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泸州空港路项目

泸州空港路项目

泸州空港路项目
泸州空港路项目

泸州空港路项目

环境影响报告书

(简本)

委托单位:泸州临港产业投资发展有限公司

编制单位:四川省交通运输厅交通勘察设计研究院

二〇一四年七月

第1章工程概况

1.1 推荐方案的路线走向

本项目为新建市政道路,建设地点位于泸州市龙马潭区石洞镇、安宁镇、鱼塘镇和罗汉镇辖区,道路总体呈南北走向。道路起于机场路(规划在建),向南经进港铁路(既有)、安宁路(规划在建)、桥墩子河、S320公路(既有)、规划道路(规划)、希望大道(规划)、龙港路(规划在建),止于泰安长江大桥(既有),全长10699.487m。

1.2 建设规模

路线全长10699.487m,包括主线桥梁4座,匝道桥3座,下穿隧道(含车行地道)8座,道路全线交叉口共6处,设置平交2处,立交4处,其中平交叉口处设计考虑预留立交。项目建设总投资290639.54万元,其中土建投资165249.40万元,建设资金由项目业主自筹。其主要工程数量见表1-1。

1.3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本项目道路等级为城市快速路,主线设计速度60km/h,匝道40 km/h。标准路幅宽度52m(规划宽度为100m,含两侧景观带),双向8车道。技术指标执行情况见表1-2。

表1—2 技术指标执行情况表

1.4 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

本项目估算项目总投资为290639.54万元。其中工程费165249.40万元,工程建设其他费用(含建设用地费用)103861.29万元,基本预备费21528.86万元。资金筹措方式为自筹。

1.5工期安排

本项目预计于2014年8月开工,工期18个月,预计2016年4月完工投入试运行。

第2章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2.1 生态环境现状评价

根据实地踏勘、调研结果及已有资料分析,项目沿线属泸州市龙马潭区石洞镇、安宁镇、鱼塘镇和罗汉镇辖区,山丘分布,总体平缓。项目影响区属长江上游低山丘陵植被小区,土壤深丘以页岩沙质土为主,浅丘以暗紫泥土为主。森林植被属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区,物种资源较丰富,约63科252余种。森林植被与农田植被相间分布,山坝差异明显,山丘居多。自然原始森林植被极少,主要是次生林和人工栽培的乔木、果木和竹林。土地利用类型以农业为主,主产水稻、小麦、玉米、红苕等,经济作物以油菜、桑果、龙眼、蔬菜为主。

目前,本项目沿线生态环境呈农业生态系统特征。评价范围内由于人类长期开发利用,已无成片原生森林植被,现存植被为次生林和人工栽培作物,阔叶林及针叶林植被在评价区分布面积较小,主要散布于路线两侧。

常见物种有:桤木、柏木、麻栎、慈竹、黄荆、马桑、火荆、金樱子、盐肤木、芭茅等,以及玉米、红薯、油菜等农作物,无保护植物物种分布。总体来看,评价区内植被特点体现为:物种较少且人工化,多样性较低。

2.2 水环境现状评价

评价范围内的墩子河pH、SS、COD Cr、BOD5、氨氮、石油类、粪大肠菌群等指标均达到Ⅲ类水质标准。项目区地表水体水环境质量良好。

2.3 声环境现状评价

环境噪声现状监测结果表明:公路沿线声环境质量良好,所有监测点环境噪声均满足GB3096-2008《声环境质量标准》中的2类标准。

2.4 环境空气现状评价

境空气现状监测结果和常规监测资料表明,拟建公路沿线空气质量中NO2及TSP浓度都达到GB3095-1996《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中二级标准。说明拟建公路沿线环境空气质量较好,且具有较大的环境容量。

2.5 社会环境现状评价

(1)泸州市概况

泸州市是四川南部和川、滇、黔、渝四省结合部的交通枢纽、物资集散地和商贸中心,凭借优越的地理位置和良好的发展环境,泸州的工业历经30年发展,基本形成了以白酒、能源、化工、机械四大支柱产业布局,成为拉动全市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

泸州是全国最主要的白酒生产基地之一,同时,也是浓香型白酒发源地,尤以出产泸州老窖酒(浓香型)和古蔺郎酒(酱香型)而享有“酒城”的美誉。2011年泸州酒业生产实现增加值223.3亿元,增长31.3%,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比重50.75%。

泸州拥有丰富的天然气、煤层气、煤、硫铁矿等矿产资源和丰富的水能资源。境内天然气蕴藏量约80亿m3,是四川省四大气区之一。古叙、叙永、古蔺等区域煤炭资源、硫铁矿资源储量大,易开采。优越的天然条件,使泸州的能源行业一直保持强劲的生产态势,2011年能源行业实现增加值66.25亿元,增长11.8%,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比重15.06%。

化学工业是泸州重要的支柱产业,是化工部确定的全国16个大化工基地之一,也是化工部规划发展的全国大中小城市14个精细化工基地之一,是国家重要的天然气化工基地、尿素生产基地。目前,泸州拥有泸天化集团公司、四川天华股份有限公司、泸州化工厂、中国化学工程(集团)公司第七化工建设公司、化学工业部西南化工研究院、四川石油管理局天然气研究所等国家级大型和特大型化工骨干企业,对泸州市工业经济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2011年化工行业生产实现增加值23.54亿元,增长1.5%,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比重5.35%。

泸州还是全国九大工程机械生产基地之一,是全国大中型全液压汽车起重机、挖掘机制造中心。在长江沿岸城市中,泸州的工程机械生产规模仅次于上海。现已组成了以长江起重机厂、长江挖掘机厂、长江液压件厂为骨干的四川长江工程机械集团公司。2011年机械行业实现增加值19.94亿元,增长29.9%,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比重4.53%。

2011年,规模以上工业中,四大传统支柱产业实现增加值333.07亿元,增长24.4%,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达到75.7%,对工业生产的贡献率达到73.6%。

(2)龙马潭区概况

龙马潭区地处泸州市主城区,近年来,龙马潭区按照城乡统筹发展的要求,在一系列惠农政策支持下,大力实施“新村惠民”战略,坚持走精品、特色、高效的城郊型现代农业发展之路,大力发展有机高粱、优质生姜、优质蔬菜、优质龙眼、花卉苗木、林下土鸡、生态生猪等农业优势特色产业。食用菌、九狮柚、泥鳅等新兴产业初具规模,以生猪、龙马土鸡、长安肉鸽为主的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半壁江山”,成为全区重要的农业支柱产业。2011年,全区粮食产量11.81万吨,肉产量29552吨,实现农林牧副渔总产值12.85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8438元。

龙马潭区工业主要涉及石油、化工、机械、酿酒、建材、服装、制药等20多个行业,基本形成了食品、化工、机械三大支柱产业。世界500强企业之一中海油集团、美国第一大私营企业科氏工业集团和徐州维维集团等国内外知名企业已入驻本区。2011年全区社会工业总产值已达到25.24亿元,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85亿元,年均增长30.9%。

第3章环境影响评价

3.1社会环境影响评价

(1)本项目位于四川泸州经济开发区(泸州临港产业物流园区),新区路网以纵横向网格形式为主,而空港路作为连接泸州机场和国际集装箱码头之间的枢纽,也是南北向交通要道,根据新区建设的统一安排,目前北侧机场路和南侧国际集装箱码均已开始建设,故此线路为连接泸州机场和国际集装箱码头两大重要交通枢纽的重要通道。

(2)本项目的建设将使影响区居民的生活质量得到提高。

(3)本项目的建设将不可避免的对原有基础设施产生一定影响,由于本项目位于城市规划新区,目前多为农地和荒地,基础设施尚不完善,在采取一定前期措施的前提下,影响相对较小。

(4)本项目符合泸州市城市总体规划中的相关要求,对城市规划不会造成不利的影响。

(5)本项目涉及拆迁户数较少,对于拆迁户采用非住房一次性货币补偿方式。通过合理补偿,可改善企业和居民的生产、生活条件,提高生活质量。

⑹本项目的建设对航道通行无不利影响,占地范围及工程影响区范围内无重要文物分布,未压覆已查明重要矿产资源。

3.2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

(1)工程占地影响分析

拟建公路永久占用的各类土地面积占评价区相应地类面积总量的比例都较小,本公路的改建不会导致评价区土地利用结构发生根本性改变。

(2)工程占地引起的植被破坏

工程建设对评价范围植被的影响相对较小,对整个评价区内自然生态系统体系说属于可以承受的范围。

(3)工程营运期对植被的影响

拟建公路建设永久占用的自然植被将永久改变土地的性质,由林地变为建筑用地。临时占地的自然植被,在公路建设竣工后虽然能够逐渐恢复,但是其生态质量将比施工前降低。但是,这部分临时占用的自然植被的面积很小,影响很小。

(4)工程建设对动物的影响

项目区公路施工对动物种类多样性和种群数量不会产生大的影响,虽然总体上公路的建设对沿线的两栖及爬行动物有一定的干扰,但是对其生存及种群数量、种类影响很小。更不会导致动物多样性降低。

3.3 声环境影响评价

声环境的影响主要来自施工机械噪声,昼间单一施工机械(除打桩机外)距施工场地55m以外,夜间在230m以外可满足GB12523-90规定。在两种机械共同满负荷施工情况下,装载机和挖掘机共同施工为91.0dB,平地机和压路机共同施工为91.5dB,两台压路机共同作业为89.0dB,最大噪声为两台装载机共同施工为93dB。实际情况,同时作业,并不是所有的时间同时达到最大噪声辐射,实际值要低于计算值。

另外,由于工程作业的地形限制,作业场所与敏感点有高差、传播路线有遮挡,每天的作业时间不连续,路基路面施工的机械不一样等,根据其他公路调查、监测分析,噪声实际大小、影响时间及程度要较预测小。

公路施工噪声是社会发展过程中的短期污染行为,一般居民能够理解和接受。但为了保护沿线居民的正常生活和休息,施工单位应采取必要的噪声控制措施,降低施工噪声对环境的影响。

3.4 水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施工人员的生活污水一般含有较高浓度的COD、BOD5、SS和TOC。其水质指标浓度均远远超出了《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96)中相应指标的一级标准。如果这类生活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附近水体,就将成为导致水体质量下降的污染源。

项目在施工时考虑了用塑料薄膜对开挖和填筑的未采取防护措施的边坡、表土堆积地、堆料场、预制场等进行覆盖,在表土堆积地周围用编织土袋拦挡、在桥梁及堆料场周围设置沉淀池等措施。在采取这些措施后将大大地减少表土的裸露及被雨水的冲刷,且设置的沉淀池对含泥污水也有一定的沉淀作用,在强降雨条件下所产生的面源流失量也较小,对周围水环境的影响也很小。

拟建工程完工后,一般来说,路面径流污水基本满足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不会污染环境。但在汽车保养状况不良、发生故障、出现事故等时,可能泄漏汽油和机油污染路面,在遇降雨后,雨水经公路泄水道口流入附近的水域,造成石油类和COD的污染影响,应通过交通管理措施,避免类似事故发生。

3.5 环境空气影响分析

(1)施工期的环境空气污染主要是TSP。采用施工现场定期洒水,运输筑路材料的车辆加盖棚布,料场远离居民点并掩盖等措施。

(2)营运各时段公路沿线的NO2日均浓度和高峰小时浓度在距离拟建公路中心线20m以外即可满足二级标准。

(3)由于公路沿线敏感点距离公路中心线大于20m,均能满足相应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第4章环保措施

4.1 社会环境影响减缓措施

(1)在设计中应优化设计方案,减少占用耕地,要充分利用荒山、荒坡地、废弃地、劣质地;

(2)认真勘察、仔细计算,合理调配土石方,在经济运距内充分利用移挖作填,严格控制土石方工程量;

(3)在拟建项目正式开工前,公路建设单位可成立拆迁办公室,在当地政府的积极配合下,充分听取沿线拆迁户的意见,严格按照当地政府有关文件规定的拆迁建筑物赔偿标准发给房屋所有者。

(4)在本项目下阶段的工作中,专业技术人员对工程沿线进行专项的文物调查、考古勘探工作,对可能受工程影响的文物保护单位在工程动工前完成抢救性文物迁移和考古发掘任务。

本项目在现场施工过程中如果发现地下文物,施工部门应立即停止施工,保护现场,并及时报告当地文物保护部门。待文物保护部门做了挖掘保护工作之后,同意建设部门继续施工的,施工单位才能继续施工。

4.2 生态环境影响减缓措施

设计期:结合用地情况和占用生态公益林、农田尤其是基本农田的情况进行多方案论证、比选,确定合理的线位方案;对生活设施、施工生产地、施工便道、永久性道路的选址进行优化,尽量避开农田及生产力较高的林地。

施工期:注意识别沿线珍稀植物资源,加强珍稀植物保护宣传工作;对外来物种进行预防与治理。

提高施工人员的保护意识,严禁捕猎野生动物;减少工程施工噪声对野生动物的惊扰,力求避免在晨昏和正午爆破施工;加强取土场、弃土场、弃渣场防护,加强施工人员的各类卫生管理,避免生活污水的直接排放,减少水体污染,最大限度保护动物生境。

营运期:及时恢复被破坏的植被和生态环境,防止地表裸露。

4.3 环境噪声影响减缓措施

设计期:

进一步优化线路,使路线避开声环境敏感点,限于当地条件或从技术经济论证避让不可行时,建议针对敏感目标从设计阶段就考虑减噪措施。

施工期:

(1)对距离公路50m范围内的敏感点,根据实际情况,可设置临时声屏障等降噪措施。

(2)施工材料拌和场、构件制备场地远离环境保护目标,距居民点、学校等敏感点距离应大于300m。在路线近距内有集中村镇居民区的路段,强噪声施机械(装载机、振捣器等)夜间(22:00~6: 00)停止施工作业,如需连续作业应向当地环保部门申报。。

运营期:

对交通噪声超标的居民区与学校采取声屏障、隔声窗或者环保拆等措施。

在施工和营运期对部分居民敏感点进行监测,根据情况采取相应补充措施。

4.4 水环境保护措施

施工期:公路施工期对水环境的影响可通过加强管理来减缓,公路沿线施工营地的生活污水都要通过化粪池统一收集和处理后,用于肥田或绿化施肥。禁止将弃渣倾倒入同附近水体,禁止随意排放施工废水、废油,应禁止在墩子河中清洗施工机械。施工驻地、拌和场与预制场的设置应远离水体。

营运期:加强对管理人员的培训,以正确操作污水处理设施,保证出水水质达到要求。定期将垃圾运至城镇垃圾处理站妥善处理。作好养护工区机械的养护工作,防止机械油污的污染。

4.5 环境空气保护措施

施工期:为防治和缓解施工期大气污染,拟对水泥、石灰等散装物料在使用、运输和临时存放等过程中,应采取防风遮挡措施,对裸露的施工道路和施工场所洒水,减少路面扬尘。

营运期:加强道路管理及路面养护,保持道路良好运营状态;加强运输散装物资车辆的管理,加盖蓬布;执行环境空气监测计划,根据监测结果确定采取补充的环保措施。

在公路两侧,特别是敏感点附近大量植树、种草。这样,既可净化吸收车辆尾气中的污染物,又可美化环境和改善公路沿线景观。全线配备1辆洒水清扫车,定期进行洒水和路面清扫。

第5章评价结论

泸州空港路建设工程路线布设合理,项目的社会、经济效益显著,与相关产业政策和规划相符合,无重大环境制约因素。只要认真落实本次环境影响评价提出的建议和环境保护措施,拟建公路对环境的不利影响可得到缓解或消除。故从环境保护角度考虑,本报告认为拟建公路项目是可行的。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