教什么?福禄培尔认为这取决于人在少年时期发展的性质和要求。在他看来,学校相应地必须设置三方面的课程:1、认识心灵的科目2、认识外在世界的科目3、统一外在世界与内在世界的科目。除这三大主题之外,福禄培尔还增加表现人的内心的科目,即艺术。根据上述思想,福禄培尔提出了16个教学目标,即宗教教育、体育卫生、自然科学的常识、说话、手工,图画等等。。 今天我想重点讲福禄培尔的手工教育。在教育史上他第一次把手工训练作为学校的正式科目,在他之前裴斯泰洛奇也提出过教育跟生产劳动相结合,但是取义当时的局限性,没能进行广泛的推广,仅仅是一个理论,这也为福禄培尔的教育思想形成提供了借鉴。福禄培尔认为手工训练兼具内容和手段的双重性质,从中既能学到各方面的丰富知识,又有助于文化知识的吸收,所以应使其成为知识和文化的基础。他督促教育者必须不仅使儿童通过直观来认识外界,而且应该尝试在游戏和手工活动中运用所学知识。 1866年被誉为“芬兰初等学校之父”的安洛辛格劳斯将手工教育引入芬兰学校,现在芬兰的教育在世界上都是赫赫有名的,特别他的手工教育的成功。这都是受到福禄培尔思想的影响,把手工训练纳入学校的正式科目。不知道大家是否还记得之前我们小组在初等教育这

一课给大家讲解的就是芬兰教育,我们重点突出的就是他们的手工教学,他们的老师要求是硕士,具有较高水平,他们上午上课,下午就让学生进行手工制作。他们那里的一二年级由老师教做手工,三四年级就有专门的手工课,他们主要是缝纫和木工。缝纫课教室十分宽敞,几台电动缝纫机、蒸汽电熨斗、绣花机,还有一台木头织布机,样样齐全。木工课教室里工作台、电锯、刨、锉等也一应俱全。手工课能具体形象地培养学生对劳动重要意义的认识,用老师教授的技能进行独立的创造,培养动手能力、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及与他人合作的能力,同时培养良好的劳动习惯。芬兰的小学生还要学会基本编织,用毛线编结碗垫、手套和毛袜;要学会烤制简单的糕点;要学会独立制作小板凳等木工活。芬兰的学生学习是快乐的,他们的成绩又是显著的。在此之后很多国家也把手工教育纳入学校的正式科目。我认为福禄培尔手工训练纳入学校正式科目是非常有必要的,他能学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劳动习惯。

论家庭教育

沟通,家庭教育的一把钥匙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早已不言而喻,尤其在激烈竞争的社会环境下,年轻的父母们更加意识到家庭教育对孩子未来成长与成才的重要性。但现实告诉我们,子女教育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它是一个需要消耗大量时间和精力的系统工程。有位教育家曾说过:“父母教育孩子的最基本的形式就是与孩子谈话。我深信世界上最好的教育,是在和父母的谈话中不知不觉地获得的。”可见,沟通在家庭教育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究竟如何做到有效的沟通,却是摆在每一位家长面前最棘手,也是最需要解决的问题。 人出生在一个什么样的家庭是谁也无法自己选择的,但是作为人父母的长辈,却有责任尽量为子女创造一个适于他们健康成长的宽松环境,力所能及的提供良好的家庭教育是义不容辞的责任。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长辈应不失时机地做好子女的教育工作,既要关心他们成长,更要关心他们成人。要教导他们正确地认识人生,踏踏实实的做人,要不断地将传统美德和现实美德的良种撒向他们的心田,为他们一生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马克思曾指出:“法官的行业是法律,传教士的行业是宗教,家长的行业是教育子女。”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必须运用各种方式来教育子女,而沟通正是其中一个最主要的方式。时代日新月异地变化,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们在思想上发生不断的改变。因此,家长要学会换位思考,跟随时代变化的步伐,同孩子们一道观察世界、思考世界。家庭教育实质上就是父母与孩子之间沟通的活动过程,其沟通效果的好与坏直接关系到家庭教育的成败。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听到家长们抱怨孩子如何难管教、不听话,甚至与家长的想法背道而驰。当有问题发生时,孩子们也常常采取回避、甚至撒谎的态度,他们宁愿把自己封闭起来也不愿意让家长走近他们的世界,参与他们的生活。在孩子的心理,他们认为父母与他们在思想上是有代沟的,是无法互相理解和沟通的,因而完全不屑于家长对他们的管教,甚至对家长的说教产生逆反心理,从而形成对立的僵局。由此可见,沟通不畅不仅仅是造成了亲子间缺乏了解和感情的隔膜,同时它严重地影响到了家庭教育的效果,使极为重要的家庭教育失去了其应有的作用和意义。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都有这样的体验。两个人关系本来并非特别密

卢梭《爱弥儿》如是说 从《爱弥儿》浅论自然教育思想及对当代中国教育的启示

《爱弥儿》如是说 ——浅谈卢梭的教育思想及其对当代中国教育的启示 【摘要】在西方教育史上,卢梭是一位划时代的教育思想家。几乎浓缩了他全部教育思想精华的著作《爱弥儿》被称为西方资产阶级教育的“圣经”,由此可以窥见,其对西方教育产生的重要影响。尤其是卢梭主张研究儿童,把儿童看作教育的主体的儿童观,影响了其后的许多教育家。尽管,卢梭的自然教育思想也存在一些局限性和不可行性。但是,从这部教育巨著中,我们可以看出中国当前的应试教育存在的弊端并获得有益的启示。 【关键词】卢梭自然教育《爱弥儿》消极教育儿童中心启示 一、“自然教育” 从卢梭的《忏悔录》我们得知,卢梭没有接受过一天的正规学校教育,儿时的他因父亲触怒贵族被迫流亡,被寄养在乡下舅舅家,但他却从大自然中获得了最好的教育,快乐的童年经历为他今后取得巨大成就奠定了基础,同时成为他提出自然教育思想的根源之一。另一方面,18世纪的法国,古典主义教育仍然占据主导地位,学校教师强迫学生死记硬背,并对不守规矩的学生进行严酷的体罚,完全把没有把儿童当作一个能动的个体来进行教育。卢梭对他那个时代的教育状况和教育方法深感忧虑,他不赞成“把人像训练马场的马那样加以训练”。他认为对学生的培养,最重要的是培养他们的心灵和判断力。而实际的状况却如他在《关于德·马布里先生的公子的教育问题的备忘录》中说道的:“大多数教师都是‘冬烘先生’,只知道传授知识,向学生灌输一大堆‘学问’而不知道‘满肚子学问的书呆子’比无知的傻子还笨”。针对这样的现实,卢梭反对学校的填鸭式教学,不赞成儿童学习课本的僵化知识的,他认为“课本只能教我们谈论我们实际上不知道的东西”。卢梭认为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自然人,而学校教育把种种偏见、权威和社会制度都强压在学生身上,完全扼杀了儿童的天性,更糟糕的是败坏了儿童的天性。因此,他在《爱弥儿》的开篇第一句话就写到“出自造物主之手的东西,都是好的,而一到了人的手里,就全变坏了”。在《论科学与艺术》中他也谈到“从我们童年时候起,人们就拿一些毫无意义的东西来教我们,虽把我们教得表面上看来很机灵,但却败坏了我们的判断力,我发现,人们到处都在不惜花费巨额度的金钱修建庞大的学校来教育青年:学校里什么东西都教,就唯独不教他们作为人的天职.......孩子们不仅没有学到区别真理与谬误的本领,反而学会

浅谈如何处理好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之间的关系

浅谈家长如何处理好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之间的关系著名教育家霍姆林斯基说过:“最完备的教育是学校与家庭的结合。”当前,我国的教育正处于一个充满着变化改革和发展的时代。以前那种单一的、封闭的传统教育体系正逐渐被多元的、开放的现代教育体系所代替。行之先生所提出的生活化教育理论正日渐成为新的发展趋势。教育的社会化、社会的教育化正日益被人们所接受。这种发展趋势下,促使我们不能把教育理解为单一的学校教育,应该把教育作为一个整体,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就是这个整体中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有机组成部分。家庭教育对青少年儿童发展的影响是长远而深刻的,而青少年儿童走出家庭,更多的就是在学校。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学校教育是家庭教育的延伸和扩展。只有有机整合二者,教育连续性的特点才能充分表现出来 我是一名从教多年的小学教师,在多年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越来越深刻地感受到:家庭教育对学校教育的重大影响,以及它在对学生的成长教育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应该让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引起足够的重视,使其发挥对学校教育的巨大辅助作用。 一、家教中的一些误区 为了培养孩子成才,大多数家长能按照学校对学生`的教育要求进行配合。但是,由于有些家长教育方法和教育观点不正确,所以并不能取得好的教育效果。如有的家长认为孩子是我自己的,如何教育是自家的事情;有的认为不打不成才,对孩子采用打骂教育,使其失去天真和上进心;(例子:略)个别家长因孩子进步不大,对配合教育失去信心;还有的家长溺爱孩子,不能正确对待学校教师的教学要求,袒护孩子,在教育过程中与教师产生隔阂和矛盾;(例子:略)小学低年级学生大脑功能的可塑性比较大,不但容易接受新事物,而且容易形成习惯,

202___年学校教育自查整改报告四篇_剖析自查整改

学校教育自查整改报告四篇_剖析自查整改 学校教育自查整改报告四篇 以乐观、认真、敬业、坦诚、合作为工作信条,在政治思想和业务水平上有较好的高。工作中取得些微不足道的成绩也是与大家的支持与帮助分不开的。最近按照学校查四风促作风转变的要求。以下为小编和大家分享的学校教育自查整改报告四篇材料,欢迎你参阅。 学校教育自查整改报告一 自学校工作以来,自己以乐观、认真、敬业、坦诚、合作为工作信条,在政治思想和业务水平上有较好的高。工作中取得些微不足道的成绩也是与大家的支持与帮助分不开的。最近按照学校查四风促作风转变的要求,对自己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现汇报如下。 一、存在的问题 1.专业理论学习欠缺。在工作之余能阅读一些报刊杂志和一些感兴趣书籍,但对涉及教育教学理论书籍阅读很少,对当今教育前沿理论和相关教育教学问题了解不多,导致教学思想解放不够,对学校教学引领不够。 2.推进课程改革力度弱。在推进课程改革的今天,改革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优化重组课堂结构,构建高效课堂、快乐学习的新框架势在必行。由于自身理论的欠缺和思想禁锢,全校课程改革推进力度不大,传统教学仍占据课堂的主

导地位。教师对教育教学理论缺少真正的认知,经验型教师占我校骨干教师的绝对比例,而经验型教师的经验缺少系统的梳理和专业引领,类似个人自由主义,因而出现教学中重知识、轻能力,重解题、轻规律的现象,导致题海战术、晚自习讲课等不规范的教学行为出现。 3.深入课堂不够。每学期虽能坚持听课50节以上,但与自己的目标和学校要求还有差距。现在学校建有四个学部,幼儿园相对更加独立后,工作重点还有三个学部,教师有两百多名,对每个教师的教学情况,未能全部深入掌握。 4.与师生交流不多。面对几处室,几个学部,几百名教师,个人的工作定位不准。好像什么事都应负责,又好像什么事都与你无关。每天都要处理日常琐碎事务,导致除上课,听课,巡查时间外,办公室坐的时间较多,进入年级办公室与教师、学生交流时间少,对教师和学生的想法了解不够,工作重点不突出。 二、改进办法 1.进一步加强理论学习。把工作之余的时间进行合理的规划,有计划的安排理论学习时间,做到一学期至少读一本与自身业务有关的教育教学书籍,写一篇教学论文或教学管理心得。逐步养成天天写教育教学博客的习惯,不断充实大脑,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和管理能力。 2.推进全校课程改革。以三分课堂研究成果统领全校教

论颜之推的家庭教育思想.docx

论颜之推的家庭教育思想 自古以来我国就很重视家庭教育,如“曾子杀猪”、“孟母三迁”等故事。而颜之推关于家庭教育的贡献尤为重要,他是我国古代一位非常具有影响力的教育思想家,他以自己丰富而复杂的社会生活经历为基础,提出了一些有独到见解的教育主张。他为教育子孙写的《颜氏家训》,是中国封建社会第一部完整而系统地论述家庭教育的教科书,也是中华传统教育文化发展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颜之推关于家庭教育思想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及早施教,推崇胎教 颜之推及其注重儿童的早期教育,他认为幼儿期是一个人发展的奠基时期,家长应该抓紧时机,及早地对婴幼儿进行教育,并且越早越好,甚至到胎教。颜之推说:“当及婴稚,时人颜色,知人喜怒,便加教诲。”为何在“当及婴稚”要实施教育呢?他认为一是由于这是人的可塑性大。二是幼童时期,精神专注,教育效果好。他又说:“人生小幼,精神专利,长成以后,思虑散逸,固须早教,勿失机也。”就是说幼年时期心灵纯洁,未染恶习,比较容易接受影响,是教育的最佳时期。如果等到长大成人,思虑懒散的时候才去教育,那就丧失了教育的关键时期。颜之推的这种观点与我们当前所强调的早期教育思想是一致的,是符合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的。 二、严慈结合 颜之推认为,在儿童家庭教育中,应该懂得如何教子与爱子。善于教育子女的父母能把教育和爱护巧妙地结合起来,往往会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不善于教育子女的父母往往只爱无教,或只教无爱,最终造成“失之毫厘,谬以千里”的不良后果。对于父母对孩子的教育,他主张“有教有爱,反对溺爱,提倡体罚”。在他的主张里,“有教有爱”与“反对溺爱”在当代社会仍然实用,但是他“提倡体罚”对现在的父母已经没有多大的影响,因为现在的孩子基本都是家里的独生子女,而现在的父母都是接受过高等教育的社会人,他们不再相信“黄金棍下出好人”的传言。因此,颜之推在这一点上还是有一定的缺陷。 三、均爱无偏

当代中国基础教育改革中的流派

当代中国基础教育改革中的八大流派 ——以1990年代为时间划界 一、生命·实践教育学派 二、生本教育学派 三、生命化教育学派 四、主体性教育学派 五、新教育学派 六、情境教育学派 七、情感教育学派 八、理解教育学派 一、生命·实践教育学派 代表人物:叶澜教授,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华东师范大学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所所长、华东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主持的“新基础教育理论及推广性、发展性研究”,是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十五”规划国家级重点课题。该课题是在1994-1999年“面向21世纪新基础教育”探索性研究阶段取得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所开展的延续性课题;1999年5月启动,2004年5月通过鉴定结题;2004年5月—2009年5月为成型阶段。 目的:形成新的基础教育观和创新型学校。在《教育研究》2004年第2期上,叶澜教授又明确提出了“为‘生命·实践教育学派’的创建而努力”这一创建学派的明确目标。 三个“层面”:1.新基础教育理论研究;2.学校教育活动整体改革的设计; 3.学校教育改革实践研究。

三个“更新”:1.基础教育观念系统的更新;2.学校教育日常活动方式的更新;3.师生学校生存方式的观念更新。 四个还给:“新基础教育”所追求的改革效应是:1.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2.把班级还给学生,让班级充满成长气息;3.把创造还给教师,让教育充满智慧挑战;4.把精神发展主动权还给师生,让学校充满勃勃生机。 四项研究任务:“新基础教育”研究定位于学校转型性研究。显性的目标是为了建设二十一世纪所需要的符合时代发展的学校。 1.学校转型变革的背景与总体性研究(包括当代特征、教育变革趋势、学校转型内涵、总体构成等); 2.学校转型性变革中基础教育的理论与实践更新研究(涉及培养目标、课堂教学、班级建设、教师发展、学校管理评价等方面,以及一些相关的教育基本理论等。); 3.中小学基础学科教育改革的系统深入研究; 4.学校转型性变革研究的路径与策略以及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多重关系的方法论研究。 二、生本教育学派 代表人物:郭思乐教授,广东省教育科学研究所、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实验过程:2002年,“生本教育”实验进入香港,2005年,进入澳门。2007年,在广东省教育厅的直接推动下,“生本教育”实验开始在全省的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中开展,首批学校有15所。2008年,“生本教育”北上江苏、江西、北京等地,一批实验学校相继涌。生本教育目前在100多所小学和20多所中学进行实验。生本教育的实验已经收到良好的效果,成为当今中国八

学校教育对学生的影响

浅谈学校教育对学生的影响

————————————————————————————————作者:————————————————————————————————日期: 2

浅谈学校教育对学生的影响 ----《窗边的小豆豆》有感一直以为教育只是一种职业,与教师有关的职业,只与教师有关,只是教师的事。上完教育学后才知道,那只是对教育的狭义定义。从广义上说,凡是有目的地增进人的知识技能,发展人的能力和体力,影响人的思想品德的活动,都是教育。广义的教育自有人类社会以来就产生了,存在于人类的生产,生活之中,它包括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所以说,教育并非只和教师有关,学校,社会,家庭等等各个方面的因素都会对教育产生影响。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三者相互关联且有效地结合在一起,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制约。在这项教育工程中,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学校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关键,社会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决定因素。 在这里,我想借《窗边的小豆豆》中的几个场景浅谈下学校教育对学生的影响。 小豆豆在被小学退学以后,机缘巧合下,小豆豆的妈妈找到了巴学园。进入校长办公室后,校长小林宗作先生并没有因为小豆豆是被当地公办小学退学的原因而刁难她,而是让小豆豆坐在椅子上畅所欲言,并且就像同小豆豆谈天一样探着身子非常认真的没有一丝厌倦地听她讲完四个多小时。我们可以想象小林先生的这种做法让小豆豆感受前所未有的

教师的亲切,同时给予了她无限的鼓励,给她的未来产生了长久的潜在的积极的影响。事实上,这种做法不是所有人都能做到的,但是却是师生关系所需的。现代师生关系的特点是民主平等性,互利互惠性,合作对话性,其重建更需要确立生命教育理念,教师应胸怀满腔的教育爱和善于倾听。但是将小豆豆退学的老师明显没有做到这点,只是一味地在小豆豆母亲面前抱怨和苦恼,最后甚至建议小豆豆妈妈另请高明。而小林先生却做到了这点。小豆豆的故事发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反观现在,现代的教师们做到了这点吗?我们一直倡导教育改革,改什么呢?改革教学方法?改革教学组织形式?改革教学内容?可是我觉得真正需要改革的,是这个教育框架下的师生关系,因为不可否认的是,教师在学生的求学生涯中起着不可磨灭的深刻的影响,乃至对学生未来的生活中也会产生不可小觑的影响。 如何改造师生关系呢?就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来说,要发挥教师在培养良好师生关系中的导向作用,首先就要加强教师素养的培养和加强,让老师拥有相应的职业道德素养,过硬的业务素养,和较强的能力素养,才能让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正确导向学生。在我看来,教师,是拒绝“经验”的职业,因为教育面对的是千变万化的最不完善的自然人,教育永远不会有一成不变的经验。因此,也就决定了教师一生都要不断学习,不断地自省,不断地应变和不

学校教学计划合集10篇

学校教学计划合集10篇 学校教学计划篇1 一、指导思想和教学目标 根据党的教育方针和科教兴国的战略,完成马克思主义教育改革任务,全面 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本学期初二政治教学要发挥教育功能,努力提高教学水平 和质量,以认真完成学校工作任务为己任。本学期初二政治教学力争平均分达60分,优良率25%,及格率是62%,各项排名在市20名前。 二、初二学生特点 总体上讲,学生学习积极性比较好,课堂纪律好,普遍都有自觉性,求知欲强。但是课堂气氛有待改善,学生思维灵活性不够强,部分学生学习缺乏兴趣, 目的不明确。 三、教材分析 初二政治教本可读性强,教育功能突出,理论联系实际,文体通俗易懂,可 以调动学生动手、动脑、动口的积极性。突出了重点、热点、思想点。这是教材 特点。 教材重点、难点。重点在于增强学生法制观念,教理导行,课本的八课书都 较重要。难点在于提高学生认识和学生的践行指导。 四、教学任务和进度 初二政治上册共8课书的教学教育工作。总授课时32课时,18周授课完毕,19、20周复习,21周期末统考。其中每堂课授一框内容,授完一课复习一节 (练习一节或检测一次)。 五、教学措施 (一)、做好教学常规工作 1.认真钻研教材、教纲。熟悉教材及其指导思想,认真备课,上好每一节课。做到授课胸有“书”。认真细致的批发学生作业,全收全改,及时收发。严 格要求学生独立完成作业。及时检测。 2.虚心学习,本期听课要不少于20节,多听与政治科相关教师的课。

3.认真及时写好计划和总结,按计划实施教学工作。 (二)、极参加教研活动,提高业务水平 1、极参加科组、市的教研活动,承担学校安排的本期政治的一节公开课, 提高教研能力;积极撰写教学论文或教学设计。 2、努力学习,提高专业理论水平。平时注重再学习,浏览百科,摄取与政 治学科相关的理论知识和当代社会新科技发展信息,渗透到教学中去,使教学更 有说服力。 (三)、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习成绩 1、优化课堂教学。教学采用多种方法,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参与学习,采用讨论、演讲、阅读、自学、练习等形式,活跃课堂气氛,使教学效果达到最 优化。 2抓优扶差。鼓励优生积极灵活学习同时辅助差生。做好差生个别思想工作,利用课余时间辅导,提高了差生学习兴趣,增强了学生自信心。 3、开展“一帮一”活动,鼓励优生带差生;把每个班分成若干学习小组, 落实责任和要求,组长监督学习,检查复习、预习及练习,及时反馈,提高整体 教学效果。 4、双边活动,严抓课堂纪律。了解学生,配合班主任做好家访工作,了解 学生家庭、学习及思想状况,及时做好工作,引导学生健康成长,学好习。严格 要求学生,一视同仁。 5、加强德育功能,开展课堂活动 (1)、配合学校德育工作,充分发挥教本教育功能,采用演讲、座谈、辩 论等形式活动,引导学生全面发展。开展一些课外活动。 (2)、严于律己,教书育人 教师要立足本职,热心向学生传授真理。言传身教,平等对待、爱护学生。 工作要认真细致负责,教育学生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努力让学生喜欢学习政治科,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 学校教学计划篇2

《学校教育学》名词解释简答论述题

【名词解释】 1、班级授课制:按照一定数量将年龄、文化程度相近的学生编成班组,由教师按教学计划规定的课程内容、教学时数和教学进度表,进行分科式集体教学的一种教学形式。P140 2、复式教学:所谓复式教学是指把两个年级以上不同学生编在一个班里,由一个教师在同一个教室同一课时里,分别用两种以上的教材交叉对学生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P143 3、教师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过程为思考对象,对自己所做出的行为、决策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是一种通过提高参与者的自我觉察水平来促进能力发展的途径。P49 4、教学:P94 5、教学模式:在一定的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指导下,为实现预定的教学目标而设计或发展起来的相对稳定的教学流程及其方法体系。(一个完整的教学模式一般应由五个基本因素构成:指导思想或理论依据、教学目标、操作程序、实现条件和评价方法。)P144 6、教学评价:是依据一定的客观标准,通过各种测量和相关资料的收集,对教学活动及其效果进行客观衡量和科学判定的系统过程。P202 7、教育:P2\P94 8、教育案例:是一个实际教育情境的描述,其中有人物、事件、情节等,并含有一个或多个疑难问题,以及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和结果。P236\P53 9、教育法律救济:是指当教育行政机关或其他国家机关和社会组织在管理过程中侵犯了相对人的权益时,相对人可以通过申诉、行政复议、行政诉讼和调节等方式获得法律上的补救。P306 10、教育学:P3 11、绝对评价:P207 12、课程:P59 13、显性课程:是一个教育系统或教育机构中要求学生必须学习并通过考核达到明确规定的教育目标,以获取特定教育学历或资格证书的课程。P75 14、相对评价:P207 15、形成性评价:P78 16、学生伤害事故:P303 17、学习风格:P185 18、学校教育:是一种制度化和专门化活动,具有组织性、计划性、系统性的特点,以教学为主,旨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的教育实践活动。P4 19、学制:是指制度化了的公共教育系统和体制,对各级各类教育机构的总体制度、性质、任务和正常运行机制等进行了明确的规定和规范。 【简答】 1、学校教育的个体发展功能是什么? 第一,促进人的身心发展进程;(2分)第二,加速个体发展的社会化进程;(2分)第三,发展人的主体性、个性化功能(2分)P8 2、一位合格的教师需要具备哪些方面的知识? 要点:第一,本体性知识,是教师所具有的特定的专业知识;(2分)第二,条件性知识,主要是指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2分)第三,实践性知识,是教师在面临实现有目的的教学行为中所具有的课堂情境知识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即教师教学经验的积累。(2分)(P39) 3、新课改的基本特征有哪些? 第一,强调课程的发展功能,首先确定学生终身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赋予新的内涵,其次强调学生学习的过程与方法,三是强调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世界观、思想品德、性格意志、态度、价值及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第二,实现课程设置的整合性,体现为课程结构的整合性和课程内容的整合性;第三,关注实施过程与科学评价,课程改革不再仅仅是重视设计与编制,而且改革的著力点还要放在新课程的具体实施过程及相关反馈与评价中;第四,进一步加大课程管理的弹性化,制定有关政策实现课程管理权限的下放。P87 4、学校教学的特点是什么? 第一,具有明确目的的教学;在学校里,一切教学活动都是教师有目的的引起学生学习的活动;第二,具有周密计划的教学;表现在从课程方案的制定、课程标准的结构、教学计划的安排到课时计划的制定等一系列的活动之中;第三,是基于预成课程的教学;课程是实现教育目的的载体,教学是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第四,是高速度高效率的教学,在学校中不仅知识教学是高效的而且以直接经验为内容的教学同样具有高效性。P95 5、学校侵权责任的构成条件有哪些? 第一,学校的侵权行为造成了损害事实,损害必须是学生在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或学校组织的校外活动,以及在学校富有责任的校舍、场地、其他教育教学设施、生活设施内发生的,造成了在校学生的人身伤害事实;第二,学校的行为违法,学校的违法行为包括作为的违法与不作为的违法;第三,学校行为须与损害事实有因果关系,所谓因果关系是指侵害行为和损害事实之间的前因后果的关系,即侵害行为是损害事实出现的原因,而损害事实也正是侵害行为产生的后果;第四,学校主观上有过错,过错就是指学校实施侵害行为时,对该行为的后果所采取的不合法认识,包括故意和过失。P305 6、教师将如何上好一堂课?(P147) 7、新课改背景下教学评价呈现出哪些特点?(P214) 8.学校德育应遵守那些基本原则? 一.客观真实性原则。二.整体系统性原则。三.辩证发展性原则。四.正面教育性原则。五.知行一致原则。六.尊重平等原则。P27 9.课堂教学的原则有哪些?P (1)科学性与教育性相统一原则。(2)理论联系实际原则。(3)启发性原则。(4)直观性原则。(5)循序渐进原则。(6)因材施教原127 10、班主任在建立班集体时应抓好哪些工作?P280 11、多元智能理论对教学评价的启示?P119 12、简述泰勒课程设计目标模式理论?P67 13、教师的教学能力包括哪些内容?P40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