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金版教程 金考卷】2016高三物理新一轮总复习阶段示范性测试:专题12——选修3-4

【金版教程 金考卷】2016高三物理新一轮总复习阶段示范性测试:专题12——选修3-4

【金版教程 金考卷】2016高三物理新一轮总复习阶段示范性测试:专题12——选修3-4
【金版教程 金考卷】2016高三物理新一轮总复习阶段示范性测试:专题12——选修3-4

阶段示范性金考卷(十二)

本卷测试内容:选修3-4

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10分。测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 (选择题,共5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4、5、6、7、8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第2、3、9、10小题,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5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1. 下列物理现象中:

(1)春天里在一次闪电过后,有时雷声轰鸣不绝;

(2)“闻其声而不见其人”;

(3)学生围绕振动的音叉转一圈会听到忽强忽弱的声音;

(4)当正在鸣笛的火车向着我们急驶而来时,我们听到汽笛声的音调变高。

这些物理现象分别属于波的( )

A. 反射、衍射、干涉、多普勒效应

B. 折射、衍射、多普勒效应、干涉

C. 反射、折射、干涉、多普勒效应

D. 衍射、折射、干涉、多普勒效应

解析:春天里在一次闪电过后,有时雷声轰鸣不绝,是声波的反射;“闻其声而不见其人”是声波的衍射;学生围绕振动的音叉转一圈会听到忽强忽弱的声音是声波的干涉;当正在鸣笛的火车向着我们急驶而来时,我们听到汽笛声的音调变高是多普勒效应,故选项A正确。

答案:A

2. 在双缝干涉实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用白光作为光源,屏上将呈现黑白相间的条纹

B. 用红光作为光源,屏上将呈现红黑相间的条纹

C. 用红光照射一条狭缝,用紫光照射另一条狭缝,屏上将呈现彩色条纹

D. 用紫光作为光源,遮住其中一条狭缝,屏上将呈现间距不等的条纹

解析:用白光作为光源,屏上将呈现彩色条纹,选项A错;红光双缝干涉的图样为红黑相间的条纹,选项B正确;红光和紫光频率不同,不能产生干涉图样,选项C错;遮住一条狭缝时,紫光将发生单缝衍射,形成衍射图样,选项D正确。

答案:BD

3. [2014·湖北襄阳市3月质检]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做简谐运动的质点,其振动能量与振幅无关

B. 泊松亮斑是光的衍射现象,玻璃中的气泡看起来特别明亮是光的全反射现象

C. 真空中的光速在不同的惯性参考系中都是相同的,与光源和观察者的运动无关

D. 在“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的实验中,为使实验结果较为准确,应选用10 cm长的细线和小铁球

E. 各种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与光速一样,为3.0×108 m/s

解析:做简谐运动的质点,其振动能量与振幅有关,选项A错误;泊松亮斑是光的衍射现象,玻璃中的气泡看起来特别明亮是光的全反射现象,选项B正确;根据相对性原理,真空中的光速在不同的惯性参考系中都是相同的,与光源和观察者的运动无关,选项C正确。在“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的实验中,为使实验结果较为准确,应选用约100 cm长的细线和小铁球,选项D错误。各种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与光速一样,为3.0×108 m/s,选项E正确。

答案:BCE

4. 一列简谐横波以1 m/s的速度沿绳子由A向B传播。质点A、B间的水平距离x=3 m,如图所示。若t=0时质点A刚从平衡位置开始向上振动,其振动方程为y=2sin t(cm)。则B点的振动图象为下图中的( )

解析:由A点的振动方程可知:A=2 cm,T=4 s。振动由A传播至B所用时间为Δt=,解得Δt=3 s,可见B点在t=3 s时起振,因A点的起振方向向上,故B点的起振方向也向上,所以B点的振动图象为B。

答案:B

5. 为了观察门外情况,有人在门上开一小圆孔,将一块圆柱形玻璃嵌入其中,圆柱体轴线与门面垂直,如图所示。从圆柱底面中心看出去,可以看到门外入射光线与轴线间的最大夹角称为视场角。已知该玻璃的折射率为n,圆柱长为l,底面半径为r,则视场角的正弦是( )

A. B.

C. D.

解析:光路图如图所示

n=,sinα=

所以sin i=n sinα=,选项B正确。

答案:B

6. 如图,A光束由红光和蓝光组成经过半圆形玻璃砖后分为P、Q 两束,关于P、Q两束光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P光束只有蓝光

B. P光束只有红光

C. Q光束只有蓝光

D. Q光束只有红光

解析:蓝光折射率大,易发生全反射,由图可知,只有一条折射光线,说明蓝光发生了全反射,Q光束只有红光;有折射就有反射,P 光束为红光和蓝光组成的复色光。

答案:D

7. [2015·安徽望江高三月考]一束复色光由空气射入一块平行平面玻璃砖,经折射分成两束单色光a、b。已知a光的频率小于b光的频率。下面的几个图中哪个光路图可能是正确的是( )

解析:由于a光的频率小于b光的频率,可知a光的折射率小于b光的折射率。在上表面a、b两束单色光的入射角相同,由折射定律可判断出a光的折射角大于b光的折射角,在下表面光线由玻璃射向空气,光线折射率应为折射角正弦值比入射角正弦值,故下表面的折射角应与上表面的入射角相同,即通过玻璃砖后的出射光线应与原入射光线平行。B正确。

答案:B

8. [2014·天津河西区期末] 一列简谐横波沿x轴负方向传播,a、b为波上的两个质点,某时刻的波形图如图甲所示,从此时刻开始计时,图乙是a、b两个质点中某一质点的振动图象,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波速为1.0 m/s,图乙是质点a的振动图象

B. 波速为1.0 m/s,图乙是质点b的振动图象

C. 波速为0.16 m/s,图乙是质点a的振动图象

D. 波速为0.16 m/s,图乙是质点b的振动图象

解析:由图甲可知机械波的波长λ=0.4 m,由图乙可知质点振动周期T=0.4 s,则波速v==m/s=1.0 m/s。根据波的传播规律与质点

振动之间的关系可知,该时刻质点a向下振动,质点b向上振动,因此图乙是质点b的振动图象,B正确。

答案:B

9.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

A. 在“探究单摆的周期与摆长的关系”实验中,为减小偶然误差,应测出单摆做n次全振动的时间t,利用T=求出单摆的周期

B. 如果质点所受的合力总是指向平衡位置,质点的运动就是简谐运动

C. 变化的磁场一定会产生变化的电场

D. X射线是比紫外线频率高的电磁波

E. 在同种均匀介质中传播的声波,频率越高,波长越短

解析:在“探究单摆的周期与摆长的关系”实验中,应测出单摆做n次全振动的时间t,利用T=求出单摆的周期,这样可以减小偶然误差,选项A正确;如果质点所受的合力总是指向平衡位置,且满足F=-kx,质点的运动就是简谐运动,选项B错误;均匀变化的磁场会产生稳定的电场,选项C错误;X射线是比紫外线频率高的电磁波,选项D正确,在同种均匀介质中传播的声波,波速相同,因此频率越高,波长越短,选项E正确。

答案:ADE

10. 如图甲所示,现有一束白光从图示位置射向棱镜Ⅰ,在足够大的光屏M上形成彩色光谱,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屏M自上而下分布的色光的波长由小到大

B. 在各种色光中,红光通过棱镜的时间最长

C. 若入射白光绕入射点顺时针旋转,在屏M上最先消失的是紫光

D. 若在棱镜Ⅰ和屏M间放置与棱镜Ⅰ完全相同的棱镜Ⅱ,相对面平行(如图乙所示),则在屏M上形成的是彩色光谱

解析:光线经三棱镜后向底部偏折,折射率越大,偏折越明显,故屏M自上而下分布的色光的波长由大到小;红光的折射率最小,在介质中速度最大,传播时间最短;紫光的折射率最大,临界角最小,最易发生全反射;将两个三棱镜合在一起,可看成平行玻璃砖,中间空气的两面也是平行的,平行介质不改变光线的方向,只是使光线侧移,折射率不同侧移量不同。

答案:CD

第Ⅱ卷 (非选择题,共60分)

二、实验题(本题共3小题,共22分)

11. (6分)如图所示,平静的水面下同一竖直线上有两个点光源S a、S b,可分别发出a、b两种不同颜色的单色光。在光源的正上方放置一个圆形的遮光板,在水面上方同时恰好看不到两个光源。则a光的频率________(选填“>”“=”或“<”,下同)b光的频率;若用同一装置做杨氏双缝干涉实验,a光的干涉条纹宽度________b光的干涉条纹宽度。

解析:由题意可知a光的临界角大于b光的临界角,根据折射率与临界角的关系可知水对a光的折射率小于水对b光的折射率,根据频率与折射率的关系可知a光的频率小于b光的频率。根据波速公式可知a光在真空中的波长大于b光在真空中的波长,根据n=可知a光在水中的波长大于b光在水中的波长,若用同一装置做杨氏双缝干涉实验,a光的干涉条纹宽度大于b光的干涉条纹宽度。

答案:< >

12. (8分)有两个同学利用假期分别去参观北大和南大的物理实验室,各自利用先进的DIS系统较准确地探究了“单摆的周期T与摆长L 的关系”,他们通过校园网交换了实验数据,并由计算机绘制了T2

-L图象,如图甲所示。去北大的同学所测实验结果对应的图线是

________(选填“A”或“B”)。另外,在南大做探究的同学还利用计算机绘制了两种单摆的振动图象(如图乙),由图可知,两单摆摆长之比=________。

解析:由T=2π得,T2=L,根据图甲可知>,即g A<g B,因北大更靠近北极,其所在地的重力加速度更大些,应选B;根据图甲可知=·==,由图乙可得=,由T2=L得,==2。

答案:B 2

13. (8分)实验室有一块长方体透明介质,截面如图中ABCD所示。AB的长度为l1,AD的长度为l2,且AB和AD边透光,而BC和CD边不透光,且射到这两个边的光线均被全部吸收。现让一平行光束以入射角θ1射到AB面上,经折射后AD面上有光线射出,甲、乙两同学分别用不同方法测量该长方体介质的折射率。

(1)甲同学的做法是:保持射到AB面上光线的入射角不变,用遮光

板由A点沿AB缓慢推进,遮光板前端推到P时,AD面上恰好无光线射出,测得AP的长度为l3,则长方体介质的折射率可表示为n=

________。

(2)乙同学的做法是:缓慢调节射到AB上光线的入射角,使AD面也恰好无光线射出,测得此时射到AB面上光线的入射角为θ2,则长方体介质的折射率可表示为n=________。

(3)θ1和θ2的关系为:θ1________θ2(填“<”“>”或“=”)。

解析:(1)由题意可知,过P点入射光线的折射光线恰好过D点,设此时折射角为γ1,则

sinγ1=,n==。

(2)由题意可知,射到AD面上的光线在AD面上恰好发生全反射,设在AB面上的折射角为γ2,则在AD面上的入射角为临界角,且C=90°-γ2,由n==解得:n=。

(3)因为在AB面的折射角越小,在AD面的入射角越大,而在AB面入射角越小,折射角越小,故应减小AB面的入射角才能使光线在AD 面发生全反射,因此θ1>θ2。

答案:(1) (2) (3)>

三、计算题(本题共4小题,共38分)

14. (10分)如图所示,实线为一简谐波该时刻的波形图,虚线是该波经0.2 s后的波形图。

(1)若波向左传播,指出此时刻P点的振动方向并求出经0.2 s后波传播的距离;

(2)若波向右传播,求它的最大周期;

(3)若波速是35 m/s,求波的传播方向。

解析:根据波的图象和传播方向通过“带动法”或“微平移

法”可得P点的振动方向;根据两个时刻的波形图可得其在0.2 s内传播的距离,根据时空的对应性可得该波周期的通式。

(1)若波向左传播,在图中实线波形图对应的时刻P点向上振动

由图可知经0.2 s后波传播的距离为x=(3+4n)m(n=0,1,2,…)

(2)若波向右传播,则实线波形图到虚线波形图所经过的时间t=

+nT(n=0,1,2,…),当n=0时周期有最大值T max=4t=0.8 s

(3)若波速为35 m/s,则0.2 s内波传播的距离为x=v t=7.0 m,而λ=4 m,故x=1λ,故波向左传播。

答案:(1)见解析 (2)0.8 s (3)向左传播

15. (8分)如图所示,一透明球体置于空气中,球半径R=10 cm,折射率n=。MN是一条通过球心的直线,单色细光束沿直线AB且平行于MN射向球体,B点为入射点,AB与MN间距为5 cm,出射光线沿CD 方向。

(1)补全光路并求出光从B点传到C点的时间;

(2)求CD与MN所成的角α。(需写出求解过程)

解析:(1)连接BC,如图所示,设B点光线的入射角、折射角分别标为i、r,由几何关系可知

sin i=/2,所以i=45°

对B点应用折射定律得n=

sin r=1/2,故r=30°

BC=2R cos r

t=nBC/c=2nR cos r/c

解得t=(/3)×10-9 s

(2)由几何关系可知∠COP=15°,∠OCP=135°,α=30°。

答案:(1)图见解析 (2)(/3)×10-9 s (2)30°

16. (10分)[2015·苏州模拟]某有线制导导弹发射时,在导弹发射基地,大地与导弹间连一根细如蛛丝的特制光纤(像放风筝一样),它双向传输信号,能达到有线制导作用。光纤由纤芯和包层组成,其剖面如图所示,其中纤芯材料的折射率n1=2,包层折射率n2=,光纤长度为3×103m。(已知当光从折射率为n1的介质射入折射为n2的介质时,入射角θ1、折射角θ2间满足关系:n1sinθ1=n2sinθ2)

(1)试通过计算说明从光纤一端入射的光信号是否会通过包层“泄漏”出去;

(2)若导弹飞行过程中,将有关参数转变为光信号,利用光纤发回发射基地经瞬间处理后转化为指令光信号返回导弹,求信号往返需要的最长时间。

解析:(1)如图所示,由题意在纤芯和包层分界面上全反射临界角C满足

n1sin C=n2sin90°。

得C=60°。

当在端面上的入射角最大(i m=90°)时,折射角r也最大,在纤芯与包层分界面上的入射角i′最小,在端面上i m=90°时,由n1=,得r m =30°

这时i min′=90°-30°=60°=C,所以,在所有情况中从端面入射到光纤中的信号都不会从包层中“泄漏”出去。

(2)当在端面上入射角最大时所用时间最长,这时光在纤芯中总路程为s=,光纤中光速v=,时间t===8×10-5 s。

答案:(1)见解析 (2)8×10-5 s

17. (10分)[2015·长沙模拟](1)如图所示,一列简谐横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从波传到x=5 m的M点时开始计时,已知P点相继出现两个波峰的时间间隔为0.4 s,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若该波传播中遇到宽约3 m的障碍物,不能发生明显的衍射现象

B.质点Q(x=9 m)经过0.5 s第一次到达波谷

C.质点P在0.1 s内经过的位移大小为10 cm

D.若在Q处放一接收器,接收到的波的频率小于2.5 Hz

(2)第26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跳水比赛在深圳游泳跳水比赛场馆举行,设水池中一点O上下振动,振幅为0.2 m,以O点为圆心形成圆形水波,如图所示,A、B、O三点在一条直线上,OA间距离为4.0

m,OB间距离为2.4 m。某时刻O点处在波峰位置,观察发现2 s后此波峰传到A点,此时O点正通过平衡位置向下运动,OA间还有一个波峰,将水波近似为简谐波。

①求此水波的传播速度、周期和波长;

②以O点处波峰位置为0时刻,某同学打算根据OB间距离与波长的关系确定B点在0时刻的振动情况,画出B点的振动图象。你认为该同学的思路是否可行?若可行,画出B点振动图象。若不可行,请给出正确思路并画出B点的振动图象。(假设B的振幅仍为0.2 m)

解析:(1)由题图知该波波长为4 m,Q与M间距离为一个波长,波前的振动方向向下。因障碍物的宽度比波长小,A错误。由P点相继出现两个波峰的时间间隔为0.4 s知该波的周期为0.4 s,波从M点传播到Q 点需一个周期,故经过0.5 s时,质点Q已振动了四分之一周期,B正确。因质点P既不在平衡位置又不在波峰或波谷上,则四分之一周期内通过的位移大小不等于一个振幅,C错误。因接收器是固定不动的,接收器接收到的频率应等于波的频率,D错误。

(2)①在O点左侧,波向左传播,波峰由O点传到A点的时间为2 s,则波速v== m/s=2.0 m/s

由O点运动情况及A点位置可画出t=2 s时OA间的波形如图甲所示,

则x OA=λ,得λ=x OA=3.2 m

周期T== s=1.6 s。

②可行。x OB=2.4 m=λ,t=0时刻OB间波形如图乙所示,则知B 此刻正经过平衡位置向下运动,波的周期T=1.6 s,B的振动图象如图丙所示。

答案:(1)B (2)①2.0 m/s 1.6 s 3.2 m ②可行 图象见解析

2016年化学金版教程

限时·规范·特训 (限时45分钟) 1.下表中物质的分类组合完全正确的是() 解析:B项中的CaCO3属于强电解质,Al为单质,B错误;C 项中H2O为弱电解质,C错误;D项中CH3COONH4为强电解质,D错误。 2.[2014·上海闸北期末]用图所示的装置分别进行如下导电性实验,小灯泡的亮度比反应前明显减弱的是() A. 向亚硫酸钠溶液中通入氯气 B. 向硝酸银溶液中通入少量氯化氢 C. 向氢碘酸饱和溶液中通入少量氧气 D. 向氢氧化钠溶液中通入少量氯气 答案:C 解析:首先依据信息书写化学方程式:Na2SO3+Cl2+H2O===Na2SO4+2HCl、AgNO3+HCl===AgCl↓+HNO3、4HI+

O 2===2H 2O +2I 2、2NaOH +Cl 2===NaClO +NaCl +H 2O ,分析各反应发生后溶液中各离子浓度的变化情况,由此可知导电性分别增强、不变、减弱、不变。 3.[2015·安徽芜湖模拟]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 A. 用两个铜电极电解食盐水: 2Cl -+2H 2O=====通电 2OH -+H 2↑+Cl 2↑ B. 腐蚀法制作印刷线路板: Fe 3++Cu===Fe 2++Cu 2+ C. Ca(HCO 3)2溶液中加入过量KOH 溶液: Ca 2++HCO -3 +OH -===CaCO 3↓+H 2O D. AlCl 3溶液呈酸性的原因: Al 3++3H 2O Al(OH)3+3H + 答案:D 解析:用Cu 电极电解NaCl 溶液的阳极反应式:Cu -2e -===Cu 2 +,阴极反应式:2H ++2e -===H 2↑,总反应式为Cu +2H 2O=====电解 Cu(OH)2+H 2↑;B 项中的离子方程式未配平;C 项中Ca(HCO 3)2 与过量KOH 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a 2++2HCO -3 +2OH -===CaCO 3↓+CO 2-3+2H 2O 。 4.[2015·云南统考]下列表示对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 ) A. 用过氧化氢从酸化的海带灰浸出液中提取碘: 2I -+H 2O 2+2H +===I 2+2H 2O B. 硝酸银溶液中滴加过量氨水: Ag ++NH 3·H 2O===AgOH ↓+NH + 4

【金版教程】2015届高考化学(全国)大二轮课后评估:专题七 电解质溶液

K课后作业评估 1. [2014·内蒙古模拟]常温下,某溶液中由水电离的c(H+)=1×10-13 mol·L-1,该溶液可能是() ①二氧化硫水溶液②氯化铵水溶液③硝酸钠水溶液 ④氢氧化钠水溶液⑤硫酸氢钠⑥碳酸氢钠 A. ①④⑤ B. ①②⑤ C. ②③⑥ D. ④⑥ 解析:该题考查电解质的电离、盐的水解。溶液中由水电离的c(H+)=1×10-13 mol·L-1,说明水的电离受到抑制,在水中加酸或加碱都可抑制水的电离。①二氧化硫水溶液即亚硫酸溶液,⑤硫酸氢钠电离出H+呈酸性,故选A。 答案:A 2. [2014·江西三校联考]把Ca(OH)2放入蒸馏水中,一段时间后达到平衡:Ca(OH)2(s)Ca2+(aq)+2OH-(aq)。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恒温下向溶液中加入CaO,溶液中Ca(OH)2的浓度增大 B. 给溶液加热,溶液的pH升高 C. 向溶液中加入Na2CO3溶液,Ca2+浓度减小 D. 向溶液中加入少量NaOH固体,Ca(OH)2固体质量不变 解析:该题考查溶解平衡。A.恒温下饱和溶液中Ca(OH)2的浓度不变,A错误。B.给溶液加热,氢氧化钙溶解度降低,溶液的c(OH -)减小,pH降低,B错误。C.向溶液中加入Na2CO3溶液,由于CO2-3与Ca2+结合成溶解度更小的CaCO3,Ca2+浓度减小,故C正确。D.向溶液中加入少量NaOH固体,溶液中OH-浓度增大,Ca(OH)2固体增加,D错误。

答案:C 3. [2014·湖北联考]25 ℃时,已知弱酸的电离常数:K(CH3COOH)=1.8×10-5;K1(H2CO3)= 4.4×10-7;K2(H2CO3)=4.7×10-11;K(HClO)=4.0×10-8。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25 ℃时,0.1 mol·L-1的醋酸溶液比0.01 mol·L-1的醋酸溶液的K值小 B. 25 ℃时,甲基橙滴入0.1 mol·L-1的醋酸溶液中,溶液呈黄色 C. 新制氯水与碳酸氢钠不反应 D. 等物质的量浓度的碳酸钠溶液、醋酸钠溶液、次氯酸钠溶液的pH: pH[Na2CO3(aq)]>pH[NaClO(aq)]>pH[CH3COONa(aq)] 解析:该题考查电离平衡常数、指示剂变色范围、水解的程度比较。A项因为温度不变,0.1 mol·L-1的醋酸溶液与0.01 mol·L-1的醋酸溶液的K值相等;B项甲基橙滴入0.1 mol·L-1的醋酸溶液中,溶液呈红色,黄色是pH>4.4;C项新制氯水主要有盐酸、次氯酸、氯气,盐酸与碳酸氢钠反应;D项根据酸越弱,对应盐的水解程度越大,因为醋酸酸性强于次氯酸强于碳酸氢根离子,则等物质的量浓度的碳酸钠溶液、醋酸钠溶液、次氯酸钠溶液的pH:pH[Na2CO3(aq)]>pH[NaClO(aq)]>pH[CH3COONa(aq)],正确。 答案:D 4. [2013·北京高考]实验:①0.1 mol·L-1 AgNO3溶液和0.1 mol·L -1 NaCl溶液等体积混合得到浊液a,过滤得到滤液b和白色沉淀c; ②向滤液b中滴加0.1 mol·L-1 KI溶液,出现浑浊; ③向沉淀c中滴加0.1 mol·L-1 KI溶液,沉淀变为黄色。 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 浊液a中存在沉淀溶解平衡:AgCl(s)Ag+(aq)+Cl-(aq)

金版教程《作业与测评》化学选修5 学习质量检测5

学习质量检测(五)进入合成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时代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 20世纪化学合成技术的发展对人类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的提高做出了巨大贡献。下列各组物质全部由化学合成得到的是() A. 玻璃、纤维素、青霉素 B. 尿素、食盐、聚乙烯 C. 涤纶、洗衣粉、阿司匹林 D. 石英、橡胶、磷化铟 解析:纤维素、食盐、石英不需要人工合成。 答案:C 2. 合成高分子材料因其优良的性能而大受欢迎,因此高分子材料合成是化学工业中最重要的产业。与一般金属材料相比,其优点是() A. 强度大,电绝缘性好 B. 耐热性好,耐磨性强 C. 导电性强,延展性好 D. 硬度高,热稳定性强 解析:金属材料都是电的良导体,而有机高分子化合物一般不导电,因此高分子合成材料与金属材料相比典型的优点是电绝缘性好。 答案:A 3.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从实验中测得某种高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只能是平均值 B. 线型结构的高分子也可以带支链 C. 高分子化合物不溶于任何试剂 D. 每种高分子化合物的分子中都是由许多重复的链节连接的链状分子 解析:因为高分子化合物都是混合物,因此测得的相对分子质量只能是平均值,高分子化合物中有重复出现的链节,链节上可以有支链。 答案:C 4. 下列高分子化合物所对应的结构单元正确的是() A. 聚氯乙烯:Cl-CH===CH2 B. 聚苯乙烯: C. 聚异戊二烯: D. 聚丙烯:-CH2-CH2-CH2- 解析:A项应为,B项应为

答案:C 5. 由CH3CH2CH2OH制备,所发生的化学反应至少有下列反应中的() ①取代反应②消去反应③加聚反应④酯化反应⑤还原反应⑥水解反应 A. ①④ B. ②③ C. ②③⑤ D. ②④ 解析:可采用逆向合成分析法―→CH2===CHCH3→CH3CH2CH2OH,故应先消去后加聚。 答案:B 6. 下列对有机高分子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原子与原子、链节跟链节均以共价键结合 B. 原子跟原子以共价键结合,链节跟链节以分子间作用力结合 C. 原子跟原子、链节跟链节均以非极性共价键结合 D. 原子跟原子以非极性共价键结合,链节跟链节以极性共价键结合 解析:高分子化合物是单体经过加聚反应或缩聚反应得到的,原子跟原子之间,链节跟链节 间均以非极性或极性共价键结合。 答案:A 7. 设N 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在28 g聚乙烯树脂中,含有的碳原子个数为2N A B. 在合成28 g聚乙烯树脂的单体中,含有的双键数目为N A C. 28 g聚乙烯树脂完全燃烧时,转移的电子数目为3N A D. 28 g聚乙烯树脂中,含有C-H键的数目为4N A 解析:根据加成聚合反应特点知,28 g聚乙烯是由28 g乙烯(C2H4)聚合而成的;28 g乙烯的 点燃物质的量为1 mol,则A、B、D正确;1 mol乙烯完全燃烧时转移电子12 mol: ――→ 2CO2+2H2O,C错。 答案:C 8. 某有机物能通过加聚反应生成高聚物,还能水解生成两种有机物,则这种有机物的结构中一定具备的官能团有()

金牌教程2017版高中化学 第一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 第一节 讲解

热化学方程式中和热的测定 A .与反应方程式的书写有关 B .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能量有关 C .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键有关 D .与是否使用催化剂有关 答案 D 解析 焓变取决于反应物与生成物的相对能量的大小,它等于反应物中化学键断裂时吸收的总能量与生成物中化学键形成时放出的总能量的差,与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成正比;与是否使用催化剂无关。 2.根据碘与氢气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ⅰ)I 2(g)+H 2(g)2HI(g) ΔH =-9.48 kJ·mol -1 (ⅱ)I 2(s)+H 2(g) 2HI(g) ΔH =+26.48 kJ·mol -1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254 g I 2(g)中通入2 g H 2(g),反应放热9.48 kJ B .1 mol 固态碘与1 mol 气态碘所含的能量相差17.00 kJ C .反应(ⅰ)的产物比反应(ⅱ)的产物稳定 D .反应(ⅱ)的反应物总能量比反应(ⅰ)的反应物总能量低 答案 D 解析 因H 2(g)+I 2(g) 2HI(g)为可逆反应,故254 g I 2与2 g H 2不可能完全反应 生成2 mol HI ,放出的热量小于9.48 kJ ,A 项错误;1 mol 固态碘与1 mol 气态碘所含的能量差为9.48 kJ -(-26.48 kJ)=35.96 kJ ,B 项错误;产物相同均为HI ,稳定性一致,C 项错误;因反应物中氢气相同,而固态碘比气态碘所含的能量低,故D 项正确。 3.以N A 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则关于下列热化学方程式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C 2H 2(g)+5 2 O 2(g)===2CO 2(g)+H 2O(l) ΔH =-1300 kJ·mol -1 A .有N A 个电子转移时,该反应放出1300 kJ 的能量 B .有N A 个水分子生成且为液体时,吸收1300 kJ 的能量 C .有2N A 个碳氧共用电子对生成时,放出1300 kJ 的能量 D .有8N A 个碳氧共用电子生成时,放出1300 kJ 的能量 答案 D 解析 A 项,有N A 个电子转移时,只有0.1 mol 乙炔反应,反应放出130 kJ 的能量,锗误;B 项,有N A 个水分子生成且为液体时,反应放出1300 kJ 的能量,错误;根据方程式放

金版教程第一学期高一化学人教版必修1第三章课时作业

03 随堂对点演练 知识点一铝与酸碱的反应 1.铝在人体内积累可使人慢性中毒,引起老年痴呆症,世界卫生组织已正式将铝确定为“食品污染源”之一而加以控制,铝在下列使用场合中一般无需控制的是() A.铝箔电容B.制牙膏皮 C.制造炊具和餐具D.糖果和香烟包装 解析由题意知需控制与饮食有关的用品中铝的使用,故A项无需控制。 答案 A 2.[2014·庆安三中高一期末]除去镁粉中的少量铝粉,可选用() A.硫酸B.氨水 C.盐酸D.氢氧化钠溶液 解析NaOH溶液与Mg不反应却可以使Al溶解,故D项可达到实验目的。 答案 D 3.等量镁铝合金粉末分别与下列四种过量物质充分反应,放出氢气最多的是() A.NaOH溶液B.稀H2SO4 C.蔗糖溶液D.NaCl溶液 解析C、D两选项中的物质与Mg、Al不发生反应,NaOH只与Al 反应产生H2,稀H2SO4与Mg、Al都反应产生H2,故稀H2SO4反应产生H2最多。 答案 B 知识点二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应用 4.一定质量的铝铁合金溶于足量的NaOH溶液中,完全反应后产生

3.36 L(标准状况下)气体;用同样质量的铝铁合金完全溶于足量的盐酸中,在标准状况下产生5.6 L的气体,则该合金中铝、铁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A.1∶1 B.2∶5 C.3∶2 D.3∶5 解析只有Al与NaOH反应,2Al~3H2,由H2 3.36 L可知Al为0.1 mol,与足量HCl反应时Al仍产生3.36 L H2,故Fe与HCl放出H2体积为5.6-3.36=2.24 L,由Fe~H2可知Fe为0.1 mol故二者比例为1∶1。 答案 A 5.在500 mL NaOH溶液中加入足量铝粉,反应完全后共收集到标准状况下的气体33.6 L,该NaOH溶液的浓度为() A.1.0 mol/L B.2.0 mol/L C.1.5 mol/L D.3.0 mol/L 解析铝与NaOH反应时2NaOH~3H2,H2为33.6 L可知NaOH为 1 mol,故c(NaOH)=1 mol 0.5 L=2 mol/L。 答案 B 6.把1.1 g铁、铝混合物溶于200 mL 5 mol/L盐酸中,反应后盐酸的浓度变为4.6 mol·L-1(溶液体积变化忽略不计)。求: (1)反应中消耗HCl的物质的量。 (2)该混合物中铝、铁的物质的量。 解析(1)消耗HCl的物质的量:0.2 L×5 mol/L-0.2 L×4.6 mol/L=0.08 mol。 (2)设Al、Fe的物质的量分别为x、y 2Al+6HCl===2AlCl3+3H2↑ 2 mol 6 mol x 3 x Fe+2HCl===FeCl2+H2↑

2018版金版教程高考化学一轮总复习学案课件24a课时作业

(建议用时:40分钟) 一、选择题(每题7分,共77分) 1.在一恒温、恒容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A(s)+2B(g)C(g)+D(g),当下列物理量不再变化时,能够表明该反应已达平衡状态的是() A.混合气体的压强 B.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 C.A的物质的量浓度 D.气体的总物质的量 【参考答案】B 【试题解析】:因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总数不变,故无论反应是否达到平衡状态,混合气体的压强和气体的总物质的量都不改变;物质A为固体,不能用来判断反应是否达到平衡状态;因反应物A为固体,故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变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2.下列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 A.溴水中存在下列平衡Br2+H2O HBr+HBrO,加入AgNO3溶液后,溶液颜色变浅 B.工业上由氢气和氮气合成氨是在较高温度下进行的 C.SO2催化氧化成SO3的反应,需要使用催化剂 D.H2、I2、HI平衡混合气加压后颜色变深 【参考答案】A 【试题解析】:A项,溴水中加入AgNO3溶液后生成溴化银沉淀,促使平衡Br2+H2O HBr+HBrO正向移动,溶液颜色变浅,与平衡移动有关,正确;B项,合成氨反应是放热反应,从平衡角度分析,较高温度不利于提高产率,错误;C项,加入催化剂,平衡2SO2+O22SO3不移动,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分析,错误;D项,H2与I2生成HI的反应是反应前后气体物质的量不变的反应,改变压强,平衡不发生移动,颜色变深

是因为加压后体积缩小使碘蒸气浓度变大,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错误。 3.在恒温、恒压下,a mol X 和b mol Y 在一个容积可变的容器中发生反应:X(g)+2Y(g)2Z(g),一段时间后达到平衡,生成n mol Z 。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质X 、Y 的转化率之比为1∶2 B.起始时刻和达到平衡后容器中的压强之比为(a +b )∶? ?? ??a +b -n 2 C.当2v 正(X)=v 逆(Y)时,反应一定达到平衡状态 D.充入惰性气体(如Ar),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参考答案】C 【试题解析】:根据化学方程式,X 、Y 转化的物质的量分别为0.5n mol 、n mol,故X 、Y 的转化率之比为0.5n a ∶n b =b ∶2a ,A 项错误;由于 该反应在恒温、恒压下进行,因此起始时和平衡时容器中的压强之比为1∶1,B 项错误;当2v 正(X)=v 逆(Y)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达到平 衡状态,C 项正确;充入惰性气体(如Ar),由于保持恒压,则容器体积增大,平衡向气体分子数增多的方向(逆反应方向)移动,D 项错误。 4.对于平衡体系:a A(g)+b B(g) c C(g)+ d D(g) ΔH <0,下列判断,其中正确的是( ) A.若温度不变,容器体积扩大一倍,此时气体A 的浓度是原来的0.48倍,则a +b >c +d B.若从正反应开始,平衡时,气体A 、B 的转化率相等,则起始时气体A 、B 的物质的量之比为b ∶a C.若平衡体系中共有气体m mol,再向其中充入n mol B,达到平衡时气体总物质的量为(m +n ) mol,则a +b =c +d D.升高温度,平衡向右移动 【参考答案】C 【试题解析】:若温度不变,容器体积扩大一倍,如果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不变,则A 的浓度为原来的0.5倍,现为原来的0.48倍,说明平衡

【金版教程】2016-2017学年高中化学(苏教版)选修四:综合水平测试

综合水平测试 第Ⅰ卷选择题(共40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0个小题,每个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共40分) 1.中国首条“生态马路”在上海复兴路隧道建成,它运用了“光触媒”技术,在路面涂上一种光催化剂涂料,可将汽车尾气中45%的NO和CO转化成N2和CO2。下列对此反应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使用光催化剂不改变反应速率 B.使用光催化剂能增大NO的转化率 C.升高温度能加快反应速率 D.改变压强对反应速率无影响 解析:本题考查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A项,催化剂可以改变化学反应速率,错误;B项,催化剂不能改变平衡移动,错误;D 项,改变压强,可以改变化学反应速率的大小,错误。 答案:C 2.室温下向10 mL pH=3的醋酸溶液中加入水稀释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溶液中导电粒子的数目减少 B.溶液中c(CH3COO-) c(CH3COOH)·c(OH-) 不变 C.醋酸的电离程度增大,c(H+)亦增大 D.再加入10 mL,pH=11的NaOH溶液,混合液pH=7 解析:醋酸稀释过程中,醋酸的电离度增大,同时溶液的体积也增大,所以c(H+)、c(CH3COO-)均减小,但自由移动的离子数目增

大,所以,A、C两项错误;B项,K a=c(CH3COO-)·c(H+) c(CH3COOH) 在一定温 度下为一常数,把该温度下的K w=c(H+)·c(OH-)代入K a得: c(CH3COO-) c(CH3COOH)·c(OH-)= K a K w,K a、K w在一定温度下均为常数,所以, K a K w为一常数;D项,两溶液混合,醋酸过量,所以,混合后溶液呈酸性,pH<7。 答案:B 3.下图是用0.1000 mol·L-1NaOH溶液滴定20.00 mL未知浓度盐酸(酚酞作指示剂)的滴定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水电离出的氢离子浓度:a>b B.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0100 mol·L-1 C.指示剂变色时,说明盐酸与NaOH恰好完全反应 D.当滴加NaOH溶液10.00 mL时,该混合液的pH=1+lg3 解析:A项,水电离出的氢离子浓度为b>a,因为b点盐酸电离出的H+浓度小,对水的电离抑制程度小;B项,观察滴定曲线可知,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应是等浓度的,所以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金版教程第一学期高一化学人教版必修1第二章课时作业与课件(共18份,含详细解析)232b

04 课后优化训练 A.氧化剂是失去电子(或电子对偏向)的物质 B.还原剂是在反应中发生还原反应 C.同一反应中,既有单质参加,又有单质生成的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 D.依据反应中是否有电子转移,将化学反应分为氧化还原反应和非氧化还原反应 解析氧化剂是得到电子(或电子对偏向)、所含元素化合价降低的反应物,发生还原反应;还原剂是失去电子(或电子对偏离)、所含元素化合价升高的反应物,发生氧化反应,故A、B均不正确。反应:3O2===2O3,既有单质参加又有单质生成,但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C不正确。 答案 D 2.PbO2、KMnO4、Cl2、FeCl3、Cu2+的氧化性依次减弱。下列反应在水溶淮中不可能发生的是() A.Cu+2Fe3+===Cu2++2Fe2+ B.10Cl-+2MnO-4+16H+===2Mn2++5Cl2↑+8H2O C.2Fe2++Cl2===2Fe3++2Cl- D.5Pb2++2MnO-4+2H2O===5PbO2+2Mn2++4H+ 解析氧化性:PbO2>KMnO4>Cl2>FeCl3>Cu2+,所以D项反应不可能发生,因为该反应不符合反应规律:

答案 D 3.[2015·衡水十四中学月考]为了实现下列各变化,需加入还原剂的是() A.KClO3→O2B.NH+4→NH3 C.Fe→FeCl3D.CO2→CO 解析A中氯元素被还原,但其自身分解可完成此转化,无需加入还原剂;B中无化合价变化,不需还原剂;C中Fe元素化合价升高,需加入氧化剂;D中碳元素化合价降低被还原,需加入还原剂。 答案 D 4.[2015·广东东莞市质检]科学家发现,食用虾类等水生甲壳类动物的同时服用维生素C容易中毒,这是因为对人体无害的+5价砷类物质在维生素C的作用下,能够转化为有毒的+3价砷类化合物。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维生素C具有还原性 B.上述过程中砷元素发生还原反应 C.上述过程中+5价砷类物质作氧化剂 D.1 mol+5价砷完全转化为+3价砷,共失去2 mol电子 解析本题考查氧化还原反应,明确氧化剂、还原剂中元素的化合价变化是解答本题的关键。根据题意知,对人体无害的+5价砷类化合物在维生素C的作用下,能够转化为有毒的+3价的含砷化合物,则砷元素的化合价降低,+5价砷类化合物为氧化剂,维生素C中某元素的化合价升高,则维生素C为还原剂。A.维生素C中某元素的化合价升高,维生素C为还原剂,具有还原性,正确;B.砷元素的化合价由+5价降低到+3价,发生

化学金排使用方法详解及技巧

化学金排使用方法详解 对于化学工作者来说,在输入化学文章时,常因不停地切换大小写输入,中英文输入,不断地设置上下标而心烦意乱,输入文章时速度既慢却又很无奈。“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化学金排的诞生,从根本上解决了化学文章、课件制作效率低下的问题。输入化学文章时,大小写不用管,上下标不用管,甚至连排版都由软件自动完成,既方便快捷,制作出来的试题又规范美观,文章输入的效率成倍提高! 下载安装“化学金排”后,运行“开始”——“程序”——“化学金排 组件”——“化学金排”,进入化学金排窗口(如图1),窗口打开的同时自动生成一个化学输入窗,这扇“窗”作用可真大,强大的智能识别、更正都由它来完成。与原Word 窗口菜单栏对比你会轻易发现菜单栏中多出了“条件”、“仪器”、“装置”、“化学工具”、“图符&工具栏”、“版面”等菜单,打开这些菜单的下拉菜单,你会发现它们都包含了非常丰富的内容,正是它们的到来给我们化学文章的输入带来了方便。这些菜单中有如下内容: 下载安 装“化学金排”后,运行“开始”——“程序”——“化学金排 组件”——“化学金排”,进入化学金排窗口(如图1),窗口打开的同时自动生成一个化学输入窗,这扇“窗”作用可真大,强大的智能识别、更正都由它来完成。与原Word 窗口菜单栏对比你会轻易发现菜单栏中多出了“条件”、“仪器”、“装置”、“化学工具”、“图符&工具栏”、“版面”等菜单,打开这些菜单的下拉菜单,你会发现它们都包含了非常丰富的内容,正是它们的到来给我们化学文章的输入带来了方便。这些菜单中有如下内容: “条件”菜单中包括了化学反应中可能遇到的几乎所有的反应条件,当然也可以自定义; “仪器”菜单中为你准备好了中学化学实验可能用到的各种器材与装置,数量达50多种,可由你随心所欲组装; “装置”菜单中集中了气体制备、净化、收集、干燥、尾气吸收及原电池、电解池等成套装置; “化学工具”菜单特别为你准备了同位素输入、化合价标注及原子结构示意图的输入窗口; “图符&工具栏”为你预置了化学符号、题库、绘图&有机、电子式电子转移、框图、坐标系、坐标纸等内容,点击他们, 窗口将生成对应的工具栏,你可以随心所欲组合你想要的各种图形和化学式; “版面”菜单是为化学制卷量身打造,你一用就会。 下面我就用化学金排演示几个具体任务,供大家观摩、欣赏。 任务一 用化学金排输入下列方程式 ①Al 2(SO 4)3+6NaHCO 3=2Al(OH)3↓+CO 2↑+3Na 2SO 4 ②Cu+2Fe 3+=Cu 2++2Fe 2+ ③O 2+2H 2O+4e -=4OH -

2018版金版教程高考化学一轮总复习学案课件39a课时作业

(建议用时:40分钟) 一、选择题(每题6分,共72分) 1.下列关于钠元素的几种表达式错误的是() A.基态Na+的电子排布图: B.基态Na+的结构示意图: C.基态Na的电子排布式:1s22s22p63s1 D.基态Na的简化电子排布式:[Na]3s1 答案 D 【试题解析】:Na的简化电子排布式为[Ne]3s1。 2.下列有关电子排布图的表述正确的是() A.可表示单核10电子粒子基态时电子排布 B.此图错误,违背了泡利原理 C.表示基态N原子的价电子排布 D.表示处于激发态的B的电子排布图 答案 A 【试题解析】:A项,单核10电子粒子基态时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每个轨道内排布2个电子,自旋方向相反,正确;B项,此图违背

了洪特规则,错误;C项,正确的价电子排布图为,错误;D项,该电子排布图中的电子没有激发跃迁到能量更高的轨道上,错误。 3.(2017·天水模拟)下列轨道表示式能表示氮原子的最低能量状态的是() 答案 A 【试题解析】:A项,符合电子的基态排布原理,表示氮原子的最低能量状态,正确;B、C项,2p的3个电子排布违背洪特规则,不是基态原子的排布,错误;D项,表示B原子的基态核外电子,错误。 4.已知元素X、Y同周期,且电负性X>Y,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X的原子序数一定大于Y B.第一电离能Y一定小于X C.X和Y在形成化合物时,X显负价、Y显正价 D.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H m X大于H n Y 答案 B 【试题解析】:由电负性大小可知X在Y的右边,A、C、D均正确;如果Y、X分别是ⅤA、ⅥA族,因为第ⅤA族最外层p能级半充满,所以Y的第一电离能大于X,B错误。 5.(2017·福州模拟)微粒M和N,肯定属于同族元素且化学性质相似的是() A.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M为1s22s2,N为1s2

金版教程《作业与测评》化学选修5 第1章 第1节

第一章第一节 一、选择题 1. 有机化合物有不同的分类方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从组成元素分:烃、烃的衍生物②从分子中碳骨架形状分:链状有机化合物、环状有机化合物③从官能团分:烯烃、醇、羧酸、酯等 A. ①③ B. ①② C. ①②③ D. ②③ 解析:烃仅含C、H二种元素,而烃的衍生物含C、H、X(卤素)、O等元素,①正确;若碳骨架为链状,则为链状有机化合物,若碳骨架为环状,则为环状有机化合物,②正确;从官能团可以将有机物分类,③正确,故选C。 答案:C 2. 下列有机物中,属于烃的衍生物且含有两种官能团的是() A. CH3Cl B. CH3CH2OH C. CH2===CHBr D. CH2-CH2 解析:CH2===CHBr含-Br属于烃的衍生物并且含有碳碳双键、溴原子两种官能团。 答案:C 3. 下列关于有机物及相应官能团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乙烯与聚乙烯具有相同的官能团,故都属于烯烃 B.分子中含有醚键(虚线部分),所以该物质属于醚 C.及因都含有羟基,故都属于醇 D. 不是所有的有机物都含有一种或几种官能团 解析:乙烯属于具有不饱和结构的烯烃,而聚乙烯结构中只有C-C键及C-H键,A 错;B中给出的物质中含有酯基,故该物质属于酯类物质;B错;C中给出的两种物质虽然都含有羟基,但因为前者羟基是与苯环直接相连,后者羟基是与链烃基直接相连,故前者属于酚,后者属于醇,C错;绝大多数有机物都含有官能团,但烷烃没有官能团,D正确。 答案:D 4. 有机物的分类有多种方法,下列有关有机物分类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有机物只能从结构上进行分类 B. 根据醇分子中羟基数目的多少可将醇类物质分为一元醇、二元醇、三元醇等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