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七年级语文《河中石兽》习题及答案

七年级语文《河中石兽》习题及答案

七年级语文《河中石兽》习题及答案
七年级语文《河中石兽》习题及答案

河中石兽清·纪昀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1.给括号前的字注音:

河干()圮()于河棹()数小舟曳()铁钯()木杮()湮()于沙上啮()沙为坎穴臆()断欤()

2.在文中给加点和划线的字词作注释。

3.

4.一词多义:之

1)闻之笑曰

2)沿河求之

3)一老河兵闻之

4)当求之于上流

5)其反激之力

6)至石之半

7)求之下流

8)求之地中

9)然则天下之事

5.用现代文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1)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2)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3)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6.总结四种寻找石兽的方法:

7.总结一下以上四种方法成败的原因。

第一种:

第二种:

第三种:

第四种:

8.这篇文章说明了什么道理:

9.这篇文章还给我们什么启示?

答案:

1.略

3.

4.

1)闻之笑曰代词,代顺流而下寻找石兽这件事

2)沿河求之代词,代石兽

3)一老河兵闻之代词,代讲学家的话

4)当求之于上流代词,代石头

5)其反激之力结构助词,的

6)至石之半结构助词,的

7)求之下流代词,代石兽

8)求之地中代词,代石兽

9)然则天下之事结构助词,的

5.用现代文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1)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你们这些人不能探究事物的道理。这不是木片,怎么能被大水带走呢?

2)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石头)一再不停地翻转,于是反而逆水而上了。(关键词为:已、遂、溯)

3)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既然这样,那么天下的事,只知道表面现象,不知道其中根本道理的人和事有很多呀,难道可以根据自己所知道的道理主观判断吗?

6.

7.第一种:没考虑流水、石兽、泥沙的关系。

第二种:只考虑了流水,没考虑石兽、泥沙。

第三种:考虑了石兽和泥沙的关系,忽略了流水。

第四种:既有理论又有实践,准确把握了三者的性质及相互关系。

8.这篇文章说明了什么道理?

许多现象的发生往往有着复杂的原因,我们不能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仅仅根据自己的一知半解主观判断。

9.这篇文章还给我们什么启示?

实际经验有时比书本知识更可靠。

(完整版)初一语文阅读理解及答案

一、文言阅读:(14分) 京中有善口技者。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众宾团坐。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既而儿醒,大啼。夫亦醒。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地齐发,众妙毕备。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未几,夫齁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8、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2分) ①会.宾客大宴()②宾客意少.舒() ③不能名.其一处也()④几.欲先走()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 ②凡所应有,无所不有。 10、下列表示时间的词语与其他各项不同类的是()(2分) A、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 B、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地齐发,众妙毕备。 C、未几,夫齁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 D、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11、下列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2分) A、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B、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人教版初一上语文《河中石兽》知识点

人教版初一上语文《河中石兽》知识点 导语:知识点对朋友们的学习非常重要,大家一定要认真掌握,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人教版初一上语文《河中石兽》知识点,欢迎大家参考! 一、读准字音 河干(g a n )圮(p i )棹(zh a o )曳(y e )铁钯 (p d )木柿(f e i ) 湮(y a n )啮(ni e )坎穴(xu e )溯流(s u )臆 (y i )断欤(y u ) 二、原文与译文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p i)于河,二石兽并沉焉 译文:沧州南边有一座寺庙就在河岸上,寺院的大门倒塌在河中,(门前) 两只石兽一起陷入水中。 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 译文:过了十多年,僧人募集资金重新修缮寺庙,在水中寻找石兽,竟然无法找到,就认为石兽顺着河水流到下游去了。 棹(zh a o)数小舟,曳(y e )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译文:划着几只小船,拖着铁耙,往下游找了十几里地,不见石兽的踪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 是非木柿(f e i), 译文:一位教书先生在寺中开设学馆教学,听了这件事 笑着说:“你们这些人不能推究客观事物的道理。这两尊石兽不是木片, 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译文:怎么能够被洪水携带走呢? 只不过石头的性质坚硬沉重,沙子的性质疏松漂浮, 湮(y a n)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 众服为确论。 译文:石兽埋没在沙中,逐渐沉到深处罢了。顺着河水寻找它们,不是弄颠倒了吗?”大家信服,认为是确定不移的道理。 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译文:一位镇守河防的老兵听到了这件事,又笑着说:“凡是河水中丢失的石头,应当到上游去寻找。” 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译文:正因为石头的性质坚硬沉重,沙子的性质疏松漂 浮,(所以)河水不能冲走石头,它相反的冲刷力量,一定在石头下面迎水的地方冲走沙子形成陷坑。 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

河中石兽知识归纳

河中石兽 一、实词解释。 1、沧州南一寺临河干 ..:靠近2、山门圮于河:倒塌 3、二石兽并.沉焉。一起。 4、阅.十余岁:经历了 5、求.二石兽于水中:寻找 6、竟.不可得:终于 7、棹.数小舟:划船 8、一讲学家设帐 ..寺中:讲学 9、究.:推究 10、物理 ..:事物的道理。 11、是.非木柿:这 12、湮.于沙上:埋没 13、渐沉渐深耳.。:语气词,表示罢了14、不亦颠.乎:通“癫”,疯狂 15、啮.沙为坎穴:侵蚀,冲刷 16、石必倒掷坎穴 ..:坑洞 17、转转不已 ..:不停止 18、遂.:于是 19、反溯流 ...:按照他的话去做..逆上:逆流 20、如其言 21、但.:只 22、可据理臆断:主观地判断 二、虚词: “之”的用法和意思 1、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代词,它,这件事 2、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代词,代石兽 3、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代词,代石兽 4、一老河兵闻之.代词,讲学家的话 5、当求之.于上流代词, 代石兽 6、其反激之.力助词, 的 7、至石之.半助词, 的 8、求之.下流,固颠代词, 代石兽 9、求之.地中代词, 代石兽 10、然则天下之.事……助词,的 “于”的用法和意思 1、山门圮(pǐ)于.河介词,在 2、求石兽于.水中介词,在 3、湮(yān)于.沙上介词,在 4、当求之于.上流介词,从,到

5、必于.石下迎水处介词,在 6、果得于.数里外介词,在 “其”的用法和意思 1、其.反激之力:代词,水 2、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其中 三、问题探究。 1、本文针对找石兽这件事,有什么提出了哪些寻找方法他们各自依据是什么这些方法有用吗为什么 ①庙僧在原地寻找,“不可得”,因为他没有考虑石性、沙性和水流的关系。 ②庙僧顺流而下寻找,依据:以为顺流下矣,结果“无迹”,因为他没有考虑石性和沙性,只考虑水流。 ③讲学家提出原地沙下找,依据:以为石头会“渐沉渐深”,不可能找到,因为他只考虑石性、沙性,不考虑流水。 ④老河兵提出逆流而上找,依据:河水冲击石头,石兽反而逆流而上。“果得于数里外”,因为他不仅考虑到石性、沙性,还考虑了水流关系。 2、如何理解庙僧、讲学家、老河兵这三个人物形象 庙僧代表的是不深思熟虑而盲目行动的人;讲学家代表的是空谈事理,不切合实际,“主观臆断”的人;老河兵代表的是能综合考虑各种现实因素,符合实际,实事求是的人。 3、在寻找石兽的问题上,庙僧和讲学家犯了什么错误为什么只有老河兵提出了正确的方法庙僧和讲学家都犯了脱离实际,主观臆断的错误。老河兵则从实际经验出发,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因此能提出正确看法。 4、文章中写了两次“笑”,你怎么理解其中的意味 讲学家的“笑”,是自以为懂得“物理”,嘲笑别人不具备这方面的知识。老河兵的“笑”,则是因为富于实际经验,笑讲学家主观臆断。 5、这则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用文中找出原句回答。 然则天下之事,但只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6、如何理解“然则天下之事,但只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①嘲讽了那些据理臆断,自以为是的人;②用反问强调要根据实际经验,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不能主观臆断。③总结全文,点明中心。

七年级语文试题参考答案2019.1

七年级期末语文试题参考答案2019.1 1.B A滑稽 jī C庇护 bì D哺乳 bǔ 2.C A神采奕奕 B安详 D蓬勃 3.C A“随声附和”与“赞成”矛盾 B语义过重 D与“认真负责”矛盾 4.D A“达到”与“近”矛盾 B关联词使用错误 C缺少主语 5.A B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人格化的动植物或其他食物。C《一千零一夜》不是安徒生的作品。D《诫子书》是写给诸葛亮儿子的。 6.C 不是杜小康,是陆鹤 7.B 弛:解除,卸下 8.A A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B代词,狼 C代词,这件事 D 代词,杞人 9.B 应该是“遇狼”,“惧狼”“拒狼”,“杀狼”四个情节 10. 其一竖 / 又在彼树致小狼鸣急 11. (牧竖)商量分别捉住一只小狼,各自爬上一棵树,(两棵树)相距数十步远。 12. 示例:更赞同甲文中屠户的做法,是因为屠户面对的是恶狼,被迫自卫,除恶务尽,杀狼是正当的;而乙文中牧竖“杀狼”则出于一种无聊的残忍,张扬的是人性中恶的一面。 13.满压 14.留连,舍不得离开的意思,运用了拟人,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蝴蝶飞来飞去舍不得离开的样子,侧面写出春花的鲜艳芬芳。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喜悦之情。 15.①回乐烽前沙似雪②却话巴山夜雨时③尚思为国戍轮台④河流大野犹嫌束 ⑤非宁静无以致远⑥好像点着无数的街灯⑦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评分标准:有错别字,该空不得分。 16.①示例:韦编三绝:孔丘第一遍读《易》基本上了解了它的内容。不久又读第二遍,掌握了它的要点。接着,他又读第三遍,对其中的精神、实质有了透彻的理解。这样读来读去把串连竹简的牛皮带子也给磨断了好几次,不得不多次换上新的再使用。 凿壁偷光、囊萤映雪等 ②示例:书籍是心灵的良药。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 17. 麻雀在雪后跳跃鸣叫;麻雀跟随着春天劳动的人们;秋天,麻雀聚集在树上;夕阳的余晖中麻雀在树上叽喳。麻雀在农舍的屋檐上蹦蹦跳跳。 评分标准:概括出4点即可。少一点扣1分 18.不好。“起伏”是一起一落,高低不平的意思,这里具体形象地写出了傍晚牛羊的叫声在乡路上连绵不断的特点。表现出了乡村的傍晚静谧、温馨。而“传来”却不能很好的表现出这些特点。

河中石兽》练习题复习

古文有多重要不用老师多说了吧!期末考试词语解释错了你有脸见我吗? 一 份耕耘一份收获,别想着不劳而获就对了。 一、解释划横线字词。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注音: 解释: ),山门圮(注音: 解释: ) 于( )河,二石兽并( )沉焉( )0阅( )十余岁( ),僧募金 重修,求( )石兽于( )水中,竟( )不可得。以为( )顺流下矣, 棹(注音: 解释: )数小舟,曳(注音: 解释: )铁钯,寻十 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 )寺中,闻( )之( )笑曰:“尔辈( ) 不能究( )物理( ),是( )非木柿(注音: 解 释: ),岂( )能为( )暴涨( )携之去( )? 乃( )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注音: 解释: )于沙上, 渐沉渐深耳( )0沿河求之,不亦颠( )乎? ”众服为确论 ( )0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 )河中失石( ),当( )求之 然则( )天下之事,但( )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 )据理臆 断( )欤(注音: 解释: )? 二、填空 材为( ) 2、古今异义。 (1)阅十余岁古义: _______ ;今义: _______ ? (2)阅十余岁古义: ________ ;今义: ________ ? (3)尔辈不能究物理 古义: _________ 」 今义: __________________ (4)是非木柿 古义: ___________ 」今义: ___________ ? (5)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渐沉渐深耳 古义: ;今义: ? 第 六 单 元 古 文 《河 中 石 兽 ( )于( )上流。盖( 反激之力( ),必( )于( 释: )沙为( )坎穴(注音: 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 遂( )反( )溯流(注音: 固 ( )颠( );求之地中,不更颠乎? )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 )石下迎水处啮(注音: 解 解释: ),渐激 )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 ), 解释: )逆上矣。求之下流, ”如( )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1、本文选自( ),作者( ),字( ),是( ) (朝代)人。编撰《四库全书》,本书分为( )()()四个部分。本文题

新部编版七年级语文考试试题及答案

2018秋季学年度七年级期中考试 语文试题卷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4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3分) A.分歧.(qí)霎.时(chà)瘫.痪(tān)絮.絮叨叨(xù) B.应和.(hé)莅.临(lì)确凿.(záo)人声鼎沸.(fèi) C.停滞.(zhì)粗犷.(guǎng)绽.开(zhàn)花团锦簇.(cù) D.睫.毛(jié)酝酿.(niàng)祷.告(dǎo)咄.咄逼人(chuò) 2.下列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宽恕感概淅淅沥沥精神抖擞 B.诀别瘫痪截然不同浑为一谈 C.卓号捶打恍然大悟滚瓜烂熟 D.遗憾荫蔽整装待发花枝招展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3分) A.他驾起船小心翼翼 ....地向对岸驶去。 B.那些对自己的事业有探索精神并乐此不疲 ....的人,最终都走向了成功。 C.“六一”晚会上,两个小朋友表演的小品让人们都忍俊不禁 ....地开怀大笑。 D.京剧大师梅葆玖先生演技高超,他在传统京剧《霸王别姬》中扮演虞姬, 演得惟妙惟肖 ....。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珍惜生命,远离毒品”的校园宣传活动,有效地增强了中学生的自我保护。 B.一个人工作能力的高低,不在于他掌握了多少知识,关键是看他作出了突出的成绩。 C.有报道说,目前绝大多数企业的销售利润在8%以下,比去年下降了一倍。 D.深受人们喜爱的中国京剧脸谱艺术,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标识之一。 5. 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是道家经典著作之一。

《河中石兽》课内外阅读训练及答案

《河中石兽》课内外拓展阅读练习(2015.12.10)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下,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击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1、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 (2分) 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击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2 2、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4分) ①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②棹数小舟,曳铁钯() ③湮于沙上()④沿河求之,不亦颠乎?() 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然则天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阅读理解全文后填空。 对于河中石兽的位置,寺僧判断其“在水中”、“顺流下矣”;讲学家判断其在__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 ;老水兵则判断其在 ________________,是因为“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3分) 5、这个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刘羽冲偶得兵书 刘羽冲偶得古兵书,伏读经年,自谓可将十万。会有土寇,自练乡兵与之角,全队溃覆,几为所擒。又得古水利书,伏读经年①,自谓可使千里成沃壤。绘图列干②州官。州官也好事,使试于一村。沟洫③甫成,水大至,顺渠灌入,人几为鱼。由是抑郁不自得,恒独步庭阶,摇首自语曰:“古人岂欺我哉!”如是日千百遍,惟此六字。不久,发病死。后,风清月白之夕,每见其魂在墓前松柏下,摇首独步。倾耳听之,所诵仍此六字也。或笑之,则歘④隐。次日伺之,复然。泥古者愚,何愚乃至是欤?何文勤公尝教昀曰:“满腹皆书能害事,腹中竟无一卷书亦能害事。国弈不费旧谱,而不执旧谱;国医不泥古方,而不离古方。故曰:‘神而明之,存乎其人。’又曰:‘能与人规矩,不能使人巧。’” (选自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注释】①经年:一年左右。②干:求见。③沟恤:沟渠。④歘(xū):火光一现的样子。 19、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3分) A.自谓可将.十万(率领、带领)B.会.有土寇(聚会、会合) C.人几.为鱼(几乎)D.沟洫甫.成(刚刚) 20.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两项是(4分) A.自练乡兵与之.角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B.几为.所擒士卒多为.用者 C.使试于.一村子墨子闻之,起于.鲁 D.如是.日千百遍,惟此六字非独贤者有是.心 21.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4分) ①自谓可使千里成沃壤。 ②泥古者愚,何愚乃至是欤? 22.古人欺骗刘羽冲了吗?根据文意,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文后所引何文勤的“国弈不费旧谱,而不执旧谱;国医不泥古方,而不离古方”的议论,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4分) 《梦溪笔谈》二则(苏教版) (一) 元丰中,庆州界生子方虫,方为秋田之害。忽有一虫生,如土中狗蝎,其喙有钳,千万蔽地;遇子方虫,则以钳搏之,悉为两段。旬日子方皆尽,岁以大穰。其虫旧曾有之,土人谓之“傍不肯”。 1.《以虫治虫》选自________,作者________,字________,浙江钱塘人,________代作家。2.给加点的字注音 ①狗蝎()②其喙有钳() 3.解释字词。 ①蔽()②悉()③旬日()④穰() 4.翻译加粗句。 ①庆州界生子方虫,方为秋田之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遇子方虫,则以钳搏之,悉为两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旬日子方皆尽,岁以大穰。

2020七年级语文寒假作业参考答案

2020七年级语文寒假作业参考答案 1.①镌②铭③鸦④隙⑤攒⑥涉⑦谆谆⑧蓦 2.错 二 泊秦淮 写轻轻的烟雾和淡淡的月光笼罩着寒水细沙。两个“笼”字将烟、月、水、沙四种景物融为一体,贴切传神地勾画出秦淮河两岸朦胧淡 雅的景象,创设出一种冷清愁寂的氛围。首句写景,先竭力渲染水边 夜色的清淡素雅。两个“笼”字连用,将轻烟、淡月、寒水、细沙四 种景物融为一体,贴切传神地描绘出一幅月色迷茫、轻烟浮动的秦淮 河两岸夜景,给人以迷蒙之感。 居无定所 这些年来,我忙碌,漂移,居无定所,我以前迷惑,甚至迷失, 我开始怀疑我自己所拥有的一切,是不是我当初的坚持及梦想,于是,我把空荡荡的身体继续游走,游走到一些我陌生的地方,去寻找什么,我不知道,但是,在2003年的某一个清晨,我忽然听见自己对自己说,不要怕,不怕哭,要勇敢,放轻松,要永远相信,那个爱唱歌的自己 永远在出口等着我自己,2003的秋天是幸福的,我珍惜眼前的幸福… 马腹避火 打猎因而代词代敬业惊讶敬业知道没有躲避的地方大火过 过后,他昂然挺立,好像被血洗过一样 英国公时常打猎,有一次,叫敬业到树林里去追赶野兽,因而乘 风放火,想把他害死。敬业知道没有躲避的地方,立刻把马杀死,剖 开马腹,把身体伏在里边。大火过后,他昂然挺立,好像被血洗过一样,英国公看到这副模样,感到十分惊讶。

冰心诗二首 第一首是拟人作用:将小花人格化,表达出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即为人应该准确理解自己,敞开心怀。 第二首是比喻 作用:诗人把人生事业的成功比喻为花,把成就事业的起步阶段 比喻为花的芽儿,把奋斗的辛劳比喻为培养花的”泪泉“,把自我牺 牲比喻为滋润花的”血雨“,生动贴切,发人深思。 幸福的味道 1、聊天仅仅一种形式,承载了本文的主题思想。正是因为父女之 间的聊天,才表现出了主题。 2、哥哥给我讲故事,让我每天不再孤单 家里涂满了油漆,不过妈妈准备了凤梨皮,我就闻到了一种凤梨 的香味 3、一颗对生活有细心的人,善于积累生活中点点滴滴的幸福。一 颗感恩的心。 “草席上的茶叶香,刷满油漆的屋子里的菠萝香,原来都是幸福 的味道,不过也要有一个嗅觉灵敏的鼻子啊!”结合短文说说你对这句 话的理解。 幸福就在我们身边,只要我们有一颗感受生活的心,一双善于发 现生活幸福的美得眼睛。。。就能够发现,生活得小小细节,也会充 满幸福的气息! 管理自己也是一种伟大 1本文介绍了王石善于“管理自己”的哪几件事?

人教版初一语文上册25河中石兽

25河中石兽教学设计 ——刘玲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 积累文言词汇,掌握古汉语的意义和用法。 2. 训练阅读浅近文言文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学会运用课文注释和工具书,初步读通浅显文言文。 2、依据语境解释文言词语。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理解实践出真知的道理。 2、逐步养成注重实际调查得出结论的习惯,防止主观臆断的不良倾向出现。 教学重点: 1、积累文言词汇,掌握古汉语的意义和用法。 2、训练阅读浅近文言文的能力。 教学难点: 理解实践出真知道的道理。 教法学法:诵读法,串讲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一电视剧(图片)::铁齿铜牙纪晓岚 一、作者简介 纪旳,字晓岚,清代著名学者,生性诙谐风趣,任《四库全书》(分古今图书为经、史、子、集四档,总名为四库全书”总纂官,著有《阅微草堂笔记》等。 《阅微草堂笔记》是纪旳晚年所作的一部文言笔记小说,题材以妖怪鬼狐为主,但于人事异闻、名物典故等也有记述,内容相当广泛。 三、感知课文 这篇课文讲了一个故事:有一个庙靠近河,庙门倒塌之后,门旁的两只石狮也掉到了河里。后来要修庙,决定要把石狮打捞上来。有人说,到下游去找,因为石狮被水冲走了,结果在下游没找到。一个读书人说,石狮肯定沉到沙泥里去了,因为石头重,沙泥轻,结果在庙前的沙泥里也没找到。一个老水手最后说,这两个石狮在上游,结果果然在上游打捞到了。怎么会到上游去呢?阅读完课文后我们便知道了。 反复朗读,读准字音 河干(gai )圮(p 1 ) 棹(zh o )曳(y e ) 铁钯(p a)木柿(f e ) 湮(y 6 )啮(ni e )溯(s u) 臆(y i )欤(y d )

河中石兽练习及答案

出处 本文选自《阅微草堂笔记》 《阅微草堂笔记》 [1]《阅微草堂笔记》为清朝短篇志怪小说,于清朝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至嘉庆三年(1798年)年间翰林院庶吉士出身的纪昀(纪晓岚)以笔记型式所编写成的。在时间上,主要搜辑当时代前后的各种狐鬼神仙、因果报应、劝善惩恶等之流传的乡野怪谈,或则亲身所听闻的奇情轶事;在空间地域上,范围则遍及全中国远至乌鲁木齐、伊宁,南至滇黔等地。[1] 2作者 作者:纪(jǐ)昀(yún) (1724~1805),字晓岚,清代学者、文学家,清代直隶献县(今河北献县)人。著有《四库全书》。晚年自号石云,乾隆年间进士。他的著作有《阅微草堂笔记》,他编纂的《四库全书》被称为文化史上的“万里长城”,对保存中国文化有很大的贡献。[1] 3文章正文 河中石兽 作者:纪昀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gān)①,山门圮(pǐ)②于河,二石兽并沉焉。 作者纪昀 阅③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zhào)数小舟,曳(ya)铁钯(p á),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④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fai)⑤,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yān)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⑥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nia)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⑦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yì)断欤(yú)? (选自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4注释 河干(h? gān):河岸。干,水边。 山门:寺门。圮(pǐ读第三声):崩塌。 阅:经历。 设帐:讲学,教书。 木柿:木片,木屑。 河兵:巡河、守河的士兵。 固:固然。 颠(diān读第一声):通“癫”,疯狂。 欤(yú读第二声):呢,语气词。 啮(nia读四声):这里是侵蚀、冲刷的意思。 5文章译文 沧州的南面,有一座寺庙靠近河岸,寺庙的正门倒塌在了河水里,门前的两个石兽一起沉没在这条河里。经过十多年,僧人们募集金钱重新修建寺庙,并在河中寻找石兽,到底还是没有找到。僧人们认为石兽顺着水流漂到下游。于是划着几只小船,拖着铁钯,往下游寻找了十多里,没有石兽的任何踪迹。 一位学者在寺庙里教书,听了这件事嘲笑说:“你们这些人不能推究事物的道理。这不是木片,怎么能被暴涨的洪水带走呢?应该是这石头的性质坚硬沉重,沙的性质松软浮动,石头埋没在沙中,越沉越深罢了。顺流而下去寻找两只石兽,不是很疯狂的吗?”大家信服地认为这话是精当确切的言论。 一个巡河的老士兵听说了这个观点,又笑着说:“凡是丢失在河里的大石头,都应当到河的上游寻找。因为石头的性质坚硬沉重,沙的性质松软浮动,水流不能冲走石头,(但是)水流反冲的力量,一定会在石头下面迎着水流的地方冲刷沙石形成坑洞。越冲越深,冲到石头底部的一半时,石头必定倒在坑穴里。像这样又冲击,石头又会再次向前翻转,转来转去不停止,于是石兽石头反而逆流而上了。到下游寻找石兽,固然疯狂;在原地深处寻找它们,不是更疯狂的吗?”僧人们依照老士兵的话去做,果然在上游的几里外找到了石兽。既然这样,天下的事情,只知道事物的其中一方面,而不知道它的另一方面的情况太多了,可以根据某个道理就去主观判断吗?

初一语文现代文阅读题及答案

初一语文现代文阅读题及答案 (一)黑森林的猫(福州) ①从小我们受到的教育就告诉我们中国地大物博,但是我们要知道中国有13亿人口,这些资源如果平均到我们每一个人头上就远远低于世界人均值。 ②同样是创造1万美元的价值,中国所消耗的能源是美国的2.5倍,是日本的11倍多。近些年来石油价格不断上涨,多次突破60美元大关。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费国,不断冲高的油价必定会影响中国经济的增长。长期以来我国国民经济保持数量扩张型的粗放增长方式,呈现高投入、高污染、高消耗、低回报、低效益的局面。针对现状,政府指出“必须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大力发展节约型经济”。这说明节能已刻不容缓! ③这让我想起以前曾经听到过的一个故事。据说日本人煮鸡蛋用的锅非常讲究,煮一个鸡蛋,用煮一个鸡蛋的锅,煮三个鸡蛋用煮三个鸡蛋的锅。而且煮鸡蛋的水刚好没过鸡蛋,不多不少。假设煮鸡蛋九成熟最好,日本人会在七八成熟的时候,将燃气关掉,用开水的余温将鸡蛋继续煮熟。既节省了燃气、节约了水,鸡蛋煮得又恰到好处。我还听到过这样一件怪事。在德国黑森林地区的家猫很多都没有尾巴,这是为什么呢?原来黑森林地区的德国人是出了名的抠门。由于黑森林地区冬季很寒冷,每家都要开暖气。猫出来进去都要开门,而猫的尾巴很长,开门的时间也就长了,暖气就会流失,最终就浪费了能源。所以抠门的黑森林人就把猫的尾巴截了下来。这些人的做法的确有些极端,但从一个侧面也已显出了德国人的节能意识已经深入到了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 ④我们经常能够在水龙头边看到“节约每一滴水”,在电灯开关边看到“节约每一度电”的宣传口号,但是我们需要的不仅仅是口号而是实际行动。我有时会看到有的房间开着空调却同时开着大门,以及人去而灯不灭的现象,这都是生活的细节。这些看似渺小,但是如果全国13亿人都这样做,你还敢忽视它吗?我们粗放豪爽、大手大脚的习惯该改改了! ⑤如果我们注意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在不经意间既省了钱又节约了能源。省的钱是有限的,但节能的意义是无限的。我们不应该因为是公家付费还是私人付费而有所区别。因为资源是全人类的共同财产。 14、从全文内容看,点明中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15、第③段举了日本、德国的两个事例,意在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16、结合语境,解释第⑶段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含义。(3分) 原来黑森林地区的德国人是出了名的抠门。抠门:_______________ 17、政府向全民发出“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号召,你一定积极参与其中了吧!请举出一种发生在你身边的浪费资源的现象(文中提到的浪费资源的例子除外),写出一个节约资源的好办法,拟出一条有关节约资源的公益广告语。(9分) (1)浪费资源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节约资源好办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节约资源公益广告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银河系的巨星(百色) 银河系中比太阳大几千倍的星球是稀有的。2006年1月,亚利桑那洛惠尔天文台宣称,他们探测到四个最大的星球(KW人马座、V354仙王座、KY天鹅座和MA仙王座)。测量了他们的亮度和温度,根据理论模型计算了它们的尺度,结果是太阳直径的1500倍。这些星球约有1000万岁,它们可能在百万年内自己炸成碎片。 这四项星的质量皆为太阳的25倍,但绝对不是本星系中最重的星球。本星系中最重的星球是太阳的150倍。我们比较了解的一项是Eta船底座,为太阳的120倍。它内部核反应所产生的辐射十分强烈,其外向压力足可把近旁星体推开。因此,它也极度不稳定,其亮度在几年或十几年内就有激烈变化。19世纪,天文学家曾目击了它的爆炸,但不知什么原因它仍活着。不过用不了多久,也许在10万年内,它将炸得粉身碎骨。 总的说来,巨星都是短命的。

河中石兽人教版注释

河中石兽人教版注释 《河中石兽 》被选入人教版《语文》教材七年级下册(2017 版),是一篇告知同学们做 事不能只知其一不知其二道理的文言文,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河中石兽》人教版 注释以及该篇的原文,供同学们阅读。 《河中石兽》人教版注释 1、沧州:地名,今河北省沧州市。 2、临:靠近。也有“面对”之意。 3、河干:河边。(河:指黄河,历史上黄河曾流经沧州。)干,水边,河岸。 4、山门:寺庙的大门。 5、圮:倒塌。 6、并:一起。 7、沉焉:沉没在这条河里。焉,兼词,于此,在那里。 8、阅:过了,经过。 9、十余岁:十多年。岁:年。 10、棹:名词作动词,划船。 11、求石兽于水中:在河中寻找石兽。求,寻找。 12、竟:终于,到底。 13、曳:拖着,牵引。 14、铁钯:农具,用于除草、平土。 钯,通“耙”。 15、设帐:讲学,教书。 16、尔辈不能究物理:你们这些人不能推究事物的道理。尔辈,你们。究, 推究。物理,事物的道理、规律。 17、是非木杮:这不是木片。是,这。杮,削下的木片。 18、岂能:怎么能。 19、为:被。 20、暴涨:洪水。暴,突然(急、大)。 21、湮:埋没。 22、颠:通“癫”,疯狂。 23、众服为确论:大家信服地认为 (这话)是精当确切的言论。为: (认为) 是。

24、河兵:指镇守河防的兵。清代设河道总督,辖有专门治河的兵营。 25、盖:因为。 26、啮:本意是“咬”,这里是侵蚀、冲刷的意思。 27、坎穴:坑洞。 28、不已:不停止。已:停止。 29、倒掷:倾倒。 30、如是:像这样。 31、遂:于是。 32、溯(sù)流:逆流。 33、固:固然。 34、如:依照,按照。 35、然则:既然这样,那么。 36、但:只,仅仅。 37、据理臆断:根据某个道理就主观判断。臆断,主观地判断。 38、欤:表反问的句末语气词。 39、耳:罢了。 40、其一:表面现象。 41、其二:根本道理。 《河中石兽》原文: 作者:纪昀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 求石兽于水中, 竟不可得。 以为顺流下矣, 棹数小舟, 曳铁钯, 寻十余里, 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 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 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 又笑曰: “凡河中失石, 当求之于上流。 盖石性坚重, 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 至石之半, 石必倒掷坎穴中。 如是再啮, 石又再转。 转转不已, 遂反溯流逆上矣。 求之下流, 固颠;求之地中, 不更颠乎?”如其言, 果得于数里外。 (转转 一 作:再转)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河中石兽》古今异义 1.干:古义:岸边。今义:做。 2.耳:古义:罢了。今义:五官之一,用来听声音。 3.物理:古义:事物的道理,规律。今义:一种学科。 4.并:古义:一起 。今义:并列。

《河中石兽》文言知识整理

一、 2、通假字: 不亦颠.乎(“颠”通“癫”,疯狂。) 3、词类活用: 棹.数小舟(棹:名词用作动词,划船。) 岂能为暴涨 ..携之去(暴涨:动词用作名词,洪水。) 4、古今异义: (1)渐沉渐深耳.(耳:古义:罢了。今义:五官之一,用来听声音。) (2)尔辈不能究物理 ..(物理:古义:事物的道理,规律。今义:一种学科。物理学。) (3)二石兽并.沉焉(并:古义:一起。今义:并列。) (4)阅.十余岁(阅:古义:经过,过了。今义:阅读) (5)是.非木柿(是:代词,这。今义:表肯定判断的动词。) (6)盖.石性坚重(盖:古义:发语词,因为。今义:器物上有遮蔽作用的东西。) (7)但.知其一(但:古义:只。今义:表转折,但是。) (8)求.石兽于水中(求:古义:寻找。今义:请求、要求。) (9)转转不已.(已:古义:停止。今义:已经。) (10)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干:古义:水边,河岸。今义:跟“湿”相对。) 5、一词多义: (1)为:①以为.顺流下矣(认为)②岂能为.暴涨携之去(被)③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成为) (2)之:①闻之.笑曰(代词,代顺流而下寻找石兽这件事)②沿河求之.;当求之.于上流;求之.下流;求之.地中(代词,代石兽。)③一老河兵闻之.(代词,代讲学家所说的话。)④其反激之.力;至石之.半;然则天下之.事(结构助词,的。) 四、特殊句式: 1、省略句: (1)一讲学家设帐(于)寺中(2)求之(于)地中 (3)(僧)棹数小舟(4)如其言,果得(之)于数里外 2、倒装句: (1)求石兽于水中(状语后置)(2)当求之于上流(状语后置) 3、被动句: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为”表被动)

河中石兽练习题(七年级下册语文版)

河中石兽练习题(七年级下册语文版) 河中石兽练习题(七年级下册语文版)——由查字典语文课后练习频道小编为您搜集整理,希望可以为您提供参考帮助! 一、基础知识 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山门圮于河( ) 棹数小舟( ) 曳铁钯( ) 为暴涨携之去( ) 湮于沙上( ) 啮沙为坎穴( ) 石必倒掷坎穴中( ) 溯流逆上( ) 据理臆断( ) 不亦傎乎 2.解释加点字词在句中的意思。 ⑴一寺临河干 ⑵阅十余岁 ⑶众服为确论。 ⑷盖石性坚重 ⑸如是再啮 ⑹然则天下之事 3.指出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词的古今义。 ⑴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⑵如是再啮 ⑶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⑷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 4.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山门圮于河(倒塌) B.棹数小舟(船桨) C.不亦颠乎(颠倒,即本末倒置) D.遂反溯流逆上矣(逆水流而上) 5.翻译下列句子。 ⑴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 ⑵沿河求之,不亦颠乎? ⑶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 6.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一种见解是从石性和沙性角度作分析,认为应在石兽落水处寻找石兽。 B、一种见解是从水暴涨冲击石兽而走作分析,认为应该到河的下游去寻找石兽。 C、一种见解是从石性、沙性和水冲击角度作综合分析,认为应到兽落水的上游去寻石兽。 D、三种见解都是正确的,只不过实践更重要。 阅读理解 阅读选文,回答问题。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再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 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山门圮于河( ) 棹数小舟( ) 曳铁钯( ) 为暴涨携之去( ) 湮于沙上( ) 啮沙为坎穴( ) 石必倒掷坎穴中( ) 溯流逆上( ) 据理臆断( ) 不更颠乎 2. 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1)一寺临河干临:___________ 干:___________ (2)山门圮于河圮:___________ (3)阅十余岁阅:___________ 岁:___________ (4)尔辈不能究物理究:___________ 3. 指出下面加点词语的古义和今义。

河中石兽知识点复习

河中石兽知识点复习 一、文学常识: 1.体裁:文言笔记小说 2.作者:纪昀,字晓岚,清代著名学者,生性诙谐风趣,任《四库全书》 总纂官,著有《阅微草堂笔记》,本文选自其中。 3.作品: 《阅微草堂笔记》:纪昀晚年所作的一部文言笔记小说,全书主要记叙妖怪鬼狐故事,其中也有不少关于考据的文字,另外人事异闻、名物典故等在书中也有记述。 《四库全书》:分古今图书为经、史、子、集四档。 二、字词分析: 1. 注音: p? yè zhào fèi yān sù 圮曳棹杮湮溯 2、常规词语 【临】靠近。【干】水边。【圮(pǐ)】倒塌。【求】寻找。【竟】终于。【设帐】讲学,教书。【尔辈】你们。【究】推究。【杮(fèi)】削下的木片。【岂】怎么。【暴】突然;急,大。【携】带。【性】性质。【湮(yān)】埋没。【沿】顺着。【服】信服。【确论】确切的言论。【凡】凡是,大凡。【盖】因为,由于。【倒掷】倾倒。【啮(niè)】咬,这里是侵蚀、冲刷的意思。【坎穴】坑洞。【遂】于是,就。【溯(sù)流】逆流。溯,逆流而上。【如】依照。【果】果然。【然则】(既然)这样,那么……【臆断】主观地判断。 3. 【颠】通“癫”,疯狂。 4. 古今异义 【并】古义:一起。今义:并列。 【阅】古义:经历。今义:阅读。 【岁】古义:年。今义:年龄。 【物理】古义:事物的道理、规律。今义:指物理学,一门学科。 【是】古义:代词,“这”。今义:一般为判断动词。

【耳】古义:罢了。今义:耳朵。 【已】古义:停止。今义:已经。 【固】古义:本来。今义:坚固。 【下流】古义:河的下游。今义:卑鄙,龌龊。 【但】古义:只。今义:但是。 5、一词多义: 闻之笑曰代词,代顺流而下寻找石兽这件事 沿河求之代词,代石兽. 一老河兵闻之代词,代讲学家的话 当求之于上流代词,代石头 其反激之力的 至石之半的 求之下流、求之地中代词,代石兽 然则天下之事的 6、词类活用 【棹(zhào)】本义“船桨”;这里为名词活用为动词,“划船”。 【暴涨】本义“急涨”。这里为动词活用为名词,“洪水”。 7、文言句式 ①. 被动句 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为……,表被动,可译为“……被……”) ②. 倒装句 当求之于上流 (“当于上流求之”的倒装) 三、原文与译文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pǐ)于河,二石兽并沉焉。 译文:沧州南边有一座寺庙靠近河边,寺庙的大门倒塌在河中,(门前)两只石 兽一起沉入水中。 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 译文:过了十多年,僧人募集资金重新修缮寺庙,在水中寻找石兽,最终无法找

河中石兽注释、翻译习题带答案

《河中石兽》习题 一、重点注释默写: 1、【河干】河岸。 2、【山门】佛寺的外门。 3、【圮】倒塌。 4、【阅】经过,经历。 5、【求】寻找。 6、【竟】终了,最后。 7、【棹数小舟】划着几只小船。【棹】,划(船)。 8、【曳铁钯】拖着铁钯。【曳】,拖。 9、【设帐】设馆教书。 10、【尔辈不能究物理】你们这些人不能探求事物的道理。【尔辈】,你们这些人。【究】研究、探求。【物理】,事物的道理、规律。 11、【是非木柿】这不是木片。【是】,这。【木柿】,削下来的木片。 12、【湮】埋没。 13、【颠】颠倒,错乱。 14、【众服为确论】大家很信服,认为是正确的言论。 15、【河兵】巡河、护河的士兵。 16、【失石】丢失的石头,这里指落入水中的石头。 17、【反激之力】河水撞击石头返回的冲击力。 18、【啮】咬,这里是侵蚀、冲刷的意思。 19、【坎穴】坑洞。 20、【不已】不停止。 21、【遂】于是。 22、【溯流】逆流。 23、【据理臆断】根据某个道理就主观判断。【臆断】,主观地判断。

二、重点句子翻译: 1、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 翻译:经过十多年,僧侣募款重新修整(佛寺的外门)。在河水中寻找两尊石兽,最后没有找着。 2、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翻译:划着几只小船,拖着铁钯,(向下游)寻找了十多里,没有找到石兽的踪迹。 3、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翻译:你们这些人不能探求事物的规律。这不是木片,怎么能被暴涨的河水冲到下游去呢? 4、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翻译:大概因为石头的性质坚硬沉重,沙的性质松软轻浮,水流不能冲走石头,水流反冲的力量,一定在石头下面迎水的地方侵蚀沙子形成坑洞。 5、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翻译:不停地转动,于是反而逆流朝相反方向到上游去了。 6、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翻译:既然这样,那么天下的事,只知道表面现象,不知道根本道理的情况有很多,难道可以根据某个道理就主观判断吗?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初一语文参考答案

初中语文试卷 马鸣风萧萧 七年级语文试题答案 2008.11 一、基础知识及应用(36分) 1.(2分)略 2.(4分)诠隙豁萃 3.(10分)①而剑不行不亦惑乎②江春入旧年③今夜月明人尽望④休将白发唱黄鸡⑤何事长向别时圆⑥牺牲你自己⑦万水千山求它载着她的爱和悲哀归去⑧(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 4.(4分)①同“座”,座位②结束,完了③雕刻④指示代词,这儿 5.(3分)C 6.(3分)D 7.(2分)参考答案:勇敢地接受挑战,成功会为你打开一扇门。 8.(3分)①正文不能紧接着写在称呼语后面。(1分) ②署名后没有写请假日期。(1分) ③具体请假期限没有交代清楚。(1分) 9.(5分)名著阅读 性格:生性顽皮,勇敢机智,心地善良,乐于助人。(答出任意三点即可)(3分) 事件:略(2分) 二、阅读分析:(43分) (一)(3分) 10.(3分)C (二)(8分) 11.(4分)⑴心中想像的是鹤,那么眼前成千成百飞舞着的蚊子果然就是鹤了。 ⑵常常蹲下自己的身子,使身子与花台一样高,定睛细看。 12.(2分)D 13 .(2分)细心观察事物,善于对平常的景象和事物展开美丽而奇特的想像和联想,便会“怡然称快”“怡然自得”。 (三)(14分) 14.(4分)①C ②A ③D ④B 15.(2分)叙写了北大图书馆给“我”的巨大影响。 16.(3分)初见北大图书馆“我”心头“涌起一种近乎绝望的感觉”,“我”心情变得“沉静,愉悦,安详”。北大的书让“我”学会思索,渴望生活,渴望创造。 17.(2分)想到自己与青岛夏令营时那位哭泣的女孩一样,知识也很贫乏。

18.(3分)拟人的修辞手法。书籍“向我发出低低的絮语和呼唤”,其实是“我”渴求知识的体现,拟人的修辞,使表达生动形象。 (四)(18分) 19.(3分)比喻。(1分)将“童真”比作“娇贵的花朵”,写出了“童真”的美好可贵。(1分)“轻轻一碰便散落一地,无处可寻”写出了“童真”在我们生活中极易失去。暗示我们要珍惜“童真”。(1分) 20.(2分)总起下文⑤--○⑿自然段 21.(4分)动作描写、语言描写(2分)表现儿子对人热情,性格活泼的特点。(2分) 22.(6分)(1)(4分)儿子不再像原先那样扑在爸爸身上要抱抱了。(2分)儿子跟门卫只打招 呼不再报告自己及家人的去向。(2分) (2)(2分)因为儿子在某些方面长成和我一样的人了,(1分)不再像以前一样天真 淳朴了(1分) 23.(3分)热情、诚实、善良、热爱自然。(答出任意三点即可) 三、综合性学习:(6分) 24.(4分)(1)C (2)A (3)D (4)B 25.(2分)下联:郑人量足买履,度忘鞋失。 四、小作文(15分) 26.(15分)能选取一个角度,表述清楚理由即可。12分切入。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