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城市绿地雨水利用途径研究_朱红霞

城市绿地雨水利用途径研究_朱红霞

城市绿地雨水利用途径研究_朱红霞
城市绿地雨水利用途径研究_朱红霞

收稿日期:2012-04-28

作者简介:朱红霞(1978-)

,女,汉族,山东人,上海城市管理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绿地规划设计、园林植物的应用。文章编号:1002-2724(2012)03-0062-05

城市绿地雨水利用途径研究

朱红霞

(上海城市管理学院,上海200438

)摘要:雨水是城市中有待进一步开发的水资源,雨水利用具有重要的经济和生态效益。作者介绍了城市绿地对雨水的渗透利用、储存利用、雨水的综合利用等利用途径;提出了雨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具体措施与方法。

关键词:城市绿地;雨水利用;途径

中图分类号:S731.2 文献标识码:B 

Utilization of Rainfall Resources in Urban Green Sp

aceZhu Hong

xia(Shanghai Polytechnic College of Urban Management,Shang

hai 200438)Abstract:Making full utilization of rainfall brings a series of good economicial and eco-environmental effects.The rainfallutilization ways,such as through permeating and storing,in urban green space are introduced,and the measures and methodsof rainfall resource development are p

resented in details.Key 

words:Urban Green Space;Rainfall Utilization;Channel 城市绿地作为城市生态系统中最积极的建设者,它的发展不应以水资源的高消耗为代价,在水资源越来越匮乏的今天,必须重视改变水的利用模式,走集水、节水型公园绿地的发展道路。在城市绿地建设中利用雨水资源是节约水资源最经济、最广泛、最快捷、行之有效的途径。随着生态型城市的建设,城市的土地利用结构逐步趋于合理,城市绿地面积不断增大,通过绿地的合理规划与建设,为城市绿地对雨水径流的利用提供了良好的契机。研究城市绿地上雨水径流的收集与利用,对于缓解城市绿地灌溉用水紧张状况、

减少绿地雨水径流的排放、降低城市绿地养护管理成本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雨水利用的途径很多,不同地区由于气候、土壤、水文等环境条件的差异,利用方法各不相同;而建设用地的不同性质也对雨水利用的方式方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在城市绿地中雨水利用的方式可以分为渗透利用、储存利用和雨水综合利用(图1

)。1 城市绿地雨水渗透利用

城市绿地雨水渗透利用就是通过地表渗透或者辅助设施使雨水下渗至浅表土壤以及地下水层,使雨水得以利用的方式。城市绿地雨水渗透利用包括绿地土壤的渗透利用和修建渗透设施两种措施。

图1 城市绿地雨水利用系统

市绿地是最好的渗透设施,只要增加绿地,就可以加大雨水的利用量,这是一种获得最佳城市生态效益的利用方法。城市绿地中的非硬化地面是雨水下渗的主要区域,屋顶及硬质铺装截留的雨水也可以导入绿地中进行渗透利用。可以采用人工修建渗透设施的方法进行径流水的渗透,雨水渗透设施包括渗井、渗管、渗透沟槽、渗水水池及透水地面等,这些渗透设施的设计和应用会大量增加雨水的渗透量。1.1 绿地土壤的渗透利用

在传统的城市绿地设计中,绿地地表的形式大多根据造景的目的以及某些特定的功能要求来决定,而以雨水利用为目的的绿地则需要针对雨水渗

·

26·山东林业科技 2012年第3期 总200期 SHANDONG FORESTR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12.No.3

透的特点来设计。影响雨水下渗的主要因素有土壤的特性、降水强度、降水时程分配、植被条件、地形条件等,而绿地设计则需要通过调整竖向设计、增加植物覆盖以及利用其他技术措施来降低暴雨径流的流速、流量、延长滞留时间,改善绿地土壤的渗透条件,从而增加雨水的入渗量。

1.1.1 降低绿地标高,形成下凹绿地

城市绿地中道路广场占地面积较大,能够收集较多的雨水,而园林道路由于其幅宽较小且路线较长,埋设管道收集雨水的投资比较大,在汇水面积较小时经济性差,故应以排放到绿地中为佳,这就要求在建设绿地时应协调好绿地周边高程、绿地高程的关系,形成下凹式绿地。典型下凹式绿地的结构是路面高程高于绿地高程,雨水口设在绿地内,且高于绿地高程而低于路面高程,下凹式绿地汇集周围道路、建筑物等铺装区的雨水径流,使得雨水先流入绿地,绿地蓄满水后再流入雨水口。这样,降雨后雨水径流进入绿地,经绿地蓄渗、补充消耗的土壤水分后,多余的雨水再流入雨水管道。北京市在1990~1991年做了草坪高度对入渗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若草坪低于路面,其入渗量是高于路面时的3~4倍。下凹绿地如果深度为10cm,则一年一遇的暴雨径流可100%被拦蓄在绿地内,对两年一遇的暴雨也可以拦蓄81%。下凹绿地(50~100mm),每年仅有2~3次暴雨产生溢流,大部分雨水径流被蓄渗在绿地中,蓄渗效果极为明显[1]。研究表明,绿地为下凹式,且汇集周围不透水铺装区的径流,雨水蓄渗效果最好,不但充分利用了绿地的下渗能力,而且充分利用了绿地的蓄水能力。蓄水能力随下凹深度的增加而增强,当下凹深为150mm,集水区面积/绿地面积=5时,最长蓄水时间为21h,小于绿地一般植物耐淹时间,不影响绿地植物的生长[2]。

1.1.2 降低地表坡度值,并将单一坡度变为陡缓结合的坡度

坡度是一个影响土壤侵蚀的重要因子,一般认为在其他条件相同情况下,坡度越大,产流速度越快,径流量越大。但从各坡度范围分析,径流量随坡度增加而增加,并非连续的,而是存在一个临界坡度,这个临界坡度大约为26o~30o,从26o到30o径流量随坡度的增加而减少,大于30o后,径流量又随坡度的增加而增加[3]。在进行绿地设计时应尽可能控制地表坡度,坡度越趋于平缓,雨水汇集的速度减缓,增加了雨水渗透的时间,同时也增加了渗透量。将单一坡度变为陡缓结合的坡度可以有效延长雨水汇时间,增加雨水入渗量。

1.1.3 增加植被或其他材料的覆盖,减少硬质铺装和裸露地表面积

城市绿地一般都具有良好的入渗性,随着绿地内植物覆盖率的增加,不同时段的累计入渗量呈指数增加,改造良好的城市绿地能够有效的接纳其周边建筑、道路上的雨水径流,从而加大城市用地的整体入渗量。研究表明,植被覆盖度对径流量的影响极为显著,随植被的覆盖度的增加,径流量明显减少,特别是覆盖度从30%增至80%时,径流量减少尤为明显,当覆盖度超过80%后,径流量就基本趋于稳定。对于比较成熟的树林,只有不到10%的降雨形成径流[4]。为了更好利用雨水渗透,城市绿地建设中应尽可能增加绿地中植被的比例,植被类型以乔灌草配置形式为主。

不利用植物覆盖的裸露地面,可以使用无纺布等不易在短期内被降解的化学材料或者木屑、砂石等材料覆盖地面,能够缓冲雨水对地表的冲击力,使表土保持良好的结构,增加雨水入渗,可以有效地减少水土流失、地表径流。

1.1.4 设计低洼地短时蓄水

在雨水汇流面积较大时,可以选择地势低洼且不影响游人活动的地方设计为可以短时蓄水的渗透绿地,这种蓄水低洼地在非雨季和周围的绿地保持一致的面貌,在雨季则可以汇集周围广场绿地的地表径流,雨水入渗后又可以恢复绿地的外貌和功能。低洼蓄水绿地可以是季节性充水,如一个月中几次充水、一年中几次充水或春季充水秋季干涸,也可以是一年四季均有水,但水位变化很剧烈。这也为动植物提供了多样化的生境,有利于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低洼地蓄水的应用关键在于不能因短时蓄水导致植物的伤害,因此需要选择同时耐水湿和干旱条件的乔灌木和地被植物。低洼蓄水绿地需要良好的管理以保证游人安全及环境卫生,过量汇集的雨水还需要有溢流设施,避免造成泛滥[1]。

1.2 雨水通过渗透设施渗透

由于降水是随机的,往往难以与用水同步,因此,需要将来自不同面积上的降水径流通过一定的传输和储存设施滞贮备用。雨水的渗透设施种类很多,大多布置在地面以下对城市绿地的景观不会产生不良影响。雨水渗透设施包括渗井、渗管、渗透沟槽、渗水水池及人造透水地面等。

1.2.1 人造透水地面

人造透水地面是指各种人工材料铺设的透水地

·

·

山东林业科技朱红霞:城市绿地雨水利用途径研究2012年第3期

面。主要优点是,能利用表层土壤对雨水的净化能力,

对预处理要求相对较低,技术简单,便于管理;缺点是,渗透能力受土质限制,需要较大的透水面积,对雨水径流量的调蓄能力低。在满足功能要求的前提下,公园道路、广场、停车场利用透水性地面可以有效增加地面的渗水性。常用的透水性材料有透水性地砖、嵌草砖、各种疏松粒料、多孔沥青与透水混凝土等。

城市绿地中常用的人造透水地面有以下几种:(1

)透水性地砖路面。透水砖是采用特殊级配集料、水泥、胶结剂和水等经特定工艺制成的。因集料级配特殊,故混凝土中含大量的连通孔隙,在下雨或路面积水时,水能沿这些贯通的“线路”顺利地渗入地下或存于路基中。为保证透水砖能达到相应的透水效果,必须有相配套的透水性基层。透水砖适合于公园自行车道和步行道地面的铺设。

(2

)嵌草路面。嵌草路面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在块料间留缝种草,通过块料之间的草缝透水;另一种是制成可以种草的各种纹样的混凝土面砖。前者普通的铺装面层材料都可以加以利用比如石材、水泥砖等;后者往往被应用为停车场和树池的地面铺装,满足了停车荷载与树池透气性的要求。

(3

)细碎石或细鹅卵石路面。地面仅由大小均匀的石子散落铺成,地面透水好,但松散粒料铺装附着性差,不易管理。适于房舍周边、人行道边、居民区的小步行道、校园和公园的步行道路等。(4

)多孔沥青路面。水流可以在透水性沥青混合料内部的连续孔隙中流动,以这种混合料作为铺筑结构就可以将其表面上的雨水渗透到铺装下面,达到减小地表积水和实现雨水对城市地下水的补给作用。表面沥青层避免使用细小骨料,沥青的孔隙率为12%~16%。沥青层下面两层碎石,上层碎石粒径1.3cm,下层碎石粒径2.5~5cm,

空隙率为38%~40%,

可以根据蓄水量确定其厚度[5]

。多孔沥青路面多用于停车场、绿地主要道路,国外应用较

多,国内应用较少。

(5

)透水混凝土路面。地面构造与多孔沥青地面类似,它是由特定级配的集料、水泥、特种胶结剂和水等经特定工艺制成的混凝土或制品,其中含有很大比例的贯通性孔隙。其厚度约为12.5cm,空隙率为15%~25%。按实际使用情况,透水性混凝土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直接在透水性路基上铺设透水性混合料,经压实、养护等工艺构筑而成的大面积整块透水性混凝土路面;另一类是由特殊工艺预制的高透水性混凝土制品(如路面砖,连锁砌块等),然后再将它们铺装在透水性路基上。透水混凝土路面适用于公园、庭院、护坡及各种体育设施地面等。1.2.2 修建渗透管(

渠)、渗透浅沟、渗透井渗透管(渠)是在传统雨水排放的基础上,将雨水管或明渠改为渗透管或渗透渠,周围回填粗砂、砾石等多孔材料,雨水通过埋设于地下的多孔管材向四周土壤层渗透。此结构也可用于透水铺装下面,可迅速引导雨水向深层渗透,同时降低暴雨径流的流速、流量,延长雨水的滞留时间。渗透浅沟是以渗透功能为主的植被浅沟,渗透能力主要由土壤的渗透系数决定,渗透浅沟上有良好的植被覆盖,通过植物根系和土壤中的昆虫,

有利于土壤渗透能力的保持和恢复。渗透浅沟自然美观、便于施工、造价低,可根据公园绿地的环境和设计需要因地制宜的应用。渗透井的形式类似于普通的检查井,但井壁和底部均做成透水的,在井底和四周铺设碎石,雨水通

过井壁、井底向四周渗透[

5]

。在条件适合地区建造渗井、渗沟、渗槽,还可引导绿地、屋顶和路面的集流雨水。此时渗井、渗管、渗透沟槽等实际上相当于一个临时地下水库,在存蓄雨水的同时进行渗透,当“水库”蓄存的雨水超过一定水位高度时再通过管道连接,送入下水道。北京万寿公园在改造中新建雨水回灌系统,收集地面径流,将绿地、园路的雨水引人到回灌系统,并将园内道路广场全部改为透气渗水铺装,以利于雨水渗入地下。

1.2.3 修建透水的湖塘水池

园林绿地中一般因水源问题或管理上的方便,将水池池底、池壁固化,形成密封的不透水水池。这种水池切断了水体与外界的自然交换和渗透,削弱了水体的自净能力和生态功能。在有可靠的雨水和其他水源条件下,应大力提倡建设自然基底的湖塘、水池,使得水池中的水可以与地下水及周围土壤自由交换水分,完善园林水体的各项生态功能。同时可以进行水量核算,通过技术措施来控制渗漏量,并及时补充足够的水以保证水体的景观效果。

渗透池塘一般渗透面积大,能提供较大的渗水和储水容量,净化能力强,对水质和预处理要求低,管理方便,具有渗透、调节、净化、改善景观、降低雨水管负荷与造价等多重功能。特别适合城市立交附近汇水量集中、排洪压力大的区域,或在新开发区和新建小区里应用。渗透池塘一般与绿化、景观结合起来设计,充分发挥城市宝贵土地资源的效益。

·

46·山东林业科技 2012年第3期

1.2.4 综合渗透设施结合利用

不同渗透设施要求有适宜的渗透条件,包括土壤渗透能力、场地大小、与周围环境的关系、地下水水位、与建筑物的距离等。在规划设计时,要根据场地的地质条件、地形地貌、高程、绿地、地下管线等构筑物布局、当地气候降雨特点、雨水水质和总体规划等,充分考虑各种渗透设施的优缺点和适用条件,可根据具体工程条件将各种渗透设施进行组合。例如在居住区绿地和有建筑物的公园绿地中可采用一种有效的雨水渗透方案,即“高花坛+低绿地+植被浅沟、渗透沟”雨水综合渗透系统[6]。屋面雨水先流经高位花坛(内填渗透性能好、净化能力强的人工混合土)进行渗透净化,而后与道路雨水一起通过低绿地,流入渗透浅沟;雨量较大时,雨水沿着浅沟进入渗沟继续下渗;超过渗透能力的雨水再排入市政管网。

2 城市绿地雨水储存利用

雨水的储存利用就是通过修建储水设施,经济合理地存贮地表径流,调节雨季与非降雨时期的水量平衡,将时空不连续、不稳定的雨水资源转化为具有持续供水能力的稳定系统,成为可供城市绿地综合利用的水资源。储存起来的雨水可以作为中水代替部分城市自来水,应用于绿地浇灌、道路清洒、冲厕等,也可以作为公园内景观水体的补充水源,如图2。城市绿地雨水存储工程设施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将雨水引入人工的地上或地下蓄水调节池,以集蓄利用为目的,可以结合水处理设施统一设计;另一类是利用绿地内的河湖水面、城市河道、水库等蓄水量较大的开阔水面,将雨水贮存与景观建设相结合,依靠水体的自净能力或建设人工湿地系统来改善雨水水质并加以合理利用。

雨水的储存利用是包括收集-过滤-储存-提升-渗透-控制-监测等多种功能的雨水利用工程,兼有节约水资源、减缓洪涝灾害、补充地下水、控制径流污染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等多重意义,是一项多目标的综合性技术。该技术首先需要建设或选择一个集雨面,将收集的雨水通过管道或沟渠传送到蓄水池储存,在经过过滤、消毒等净化处理,水质达到应用目的的要求以后,再提升、输送到用水点。城市绿地中的集流面可以分为三类:绿地集流、屋面集流以及铺装广场集流

图2 城市绿地雨水储存利用工艺流程示意图2.1 城市绿地雨水的蓄积与利用

绿地的集流效率较差,降雨量较小时集流雨水几乎为零,但是由于集流面积大,在暴雨过程中收集的雨水量也相当可观,绿地集流的雨水水质较好,比较容易处理利用。城市绿地中的水面,如洼地、池塘、公园水池等,均可设置为雨水调节池。这些水面不但可以储存城市绿地内的雨水,还可以作为城市雨水集中调节利用的场所,利用城市绿地的土地资源雨期蓄水,滞蓄雨洪,雨后进行抽水调节,可以综合利用大量雨水资源,达到城市防洪与城市绿地景观双赢的目的。

2.2 园林建筑屋面雨水的蓄积与利用

屋面雨水拦截主要包括集蓄利用系统和屋顶绿化。集蓄利用系统是将屋顶作为集雨面,通过收集一输水一净水一储存等渠道利用雨水。同时,在屋顶铺设一定厚度的土壤层,建造屋顶花园,也可以降低屋面径流系数,有效地削减雨水流失量[4]。城市绿地中的建筑所占比例一般较小,且多为单栋建筑,适合于修建分散的储存利用系统来容纳屋顶雨水,或者与铺装广场雨水以及园林建筑内产生的污水合并处理。屋面雨水水质较绿地水质差,尤其是降雨初期的雨水,携带了大量屋顶污染物,从雨水处理的角度来说,需要将初雨径流弃流,弃流的雨水可以进入城市污水管网,也可以雨后排放到绿地中,充分利用绿地土壤的净化能力(图3)。

2.3 公园铺装广场雨水蓄积与利用

公园广场为透水性生态型铺装时,可直接将雨水渗入地下,以有效回补地下水;广场为不透水性的硬质铺装时,可在广场周边修一定数量的渗水井,将广场汇集于渗水井的雨水再通过收集管引入蓄水系统,或在其下面设滤水层,将雨水经过滤后引入滤水槽再入蓄水系统,再将蓄水系统的雨水进行进一步的处理利用。

·

·

山东林业科技朱红霞:城市绿地雨水利用途径研究2012年第3期

图3 建筑屋面雨水的蓄积与利用示意图

3 城市绿地雨水综合利用

城市绿地雨水综合利用系统是利用生态学、工程学、经济学原理,通过人工净化和自然净化的结合,雨水集蓄利用、渗透与园艺水景观等相结合的综合性设计,从而实现建筑、园林、景观和水系的协调统一,实现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以及人与自

然的和谐共存[

3]

。这种系统具有良好的可持续性,能实现效益最大化,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但要求设计者具有多学科的知识和较高的综合能力,设计和实施的难度较大,对管理的要求也较高。具体作法和规模依据园区特点而不同,一般包括屋顶绿化、水景、渗透、雨水回用、收集与排放系统等。有些还包括太阳能、风能利用和水景于一体的花园式生态建筑(图4,图5

。图4 雨水综合利用方案之

图5 雨水综合利用方案之一

4 结论

雨水利用是一个具有实际意义的课题,是一项涉及面很广的系统工程。在城市绿地中雨水利用的方式主要有渗透利用、

储存利用和雨水综合利用。在城市绿地建设中应将再生水、雨水利用和景观设计相结合,就是从整个水系统的立意出发,将水资源利用中的收集、储存、净化、回用等环节以美的景观形式表现出来,在塑造景观的同时提升了绿地的生态效益。各城市应从各地实际情况出发,充分利用自然降雨,变耗水园林为集水园林,各市政府应重视集水型园林的发展,特别是在政策与舆论上给以引导,加强城市绿地雨水利用的研究,提高城市绿地的整体功能水平,实现城市绿地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沛勇,张媛.城市绿地中雨水资源利用的途径和基本方法[J].中国园林,2006,(2):75~81.

[2

]黄兴军,周禾,严学兵.城市园林节水灌溉技术的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J].四川草原,2005,(6):28~31.

[3

]葫芦岛市园林管理处.葫芦岛市城市绿地雨水收集与利用系统可行性报告.2007.

[4]王沛勇.北京地区园林绿地的雨水利用探析[J].中国园林,2004,(11):71~74.

[5]车伍,李俊奇.城市雨水利用技术与管理[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6

]董爱香,丛日晨,王月宾.北京集水型公园绿地建设探讨[J].中国园林,2007,(2):157~161.

·

66·山东林业科技 2012年第3期

雨水收集回用系统

雨水收集回用系统 【篇一:雨水收集与利用系统】 【摘要】:随着我国城镇化的高速发展,将对水资源和水环境造 成更大的压力。雨水利用是解决水资源紧缺与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矛盾,缓解城市水危机、改善城市水环境的有效措施。因此论文从国 内外雨水收集与利用的现状分析出发,进一步探索和认识雨水利用 的意义、雨水利用系统和雨水利用要点分析,并进而以成都市作为 实例,对雨水利用在成都实施的可行性研究。 【关键词】:雨水收集绿色建筑雨水利用 国内外雨水收集与利用现状分析 据统计,全国600多座城市中,有近400座城市缺水或严重缺水。 特别在一些大型、超大型城市,水资源供求矛盾更加尖锐,直接影 响到人们的生活、生产和社会发展。水资源短缺已经成为影响和制 约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随着我国城镇化的高 速发展,将对水资源和水环境造成更大的压力。雨水利用是解决水 资源紧缺与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矛盾,缓解城市水危机、改善城市水 环境的有效措施。 1、国外城市雨水利用概况 德国是欧洲开展雨水利用工程最好的国家之一。目前,德国雨水利 用技术已经进入标准化、产业化阶段。在澳大利亚,许多新开发的 居民点附近的停车场、人行道铺的都是采用了透水性很强的地砖, 并在地下修建地下蓄水管网。而目在新建的道路上,路两旁的树底 下甚至预留了积水孔,道路上的雨水不是流入下水道,而是通过路 旁的积水孔直接被存蓄到树下面的积水池。日本的城市雨水资源利 用在亚洲是开展最早的。在有“花园式城市”、“花园式国家”美誉的 新加坡,无论是道路两旁、街道周边、海边还是建筑物周围,到处 都是树木花草。这些绿化都是自动浇灌的,而且都有雨水利用装置。 2 、国内城市雨水利用现状 我国雨水资源利用的思想具有悠久的历史,从新疆的“坎儿井”到北 京北海团城的“倒梯形方砖、集水涵洞雨水利用工程,都是古代雨水 利用的典范。但相对于发达国家大规模的城市雨水资源利用,我国 真正意义上的城市雨水资源研究与利用起步较晚,自90年代起,北京、上海、天津、大连、哈尔滨、西安、

浅析雨水的回收利用

浅析雨水的回收利用 水资源问题早已成为世界各国所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我国水资源紧缺,全国700多个地级市以上的城市中,有近400个城市缺水或严重缺水,大部分分布在我国北方及西北半干旱、干旱地区,其中华北地区水资源紧缺已是制约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障碍。总体来说:我国水资源的分布是南方多于北方,东部地区多于西部地区。由于水资源分布的差异以及水资源污染的日益加重,城市的水资源正在面临着不足和短缺等问题。一方面为了解决浇灌绿化、洗车等用水短缺问题,另一方面为了解决暴雨季节雨水泛滥所引起一系列的矛盾,雨水的收集和利用正好可以合理地缓解这两大矛盾,不仅可节约水源,还可减轻城市排水设施的负担。 雨水利用技术分为:收集、净化、储存、供水与利用四个方面。 1.雨水收集 ①平时做好屋顶和房檐雨水槽、雨落管和雨水储存罐等维护工作,以保证收集的雨水有良好的水质,并且应尽量扩大集雨面积。 ②收集经过简单过滤处理并去除水中悬浮颗粒物的雨水。 ③摒弃初期污染雨水(屋顶等集雨面积上堆放物和附着物会污染雨水,尤其在干旱期过后的第一次降雨污染较重。初期降雨的第一毫米雨水含污染物最多,即使作为非饮用水也不能使用,所以初期雨水必须排走不能收集)。 ④雨量大时排放多余雨水避免雨水漫流。

⑤从公路和轻轨路面收集的雨水多含有油类、垃圾、烟灰、金属粉末和其他有害物质,必须过滤处理,并只能限于冲洗厕所。 2.雨水净化 ①雨水水质分析 雨水在降落过程中,空气中的溶解性气体,溶解或悬浮状固体,重金属及细菌等会进入其中。地表径流中的污染物主要来自降雨对地表的冲刷,所以地表沉积物是地表径流中污染物的主要来源。地表沉积物的组成决定着地表径流污染的性质。因此,雨水的水质会因地点、时间的不同而有所差异。从雨水质分析结果看,天然雨水中主要考虑的污染指标为SS、COD、硫化物、氮氧化物等,但浓度相对较低。 ②针对用水要求进行处理 通常收集来的雨水作为中水原水进行处理。用途主要是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分类中的城市杂用水类,城市杂用水包括绿化用水、冲厕、街道清扫、车辆冲洗、建筑施工、消防等。污水再生利用按用途分类,包括农林牧渔用水、城市杂用水、工业用水、景观环境用水、补充水源水等。依据不同的用水要求进行不同深度的处理净化。 ③必须设有消毒设施(如与人体接触的用水) 消毒剂宜采用次氯酸钠、二氧化氯、二氯异氰尿酸钠或其他消毒剂。当处理站规模较大并采取严格的安全措施时,可采用液氯作为消毒剂,但必须使用加氯机。对采用药剂可能产生的危害应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 ④净化方法 生物法:人工湿地法、氧化塘法、活性污泥法、生物膜法等

城市雨水综合利用方案

城市雨水综合利用方案 城市雨水综合利用方案 摘要:在分析城市化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探讨城市雨水利用技术的重要性及方法。 关键词:城市雨水;利用现状;技术;前景;建议 城市化的不断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城市地区的局部气候条件,由于这些气候要素的变化,又进一步影响到城市,特别是大都市的降水条件。例如,在大都市中,几乎所有气候要素都有一定程度的改变,在城市建设过程中,地表的改变,使地表上的辐射平衡发生变化,从而影响了空气的运动。工业和民用供热以及机动车辆增加了大气中的热量,而且燃烧吧水汽连同各种各样的化学物质送入大气层中。建筑物能引起机械湍流,同时城市作为热源可导致热湍流。城市上空的凝结核、热湍流以及机械湍流可以影响当地的云量和降雨量。城市化的发展和人工排水系统的完善地表植被覆盖率降低,滞水迅速排泄,导致局部蒸发量大为减少,市区内的绝对湿度下降。 雨水作为一种宝贵的资源,在城市水循环系统和流域水循环系统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由于人类的活动造成植被减少或破坏,城市发展中不透水面积的增加,导致了城市雨水大量排放、地下水位降低等问题,进而导致雨水流失量增加和水循环系统的平衡遭到破坏,并引发一系列环境与生态问题。我国许多城市水资源严重不足,而大量雨水资源却白白流失,雨水利用率不足10%。针对这样一种现状,城市雨水综合利用是改善城市水环境的一个重要方面,其技术应用有着广泛而深远的意义。可实现节水、水资源涵养与保护、控制城市水土流失和水涝、减轻城市排水和处理系统的负荷、减少水污染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等目标。 城市雨水的回收利用方式可分为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屋面雨水收集利用 城市中屋面的面积占去了整个城市硬质表面的30%左右,采用屋面可以吸收汇集部分雨水,增加城市雨水的回收利用,减缓雨水排放,

雨水收集系统方案

XX大学雨水收集方案 (一)设计背景: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水资源匮乏、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的出现,城市雨水作为水资源利用迅速在世界各地得到发展。许多发达国家如日本、澳大利亚和德国都很关注雨水的利用,如日本结合已有的中水工程,在城市屋顶修建雨水浇灌的“空中花园”,在楼房中设置雨水搜集装置与中水道工程共同发挥作用;德国在八十年代末就把雨水的管理与利用列为九十年代水污染控制的三大课题之一,修建大量的雨水收集装置来载流,处理及利用雨水,并且尽可能利用天然地形地貌及人工设施来截流,渗透雨水,消减雨水地面径流,减轻城市洪涝。我国是一个水资源严重短缺的国家,人均水资源量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而且我国水资源分布存在显著时空不均的现象,因此我国为缓解北方严重缺水问题进行南水北调工程,该项目工程量大,工期长,作为缺水地区不能坐等外源调水,应充分开发和回收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水资源,其中雨水就是长期忽视的一种水资源,在传统的城市规划中一般采取的都是将污水管网和雨水管网合并,雨水直接当做污水排掉,不仅浪费了大量的水资源,而且在雨季时,往往因为一套管道无法在排污的同时又承担排雨的负荷,造成内涝。目前我国对雨水的利用率很低,与发达国家相比,可开发利用的潜力很大,总之,通过雨水的合理收集与利用,补充地下水源,消减用水洪峰流量,有效控制地面水体的污染,对改善生态环境,缓解水资源紧张的局面有重要的实施意义。 (二)设计前言 近几十年来,随着水资源供需矛盾的日益突出,越来越多的国家认识到雨水资源的价值,并采取了很多有效措施、因地制宜的进行雨水综合利用。雨水利用就是直接对天然降水进行收集、储存并加以利用。成熟的雨水利用技术一般是从屋面雨水的收集、截污、储存、过滤、渗透、提升、回用到控制。校园一直以来既是集中用水大户,也是浪费水的大户,主要有以下几方面问题: ①水资源浪费严重。据调查,北京大学评选出的校园八大浪费现象,其中以浪费水居首。②校园面积广阔,尤其是绿化面积较大,不懂得利用雨水(中水),任其排入市政雨水管网。③校园内用水以学生生活用水、食堂用水、实验室用水、浇洒道路和灌溉绿化为主,其中以学生生活用水为主(主要为冲厕、洗衣等基本生活用水,饮用水占很少部分)。而现今校园管网不分用水情况,统一供水,造成自来水在某些方面的严重浪费。针对校园目前的用水情况,开发第二水源:雨水。雨水是污染很小的水源,经过简单的处理就能直接利用,但是根据我们学校的具体情况(降水极不均与且相对较小),如果只建立雨水回收系统而不建立循环系统,则此方案的适用用性和经济性都大大降低。结合我校四方校区的总体规划,提出校园雨水利用措施。(三)设计总原则经济、适用、雨水利用率高。(四)设计方案对于雨水的回收利用工程可分为三个部分:雨水的收集、雨水的处理和雨水的供应。一般模式是将屋顶雨水通过雨漏管收集,通过分散或集中过滤除去径流中颗粒物质,然后将水引入蓄水池贮蓄,再通过水泵输送至用水单元。经净化的雨水一般用于学校的:水建环境,浇灌绿色林地,校园街道洒水,洗衣房用水,冲洗厕所和改善校园生态环境等。1、雨水回收技术主要有:( 1 )水径流收集来自屋面等面积的降水径流初期受到轻度污染,水质较差,实测资料表明, COD 为 2000mg/l ,SS为 1 000-3000m g /l,随着降雨时间迅速降低,降雨后期 COD (100mg/l), SS 为 20-50m g/l,色度45度,收集雨水时,一般要经过初期弃流,将水质较差的雨水,经过初弃装置,排至校园雨水管道,初期弃流量为2mm 降雨量计。( 2 )径流传输与贮存由于降雨的随机性,间断性和地理、气候、经济条件等因素,一般就地利用,贮存池不宜过大,造成浪费,一般按 1 年的水量存贮设计。(3 )

雨水收集利用的意义

雨水收集利用的意义 【篇一:雨水收集与利用系统】 【摘要】:随着我国城镇化的高速发展,将对水资源和水环境造 成更大的压力。雨水利用是解决水资源紧缺与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矛盾,缓解城市水危机、改善城市水环境的有效措施。因此论文从国 内外雨水收集与利用的现状分析出发,进一步探索和认识雨水利用 的意义、雨水利用系统和雨水利用要点分析,并进而以成都市作为 实例,对雨水利用在成都实施的可行性研究。 【关键词】:雨水收集绿色建筑雨水利用 国内外雨水收集与利用现状分析 据统计,全国600多座城市中,有近400座城市缺水或严重缺水。 特别在一些大型、超大型城市,水资源供求矛盾更加尖锐,直接影 响到人们的生活、生产和社会发展。水资源短缺已经成为影响和制 约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随着我国城镇化的高 速发展,将对水资源和水环境造成更大的压力。雨水利用是解决水 资源紧缺与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矛盾,缓解城市水危机、改善城市水 环境的有效措施。 1、国外城市雨水利用概况 德国是欧洲开展雨水利用工程最好的国家之一。目前,德国雨水利 用技术已经进入标准化、产业化阶段。在澳大利亚,许多新开发的 居民点附近的停车场、人行道铺的都是采用了透水性很强的地砖, 并在地下修建地下蓄水管网。而目在新建的道路上,路两旁的树底 下甚至预留了积水孔,道路上的雨水不是流入下水道,而是通过路 旁的积水孔直接被存蓄到树下面的积水池。日本的城市雨水资源利 用在亚洲是开展最早的。在有“花园式城市”、“花园式国家”美誉的 新加坡,无论是道路两旁、街道周边、海边还是建筑物周围,到处 都是树木花草。这些绿化都是自动浇灌的,而且都有雨水利用装置。 2 、国内城市雨水利用现状 我国雨水资源利用的思想具有悠久的历史,从新疆的“坎儿井”到北 京北海团城的“倒梯形方砖、集水涵洞雨水利用工程,都是古代雨水 利用的典范。但相对于发达国家大规模的城市雨水资源利用,我国 真正意义上的城市雨水资源研究与利用起步较晚,自90年代起,北京、上海、天津、大连、哈尔滨、西安、

《昆明市城市雨水收集利用的规定》

昆明市城市雨水收集利用的规定 第一条为实现雨水资源化,节约用水,修复水环境和生态环境,减少径流污染,减轻城市洪涝,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昆明市城市节约用水管理条例》和《建筑与小区雨水利用工程技术规范》(GB50400-2006)等法律、法规和规范,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昆明中心城区范围内的城市雨水收集利用适用本规定。 第三条本规定所称雨水收集利用是指针对因建筑屋顶、路面硬化导致区域内径流量增加,而采取的对雨水进行就地收集、入渗、储存、处理、利用等措施。 雨水收集利用设施是指雨水的收集设施、入渗设施、储存回用设施、处理设施、调蓄排放设施及相关附属设施等的总称。 第四条市城市节约用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城市雨水收集利用的管理工作。 市节约用水管理机构具体负责城市雨水收集利用的日常监管工作。

第五条市人民政府或者市城市节约用水行 政主管部门对城市雨水收集利用工作作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应当给予表彰奖励。 第六条雨水收集利用设施是节水设施的重 要内容之一。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建设单位应当按照节水“三同时” 的要求同期配套建设雨水收集利用设施: (一)民用建筑、工业建筑的建(构)筑物占地与路面硬化面积之和在1500平方米以上的建设工程项目; (二)总用地面积在2000平方米以上的公园、广场、绿地等市政工程项目; (三)城市道路及高架桥等市政工程项目。 有特殊污染源的医院、化工、制药、金属冶炼和加工企业等,在建设雨水收集利用设施时,建设单位应当召开有相关行政主管部门参加的专题论证会。 第七条符合第六条规定条件的已建成企业、单位、住宅小区和公园、广场、绿地、城市道路、高架桥等市政基础设施,具备建设场地条件的,产权单位、管理单位或者物业管理企业应当按照要求逐步补建雨水收集利用设施;主城四区政府、各开发(度假)区管委会和市级相关行政主管部

城市雨水利用措施

城市雨水利用措施 简介:城市雨水利用不仅可以解决部分城市的水资源短缺问题,开辟新的水资源渠道,为水资源的长期可持续发展提供一个有效途径;另外城市雨水利用与城市雨水、给水管网相结合,可以减小雨水和给水管网的管径、降低管网投资,同时可改善城市微观环境。雨水利用措施和设备经过实践开发已经达到实用化,为今后大规模利用提供了技术和设备方面的保证。 关键字:水资源,城市雨水利用,透水,径流系数 一、水资源及雨水利用的现状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水资源短缺和水环境污染日趋严重。对水资源进行合理开发、高效利用、全面节约、有效保护和综合治理,已经是迫在眉睫的战略任务。加强水资源管理,控制水资源污染,从根本上解决我国水资源短缺问题,已成为我国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我国是一个水资源相对贫乏、时空分布又极不均匀的国家。水资源在时间上变化大,降水及径流的年内分配集中在夏季的几个月中;丰水枯水不规则交替出现,造成一些地区干旱灾害出现频繁和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等问题。我国水资源总量28000多亿m3,居世界第6位,但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只有2300m3,约为世界人均水平的1/4。全国水资源的81%集中分布在长江及其以南地区,而淮河及其以北地区,水资源量仅占全国的19%[1]。

因而,总体来说:水资源的分布是南方多于北方,东部地区多于西部地区。由于水资源分布的差异以及我国水资源污染的日益加重,我国城市的水资源正在面临着不足和短缺等问题。造成城市水资源不足和短缺的主要原因:一是水资源总量先天不足,人口多,人均水资源少。二是水源水质日趋恶化,不能满足水体正常循环使用的功能要求,大大减少了有效水资源的利用状况。城市中的一部分污水没有经过处理直接排入江河湖海中,造成天然水体的污染,破坏了天然水体的良性循环。目前,全国七大水系有一半以上被污染,流经42个大中城市的44条河流中大约有93%被污染。 河北省是严重的资源型缺水省份,多年平均水资源量为203亿m3,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为311m3,是全国平均值的1/7,不及国际上公认的人均1000m3缺水标准的1/3,甚至比不上以干旱缺水著称的中东和北非地区。近几年,由于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河北省用水量逐年增长,年用水量已经高达220亿m3,但可利用量仅为170亿m3,供需矛盾十分突出。 二、城市雨水利用技术流程 各个国家的雨水利用技术发展的程度因重视程度不同而参差不齐。成熟的雨水利用技术从屋面雨水的收集、截污、储存、过滤、渗透、提升、回用到控制都有一系列的定型产品和组装式成套设备。对于雨水的利用工程可分为三个部分:雨水收集、处理和供应。

城市公园雨水的收集和利用

城市公园雨水的收集和利用 摘要 水资源短缺已经成为整个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如何研究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与各行各业息息相关的重要内容;而与水密切相关的园林行业,更应该重视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研究。如何运用有效的途径与措施,实现城市公园的雨水利用是本文的研究目的所在。论文主体研究的创新之处在于以城市公园要素作为切入点,逐个分析实现城市公园雨水利用的途径与措施,并分析了可行的雨水利用设施,为城市公园设计中的雨水利用提出了基本的思路。以期为园林行业从业者在今后的工作中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 一、绪论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城市公园的工程建设、植物养护和后期管理等都是耗水量较大的方面,节水意识淡薄,对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不够重视,都将导致大量的优质水资源的浪费。首先,很多公园在规划设计的时候就没有很好的节水意识,无论是在水资源丰富的地区,还是在缺水的城市,设计都一味的强调“大气”,我们可以在很多公园内看到大草坪、大色块、大水景、大广场等耗水严重的景观,如大连市一度风靡的大草坪和模纹绿化就是很好的例证;为了能够保证这些景观的效果,付出的代价除了大量的人工,还有就是大量水资源的消耗。其次,在植物的使用上也存在着严重的误区,重人工、轻自然的现象随处可见,没有考虑到植物的生态学特性,忽视了植物的地域性特征,过分的注重新奇,导致了很多城市公园出现了既耗水又没有很好景观效果的植物群落,忽视了节水耐旱性植物的作用。另外,公园后期管理上,灌溉设施不合理、设备漏水严重、人工养护缺乏节水意识等问题随处可见。这些问题亟待解决,故而本文对该问题进行探究。 如今雨水利用的技术已经发展得比较成熟,只需要合理的运用,城市公园内完全可以通过雨水利用来解决公园内部大部分的用水,并实现雨水利用带来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以及社会效益。因此可以说本文的探究具备较强的实践意义。

城市公园绿地系统的研究

城市公园绿地系统的研究,以红梅公园与常州为例 N091001227 许闻翔 [关键词]城市公园;城市公园绿地;城市绿地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红梅公园[摘要]城市公园,一个城市中不可或缺的景观组成,一个城市绿地系统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一个城市生态系统中不可忽视的成分。 1绪论 1.1研究的起源 在城市化进程中,城市公园绿地作为人与自然接触的最直接、最便捷的空间,逐渐体现出其在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城市中所占据的重要地位。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一系列的公园建设如雨后春笋般,走进居民的视野,融入居民的生活。城市公园绿地在游憩休闲、生态保护、文化活动、塑造城市形象等方面也发挥了的一般绿地所难以比拟的作用。城市公园也成为衡量城市建设水平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因此,对于城市公园绿地的课题研究有着非常现实的实际应用价值。一方面,在城市的快速发展下,市民随着休闲时间的增长和收入水平的增加,对公园规模与设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另一方面,我国公园绿地建设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市民需求,陷入困境,暴露出许多问题和矛盾。 (1)虽然公园数量有大幅度提高,但公园绿地建设的速度难以跟上城市人口的发展速度。尤其是一些老城区,人均公园绿地指标随着公园建设反而呈逐年下降趋势。 (2)公园绿地分配不均,出现“鸡肋”现象。多数城市建设中,受经济利益的驱使,在居民聚集密度高的中心地段很难开辟公园绿地,而城市偏远地段较易开辟公园绿地,造成绿地需求强烈的地区很少绿地,而建有绿地的地方却很少人使用。 (3)从系统的角度来看,虽然城市公园绿地面积、数量逐年增加,但是公园之间缺少联系,呈支离破碎的“孤岛”现象。 (4)由于城市美化运动、快速建设等因素的影响,造成公园建设片面强调绿地率、景观效果,而忽视了人的行为特征,未突出休闲游憩功能,难以为大众服务。(5)公园类型单调,层次不够丰富,且呈现大公园变多,小公园变少的趋势。

雨水利用存在的问题及雨水收集利用方式

雨水利用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已对城市雨水生态利用展开研究,但是还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 (1)雨水利用研究与规划滞后。近年来,虽然国内一些学者和专家也开始重视对城镇雨水利用和雨水径流污染的研究,但总体看,在这两个领域的研究还显得薄弱,滞后于城镇建设与发展。城镇雨水利用和雨水径流污染控制很大程度上要从基础设施上,确切地说,要从排水设施(污染源头控制、收集、利用和输送等)建设着手,即在城镇规划建设与发展的同时,加以妥善解决。 (2)缺乏配套技术与管理。由于人手与研究上的不足,我国目前在城镇雨水的利用及雨水径流污染控制领域还没有成实用的技术体系及相应的设计规范,也缺乏配套的法规、政策和管理体系。 雨水收集利用方式 1、雨水收集 目前城市雨水利用成熟的技术主要有三种:屋顶雨水收集、城市路面雨水利用、城市绿地、花坛和园林雨水集蓄利用。 1.1城市道路路面雨水利用工程模式 城市道路路面、广场和停车场等都是良好的雨水收集面。雨水自然产生径流,只要修建一些简单的雨水收集和蓄存工程,就可将雨水资源化,用于城市清洁、绿地灌溉、维持城市水景等。城市道路的雨水收集可以采取分路段于绿地下修建蓄水池的工程模式,见图1。 由于人行便道面积小,分散性强,可以采用在人行便道上铺设可渗透路面砖的工程模式,雨水直接渗入地下,回补地下水。可渗透路面砖的强度应大于30MPa,渗水能力保证在1mm/s 的降雨情况下随降随渗。典型地面铺设见图2。

可渗透路面砖是由特殊级配的骨科、胶凝材料、水及增强剂拌制成混合料,经特定工艺制成的混凝土制品,其中含有很大比例的连通孔隙,滤层原料为粗沙,用来过滤下渗的雨水,主要是为了满足城区雨洪控制和利用,碎石层可起到短时贮存雨水的作用,主要为防止由于雨水在土壤中下渗不及而产生积水的现象。 1.2屋顶雨水收集利用工程模式 将屋顶雨水收集并储存于地下或地面的蓄水池,经简单处理后直接用于浇花、冲洗厕所或者洗衣等。该设备安装和使用都很方便,在德国等国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屋顶雨水的收集利用要比城市道路雨水收集利用复杂得多,主要包括雨水收集系统、过滤系统、贮存系统、回用系统等等。图3为典型的屋顶雨水利用工程模式。

雨水资源收集利用系统及处理技术方案 (2)

城市化快速发展的地区,水资源问题已日益成为制约城市发展的重要因素,为实现科学发展的目标,必须选择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城市雨水资源化利用就是解决城市水资源短缺、控制城市雨水径流污染,减少城市洪灾的有效途径。为此,应将雨水利用与雨水径流污染控制、城市防洪、生态环境的改善相结合,应坚持技术与非技术措施并重,工程性措施与非工程性措施并用的原则,因地制宜,择优选用,兼顾经济效益、环境效益与社会效益,标本兼治,促进城市水资源利用的可持续发展。 本篇文章讲述雨水资源收集利用系统及处理技术方案,该方案由:“海绵雨水”公司,一家从事雨水收集利用系统十多年专业企业。 城区不透水面积逐年增加,雨水径流量增大,流出时间缩短。这不仅造成水资源的巨大浪费,加大了城市排水系统的负担,还对城市的生产、生活造成极大的影响,并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那么如何将雨水有效收集利用? 首选,我们讲下关于雨水收集与利用的意义。 1、节约城市水资源 近年来逐渐增多的城市道路冲洗,晒水减雾,甚至于城市洗车行业的逐步增多,对于城市自来水的需求也相应增多,而供水负担加重,自来水等原水资源的浪费与过度使用,使得回用雨水作为循环用水水源的呼声也日渐增大。 2、改善城市水源环境 对城市雨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地表河流,湖泊及地下水等水体的用水将相对减少,有利于维持河、湖、地下水源等天然水体的正常生态环境用水量,另一方面通过收集雨水的调蓄构筑物的运作,既可以缓解城市的内涝灾害,还可以变废为宝,稀释污水污染物,改善污水的水质。 3、具有经济与生态意义 对雨水进行收集利用,既可缓解城市对自来水依赖,又能解决水源污染,最终达到节能减排、低碳环保的目的。另一方面,回用雨水在一定程度还可以做到城市区域自给自足,对于飞速发展的城市来说,尤其就是城市不断扩张,而后续配套的管网无法跟上的时候,采用雨水回用,减少城市建设管道的费用,使得城市管网合理优化,而且对于雨水使用,可部分替代自来水以减少自来水的使用量,与其它非传统水源利用对比,雨水收集利用具有明显经济优势。 雨水收集与利用的系统及处理技术 随着国际雨水集流系统会议的召开与国际雨水集流系统协会的成立,国际上掀起了雨水收集利用理论与技术研究的热潮,内容涉及集雨水面处理、集雨系统设计、集雨模型与收集雨水的高效利用等。 雨水收集系统将进一步细分为四种类型: 一、集雨系统 1、屋顶收集系统:在屋顶与庭院安装管道,输水设备与蓄水设备,收集屋顶上的与供家庭饮水、卫生、养畜等使用。

城市绿地生态效应研究

1城市绿地生态效应研究的主要背景城市绿地作为“城市的肺”,一直受到城市规划和建设者的关注。早在20世纪初,城市绿地的研究就受到了有关学者和城市决策者的重视,但多局限于对绿地美学效应的研究,而绿地结构和大气生态的相关性研究却比较晚。近年来,有关这方面的研究受到了挑战。一方面通过园林绿化来缓解城市气候效应、改善城市环境质量,已为园林科技工作者和城市决策者所推崇;另一方面,城市规模的日益扩大,使城市土地寸土寸金,可用于绿化的土地愈来愈少,成本也愈来愈高,尤其是老城改造中的绿地规划难度更大。人们逐渐认识到,提高城市园林绿化的生态效益,仅把眼光盯在扩大绿地面积上还远远不够,必须依靠科技,对有限的绿地在生态类型、斑块群落结构、空间格局等方面,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和设计,提高单位绿地面积和城市绿地景观整体的生态效应,共同解决城市环境保护与改善这一重大问题。应该说,这一意识的确立,极大地推动了城市园林生态效应的研究进程,使之成为园林科学领域的热门话题。也吸引了众多园林、生态、城市规划等领域的专家的视线。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生态环境建设问题已摆在面前,尤其是生态园林城市建设的呼声此起彼伏。许多科学家配合我国的城市生态建设,开展了富有成效的研究,并获得大量的研究成果,从而使这一学科进入从未有过的发展时期。2国内外研究成果综述21相关学科研究动态城市园林绿地生态问题,属于新生的园林生态学研究范畴。但由于园林生态学尚处于草创阶段,很难进行上述问题的分析。过去城市园林绿地生态效应、研究最为密切的学科之一是景观生态学。通过对近几年来有关学术会议和文献资料的分析研究可以看到,目前国际上,景观生态学研究的热点大致可概括为5个方面,即景观单元的类型组成、空间配置及生态过程;干扰对景观格局和过程的影响;景观的多重评价;景观规划和设计与景观社会经济研究(社会经济发展规划与决策基础)等。其中,不同尺度的景观空间格局与生态过程,是当今景观生态学研究的核心,也是景观生态学理论研究与应用逐步走向整合的基础。国际景观生态学研究的热点区域或热点对象,主要集中在4个方面:首先是重点自然景观,如热带或亚热带森林景观,独特生境或特殊物种栖息地等;其次为流域系统。如上游和下游的生态关系,高地景观与河岸带景现设计,高地景观与河岸植物对流域水文过程的影响,河谷湿地结构与功能等;再次是文化景观,包括文化景观安全保障,土地利用的社会基础和土地多项利用等;最后是城市景观,包括城市景观安全格局、城布绿地的有效配置,城乡过渡带的绿地系统规划以及污染城市、超大城市生态规划与设计等:其中,对城市生态规划设计理论及方法的研究,受到了有关学者和城市管理者的极大关注,其原因主要是随着全球城巾化过程的加快,城市环境的恶化加剧,引起人们对城市生存环境质量的高度关注,而在以往城市生态学原理指导下对城市生态问题的研究,主要侧重于对城市环境污染的防治,对满足城市规划、经济发展、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以及水利、园林、环境保护等城市决策管理的实际需要尚有一定的距离。[!--empirenews.page--]22国外城市绿地生态效应研究状况221绿化植物的生态机理研究1913年康亨和拉斯顿在英国利兹用装有相同土壤的容器在不同的地方栽培植物,发现空气中的硫酸盐浓度和植物体内的硫酸盐浓度密切相关。自此以来,绿化植物的生态机理,一直受到有关专业人员的重视,到20世纪末,已在植物的降温、增湿、吸收CO2及有毒气体、释放O2、抗污滞尘、杀菌和减低环境噪音等方面取得了—批令人注目的研究成果。近几年里,相关研究又有了新的发展,从植物个体和群体的生态功能、植物生态效应的生理机制等发展到定量研究这种作用和绿地定额的关系,尤其在研究植物对城市污染的净化能力方面,基本弄清了植物叶片污染物含量的积累途径,以及部分有毒物质降解或转移的生化机制。222城市廊道效应城市廊道(urbancorridor)作为沟通城市内部以及城市与郊区不同景观单元之间的物质流、能量流、信息流的主要途径,愈来愈受到重视。杜奈(1995)根据廊道在城市生态系统中所起的作用,以巴黎和伦敦为例,对城市廊道进行分类,并论述了不同廊道的生态功能和格局。在对城市廊道的评价上,尤其是以植物为材料的绿色廊道(Greenway)效应方面,取得了喜人的成果。许

城市雨水利用的现状与发展@节能

城市雨水利用的现状与发展 近十年来,城市雨水利用技术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以适应现代化城市对水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的要求,和城市水生态环境保护及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现代城市雨水利用是一种新型的多目标综合性技术,可实现目标有节水、水资源涵养与保护、控制城市水土流失和水涝、减少水污染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等。目前应用范围有:分散住宅的雨水集蓄利用中水系统;建筑群或小区集中式雨水集蓄利用中水系统;分散式雨水渗透系统;集中式雨水渗透系统;屋顶绿化雨水利用系统;生态小区雨水综合利用系统等。 对现代城市雨水利用技术进行系统研究和总结,有利于构筑和完善该技术体系,尽快建立相关技术规范和标准。 1 雨水集蓄利用 1.1 屋面雨水集蓄利用系统 利用屋顶做集雨面的雨水集蓄利用系统主要用于家庭、公共和工业等方面的非饮用水,如浇灌、冲厕、洗衣、冷却循环等中水系统。可产生节约饮用水,减轻城市排水和处理系统的负荷,减少污染物排放量和改善生态环境等多种效益。 该系统又可分为单体建筑物分散式系统和建筑群集中式系统。由雨水汇集区、输水管系、截污装置、储存、净化和配水等几部分组成。有时还设渗透设施与贮水池溢流管相连,使超过储存容量的部分溢流雨水渗透。 屋面雨水集蓄利用技术在许多国家得到较广泛的应用,德国已实现产业化和标准化,一些专业公司开发出成套设备和产品。德国Ludwigshafen已经运行十年的公共汽车洗车工程利用1000m2屋面雨水作为主要的冲洗水源;法兰克福Possmann苹果轧汁厂将绿色屋面雨水作为冷却循环水源等,是屋面雨水用于工业项目的成功范例。

1.2 屋顶绿化雨水利用系统 屋顶绿化是一种削减径流量、减轻污染和城市热岛效应、调节建筑温度和美化城市环境新的生态技术,也可作为雨水集蓄利用和渗透的预处理措施。即可用于平屋顶,也可用于坡屋顶。 植物和种植土壤的选择是屋顶绿化的技术关键,防渗漏则是安全保障。植物应根据当地气候和自然条件,筛选本地生的耐旱植物,还应与土壤类型、厚度相适应。上层土壤应选择孔隙率高、密度小、耐冲刷、且适宜植物生长的天然或人工材料。在德国常用的有火山石、沸石、浮石等,选种的植物多为色彩斑斓的各种矮小草本植物,十分宜人。屋顶绿化系统可个提高雨水水质并使屋面径流系数减小到0.3,有效地削减雨水径流量。该技术在德国和欧洲城市已广泛应用。 1.3 园区雨水集蓄利用系统 在新建生活小区、公园或类似的环境条件较好的城市园区,可将区内屋面、绿地和路面的雨水径流收集利用,达到更显著削减城市暴雨径流量和非点源污染物排放量、优化小区水系统、减少水涝和改善环境等效果。因这种系统较大,涉及面更宽,需要处理好初期雨水截污、净化、绿地与道路高程、室内外雨水收集排放系统等环节和各种关系。 2 雨水渗透 采用各种雨水渗透设施,让雨水回灌地下,补充涵养地下水资源,是一种间接的雨水利用技术。还有缓解地面沉降、减少水涝和海水的倒灌等多种效益。可分为分散渗透技术和集中回灌技术两大类。 分散式渗透可应用于城区、生活小区、公园、道路和厂区等各种情况下,规模大小因地制宜,设施简单,可减轻对雨水收集、输送系统的压力,补充地下水,还可以充分利用表层植被和土壤的净化功能减少径流带入水体的污染物。但一般渗透速率较慢,而且在地下水位高、土壤渗透能力差或雨水水质污染严重等条件下应用受到限制。 集中式深井回灌容量大,可直接向地下深层回灌雨水,但对地下水位、雨水水质有更高的要求,尤其对用地下水做饮用水源的城市应慎重。

屋顶雨水收集系统

屋顶雨水收集系统 【篇一:高层建筑雨水收集利用系统研究】 龙源期刊网 .cn 高层建筑雨水收集利用系统研究 作者:吕子明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建筑结构逐渐 向高层、大型等方向发展,由于高层建筑的用水量较大,增加了工 程成本,使得建筑用水紧张问题成为了建筑施工的重要问题,因而,要发展节能建筑,提高建筑结构的节水性,而雨水作为一种天然的 水资源,可以缓解建筑用水压力,充足建筑用水水源,有效控制工 程成本,而文章主要分析了雨水收集利用系统对高层建筑的重要意义,阐述了雨水收集利用系统的特点,进而探讨了雨水收集利用系 统在高层建筑施工中的应用,从而推进节能建筑的推广与发展。 关键词:高层建筑;雨水收集利用系统;设计 随着城市经济和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加深了城市用水的压力,也 扩大了城市生态环境矛盾问题,因而,为了解决用水紧张情况、生 态环境问题,人们和现代建筑行业已经普遍认识到雨水收集利用的 重要意义,而且建筑行业在建筑结构设计中通过增加雨水收集利用 系统,不仅可以实现建筑结构的节水环保效果,而且有利于保持水土、涵养水源、减少水污染,极大提高城市的生活环境质量。 1 雨水收集利用系统对高层建筑的重要意义 雨水是一种利用成本低、经济性较高、来源充足的补充水资源,已 经广泛应用于世界各国建筑行业等各个领域中,且得到了普遍的认 可与充分的利用。雨水收集利用系统,作为一种补水水资源,在高 层建筑的节能、高效等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意义与作用:第一,使用 方便,来源充足,高层建筑居民小区就可以建立属于小区的独立雨 水收集利用系统的水源,可以充分利用降落在小区的雨水来节约水 资源;第二,雨水收集利用可以缓解城市地下水道的排水压力,通 过收集降落在高层房屋建筑屋顶的雨水,可以减轻城市城市地下水 道的排水量,有效避免出现城市型洪水的发生;第三,具有很大的 用途,通过收集雨水可以用于居民日常生活用水,也可以用于消防 用水的备用水源等。总之,雨水收集利用系统在高层建筑结构设计 中的应用,不仅可以缓解国家用水压力,完善高层建筑小区的使用 功能,而且不断满足了人们生产生活的用水需要,充分利用了自然

海绵城市-雨水收集利用装置应用

雨水收集利用装置 城市雨水的收集利用始终是海绵城市建设中的一个关键问题。 从传统的简单屋面雨水收集与回用,到住区雨水收集利用系统,再到城市整体雨水径流消减与洪涝管理,这些都是雨水收集利用的范畴。 三个问题先抛出来: 雨水收集利用产品在哪些场景下发挥作用? 雨水收集技术中又有哪些相对成熟的产品? 建设部海绵城市先进产品目录中关于雨水收集与利用的技术与产品你真的 看懂了吗? 城市雨水收集利用系统 城市雨水收集利用系统概念 雨水收集利用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狭义的雨水收集利用主要指将雨水作为优质的非传统水源,在降雨径流初期雨水未被过多污染时进行收集,此时雨水容易做净化处理,形成回收利用循环系统。 建筑屋面雨水收集系统,及小区地面雨水收集系统都属于此范畴。 广义的雨水收集利用则将雨水视为区域水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关注城市下垫面对降雨径流过程的影响,强调通过绿色与灰色工程结合手法控制雨水正常的径流、下渗、蓄滞、蒸发过程。广场、道路雨水收集装置及配套雨水花园、景观水体系统等都属于这一范畴。 城市雨水收集利用的过程 城市雨水收集利用系统主要完成对雨水的收集、处理、存蓄和利用工作,进而 达到对城市雨水进行有效控制的大目标。 所有基于降雨初期雨水收集利用的雨水收集利用系统都由三个基本组件构成:[收集装置]—[传输装置]—[存蓄装置],在组件基本功能基础之上,这些 装置又会增加雨水初期弃流、渗透、净化、利用等其他复合功能。 如近年流行的雨水渗透排放技术,其主要技术就是在雨水传输装置、存蓄装置中同时增加渗透功能。 【收集装置】

收集装置是雨水从系统外部进入内部的介质。按收集装置安装位置可分为屋面雨水收集系统和地面雨水收集系统。 ▲屋面雨水收集系统 按管内水流状态可分为重力流和压力流两类。 压力流又可细分为半有压流和虹吸流两类系统。其核心装置是雨水斗。 目前市场较为流行的是虹吸式雨水收集系统,是在设计条件下利用雨水斗至排出管之间的有效位差为动力,使系统内部产生负压的雨水排水系统。 其原理就是依靠特殊的雨水斗的设计,实行汽水分离,从而使雨水立管中为满流状态,当立管中的水达到一定的容量时,虹吸作用就产生了。 在降雨过程中,由于连续不断的虹吸作用,整个系统得以令人惊奇的快速排除屋顶上的雨水。 ▲地面雨水收集系统 形式更加多样,可利用透水铺装,雨水口,线性排水系统等地面设施收集雨水,部分收集装置可以完成初期简单净化。 透水铺装按照面层材料不同可分为透水砖铺装、透水水泥混凝土铺装和透水沥青混凝土铺装,嵌草砖、园林铺装中的鹅卵石、碎石铺装等也属于渗透铺装。更多透水铺装介绍请阅读海绵城市网上期内容。 雨水口指的是管道排水系统汇集地表水的设施,在雨水管渠或合流管渠上收集雨水的构筑物,由进水箅、井身及支管等组成。 线性排水系统属于雨水口一种,具有场地汇水找坡长度小,进水断面大等特点,因而具有更大排水量、不宜堵塞等优点。 【传输装置】 传输装置负责将雨水传送至存蓄装置并连接外部排水系统。 雨水传输过程较长,因此经常在管道等传输装置中增加额外设备,实现雨水净化、渗透等功能。常见的传输附加设备包括初期雨水弃流设施、渗透渠管、净化处理设备等。 ▲雨水管截污过滤设施

雨水收集与利用系统

【摘要】:随着我国城镇化的高速发展,将对水资源和水环境造成更大的压力。雨水利用是解决水资源紧缺与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矛盾,缓解城市水危机、改善城市水环境的有效措施。因此论文从国内外雨水收集与利用的现状分析出发,进一步探索和认识雨水利用的意义、雨水利用系统和雨水利用要点分析,并进而以成都市作为实例,对雨水利用在成都实施的可行性研究。 【关键词】:雨水收集绿色建筑雨水利用 国内外雨水收集与利用现状分析 据统计,全国600多座城市中,有近400座城市缺水或严重缺水。特别在一些大型、超大型城市,水资源供求矛盾更加尖锐,直接影响到人们的生活、生产和社会发展。水资源短缺已经成为影响和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随着我国城镇化的高速发展,将对水资源和水环境造成更大的压力。雨水利用是解决水资源紧缺与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矛盾,缓解城市水危机、改善城市水环境的有效措施。 1、国外城市雨水利用概况 德国是欧洲开展雨水利用工程最好的国家之一。目前,德国雨水利用技术已经进入标准化、产业化阶段。在澳大利亚,许多新开发的居民点附近的停车场、人行道铺的都是采用了透水性很强的地砖,并在地下修建地下蓄水管网。而目在新建的道路上,路两旁的树底下甚至预留了积水孔,道路上的雨水不是流入下水道,而是通过路旁的积水孔直接被存蓄到树下面的积水池。日本的城市雨水资源利用在亚洲是开展最早的。在有“花园式城市”、“花园式国家”美誉的新加坡,无论是道路两旁、街道周边、海边还是建筑物周围,到处都是树木花草。这些绿化都是自动浇灌的,而且都有雨水利用装置。 2 、国内城市雨水利用现状 我国雨水资源利用的思想具有悠久的历史,从新疆的“坎儿井”到北京北海团城的“倒梯形方砖、集水涵洞" 雨水利用工程,都是古代雨水利用的典范。但相对于发达国家大规模的城市雨水资源利用,我国真正意义上的城市雨水资源研究与利用起步较晚,自90年代起,北京、上海、天津、大连、哈尔滨、西安、

雨水资源收集利用系统及处理技术方案

雨水资源收集利用系统及处理技术方 案

城市化快速发展的地区,水资源问题已日益成为制约城市发展的重要因素,为实现科学发展的目标,必须选择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城市雨水资源化利用是解决城市水资源短缺、控制城市雨水径流污染,减少城市洪灾的有效途径。为此,应将雨水利用与雨水径流污染控制、城市防洪、生态环境的改进相结合,应坚持技术和非技术措施并重,工程性措施与非工程性措施并用的原则,因地制宜,择优选用,兼顾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标本兼治,促进城市水资源利用的可持续发展。 本篇文章讲述雨水资源收集利用系统及处理技术方案,该方案由:“海绵雨水”公司,一家从事雨水收集利用系统十多年专业企业。 城区不透水面积逐年增加,雨水径流量增大,流出时间缩短。这不但造成水资源的巨大浪费,加大了城市排水系统的负担,还对城市的生产、生活造成极大的影响,并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那么如何将雨水有效收集利用? 首选,我们讲下关于雨水收集与利用的意义。 1、节约城市水资源 近年来逐渐增多的城市道路冲洗,晒水减雾,甚至于城市洗车行业的逐步增多,对于城市自来水的需求也相应增多,而供水负担加重,自来水等原水资源的浪费和过度使用,使得回用雨水作为

循环用水水源的呼声也日渐增大。 2、改进城市水源环境 对城市雨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地表河流,湖泊及地下水等水体的用水将相对减少,有利于维持河、湖、地下水源等天然水体的正常生态环境用水量,另一方面经过收集雨水的调蓄构筑物的运作,既能够缓解城市的内涝灾害,还能够变废为宝,稀释污水污染物,改进污水的水质。 3、具有经济和生态意义 对雨水进行收集利用,既可缓解城市对自来水依赖,又能解决水源污染,最终达到节能减排、低碳环保的目的。另一方面,回用雨水在一定程度还能够做到城市区域自给自足,对于飞速发展的城市来说,特别是城市不断扩张,而后续配套的管网无法跟上的时候,采用雨水回用,减少城市建设管道的费用,使得城市管网合理优化,而且对于雨水使用,可部分替代自来水以减少自来水的使用量,与其它非传统水源利用对比,雨水收集利用具有明显经济优势。 雨水收集与利用的系统及处理技术 随着国际雨水集流系统会议的召开和国际雨水集流系统协会的成立,国际上掀起了雨水收集利用理论和技术研究的热潮,内容涉及集雨水面处理、集雨系统设计、集雨模型和收集雨水的高效利

城市雨水收集与利用 · LID低影响开发策略讲解

城市雨水收集与利用· LID低影响开发策略 本文引自《低影响开发:城市地区设计手册》,该书由阿肯色大学社区设计中心编写于2010年,荣获了当年ASLA 沟通交流类杰出奖。 该书构图优美,通俗易懂。清晰绚丽,有趣实用,不仅是那些参与城市房地产开发的人员及机构设计的指导手册,更出人意料地成为了社会大众,以及中小学可续性课程的读本。 现代城市,雨洪,暨暴雨引发的水害,已经成为冲击城市建设的严重自然灾害。传统的雨洪管理模式,局限在“管道-水池”传输设施,将雨水通过管道、汇水口、侧石和排水沟进行引导。缺乏弹性及过量荷载的能力,并且加剧了污染物的扩散。

与此相对,低影响开发(LID)是一种基于生态的雨洪管理方法,倾向于在场地内通过植被处理以软质工程管理雨水。其目标是采用雨水的渗透、过滤、储存和蒸发方法,维持场地开发前后的水文平衡,将宝贵的生态效益传递到城市中。

低影响开发具有几大优点:一是增加景观中的生物多样性;二是最大限度地使水渗透,减少径流,达到蓄水泄洪的效果;三是建立起健全的分布式水文网络;四是阻止了水体污染物的传播。下图为低影响开发下社区的发展过程。 低影响开发模式可运用在城市发展的多个领域,包括:建筑、地产、街道和公共空间。 【建筑】

建筑的低影响开发以土壤、植物和水为主要搭建要素,配合雨水收集、运输、储存和处理设备,将雨洪灾害转变成为可利用的水,达到景观灌溉、建筑灰水乃至饮用水标准。操作实例见下图。 1 径流收集表面 8 蓄水池或罐溢流管,连接到灌溉系统或补给地下水的渗水沟 2 位于树木附近有叶片滤网的排水沟 9 景观灌溉过滤器 3 有沉积物收集的落水筒连接到地下停水处或直接到蓄水池或罐 10 可选择的沙滤 4 接到蓄水池或罐的管道,典型的为4英寸 11 灌溉和加压泵 5 碎片和沉积物拦截,初次冲刷装置 12 灌溉系统供水管线 6 雨水入口 13 树叶与碎片过滤筐 7 检修和维护通道 14 软管水龙头 15 带有过滤系统的可选择的灰水和饮用水联结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