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文赋 翻译

文赋 翻译

文赋  翻译
文赋  翻译

【原文】

余每观才士之所作,窃有以得其用心。夫放言遣

辞,良多变矣,妍蚩好恶,可得而言。每自属文,尤见

其情。恒患意不称物,文不逮意,盖非知之难,能之难

也。故作《文赋》,以述先士之盛藻,因论作文之利害

所由,他日殆可谓曲尽其妙。至于操斧伐柯,虽取则

不远,若夫随手之变,良难以辞逮。盖所能言者,具于

此云尔。

【译文】

我每当看到文士的作品,私下领会了他们艺术构思的意图。

他们运用语言表意修辞,变化确实够多的了;文章的美丑好坏,还是可以用语言来评述的。我每当自己作文,更加体会到作文的甘苦。常常害怕思想与所表现的客观事物不相吻合,文辞不能表达自己的思想。这不是“知”的困难,而是写作实践上的困难。所以我作这篇《文赋》,借以介绍古代作家的美文,论述作文成败的缘由,将来或者可以穷尽文章写作的奥妙。借鉴古代作家的写作经验,就象拿着斧子砍伐木头做斧柄一样,固然榜样就在眼前,至于笔下的千变万化,的确很难用言辞表达出来。我所要说的,完全在这篇文章里面了。

【原文】

伫中区以玄览,颐情志于典坟。遵四时以叹逝,

瞻万物而思纷;悲落叶于劲秋,喜柔条于芳春。心懔

懔以怀霜,志眇眇而临云。咏世德之骏烈,诵先人之

清芬。游文章之林府,嘉丽藻之彬彬,慨投篇而援笔,

聊宣之乎斯文。

【译文】

(在创作前的准备阶段,)长久地伫立在天地间深刻观察,在

古代典籍中任性情潜化。随着季节的变迁,他慨叹时光的流逝;

看到万物纷呈又思绪纷发。深秋季节,因树叶零落而感到悲凉;

阳春三月看到枝条柔嫩又乐开了花。有时,心存敬畏,如冰霜在胸;有时,志趣高远,上及行云。咏唱先贤的丰功伟绩,歌颂古人德行的芳馨。在文艺的林海中遨游,赞美那优美诗篇的文质彬彬。有了感受,于是执笔进行写作,把感受在文章中加以敷陈。

【原文】

其始也,皆收视反听,耽思傍讯,精鹜八极,

心游万仞。其致也,情瞳昽而弥鲜,物昭晰而互进;

倾群言之沥液,漱六艺之芳润;浮天渊以安流,濯下泉

而潜浸。于是沈辞怫悦,若游鱼衔钩而出重渊之深;

浮藻联翩,若翰鸟缨缴而坠曾云之峻。收百世之阙文,

采千载之遗韵;谢朝华于已披,启夕秀于未振;观

古今于须臾,抚四海于一瞬。

【译文】

(进人写作过程以后)开始的时候,不看不听,沉思默想,多方探

讯;让思想向八方驰骋,想象在九霄飞腾。待到文思酝酿成熟,

眼前的情景,象初出的朝阳愈见鲜明;描写的物象,也愈见清晰

不断涌现。群书中的精华象醇厚甜美的酒滴信笔倾吐,《诗》,《书》象滋润的雨露任凭吮嗽。艺术的想象,一会儿浮上天渊平静地流动,一会儿沉到地泉尽情地洗浸。于是锤拣难熟的语辞,象

衔钩的游鱼从深水中引出;辞藻联绵,象中箭的飞鸟迅速从云层

坠殒。吸取历代古籍中脱失的文字,采辑千百年亡佚的诗篇;抛

弃古人用过的陈旧辞句,启用前人还没用过的清新语言,片刻间

洞察古今的历史,眨眼的工夫驾驭着天下的事变。

【原文】

然后选义按部,考辞就班;抱景者咸叩,怀响者

毕弹。或因枝以振叶,或沿波而讨源;或本隐以之显,

或求易而得难;或虎变而兽扰,或龙见而鸟澜;或妥

帖而易施,或龃龉而不安。罄澄心以凝思,眇众虑而

为言;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始踯躅于燥吻,

终流离于濡翰。理扶质以立干,文垂条而结繁。信情

貌之不差,故每变而在颜;思涉乐其必笑,方言哀而

已叹。或操斛以率尔,或含毫而邈然。伊兹事之可

乐,固圣贤之所钦;课虚无以责有,叩寂寞而求音;

函緜邈于尺素,吐滂沛乎寸心。言恢之而弥广,思按

之而逾深;播芳蕤之馥馥,发青条之森森;粲风飞而

猋竖,郁云起乎翰林。

【译文】

(作者进入具体写作阶段)然后按照内容,构思布局,提炼语言,

恰当安排;有形的物象,用有光泽的语辞加以显现,发声的物体,用有音响语言,使余意尽弹。有时因枝添叶,繁衍成文;有时考

究辞义,探讨辞源。辞义隐晦的,使它明白晓畅;辞义简易的,

做到从易到难。有的语辞象猛虎斑斓生色,使百兽丧胆;有的语

辞象龙鳞显现,使群鸟飞散。有时语辞运用一下子便得当,有时

语辞艰涩前后难以通畅。(作者要)竭尽心力,刻苦钻研,精心构思,然后下笔成篇。把广阔的天地都囊括在作者的胸中,把众多的万

物都熔铸在作者的笔尖。开始时口吻枯涩,吐辞不当,到末了文

辞就会酣畅华艳。(作文章)“理”是一篇文章的主旨,主旨好比树干,文辞象枝条上的花果,斑斑斓斓。真正做到辞义一致,尽管变化

多端,都在外表上有所显现。(作者的)文思触及乐事,必然表现为欢快;嘴上正说着哀伤,一定先来一声长叹。有时候不在意就进人了写作,有时候拿起笔来又感到茫然。写作是一大乐事,历来的文士都很向往。抽象的赋予具体形态,无声的给它以声响。把久远的事物写在尺幅之上,充沛的情思倾吐自内心。扩大语言的范围和容量,构思定能愈来愈深。(写作好比)传播草木的芳香,又好象繁密的枝条发育茁壮。文思汹涌象暴风浓云,升腾自文章的林海之滨。

【原文】

体有万殊,物无一量,纷纭挥霍,形难为状。辞

程才以效伎,意司契而为匠,在有无而黾俛,当浅深

而不让。虽离方而遯员,期穷形而尽相。故夫夸目者

尚奢,惬意者贵当,言穷者无隘,论达者唯旷。诗缘

情而绮靡,赋体物而浏亮;碑披文以相质,诔缠緜而

凄怆;铭博约而温润,箴顿挫而清壮;颂优游以彬蔚,

论精微而朗畅;奏平彻以闲雅,说炜晔而谲诳。虽

区分之在兹,亦禁邪而制放;要辞达而理举,故无取

乎冗长。

【译文】

文章的体裁多种多样,事物繁杂没有固定的尺度可以衡量;

它们纷然杂呈,瞬息万状,很难描绘那具体的形象。驾驭语言的才能展示着作者的技巧,辞意吻合才是艺术的巧匠。无论是抽象的或是其体的语辞,都努力追求,是浅是深都不要抛掉。虽然脱离了一定规矩,为着能写尽事物的形貌。所以,喜欢炫耀词藻的人崇尚浮夸,重视文章内容的人看重内容表现是否得当;描写事物喜欢穷形尽相的人,不受表达形式的阻隘;追求文章通达的人,主张文章思想内容开朗。诗因情而生,要求文辞优美,赋描写物象,要求语言清楚明畅;碑文记叙事迹要合乎实际,诔萦回着对死者的哀伤;铭语言简洁淳厚,箴清新刚健,语音抑扬;颂闲适而又华美,论说理透辟,语言流畅;奏章稳重而又典雅,说语言明快,浩瀚汪洋。(文章的体裁)虽是各有区分,都必须禁止

邪曲虚妄。只要文辞能够表达文章的主旨,不一定要写得冗长。

【原文】

其为物也多姿,其为体也屡迁;其会意也尚巧,其

遣言也贵妍。暨音声之迭代,若五色之相宣;虽逝止

之无常,固崎锜而难便;苟达变而识次,犹开流以纳

泉。如失机而后会,恒操末以续颠,谬玄黄之秩叙,

故淟涊而不鲜。

【译文】

事物的形体千姿百态,文章的体裁屡次变迁。表达思想离不

开艺术技巧,修辞造句要用优美的语言。有音响有节奏的语辞交

替使用,好比五色交错,才能音韵和谐。语辞的取舍虽然变化无穷,有时候也难免艰涩而不相安;如能掌握文体变化的规律,就

象开凿水渠,接纳流泉。如果始末颠倒,失去常态,就象彩绣着色,颠倒了玄黄的次序,色调污浊,不能鲜艳。

【原文】

或仰逼于先条,或俯侵于后章;或辞害而理比,或

言顺而义妨。离之则双美,合之则两伤。考殿最于锱

铢,定去留于毫芒。苟铨衡之所裁,固应绳其必当。

或文繁理富,而意不指适;极无两致,尽不可益。立片

言而居要,乃一篇之警策。虽众辞之有条,必待兹而

效绩。亮功多而累寡,故取足而不易。或藻思绮合,

清丽芊眠;炳若缛繍,凄若繁弦。必所拟之不殊,乃

暗合乎曩篇。虽杼轴于予怀,怵他人之我先。苟伤廉

而愆义,亦虽爱而必捐。或若发颖竖,离众绝致;形

不可逐,响难为系。块孤立而特峙,非常音之所纬;

心牢落而无偶,意徘徊而不能揥。石韫玉而山辉,水怀

珠而川媚;彼榛苦之勿剪,亦蒙荣于集翠。缀《下里》

于《白雪》,吾亦济夫所伟。

【译文】

(写作中),有时候干扰了前段,有时候,又侵犯了后面的篇章;

有时候文辞芜杂,文章的主旨还得当;有时候语言流利,而内容却走了样。(如果辞、义不能互相一致)彼此分开就两全其美,合在一起就两败俱伤。在细微的差别中品评辞、义的优劣,在毫芒之间决

定辞、义的取舍。如果经过铨衡,须要裁定,就应以恰当与否作为准绳。有时候文章的文辞饱满、义理瞻丰,文意表达却和客观事物

不尽相融。事理表达没有两个顶点,文章好到了极点,就不能再

添增。把几句话放在显要地方,这是全篇的警句。千言万语,虽

然条理清晰,要等有了警句才显出成绩。(文章中有警句〕的确利多弊少,所以,(写作时)取够了,就不要再改易。(文章的写作)有时

候文情并茂,光洁鲜明,象锦绣一般彩色缤纷,象琴弦那样凄切

动人。要描写得不差分毫,才合乎古典诗篇的艺术匠心。构思

虽是出自我心,却恐怕别人先我成文。如果因剽窃而有违义理,

我虽然喜欢,也要舍弃不问。文章的佳句有时候锋芒毕露、超群

出众;佳句难得,就象人的形影不可追逐、音响难以留住。它们

象孤峰突起,孑然屹立,和一般平庸的词句交织在一起,很不相

宜。精心的构思虽然孤单没有匹配,作者却反复斟酌不能抛弃。

(美的文辞象)石中藏着美玉使得山峦生色,水中含着明珠使得江河

秀丽。好比丛生恶木勿须剪去,由于群鸟集聚也会显出生气。又

好象《阳春白雪》中杂缀一些《下里》俚曲,更显出它的高雅和神奇。【原文】

或托言于短韵,对穷迹而孤兴;俯寂寞而无友,仰

寥廓而莫承。譬偏弦之独张,含清唱而靡应。或寄辞

于瘁音,言徒靡而弗华;混妍蚩而成体,累良质而为

瑕。象下管之偏疾,故虽应而不和。或遗理以存异,

徒寻虚而逐微;言寡情而鲜爱,辞浮漂而不归。犹弦

么而徽急,故虽和而不悲。或奔放以谐合,务嘈囋而妖

冶;徒悦目而偶俗,固声高而曲下。寤《防露》与《桑

间,又虽悲而不雅。或清虚以婉约,每除烦而去滥;

阙大羹之遗味,同朱弦之清汜。虽—唱而三叹,固既

雅而不艳。

【译文】

有时候写成短小的诗篇,由于内容贫乏而兴味索然。看下

文孤零零没有辞句相应,看上文空荡荡无佳句接承。好比孤弦独

奏,音韵单调,没有和声。有时候寄美辞于庸音恶辞,语言浓艳

却没有光泽。将美丑混为一体,美的言辞也受连累成了瑕疵。好

比那堂下的下管乐曲,与堂上的舞蹈虽也相应,由于曲调急促却不

协调。有时候抛弃文章的义理,保存文词的奇异,空自追求文字的

虚浮和细致;文章缺乏真情实感和爱憎,文辞漂浮而不逼真。好

比弦小而弹奏急骤,虽然曲调和谐,却不能感人。有时候文章写得

汪洋恣肆,象放荡的乐曲,只追求声响杂乱、曲调轻佻;仅只为了

随俗好看,纵然声音高亢,曲调也是不高。那《防露》与《桑间》

的乐曲,虽然感人,却不是雅调。有时候文章写得清新而柔美,也

摒弃了浮言碎语,却缺乏象不加五味的肉汁的余味。又象琴弦弹出

单调的曲调,虽是一人歌唱,三人应和,典雅了,却不艳美。

【原文】

若夫丰约之裁,俯仰之形,因宜适变,曲有微情。

或言拙而喻巧,或理朴而辞轻;或袭故而弥新,或沿

浊而更清;或览之而必察,或研之而后精。譬犹舞

者赴节以投袂,歌者应弦而遣声。是盖轮扁所不得言,

故亦非华说之所能精。普辞条与文律,良余膺之所

服;练世情之常尤,识前修之所淑。虽溶发于巧心,

或受吹于拙目。彼琼敷与玉藻,若中原之有菽;同橐

龠之罔穷,与天地乎并育。虽纷蔼于此世,嗟不盈于

予掬。患挈瓶之屡空,病昌言之难属。故踸踔于短

韵,放庸音以足曲;恒遗恨以终篇,岂怀盈而自足?

俱蒙尘于叩缶,顾取笑乎鸣玉。

【译文】

至于文章繁简的剪裁,上下文联系的局格,随时都应适应情

况的变化,其中也有曲折微妙的差别。(语言的运用)有时语言粗糙而比喻巧妙,有时思想质朴而语辞轻佻。(辞的选择)有时因袭旧辞而显出新意,有时伴随浊音却更有清气。(义的表达)有的粗粗一看,便能明察底蕴,有的深入钻研才理解精细。(辞与义相一致)好比舞者合着节拍摆动衣袖,歌者和着琴弦放开歌喉。其中的奥妙轮扁

不能用语言形容,华美文辞更不能说得精透。(作者)博于修辞与

文章的规律,我心中确很佩服。要熟悉一般人写作中经常出现的

缺点,认识先哲们文章的长处。文章纵然发自内心,十分精巧,

或者要遭到钝眼的讥笑。那琼玉般的文辞,象豆粒撒满原野,

不难采到。(丰富的文辞)同风箱鼓风一样没有穷尽、和天地同老。好的文辞在世上虽然纷纭繁多,可惜我所有的还不足一掬。我常怕才知小、才思钝,恨美言难于连缀成文。所以在小诗面前跛足跳

不难采到。(丰富的文辞)同风箱鼓风一样没有穷尽、和天地同老。好的文辞在世上虽然纷纭繁多,可惜我所有的还不足一掬。我常伯才知小、才思钝,恨美言难于连缀成文。所以在小诗而前踱足跳跃,只好用平庸的声音来凑成曲调;写成文章常常带着遗恨,哪

能怀着满足的心情而感到骄傲?我怕自己的作品象敲蒙上尘土的

瓦钵,反被悦耳的鸣玉取笑。

【原文】

若夫应感之会,通塞之纪,来不可遏,去不可止,

藏若景灭,行犹响起。方天机之骏利,夫何纷而不理。

思风发于胸臆,言泉流于唇齿。纷葳蕤以馺遝,唯毫素

之所拟。文徽徽以溢目,音泠泠而盈耳。及其六情底

滞,志往神留,兀若枯木,豁若涸流。揽营魂以探赜,

顿精爽而自求。理翳翳而愈伏,思轧轧其若抽。是以或

竭情而多悔,或率意而寡尤;虽兹物之在我,非余力

之所勠。故时抚空怀而自惋,吾未识夫开塞之所由。

【译文】

(现在又要回到艺术思维问题)至于文思的到来的时候,它那通塞

的妙处,来的时候不可遏止,去的时候抑制不住。隐藏的时候象是光亮熄灭,活动的时候象有声音在倾诉。正当文思敏捷的时候,多么纷乱的头绪,也能理出思路。文思疾风般的从胸中升起,文辞清泉似的从嘴里涌出。它们纷然杂呈,应接不暇,任慿用纸笔把它

描述。(作者想象着)文彩的光辉充满了(他的)眼睛,悦耳的声韵

洋溢在(他的)耳际。等到六情凝滞,神志停留,像一截枯树木然不动,像干涸的河床已经断流。把握住精神去探索文章的奥密,振奋文章的情思,再去追求。文章的主旨隐约地萌动,文思像抽丝一样,戛戛的往外抽。这就使得有的精心构思反多失误,有的随意写作

倒少错谬。虽然文章由我写作,却不是我的力量所能强求。所以

常扪心感到惋惜,我不知道思路通塞的缘由。

【原文】

伊兹文之为用,固众理之所因。恢万里而无阂,通

亿载而为津。俯贻则于来叶,仰观象乎古人。济文武

于将坠,宣风声于不泯。涂无远而不弥,理无微而弗

纶。配霑润于云雨,象变化乎鬼神。被金石而德广,

流管弦而日新。

【译文】

那文章的功用,在于万物之理由它而明。空间大到万里,可

使没有阻隔;时间经过亿载,它是沟通古今的桥梁。向下,为后

世留下法则;向上,取法先哲、以示景仰。周代文、武之道将要

沉沦,可以用文章挽救;好的教化加以宣扬,能使它不致消亡。

道路无论多么遥远都能到达,理义无论怎样细微都可设想。文章

像雨露般的润人心脾;似鬼神般的变幻无常。刻在金石上可以传

播功德,谱之管弦可以与日俱新、百代流芳。

如何评价《文赋》

如何评价《文赋》 晏振亚1959年12月27日光明日报 读了《文学遗产》第278期上景卯同志写的《关于“文赋”一些问题的商榷》(以下简称《商榷》)一文后,经过仔细的揣想,并重新将《文赋》细读一遍,我觉得景卯同志的以及那固然有可取之处,但对他这些意见我基本上是不同意的,现在谈出来,供大家讨论。 一《文赋》所论述的创作动机是什么? 景卯同志根据李善对“佇中区以玄览”与“遵四时以叹逝”两句的注解,就得出结论说:“陆机所认为的创作动机正是当时一般贵族文人受道家思想影响而趋于消极哀伤的创作动机。”从《商榷》一文看,作者得出这一结论的主要依据就是李善在注“玄览”二字时引了河上公注解《老子》上的一句话和李善对“遵四时宜叹逝”一句的注解。(《老子》第10章曰:滌除玄览。河上公注曰:心居玄冥,览视万物,故谓之玄览。另李善注:循四时而叹其逝往之事,揽事万物盛衰而思虑纷纷也。)这一根据不足的结论是不能令人信服的。为了便于分析和讨论,我也把《文赋》中的这几句抄录于后: 佇中区以玄览,颐情志于典故,遵四时以叹逝,瞻万物而思粉:悲落叶于劲秋,喜柔条于芳春。心懍懍以怀霜,志眇眇而临雲。永世德之駿烈,誦先人之清芳。游文章之林府,嘉丽藻之彬彬。慨投篇而援笔,聊宣之乎斯文。 在这段文字上面,何批汲古阁《文选》眉批曰:“此文章之本”。的确,细读这段文字,撇开古人摆的神秘的圈子,不难看出,《文赋》首先提出了文学理论中的一个根本问题,即文学与现实的关系问题。我们知道,在这个问题上,历来都存在着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斗争,换句话说,即在文学究竟是现实的反映或是超现实的认识上,历来都存在着两种对立的观点。而陆机的立场、观点显然是属于前者的。不可否认,前人在训诂、注释古典文学的工作上下了不少功夫,也有一定的成就,因而就能使我们在研究和整理古典文学的时候走捷径。然而,古人终究是古人,他们研究的立场、观点、方法都与我们不同,所以他们的穿凿附会和迂腐之见比比皆是,这毫不足怪。那么,我们在接受他们的正确见解的同时,就不应拘于他们的所有见解,甚至很多完全应该摒弃。对李善所注的《文赋》也应该如此。从引的《文赋》的一段文字,可以看出陆机文学固然不能是“调墨弄笔、为美丽之观“的赏心悦目小技,也不能就如懦家所认为的那样仅仅是”载人之行,传从之名“的”劝善惩恶“的工具。(引文见五充《论衡佚文》篇)更不是受了道、佛家思想支配写出的与现实不着边际的“玄言诗”、“游仙诗”与发明禅理经义的讲道诗,而是认为文学创作首先必须具有感情,文学是抒情的。“情”从何处来?在陆机看来,“情”并不是飘浮在云天雾里不可着摸,而是活的现实生(物)的反映,现实生活发展,变化是“情”的源泉。因而,文学必然是现实生活的产物。何以见得?《文赋》开宗明义就指出,一个作家在创作之先,必须“佇中区以玄览”。如果我们跳出陈旧俗套,用现在的话说,就是要求作家在创作之先必须站在宇宙之内对自然界(中区)进行深入,细密的观察(玄览)(任继愈先生把玄览二字译成“深入静观”,是也。见《老了今译》)。通过对自然界现象变化的观察来丰富自己的创作。客观宇宙或自然界现象变化最鲜明的标志,莫过于节令更替,节令和事物的变化往往强烈的刺激着人们的心理,使人们产生复杂的感情与艺术创作的冲动。可见这个“情”就是外界事物变化在人们内心的反映,它是不能超现实的。陆机的这种观点到南朝得到充分的发展,锺嵘在他的《诗品》序中说:“气之动物;物之感人。摇荡性情,形诸舞咏”。刘勰把这种观点阐述得更完整,他说“春秋代序,阴阳惨舒,物色之动,心亦摇焉。”原因是“岁有其物,物有其容。情以物迁,辞以情发”,“是以诗人感物,联类不穷。”(引文均见《文心雕龙.物色》篇,着重点为笔者所加)

推荐外国文学名著最好译本(超值)

推荐外国文学名著最佳译著 读外国文学先看翻译,译者太重要了,所以冯骥才说翻译家是“金子做的桥”。好的译著,精妙地传达原著的风貌,让人阅读之后齿颊留香,而那些糟糕的翻译,读了让人味同嚼蜡,更可怕的是从此再也没有了阅读的兴趣和勇气。 鉴于此,推荐外国经典中那些权威的出色的译本就尤为必要。如果译者好,就不用太纠结出版社了,毕竟设计啊装帧啊都是外在的,最重要的是内容。(本人讨厌那些花里胡哨的封面设计,对朴素的雅致的风格最有好感。)如果不清楚翻译的好坏,那么个人觉得,人民文学的译本质量还是比较有保证的,上海译文的其次,译林的良莠不齐。其它出版社也有好的译作。当然在急功近利的市场化大环境下,这些优秀出版社的作品也不免有泥沙俱下的倾向。 一、古希腊文学至19世纪浪漫主义文学 1、《希腊神话故事》:(德)施瓦布,刘超之、艾英翻译的比较盛行,杨武能译的也很好(流传至今的希腊神话版本五花八门,有的故事甚至自相矛盾,施瓦布的是目前最通行版本)。 2、《荷马史诗》(《伊利昂记》《奥德修记》):王焕生译的人文版和陈中梅译的上海译文版。王是专攻过古希腊语的,所以前者被称为经典,陈的译本则有一些争议,有人认为更符合现代阅读习惯,有人则认为翻译的不好。其它杨宪益的,还有罗念生的都不错。 3、(古希腊)索福克勒斯《俄底浦斯王》:罗念生译,看《罗念生全集·悲剧卷》就可以了,上海人民出版社。 4、(意大利)但丁《神曲》:田德望译,人民文学出版社。 5、(意大利)薄伽丘《十日谈》:方平的、王科一的都很好。 6、(西班牙)塞万提斯《堂吉诃德》:杨绛译,人民文学出版社,目前无人超越。 7、(英)莎士比亚《罗密欧与朱丽叶》《哈姆莱特》《奥瑟罗》《麦克白》《李尔王》:这个就没有争议了,绝对是朱生豪的。卞之琳的也可以。 8、(法)莫里哀《伪君子》《吝啬鬼》:李健吾译。 9、(英)弥尔顿《失乐园》:朱维之译。 10、(德)歌德《浮士德》:钱春绮的上海译文,绿原的人民文学,还有郭沫若译本,人民文学出版社,这个版本难找,董问樵译本,复旦大学出版社。《少年维特之烦恼》:杨武能译,安徽文艺出版社,这个译本最新,杨先生是德语文学翻译专家,他翻译了很多歌德的作品。 11、(法)卢梭《新爱洛依丝》:李平沤译。 12、(英)菲尔丁《汤姆·琼斯》:张谷若的最好,萧乾的也不错。 13、(法)雨果《悲惨世界》:李丹、方于译,人民文学出版社,没有任何争议。《巴黎圣母院》:陈敬容译,人民文学出版社,还有管震湖的译文版本。 14、(美)麦尔维尔《白鲸》:没有什么疑问,就只有一个最好的本子,曹庸翻译的,上海译文出版社。 15、(美)霍桑《红字》:姚乃强译的,还有上海译文苏福忠和人民文学胡允桓。 二、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 1、(法)司汤达《红与黑》:罗玉君和郝运的译本都好。 2、(法)巴尔扎克《高老头》《欧也妮·葛朗台》:傅雷译,绝对权威。

李长栓《非文学翻译理论与实践》第2版翻译示例汇总(隐喻、俗语等文化词语的翻译)【圣才出品】

李长栓《非文学翻译理论与实践》第2版翻译示例汇总 第13章隐喻、俗语等文化词语的翻译 13.2隐喻的翻译方法 1.直译(在译入语中再现相同意象)。 (1)a ray of hope 【译文】一线希望 (2)spend money like water 【译文】花钱如流水(也可借用“挥金如土”) (3)be armed to the teeth 【译文】武装到牙齿 (4)crocodile tears 【译文】鳄鱼的眼泪 (5)God helps those who help themselves. 【译文】自助者天助也。 2.借用(用标准的译入语意象替代源语意象,但不得和译入语文化相抵触)。 (1)sunny smile 【译文】灿烂的微笑; (2)Among the blind the one-eyed man is king. 【译文】山中没老虎,猴子称霸王

(3)He who keeps company with the wolf will learn to howl. 【译文】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4)Old dog will not learn new tricks. 【译文】人过三十不学艺 (5)Talk of the devil(and he will appear). 【译文】说到曹操,曹操就到 (6)物不平则鸣 【译文】Injustice will cry out. (7)负荆请罪 【译文】abject apologies (8)burn one’s boats(bridges) 【译文】破釜沉舟 【解析】用来比喻“不留后路,下定决心干到底”,意思同汉语的“破釜沉舟”,形象稍有差异; (9)Kill the goose toget the eggs 【译文】杀鸡取卵 【解析】比喻只贪图眼前利益,没有长远打算,与汉语“杀鸡取卵”意思相同,喻体也相近。 3.把隐喻翻译为明喻,保留原来的意象,这样可以避免隐喻造成的突兀。 (1)龙飞凤舞 【译文】like dragons flying and phoenixes dancing (2)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

时代周刊翻译

…Back to Sleep?: Why Are 2,500 U.S. Babies Still Dying of SIDS Each Year? ‘用背部睡觉’:为什么美国每年都有2500个婴儿死于婴儿猝死综合症 Putting babies on their back to sleep has dramatically reduced the number of SIDS deaths, but thousands of babies still die each year. A look at the key risk factors. 让婴儿用背部睡觉戏剧性的减少了婴儿猝死综合症的死亡数量,但每年还是有上千数量的婴儿死亡。这有一种对于关键的风险因素的看法。 There?s no doubt that the Back to Sleep campaign launched in 1994 to get parents to stop putting babies to sleep on their tummies has been a success. In the 1970s and 1980s, the rate of infant deaths per 1,000 live births was 1.5; it?s now 0.5. 无需置疑的是,1994年发起的用背部睡觉的运动,旨在阻止父母让婴儿用肚子睡觉是成功的。在20世纪70到80年代,婴儿死亡率为每一千名安全出生婴儿中有1.5,现在是0.5。 Within a generation, most babies are now put to bed on their backs, and yet 2,500 U.S. infants still die each year in the U.S. Researchers trying to understand why have noticed a curious byproduct of the trend toward back-sleeping: as fewer babies were being put to sleep on their bellies, more babies were documented engaging in other pediatric no-nos — sleeping with their parents, for example — which is another risk factor for SIDS. 在一代人中,大部分婴儿现在都用背部放在床上,但美国每年依然有2500个婴儿死亡。研究员正试图弄明白为什么人们会注意到用背部睡觉这种趋势的奇怪的副产品:越来越少的婴儿用腹部睡觉,越来越多的婴儿被证明参与到了一些儿科禁止的事情中——例如,和父母一起睡——这是婴儿猝死综合症的另一个风险因素。 A study published Monday in the journal Pediatrics takes a look at how risk factors for SIDS have evolved over the years. In an analysis of the 954 babies who died suddenly and unexpectedly in San Diego County between 1991 and 2008 — 568 of these deaths were attributed to SIDS — researchers found that

古典文学翻译

1.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 稷之臣也。何以伐为?” 译文:孔子说:“冉有!我恐怕该责备你了。那颛臾,从前先王把他当作主管东蒙山祭祀的人,而且它地处鲁国境内。这是鲁国的臣属,为什么要讨伐它呢?” 2.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 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既来之,则安之。 译文:孔子说:“冉有!君子厌恶那种不说自己想去做却偏要编造借口(来搪塞态度)的人。我听说士大夫都有自己的封地,他们不怕财富不多而怕分配不均匀,不怕民众不多而怕不安定。财物分配公平合理,就没有贫穷;上下和睦,就不必担心人少;社会安定,国家就没有倾覆的危险。依照这个道理,原来的远方的人不归服,就发扬文治教化来使他归服;使他来了之后,就要使他安定下来。 3.谨庠(xiáng)序之教,申之以孝悌(tì)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译文:认认真真地兴办学校教育,把孝敬父母的道理反复讲给百姓听(庠序:学校,商(殷)代叫序,周代叫庠),头发花白的老人就不会背着或者顶着东西奔走在道路上了。 4.“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piǎo)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 译文:“猪狗吃人所吃的食物,(贵族们)却不加制止,路上有饿死的人(官府)却不知道打开粮仓赈救灾民,老百姓死了,就说:“‘这不是我的罪过,是年成不好造成的。 5.对曰:“姜氏何厌之有?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蔓,难图也。蔓草犹不可除,况君 之宠弟乎?” 译文:祭仲说道:“姜氏有什么可满足呢?不如早些处置共叔段,不让他的势力蔓延。如果蔓延开来,就难对付了。蔓延开的野草都除不掉,更何况是您习卜受宠的兄弟呢? 6.大叔完聚,缮甲兵,具卒乘,将袭郑。夫人将启之。 译文:太叔修造城池,聚集百姓,修整铠甲和武器.准备好了步兵和战车,将要偷袭郑国国都。武姜打算为他打开城门作内应。 7.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侯,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裹足不入秦,此所 谓“借寇兵而赍盗粮”者也。 译文:抛弃百姓使之去帮助敌国,拒绝宾客使之去事奉诸侯,使天下的贤士退却而不敢

《文赋》解读

《文赋》解读 文赋全文可以分为6大段,如下: 1-4节为第一大段, 徐复观:本段论由写作之动机以迄写作之成果,皆所以述“观才士之所作,窃有以得其用心”的“追体验”,及“每自属文,尤见其情”的创作体验。由追体验与创作体验的互相印合,描述了有了创作动机之后,在酝酿过程中,写作时,如何能使意可以称物,文可以逮意的文学心灵活动的历程。 张少康:这一大段主要分析了由酝酿创作、构思形象、进入创作,安排结构,一直到全篇写成的过程。下文进一步论述创作中的一些重要利害问题。 第5小节为第二大段 徐复观:,总论文章之共同要求,及各题材体裁之个别要求,以作后文“因论作文之利害所由”的张本。 张少康:本段论述文学创作中的风格和体裁问题。 风格的多样化:一则“物”本身之多样化。二则,与作家个人的兴趣爱好和气质性格有密切关系。又,风格的特点和作品不同的体裁有很大关系。 6-16节为第三大段 本大段总论文学创作中所应注意之问题及容易出现的毛病,申述小序中“若夫随手之变,良难以辞逮”之意。文学著作之总原则应为:“因宜适变”,“离方遁圆,期穷形而尽相”,分而述之,则为会意、遣言、音声迭代。 17单节为第四大段 杨牧:此段陆机指出作者之认识和实践是不免有所偏差的。 徐复观:此段言评鉴之难。对此段以上所做之评鉴,感到歉然有所不足,此乃从事于评鉴者应有的甘苦之谈。在全文中卫第四段。(按:徐氏此论可备一说。) 张少康:此段中心是感叹人的才能有限,常常不能如愿以偿的写出好作品。陆机感到尽管自己对文章写作中的原理和规则,非常了解,非常熟悉,对于创作中的弊病和优长也了如指掌,自己也可以写出一些好作品,然毕竟有限。 按:本段陆机以己属文之情见才士作文之用心,深感“意不称物,文不逮意”,良有以也;以陆机之才识,尤不能曲尽作文之妙,联属昌言以垂范后世,此系陆氏自谦之词也。又叹知音之难,盖千载难逢,万人一遇也。方竑之释甚的!其云:“此其自道也。’练世情之常尤,识前修之所淑’伤古尔思今也。浚发巧心,受蚩拙目,叹知音之难。琼敷玉藻,虽纷蔼于此世,而学薄才疏恒病昌言之难属。踯躅短垣,庸音足曲,遗恨终篇,取笑鸣玉,则亦谦之甚也。 18单节为第五大段 黄侃:以上言文思开塞之殊。 竑:此自述其思致之通塞之情也。 徐复观:此在全文为第五段,所以补足第一大段创造历程中所常遭遇的文机有利有钝的问题。 张少康:此段中心是讲创造灵感。 19单节为第六大段 黄侃:以上总叹文用。 徐复观:言文章之功用价值,以总结全篇。 张少康:最后一段讲文章的社会功用。陆机在这个问题上的看法,基本上承袭了儒家的传统观点。

浅析科技翻译和文学翻译的差异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995708762.html, 浅析科技翻译和文学翻译的差异 作者:刘秦明郭丽丽 来源:《考试周刊》2013年第55期 摘要:文学和科学的研究原则和方法不同。文学翻译注重文学性和艺术性,科技翻译注重科学性、客观性和抽象性。本文对文学翻译与科技翻译进行了实例分析,从修饰与否、模糊程度和逻辑因素三个方面分析了文学翻译和科技翻译的不同,指出了文学翻译和科技翻译在选词、句式、语法方面的差异。 关键词:文学翻译科技翻译修饰性模糊程度逻辑因素 一、引言 国内翻译界一般都认为科技翻译较文学翻译容易一些,诗歌翻译难度最大。因此,对科技翻译的重视不如对文学翻译的重视。张今把翻译作品分为应用文翻译、新闻报道翻译、科技作品翻译、社科作品翻译、文学评论翻译、散文翻译和诗歌翻译,指出:“当翻译的作品越富有文学性,其翻译难度就越困难。”他的观点主要是从翻译难易角度衡量不同类型文本的翻译。其实,科技翻译和文学翻译各有特点和难点,不能一概而论。它们在翻译方面具有许多区别。 二、科技翻译和文学翻译差异实例分析 (一)修饰性 文学翻译注重修饰,强调美学效果。比如下面这句英文“Until a bright moon lighted the road home,often after midnight.”这句话是我以前翻译的《简·奥斯汀传》里的写景描写,如果用科 技英语的语气,就成了“直到一轮明月照亮归家之路,经常是在半夜之后”。科技英语强调的是精确,无需修饰,不需要被文学的形象性影响。文学翻译强调美学色彩,所以这句话(同样的一句话,两种不同的翻译)就成了“直到明月照亮归途,这时往往已过夜半时分了”。文学翻译要选有美学色彩的词汇,而不是选择一系列精确无误的词汇。试看西奥多·萨沃里的文学选词 特点,我们会有深刻的体会。西奥多·萨沃里在《翻译艺术》中说:In this(the choosing of words)his(the translator’s)task is much harder than that of the original author.If the latter seeks a word with which to express a thought or describe an experience,he has available many words in his own language and can without much difficulty or delay choose the one that suits him best and pleases him most.The translator of the word thus chosen has to decode on the nearest equivalent,taking into consideration the probable thoughts of the author,the probable feelings of the author’s readers and of his own readers,and of the period in history in which the author lived. It follows then that at every pause the translator makes a choice;and from what has been said in our first chapter about the correspondence of words it follows that his choice is not between a number

文学翻译和非文学翻译的异同

非文学翻译与文学翻译的区别 目前,我国非文学翻译的质量无法跟上市场需求,而外语教学又更重视语言学和文学,与实际的翻译活动有脱节。因此,有必要建设一支高素质的非文学翻译队伍。要实现这一目的,需要认清楚非文学翻译和文学翻译的区别。 非文学翻译文学翻译区别 “非文学翻译强调的是事实,文学翻译强调的是价值;非文学翻译强调信息的清晰性,文学翻译强调风格。”但翻译研究长期以来都更重视文学翻译,用文学翻译的标准来衡量和指导一切翻译活动,一味的追求忠实造成许多非文学类文本译文质量低下的问题。要改变这一现象就需要认识到二者之间的区别。 一、翻译对象 非文学作品是客观事物的反映,强调准确性、严谨性和目的性,注重逻辑思维,而文学作品是一种语言的艺术,与非文学作品相比,文学作品更注重形象思维、和艺术感。从翻译实践来说,非文学翻译和文学翻译的对象有一点被人们忽视了,即作品质量,文学翻译的对象大多数都是经典作品,基本不存在语言质量或逻辑思维的问题,译者需要尽可能做到内容和形式上的忠实。而非文学翻译文本在很多情况下存在语言不规范,表达意义不明确,逻辑错误等问题。因此不能盲从忠实原则。 二、翻译目的及译文读者 汉斯·弗米尔(Hans Vermeer)提出并探讨了目的论。将翻译视为以原文为基础的、有目的和有结果的行为。 文学翻译的主要目的是实现译作的文学功能,再现原作的文学效果。希望读者能够从译本中体验外来文化,并从中获得艺术的享受,有时还能对读者起到激励作用,如“五四”时期苏联文学作品的译介就极大鼓舞了当时中国的进步青年。 而非文学翻译的目的则是为了实现简洁和有效的交流。其目的性更具体,如旅游文本是为了吸引更多的游客,金融商务文本是为了招商引资、扩大业务等;此外非文学翻译往往是一个独立的商业翻译项目,除作者和译者外,还包括项目委托人,译者可与委托人就文本进行交流。

新时代英语传统文化翻译

英语翻译 Unit 1Book 3. 中国传统节日以中国的农历为依据。农历年的岁首称为春 节,俗称“过年”,有祈年等多种习俗,是中国人民最隆重的传统节日, 象征团结兴旺。其他主要的节日有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 中秋节、重阳节、冬至节、腊八节等等。各个节日都有其来源讲究和风 俗习惯。农历节日与农历中的二十四节气不同。农历节日是中华民族凝 聚力和生命力的体现 Traditional Chinese festivals are usually fixed to the Lunar calendar. January 1st on the lu Seventh Festival, the Mid-Autumn Festival, the Double- Ninth Festival, the Winter Solstice, and the Eight Day of the Twelfth Lunar Month, etc. Ea Lunar calendar. They embody China's cohesion and vitality. Unit 3Book3. 中国古代四大艺术“琴棋书画” 的画特指国画。其绘画形式 是用毛笔蘸水、墨、颜料作画于绢、帛、宣纸之上,古代称之为水墨丹 青。为区别于西方的油画而称之为“中国画”,简称“国画”。其题材有人 物、山水、花鸟等。技法可分为工笔和写意。国画的艺术特质在于“笔 墨”,强调以形写神,画尽意在。国画在艺术创作上反映了中化民族的 审美意识和情趣。 The four art forms in ancient China are guqin, chess, penmanship, and painting. And paint painting.” In order to distinguish it from Western oil-paintings, the Chinese people term their works “traditional Chinese painting” ( hand brushwork. The artistic characteristics lie in “the writing brush and ink.” Chinese pai 5. 中国石窟 中国石窟组要反映的是佛教文化艺术。敦煌莫高窟、大同云冈石窟、洛 阳龙门石窟、天水麦积山石窟,号称中国四大石窟艺术景观。佛教石窟 随山雕凿、彩绘,形象生动自然,将崇尚美与世俗情融为一体,把天然 造化与人工创造有机结合,是由建筑、绘画、雕塑等组成的博大精深、 绚丽夺目的综合艺术殿堂。其艺术成就为世界瞩目,已成为重要的世界 文化遗产。 Chinese Grottoes Chinese grottoes mainly reflect the art of Buddhist culture. In China, there are four major art landscape of grottoes:the Mogao Grottoes at Dunhuang, the Yungang Grottoes at Datong, the Longmen Grottoes at Luoyang, and the Maijishan Grottoes at Tianshui. Carved and painted on mountains, the Buddhist grottoes mingle both sublimity and secular feelings together, presenting us a vivid and natural appearance. They embody the systematic combination of both the exceptional artistry of great nature and the extremely fine craftsmanship of mankind. The Chinese Buddhist Grottoes are regarded

陆机文赋欣赏(包括原文、译文、欣赏、书法、讲解)

晋《陆机文赋陆柬之书》赏析 (陆机《文赋》原文和译文评论陆柬书法真迹) 文赋(晋陆机) 【原文】 余每观才士之所作,窃有以得其用心。夫放言遣辞,良多变矣,妍蚩好恶,可得而言。每自属文,尤见其情。恒患意不称物,文不逮意,盖非知之难,能之难也。故作《文赋》,以述先士之盛藻,因论作文之利害所由,他日殆可谓曲尽其妙。至于操斧伐柯,虽取则不远,若夫随手之变,良难以辞逮。盖所能言者,具于此云尔。 【译文】 我每当看到文士的作品,私下领会了他们艺术构思的意图。他们运用语言表意修辞,变化确实够多的了;文章的美丑好坏,还是可以用语言来评述的。我每当自己作文,更加体会到作文的甘苦。常常害怕思想与所表现的客观事物不相吻合,文辞不能表达自己的思想。这不是“知”的困

难,而是写作实践上的困难。所以我作这篇《文赋》,借以介绍古代作家的美文,论述作文成败的缘由,将来或者可以穷尽文章写作的奥妙。借鉴古代作家的写作经验,就象拿着斧子砍伐木头做斧柄一样,固然榜样就在眼前,至于笔下的千变万化,的确很难用言辞表达出来。我所要说的,完全在这篇文章里面了。 【原文】 佇中区以玄览,颐情志于典坟。遵四时以叹逝,瞻万物而思纷;悲落叶于劲秋,喜柔条于芳春。心懔懔以怀霜,志眇眇而临云。詠世德之骏烈,诵先人之清芬。游文章之林府,嘉丽藻之彬彬,慨投篇而援笔,聊宣之乎斯文。 【译文】 (在创作前的准备阶段,)长久地佇立在天地间深刻观察,在古代典籍中任性情潜化。随着季节的变迁,他慨叹时光的流逝;看到万物纷呈又思

绪纷发。深秋季节,因树叶零落而感到悲凉;阳春三月看到枝条柔嫩又乐开了花。有时,心存敬畏, 如冰霜在胸;有时,志趣高远,上及行云。詠唱先贤的丰功伟绩,歌颂古人德行的芳馨。在文艺的林海中遨游,赞美那优美诗篇的文质彬彬。有了感受,于是执笔进行写作,把感受在文章中加以敷。 【原文】 其始也,皆收视反听,耽思傍讯,精鹜八极,心遊万仞。其致也,情瞳昽而弥鲜,物昭晰而互进;倾群言之沥液,漱六艺之芳润;浮天渊以安流,濯下泉而潜浸。于是辞怫悦,若游鱼衔钩而出重渊之深;浮藻联翩,若翰鸟缨缴而坠曾云之峻。收百世之阙文,采千载之遗韵;朝华于已披,启夕秀于未振;观古今于须臾,抚四海于一瞬。 【译文】 (进人写作过程以后)开始的时候,不看不听,沉思默想,多方探讯;让思想向八方驰骋,想象

初中文赋16篇

+++++初中文赋16篇 1、《论语》十则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悦,不亦君子乎?” 从 2.曾子曰:"吾日三省(xǐng)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 3.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5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6.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8.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9.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10.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鱼我所欲也》选自《孟子·告子上》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w?i)苟(gǒu)得也;死亦我所恶(wù),所恶(wù)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避(bì)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wù)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避(bì)患者何不为(w?i)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避(bì)患而有不为(w?i)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wù)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一箪(dān)食(shí),一豆羹(gēng),得之则生,弗(fú)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cù)尔(ěr)而与之,乞人不屑(xia)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wai)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d?)我欤(yú)?向(xiàng)为(wai)身死而不受,今为(wai)宫室

地层时代中英文对照

圭亚那盆地地层时代中英文对照 Cainozoic 新生界 Tertiary 第三纪 Pleistocene 第三纪更新世 Miocene 第三纪中新世 Lower Miocene 第三纪下中新世 Oligocene 第三纪渐新世 Eocene 第三纪始新世 Middle Eocene第三纪中始新世 Lower Eocene第三纪下始新世 Paleocene 第三纪古新世、古近系 Cretaceous 白垩纪 Senonian 森诺阶 Campanian 坎帕阶 Santonian 桑托阶 Coniacian 科尼亚克阶(晚白垩纪第三期)Turonian 白垩纪土仑阶(晚白垩纪第二期)Cenomanian 森诺曼阶 Albian 阿尔比阶 Aptian 阿普第阶 Barremian 巴列姆阶 Precambrian 前寒武纪地层

Cainozoic 新生界 Quaternary 第四系Quaternary period 第四纪Paleocene 第三纪古新世、古近系 Mesozoic中生界 Cretaceous 白垩系 Jurassic 侏罗系 Triassic 三叠系 LateTriassicepoch 晚三叠世 Paleozoic 古生界 Permian 二叠系 LatePermianepoch Early Permian 早二叠世 Carboniferous 石炭系石炭纪 Late Carboniferous Devonian 泥盆系泥盆纪upperDevonionseries 上泥盆统 siluric 志留系Silurian 志留纪 Ordovician 奥陶系奥陶纪 Cambrian 寒武系寒武纪 Proterozoic era 元古代

中国古代文论——翻译版

翻译 文赋(陆机) 余每观才士之所作,窃有以得其用心。夫放言谴辞,良多变矣,妍蚩好恶,可得而言。每自属文,尤见其情。恒患意不称物,文不逮意。盖非知之难,能之难也。故作《文赋》,以述先士之盛藻,因论作文之利害所由,它日殆可谓曲尽其妙。至于操斧伐柯,虽取则不远,若夫随手之变,良难以辞逮。盖所能言者,具于此云尔。 翻译:我每次阅读那些有才气作家的作品,自以为对他们创作时所有的心思自己都有体会。作家行文遣词,的确变化无穷,但文章的美丑好坏还是可以用语言来评述的。每当自己写作时,尤其能体会到别人写作的甘苦。作者经常感到苦恼的是,意念有能准确反映客观事物,语言不能完全表达立意。大概这个问题不是认识道理的困难,而是实践操作的困难。因此我作《文赋》借以介绍古代作家的美文,论述作文成败的缘由,将来或者可以穷尽文章写作的奥妙。至于借鉴(前人的写作决窍),则如同比着斧子做斧柄,虽然样式经验就在眼前,但那得心应手的熟练技巧,却难以用语言表达详尽,大凡我能用语言表达出来的,都在这篇《文赋》里了。 伫中区以玄览,颐情志于典坟。遵四时以叹逝,瞻万物而思纷。悲落叶于劲秋,喜柔条于芳春。心懔懔以怀霜,志渺渺而临云。咏世德之骏烈,诵先人之清芬。游文章之林府,嘉丽藻之彬彬。慨投篇而援笔,聊宣之乎斯文。 翻译:(在创作准备阶段)要伫立天地之间,深入观察万物,

博览三坟五典,以此陶冶性灵。随四季变化感叹光阴易逝,目睹万物盛衰引起思绪纷纷。临深秋因树叶凋零而伤悲,处芳春由枝条柔嫩而欢欣。有时,心意肃然如胸怀霜雪,有时,情志高远似上青云。歌颂前贤德行的伟大显赫,赞咏古圣道德的芳香芬馨。遨游在前人书林中,欣赏文质并茂的佳作,于是慨然有感投书提笔,敷陈成这篇诗文。 其始也,皆收视反听,耽思傍讯。精骛八极,心游万仞。其致也,情曈昽而弥鲜,物昭晰而互进,倾群言之沥液,漱六艺之芳润。浮天渊以安流,濯下泉而潜浸。于是沉辞怫悦,若游鱼衔钩,而出重渊之深;浮藻联翩,若翰鸟婴缴,而坠曾云之峻。收百世之阙文,采千载之遗韵。谢朝华于已披,启夕秀于未振。观古今于须臾,抚四海于一瞬。 翻译:开始创作时,视听都要收拢,聚精会神,潜心思索,旁搜博寻,精神驰骋于远方,思想游逸在九霄。当(文思酝酿)到了极致的时候,朦胧的情思如初生的太阳逐渐鲜明,外界物象也愈加清晰地不断奔涌显现。(创作时)吸取群书中的精华,《诗》、《书》等经典就像芳菲的雨露滋润笔端。艺术的想像,有时浮上天渊平静地流动,有时深入九泉尽受浸润;于是艰涩的辞语像衔钩之鱼从深潭中艰难而出;联翩的辞藻像中箭的飞鸟不断地从层云之端坠落。(于是就会)吸收历代古籍中缺失的文字,采摘到千百年来(作者)亡失的诗篇;抛弃那些前人用过的陈词滥调像抛弃已陨落的朝花那样,采用前人还没用过的清辞秀句像拾取还未开放的花朵那样,(灵感奔涌时)能在片刻间观察古今,能在眨眼间尽览天下。

大数据时代英文翻译

Era of Big Data is a woman's age; women in the gene can accumulate and deal with big data/ women are born to accumulate and deal with big data. Many men and children, in fact, have been wondering about this special ability of women. Like, as a child, just as soon as you entered the house your Mother said immediately in a suspicious tone: “Liu zhijun, you didn’t do well in the exam today, did you.” Another example, you just have a glance at the mobile phone, your wife laughs: “Does Er gou the next door ask you to play games?” One more ex ample, when you close the door and make a phone call, your girlfriend will cry: “Who are shot in bed?” They are sometimes right, sometimes wrong. However, On the whole, the accuracy rate is higher than chance level. When they are wrong, men would sneer women always give way to foolish fancies; when they are right, men would say women are sensitive animal maybe with more acute sensory organs. Anyway, that is a guess. It has already scared man that overall accuracy rate is higher than the random level. In order to adapt to this point, the male also developed a very strong skills against reconnaissance. This part is beyond the scope of this article, so no more details about it. Some studies, such as Hanna Holmes’s paper, have indi cated that the white matter of the female’s brain i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male. So they have very strong imagination of connecting things together. Some recent studies have shown that women are better than men in the "date" memory. That is the reason why they are able to remember all the birthdays, anniversaries, and even some of the great day of unimportant friends. No matter whether these results are true or not, I am afraid that this is not women's most outstanding ability. Women's most remarkable ability is a long-term tracking of some seemingly unimportant data to form their own baseline and pattern. Once the patterns of these data points a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from the baseline she is familiar with, she knows something unusual. In their daily life, women do not consider the difference between causality and correlation. They believe in the principle: "There must be something wrong out of something unusual." People who talk about big data often take Lin Biao as an example. Lin Biao recorded some detailed and unimportant data after a battle. Such as seized guns, the proportion of rifles and pistols, the age levels of war prisoners, seized grain, whether they are sorghum or millet, etc., all of which were unavoidably recorded in the book. Others laughed at him. But later, he determined where the enemy headquarters were according to these data. What women do is almost the same. A girl A has a secret crush on boy B, but she usually doesn’t contact him directly. Two days later, I asked her if she wanted to ask him to have dinner together. She said he was playing. I wondered “how do you know that?” She said that boy B usually is on the line Gmail at 8:00 am, away status at8:30am, for he goes out to buy coffee and breakfast, on line again at 9:00am, busy status, for he is at work, away again at12:30am for lunch, on line for whole evenings, maybe for reading or playing games. His buddy C is on line at10:00 am, still online till 2:00am next day. He is a boy who gets up late and stays up late. His buddy D is on line for the most of the day. However, the most important pattern is that there are 2-3 days per week, during which they would be offline or away for 3-4 hours together. Conclusion: they are playing together.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