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平和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和开发——以绳武楼、六成楼整合开发为例

平和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和开发——以绳武楼、六成楼整合开发为例

平和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和开发

郑伟龙 中共平和县委党校

——以绳武楼、六成楼整合开发为例

摘 要:平和土楼与名列“世界文化遗产”的南靖、永定、华安土楼一脉相承,是平和县重要的历史文化资源,也是福建土楼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分析了在新时期下,平和土楼的特点与存在的主要问题和近一两年来在保护和开发过程中探索出的新模式并提出一些启示,以供参考借鉴。

关键词:平和土楼 保护开发 实践启示

一、平和土楼概况

平和土楼数量众多且历史悠久。据查,目前全县建筑年代在民国元年以前的土楼尚有500多座,其中芦溪绳武楼是世界上最精美的土楼、丰作厥宁楼是世界上最早上邮票的土楼且是世界上最大的圆形土楼;大溪庄上土楼是世界最大的方形土楼等。可以说平和土楼资源十分丰富,而且每座土楼都有故事,都是一段历史,但令人遗憾的是,平和土楼缺席“世遗”。“世遗土楼”缺少平和土楼是不完整的。当然,平和土楼缺席“世遗”有主客观因素,但更多的是客观因素的影响,就当前而言,平和土楼还存在诸多问题。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年久失修,残旧破败。虽然,目前全县尚存明清土楼还有500多座,但平和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土楼——小溪镇新桥村的延安楼建于明万历十一年(1583年)至今已有近450年历史,可谓历史悠久。因为缺少保护维修,大多数土楼已成为危楼,许多只剩残垣断壁、有的已经闲置荒废多年,残旧破败、有的被人以开发之名胡乱整修,变成不伦不类……

2.人去楼空,死气沉沉。目前,平和土楼虽然保存仍较完好还有四百多座,但大部分已然成为危楼,许多已人去楼空、杂草丛生,杂乱不堪。少数仅有为数不多的几个住户,而且大多数是孤寡、残障老人,曾经充满生机活力,热闹非凡的几世同堂、成百上千人同住一座土楼的历史已经一去不返,变成十分沉寂,死气沉沉。

3.重视不够,资金缺乏。对于土楼的保护与开发,许多人仍寄希望于政府出资解决。然而,平和作为贫困县,文物保护资金十分有限,单纯依赖政府出资保护500多座土楼可谓难度很大。同时,政府对于保护和开发土楼资源仍然不够重视,在开发过程中还存在文物建设性破坏,导致资源浪费,同时在宣传引导土楼内住户保护土楼意识力度不大,土楼被随意改造破坏。有的被改造成养猪圈,环境质量恶劣,有的被改造成原始的茶叶加工厂,垃圾成堆,有的随意在里面改造电线、明火烧纸等,一旦发生火灾,土楼将毁于一旦,后果不堪设想。

三、保护和开发土楼新探索实践

针对土楼目前存在一系列问题,保护土楼便是当前第一要务。当然,在有条件的前提下,开发土楼资源,便是保护土楼的最佳方式。近一两年来,芦溪镇的绳武楼和国强乡的六成楼在保护和开发探索实践中可谓别具一格,颇有新意,可为平和其他乡镇土楼的保护和开发提供参考。

1.“绳武楼家”发展模式。绳武楼位于芦溪镇蕉路村,因楼内有木雕646处且无一雷同,被称为“木雕博物馆”,堪称是世界上“颜值”最高的土楼,也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该景区绵延近3公里,共有8座土楼,景区文化内涵非常丰富。近年来,从绳武楼走出去的一位平和籍企业家返乡创业,成立了绳武楼旅游投资有限公司,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以“国保”绳武楼为依托,整合开发当地土楼资源,相继投入了3000多万元,成功打造了一系列旅游观光景点。

1.1整合土楼资源:①把原本闲置多年,残旧破败,少有人住的福峙楼经过修缮,打造成“绳武楼观光酒坊”, 作为绳武楼景区的配套旅游项目和非物质文化传承的平台,主打芦溪红酒传统酿制,将其打造成非物质文化集聚地,将传统工艺展示其中,每间房舍一道酿酒工序,历经十道工序最终酿成芦溪红酒。让传统工艺复苏,让土楼还原,令人耳目一新。②按照“修旧如旧”和现代四星级宾馆要求对福庆楼进行修缮,打造成吃住一体的土楼宾馆,恢复土楼原始风貌和作用,把古典与现代完美结合,满足各种群体需求,游客可以在这里尽情体验,已然成为该景区重要的配套资源。

1.2开发旅游观光资源:①在福峙楼溪岸对面打造水上农家乐餐厅。采用青砖灰瓦进行复古建设,体现当地文化特色,可以容纳500多人一起用餐,与绳武楼景区打造步调一致,格调相融,同时也将当地特色菜系主动融入,解决景区餐饮不足问题。②在距离景区2公里外的秀芦村打造上百亩的“荷塘月色”旅游休闲观光农庄,形成与景区配套的重要旅游资源,花开时节,美不胜收,越来越多的游客慕名而来。

2.六成楼文化旅游发展模式。六成楼位于国强乡高坑村,已有170年历史,本已人去楼空,破烂不堪。近一两年来,从六成楼走出去的企业家在当地政府的邀请下返乡成立六成楼文化旅游有限公司,计划投资1.5亿元,打造以六成楼为主线的一系列连锁旅游景观,让土楼“活”起来。

2.1土楼文化与明清古典文化相结合。六成楼位于河边高地,双环三层,共32间,2265平方米,楼墙厚实,单元式与通廊式相结合,二楼为单元式,三楼则是通廊式。六成楼算不上精美,也谈不上奢华,公厅里当时的县主何钦赐题赠的牌匾“福寿兼隆”,是最具土楼文化色彩的地方。该平和籍企业家突发奇想,在每个房间放置一套明清古典家具,且各不相同,把土楼文化与明清古典文化相结合,倾力打造明清古典家具博物馆,让土楼充满别样韵味,吸引游人目光。

2.2“走水尪”民俗文化与景观长廊相结合。①“走水尪”民俗活动源于千年古庙侯卿庵,是平和县第二批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笃信中国传统风水学的陈氏先民认为,抬上“五显大帝”“王公”“王母”和“王孙”诸神像到村里各处巡安,更能庇佑百姓平安。早在700多年前,国强乡高坑村陈姓聚居地就流行这一民俗活动:每年农历正月十一下午,都会在六成楼前的花溪举行“走水尪”传统民俗活动,吸引众多游客前来观赏。②当地政府以六成楼为核心,在楼前的九龙江花溪两岸种上桃树和杨柳树,打造桃花岛和杨柳岸等新兴旅游景点,同时整理花溪水文,开发清水竹排项目,未来游客可以通过坐竹排来六成楼参观,在楼旁还开发自助采摘游的“柚惑园”,使该景区成为休闲一体复合型和体验型文化旅游度假胜地,成为远近闻名的新兴旅游景区。

四、未来保护和开发土楼的一些启示

1.提高重视,加快立法保护。平和土楼资源十分丰富,然而并没有通过立法等手段从法律上来保护土楼,土楼资源浪费和流失现象还时有发生。新时期,提高重视,加快立法保护刻不容缓。同时要进一步保护保存还较完好的土楼和抢修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濒危土楼,政府应适当增加财政文物保护资金,对保护和开发土楼的项目资金给以适当补贴。

2.注重引进民间资本整合开发。绳武楼和六成楼的整合开发是政府运用PPP模式(公私合营)保护和开发土楼的成功典范。通过该模式可以使政府和民间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取长补短,对缺少政府文物保护资金的平和县来说是一个很好的保护开发土楼方式。在未来保护和开发过程中,要加大招商引资的力度,尤其是在外发展的平和籍企业家,有条件的土楼可以借鉴该模式整合开发。

3.注重新媒体技术,加大宣传力度。在自媒体时代,绳武楼和六成楼整合开发的成功,离不开媒体的大力宣传。尤其是影视选土楼做场景、小说取土楼为题材、媒体炒作土楼旅游开发在平和还是首次尝试。通过拍摄《古楼情缘》、《荷塘月色》和《大鱼海棠》等令人耳目一新的微电影进行宣传,同时运用微信、微博等新通讯手段进行广泛旅游推广起到显著效果,进一步提高平和土楼的知名度,吸引八方游客的到来。

4.注重土楼文化与当地民俗文化相结合。绳武楼和六成楼的成功整合开发,很大意义上是芦溪红酒文化、国强“走水尪”民俗文化与土楼文化相结合的成果。传承当地民俗文化是对家园的认同,有利于调动当地群众的积极性和参与性,在保护和开发土楼过程中尤为重要。在未来发展过程中,要进一步深入发现、挖掘当地民俗文化,以土楼文化为依托,使二者有机结合起来。

5.坚持以人为本,注重利益均衡。土楼是一种活化遗产,在开发过程中必须和人结合起来,否则就无法实现可持续发展。在未来保护和开发过程中,始终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同时不能忽视当地居民的实际利益,注重政府、企业、群众利益的均衡,引导文化自觉力量,让居民自觉参与保护,最终实现自己投资、自己管理、自己受益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土楼古建筑保护的意义和措施》 2016 (07).

[2]《关于文物古建筑保护和开发的思考》 2014.

文化与传播

经营管理者 Manager' Journal

414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