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中外声乐名曲赏析——《黄土高坡》赏析

中外声乐名曲赏析——《黄土高坡》赏析

中外声乐名曲赏析——《黄土高坡》赏析
中外声乐名曲赏析——《黄土高坡》赏析

《黄土高坡》赏析

在“中外声乐名曲赏析”的课上,老师播放过很多歌曲。在中外的众多民歌和艺术歌曲中,我对那首具有浓厚的黄土风情的“西北风”歌曲《黄土高坡》情有独钟。当老师播放《黄土高坡》的时候,那充满激情,豪迈而又奔放的励志曲调深深地吸引了我。虽然从小就听这首歌,但依旧百听不厌,如今再次听到这音调,无不豪情满怀,脑海中想象着大西北的风土人情和历史文化。

《黄土高坡》堪称中国流行歌曲的经典之作。这首歌是由陈哲作词,苏越作曲。它以具有鲜明的陕北民族的民歌风格以及慷慨激昂的曲调,唱出了生活在黄土高坡人民的质朴和勤劳,以及他们对家乡的热爱。这首歌的歌词苍凉感伤,但是又不乏激情与豪迈,它的词风和中国本色的民歌非常接近。《黄土高坡》具有的浓厚的黄土风情淋漓尽致地表达了中华民族的精神风貌。在音乐风格上,苏越运用中国大西北地区,特别是陕北地区的民族歌曲为主的北方民间音乐音调,并结合流行音乐的节奏、配器,使歌曲充满了浓郁的现代生活气息。这首歌也鲜明地反映了当时流行的“西北风”歌曲的特色,以陕西、甘肃等地的民歌素材为基本音乐语素,旋律昂扬,演唱风格刚劲豪迈。不管是八百年还是一万年,都是我的歌我的歌,高亢豪放的歌声,昂扬的生命激情,促使人们改造自己人生的命运,激发自己昂扬向上的生活热情。

《黄土高坡》诞生于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这和当时的一股“文化寻根”的热潮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当时一批寻根作家鲜明地打出了推崇民族文化的旗号,他们主张立足于民族土壤中,挖掘分析国民的劣质,发扬文化传统中的优秀成分,从文化背景来把握我们民族的思想方式和理想、价值标准,努力创造出具有真正民族风格和民族气派的文学。文学寻根热对音乐界的影响便是1987、1988年歌坛“西北风”的盛行。“西北风” 多以西北地区传统文化为根基,歌唱黄土情结,歌唱西北地区的风土人情和历史文化。歌曲粗犷豪放,质朴舒展,具有浓郁的西北地域风格。而《黄土高坡》便是“西北风”中著名的一首。《黄土高坡》作词者陈哲当年去了山陕交界的地方,被那块土地孕育的深厚文化所震撼,回来后就写出了这首歌词,结果在社会上也引发了追捧。苏越为《黄土高坡》谱完曲之后,是他的前妻张静林首唱于CCTV《同一祖先》大型晚会。1988年,由著名歌手范琳琳研发的西北风声腔使这首歌曲风靡一时,街知巷闻,其后,众多女歌手纷纷效仿,于是《黄土高坡》唱红大江南北。

我喜欢《黄土高坡》不仅仅因为它是红遍大江南北的流行歌曲,更是因为那让人陶醉的西北风声腔,以及歌曲中反映出的大西北质朴醇厚的生活风貌。不知道为什么,提起中国的大西北,我总有一种特殊的情节,听到歌曲中的那句:“日头从坡上走过,照着我的窑洞,晒着我的胳膊,还有我的牛跟着我。”我脑海中就会浮现出西北农民朴实的生活。这句歌词是西北生活的真实写照。相对于中国东部沿海地区,西北是贫穷落后的,但是那里的人们没有甘于贫穷和落后,没有自甘堕落。相反,他们勤劳勇敢,积极向上,为了过上更好的生活而努力奋斗。“不管过去了多少岁月,祖祖辈辈留下我,留下我一往无际唱着歌,还有身边这条黄河。”他们是懂得感恩的,不管生活条件的恶劣,他们依旧感恩辛勤的祖辈,感谢养育他们的母亲河。在这片贫瘠的土地上,孕育一方灿烂文化。“不管是东南风还是西北风,都是我的歌”,这一优美独特的风格性旋律,不仅唱出了创作者的心声,也道出了西北人们的乐观情怀。

《黄土高坡》是对西北人们的一首赞歌,它唱出了生活在黄土高坡人民的质朴和勤劳,以及他们对家乡的热爱。它也深深地吸引着我。引发我对人生情感和人生态度的思考,它昂扬的旋律激发我对生活的热情,我想这些就是《黄土高坡》给我带来的冲击和震撼吧。

中外钢琴名曲鉴赏论文(贝多芬)

中外钢琴名曲鉴赏课论文 论贝多芬钢琴奏鸣曲早、中、晚三个时期代表作品的风格比较 论文摘要:贝多芬的三十二首奏鸣曲均衡地反映了贝多芬整个音乐创作生涯的各个时期,体现了他一生所经历的漫长的音乐和精神之旅。本文对贝多芬钢琴奏鸣曲早、中、晚三个不同时期的作品风格做了详细的描述和对比,从而找出贝多芬钢琴奏鸣曲所产生的深远影响及其价值和魅力。 关键词:贝多芬钢琴奏鸣曲风格特点 对于很多外行人来说,谈到钢琴音乐,首先想到的音乐家一定是贝多芬。这不仅是因为他精湛的艺术手法与骄人的艺术成就,更因为他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生经历。 路德维希·凡·贝多芬(Ludwig van Beethoven,1770.12.16—1827.03.26),男,德国作曲家、钢琴家、指挥家。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人物之一。他一共创作了9首编号交响曲、35首钢琴奏鸣曲(其中后32首带有编号)、10部小提琴奏鸣曲、16首弦乐四重奏、1部歌剧、2部弥撒、1部清唱剧与3部康塔塔,另外还有大量室内乐、艺术歌曲与舞曲。这些作品对音乐发展有著深远影响,因此被尊称为乐圣。 贝多芬的重要艺术成就之一就是他的35首钢琴奏鸣曲。他的钢琴奏鸣曲创作集古典主义之大成,开浪漫主义之先河。他的人生虽然充满坎坷和磨难,但在他的音乐里却始终充满着旺盛的生命力和斗争精神,以及对真理的追求、对生活的热爱。 贝多芬的钢琴奏鸣曲集中了前辈大师的创作成果,站在他所处的时代前列,以新的素质体现了亨德尔音乐的英雄性、群众性和巴赫的深邃性、哲理性、宏伟性气魄,发展了海顿的人民性、风俗性艺术风格,借鉴了莫扎特深刻入微的心理刻画和热烈的抒情性,创立了自己独特的音乐风格。其作品既有鲜明的民族特点,又有强烈的时代感;既有古典主义的音乐美感,又有浪漫主义的真切情感,因此他是由古典主义乐派向浪漫主义乐派跨进的一座桥梁,是屹立在18、19世纪之交的一座音乐丰碑,对200世纪欧洲音乐的创作乃至世界音乐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深刻的、广泛的影响。 贝多芬从青年时代开始创作钢琴奏鸣曲直到晚年,他的创作风格也总是在变化,其中贝多芬32首钢琴奏鸣曲中的乐章数目也是十分自由的,二、三、四乐章的都有(32首奏鸣曲中三乐章的有14首、四乐章的有12首、二乐章的有6首)。下面按作品产生年代的先后划分为早、中、晚三个时期,以此对贝多芬钢琴奏鸣曲风格特征进行初步的比较: 一、早期(1792—1800年) 社会背景及历史文化的变迁,使维也纳古典乐派作曲家们的境遇、社会地位、思想,以及创作音乐风格也经历了一个从海顿没有深刻精神内涵的闲适,到莫扎特个人思想情感初步个性化表达的优美、秀丽和热情,再到贝多芬充满个人主观意志和自由、平等、博爱理想的崇高这样一个渐变的过程。同时,贝多芬又探索了发展钢琴奏鸣曲的新道路和新形式。在早期奏鸣曲中,特别是在第8首奏鸣曲《悲怆》中,可以举出许多进行探索的例子。例如,《悲怆》奏鸣曲第一乐章的前面,贝多芬加了一段很大的引子,在展开部的开始及尾声前又出现了这段引子的素材。《悲怆》各乐章的主题是很相似的:引子的主题和快板部分的第一乐章是相似的。第一乐章的副部主题和第三乐章(回旋曲)的第一

中外影视作品鉴赏期末论文--《三傻大闹宝莱坞》鉴赏

《三傻大闹宝莱坞》鉴赏 机械105 XXX 1003010531 摘要:《三傻大闹宝莱坞》(以下简称《三傻》)是一部情节生动,内容丰富、有趣却又不失内涵的影片。电影以倒叙的手法展开,讲述了以Rancho为中心的三人组在大学四年中经历的事情。兰彻活泼、充满创新的想法,对现实呆板教条填鸭式的教育,造成了极大的冲击。他用自己的成功,证实了追求梦想的人必定会有成就,机械学习、随波逐流的人,只会给自己的人生带上枷锁。 关键词:《三傻》喜剧青春梦想 引言:《三傻》传入国内时,我便在网上看过一次,那时还是大一新生,当时也是大受感染的,印象至今任然很深刻。在学习了影视鉴赏理论课后,为结合理论又重新从头至尾观看了一遍,感触更多了,下文是结合鉴赏理论对《三傻》进行的一些分析及自己的感想。 正文: 一、文本赏析 1、主旨:《三傻》是一部励志悲喜剧,抨击了填鸭式教育和等级式教育对学 生的摧残,批判了家长对孩子的独权教育,唾弃了哪些追名逐利者,同 时弘扬了友谊,讴歌了现代爱情,又始终鼓励着血液里流淌着热情、冲 动、迷惑、恐惧的优秀青年们大胆的追随心底最真实的梦想,勇敢的去 追逐,终将一切顺利,功成名就! 2、题材:《三傻》是一部由拉库马·希拉尼导演的印度喜剧电影,主要讲述 了印度一所传统名校,在这里检验学生的唯一标准就只有第一(指成绩)! 成绩不好就意味着没有未来!而其中一位学生是个非常出众与众不同的 学生,却不随波逐流,他用他的善良、开朗、幽默和智慧影响着周围的 人。他用所学的物理知识来教训野蛮的学长,他用智慧打破了学院墨守 成规的传统观念。最后他用智慧征服了印度科学界。

3、人物:Rancho(兰彻真名叫法撒克·旺度)。是印度一个富人家的个小 佣人,从小爱读书,这个富人约定让小佣人用自己儿子的名字“兰彻” 去读书,富人出钱,条件是冒名顶替拿到毕业证书后,小佣人就得消失。 兰彻去大学报到的第一天就做了个简易的导电装置,捉弄学长,让大家 瞠目结舌,与众不同的他彻始终灵活学习,不拘小节,不会死记硬背、 像完成任务般学习,虽然老师、院长不喜欢他,但他的成绩始终排第一。 毕业典礼之后兰彻按照最初约定消失并且成为拥有400项专利的大科学 家。按照自己的理想生活,在一所学校当老师,用自己的理念去教导学 生。 Raju是兰彻的兄弟之一。想当工程师,但是没自信,迷信神佛。家里很穷,父亲原来是邮局副局长,现瘫痪在家,母亲经常抱怨,还有个 姐姐无法负担一辆车的陪嫁而变成剩女。后来经历一次自杀,摔断了16 根肋骨和两条腿,从此开始思考人生。终在毕业前面试成功,致使院长 刮掉胡子。后来成为一名大工程师。 Farhan也是三人帮之一,从小理想做一名摄影师,但迫于家里压力而上工程学校,一直是兰彻的忠实死党。为了拉朱一起和兰彻去院长办 公室偷卷子。最终放弃面试的机会和父亲表明自己的理想,得到父亲认 可成为著名动物摄影师,最后还和拉朱为兰彻抢走新娘 4、情节、结构和节奏:比起通常的好莱坞喜剧片,《三个傻瓜》几乎长出一 倍,小包袱小笑料层出不穷,种种小片段事无巨细,但却并不考验观众 的耐心。我觉得这跟情节安排的前后呼应及影片整体所维系的“严肃的 调侃”基调分不开关系。最明显的一个例子是在介绍Raju的家庭环境时, 画外音一边自嘲地说“就像五十年代黑白电影的翻版,狭小昏暗的房间, 瘫痪的父亲,咳嗽的母亲,尚未成婚的姐姐”,一边自动将画面饱和度调 低,故意弄成黑白老电影的粗糙颗粒质感。以后只要一演到Raju的家,电影就自动彩色转黑白。而不管是“一切都好”,还是“病毒电力转换器”, 只要前面有所铺垫,后面的桥段就必然用到,包括Rancho所臆想的“骑 摩托新娘”,工整得近乎精致。 二、影像解读 1、构图:电影的构图非常讲究,应该归属绘画派。在任何地方按暂停都是 很美的一幅画,而且红色元素的使用贯穿本片,代表三人友情的红色宿 舍大门和浴室门。学生宿舍放眼望去全是代表希望和活力的红色大门, 而到了教室和Dr.Viru办公室的屋门却是死气沉沉的黑灰色调。代表 Rancho和Pia爱情的红色摩托车,则是他们爱情的开始和升华的见证, 还有什么颜色比红色更能表达爱情的呢?还有三人在寻找Rancho的整 个旅途中驾驶的那辆红色汽车,不管是航拍还是吊臂,永远是画面中最 扎眼的那一抹红色,不像是寻找失散的朋友,而更像是心灵朝圣之旅。 2、照明:该影片大多采用自然用光,自然的阳光或是仅仅借用路灯光,都 极为真切的表现出了影片的真实性和感染力。即使是在他们两人去为了 Raju偷试卷时采用的戏剧用光也是极为柔和的,似乎表现出了他们这种 行为是正义之举。

中外音乐名作赏析

浅析古典音乐与现代音乐元素融合的魅力 从以前开始我就非常喜欢Vitas,喜欢他的唱功,喜欢他的帅气,最喜欢的还是他的海豚音。在这学期的中外音乐名作赏析课上,张老师给我们看了Vitas 的演唱会CD,我终于有机会全面地听了他的歌,我对他更加喜爱,更加崇拜了,后来我查了很多资料,知道了Vitas的歌融合了现代与古典的双重元素,所以就决定以他来写这篇论文。 从艺术史上来看,自“古典”一词出现,迄今已有2500年左右的历史,期间几经起落,内涵也几经变迁,不同的领域、不同的个人,往往对此有不同的理解。因此在行文之前,有必要对这个概念做一个小小的定义。 “古典”特指这样一种艺术风格:形成于公元前5-公元前4世纪的古希腊,在艺术作品中,具有深邃的思想、朴素的形式、理性的内涵等特征,借用德国著名美学家温克尔曼的评价,就是“高贵的单纯、静穆的伟大”。 曾有人说,艺术创作中惟有“变化”是亘古不变的法则。回顾Vitas历年的作品,风格多样也是不争的事实,令他在喧嚣的流行音乐界卓尔不群。在此基础上,观察其艺术中的“古典因素”,则会发现:随着时间的推移,“古典”风韵越来越明显,然而又并不是一味复古,体现出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创新个性的发挥。 在某些场合,“古典音乐”概念另有一层含义,可视为“严肃音乐”、“高雅音乐”的代名词,并以此区别于纯粹消闲娱乐的“流行音乐”。 在此意义上,必须承认,Vitas从来就不是纯粹的流行歌手,即使在乍出道时,虽不乏时尚另类的包装、性感妩媚的身段、迷离魅惑的眼神、诡谲奇幻的舞台,然而这一切之外,古典艺术严谨理性的风范依然处处闪现。 同样地,目前,他显而易见地日趋成熟稳重,然而,并没有直接演绎古典歌剧的倾向。 假如以如此眼光审视Vitas的艺术,则可发现,他既具有古典艺术强调的扎实底蕴:声乐功底、舞蹈基础等,又不一味拘泥于程式化的规范。而是将“古典因素”拿来为自己所用,进而扩大与丰富已有的艺术语言,令具有悠久传统的艺术形式更加符合现代审美观念。在他作品中的“古典因素”,是几百甚至上千年积淀的艺术形式,在一位现代艺术家那里映射出的“印象”。 以“古典”而论,Vitas的假声技巧,无疑是特别值得关注的一个因素。几年来,代表作品数不胜数:《歌剧2》中的经典华彩、《奉献》中的极限高音、

声乐作品《黄水谣》的艺术赏析

毕业设计说明书 系别: 艺术系 专业方向: 音乐表演 班级: 7130101 学生姓名: 赵紫藤 指导教师: 高天牧 职称: 助教 20 年月日

中文摘要 《黄河大合唱》是我国跨时代的经典名著,《黄水谣》作为《黄河大合唱》的一部分,更是令人为之流泪。本文从历史和曲式结构两个角度,论述了歌曲,《黄水谣》的创作特点,从历史角度上看,通过回顾作者创作音乐得历史背景及过程,论述了作品的时代性与群众性;从作品的曲式结构上看,通过分析音乐曲式旋律,描述了作品的民族性与艺术性。通过本文对作品《黄水谣》的剖析,以及在演唱上的处理,来阐述声乐作品演唱情感的表现力。 关键词:《黄水谣》演唱感情演唱音色演唱呼吸 Abstract Is the epoch-making classic of the Yellow River chorus, "including a communal" as part of the Yellow River cantata ", but also is for the tears, from the angles of history and formal structure,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songs, "including a communal" creative characteristics. From the historical point of view, by reviewing the author creating music history background and process,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work time and mass; Look from the works of formal structure,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music melody melody, describes the work of nationality and artistry. Through the works in this paper, "including a communal", as well as the processing in the singing, to illustrate vocal music singing emotional expression. Key words: "including a communal singing emotional singing sound singing breath

中外名曲赏析

听《梁祝》之感受 ----姚瑶(1408100536)今年的选修课我选了一门音乐鉴赏类的课程《中外名曲赏析》,我觉得美妙的音乐不但可以陶冶自身的情操,放松心情缓解学习压力,还能培养每个人的审美素质。尤其是在这个浮躁的社会,人们每天都过着忙碌的生活,偶尔停下来戴上耳机,听几首古典音乐都是一种极其奢侈的享受。 第一次接触古典音乐是我上初中时,我的班主任是个优雅的女语文老师,每当我们考试前心情特别浮躁时她就会给我们播放美妙的古典音乐,有钢琴曲,有古筝弹奏的,也有小提琴的······每一种乐器都会给我一种不一样的精神境界。比如钢琴带给人轻快的节奏,二胡给人荡涤心灵的快感,鼓乐振奋了人进取的精神,吉他带来动感的梦幻情感等等。但我最喜欢的就是古筝弹奏的轻音乐了,古典优雅,很有中国古老的文化之韵。从那之后我便对古典音乐有了一种莫名的感情。 《中外名曲赏析》的课堂上是我最享受的时光,老师给我们听了很多古典音乐,每一首音乐我都是置身于其中用心去感受,有莫扎特的《小夜曲》、《小步舞曲》,《贝多芬的月光曲》、《命运交响曲》,《只差一步》等等,当然还有我们家喻户晓的《梁祝》了,《梁祝》给我的留下的印象是最深的,第一次听到这首曲子我就受到极大的震撼,听着音乐脑子里已经可以想象故事的场景,也许这就是音乐的最高境界了吧! 《梁祝》创作于1959年.乐曲内容来自于一个古老而优美动人的民间传说,根据老师的介绍,这首曲子是采用A、B、A的布局——(序或引子)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尾声):分别以戏剧情节中极具代表性的“草桥结拜”、“英台抗婚”、“坟前化蝶”三个章节为表现内容,深入刻画人物个性,突出表现戏剧情节、矛盾冲突和故事场景,充分表现这对青年男女的忠贞爱情和对封建礼俗的控诉、反抗精神。 音乐刚出现时,给我的感觉是风和日丽,一片宁静,充满了鸟语花香的味道,把我们带到了大自然当中去,也真的仿佛亲眼见到了梁山伯与祝英台相遇的画面。这也是我最喜欢的一部分,这种无忧无虑的景象是我们每个人所向往的。 但在一大串的音乐铺垫后,祝英台抑制不住内心的痛苦,进行了抗婚,表现了祝英台英勇的反抗精神,向往破除封建宗法礼教,获得现实主义的心声,反衬了恶势力的凶狠残暴。紧接着一段凄美的音乐侵入我的耳朵,让我感受到了相爱而不能在一起的悲痛,梁山伯的死去,祝英台向苍天控诉,更是将音乐推向了又一个高潮。 最后以富梦幻色彩的竖琴,再现了开始的音乐,化出蝶,优美的旋律好象诉说事情的圆满结局,又似乎向人们展示了一副美丽的画面,优美音调似在说乌云已过,晴天到来,一片大好风光下已无哀怨情怀,让我看到了两只蝴蝶在天空中自由自在的飞翔,他们再也不用被封建所束缚。 一曲终了,我的思考却没有停止。我回想着曲中呈现的一幕幕,心情不禁更 加沉重起来。《梁祝》这个作品虽然是用西洋管弦乐队的谱曲来演奏,但是无可 置疑的是它的内在审美方式却是极传统的有着极浓厚的中国古调风格,因为它运

电大考试-中外音乐赏析试题(答案)

电大中外音乐赏析试题(答案) 一、填空题 1.弦乐家族中音最高的乐器是(小提琴)。 2.肖邦的许多作品带有充满(浪漫性)。 3.《f小调第二钢琴协奏曲》是(肖邦)青年时期的代表作品。4.肖邦是钢琴诗人(浪漫主义乐派)作曲家。 5.肖邦是(欧洲)浪漫主义时期的重要代表人。 6.肖邦是波兰民族乐派的伟大(开拓)者。 7.李斯特一生所创作的13首(标题)交响诗。 8.李斯特的标题交响诗的代表作品(前奏曲)。 9.李斯特的前奏曲采用传统(奏鸣曲式)写成。 10· 匈牙利作曲家李斯特又是一位(钢琴)演奏家。 1.民歌来源于生活是劳动人民的(集体智慧结晶)。 2.民歌用朴实简练的语言(生动形象的比喻,塑造出鲜明)的艺术形象。 3 4.民歌的体裁形式一般以为(山歌和小调)为主。 5.号子是一种和劳动节奏密切结合的民歌,称(劳动号子)。 6.号子的歌词是劳动者在劳动中(即兴编写出来的)。 7.号子歌真实地反映(劳动人民)的精神面貌。 8.山歌是人们在(山野、田间)抒发思想感情。 9.《脚夫调》属于山歌类的(“信天游”)。 10.山歌的唱法一般分为(高腔和平腔)两种。 1.音乐是一种(人们抒发感情、表现感情、寄托感情)的艺术。2.音乐欣赏是一种(审美)活动。 3.对音乐音响的(辨别力)。 4.欣赏音乐通常可分为(三个) 阶段。

5.音乐是一种善于 (激发感情) 的艺术。 6.音乐是(表情)的艺术。 7.音乐的艺术表现主要是通过(旋律)进行。 8.音乐的实践活动是(创作)基本环节。 9.音乐欣赏中获得(美的)享受。 10· 音乐实践活动中没有音乐创作、音乐表演就不会有(音乐实践活动)。 1.施特劳斯是(世纪末)的晚期浪漫主义作曲家。 2.交响诗《唐. 璜》是(施特劳斯)的代表作品。 3.李斯特开创的标题交响诗是(印象乐派)继承和发展。 4.德彪西是(八十年代)音乐的代表者。 5.德沃夏克创作上的高峰时期是在19世纪的(十二部)。 6.德沃夏克有(十一部)歌剧。 7.德沃夏克是(捷克)的作曲家。 8.《水仙女》作品的作者是(德沃夏克)。 9.格里格的全部作品中,(钢琴曲)和(歌曲)有特殊的魅力。 二、单选题 1.格里格从5岁在钢琴上发现( A ) A.九和弦 B.12岁 C.30岁 2.交响曲在创作上越来越( A ) A.自由化 B.表现风格 C.情绪化 3.奥大利作曲家莫扎特一生创作多少音乐作品( A ) A.40多部 B.80多部 C.60多部 4.音乐的表现上有浪漫主义乐派音乐形式比较( B ) A.表现 B.自由性 C. D.感觉 5.舒曼在18世纪是30年代音乐创作的( A ) A.30年代 B.50年代 C.60年代

中外名曲赏析听辨题整理教学资料.docx

中外名曲赏析听辨题 整理

【中国民歌】( 1~11 在讲义内) 1.阿拉木汗,维吾尔族民歌,宫调 2.半个月亮爬上来,新疆民歌,欧洲体系中的弗利及亚调式(王洛宾作词曲) 3.草原情歌(在那遥远的地方),青海民歌,这首民歌的调式目前说法不一,七声商 调式或七声雅乐羽调式。该曲为羽调式,但两个乐句的调性有变化。 4.放马山歌,云南民歌,羽调 5.凤阳花鼓,安徽民歌,商调 6.嘎达梅林,内蒙民歌,羽调 7.赶牲灵,陕北民歌,徵调 8.兰花花,陕北民歌,羽调 9.牧歌,内蒙民歌,宫调 10.乌苏里船歌,赫哲族民歌,宫调 11.小河淌水,云南民歌,羽调 12.草原之夜,蒙古民歌,宫调 13.在银色的月光下,新疆塔塔尔族民歌,宫调? 14.青春舞曲,维吾尔族民歌,羽调? 【外国民歌】( 1~11 在讲义内) 1.伏尔加船夫曲,俄罗斯民歌,小调(自然小调) 2.三套车,俄罗斯民歌,小调(和声小调) 3.老人河,美国民歌,大调 4.北国之春,日本民歌,日本的律调式?大调? 5.拉网小调,日本民歌,日本的民谣调式?大调? 6.樱花,日本民歌,日本的都节调式 7.鸽子,西班牙民歌, D 大调 8.桑塔露琪亚,意大利民歌,降 E 大调 9.我的太阳,意大利民歌, G 大调 10.重归苏莲托,意大利民歌, e 小调和 E 大调转换 11.星星索,印度尼西亚民歌, G 大调 12.红莓花儿开,俄罗斯民歌,小调 13.莫斯科郊外的晚上,俄罗斯民歌,小调 14.你呀你呀,叙利亚民歌,小调 【中国艺术歌曲】 1.《教我如何不想她》,刘半农词,赵元任曲,它反映了“五四”时代的青年在挣脱封建礼教的束缚、追求个性解放的潮流中,对执着而纯正的爱情的热情歌唱。 2.《玫瑰三愿》,作曲家黄自,借玫瑰花的“三愿”,表达了作者对催残善良的恶势力的

中外名曲赏析论文--

音乐剧《悲惨世界》赏析 法国人克劳德勋伯格根据法国文豪雨果的名著《悲惨世界》改编的同名音乐剧自从1985年上映之后就常演不衰,并且这部音乐剧与他自己的另一部音乐剧《西贡小姐》以及英国人安德鲁韦伯的《猫》和《歌剧魅影》并称为世界四大音乐剧。 从《悲惨世界》来看,《悲惨世界》的多数配乐都是以古典音乐作为基础的,而我自己是个古典音乐的爱好者,因此更喜欢《悲惨世界》。可惜的是,《悲惨世界》已经转入演出淡季且不再百老汇上演了,无法现场亲身体验这部经典名剧实在是非常遗憾。我们上课所看的音乐会式乐剧《悲惨世界》给以现场演唱的方式,为我们展现了那个时代的爱与恨,为我们勾勒出了一幅幅感人的画面。它的所有表演都是在台上现场完成。现场歌唱家深情的演唱,卖力的表演,仿佛把我们带回了那个动荡的法国大革命社会。而剧中人物的悲惨命运和男主人公的博爱人格也深深的感动了我们,让我们体会到了音乐剧独有的魅力。剧中展现了诸多主题,我认为有三个始终是雨果以最清晰最著力的笔墨著色的,那就是,苦难、爱和革命。而音乐剧在这三个方面的表现,也毫不逊色于原著,甚至,我认为,音乐剧通过最能让人心产生共鸣的方式——音乐和诗歌,把悲惨世界的深刻内涵表现的比原著还突出。 除了在课堂上欣赏过该剧全球巡演10周年的碟片,我在课余时间又完整地看了两遍,每一次欣赏这部音乐剧都会给我深深地震撼。

虽然没有看过雨果的原著,但这部音乐剧通过视觉和听觉对我的冲击,让我深切地体会到了原作中所要反映的东西。下面就就我印象最深的几个音乐片段谈一点自己的感受。 第一个触动我的音乐片段是《At the End of the Day》,描述的是工厂里有一个叫芳汀的女工,她的美丽遭到其他女工的妒忌;当她们看到芳汀因对老板的轻薄不从,而且得知芳汀有一个寄人篱下的私生女时,便以此为借口怂恿厂主将其开除。 这首曲子的节奏很快,演员们的词也都很多,但同样的曲调、同样的节奏在两类人的演绎下表现出了不同的感觉。一类人就是那几个带头的女工,她们一人一句,歌词就象连珠炮似的从她们嘴里蹦出来,好象巴不得一口把芳汀吃掉,言语中透露出来的轻蔑、鄙夷,让人不禁对她们产生厌恶之情。而她们几个人与跟风起哄的女工们的一唱一和——一句独唱一句合唱相间的安排,则把女工们急于赶走芳汀之心暴露无遗。另一类人就是孤独的芳汀。虽然还是一样的曲调,一样的节奏,但演员那略带哭泣的唱腔、委屈无奈的表情则表现出了芳汀孤独无依的窘境。芳汀一个人还辩驳不上几句,就被女工们更多更大声的无理指责给压了下去。同样的快节奏,放在芳汀身上,与其说是表现其有力地反驳,倒不如说是表现其在众女工以多欺少的情况下艰难无奈地抓紧仅有的一点喘息之机进行反驳。随着工厂主的一句“On your way!(马上滚吧)”,芳汀无奈地被赶出了工厂,她也失去了生活的来源。

音乐鉴赏论文我的感受

《音乐鉴赏论文我的感受》由网友提供或由范文网于网络收集与整理,其版权属于原作者。 经过上音乐鉴赏选修课,多多少少使我了解了一些音乐乐理的知识,也使我领略了中外闻名的音乐乐曲,我对音乐有了新的认识,老师授课的方式分为乐理讲解和乐曲欣赏两部分.在还没有上课之前,因为对音乐没有太多的了解,思想中总以为上音乐鉴赏的选修课是一种比较枯燥无味的过程.也许是我不太了解音乐的缘故在还没有开始之前.就已经这样惧怕,而且我一直不明白,为什么选修课程都是一些诸如音乐美术影视等等一类的课程.在我记忆中,从高中开始就没有音乐美术等课程,久而久之也就将它们淡忘了。而如今,感觉又回到小时候上音乐课,因为唱歌的时候总跑调,我因此一度对音乐灰心丧气。但是在看电视搜台的时候听到有好听的歌曲总要停下来去听,也许是对音乐的“另类”喜欢,我选择了音乐鉴赏作为我的选修科目。在这一段比较曲折的过程中,在学习乐理知识的同时,也非常荣幸能够听到各种各样乐器演奏的中外名曲。这也使得我在课程结束以后觉得受益匪浅。 平日里看到有人报着一个大吉他,面前摆着一本画满了各种各样音乐符号的乐谱,我总觉得这样的人很厉害,可以看懂那些对于我来说却是“天书”的乐谱。也许是很长时间没有接触正式的音乐谱曲了,我没有上音乐鉴赏这门课之前连“哆来咪发嗖啦唏”都记不全了。在脑海中一直都以为1,2,3,4,5,6,7这七个阿拉伯数字只是数学上的数字符号而已无形之中已经忘记了它们在音乐领域的重要地位,也正是这7个看似简单的符号和一些延音符等音乐特殊符号组成了一篇篇音乐乐谱,而在这些乐谱中又产生了多少人们耳熟能详的音乐名曲。《西班牙斗牛士进行曲》一种激昂欢快的节奏向人们生动而形象的描述了斗牛士是怎样将红了眼的公牛驯服;而贝多芬一次灵感偶然之间的创作《月光曲》让我们感觉得到一种痛苦、忧郁和伤感的情绪;一直不知道外国人是怎样将中国的《梁祝》演奏的是那样的美伦美奂将一种凄惨之美演奏到了极至;在上课的时候没能够听到著名的《二泉映月》这首乐曲,但是以前听过几次,是跑了几个店才买到的阿炳先生《二泉映月》。听过之后,我是长时间的沉默,不知道是乐曲中的哪根琴弦拨动了我的心,我记得在网上查找音乐鉴赏论文的时候看到了世界十大指挥家之一的小泽征尔评价《二泉映月》的一句话:“只有以下跪的方式,才能真正的倾听《二泉映月》”。我看了以后觉得有些奇怪,有必要吗?那只是一首乐曲而已,何必要跪着听。我既然这么想,我想会有很多人以为我不懂音乐,事实也是如此,在以后的日子里也有听过《二泉映月》这首曲子,而自己也终于对小泽征尔的话有了一点点感触,《梁祝》的凄凉之美只是让人感到无法自主人生无奈以及主人公为自己命运进行的抗争,而《二泉映月》产生让人在沉重生活的压抑下跪的欲望,却是让人无法选择。 音乐是一种艺术,一种极其高雅,能带给人听觉美妙享受的艺术,而且音乐也是其创作人心理的一种宣泄。时至今日,音乐也分为不少派流。我并没有想过自己会因为欣赏高雅的音乐而改变什么,在我的印象中那些用乐器演奏的乐曲也只有在音乐厅里演奏时才能展现它们的魅力,而摇滚音乐作为一种外来的音乐的派流,我觉得它更适合于那些追求潮流,喜欢刺激的青年人身上,而校园民谣是针对一个时代或者是一个固定的区域,校园民谣以真诚与

《中外音乐作品赏析》复习提纲

《中外音乐作品赏析》复习提纲 一、元杂剧四大代表人物简介及其代表作品 关汉卿 大约生于金代末年(约公元1229年—1241年),卒于元成宗大德初年(约公元1300年前后),元代杂剧作家。号已斋(一作一斋)。关于关汉卿的籍贯,元大都(今北京市)(《录鬼簿》)、解州(在今山西运城)(《元史类编》卷三十六)、祁州(在今河北)(《祁州志》卷八)等不同说法。约生于金末或元太宗时,贾仲明《录鬼簿》吊词称他为“驱梨园领袖,总编修师首,捻杂剧班头”,可见他在元代剧坛上的地位。关汉卿曾写有《南吕一枝花》赠给女演员珠帘秀,说明他与演员关系密切。他曾毫无惭色的自称:“我是个普天下的郎君领袖,盖世界浪子班头。”在《南吕一枝花·不伏老》结尾一段,更狂傲倔强地表示:“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破炒不爆响当当的一粒铜豌豆”。据各种文献资料记载,关汉卿编有杂剧67部,现存18部。个别作品是否出自关汉卿手笔,学术界尚有分歧。其中《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拜月亭》、《鲁斋郎》、《单刀会》、《调风月》等,是他的代表作。 马致远 生于公元1250年,约卒于公元1321年,是元代著名的杂剧家。大都(今北京)人。马致远以字行于世,名不详。晚号“东篱”,以示效陶渊明之志。他的年辈晚于关汉卿、白朴等人,生年当在至元(始于1264)之前,卒年当在至治改元到泰定元年(1321—1324)之间。马致远与关汉卿、郑光祖、白朴同称“元曲四大家”,是我国元代时著名大戏剧家、散曲家。青年时期仕途坎坷,中年中进士,曾任江浙行省官吏,后在大都(今北京)任工部主事。马致远晚年不满时政,隐居田园,以衔杯击缶自娱,死后葬于祖茔。 从他的散曲作品中,约略可以知道,他年轻时热衷功名,有“佐国心,拿云手”的政治抱负,但一直没能实现,在经过了“二十年漂泊生涯”之后,他看透了人生的宠辱,遂有退隐林泉的念头,晚年过着“林间友”、“世外客”的闲适生活。马致远早年即参加了杂剧创作,是“贞元书会”的主要成员,与文士王伯成、李时中,艺人花李郎、红字李

《我和我的祖国》声乐鉴赏教案

祖国颂歌—《我和我的祖国》 教学理念: 1、弘扬民族文化,增强爱国意识 本课将以我国当代优秀的群众歌曲《我和我的祖国》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使学生了解和热爱祖国的音乐文化,增强民族意识,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2、以音乐审美为核心,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鉴赏我国的优秀声乐作品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通过对音乐作品的结构、音乐形象、情绪、人文内涵的感受和理解,培养学生音乐鉴赏和评价的能力,形成健康向上的审美观,使学生在真善美的音乐艺术世界里受到陶冶、培育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3、丰富情感体验,重视音乐实践 本着“普遍参与与发展个性”的教学原则,重视音乐的实践过程,充分发挥学生的艺术创造意识,激发学生参与音乐教学活动的积极性与创造意识,从而获得审美体验和学习音乐知识相结合的基本方法。通过全体师生的共同参与来发展个性化的特点,增强学生表现音乐的自信心,培养良好的团队意识与小组合作精神。 教材分析: 本课是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的高中音乐鉴赏教材第十七单元第三十课,群众歌曲和艺术歌曲,我的这节课对本课内容做了一个衍生:通过欣赏《我和我的祖国》,让学生了解如何用音乐要素去分析歌曲,

挖掘其思想内涵,并从声乐的多种演唱方法的体验和比较上,让学生感受和体验声乐作品的美。 教学方法: 示范法、发现教学法、问题教学法、分组讨论法、比较法、讲授法、感受体验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钢琴黑板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学习声乐作品的基本鉴赏方法和步骤,以及用不同唱法和不同表演形式来表现同一声乐作品。 2.能力目标:用本课所学知识抒发爱国主义情感。 3.情感目标:激发爱国主义热情,树立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 1欣赏歌曲《我和我的祖国》,引导学生从旋律和歌词中去把握音乐形象,感受、体验声乐作品的魅力。 2.用不同演唱方法的对比欣赏,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 3.学生参与演唱活动,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精神,进一步升华爱国主义情怀。 教学过程: 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唱歌么?喜欢唱些什么歌?(学生随意哼唱几

中外名曲赏析复习内容

中外名曲赏析复习内容 填空:中外乐器、作家、国籍、作品 简述:作家、国籍、作品、作品体裁、创作背景、历史地位等论述:评价柴可夫斯基,并介绍其作品。 中国民族器乐作品: 民族器乐——《百鸟朝凤》原是流行于山东、河南、河北等地的民间乐曲。它以热情欢快的旋律与百鸟和鸣之声,表现了生气勃勃的大自然景象。在河南等地,百鸟朝凤经常会用在结婚的仪式上。代表着是吉祥,幸福。 民乐合奏——《春江花月夜》中国古典十大名曲之一原名《夕阳萧鼓》意境深远,乐音悠长 二胡曲——《二泉映月》二胡华彦钧(阿炳)这首乐曲自始至终流露的是一位饱尝人间辛酸和痛苦的盲艺人的思绪情感,作品展示了独特的民间演奏技巧与风格,以及无与伦比的深邃意境,显示了中国二胡艺术的独特魅力,它拓宽了二胡艺术的表现力,获“20世纪华人音乐经典作品奖”。 阿炳的坎坷人生和悲惨境遇,正是旧社会劳苦大众的一幅缩影,自然会引起人们对他的关注与同情。阿炳威武不屈,忠诚爱国的品格和气节,表现了一种民族的气度和精神,令人佩服。阿炳的《二泉映月》等音乐作品,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民的内心世界和精神风貌,透露出一种来自人民底层的健康而深沉的气息,必然会引起人们心灵深处的极大共鸣。 它的曲式结构为循环变奏体。通过变奏的手法,即句幅的扩充、缩减,结合旋律音域的上升或下降的手法,让音乐层层推进和迂回发展,从而塑造出单一而集中的音乐形象,给人的印象特别深刻。它的旋律发展,使用了中国民间的乐句首尾衔接,同音承递的旋法,使音乐呈现出行云流水般的起伏连绵的律动美感,仿佛是道不完的苦情话,流不完的辛酸泪,给人以“叹人世之凄苦”,“独怆然而涕下”之感 民族管弦乐——《春节序曲》《春节序曲》是《春节组曲》的序曲部分我国著名作曲家、音乐理论家李焕之的一首脍炙人口的作品这首乐曲是采用我国民间的秧歌音调、节奏与陕北世歌为素材创作的管弦乐曲。 民族管弦乐——《瑶族舞曲》刘铁山,茅沅曲据说,该曲先由刘铁山有感于粤北瑶族同胞载歌载舞欢庆节日场面,以当地传统歌舞鼓乐为素材创作了《瑶族长鼓舞歌》,后由茅沅将该曲的部分主题改编为管弦乐,最终完成了这首 古琴曲——《阳关三叠》是根据唐代诗人王维的七言绝句《送元二使安西》谱写的一首著名

音乐剧赏析的论文

我最喜欢的舞剧 这学期,我的公选课神奇的选了音乐剧赏析,本没有抱太大的热情,可是老师每节课都会给我们欣赏一些中外名曲,当灯光轻柔的暗下,音乐响起,随着翩跹的舞蹈,花朵般芬芳的音乐缭绕耳际,指尖以及身体的每个细胞仿佛都开始陶醉,我发现我竟渐渐的喜欢上了那灵动的音乐和轻盈的舞蹈。 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柴可夫斯基的《睡美人》和《胡桃夹子》。 老师将《胡桃夹子》中的一段《花之圆舞曲》单独给我们欣赏。那是我最喜欢的一段,在公选课下了一会我回到寝室就马上把它载了下来。刚开始音乐很安静,好像是从远方轻轻地慢慢地飘过来,朦胧中透着从容和优雅,仿佛把我带到了一个虚幻、美妙、浪漫的童话世界,接着小提琴和大提琴奏出饱满抒情的旋律,就好像你置身在一个奇特的花园里,穿着白色的纱裙,踩着舞鞋,一朵两朵三朵,美丽的花一圈一圈一圈在你周围绽放,又好像水珠滴在平静的湖面上荡漾开一朵朵曼妙的水花,优雅轻快,也许这就是音乐的魔力,总是能把人带到另一个世界,最后,音乐以一段更加活跃热烈的尾声作为节庆狂欢的结束。 其实说实话,我的音乐赏析能力水平很有限,《胡桃夹子》刚刚开始播放的时候,好像是很多很多木偶在荧屏上跳跃起舞,我看到了一个王子出现,看到了很多很多的精灵,我听着音乐,享受着视觉的盛宴。 后来,我查了资料,再加上自己观看后的回想,才慢慢懂得整个音乐剧。这是1890年柴可夫斯基应彼得堡皇家歌剧院之约而作,《胡桃夹子》是取材于法国浪漫派文学家大仲马根据荷夫曼的童话《胡桃夹子和鼠王》写的童话故事,故事是这样的:圣诞节,9岁女孩玛利亚得到一只胡桃夹子。夜晚,她梦见这胡桃夹子变成了一位王子,领着她走入一个奇幻的世界。小糖果、玩具们都活了起来,在玛丽的带领下同老鼠兵作战。后来胡桃夹子又把她带到果酱山,受到糖果仙子的欢迎,享受了一次玩具、舞蹈和盛宴所带来的快乐。 原来这是小玛利亚的一个美丽而充满幻想的梦。 当音乐一开始,它就把我带入了一个童话世界,这里,所以看得见的东西都是小的可爱的,活泼的但是在孩子的心中又相当具体。小提琴的严重失职显得生机勃勃,描绘出而他和玩家的美丽的幻想世界,接下来是6首特向舞曲。第一首是进行曲,音乐具有生动的画面性,孩子们围着圣诞树上前领取者各种的礼物,你甚至可以感觉到他们的队列规模很小,严肃是装出来的,充满了孩子气,接着是糖果仙子之舞,糖果甜甜的粘粘的,所以用钢琴来表现很自然让人联想到晶莹夺目,五彩缤纷的糖果王国。然后是俄罗斯特列帕克舞曲,舞蹈热烈,表达了一种纯朴的活力和天真的快乐。最后音乐在旋风般的旋转中结束,接下来是阿拉伯舞曲。这是舞剧中咖啡仙子的舞蹈,用音乐来描写咖啡,这可不容易啊,但是作曲家窍门的有用了阿拉伯舞曲来唤起听着的联系,“甜蜜而迷人”木管乐器将这种异国情调的东方舞曲修饰得有滋有味。妈妈的音乐渐弱到消失。中国舞曲是第五部分,这是滑稽舞曲,表现的是茶叶仙子之舞,有长笛和短笛一起演奏主体,然后大管单调低语形成强烈对比,弦乐器跃跃地接过,不过真正的中国舞曲风味很难觅到。芦笛舞曲是玩具牧童吹奏的,一边吹一边翩翩起舞,美妙就在这里充分体现。最后即使我最喜欢的花之圆舞曲,而此时音乐也到达高潮。 整个音乐剧欣赏,不仅是听觉的享受也是灵魂的陶冶,是当今流行歌曲所无法比拟的。 一杯茶,一本书,一支音乐,静静谱写各自的人生。

中外名曲赏析以前的听辨

1812序曲 正式听音: 虽然这首曲子的名字叫做《1812序曲》,但是严格的说来它也是属于标题音乐一类,因为它有着文学性和描绘性的标题,并有着较为具体的表现内容。乐曲的引子首先从一首古老的赞美诗《主啊,拯救你的子民》开始,中提琴和大提琴分成六个声部的舒缓演奏十分鲜明的表达了俄罗斯人们宁静安详的生活,此时你应当听到大提琴和中提琴相继演奏时的位置变化。到了(1:18)左右,这个主题加入木管乐器,音响庄严、宏伟而有力。但是此时的音乐节奏也在逐渐的加快,庄严的木管乐器也愈来愈多的表现出紧张的氛围,预示着战争的阴云正逐渐的笼罩着俄罗斯。 随着(1:53)左右的一声定音鼓,你会听到低声部开始出现了一种急促而又惊惶不安的节奏,即象征法军的入侵已打破俄罗斯人民安宁的生活,又表现了当时人们对入侵事件的反应。这时你可以听到一个音调柔和动人、如泣如诉的主题在双簧管、长笛、单簧管和大管(2:46)声部轮流传递。(2:53)和(3:01)左右,会有两次鼓钹对击,此时你应当听到钹所发出的足够的泛音,音乐的速度开始不断地加快,音响也不断地增强,音乐进入一个小高潮。 在(3:12)左右,一个全新的主题出现,它描绘了俄罗斯军队的情形,象征着俄罗斯人民已经开始了对侵略者的抵抗,(3:26)在乐队的左后侧,你会听到急促的军鼓声,在小军鼓背景的衬托下,木管乐器和法国号奏出一个号召性的合奏主题,这个主题经过几次反复,随后是一个短暂的休止(4:25)左右,音乐转入快板部分(4:28)左右。 乐曲进行至此,速度已明显的加快,此时开始了描写俄罗斯军队对入侵者的抵抗。乐曲在强烈而又快速的主题中进行着,如果你的系统解析力还不错的话,你会在(4:36)左右听到乐曲中夹杂的一连串类似马蹄的声音,在(4:50)的时候,更是有一声不易察觉的类似击剑的声音混杂在乐曲之中,到了(5:08)左右,法国号和短号相继奏出《马赛曲》,激昂的《马赛曲》的反复奏出,表现着拿破仑的军队一路东进,长驱直入俄罗斯的腹地。而与《马赛曲》相伴的,是另外一只描写俄罗斯人们奋起抵抗的主题,两只主题交错缠绕着,并逐渐的舒缓下来。 在(6:04)的时候,一段充满着俄罗斯风格的主题开始奏响,首先是在(6:20),一首悠扬的俄罗斯民谣为我们生动的描绘了俄罗斯壮丽而又辽阔的景色,它也表达着俄罗斯人民对自己国家的热爱之情。在这段乐曲中我们应当留意位于乐队左后侧的三角铁的声音,如果你的系统高频解析力足够的话,你会听到三角铁所发出的悦耳泛音。乐曲经过逐渐的演变,在(7:35)出现了另外一只俄罗斯婚礼歌曲《在爸爸妈妈的大门旁》,乐曲轻快而富于朝气,注意此时的铃鼓,它的音色是清澈而且十分悦耳的。 在两段舒缓的乐曲缓解了紧张的战斗气氛之后,乐曲重新开始了对战争场面的描写,注意(8:32)左右,在这里你应当清楚的听到几位大提琴演奏者相继翻动了自己的曲谱。战斗场面的描写从(8:36)开始,铜管乐器和弦乐器错综交织,打击乐器象征刀光剑影的搏斗,(9:08)开始,你会听到多次击鼓和击钹的声音,而《马赛曲》在后期会渐次减弱并逐渐消失,它的片断只是加快了速度,时断时续,后来在低音弦乐器的阴沉音调衬托下转入低音区(大管、低音长号和大号)。如果仔细的对照1812战争的历史,你会发现这段曲子所描绘的很有可能为两败俱伤但却是战争分水岭的博罗季诺战役。 (10:06)开始,两支熟悉的俄罗斯民谣相继奏响。在这里仍要留意三角铁的声音,此时的泛音应当比第一次所听到的还要充盈,如果你的系统只能听到如敲击铁棒的声音,那就说明你系统的解析力还有待提高。在这两段悠扬的乐曲声中,我们可以想象当时的俄罗斯人在不得不暂时抛弃自己的首都时的心情,那是一种何等痛苦却又对胜利充满着希望的心情。(11:13)《马赛曲》奏出,但声调已显低沉。但是随后乐曲的节奏越来越快,力度越来

中外音乐简史与名作赏析课程教学综述

《中外经典名曲赏析》课程教学综述 《中外经典名曲赏析》是一门针对成人脱产本科学生的层次特点,进行新的课程整合之后的一门专业理论课程。由于该层次学生的特点是:一部分由本分院培养的音乐教育专科学生升本构成,一部分是来自全疆的需要再深造的音乐专科人才构成,因此,将《中国音乐史》与《西方音乐史》两门课程进行整合,教学中以中外经典音乐作品的赏析为主,相关时期的音乐文化知识讲授为辅。针对学生未来就业需要,通过该门课程的开设,教授学生如何在中小学音乐教学中开展音乐鉴赏课程的教学工作。注重方法掌握,结合学生实际需要。下面就对该门课程教学特点、内容及方法等方面的内容,做详细论述。 一、教材分析 该门课程开设学期是在第一学期,开课总学时为36课时,每周两课时,除去最后两周的复习及考试的4课时,中外音乐史理论知识与经典名曲的赏析内容要压缩在16周完成。针对有限的课时数,及庞杂的课程内容,在教材方面,选用上海音乐出版社出版的、田明俊主编的《中外音乐简史与名作赏析》,该本教材是适合于高等院校小学教育专业、学前教育专业选修音乐方向的学生、参加职后继续教育(音乐方向)的小学教育学前教育的工作者,以及高职、高专音乐专业的学生。因此,就教材的难度和广度方面适合目前培养的学生层次特点。该本教材内容包括中外音乐简史与名作赏析两大部分。贯穿以中外史学教授为主线,以中外经典作品赏析为主体,做到古今中外名曲兼容并包的特点。在编写体例上采用“欣赏导引”、“信息点击”、“拓展与探讨”三大板块

的框架,凸显理论知识与审美实践相结合,作品分析与人文内涵相联系,感情体验与理性思考相融合的特点。 二、教学目的 该门课程的教学目的,具有三方面的内容。第一,需要重点讲述的理论内容,包括了解包括鸦片战争之前的中国各历史时期的歌曲、歌舞音乐、说唱音乐、戏曲音乐和民族器乐等的中国古代音乐文化部分;包括鸦片战争之后的中国各历史时期的歌曲、歌舞音乐、说唱音乐、戏曲音乐和民族器乐等的中国近现代音乐文化部分;包括世界各地域各历史时期的歌曲、器乐等的世界音乐文化部分。第二,通过对中外各历史时期的音乐文化内容的掌握,通过相关经典作品的赏析,提高对中外音乐鉴赏风格演唱的能力;从理论层面进行作品曲式及音乐美学角度的分析,进而达到具备写作思辨性文章的能力。第三,通过以上两层面的学习,在熟练掌握中外音乐史基础知识、经典作品鉴赏方法的同时,指导学生在未来从事音乐教学及音乐鉴赏方面的研究工作。 三、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中应重视音乐审美实践教学,注意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从音像资料的视听入手,加强音乐审美感受,多唱、多背具有代表性的优秀曲目,在学生获得感性认识的基础上,作理论分析、总结和归纳。以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的形成为目标,注意知识掌握与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的形成相结合。在关注学生学习和掌握世界各历史时期、各民族、各地域音乐的相关知识的同时,重视激发学习兴趣,形成正确的学习态度和音乐审美价值观。提倡学科知识的综合讲授,注意音乐与文化相结合。在对中外各时期、各民族、各地域音乐的分析中,贯穿“文化中的

声乐艺术与作品赏析论文

声乐艺术与作品赏析论文——歌剧《魅影》赏析 学校:东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 院系:国际商务学院会计系 班级:11级会计十班 学号:1140131363 姓名:张杰 指导教师:张婷婷

歌剧《魅影》赏析 《歌剧魅影》由安德鲁·劳埃德·韦伯作曲的经典百老汇音乐剧改编自加斯通·勒鲁著《歌剧幽灵》。1986年首演于1988年获得七项托尼奖是史上最成功的音乐剧之一。1986年伦敦的首演由麦克尔·克劳福德和莎拉·布莱特曼担任男女主角该剧一成名。至今全球已有16个制作版本也被改编成同名电影上映。1988年该剧移师百老汇就此与《悲惨世界》、《西贡小姐》、《猫》一起并称为世界四大音乐剧。 而作为西方四大音乐剧之一的《歌剧魅影》,以其独特的构思,离奇的故事情节,悠扬动听的音乐,绚丽宏伟的舞台背景,华丽动人的舞蹈动作长久征服着一带又一代的观众,经演不衰,1986年首演,于1988年获得七项托尼奖,是史上最成功的音乐剧之一。 首先它成功的改编了加斯通·勒鲁的原作小说,既保留了原作的风格又使之更适合舞台演出,提升了作品的可看性,其次,巧妙的戏中戏令观众徘徊于现实与虚幻之间。尤其是追逐幽灵的那一场戏,整个剧院,台上台下、四面八方响起了幽灵的声音,使观众置身其中,因为那句“我在这里”似乎就在他们的身边,就在隔壁的包厢,而那幕吊灯突然坠落的戏也着实令气氛紧张刺激到极点,前排观众的惊叫与台上演员的呼声连成一片,在这方面,舞台设

计玛莉亚·布琼森自然功不可没。 该剧描述十九世纪发生在法国巴黎歌剧院的爱情故事。在全剧中,一首“all i ask of you”的旋律反复出现,罗尔与幽灵对这首歌的不同演绎表现了他们各自对女主角克里斯汀不同的爱情,最后这一主题在管弦乐中浮现,显示了爱情最终战胜了悲剧。 时值1870年,在歌剧院的地下深处,传说住着一名相貌丑陋、戴着面具、却学识渊博的音乐天才,多年来他神出鬼没,躲避世人惊惧鄙夷的目光,被众人称之为“魅影”。他动辄以鬼魅之姿制造各种纷乱,赶走他讨厌的歌手,甚至干涉歌剧院的主角人选和剧码安排。幼年丧父的小克莉丝汀·戴伊被吉里夫人带到歌剧院接受舞蹈训练,成为一名芭蕾舞女。当深夜无法入睡时,小克莉丝汀总期盼父亲向她许诺过的音乐天使会出现。同情她的孤独,魅影假扮音乐天使,隔着墙对她说话,安慰她幼小的心灵,并教她歌唱的技巧。就这样九年过去了,年轻貌美的克莉丝汀在魅影的帮助下因偶然机遇凭借美妙的歌喉一夜成名。然而,最初发自于精神层面的音乐之爱,却逐渐转化成为强烈的占有欲。走火入魔的魅影更以实际行动,把所有妨碍克莉丝汀歌唱事业的人一一除掉。 半年后,劳尔跟克莉丝汀秘密订婚,魅影突然现身于歌剧院的化装舞会,强迫歌剧院演出他亲手谱作的歌剧《唐璜》,并指名由克莉丝汀担任女主角。心烦意乱的克莉丝汀,半夜奔至父亲坟前哭诉,劳尔则誓言要与魅影周旋到底。 在《唐璜》首演当晚,歌剧院四周布满警察,孰料魅影竟然杀死男主角,亲身改扮上场,与克莉丝汀演对手戏。在戏演到最高潮时,克莉丝汀当众扯下他的面具,魅影羞愧心碎之际动手将克莉丝汀掳至他的地下密室。劳尔追踪至地下,和魅影展开对决,却被他用绳索勒住,魅影藉此要胁克莉丝汀答应求婚。 为了保护爱人劳尔,克莉丝汀毅然倾身,狠狠吻着魅影那张仿佛被地狱诅咒的脸。至此,这场爱情的胜负已定。绝望的魅影送走紧紧相拥的这对恋人,在警察和群众闯入地下密室前,悄然隐去,只留下一张似笑非笑的凄凉面具…… 电影的最后一幕是多年以后,克里斯汀去世,已是白发苍苍的劳尔带着拍卖所得的八音盒来到克里斯汀的墓前,正感伤时,突然猛地一怔:克里斯汀的墓前不知何时摆放了一支红玫瑰,上面用黑色的丝带系着一枚戒指,正是当年克里斯汀还给魅影的那一枚,劳尔四处环视,却一无所获 《歌剧魅影》是根据巴黎歌剧院内发生的事件而创作的。《歌剧魅影》大量采用古典音乐背景,又加上音乐剧,在音乐剧中套上歌剧,从而创作出一部音乐剧电影的力作。在这部电影中,舒缓、紧迫、狂躁、激情的音乐不断交替,《歌剧魅影》虽有恐怖惊险的气氛,但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