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湖南科技出版社小学五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

湖南科技出版社小学五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

湖南科技出版社小学五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
湖南科技出版社小学五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湘教版五年级下册教案集

新学期的话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初步了解本学期的教学内容和相关要求。

2.筹建班级科学活动角,明确评比机制,创设良好的班级学习环境。

教学准备

1.与班主任、校领导沟通商讨新学期科学教学事宜(实验室器材添置、班级科学图书角或科学活动角的建立等)。

2.崭新的用作科学记录的大图画本。

教学过程

1.新年的问候。

2.关注欢迎转入的新生。

3.新学期科学学习活动要求。

⑴学生分组

全班人,分为组,每组人。

确定组长人选,陈述组长与成员的权力和义务,明确奖

惩制度。

⑵关于科学记录本

重申科学记录的意义。激励学生做好记录,并提出新的要求。

分发科学记录本。

4. 新学期科学学习内容

⑴阅读课文目录了解本学期教学内容,并翻阅自己最感兴趣的内容。

⑵集体交流,进一步激发学习兴趣。

⑶教师陈述建立科学活动角(或图书角)的意义,发动学生建立科学活动角(或图书角)。

第一单元《听话的电磁铁》

1 制作电磁铁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

模仿奥斯特的发现,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后提出合理猜想。

用自制电磁铁研究电磁铁的基本性质。

在玩电磁铁的过程中发现并提出问题。

会对自己要研究的问题提出简单的设想、方案或思路。

情感、态度价值观:

学习奥斯特认真、细致、努力的科学研究精神。

体验与他人合作有助于增进思考。

科学知识:

知道电能产生磁。

知道电磁铁由铁芯和线圈两部分构成,电磁铁通电产生磁性,断电磁性消失。

【教学重、难点】

重点:指导学生制定实验研究计划。

难点:做通电导线使指南针偏转的实验,能够通过分析建立解释;引导学生在“玩”中观察发现,提出新的问题。

第一课时

这一课时学生通过做通电直导线和通电线圈使指南针偏转的实验,进行分析建立解释模型,知道电流可以产生磁性。从而体验科学史上这一发现的过程,意识到留意观察、善于思考的品质的重要。

【教学准备】

1. 学生自备:一号电池

2. 教师准备:电池盒、小电珠、灯座、(铜芯)导线、指南针、铁屑等。

【教学建议】

磁的基本性质是三年级下册学习过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适时复习回顾,有利于学生理解。

【教学过程】

方案一

一、谈话导入

1820年的一天,丹麦科学家奥斯特发现了一个有关电和磁的秘密。你们想知道这个秘密是什么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重现历史上那个伟大的时刻。

二、模仿奥斯特的发现

1. 奥斯特当年正在用一个简单的电路做实验,实验桌上还放着指南针,无意中奥斯特突然看到一个现象……你们想试一试吗?

2.桌上有老师准备的材料。请你想一想怎样利用这些材料来模仿实验呢?

3. 学生思考回答。老师依据学生设计实验的情况予以适当的指导。( 提示学生实验时要将小磁针与导线平行地放置在导线的下方或上方,然后接通电流,观察通电时小磁针N极的指向有什么变化。)

4. 学生活动。

5. 你们有什么发现?你怎样解释这个现象呢?

6. 现在你们认为奥斯特的猜想是什么?

7.电流可以产生磁。那通电导线可以吸引铁吗?

8.学生猜想后提供一些铁屑学生实验验证。

三、验证奥斯特的猜想

1. 奥斯特在发现了这个现象之后,连续几个月把自己关在实验室里继续研究,他又做了几百次类似的实验。其中就有这样一个实验:他把导线沿着同一个方向绕成圈,然后通上电,用它来靠近指南针。又会发现什么呢?

2. 学生活动

3. 汇报:你们又有什么发现?在哪种情况下指南针偏转的角度大?

四、总结拓展

1、经过这些实验之后,奥斯特虽然没有做出太多的解

释。但是他却用铁的事实证明了:电可以产生磁。随后他的发现又得到了牛顿等科学家的进一步证实和发展。为我们解决了很多生活中的问题。

2、想一想:你今天带来的电池里还有电吗?能用什么方法检验?

方案二

一、谈话导入

1820年的一天,丹麦科学家奥斯特正在用一个简单的电路做实验,实验桌上还放着指南针。无意中奥斯特突然看到一个现象……,从此揭开了电与磁关系的秘密!你们想知道这个秘密是什么吗?

二、模仿奥斯特的发现

(一)复习回顾

一个简单电路由哪些部分组成,如何连接?(短路、断路)

关于“磁”,你们已经知道些什么?(能也只能吸铁;磁极、指示南北、同极相斥异极相吸、磁化)

(二)新授

1. 奥斯特当年做实验的时候,到底发生什么现象呢?你

们想当一次奥斯特,重现他当年的实验吗?

2.桌上有老师准备的材料。你还记得奥斯特的实验是怎样做的吗?

3.学生思考回答。(连接一个简单的电路,指南针放在导线下)老师依据学生设计实验的情况予以适当的指导。( 提示学生实验时要将小磁针与导线平行地放置在导线的下方或上方,然后接通电流,(观察重点:指南针小磁针N极的指向有什么变化。)

4.学生活动。

5.你们有什么发现?(导线通电后磁针发证偏转。)

你怎样解释这个现象呢?(在哪些情况下磁针会发生偏转呢?a.铁;b.磁)

6.现在你认为奥斯特的猜想是什么?(你认为……是什么,其实是询问学生解释现象时自己的猜想。学生意见可能有两种:a.导线通电后变成了铁;b.导线通电后有了磁性。教师要持中立态度:都有可能)

三、验证奥斯特的猜想

1.如何判断导线通电后是变成铁还是有了磁性?(通电导线是否可以吸铁)

2.提供一些铁屑学生实验验证。

3.交流实验现象,总结:奥斯特试验告诉了我们什么?你能用最简介的文字说明吗?

(导线通电后能产生磁性—电能产生磁—电生磁)

四、总结拓展

1.通电导线有磁性,想一想,我们能利用这个现象做些什么?

2.请同学们课后查阅收集更多关于奥斯特的故事。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第二课时

这一课时通过学生制作制作铁钉电磁铁、探究电磁铁,知道电磁铁具有接通电流产生磁性、断开电流磁性消失的基本性质,养成认真细致、乐于合作的品质。

【教学准备】。

1. 学生自备:透明胶、回形针、电池

2. 教师准备:绝缘导线(约1米长)、淬过火的铁钉、开关、钢棒、木棒、铝棒

【教学设计】

一、谈话导入

通过上节课的研究,我们知道了什么?(电能够产生磁--通电导线有磁性,能够使磁针发生偏转,却不能吸引铁屑!)

有什么方法可以使通电线圈吸起回形针呢?1825年,英国人斯特金根据“通电导线有磁性”这一发现发明了电磁铁,我们也来做一个吧。(板书课题:电磁铁)

二、新授

(一)制作电磁铁,探究基本性质

1.请学生阅读课文P3铁钉电磁铁的制作方法。

2.老师一边示范一边讲解制作要领:

⑴朝着同一个方向绕导线。

⑵要将绕在铁钉上的线圈2头固定好。

⑶两头要留有适当的引线。

制作完电磁铁,怎么知道自己制作的电磁铁是否具有磁性?(用自制电磁铁接触回形针)

3.学生动手制作铁钉电磁铁,并自由实验。(教师巡视过程中提醒学生注意观察电磁铁接通电源和断开电源时接触回形针各有什么发现。)

(二)、研究电磁铁的制作材料

1、我们现在来观察一下电磁铁的构造,它可以分成几部分?

2、学生观察后回答。

3、如果把铁钉换成别的物体,在电路接通后,还能吸引回形针吗?

4、先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猜想,然后进行实验,要求学生实验中搞好记录。

5、学生汇报实验结果。

6、介绍磁化现象。

三、总结回顾

1、我们这一节课制作和研究了电磁铁,请认真回顾一下我们的实验过程,想想你有什么发现,把你的发现写下来。

2、学生独立整理,写出自己的发现。

3、学生汇报整理的情况,师生共同进行条理化的总结。

四、课外拓展

请同学们课外用制作的电磁铁实验,看关于电磁铁,你会产生哪些感兴趣的问题?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第三课时

本课时让学生通过玩电磁铁发现并提出问题,然后是根据问题提出猜想,最后尝试着制定一个实验计划验证这个猜想。

【教学准备】

1. 学生自备:透明胶、回形针或大头针、电池

2. 教师准备:铁钉电磁铁材料、开关、电池盒、指南针、

剪刀等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上一节课布置同学们课外玩玩电磁铁,这一节课我们来继续玩电磁铁。你想怎样玩电磁铁呢?

2、让学生讲一讲他们课外的玩法,教师相机启发学生应用已知磁铁性质的知识,设计电磁铁的实验。

二、学生分小组玩电磁铁

1.刚才同学们讲了很多的玩法,下面我们就来分小组玩一玩。提出要求:

组长主持本组活动。本次活动时间为15分钟,小组活动要有序有效必须先动脑再动手。同组同学先想一想,与本组同学说一说自己打算怎么玩,然后才能动手实验。各小组间要展开竞赛,比一比:哪个组玩法多、发现多;玩过后哪组提出的问题多!记录员注意做好记载。

2.学生分小组做电磁铁的实验,老师巡视指导。

3.分组讨论:你们有哪些玩法?哪些发现?提出了那些问题?填写P5面的问题卡片

4.共同梳理分组汇报:玩法、发现和问题

重点:你们都提出了什么问题?你提出问题的依据是什么?

5.教师肯定激励性评价各小组活动表现。

三、制定研究计划。

1.刚才同学们提出了这么多问题,这些问题怎么解决呢?(是的,这些问题必须通过实验研究才能解决。)

2.强调制定计划的意义。

为了使我们的实验研究有一定的目的性,实验研究的过程能保持较为正确的方向,使研究活动能有序的开展。我们需要在实验前学会制定计划。这是一种科学的方法,科学家正是用这种科学的方法来研究大自然的奇妙的。

3.选取一个学生提出的问题,介绍制定计划的程序

⑴计划前要根据问题先提出猜想,让学生对提出的问题做出猜想。

⑵做出猜想后就要制定计划了。你觉得计划应该写清楚一些什么内容呢?

⑶学生根据以前的探究经验回答。

⑷介绍并示范制定一份合理可行的计划

包括的项目有:研究的问题、我们的猜想、实验的材料、

实验的方法、步骤等。

4.各组自选一个关于电磁铁的问题初步制定一个研究计划,写在科学文件夹上。

5.小组内互评,推荐本组制定得最好的计划,课后给教师审阅。

评价标准:查看计划项目是否齐全,是否提出了活动的大致思路。

四、总结拓展

同学们都根据提出的问题制定了研究计划,下一步就要动手研究了。请同学们课外进行相应的研究,看谁有新发现哦!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2 电磁铁的磁力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

1.依据实验,对影响电磁铁磁力大小的因素做出猜想。2.针对影响电磁铁磁性大小的因素的猜想,制定计划并实施探究活动。

3.归纳概括出影响电磁铁磁性大小的因素。

4.能运用所学设计“超级”磁力电磁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实事求是,认真细致,与人合作的实验习惯。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勇于探索的科学态度。

科学知识

知道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电磁铁线圈的圈数,连接电池节数的多少有关。

第一课时

【教学准备】

1. 学生自备:一号电池3节、大头针或回形针若干

2. 教师准备:电池盒、大铁钉、长绝缘导线

【教学设计】

一、实验导入

1.回顾:上节课我们玩过电磁铁,你们小组的电磁铁吸引了几个大头针?(各小组数据不一样,个别小组没有注意)再玩一次电磁铁,各小组用自制的电磁铁吸引回行针,记下吸引的个数。

2.小组汇报比较,提出问题:为什么各组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不相同呢?

3.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电磁铁的磁力(板书课题)

二、作出我们的假设

1.上节课我们玩过电磁铁,谁来说一说:电磁铁是用哪些材料做成的?它的磁性又是怎样产生的?

2.要使电磁体的磁性得到加强,你能想到哪些办法?你

认为哪些因素会影响电磁铁的磁力呢?为什么这样认为?

3.学生小组内交流,教师巡视,强调假设时要说明自己的理由,尽量避免无端的猜测。指导填写P6表格。

4.全班交流,教师简要板书。

三、指导制定计划

1.我们的这些假设可以被证明吗?应该怎么做实验证明?

2.学生阅读教材上的范例。以研究电池节数多少对电磁铁磁力大小的影响为例,说明:这是一个典型的对比实验,要想知道电池节数增多时,磁力是会加大还是减小,我们要使哪些因素保持不变呢?在这个实验中我们要改变哪些因素,才能知道电池节数会对磁性造成影响呢?

3.看书P7表格,小组讨论并填写表格。教师根据课前审阅各组最佳计划发现的问题给一些建议。

4.全班交流小组填写的研究计划。交流时注意找出实验设计的不严密的地方。

5.组长根据本组实验计划,对下节课活动在小组内进行布置、分工。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准备】

1. 学生自备:一号电池若干、回形针若干。

2. 教师准备:电池盒、大铁钉、绝缘导线、长短不同的铁螺栓3个、粗细不同的铁螺栓3个、直径不同的线圈3个、强力电磁铁1个。

【教学设计】

一、谈话导入

1. 上节课,我们对影响电磁铁磁力大小的因素进行了大胆的假设,并设计实验的方案,这节课我们继续这项研究。把我们自己的假设证明一下,好吗?

2. 板书课题

二、新授

(一)小组检验所选择的假设

1.各小组根据自己的假设设计实验记录表格。

2. 教师强调各小组要分工协作,提醒各组做好小组的汇报发言准备。分组领取实验材料。

3.各小组根据自己的假设和研究计划进行实验。

(二)汇报交流,共享研究成果

1. 全班交流

(1)实验前的假设是什么?我们要改变的条件是什么?

(2)怎样改变要改变的条件?怎样控制不改变的条件的?

(3)取得了哪些实验数据?数据能说明什么或不能说明什么?

2. 总结这2节课的学习,我们发现电磁铁的磁力与哪些因素有关?有什么样的关系?

3、学生填写P8的空格。

三、拓展:设计超强磁力的电磁铁

1. 汇总这些研究成果后,我们能够用手中的材料做出一个磁力更大的电磁铁吗?

2、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3、动手试一试,小组比一比。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3 电磁铁的磁极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

依据实验,对改变电磁铁磁极的因素做出猜想。

针对可能改变电磁铁磁极变化的因素,制定计划并实施探究活动。

归纳概括出改变电磁铁磁极的原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实事求是,认真细致,与人合作的实验习惯。

科学知识

知道电磁铁也有南北极。

知道电磁铁的磁极是可以改变的。

最新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全)

最新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全) 荆州市西门小学毛新艳 第一单元沉和浮 1、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物体在水中有沉有浮,判断物体沉浮有一定的标准. 2、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质量和体积,沉浮状态不改变. 过程与方法: 1、对物体沉浮做出预测,并用实验验证,做好记录. 2、学会用切分和叠加物体的方法研究沉浮变化.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识到用实验验证猜想,能及时纠正自己的错误概念. 【教学重点】 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质量和体积,沉浮状态不改变. 【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及时纠正自己的错误概念. 【教学准备】 教师演示实验:水槽1个,大小相近的砖块、木块和塑料块各一 主问题: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可以改变吗? 【教学过程】 一、观察物体的沉浮: 1、谈话: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哪些物体在水中是下沉的,哪些物体在水中是上浮的呢?(预设:在自由发表的前提下,及时抓住学生的错误概念或不完整表述,引发认知冲突,激发探究沉浮的兴趣.) 2、把砖块和木块分别轻轻放入水里,观察它们在水中的沉浮情况. 操作过程:把水槽放在展示台上.出示砖块,轻轻从水面放入水中,观察它的下沉过程,板书:沉.再出示木块,同样轻轻从水面放入水中,观察它的沉浮情况,板书:浮. (活动要点:规定放物体的操作要求,确定判断沉浮的标准.) 3、把塑料块轻轻放入水里,观察它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操作过程:先猜测塑料块的沉浮.再根据操作要求轻轻放入水中,观察它的沉浮情况,板书:浮. 二、观察更多物体在水中的沉浮: 1、教师从小袋子取出7种物体,分别是小石块、泡沫块、回形针、蜡烛、带盖的空瓶、萝卜、橡皮. 2、以小石块为例,讨论完成教材第2面表格的前面2行“预测”、“理由”的填写,并建议沉浮可用往上或往下的箭头符号来表示. 3、学生独立完成其他物体的“预测”、“理由”这2行表格的填写. 4、组织交流: 把我们的预测与实验结果相比较,预测正确的有哪些,预测不正确的有哪些? 整理自己的预测理由,想一想物体的沉浮可能与什么因素有关呢?(随机罗列各因素,如体积大小、轻重、形状、材料、是否空心等,以备后面活动中进行探究.) 5、还可以按教材第2面的卡通人物对白,试试其他身边的小物体的沉浮,对影响沉浮的因素作进一步的思考.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实验全册教案

实验一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实验目的】 1、对物体沉浮做出预测,并用实验验证,做好记录。 2、学会用切分和叠加物体的方法研究沉浮变化。 【教学重点】 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质量和体积,沉浮状态不改变。 【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及时纠正自己的错误概念。 【教学准备】 教师演示实验:水槽1个,大小相近的砖块、木块和塑料块各一。 小组实验一:水槽1个,物体7种(小石块、泡沫块、回形针、蜡烛、带盖的空瓶、萝卜、橡皮),实验记录表(教材第2面)。 小组实验二:水槽,萝卜,橡皮(与实验一共用),小刀1把,回形针10枚,木块3块,实验记录表(教材第3面)。 【教学过程】 一、观察物体的沉浮: 1、谈话: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哪些物体在水中是下沉的,哪些物体在水中是上浮的呢? (预设:在自由发表的前提下,及时抓住学生的错误概念或不完整表述,引发认知冲突,激发探究沉浮的兴趣。) 2、把砖块和木块分别轻轻放入水里,观察它们在水中的沉浮情况。 操作过程:把水槽放在展示台上。出示砖块,轻轻从水面放入水中,观察它的下沉过程,板书:沉。再出示木块,同样轻轻从水面放入水中,观察它的沉浮情况,板书:浮。

(活动要点:规定放物体的操作要求,确定判断沉浮的标准。) 3、把塑料块轻轻放入水里,观察它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操作过程:先猜测塑料块的沉浮。再根据操作要求轻轻放入水中,观察它的沉浮情况,板书:浮。 (说明:若选择的是高密度的塑料块,可能会出现塑料块的大部分浸入水中,可指出只要物体的一部分露出水面,就说明是浮的。限于学生的认知能力,暂时回避“悬浮”概念。) 二、观察更多物体在水中的沉浮: 1、教师从小袋子取出7种物体,分别是小石块、泡沫块、回形针、蜡烛、带盖的空瓶、萝卜、橡皮。 2、以小石块为例,讨论完成教材第2面表格的前面2行“预测”、“理由”的填写,并建议沉浮可用往上或往下的箭头符号来表示。 3、学生独立完成其他物体的“预测”、“理由”这2行表格的填写。 4、小组领实验器材,分工合作,进行实验观察,完成实验记录表。 5、组织交流: 把我们的预测与实验结果相比较,预测正确的有哪些,预测不正确的有哪些? 整理自己的预测理由,想一想物体的沉浮可能与什么因素有关呢?(随机罗列各因素,如体积大小、轻重、形状、材料、是否空心等,以备后面活动中进行探究。) 6、还可以按教材第2面的卡通人物对白,试试其他身边的小物体的沉浮,对影响沉浮的因素作进一步的思考。 三、观察同一种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 1、小组整理实验材料,留下水槽、萝卜、橡皮,装好另外几种物体放置一边,教师出示小刀,演示切分方法(说明:排除无关材料的干

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期末试卷及答案

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期末试卷及答案 班级姓名成绩 一、填空。(每题2分,共18分) 1、是产生昼夜交替现象的原因。 3、凸透镜能使光线 ,凹透镜能使光线。 4、是我国的四大发明之一,战国的时候被称为。 5、和是人体的血液循环器官。 6、少年儿童一般每分钟呼吸次左右,心跳次左右。 二、判断。(在正确说法前的括号内画“√”,错的画“×”。)(每题3分,共30分)()1、小孔所成的像不仅上下颠倒,而且左右也颠倒。 ()2、一个水滴就是一个天然的放大镜。 ()3、在有些条件下,绝缘体也会变成导体。 ()4、数学公式也是一种模型。 ()5、肺是氧气和二氧化碳气体进行交换的地方。 ()6、电流不容易通过绝缘体,所以绝缘体没有什么用处。 ()7、电磁铁和磁铁一样,都有不变的两极。 ()8、用鼻呼吸和用口呼吸都能达到一个目的,所以效果是一样的。 ()9、透过红色滤光片,看到的绿衣服仍然是绿色的。 ()10、折射就是光照在物体上返回来的现象。 三、选择。(将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写在题中的括号中。)(每题3分,共24分) 1、月相的周期性变化是()。 A、一年 B、一周 C、一个月

2、北京故宫博物院保存的日晷属于()。 A、立晷 B、地平日晷 C、赤道日晷 3、牛顿通过()把太阳光分解成七种单色光。 A、凸透镜 B、凹透镜 C、三棱镜 4、把一根铅笔插入装水的玻璃杯内,从侧面看铅笔,说法()正确。 A、铅笔变长了 B、铅笔变细了 C、铅笔向下折 5、关于小孔成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孔越大像越清晰 B、和光的行进无关 C、它的像是景物的倒像 6、在检测暗盒的时候,如果发现小灯泡变亮,这时候暗盒里可能连着()。 A、一个灯泡 B、一根导线 C、一节电池 7、下面哪些物品中,不能接触磁铁的是()。 A、透明胶带 B、塑料贴片 C、磁带 8、人体吸进和呼出空气的途径()。 A、鼻腔→喉→气管→支气管→肺→支气管→气管→喉→鼻腔 B、鼻腔→喉→支气管→肺→气管→鼻腔 C、鼻腔→喉→肺→气管→肺→鼻腔 四、连线题(每个2分,共10分)。 把科学家的人名与他们对“人眼是如何看到东西的”解释用线连起来。 柏拉图物体像镜子那样反射射向它的光 亚里士多德光由物体发出,照射到物体上反射到眼睛 毕达哥拉斯看见物体前,阳光与眼睛内部发出的光线混合 托勒密通过发光物体发出的光来看见东西 阿尔哈曾眼睛发出不可见的光接触物体 五、实验题。(第一个问题2分,第二个问题4分,共6分) 手电筒发出的光能够通过圆孔照到后面的屏幕上吗?为什么?

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小学科学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第一课什么叫机械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能够通过分析,区分简单机械和复杂机械。能够通过对比,认识机械的作用。能够在提示下调动生活经验对概念的外延进行搜索。 知识与技能: *知道什么是机械和机械的作用。知道简单机械与复杂机械的区分。知道复杂机械是由简单机械组成的,复杂机械又叫做机器。知道人类很早就开始制造和使用机械。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到机械是我们创造和使用的,科学在不断发展。为人类祖先知道和使用机械的历史感到自豪。勇于探索和发现工具中隐含的科学道理。 。 教学重点: 知道什么是机械和机械的作用。知道简单机械与复杂机械的区分。知道复杂机械是由简单机械组成的,复杂机械又叫做机器。知道人类很早就开始制造和使用机械。 教学材料 起子、刀、蔬菜、盒子 教学步骤

教学步骤互动性质学生/教师互动的目 的 集中话题1、问学生提到机械,想到了什么? 2、学生交流。 3、出示一个有螺丝的盒子。 4、问学生,有人可以帮我打开吗? 5、出示起子。 6、出示一根蔬菜,让学生帮忙弄 成小片。 7、出示刀。 让学生知道生活离不开机械。 探索和调查 1、师告知,其实刚才我们用的起 子、刀就属于机械。 2、出示P2的图,让学生说说, 哪些是机械。 3、你觉得什么样的东西可以称为 机械? 4、出示机械的概念。(降低工作 难度) 5、再看P2图,哪些是机械。 6、讲简单机械和复杂机械的概念。 7、请同学说有区分图中的简单机 械和复杂机械。 1、首先眼降低大家 对机械的神秘感,不要觉 得机械离生活很遥远。 2、分几步理请机械概 念。并巩固。 3、从年代上体现机械 的不断进步。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下册各单元知识点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下册各单元知识点 第一单元沉和浮 一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1、物体在水中(有沉有浮),判断物体沉浮有一定的标准。只要物体不沉入水底,就说明这个物体是 浮的。 2、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它们的轻重、体积大小没有关系,沉浮状况不改变。如:一 块完整的橡皮放在水中是沉的,切四分之一放入水中还是沉的。一个苹果是浮的,切二分之一还是浮的。一个回形针是沉的,两个串在一起还是沉的。一块木块是浮的,分成一半还是浮的。 二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 1、对于不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我们在判断在水中的沉浮时,往往采取改变一个因素、控制其它因到 素不变的的方法来研究。对于不同种材料制成的物体,大小相同判断轻重,轻的容易浮重的容易沉。 轻重相同看大小,大的容易浮小的容易沉。(体积大、重量小的物体容易浮;体积小、重量大的物体容易沉。) 2、小瓶子和潜水艇都是在体积不变下通过加减水改变轻重来实现沉浮的。 3、潜水艇既能在水面上航行,又能在水下航行。潜艇有一个很大的压载舱。打开进水管道,往压载舱 里装满海水,潜艇会下潜,打开进气管道,用压缩空气把压载舱里的海水挤出舱外,潜艇就开始上浮。 4、潜水艇是通过改变(自身的重量)来控制沉浮的,潜水艇应用了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原理)。 三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 1、我们把物体在水中排开水的体积叫做排开的水量。 2、改变物体排开的水量,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可能发生(改变), 3、一块橡皮泥放入水中是沉的,你有办法让它浮起来吗? (做成空心)、(做成船形)、(做成碗形)、(做成花瓶形)等。 4、相同重量的橡皮泥,做成不同形状后,(排开的水量)越大,就越容易(浮)。 5、为什么铁块在水中是沉的,而钢铁造的大轮船却能浮在水面上? 答:因为把钢铁做成轮船的形状,会大大增加轮船排开的水的体积。 6、总结:各种形状的实心橡皮泥在水中是沉的,要让橡皮泥浮起来,可以在大小不变下改变重量,如 挖空成船或碗形。重量不变的下改变大小,如做成空心的各种形状。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和它所排开的水量有关。排开的水量指物体在水中排开的水的体积,也指物体与水相接触的体积。全部沉入水里的物体排开的水量就是物体自己的体积,浮在水面上的物体排开的水量指物体在水下面部分的体积。铁制的大轮船能浮在水面上,因为它排开的水量特别的大。 四造一艘小船 1、相同重量的橡皮泥,(浸人水中的体积越大)越容易浮,它的(装载量)也随之增大。 2、要用橡皮泥造一只装载量比较大的船,一是重量不变的前提下造得尽量大,使船排开的水量大,二 是做些船舱,放物品时使船身保持平稳。 五浮力 1、把泡沫塑料块等往水中压,手能感受到水对泡沫塑料块有一个向(上)的力,这个力我们称它为水 的(浮力)。可以用(测力计)测出浮力的大小。 2、放在水面上的物体,都会受到水的(浮力),浮在水面上的物体,浮力等于重力。下沉的物体在水 中也受到(浮力)的作用,沉在水底的物体,浮力小于重力。浮力和重力的方向(相反),浮力向(上),重力向(下)。 3、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于重力)时就(上浮);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小于重力)时就 (下沉);浮在水面的物体,浮力(等于)重力。 4、测量泡沫在水中受到的浮力,用测力计拉住绳子通过底部滑轮让泡沫沉入水底,浮力=拉力

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期末试题.doc

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期末试题 一、我的填空(每格1分,共20分) 1.古埃及人最早把一天分为()小时,其中夜晚()小时,白昼()小 时。 2.物体在水中会受到()的作用,方向是(),和重力的方向相反。 3.我们把物体在水中排开水的体积叫做()。 4.古代的人们利用流水来计时,通常水钟有()和()两类。 5.()是一种能比较液体轻重的仪器。 6.热可以沿着物体传递,从温度()的部分传向温度()的部分,直到(), 这种传热方法叫()。 7.不同物体的传热(制成的。比如( )不一样,容易传热的物体叫( ) .()等,不容易传热的材料叫( ),一般是( ),有( )材料 ) 等。 二、我的判断(每题 2 分,共20 分) 1.水里只要溶解了其他物质,马铃薯一定能浮起来。() 2.毛衣产生的热量比衬衫产生的热量多。() 3.人们在观星时发现,天上的星星每天围绕着北极星顺时针旋转。( ) 4.将铁块放入水中时,因为铁块没有受到水的浮力,所以沉在水底。() 5.潜水艇是靠改变自己的体积来自由沉浮的。() 6.通过对水和油的热胀冷缩现象的观察,我们得出了所有液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7.乌鲁木齐比北京先迎来黎明。() 8.在水中搬石头比在陆地上搬同样大小的石头要省力。() 9.“傅科摆”可以证明地球在自转。() 10.橡皮在水中是沉的,把橡皮切成四分之一大小放入水中就是浮的。() 三.我的选择(每题 2,共 28 分) 1.塑料在()中会沉。 A.清水 B.盐水 C.食用油

2.自行车爆胎多发生在什么时间() A.春天 B.夏天 C.冬天 3.原来浮起来的马铃薯,可以用什么方法让它沉下去。() A.加糖水 B.加盐水 C.加清水 4.下面那种情况物体排开的水量最大() 图 1 A.图 1 图 2 B.图 3 C.图 图 3 2 和图3 5.测得某物体在空气中的重量为50 克,浸没在水中时的重量为35 克,那么这个物体放在 水中会()。 A.下沉 B.上浮 C.停在水中任何深度的地方 6.石头沉在水底时,它受到的浮力()它受到的重力。 A.大于 B.等于 C.小于 7.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的时间是()。 小时 B.一个月 C.一年毫升水的滴漏实验中,前10 毫升水和最后10 毫升水滴得速度比较() A.前 10 毫升水滴得快 B.后 10 9.一 位同学做物体沉浮的实验时, 毫升水滴得快 C.滴速一样快 把 5 个大小相同的小球放入水中,发现有的小球是沉的,有的小球是浮的,然后他把小球按从重到轻的顺序排列,寻找物体沉浮的规律,这个 实验可以证明物体的沉浮与()有关。 A.大小 B.轻重 C.形状 10.经过实验研究,我们认为滴漏的滴水速度是与()无关的。 A.滴漏中的水位 B.漏水孔的大小 C.容器的颜色 11.地球的自转方向是()。 A.自西向东 B.自东向西 C.自南向北 12.下面()图所示的摆在一分钟时间里摆的次数最多。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沉与浮教学设计 1、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物体在水中有沉有浮,判断物体沉浮有一定的标准。 2、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质量和体积,沉浮状态不改变。过程与方法: 1、对物体沉浮做出预测,并用实验验证,做好记录。 2、学会用切分和叠加物体的方法研究沉浮变化。 教学重点 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质量和体积,沉浮状态不改变。 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及时纠正自己的错误概念。 教学准备 教师演示实验:水槽1个,大小相近的砖块、木块和塑料块各一。 小组实验一:水槽1个,物体7种(小石块、泡沫块、回形针、蜡烛、带盖的空瓶、萝卜、橡皮),实验记录表。 小组实验二:水槽,萝卜,橡皮(与实验一共用),小刀1把,回形针10枚,木块3块,实验记录表。 教学过程

一、观察物体的沉浮: 1、谈话: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哪些物体在水中是下沉的,哪些物体在水中是上浮的呢? 2、把砖块和木块分别轻轻放入水里,观察它们在水中的沉浮情况。 3、把塑料块轻轻放入水里,观察它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二、观察更多物体在水中的沉浮: 1、教师从小袋子取出7种物体,分别是小石块、泡沫块、回形针、蜡烛、带盖的空瓶、萝卜、橡皮。 2、以小石块为例,讨论完成教材第2面表格的前面2行“预测”、“理由”的填写,并建议沉浮可用往上或往下的箭头符号来表示。 3、学生独立完成其他物体的“预测”、“理由”这2行表格的填写。小组领实验器材,分工合作,进行实验观察,完成实验记录表。 4、组织交流:把我们的预测与实验结果相比较,预测正确的有哪些,预测不正确的有哪些? 整理自己的预测理由,想一想物体的沉浮可能与什么因素有关呢? 三、观察同一种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 1、小组整理实验材料,留下水槽、萝卜、橡皮,装好另外几种物体放置一边,教师出示小刀,演示切分方法,引导思考: 橡皮在水中是沉的,把橡皮切成一半大小,还会沉吗?推测把它切得更小会怎样。 萝卜在水中是浮的,把萝卜切成一半大小,还会浮吗?推测把它们切得更小会怎样。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实验教案(全册)

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实验目的】 1、对物体沉浮做出预测,并用实验验证,做好记录。 2、学会用切分和叠加物体的方法研究沉浮变化。 【教学重点】 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质量和体积,沉浮状态不改变。 【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及时纠正自己的错误概念。 【教学准备】 教师演示实验:水槽1个,大小相近的砖块、木块和塑料块各一。 小组实验一:水槽1个,物体7种(小石块、泡沫块、回形针、蜡烛、带盖的空瓶、萝卜、橡皮),实验记录表(教材第2面)。 小组实验二:水槽,萝卜,橡皮(与实验一共用),小刀1把,回形针10枚,木块3块,实验记录表(教材第3面)。 【教学过程】 一、观察物体的沉浮: 1、谈话: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哪些物体在水中是下沉的,哪些物体在水中是上浮的呢? (预设:在自由发表的前提下,及时抓住学生的错误概念或不完整表述,引发认知冲突,激发探究沉浮的兴趣。) 2、把砖块和木块分别轻轻放入水里,观察它们在水中的沉浮情况。 操作过程:把水槽放在展示台上。出示砖块,轻轻从水面放入水中,观察它的下沉过程,板书:沉。再出示木块,同样轻轻从水面放入水中,观察它的沉浮情况,板书:浮。 (活动要点:规定放物体的操作要求,确定判断沉浮的标准。) 3、把塑料块轻轻放入水里,观察它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操作过程:先猜测塑料块的沉浮。再根据操作要求轻轻放入水中,观察它的沉浮情况,板书:浮。 (说明:若选择的是高密度的塑料块,可能会出现塑料块的大部分浸入水中,可指出只要物体的一部分露出水面,就说明是浮的。限于学生的认知能力,暂时回避“悬浮”概念。) 二、观察更多物体在水中的沉浮: 1、教师从小袋子取出7种物体,分别是小石块、泡沫块、回形针、蜡烛、带盖的空瓶、萝卜、橡皮。 2、以小石块为例,讨论完成教材第2面表格的前面2行“预测”、“理由”的填写,并建议沉浮可用往上或往下的箭头符号来表示。 3、学生独立完成其他物体的“预测”、“理由”这2行表格的填写。 4、小组领实验器材,分工合作,进行实验观察,完成实验记录表。 5、组织交流: 把我们的预测与实验结果相比较,预测正确的有哪些,预测不正确的有哪些? 整理自己的预测理由,想一想物体的沉浮可能与什么因素有关呢?(随机罗列各因素,如体积大小、轻重、形状、材料、是否空心等,以备后面活动中进行探究。) 6、还可以按教材第2面的卡通人物对白,试试其他身边的小物体的沉浮,对影响沉浮的因素作进一步的思考。 三、观察同一种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 1、小组整理实验材料,留下水槽、萝卜、橡皮,装好另外几种物体放置一边,教师出示小刀,演示切分方法(说明:排除无关材料的干扰,用新材料新活动再次激发学生探究兴趣,并对小刀的安全使用作必要的说明,为避免划破桌面,建议垫一块小木板或硬纸板),引导思考:橡皮在水中是沉的,把橡皮切成一半大小,还会沉吗?再切成四分

(小学教育)2019小学科学五年级期末考查参考卷

2019小学科学五年级期末考查参考卷 学校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学号_____等级_____ 一、填空或选词填空(将正确答案填在横线上) 1.同种材料的不同大小的实心物体,在水中的沉浮情况(不同、相同)。 2.相同重量的橡皮泥,排开水的体积(越大、越小),越容易浮。 3.一块木块静止浮在水面上,木块受到的浮力(大于、等于、小于)它受到的重力。 4.热胀是指物体受热时(体积膨胀、质量增大)。 5.铁锅锅柄上的胶木是一种热的(良导体、不良导体)。 6.古人根据太阳和影子的关系制成的计时仪器叫(日晷、浑天仪)。 7.容器内的水面随水的流出而下降,从而测出过去了多少时间,这是 (受水型、泄水型)水钟。 8.地球自转方向决定了(东边、西边)地区先迎来黎明。 9.地球转动时,地轴始终指向星。 10.在地球的南北两极,有将近半年的时间是白天,我们称这种现象为。 二、单项选择题(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大小不同、轻重不同的物体,在水中最容易浮的是__。 A.又大又轻B.又小又轻C.又小又重 ()2.有一块铁块,把它的一部分浸入水中时测的浮力是1牛顿,将它全部浸入水中时,它受到的浮力__。 A.小于1牛顿B.大于1牛顿C.无法判断 ()3.沉在水底的铁块,受到浮力与重力的关系是__。 A.浮力大于重力B.浮力等于重力C.浮力小于重力 ()4. 测得某物体在空气中为0.6 N,浸没在水中时为0.3 N。把这个物体放在水中,会__。 A.浮在水面上B.停在水中任意一个地方C.沉在水底 ()5.下列现象中,利用气体的热胀原理的是__。 A.打开雪碧时会冒出大量气泡 B.瘪了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会鼓起来 C.温度计的玻璃泡放入热水中,液柱会上升 ()6.热在固体中的传递方向是__。 A.从较冷的传向较热的B.从较热的传向较冷的C.没有规律的

2019年精选小学五年级下册科学热6、热是怎样传递的教科版复习巩固五

2019年精选小学五年级下册科学热6、热是怎样传递的教科版复习巩固五 第1题【单选题】 用酒精灯加热圆形金属片的边缘时,金属片的中心温度会( )。 A、上升 B、下降 C、不变 D、无法判断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热传导在传递热量过程中( )。 A、必须通过与物体的直接接触 B、可以不与物体接触 C、与物体接触不接触都行 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下列现象中,由于热传递使物体的温度升高的是( )。 A、用毛巾反复擦时皮肤感到热

B、子弹打进墙里,子弹温度升高 C、将铁丝反复弯折几次,弯折处会发热 D、把手伸到热水中手会感到热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把一个燃烧着的烟头放在一个离纸很近的位置,过一会儿,你会发现纸变成了黑色,说明热是能( )的。 A、传递 B、辐射 C、对流 【答案】: 【解析】: 第5题【单选题】 物体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外发射热能的过程叫( )。 A、热对流 B、热辐射 C、热传递 【答案】:

【解析】: 第6题【判断题】 离金属条加热的部分越远,热得越快。 A、正确 B、错误 【答案】: 【解析】: 第7题【判断题】 热的传递方向是由温度高的向温度低的地方传递。( ) A、正确 B、错误 【答案】: 【解析】: 第8题【填空题】 热总是从温度较______的一端传向较______的一端。【答案】: 【解析】:

第9题【填空题】 如图是一条呈“中”形的铁环。如果在点A处用酒精灯加热,8、C、D、E各点上的蜡烛油会先后熔化。请写出8、C、D、E各点蜡烛油熔化的先后顺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解析】: 第10题【填空题】 热传递主要通过______、______和______三种方式来实现。 【答案】: 【解析】: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第一单元沉和浮 1 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2 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 3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 4 造一艘小船 5浮力 6 下沉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吗 7 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 8 探索马铃薯沉浮的原因 第二单元热 1热起来了 2给冷水加热 3 液体的热胀冷缩 4 空气的热胀冷缩 5金属热胀冷缩吗 6 热是怎样传递的 7 传热比赛 8 设计制作一个保温杯 第三单元时间的测量 1 时间在流逝 2 太阳钟 3 用水测量时间 4 我的水钟 5 机械摆钟 6 摆的研究 7 做一个钟摆 8 制作一个一分钟计时器 第四单元地球的运动 1 昼夜交替现象 2 人类认识地球及其运动的历史 3 证明地球在自转 4 谁先迎来黎明 5 北极星“不动”的秘密 6 地球在公转吗 7 为什么一年有四季 8 极昼和极夜的解释

第一单元沉和浮 1、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物体在水中有沉有浮,判断物体沉浮有一定的标准。 2、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质量和体积,沉浮状态不改变。 过程与方法: 1、对物体沉浮做出预测,并用实验验证,做好记录。 2、学会用切分和叠加物体的方法研究沉浮变化。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识到用实验验证猜想,能及时纠正自己的错误概念。 【教学重点】 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质量和体积,沉浮状态不改变。 【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及时纠正自己的错误概念。 【教学准备】 教师演示实验:水槽1个,大小相近的砖块、木块和塑料块各一。 小组实验一:水槽1个,物体7种(小石块、泡沫块、回形针、蜡烛、带盖的空瓶、萝卜、橡皮),实验记录表(教材第2面)。 小组实验二:水槽,萝卜,橡皮(与实验一共用),小刀1把,回形针10枚,木块3块,实验记录表(教材第3面)。 【教材处理】 教材第2面两个地方出现“泡沫塑料块”,在仔细研读教材和教师用书的基础上,我认为应把演示实验中的“泡沫塑料块”改为“塑料块”,把学生实验中的“泡沫塑料块”改为“泡沫块”。 【教学过程】 一、观察物体的沉浮: 1、谈话: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哪些物体在水中是下沉的,哪些物体在水中是上浮的呢? (预设:在自由发表的前提下,及时抓住学生的错误概念或不完整表述,引发认知冲突,激发探究沉浮的兴趣。) 2、把砖块和木块分别轻轻放入水里,观察它们在水中的沉浮情况。 操作过程:把水槽放在展示台上。出示砖块,轻轻从水面放入水中,观察它的下沉过程,板书:沉。再出示木块,同样轻轻从水面放入水中,观察它的沉浮情况,板书:浮。 (活动要点:规定放物体的操作要求,确定判断沉浮的标准。) 3、把塑料块轻轻放入水里,观察它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操作过程:先猜测塑料块的沉浮。再根据操作要求轻轻放入水中,观察它的沉浮情况,板书:浮。 (说明:若选择的是高密度的塑料块,可能会出现塑料块的大部分浸入水中,可指出只要物体的一部分露出水面,就说明是浮的。限于学生的认知能力,暂时回避“悬浮”概念。) 二、观察更多物体在水中的沉浮: 1、教师从小袋子取出7种物体,分别是小石块、泡沫块、回形针、蜡烛、带盖的空瓶、萝卜、橡皮。 2、以小石块为例,讨论完成教材第2面表格的前面2行“预测”、“理由”的填写,并建议沉浮可用往上或往下的箭头符号来表示。 3、学生独立完成其他物体的“预测”、“理由”这2行表格的填写。 4、小组领实验器材,分工合作,进行实验观察,完成实验记录表。

(完整版)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复习题及解答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复习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 1、用手将水面上的泡沫向下压时,会感到有个向上的力,这个力是浮力。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和它所排开的水量有关。潜水艇是在体积不变下通过加减水改变轻重来实现沉浮的。 2、温度计的工作原理是利用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 3、夏天安装电线时,两根电线杆之间的电线不能拉得太紧,否则到冬天时会由于电线受冷收缩,电线就容易被拉断。 4、热在传递时由热源为起点,由热的一端向冷的一端传递。离热源越远,热传递的时间越长。一般来说,金属的传热能力比非金属强。 5、古希腊天文学家托勒密提出“地心说”后,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在其著作《天体运行论》提出了“日心说”。 6、物体在水中排开水的体积叫做排开的水量。 7、比较液体体积轻重的仪器叫比重计。 8、水受热时体积膨胀受冷时体积收缩,我们把水的体积的这种变化叫做热胀冷缩。 9、热总是从较热的一端传向较冷的一端,通过直接接触,把热从一个物体传给另一个物体,叫做热传导。 10、一个沉的物体在空气中测得的重力是7.5N,在液体中测得的重力是5N,它受到的浮力是2.5N_。 11、一个能浮的物体自身的重力是2N,用6N的力把它压入水中,它受到的浮力是4N。 12、写出人们在认识地球的历史过程中著名科学家的名字。(至少三位)托勒密、布鲁诺、哥白尼。 13、随着时间的变化,物体在阳光下的影子的_长短_和__方向_也会慢慢地发生变化。 14、通过我的反复实验发现,摆在每分钟来回摆动的次数与摆长有关,与摆幅无关,与摆重无关。 15、像金属这样导热性能好的物体称为热的良导体,像塑料、木头这样导热性能差的物体称为热的不良导体。 16、不同的材料构成的物体,如果体积相同,重的物体容易沉;如果重量相同,体积小的物体容易沉。 17、日晷利用光影计时,水钟利用滴水的等时性原理计时,摆钟的出现提高了计时的精确度。 18、热的传递方式有热传导、对流、热辐射三种。 19、我国目前采用的标准时间是北京时间。 20、昼夜交替是由地球自转引起的,四季更替是由地球公转引起的。 21、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地球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 22、一般物体在受热时体积_膨胀_,受冷时体积__收缩__,我们把物体的这种变化叫_热胀冷缩_。 23、地球自转时,地轴始终倾斜着指向北极星。这就是北极星“不动”的秘密。 24、一石块挂在弹簧测力计上,在空气中称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4.7牛,把它全部浸入水中称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2.7牛,该石块所受水的浮力是__2牛__。 25、通过格林尼治天文台的经线被定为 0度经线。 二、判断题: 1、沉在游泳池水底的实心球没有受到水的浮力。(×) 2、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和它所排开的水量有关。(√)

2019年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试卷(五)

2019年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试卷(五)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小朋友,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一起来做个自我检测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 一、填空题 (共6题;共20分) 1. (9分)下图画的是地球围绕太阳公转的示意图,看图回答下列问题: (1)当地球绕太阳转到________位置时,北极地区整天都是黑夜。 (2)当地球绕太阳转到________位置时,北半球是春季。 (3)当地球绕太阳转到________位置时,北半球一天中昼最长夜最短。 (4)用箭头在图上标出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 (5)地球从A处运行到C处,太阳直射点在地球表面移动的方向是________。 2. (2分)热水瓶的内胆是玻璃做的,瓶塞是软木做的,是因为玻璃和软木都是热的________。双层内胆中间又被抽成了真空,这样更能________(填“加快”或“减慢”)热量的散失。 3. (2分)人类最早使用的时间单位是________,现在人们把一天分为________个小时。 4. (2分)物体在水中受到一个向上的力,这个力是________。这个力的大小主要与

________(填“物体排开的水量”或“物体的质量”)有关。 5. (3分)根据我们做的实验结果显示,摆的快慢与________有关,与________和________无关。 6. (2分)把木块往水中压,手能感受到水对木块有一个向上的力,这个力我们称它为________。一木块静止浮在水面,受到的浮力________它受到的重力。 二、判断题 (共12题;共24分) 7. (2分)人站在阳光下会感觉到热,是因为人从阳光中获得了热量。 8. (2分)盖上茶杯的盖有利于保持茶水的温度。 9. (2分)重量小的物体浮,重量大的物体沉。 10. (2分)乒乓球凹进去了,放在热水里泡泡会重新鼓起来,是由于塑料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11. (2分)体积相同的实心铜块和铁块,它们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小相同。 12. (2分)水有热胀冷缩的性质,空气有热胀冷缩的性质,铜和钢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所有物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13. (2分)一般情况下,金属的热传导的本领都很强。 14. (2分)改变物体自身的重量,可以使物体上浮或下沉。 15. (2分)所有的液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16. (2分)因为金属的导热性能好,所以往往吸热快,散热也快。 17. (2分)马铃薯在糖水里一定是浮的。 18. (2分)潜水艇是通过改变体积来改变沉浮的。 三、选择题 (共15题;共30分) 19. (2分)地球上昼夜交替的周期大约为()。

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

苏教版《科学》五(下)教案 第1单元神奇的机械 1-1什么叫机械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能分析比较简单机械和复杂机械;●能通过对比,认识机械的作用;●能够在教师或同伴提示下调动生活经验,对概念的外延进行搜索。 知识与技能:●知道什么是机械,了解机械的作用;●知道简单机械与复杂机械的区别;●知道复杂机械是由简单机械组成的,复杂机械又叫机器;●知道人类很早就开始制造和使用机械。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机械是我们人类创造和使用的,意识到科学在不断发展进步;●为人类祖先制造和使用机械的历史感到自豪;●勇于探究和发现工具中隐含的科学原理。 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知 “大力士”赛事1:请三名学生做如图滑轮拔河的比赛,同学预测结果,之后通过观看比赛结果引入本节课要学习的知识“什么是机械”。 二、探究新知 (一)感知机械: 1.请学生出示课前填写好的有关机械的表格,并且以小组为单位简要汇报搜集到各种机械。 2.教师出示简单工具实物及图片,请学生判断这些工具是否属于机械。 (二)说明机械的含义: 1.学生达成共识,明确以上出示的简单工具都是机械。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选择感兴趣的简单工具讨论:这些工具主要是哪些部分在工作,给我们带来什么方便,记录并汇报。 3.揭示机械的概念,并说明简单机械与复杂机械的区别与联系。 (三)揭示机械的作用: 1.“大力士”赛事2:请两位学生进行如图转球棒比赛。请学生预测结果,并尝试讨论教学导入环节中的比赛与这次赛事中的机械所起的作用。 2.以小组为单位选择教师提供的工具做使用与不用机械的对比活动,体会机械给人类带来的益处。讨论机械的哪些部分降低了工作难度,进一步揭示机械的作用。 (四)介绍古代机械: 1.教师出示几组古代简单机械图片及金字塔建造图片,讲解古代人类制造、使用机械的悠久历史。 2.启发学生分析古代工具是如何降低工作难度,让学生感受先人的智慧。 三、拓展活动 布置任务:要求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观察或者调查生活当中还有哪些装置也属于简单机械,方便了我们的生活。 1-2怎样抬高讲台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能够搜集生活中应用杠杆原理的事例说明杠杆的作用;●会做杠杆原理的探究实验,并根据数据对杠杆原理进行解释。

人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知识点整理

人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知识点整理 第四单元地球的运动 1.昼夜交替现象产生的原因猜测:(与太阳、地球的相对圆周运动有关) 2.西方两个重要学说: 学说代表人物主要观点 3.地地心说(希腊)托勒密 1.地球是球体 球的2.太阳每天绕地球转一周 运动: 3.地球是中心,不动 4.傅日心说(波兰)哥白尼 1.地球是球体 2.地球自转,周期24小时科摆 3.太阳不动,是中心 的基自转公转 绕什么转地轴太阳础:方向自西向东 摆具周期 24小时一年 特点地轴倾斜有摆证据 1.傅科摆 1.恒星周年视差(贝塞动方尔) 2.天体的东升西落 2.一年的四季变化向保 3.航天器、卫星的观察 3.航天器、卫星的观察 持不变的特点。 原理:(“傅科摆”)摆动后,地面的刻度盘会与摆的摆动方向发生偏移,这可 以证明(地球在自转)。 5.地球的自转方向(自西向东)决定了,不同地区迎来黎明的时间不同——东边早,西边晚。 6.不同地区所处的(经度差)决定了地区之间的(时差)。以经线为标准,全球分为24个时区,每15°为一个时区。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的经线为0°经线。0°经线以东为东经,0°经线以西为西经,北京位于东八区。 7.天空中星星围绕(北极星)(顺时针)旋转;北极星相对“不动”是因为地轴是倾斜的,北极星在地轴的延长线上。 8.四季的成因:地球的公转、地轴的倾斜,导致阳光有规律地直射或斜射某一地区,因此,气温有规律地变化,所以形成了四季。 9.极昼和极夜现象的成因:地球的自转、公转,地轴的倾斜(倾斜角度越大,极昼极夜发生的范围越大) 1 / 6 在我国,白昼最长为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白昼最短为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10. 线。

小学科学五年级上期末试题

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期末检测卷 一.填空题: 1.种子发芽需要空气、( )和适宜的温度。 2.池塘里鱼、水草、水、泥沙等生物和非生物之间,( ),( ),形成一个整体,我们可以看成一个生态系统。 3.增加( )可以为生态瓶中的动物提供更多的氧气。 4.从不同侧面照射得到的物体的影子叫做( )。 5.奥运圣火火种就是用( )取得的。 6.在黑色纸、白色纸、黑色腊光纸、铝箔纸中,吸热本领最大的是( ),反射阳光本领最大的是( ) 。 7.四周高山环绕,中间低平的地形是( )。我们家乡的地形主要是( )。8.地球的内部可以分成地壳、地幔、( ) 三部分,绝大部分地震发生在( )内。9.在一定的范围内,弹簧下挂的钩码越多,弹簧伸长的长度越( )。 10.汽车刹车时,轮胎与地面是属于( ) ;而圆珠笔写字时,笔与本子属于( ) 。(填滚动摩擦或滑动摩擦) 11.设计师在设计赛车时,轮胎很粗糙,可以( )。 二、选择题: 1.常温下两组相同的种子,一组受到光照,加适量的水,另一组种子用纸盒盖住,加很少的水。这个实验设计………………………………………………………() A.是不科学的 B.是科学的 C.我不知道 2.根据“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说法,我们可以写出食物链:…………() A. 螳螂→蝉→黄雀 B. 蝉→螳螂→黄雀 C. 树→蝉→螳螂→黄雀 3.泡在水里的种子不易发芽是因为……………………………………………() A.缺少阳光 B.缺少空气 C.水温太低 4.放置的蜡烛、小球和光屏如图所示,则在光屏上会出现的是……………() A. 火焰的像 B.小球的影子 C.火焰的像和小球的影子 5.同一时间,阳光下不同物体的影子……………() A、方向相同 B、形状相同 C、长短相同 6.为了更多的吸收热量,太阳能热水器的受热面都是…………………………() A.在阳光下水平放置 B.在阳光下直立放置 C.和太阳光垂直放置

最新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热起来了》公开课教学设计1

《热起来了》教案 1、谁愿意和老师握握手(握手2-3人) 2、握着问:我俩谁的手凉?你们有什么办法让我们的手热起来?(搓手) 3、搓手真能热起来吗? 4、好!我们一起搓搓手,亲身体验一下。 5、热了吗?为什么?(两只手相互摩擦产生了热) 6、那么,除了搓手,还有哪些方法也能使自己的身体热起来?请各小组讨论一下:使身体热起来的方法有哪些?(生汇报,教师随机板书。) (黑板左侧竖着写:食物、太阳、运动、衣服……) 7、同学们说得很好,看来能使我们身体热起来的方法还真不少,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学习第二单元第一课《热起来了》。 8、刚才同学们说了很多能使我们身体热起来的方法,那么,这些方法又是怎么使我们的身体热起来的呢? A、吃食物为什么能使我们的身体热起来?它是怎么给我们提供热量的?食物中哪种成分能直接为人体提供热量?(吃食物后就感觉到热、吃热的食物、脂肪……) B、晒太阳……能使我们热起来,它是怎么给我们提供热量的? C、跑、跳……运动怎么就能使我们热起来呢?这是咋回事?(心跳加快、血液流动速度加快,也就是血液循环加快。) D、盖被子、穿衣服我们就会感到温暖,那么,衣、被能给我们的身体提供热量吗? 9、衣服能否给我们提供热量,首先我们要弄清衣服本身能不能发热。你认为衣服本身到底能不能发热?为什么?(交流……) 10、假如衣服能发热,设想你家衣柜里的衣服会怎样?商场里的服装会怎样?实

际上是怎样的?这又说明了什么?(说明:衣服不会发热) 11、晚上,当你钻进被窝时,感觉被子是凉的还是热的?那么早上被窝怎么却是暖和的?这说明了什么?(说明:被子起到了——保温、阻止热量散发、阻止冷空气进入) 12、衣服到底能不能发热,我们可以通过实验的检验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那么你能设计一个实验,证明衣服能否产生热吗?请各小组讨论讨论。 13、你们小组是怎样设计这个实验的? (引导提示:1、我们的身体有一定的温度,请同学们想一想,我们可以用什么代替人体,然后给它穿上衣服?通过连续测量水温变化就可以知道衣服是否发热,如果衣服发热……;2、好!下面请大家把书打开翻到27页,参照教材27页上的图片先自己思考,然后小组内交流,看看怎样设计这个实验。) 14、在每个实验桌上都有2张实验记录单,在记录单上有老师针对这个实验的设计,供大家参考,下面就请各小组组长打开实验记录单,请同学们都看一看(给学生点看的时间)。有什么问题没? 好!请同学们观看大屏幕,老师有几点要求和提示。播放ppt谁来为大家读一读?(另外:如有必要教师应该在分组前进行必要的演示操作指导)如果你们没什么问题的话,小组内就可以开始分工实验了!(巡视,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15、哪个小组来汇报一下你们小组的实验情况? 通过实验你发现了什么?这些数据说明了什么?衣服自己能发热吗?那我们穿衣服感觉暖和是咋回事? 16、那么哪些方法能让人的身体热起来? 17、实验告诉我们衣服不会自己产生热。那么,为什么多穿衣服身体就会觉得热起来?为什么天越冷,衣服要穿得越多? 18、你们还有什么新的问题吗?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科学期末试卷(附答案)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科学期末试卷(附答案) 列宁红军小学尉风林 一、填空题:(8分) 1、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物体受到的重力时就上浮,()时就下沉,浮在水面的物体,浮力()重力。 2、在阳光下,把一根木棒竖直插在地面上,随着时间的的变化,影子的()、()都会慢慢地发生变化。 3、地球转动时,地轴始终倾斜着指向()。 4.潜水艇是用改变自身的()来改变沉浮的。 5、()是历史上证明地球自转的关键性证据。 二、判断题:(7分) 1、让沉在水底的回形针浮起来的方法可以在水中加盐。() 2、人们发现天上的星星每天围绕着北极星顺时针旋转。() 3、烘干能使马铃薯上浮的液体,最后得到的白色粉末肯定是盐。() 4、货船从长江进入大海,船身会上浮一些。() 5、乒乓球凹进去了,放在热水里泡一泡会重新鼓起来,是由于塑料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6、恒星的周年视差,也能够证明地球在不停地自转。() 7、正在上浮的泡沫塑料块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于重力。() 三、选择题:(6分) 1、要使橡皮泥在水中浮起来,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A、做成空心的 B、削掉一半 C、绑在木块上 2、有摆锤的钟每天都要走快几秒钟,为了使它走得准时,应该( )。 A、每天拨动指针 B、增大摆长 C、减小摆长 3、一个1牛顿的钩码,挂在弹簧测力计上,当钩码浸入在水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0、87牛顿,这个钩码受到的浮力是多少牛?() A、1牛 B、0、87牛 C 、0、13牛 4、大小不同的同一种石块,完全浸入水中,哪块石块受到的浮力大?() A、大石块 B、中石块 C、小石块 5、下面的方法中,()的方法会使冰块溶化得更快。 A、用扇子扇 B、用棉花包住冰块 C、用塑料袋包住冰块 6、在“谁先迎来黎明”的模拟实验中,围成一圈的同学代表( )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