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语言学概1

语言学概1

语言学概1
语言学概1

语言学概论

第一章语言和语言学

一、名词解释

1.符号:根据社会的约定俗成,使用某种特定的物质实体来表示某种特定的意义而形成的这种实体和意义的综合体。

2.能指:语言符号的物质实体,能够指称某种意义的成份。

3.所指:语言符号所指的意义内容。

4.组合关系:一个语言单位和前一个语言单位,或和前后两个语言单之位间的关系叫组合关系,也叫“句段关系”。它体现在互相关联的语言单位组成的整体中。

5.聚合关系:在同一个位置上可以互相替换出现的各个语言单位间的关系。

6.言语:即个人说的行为结果,它包括说话这种动作以及所说出来的话。

7.普通语言学:语言学界把研究人类社会的语言这种社会现象的一般理论称为语言学。它以一般语言为研究对象,探索各种语言所共有的特性、共同的规律、结构上的共同特点和一般原理。

8.应用语言学:把语言学的理论和具体成果用来为社会实际生活的某个领域服务,这是广义的应用语言学;狭义的应用语言学指专门研究语言教学中的理论和方法。

9.传统语言学:一般泛指20世界以前的语言学,特别是指索绪尔开创的结构主义语言学以前的语言学。

10.结构主义语言学:由索绪尔创立的语言学,它主要研究语言系统本身的内在规律。

11.语言学:研究语言的科学

二、简答题

1.简述语言和民族的关系

答:语言和民族间的关系比较复杂,二者不存在一一对应的关系。就大多数情况而言,一个民族使用一种语言,但在世界上也有不少这样的情况,即不同的民族使用同一种语言,同一种民族却又使用不同的语言。例如:汉族使用汉语,这是一个民族使用一种语言,但是,回族、满族和汉族又同都使用汉语,这是不同的民族使用同一种语言;而分

散在世界各地的犹太人大多使用所在国家或地区的语言,这又是同一种民族使用不同的语言的典型。

2.为什么不能单凭“相互理解程度”区别方言和语言?

答:单凭“相互理解程度”来确定几种身份未明的“话”是属于同一种“语言”的不同“方言”还是不同的“语言”,这种方法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了。如果单凭这一条标准来衡量,则美国人、澳大利亚人、加拿大人与英格兰人等彼此之间说话都可以理解,因此前者所说的话都应视为“方言”才对。另外,北欧瑞典、挪威、丹麦三个主权国家使用的语言差别很小,互相都能听懂,如按“相互理解程度”来处理,这三个国家使用的就是同一种语言,至少是同一个语言的各个方言,但人们又都认为这是三种不同的语言。因此,只能按“共同的历史文化传统和民族认同感,再参考政治因素来处理语言和方言的区分问题。

3.简述语言和言语的区别。答: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发现:在人类的口头交际活动中包含两个不同的因素:语言和言语。语言是使一个人能够理解和被他人理解的全部的语言习惯,是社会成员约定俗成共同使用的部分,是均质的,是言语活动的社会部分;言语则具有个人特色,因为每个人的嗓音,每个人的具体音色,使用的词语和句子结构都不尽相同。即语言是言语活动中同一社会群体共同掌握的、有规律可循而又成系统的那一部分;而含有个人要素或个人杂质的说话行为和说出来的话(包括写出来的“话”)只能属于言语。

4.举例说明语言符号的任意性。

答:语言符号的任意性既不是指使用语言符号时的随意性,也并非指语言符号相组合时的随机性,而是指人们最初创造单个的语言符号时,用什么样的形式――语音与什么样的内容――语义相结合,并没有什么必然性,而带有很大的偶然性或随意性。例如,为什么说汉语的人把“凹下去的地方”叫“坑”,即跟[k‘η]

这个语音相结合而不同别的语

音相结合?是否因为[k‘]这个

语音形式与“凹下去的地方”这种

语义之间有一种必然的联系?不!

每一个单个的语言符号的音义结合

都没有什么必然的理由,完全是创

制者主观确认的结果。但是,一旦

一个语言符号制定之后并进入交

际,就不能再随意改变了。

5.“汽车”“思想”这些词和

拟声词也具有任意性吗?

答:应该说,“汽”和“车”的

结合、“思”和“想”的结合在结构

和语义上是可以讲出道理的,不是

任意的。但语言符号的任意性指的

是音和义之间的关系,“qìchē”这

个音与“用内燃机作动力在公路上

行驶的交通工具”这个意义之间,“s

ī xiǎng”这个音与“客观存在反映

在人的意识中经过思维活动而产生

的结果”这个意义之间仍然没有什

么必然的联系。但为什么用“qì ch

ē”而不用“chēqì”,为什么用“s

ī xiǎng ”而不用“xiǎng sī”来

分别表示上述意义呢?这有一定的

道理,因为“汽”和“车”、“思”

和“想”的组合在结构意义上受汉

语规则的限制。只有考虑到结构和

语义上的非任意性,才可以说“汽

车”和“思想”具有相对的非任意

性。由于“汽”“车”“思”“想”这

些构词材料的音义结合关系是任意

性的。因此,从本质上说,“汽车”

“思想”这两个符号的音义结合仍

然是具有任意性的。

各种语言中都有一些拟声词,

这些词是由模拟自然界的声音而创

造的,如汉语中的“乒乓”“咣”

“轰隆”“砰砰”等,这些语言符号

的音义结合不完全是任意性的,但

也不完全是非任意性的,不同语言

或方言对同样的事物所拟的声音可

以不同,例如“布谷鸟”的叫声,

汉语的拟声是bu gu,英语的拟声是

cuckoo,同样是汽车喇叭声,有的

汉语方言叫di di,有的方言叫

dudu,还有的地方叫benrbenr,各

不相同,另外,拟声词在所有语言

中的数量都非常有限。所以,总的

来说,语言符号的音义结合关系本

质上任意性的。

6.为什么语言符号既具有强制

性又具有可变性?

答: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同时决

定了两个“矛盾”的现象:一方面

语言符号的音义结合关系不能随意

变更,另一方面又是可以变更的。

由于语言符号的音和义的结合本来

就是无所谓好坏优劣的,因而没有

随意变更的必要。在同一社会,同

一时代,对使用同一种语言的每一

个社会成员来说是强制性的,否则,

彼此就听不懂了,这样就从根本上

丧失了语言作为交际工具的作用。

但是,也正是由于语言符号的音和

义之间没有天然的联系,如果社会

形成了新的习惯,语言符号的音义

结合关系也可以发生变化。同时,

在人们对语言学习的过程中,语言

有可能发生变化,另外,社会的不

断发展,也要求语言适应其要求。

因此,同一社会在不同时代,其语

言符号的声音、意义,以及两者之

间的关系就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

会的变化而变化。另外,人口的增

加、居住地的改变和扩大、民族的

形成和发展、阶级和行业的分化以

及书面语言的产生,也必然会引起

语言在功能上的分化和发展。

7.为什么一个人只要掌握了一

定的音位和词语以及有限的语法规

则就可以说出无限的“话”?

答:语言符号具有离散性和线

性,同时每个语言符号都同时处于

组合关系与聚合关系当中。线性特

征使离散的语言符号有可能组合成

大小不等的语言单位,结合成连续

的语流,组合单位的成员之间、整

个语流的各个部分之间就可能形成

各种关系,产生各种相互影响,例

如:“大”和“房子”这个语言单位,

可以组成“大房子”,也可以组成

“房子大”,又可以与“好”组成“大

房子好”的词不同或者组合的先后

顺序不同都可以形成语言结构及

“话”的意义的千差万别;而“大

房子”中的“大”可以用“小”“新”

“旧”“老”“红”“白”等去替换,

每替换一个成员,原语言单位的意

义就有所改变,所以,聚合关系也

是形成“话”多样化的基础。

由于语言中的每个符号都同时

处于组合关系与聚合关系之中,所

以,一个人只要掌握了一定的音位

和词语以及有限的语法规则就可以

说出无限的话来。

8.索绪尔的主要贡献是什么?

答:索绪尔的主要贡献在于从

语言本体的角度界定了“语言”明

确地限定了语言学的研究对象、范

围和重点,使语言学脱离了早期什

么都研究,什么都难以深入的缺陷,

走上了研究对象相对单纯,因而有

可能逐步形成本学科特有的理论体

系和方法论体系的现代科学的道

路。20世纪语言学在索绪尔语言理

论的影响下集中主要精力研究语言

系统本身的内在规律,得到了蓬勃

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研究成果;

语言学的理论和方法甚至超越了语

言学领域,对哲学、人类学、心理

学、社会学等其他科学产生了重大

影响。

9.语言学的应用价值主要体现

在哪些方面?

答:语言学应用价值主要体现

在:语言学在历史学和考古学中的

广泛应用。语言学在普及基础教育、

民族语言规范化以及制定语言政策

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语言学的发展

对信息发展与计算机科学的发展有

巨大的推动作用。语言学跟生理学

和物理学的结合使之成为一门现代

意义上的科学,在社会生活的各个

领域、各个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三、分析题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哪些是

语言学中所说的“语言”,哪些是“言

语”,哪些是其他说法的代名词?

○1杨朔散文的语言真美。

○2你真不会说话。

○3他会说好几国的话。

○4熟了,也就有共同语言了。

○5用的着我的时候,你就言语

一声。

○6写工人,就要用的语言。

答:○1中的“语言”,实际上是

我们语言学中的言语,确切地说是

写出来的话或运用语言的结果。

○2中的“说话”当然也属于言

语,因它是运用语言的动作或行为。

○3中的“话”实指的语言,因

为每一个国家几乎都有一种公认

的、约定俗成的交际工具-----语

言。

○4中的“语言”却既非语言也

非言语,而是观点、话题的代名词。

○5中的“言语”是言语,意思

是“告诉”。

○6中的“语言”指言语,即符

合工人身份及文化水平的话语。

四、论述题

1、口语和书面语的关系是什

么?

答:语言的客观存在形式首先

是口语。但是有了文字以后,语言

就有了第二种客观存在形式,那就

是书面语。任何一种语言总是先有

口语,后有书面,语而且大多数语

言在其存在的历史上只有口语而没

有相应的书面语。任何一种书面语

又都只能是在口语的基础上产生

的,并且或早或迟总是要随着口语

的演变而演变。任何一种语言都在

有自己的口头存形式,但是只有极

基少数语言在口语的础上产生了相

应的书面语。因此口语是第一性的,

书面语是第二性的。

尽管说口语是第一性的,书面

语是第二性的,但书面语既不是口

语绝对忠实的记录,也不是口语机

械的复制品,书面语是经过加工、

提练和发展了的口语的书面形式。

书面语一旦在口语的基础上产生以

后就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就具有相

对独立的发展史。书面语由于克服

了口语在空间和时间两方面的局

限,就有可能积累起比口语更丰富

的语汇,更精密复杂的语法结构,

更多样化的表达方式,这些又反过

来影响和促进口语的发展。

同时,口语和书面语中基本的

语言成分也就是基本的语汇和语法

结构在大多数情况下是基本一致

的。

第二章语音

一、名词解释

1语音:由人的发音器官发出来

的表示一定意义的声音。

2音高:就是声音的高低,它主

要决定于发音体振动频率的高低。

3音强:就是声音的强弱,它主

要决定于振幅的大小。

4音长:就是声音的长短,它决

定于发音体振动时间的长短。

5音质:是一个声音区别于其他

声音的个性特征,它决定于声波的

形式。

6基音:由发音体发出的一系列

频率、振幅各不相同的振动中,有

一个振动频率最低,由这个振动发

出的声音叫基音。

7乐音:当基音的频率和陪音的频率之

间存在着整倍数的比例关系时,会形成一种

复杂而有规则的、具有周期性重复特征的声

波形式,这种声音叫乐音。

8口音:当软腭和小舌向后上升

并抵住喉壁时,通向鼻腔的通道被

堵塞,气流只能从口腔呼出,这时

发出的音叫口音。

9鼻化音:如果口腔内未形成任

何阻碍,则气流同时从口腔和鼻腔

呼出,这样发出的音叫鼻化音。

10.音位:是特定语言或方言里

最小的能区别意义的语音单位。

11.音位变体:属于同一个音位的几

个音素,就叫该音位的音位变体。

12.互补关系:在相同的语音环境里

互相排斥,因而不能起区别意义作用的音素,

就构成了互补关系。

13.音质音位:以音素为材料,

通过音质的差别起区别意义作用的

音位。

14.音位的区别特征:具有区别音

位作用的语音特征就叫做音位的区别特征,

也叫做区别性特征。

15.谱系分类法:按照语言的亲

属关系的层级把语言加以分类,就

是语言的谱系分类,又叫发生学分

类。

16.音节:是语流中最小的发

音单位,也是听觉上能够自然辨别

出来的最小的语音单位。

17.开音节:以元音收尾的音

节。

18.闭音节:以輛音收尾的音

节。

19.复元音:同一个音节里两

个或三个元音连续组合起来构成

的音叫复元音。

20.二合元音:由两个元音结

合而成的音。

21.三合元音:由三个元音结

合而成的音。

22.复輛音:同一个音节里两

个或两个以上的輛音连续组合而

成的音。

23.撮口呼音节:以韵母[y]

为韵头或韵腹的音节叫撮口呼音

节。

24.音渡:语音单元在前后过

渡、相互连接时,会因为自身性质

的不同而采取不同的过渡和连接

方式,这些方式叫做“音渡”,也

叫“音联”。

25.语流音变:在连续的语流中,

一个音可能由于邻近音的影响,或自身

所处地位的不同,或说话的快慢高低、

强弱的不同而在发音上产生一些变化,

这种现象叫语流音变。

26.韵律特征:韵律特征又叫做

“超音质特征”或“超音段特征”,

指的是语音中除音质特征之外的音

高、音长和音强方面的变化。

27.时位:长短音也可以像元輛

音音位那样起区别意义的作用,所

以也可以把它们看作是一种音位,

这种非音质音位叫“时位”。

28.调值:反映声调音高的变化

形式和变化幅度的线段或数字。

29.调类:一种语言或方言中声

调的类别。

30.固定重音:如果不同词里的

重音都落在词的同一位置上,这种

词重音就叫固定重音。

35.语调:与全名的意思以及说

话人的情感、态度相关的全名的高

你、长短、强弱等方面的变化。

36.节拍群:名中以停顿来划分

的语音段落叫节拍群。

二、简答题

1、语音与其他声音有什么不同?

答:语音专指由人类发音器官

发出的具有一定意义的声音,它是

语言的物质外壳。

语音同自然界的其他声音

不同,主要表现在:语音是从人的

发音器官发出的声音,而且必须具

有意义和交际功能。所以,如果不

是人类发音器官发出的声音就不是

语音,如风声、雨声、狗吠马嘶;

不表达任何意义的声音也不是语

音,如打喷嚏、打呼噜等,它们都

只是自然界的声音。

2、从物理学角度看,语音具有

几个要素?其中哪一个是最基本

的?

答:从物理学角度看,语音具有音

高、音强、音长、音质四素。在语音的

四要素中,音质是最基本的。因为它是

一个声音区别于其他声音的基本特征。

当下列任何一项具备时就可能产生不同

的音质:○1发音体不同;○2发音方法不

同;○3共鸣器的形状不同。具体到语音

中的音质也取决于上述三方面的因素,

即:○1气流通过声门时声带振动与否---

这是发音体方面的因素;○2气流遇到阻

碍时用什么方法克服--- 这是发音方法

方面的因素;○3是口腔、鼻腔还是咽腔

参与共鸣,口腔呈何形状---这是共鸣腔

方面的因素。

3声音大音高就高吗?

答:音高的概念容易和音强相

混,关键要记住二者的区别:廛高

指声音的高低,它决定于发音体振

动的频率,它与发音体的粗细长短

等质地有关,而跟发音体人用力的

大小无关;音强指声音的强弱,它

决定于发音体振动的幅度,而振幅

的大小跟发音时用力的程度以及呼

出的气流量的大小成正比。所以,

一个人的声音大并不见得音就高;

同理,一个人的声音低也不一定嗓

门就小。

4、平时我们根据熟人说话的声

音就能判断出哪是张三,哪是李四,

听到不熟悉的说话声,也能辨别出

哪些是男人的,哪些是女人的,哪

些是老人的,哪些是儿童的。请从

语音的物理属性的角度说明产生这

些现象的原因。

答:根据熟人的声音就能分辨

出张三李四,这是因为各人语音的

音质是不同的。造成音质不同的原

因之一是各人的发音体---声带的

质地略有差异。听到陌生的声音也

能分辨出男女老少,主要是因为他

们声音的音高和音质各有不同。

5、语音的本质属性体现在哪些

方面?

答:语音的社会属性首先表现

在:语音与语义的结合由社会约定

俗成,语音的表义功能由社会所赋

予,是社会的交际需要使人发出的

声音成为意义的载体,又是社会习

惯使特定的音同特定的意义结合在

一起,比如汉语普通话用ai表示

“爱”“碍”等意义,英语却用近似

的音表示“我”等意义。离开了社

会的约定俗成,就没有语言的产生,

也就没有语音的存在。

语音的社会属性还体现为语音

的民族性和地域性。任何民族都有

着自己的语音系统,这种系统是社

会选择的结果,不同的社会会选择

不同的语音,比如汉语中有的语音,

像j、q、x三个輛音,英语中就没

有;英语中的t?、tr汉语中也没有。

语音的地域性同语音的民族性有相

似之处,不同的地方有着不同的语

音系统,语音的这种地域特征同样

是社会决定的。

5.国际音标与音素间的关系是

什么?试举例简要说明。

答:国际音际是由国际语音学

会制定、用来标写世界上各种语言

或方言的语音符号。这的制定原则

是:“一个音素只用一个音际表示,

一个音际只表示一个音素。”可见,

这与音素的关系是一一对应的。例

如:汉语普通话里有[p‘]这个音

素,国际音际就用在[p]的右上方

加一个附加符号“‘’”来际记,从

而把[p](不送气塞音)与[p‘](送

气塞音)区别开来。

6.按照汉语普通话读音,请分

别用汉语拼音和国际音际注出下列

汉字字音中的輛音。

笔—匹站—颤仍—绳

兰—南贤—寒甘—堪

紫—此机—七打—塔

答:b[p]—p[p‘]

笔匹

Zh、n[ts、n]—ch、n[ts‘、n]

站颤

r、ng[z、η]—sh、ng[s、η]

仍绳

l、n[l、n]—n、n[n、n]

兰南

X、n[¢、n]— h、n[x、n]

贤寒

g、n[k、n]—k、k[k‘、n]

甘堪

z[ts]―c[ts‘]

紫此

j[t¢]―q[t¢‘]

机七

d[t]—t[t‘]

打塔

7.简述元音分类的依据。

答:元音的分类情况如下:

首先,可将元音按舌头起作用

的部位分为舌面元音和舌尖元音两

大类。其次,在舌面元音内部又依

舌位的高低或口腔的开闭分为高元

音,例如:[i];半高元音,如[e];

半低元音,如[ε];低元音,如[ɑ]。

依舌位前后分出前元音,如[a];

央元音,如[A];后元音,如[a]。

依唇形的圆展分为圆唇元音如[y]

和不圆唇元音如[i]两大类。另外,

在舌尖元音内部又按舌尖的不同状

态分为舌尖前元音、知尖后元音和

卷舌元音。此外,元音内部又可根

据软腭升降的情况把它们分为口元

音和鼻化元音两类。以上内容可示

如下:

1.高元音、半高元音、

半低元音、低元音(按

舌位高低)

舌面 2.前元音、央元音、后

元元音元音(依据舌位前后)

音 3.圆唇元音、不圆唇元

音(依据唇圆展)

1.舌尖前元音

舌尖 2.舌尖后元音

元音 3.卷元音

8.国际音标的优点是什么?

答:国际音标的优点在于:首

先,它是根据“一个音素只用一个

音标表示,一个音标只表示一个音

素“的原则制定的,音素和标写音

素的符号一一对应,没有标音含混

的缺陷。其次,由于它的符号以世

界鼐的很多民族通用的拉丁字母

为基础,因而形体简单易学。最后,

其符号完备,能比较精确地记录世

界上各种语言的语音。

9.举例说明音位的特征。

答:首先音位具有区别意义的

作用。从生理和物理角度来分析,

人可以发出非常多的声音,但具体

到一种语言或方言中,能区别意义

的音要分辨清楚,不起区别意义的

音可以忽略不计。在语言学里,就

把这些在一定语言或方言中能够起

区别意义作用的最小的语音单位叫

做音位。如汉语中[t‘i]低、[]

踢,这两个词语音形式不同,意义

不同。仔细分析,元音与声调相同,

只是[][]不同,正因为[][]

有区别意义的作用,所以是两个音

位。其次,音位是最小的语音单位。

音位是能够区别意义的语音单位,

但能区别意义的还是其他的语音单

位,如两个不同的音节也可以区分

意义,但不是最小的单位,因为音

节还可以再分析。只有最小的区别

意义的语音单位才是音位。再次,

音位是语音类型单位。音位是以能

否区别意义为标准、对各种语言或

方言的分析归纳得出来的语音类型

单位,每个音位通常包含有若干个

彼此之间不起区别意义作用的发音

特点相类似而不完全相同有音。如

汉语普通话音位系统中/a/音位,包

含[a][A][ɑ]几个音素,若把[a]

读成[ɑ],别人除了别扭外,并不

区别意义,所以音位是最小的语音

类型单位。第四,音位中存在于一

定的语言或方言之中。语言因民族

或地区的不同而不同。因此,在不

同的语言或方言里,它们所具有的

音位可能会有所不同,而且同样几

个音在不同的语言或方言里作用和

地位也可能不同,在甲语言或方言

里这几个音能够起区别词义的作

用,而分属不同的音位。在乙语言

或方言里却可能不起区别意义的

作用,而归属同一个音位。例如:

//是汉语普通话中的舌面擦音音

位,英语、俄语中没有,/θ/是英

语中的齿间清音音位,/r/是俄语中

的舌尖颤音音位,而汉语中没有。

/p/p‘/在汉语中是两个音位,有区

别意义的作用,而在英语中却是一

个音位,把shop读成[stp]或[]

都不至于引起意义的误解。可见,

离开了一定的语言或方言,是不能

确定一个音的音位归属的。

10.举例说明音位变体的性质?

答:音位变体即属于同一个音位的

各个音。由于音位是一种最小的语音集

合体,这就意味着每一个音位都包含不

止一个音,而是几个存在着细微差别但

又不起区别意义作用的音。这几个同属

于一个音位却又并不起区别意义的音

就叫音位的音位变体。例如:[a][A]

[ɑ]这三个音在舌面的前后位置上是

不同的,[a]是舌面前音,[A]是舌面

中音,[ɑ]是舌面后音。即它们之间存

在着细微差别。但是,在汉语普通话里,

这三个音的差别却又不起区别意义的

作用,即当我们把它们中的一个置于同

一语言环境时,都不会使原来的意义发

生变化,所以,它们就是同一个音位的

三个音位变体。

11.划分音位的原则有哪些?

答:在一定的语言或方言中划

分音位,主要根据语音在这个语言

或方言的语音系统中的分布,即一

个音在一定的音位系统中所处的位

置和作用。互补原则可以作为划分

音位的原则之一。也就是说,当两

个或两个以上音从来不出现在相同

的语音环境中时,就可能是同一音

位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音位变体

---条件变体,因而归属同一音位。

除了互补原则外,划分音位的原则

还有对立。对立指的是两个或几个

音在相民的语音环境中的区别意义

的作用。例如两个音在相同的语音

环境中互相对立,就要划分为两个

不同的音位;如果相互不对立,就

属于同一个音位。判断两个音是否

对立,可以将它们置于相同的语音

环境中进行替换比较。例如要判断

[t]与[t‘]两个輛音在汉语普

通话中是否对立,便可以先找一个

能进行比较的语音环境,如[],然

后让两者轮流出现此环境中,分别

得到:[](敌)和[](蹄),说明二

者间的差别能区别意义,即构成了

对立。因此应该划分为////两个音

位。但是在另一种语言里,例如在

英语中,这两个音是否对立呢?也

用相同的方法进行替换:让两者轮

流出现在[]这个语境中,得到:[]

(铜铁)、[](钢铁)。可见[][]

在英语中没有区别意义的作用,即

构不成对立,故应归为一个音位

--/t/音位。再者,划分音位还应遵

循语音相似原则,即同属一个音位

的各个音在语音上必须相似。所谓

语音相似主要指元音的舌位和唇

形、輛音的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比

较接近,但这并非绝对的。一般来

说,只要该语言或方言区的人听起

来觉得相似就可以。例如[]和[],

在说汉语普通话的人听来显然是两

个音质不同的音素。但在湖南、河

南南部以及兰州等地区的人听起来

差异不大,甚至认为没什么差别。

所以就将二者归为同一音位。应该

注意的是,在运用互补原则确定音

位的条件变体时,还应以语音相似

原则作为补充,中有二者兼备,都

能确定某几个音是同一音位的几个

条件变体。

由上述原则我们可以得出

这样的结论,在一定特定的语言或

方言中,其音位之间的关系都是对

立关系;一个音位的条件变体之间

都是互补关系。而音位变体与音位

变体间的关系则都是不对立的。

12.音位是否都由音素构成?

答:这个问题牵涉到音位类型

的问题了。音位分两种类型,一种

是以音素为材料,利用音质的不同

构成的,像我们前面所举的那些音

位的例子,都属于此种类型。由于

这种音位主要利用的是语音四要素

中的音质的不同构成的,故名日“音

质音位”。另一种音位则利用了语音

四要素中的其他三个要素,即音高、

音强、音长来构成,故名日“非音

质音位”非音质音位包括调位、重

位和时位。调位是利用音高变化的

不同构成的音位。汉语普通话中就

有调位这种非音质音位。例如:[]

[][][]这四个语音形成,其元

音音素,輛音音素都完全一样,就

音高变化不同,从而将“搭”、“达”、

“打”、“大”等不同的意义区别开

的。时位是利音长的不同构成的音

位。例如,英语中就有时位:[bi:t]

beat(打、动词);[bit]bit(点,

名词);[]sheep(羊,名词);[]

ship(船,名词)。重位是利用音重

的变化构成的音位,英语、俄语中

都有重位。音质音位在语言中要比

非音质音位普遍的多。多种语言或

方言中都有音质音位,但不见得都

有非音质音位,而且即使有非音质

音位,也可能不够全面。像汉语普

通话中就只有调位、重位而没有时

位;英语中则只有时位、重位而没

有调位。

13.音位的区别特征指的是什么?

答:音位的区别特征指的是能

够把甲音位等与乙音位等区别开

来的语音特征。例如:“送气/不送

气”就是一对区别特征,它在汉语

普通话语音系统中,能够把

/p//t//k/ 与/p‘/ /t‘/ /k‘/

等区别开来。

14.什么叫语音的同化?举例

说明。

答:语音的同化是语流变体中

常见的现象。它指语流中两个邻近

的不同的音,其中一个因受另一个

的影响而变的跟它相同或相近,这

叫做同化。同化主要是为了读起来

顺口,其中没有变化的音叫同化

音,起了变化的音叫被同化音。例

如:汉语中“辛苦”(xīn kǔ),

在语流中读成(xīng kǔ),舌尖中

音[n]被舌根音[k]同化为舌根

鼻音[η],棉袍[]读成[],舌

尖中音[n]被双唇音[p]同化为

双唇音[m]。英语中tank(坦克)

中的舌尖中音[η]被舌根音[k]

同化为舌根浊鼻音[η],读成[t?

ηk],dogs(狗)[s]在舌根音[g]

之后被同化为浊音[z].

15.什么叫语音的异化?举例说明。

答:异化指的是语流中两个邻

近的相同或相近的音,其中一个受

到另一个的影响而变的不相同或不相近,这种变化叫异化,异化主要是为了避免拗口。不起变化的音叫异化音,发生变化的音叫被异化音。例如汉语普通话中常见的声调异化:两个上声相连,前一个上声要变成近似阳平的调值,例如:“党委”[]读成[],“美好”读成[]。 另外,还有輛音异化:俄语中有许

多非标准语音的异化形式,如:KTO(谁)[kto ]读成[xto ], oktop(博士)[d kt ]读成[]两个相近的塞音[]异化成一个擦音一个塞音[]。 元音的异化:如法语中militaire [](军事的)里第一个[i ]受后面[i ]的影响而异化为[e ]读成[]。

16.什么叫弱化?它在輛音和元音上有何表现?

答:弱化指的是在语流中一个

较强的音由于所处的地位或受邻近音的影响而变成一个较弱的音。輛音的弱化表现为发音阻力减少,

例如:汉语普通话里处在轻声章节中的不送气清輛音常常弱化为浊輛音。例如:“来吧“[lai b ],其中的[p ]就是由清輛音[p ]弱化为浊音[b ]。因浊音的发音阻力小于清音,清音变成了浊音。元音的弱化表现为单元音变的含混,向央元音靠拢,或由复元音变成单元音。如汉语普通话轻声音节是弱化音节,元音的弱化总是出现在弱化音节中,如:木头[]读成[],由复元音[]变为单元音[]。妈妈[]读成[],单元音变得含糊并向央元音靠拢。在有重音的语言中,重读音节就是强化音节,非重读音节就是弱化音节。如英语的but []→[]、for []→[]、a []→[]。

17.什么叫脱落?举例说明。 答:在语流中,弱化的音往往会进一步消失,或为了发音的方便而省去某些音,这就叫脱落。如汉语中“豆腐“[]读成[],[]在轻声音节中脱落了;“东西”()读成 ,元音[]脱落。英语中有些音节的元音脱落如:I am a student

[]读成[] He is not well []读成[] 18.什么叫音节?复元音指哪些元音?

答:音节是最小的语音结构单位,它是可以再分析的。在一个音节里,两个或三个元音可以组合起来成为复元音。复元音中的几个元音是一个有机结合起来的整体,复元音在发音时肌肉只紧张一次,由一个元音滑向另一个元音,在滑动过程中舌位的高低前后,唇形的圆展都随着发生变化,在滑动过程中元音与元音之间有许多过渡音。如汉语普通话中的ai 、 ei 、ao 、iou 、uai 等等,而几个相连的单元音则分属几个音节。有几个元音,发音时肌肉就紧张几次,每一个单元音的舌位、口腔形状自始至终是不变的。

19.复輛音是否指几个輛音相连的情况?举例说明之。

答:同一个音节里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輛音连续组合在一起构成复輛音。复輛音中的几个輛音必须同处在紧张度的渐强阶段或渐弱

阶段上,不在同一个阶段上的几个相连的輛音不能称为复輛音。如:英语中spring]spr]是三个輛音

组成的复輛音,temperature]mp]不在同一阶段上不是复輛音。另外还有一种塞擦音,如英语里的[][],汉语普通话中的[ts ][ts ‘]等,有人认为也是复輛音,实际上这种复音发音时虽然可以感觉出先塞后擦的变化来,不过它们

结合的十分紧密,肌肉紧张的过程是一次,作用与单輛音丰同,所以我们还不把它们看成复輛音。 20.汉语普通话的音节结构都有哪些特点?

答:汉语普通话具备V 、C -V 、V-C 、C -V -C 这四种音节结构的基本类型,但是,普通话的音节中不允许出现两个或几个輛音相连的輛音群,这与英语有很大的不同。另外,普通话的闭音节中的收尾輛音-C 只能是鼻音,而英语没有这样的限制。再者,普通话音节中的元輛音最多不超过四个,英语的音节则没有这样的限制。 21.韵律特征的构成要素有哪两个特征?

答:韵律特征的构成要素有两个特点:一是它们永远只能和音质成分同时出现,自身不能单独占据一个时间段落;二是它们都是一种对比性特征,对韵律特征而言,重要的不是音高、音长和音强方面的

绝对值,而是这些方面的相对值,也就是通过与同类特征的对比而存在的音高、音长和音强的变化形式和幅度。

三、给下列各元音标出国际音标,并各举一个包含这个元音的汉语词或英语词。 1前高圆唇元音[y ](雨) 2后高圆唇元音[u ](五) 3前高不圆唇元音[i ](一) 4后半高圆唇元音[o ](波) 5后半低圆唇元音[](short) 6前低不圆唇元音[a ](来) 7后低不圆唇元音[A ](拉) 8央中元音[ ](的)

四、描写下列各輛音的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并各举一个包含这个輛音的汉语词或英语词。 1[f ]、2[p ]、3[m ]、4[x ]

5[k ‘]、6[η]、7[t ]、8[d З]9[?]、10[d ] 答:1唇齿清擦音(发) 2双唇清塞不送气音(把) 3双唇浊鼻音(明) 4舌根清擦音(喝) 5舌根送气清塞音(开) 6舌根浊鼻音(放)

7舌尖中不送气清塞音(打) 8舌尖后不送气浊塞擦音(large)

9舌尖后清擦音(sharg) 10舌尖中浊塞音(dear) 五、分析题

1、音位与音素相比,区别何在? 答:首先,我们需要认识的是:

音位与音素的区别,它们二者的区别主要表现在:○1划分角度不同。音素是从人类语音的音质上着眼划分出来的最小语音单位,两个音若音质不同,就是两个不同的音素。

例如[a ]和[ɑ],发前者时,舌位靠前;发后者时,舌靠后,音质不同。因此,是两个音素。而音位则是从语音的社会属性,即辨义功能的角度划分出来的语音单位。如果两个音音质不同,但却彼此间不起

辨义作用,仍然只能归为一个音位。像上边所举的[a ]和[ɑ],尽管一个是舌面前音,一个是舌面后音,

音质不同,是两个音素,但在汉语普通话里,由于二者间不区别意义,所以,二者同属于/a/这同一个音位。○2划分的范围不同。音素是从人类的语言所能用到的全部语音里划分出来的最小语音单位,而音位

则是在某种特定的语言或方言的语音系统中划分出来的最小语音单位。例如:国际音标表中所标记的音素就是从世界上各种语言里的语音中分析出来的,数目有二百;而汉语普通话的音位则只是从汉语这一种语言的语音系统中分析归纳而来,数目只有几十。搞清了音素与音位的区别,也就很容易理解音标

与音位的区别了。由于国际音标是标写音素的,与音素是一对一的关系,而音素并不等同于音位。所以国际音标与音位自然也不相等。为了将二者在形式上加以区别,国际音标用[]表示;音位用//表示。例如“a ”这个音素表示为[a ];音位表示为/a/。 2汉语普通话中的[i ][][]

在汉语拼音方案中都记作[],为什么?它们是几个音位? 答:因为在汉语普通话中,它们之间不区别意义,是同一个音位的三个条件变体,只能归属于一个

音位,即/i/。例如[]只出现在zh 、ch 、sh 、r 之后;[]只出现在z 、c 、s 之后;[i ]出现在其他声母之后。 3音位与音位变体是什么关系? 答:二者当然有关系。至于什

么关系,语言学界说法不同。我们这里采用一般的说法,即二者之间是一般和个别的关系,音位存在于音位变体 之中,离开了音位变体,

音位也就不复存在;我们平时发出

或听到的都只是音位变体。属于同一个音位的各个变体,没有主次之分,都是平等关系。而选择哪一个变体作为该音位的代表,则往往根据是否常用、符号是否简便来确定。一般说来,使用频率较高、印刷简便的变体便是该音位的代表。例如,在汉语普通话里,/a/音位,就包括[a ][A ][ɑ]三个成员。在平时运用中就选用最常用、印刷方便的[a ]代表/a/,这样做还有一个目的,即为了把它跟/i//e//o/等音位区别

开来,而在具体章节中出现的,则或者是[a ],或者是[A ],或者是[ɑ]等具体的音。

4、[k ]和[g ]在汉语普通话中属于同一个音位吗? 答:[k ]和[g ]的不同在于清音与浊音的不同,在汉语普通话里,除了[]与[]之间靠清、浊来区别外,其他音素均不再仅仅依清浊来构成对立,故而,[k ]与[g ]之间并非对立关系,而是互补关系,且语音相似,所以,它们是同一个音位/k/的两个条件变体。 5.请把下列汉语音节中的音素提取出来,用国际音标分别填入下面A B C 三项中。 ①上海 ②首都 ③考试 ④前线 A 韵尾:①η I ②u 无 ③u 无④n n

B 声母:①s x ②s t ③k 's ④

C 韵腹:①ɑa ② u ③ a ④εε

第三章 语汇 一、名词解释 1.语汇:指一种语言中全部词和语的汇集,是一个特定的集合概念。

2.基本语汇:是语汇系统的基础和核心,它具有产生的历史长、使用的范围广和构词的能力强三大特点。

3.一般语汇:语汇中除去基本语汇以外的那一部分,它包括古语词、方言词、外来词、新造词等。

4.惯用词:指表达习惯性比喻含义的固定词组,多为三个字。

5.成语:是汉语特有的而且最大量使用的熟语形式,一般四个字。

6.谚语:指在民间流传的通俗语句。

7.歇后语:是汉语的一种特殊语形式,指一种短小风趣、生动形象的语句,由两部分组成,一般只说上半句,下半句略去,利用谐音或比喻双关来表达某种意义。 8.变性成词:指语素转变词性而

形成另一类词。即某些成词语系在语法功能上本来只是动词性的,或名词

性的,或形容词性的,但在形成词的时候,却同时形成了两种词性的词。例如汉语的“锁“盖”等等。 9.变形成词:是把原本合成词中的不成语素变为成词语素再形成词,包括逆序成词和简缩成词两种。 10.复合构词:就是词根语素加上词根语素构成一个新词,构成复合词的词根语素都是实义的成词语素或实义的不成词语素。主要有四种:陈述式、偏正式、支配式和并列式。 11.附加构词:就是词根语素加上词缀语素构成一个新词,这样得到的合成词叫附加式合成词,即“派生词“,构成派生词的词根语素都是实义的成词语素或实义的不成词语素,词缀语素是不成词、粘着、定位和虚

义的语素。按照词缀在词中位置,派生词可分为三种:即前缀式、后缀式和中缀式。 12.重叠构词:就是词根语素通过重叠形式而构成一个新词。这样得到的合成词叫重叠式合成词,即重叠词。如“哥哥”、“刚刚”等。 13.语素:语素是最小的音义结合的语言单位。

14.自由语素:指的是某种既可以形成词有时又可以单独说出来的语素。例如:“人”“学等。”

15.定位语素:指的是在最小的合成结构中的位置是固定的,或者总前置,或者总后置。例如现代汉语的“第”总是前置;“者”总是后置,它们都是定位语素。 16.语法结构:即构形。它指语素和语素的组合并不构成新词,但具有一定的语法作用。例如英语名词加上“s ”未构成新词,但是可表“复数”的语法义。

17.粘着语素:指不能形成词,或者可成词但不能单独说出来的语素。例如“呢”“语”等。 二、简答题

1、怎样理解语汇的含义?

答:语汇是一种语言中词和语的总汇,是语言的建筑材料。一种语言可以包含成千上万或几百个固

定词组,如汉语中有许多具体的词和词组,像“天”“地”“山”“水”等和“胸有成竹”“一箭双雕”“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后门”等,但这些不叫词汇,只能叫词或语。 语汇也可以指一个人或一部著作所使用的词和固定词组的总汇。如“鲁迅的语汇”“莎士比亚的语汇”“《红楼梦》的词汇”等等。 2、简述语汇的作用。

答:就语汇在每一种语言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来看,它是语言的

建筑材料。斯大林说过:“词汇本身还不是语言,词汇好比是语言的建筑材料。建筑业中的建筑材料并不就是房屋,虽然没有建筑材料就不可能建成房屋。同样,语言的词汇也并不是语言,虽然没有词汇任何语言都 是不可想象的。”我们平时说话、写文章,都是先由一个个的词组成句子,再由句子组成段落、篇章的。所以,词汇在语言构成上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没有词汇便没有语言。在语言构成的三要素(语音、词汇、语法)中,词汇又是最活跃、最敏感,因而也是最易变的

一个要素。因为词汇跟人匀的日常生活以及社会的发展变化联系最密切,如一些旧词的消亡、新词的产生等都 足以证明这一点。

3.古词语在现代语言中有哪些积极作用?

答:古词语是指古代书籍中所流传下来的词语,这些词语在现代虽只作为一种遗存物,但在现代语言中却能起一定作用。它们中有一部分是表示历史上曾经存在过而今天已经消失的事物,如表示古代器物、典章制度、官职名称等的词语,现只在有关专著中才用;还有一类古词语,它所指称的事物至今还存在,但已被现代汉语中的另一些词所代替。如“尔”被“你”代替“囹圄”被“监狱”代替等等。可这些古词语在现代的书面语或某些特定场合中有时还会

用到,并且起一定的作用。由于古汉语词比较凝练而富有民族特色,在一些外交场合、重要文告、贺电、唁电中适当地使用,可以显示庄重、严肃的态度和感情,例如“令尊”“陛下”“阁下”“荣任”“拜会”等等,以上这些词在外交场合以及重要文件、贺电等文体中用现代汉语去代替是很不合适的。另有一部分古语词在现代汉语加虽然不能单独使用,却可以成为构造新词的材料。如“惧”可以构成“畏惧”“恐怕”“惧怕”“惧色”等词。

4.外来词的三种类型各有什么特点? 答:纯粹音译型的特点是:只记录原词的声音,这种类型在外来词的借用方式中占比重较大。如:“迪斯科”“席梦思”“卡通”“香槟”等等。半音译半意译型的特点是:把外来词译音后,再别一个汉语语素来意译,在结构上以意译部分为中心语素、译音部分为修饰语素,成为一种偏正结构的复合词。如“卡片”“巧克力糖”“坦克车”“尼龙布”等等。音译兼意译型的特点是既记录了原词读音,又能够从汉字的意义获得外来词词义的某种提示。如:

“香波可口可乐”等,虽然是音译,

却又能从汉字的意义获得外来词词义的某种启示。 5.词有什么特点?汉语同音词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答:词是最小的、能独立使用的、音义结合的单位,具有意义凝固、不可分割、形式固定、能自由运用的特点。汉语同音词产生的原因是:一是语音偶合。汉语汉字数量多,但汉语普通话音节数量少,这样就会造成语音相同,另外汉语原有的词和音译的外来词也会碰巧成为同音词,如“扑克”的“克”与“克服”的“克”。二是历史音变。在历史上本不同音的词,随着语音的发展演变,成为同音。三是词义分化,比如“水管”和“管理”的“管”,其实本来是同一个词,都是从“竹管”和“钥匙”这个意义引申而来,因为古代的钥匙是用竹管做的,后来就一方面引申为“水管”“黑管”等管状物,另一方面引申为“掌管”“管理”的意思。

6.同音词与同形词的关系如何?举例说明。

答:同音词是指语音相同的词,同形词指字型相同的词,它们的关系主要有三种情况:一种是同音不同形,如:工、公、攻、躬、功“;一种是同形不同音,如“将(将军/将领)、解(解放/解送、解散)”;一种是又同音又同形,如“老(老

年人/蔬菜老了/老虎)”。

7.单纯词与单音节词有何关系?

答:单纯词与单音节词,不是相同的概念,它们的划分角度不同,单纯词是从语素角度划分出来的,是指由一个语素构成的词;单音节词是从音节角度划分出来的,是指由一个音节构成的词。在汉语中,单音节词除个别的如:“俩、仨、甭”等合音词和儿化词外,基本上都是单纯词,但单纯词却不仅仅限于单音节词,还包括双音节的、多音节的,如:“玻璃、沙发、扑克、巧克力、布尔什维克”等都是单纯词。 8.后缀语素与词尾语素有何不同?

答:后缀语素与词尾语素有共同点,例如它们都不能单独成词。但二者又有所区别:第一,从表义功能的角度看,后缀一般可以表示附加性的词汇意义,例如词根“lead ”的词汇意义是“领导”加了后缀“-er ”就是“领导者、领袖”,因为“-er ”是“从事某种行业的人”的意义。这是一种词汇意义。词尾则只表语法意义,而不表示什么词汇意义。 9.什么是离合词和词组词?

答:离合词和词组词是形式上或人们感觉上像词,但在结构性和意义的搭配性上又接近词组的特殊的语汇单位。例如“白纸、大树、

打开“等,两个成分中间可以插入成分(如“的、得、不”),插入成

分后整个组合的意义也并不改变,如“白的纸,打的开”;由于可以插入或扩展,所以它们有相当于一般词组的特征;但在未插入和扩展的情况下又跟一般双音节词的长度差不多,所以至少在插入和扩展的情况下还是可以看做词,这就是所谓的“离合词”和“词组词”。 三、论述题

1、“钢笔”“粉笔”,“铁路”“铁塔”,“益-溢”“幕-墓”等词的音义联系是否具有任意性? 答:这些词的音义联系既有任意性,又有理据性,就“钢笔”来说,为什么用“gang ”同“铁和碳的合金”结合,为什么用“bi ”同“书写的工具”结合,都说不出道理,故具有任意性。但是“钢笔”这两个复合词又具有理据性了,因为这种笔的笔尖含有“钢”。再看“粉笔”为什么用“fen ”同“末儿、面儿”结合,说不出理由,但一种笔是用“粉”做的,故叫“粉笔”就

具理据性。“铁路”“铁塔”的情况亦如此。“益”与 “溢”是一对同

源词,至于为什么用“yi ”同“增加”相结合,完全是任意的;但为什么“充满而又流出来”要同“yi ”相结合,恐怕就与“益”有关了。二者都具有“增加”的意义。因此“溢”的音义结合就具有可论证性。“墓”与“幕”二者同音,而又都有“被?盖”的意义,所以它们的音义结合就有了理据性。这也可能是一对同源词。以上例证可以告诉我们:有些复合词、同源词的音义结合有些特殊,它们不像大部分单音节的词那样,具有任意的性质。另外,拟声词也显然带有理据性。 2.基本语汇有什么特点?

答:一般来说,基本语汇具有使用范围广、产生历史长和构词能力强三个特征。(1)使用范围广。基本语汇包括的是十分重要的词。它们所表示的概念同每个人的生活关系都十分密切。因此,它们是说同一种语言的人们在日常交际中所不可缺少的是使用某种某种语言的社会社会中人人都常用的词。如“食盐”是搞化学的人常用的词,所以并不是基本词,可跟它相当的“盐”却是全民常用的,是基本词。(2)产生历史长。基本语汇中的很多词都是千百年前就已经有的了,从汉语甲骨文时代起到现在三千多年一直在使用,并且在发展过程中不容易发生变化,生命很长久。如汉语

的“水、土、风、雨”等基本词远

在上古时代就有了,一直沿用到今天。(3)构词能力强。基本语汇一般都有极强的构词能力,大部分词都往往成为了构成新词的基础语素。随着社会的发展,新的事物、新的现象不断出现,新词也就会不断产生。这些新词不是凭空产生的,而主要是用基本词作材料构成的。如汉语的“人”是基本词,以“人”为基础,构成了许许多多的新词,如“人民”、人才、工人、大人、人物、人家、好人、坏人、美人、机器人“等几百个词和语。这些词和语,丰富着整个语言的词汇。 3.一般语汇指的是哪些词?它与基本语汇的关系如何?

答:语言语汇中基本语汇以外的词构成语言的一般语汇。与基本语汇比较,一般语汇的特点是不为全民常用,使用的范围比较窄,或者虽然在短时期内为全民常用,但不稳固,它包括的词一般都没有构词能力或者构词能力较弱。一般语汇所包含的词的数量总是大大的超过基本语汇的数量,其内容部分也非常复杂,并且对社会的变化也很敏感,社会的发展变化首先反映在一般语汇中。一般说来,新词古语词、外来词以及行业用语、科技术语、方言俚语等都属于一般语汇。区分基本语汇和一般语汇,对于研究语言的历史,对于语言学习和教学都有积极作用。但基本语汇和一般语汇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由于基本语汇是词的基础,所以,一般语汇中大量的词都是在基本词的基础上构成的;反过来,一般语汇又不断地充实基本语汇。然而,基本语汇和一般语汇各自所包含的词并非一成不变,在语言的发展中,有的基本词可能转入一舤,如“皇帝”、“太子”在封建时代都是基本词。而到现代都变成了一般词。一般语汇中的调整也可能成为基本词。如“民主”、“法律”等词都是现代才从一般语汇转入基本语汇的。

4.举例说明语素、音节与字符间的关系。

答语素、音节与字符间有着较为密切的关系。汉语中语素大多数是单音节形式,书面上用一个汉字记录,三个之间有一种对应关系。一般而言,一个语素就是一个音节,一个汉字。但是语素、音节、 又属于不同的范畴,语素是语汇单位,音节是语音单位,字是文字单位,因此将三者合起来看,就不能简单

对应了。如汉语中表示“谷类植物去掉壳和皮的果实”这个意义的语

素,音节形式是mi ,用汉字“米”来记录,独立地看,这个语素是一素一音一字,同音节、汉字是一种对应关系,但会合别的语素看,就不完全对应了,如同样是“mi ”这个音节,还表示长度单位,汉字“米”代表了两个不同的语素,mi 这个音节还可以用弭、脒、靡等表示。再加英语中的[-s ],既表示名词复数形式,又表示与第三人称单数一致的动词后面的词尾,它们的意义明显不同,因此也是不同的语素。

5.词根语素与词缀语素各有哪些形式和作用? 答:词根语素简称词根,是词的核心部分,词的主要词汇意义由它体现出来。如汉语的“老虎”“锤子”“石头”中的“虎”“锤”“石”;英语的“worker ”“rewrite ”(重写)中的“work ”“write ”等是词根。词根可以单独成词,如汉语的“人”“山”“海”,英语的“door ”(门)“desk ”(书桌)等;也可以彼此组合成词,如汉语的“工人”“火山”,英语的“black-board ”(黑板)“friendship ”(友谊)等。词根语素都有一定的实

在意义,与别的语素一起构成合成词

时,也负载最主要的词汇意义。词缀又叫构词语素,其位置固定,不作为词的主干成分,但又参与构造不同意

义的新词。根据词缀在词中的位置,词缀又分前缀、中缀和后缀;粘附在词根前面的词缀称为前缀;粘附在词根后面的词缀称后缀;插入词根

中间的词缀称为中缀。如汉语

的“第一”“老师”“阿姨”中的“第”

“老”“阿”,英语“unhappy ”(不幸)“rewrite ”(重写)中的 “un-”“re-”等是前缀。汉语的“石头”“桌

子”中的“头”“子”,英语的“worker ”“usefull ”(有用的)中的“-er ”“-ful ”等是后缀。中缀比较少见。词缀语素也有某种意义,但一般不如词根语素的意义实在,而往往是一种抽象的类义,它们的主要作用就是参与构造新词。 6.词与词组怎样划分?

答:词与词组的界限在有形态变化、分词连写的语言中是显而易见的。但汉语却不同,汉语的词绝大多数都是由词根语素组合构成复合词,在构

造形式上又与词组的构成方式基本一致;同时词又没有严格的形式标记或界限标记,如词在书写时内部没有连接符,词与词之间也没有空格等,因此有一部分组合形式的单位性质就很

难确认。最常用的方法是插入法,又称扩展法或隔离法。即如果一个语言片断中插入别的语言成分使它扩展之后,不改变原来的意义,这个语言片断就是词组;如果插入别的语言成分使它扩展之后,意义改变了,或者没

有意义了,或者不成结构体,就说明这个语言片断不能扩展,是词。运用插入法来区分词和词组,要有一定的条件限制,否则这种方法便会失效。第一,插入的必须是同一结构层次上

的直接成分。如在“老手”的中间也可以插入“手和新”,扩展成为有意义的语言片断“老手和新手”,据此就得出结论说“老手”是词组,这是不正

确的。第二,即使符合第一个条件,还是看看能否继续插入的语言成分,使它进一步扩展。如果不能,那么第一次有效的插入仍然不能成为确定词组的根据。第三,扩展之后的直接成

分的结构关系,跟原来结构关系相同的,是词组,否则是词。如“写信”是动宾关系,扩展后的“写一封信”、

“写一封家信”,它们的直接成分之间

的关系仍然是动宾关系,所以“写信”

是词组。

7.运用插入法鉴别词和词组有哪些条件限制?

答:汉语中有一部分这样的组

合形式,“白纸有、大树“等,两个成分中间可以插入成分,插入成分

后整个组合的意义也并不改变,如

“白和纸、大的树”等;还有一些

如“写字、唱歌”等,整个组合不但可以扩展,而且扩展形式还非常

自由,如“写个字,写了大大的字”

等,由于可以插入或扩展,所以这

些成词自由实义语素的组合有相当于一般词组的特征。但它们在没有插入和扩展的情况下又跟一般双音

节词的长度差不多,所以在没有插

入和扩展时还是可以看作词,这就

是所谓的“离合词”和“词组词”,只有在插入和扩展之后,它们才成为词组。“离合词”和“词组词”是形式上像词,但在结构的组合性和意义的搭配上又接近词组的特殊语汇单位。

8.一个词如果加上一个词尾是否就改变了它原来的结构类型?

答:没改变。词的结构类型都

是根据一个词的词干的组成情况来

定的。而大家已经知道。词干就是

一个词除掉词尾剩余的部分,也就

是说,词尾是不包括在词干里的。

因此,任何一个词加上一个词尾都不改变它原属的结构类型。例如英语的“book ”是一个单纯词,加上表复数的词尾“-s ”成为“books ”也仍然是一个单纯词。“teacher ”是一个派生词。“teachers ”仍然是

派生词。

9.重叠词有哪些情况?“猩猩”是否重叠词?

答:汉语重叠词包括以下几种

情况民:一是名词性重叠词,如“奶

奶、哥哥、妞妞”等;是副词性重

叠词,如“刚刚、往往、偏偏”等;

三是多重重叠词,如“老老实实、

大大方方、亮亮堂堂”等。汉语中的“猩猩、蛐蛐”等不是重叠词,只是单纯词中的叠音词,因为它们

的意义不能再分解,本身只是一个

语素。重叠词重叠以后既不增加某些语法意义,也不改变重叠词本身的词类。

四、指出下列复合词的构词方式。 解放:并列 地震:陈述 司令:支配 火热:偏正 捐躯:支配 新闻:偏正 多少:并列 老人:偏正 自爱:陈述 好歹:并列 明显:偏正 证明:补充 人口:补充 性急:陈述 布鞋:偏正 道路:并列

第四章语法

一、名词解释

1.语法:词的构成、变化和词构成词组和句子的规则。

2.递归:相同的规则可以在一个结构里重复使用。

3.语境:说话时的环境条件,

包括特定的场所、欢声对话人和上

下文等。

4.历时语法:历时语法指的是从语法发展变化角度纵向地、动态地研究

语法,研究的重点是某些语法现象在特

定时间过程中产生和消失的原因及规律。 5.共时语法:指的是从某一时

期存在的语法现象的角度横向地、

静态地研究语法,研究的重点是某

一语言在特定空间范围内的语法表现形式和语法规则系统。 6.个别语法:指的是对个别语

言语法的研究,它既包括研究一种语言的语法系统,也包括研究一种

语言中与其它语言不同的语法特

点,这类研究的意义在于发现各种语言独特的语法现象。 7.句子:句子是由若干个词或

词组按照一定的规则组合成的,能

表达相对完整的意义,前后有较大

的停顿并带有一定的语气和句调的

语言单位。

9.语法规律:指语法规则本身,

也就是客观存在的语法,即人们说话时直觉和习惯上所遵守的某种语感。 10.普遍语法:指的是对人类语

言的语法共性的研究,其意义在于发现人类语言中共有的语法机制。 11.核心语法:又叫小语法,仅指句法结构规则。

12.外围语法:又叫大语法。它

研究与语法有关的词语知识、语义

知识和语音知识。

13.词法:又叫形态学,主要描

写词的形态特征和变化规则。

14.句组:由多个句子组合而成,表达相互关联的比较复杂的意义,书面上表现为一组句子、一个段落或一篇文章的语言单位。

15.词组:有意义的能独立使用的语言单位。

16.语法形式:能体现一类意义或有共同作用的形式就是语法形式,能体现语法意义的形式。

17.语法手段:根据语法形式的共同特点把它们归并为几个基本类别,这种语法形式的类就叫做“语法手段”。

18.词法范畴:由词的变化来表示语法意义的形式就是词法范畴。

19.句法范畴有:由结构的变化来表示语法意义的形式就是句法范畴。

20.屈折:词的内部发生语音的交替变化,它是词法手段的一种。

21.异根:属于词法手段中的一小类,它指的是换用不同的词根构成相同意义的词。

22.词类:词类就是词在语法上的分类。它指可以替换出现在语法结构某些共同组合位置上的词的类,即具有聚合关系的类。

23.词组:特定的词类与词类的组合就构成了词组。

24.向心词组:指整个词组的功能相当于词组的中心语功能的词组,如偏正词组的功能与中心词相同,如“十分愉快”等于“愉快”,就向心词组。

25.离心词组:指整个词组的功能不等于词组中任意成分的功能的词组。如汉语的“的”字词组、介词词组都是离心词组。

26.不完全主谓句:能够补足缺少的成分而构成主谓句。或者说需依赖一定的语境和上下文的补充才能表达完整意思的句子就是不完全主谓句,或叫省略句。

27.基本词组:主要利用语序这种语法手段的词组叫基本词组。

28.介词词组:汉语中介词和表处所、时间、工具、方式、对象等的名词组成的词组叫介词词组。

29.“的”字词组:由“X+r ”构成的词组叫“的”字词组。“X”既可以是名词、动词、形容词、代词等实词,也可以是各种词组。

30.多重复句:某个由几个句子构成的语言片断说的是关系密切的一件事,句子间又有互相关联的连接词,末尾只有一个大的停顿的复句叫多重复句。

31.非主谓句:不具有主谓词组的结构形式,但一般又不需要或不能补出成分,或者说不需要依赖语境和上下文的补充就能表达完整意思的句子叫非主谓句。

二、简答题

1.语法规则的抽象性表现在哪里?试举例说明。

答:语法规则作为人们说话时人人都必须遵守的规则具有高度抽象的性质。

词语和句子的数量多达无限,因此,不可能对每一个词语和句子都建立一条规则,于是,就需要把各种现象加以归类。语法规则实际上就对人们说的话中的单位、结构和关系的某种类的概括。例如“白”“漂亮”“认真”等词的意思虽然不同,但却具有一些相同的特点,比方说都能受程度副词“很”的修饰,于是,就可以为之建立“形容词”这个类,这是从词的用法方面对语法单位类别的抽象。再如:“小王洗衣服”“院子里有三棵树”,其具体意义也各不相同,但其最大层次均由主语+谓语两部分组成,这就可以归为完全主谓句,这是从结构形式方面对语法关系类别的抽象……正因为语法规则具有抽象性,它才成为一种概括的规则,供人们在说话时由此及彼,以类相从,在由各种类别构建的单位、结构和关系的框架内选出一句一句合格的话来。

2.如何理解语法规则的递归性?

答:所谓“递归”指的是相同的规则可以在一个结构里重复使用。语言中句子的格式和长度各不相同,而且抽象也不能使新的规则不断地衍生,这样就需要让一种规则多次起作用。语法规则实际上就是一种有限手段可以反复使用的规则。我们可以用一组汉语例句来说明这一点:他走了。—我看见他走了。—我说我看见他走了。这一组句子的长度不同,但只需用一条规则就可以说明白,因为它们都是同一个结构的重复使用,即“主语+谓语”和“动词+宾语”结构的套叠。语法规则的这种递归的性质,使它成为一种简明的规则,帮助人们学习语言和运用语言时举一反

三,以简驭繁。

3.举例说明语法和语音、语汇

间相互作用的关系。

答:语言是一个符号系统。尽管

语法规则不同于语音、语汇等规则,

但其却有着千丝万缕、相互依存、相

互影响的关系。例如语音形式有时就

可能影响到语法。像句末用低调或降

调表陈述;而如果用了高调或升调就

表疑问了。再比如“说回来了”,可以

有两种意思:1说从外边返回;2把话

题倒过来再说。前者为述宾结构,后

者为述补结构。这种区别在语音上就

表现为“回”要分别重读和轻读

语汇和语法也相互作用。例如:

“高2尺”和“矮半头”,前者是两个

意思两种结构,而后者只有一个意思,

一种结构。这种意义和结构上的区别

是因为“高、矮”这对词中只有“高”

才有“高度”的意思造成的。

4.简述语境对语法的影响。

答:语境是说话时的环境,包括

特定的地点、说话者以及说话的前言

后语等。由于语言交际活动都是在特

定的语境中发生的,所以语境可能影

响到语法。例如:“不去呀,你?”这

种主谓倒装在口语中很常见,究其原

因就是因为语境的参与,另外,对话

中主语的省略“(你)不去呀?”也是

由于有对话人以及前言后语的影响。

5.怎样区别共时语法和历时

语法?

答:历时语法和共时语法是根

据语法研究的不同材料来区分的,

历时语法指的是从语法发展变化角

度纵向地、动态地研究语法,研究

的重点是某些语法现象在特定时间

过程中产生和消失的原因帮规律。

如古代汉语中“之、乎、者、也”

之类的语气词,到现代汉语中已全

部消失,并变成“的、了、呢、吗”

等语气词了,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

象,其间的发展演变过程如何,有

什么规律等,都是属于历史语法研

究的范围;共时语法是指从某一时

期存在的语法现象的角度横向地、

静态地研究语法,研究的重点是某

一语言在特定空间范围内的语法表

现形式和语法规则系统,比如现代

汉语语法就是一种共时语法系统。

6.怎样区别核心语法与外围语

法?

答:核心语法仅指句法结构规则,

即语言片断是不是合乎结构上的规则;

外围语法则包括与语法有关的词语知

识、语义知识和语音知识,包括词语的

搭配,意义的表达和语音的实现等。

7.语法形式和语法意义有什么

样的对应关系?

答:语法形式和语法意义二者

相互依存,不可分割。语法研究的

重要任务就是发现语法形式与语法

意义的对应关系。各种语言的语法

形式与语法意义又有不同情况,彼

此有错综的表现。比如同样表现动

作发生在过去的意义,英语用动词

加词缀“-ed”的词形变化形式,

汉语就用动词后面加虚词“了、过”

的形式。一种语言中的语法形式和

语法意义也并非简单对应,相互有

复杂的关系。有的是一种形式对应

一种意义,也有的是一种形式对应

多种意义。还有的是多种形式对

应一种意义。

8.句法手段主要包括哪些小

类?举例说明。

答:句法手段主要包括虚词、语类

选择、语序、语调四个小类。

虚词:就是通过使用虚词来表示

一定语法意义的形式。例如“我和同

学”替换成“你和同学”,它们之间的

词汇意义改变了,但词与词之间的联

合关系却不变,如果把“和”替换成

“的”,如“我的同学”,词与词之间

的语法关系就改变了。

语类关系:是通过选择句法结构

中可以组合的词类或词组的灯来表示

一定语法意义的形式。例如:“唱歌”

是动宾结构,“小白兔”是偏正结构,

它们之所以是正确的结构,是因为

“唱”和“歌”、“小”和“白兔”分

别所属的词类能够组合,只要语类选

择正确,就可以构成表达各种关系意

义的结构。

语序:就是通过句法结构中词语的

位置顺序来表示一定语法意义的形式。

例如“繁荣文化”是述宾关系,而“文

化繁荣”,两个词的位置一变,就又产生

另一种语法关系――主谓关系了。

语调:是通过整个句子的音高、

重音、停顿等来表示一定语法意义的

形式。例如汉语中“你去!”(低调)

表示肯定的语气,而变成“你去?”(高

9.为什么词和句子是最重要的

语法单位?

答:词和句子是最重要的语法

单位。这是因为词和句子都既是基

本单位,又是最终单位,它们可以

把各种语法单位联系起来,在语法

单位中,语素只是构词的基本单位,

而词则是造句的基本单位,句子

则是表达的基本单位;从另一角度

说,语素或语素组可以形成词,所

以词又是构词的最终单位;词或词

组又可以形成句子,所以句子又是

造句的最终单位。这样从构词和造

句看,词既是构词的最终单位,又

是造句的基本单位;从造句和表达

看,句子既是造句的最终单位,同

时又是表达的基本单位。也可以说

词和句子是既能联系低一级单位又

能联系同级单位的语法单位。

10.划分词类的标准有哪些?哪一

种标准比较具有普遍性?

答:划分词类的标准主要有三

种:第一种意见是根据词形变化来

确定词类,这就是形态标准。例如

英语中,能在主语、宾语位置上出

现的词大都有“数”的词形变化,

我们只要根据它们共有的词形变化

就能把它们归为一类。再比如俄语

的形容词,从它们特有的词尾变化

也能将其从其它词类中划分出来。

第二种是根据词的意义来确定词

类,这就是意义标准。例如表示动

作行为的词是动词,与事物名称有

关的是名词等。第三种就是根据词

的聚合位置来确定词类,这就是分

布标准,不同的语法单位分布状况

不同,,具有相同分布特征的语法单

位可以归为一类――功能的类。例

如“很()”是一个语境,我们依次

将“漂亮”与“桌子”放进这个语

境,从而发现“很漂亮”可以组合,

“很桌子”则说不通,这说明“漂

亮”和“桌子”的分布特征不同,

因而应该把它们分为一类。

在这三种分类标准中,功能分布

的标准最具普遍性,而且是反映词类

聚合关系本质的特征,是词类的本质

属性。因为仅从词的意义标准来划分

词类,有些词汇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

却分属不同的词类的现象就不能得到

理解。而以形态标准来区分词类,对

那些形态较发达的语言比较可行,但

在那些缺少形态或根本没有形态变化

的语言面前又无能为力了。因此分布

标准最可行,只是在具体区别词类时,

形态和、意义也可以作为参考。

11.什么叫直接组成成分分析法?

分析的依据原则是什么?

答:把复杂词组逐层切分,一

直切分到词为止,或从词开始逐层

组合,一直到复杂词组为止的方法,

就叫做“直接组成成分分析法”或

“层次分析法”,层次分析必须依据

两条原则:一是“成结构”,即任何

时候切分的两边都必须能互相组合

成词组结构;二是“有意义”,即任

何时候切分的两边都不但要有意

义,而且必须是本来词组中词语的

搭配意义。

12.什么叫复句?复句的判定

标准是什么?

答:复句就是由两个或两个以

上互不从属的主谓结构组成,表达

多个相互关联的较完整的意义,并

且中间有较小的停顿,或有特定的

连接词连接,句子前后有较大停顿

的句子。复句并不是复杂句的意思,

而是复合句的意思。衡量复句的标

准不是看有多少主谓结构或表达多

少意义,而是看句中有无停顿和关

联词。)后就表示反问、凝问的语气了。

三、论述题

1.语法单位可分为哪几级?它

们之间的关系怎么样?

答:语法单位可以分为三级六

种:第一级中语素组由语素组成,

它们的功能是用来构词;第二级中

词组是由词组成,它们的功能是用

来造句;第三级中句组是由句子组

成,它们的功能是用来表达。

各种语法单位相互之间具备不

同的关系。一种是量变关系,即语

法单位之间只是所含成分数量的增

减,但性质和作用不变。如词与词

组之间就是这种关系;词组一定是

由多个词组合而成的,但它们的作

用都是做造句的材料,这一点相同。

另一种是质变关系,即语法单位之

间表现为性质作用的差异,但成分

数量未必变化,如汉语中词和词组

与句子之间就是这种关系:词和词

组没有表达功能,句子却要求必须

说出来和用于交际,它们有不同的

功能。但句子中成分数量有时可以

与词或词组相等,如“好!”就是由

一个形容词加上感叹语调造成一个

句子。同级语法单位之间的量变关

系也可以叫组成关系,就是指大单

位由小单位组合而成,如语素组一

定包含多个语素,词组一定包含多

个词。不同级语法单位之间的质变

关系也可以叫形成关系,就是一级

单位获得上一级单位的功能,如语

素和语素组获得造句功能就成为

词,词和词组获得表达功能就成为

句子。判断语文中某个语言片断到

底属于哪种语法关系,既要看它们

的长度,更要看它们的功能。

2.语法在“语言学概论”中应

如何理解?

答:人们每天都在运用语言进

行交际,交际的基本单位是句子,

而句子都是由一个或几个甚至更多

的词组合而成的。这几个甚至更多

的词是如何组成一个个句子呢?例

如汉语的“我”“上”“课”这几个

词,可以组成“我上课”,有时也可

以组成“课,我上”。但却无论如何

不能组成“课上我”“我课上”“课

我上”。可见,词正如同一堆建筑材

料,要使它们各得其所,组成一个

个表达明确而又合乎逻辑的句子,

必须遵循一定的规则。

而词呢?它们又由语素组成。

有的词可能由一个语素组成,我们

称之为语素零组合,如汉语中的

“人”“手”“上”等等。有的词则

由两个或更多的语素组成,如汉语中

的“茶杯”“图书馆”,这些双语素、

多语素的组合也不是任意的、杂乱无

章的,我们既不能任意更换各个构成

成分的位置,将“茶”换成“饭”――

“饭茶”;也不能任意更换各个构成成

分的位置,例如“杯茶”。可见,词的

构成也有着一定的规则。

在有些语言里,一个词可能

有种种语法上的变化,每种变化形

式都一定的语法上的意义。当人

们需要某个词表达某种语法上的意

义时,就必须使这个词起着这样而

不是那样的变化。所以词的变化也

有一定的规则。

传统语言学中的语法就是指的

上述种种原则,即词的构成和变化

的规则以及组词成句的规则。同时

将前者称为词法,主要研究词的内

部结构,将后者称为句法,主要研

究词和词之间是如何构成句子的。

3.为什么说形态丰富的语言中

词法问题重要,而汉语中句法问题

更重要?

答:语法可以分为两部分:一

个是词法部分,一个是句法部分,

词法也称形态学,主要描写词的形

态特征和变化规则。句法又称造句

法,主要说明句子成分和句子类型。

形态丰富的语言,如凭证俄语,名

词有单数与复数的区别,有阳性、

阴性、中性等性的区别,还有主格、

宾格、属格等格的区别,动词的形

态变化甚至包括时、体、态、式等

一百多种形式,由于形态非常丰富,

形态变化都是词法学的内容,所

以研究这些语言的语法,词法就显

得非常重要。而汉语当中,词法形

态不多,远远不像印欧语那样重要,

但像语序、虚词、结构等句法问题

在语法中占有重要的分量,所以在

汉语中句法问题就显得非常重要

了。

4.为什么说每个语法成分既处

承组合关系中又处在聚合关系中?

答:组合规则指的是就线性的

不同位置看,语法成分相互如何搭

配的关系;聚合规则指的是从线性

的某个位置看语法成分相互能不能

替换出现的关系。组合规则实际上

就是语法结构的构成规则,即哪个

成分在前,哪个成分在后的问题。

如汉语“我/买/书”这三个词,理

论上可以有六种搭配组合,但只有

“我买书”是成立的。不光句子的

组合是这样,词和词组的组合也是

这样。比如“他写字”、“我们唱歌”

“小张主持节目”都是按照“我买

书”的组合规则说出的。这种组合

形式实际上存在三个可替换的位

置,即同类成分之间可以替换,如

“我、他、我们、小张”柯互相替

换,“买、写、唱、主持”可互相替

换,“书、字、歌、节目”可互相替换。

如果不是同类成分,则不能替换,如

“写、唱”等就不能替换出现在“我”

的位置上。可见组合不是一个一个成

分的组合,而是一类一类成分的组合,

即什么样的成分能出现在什么样的位

置上,这是语法成分的归类,也就是

聚合规则。因为每个语法成分既可能

跟别的成分替换,又可能跟别的成分

连接,所以,我们说,每个语法成

分都是既处在组合关系中,又处在聚

合关系中。

5.怎样理解各种语法单位之间

的关系?

答:语素是最小的音义组合的语

言单位,是构成词的单位;词是最小

的有意义的能独立使用的语言单位,

是比语素大的语言单位。词跟语素的

区别就是能金质奖章使用,而语素不

能;词组是有意义的能独立使用的语

言单位,是由词和词组合起来的语言

单位,比词大,跟词的相同之处是都

能独立使用;句子是由若干个词或词

组按照一定的规则组合成的,能表达

相对完整的意义。前后的较大的停顿

并带有一定语气和语调的语言单位,

句子跟词组的本质区别在于是否能独

立说出来并用于交际;句是由多个句

子组合而成,表达相关联的复杂的意

义,书面上表现为一组句子、一个段

落或一篇文章的语言单位。句组的特

点是包含多个独立的句子。由此可以

看出,有着不同的关系,一种是量变

关系,即语法单位之间只是所含成分

数量的增减,而性质和作用不变,如

词和词组之间的关系。另一种是质变

关系,即语法单位之间表现为所起作

用的差异,但成分数量未必变化,如

汉语中词和词组与句子的关系。词和

词组表达功能,而句子有表达功能,

它们的功能不同,但句子中成分的数

量有时可以与词或词组相等,这一点

是相同的。

6.为什么语法规律只有一种,

而语法规则可能多种多样?

答:这个问题其实与“语法”

的两个不同概念有关:一种是客观

存在语法地,即人匀说话时直觉和

习惯上所遵守的某种语感,这就是

语法规律,对于说本族语的人来说,

语法规律只有一种,大家都要遵从

这语法规律去组词造句。“语法”还

有一个意思所指,即主观认识的语

法,也就是语言学家对于人们组词

造句时的语感或习惯进行研究后做

出的归纳和说明,这就是“语法规

则”。很显然,研究的角度、内容、

方法、目的等都可能因人而异,因

此,多种多样的语法规则就必然产

生。

7.语法手段都有哪些类别?试

举例说明。

答:语法手段首先可以分成“词

法手段”和“句法手段”两大类。

其中词法手段主要包括词形变化、

词的轻重音、词的重叠三类。具体

来说词形变化又分为:

①附加:即在词的前面、中间

或后头加上词缀。如英语中的“cup”

它的语法意义为“单数”,若在词的

末尾加上一个“-s”变成“cups”

其词汇意义仍然是“喝茶用的茶

杯”,但其语法意义却由原来的单数

变成了复数。

②屈折:即词的内部发生语音

的交替变化,像英语的“see[si:]”

→saw[s],

③异根:即换用不同的词根构

成相同意义的词,像英语的“good”

(好,原级)→better(好,比较级)

这两个词根的词汇意义都一样,都

是好的意思。但前者表示“原级”

的语法意义,后者表示“比较级”

的语法意义。

④零形式:是相对于词形变化

的词的原形形式。词在变化前的形

式也有某种语法意义,所以原形也

可以看作是一种词形变化。如前面

所说的“cups”是通过加词缀“-s”

后表示复数,未加词缀的“cup”就

表示单数,这个单数就是用零形式

表示的。

词的轻重是指通过词的某个部

分重读或轻读而产生一定语法意义

的形式。例如在英语中有时可以用

词的重音区别动词和名词,如“re’

cord”“’record”,在汉语中也利

用轻声的形式来区别意义,如“地

道”和“地道”。

词的重叠是指通过词或词中某

个语素重复使用而产生一定语法意

义的形式。例如汉语的动词、形容

词量词都可以用这种方法分别表示

短时、尝试、程度增加、逐个等语

法意义:清楚――清清楚楚,休

息――休息休息。

8.什么叫语法范畴?常见的词

法范畴有哪些?

答:根据某些语法意义的共同

内容,把语法意义概括为几个基本

类别,这种语法意义的类就叫做“语

法范畴”。语法范畴也可以分成“词

法范畴”和“句法范畴”两大类。

主要由词的变化形式表示的语法意

义就属于词法范畴。词法范畴又分

“体词属性范畴”和“谓词属性范

畴”两类。常见的体词属性范畴有:

①性:即在某些语文中表示人

或事物有关性属的一组特征。“性”

一般分为阳性、阴性、中性三类。

需要注意的是,语法范畴的“性”,

未必与这个名词或代词所代表的客

观对象的天然性属一致。反过来,

表示物体的名词的语法性属也不一

定都是中性。

②数:即表示事物数量的一组

特征。一般分单数、复数,如英语

中的“pen”,“pens”。

③格:表示名词与其它词的语

法结构关系的一组特征。各种语言

中“格”所包含的数目不一样。现

代英语名词有属格和通格,如“his

brother’s book”。brother’s

是属格;“he is her brother”,

brother是通格。

④有定和无定:即表示名词指

称性质的一组特征。许多语言中都

用定冠词和不定冠词来表示名词的

有定和无定意义。例如英语“The

student is Li Lei”,“the

student”是有定的,即特指某个学

生。“Li Lei is a student”,“a

student”是无定的,不特指某个学

生。

常见的谓词属性范畴有:

①时:即表示动词所反映的动

作发生的时间和说话的时间的关系

的一组特征。一般分三种:现在时、

过去时、将来时。如英语“I study”,

“I studied”,“I shallstudy”。

②体:即表示动词所反映的动

作行为的状况。一般有进行体、完

成体和未完成体,英语主要有进行

体和完成体,如“I have read”,

“I am reading”。

③态:即表示动词与主语名词

之间的施受关系的一组特征。主要

分为主动态和被动态两种。主动态

表示主语是动作的施事,像英语中

的“Everybody likes the

teacher”是主动态;被动态表示主

语是动作的受事,如“The teacher

is liked by everybody”。

④人称:表示动作与主语名词

之间一致关系的一组特征。这种范

畴的语法作用不明显,只有少数语

言中动词的人称形式必须与主语的

人称一致。人称是和动作不生关系

的,由于发出动作的人可以是单数,

也可以是复数,所以动词不只是人

称,相应的还有数的语法范畴,如

英语“I am a teacher”(我是个老

师,第一人称单数)。“We are

teachers”(我们是老师,第一人称,

复数)。“You are a teacher”(你

是个教师,第二人称单数)。“He is

a teacher”(他是个教师,第三人

称单数)。“They are teachers”(他

们是教师,第三人称复数)。

第五章语义

一、名词解释

1.语义:语义是语言形式表达

的内容,是人的思维活动和情感活

动的结果。

2.语境意义:语言形式在特定的

交际场合和知识背景等语境因素的作

用下所表达的意义。

3.理性意义:也叫逻辑意义或指称

意义,是对主观世界的认识。

4.非理性意义:是说话人的主

观情感、态度以及语体风格等方面

的内容,它一般总是附着在特定的

理性意义之上的。

5.词汇意义:由语汇形式表达

的语义通常叫词汇意义。

6.词义:词义是同词的语音形

式结合在一起的人们一定对象的概

括反映和主观态度。

7.词的理性意义:同词的语音

形式结合在一起的,对一定对象的

区别性特征的认识就是词的理性意

义。

8.义项:义项是词典释义的最

小单位,是从词语的各种用例中概

括出来的共同的、一般的、稳定的

意义。

9.义素:从义项中分析得到的

词义的语义特征,是构成词义的最

小单位。

10.词的科学意义:人们对事物

的本质特征的反映。

11.单义词:即一个词的意义可

以概括反映一类现象,只有一个义

项的词。

12.多义词:即一个词的意义可

以概括反映互相联系的几类现象,

也就是包含几个互相联系的义项。

13.本义:多义词的多个义项

中,最初的那个意义。

14.引申义:由本义直接或间接

衍生出来的意义。

15.同义词:指一种语言或方言

中意义相同或相近的两个或两个以

上的词。

16.反义词:指一种语言或方言

中意义相反或相对的两个词。

17.语义场:指若干具有共同类

属义素的词语聚合体。

18.上位词、下位词:语言中有

些词所代表的范围大,有些词所代

表的范围小,如果后者所代表的事

物可以完全包容在前者所代表的事

物的范围之内,那么它们之间就具

有上下位关系,其中所代表事物范

围大的词叫上位词,所代表事物范

围小的词叫下位词。

19.关系意义:词语在组合时都

要形成一定的结构关系,由这些结

构关系所赋予的意义就叫作关系意

义,包括语法关系意义和语义关

系意义。

20.语气意义:反映说话人使用

句子的目的和说话人情绪的意义,

包括陈述、疑问、祈使、感叹等不

同的意义。

21.述谓结构:从语义结构上看,

一个句子包括“情态”和“命题”两部

分,情态包括时态、语态、语气等方面

的意义,情态以外的部分就是命题。一

个命题在语义结构上可以进一步分析为

一个“述谓结构”,一个述谓结构由一个

“谓语”若干个“变元”组成,谓词一

般就是句子中的谓语动词或形容词,是

处于支配地位的核心成分。

22.语义指向:句子中某个成分在

语义上指向哪儿,或者说同哪个成分或

哪些成分发生语义联系,就是这个成分

的语义指向。

23.岐义:是指同一形式的语言

符号序列可能表达不同意义的现

象。

24.变元:变元又称“题元”“项”

等,是与谓词有直接语义关系并受谓词

支配的语义成分。变元一般都是名词性

的词语,在句子中经常充当主语或宾

语。如“他给我一支笔”中“我”和“一

支笔”就是谓词“给”的变元。

25.语义角色:根据谓词和变元

之间不同的语义关系,可以把变元

分为若干个类型,这种变元的类型

一般称之为“语义角色”。常见的语

义角色有“施事”“受事”“与事”“工

具”“结果”“处所”等。

26.蕴含:蕴含是句义之间的关

系的一种,就话语本身所表达的意

义而言,如果有句义甲就必然有句义

乙,就说甲蕴含乙;可用公式表示为

甲→乙。如:他买了上衣→他买了衣

服。蕴含关系一般都发生在有上下位

关系或整体与局部关系的句义之间,

如“衣服”和“上衣”之间有上下位

关系。在一般情况下,蕴含的规律是

含有下位概念或局部概念的句义蕴含

含有上位概念或整体概念的句义,而

不是相反。语义学研究的蕴含关系是

指就话语本身所表达的意义而言的蕴

含关系,这种蕴含关系通常可以从句

子本身的意义推知,而不必依赖特殊

的背景关系。

二、简答题

1.离开一定的语境,“真高!”

中的“高”既可以指一个人身材高

大,也可以指某个办法高明。为是

否就是词义模糊性的表现?为什

么?

答:这不是词义的模糊性的表

现,而只是词的多义性。词义的模

糊性是指词义所概括的范围没有一

个明确的界限,而概括的是什么对

象则是明确的。词的多义性都是指

一个词具有多个义项,可以指称不

同的对象。当语境对这个词的多个

义项无法限制时,词语指称什么对

象就不明确了。显然,这里的“高”

既可以指一个人身材高大,又可以

指某个办法高明,这是词的多义性

的表现。

2.不少词语是多义的,但在人

们交际中所使用的究竟是哪一个义

项却又很明确,请问这是为什么?

答:这是由于语境的作用。语

言中词义是随着语境的不同而千变

万化的,其中一种变化的模式就是

限制义。在语境的参与下,词义在

语言表达中所显示的就不再是语言

体系中一般的、抽象的意义,而是

某种具体的意义,同时,一些多义

词在语境的作用下,所显示的也只

是它多个义项中的某一个义项。例

如“青”这个词就有许多个义项,

既有“年轻”这一义项,又有“青

草或没有成熟的庄稼”这个义项,

但在“他是一位青年教师”中,由

于小语境――上下文的限制,我们

可以确定:在此,“青”用的是“年

轻”这个义项。同样,在“我们明

天去踏青”中由于小语境的改变,

我们又可以确知:这里的“青”用

的是“青草”这个义项。

3.下列不同语言中的成语,它

们意思基本相同,为什么用了不同

的比喻词:

英语:like mushrooms

汉语:雨后春笋

答:不同的国家或民族都有着

特定的政治历史环境,不同的生活

习俗、心理素质和地理条件,这些

不同都可能在语言中有所反映。结

合欧洲民族的生存地理条件,雨后

多生蘑菇,因此以蘑菇比喻事物产

生之速。而汉民族的地理情况是:

雨后多生春笋,因而,多以“竹笋”

比喻事物出现之快。

4.在一些民族语言里,以“狗”为喻,但是喻义不同,甚至相反,这说明了一个什么样的道理?根据下面的成语进行分析。汉语:蝇营狗苟、鸡鸣狗盗、狐朋狗党、狼心狗肺、丧家之狗……

英语::Dog does not eat dog。(同类不相残) Love me ,love my dog。(爱屋及乌)To lead a dog’s life。(生活困苦)

答:用语言中词语表示动物,有的是“褒”,有的是“贬”,有的是“不褒不贬”,这在不少传说和寓言中均有所体现。但是,不同民族的语言是不尽相同的,对同一类事物,其感情、评价可以相去甚远,汉民族对狗这一动物的传统看法,反映着民族的心理素质。汉民族对狗这一动物的传统心理是贬,因而,凶恶、无德等品行多以狗为喻;而英语中的“狗”多用于褒义或中性义,这同使用英语的民族对狗这一动物抱有好感有着直接的联系。原来,这些语言现象恰恰反映了语言的民族性,即语言体现了使用该语言的民族对某些动物的传统看法,反映着民族的心理素质。

5.在“老师批评了他”这个句子中,“句子”与“他”谁是施事?这种结论是凭什么来表达的?

答:该句中“老师是施事,”“他”是受事。表达施受关系的主要是句中词语的排列顺序,即语序,它表达的是语法意义。

6.语境意义与语言意义有什么不同?为什么要区分二者?

答:语境意义是语言形式在特定的交际场合和知识背景等语境因素的作用下所表达的意义,具有个别的、一般的特点;而语言形式本身所表达的意义则是一般的、稳定的意义。例如“今天有点儿热”这句话可以表示“今天气温较高”,这是它的一般的稳定的意义,即语言形式本身所表示的意义;但是,它还可以表达孩子想让妈妈给他买冰淇淋或饮料,或者表示某人想打开窗户等等。后面这些与一定的情景相联系的意义是难以列举的,它们就是这句话的个别的和临时的意义,即语境意义。这所以要区分这两种不同的意义,是因为以语义为研究对象的语义学只研究语言形式所表达的一般的、稳定的意义,即语言意义,而不研究那些个别的临时的语境意义。

7.多义词和同音词有何同异?试举例说明。

答:同音词是指语音形式相同,而意义又没有联系的词,如“基、机、鸡、饥”等;多义词是指一个词的意义包含几个互相联系的义项,如“兵”,最初的意义是兵器、武器,后来引申出军事、战争和兵士的意义,“兵”就是一个多义词,它的几个义项是互相联系的。

8.义素和语素之间的区别是什么?

答:义素和语素不是同一个概念。尽管二者都是“最小的单位”,都涉及到“意义”,但它们却是两种性质上根本不同的单位。义素是对一个词的语义特征进行分析后所得到的最小语义单位;语素则是最小的音义结合体。很显然,义素既然是词义的最小构成单位,即一种从理论上分析出来的语义单位,就不是一种自然语言的单位,即我们在语言中是不能直接找到语素的。因为义素不直接与语音相结合,只有当若干个义素结合在一起后,才构成某个词的词义,体现出自然语言的意义。而语素呢?则是一种最小的语言单位,它不仅有一定的意义,而且有一定的读音,是人们可以直接感受到的自然语言的单位。例如“瞪着他”中的“瞪”,就是由一个语素构成的词,它在我们说话时或听话时都是可以直接感受到的,可是“用眼”“视线凝聚”“用力”这三个构成“瞪”这个词义的义素在我们的言语中是不能直接观察到的。

9.义素和义项之间的关系如何?

答:一个词可以同时有几个理性意义,其中的一个意义在语言学上叫一个义项。传统的词义研究都是分析到义项为止。现代语义学把分析音位的区别特征的原理用于词义分析,把义项进一步分析为若干语义特征,这些语义特征就是义素。如“父亲”这个词的词义可以分析出三个义素:男性、直系亲属、长一辈。

10.词的通俗意义和科学意义有什么不同?

答:词的理性意义由于概括深度上的差别而分为两类:一种是人们对事物所具有的一组非本质特征的反映,这种词的理性意义可以称之为“通俗意义”;另一种是人们对事物的本质特征的反映,这种词的理性意义可以称之为“科学意义”。例如:“铁”人们大概都知道是一种金属,但是很难

知道它的确切含义,像“延展性强、

符号为F e、、纯铁磁化和去磁都很快”

等。而前者可谓通俗意义,后者则可

谓科学意义。

因通俗意义不能充分反映事物

的本质特征,因而不太科学、准确,

但也能起到将甲事物和乙事物区分

开来的作用。而词的科学意义往往

需要专门的学习才能获得。例如:

对于“盐”这个词,“白色的、有咸

味的粉末或颗粒状的调味品”就是

其通俗意义;而“酸中的氢原子被

金属原子置换所成的化合物,其主

要成分是氯化钠”就是它的科学意

义。通俗意义通用于日常生活,科

学意义通常只用于特定的学科领

域。

11.义素分析的作用是什么?

答:义素分析在语义研究和语

法研究中被广泛使用,在许多方面

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首先,义素

分析可以清楚简洁地说明词义的结

构,便于比较词义之间的异同,便

于揭示近义词、反义词等词义关系,

有利于词义的研究、学习和掌握。

例如:“边疆”和“边境”词义相近,

都是靠近国界的国土,但是前者具

有范围大这个义素,后者则不具备。

其次,义素分析还有助于说明词语

组合的语义条件。例如“我们读书”

完全可以说得通,但是“月亮读书”

就不可以,原因不在于语法错误,

而在于“读书”这个动词要求表示

动作发出者的词语必须具备[+人]

这个义素,而“月亮”却不具备这

样的义素。因通俗意义它不能充分

反映事物的本质特征,因而不太科

学、准确,但也能起到将甲事物与

乙事物区分开来的作用,而词的科

学意义往往需要专门的学习才能获

得,例如:对于“盐”这个词,“白

色的、有咸味的、粉末或颗粒状的

调味品”就是其通俗意义,而“酸

中的氢原子被金属原子置换所成的

化合物,其主要成分是氯化钠”就

是它的科学意义。通俗意义通用于

日常生活,科学意义通常只用于特

定的学科领域。

12.为什么多义词在交际中一

般不会造成歧义?

答:一个词虽然可以有几个意义,

但在使用中一般不会产生歧义。这是

因为:首先,词语总是在一定的上下

文中使用,特定的上下文会使多义词

只体现一个意义;其次,人们的言语

交际总是在一定的环境中发生的,特

定的交际环境也可以使多义词只体现

出一个意义。

13.如何理解语义场?举例说明。

答:语义场就是由具有某些共同义

素的一群词类聚而成的场。如“猪、马、

羊”等表示豢养动物的词,都具有一个共

同的义素[+家畜],这些词便可以构成一

个语义场――“家畜场”。

属于同一语义场的词在意义上

都是相互联系的。它们之间总具有

一些共同的语义特征,因而在意义

上又是相互制约的。每个词的意义

都相应地取决于这个场内其它各个

词的意义。如汉语“亲属场”内“哥

哥、姐姐、弟弟、妹妹”几个表示

同胞关系的词,它们在意义上就是

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如果其中

某一个词的词义发生了变化,可者

增减一个词,也必然会引起同一场

内其它词的词义关系发生变化。

14.为什么说在述谓结构中,谓词是处

于支配地位的核心成分?

答:一个述谓结构可以有多少变元

以及可以有何种性质的变元,都是由谓

词的语义决定的。比如“睡觉”的意思

是“进入睡眠状态”,在这种行为中,只

有行为发出者,而不会有另外的涉及对

象,因而“睡觉”作为谓词就只能带一

个表示行为发出者的变元。而“喝”作

为谓词就可以带两个变元,即行为的发

出者和这一行为所涉及的客体。因为谓

词语义规定了述谓结构的内容,从而也

就规定了句子的语义框架,有了这个语

义框架,再用符号谓词语义要求折变元

把这个框架填满,就产生了句子的命题。

因此,我们说,在述谓结构中,谓词是

处于支配地位的核心成分。

15.歧义与语义模糊的什么区别?

答:语义学所谓的“模糊”,是

指语言形式所反映的对象只有一个

大致的范围,而没有明确的边界,

是指一个意义与别的意义难以绝对

划分清楚;歧义则指同形的语言符

号序列可以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不

同的意义,在言语交际中,歧义可

通过上下文语境和情景语境来消

除,而模糊词语始终是模糊的,除

非能用定量化的方法来定义它们,

但事实上这是不可能的。

16.简单述谓结构与复合述谓

结构的区别在哪里?

答:简单述谓结构由一个谓词

和若干个变元组成,其中所有变元

都只是名词性成分;复合述谓结构

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相对独立的述谓

结构图按一定的语义关系复合而

成。如“他去上海了”是简单述谓

结构,而“河水很深,水流很急”

就是复合述谓结构,由两个相对独

立的述谓结构“河水很深”和“水

流很急”组成。

17.属述谓结构与降级述谓结

构的区别表现在哪里?

答:有的述谓结构中的变元本

身也是一个述谓结构,这种充当其

它谓词变元老派述谓结构就是从属

述谓结构。如“我希望你去”中,“你

去”是一个述谓结构,作谓词“希

望”的变元,因此是从属述谓结构。

述谓中的变元可以带有修饰或限定

性的成分,以表示变元某方面的特

征,充当这类成分的述谓结构就是

降级述谓结构,如“小李在看我送

给他的小说”中,“我送给他”是一

个述谓结构,充当“小说”的限定

成分,因而是一个降级述谓结构。

如果说说述谓结构是从述谓结构

下降到变元的地位,则降级述谓结

构更是下降到了变元特征的地位,

换言之,降级述谓结构虽然具有述

谓结构的结构特点,但其作用却相

当于变元的一个语义特征,故它又

被称为“特征化了的述谓结构”。

18.歧义与语义笼统有什么区别?

答:歧义与笼统性质不同。笼

统来源词的概括性的特点,一般而

言,语义都是笼统的,语义笼统是

对同类对象的不同成员进行抽象概

括而产生的,因而尽管在言语交际

中,一个笼统的语义具体所指对象

可以不同,但这些不同的对象都必

须能够归纳到这个笼统的语义之

中。因此,对由一个笼统语义构成

的并列结构的两个部分,可以作出

不同的理解而不会造成语义上的冲

突以致妨碍整个组合的成立。歧义

来源于语义和表达形式之间的矛

盾,与语义的概括性特点不同,如

“这是车”,没说明是汽车、火车还

是自行车、玩具车等,语义是笼统

的;而“我们三个人一组”,可以理

解为“我们分组,三个人为一组”,

也可以理解为“我们三个人分到了

一组”,这句话是歧义的。

19.影响歧义难度的因素有哪

些?

答:主要有两方面:各种解释

的相对频率的高低,歧义所具有的

不同解释的频率越接近,歧义难度

就越小,也就越容易被察觉;相反,

歧义难度越大,也就越不容易被察

觉,如“咬死了猎人的狗”两种解

释的频率接近,容易分辨;而“饺

子包好了”难度就较大,不易分辨。

这是因为一种解释出现的频率高,

另一种解释出现的频率低,人们一

般不易发现。二是歧义形式本身的

特点也影响着歧义难度的大小,如

“我想起来了”这个句子,只要把

握好较重音,歧义就很容易判断,

重音在“起来”上,表示的意思是

“要起床了”,重音在“想”上,表

示的意思是“想起了被忘掉的某件

事”。

20.举例说明蕴含的特点以及

与预设的区别。

答:蕴含关系一般都发生在有

上下位关系或整体与局部关系的句

义之间,如“衣服”和“上衣”之

间有上下位关系。在一般情况下,

蕴含的规律是含有下位概念或局部

概念的句义蕴含含有上位概念或整

体概念的句义,而不是相反。语义

学研究的蕴含关系是指就话语本身

所表达的意义而言的蕴含关系,这

种蕴含关系通常可以从句子本身的

意义推知,而不必依赖特殊的背景

知识。预高性能是句义之间的一种

关系,和蕴含一样,预设也是就话

语本身表达的意义而言的,也是有

句义甲就必然有句义乙,但蕴含包

含在句子的断言范围之内,是句子

的基本信息;而预设不在句子的断

言范围之内,是句子的背景信息,

用公式表示为甲→乙,意思是说,

“甲以乙为预设”。如“他妹妹在美

国留学”“他有妹妹”。该例中,“他

妹妹在美国留学”并不是在说他有

没有妹妹,“他有妹妹”只是“他妹

妹在美国留学”附带表达出来的背

景意义,因而它们是预设关系,“他

有妹妹”是“他妹妹在美国留学”

的预设。

三、论述题

1.简述理性意义、非理性意义

与同义词之间的关系。

答:词的词汇意义包括理性意

义和非理性意义。与概念相联系的

意义是词的理性意义,它是词义的

基本部分。非理性意义一般都是附

着在理性意义之上的,所以又称作

词义的附加色彩,如形象色彩、感

情色彩、风格色彩等。而同义词就

是指的那些理性意义相同或相近的

一群词。

这样看来,我们便可以知道同

义词的意义是否完全相同了。请看:

汉语中的“西红柿――番茄”“母

亲――妈妈”等,其每一组词的理

性意义可以说是完全相同的,但其

非理性意义却不尽然,它们或者在

附加色彩上有所区别,或者在搭配

习惯上有所分工,所以,它们的意

义也不能认为完全相同。再看语言

中更普遍的一类同义词。像汉语的

“漂亮――美丽”“消灭――毁灭”

“说――讲”等,就其理性意义的

核心部分来说可谓相同,但在使用

场合、形容的对象、语义的轻重等

方面又各有制约。所以,同义词是

同中有异,它们的意义并不完全相

同。

2.简述义素分析的方法,并举

例说明。

答:义素分析法的程序大致可

归为:(1)运用对比的方法。把一

群在意义上有某些共同特征的词放

到一起进行比较,把之间的共同的

语义特征提取出来,这与数学上提

取公因式的方法有些相似。例如:

“哥哥”“姐姐”“弟弟”“妹妹”这

几个词在意义上有着共同特征,即

都是表示“同胞“关系的,我们便

可以将此四者放到一起进行对比分

析。(2)找出统一关系和对比关系,

从而把语义分割成最小的成分,描

写各词之间的相互关系。所谓统一

关系,即相同义素。如上列四个词

的相同义素是“+同胞”,所谓对立

关系,即“非此即彼”。如“男性”

的对立面是“女性”,“年长”的对

立面是“年幼”,那么[-男性]就是

“女性”;[-年长]就是“年幼”。

这样可以节省一些符号,从而使词

与词之间在意义上的差别直观地显

现出来。(3)对分析的结果加以描

写。描写的方式有两种:横排列式

和矩阵图。如上述四个词用横排列

式描写即:

“哥哥”:[+同胞+男性+年长]

“姐姐”:[+同胞-男性+年长]

“弟弟”:[+同胞+男性-年长]

“妹妹”:[+同胞-男性-年长]

用矩阵图表示即

3.做义素分析时是否将被分析的词的

语义特征全部反映出来?

答:一个词义的语义特征可能有

很多,义素分析应该抓住反映事物本

质的语义特征,如果不分主次胡子眉

毛一把抓,就会使义素分析失去意义,

如“男人”不需要[±胡须]这个义素。

义素分析揭示了词义的结构性,使词

义研究从义项进入到义素,是语义学

的一个进步。这种分析对于辨析同义

词、反义词的细微差异,说明词语搭

配中词义组合的规则都十分直观。同

时,语言中义素的数量比词义的数量

少的多,用较少的义素分析大量的词

义,使语义分析进一步形式化,对于

提高机器自动翻译和人工智能的水平

都是十分有益的。

4.对多义词进行义素分析需要

以什么为单位?

答:义素分析不仅使用于单义

词,而且也使用于多义词。用义素

分析法去分析多义词的有关程序与

分析单义词相同,但要特别注意一

个前提,即对一个多义词进行义素

分析,不像对一个单义词进行分析

那样,以一个词为单位,而是以其

中的一个义项为单位。例如“花”

就是一个多义词,它主要包含以下

几个义项:

1种子植物的繁殖器官。2样子

或形状像花的。3混杂的4模糊不清

的。我们对它进行义素分析,一次

只能抽取其中的某一个义项,拿来

与其它词的某一个与此相关的义项

进行对比分析,进而找出构成这一

义项的几个义素。比方我们可以抽

取“花”的第一个义项,即“植物

的繁殖器官”与“叶”的第一个义

项“植物的营养器官”、“根”的第

一个义项“植物茎干下部长在土里

的部分”等词的相关义项进行比较

分析,从而确定它们的词义构成的

最小单位――义素。

5.举例说明义项的特征。

答:义项是从词语的各种用例中

概括出来的共同的、一般的、稳定的

意义,不包括词语特定语言环境中所

显示出来的个别的、具体的意义。例

如“书”在不同的、具体的语言环境

中有时指教材,有时指小说,有时指

小人书,这些都是书这个词在特定的

语言环境中所显示的个别的、具体的

意义,而不是在各种语言环境中都讲

的通的共同的意义,所以,它们不能

作为“书”的义项。“书”的义项应该

是对这些个别的、具体的意义的概括,

即“装订成册的著作”。这是“书”这

个词在“教材”“小说”“小从书”等

各种用例中体现出来的共同的、一般

的意义。

6.反义词之间的差别主要体现

在哪些方面?

答: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

是词的理性意义。有的近义词的词

义所概括反映的对象只是基本相

同,但它们所指的范围并不完全重

合,而是大部分重合,如“书”和

“书籍”,都指“装订成册的著作”,

但前者既可指个体,也可指集体,

后者只能指集体。有的近义词的词

义所概括的对象虽然相同,但在强

调的重点、方面或达到的程度上都

有所不同。近义词的这些差别,往

往影响到它的用法。二是词的非理

性意义,即附加色彩上。有些是感

情色彩不同,如“教师”和“教书

匠”;有些是语体色彩不同,如“爸

爸”和“父亲”。这些附加色彩的不

同,使近义词各有自己的运用领域,

如“爸爸”多用于口语和较随便的

场合,而“父亲”则用于书面语和

较庄重的场合。

7.如何看待语义场的层次性?

答:层次性是语义场的一个显

著的特点。事物本身的分类是有层

次的,小类上面有大类,大类上而

更大的类,因而反映事物类别的语

义场也就形成了有层次的结构,若

干较小的语义场可以集合成较大的

语义场,若干较大的语义场可以集

合成更大的语义场,如下图:

8.如何看待语义场的系统性?

答:系统性也是语义场的一个

重要特点。一个语义场就是一个局

部的语义系统。在这个系统中,类

属义划定的意义领域,被划分为若

干块并分配给不同的词语,这些词

语以一种互补的方式来对同一意义

领域进行反映。在意义领域恒定或

封闭的情况下,一个词义占据的地

盘大了,其它词义的地盘势必会缩

小;反之亦然。在这种情况下,系

统中某个词语的意义会受到系统中

其它词语的制约,系统中某个词义

的变化或词语数量的增减,会导致

意义领域的重新划分和分配,从而

引起系统中其它词义的变化。如在

先秦时代,“牙”“齿”都指“牙齿”,

但二者分工不同,“牙”指两旁的牙

齿,“齿”指中间的牙齿,后来随着

词义的发展,“齿”退出了口语交际

领域,“牙”便扩大了自己的意义范

围,指所有的牙齿。语义场的系统

性的特点反映出语言中的词汇具有

一定的系统性。

四、分析题

1.用义素分析法分析下列两

组:

(1)椅子方凳长凳沙发

(2)看瞧盯瞪

第六章文字

一、名词解释

1.字符:即文字符号,是文字

的最基本的单位,是直接跟某种语

言单位相联系的符号,如汉字的

“字”和拼音文字的字母。

2.他源文字:在已有的别的文

字的基础上创制的文字。

3.复合字符:由单纯字符组合

而成或由单纯字符和复合字符再组

合而成的字符。

4.表意文字:全部字符都是意

符的文字。

5.意音文字:一部分是意符,

一部分是音符的文字是意音文字。

6.单纯字符:不能再分解为更

小的字符的字符叫单纯字符。

7.记号:文字系统中的字符跟文字

所代表的语言单位在语音和意义上都没

有联系的叫记号。

8.词语文字:全部或绝大多数

字符都只跟语言中的词语相联系的

文字叫词语文字。

9.音位文字:既有代表輛音音

位的字符,也有代表元音音位的字

符的文字称为音位文字。

10.表音文字:全部字符都是音

符的文字叫表音文字,也叫拼音字

符。

11.楔形文字:公元前四千多年

前,苏美尔民族用芦管在泥版上“压

印”出来的文字。它们的笔道像一

个个“楔子”,所以后人就叫这种文

字为“楔形文字”。楔形文字是一种

词语文字,同时也是意音文字。

12.象形文字:“象形者,画成

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即这

种字其字型整体上模拟了原事物的

特征和轮廓,具有形象、逼真的特

点,例如:日、月二字。

13.会意字:“会意者,比类全

谊,以见指为,武信是也。”意即

这类字往往由两个或几个独体字联

合在一起,合起来显示此字的意义。

例如“休”“泪”等字。

14.独体字:汉字文字学传统上

把单纯字符称为独体字。

15.合体字:汉字文字学传统上

把复合字符称为合体字。

16.偏旁:汉字文字学传统上把

合体字中的独体字称为偏旁。

17.形旁:汉字文字学传统上把

表意的偏旁称为形旁。

18.声旁:汉字文字学传统上把

表音的偏旁称为声旁。

二、简答题

1.所有的书写符号都是文字吗?

答:文字是用来书写某一种语

言单位的符号,如果不是用来书写

某一种语言单位的符号,即使表示

一定的意义,也不是文字。例如十

字路口的红绿灯虽然也表示一定的

意义:“可以通行”“不可以通行”,

但由于红绿灯不直接与哪个语言单

位对应,所以是一种符号,但不是

语言符号,因而也不是文字。旗语、

莫尔斯电报代码则不同,它们直接

代表文字符号,可以说是文字的符

号,所以是语言符号。

2.简述单纯字符与复合字符的

关系。

答:复合字符由单纯字符组成,

同时也包括由单纯字符和复合字符

再组合而成的字符。例如“林”由

单纯字符“木”组合而成;“吃”由

单纯字符“口”和“乞”组合而

成,所以是复合字符。“萌”由单纯

字符“”和复合字符“明”组合

而成,而“明”又是由单纯字符“日”

和单纯字符“月”组合而成。英文

中用sh代表[∫],sh就是复合字

符,它由单纯字符s和h组合而成。

3.汉字是一种什么类型的文字?

答:汉字根据字符跟语言中什

么样的语言单位相联系的标准来归

类,是一种词语文字,而从字符跟

语言单位的语义还是语音相联系的

角度来看,是一种意音文字。这是

因为有些汉字往往代表不止一个音

节,而同一个音节又往往由很多不

同的汉字来代表,因此,汉字不能

归为语素文字的类型。又因为汉字

的象形字符最初直接表意,但同时

也间接表音,很多虚词和抽象的概

念只能假借意符的读音来表示,所

以说现代汉字是一种表意文字也是

不正确的。

4.简述书面语对语言的影响。

答:文字的产生,完善和扩大了

语言的交际职能,使语言有可能“传于

异地,留于异时”,而且使语言有了可

以目治的书面形式---书面语。其次,

文字的类型会影响语言之间的相互影

响,因为现代社会中语言之间的影响主

要是通过书面语进行的,文字类型相同

会促进这种影响,而文字类型不同会在

不同程度上阻碍这种影响。

5.现代汉语中的“文字”含有

哪三个义项?

答:现代汉语中“文字”至少

有三个不同的义项:

(1)书写或记录语言的符号,

也说“字”或“字母”,如汉字、英

文字母等;

(2)语言的书面形式或书面

语,如中文、英文等;

(3)文章(多指形式方面)。

6.汉字中合体字的形旁与独体字

的表意字符是不是一回事?

答:汉字中合体字的形旁与独

体字的表意字符不是一回事。由意

符构成的独体字是跟语言中确定的

词语相联系的“门”指的就是语言

中的men,“泪”指的就是语言中的

mu等等。而合体字中“”的形旁

只表示某个语义类别,不跟语言中

的具体词语相联系,如“打、扫、

抓”等合体字中的“”只表示这

些词语都跟“手”有关,只是起一

种语义分类的区别作用。

7.汉字合体字的“声旁”有哪

些类别?试举例说明。

答:汉字合体字里的“声旁”

是表音字符,但组成情况比较复杂,

有些声旁在合体字里只表音,不表

意,例如“指”中的“旨”、“案”

中的“安”等。还有些声旁作独体

字时原本就是一个表音字符,是通

过语音上的联系来表示某个词语的

字符,因此是有相应的语义内容的,

但在合体字里加上去的形旁只起区

别作用,并不承担合体字所代表的

语义内容,例如“左”加形旁“”

成了“佐”,“右”加形旁“”成了

“佑”,“”旁只起区别作用,即原

来的“左”“右”成了动词,并不承

担合体字“佐”“佑”所代表的语义

内容,而有关的词语的内容仍有原

来的独体字的音符“左”“右”来承

担。故有人认为这些偏旁实际上不

是严格正文上的意符或音符,至少

于用作独体字的意符和音符完全不

相同。

8.如何看待“文字发展三阶段论”。

答:所谓文字发展三段论,是说文

字的发展从低级到高级可以分为三个阶

段:即象形文字或表意文字阶段、音节

文字阶段,最后是音位文字阶段。从现

有文字史的资料看,文字的造字方法是

人表意到表音,音位文字也的确易学。

但一个符号系统的优劣首先应就其功能

而言。以上各种文字都能很好地为有关

语言服务,难分高低,所以文字发展三

阶段论有待商榷。

9.简述汉字发展的几个阶段。

答:汉字发展经历了从甲骨文

到金文,到小篆,再至隶书、楷书

这样几个不同字体的阶段,其中甲

骨文、金文是同时代的,大概因使

用场合不同和书写材料不同而形

成。小篆是经过规范化了的,但形

体太繁,所以地位很快被隶书、楷

书抢先。尽管隶书出现较小篆早,

但其通行要晚于小篆。

10.汉字的声旁和形旁如今已

有一部分失去了或减弱了它们的作

用,原因是什么?

答:因为汉字的形旁和声旁是独

体字,但用作形旁或声旁时,往往形

体发生了变化或简化。例如“目”即

由原来的象形独体字“”变化而来;

“页”由原来的“頁”简化而来。另

外,语音也在演变,选字之初时的独

体字的语音和后来以至现在用作合体

字的声旁的语音大多已不相同,如

“斯”从“其”得声,“都”从“者”

得声等等,这些现象如果没有发展的

眼光是很容易搞糊涂伯,这也是当前

汉字的声旁、形旁之作用逐渐减弱的

原因所在。

11.“文字的创制”的含义是什么?

答:文字的创制指的是现代社

会里为没有文字的语言创制文字,

特别是政府或语言学家为没有文字

的民族创制文字,不涉及历史上各

种民族语言的文字的创制过程。

12.文字改革的类型有哪几种

情况?举例说明。

答:文字改革的类型有三种情况:

一种是整个文字类型和字符类型不变,

只是对正字法的个别规则和个别字符

进行调整。如我国解放后所做的简化汉

字、规范字形以及废除异体字等工作都

是这种文字体系内部的局部改进。一种

是整个文字类型不变,但是字符类型变

了,最有名的例子是1928年土耳其进

行的文字改革,在几个月内,用拉丁字

母拼写的新土耳其文全面代替了用阿

拉伯字母拼写的旧土耳其文。还有一种

是整个文字类型和字符类型都变了。这

是指某种语言先进的文字类型代替落

后的文字类型的变革。如越南原来使用

汉字作为他们的表意文字,现在改用拉

丁字母的表音文字。

13.应该如何对待文字改革?

答:文字是书写语言的符号系统,

文字不等于语言。语言对采用什么样

的书写符号系统并没有制约作用,同

一语言可以采用不同的书写符号系

统。因此,从理论上来说,文字是可

以改革的,而且从各个国家进行的文

字改革来看,文字改革在实践上也是

可行的。但是文字改革不是为没有文

字的语言创制文字。为没有文字的语

言创制文字的时候,很少受到语言以

外的其它因素的束缚,而文字改革是

对已有的文字进行改革,就要受到语

言本身以外的各种社会历史文化因素

的牵制,特别是有的文字系统历史悠

久,用这种文字系统书写的历史文献

极其丰富,其中保存着有关民族悠久

的历史文化传统。如果文字改革没有

妥善地解决书面语的历史继承性问题,就很可能割断有关民族的历史文化传统,从而引起多数人的反对,难以推行。因此对拥有丰富的历史文献的文字进行改革,特别是进行文字类型转变的改革,必须非常慎重,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设计切实可行的方案,征求多数人的意见,才能取得成功。

三、论述题

1.什么是文字?人匀平时对“文字”都有哪些不同的理解?

答:人们平时所说的“文字”有三种不同的意思。一是指书写或记录语言的符号,也说“字”或“字母”,如汉字、英文字母等;二是指运用文字符号写下的书面语言,如英文、中文等;三是指文章,如“文字通顺”中的“文字”。

文字是用来记录语言的。世界上的文字尽管千姿百态,有的甚至差异很大,但都是用来记录语言的。语言是音义结合的统一体,所以记录语言的文字也就相应地具有读音形式和字义内容。任何一种文字都能够传达它所记录的语言的含义,同时人们又能够将它读出声来,还原成有声语言。音标之所以不是文字,就是因为它是用来准确记录音素的,不标记任何意义。

文字还是一种符号,是用人们能感觉的另一种事物来代替语言的符号。所以文字就是用来记录语言这种符号的符号。录音机虽然也能把有声语言记录下来,但他的作用仅仅在于不断地再现语言符号,用来记录语言的符号,这正是文字的性质。

2.关于文字的作用应怎样理解?

答:关于文字的作用,我们可以从不同的三个层次来理解。从交际工具的层次来看,文字作为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它克服了语言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局限性,扩大和完善了语言的交际功能。语言符号的物质外壳是语音,语音具有音响的自然属性,一发即逝,同时又受到空间的限制。语言这种必然的自身缺陷,决定了它交际活动在同时同地才能进行。为了克服语言的时空局限性,人类发明了文字,利用书写符号记录语言,使语言在另一种形式中得到保存,从而扩大、完善了语言的交际功能。另外,语言是随想随说,这就不可避免地使其重复、罗嗦,疏漏之处也在所难免,影响到语言的交际功能。有了文字之后,人们可以把说的话记录下来,这样就便于对语言进行整理和锤炼,使语言能更精密、准确地完成交际任务。从这点来看,又可以说文字完善了语言的交际功能。

从文化遗产和科学知识层次来看,文字是人们积累文化遗产和传播科学知识的媒介。人们总是在继承历史文化遗产和吸收外来科学知识的条件下来创造自己的新生活的。在发明文字之前,这些主要是靠口耳相传,这种方式有很大的局限性和失真性。有了文字的记载,前人的成果才顺利、完整地流传下来;现代科学知识发展非常迅速,各地之间科学的相互交流与联系日益频繁,而这一切更离不开文字这一传播媒体。假若没有文字,文化遗产的流传与积累、科学知识的相互传授与发展则会大大受阻,人类或许直到现在还在生活和科学各个领域中进行原始的探索。

从整个人类的发展历史来年,文字的产生是人类进入文明社会的标志。语言和人类同样古老,它是人类区别于动物的重要特征,也是人类诞生的重要标志。文字对于语言来说是很晚的产物,但它的出现对于人类社会的发展也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原始社会生产力水平极其低下,科学技术尚处于萌芽之中,人类虽脱离了动物界,但还处于原始、落后、野蛮的状态。奴隶社会,生产得到了相当的发展,建立了国家,并且出现了最早的科学文化发源地和学术活动中心,使人类社会步入了文明时代。而这一转变,是“从铁矿的熔炼开始,并由于文字的发展及其应用于文献记录而过渡到文明时代”。因为文字的产生、文献记录的出现,使人类能够更好地总结前人的生产经验并广为传播,放大生产规模,促进生产的发展,为科学技术的发展、交流与相互促进提供了重要条件,使社会的政治、经济、法律、教育、艺术等各方面事物才能有效地开展。所以说,人类是伴随着文字的产生和应用而告别野蛮时代的,文字的产生标志着人类文明的开始。

3.语言和文字的关系怎样?

答:文字是语言的书写符号系统,

文字是在语言的基础上产生的,是记录

语言的工具,而是不语言本身。二者有

着密切的联系,但又不完全等同。在现

代汉语中,“文字”至少有三个不同的

义项:1书写或记录语言的符号;也说

“字”或“字母”,如汉字、英文字母

等;2语言的书面形式或书面语,如中

文、英文等;3文章。因书面语是“文

字”的一个义项,同时又是语言存在的

一种重要形式,故不少人就把文字和书

面语等同起来,进一步把文字和语言等

同起来,这是很不客观的。要注意文字

符号有多有少,表式不一,与语言的精

练与否无关;文字的基本单位――字符

和语言中的词语也不是一一对应的关

系;另外,书面语保存的古代语言的语

音形式和文字作为一种语言的书写符

号系统的功能也应区别看待。

第七章语言和社会

一、名词解释

1.方言:通常指地域方言,它是

全民语言在不同地域的变体,是统一的

全民语言的分支。

2.亲属语言:是语言分化的产物,

凡从同一种语言中分化出来的若干种语

言都是亲属语言。

3.社会方言:一种语言或地域

方言内部同一定的社会特征和社会

群体相关联的变体和特点被称为

“社会方言”。

4.语系:谱系分类中最大的类,

凡有亲属关系的语言都属于同一语

系。

5.谱系分类:根据语言的历史来

源或语言的亲属关系对世界上的语言进

行分类。把有亲属关系的语言归在一起,

把没有历史同源关系的语言互相分开,

这种分类叫语言的“谱系分类”。

6.隐语:是某些团伙所创造使

用的秘密词语或语句。

7共同语:一个社会的全体成员

共同使用的语言形式。

8.基础方言:作为民族共同语

的基础的方言叫基础方言。

9.双言现象:某一言语社团使

用两种方言或分别使用共同语和方

言的社会现象。

10.土语:对一个方言区内不同地

区的人所说的话进行再划分可以分出

各种“次方言”,次方言的下面再分出

各种“土语”。

11.标准语:对有明确的规范的

民族共同语的称谓。

12.国语:一个国家内各民族所

共同使用的语言。

13.次方言:对一个方言区内不

同地区的人所说的话进行的再划

分。

二、简答题

1.为什么说是劳动创造了语言?

答:因为劳动在语言起源过程中

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首先,是劳

动使得语言的产生成为一种社会需

要;其次,劳动发展了原始人的思维,

为语言的产生提供了必要的心理条

件;同时,劳动改善了原始人的发音

器官,为有声语言的产生提供了必要

的生理基础。

2.语言的发展会不会影响人们的

日常交际?语言的发展为什么具有渐

变的特点?

答:语言虽然历经变化,但根据

我们自己的体会,感到并没有影响人

们的日常交际,这是为什么呢?归纳

起来主要有两点:首先语言变化的原

因不外乎两个,一是社会发展的推动,

二是语言内部各要素的相互作用。这

两者都无疑地给人们的交际带来新的

内容。其次,语言虽然在变,却是一

种非常缓慢的渐变。新的成分与旧的

成分的更替都是一个慢慢积累的过

程,要经过若干年的时间才能实现,

因而,生活在同一时代的人们往往感

觉不到这种变化,当然也谈不上影响

交际了。

那么,语言的变化又为什么只

能是逐渐的变化呢?这也是由语言

本身的性质和特点决定的。具体来

说,即:第一,作为交际工具的性

质,决定了语言不可能有突变。语

言不社会的每个成员无时无刻不在

使用的交际工具,是在千百年的历

史中才逐步形成、丰富和完善起来。

要在一个极为短暂的时间内对它人

为实行突变,既不可能,也不允许。

第二、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同时,

它又是一种既不属于经济基础,又

不属于上层建筑的特殊的社会现

象。这一点也肯定了它没有必要发

生突变。

3.什么叫语言发展的不平衡性?

答:语言的发展有两个特点:

第一个,渐变性;第二个,不平衡

性。所谓不平衡性,是说语言内部

的不同组成部分之间以及在不同地

域之间,语言发展演变的速度和方

向是不一致的。语言是由语音、词

汇、语法三大块组成。在这三部门

之中,变化最快的是词汇。语音和

语法要稳定的多。这是因为,词汇

与社会发展的关系最密切,因而反

应也最灵敏。即使在词汇这一部门

内,各成分的发展速度也不平衡。

语汇的发展较之语音、语法要快,

大多数是就其中的一般词汇而言。

基本词汇也是相当稳定的。即基本

词汇的发展较之一般词汇要缓慢的

多。

同一语言现象的发展速度、发展方

向在不同的地域内也可能不一致,在甲

地区变的,未必在乙地区变;或者在甲

地区变,在乙地却又那么变。这正是地

域方言或亲属语言产生的重要原因。例

如:[k]组声母与齐、撮呼相拼,在北

京话中通通颚化为舌面音,而在开封方

言中有的仍保留原舌根音的读法。

4.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看到这

么一种现象,汉民族的人都使用汉

语,但河南人与江浙人、大学教授

与农民。口头上说的与诗歌评论中

写的却又有种种差别,请用语言学

基本理论解释之。

答:语言是社会全体成员的共同

财富,因此它对整个社会每个成员都

是一视同仁的。但语言本身却又存在

着各种各样的变体。像河南话和江浙

话就是现代汉语的地域变体,俗称方

言。大学教授和农民在运用语言上所

体现的差异,是现代汉语的社会变体;

至于口头语与诗歌评论上写的,则是

现代汉语的语体变体:口语和书面语。

语言的地域变体是扫地域来划分的,

河南话属北方方言,,江浙话属于吴方

言,因此河南地区和江浙地区的人在

语音、词汇和一些语法构造上就有自

己的特点;语言的社会变体的划分依

据的是社会上的阶级、阶层、集团、

职业、文化教养等。它的通行范围很

受局限,只是在很小的范围内为某个

社会的某个社会方面服务。大学教授

和农村妇女在职业、文化教养上都有

差别,因此,他们的语言也自然各有

其特点。语言的语体变体主要指口语

和书面语。口语的特点是俚语、偶发

词多,短句多。典故少,长句少;诗

歌评论主要以书面语写成,其特点是

严密,富有体系性,且古语词、成语

典故多。短句少而长句多。同一内容

口头说话与文章上写的不大样,原因

就在于此。

5.社会方言与地域方言是否相

同?

答:社会方言是适应社会分工

的需要而产生的全民语言的分支,

是全民语言的社会变体。它和地域

方言都属于全民语言的分支,但二

者有以下几点差别:首先,地域方

言是以地域上的分布划定范围的,

而社会方言是依据社会上的阶级、

阶层、集团、职业、文化教养等因

素进行划分的。同一地域内一般只

有一种地域方言,但却可以有多种

不同的社会方言。其次,地域方言

的特点表现在语音、词汇、语法等

各个方面;社会方言的特点基本上

表现在一般词汇方面,即在词汇方

面有些特殊词汇,语音、语法上即

使有特点也不是主要的。最后,地

域方言由于其语音系统、基本词汇

和语法构造与共同语不同,所以在

一定的条件下能够发展为独立的语

言;社会方言只在一般词汇上有某

些特点,没有自己的语法构造和基

本词汇,因此,它在任何条件下都

不可能发展成独立语言。

3地域方言的发展前景如何?

答:从发展趋势上看,地域方言

或者逐渐消亡,统一于共同语,或者长

期和共同语并存,或者发展为独立的语

言。而第三种情况必须具备以下条件才

能实现:(1)社会完全分化。

(2)语言内部各门类,包括音位

系统、基本词汇系统和语法规则都处成

一套体系。例如美国英语与英国英语虽

然在语音、语法,尤其是词汇上的差异

日益明显,并且分属于两个社会集团,

但由于美国英语在语言结构上还未完

全独立,所以仍然算作英语的一种方

言。

6.地域方言是怎样产生的?

答:地域方言是随着社会的分

化和语言的发展演变而形成的。下

列因素是促使方言产生的主要原

因:第一,居住和活动的地点分散,

不同地区人们之间的言语交际频率

很低,则他们使用的原本相同的语

言共同点就不会不断减少,不同点

将不断增多,久而久之,不同的方

言就会形成。第二,一个疆域圈套

的封建社会,因生产、贸易不发达,

交通、通讯不便利,很难保持完全

统一的局面而处于不完全分化状

态,这也会促使方言的产生。第三,

大规模的集体迁徙,也会形成社会

的不完全分化,而使一种语言内部

出现方言分歧。另外,语言自其产

生起,其语音、语汇、语法、语义

就处在不断的发展演变之中,这些

发展演变总是开始于某一人群,尔

后向四方扩散,这也是导致方言产

生的重要原因。

二、论述题

1.语言为什么会发展变化?

答:语言的发展取决于两方面

的原因:第一,社会的发展。这是

语言发展的基本条件和外部原因。

首先,社会的进步推动了语言的发

展。社会每前进一步,就必然带来

一些新的事物、现象、认识和行为,

要代表和反映这些新事物、新观点,

就要创造一些新的词语,久而久之,

语言的词汇就丰富起来了。另外社

会的分化将引起语言的分化,社会

的统一将带来来语言的统一,社会

的接触却可能造成语言的接触。另

外,语义研究的深入和语法的日益

完善也是语言发展的两个方面。而

这种发展,则是社会发展的间接影

响。

语言发展的第二个原因是语言结

构内部各个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这

是语言发展的内部原因,它决定着语

言发展的特殊方向。社会的进步和推

动,决定了语言的可变性。但语言究

竟如何变化,各个

语言的发展结果为什么面貌迥异,则

是由语言内部各个要素互相影响造成

的。另外,在同样的社会条件、自然

条件下,不同的语言沿着不同的道路

发展变化。据此,我们应该明确这样

一个原则:考察语言成分产生、消失、

变化的原因和条件,一定要顾及两个

方面:一是语言的整体的发展和变化,

它直接源于社会的历史发展。如人类

社会由氏族到部族、民族的发展过程

中,语言的分化和统一,全民语中的

方言的关系、共同语、文学语言的产

生和发展,词汇的丰富和语义、语法

的研究和完善等,一是语言的内部结

构和特殊的发展方向,它与社会没有

直接的联系,而应从语言内部的各部

门之间的关系上寻求答案。

2.语言分化的产物有哪些?试

举例说明。

答:语言随着社会的分化而分化。

当一个社会集团由于某种原因而分化

为几个社会集团时,语言也会出现分

化。同时,社会分化程度的深浅也直

接决定着语言分化的程度。语言的分

化首先表现为地域方言,即同一种语

言的各种地方变体的产生上。地域方

言是与社会的半分化状态相适应的。

这种社会分化导致语言社会功能的变

化,从而引起语言体系中差别的扩大,

一种语言分化为不同的方言。。如汉语

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由于长期

封建割据,交通阻隔,接触减少,先

后形成了七大方言:北方方言、吴方

言、湘方言、赣方言、客家方言、闽

方言和粤方言。其次,语言的分化表

现在有共同历史来源的亲属语言上。

一个统一的社会,由于国家的解体、

国家分治等原因,有时分化为几个独

立的社会单元。它们的交际频于断绝,

相互间失去共同的交际工具,语言便

在不同语言的基础上继续分化为几种

独立的亲属语言。例如,蒙古帝国瓦

解以后,原来的蒙古语各个方言便分

化为许多独立的语言:蒙古语、东乡

语、土语以及苏联的希里亚特语等。

另外,同一种语言还可因社会的社群

分化而呈现出种种特色,这就是社会

方言。

3.民族共同语是怎样产生的?

它在语音、词汇、语法上具有哪些

特征?

答:在一个人数众多、分布又

广的国家和地区内,不同方言区的

人们由于方言不同、彼此之间交往

时往往发生很大困难,这就要求有

一种共同的语言用作各方言区人们

之间的交际工具,这种交际工具通

称为民族共同语。因此,共同语即

在一个统一的社会中操各种方言的

人彼此交际时所使用的语言。它是

与方言相对的一个概念。例如,普

通话就是汉民族的共同语。

不同方言区之间的交往决定了

产生共同语的需要,但任何一个民

族的共同语却不可能凭空杜撰。它

都是在一种方言的基础上,同时又

吸收其它方言的某些成分而形成

的。比如,普通话就是在我国北方

方言的基础上形成的,但它里边又

有着吴方言、湘方言、闽方言等方

言中一些别具色彩的“营养成分”。

共同语的词汇和语法三般情

况下主要来源于基础方言中同时并

存的某些词和语法格式,共同语往

往有所取舍。共同语的语音系统则

以基础方言区的某个有代表性的地

方方言的语音系统为标准,不允许

掺杂其它方言的语音成分。例如,

普通话就是以北方方言内有代表性

的地方方言—北京话的语音系统为

标准音,而不掺杂同属于北方方言

区内的新郑。郑州、开封、洛阳等

地方言的语音成分。

由于共同语既以一种方言为基

础,又兼收其他方言的某些成分,

同时,在语音上又以基础方言区内

某一固定点的语音为标准。因此比

起基础方言来,共同语的词汇更丰

富,语法更精密,语音也更统一。

4.如何辨认方言和亲属语言?

答:方言和亲属语言有一个共

同点,即都是从某一种语言当中分

化出来的产物。像我国的北方方言、

吴方言、湘方言、闽方言等均来自

汉语;而英语和德语均来自共同的

日耳曼语。但汉语、日语、英语既

非方言,也非亲属语言,因为它们

之间没有历史同源关系。

究竟如何辨认方言和亲属语

言,不决定于被比较的两者自身差

别的大小,而决定于社会条件。例

如,看这两种交际工具的使用者是

否属于同一民族,在这两种交际工

具之上是否还有一个标准语存在于

各地区人民之间。北方汉语的普通

话和广州话之间的差别很大,北京

人多关听不懂广州语,而广州话和

江西话之间、江西话和福建放在之

间差别很明显,彼此间很难通话,

所以有的外国学者认为这是几种不

同的语言。这当然不对。因为北方

人、广州人、江西人、福建人等都

是同一民族—汉族,并且有普通话

和书面语作为各地区人民共同交际

的工具,所以汉语方言的分歧尽管

很大,仍然是一种语言的不同方言。

相反,不学荷兰语的德国人和不学

德语的荷兰人能大体听懂对方的

话,如果按二者自身差异大小为标

准,荷兰语和德语最多应为同一语

言的两个方言,但它们却被公认为

两种独立的语言。原因在于荷兰人

和德国人早已分化为两个独立的民

族,而且在这两者之上也不存在一

个共同标准语。同理,俄罗斯语、

乌克兰语和白俄罗斯语,其间的差

别远不如北京语和广州话的差别

大,然而它们是公认的三种亲属语

言。

5.地域方言间有哪些区别和联

系?

答:各地域方言间的差异可能表现

在语言的各个方面。但一般来说,最突出

的差异在语音上面。我们把北方方言与粤

方言加以比较就可以看出这种情况。

北方方言的辅音有22个,粤方

言只有19个;北方方言一般只有4

个调位,粤方言则有9个,另外还

有两种变调。北方方言的元音没有

长短之别,也没有塞音韵尾,而粤

方言的元音不仅有长短之别,而且

有一套塞音韵尾。

在词汇上,不同的方言也有一

些差别。不仅一般词可以不同,有

些基本词也不尽一样。例如北方方

言的“桌子”,粤方言叫“台”;尽

管这些表示日常生活用语的基本词

汇在各方言里有所差别。但一般来

讲,政治用语、科技语在各言中却

比较一致,它们具有超方言的特点,

方言间语法上的分歧一般不像

语音或词汇上的分歧那么大,但也

还是能看出其差别的。如北方方言

的“他先说”,粤方言作“他说先”。

虽然同一语言的各方言间有着

种种差别,但毕竟共同点多,否则

就不可能还属于一个共同语。例如,

汉语各方面都有S-V-O的基本语序,

一般都缺少形态变化,很多词和语

素是相同的,另外,在语音上也有

着比较规则的对应关系。

6.民族共同语选择基础方言的

原则是什么?

答:基础方言,即作为共同语

的基础的那种地域方言。以哪种方

言为基础方言,取决于社会政治、

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因素。这几

方面的因素在各民族的共同语中所

起的作用不一定都相同。像汉民族

的共同语为什么以北方言伙基础方

言,是由于政治文化上的原因。近

千年来,北方方言的代表点北京一

直是中华民族的政治中心,是辽、

金、元、明、清的都城;而西安、

开封、洛阳等几朝古都也都处于北

方方言区里,因此,几百年来,北

方方言已成为中央政权的施政工

具,被称为“官话”。另外,许多重

要的文学作品,如宋人话本、元曲、

明清白话小说等都以北方方言为基

础创作而成,流行甚广,影响深远。

再者,北方方言的使用区域和人数

也在所有的地域方言中占绝对优

势。所有这些因素使北方言优为汉

语共同语的基础方言。

共同语的词汇和语法通常以整

个基础方言的词汇、语法为主要来

源,但语音系统则只以基础方言区

的某一地点的语音为依据,如意大

利的共同语就以多茨岗的首府—佛

罗伦萨的语音为标准。

共同语有口头和书面两种形

式,而地域方言一般说来只有口头

形式。共同语的书面形式在社会发

展中的作用很大,尤其在交通还不

发达的时期,共同语的书面形式更

是国家行政,商业和文化往来的主

要交际工具。

7.试述社会因素对语言产生的

影响。

答:社会诸因素都可能在语言

上留下印记,具体说来,阶级和阶

层的差别会对语言产生影响,从而

造成语言差异。美国所谓的“黑人

英语”就是一种社会下层阶级的社

会方言,“黑人英语”有自己的一些

特点而不同于其它社群所说的英

语,如元音后的r几乎不发音,将[Θ]

和[e ]发成[t]或[d]。

职业的差别也会对语言产生影

响,从而造成语言差异。这种与不

同职业集团相关的语言差异突出地

表现为:不同行业为迎合工作的需

要而各有一些自己特殊的用语,即

“行话”。如会计人员把收不回来的

账叫“呆账”。

年龄的差别也可能对语言产生

影响,从而造成语言差异。例如在

北京话里,老年人多使用“胰子”,

年轻人则多使用“肥皂”。因年龄差

别形成的语言差别和“行话”不同。

性别的不同也可能在一定程度

上影响语言,使其出现分歧现象。

比如20世纪80年代有人曾对北京

地区“女国音”现象做过调查,结

果发现“女国音”的这种发音特点

主要是女学生所特有的,男青年中

就没有这种现象。

文化程度也是影响语言的一个

社会因素,不过这一因素往往同阶

级、阶层、职业等因素有密切联系,

并共同对语言产生影响。一般说来,

文化程度较高的人,往往使用的是

民族标准语,文化程度较低的人往

往使用方言土语。

不同宗教信仰也可能形成不同

的人群,如果相互之间的交往不那

么频繁,就有可能形成因宗教因素

形成的社会方言。比如北京牛街地

区回民说的是北京话,但于汉族北

京话不同的是他们的北京话中包含

着一些来自阿拉伯语和波斯语的伊

斯兰用语,这些宗教用语除了在宗

教活动中使用之外,有一些在日常

生活中使用。

当社会上出现了由各种原因而

形成的秘密团体后,就可能出现秘

密语言,即“隐语”。隐语是一种特

殊的社会方言。隐语有明显的排他

性,它是有意说得让局外人听不懂,

目的是不让他人了解秘密团体成员

之间的谈话内容。黑社会使用的隐

语就是通常所说的“黑话”。

第一节语言

的接触

一、名词解释

1借词:也叫外来词,它主要指

语音形式和语义内容都来自外语的

词。

2仿译词:是意译词的一种,它

指那些用本民族语言的语素逐一翻

译原词语的各个成分,不但把原词

语的意义,而且把原词语的内部结

构形式也移植过来的那些词。

3意译词:词的语音形式和构词

方式是本族语言的,词义来自外语

的词。

4双语现象:指一个社会同时使

用两种或多种语言作为交际工具。

它是民族的接触,尤其是民族杂居

的产物。

5语言转用:指一种语言取代其

它语言而成为不同民族的共同交际

工具。

6洋泾浜语:这是汉语对混杂语

言的称呼,它指母语不同的人在相

互交际时所使用的由两种或多种语

言混杂而成的交际工具。

7克里奥耳语:作为某个社会群

体的母语来使用的、由两种或多种

语言混合而成的语言。

二、简答题

1、语言成分的借用指的是哪种

现象?

答:社会间的相互接触必然会

带来语言接触。语言的接触有四种

常见的表现:语言成分的借用、双

语现象、语言转用、语言的混合。

其中以语言成分的借用最常见。在

语言成分的借用中,词的借用最为

突出。在词语的借用时还会出现一

些辗转借入的现象。语言成分的借

用除了词的借用外,还包括音位的

借用和语法规则的借用。语法上的

借用包括构词附加成分和句法规则

的借用。句法方面的借用虽少,但

也存在。如我国的白族语、纳西语

原来都是宾语位于动词前,现在改

为宾语在动词之后,显然受了汉语

句法形式的影响。语言成分的借用

不仅普遍,而且也是丰富、发展语

言的一种重要手段。

2、“洋泾浜”作为一种语言接

触的产物如何得名?它有什么特

点?

答:“洋泾浜”的本义是旧上海

的一条河流,由于后来人们将其填

平后辟为商埠,这一带的平民与外

商接触时,互相使用一种既不是汉

语也并非英语的语言通话,久而久

之,人们就用洋泾浜来指代这种特

殊的语言现象。这种现象不仅发生

在旧中国的沿海城市,而且也发生

在世界许多通商口岸。很显然,洋

泾浜是一定社会条件下的产物,只

用于同外国人交往的特殊场合,所

以,它的使用范围比较狭窄。

洋泾浜的特点是:第一、语音

经过当地语言音系的改造,如曾在

中国流行的洋泾浜英语。许多英语

词的读音都显然受到汉语音系的影

响而被改造。第二,洋泾浜的词汇

量较少,许多词的意义负担很重,

往往要借助迂回曲折的说法指称事

物。第三,洋泾浜的语法很简单,

许多原有的语法规则都被简化了,

像洋泾浜英语中就不再有数、时、

体人称等语法范畴,因而也就没有

相应的词形变化了。它的发展前途

大致有两个:或者随着社会的改变

而消亡,像我国解放前所流行的洋

泾浜解放后便迅速销声匿迹了;或

者发展为混合语,成为某一地区人

们通用的交际工具。

3、语言转用是怎样发生的?

答:语言的统一除了表现为不

同的方言集中统一为民族共同语

外,还表现为不同的语言统一成一

种语言,而不同语言的统一主要是

通过语言转用来实现的。语言转用

指一种语言战胜另一种语言。

语言转用大多随武力征服或民

族迁徙而发生。由于各民族都有坚

持本民族语言、保持本民族文化的

心理倾向,所以,语言转用往往需

要一个很长的时期。这一过程大致

是:开始的时候,一个民族在使用

本民族语言的同时,出于社会交往

的需要,逐渐学会另一民族的语言

而形成双语现象,而后新学会的语

言在交际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重

要,使用范围不断扩大,本民族语

言随之退居次要地位,直至最终停

止使用,语言转用才算完成。

4、语言转用与哪些社会条件有

关?

答:语言转用是在一定的社会

条件下发生的。两个民族发生融

合,,哪一种语言成为胜利者,在很

大程度上取决于人口的多寡,经济、

科技、文化水平的高低,而不一定

依靠政治、军事上的优势。例如汉

族历史上曾先后被契丹、女真族、

蒙古族、满族的统治者的所征服,

但汉语始终是胜利的一方,就在于

汉民族人口众多,经济、科技、文

化水平也较其他民族占优势.

5、双语阶段对语言转用的影响

如何?

答:语言转用要经过双语阶段,

这是一个两种语言密切接触的过

程,因而在双语阶段,语言间会发

生远大于单语情况下的影响,于是,

即使是被替代的语言,也会在胜利

的语言中留下自己的历史印记。一

般情况下,胜利的那一种语言往往

保存着自己的基本词汇和语法构

造,继续按其内部规律发展,但同

时也从失败的那一种语言里吸收一

些成分丰富自己。

6、洋泾浜语是怎样产生的?

答:洋泾浜一般都发生在外国

人与当地人打交道的通商口岸。在

当地人普遍未受到过正规外语教育

的交际环境中,外国人不得不在语

言上做出某些让步,简化自己的语

言,并且夹杂进一些当地语言的成

分。当地人在于个国人交往时,就

模仿学习这种变形走样的外语,并

对这种外语进行某些改造,而外国

人不得不迁就这种改造。于是,外

国人和当地人相互迁就,结果就产生了建立在外来语言基础之上的、双方都能接受的交际工具--洋泾浜语。

7、洋泾浜语的特点有哪些?

答:洋泾浜语的特点是:从语言功能上看,它只用于口头交际,即只有口头形式而没有书面形式;另外,其使用范围窄,在正常情况下,至少在产生的初期,只用于同外国人进行贸易等有限的交际活动,没有人把它当作母语或第一语言。从语言系统上看,洋泾浜语的语音夹杂有当地语音,语音结构经过当地语音系统的改造,同时,词汇成分数量有限,基本上来自外来语言,但也包含一些当地语言的词汇成分,另外,语法也是不同语言的混合,语法规则减少到最低限度,外来语中的性、数、格、人称等方面的形态变化消失,复杂结构和规则变化都被压缩掉了。

8、语法成分也能借用吗?试举例说明。

答:在语言成分的借用和吸收中,语法成分也可以借用。语法方面的借用包括词缀的借用、虚词的借用和语法规则的借用。例如,英语的后缀有的借自于拉丁语,有的从语法借过来。我国一些少数民族语言借用了汉语的一些虚词,例如,侗语就吸收了汉语的结构助词“的”以及介词“比”“连”“为”等。我国有些少数民族语言在大量借用汉语语词的基础上,还吸收了一些汉语的语法结构规则,例如英语中以名词为中心语的偏正结构词组,其固有的语序是修饰语一般放在中心语之后,与汉语的语序相反,但现在一般也放在中心语之前了。

9、汉语在吸收外来词汇成分方面有何特点?

答:汉语的语素大都是单音节的,汉字又是基本上以字为单位来记录语素的,汉语汉字的这些特点使得说汉语的人在习惯上认定汉语的每个音节和每个汉字都是有意义的,因而在吸收外来成分时,就不习惯只把汉语的音节和汉字当作没有意义的记音符号来使用,也就是不习惯完全借音的借词形式,而总是喜欢用自己的语素来构成新词,喜欢用音译词和仿译词的形式来吸收外来成分。即使要利用借词形式,也总是想方设法地使借词带上音译的成分。常见的做法是在音译形式上加上汉语表示类名的成分。即在音译形式上面加上一个音译的成分,对所表示的事物的类属作出说明。或者在音译外语词时,尽可能选取与外语原词意义相关的汉字,使人们能够从汉字的意义上获得借词词义的提示。

10、为什么说从借词的层次可以了解不同民族相互交往的历史?

答:语言中的借词可能是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从不同的语言中借入的,因而处于不同的历史层次。以汉语为例,随着汉代与西域各地交往的增加,汉语从西域诸国借入了“骆驼”“琵琶”“玻璃”等一批词;汉代以后又随着佛教的传播和佛经的翻译,从梵语借入了“佛”“菩萨”“罗汉”“和尚”等一大批词;元代又从蒙古语借入“胡同”“站”“蘑菇”等词;鸦片战争以来,尤其是“五四运动”以来。随着中西在政治、经济、文化、科技方面的交往日益增多,新事物。新概念从西方大量输入中国,汉语又从欧洲语言中借入了“蒙太奇”“香槟”“苏维埃”等一批词。我们从借词的历史层次,可以考察不同民族间相互交往的历史,可以了解伴随社会接触的语言接触的历程。

第四节语言规划

一、名词解释

1语言规划:社会对语言文字问题所作出的有组织的、有意识的管理、调节和改进,被称之为“语言规划”。

2语言政策:如果语言规划具有法律、法令或政令的形式,就被称作语言政策。

3语言规范化:对语言中产生的变化,既不能一概接受,也不能全盘否定,而是必须对它们作出评价和选择,这就是“语言规范化”。

4民族语言政策:主要是关于一个国家内部少数民族语言的政策,具体说就是如何对待少数民族语言,如何规定少数民族的社会政策地位的政策。

二、简答题

1语言规划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答:语言规划的特点有两方面:第一,语言规划是对语言的一种人

为干预,这种干预主要由政府或政

府授权的机构来实施。第二,语言

规划同社会的经济生活、政治生活

关系密切。

2、什么是语言规范化?

答:语言是不断发展变化的,

民族共同语在使用和推广的过程

中,本身也会不断发展变化,会经

常产生一些新的成分和和新的用

法。语言规范化就是要把那些符合

语言发展规律的新成分、新用法肯

定下来并加以推广,对那些不符合

语言发展规律,且又难以被社会公

众接受的成分和用法,根据规范化

的要求加以剔除,从而为共同语确

定语音、语汇、语法方面的标准,

并用这些标准去引导人们的语言使

用。

3、语言规划主要规划些是什

么?

答:语言规划的内容有:在没

有正式官方语言的国家里确定官方

语言;在没有正式的民族共同语的

民族内部选择基础方言,确定民族

共同语并加以推广;对有方言分歧

的民族语言进行规范化;为没有文

字的语言创制文字;对已有的文字

进行改革;在多民族的国家中制定

正确的民族语言政策,等待。

4、简述语言规划的过程。

答:当语言中出现需要加以规

范的语言现象时,语言学家可以在

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根据语言的发

展规律和语言的社会功能的要求,

提出自己的意见,以供社会公众参

考,而后应该进行公开和广泛的讨

论,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在此基础

上逐步产生能够为社会公众认可的

规范。如果条件成熟,就可以由某

个权威机构提出具体的意见,通过

诸如教育机构、大众传媒等各个渠

道向社会推行,这应该是语言规范

的一般过程。

第八章语言

和心理

第一节语言和思维的关系

一、简答题

1、为什么说是思维决定语言?(或语言与

思维的关系怎样)

答:在语言和思维的关系中,

思维起主导作用,思维决定语言。

语言虽然对思维活动有一定的影

响,但不能无限度地夸大这种影响,

语言也不能最终决定人的思维方式

和思维活动。为什么说思维决定语

言呢?世界上不同的语言多数互相

听不懂,不能通话,可是通过翻译

都能交流思想感情,尽管不同语言

其语言符号的语音形式和组织方式

不同,但这些语言符号的不同语音

形式和组织方式表达的思维内容是

基本相同的,因为人类生活所在的

客观世界是基本一致的,人类的大

脑机制可以说是完全一致的,而思

维是人类对客观世界的主动的认识

过程和认识的成果,所以思维的过

程和思维的结果也是基本一致的,

正是思维决定了语言,所以不同语

言才有可能通过翻译,超越了语言

符号的语音形式上的差异和语言符

号组织方式下的差异,可以互相沟

通。

2.举例说明感性思维的特征。

答:感性思维也叫前思维活动。

狭义的感性思维只指运用感觉器官

感受外界事物的活动,这是一种直

观思维。例如看见一枝花,辨别出

花是红的叶是绿的,就是唤起表象

并在想象中对表象加工改造的活

动,也就是表象思维。感性思维包

括用视觉、听觉以及记忆表象、想

象表象感受外界事物的活动。

二、论述题

1、语言与思维的不同主要表现

在哪些方面?

答:语言和思维是两种不同的

社会现象,它们具有不同的功能和

范畴,二者不能完全等同起来。一

方面,从功能上说二者不同。思维

和语言之间不能简单地看成思维是

无声的语言,语言是有声的思维。

二者都有各自的内容和形式,它们

各自功能的外延也不完全等同。思

维的内容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思

维的形式是概念、判断和推理等,

而语言的内容是意义,包括语汇意

义和语法意义,而语言的形式是语

言的声音和词、词组、句子等。

另一方面,从范畴上看二者也

不同。思维要用语言形式来进行,

概念和词语、判断与句子、推理和

复句等也并不是完全一一对应的,

例如:“人失去生命”这个概念,在

汉语中就有“死”“逝世”“牺牲”

等几十个词来表达。句子中有些疑

问句、祈使句、陈述句也不一定就

对应判断。同样,有些复句并不表

示推理,例如,“他放了学,就回家

了。”

语言是思维最重要的工具,但

不是唯一的工具,抽象思维与语言

有密切关系,但二者毕竟是两种具

有不同功能和属于不同范畴的现

象。

2试述语言在人类思维活动中

的作用。

答:人类的思维活动可以分为

抽象思维、感性思维和发散思维三

种类型,思维类型的不同致使语言

在思维中是否起作用以及起多大作

用有所差别。

语言对抽象思维的作用至关重

要。因为要表达概念,就得使用词

语,一些脱离具体形象的抽象概念,

如“规律、精神、上层建筑”等,

更必须借助词语得以表达。而要作

出判断或推理,就得用到句子或复

句,例如“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

标准”这个判断,或者要表达“所

有的金属都是导电体,铜是金属,

所以铜是导电体”这个推理,就得

使用上述一类复句。如果对一个问

题作比较复杂的叙述和论证,更需

借助于许多句子,甚至是语段和篇

章才可能说清楚。因此可以说,抽

象思维实际上就是以语言作为工具

或在语言材料的基础上进行的思维

活动,故有人将抽象思维叫语言思

维。

相对于抽象思维来说,表象思

维和发散思维对语言的利用就不是

那么充分了,因为表象思维是对客

观事物的一种直接感知,这种思维

不仅人类具有,某些高度发展的动

物也有,像老马识途等;但感性思

维只有在语言参加以后,才能上升

到抽象思维的高度阶段。发散思维

是随着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而产生

的综合心理活动,如美感和相关的

文化意识等。虽然它比抽象思维更

难体会和把握,但于语言的关系比

较疏远,甚至可以说此时语言不但

不是这种思维的工具,而且还会受

这种思维的影响。

综上所述,语言是抽象思维的

主要工具,但不是唯一的工具;其

他思维活动不一定需要语言参加,

但语言也在这些思维活动中起作

用。

第二节语言能力和语言获得

一、名词解释

1神经语言学:专门研究大脑构

造与语言能力关系的学科叫神经语

言学。

2病理语言学:专门研究大脑构

造与语言障碍关系的学科叫病理语

言学。

3大脑单侧化:是人的大脑左右

半球并不完全对称,不但大小略有

差异,而且有明确的分工,即左半

球的一定部位掌管语言和抽象思维

活动;而右半球的一定部位掌管与

语言无关的直观动作的思维活动。

4失语症:因大脑不同部位受到

损伤而造成的语言障碍统称为失语

症。

5布洛卡失语症:大脑左半球的

布洛卡区受损伤而造成的语言障碍

叫布洛卡失语证。其症状为患者基

本上不能说话,但可以听懂别人说

的话。

6维尔尼克失语症:大脑左半球

后部的一个部位叫维尔尼克区,该

区受损伤后造成语言障碍叫维尔克

失语症。其症状为患者能够说出一

些词语,发音也很准确,但词语之

间在意义上没有联系,构不成完整

的句子,而且也听不懂别人说的话。

7、失写症:的有脑损伤患者可

以正常说话,也能听懂别人的话,

但不能写过去认识的字,写出来也

是乱七八糟的,这种病症叫“失写

症”。

8、失读症:有的脑损伤患者能

说话和能听懂别人的话,但不能读

懂本来可以阅读的书面材料,这种

病症叫做“失读症”。

9、失名症:有的脑损伤患者只

会说动词,不会说名词,即看到一

个本来知道的东西而叫不出名称,

这种病症叫“失名症”。

10、普通语法:乔姆斯基认为

人的大脑储存的知识分为两类,一

类叫“语言能力知识”或“普遍语

法”,另一类叫“语言运用知识”或

“个别语法”。普遍语法是通过生物

进化和遗传获得的知识。

二、简答题

1、什么是临界期?

答:“临界期”的意思是,不管

是大脑的单侧化,大脑左半球的分

区,,还是语言的遗传机制,都只是

提供人具有语言能力的潜在可能

性,但这些潜能必须在一定期限内

被一定的语言环境激活才可能起作

用,否则大脑的语言功能就会失效,

人也就不会说话了。

2、儿童语言获得过程可分为几

个阶段?每一阶段有什么特点?

答:儿童语言获得的过程可以

分为以下几个阶段:非自控阶段,

这个阶段证明婴儿对语言的声音有

天生的敏感。咿呀学语阶段,证明

婴儿的听觉已经开始语言化了。单

词阶段,这时的儿童语言叫做综合

句语言或以词代句语言。幼儿在这

时已经产生了最早的语义能力。双

词阶段,这一阶段儿童开始将两个

词组合在一起说话。标志着儿童产

生了最早的语法能力。简单句阶段,

这时儿童说出的句子已可以连续出

现两个以上的实词,这个阶段的儿

童语言也叫作“电报句语言”,说明

儿童已经能够掌握一定的语法结

构。复杂句阶段,这个阶段的儿童

已能够开始正确使用虚词和掌握形

态变化,这时的儿童语言就可以称

作“成人句语言”。

3、人的大脑构造的独特性主要

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根据目前研究的结果看,

大脑的单侧化,大脑左半球的语言

功能分区,特别是语言能力的遗传

机制和临界期限制,都是人类所独

有的,其它动物或者只具有其中某

种特性,不具全部特性,或者具有

某种特性也非常不发达。

4、“大脑的语言遗传机制”论

者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答:“遗传机制”的意思是,即

使大脑左半球是分管不同语言功能

的,这些由不同脑部位控制的语言

功能也并不都具有相同的生物学基

础:其中一部分肯定是后天才获得

的非本能的知识,如词语、发音等

个别的语言现象,而另一部分则可

能是先天就具有的本能的知识,如

语类、层次等最基本的句法原则。

美国当代语言学家乔姆期基假设人

的大脑中储存着两种语言知识,一

类叫做“语言能力知识”或“普遍

语法”,一类叫做“语言运用知识”

或“个别语法”,前者是一种通过生

物进化和遗传获得的知识,全人类

是共同所有的;后者是人出生后在

一定的环境下通过学习掌握的,是

各民族语言所特有的。这种假设虽

然有一定的道理,但人脑的“语言

遗传机制”是很难直接观察得到的。

因此,“语言遗传机制”到底是一种

什么样的东西目前还不能肯定。

5、“儿童语言获得”主要研究

的问题是什么?

答:儿童语言获得的研究主要

包括两个方面:一个儿童学会说话

和理解别人说话经过了哪些阶段和

步骤,这就是所谓“语言获得过程”

的问题;另一个是儿童学会说话和

理解别人说话是由什么原因和条件

决定的,这就是所谓“语言获得原

因”的问题。

6双词阶段的主要特点有哪

些?

答:儿童从一岁半到两岁的时

候进入双词阶段,这一阶段儿童开

始将两个词组合在一起说话。起初

的双词句只是两个单词的重叠,或

是先后说出具有独立语调的两个单

词。但不久儿童就开始构造具有一

定句法和语义关系的真正的双词

句。而且句尾也开始出现统一的句

调,如“妈妈鞋鞋”表示领有和从

属,“打狗狗”表示动作和受事。双

词句不但表达出更复杂的语义关

系,而最重要的标志是儿童产生是

最早的语法能力,具有了初步的组

织词语的能力。

7、简单句阶段的主要特点有哪

些?

答:儿童在两岁或两岁半就进

入了多实词连接的简单句阶段。这

时儿童说出的句子已可以连续出现

两个以上的实词,但还基本上没有

虚词。儿童这时说的话很像大人打

电报的语句,因此,这个阶段的儿

童语言叫“电报句语言”。此时,儿

童尚未完全掌握语法系统,即使有

的儿童的句子开始有了时态变化,

也存在着某种过程概括现象。但这

时儿童已能够正确的掌握语序、层

次等基本的句法结构形式,在这方

面,几乎所有儿童从一开始就和很

少犯大的错误。研究表明有,儿童

最初的句子并不只是把词语简单随

意地堆砌在一起,而是很早就掌握

了句子构造的基本原则。

8、复杂句阶段的主要特点有哪

些?

答:当儿童能够开始正确使用

虚词和掌握形态变化时,就进入了

儿童语言获得的最后一个阶段,即

虚词与实词连接的复杂句阶段。这

个时期儿童语言与成人语言除了在

词汇量上还有一些差别外,已没有

什么根本不同,因此,这种儿童语

言干脆称为“成人句语言”。确定成

人句语言阶段的标志主要是能不能

使用虚词,有人统计说汉语儿童在

三岁时平均句长达到4.61,是进入

成人句阶段的年龄,六岁时平均句

长达到8.39,是完成成人句阶段的

年龄。

三、论述题

1、语言前阶段包括几个阶段?

试分别叙述其特征。

答:语言前阶段包括以下两个

阶段:(1)非自控阶段。婴儿从出

生到半岁左右是语言前阶段的语言

准备阶段。从发音看,婴儿一落地

就会用哭声表示饥饿、不适、要大

人抱等要求,很快又会发出笑声,

表示高兴、满意的情绪。哭声、笑

声是孩子最早发出的声音,但还不

是语言的声音,只是一种本能的刺

激反映。从听音看,婴儿一生下来

就接触到包括语言在内的各种声

音,此时,他们基本上不能分辨语

言和非语言的声音,但可以分辨表

示不同感情的声音。但实验表明,

婴儿对语言的声音有天生的敏感。

(2)咿呀学语阶段。婴儿从六个月

到一岁左右是语言前阶段的咿呀学

语阶段,从发音上看,这阶段的婴

儿已能发出比哭声和笑声更多的类

似于自言自语的声音,这些声音可

以是一连串的,也开始有一定的语

调和节奏,但这时的声音都不表示

具体的意义,更多地还只是一种游

戏。从听音上看,这一阶段对语言

的声音更加敏感,实验证明已分辨

出人类语言中一些主要的元音和辅

音的不同了。婴儿对大人的某些语

言性指令也开始作出反映,当大人

说“笑一笑”“摆摆手”等,他们就

会作出相应的动作。他们的听觉已

经开始语言化了。

2、关于儿童语言获得的原因和

条件的理论主要有哪些?试分别论

述。

答:关于儿童语言获得的原因

和条件,心理学家、语言学家以及

其他学科的一些科学家,都提出自

己的看法,莫衷一是。概括起来讲,

主要有两类:一类是偏重于外部条

件的解释,一类是偏重于内部条件

的解释。偏重于外部条件的理论虽

然也承认大脑的语言功能,但认为

儿童的语言获得主要还是由后天的

环境条件和教育条件决定的。其中

主要是“模仿说”和“强化说”。“模

仿说”认为儿童是通过对大人语言

的模仿来掌握语言的,生活中也可

以观察到大人的话这样的情景。但

这种理论不能说明“为什么儿童可

以说出自己从未听到过的话”这一

现象。所以,儿童有时是模仿,有

时不是模仿。“强化说”认为儿童除

了模仿更要通过不断受外界的强化

刺激来形成语言习惯。“强化说”理

论根源是心理学中的“条件反射学

说”。

偏重于内部条件的理论虽不排

除后天的环境条件,但更强调儿童

语言获得主要是先天的生理条件和

大脑遗传机制决定的。典型的理论

是“天赋说”,与此相关的是“认知

说”。“天赋说”认为语言知识中至

少有一部分,即一些基本的类型范

畴和语法原则,是通过生物进化和

遗传得到的,然后通过后天的语言

环境不断加以调整和补充,最后才

得到完整的语言知识。“认知说”认

为儿童在语言获得过程中既有遗传

机制的作用,又有语言环境的作用。

但哪些能力是先天具备的,哪些能

力是后天发展的,目前也是没有定

论的。

在这个问题上,比较一致的看

法有以下几点:一是儿童的语言发

展肯定具有先天的生物学基础,特

别是大脑的语言功能或遗传机制起

着决定性的作用;二是语言环境是

儿童语言获得的必要条件,其中包

括模仿和强化这样一些外部因素都

有重要的作用;三是儿童的认知能

力的发展影响儿童的语言获得,其

中包括知识积累的阶段性和智力发

展的差异性也都有一定的作用。

第三节语言与认知活动

和民族社会心理

一、名词解释

1、语言文化学:通过分析不同

语言的特点来分析研究不同民族的

社会历史和文化传统,这种研究叫

语言文化学或语言民族学。

2、文化语言学:通过考察不同

民族的社会历史和文化传统从而了

解不同的语言特点,这种研究叫文

化语言学。

3、认知活动:通常所说的认知

活动主要指抽象思维活动。

二、简答题

1、为什么要研究语言在认知活

动中的作用?

答:语言和思维这种心理活动

的关系十分复杂,从二者的整体关

系看,应该承认思维的产生可能先

于语言,思维的范围可能要大于语

言,思维在很大程度上也决定语言。

但这么说并不意味着不需要特别研

究语言对思维活动的作用。恰恰相

反,事实上语言对思维的作用相当

重要。因为语言产生后就成为人的

思维活动和所有认知活动的主要物

质载体,人的许多思维活动都离不

开语言的帮助,语言也会对人的思

维认知活动产生很大影响。因此从

语言学的角度,也就可以暂且撇开

思维活动对语言有主导作用的一

面,而侧重研究语言对人的思维活

动所具有作用的一面。体现这种作

用最明显的就是语言与人的认知活

动的关系。

2、为什么要研究语言在民族社

会心理中的作用?

答:思维这种心理活动的形式

是多种多样的,如感性思维活动、

抽象思维活动、发散思维活动等,

应该承认语言在不同思维活动中起

作用的程度并不相同,比如在抽象

思维活动中作用可能大些,在其他

思维活动中作用可能小些。但这么

说并不意味着只需要注意语言在抽

象思维活动中的作用,而不需要研

究语言在非抽象思维活动中的作

用。恰恰相反,人的很多思维活动,

包括非抽象思维活动,也都与语言

有着一定联系。因为即使非抽象思

维活动或这种思维活动的结果,都

既可能有意识地借助语言形式表现

出来,也可能无意识地通过语言形

式表现出来。因此从语言学角度看,

也就可以暂且撇开语言对思维有不

同程度作用的一面,而专门研究语

言对人的非抽象思维活动所具有

的作用的一面。体现这种作用最明

显的就是语言与民族社会心理的关

系。

3、语言是如何帮助完成人的认

知活动的?

答:我们平时说话,往往是不

假思索脱口而出,好像感觉不到跟

用语言来动脑筋想问题有什么关

系。但如果我们考虑的是一些比较

复杂的问题,就会发现这时可能要

不由自主地默默自语;或者当我们

要表达一个比较复杂的想法或意见

时,也得先搜肠刮肚地打个腹稿。

这种默默自语或打腹稿就是使用了

语言。即使非常简单的事情,很多

时候也得靠语言去想。使用外语就

是一个例子,这是因为它们用来想

问题的语言跟他们要说的和听的语

言不一致的缘故。由此可知,人们

思维和认知活动的过程中都必须运

用语言。

4、语言是如何储存人的认知成

果的?

答:人们经过想的过程,得到

一些结果,比如得到一些概念、判

断和比较复杂的结论等,怎么才能

把它们保存起来,或者让别人也能

理解和应用这些思维结果呢?这就

靠语言,即必须用一些词语、句子

甚至篇章来把它们“包装”起来,

否则这些东西就失去了物质载体。

比如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通过组织

全球性的体育比赛,提倡公平竞争

和重在参与的意识,追求更高、更

快、更强的精神,主张不分种族和

民族的团结,推动不同文化和传统

的交流,传播自由、和平、发展等

人类的理想。后来人们把这些内容

用“奥林匹克精神”这个词语概括

了起来。可见,人们保存和利用思

维的认知成果也得用语言。

5、为什么说语言可以发展人的

认知能力?

答:人们思维认知能力,包括

思索问题的能力和得出结果的能

力,都是逐步发展起来的,不可能

一开始就十分发达和完备。在这种

能力的发展中语言也起着重要的作

用,或者说思维认知能力的强弱很

大程度上表现为语言能力的强弱。

比如在儿童的眼中,一开始见到的

客观世界是五光十色和杂乱无章

的,他根本不知道这是什么,那是

什么,以及两样事物之间的关系。

只有当儿童慢慢学会了表达这些客

观现象和现象之间的词语和句子以

后,就好像是有了一根根的绳子把

世界上种种现象捆扎起来,客观世

界才变的有条理和能够把握了。所

以人最初的思维认知能力的形成以

及后来的发展都必须通过语言的帮

助。

三、论述题

1、怎样从语言特点分析研究不

同民族的社会历史和文化传统?

答:语言民族学是通过分析不

同语言的特点来分析研究不同民族

的社会历史和文化传统,所以语言

民族学又称为语言文化学。这种研

究对于研究没有历史文献资料的民

族文化。对于研究没有文献或很少

文献资料可资参考的早期历史乃至

史前史,都很有用处。比如汉族是

一个有悠久历史文化传统,的民族,

有丰富的历史文献,但最早也只能

追溯到三千年前,商代文献极少,

夏代几乎没有留下什么文献,再早

就更不得而知了。但从现存的语言

材料方面还是可以窥见汉民族古代

社会的一些情况。例如,从周代称

“翁婿”为“舅甥”来看,这固然

直接和姬美两姓世代互为婚姻有

关,但也反映了远古存在的族外婚

制度。语言材料当然不是研究民族

文化和历史状况的唯一途径,因为

民族的文化和历史不一定都反映在

语言上,能够观察的语言材料又不

十分完备。但是,通过语言材料研

究古代的历史,研究民族的历史,

也肯定是一种卓有成效的方法。

第九章语言学的应用

第一节语言学的应用问题

一、名词解释

1、应用语言学:指研究语言学

应用问题的语言学分支学科。

2、本体语言学:只涉及语言本

身,主要是语音、语汇、语义、语

法的研究,这样的语言学分支叫本

体语言学。

二。、简答题

1、为什么说语言学既是基础学

科又是应用学科?

答:语言学的应用范围很广,

不仅在人文科学中有着巨大的应用

价值,而且在自然科学中也有着巨

大的应用价值,是跨人文科学和自

然科学的一门现代科学,因此它既

是基础学科又是应用学科。

2、简述语言学的学科性质。

答:由于语言学的研究有着广

阔的研究领域和应用领域,有着重

大的理论价值和应用价值,它既包

括语言本体的理论研究,又包括语

言与哲学、文学、人类学、社会学、

考古学、逻辑学等学科的交叉应用

研究,既涉及人文科学,又涉及数

学、物理学、生物学、生理学、心

理学等自然科学,因此,语言学不

仅具有跨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的现

代科学的性质,同时也兼备基础科

学和应用科学的性质。

三、论述题

1、语言学的理论研究和应用研

究的关系如何?

答:语言学的理论研究与应用

研究当然有区别,它们分属于语言

学的两个不同分支,前者主要研究

语言本身,特别是语音、语汇、语

义、语法等规律;后者主要研究语

言教学的规律和语言信息处理的方

法等。但语言学的理论研究和应用

研究又相互依存,紧密联系在一起,

有时很难区分哪些是语言学的理论

研究,哪些是语言学的应用研究。

从语言学的发展角度看,在很

长时期内并不区分理论研究和应用

研究。可以说,直到19世纪前,语

言理论研究基本上等于语言应用研

究。应用语言学是随着19世纪偏重

于语言教学的语言学研究和偏重于

语言历史演变的语言学研究的分化

才提出的。例如中国古代的文字学、

音韵学就既具语言理论研究的性

质,又是为满足实际需要而产生的

语言应用研究。

从语言学学科的角度看,即使

是狭义的应用语言学,比如语言教

学,也不能说完全没有理论或不需

要理论;而最狭义的理论语言,如

结构语言学,从一开始就用于调查

分析一种陌生语言的结构形式的,

至今,还通用于我国中小学语言教

学当中。所以,理论语言学与应用

语言学,可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一方面,语言学的应用有赖于

语言理论的研究成果,另一方面,

却又往往反过来推动语言理论的研

究。例如广泛应用于西方国家中小

学的语法教学和用于我国外语教学

的语法体系就来自传统的语法理

论,而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又发现了

许多过去在母语教学中未曾发现的

问题,又反过来引起汉语语法本体

的多元化和严密化,可见,理论语

言学与应用语言学双存在着互动关

系。

第二节语言学和语言教学

一、名词解释

1、第一语言教学:既母语语言教学,通常指在中小学阶段进行语文教学。

2、第二语言教学:主要指外语教学,另外还包括双语地区的语言教学和民族语言地区的标准语教学。

3、中介语现象:指在外语学习过程中,学习者建立的一种既不同于母语又不同于外语而只属于个人的语言系统。

4、语言迁移现象:在外语学习过程中,作为来源语的母语会对作为目标语的外语产生影响,这就是语言迁移现象,其中积极的影响叫正迁移,消极的影响各异负迁移。

5、知识词典:主要解释某个词语所代表的事物概念知识的词典。

6、语言词典:主要解释名词本身的意义和用法的词典。

7来源语:学外语的人的母语叫来源语。

8、目标语:学外语的人所要学的外语叫目标语。

9、语言学习:又叫语言学得,它主要是通过的意识的教或学的形式,即所谓死记硬背和听说读写的练习等来完成的。

10、百科词典:主要解释某个词语所代表的事物的概念知识,即所谓百科知识,这种词典就叫知识词典或百科词典。

二、简答题

1、为什么母语知识既有利于外语教学又干扰外语教学?

答:母语知识可能有利于外语学习,这是因为:一方面就语言的内部知识来说,母语和外语都会有一些相同的现象和规则,外语学习者可以利用原来的基础很快接受外语中类似的语言现象和规则;另一方面就语言的外部知识来说,母语和外语都会反映一些相同的客观事物和思想认识。修证学习者可以利用原来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很快理解外语中类似的意义内容和表达方式。但母语教学对外语教学又有干扰,这也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外语学习中含有对母语的依赖性和语境的破坏性,另一方面是母语思维和母语文化对外语的干扰。

2、语言学与语言教学的关系怎样?

答:二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一方面,语言教学并不需要或并不可能把语言学研究的所有东西都搬过来,另一方面,语言教学与语言学研究又有很多联系,不但语言的教和学的过程本身就是语言学研究的知识,而且语言学研究的其他成果也可以在不同程度上应用于语言教学。

3、母语语言教学有哪些任务?

答:母语语言教学的任务因不同的需要而有所侧重:从初步的要求看,母语语言教学首先要打好语言基础,补充语言知识;从稍高的要求看,母语语言教学还应该提高阅读写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从更高要求看,母语语言教学重在提高文化素质和建设语言文明。

4、简述语言获得与语言学习的区别。

答:语言获得和语言学习是两种性质很不相同的掌握或学习语言的途径。语言获得主要是通过非有意识的都或学来实现的,即平时所说的直觉习惯和模仿强化来完成的,语言学习则主要是通过有意识的都或学的形式,即平时的死记硬背和听说读写的练习等来完成的。语言获得主要是指掌握自己的母语,尤其是儿童掌握自己母语的过程;语言学习则主要是指学习一种外语,特别是成年人学外语的过程。当然,也不能把二者截然分开,应该这样看:儿童掌握母语的前期主要靠“获得”,后期就需要靠学习;成人学外语前期主要靠“学习”,后期也需要某种程度的“获得”。

5、外语教学中要借助哪些语言学知识?

答:外语教学中用到的语言学知识包括两类:一类是非系统的零星知识,即必须一点一点记住的语言现象。这些知识在母语获得过程中本来是不需要专门学习的,或者说是习惯杨自然。也就是得一个字一个字地记住读音,一个词一个词地了解意思,一句话一句话地学习造句,一个场合一个场合地掌握用法。另一类是系统的理论知识,即可以一类一类掌握的语言规则。这些知识在母语获得过程中本来是不需要专门学习的,或者说不一定非懂这些知识。但是因为外语学习者

毕竟大多具有较强的理解能力和推

导能力,所以就不但可能较容易地

接受这些知识,同时也可能通过这

些知识的帮助大大节省学习前一类

知识的时间和精力,还可收到事半

功倍的效果。

6、母语知识对外语教学的正迁

移主要表现在哪里?

答: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是

就语言的内部知识来说,母语和外

语都会有一些相同的现象和规则。

如各种语言都有元音和辅音,都有

虚词和实词等待,外语学习者当然

可以利用原来母语的基础很快地接

受外语中类似的语言现象和规则。

另一方面是就语言的外部知识来

说,母语和外语都会反映一些相同

的客观事物和思想认识。如客观相

同的事物和概念,各种语言中就一

定有差不多意思的词语。这样外语

学习者当然就可以利用原来对客观

世界的认识很快地理解外语中类似

的意义内容和表达形式。

7、简述外语教学中的两种特殊

现象。

答:这两种现象是:一是“中

介语现象”。在外语学习过程中,学

习者往往会建立一种既不同于母

语,又不同于外语而只属于个人的

语言系统,这就是“中介语”。中介

语有点类似儿童在某些阶段的语

言,即不断地从母语向外语靠近的

语言形式..再一个是“语言迁移”。

学外语的人的母语叫“来源语”,所

要学的外语又叫“目标语”,作为来

源语的母语对作为目标语的外语会

有影响,这就是“语言迁移”。其中

积极的影响叫“正迁移”,消极的影

响叫“负迁移”。这种迁移既包括在

语言本身的语音、语汇、语义、语

法等方面的影响,也包括在语言之

外的思维模式、文化传统、社会历

史等方面的影响。

8、举例说明常见的两种词典。

答:词典可以分两大类:一类

词典叫知识词典或百科词典,这类

词典主要解释某个词语所代表的事

物的概念知识,即所谓百科知识。

我国明代永乐年间编纂的《永乐大

典》被认为是世界上第一部综合性

百科词典。另一类词典是语言词典

或叫语文词典。这类词典主要解释

某词语本身的意义和用法,即词语

的语言知识。《现代汉语词典》《新

英汉词典》等是典型的语言词典。

三、论述题

1、外语教学有哪些主要特点?

答:从语言学的角度看,外语

教学主要有三方面的特点:第一,

外语教学或外语学习是一种基础性

的语言学习活动,因此学习中就需

要更多借助语言学知识的帮助。所

谓“基础性”,是说学习外语的人是

在已经掌握了一种语言之后又去学

习另一种语言,所以往往不具有本

来在学会母语时靠直觉习惯和模仿

强化就能潜移默化地掌握语言的能

力,这是外语教学最主要的一个特

点。第二,外语教学是一种交叉性

的语言学习活动,因此学习中就既

需要依赖母语的基础,也需要排除

母语的干扰。所谓“交叉性”是说

学外语的人原来已经掌握了一种语

言,现在又要学习另一种语言,这

样原有的语言知识跟要学习的新的

语言知识就会交叉重叠在一起,而

原有的母语的语言知识上既有利于

学习外语的一面,又有不利于学习

外语的一面。这就要充分利用母语

的原有的基础,即注意不同语言的

共性;同时尽量排除母语的种种干

扰,即注意不同语言的个性。这也

是外语教学的一个明显特点。第三,

外语教学是一种多元性的语言学习

活动,因此学习中就需要发现特殊

的客观现象,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

所谓“多元性”,是说学习外语的人

有年龄大小、文化高低等的差别。

这样外语教学就必须要面对各种各

样的学习对象和学习要求。因此一

方面要在复杂多样的教与学的现象

里面发现规律性的特殊现象,另一

方面还要在灵活多样的教与学的方

法中找出有针对性的有效方法。

2、母语教学与外语教学相比有

什么不同的要求?

答:主要有以下几点区别:一

是从初步要求看,母语语言教学首

先需要打牢语言基础和补充语言知

识。一个人能够顺利地听说一种语

言,不等于他就已经完全掌握了这

种语言或能够正确地使用这种语

言。母语教学的最初步的任务就是

让已经具有一定语言能力的人继续

学好语言,或者说真正掌握语言的

基础知识。二是从稍高的要求看,

母语语言教学还应该培养阅读写作

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一个人有了

认字读书的知识,具备了使用母语

中大部分词语和句子的能力,还不

能说完成了语言学习的任务,或者

不等于说能熟练自如地运用语言。

因此,母语语言教学稍高一点的目

标就是使具备了基础语言知识的人

能够更加自如地运用语言。这个阶

段的教学通常是在中学进行的,也

可能从小学就开始。三是从更高的

要求看,母语语言教学更重在提高

文化素质和建设语言文明。语言不

但是传递信息交流思想的工具,也

是体现一个人文化素质和文明程度

的重要外在形式。如何提高个人乃

至全民族的语言文明水平,当然也

应该是母语语言教学的重要内容。

因此,母语教学更高的目标就是使

具有自如运用母语知识和具有较高

读写水平的人能够通过自己的语

言表现出高度的文化素质和文明程

度,甚至包括反映出良好的精神风

貌和道德品质。

3、外语教学中采用最多的教学

方法有哪些?

答:在外语教学中采用最多的

教学方法是“翻译法”和“听说法”。

“翻译法”是比较传统的外语教学

法,也跟后来注重语言生成机制的

现代形式语言学理论有关。这种教

学法注重语法规则的讲解,允许用

本族语说明外语现象,注重书面语

的读写训练,重视不同语言的对比,

其优点是培养学生有较强的分析能

力,也能具备一定的阅读和写作能

力,但实际听说的交际能力较差。

这种方法可能适合于年龄较大,语

法理解力较强,但学习外语语音较

困难或不要求达到较高听说水平的

外语学习者的教学。

再一个是“听说法”它是受结

构主义语言学“刺激—反应”学说

影响面产生的外语教学法,后又逐

步随着视听设备的增加而有所发

展。其特点是一般不讲语法规则,

基本不使用本族语教学,也不大进

行语言对比,主要使用谈话类教材,

后来又较多利用视听设备,模拟近

似的语言环境,特别注重口语听说

训练,注重句型练习,通过反复的

口语句型练习掌握语法规则和形成

语感。其优点是能培养学生较强的

听说能力,但读写能力和语言分析

能力相对较弱,这种方法可能比较

适合于年龄较小、文化程度相对较

低,对接受语言知识有困难或对语

言分析不感兴趣的外语学习者的教

学。

第三节语言学和信息处理

一、名词解释

1、语言信息处理:计算机传送、

接受、甚至理解、表达自然语言的

各种信息,或者说人和计算机可以

通过“语言”来沟通,这就叫语言

信息处理。

2、语料库语言学:把经过概率

统计得出的知识作为计算机需要的

知识来为信息处理服务的研究叫基

于经验的信息处理研究,与此相关

的语言学研究叫语料库语言学或工

程语言学。

3、语料库:输入或储存在计算

机中的语言材料叫语料库。

4、语音合成:语音合成就是让

计算机模拟人的发音器官的动作并

发出类似的声音。

5、语音识别:语音识别就是让

计算机模拟人的听觉器官的反应来

接受语言符号并做出回应动作或给

以语言答复。

6、机器翻译:机器翻译就是指

通过计算机把一种语言自动翻译成

另外一种或多种语言的语言信息处

理技术。

二、简答题

1、如何认识人工智能?

答:人工智能也叫智能机器人。

它与一般工业机器人最大的不同就

在于它能够理解人说的话和能像人

一样说话;而它跟机器翻译和人机

对话的不同之处在于它不但能够自

动翻译,能够回答问题,能够执行

人的语言指令,甚至还能根据千变

万化的现实情况随时进行判断和推

理,并能做出文字形式和语音形式

的报告。

2、机器翻译有哪几个阶段?

答:从翻译技术的平面看,机

器翻译可分为四个层次。较低级的

是单词平面的翻译,即“词对词”

翻译,这种翻译只需要词语本身的

信息。稍高一点儿的是句法平面的

翻译,要求计算机能识别词类、形

态和语序等,即必须先对句子的结

构进行分析,并调整译句的语序。

再高一点的是语义平面的翻译,即

要求计算机能够分析句子的语义关

系。更高一点儿就是语境平面的翻

译,即根据语句的上下文和说话时

的背景结构等因素来确定译句。

模拟一

一、简答题

1、语言与言语有什么区别和联

系?

答:每个人的言语在发音方面、

用词方面、造句方面具有某些个人

的特点;而语言则是为全社会共同

理解和一致遵守的,所以,语言和

言语是不同的,应把它们区别开来。

但语言和言语又有非常密切的联

系:一方面语言存在于言语当中,

言语是语言存在的形式,没有言语

就无所谓语言;另一方面,言语是

运用语言的行为和结果,语言对言

语起着规范作用。

2、词缀语素与词尾素有什么不

同?举例说明。

答:第一、词缀语素一般表示

附加性的词汇意义,而词尾语素表

示的纯粹是语法意义。第二、词缀

语素有构成新词的能力;词尾语素

仅有改变一个词的语法意义的作

用,没有构成新词的能力;第三、

词缀语素可以处于词根之前,也可

以处于词根中间或词根之后;词尾

语素则只能处于词根之后。

3、简述大脑语言的功能临界期

及实验证明。

答:“临界期”的意思是,无论

是大脑的单侧化,大脑左半球的分

区,还是语言遗传机制,都是一种

可以使人具有语言能力的潜能。这

种潜能必须在一定期限内被一定的

语言环境激活才可能使用,否则大

脑的语言功能就会失效,人也就不

会说话了。这方面有一些人有力的

证据,最有名的是印度的“狼孩”。

但临界期最早是什么时候,目前还

没有找到准确的答案。临界期目前

也还有许多悬而未决的问题,其中

先天聋哑人儿童的语言能力问题最

为引人注目。先天聋哑儿童差不多

等于与语言环境隔绝,实验证明,

失去正常人的语言环境,他们几乎

不可能学会自然地用有声语言说

话。但他们经过手势语的训练,就

仍可能像一般人那样用手势创造和

理解无限多的句子。只有当聋哑儿

童连手势语也没有接触过的情况

下,才连手势语也学不会。如果是

这样就可能证明,临界期并不是对

具有生物学基础的语言能力知识,

即语言遗传机制的时限限制,而主

要是对非遗传的通过后天学习得到

的语言知识的时限限制。

二、论述题

1、语言内部是个怎样的装置?

它是如何运转的?

答:语言内部是一个成系统的

层级装置。它区分上下两层。底层

是一套音位,其数量因语言而异,

一般都大约几十个,这为数不多的

音位又依一定的规则组合成数目众

多的音节,充当语言符号的形式部

分。语言的上层是音和义的结合体,

符号和符号的序列,根据性质和作

用的不同,上层又分为三级:第一

级是语素,即构词的材料;第二级

是语素与语素相组合的产物—词,

即造句的材料,由于词组的功能与

词相同,也是用以造句的,所以与

词处于同一级。第三级是用词、词

组组成的无数的句子,它是交际的

基本单位。

语言这个装置是靠组合和聚合

来运转的。所谓组合,即结合。语

言结构里的每个词、每个语音单位

和意义单位都可以于另外一些词、

另外一些语音单位、意义单位组合,

组合之后各单位之间所形成的关系

就叫组合关系。组合关系是在语言

符号的线性基础上实现的。同时,

组合关系又是形成语言结构千差万

别、表达内容由少变多、丰富多彩

的基础。所谓聚合,即替换。在语

言结构的某一环节上能够互相替

换,具有相同作用的各个单位之间

所形成的关系就叫聚合关系。聚合

关系也是形成语义表达多样化的重

要基础。由于语言中的每个成员都

同时处于既可以跟其他成员相组

合,又可以被其他成员所替换这两

种关系当中,所以才使得语言这个

装置运转起来,从而用有限的单位

和规则来完成人类交际的无限需

要。

2、语言为什么会发展?

答:语言的发展取决于两方面

的原因:第一,社会的发展。这是

语言发展的基本条件和外部原因。

首先,社会的进步推动了语言的发

展。社会每前进一步,就必然带来

一些新的事物、现象、认识和行为,

要代表和反映这些新事物、新观点,

就要创造一些新的词语,久而久之,

语言的词汇便逐步丰富起来。其次,

语言的发展还可以表现为:一些原

来统一或比较统一的语言后来分化

了,或分化为地域方言,或分化为

几种不同的语言;与之相反,有些

本来不统一的语言或方言却逐步走

向了统一;同时一种语言排挤和替

代其他语言而成为不同民族的共同

语的情形也时有发生。另外,语义

研究的深入和语法的日益完善也是

语言发展的两个方面。第二,语言

结构内部各个要素之间的相互影

响,这是语言发展的内部原因,它

决定着语言发展的特殊方向。社会

的进步和推动,决定了语言的可变

性。但语言究竟如何变化,各个语

言的发展为什么面貌迥异,则是由

语言内部的各个要素相互影响所造

成的。据此,人们应该明确这样一

个原则:考察语言成分产生、消失、

变化的原因和条件,一定要顾及两

个方面:一是语言的整体的发展和

变化,它直接取决于社会的历史发

展。一是语言的内部结构和特殊的

发展方向,它与社会没有直接的联

系,而应从语言内部的各部门之间

的关系上寻求答案。

模拟二

一、间答题

1、简述文字对语言的影响。

答:文字是在语言的基础上产

生的,它反过来也对语言产生一定

的影响。文字对语言的影响主要有

两个方面:第一,文字对语言的影

响主要是帮助语言克服了时间和空

间上的限制,大大加强和扩展了语

言的功能。第二,文字的类型会影

响语言之间的影响。因为现代社会

里,语言之间的影响主要是通过书

面语进行的,文字类型相同会促进

这种影响,而文字类型不同会在不

同的程度上阻碍这种影响。不过总

的说来,文字对语言的影响是有限

的,不能无限夸大这种影响。有人

说文字可以创造新词,不同字型可

以区分不同的词语等等,这都是根

本不区分文字和书面语,甚至把文

字和语言混为一谈了。

2、为什么说在述谓结构中谓词

是处于支配地位的核心成分?

答:一个述谓结构可以有多少

变元以及可以有何种性质的变元,

都是由谓词的语义决定的。因为谓

词语义规定了述谓结构的内容,从

而也就规定了句子的语义框架,有

了这个语义框架,再用符合谓词语

义要素的变元把这个框架填满,就

产生了句子的命题。因此,我们说,

在述谓结构中,谓词是处于支配地

位的核心成分。

二、论述题

1、有人说:“语言是人类最重

要的交际工具。”有人说:“语言是

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这两种说法

矛盾吗?为什么?

答:这两种说法不矛盾,只是

认识的角度不同而已。说“语言是

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从语言

的社会功能的角度来认识语言的,

说“语言是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

是从语言本身的构造上来认识语言

的。

2、语言发展为什么具有渐变

性?

答:这是由语言本身的性质和

特点所决定的。具体来说,即:第

一,作为交际工具的性质,决定了

语言不可能有突变。语言是社会的

每个成员无时无刻不在使用的交际

工具,是在千百年的历史中才逐步

形成、丰富和完善起来的。要在一

个极为短暂的时间内对它人为地实

行突变,既不可能,也不允许。之

所以不可能,是由于语言作为一套

全社会所约定的符号系统,既不由

某一个人的意志来左右,也不可能

在短时间内创立起来;之所不允许,

是因为倘若如此,人们的交际就会

出现障碍甚至中断,整个社会就会

解体。第二,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

同时,它又是一种既不属于经济基

础,又不属于上层建筑的特殊的社

会现象。这一特点也肯定了它没有

必要发生突变。语言既不属于上层

建筑,就不存在为哪个阶级服务的

问题。因此,社会革命可以靠暴力

手段在极短的时间,甚至只是在一

夜之间砸碎旧的国家机器,语言却

不必也随着毁灭自己的原来面貌,

去重建一个全新的“世界”。语言在

任何时代、任何民族中,都是一视

同仁地为各个阶级服务的有力工

具。过去如此,今后还一如既往。

它的这一特殊性质,是我们理解语

言没有必要发生突变的关键。

模拟三

一、简答题

1、各种语法单位之间存在着什

么关系?

答:各种语法单位之间具有两

种不同的关系。一是量变关系,即

语法单位之间只是所含成分数量的

增减,但性质和作用不变。如词与

词组之间就是这种关系:因为词组

一定是由多个词组合而成的,即词

组总要比词长些;但它们的作用都

是作造句的材料。另一种是质变关

系。即语法单位之间表现为所起作

用的差异,但成分数量未必变化。

如汉语中词和词组与句子之间就是

这种关系:因为词和词组没有表达

功能,句子却要求必须说出来和用

于交际,但句子中成分数量有时可

以与词或词组相同。

二、论述题

1、试述语汇在表达上的特点。

答:语汇,尤其是实词语汇与

逻辑上的“概念”有着密切的关系,

因为概念与词语都是对客观事物的

反映。所以,每一个概念都会有有

相应的词语来表达,这在任何一种

语言中都一样,这说明语汇在表达

上具有普遍性。但词语对客观事物

的表达与概念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又

有许多不同,其中最明显的就是词

语往往反映某一民族对事物的独特

认识,而且每一语言又都具有自己

独特的语汇体系。每个词语之间都

是互相联系、互相制约的,词语之

间的组合、词语的发展变化等要受

到这个系统内部各种关系的限制和

规定。

不同语言的词汇构成不同的系

统,各有自已的特点。首先,词的

音义组合方式不同。在不同语言的

词汇中,什么样的意义与什么样的

语音组合在一起构成一个词是不同

的。其次,不同语言中相应的词相

比较,很少有意义完全相等的。在

一种语言里,一个词如果是多义词,

通常都不能在别种语言中找到一个

意义完全与它对等的词。这种词义

不对等的情况主要表现在两个方

面:一是一个词包含的义项不相等;

二是不同语言的词汇中的相应的

词,其意义既有相同部分,又有不

同部分。可见,语汇的普遍性和民

族性是相统一的:普遍性使得各语

言的语汇能表达大量共同的概念,

而民族性使得某种语言的语汇体现

出一些个性特征。

2、试述语言符号的强制性与可

变性。

答: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同时决

定了两个“矛盾”的现象:一方面

语言符号的音义结合关系不能随意

变更,另一方面又是可以变更的。

由于语言符号的音和义的结合本来

就是无所谓好坏优劣的,因而没有

随意变更的必要。在同一社会,同

一时代,对使用同一种语言的每一

个社会成员来说是强制性的,否则,

彼此就听不懂了,这样就从根本上

丧失了语言作为交际工具的作用。

但是,也正是由于语言符号的音和

义之间没有天然的联系,如果社会

形成了新的习惯,语言符号的音义

结合关系也可以发生变化。同时,

在人们对语言学习的过程中,语言

有可能发生变化,另外,社会的不

断发展,也要求语言适应其要求。

因此,同一社会在不同时代,其语

言符号的声音、意义,以及二者间

的关系就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会

的变化而变化。另外,人口的增加、

居住地的改变和扩大、民族的形成

和发展、阶级和行业的分化以及书

面语言的产生,也必然会引起语言

在功能上的分化和发展。

模拟四

一、简答题

1、中介语错误类型有哪些?

答:从中介语错误的类型看,

过去有人分为语法错误、语汇错误、

语音错误;也有人分为可容忍错误、

部分容忍的错误和不能容忍的错

误;还有人分为目标语判断错误和

来源语干扰错误等。但目前较多采

用的分类是着眼于中介语系统的发

展特征,这样大致可以分成三类错

误:一类是系统前错误,即“不会”

造成的错误;一类是系统错误,即

“记错”造成的错误;还有一类是

系统后,即“忘记”造成的错误。

2、简述儿童进入真正语言阶段

的时间和标志。

答:儿童从一岁左右进入真正

语言阶段,也就是能开口说话了,

这时儿童能分辨的语音对立要比他

们自己能说出的多得多,能听懂的

话比自己能说的话多得多。进入这

个阶段的标志是幼儿开始可以说出

单词,而且不同语言环境中的儿童

说出的是不同语言的单词,所以最

初的语言阶段叫单词阶段。此时,

幼儿的发音能力较弱,能发的音不

多。因此说出的词比较简单,还常

常要把稍复杂些的词加以简缩。这

时他们说出来的单词实际上相当于

一个句子,往往可以表示不同意义。

可以说幼儿已产生了最早的语义能

力,即通过词语来表示意义。

二、论述题

1、试述语言的两种存在形式及

其关系。

答:语言的客观存在形式首先

是口语。但是有了文字以后语言就

有了第二种客观存在形式,那就是

书面语。任何一种语言总是先有口

语,后有书面语,而且大多数语言

在其存在的历史上只有口语而没有

相应的书面语。任何一种书面语又

都只能是在口语的基础上产生的,

并且或迟或早总是要随着口语的演

变而演变。任何一种语言都有自己

的口头存在形式,但是只有极少数

语言在口语的基础上产生了相应的

书面语。因此口语是第一性的,书

面语是第二性的。

尽管说口语是第一性的,书面

语是第二性的,但书面语既不是口

语绝对忠实的记录,也不是口语机

械的复制品,书面语是经过加工、

提炼和发展了的口语的书面形式。

书面语一旦在口语的基础上产生以

后就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就具有相

对独立的发展史。书面语由于克服

了口语在空间和时间两方面的局

限,就有可能积累起比口语更丰富

的语汇,更精密复杂的语法结构,

更多样化的表达方式,这些又反过

来影响和促进口语的发展。同时,

口语和书面语中基本的语言成分也

就是基本的语汇和语法结构在大多

数情况下是基本一致的。

2、组合规则与聚合规则各有什

么特点?试举例说明。

答:组合规则指的是就线性的

不同位置看,语法成分相互如何搭

配的关系;聚合规则指的是从线性

的某个位置看语法成分相互能不能

替换出现的关系。组合规则实际上

就是语法结构的构成规则,即哪个

成分在前,哪个成分在后的问题。

如汉语“我/买/书”这三个词,理

论上可以有六种搭配组合,但只有

“我买书”是成立的。不光句子的

组合是这样,词和词组的组合也是

这样。比如“他写字”“我们唱歌”

“小张主持节目”都是按照“我买

书”的组合规则说出的。这种组合

形式实际上存在三个可替换的位

置,即同类成分之间可以替换,如

“我、他、我们、小张”可互相替

换,“买、精悍、唱、主持”可互

相替换,“书、字、歌、节目”可互

相替换。如果不是同类成分,则不

能替换,如“写、唱”等就不能替

换出现在“我”的位置上。可见组

合不是一个一个成分的组合,而是

一类一类成分的组合,即什么样的

成分能出现在什么样的位置上,这

是语法成分的归类,也就是聚合规

则。因为每个语法成分既可能跟别

的成分替换(聚合),又可能跟别的

成分连接(组合),所以,我们说,

每个语法成分都是既处在组合关系

中,又处在聚合关系中。

模拟五

一、简答题

1、举例说明语法和语音、词汇

之间相互作用的关系。

答:语言是一个符号系统。尽

管语法规则不同于语音、语汇等规

则,但其间却有着千丝万缕、相互

依存、相互影响的关系。如“说回

来了”可以有两种意思:○1说(某

人)从外边返回;○2把话题倒过来

再说。前者为述宾结构,后者为述

宾结构。这种区别在语音上就表现

为“回”要分别重读和轻读。语汇

和语法也互相作用。例如:“高2尺”

和“矮半头”,前者是两个意思两种

结构,而后者只有一个意思,一种

结构。这种意义和结构上的区别是

因为“高、矮”这对词中只有“高”

才有“高度”的意思造成的。

2、语境意义和语言意义有何不

同?语义学主要研究什么意义?

答:语境意义是语言形式在特

定的交际场合和知识背景等语境因

素的作用下表达的意义,具有个别

的、一般的特点;而语言形式本身

所表达的意义则是一般的。稳定的

意义。例如“今天有点儿热”这句

话可以表示“今天气温较高”,这是

它的一般的稳定的意义,即语言形

式本身所表示的意义;但是,它还

可以表达孩子想让妈妈给他买冰淇

淋或饮料,或者表示某人想打开窗户等等。后者这些与一定的情景相联系的意义是难以列举的,它们就是这句话的个别的和临时的意义,即语境意义。之所以要区分这两种不同的意义,是因为以语义为研究对象的语义学只研究语言形式所表达的一般的、稳定的意义,即语言意义,而不研究那些个别的临时的语境意义。

二、分析题

1、汉语和英语中都有[p][p ‘][b] 这些音素,但是它们在这两种语言中的作用却不相同。试从音位的角度加以证明。

答:在汉语普通话中[p]与[b]之间为互补关系。彼此不能区别意义;[p]与[p‘]之间为对立关系,彼此间能区别意义。例如你无论发成[pi35tsl]还是[bi35tsl],都不能产生意义上的差别。但如将[pi35tsl]发成[p‘i35tsl]意义就变化了。所以,在汉语中,[p]与[p‘]分属两个音位,[p]与[b]是同一个音位的两个变体。

在英语中,[p]与[b]之间为对立关系,如果将peer发成beer,意义就会从“贵族”变化为“啤酒”;但[p]与[p‘]之间为互补关系,如果把[spi:k]发成[sp‘i:k],听话人都会理解为是“说话”义。只是[p]和[p‘]出现的位置不同而已:[p]出现在s与一个元音之间,[p‘]出现在其他场合。

三、论述题

1、试述直接成分分析法,并辅以例子。

答:把复杂词组逐层切分,一直切分到词为止,或从词开始逐层组合,一直到复杂词组为止的方法,就叫做“直接组成成分分析法”。表面上看,复杂词组是多个词成线性排列的,例如“北京大学/有/许多/外国/学生”共有五个词,受发音时间和发音器官限制,说话时是一个词再说一个词。但实际上复杂词组的关系却并不一定就是一个词与紧接着的下一个词相互组合的。比如上面的这个语言片断,就首先是“北京大学”与“有许多外国学生”组合成的主谓词组,因此“有”并不是先与“许多外国学生”组合成的动宾词组;同样宾语“许多外国学生”又是“许多”与“外国学生”组合成的偏正词组;“外国学生”是更低一层的偏正词组,这样可以一层一层地一直分析到词。反过来也可以说复杂词组总是词与词先组合成简单词组,如“外国”与“学生”先组合成偏正词组,比如与“许多”再组合成“许多外国学生”这样的上一级偏正词组,依此类推就可以逐步扩展成复杂的词组。

模拟六

一、简答题

1、为什么在汉语普通话里,[a]和[i]应该分属于不同的音位,而[ɑ]和 [a]、[A]却应该归入同一个音位?请用归纳音位的原则对以上问题作出简要说明。

答:[a]和[i]在汉语普通话里处于对立关系,彼此起区别意义的作用。例如[p a]214[pi]214“把”和“笔”的意义不同,靠的是[a]和[i]的区别。而[ɑ]、[A]、[a]这三个音素在汉语普通话中是一个音位的三个条件变体。因为它们三个之间没有区别意义的作用,且互补分布、语音相似。例如:当我们轮流让它们出现在同一辅音[Ι]后时,意义不会因替换发生变化。

2、从句子语义结构上看,下面的两个句子有无区别?如果有,区别在哪里?

(1)他正在读书。

(2)他去图书馆读书。

答:这两个句子在语义结构上有区别。(1)句是一个简单述谓结构,其中只有一个谓词“读”。(2)句是一个复合述谓结构,它由“他去图书馆”和“读书”两个述谓结构组成,后一个述谓结构是前一个述谓结构的目的。

二、分析题

1、下列句子有无歧义?

○1关于巴金的书

○2他通知了

○3不适当地替换队员可能会输

○4林业大学果树最多

○5我们准备出租房子

○6我唱不好

答○1这个句法有歧义,既可理解为关于巴金的书(介宾),又可理解为关于巴金的书(偏正),造成歧义的原因在于组合层次和句法关系都不同。

○2这个句法结构有歧义。“他”既可以是“通知”的施事者,也可以是“通知”的受事者。造成歧义的原因在于深层意义不同。

○3有歧义。原因:语法结构所致,“不”既可以先和“适当”结合,也可以和“适当地替换队员”组合。

○4有歧义。原因:语义结构所致,“最”在语义上既可以指向“果树”也可以指向“林业大学”。

○5无歧义。

○6有歧义。原因:语法结构所致,既可以理解为我唱/不好,也可以理解为我/唱不好。

三、分析题

1、分析下列歧义句产生的原因

(1)小店关门了。

这是由多义词产生的歧义,关门,可以指营业时间已过,也可以指歇业。

(2)这是一家女子理发店。

这是由语义关系含糊造成的歧义,女子,可以指理发师,也可以指顾客。

(3)本店出售自行车和汽车的零件

这是由层次不清产生的歧义,修饰“零件”的是“汽车”还是“自行车和汽车”?

2试从蕴含和预设的角度分析下面一段文章

黛玉笑了一笑,又问:“你姐姐为什么打你?你说错了什么话了?……如同一个疾雷,心头面乱跳……

答:傻大姐答话的预设是“宝玉要娶亲”,但她不知道黛玉并不知道“宝玉要娶亲”这件事。而黛玉原来不知道傻在姐话语中所隐含的预设,从答话中才了解到这对她来说是“如同一个疾雷”,足以将她击倒的一个坏消息,以致出现了“泄机关颦儿迷本性”的后果。可见,预设不在句子的断言范围内,是句子的背景信息,但在言语交际中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

3、分析下列两组句子在语义结构上有何不同

(1)A我骑自行车去。

B我马上就去。

答:A句是一个复合述谓结构,它由“我骑骑自行车”和“我去”两个述谓结构组成,前一个述谓结构是后一个述谓结构的方式方法。B句是一个简单述谓结构,其中只有一个谓词“去”。

(2)A客人一个不剩地走光了。

B一个接一个的客人都来了。

答:A句是一个复合述谓结构,由三个述谓结构组成。其中的“一个不剩”“走”“光”在语义上都指向客人。B句是一个简单述谓结构,其中只有一个谓词“来”,而变元“客人”却又由一个降级述谓结构“一个接一个”充当定语。

四、指出下列各组句子句义之间的关系。

1、“他穿了一件衬衫。”与“他穿了一件衣服。”

2、“母亲又批语女儿了。”与“母亲以前批评过女儿。”

3、“什么电器他都买。”与“他买冰箱。”

4、“他姐姐在外地打工。”与“他有姐姐。”

答:1蕴含关系 2预设关系

3蕴含关系 4预设关系

00541语言学概论必过资料

第一章语言和语言学 第一节语言的客观存在形式 一、语言: 1.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不是一种物质实体。 2.言语交际是一个编码(说话)和解码(听话)的过程。 (语言的客观存在形式首先表现为人与人之间的口头交际行为,有声的口头语言,即口语) 3.语言的客观存在形式跟语言学家研究的语言是不完全一模一样的。 二、口语和书面语的主要差别: 1.口语:是有声的口头语言。 2.书面语:是经过加工提炼和发展了的口语书面形式。 3.口语是第一性的,书面语是第二性的。 4.书面语比口语更精练、更精确。 5.书面语比口语省略成份少一些。(多了一些成份) 三、口语与书面语的关系: 1.口语是第一性的,书面语是第二性的。 2.书面语反过来影响和促进口语的发展。 3.口语、书面语基本是一致的。(一般情况下) 四、书面语产生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 书面语的产生克服了口语的时间、空间的限制,是人类进入文明社会的标志。 五、语言和民族: 1.语言是民族的重要标志,但不是最可靠的标志。 (1)在绝大多数情况下一个民族使用一种语言。 (2)也有一个民族使用多种语言。(犹太民族) (3)不同民族使用同一种语言。(满族、汉族) (4)尽管语言是最直观的,最容易识别民族的标志,从目前了解到的情况来看,“共同的历史文化传统和由此产生的民族认同感”,也许是维系一个“民族”的最根本的因素。 因而也是确定一个民族的最根本的标准。不能单凭“互相理解程度”来区分语言和方言。() 六、语言与种族的关系: 语言和种族没有必然的联系,但不是完全没有联系。特别就“语系”而言,两者之间的联系还是比较明显的。(汉语、汉藏语系都有声调) 七、语言和种族没有必然联系的根本原因是:语言能力和生理因素、心理因素有关,但是语言不是一种生理现象,也不是一种心理现象,不是先天遗传的,它是一种社会现象,完全是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后天获得的,所以语言和种族没有必然联系。 八、语言的客观存在形式:口语、书面语。语言的客观存在形式首先表现为有声的口头语言即口语, 而当出现了文字以后,又表现为有形的书面语言即书面语。 口语和书面语都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表示一定意义的声音或图形,这是一种物理现象;另一方面则是由声音或图形(字)表示的意义,那是一种心理现象,或者说是思维活动的结果和感情流露。 第二节语言的性质 一、语言和言语 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是杰出的代表和集其大成的学者。 他的《普通语言学教程》(1916)开创了20世纪现代语言学的新局面。 1.什么是语言、言语? (1)言语:指说话这种行为和说出来的具体的话。 特色:a.具有个人因素(嗓音、用词等)。

语言学概论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每空1 分,本大题共10 分) 1. ()语言学是在19世纪逐步发展和完善的,它是语言学 走上独立发展道路的标志。 2. 人的大脑分左右两半球,大脑的左半球控制( 掌管不需要语言的感性直观思维。 3. 进入20世纪以后,语言研究的主流由历史比较语言学转为 ()。 4. 俄语属于印欧语系的( 5. 一个音位包含的不同音素或者具体表现出来的音素叫做 ()。 6. 语言中最单纯、最常用、最原始和最能产的词是( 7. 现代大多数国家的拼音文字的字母,大多直接来源于()字 母。 8. 言外之意之所以能够被理解是因为()起了补充说明的 作用。 9. 方言在社会完全分化的情况下,有可能发展成(? )?; 在社会高度统一的情况下,会逐渐被共同语消磨直到同化。 10. 南京方言的“兰”、“南”不分,从音位变体的角度来说,[n ]和[l]是 属于()变体。 二、单项选择题: 码填在题干上的括号内。(每小题1 分,本大题共15 分)

1. 在二十世纪,对哲学、人类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学科产生重大影响 的语言学流派是() A.历史比较语言学 B.心理语言学 C.结构主义语言学 D.社会语言学 2. “人有人言,兽有兽语”中的“言”属于() A.语言 B.言语 C.言语行为 D.言语作品 3. “我爱家乡”中“爱”和“家乡”() A.是聚合关系。 B.是组合关系。 C.既是聚合关系又是组合关系。 D. 4. 一种语言中数量最少的是 A.音素 B.音位 C.语素 D.音节 5. 英语的man—→men采用的语法手段是 A. 屈折变化 B.变换重音的位置 C. 变化中缀 D.异根 6. 在汉语普通话中没有意义区别功能的声学特征是() A.音高 B.音强 C.音长 D.音质 7. [ε]的发音特征是 A.舌面前高不圆唇 B.舌面后高不圆唇 C.舌面前半高不圆唇 D.舌面前半低不圆唇 8. 构成“语言、身体”这两个词的语素的类型() A.都是成词语素 B.都是不成词语素 C.“语”和“言”是成词语素,“身”和“体”是不成词语素 D.“语”和“言”是不成词语素,“身”和“体” 9. 广义地说,汉语动词词尾“着”、“了”、“过”属于语法范畴中的 ()

语音学和音位学 练习题

第2章语音学和音位学 Phonetics&Phonology 1.phonetics is the study of_______. A.all the sounds that occur in the world’s languages B.sppech sounds used by human languages to represent C.the differernces between sounds used in human languages and sounds in nature D.how phonological differences can lead to misunderstanding 2./m, n/ are ____. A.fricatives B.dentals C.glides D.nasals 3./w, j/ belong to ____. A.fricatives B. dentals C. glides D. nasals 4.Which of the following vowel is the rounded vowel? A.[i:] B.[u:] C.[i] D.[a:] 5.In the field of phonology, which of the following does NOT belong to the suprasegmental features? A.stress B.tone C.intonation D.syllable 6.Classification of vowels are made up of the followings EXCEPT____. A.the position of the tongue B.the openness of the mouth C.The shape of the lip D.The width of the vowels 7.A sound which is capable of distinguishing one word or one shape of a word from another in a given language is a______. A.phoneme B.allophone C.phone D.allomorph 8./p, t, k / are______. A.fricatives B. affricates C. glides D.stops 9./kuku:/ is a bird’s call. The name of such a bird is CUCKOO which is an example of ______. https://www.wendangku.net/doc/976052527.html,nguage universals B.onomatopoeia C.teaching grammars D.morphs 10.The vowel [u:] in [fu:d] (food) is a____ vowel.

语言学概论 第一章 语言和语言学

第一章语言和语言学 第一节语言 一、语言和人类社会一样古老,是人类社会的特征(特有财富)。 1、人类以外的动物不具备语言能力,所以不可能学会人类的语言。 2、其他动物的交际方式如叫喊、舞蹈等,即所谓的“动物语言”和人类语言有着本质的区别。 单位的明晰性结构的二层性 任意性开放性 传授性不受时地、环境的限制 二、语言是符号系统 1、什么是符号?它有哪些因素构成? 符号是一个社会全体成员共同约定用来表示某种意义的记号、标记。 符号包括了形式和内容(意义)两个方面的要素。形式和内容互相依存。 eg: 十字路口的红绿灯就是一种符号。 2、符号和征候的区分:符号和所标记的事物是具有约定性的(或者是由某些人规定,或者是社会习惯),而征候与它所标记的事物之间往往具有自然(本质或必然)的联系。 3、符号的分类: 象征(有一定的含义,有一定的理据) 狭义的符号(没有理据,任意约定的) 4、语言是一种符号系统? 语言具有符号的一切特征:语言是由语音和意义两个方面统一构成。语音和意义在具体的语言中统一于一体,密不可分,二者互为存在条件。语音和语义的联系是社会成员约定俗成的,个人不能任意改变这种联系。 注:具体来说语言中的词可以分为三种情况: 一类是“哈哈” “啊”等叹词,它们可以说是人类感情的本能的反应,可以归入征候。 一类是“哗啦” “汪汪”等拟声词,用事物所发出的声音来记录事物本身,和事物间有着一定的联系,但同一种事物的声音在不同的语言中往往有着不同的记录,也体现了它的社会约定性,可以归入象征。 剩下的语言中绝大多数的词,它们的音和义之间关系完全是社会约定俗称的,没有任何理据可言,属于真正意义上的狭义的符号。 5、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和线条性特点? 任意性和线条性是语言符号的两个最基本的特点。 语言符号的任意性是指语言符号的音义关系是由社会约定的,用什么样的“音”去表达什么样的“义”人们说不出什么道理,完全由社会约定,这种音义关系又叫约定性。语言符号的任意性是就语言创制时来说的,语言符号一旦形成,在整个社会范围内的执行就具有强制性,因而也就表现为一定的稳固性(可变性)。——民族性;——时代性 语言符号的线条性是指符号的使用只能在时间的线条上绵延,一个符号跟着一个符号依次出现。语言符号的排列只能成一条线,线条性限制了语言在组合时的空间位置。 语言符号组合时的线条性和层次性结合起来理解。 6、语言符号的系统性? 语言里的符号不是互不相干的一盘散沙,而是成系统的。语言符号的系统性集中体现在符号的组合和聚合关系之中。 组合关系是指符号和符号互相组合起来的关系。符号和符号的组合不是任意的,而是有规则的,有选择的。 聚合关系指在某一环节上具有相同作用的能够互相替换的符号之间的关系,处于相同聚合群的语言单位,具有相同的语法功能,互相可以替换。 三、语言的功能 1、语言的社会功能。 2、语言的思维功能。 四、语言和说话 说话由三部分组成: 1、张口说话的动作(言语动作); 2、说话所用的那套代码(语言); 3、说出来的话(言语作品) 语言并不等同于说话,语言是说话的一部分。 五、语言存在的方式 语言是一套单位和规则,这些单位和规则是社会的现实,是不依个人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

语言学概论题目及答案

语言学概论试题(一) 一、填空(每空1分,共15分) 1.语言中最单纯、最常用、最原始和最能产的词是根词。 2.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文字是最重要的辅助交际工具。 ?3.我国古代学者为读懂古书而建立的训诂学、文字学、音韵学组成了我国的语文学,通称为“小学”。 4.英语属于印欧语系的日耳曼语族的西部语支。 ?5.语音可以从生理角度分析它的产生方式,从物理角度分析它的表现形式传递过程,从社会功能角度分析它的功能作用。 6.是否能够独立运用,是区分词和语素的根本特点。 ?7.现代大多数国家的拼音文字的字母,大多直接来源于拉丁字母。 ?8.具有不同功能的三种最基本的语法单位是语素、词、句子。 ?9.语言发展的主要特点是渐变性和不平衡性。 ?10.我国宪法 1982年第19条明确规定“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 二、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 1. 中国的传统语文学研究的薄弱环节是( D ) ??A.文字学B.语音学? ?C.词汇学D.语法学 ?2. 汉语属于( B ) ?A.屈折语B.孤立语 ?C.多式综合语D.粘着语 ?3. 一种语言中数量最少的是( B ) ??A.音素B.音位 ??C.语素D.音节 ?4. 文字的前身是( C ) ??A.结绳记事B.手势 ??C.图画记事D.实物记事 ?5. 派生词中包含( B ) ??A.词尾B.词根 ??C.虚词D.根词 ?6. 语音和语义结合的最小的语言单位是( C ) ??A.音素B.义素 ??C.语素D.音位 7. 汉语单词“忽然”出现的位置是( C ) ??A.主语位置B.谓语位置 ??C.状语位置D.定语位置 8. 以下各种语言变体中,属于社会方言的是( D ) ???A.土话B.客家话 ???C.客套话D.黑话 9. 下列语素中属于自由语素的是( C ) ???A.初B.视 ???C.人D.民 10. 在语言结构的某一环节上能够互相替换,?具有某种相同作用的各个单位之间所形成的关系叫( D ) ??A.转换关系B.组合关系 ??C.层级关系D.聚合关系 三、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 ?1.专语语言学以具体语言作为研究对象的语言学。 2.组合关系指两个以上相连续的语言符号组合而成的线性关系。 3.语流音变语流中的某些音由于相互影响而发生临时性的变化,这种变化就叫语流音变。 4.语义场由具有某些共同义素的一群词类聚而成的场。 5.语法范畴把同一性质的语法意义综合和概括所形成的语法意义的类别。 四、试以国际音标标出下列各词的读音(每题2分,共10分) 1.优秀 2.维持 3.宏观 4.精神 5.离开 五、用义素分析法分析下列各组词(每题3分,共9分) ?1.瞻仰 [+用眼 +往一定方向 +崇敬地]

英语语言学讲解

《英语语言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说明: 《语言学概论》课程是英语专业本科阶段的一门必修课。 《语言学概论》研究始于20 世纪初,其目的是揭示人类深层结构,对语言和语言交际作出客观、科学描述。现已形成了语音学、音系学、形态学、句法学、语义学、语用学等一系分支学科。语言学研究社会学等人文学科的结合逐步形成了社会语言学这样的交叉学科。 对于主修语言学的学生来说,了解语言学的知识和语言理论是完全必要和有益的。 本课程的对象是英语专业高年级学生,在本科阶段第6学期和第7 学期开设。其中第一、二、三、四、五、七、八、十一章为必修,其余章节为选修。 二、教学目的及要求: 本课程的具体要求是:比较全面,系统地了解《语言学概论》这一领域的研究成果,以及一些最主要、最有影响的语言理论和原则,从而加深对人类语言这一人类社会普遍现象的理性认识,并具备一定的运用语言学理论解释语言现象、解决具体语言问题的能力。 本课程是一门知识性比较强的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应重点讲授主要理论、原则、和研究方法,使学生着重掌握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在理解消化的基础上记忆。 本课程的对象是英语专业学生,在讲解过程中原则上采用英语范例,但不排除一些有助于学习者理解的、针对性强的汉语例子。应鼓 励学生结合自己的语言实践提供更多的例子来解释相关理论,以达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目的。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本课程的教学重点是语言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语音学、词汇学、句法学、语义学和语用学这些语言学的核心内容。 本课程的教学难点是音韵学理论、句法结构和各个语言学流派的理论观点及其局限性。 四、与其它课程的关系: 本课程是一门主干性课程。与其相关的课程,如语法学、词汇学和语体学等都是语言学的分支,属于选修课程。 五、学时与学分: 学时:72学时 学分:4学分 六、教学内容: 第一章绪论 本章主要教学内容: 1.语言学习的意义 2.语言的定义。 3.语言的定义特征 4.语言的起源。 5.语言的功能。 6.语言学的定义。 7.语言学的核心内容。 8.宏观语言学的定义及分支。

语言学概论00541史上最全(吐血整理) 汇总 简单题+名词解释 小抄笔记

27.书面语:书面语是用文字记录的语言形式,它是文字产生或在口语的基础上产生的,书面语是经过加工、提炼和发展了的口语的书面形式。 26.口语:就是有声的口头语言,任何一种语言都有口头存在形式。它是书面产生的基础。 28.语言相关论:语言相关论是萨丕尔和沃尔夫提出的关于语言与思维关系的观点,主张语言决定思维,不同的语言就有不同的思维方式。 29.大脑语言功能临界期:大脑语言功能临界期是指大脑的单侧化,大脑左半球的分区以及语言的遗传机制,都只提供人具有语言能力的潜在可能性,这些潜能必须在一定期限内被一定的语言环境激活才可能起作用。26.语言符号的所指 :语言符号的所指是符号的形式所指的意义内容。 29.机器翻译:通过计算机把一种语言自动翻译成另一种或多种自然语言的信息处理技术。 26.语音:语音是人的发音器官发出的、用于人与人之间交际并表达一定意义的声音。 27.词:词是最小的、有意义的、能够独立运用的语言单位。 28.语用:语用指语言运用,即人们在一定的交际环境中对语言的实际运用。 29.文字:文字是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系统。 27.单纯词:单纯词是由一个构词语素构成的词。 29.屈折:屈折是通过词的内部发生语音的交替变换来改变词的语法意义的手段。 28.意译词:是用本族语言的构词材料和规则构成新词,把外语中某个词的意义翻译过来。 27.仿译词:是用本族语言的语素逐个对译外语原词的语素造成的词,它不仅把原词的词义翻译过来,而且保持了原词的内部构成方式。 29.主谓词组:两个成分之间具有被说明和说明关系的词组是主谓词组。 27.复辅音:一个音节内处于同一个肌肉紧张的渐强阶段或渐弱阶段上的两个或两个以上辅音的组合。 27.双语现象:某一言语社团使用两种或多种语言的社会现象,具体而言是社团内的全体成员或部分成员双语并用的现象。 28.亲属语言:从同一种语言中分化出来的各个语言叫亲属语言,亲属语言之间具有历史同源关系。 26.调位:利用音节内的音高差别来起辩义作用的语音单位叫做调位,调位是一种非音质音位,依附在音位的组合序列上。 29.词组:实词与实词之间具有直接联系的相对独立的词群。 28.语素:语素是语言中音义结合的最小单位。 28.词尾:附着在词干后的,能改变词的语法形式,但不能构成新词的语素。 29.语素:音义结合的最小语言单位。 26.词类:词类是词在语法上的分类。它指可以替换出现在语法结构某些共同组合位置上的词的类,即具有聚合关系的词的类。 27.词法:(1)词法主要描写词的形态特征和词形变化规则。例如,俄语的名词在形式上有单数和复数的区别,有阳性、阴性、中性等性的区别,有主格、宾格、属格等格的区别,这些都是典型的词法现象。(2)由于印欧语言中构词单位、构词方式和词类都与词的形态变化相关,因此构词和词类问题也成为词法的一部分。27.语法意义:语法意义是语法形式所体现的意义,是语言中通过一类形式或功能所获得的意义。二者相辅相成,不可分离。如“动词+名词”有动宾关系的意义,汉语所有的同类组合都是如此,这种意义就是一种语法意义。 27.语法形式:语法形式就是能体现表达某种语法意义的形式。表示某一类语法意义或者有共同作用的形式,如词类形式、组合形式、虚词形式,就是语法形式。语法形式不是个别的语音形式和词语形式,但能产生某一类意义或者有共同作用的语音表现形式或者词形变化形式也是语法形式。 27.语法手段:根据语法形式的共同特点所归并的语法形式的基本类别叫做语法手段。语法手段可分为词法手段和句法手段两大类。通过词形的变化来表现语法意义的形式是词法手段;通过结构的变化来表现语法意义的形式是句法手段;例如英语名词后加s表示复数,英语动词后面加ed表示过去时,就是词法手段中的词形变化。 28.自源文字:自源文字指独立发展起来的文字。如古埃及文字、苏美尔文字、汉字,这些文字的形体、体系都是由最早使用该文字的人们独创的。 29.语音合成(1)语音合成是语音信息处理研究中的主要工作。 (2)语音合成就是让计算机模拟人的发音器官的动作并发生类似的声音。如汉语的语音合成目前已初步实现自动生成声韵调结合的音节。 26.句子:句子是词或词组按一定规则组合成的、能表达相对完整的意义、前后有较大停顿并带有一定的语气和句调的语言单位。 27.异化:语流中两个相同或相近的音,其中一个因受另一个影响而变得不相同或不相近。

武汉大学文学院各专业培养方案(2010级、2011级、2012级用)

武汉大学文学院简介 文学院中文学科发端于1893年建校之初的自强学堂。起初开设“华文”课,后改称“汉文”。国立武昌高等师范学校时期,于1917年设立国文史地部。1922年正式成立国文系,中文学科从此有了独立的行政建制。1927年改称中国文学系。1928年国立武汉大学成立时设置文学院,闻一多先生出任首任院长。1953年,兄弟学校中文系并入武汉大学组建了新的中国语言文学系。1997年改建文学院。1999年与其他学院合并为人文科学学院。2003年7月恢复文学院建制至今。 文学院暨中文学科创建以来,名流云集,代有传人。在1928 年以前的初创时期,著名学者王葆心、黄福、黄侃、廖立勋、郁达夫、杨振声等等,筚路蓝缕,开启先路,奠定了文学院的坚实基础。其中,黄侃先生与章太炎先生所创立的“章黄学派”饮誉海内外,对文学院的学风和学术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1928年之后的数十年是文学院的发展壮大时期。杨树达、闻一多、刘博平、刘永济、刘异、游国恩、苏雪林、叶圣陶、沈从文、朱东润、高亨、冯沅君、袁昌英、陈西滢、徐天闵、朱光潜、陈登恪、席鲁思、黄焯、程千帆、刘绶松、胡国瑞、李健章、周大璞、李格非等先辈,鞠躬尽瘁,不断开拓,使文学院的中文学科迅速发展壮大、走向辉煌,跃居全国同类学科前列。尤其是五十年代,以“五老八中”为代表的学术中坚声名远播。改革开放以来,是文学院奋发图强、蓬勃向上的时期。这一时期,刘禹昌、吴林伯、王启兴、陆耀东、王文生、吴志达、何国瑞、蔡守湘、易竹贤、罗立乾、陈美兰、李希贤、夏渌、郑远汉、宗福邦、杨合鸣、龙泉明等学者,励精图治,奋起直追,为文学院再铸辉煌做出了重要贡献。 如今的文学院,下设中国文学系、汉语言文化系、大学语文部、古籍整理研究所、《长江学术》杂志社、《写作》杂志社等常设机构,还与“国家汉办”合作建立了“汉语国际推广教学资源研究与开发基地”,建有海外孔子学院。共有教职工88人,其中专任教师65人。教师中教授32人,博士生导师30人,副教授26人。学院拥有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和博士后流动站;拥有国家重点学科一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一个,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被评为湖北省重点学科,中国现当代文学和中国古代文学分别被评为湖北省优势学科和特色学科。人才培养方面,在国家规定的中国语言文学学科的8个学位点中,除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之

《语言学概论》作业参考答案

《语言学概论》 一、名词解释 1.音位:最小的可以区别意义的语音单位,通常由一簇互相不区别意义的音素构成。如|A|音位里就有前A、后A、央A等几个音素。 2.塞擦音:辅音的发音方式之一。其特点是发音时,两个发音部位紧靠在一起形成阻碍,在保持这个阻碍的同时,留出一个窄缝,让气流从窄缝中磨擦成声,最后除去这个阻碍。如:b‘p‘k‘就是。 3.递归性:语言的递归性是指,组合结构中的某个单位,可以不断地被一个同功能的 短语替换,从而使基本结构里的某个扩展为非常复杂的结构,但其作用仍然等于原始项。也即语言的整体结构与基本框架不变。语法结构的这种性质,我们称之为语言结构的递归性。语言的递归性是语言结构一种非常重要的特性。如:人打倒了|敌人/凶恶的敌人/盘踞在中国大陆的敌人/ 曾经盘踞在中国大陆的不可 以一世的敌人/曾经盘踞在中国大陆不可一世但最终被人 民打倒的敌人 4.复综语:语言类型之一。这种语言的动词内有用不同 的形态表示各种复杂的语法 成分。多见于美洲印第安人的语言。举例。 5.自由变体:音位变体的一种类型。通常指对出现的组合条件没有硬性要求的音位变体。举例。 6.元音:音素的类型之一。即发音时气流在口腔中不受 阻碍而形成的音。举例。 7.语法形式:表示语法意义方式与材料。举例。 8.词干:一个词的主要部分,词汇意义的承担者。举例。 9.音色:语音四要素之一,又叫音质,指声音的特色。由物体振动的不同形式所决定。举例。 10.塞音:辅音的发音方式之一。其特征发音时两个发音部位紧靠在一起,保持一段时间,然后突然除阻,爆破成声。也叫爆破音。举例。 11.共同语:随着社会政治经济集中,会以一种方言为基础形成共同语,以满足整个社会交际往来。共同语又叫天下通语、雅言。举例。 12.数:语法范畴之一。指是用一个词的不同形态表示 出来的词语数的语法意义。在单数、复数、双数等。举例。 二、谈谈语言符号的特点 答:(1).语言是一种工具, 即交际工具和思维工具;而思 维是一种能力和过程,即人脑 能动地反映客观现实的能力 和过程。 (2).概念用词语表达,判断 用句子表达,但概念按照逻辑 规律构成的种种判断和词语 按语法规则构成的啊、种种句 子是有区别的。如:语言中的 每个词不一定都表示一个概 念,每个句子不一定都表示判 断。 (3).思维过程是运用概念 按照逻辑规律构成种种判断, 语言运用过程则是运用词语, 按照句法构成各种句子。 (4).语言是具有民族特点 的,各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特 点,世界上有许多种语言。但 思维是各民族共同的,全人类 具有共同的思维形式和思维 规律。 三、试分析汉字跨越方言交 际的特点与原因 答:汉字的特点:汉字本身 与汉语的语音不发生直接联 系,所以汉字是表意体系的文 字。 汉字有许多形声字,形声字 有表音的声旁,但这种声旁并 不是某种固定的表音的符号, 也不是直接标音的符号,所以 汉字虽有声旁,仍然是表意体 系的文字。 汉字跨方言交际的原因 汉语的居住地区幅员辽阔, 方言分歧有的不能通话,汉族 有悠久的文化传统,有大量用 汉字记载的文献典籍。超地 域、超时代的汉字既可以贯通 古今,也可以联系各地区的人 们的思想交流对于维护国家 的统一、民族的团结,便利各 地区人民的往来起着重要的 作用。 四、谈谈语言分化的原因与 结果 答:语言的分化有两大方 面:一方面是分化出地方变 体,即方言。方言的产生是与 社会的半分化状态相适应的。 随着社会的进一步分化,方言 进一步发展,就可能形成独立 的语言,即产生具有同源关系 的亲属语言。另一方面是分化 出社会变化。社会变化即社会 方言,如行业语,阶级或阶层 习惯语,隐语等。地域方言之 间的区别主要表现在语音方 面,同时也表现在词汇和语法 方面。而社会方言的区别主要 表现在词汇方面。 五、谈语言成分的借用与吸 收 答:要点:借用与吸收的条 件。民族之间的贸易往来,文 化交流,移民杂居,战争征服 等各种形态的接触,都会引起 语言的接触。语言的接触,也 会产生“洋泾浜”“混合 语”等特殊的语言现象。 主要形式有借词。借词也叫 外来词,它指的是音与义都借 自外语的词。 意译词是用本族语言的构 词材料和规则构成新词,把外 语里某个词的意义移植进来。 汉语在吸收外来成分的时 候,不喜欢借音,喜欢有自己 的语素来构词。在这一点上, 汉语和英语、日语等有很大不 同,而接近于德语。 意译词里面还有一种仿译 词。它的特点是,用本族语言 的材料逐一翻译原词的语素, 不但把它的意义,而且把神经 质内部构成形式,也转植过来 如“黑板blackboard,"球 "footba1l等。 有时候,在吸收外来外来成 分的时候,为了便于理解采用 音译加意译的方法。 如汉语中啤酒beer,卡车car 等等。 在词的借用过程中,还可能 有借出去的词再借回来的现 象。一出一进之间,音义等方 面都会有一些变化。汉语的 “百姓”借入蒙古语后成为 [paicing]意思是土房子后来 变成店铺的意思汉语后来又 把这个词从蒙古语中借回来 叫做板生简称板。 七、谈谈语言与思维的关系 思维离不开语言,语言和思 维是两种独立的现象,但形影 相随,不可分离,思维必须在 语言材料的基础上进行。语言 是思维的工具,也是认识成果 的储存。 学习语言的过程也就是认 识世界的过程,思维发展的过 程。 思维必能推语言,还有神经 生物学的根据。 抽象的思维总得以某种物 质的形式作为依托,最方便、 最灵活的依托是声音,也就是 有声语言。 八、试分析词义的派生及其 派生意义的相互关系 答:1.词义派生的条件2.词 义派生的类型3.派生义之间 的关系 词义的派生有现实的基础, 这就是派生义和派生它的那 个意义所指的事物的某一方 面特征有联系。这种联系怎么 被利用来作为派生新义的线 索,那与语言社会的生活环 境、劳动条件、风俗习惯以及 人的思维活动、语言成分之间 的相互作用等等有关。因而表 达同一类现实现象的词义在 不同的语言中各有自己的派 生历程。多义词的派生意义和 它所从出的意义之间存在着 内存的联系。而两者所表示的 事情之间的共同特征,则建立 这种联系的桥梁派生意义就 是顺着这样的桥梁从本义一 步一步扩散开去的。 派生意义产生的途径,就是 引申。引申大体上可分为隐喻 和换喻两种方式。隐喻建立在 两个意义所反映的现实现象 的某种相似的基础上。换喻的 基础是两类现实现象之间存 在着某种联系。这种联系在人 们的心中经常出现而固定化, 因而可以用指称甲类现象的 词去指称乙类现象。一个词的 意义通过隐喻和换喻这些引 申途径可以啬很多新的意义, 使语言能够用较少的词的形 式表达较多的意义。 九、试论图画文字与文字画 答:如果把图形简化,一个 图形记录语言中的一个语素 或词,那就产生了真正的文 字。文字起源于图画,所以有 人把记事的图画叫做“图画文 字”。这种用于交际的图画, 正是原始文字符号的前身,图 形象征化的最初的、最原始的 阶段是图画文字。当图形符号 不是用来代表概念而是用来 代表相应的词的声音时,文字 史上最有意义的一步就迈出 去了。用于交际的图画演变为 文字符号的标志在于它与语 言中的词或语素建立起固定 的关系,也就是说,它在图形 上比较确定,并且有了公认的 音和意。 文字画是用整幅画与语言结 合,成了能说的图画,在一定 程度上具备了文字的性质,但 是它只能图解主要的事物形 象和它们的关系,而不能象真 正的文字那样,作为一种符号 体系来记录语言,就是说它不 能把文字记录的语法关系排 列出来,它只能在比较狭小的 范围内发挥实际作用,离开了 当时的环境。别人无法理解他 的意义,因而文字画还不是真 正的文字,只能说明文字是起 源于文字画,是文字的前身。 十一、试谈洋泾浜的发展趋 势 答:“洋泾浜”这种语言现 象的产生与十七世纪以后帝 国主义的殖民扩张有联系,是 语言接触中的一种畸形的语 言现象。它的使用范围比较狭 窄,发展的前途不外两个:一 是随着社会制度的改变而消 亡,像我国的洋泾浜语在解放 后便停止通行;一个是发展为 混合语,成为某一地区人们通 用的交际工具。 十二、语言的符号特点与作 用 答:语言的符号的最大特点 是它的音和意的结合是任意 的,由社会约定俗成。语言符 号中的形式和意义的结合完 全由社会“约定俗成”,而不 是他们之间有什么必然的、本 质的联系。 语言符号的另一重要特点 是它的线条性。语言符号只能 一个跟着一个一次出现,在实 践的线条上延绵,不能在空间 的面上铺开。 这种由社会“约定俗成”的 符号在使用中还有一个重要 的特点,就是它要象机器的零 件那样能够拼装拆卸,重复使 用。 语言符号不是互不相干的 一盘散沙,而是有组织、有条 理的系统。 十三、谈谈词的形态与形态 变化 答:形态即词形变化,是指 词与词组合时,由于表示语法 意义的需要而发生的词形上 的变化。例如英语的代词有主 格和宾格的区别,第一人称单 数作主语时用I,作宾格时用 me,词形发生了变化,就是形 态变化。 汉语属于孤立语,词很少有 形态变化,少部分形容词可以 重叠表示程度加强的意义,例 如“高高兴兴、快快乐乐、结 结巴巴”等。 例如:英语动词be的八种 形态写八个句子,说明其语法 意义。 a.Hewillbeateacher:表示 将要发生的动作行为,动词用 原形。 b.Iamateacher:现在时,单 数第一人称。 c.Sheisapainter:现在时, 单数第三人称。 d.Theyareworker:现在时, 主语是复数。 e.Hewasateacher:过去时, 主语是单数。 f.wewereworker:过去时, 主语是复数。 g.Ihavebeenateacher:现 在完成时,表示从过去延续到 现在的行为状态。 h.Thenewspaperisbeingre ad:被动语态,进行时。

《语言学纲要》第三章语音和音系复习资料

《语言学纲要》第三章语音和音系 一、名词解释 语音四要素——音高、音重(强)、音长、音质。 音素——是从音质的角度划分出来的最小的线性的语音单位 音位——具体语言中有区别词的语音形式的作用的最小的语音单位。也是按语音的辨义作用归纳出来的音类,从语言的社会属性划分出来的语言单位 音位变体——处在互补关系中的相似的音素彼此不对立,即不起区别词的语音形式的作用,我们可以把它们归并为一个音位。如果它们被归并为一个音位,则处于互补关系中的各个音素就被看成为同一音位在不同位置上的代表,是同一个音位的不同的变异形式,所以我们把它们叫做音位变体。 非音质音位——非音质音位指具有区别词的语音形式的作用的音高、音重、音长等。例如汉语普通话声调中的阴平、阳平、上声、去声,是由音高的变化形成的而不是音质变化形成的,就是非音质音位。 区别特征——具体语言中有区别音位的作用的发音特征,叫做该语言的区别特征。每一个音位都可以分解为几个不同的区别特征。运用区别特征比较容易说清楚音位在具体语言中的特点和具体语言语音系统的组织方式。 音节——由音位组成的语音中最小的结构单位,也是从听觉上感受到的最自然的单位。 语流音变——音位和音位组合的时候,由于受说话时快慢,高低、强弱的不同和邻音的影响,可能发生不同的临时性的变化。这种变化,我们叫做语流音变。 音步——语言的一种节奏中,语流是大致每隔两个音节就有一次小的轻重、高低、长短或松紧的交替,形成语流中大致等距离出现的两音节的节奏单元。这种节奏单元叫做音步。 二、填空或简答 1、画一张元音舌位图,用国际音标标出八个基本元音。 八个基本元音[i][e][ ][a][u][o][?][ɑ]

语言学概论之一语言功能

第一章语言的社会功能 语言的功能与语言学的功用要区分开来。 向外看:交际工具 向内看:思维工具 第一节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一、语言和说话(言语) 句子的数目可以无限。 句子的长度可以无限。(我知道你不知道我知道你不知道……) 无限的句子中包含着有限的词和为数不多的规则,学话就是掌握这套材料和规则。 说话的单位是句子,语言的单位是从音位到句子的各级单位。 二、语言是人类社会的交际工具 社会:生活在一个共同的地域中、说同一种语言、有共同的风俗习惯和文化传统的人类共同体。 没有社会,语言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和基础。没有语言,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就会中断,社会就会解体。 三、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文字是记录语言的工具,是辅助性的。 旗语,一些代码或标志是在语言文字基础上的交际工具,具有特定的服务领域,如红绿灯之于交通。 表情、身体姿势以及身体距离等也能传达一定的信息,这种信息的不以语言为基础,在交际中也有重要作用,可以补充语言的不足。 当人在谈话时,如果他把双臂抱在胸前,就说明他想要在自己和对方之间设立“障碍”,是一种抗拒的表示。动物式的领地观念仍然存在于人类头脑中,在公共场合人们都会尽量保持“安全距离”。在两个人说话时,如果一个人一只脚前伸,另一个人两脚平放,说明前者处于支配地位,因为他侵入了后者的“地盘”。在饭馆里,人们喜欢背靠墙壁,而面对开阔的位子,是因为他们喜欢“背后被保护”,同时视野开阔,“利于逃跑”。 手语分两种,如果是作为第一语言来使用,比如聋哑人,属于语言;如果只是暂时的方便使用,仍有自己的第一语言,属于辅助语。 第二节语言是思维的工具 萨丕尔——沃尔夫假说认为语言决定思维,但现在一般认为语言与思维是互相独立的,语言是思维的工具,而且是最主要的工具。要注意区分工具和行为本身。作为工具,语言对思维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思维离不开语言 一般认为,东亚国家(中日韩)的小孩数学水平要高于欧洲国家,许多人从家庭教育、教学方法等方面找原因。有实验显示这与这些语言的不同的组织数字方式有关:

语言学概论课堂试题答案整理

绪论及语言本质 1.我国古代学者为读懂古书而建立的训诂学、文字学、音韵学组成了我国的语文学,通称为“小学”。 2.“语言学概论”课程容在语言学学科分类中,属于理论语言学。 3.狭义的应用语言学一般是指语言教学。 4.17世纪,法国波瓦雅的修道院里有两位学者阿尔诺.兰斯洛合编了一本普遍唯理语法。 5.历史比较语言学的出现,标志着语言学走出传统语文学,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 6.传统语文学一般主要指古代印度、古代希腊和古代中国三个地方的语文学。中国传统的语文学通常叫小学。 7.语言系统的两种基本关系是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它们是打开语言的两把钥匙。 8.1786年,英国的威廉琼斯在皇家亚洲学会宣读的论文《三周年演说》中指出有共同的结构特点。为了纪念这一新发现,这一年被认为是历史比较语言学诞生的一年。 9.历史比较语言学的奠基人是丹麦的拉斯克、德国的葆朴和格里木。 10.语言的分类一般从两个方面进行:第一,按照语言的(结构/形态)特点分类;第二,按照语言的(亲属/来源)关系分类。 11.著名语言学家瑞士的索绪尔的著作《普通语言学教程》标志着结构主义语言学的诞生。 12.美国结构主义语言学的代表人物是布龙菲尔德,他的代表著作是《语言论》。 13.转换生成语言学的代表人物是乔姆斯基,他被称为“标准理论”的著作是《句法理论问题》。 14.根据语言的结构或者形态特点,一般把语言分为孤立语(词根语)、粘着语、屈折语和多式综合语(编插语)四种。 1.人类语言和动物的交际方式有着根本区别。 2.什么样的声音与什么样的意义相结合,取决于约定俗成的社会习惯。这里的“约定俗成”的容既有任意性,也有强制性。

语言学概论1

2011年自考语言学概论模拟试题及答案(一)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6小题。每小题l分。共26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语音是( ) A.可感知的物质外壳 B.人的发音器官发出的声音 C.能传递一定意义的,能为人们所理解的声音 D.以上三者的总和 2.发乐音时( ) A.声门紧闭 B.声门大开 C.声门关闭,气门敞开 D.声门关闭,气流从声带间挤出,使声带振动而发音 3.声调决定于( ) A.音高B.音强 C.音长D.音质 4.[PA]是( ) A.开音节B.闭音节 C.元音音节D.辅音音节 5.下面词组中属于动补词组的是( ) A.他很聪明B.修理汽车 C.刚离开D.饿得发呆 6.“的”字词组相当于( ) A.名词的词组B.动词的词组 C.形容词的词组D.介词词组 7.语言是思维的工具是指( ) A.一切思维必须由语言完成 B.主要指抽象思维和其他思维高级阶段离不开语言 C.主要指感性思维和发散思维离不开语言 D.主要指抽象思维和感性思维离不开语言 8.艺术创作中的“想像”属于( ) A.抽象思维B.发散思维 C.表象思维D.形象思维 9.社会语言学属于( ) A.理论语言学B.广义应用语言学 C.普通语言学D.狭义应用语言学 10.元音[U]的名称是( ) A.舌尖后高圆唇元音B.舌尖前高圆唇元音 C.舌尖后高不圆唇元音D舌尖前高不圆唇元音 11.下列汉字的读音中,包含有三合元音的是( ) A.邮B.欧 C.玩D.农 12. 汉语普通话音节结构( ) A.最长由三个音素组成B.最长由四个音素组成

语言学概论试题及答案

语言学概论试题及答案 语言学概论作业1 导言、第一章、第二章 一、名词解释 1、历时语言学——就各种语言的历史事实用比较的方法去研究它的“亲属”关系和历史发展的,叫历时语言学。 2、语言——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进行思维的工具。就语言本身的结构来说,语言是由词汇和语法构成的系统。 3、符号——符号是用来代表事物的一种形式,词这样的符号是声音和意义相结合的统一体。任何符号都是由声音和意义两方面构成的。 4、语言的二层性——语言是一种分层装置,其底层是一套音位;上层是音义结合的符号和符号的序列,这一层又分为若干级,第一级是语素,第二级是由语素构成的词,第三级是由词构成的句子。 5、社会现象——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和人类社会有紧密的联系。所谓“社会”,就是指生活在一个共同的地域中,说同一种语言,有共同的风俗习惯和文化传统的人类共同体。语言对于社会全体成员来说是统一的、共同的;另一方面,语言在人们的使用中可以有不同的变异、不同的风格。 二、填空 1、结构主义语言学包括布拉格学派、哥本哈根学派、美国描写语言学三个学派。 2、历史比较语言学是在19世纪逐步发展和完善的,它是语言学走上独立发展道路的标志。 3、人的大脑分左右两半球,大脑的左半球控制语言活动,右半球掌管不需要语言的感性直观思维。 4、一个符号,如果没有意义,就失去了存在的必要,如果没有声音,我们就无法感知,符号也就失去了存在的物质基础。 5、用什么样的语音形式代表什么样的意义,完全是由使用这种语言的社会成员约定俗成。 6、语言符号具有任意性和线条性特点。 7、语言的底层是一套音位,上层是符号和符号的序列,可以分为若干级,第一级是语素,第二级是词,第三级是句子。 8、语言系统中的所有符号,既可以同别的符号组合,又可以被别的符号替换,符号之间的这两种关系是组合和聚合。 9、组合是指符号与符号相互之间在功能上的联系,聚合是指符号在性质上的归类。 三、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钩,错误的打叉) 1、文字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2、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之间没有共同语言,这说明语言是有阶级性的。(×) 3、在现代社会,文字比语言更加重要。(×) 4、现代社会,沟通的方式很多,语言的重要性日渐削弱。(×) 5、语言是思维的工具,没有语言,人类就无法思维。(√) 6、语言和思维互相依存,共同发展。(√) 7、任何一种符号,都是由内容和意义两个方面构成的。(×) 8、从本质上看,语言其实是一种符号系统。(√)

语音学与音位学的定义

语音学(Phonetics)是对人类语言发音进行的研究,它包括建立一套描述语音的方法和体系,也包括与之相关的理论建构,还可以包括由此带来的应用前景。 语音学phonetics 语音学是语言学的一个分支。研究人类语言声音的学科。主要研究语言的发音机制,语音特性和在言谈中的变化规律。由于它的研究内容关系到发音动作(生理现象),语声特性(物理现象)以及听感(心理作用),而人类的不同语言集体各有自己的语音特点,因此现代语音学的研究需同时具备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知识作为基础。 语音学(phonetics)一词在西方来源于希腊文嗞ων嬜τ忕κσs, 意为声音。早期研究范围比较广泛, 除研究语音特性外还包括语言的读音或拼音学、语音系统学等。在中国传统音韵学研究中有关语音的描写和分类, 也都属于语音学的范畴。但自近代科学的语音学发展以后,分类越来越细,定义也趋于严密,语音学就专指语音本身特点的研究了。 编辑本段研究范围和对象 早期的语音学研究多只为了语言教学的需要以及语言研究的兴趣。近年来由于医疗器械的完善,人们能观测发音器官的动作和功能,就发展了生理语音学。由于声学仪器的发展,从前许多只能耳听的语言现象现在不但可以目测,而且可以用人工来合成,于是有了声学语音学。由于心理测验方法的改善,思维和听觉神经生理的研究日趋进步,言语控制、听觉反馈中的语音规律分析得越来越深入,又产生了感知语音学(或心理语音学),并发展为神经语音学。这是从研究手段来看的 3大分支。最近,由于信息时代的前进和人机对话的需要,孤立研究语音已不能满足要求。因为人类的语言不是一个个孤立的音的缀合,而是一系列相互依存制约而且多变的音的串连,同时语言又离不开社会环境和个人语言习惯,研究语音不能离开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