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并购背景下品牌整合研究评述及展望

并购背景下品牌整合研究评述及展望

并购背景下品牌整合研究评述及展望
并购背景下品牌整合研究评述及展望

2011年第6期(总第486期)Jun.,2011管理学动态

Vol.33

No.06

并购背景下品牌整合研究评述及展望

胡俊男1,董大海1,刘瑞明

2

(1.大连理工大学工商管理学院,辽宁大连116024;

2.麻州波士顿大学管理学院,美国麻州02125)

内容提要:随着我国经济由高增长向低增长的逐步转变,企业间的横向并购风起云涌,由此产

生的品牌整合问题已成为影响并购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鉴于此,本文对国内外并购背景下品牌整合方面的相关研究进行了梳理和分析,分别从战略选择视角和整合过程视角展开了评述。研究发现,学者们主要是分析可供选择的整合战略,其次是阐述影响战略选择的因素和整合过程中的原则、步骤,而对战略选择结果的研究仅有一篇。整体来看,研究成果非常有限,尚未形成成熟的理论体系。本文最后指出,中国企业横向并购背景下的品牌整合战略和影响因素研究、品牌整合战略与品牌组合绩效间的关系研究是未来非常有价值的两个研究方向;在研究方法上,建议突破现有研究的局限,进行更加广泛的探索尝试。

关键词:并购;品牌整合;战略选择;整合过程;评述;展望

中图分类号:F270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5766(2011)06—0182—07

收稿日期:2011-03-15

作者简介:胡俊男(1984-),女,吉林四平人。博士研究生,管理学硕士,研究方向为市场营销。E-mail :hujunnan0601@https://www.wendangku.net/doc/966547971.html, ;董大海(1961-),男,辽宁大连人。教授,博士生导师,管理学博士,研究领域为战略营销、消费者行为、网络营销、高新技术企业营销和营销数据分析。E-mail :dongdh@https://www.wendangku.net/doc/966547971.html, ;刘瑞明(1963-),男,美籍华人。管理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领域为营销、消费者行为、国际商务和研究方法。E-

mail :raymond.liu@https://www.wendangku.net/doc/966547971.html, 。从全球范围来看,自19世纪末20世纪初开始,西方国家先后经历了5次以美国为主体的并购浪潮。其中,第五次并购浪潮真正席卷了全球,它始于20世纪90年代,以横向并购为特点,以战略并购为目的,强强联合,进而形成全球范围的“巨无霸”。在全球并购浪潮的大背景下,中国企业于20世纪80年代开始逐步展开并购活动,并成为我国企业改革的主要方式之一。

近几年,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以及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化,企业作为市场经济主体的地位不断加强,经营效率不断提高,各个行业的规

模不断扩大,

企业数量不断增多,成为促进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然而,根据国务院发

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吴敬琏以及其他多位参加“未来10年中国经济走向高峰论坛(2009年)”学者们的观点,中国正在由高增长阶段逐步进入低增长阶段(成熟)。很多学者都认同这样的观点,在低增长的经济形势下,

一个行业内的企业若想维持高增长状态下的经营效率或者寻求更大的发展空间,无非遵

循三条道路:横向并购增长、多样化增长和国际化增长。从中国企业近几年的并购实践来看,横向并购风起云涌,已经成为我国企业增长的主要方式,随之而来的品牌整合也成为众多企业面临的重要管理问题之一。因此,研究横向并购背景下的品牌整合问题对我国企业品牌管理实践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在理论层面,并购背景下整合问题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人力资源方面,而品牌整合问题却很少被关注(Perrier ,1997)。有资料表明,在品牌、固定资产

以及其他无形资产这三种企业收入来源中,品牌所占的比重达到70%(Lindemann ,2003)。因此,品牌整合问题应该是企业并购过程中需要考虑的最重要的问题之一。同时,品牌整合问题与品牌管理、整合方式这两个领域的研究联系紧密。然而,

前者所研究的问题更加关注于单一企业实体,而非并购背景下所涉及到的两个或更多的企业实体;后

2

81

2011年第6期(总第486期)

管理学动态者的研究重点主要是阐述一个企业在整合过程中

应该遵循的原则以及相关职能部门的安排问题,并

且同样没有考虑并购这个背景,尤其是专门针对横

向并购背景下品牌整合问题的研究更是非常有限。

结合上述现实背景和理论背景,本文对国内外

并购背景下品牌整合方面的相关研究进行了梳理,

分别从战略选择视角和整合过程视角(如表1所

示)进行了评述,并进一步阐述了未来研究方向。

本文旨在通过对已有研究成果的整理,希望为我国

企业品牌管理实践提供参考,并力求对品牌管理理

论起到一定的补充和完善作用。

表1并购背景下品牌整合主要研究成果整理

视角作者研究主题

品牌整合战略选择Kunal Basu(2002)并购后的品牌组合设计王雅梵(2003)

美国在线与时代华纳品

牌整合案例分析

孟茹、任中锋(2005)

并购后品牌整合战略及

影响因素

Kunal Basu(2006)并购后的品牌整合战略方红、王娜(2007)

并购后品牌整合战略及

影响因素

许诗康(2009)

跨国并购中最优品牌整

合战略的识别与测度

D u ng Anh Vu ,Yongjiang

Shi,Terry Hanby(2009)

横向并购中品牌整合的

分析过程及整合战略

D u ng Anh V u ,Yongjiang

Shi,Mike Gregory(2010)

横向并购中的品牌整合

战略

胡旺盛、高晓燕(2010)

消费者视角的品牌整合

战略选择理论框架

品牌整合过程Marjo Johne(2003)并购中的品牌建设Shailendra Kumar,Kris-

tiane Hansted Blomqvist

(2004)

品牌资产在并购中的关

键作用

资料来源:作者根据相关文献整理。

一、品牌整合战略选择视角

品牌整合战略选择视角是以品牌整合战略为核心,研究并购背景下企业可供选择的品牌整合战略、影响战略选择的相关因素及相应的战略选择结果(如品牌整合战略对品牌资产的影响)等。即影响因素→品牌整合战略→战略选择结果。

值得说明的是,并不是所有学者都同时对影响因素、品牌整合战略和战略选择结果这三个方面进行研究,国外学者的做法是选择其中一个作为研究重点(Basu,2002;Basu,2006;Vu 等,2009;Vu 等,2010),而国内学者倾向于兼顾其中的多个方面(孟茹、任中锋,2005;方红、王娜,2007)。

1、国外研究状况

在并购背景下品牌整合这一研究领域,Basu起步较早,并且有两篇有价值的研究成果。Basu (2002)认为,成功的并购取决于成功的品牌整合,在对并购后品牌组合管理实践定性分析的基础上,他总结提炼出了四种品牌整合战略:(1)精简。是指淘汰品牌组合中边缘化和非战略性的品牌,集中资源培育潜在的领导品牌。其优点是可以快速实现预期的品牌组合设计和成本节约,缺点是可能失去被淘汰品牌的顾客群而导致收入短期内显著下降;(2)合理化。是精简战略的深化,即为了追求管理和营销上的规模经济,在20/80法则的基础上,最大幅度地精简品牌组合,将企业资源集中在少数成功品牌上。这种品牌整合战略是企业建立全球统一品牌的重要途径,能够以最小成本满足最大市场需求,缺点是大幅度精简品牌组合之后,一个品牌可能无法在多个细分市场都获得成功;(3)巩固联合。是指淘汰重叠业务领域内的重复品牌,从而优化品牌组合,提高市场占有率。这种战略的优点是能够最大程度保留被并购企业的原有客户,并与原来的渠道保持持续的和谐关系。需要注意的是,企业必须解决重复性资源使用的问题,并尽量保证并购双方实现充分的知识共享;(4)重新配置。是指企业抛弃原有的业务模式,对组织结构、技术以及目标市场等进行重大调整,在此过程中大幅度调整品牌组合以协助企业整体目标的实现。其优点在于企业对目标市场及产品标准进行了全新定义,一旦取得成功,将在一定时间内处于被模仿期,而企业则可在这段时间内继续改进以保持领先地位。但同时,在各种风险面前,维持新品牌组合战略的持续性也是企业面临的重要挑战之一。

由于上述研究并没有区分品牌的层次性,因此,Basu(2006)后来又从公司品牌和产品品牌两个层次对品牌整合战略进行了定性研究。他指出,企业并购之后会形成四种公司品牌整合战略,并且每种战略都与并购动因紧密相连:(1)单一品牌战略。即两个公司品牌中只保留一个,通常情况是实力强的大企业并购小企业,然后保留大企业的品牌。其背后的并购动因主要有:扩大企业的地区分布,如为了进入别国市场而并购当地相对较小的企业,并

381

管理学动态

2011年第6期(总第486期)

在并购后使用并购方的品牌。通过并购拥有良好市场潜力的产品但缺乏维持企业持续发展所需必要资源的企业,从而依靠被并购企业的产品在新的细分市场上建立自己的品牌;(2)联合品牌战略。即对两个公司品牌给予同样的对待,并体现在新的公司品牌名称中(如戴姆勒并购克莱斯勒之后,品牌名称变更为戴姆勒—克莱斯勒),通常发生在两个实力相当的大企业之间。其背后的并购动因主要有:提高行业产能,实现行业集中,并保持并购后的企业拥有统一的品牌定位;(3)灵活品牌战略。即企业同时保留两个公司品牌,但是,根据两个品牌在细分市场、地区分布或产品类型等方面的不同情况而灵活使用其中一个或另一个。其背后的并购动因主要有:扩大企业的地区分布,如汇丰银行试图借助美国家庭国际银行扩大其在美国的业务分布,因而并购后未改变被并购方的品牌名称。借助被并购品牌实现产品和市场延伸,如法国雷诺收购日本尼桑后,其业务范围由原来的车辆制造扩大至汽车零部件制造以及机械、航天技术等领域,成功实现了产品和市场延伸;(4)新品牌战略。即重新创立一个与之前两个品牌完全不同的新品牌。其背后的并购动因是企业试图在并购后树立全新的形象。

在产品品牌整合战略方面,Basu(2006)以产品/服务和品牌定位作为两个分析维度,提出四种战略:(1)全球品牌战略。即企业在所有细分市场提供标准化的产品/服务以及相同的品牌和品牌定位。这种战略能够充分实现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并且容易比地方品牌获得更高的顾客忠诚;(2)统一产品战略。即企业向不同的细分市场提供非常相似的产品/服务,但同时赋予每种产品/服务独立的品牌和完全不同的品牌定位。虽然这种战略能够给予既定细分市场的管理者以一定的品牌定位权,但当消费者发现该产品/服务并不具有差异化时,该战略就很难具有持续性;(3)统一定位战略。即向不同细分市场提供不同的产品/服务,同时对不同产品/服务赋予相同的主品牌和不同的副品牌。在主品牌上采用相同的品牌定位,副品牌在主品牌的框架内采取差异化的定位。这种战略虽然能使企业在不同细分市场树立不同的副品牌身份,但也可能使那些拥有多个副品牌身份认知的消费者对相应主品牌的品牌身份产生迷惑;(4)适应性战略。即在不同的细分市场寻求产品/服务和品牌定位的差异化。这种战略虽然使企业能够对消费者的需求做出快速反应,并且赢得当地管理者的积极配合,但是增加了品牌管理成本。

然而,Vu 等人(2009)认为,Basu的两个研究成果虽然为并购后的品牌整合战略决策提供了一些指导,但是其参考价值仍然很有限,不仅没有区分并购类型,并且缺乏品牌整合的具体方法等。鉴于此,他们从品牌整合管理实践出发,专门对横向并购中的产品品牌整合战略展开了深入研究。

Vu ,Shi&Hanby(2009)在对阿迪达斯与锐步、戴姆勒与克莱斯勒两个典型的并购后品牌战略决策案例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定位观和资源基础观,以及企业并购和整合的动机,提出了四种品牌整合战略:(1)选择战略。即淘汰存在重叠的产品和品牌,从而将原来两个品牌组合结合起来形成一个统一的品牌组合;(2)增长最大化。即保持被并购品牌组合的独立性,并合理调整存在重叠的产品和品牌,结合持续的产品和品牌管理实现增长最大化的并购目标;(3)协同战略。即合理规划两个品牌组合的资源,依靠规模经济效应实现成本节约以及管理上的改善;(4)重建战略。即基于原来两个品牌重新创立一个新品牌。选择战略和增长最大化战略都强调企业对外部环境的适应性,协同战略和重建战略强调企业对资源的利用以实现竞争优势。

可以说,这篇研究成果对品牌整合实践具有极大的参考价值,尤其是对横向并购的企业来说,不仅背景完全贴切,而且从定位观和资源基础观的角度进行阐述,更能与企业的品牌管理实践紧密联系。但另一方面,这篇研究仍然存在两个不足之处:一是作者虽然提出了四种品牌整合战略,但仍然是一个概括性的框架结构,缺乏具体实施方法上的说明,这与Basu(2002,2006)的研究不足存在相似之处。对于这个问题,Vu ,Shi&Gregory(2010)的研究成果给予了充分的补充和回答。作者在四种品牌整合战略(选择战略、增长最大化、协同战略、重建战略)的基础上,结合深入的多案例分析,识别出了每种主要整合战略下面所包含的一系列辅助实现此战略整体目标的子战略(如表2所示);二是作者尽管明确指出,每宗并购案都有极其复杂的影响因素,例如,作者指出成功的品牌整合不仅需要关注外部顾客的需求,还要考虑企业内部组织

481

2011年第6期(总第486期)

管理学动态系统和文化问题,但是,作者并没有进一步讨论这

些因素是如何影响品牌整合战略的选择以及是否

还存在其他影响因素。这无疑为后续研究留下了

充分的拓展空间。

表2横向并购中品牌整合战略及相应子战略

整合战略子战略

选择战略产品/品牌淘汰;产品/品牌出售

增长最大化

战略重新定位;改善品牌形象;建立新品牌名称;建设重点品牌;扩大品牌地理覆盖区域;分销渠道优化;接受其他品牌授权;品牌延伸;改善品牌质量

协同战略调整品牌组合规模;资源共享;品牌组合的融合;品牌知识最大化

重建战略技术导向型重建;技术和顾客导向型重建;顾客导向型重建

资料来源:Vu ,Shi&Gregory(2010)。

2、国内研究状况

相对于国外,我国在并购背景下品牌整合战略选择方面的研究起步相对较晚,但是近年来随着学者们对我国企业并购实践的密切关注,也迅速出现了不少研究成果。同时,与国外普遍采用定性分析方法的研究现状不同,国内学者在研究方法上进行了更加广泛的探索和尝试。

王雅梵(2003)针对2000年被业界公认为强强联合的美国在线与时代华纳的品牌整合案例进行了深入分析。美国在线与时代华纳在2000年合并后,采取了联合品牌的整合战略,将公司名称改为“美国在线—时代华纳”,但是,在2003年9月18日却将“美国在线”这一品牌去掉,公司名称重新恢复为“时代华纳”。作者针对案例中联合品牌这一整合战略的失败进行了深入分析,认为美国在线这个强势品牌在并购后被淘汰,主要影响因素包括文化差异性、高层变化导致权力结构失衡、并购本身缺乏员工的普遍支持、双方缺乏深入的合作和资源整合以及不对称的合作关系5个方面。虽然这些影响品牌整合战略成败的因素是由单一案例分析得出的,并且仅仅是与联合品牌战略相关,可能在普适性上存在争议,但在研究方法上却与Vu 等人(2009,2010)达成了共识,即采取案例分析的方法进行研究。

除了分析品牌整合的影响因素,很多学者也逐渐对品牌整合战略产生了兴趣,并将二者结合起来进行研究。孟茹和任中锋(2005)认为,并购双方品牌间的差异很大,而影响品牌整合的主要因素包括品牌间的文化差异、品牌的形象与个性、品牌定位策略、受众群体构成、产品相关程度以及并购背景下企业整体发展战略六个方面。在详细阐述影响因素的基础上,作者指出并购后品牌整合战略主要有三种,即保留被并购品牌、采纳并购者的品牌、整合打造新品牌。同时,作者认为,究竟选择哪种品牌整合战略,还要结合被并购品牌的评估结果、企业自身综合实力以及并购后的发展战略等方面综合考虑。可以看出,在品牌整合战略上,作者主要是通过定性的方法,从并购企业对并购后所拥有的品牌名称在保留、淘汰和重新创造这三个角度来划分的。

方红和王娜(2007)也对并购后品牌整合问题进行了研究,与孟茹和任中锋的研究相比,在品牌整合战略的划分依据上是相同的,但是在研究方法上,作者综合运用了定性和定量两种分析方法。首先,在品牌整合战略上,作者从并购企业对被并购品牌的保留与否进行分析,提出三种品牌整合战略:(1)品牌保留。即并购后,被并购方的品牌仍然继续使用,成为构筑并购方品牌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2)品牌替代。即并购后,被并购方的品牌不再继续保留,而被冠以并购方的品牌名称;(3)新品牌。指被并购方的品牌不再继续保留,但并未被冠以并购方的品牌,而是采用与并购双方均不相同的新品牌。为了研究品牌整合战略决策的影响因素,作者以随机选择的80个并购案例作为样本进行了统计分析。列联表分析结果显示,并购方的相对实力、并购方原品牌策略、被并购方相对品牌强度都与品牌整合战略有显著的相关关系,而并购类型与品牌整合战略的相关关系不显著。之后,作者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进一步量化了上述因素对品牌整合战略决策的影响关系,在各种影响因素中,并购方原品牌战略的影响程度最大,而被并购方品牌强度的影响程度最小。这篇文献是在笔者所搜集到的研究成果中唯一一篇采取统计分析方法的文章,虽然作者并没有指出各个影响品牌整合战略的因素是如何总结提炼出的,但是,其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却值得借鉴。

在多种研究方法综合运用的趋势下,许诗康(2009)将灰色关联分析应用于跨国并购的品牌整合战略选择中,在品牌整合战略风险识别的基础上,对跨国并购中如何选择最优品牌整合战略进行了建模分析。他指出,跨国并购过程中品牌整合战

581

管理学动态

2011年第6期(总第486期)

略的风险主要有两个来源:一是并购双方的品牌差异度,即并购双方品牌在知名度、美誉度、忠诚度、品牌价值等多方面的差异程度;二是被并购品牌的刚性,反映了品牌所具有的稳定性和惯性,它与整合的难易程度成反向关系。在此基础上,作者构造了跨国并购品牌整合战略的风险灰色关联测度模型,该模型能够判断各种品牌整合战略风险大小的可能性,从而得出最优的品牌整合战略。在模型中,假设并购双方没有特别的品牌整合战略偏好,在进行决策时,将风险最小的品牌整合战略作为最优决策。但是,作者在文中并没有提出适用所有企业的品牌整合战略,而是在实证分析中,针对典型案例分析其可能的品牌整合战略,然后基于此分析结果,依据所建立的模型确定最优战略。另外,对典型案例进行实证分析的结果表明,作者所建立的测度模型是可行有效的。虽然在品牌整合战略上作者并没有进行过多的阐述,但是其研究方法和研究思路表明,每个企业都有各自不同的品牌整合战略,而战略选择的前提就是首先针对特定的案例确定其特定的备选战略,然后从中选择最优。

与其他学者关注“影响因素→品牌整合战略”关系不同的是,胡旺盛和高晓燕(2010)在梳理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分析品牌整合对品牌资产的影响过程,构建了基于消费者的品牌整合策略对品牌资产影响的理论模型(如图1所示),并提出加强并购品牌整合的对策建议,即将研究方向聚焦于“品牌整合战略→战略选择结果”。作者提出了四种品牌整合战略:(1)使用优势品牌战略,即使用并购双方具有市场优势的品牌。这意味着并购双方中某一方的品牌全部或者部分消亡。它可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使用并购方品牌,另一种是使用被并购方品牌;(2)联合品牌战略,即两个品牌规模、品牌价值相当的企业通过并购整合为一个品牌,如索尼爱立信;(3)双品牌战略,即并购后两个品牌共同存在于市场上,如国美电器对永乐的收购;(4)新创品牌战略,即并购双方的品牌同时从市场上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一个全新的品牌。作者从消费者的角度出发,认为企业对品牌整合战略的选择会影响消费者的感知和预期,进而影响以顾客为中心的品牌资产价值。同时,品牌关联度(并购企业品牌间的相关性和契合度)和品牌影响力(被并购企业的市场影响力,具体表现为它的市场占有率、品牌知名度、品牌美誉度等)是影响消费者评价品牌整合战略的两个主要因素。在上述基础上,作者提出了基于消费者的品牌整合策略对品牌资产影响的理论模型。这个理论模型的提出,为企业正确理解和实施品牌整合战略提供了指导。同时,作者提出的四种整合战略是从公司品牌整合战略的角度进行划分的,其划分依据摆脱了国内其他学者仅仅考虑被并购品牌的局限,提出了“使用优势品牌”这一整合战略。但是,在管理实践中,这种战略更多地表现为采用并购方的品牌

图1基于消费者的品牌整合策略对品牌

资产影响的理论模型

资料来源:胡旺盛和高晓燕(2010)。

综上所述,品牌整合战略选择视角的研究主要是在并购中或并购后的背景下展开的,学者们提出了不同的品牌整合战略、影响因素以及相关的理论模型,这不仅丰富了品牌整合学术领域的研究成果,而且也为品牌整合管理实践提供了指导。这个视角的研究在研究方法上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两种方法在有限的研究中都得到了体现,如单案例分析、多案例分析、统计分析、数学建模等。这些都表明对并购背景下品牌整合战略选择的研究正在逐步展开,并且未来可能具有非常大的发展空间。

二、品牌整合过程视角

品牌整合过程视角是以并购的全过程为出发点,认为企业应该将品牌整合纳入到并购计划的全过程中,主要研究并购前、并购中和并购后企业应该遵循的品牌整合原则及步骤。这个视角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国外,国内几乎没有。代表性的学者主要是Johne、Kumar&Blomqvist三位。

Johne(2003)通过与不同的企业管理者和并购方面的学者进行深入交流发现,虽然并购背景下的品牌整合战略与企业自身特点有关,但是,成功的品牌整合战略都存在一些共同因素:(1)并购之前对品牌价值进行详细的评估,这样帮助并购企业决定是否保留被并购品牌、重新定义原有品牌还是重新创造一个新品牌;(2)并购过程中与股东保持持

681

2011年第6期(总第486期)

管理学动态续的双向沟通,这样做不仅能够使大家对品牌战略

有一个深入的了解,明确自身在品牌战略实施过程中所承担的责任,并且可以获得企业内部的最大支持;(3)并购后对品牌管理保持持续的关注,这样有助于及时了解品牌组合是否在预期的框架内运行。上述原则强调并购过程中品牌的核心作用,它是企业并购成功与否的决定因素。同时,作者主要通过援引企业管理者和相关学者的观点进行阐述,这种方法无疑增加了作者观点的客观性和合理性。

另两位学者Kumar&Blomqvist(2004)从品牌资产的角度出发,认为通过并购战略成长的企业需要一个程序来管理被并购企业的品牌,并且需要将被并购品牌融入到新企业的品牌组合当中。对此,作者提出了一个供专业营销人员和非专业营销人员都可以直接参考的品牌整合框架:(1)并购前,从品牌组合的角度分析品牌战略。包括分析对被并购企业的控制权、被并购品牌的战略重要性、双方品牌强度的相对大小、保留被并购品牌的价值性、被并购品牌带来的潜在风险等;(2)并购交易完成后,设计被并购品牌在品牌组合中的角色以实现品牌转移。从长期角度来看,需要考虑并购方长期的品牌战略以及被并购品牌如何与品牌战略保持长期的一致性。从短期来看,需要考虑被并购品牌与并购方原有品牌间的联系;(3)实施被并购品牌融入品牌组合的转移计划。在目标顾客能够接触到品牌的所有地方,通过广告、零售渠道以及客户呼叫中心等手段保持顾客品牌体验的连续性,尽量避免品牌组合改变而给消费者带来影响。同时,向企业内部员工以清晰坦白的方式说明品牌转移的原因、方式以及所需的时间等。在上述品牌整合步骤的指导下,企业并购行为可以很好地将财务与品牌结合起来。

虽然品牌整合过程视角的研究非常有限,但是,其研究成果仍然非常有价值。一是肯定了品牌整合在并购全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这与品牌管理实践非常吻合,例如,很多企业并购的直接目的就是为了获得品牌,因此,品牌整合是其并购全过程中关注的焦点;二是品牌整合过程视角下的品牌战略分析和品牌价值评估的过程,也是分析品牌整合战略及其影响因素的过程,而并购后持续关注品牌管理也是保证品牌战略目标实现———即关注战略选择结果的过程。这表明,品牌整合过程视角的研究与战略选择视角的研究是相互补充完善的,而不是对立的。

三、结论及未来研究展望

本文从品牌整合战略选择视角和整合过程视角对并购背景下品牌整合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梳理和分析,阐述了每个研究视角下的研究重点以及代表性研究成果。研究发现,战略选择视角的研究成果在品牌整合文献中所占的比重较大,而其中研究品牌整合战略的文献又是焦点中的焦点。本文认为,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在管理实践中,不同问题对企业的重要性不同,即企业首先关注的是“有哪些品牌整合战略可供选择”,其次才是“有哪些因素影响品牌整合战略的选择”、“哪种品牌整合战略是最优的”以及“应该遵循哪些原则和步骤来实施品牌整合战略”。而正是对这些问题的回答才形成了不同的研究视角和研究主题。

第一、由品牌整合战略选择的研究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品牌整合战略可以分为公司品牌整合战略和产品品牌整合战略,虽然很少有学者在研究时进行明确说明,但是,我国学者比较关注公司品牌整合战略,而国外学者比较倾向于研究产品品牌整合战略;(2)学者们一致认为,影响品牌整合战略选择的因素有很多,并且提出了各自不同的观点,进行了不同程度的论证。其中,与企业文化、企业内部支持、消费者反应以及并购双方品牌间的关系(差异和联系)等方面相关的因素得到了大多数学者的关注;(3)国内学者对品牌整合战略选择结果的研究相对处于前沿阶段,虽然仅有一个“基于消费者的品牌整合策略对品牌资产影响的理论模型”,但这对于后续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第二、整合过程视角的研究表明,企业应该充分重视品牌整合在并购全过程中的关键作用,并将其纳入到并购计划当中。在这个过程中不仅要分析品牌整合战略和影响因素,还要持续关注战略选择的结果,并在一定原则的指导下按照一定的步骤保证品牌整合顺利完成,从而最终实现成功的并购。因此,整合过程视角的研究与战略选择视角的研究之间关系密切,共同促进品牌整合领域的研究不断发展和完善。

同时,并购背景下品牌整合问题在研究方法上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尤其是国内针对战略选择问题的研究中,案例分析、实证分析、数学建模等方法在有限的研究中都得到了体现,这与国外采用以案例分析为主的定性分析现状有很大的不同,在一定

781

管理学动态

2011年第6期(总第486期)

程度上体现了国内对并购背景下品牌整合问题的重视程度。同时也应该看到,案例分析方法的运用得到了学者们的普遍认可,这对于后续研究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而实证方法和数学建模方法的应用仍处于尝试阶段,未来还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

综观现有文献,本文认为,无论是战略选择视角还是过程视角,国内外在并购背景下品牌整合问题上的研究都很有限,尚未形成成熟的研究成果和理论体系,仍有待于进一步发展和完善。鉴于此,本文建议在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

第一、现有的并购背景下品牌整合研究绝大多数没有区分并购类型(如横向并购、多元化并购、跨国并购等),而结合我国企业即将面临的低经济增长形势来看,深入研究横向并购背景下的品牌整合问题(品牌整合战略、影响品牌整合战略选择的关键因素等)会给我国企业管理实践提供非常现实的参考价值。

第二、虽然战略选择视角的研究中提出了多种产品品牌整合战略,但是,每种战略的实际效果究竟如何尚属未知。而深入研究品牌整合战略与品牌组合绩效间的关系是检验不同整合战略效果的有效手段,还需要在这方面做更多深入的探讨。

第三、鉴于品牌整合理论尚处于发展阶段的现状以及研究方法上所呈现出的多元化趋势,本文建议要突破既有研究方法的局限,探寻更加合适的研究方法,如实验法、仿真法、数学建模、案例研究法等,这对于不断发展和完善相关研究成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Du ng Anh Vu ,Yongjiang Shi and Mike Gregory.Brand and Product Integration in Horizontal Mergers and Acquisitions[J].European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Management,2010,4,(1).

[2]Du ng Anh Vu ,Yongjiang Shi and Terry Hanby.Strategic Framework for Brand Integration in Horizontal Mergers and Acquisi-tions[J].Journal of Technology Management in China,2009,4,(1).

[3]Kunal Basu.Merging Brands after Mergers[J].California Management Review,2006,48,(4).

[4]Kunal Basu.Merging Brands:Designing the Post M&A Portfolio[J].Ivey Business Journal,2002,67,(2).

[5]Marjo Johne.Brand Building after The Merge[J].CMA Management,2003,77,(2).

[6]Ralph Nelson.Merger Movement in American Industry[M].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1959.

[7]Shailendra Kumar and Kristiane Hansted Blomqvist.Mergers and Acquisitions:Making Brand Equity a Key Factor in M&A Decision-Making[J].Strategy&Leadership,2004,32,(2).

[8]方红,王娜.品牌整合策略的统计分析[J].北京:中国统计,2007,(11).

[9]胡旺盛,高晓燕.企业并购品牌整合对品牌资产的影响[J].哈尔滨:商业研究,2010,(7).

[10]孟茹,任中锋.企业购并后的品牌整合管理[J].长春:企业研究,2005,(2).

[11]王雅梵.从美国在线被“除名”看企业并购与品牌整合[J].北京:世界电信,2003,(12).

[12]许诗康.跨国并购中品牌整合模式风险的识别与测度[J].昆明:生态经济,2009,(11).

A Review and Prospect of Studies on the Brand Integration

in the Context of Mergers and Acquisitions

HU Jun-nan1,DONG Da-hai1,LIU Rui-ming2

(1.School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Dal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Dalian,Liaoning,116024,China;

2.College of Management,University of Massachusetts Boston,MA02125,USA)

Abstract:As China's economic growth gradually slows down,the horizontal mergers and acquisitions are sur-ging,and the resulting brand integration has become a key factor for the success of mergers and acquisitions.In view of this,the paper reviews the literatures on brand integration in the context of mergers and acquisitions from both strategic choice perspective and integration process perspective.The study shows that researchers have mainly focused on integration strategies,and researches on factors influencing strategic choice as well as some procedures and rules are even less;especially,the results of strategic choice are seldom studied.On the whole,the researches on this question are very limited and there is not a mature theoretical system.Finally,the paper states that both the brand integration strategy and factors,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brand integration strategy and brand portfolio performance in the context of Chinese horizontal mergers and acquisitions are valuable research questions.In addi-tion,there should be more extensive explorations of research methods in this field.

Key Words:mergers and acquisitions;brand integration;strategic choice;integration process;review;prospect

(责任编辑:文川)

881

(完整word版)企业并购文献综述总表

企业并购文献综述总表 作者时间文章名字视角理论方法 实证 结论(应用) 样本期 限 数量所用模型 贺虹吕凡2008.01 对并购协同 效应含义及 计算方法的 认识 协同效应 的含义及 计算方法 规范我国并购协同效应的计 算可以从企业价值评估 和业绩评价的理论方法 着手,例如EVA、BSC、 DCF、股价收益评估、财 务数据等 朱宝宪吴亚君2004.09 企业协同效 应的计算 国内外协 同效应的 实证研究 中的计算 方法 规范协同效应的多种计算方 法发展较成熟的是在异 常累计基础上计算以及 从业绩改变角度着手衡 量,评价新模型和国内 的两种方法在计算的合 理性以及准确性上则需 要做进一步的探讨。 1

夏新平宋光耀1999.03 企业并购中 协同效应的 计算 内部、外部 计算模型 对协同效 应的计算 规范两种模型各有利弊,不 能忽视企业的市场价值 及交易成本,必须使用 正确的折现率和恰当的 考察时间点,排除非并 购因素对净增加现金流 和股票交易价格的影 响。另外,对并购前后 的市盈率的变化还有待 进一步的研究. 董运宝2006年并购的协同 效应分析并购协同 效应的概 念、内容 规范并购的协同效应包括 了经营、管理、财务、 无形资产及产业协同。 我国目前产业结构不合 理,公司治理结构不健 全,组织管理方式落后, 企业资本结构不合理, 这些问题都有待于在并 购中,通过发挥协同效 应的作用加以改善。 2

张秋生周琳2003.06 企业并购协 同效应的研 究与发展 国内外协 同效应理 论研究 规范研究协同效应的微观运 作机理,应用价值评估 的理论与方法量化,结 合我国企业并购的实际 情况,实证检验若干影 响协同效应实现的关键 因素。 方芳闫晓彤2002年中国上市公 司并购绩效 与思考 上市公司 财务和会 计数据 核心 竞争 理论 实证2000年 发生并 购公司 的1999 年-2001 年的财 务数据 80 横向并 购:46 纵向并 购:10 混合并 购:24 对每个样本3年选 取9个指标:每股 现金流量、每股收 益、资产负债率、 主营业务利润率、 净资产收益率、销 售净利润率、总资 产报酬率、流动比 率、速动比率。 将指标按并购前一 年、并购当年、并 购后一年分别做因 子分析 横向并购的绩效明显优 于纵向和混合并购。并 购作为提高企业竞争力 和产业整合手段正在发 挥着巨大的作用。但但 目前上市公司的并购过 程存在着很多问题 3

品牌整合营销策划

品牌整合营销策划 网络营销这一行业。是这几年才兴起来,真正学此专业的人并不太多,都是半路转行,或者就是网络水军。说实话,一个全新领域,网络营销人才稀缺是事实。对一些中小网络营销公司确实存在着,技术差,经验少,人才缺的特点。所以真正的网络整合营销是需要技术与人才做保障的。这样从策划,执行,到维护,才能达到真正效果。 所谓的整合营销,不仅是最初单纯的网络营销,去论坛发点贴、弄几个博客、网站上没事转载点别人文章或者去一些发布广告的地方,打一枪换个地。这些是不够的。随着互联网发展的成熟,越来越多的新资源,新平台应运而生发。而且每个客户可能涉及的行业都是不一样的。有它自己的独特性,这就需要我们深入了解其市场,其产品。拿出有针对性折策划,整合与其相关的一切资源,进行推广。而且不是以快为主,铺天盖地,盲目宣传。这对长远来说没有任何好处。 与客户的沟通,及时了解客户的最新动态,产品最新信息,还有当前销量数据,然后将一切整理细化分析问题,及时调整策略,顺势改变营销方向。并把最新的情况发布出去。与消费者的,这里面有网上的也有网下的,站在他们的角度,发现问题,并把这些及时把这些反馈给自己的客户。这个中间人一定要做好。因为这种沟通好了,客户与消费者就紧紧站在了一起。刘禹

含领导的中麒推广始终追寻着客户至上这样的整合营销才是成功的。整合营销一般来说不是企业的专长,以上三点可以说很关键,企业还可以找专业的网络营销公司,整合营销这可能就是一个捷径,这要比做电视广告成本低很多,效果上也不输电视广告。随着整合营销的不断的发展再不是几种营销策略的结合,而是更加讲究实效,更加考虑消费者的感受和消费心理。拥有8年策划实践和理论经验的刘禹含,是网络整合营销的先行者之一,也是奋战推广一线实践者之一。凭着多年实践经验的累积,于xx 年首创网络资源整合营销以其为核心战略推广工作方式,即大家所了解到的网络整合营销战略策划及推广方法。以注重操作性和实效性等塑造了其独特的策略观和实效广告观,把多种资源与方法整合起来,形成一个相互影响的整体,定制针对性强、性价比高的综合解决方案,并全权负责专业实施和效果跟踪。更符合网络营销发展方向、更适应中小企业网络营销效果要求的网络推广及综合管理服务。对药品领域、装饰领域、服装领域、食品领域、即时通讯产品、家居领域、人物形象等等都有独到的策略规划,帮助众多企业在网络中树立了优秀的网络品牌形象。整合营销效果可以说可以达到整体内容的提升,但也不能盲目乐观,一些细节的地方还是值得大家注意的,一下三点大家应该加以注意。第一,以消费者为中心,研究和实施如何抓住消费者,打动消费者,实现品牌产品的购买。随着市场营销走向专业化和科学化,企业的经营活动必须从自我为中心,转向以消费者为中心,

中国企业并购整合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中国企业并购整合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10-03-31 赛迪顾问的研究表明,中国企业并购案件中真正成功的还不到20%。这与麦肯锡和科尔尼关于全球市场的并购案例的研究基本一致,中国市场企业并购的成功率低于发达国家企业并购成功率近10个百分点。 中国企业并购功率不高的原因有很多方面,除去政府干涉过多、证券市场不完善、并购法规尚未健全等因素外,对并购后整合管理不够重视是一个主要方面。正如着名经济学家斯蒂格利茨关于并购的研究表明,全球失败的并购案例,70%是由于并购后的整合不足所致。 国内企业的并购,更多地是追求企业规模的扩张,注重形式上对目标企业的控制,在产业链和价值链的协同、核心竞争能力的融合方面关注不足,并购后的整合目标不明确,效果较差。 一、中国企业并购整合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具体而言,国内企业并购后整合中存在的问题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摸石头过河现象普遍存在,并购战略严重缺失 国内企业并购盲目性比较大,对并购风险和并购后整合认识不足。并购战略是基于公司总体发展战略的实施制定的,

一个在战略上全面而完整的并购整合计划的实施是并购成功的关键。成功的并购活动不仅依赖于产业发展的环境、并购企业和目标企业的资源能力,更重要的是依赖于并购企业与目标企业资源和能力的协同。中国企业间的并购活动,关注更多的是目标企业的资源价值,忽视整合过程的长期性和复杂性,并购的目的仅仅是为了追求表面的、简单的规模扩张,没有考虑并购双方的经营方向、企业职能等是否能够协调。 2、业务整合重点不明确 不同的整合模式关注的业务整合重点不尽相同。横向并购模式下的业务整合,更为关注的是并购企业与目标企业之间的供应链整合、研发与生产流程整合、营销渠道整合、物流整合、客户服务与市场整合,即横向并购关注的是价值链条的整合,注重获区低成本优势和提升市场竞争能力;纵向并购模式下的整合更为关注的是产业链的延伸,注重提升的是产业链的控制能力,通过对产业链的控制分散经营风险,将企业间的竞争转移到产业链之间的竞争。混合型并购关注的是“缺什么、补什么”的策略,目的是谋取局部竞争优势,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 国内的企业在并购后对业务的整合往往缺乏深入的研究。国内企业间的并购往往带有浓厚的政府色彩,往往忽视对企业经营业务方面的整合,并购后业务整合重点不明确,

品牌整合营销推广

品牌整合营销推广 一、快造型行业市场初步分析 1、新商业模式催生下的市场生命力巨大,尚在跑马圈地即可赚钱的阶段 创新商业模式解读:产品+免费服务模式,即一次性消费发饰或化妆品,即提供长期免费盘发与化妆服务。就是这个带有革命性的创新,创造了整整一个新兴市场,可见此新商业模式的威力之大,魅力之强。可以毫不惭愧地说,相比于竞争激烈的传统饰品市场,以流行美、**为代表的新商业模式革新者所创造的这块市场,就是一个与传统饰品市场截然不同的新兴消费市场。无论是其创新商业模式对加盟商的吸引力,还是“产品+免费服务”的终端时尚消费模式对消费者的吸引力,都是无与伦比的,都具有强大的市场生命力。 市场现状描述:这一模式的市场在全国大部分区域都可以说尚处于接近空白状态,90%以上的市场未被开发,整个行业尚处于跑马圈地即可赚钱的机遇期。虽有流行美等早就在耕耘这块市场,但整个行业仍处于极不充分竞争状态。相比于传统饰品行业愈演愈烈的竞争态势,快造型行业显然更具发展生命力,更被人看好其市场潜力与发展前景。因此综上所述,可以初步判断:在当前整个行业远未充分竞争,市场空间巨大,发展前景诱人,潜力无限的当下,进入这个市场的任何企业都有机会脱颖而出,挖到黄灿灿的大金矿。当然,先行一步的的**饰品就具有更大的机会了。

2、主要竞争对手分析 在这个行业,竞争对手并不多,目前可被列为竞争对手的主要就流行美与头彩两家。其实在当前市场现状下,无所谓竞争对手,比的都是谁跑得快,处于竞赛阶段,谁跑得最快,谁圈到最大的一块地,谁就是最大的赢家,没有多少直面竞争、烽烟弥漫的时刻。因为现有的蛋糕都没吃到嘴,不必去抢别人嘴里的蛋糕。以下就这两家企业做个简要的分析: 流行美:流行美是这个行业当前公认的第一,行业的开创者、先行者,市场规模也大幅度领先于同行,全国约2000余家加盟店,是这个行业目前的巨无霸。但流行美在全国圈满地,赚得盆满苯满之后,其高层战略似有转变,有向传统荣誉回归之意。也许是其企业战略真的开始变化了吧。其实我个人觉得流行美并没把由其开创的这个新领域完全做透做深,现在急于向“传统”饰品荣誉回归、有点过早了。其实他们完全可以继续把流行美的商业模式做到家喻户晓,那就是个上百亿的市场。(其实也正因为此,给**、头彩等后起之秀留下更大的市场机会。我们赶超流行美的路虽然会比较长,但未必就没机会。) 头彩:头彩是次强的竞争对手,连锁店数量与我们一样号称1000家,估计实际数量大概也与我们差不多。近一两年头彩发展速度很快,来势颇猛,如其目前品牌定位为“整体造型第一品牌”,在营销上则提出了由体验式营销向顾问式营销的转型提升,自称为美饰美妆顾问式营销第一品牌。——显然有专业人士在运作品牌。

国内外企业并购动因理论文献综述

国内外企业并购动因理论文献综述 摘要:本文总结了国内和国外学者关于企业并购动因理论的研究,并对两者的动因理论进行了比较。相对于国外发达国家的理论,我国的并购动因具有浓厚的中国特色,但另一方面,表明国外关于并购动因所提出的理论已逐渐适合中国的企业。 关键词:企业并购动因理论 并购(mergers and acquisition)包括兼并和收购,两者有一定的区别和联系。但是,随着全球化经济大发展,实业界的创新活动层出不穷,企业兼并和企业收购的界限越来越模糊。正如温斯顿说讲:“传统的主题已经扩展到包括接管以及相关的公司重组、公司控制、企业所有权结构变更等问题上,为简便起见,我们把它们统称为并购(M&A)”。 并购在当今世界扮演者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施蒂格勒(G. J. Stigler)经过研究认为:没有一个美国大公司不是通过某种适度、某种方式的兼并而成长起来的,几乎没有一家大公司主要是靠内部扩张成长起来。从19世纪末英、美等西方国家发生的第一次企业并购高潮算起,历经五次企业并购高潮,至今已有近百年的历史。企业并购理论也成为目前西方经济学最活跃的研究领域之一,在该领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并购动因研究和并购绩效研究两方面,两者共同成为理解企业并购经济合理性和制定公共政策的基础。在该文中,主要总结并购动因方面的文献。 一、国外企业并购动因的研究 企业并购动因的复杂性和多变性难以用一种经济理论解释清楚,不同地区、不同历史时期企业并购的产生和发展都有深刻的社会、政治、经济等原因;对于不同企业来说,他进行并购活动的原因不同,甚至同一企业在不同时期的并购也有不同的原因。对于并购动因问题,西方学者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提出了多种并购动因理论。Berkovitch 和narayanan(1993)将并购的动因归结于协同效应(synergy),代理问题(agency),管理者自负(hubris),并通过实证分析表明,以协同效应为目标的并购将带来正的效应,以代理问题为目标的并购,将带来负的效应。Kode ,Ford, Sutherland(2003)认为并购的动因在于协调效应,并提出了评价并购协同效应的模型。K. D. Brouthers等(1998)认为,并购动机可以分为经济动机、个人动机和战略动机三类。其中,经济动机包括扩大营销规模、增加利润、降低风险、防御竞争对手等子项目9项,个人动机包括增加管理特权等子项目4项,战略动机包括提高竞争力、追求市场力量等4项。这些研究都为并购的动因的理论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威斯通等(1998)可以看成是国外对企业并购理论研究的集大成者。按照威斯通的理论和其它文献的研究成果,我们可以将企业并购的动因归为两大类:第一类是并购赞成论,包括效率理论(管理协同效应理论、经营协同效应理论、财务协同效应理论、多样化经营理论、价值低估理论)、信息与信号理论、代理成本理论。第二类是并购怀疑论,包括管理主义、自负假说、闲置现金流量理论、市场势力理论。 (一)、并购赞成论 1.效率理论(Efficiency Theory) 效率理论认为并购活动能够给社会收益带来一个潜在的增量,而且对交易的参与者来说无疑能提高各自的效率。这一理论包含两个基本的要点:(1)公司并购活动的发生有利于改进管理层的经营业绩;(2)公司并购将导致某种形式的协同(Synergy)效应。该理论主要包括管理协同效应理论、经营协同效应理论、财务协同效应理论、纯粹多样化经营理论、价值低估理论5个理论。 (1)管理协同(management synergy)效应理论

整合营销五大案例

一、过吉祥年,喝王老吉 2011年春节期间,王老吉以“过吉祥年喝王老吉”为主题,进行节日期间的传播沟通,延续了王老吉一贯的节庆主题。活动期间,通过购年货、回家、团聚、送礼四个主场景贯穿始终。但是,春节期间,如果仅仅通过传统媒体进行推广与互动的话,容易受到节日期间,媒体关注度不高的影响。通常的媒体投放方式较难开辟年轻人等新鲜用户市场。手机新媒体日益发展壮大,越来越多的企业、品牌谋求手机媒体合作推广。 分析:1. 营销方式创新:首次尝试通过网络+手机全新营销模式合作,通过手机平台、网络平台的优势互补,整合活动模式,最大化地传递“过吉祥年,喝王老吉”的品牌理念,提升王老吉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拉动销售。 2. 跨平台传播:首次跨移动、联通、电信三大运营商联合向手机用户进行传播与推广,全面覆盖王老吉目标消费群体。 3. 社会化媒体助力:活动网站与人人网、新浪微博平台对接,提升互动空间,实现更多人群的推广。 4. 无缝隙直达消费者:将王老吉春节祝福语融入到中国移动官方报刊《手机早晚报》当中,面向8000多万人直接推送王老吉吉段子。 二、DHC 的奇迹 不知道大家记不记得DHC这个牌子。就在 3 年前,当地铁站里还张贴着无声无趣的广告时,当电视里还充斥着如可伶可利那些我们熟知的广告时,DHC 正在悄悄的打开中国化妆品市场的大门。继日本SHISEIDOU 资生堂后,日本化妆品又再一次进军中国市场。 分析:网络病毒营销互联网是消费者学习的最重要的渠道,在新品牌和新产品方面,互联网的重要性第一次排在电视广告前面。DHC采用广告联盟的方式,将广告遍布大大小小的网站,因为采用试用的策略,广告的点击率也是比较高,因为采用了大面积的网络营销,其综合营销成本也相对降低,并且营销效果和规模要远胜于传统媒体。 三、DELL网络整合营销案例 DELL是国际个人电脑销售排名第一的公司,DELL公司除了门店直接销售PC外,最主要的营销方式就是网络营销,据了解DELL公司每年绝大部分营业额就是网络营销。DELL公司是由年仅19岁的企业家迈克尔戴尔创立的,他是计算机业内任期最长的首席执行官,他的销售理念是非常简单,那就是:按照各户要求制造计算机,并且向客户直接发货,使公司更能明确的了解客户要求,然后以最快的速度作出回应。这个直接的商业模式消除了中间商,这样就减少了不必要的成本和时间。直销的另一个好处就是能充分了解到客户的需求并对其作出快速响应。通过网络营销,商家的产品从定位、设计、生产等阶段就能充分吸纳用户的要求和观点,而用户的使用心得也能通过网络很快的在产品的定位、设计、生产中反映出来DELL公司的设计,开发,生产,营销,维修和支持一系列从笔记本电脑到工作站的个人计算机显示,每一个系统都是根据客户的个别要求而量身订做的。因此在美国,DELL公司是商业用户,政府部门,教育机构个人消费者市场名列第一的主要个人计算机供应商。 分析:DELL网络整合营销案例演示了在当今社会的互联网让营销力量得到了极大的释放,网络营销如此深刻地融入企业的运营模式之中。Dell公司的网络营销策略迎合了时代的潮流,利用了先进科技发展其网络销售,可谓是开直销之先河,抓住了商机。

供应商代表发言稿(精选3篇)

供应商代表发言稿(精选3篇) 供应商代表发言稿 现如今,越来越多地方需要用到发言稿,好的发言稿可以引导听众,使听众能更好地理解演讲的内容。你知道发言稿怎样才能写的好吗?以下是帮大家整理的供应商代表发言稿,欢迎大家分享。 供应商代表发言稿1尊敬的驰骋新能源公司各位领导、尊敬的各位业界同仁: 大家好!非常高兴地出席本次供应商大会,能够有机会与诸位欢聚一堂,总结我们合作的经验和体会,展望未来的发展美景,本人深感荣幸之至! 首先,我代表长盛五金机电公司感谢驰骋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给予本公司的充分信任和大力支持。能够得到客户的信任和肯定,是一个企业的最高荣誉;本公司和我本人为能作为供应商代表发言,深感荣幸和自豪。 驰骋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先进的经营理念、强烈的创新意识和优秀的企业文化,对我们这些合作供应商有着良好的示范和带动作用。驰骋公司作为坚持自主研发、致力技术创新的新能源企业,各项管理给我们树立了榜样,是我们学习的典范,我们为能与这样的优秀企业合作共事而感到骄傲和自豪,同时,也带动和促进了本公司的建设和发展,在此,表示由衷的感谢! 新的一年里,我们决心乘这次会议的东风,贯彻落实这次会议精

神,坚持客户至上的原则,想为客户所想,急为客户所急,狠抓产品质量,提高产品供应及时率和服务质量,和驰骋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一起进步,共同发展,实现双赢。 本公司与在座的各位同仁在共同服务驰骋公司的过程中,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我也想借此机会,对关心和支持本公司建设和发展的各位同仁表示衷心的感谢! 最后,衷心地祝愿驰骋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繁荣昌盛,兴旺发达!祝愿驰骋公司的各位领导和在座的各位同仁家庭幸福,宏图大展! 谢谢大家! 供应商代表发言稿2尊敬各位领导、XX集团XXX董事长、各位业界同仁、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大家好! “东风今与神州便,盛会空前举世钦”。时值辞旧迎新之际,四川XXXX集团在此隆重召开“XX成立十周年庆典、20xx年度新产品发布及商务合作主题年会”,共叙友情,共谋发展大计。首先,我谨代表XXXX机械有限公司对四川XX科技集团成立十周年表示热烈的祝贺和美好的祝愿!对四川XX科技集团多年来给予我公司的信任与支持表示由衷的感谢!对我们未来更进一步的友好合作、携手共进表示由衷的期盼! XXXX机械有限公司,XXXX机械有限公司,是一家集研发、设计、生产为一体的.专业小型风冷柴油发动机,风冷柴油发电机组、水泵机组、电焊机组及其它建筑,园艺机械的专业公司。20xx年起,我

企业在收购债权债务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注意事项有哪些教学内容

企业在收购债权债务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注意事项有哪些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的进步,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会看到一些企业由于经营不善面临着倒闭,被收购等现象。对此一些公司收购一些小公司,减少一些企业的开办成本,但也有一些之前的债务债权问题,相信很多人不知道该怎么处理,下面催天下小编为大家介绍一下关于企业收购债权债务存在的问题以及注意事项。 企业收购债权债务存在的问题 首先明确两个基本概念,通常来说,公司收购分为股权收购和资产收购两大类,实践中也不排除这两种方法并用的可能。股权收购,就是收购人以一定的价格将目标公司的股东的全部股权或部分股权购买下来,并依照所持的目标公司股权比例依法承担公司债权、债务的行为;资产收购,就是收购人以一定的价格将目标公司名下的全部资产或部分资产购买下来,拟收购资产上所负担的债务一般来说是不需要收购人承担的,但收购人和目标公司之间另有约定的除外。所以,您的问题是要看采取了何种收购的方式来确定。 关于公司是否注销的问题:股权收购并不意味着需要注销目标公司,即便是全部股权收购的情形,可根据需要来确定。资产收购也不意味着

需要注销目标公司,就像公司有两座产权办公楼,卖掉其中一座,公司仍然可以正常运作而不受影响。 采取资产收购的方式,并不收购该公司的债务、股权,则该公司的债务不应由你公司承担,该公司可以用收购所得现金偿还债务。采取股权收购的方式,则由于被收购公司的主体资格依然存在,企业的所有债权债务、未履行的合约仍应由被收购公司承担,只不过由于公司控制权已经转移到你公司名下,因此你公司的财务报表中,你公司作为该公司所有者的权益可能会受到影响。 并收购的公司在主要资产并收购后,只剩下债务和现金,他们可以选择清算、注销,也可以不选择,可以重新注入新的资产。被股权并购后,公司的控制权在你公司手中,你可以将选择其清算、注销,也可以不选择。还是建议你,聘请律师为你提供法律服务,维护你权益、防范风险较好。 企业收购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一)资本、资产方面的风险 1、注册资本问题 目前,随着新公司法对注册资本数额的降低,广大投资人通过兴办公司来实现资产增值的热情不断高涨。但是,根据我们的办案经验,注

企业品牌整合营销的优点和步骤

企业品牌整合营销的优点和步骤 随着互联网以及移动互联网的迅猛发展,新的营销方式、营销载体不断涌现,品牌主们对品牌整合营销的热度与日俱增,品牌整合营销对于提升企业品牌形象和长远发展越来越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那么企业该如何做好品牌整合营销呢? 一、品牌整合营销的优点 1、使产品获得最佳宣传效果 企业在实施整合营销战略中,通过关注企业形象、产品宣传的组合,实施企业战略的整合,使品牌宣传成为整合营销的重要策略和核心内容,可以使企业在品牌宣传的效果迅速上升,有利于提高企业产品的知名度,更好地塑造出企业的品牌,获得最佳宣传效果。 2、使企业在竞争中保持领先地位 整合营销策略除了可以获得更多的消费者的认可,取得更好的宣传效果外,还需要通过整合营销塑造过硬的品牌。目前,对于大部分商品而言,都渐渐趋向或者已经达到饱和、均衡状态,这就给企业在产品创新和降低成本方面带来新的压力,而且即使有新产品开发出来,其仿制品往往也会很快进入市场;如果单纯地利用价格战略,正规的企业很难和低价位的不良企业及无商标产品进行竞争。塑造过硬的品牌影响力,从而使企业在竞争中能够借助品牌效应,始终处于领先地位,这是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唯一途径。 3、有助于企业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整合营销策略对于塑造企业品牌,提升品牌忠诚度有着重要的作用。塑造过硬的品牌影响力,将有利于企业的长期发展,因为品牌带给企业和顾客的影响是深远且持久的,一旦形成良好的品牌效应,企业将受益无穷。 二、品牌整合营销的6个步骤 1、建立客户数据库 这个方法的起点是建立成交消费者和潜在消费者的数据库,数据库的内容至少应包括人员统计资料、心理统计、消费者态度的信息和以往购买记录等等。整合营销传播和传播营销沟通的最大不同在于整合营销传播是将整个焦点置于消费者、潜在消费者身上,因为所有的厂商、营销组织,无论是在销售量或利润上的成果,最终都依赖消费者的购买行为。 2、研究消费者 要尽可能使用消费者及潜在消费者的行为方面的资料作为市场划分的依据,相信消费者“行为”资讯比起其他资料如“态度与意想”测量结果更能够清楚地显现消费者在未来将会采取什么行动,因为用过去的行为推论未来的行为更为直接有效。 3、接触管理 所谓接触管理就是企业可以在某一时间、某一地点或某一场合与消费者进行沟通,这是90年代市场营销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在以往消费者自己会主动找寻产品信息的年代里,决定“说什么”要比“什么时候与消费者接触”重要。然而,现在的市场由于资讯超载、媒体繁多,干扰的“噪声”大为增大。目前最重的是决定“如何、何时与消费者接触”,以及采用什么样的方式与消费者接触。 4、发展传播沟通策略 这意味着什么样的接触管理之下,该传播什么样的信息,而后,为整合营销传播计划制定明确的营销目标,对大多数的企业来说,营销目标必须非常正确,同时在本质上也必须是数字化的目标。例如对一个擅长竞争的品牌来说,营销目标就可能是以下三个方面:激发消费者试用本品牌产品;消费者试用过后积极鼓励继续使用并增加用量;促使他牌的忠态者转换品牌并建立起本品牌的忠诚度。

企业并购文献综述

关于国内外对企业并购动因研究的文献综述 胡云枫M01114234 摘要:20世纪以来,并购已经成为企业快速扩张和整合的重要手段之一。为了探究企业并购的动因,国内外学者从不同角度做了大量研究。本文对有关国内外企业并购的动因研究的文献做了总结与综述。 关键词:企业并购动因文献综述 一、国外对企业并购动因的研究 企业并购动因理论解释促成企业并购发生的影响因素。 1. 经营协同假说( operming synergy hypothesis) 该假说假定存在着规模经济, 并且在并购之前, 企业的经营活动达不到实现规模经济的潜在要求, 包括横向降低成本费用的生产规模经济、纵向降低交易费用的规模经济和特定管理职能方面的规模经济。通过并购可以对企业规模进行扩充和调整, 达到最佳规模经济或范围经济, 这可能是对企业并购最经典的经济学答案。 2. 管理协同假说( management synergy hypothesis) 该假说认为优势企业并购劣势企业, 管理者作为一个团队被转移时, 能够将被收购公司的非效率性的组织资本与收购公司过剩的管理资本结合从而产生较好的协同效应。 3. 财务协同假说( finance synergy hypothesis) 该假说认为并购是将目标企业所在行业中的投资机会内部化, 将企业外部融资转化为内部融资, 由于内部融资比外部融资成本更低, 从而增加了财务协同,降低了融资风险。 4. 市场力量假说( market power hypothesis) 认为公司间的并购可以增加对市场的控制力。首先, 通过并购同行业企业, 以减少竞争者, 扩大了优势企业的规模, 优势企业增加了对市场的控制能力, 从而导致市场垄断。其次, 即使不形成垄断, 由于并购扩大的规模效应也将成为市场进入的壁垒。 5. 战略动机假说( strategy motive hypothesis) 企业并购战略动机在于通过并购活动实现多样化经营,企业并购可以通过实

最新品牌营销经典案例

经典营销案例分享 娱乐营销的5大策略及4C原则 娱乐营销为企业创造多元化价值 所谓娱乐营销,就是将娱乐的元素或形式与企业整合营销结合起来,与消费者实现互动,让消费者对企业以及产品或服务产生好感和联想,感化消费者的情感、感动消费者的心灵,从而达到既销售了产品,又建立了客户忠诚度的目的。因娱乐营销具备参与性、创新新、整合性、人性化等特点,因此,娱乐营销还可以提升员工满意度,提升销量,战胜竞争对手。 ?娱乐营销的5大策略 锁定策略:锁定目标群体,迎合他们感情上的需要和对成功的期望。只有精确锁定目标群体才能针对目标群体制定具体的策略。“动感地带——我的地盘听我的”,这句曾经熟悉的口号似乎记忆犹新。当年中国移动迎合年轻人感情上的需要——自立自主,聘请当年的人气巨星周杰伦做形象代言人——满足他们对成功的期望——酷、有个性、有才华。加上各种互动活动以及相关联的增值服务,使“动感地带”成为中国移动成长最快的业务。 扩展策略:拓展体验,开发关联产品,给客户创造更多的机会,让他们以购买其他东西的方式来享受你所提供的感情上的联系。这样的策略在电影产业体现的尤为突出。当年电视剧《还珠格格》热播之际,商家借用小燕子、紫薇等剧中人物形象效应,生产了一系列副产品,如T-shirt、杯子、笔记本、人物玩偶等,都得到热卖。电影《功夫》的流行,使得电影中的棒棒糖也是销量大增。《侏罗纪公园》产生的副产品:有午餐盒、笔记本、床单、人物玩偶等也都受到热捧。 重复策略:创造一种客户和员工都想重复的体验。这类策略多以节目形式体现,在中国电视娱乐节目中也是比比皆是。早期央视的《同一首歌》,到现在各大卫视都有的娱乐节目,像《中国好声音》、《爸爸去哪了》等等,都已经连续举办多届,创造着观众和演员都想重复的体验。 升级策略:说服客户在购买了一件东西以后,继续对这件东西投入更多的钱。成功的商业影片都会不断推出续集,了解漫威电影的都知道,漫威公司中英雄电影不断有续集推出,《绿巨人》、《美国队长》、《雷神》等英雄题材的电影不断有续集推出,且慢慢的已经升级成了一个体系——《复仇者联盟》。毋庸置疑是这一策略的是成功的,让漫威公司在电影产业赚的盆满钵盈。 更新策略:如果你与客户在感情上建立了联系,他们也将期待体验再次更新。保持神秘感,不断创新是持续成功的关键。在音乐界,王菲被誉为百变天后,这么多年来,一直主导者华语乐坛,因为每次她的演唱会都会有很多的大胆的

联盟成立发言稿

联盟成立发言稿 导语:以下的范文喜欢吗?快来收藏吧。 此次中国半导体照明/LED产业与应用联盟的成立,必然有助于应对产业发展所面临的复杂挑战,是加强产业链协调发展,助力企业做大做强的一次有益实践。希望联盟成员共同努力,在产业发展与应用过程中,在技术创新和参与国际竞争中,积极制定和实施行业知识产权战略,构建以知识产权为纽带的联盟运行机制,密切企业之间的合作,在选取技术突破路线和产业发展方向上协力并进,在面对知识产权挑战时共同应对,在半导体照明专利技术产业过程中密切合作,推动我国半导体照明产业不断做大做强。国家知识产权局将支持联盟的各项工作。 从近年产业技术发展态势来看,我国半导体照明产业在知识产权方面,既面临快速发展机遇,也存在着不可忽视的复杂风险。从XX年起,全球半导体照明领域专利申请量就超过了万件,并始终保持较快增长。日本、美国掌握了大部分的专利技术。其中,日本占据绝对优势,占全球专利总量的%;美国次之,占%。 同时,尽管我国的半导体照明产业起步较晚,但产业界奋发有为,进展迅速,近五年来专利申请量增长率一直保持全球第一。中国专利申请量已经占全球总量的%,直逼日美之已成为专利技术最活跃的市场之一。国内相关单位在LED

的外延材料、芯片制造、器件封装、萤光粉等方面已掌握了一批知识产权,形成了一定的技术基矗珠三角地区、长三角地区、闽赣地区、北方地区四个片区和大连、广州、深圳、南昌、厦门、扬州、石家庄七大基地的产业格局也已经初步形成。我国半导体照明产业技术发展正呈现蓬勃之势。 不过,值得关注的是,我国半导体照明在知识产权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我们关注。一是专利质量有待提高。我国国内专利申请数量是国外来华申请的 5倍多,但是其中实用新型占%。我国国内发明专利申请是国外来华的倍,但是有效发展专利量却比国外来华少200多件。 二是产业发展面临较大潜在风险。由于国外专利申请人在某些领域已经初步完成专利布局,并采用专利合作条约申请的方式将布局延伸到中国,国内企业发展存在较大潜在风险。 三是有市场价值和战略意义的专利组合极度缺乏。在半导体照明这种技术高度集成的产业领域,单一知识产权所能起到的竞争作用正逐步弱化,知识产权竞争逐渐演变为具备一定数量且存在内在逻辑联系的知识产权所构成的知识产权集合的竞争,而我国企业在这方面的意识和能力还存在不足,分散申请多,与市场竞争紧密结合的专利申请多的企业主动合作,构建专利联盟的少。 最后,祝愿联盟各成员单位事业不断发展壮大,祝愿我

我国企业并购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并购作为一种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企业行为,在西方国家已经有100多年的发展史,其背后有着深刻的经济动机和驱动力以及政治、社会等多方面的原因。企业并购的浪潮正向全球化推进,对我国经济也造成巨大的冲击和影响。一、我国企业并购中存在的问题企业进行并购活动,其目的在于利用并购产生的管理协同效应和财务协调效应,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弥补自身的不足。我国企业并购起步较晚,在并购中存在许多问题,归纳起来主要有:(一)政府干预过多。并购应是企业为生存和发展而自愿采取的战略行动,企业的并购动因应与企业的战略目标相一致。但在我国,许多并购行为并不是出于纯粹的市场经济动因,政府干预在很大程度上代替了企业动机,政府干预企业并购的现象比较严重。政府干预企业并购的目的,主要是帮助企业摆脱亏损局面,使企业走出经营困境,以缓解政府财政压力为。笔者认为,政府干预企业并购的主要原因是企业产权界定不清,产权关系复杂。(二)价值评估欠准确。企业确定并购目标后,最重要的问题莫过于合理估算目标企业的价值并作为收购的底价,这是并购成功的基础。目标企业的价值取决于并购企业对其未来自由现金流量和时间的预测。能否准确评估目标企业的价值,取决于并购企业准备并购的时间长短、是善意并购还是恶意并购,目标企业是否是上市公司、最近一次被审计的时间距并购的时间长短等。也就是说,对目标企业价值评估的风险根本上取决于双方信息不对称的程度。由于我国会计师事务所提交的审计报告水分较多,上市公司信息披露不充分,并购双方的信息严重不对称,使得并购方很难准确判断目标企业资产价值和盈利能力,在定价中可能接受高于目标企业价值的收购价格,由此导致并购方资产负债率过高,目标企业不能产生预期盈利而陷入财务困境。(三)支付方式单一。与西方国家相比,我国企业并购的证券化程度低,被并购或交易的资产多为实物形态的资产,而非证券资产,发达国家盛行的换股并购和综合证券并购在国内基本上没有起步。这种以实物资产作为并购或交易标的的交易方式,往往由于被并购企业的人员安排、债务处理等一系列具体问题,使得企业并购的谈判过程和交易过程复杂化,从而使并购的成交率低。笔者认为,中介机构在企业并购支付方式选择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如杠杆收购中的垃圾债权发行和过渡性贷款安排都高度依赖于投资银行。在西方国家,中介机构不仅参与企业并购的咨询、策划和组织,还可以通过参股或控股的方式参与企业经营管理。但在我国,投资银行业务才刚刚起步,投资银行的行业操作能力低,影响了我国企业并购的发展。(四)占用流动性资源过多。我国企业并购大多采用现金支付方式,如果企业本身没有大量闲置资金,就需要对外筹集资金,以保证并购的顺利进行。采取债权融资方式收购目标企业,会使并购后的企业资产负债率和长期负债额都大幅上升,资产的安全性降低,若并购方的融资能力较差,现金流量安排不当,则流动比率也会大幅度下降,影响其短期偿债能力,使并购方资产流动性减弱。大量的长期负债还会大大改变企业的资本结构,或令企业被迫接受一系列限制性条款,限制企业正常经营活动的开展和资金的正常运作。因此,企业应根据并购目的、自身资本结构等多方面因素选择适当的融资渠道,避免因融资渠道、还款方式选择不当增加企业资本成本,令企业陷入财务危机。

中国工商银行牡丹卡品牌整合营销传播策略提案

中国工商银行牡丹卡品牌整合营销传播策略提案目录 ?中国工商银行牡丹卡的市场分析 ?传播策略的选择 ?我们建议的传播方式——IMC ?IMC的具体实施 ?我们的目标及任务 ?对牡丹卡广告语的建议 ?牡丹卡的品牌营销传播 ?海天传播建议 ?附件1(关于中国工商银行牡丹卡导入CI的建议案) ?附件2(媒体简介)

中国工商银行牡丹卡的市场分析 牡丹卡SWOT分析 优势: ?中国工商银行推广牡丹卡的经验及成就有目共睹 ?独到的经营理念与服务意识及销售牡丹卡的骄人业绩(可发掘其优势点) ?牡丹卡是中国最具市场活力的银行卡品牌,同时也是中国工商银行最优质的资产之一 ?良好的政府背景 ?良好的社会关系 劣势: ?牡丹卡以往市场定位比较模糊,缺乏独特的个性 ?牡丹卡目前暂无令人印象深刻的广告语 ?销售终端缺乏规范的包装 机会: ?银行卡市场潜力巨大,成长性强

?其他银行竞争产品品牌定位和个性同样模糊,造成相对较好的竞争环境 ?作为首家试点改革银行,在许多方面均可得到有关部门的政策优惠 ?外资银行进入中国后,还需要一段时间的适应期才可涉及本土的银行卡消费市场 威胁: ?中国加入WTO后,外资银行完善的服务,独特的经营理念及健全的市场营销手段对中国工商银行牡丹卡中心带来的 竞争威胁 ?各商业银行同质化竞争产品不断涌现 ?国内竞争对手的营销水平不断提高

市场概要(中国工商银行) ?截止去年年末牡丹卡总发卡量达7,993万张 ?牡丹卡目前拥有9大类180多个品种 ?牡丹卡直接消费交易额609亿元,占市场同比48% ?中国工商银行凭借231.07亿美元的一级资本位居第十位,排名居国内银行首位 ?工商银行六月末不良贷款占比降至23.9% 市场概要(国内其他银行) ?我国各类银行发卡超过4亿张(具体详细见下图) ?受理银行卡的商户约15万户,安装POS机30万台 持卡人分析 ?持卡人使用牡丹卡大多数以存取现金,内部转帐为主,直接消费仅占10% ?大多数持卡人对牡丹卡的广告语没有什么印象 ?有效银行卡仅占累计发卡量的1/5,每月用卡量占累计发卡量的1/10,持卡人每周使用1次或以上者占9%,每月使 用2-3次的占24%,余者每年只使用几次或几乎不使用

国内外企业并购研究文献综述

国内外企业并购研究文献综述TimesFinance2011年第6期中旬刊总第447期时代金融TimesFinanceNO.62011CumulativetyNO.447企业并购这一 经济现象由来已久在西方发达国家这种经济现象随着新技 术的出现、产业的更新和结构调整以及经济制度的变革掀起一次又一次的并购高潮。在世界经济日趋一体化的形势下企业并购已成为各国资本运营的有效方式。我国现已加入WTO 这种经济现象势必对我国企业产生深刻的影响。我国企业同发达国家相比无论在规模上还是质量上都相差很远。面对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趋势如何运用并购的手段来增强我国 企业的经营实力增强我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已成为目前相 当迫切的问题。一、国内外研究现状一传统并购理论研究1.效率理论。目标企业并购理论的发展和并购实践一样随着时代环境的变化而变化.传统的效率理论认为并购可以提高企业的整体效率即225。协同效应包括规模经济效应和范围经济效应又可以分为经营协同效应、管理协同效应、财务协同效应和多元化协同效应。并狗实际上是寻求一种优势互补。横向、纵向、混合并购都能产生协同效应。2.交易费用理论。科斯1937提出了企业存在的原因是可以替代市场节约交易成本企业的最佳规模存在于企业内部的边际组织成本与企 业外部的边际交易成本相等时并购实际上是企业意识到通 过并购可以将企业间的外部交易转变为企业内部行为从而

能节约交易费用时自然而然发生的。交易费用理论可较好地解释纵向并购发生的原因。3.代理成本理论。现代企业最重要的特点是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所有者和经营者之间存 在委托———代理关系企业不再是单独追求利润最大化。代理成本是詹森和麦克林1976提出的。二企业并购动因研究1.规模经济动机论。企业并购的规模经济通常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技术方面的规模经济。即由生产技术所决定的最佳产量规模。二是管理经营上的规模经济。主要表现在企业并购可以降低交易成本和销售成本、增强研究开发实力等。很多规模较小的企业通过并购实现了规模经济。2..战略动机论。战略驱动并购的原动力是企业利润的最大化或者是股东价 值的最大化及企业盈利能力的持续稳定上升。新古典经济学从利润最大化的传统假设出发将并购看成是企业追求利润 最大化或成本最小化的行为在现实并购中管理层的并购决 策应该符合股东利益最大化。具体战略动机表现在一是能力转移动机。威斯通等认为兼并是为了转移或获得行业专署管理能力横向兼并或相关兼并转移或获得一般管理能力及财 务协同混合兼并。二是战略重组动机。通过兼并实现分散经营同时扩充管理技能。K.D.Brouthers等1998认为在并购的战略动因中包括提高竞争力、追求市场力量和获取稳定的利润增长率等。3.协同动机论。一些经济学家 Arrow1975AlchainCrawfordandKlein1978Williamson1975

公益联盟协会发言稿

今天是2012年立春的第二天,一年之计在于春,既然春天到了,xx公益志愿者联盟协会的春天还会远吗?掌声呢?哈 明天是元宵节,元宵节还没有离开,所以在这里我还应该代表公益联盟理事会给在座的,包括所有的志愿者拜个晚年,祝愿大家家庭和美,幸福安康,身体健康,在新的一年事业、生活都会有更大的发展。 今天的会议有以下几项内容: 首先我简要的介绍下新年公益联盟的初步设想,以及对各部门的一些要求,然后请秘书长xx 发言,接下来请大家各自谈谈新年畅想,最后请常老对联盟的今后发展进行疏理。 去年年底是最忙的一阶段,忙的来不及思考,来不及开展更多项公益活动,不过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围绕“xx首届网络春晚”核心而做的工作没有白费,网络春晚办得相当成功,受到各界热评,我们用这台晚会展示了一个团队的精神,一个团队的核心价值,一个团队历经艰辛与困难赢得的尊敬,赢得的掌声和鲜花,xx公益联盟协会如果说从起步到壮大有两次助推器我觉得一是汶川地震义卖、这第二次应该是“首届网络春晚”,汶川地震是大家对xx公益联盟协会的认知,而这一次“网络春晚”是社会对公益联盟的认识的改变,虽然过去我们戴着全国优秀志愿者组织的光环,但在很多人眼中我们还是一群疯子,草台班子甚至难登大雅之堂的草根之秀,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在网络春晚进行过程中,因为排练场地原因,一些领导白眼侍候,根本不把我们当回事,甚至非要江主任出面我们才得以彩排,而晚会结束后碰见某位白眼领导,上来拉着我的手说:太震撼了,我不能也参加你们的队伍吗?而过去把我们视为草台班子的xx春晚领导也三番四次前来看我们的节目,学我们的创意,拉我们的人才,并一再表示期待我们明年有更多人出现在xx春晚。这些都说明了什么?说明了唯有付出,唯有坚持,唯有你这么多年的努力才能实现你的梦想,才能成就你被人的尊敬。所以新春的第二天,也理所当然的让我们一起向这些真正有公益心,甘于奉献、常年坚持公益,不求回报与索取,不求名利与荣耀的志愿者报以最热烈的掌声和敬意! 套用台湾马英九先生的一句话:成绩的取得,高兴一晚就行了,下来要做的工作还很多。未来我们所面对的挑战将比现在更大,公益之路我们任重道远。 今天的会议请大家来就是想倾听大家的声音,修补短板,xx公益要在2012年要有更大的发展与行动。 我给2012年xx公益的定位是:“公益创新突破发展年”,我们要更新观念,大刀阔斧,对内健全各项管理规章制度,按照制度来真正实现公益内容脱胎换骨的改变,对外力求实现更有实质的发展壮大。 有句话说的好,你有多大的胸怀,就能干多大的事情,所以从今天开始我们要拿出我们的果敢和勇气,拿出我们精神与气魄推动公益联盟继续向前,让xx公益志愿者联盟真正成为xx 人民值得信赖,值得期待的一个公平正义、朝气阳光的爱心组织。 不破不立,破而后立,浴火才能重生,所以从今天开始我们要把“玩”的心收一收,把自己的心多放在为xx公益发展上,今年开始,我们要坚持公益联盟的各项制度,用制度管理人,用制度约束人,用我们的善举感染人,一句话:我们从今年开始联盟要做到宁缺毋滥,内设组织结构那些常年不参加活动的,不能担负起责任的要推到重来,大浪淘沙,我们不能再向过去那样随意,无组织无纪律,我们以后要求是要把一些项目做好,不能遍地开花,形同虚设,这样我们对不起那些支持我们的人,对不起身上所背负的名誉。所以办公室要从这次会议开始进行相关记录发布、会议参与者(应到多少人,实到多少人,多少人请假,多少人没有按时参加会议),按时参加会议人员要整理后交给常老处,会后请常老一一与他们进行沟通,确定原因对症下药。作为一名公益人我们要严格的要求自己,如果这点都不能坚持,那我们还能坚持什么? 当然我们在组织以及发展破的同时,也不能妄自菲薄,我们也要看到我们自己的各项优势,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