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家庭教育》急你所需版

《家庭教育》急你所需版

《家庭教育》急你所需版
《家庭教育》急你所需版

00403学前儿童家庭教育

第一章导论

第一节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研究内容

学前儿童家庭教育指导的全过程由四类对象、四个过程、两种

环境和社会大背景等四个要素构成。一、学前儿童家庭教育指导全过程中的对象

参与学前儿童家庭教育指导全过程的对象主要由学前儿童、学前儿童的家长、直接指导学前儿童及其家长的指导者和组织指导者、对学前儿童及其家长进行指导的组织管理者四类对象组成。

二、家庭教育指导过程中的具体过程

学前儿童家庭教育指导的全过程可以分为学前儿童的发展、学前儿童的家庭教育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指导和学前儿童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的组织管理等四个过程。

三、直接影响家庭教育的环境因素

对人类来说,环境是指围绕着人类的外部世界,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社会和物质条件的综合体。从心理学的角度看,环境是指对人的心理、意识的形成发生影响的全部条件,包括个人身体外存在的客观现实,也包括身体内部的运动和变化。

四、制约家庭教育的社会大背景

社会背景也是一种环境因素,但它是从宏观上制约以上全部因素的作用的更高层次的环境因素。制约家庭教育的社会背景包括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教育的发展和变化。

第二节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研究方法一、情报研究

(一)情报研究的基本概念

情报研究是一种研究方法丽不只是一种研究手段。情报研究是通过了解家庭教育某一领域的研究课题、研究方法和研究结果,把握研究领域的基本情况、动态和发展趋势,为家庭教育、家庭教育指导和组织管理提供依据的一种研究方法。(二)情报研究的基本过程

情报研究一般经过下述几个基本过程:专题情报的收集,包括查找目录索引、查找情报资料;专题情报的分析与研究;形成情报研究的成果,包括专题情报目录索引、专题情报内容摘要、专题情报研究综述。

二、调查研究

(一)调查研究的基本概念

调查研究是指研究者对家庭教育的已有事实进行的研究。调查研究通过对已有事实的考察,了解家庭教育及其指导的现状,发现家庭教育及其指导过程中各因素之间的联系,是认识家庭教育及其指导的发展规律的一种研究方法。.

调查研究是家庭教育及其家庭教育指导研究中常用的研究方法。调查研究往往在自然状态下进行,它并不刻意控制条件,要比实验研究容易掌握。在许多情况下。调查研究作为一种基础研究,在实验研究之前,作为实验研究的准备而进行。(二)调查研究的基本过程

调查研究作为一种研究过程,一般需要经过确定调查研究的

课题,判断调查研究的所属类型,根据调查研究课题及研究类型提出调查对象的抽样方案,调查内容的设计方案,调查的手段和调查资料的统计方案,安排并实施调查方案,统计调查结果,撰写调奎研究报告等六个步骤。

4.发展研究

发展研究一般要解决的问题是“某一种现象或某一类对象的某一种特征是怎样随着时间的延伸或年龄的增长而发展变化的。发展研究在进行时一般包括两种研究方式,一种是纵向的追踪研究,另一种是横断研究。纵向研究的特点是“一组对象'多次调查,,研究的基本过程是:先准备一组有代表性的好象,然后每隔一段时间调查对象这一特征的状况,再统计每一次调查结果的平均数并将这些平均数在一张统计曲线图上连成一条统计曲线,最后,根据统计曲线的走向对现象、特征的

发展和变化作出判断。

三、经验总结

(一)经验总结的基本概念

经验是指人们通过实践活动获得的知识

与技能。教育经验是指教育者在教育过程

中获得的对教育对象、教育律的认识,教

育的技能和体验。家庭教育经验是指学前

儿童家长在家庭教育的实践过程中积累

的感性认识、具体技能和感受体验。

(二)经验总结类别与基本过程

依据经验总结的科学水平可以将其分为

具体经验总结、一般经验总结和科学经验

总结三个层次。具体经验总结一般由家庭

教育过程、教育效果教育体会三方面的内

容组成。

四、实验研究

(一)实验研究的基本概念

在教育研究中,实验研究是研究者根据一

定的目的和计划,在控制条件下,对被试

施加可操纵的教育影响,然后观测被试的

变化及教育效果,以此推断所施加的教育

影响与教育效果之间是否存

(二)实验研究的基本过程

对家庭教育指导实验的上述三类变量进

行界定,使实验研究的课题具体化。

根据实验研究课题,对研究如何进行要制

定一份实验研究计划。在这份计划中应对

下列内容加以规定:实验的组织类型是单

组实验还是等组实验;实验的被试从什么

范围选择,被试的数量和选择的方法;执

教者的选择;实验的具体措施,怎样进行

家庭教育

(三)指导实验研究的两种类型

家庭教育的指导实验一般只采用单组实

验与等组实验,不采用轮组实验。家庭教

育指导的单组实验不设置对照组,实验的

结果通过对实验组指导前后效果的比较

获得。等组实验要准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

基础相等的组,实验的结果通过指导后实

验组与对照组效果的比较获得。具体过程

如下:单组实验。选择一个班(或几个年

龄相同的班,或整个幼儿园)作为实验组;

指导前测定这个班的幼儿及家长的基础;

对这个班进行指导;指导后再进行效果测

五、质的研究

(一)质的研究的基本概念

质的研究方法是社会科学研究的一种方

法。质的研究是指研究者对自然发生的事

件或现象进行系统性的观察与记录,将观

察所得资料加以分析整理,并将结果予以

归纳叙述的一种研究方法。

(二)质的研究的基本过程

质的研究的步骤一般包括界定研究问题、

选择研究场地、进入现场并维持关系、资

料搜集与检核、资料分析与整理、撰写并

提出

六、行动研究

(一)行动研究的基本概念·

行动研究的兴起始见于美国20世纪30年

代的后期。,50年代,经哥伦比亚大学教

育学院院长考瑞(S.Corey)等人的大力倡

导,行动研究开始进入美国教育研究领

域。典型的行动研究具有以下特点:1.自

然性。行动研究在自然、真实的情景中展

开,强调将问题置于各种相关因素的有机

联系和整体情景中予以考察,侧重于用质

的手段和定性的方法去理解、把握人的生

活世界。2.行动性。行动研究从实践活

动开始,在实践中进行,并以实践质量能

否提高作为检验研究成果的标准,。3.角

色一体性。行动研究的主体是教育实践

者。强调实践者以研究的心态和方法对待

本职工作,要求实践者在教育实践中既要

做行动者,又要做研究者,研究者的角色

与实践者的角色同_。4.供体与受体的统

一性。行动研究要求研究者的角色与运用

研究成果的实践者的角色统一起来,保证

使研究成果直接、及时地转化为实践

过程。5.合作性。行动研究虽不排除实

践者个人独立进行,但通常情况下,由一

组实践者与研究人员围绕一个实践问题

合作进行。除教师外,家长、学生、社会

团体、社会机构和各界人士都可以作为

合作者介入。6.反馈一调整性。行动研

究要求在持续进行的活动中,不断对活动

的目标、结果和手段三者及其关系进行反

思,并根据反思所形成的判断修正研究进

程中的行为,是一种开放性和

形成性的研究活动。7.目标的具体性。

行动研究的目标在于在具体情景中提高

行动的质量,增进行动的实效。行动研究

并不刻意追求自为、独立的知识体系本

身,它只是研究和解决具体问题的工具。

8.结果的非普遍性。行动研究作为一种

直接指向具体情景中的具体问题的研究

方法,它通常只将在特定情景中得到的研

究结论运用于该情景、该问题本身,并不

追求获得普遍适用于各种情景的概括化

知识。

(二)行动研究的基本过程

关于行动研究的步骤,有人提出:首先,

要“找出起始点”,包括研究日志、寻找

一个起点;其次,要“理清情境”,包括

澄清研究的起点、收集资料、资料分析;

第三,要“发展行动策略并付诸实践”;

第四,要“分析与理论类化”。

第三节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发展趋势

一、现代教育发展的主要特点

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于1996年向联合

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一份报告中提出现

代教育的四大支柱的新构想,认为要适应

未来社会的发展,教育必须围绕四种基本

学习能力来重新设计、重新组织。这四种

学习能力是:1.学会认知。目的是使学生

学会如何学习,即掌握认知的手段,而不

在于知识本身。2.学会做事。使学生具

有在一定的环境中工作的能力,这种能力

是包括如何对待困难、解决冲突、组织管

理和承担风险等多方面的综合能力。3.学

会共同生活。使学生学会设身处地地理解

他人,从而消除彼此间的隔阂、偏见与敌

对情绪,和周围人群友好相处,并且从小

培养学生具有为实现共同的目标与计划

而团结合作的精神。4.学会生存。为适

应社会的迅速变革与发展,使学生学会掌

握自己命运所需的基本能力,即思考、判

断、想像、表达、情绪控制和社会交往等

方面的能力。

EQ)的影响。因此,只有从重视IQ转到

重视EQ上来,并大力提升年轻一代的

EQ,才能拯救现代社会。丹尼尔.,高曼

对EQ所下的定义包含如下五个方面的内

涵:1.认识自身的情绪。认识情绪的本质

是EQ的基石,这种随时随地认知自身感

觉的能力对于了解自己非常重要。了解自

身真实感受的人才熊成为生活的主宰,否

则必然沦为感觉的奴隶。2.妥善管理情

绪。情绪管理必须建立在自我认知的基础

上。这方面能力较差的常受低落情绪的困

扰,而能控制自身情绪的人则能很快走出

命运的低谷,重新奔向新的目标。3.自

我激励。自我激励包含两方面的意思:①

通过自我鞭策保持对学习和工作的高度

热忱,这是一切成就的动力;②通过自我

约束以克制冲动和延迟满足,这是获得任

何成就的保证。

4.理解他人情绪。能否设身处地理解他

人的情绪,这是了解他人需求和关怀他人

的先决条件,高曼用“同理心”来概括这

种心理能力。可见,“同理心”是同情、

关怀与利他主义的基础,具有“同理

心”的人常能从细微处体察出他人的需

求。5.人际关系管理。

二、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发展趋势

“素质教育走进家庭”将成为中国家庭教

育的主旋律。1999年6月,《中共中央国

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

育的决定》把“实施素质教育”定位在“提

高国民素质”的根本宗旨上。素质教育以

德育为核心、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为重点。

第二章家庭

第一节家庭的概述

一、家庭的概念’

(一)家庭的定义

马克思和恩格斯曾经给家庭下了这样的

定义;“每日都在重新生产自己生命的人

开始生产另一些人,即增殖,这就是夫妻

之间的关系、父母和子女之间的关系,这

就是家庭。”①也就是说,家庭的本质是

婚姻和血缘关系,是由夫、妻、子女以及

其他生活在一起的近亲所组成的小团体。

我们可以把家庭概括为:

1.婚姻是家庭的起点,是家庭中最主要

的关系,也是判断是否是家庭的首要指

标。

2.血缘是家庭的纽带,父母、子女、兄

弟姐妹之间因血缘关系而紧紧地联结在

一起,这是判断家庭的又一个重要指标。

3.共同生活、有密切的经济交往是家庭

成立的必要条件,这就

包括除父母、子女之外的其他直系、旁系

亲属和建立了正式领养关

系的成员,他们中有的虽无血缘关系,但

由于长期的共同生活和经

济上的密切交往,实际上起到了维系血缘

的作用。

(二)家庭的本质和特征

家庭作为人类的一种社会生活组织,有其

基本的性质和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

方面:

1.两性结合,延续后代

没有两性结合、没有婚姻就没有家庭。因

此两性结合进行种的繁衍是家庭最主要

的特征,是与其他社会组织形式相比最大

的区别所在。

2.是社会发展的产物,有其自身产生和

发展的历史

自人类社会开始以来,家庭形态已有了很

大的变化,它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

随着社会的变化而变化的。在人类漫长的

历史发展过程中曾先后出现过四种家庭

形态:血缘家族、普那路亚家庭、对偶家

庭和一夫一妻制家庭。系的一种艺术。

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如我国长期以来占主

要地位的大型联合型家庭已渐渐向小型

核心型家庭转变,经济基础在其中起了关

键作用。

我们可以作出这样的结论:家庭是在不断

变化的,它随着社会的发展从较低级阶段

向较高级阶段发展;生产方式的变化、生

产力的发展是家庭发展的决定力量。

3.是人类的基本群体,不仅为人们创造

了社会的基本条件,而且还因此满足人们

从物质到精神的多方面需要由于家庭成

员以姻亲、血亲为纽带,因此关系密切、

稳定、持久,感情深厚,具有很强的凝聚

力。对每个人来说,从出生到长大成人、

走上社会,这其中要经过漫长的路,家庭

是这条路的起点,年幼者不仅需要父母双

亲的哺育而且需要教育,从而学会基本的

社会生活技能,发展个性。家庭成了人们

生存的一种方式和环境,对人的一生都会

产生重大影响,世界上每个人无不被打上

家庭的“烙印”。

家庭并不是与人类社会同时出现的,而是

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恩格斯

运用了摩尔根的大量研究成果,证明了在

人类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先后出现过四种

不同的家庭形式。

二、家庭发展的四种形式

(一)血缘家庭

血缘家庭属于群婚制的最初阶段婚姻是

按照辈分来划分的,凡属同一辈分的男女

均可以结为夫妻,即使是兄弟姐妹之间结

为夫妻也是合乎道德的,这种同辈而婚的

婚姻构成了人类最古老的家庭形态——

血缘家庭。

(二)普那路亚家庭

人类经过几百年的发展,生产劳动能力又

有了巨大的进步,从游徙的部落变为相对

稳定的部落,使得部落间有了较固定的联

络,并且开始互相通婚。某一氏族的男子

与另一氏族的一群女子交互群婚,也就是

说,一名男子可以与一群女子发生性关系,同样一名女子也可以与一群男子发生性关系,但它排除了兄弟姐妹的性关

系。这种婚姻形成的家庭称为“普那路亚家庭”。

“普那路亚”是美国夏威夷语,意思为“亲密伙伴”。普那路亚家庭也属于群婚制家庭,又称为团体婚姻。

(三)对偶家庭

人类又经过了漫长的旅程,这期间社会经济和氏族制度又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人们也逐渐学会耕作和畜牧,特别是工具的改进使捕猎等劳动有可能成为男子个人的行为,男女群居已不再成为必需,对偶制取代了群婚制。

(四)一夫一妻制家庭

人类家庭形式从对偶家庭再向前就发展成为一夫一妻制家庭,这也是人类有史以来的最后一种婚姻家庭形式。

三、家庭的生命周期

一个家庭从成立到消失,大约经历五六十年,一般来说,期间要经历各种不同的阶段:新婚夫妇的两人世界阶段一孕育孩子阶段一为人母、为人父并养育孩子阶段_孩予长大成人阶段-老年阶段,其中20年,家庭生活的重心在养育孩子。

(一)新婚夫妇的两人世界。婚姻的建立使不同生活背景的男女双方结合在一起,这期间需要双方相互适应、磨合,因为夫妇原本生长在不同的两个家庭之中,生活习惯、价值观念都会有差

异,这就需要双方都要努力协调、真诚地悦纳对方。

(二)孕育孩子阶段。经历了两人世界之后,大多数家庭都会作好准备,迎接小生命的到来。未来的爸爸、妈妈们会对孩子有着美好的遐想,一些准父母的兴趣爱好、生活方式甚至都会发生变化,孕妇的健康、饮食、保健等等常常是这阶段家庭生活的重心。

(三)为人父母、养育孩子阶段。原先两个人的双向关系变成较为复杂的交互关系,孩子的出生使初为人父、人母的家长面临着许多困难,如缺乏带孩子的经验,不分白昼、不分寒暑地忙碌,孩子

出生后所造成的家庭生活改变更是巨大,父母休闲、自由支配的时

(四)孩子长大成人阶段。通过十几年的养育,孩子渐渐长

大,他们开始有了自己的社交圈,学着独立和自由选择,家庭生活和亲子关系需要作较大的调整,对子女的教养方式、态度等都要根据孩子的不同情况来制订。另外,孩子已有一定的能力来帮助父

母分担生活的压力,父母要善于培养孩子负责、敬业等优良品质,为孩子今后走向社会打好基础。

(五)老年阶段。当孩子有了经济能力之后,他们就能自立了。越来越多的孩子走上工作岗位之后,更愿意有自己的空间,他们会离开父母独立生活。

第二节家庭结构

一、家庭结构的概念

家庭结构是指家庭成员的构成及其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状态,以及由这种状态形成的相对稳定的联系模式。家庭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成员组成的,家庭中每个成员的存在都依赖于其他成员的存在,他们各自都有一定的角色,互相关联、互相维持。广义的家庭结构还应色括家庭的主体结构、经济结构、职业结构等。

划分家庭结构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家庭成员的分类和家庭成员的多少。家庭成员的分类构成了家庭的类型结构;家庭成员的多少构成了家庭的规模结构。

二、家庭结构的类型

家庭结构的类型就是家庭结构的整体模式,作为社会细胞的

家庭是以婚姻为基础、以夫妻为中心的,也就是说它们有共性。区别家庭结构的类型就是从一个侧面将大致相同的家庭归为一类,并通过分类把握不同家庭的不同

特点及其一般规律,为家庭教育提供适当

的指导。好的家庭结构分类应该符合两个

条件:一是尽含,即所有家庭都应包括进

去;二是明确,即每个家庭归于哪类应明

确。依照判断家庭的基本依据,结合我国

的现实情况,家庭结构的类型可分为核

心家庭、主干家庭、联合家庭、残缺家庭、

隔代家庭等等,下面我们将对这些不同的

家庭结构类型进行较为详细的论述。

(一)核心家庭

“核心家庭”这一名称来源于西方,是指

已婚夫妇与未婚子女组成的家庭,家庭内

只有三种家庭关系:夫妻关系、亲子关系

和兄弟姐妹关系。核心家庭的主要特点是

人口少,结构较简单。特别是我国提倡“一

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之后,核心家庭一

般都是三口之家。

(二)主干家庭

主干家庭是指父母和一对已婚子女组成

的家庭。参考国际上主干家庭的定义,我

国社会学家对主干家庭下了这样的定义:

“在一个家庭中有两代以上,而且每一代

只有一对夫妇组成的家庭。

(三)残缺家庭

残缺家庭,顾名思义就是不完整家庭。著

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在论婚姻和家庭

关系时曾说过,“在过去的历史中,人们

似乎找到了一个最有效的抚育方式,那就

是双亲教育。”他把夫妻和子女比作社会

结构中的正三角,以此来描述家庭成员的

相互关系及其相互连接构成的一个完的

家庭,而一旦夫妻双方中的一方去世或双

方离异,这个三角形便失去了一条边,这

个家庭便是不完整、残缺不全的。

(四)隔代家庭

隔代家庭是指(外)祖父母与孙辈组成的

家庭。曾几何时,中国大地上刮起了一阵

出国风,年轻的父母为了求得自身的发展

或工作需要纷纷漂洋过海,形成一批留守

子女,也有些父母由于工作繁忙或者外出

打工无暇顾及年幼的孩子,便把孩子送到

(外)祖父照顾孩子的日常生活

(五)联合家庭

三、我国家庭规模的发展趋势

纵观我国家庭规模的发展变化状况,有两

个很明显的走向小型化、核心化,它们也

将是我国家庭结构在今后相当长一段时

间内的发展趋势。着家庭规模的缩小,家

庭结构也相应地简单了,出现“核心化”

趋势。

(二)核心化趋势

家庭不仅将众多的旁系血亲排除在外,即

使在直系血亲的几代人当中,也逐渐由父

母双亲加上子女构成的所谓核心家庭取

代几代人同堂的“主干”或“联合”家庭,

这在西方国家更为突出。

二、家庭关系的类别

家庭关系的类别在不同的家庭中会有所

区别,但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种:

(一)夫妻关系。夫妻关系在家庭关系中

处于核心地位,是家庭的起点和基础,被

称为家庭中的第一关系,也是家庭,最基

本的关系。由夫妻关系产生亲子关系,然

后再衍生出其他家庭关系。

(二)亲子关系。亲子关系就是父母与子

女的关系亲子关系是以血缘或收养为基

础的,亲子关系在家庭中是直系血亲中最

近的一种关系。

(三)祖孙关系。祖孙关系指祖父母或外

祖父母与孙子女或外孙子女的关系。虽然

我国的家庭规模已有了很大变化,但祖孙

关系的亲密程度并未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反而随着独生子女政策的推进,祖孙之间

包含着越来越多的关爱和依恋。

第三节家庭关系

一、家庭关系的概念

一般来说家庭至少由两个成员组成,相互

之间构成了家庭关系,什么是家庭关系?

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认识它。

(一)家庭关系的定义

所谓家庭关系,又称家庭人际关系,是家

庭成员之间根据自身

(二)家庭关系的特点

家庭关系相对于其他社会关系而言有其

自身的特点,主要表现为:

1.家庭关系是以婚姻血缘为纽带的。它

的维系更主要的是依赖于爱、共同的情

感、道德、心理因素等这是家庭关系最主

要的特点。家庭成员有着天然的血浓于水

的情感,家庭成员之间这种特殊的关系使

得家庭关系最为密切,相互影响也最为深

刻,家庭成员之间不仅有情感上的关系,

还有经济上的共同利益、事业上的相互

帮助等等。因此,家庭关系包括了人类生

活的—{方面,比如物质生产、生活消费、

家务劳动、性爱、繁衍后代、家庭教育、

亲子情感、家庭休闲娱乐等,这是其他社

会关系不能比拟的。

2.家庭关系最为持久、稳定。自从人类

进入婚姻家庭时代以来,家庭关系就一直

延续到今天并将持续下去,而其他的社会

关系都会消失或改变,只有家庭关系伴随

着历史的发展绵绵不断。

3.家庭关系表现出一种其他任何社会关

系都不曾有的连续性和承先启后性。家庭

关系是以代际关系为层次,同辈或几代人

之间相互交往,特别在我们中国非常重视

寻根追源,一些家庭以家谱的形式记录着

上至几十代的家庭成员及其之间的关系,

使后人牢记自己的祖辈,一代代地传下

去。

4.家庭关系受到法律的保护和道德的监

督。家庭成员之间的权利、义务都被法律

所明文规定,如父母有抚养子女的义务,

子女有赡养老人的责任,如果违反这些规

定轻则受到社会舆论的谴责,重则受到法

律的制裁。因此家庭关系不仅是一家一户

的内部事,它还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必定

受到政府的重视。

二、家庭关系的类别

家庭关系的类别在不同的家庭中会有所

区别,但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种:

(一)夫妻关系。夫妻关系在家庭关系中

处于核心地位,是家庭的起点和基础,被

称为家庭中的第_关系,也是家庭中最基

本的关系。由夫妻关系产生亲子关系,然

后再衍生出其他家庭关系。

(三)“亲子关系:。桑子关系就是父母与

子女的关系。亲子关系是以血缘或收养为

基础的,亲子关系在家庭中是直系血亲中

最近的一种关系。亲子关系有着自身的特

点:首先,它是不可选择的,从母亲孕育

一个新生命开始,父母与子女的关系就存

在了,父母元法选择子女、子女也无法选

择父母。其次,它是永久的,是任何人都

无法改变的,即使由于分离等各种原因也

无法改变血缘的客观现实,这种关系直到

生命的结束也依然存在。第三,它有特定

的权利与义务。父母必须抚养子女,子女

也必须赡养父母,亲子之间有着血脉相承

的深刻内涵,尤其对于孩子来说,亲子关

系是人生最初建立起来的人与人之间的

关系,对子的一生都会产生深刻影响。

(三)祖孙关系。祖孙关系指祖父母或外

祖父母与孙子女或外孙子女的关系。虽然

我国的家庭规模已有了很大变化,但祖孙

关系的亲密程度并未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反而随着独生子女政策的推进,祖孙之间

包含着越来越多的关爱和依恋。

(四)婆媳关系。婆媳是由姻亲而结成的

一种家庭关系。

三、影响家庭关系的因素分析

家庭关系并非存在于真空当中,它受到多

种因素的影响,既有家庭内部的因素,也

有家庭外社会大环境的因素,它们都会对

家庭关系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一)来自家庭内部因素的影响

家庭内部可分为家庭规模结构及人员素

质、家庭中的代际1隋况、家庭传统及背

景。

1.家庭规模结构及人员素质

家庭规模越大、结构越复杂,家庭关系则

越错综复杂。这个道理很好理解。

2.家庭中的代际情况

显而易见,家庭中的代际层次越多,家庭

关系则越复杂。人们常常说的“代沟”就

是指不同时代的人价值观念上有差异以

致造成隔阂。不同代际的人由于所处的社

会大环境不同、经历不同、年龄及身体差

异等原因,他们在对事物的判断、处理问

题的方法上会有很大的区别。在社会转型

期,这种区别表现得更为显著,长辈们

常常以旧的标准来要求年轻一代,而年轻

-代又有自己的理念和生活方式,因此常

常会引起冲突,影响家庭关系。

3.家庭传统及背景

家庭传统及背景会对家庭关系产生潜移

默化的影响。在一个家风良好的家庭里,

人人都耳闻目睹家庭其他成员特别是长

辈们尊老爱幼、善待兄弟姐妹,这对形成

优质的家庭关系是有深刻影响

的,因此,家长要以身作则,为孩子们做

出好的榜样。

(二)来自家庭外部因素的影响

影响家庭关系的外部因素归纳起来有三

种。

1.社会生产方式及生产力发展状况

生产方式决定于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同的

生产方式也会产生不同的家庭关系,这已

是被历史所证明了的。比如在自给自足的

手工业时代,家庭就是一个生产单位,家

长是家庭生产的组织者和主要劳动者,在

家庭中占有绝对统治地位,那时候的家庭

关系是以“家长制”为主导,父为子纲。

现代社会男女平等,人人有独立经济能

力,“家长制”就不易滋生,社会倡导家

庭成员之间互敬互爱,平等和睦。

2.法律和道德风俗

一个社会的法律制度对家庭关系起到约

束和保障作用,比如法律规定夫妻双方有

相互忠实的义务,父母有养育子女的义

务,子女有赡养老人的责任等就从法律上

约束了夫妻、亲子之间的关系。

3.宗教

宗教对于家庭关系也有重大影响,典型的

如中世纪的欧洲,,宗教势力很大,规定

夫妻不得离婚,对家庭的主要关系产生了

很大的约束力。我国的佛教强调“仁义”、

“以孝为本”,子女对父母必须言听计从,

不得有任何违抗,否则将会受到家族的严

惩,这就对家庭中亲子关系作出了严格的

规定。

四、家庭关系的发展趋势

家庭在发展,家庭关系也在发展,从近几

十年来家庭关系发展演变的情况来预测,

家庭关系有如下的发展趋势:

(一)家庭关系从数量上来说将趋于简单

化。首先,由于家庭结构和家庭规模小型

化趋势使得家庭成员数量减少,根据家庭

关系次数公式(N2-N)/2,N为家庭人数,

N变小那么家庭关系次数必将减少。其

次,独生子女政策是我国的一项长期国

策,家庭中兄弟、姐妹、妯娌、堂兄弟、

堂姐妹及伯叔、姑姨、侄子女等旁系亲属

将大大减少。

(二)家庭关系从交往密度上来说将趋于

减弱,未来社会将越来越呈开放化趋势,

未来人们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人们与社会

群体联系将加强,而与家族成员的联系将

减弱。同时由、于人们地域流动的可能性

越来越大,走出家乡求得更好的发展已成

为年轻人求职观念的主流,家庭成员分布

的地域广,他们之间的联络必定会减弱,

家族对人的控制力度越来越小。

第四节家庭的功能

一、家庭功能的概念

家庭功能又称为家庭职能。任何一个社会

组织只要存在,必有其存在的理由,家庭

也不例外。它之所以在每一个社会和文化

中都存在并受到重视,是因为家庭这一社

会组织形式有其独特的功能,不能被其他

社会组织形式取代。什么是家庭的功能

呢?家庭功能就是指在一定的社会条件

下,家庭对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所起的作

用。

二、家庭功能的类别

我们把家庭功能分为两大类:(一)固有的功能;(二)历史的功能。固有的功能包括生育功能、性生活功能、抚养赡养功能;历史的功能包括情感交往功能、生产功能、教育功能、娱乐功能、宗教功能、政治功能等。下面我们分别加以论述。1.生育功能。人类进入个体婚制,以来,家庭一直是生育、繁衍后代的基本组织。生育包括生殖和养育,一个新生命的诞生以及从毫无行为能力到长大成人,这期间,家庭起很大的作用。虽然近几年来生物技术、基因工程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一个孩子从生物人成长为社会人离不开家庭的抚育.父母的教育引导,家庭生养了千千万万代人,使人类得以延续。2.性生活功能。性行为是人的生物本能,为了生养出健康的后代,古人对性生活作出了种种限定,实现了人与动物的区别。这种限制到了近现代就被法律、道德等控制在夫妻关系之中,只有家庭才为人们提供了被法律和社会风俗所认可的性生活,家庭的这一生理功能对于人的个性、家庭的巩固,甚至对社会的稳定都有很大的影响。

3.抚养和赡养功能。孩子出生之后都要有一个相当长的依赖时期,无论是生理上还是情感上都离不开父母及长辈的照顾,人到了老年也有一个丧失劳动力需要子女后代予以赡养的时期。

4.情感交往功能。由于亲缘和血缘关系使家庭成员之间的感

5.物质生产功能。家庭曾经是生产资料占有单位,曾经是生产劳动的组织单位,也曾经是劳动产品的分配、交换的单位,家庭的物质生产功能满足了人们衣食住行等生活基本需求。

6.教育功能。正常情况下,人的一生离不开家庭,家庭对人的教育、影响是终身的,家庭教育具有自己的特点。在以手工劳动为主的农业时代,一个家庭就是一个生产单位,对青少年进行生活和职业技能教育是家庭教育的主要内容,采取的主要形式是年长一代手把手地把手艺传给后代。

7.娱乐功能。现在虽然可供人们选择的娱乐场所、方式越来越多,但家庭独有的温暖、舒适、愉快的气氛是其他任何娱乐场所

8.宗教和政治功能。宗教和政治功能是家庭的附加功能,它不为家庭所必需,只是在一定条件下才出现,在信奉宗教的国家和地区,家庭起着传播宗教、世代传教的作用。家庭的政治功能也同样是一定历史条件下的附加功能,比如在家长制宗法盛行的时期,家庭中的最长者就是统治者,其具有绝对权威,奴隶主和封建主家庭常常是政治联姻,一荣俱荣,婚姻家庭带上浓厚的政治色彩。

三、影响家庭功能的因素

影响家庭功能的因素有很多,最主要的有三大类: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社会制度和法律、传统习俗与伦理道德。

(一)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对家庭功能的影响

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对家庭功能有决定性影响。纵观家庭发展历史,家庭的每一次变革都与当时社会生产力状况有直接关系,家庭功能的变化也是杜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

(二)社会制度和法律

家庭是社会的组织,社会制度的变迁必然会影响家庭的功能。

比如在一个封建专制、等级森严的社会里,家庭一定会有维护政治权力和家族权力的作用;而在一个民主自由、法制平等的国家里,家庭的功能会有很大不同,可以说,社会制度是决定家庭功能的一个重要因素。同样,社会制度的集中体现——法律也会对家庭功能的发挥起到重要作用,法律是体现国家意志的一种约束力,促使家庭必须履行其职能,比如父母必须抚养子女,子女必须赡养老人。(三)传统习俗与伦理道德

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传统习俗和伦理道

德,由此带来不同的理念和价值观。比如

欠发达的非洲、泰国北部及我。国中、西

部农村盛行多子多福,有句古话“不孝有

三,无后为大”,妇女地位与其所生子女

的多寡和性别有关,生了男孩就高人一

等,生了女孩就抬不起头,如果没有子孙

后代的话就更遭人嫌弃。

四、家庭功能的变化

近十年来,全球经济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人们的意识形态也相应地发生了根本的

转变,特别是对人自身价值的重新认识促

使家庭的功能也在不断地变化,从大的方

面来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生育功能逐渐退化。

(二)生产功能从丧失到恢复。

(三)消费功能由平均到多元。绝大多数

的人们是以家庭为

(四)教育功能分化。

(五)赡养功能弱化。

五、家庭教育功能的演变

家庭随着社会的变化而变化,作为家庭主

要功能之一的教育功能也在不断地发生

变化。

第三章家庭教育

第一节家庭教育的概述

一、家庭教育的概念

每个家庭都自发地进行着家庭教育,那

么,什么是家庭教育

呢?

(一)家庭教育的定义

家庭教育是家庭教育学中一个非常重要

的概念,学术界对其的界定有许多种,其

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有:家庭教育是指在

家庭生活中,由家长即由家庭里的长者

(其中主要是父母)对其子女及其他年幼

者实施的教育和影响。”

(二)家庭教育的性质

所谓家庭教育的性质就是家庭教育区别

于其他形式教育的根本属性。由于家庭有

别于其他社会组织,家庭教育也具有区别

于其他形式教育的特定属性。根据前一章

论述的家庭的特征和本质,我们来看一下

作为家庭主要功能之一的家庭教育具有

什么根本属性。

1.它是一种非正规教育。它不同于学校

教育,学校教育是一种有组织、有目的、

有计划、有系统、有考核要求、有统一标

准的教育,家庭教育虽然也有一定的培养

目标,但并没有特定的教育计划、教育大

纲和教育内容,教育者也没有经过专门的

训练和培养,只要生育了孩子,家长自然

就成了教育者。

2.它是一种充满了亲情的教育。家庭教育

是在有着血缘关系的成员之间进行的一

种教育,带有强烈的感情色彩:中国有句

俗话一儿子是自己的好。

3.它是一种稳定的持久性教育。

(三)家庭教育的特点

家庭教育相对于其他教育具有明显的三

个特点。

I.教育内容包罗万象

家庭既要负责儿童的衣食住行,又要担负

起人格发展的重任,还要培养孩子的生活

能力、体格发育、学习习惯、品行修养等。

2.教育形式无固定模式

家庭教育没有特定的教育教学大纲、正式

的教育组织形式,也没有统一的教育内容

和教材,更没有行政部门的评估考核,一

切都是在日常生活中随时随地地进行着,

父母对孩子的教育影响更多的是通过家

长的一言一行来传递的。

3.家庭教育因素复杂多样

影响家庭的因素诸多且相互交叉,并且受

自然条件约束,不可人为选择,又缺乏严

格的制度,因此家庭教育艰巨而复杂。现

在的家长都是独生子女,他们并没有教养

子女的经验,只能边养边教,有许多错误

的地方却再也无法弥补。

(四)家庭教育的地位和作用

家庭教育对人的一生都会打上深深的烙

印,而且在社会发展

进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我们可以从以下三

方面认识家庭教育的地

位和作用。

1.家庭教育是整个教育体系中不可缺少

的一部分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

基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应当清楚地认识

到,任何没有家庭教育的学校教育或没有

学校教育的

家庭教育都不能单独承担起塑造人这一

细致:复杂的任务。”

2.家庭教育对儿童社会化起着奠基作用

儿童社会化是指儿童形成适应现实社会

与文化的人格、掌握社会公认的行为方式

的过程。社会化是儿童成长的必由之路,

毫无疑问,学前儿童最初的社会化是在家

庭中实现的,以后的社会化过程也有相当

部分在家庭中实现。

3.家庭教育不仅是家庭内的个体行为,它

对社会发展所起的作用也不可低估家庭

教育最具广泛性和群众性,我国有2亿个

家庭,这2亿个家庭承担着祖国未来建设

者的教育培养重任,家庭教育质量的高低

直接影响着民族素质与国家的综合实力。

(一)家庭物质环境的影响

家庭物质环境包括家庭的居住条件、经济

收入等,它直接与家庭的物质生活条件、

子女学习环境及健康等方面相联系。

(二)家庭精神环境的影响

家庭的精神环境包括家庭成员之间的关

系、家庭的文化氛围、家长的素养等方面。

在家庭的物质环境得到保证的前提下,家

庭精神环境的好坏对孩子的发展起决定

性作用。

三、家庭教育对子女的影响

幼儿时期是人一生中身心发展十分迅速

的时期,近一二十年来心理学、脑科学研

究成果都表明,刚离开母体的新生儿已经

有了探索外部世界的欲望和能力,他们对

一切都感到新鲜,积极尝试着去探索、去

了解。

第二节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

一、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

(一)学校教育

学校是专门从事教育的机构,学校的行政

领导、教师都是经过专门的培训,并且通

过教育行政部门的业务考核、品德鉴定,

具有

教育知识和能力的专业人士,有的国家还

有教师资格考试制度,只

有取得教师资格证书才能上岗。

(二)学校对家庭教育的指导

把对家庭教育的指导列为学校工作的一

个重要方面已成为国‘

际教育发展的趋势。人们已经越来越认识

到学校教育要真正发挥正规教育的核心

作用必须同时重视对家庭教育的指导,帮

助家庭转变陈旧的教育观念、教育方法,

促进家长发挥教育的主动性、积极性,为

孩子创设良好的成长环境。学校对家庭教

育的指导应该注意以下几方面:

1.协调学校与家庭的教育工作,发挥整

体合力

协调学校与家庭的教育工作可以从这些

方面着手:首先,要及时把学校每个阶段

的教育工作重点向家长介结,使家长了解

学校工作的主要内容,相应地作出配合。

比如学校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家长要有意

识地利用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素材向孩子

介绍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杰出的优秀人

物、祖国美丽河山以及中华民族的发展历

史,激发子女的爱国情感,为自己的国家

感到自豪,同时体会到作为龙的传人肩负

着祖国富强、民族昌盛的责任感和使命

感。

2.要充分调动家长主动关心子女各方面

发展的积极性,发扬家庭教育的优势

现在不少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很重视,但认

识上有偏差,表现为重智轻德、一味地要

求孩子争第一,对孩子的品德、个性比较

忽视。

3.学校对家庭教育的指导要加强可操作

性,落到实处现在的家长大多具有一定的

文化,并且能从网络,、媒体等多种途径

来获取有关家庭教育的知识,学校对家庭

教育的指导相对于网络、媒体,更具有操

作性。

4.家庭教育指导要面向全体家长通常,

教师关注两头,就是特别好的孩子和特别

差的孩子的家长,对于处于中间层次的一

般孩子的家长往往比较忽视,还有些教师

与较重视教育的家长指导、交流得比较

多,对于不配合或自身素

(三)家庭对学校教育的参与

家庭对学校教育工作的参与主要体现在

以下几方面:

1.家长应该为孩子成长创设良好的条件

影响孩子成长的条件有物质和精神两方

面的。物质条件包括安静的学习环境、整

洁的居住环境、必要的物质设备、必需的

营养保证;精神条件包括父母的自身修

养、良好的亲子关系、民主宽松的家庭气

氛、健康的生活方式、正确的教育态度等。

3.热心学校工作,充当学校教育的参谋

发达国家的学校都有类似家长委员会的

组织,这些孩子家长来自各行各业,家长

们利用自己的专长为学校出谋划策,可以

是组织讲座给学校师生介绍国内外科学

研究的前沿动态,也可以是利用社会力量

组织一些有意义的课外活动、校外活动

等,形式多种多样。

二、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

(一)社会教育

社会教育就是社会对人的发展所起的影

响作用。所谓社会,就是通过人们的活动、

交互作用而产生的关系体系或组织体系,

它是以现象的形式呈现出来的。社会是一

个极其庞大复杂的系统,教育是人类社会

特有的一种现象,人类社会的发展推动了

教育,教育又反过来推动人类社会的发

展。

(二)社区教育

社区教育是社会教育化、教育社会化的实

现模式,就是以一个街道、一个乡或一个

区为范围,将这个社区里的机关、企业、

学校等

组织起来,共同关心这个社区内的年轻一

代的教育,支持社区内的各类学校,为他

们提供帮助,而这个社区内的学校等教育

机构则一起参与社区的各种精神文明建

设,实行双向服务,起到既教育少年儿童

又改造社会的作用。

(三)社区与家庭教育的相互影响

社区是家庭所处的社会区域,是家庭成员

生活的社会环境,一般情况下每个社区都

有特定的风格风尚,比如某一社区知识分

子比较集中,社区的学习气氛会比较浓

厚,人们比较有礼貌,重视对孩子的教育,

但邻里之间可能比较冷漠。

(四)传播媒介的作用

大众传播媒介与人的生活联系越来越密

切,,人们已越来越离

不来网络电视。

(五)传播媒介对家庭教育的指导及家庭

对传播媒介的选择

传播媒介对孩子的影响、对家长的影响、

对家庭生活的影响是广泛而深刻的,从现

在的孩子对广告词的熟悉程度、从人们对

上网的迷恋程度就可见一斑。

第三节学习社会中的家庭教育

一、终身教育

终身教育思想最早可以追溯到古希腊罗

马、伊斯兰思想以及在中国、印度的古老

哲学思想里,其后在夸美纽斯、卢梭以及

880-1920年教育运动的代表们身上也能

发现这种思想。

要实现家庭的终身教育目标,需要具备一

定的条件:

l.家庭成员要转变观念、提高认识。信

息化时代既给人们带来好处也给人们造

成压力,所谓好处就是知识使个人的潜能

不断得到开发,生活充实,有助于人们自

我价值的实现,但同时也使个人不断地面

临挑战,人们必须持续不断地提高才能避

免被社会淘汰,受教育不再是孩子们的专利’,成年人同样必须接受教育。应树

立这样的观念:学习是现代人的生活方式,也是个人存在的条件。

2.在正确理念的指导下,保持高涨的学习欲望和能力。据估计,当前专业知识的半衰期仅为5·7年,即学科的知识在5~7年后就会过时一半,家长和孩子同样需要不断地追求新知识,保持学习的欲望,不断提高学习的能力。

3.塑造新的生活形悉。家庭终身教育的对象包括每一个家庭成员,教育的内容要与生活工作相结合,利用一切教育资源,激发家庭教育的潜能,家庭教育的潜能是相当大的,如何发掘、如何利用应该是家庭努力的方向,家长要不断地反思、敏锐地感悟。

教育贯穿于人的一生,未来的社会是终身学习的社会,终身教育的推进是以建立学习社会为标志的。

二、学习社会

近三十年,世界上发达国家把“推进终身教育、建立学习社会”作为解决当前社会发展中不断出现新问题的主要途径1996年,欧洲终身学习白皮书指出:欧洲未来的社会是学习社会,在这方面,教育体系中的老师及其他社会参与者应扮演重要的角色,教育与训练是个人自我形成、自我改进及自我实现的主要途径,个人来自正规教育、在职教育或非正规教育途径的学习都是决定自己前途与未来发展的关键因素。

三、学习型家庭

(一)学习型家庭的提出

学习型家庭这个概念是从美国麻省理工大学史隆管理学院20世纪90年代初提出的“系统思想、学习型组织”管理科学新技术中迁移过来的,人们发现90年代最成功的企业是“学习型组织”,因为现代社会惟一能持久保持的优势是比你的竞争对手学得更快。

第四章家长与子女

第一节父母的职责

一、父母亲的职责

所谓职责,主要指角色地位和责任。父母的职责可以从父母亲的角色、父母的作用角度来认识,为了便于能更生动、更通俗地理解,我们还将列出称职父母的典型特征。

(一)父母的角色

角色一词借用于戏剧,家庭好比是人生的舞台,人们扮演着各自的角色,并有与之相配的一整套权利、义务、行为模式,它是对处于特定地位上的人们的期待。

活经验的积累不断地修正自己的角色。生活中很多因素会影响父母的角色,比如自己的社会地位、教育背景、个性特征、成长经历等等。

1.社会地位对父母角色的影响

家长的社会地位、经济收入不同导致其社会环境、价值观念的差异。经调查发现,社会地位较高经济收入较好的家长对待子女往往比较民主、比较尊重孩子的想法和选择,丽社会地位较低、经济收入较差的家长容易对子女要求比较高,行为标准也比较刻板,可能是由于处于社会经济地位低势的家长把更多的希望寄托在子女身上,希望子女将来能实现自己未曾实现的理想,对待子女常有“恨铁不成钢”的感觉。

2.教育背景对父母角色的影响

不同教育背景的人会对儿童有不同的认识,而且还会影响到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一般来说,受过良好教育的父母的知识面比较广,认为应该给孩子自主权,不太会强行要求孩子做什么或不做什么,常常会用说理的方式来引导孩子,在关键时刻能为孩子提供良好的建议。

3.性格对角色的影响

父母的性格对其承担角色有明显的影响,父母本身是什么样的性格在日常生活中常常都会反映出来,如果父母热情、善良、开朗,那么,作为家长,他(她)对待自

己的子女会积极、和蔼、充满爱心;反之,

如果父母冷漠、消极,作为长角色会对子

女抱怨责备、怨声载道。父母角色对子女

最具影响力,无形中会影响孩子的社会角

色。

4.成长经历对角色的影响

极少数为人父母者是经过正规培训的

(二)父母的作用

人们常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是

孩子人生道路上的第一位引路人,确实,

父母的作用再如何夸大也是不过分的。父

母不仅孕育了孩子的生命,把他培养成健

康强壮的人,更重要的是教会他立身之

本,促进人类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具体

地说,父母的作

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父母对孩子的健康成长起举足轻重的

作用’

父母对子女具有“养育之恩”,从怀孕开

始,胎儿就在父母的精心关爱王生长发

育。

2.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是他们第一

个直接模仿的对象家长作为特殊的社会

角色,在孩子早期社会化过程中承担着

极其重要的责任。首先,家长的道德品质

和行为习惯决定了他(她)要把孩子培养

成什么样的人,他们能给孩子树立一个怎

样的榜样。从孩子身心发展特点来看,幼

年的孩子不仅生活上依赖父母,同时由于

缺乏生活经验和社会经验,没有辨别是非

的能力,父母的一言一行在孩子的眼里都

是对的,因此,父母的人格、道德修养、

价值观念、行为习惯等等就成了孩子社会

认知的标准。绝大多数都是参照父

(三)称职父母的典型特征

父母角色在孩子生命发展过程中所起的

作用再怎样强调也都是不过分的。随着时

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父母角色也面临

着新的挑战,下面我们来论述称职父母的

典型特征。

1.身体素质。父母的生理遗传素质是子

女体格发展的物质前提。父母身体素质

好,一般来说,孩子就比较健康;如果父

母体质差、遗传基因有问题常常会导致孩

子身体素质的缺陷,特别是母亲怀孕的时

候,母体的健康状况会直接影响胎儿的生

长发育。因此,为人父母者有一个健康的

身体是非常重要的。

2.道德品行

3.观念意识。

4文化修养。称职的父母可以没有很高的

学历,但必须要有文化修养,能不断地学

习、接受新知识。

5.人生态度。据调查反映,父母的人生

态度会对孩子产生深刻影响。

二、父母的角色分工及教育责任

由于父母性别、生理方面的差异,父亲与

母亲在家庭中会有所分工,传统的角色分

工是:父亲赚钱供养家人,母亲在家养育

子女、操持家务。但随着社会的发展,母

亲们普遍成为职业女性,据最新调查发

现,父母亲共同承担教养孩子的责任是绝

大多数家庭的教育模式,因此,现在很难

讲父亲与母亲在家教育中确切的分工是

什么。事实上,在对孩子的家庭教育过程

中,父母亲的作用都很重要,只有父亲承

担家庭教育或只有母亲来承担家庭教育

责任都会有一定的缺陷。

(一)父亲的教养作用

父亲在孩子社会化过程中起着很大的作

用,对于男孩来说,经常与父亲接触会更

有阳刚之气,父亲常常是男孩模仿和崇拜

的对象。

祖辈的职责

(二)母亲的教养作用

在养育子女的过程中;古今中外的母亲都

起到巨大的作用,人

们一直称颂母亲的伟大,她不仅孕育了生

命、延续了人类,而且还掌握着民族的命

运,因为母亲所培养的这些未来公民的素

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民族的素质。

第二节祖辈的职责

一、祖辈家长的职责

(一)祖辈家长的定义

祖辈家长是指比父母亲长一辈的家长,如

祖父、祖母、外祖父、外祖母。在我国家

庭中,祖辈家长很有权威,而且四世同堂、

子承膝下被认为是人生最大的幸福尽管

我们的家庭结构、家庭规模已发生了很大

变化,但祖辈家长抚养孙辈的现象还是非

常普遍的,因此对于认识祖辈家长的家庭

类型、祖辈家长的作用还是很有必要的。

(二)祖辈家长的家庭类型

祖辈家长的家庭类壅可以分为隔代家庭、

主干家庭、监护人家庭、留守家庭等。隔

代家庭是主干家庭的一种特殊形式,由祖

父母或外祖父母与孙辈组成的。

家庭和留守家庭中的祖辈家长而言,对孩

子的教育影响比较小,因为除了爷爷奶奶

或外公外婆之外,孩子的父母还是主要教

养者。他们主要是在生活上照顾孙辈,负

责家庭中的家务劳动。

2.隔代家庭和留守家庭的祖辈家长。在隔

代家庭和留守家庭中,由于只有祖辈和孙

辈,祖辈将替代孩子的父母履行家长的职

责。这类家庭相对于核心家庭、主干家庭

甚至单亲家庭有其特定的弊端,祖辈毕竟

年事已高,抚养教育的重担全部由他们来

承担,常常会心有余而力不足

(三)祖辈家长的作用

在我国家庭教育中,不得不承认祖辈家长

确实起了很大的作用。目前我国妇女就业

率高;改革开放以来社会流动、人才流动

进一步加速;年轻人外出求学、创业人数

剧增;离婚率上升等诸多因素使得相当部

分祖辈家长在家庭中或多或少地承担养

育孩子的责在这种大背景下我们不能让

中华传统美德在下一代身上失传,而

应该让孩子们成为有骨气、讲礼仪的“龙

的传人”,祖辈家长的作

用就更不可忽视了。

二、祖辈家长的教育特点

祖辈家长家庭教育的特点可以从三方面

来思考。首先,同父母亲的教育相比有自

身的特点,他们与孩子的关系不同于父母

与孩子的关系,他们自身心理特点不同于

年轻的父母。其次,他们有自己的优势。

第三,存在着局限性。下面我们就从这三

个方面来阐述祖辈家长的教育特点。

(一)与年轻父母相比,他们的教育特点。

祖辈与孙辈之间的

关系不同于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关系,从血

缘角度来看,他们之间隔了一代,但从社

会学角度来看,老人在孙辈身上可以再度

体验到后继有人的兴奋滋味,特别是在

(外)孙子女身上看到家庭遗传特质

更会感到生命的延续。

(二)祖辈家长家庭教育的优势:祖辈家

长的优势主要体现

他们的主要作用体现在:

1.承担部分家务劳动,在生活上帮助子

女解决后顾之忧,满足孩子对亲情的渴

望。对双职工家长来说,要照顾好孩子的

饮食起居往往比较困难,祖辈家长利用退

休在家的优势就能随时随地地关心孩子

的饮食冷暖,由于绝大多数家庭都是独生

子女,祖辈家长对孙辈更是疼爱有加,千

万宠爱集于一身,尽心尽职,有些祖辈对

孩子生活上的关心照顾甚至超过孩子的

父母。

2.弥补年轻父母家庭教育方面的不足。

年轻的父母第一次为人父、为人母,常常

会缺乏教养孩子的经验,他们也是一边摸

索一边实践,这时,祖辈家长常常能起到

指导、帮助的作用。

3.继承民族传统文化思想,将我国优秀

的道德观念一代代传输下去。祖辈家长教

育特点的形成有历史的原因,也有无法抗

拒的来自生命发展的自然规律的原因。祖

辈家长大都接受的是传统教育,他们生长

在相对现在来说封闭得多的时代里,在他

们的思想意识中,传统的一套还占一定优

势,虽然他们也在不断地随社会发展有所

转变,但相对于年轻一代来说还是较为保

守的。

第三节子女的职责,

一、子女角色的职责

子女作为家庭中年幼的一代是不断成长

变化的,他们在生活上依赖长辈的照顾、

经济上离不开父母的抚养、社会化程度更

是处

(一)子女角色的地位子女常常被称为父

母爱情的结晶,夫妻结婚之后随着孩子的

呱呱坠地,每个人的角色地位都会发生变

化,年轻的夫妻转换成父亲、母亲角色,

孩子自然就是子(女)角色。

(二)社会转型期的亲子关系特点的新发

当前,我国正处在新旧观念交替、社会经

济文化发生日新月异变化的转型期,人们

的思想意识、生活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

童、青少年和年轻的父母们是接受新思

想、新观念最快的群体,与子关系必然会

出现新的特点,概括起来表现为以下几个

方面:

1.生活节奏加快,社会流动性增加,亲子

之间交流接触的机降低。以往悠闲、清静

的家庭生活被父母亲匆忙的步履、日益加

2.子女的自主意识加强,他们追求亲子之

间的平等对话,并且子女对父母的影响力

不容忽视。

二、家庭教育中子女

作为家庭教育主体的子女具有主观能动

性,他们并不是一张白纸由家长在上面画

上最美的图画,他们更像是一把等待燃烧

的火炬,需要家长去点燃。

第四节亲子关系

一、亲子关系的概念

(一)亲子关系的定义

亲子关系,顾名思义就是家庭中父母与子

女之间的关系。亲子关系是以血缘关系和

共同生活为基础的。在人类关系中,亲子

关系是直系血亲关系中亲缘联系最近的

一种关系,亲子关系作为社会的一个重要

关系一直受到学者们的广泛重视。

(二)社会转型期的亲子关系特点的新发

当前,我国正处在新旧观念交替、社会经

济文化发生日新月异变化的转型期,人们

的思想意识、生活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

儿童、青少年和年轻的父母们是接受新思

想、新观念最快的群体,亲子关系必然会

出现新的特点,概括起来表现为以几个方

面:

1.生活节奏加快,社会流动性增加,亲

子之问交流接触的机会降低。以往悠闲、

清静的家庭生活被父母亲匆忙的步履、日

益加大的工作压力所取代,为人父母者为

了生活、为了自身的发展忙于事业、忙于

赚钱、忙于进修;子女们为了有一个好的

前程忙于学习、忙于补习、忙于对付各种

各样的考试,忙碌的生活使得家庭成员之

间互动是社会学、社会心理学、社会教育

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

互动也称相互作用,是指人与人之间的心

理交互作用或行为的相互作用,是一个人

的行为引起另一个人的行为或改变其价

值观的任何过程。①互动的基本特征是两

个不同主体间相互的行动、行为,它强调

两个不同主体之间通过交往达至此在心

理上和行动上的相互影响、相互促进。

(一)亲子间的要求及地位

亲子间的要求及地位是指在亲子关系中

对父辈与子辈双方提出的要求及在双方

相对另一方面来说的地位。亲子关系是众

多社会关系中的一种,它同样受到社会生

产力的影响。

(二)亲子间的良性互动

建立亲子间的良性互动有其生物学和社

会学基础。亲子之间有着天然的血缘关

系,血浓于水,骨肉相连使得亲子之间的

情感最亲密、最深厚。

三、影响亲子关系的因素

影响亲子关系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有父母

自身的因素,有子女方面的因素,也有环境方面的因素。这些因素交织在一起综合影响着亲子关系,但为了便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各个因素的影响,我们将分别加以论述。

(一)父母自身的因素

作为亲子关系中的一个方面,父母自身的素质必定影响亲子关系,这是显而易见的。父母自身的因素包括父母的性格、文化程度、观念意识、身体状况、家庭传统、夫妻关系、道德品行等等。

(二)子女方面的因素

子女在幼小的时候,决定亲子关系的主要因素来自于父母一方,随着子女长大成人,他们的价值观念、品德行为、文化修养对亲子关系的影响渐渐增大。有的子女思想境界高、人品好、知书达

(三)环境因素

这里的环境因素主要指传统文化背景和时代风尚。传统文化

背景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亲子关系。

第五章学前儿童家长的教育观念

第一节学前儿童家长教育观念的概念与类别

一、学前儿童童家长教育观念的概述(一)学前儿童家长教育观念的概念

为对学前儿童家长教育观念进行深入探讨,我们有必要首先对“观念”进行探讨。所谓观念,是指一个人的看法、思想,是思维活动的结果。观念是人对外部事物的一种比较稳定的看法,属于主观意识的范畴。

(二)学前儿童家长教育观念对幼儿发展的重要性

我国正进行社会主义政治、经济体制的改革。

二、学前儿童家长教育观念的类别

如上所述,学前儿童家长的教育观念,主要指学前儿童家长在教育子女问题上所形成的比较稳定的价值标准和认识,它包括学前儿童家长的儿童观、教育观和人才观。

(一)学前儿童家长的儿童观

学前儿童家长的儿童观,是学前儿童家长对学前儿童的认识和看法。

(二)学前儿童家长的教育观

学前儿童家长的教育观是学前儿童家长基于对儿童发展的认识形成的对儿童教育养育的理解及家长角色与职能的看法,它直接支配着学前儿童家长对儿童进行教育的目标、方向、手段、行为及方式方法,对儿童身心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

(三)学前儿童家长的人才观

学前儿童家长的人才观主要是指学前儿童家长对子女成才的价值取向,包括人才的标准、人才的价值等。

第二节学前儿童家长的教育观念对教育行为的影响

一、不同的儿童观对其教育行为的影响

传统的家庭教育观与现代的家庭教育观在如何看童观上是迥然不同的。传统的儿童观将子女视为小大人,谓之“从小看大,三岁看老”,认为幼小不成器,长大难成才,从而放弃对子女的教育培养。

二、不同的教育观对其教育行为的影响

学前儿童家长的教育观主要反映在家庭教育目标上,即价值

导向上,同时还表现在不同的教育内容、教育方式和态度及教育方法上。

三、不同的人才观对其教育行为的影响

学前儿童家长的人才观,主要集中体现在学前儿童家长对孩子的期望上,家长不同的期望会产生不同的教育行为。

祖辈参与学前儿童的家庭教育。具有以下心理状态:

1.慈幼心理。“幼吾幼,以及人之幼”。长期以来,这一传统观念成为我国社会的传统公德。深受慈幼美德熏陶的老一辈,普遍怀有对幼辈诞生与成长而发自内心的爱抚之情。

2.义务心理。家庭是生养和教育子女的一个社会单位,抚育子女是家庭的职责与

义务。祖辈一般能充分认识抚育幼辈是社

会赋予的天经地义的职责,一般均乐于潜

心于孙辈的抚养与教育活动,积极支持子

女集中精力干一番大事业,自己当好“后

勤部长”,再现人生的价值。

3.补偿心理。祖辈年轻时,有的为人民

驰骋沙场,有的为事业而日夜奔忙,往往

没有精力对子女施行足够的教育。如今步

入晚年,歉疚之心油然而生,他们渴望在

孙子(女)身上作补偿,精力上

不辞辛劳,物质上不吝投资,表现出极大

的热忱。

4.享福心理。为社会和家庭操劳大半生

的祖辈,退居在家,过起清闲生活,心理

上易产生一种失落感和孤寂感。

5.返童心理。童心是孩童心理世界的凝

聚体,它表现出天真、纯洁、稚气、坦率、

诚实、热情、好奇、好玩等,当祖辈进入

老年期,不仅不服老,反而变得孩童似的

好说、好乐、好玩。

二、学前儿童家长不同的受教育程度对其

教育观念的影响

学前儿童家长的受教育程度是影响其教

育观念的重要因素之一。所谓学前儿童家

长的受教育程度,主要是指学前儿童家长

受教育的年限、状况。父母掌握知识的深

度与广度、父母的文化水平直接关系到其

在教育子女过程中所具有的教育观念。

影响学前儿童家长教育观念的因素

一、学前儿童家长不同的辈分对其教育观

念的影响

学前儿童家长的辈分是影响其教育观念

的一个重要的因素。

二、学前儿童家长不同的受教育程度对其

教育观念的影响

学前儿童家长的受教育程度是影响其教

育观念的重要因素之一。所谓学前儿童家

长的受教育程度,主要是指学前儿童家长

受教育的年限、状况。父母掌握知识的深

度与广度、父母的文化水平直接关系到其

在教育子女过程中所具有的教育观念。因

为学前儿

三、学前儿童家长不同的职业对其教育观

念的影响

学前儿童家长的职业也会影响其教育观

念。这是由于不同的职业往往具有与其职

业相对应的团体文化,如医生有医生的文

化,教师有教师的文化,工人有工人的文

化,农民有农民的文化,个体户有个体户

的文化观念是属于意识形态范畴的,与每

一职业文化相对应,就有相应的观念。观

念本身是多元化的系统,家长教育观念只

是其中一个子系统,受家长职业的影响。

第六章学前儿童家长的教养方式

第一节学前儿童家长教养方式的含义与

类型

自20世纪40年代以来,国内外众多学者

对父母教养方式作了大量的研究,提出了

许多不同类型的教养方式。为使我们对学

前儿童家长的教养方式有更好的把握,我

们首先应对学前儿童家长的教养方式作

一理论探讨。

一、学前儿童家长教养方式的含义

方式是人们说话做事所采取的方法和形

式。由于说话做事的对象不同,就形成了

各种不同的方式,如工作中采取的方法和

形式,就叫工作方式;生活上采取的方法

和形式,就称之为生活方式;家长在教养

孩子的过程中所采取的方法和形式,就可

称为家长教养方式。

二、学前儿童家长教养方式类型的划分

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从各自研究的领域、

角度对家长教养方式进行了比较深入的、

系统的研究,由此形成了许多有关家长教

养方式类型的划分标准,相应地得出了很

多学前儿童家长教养方式的类型。

(一)以教养方式的基本向度(因素)划

分家长教养方式类型

从20世纪40年代以来,类型性的研究一

直占据着对父母教养方式研究的主体。__

(二)以家长人格特点划分家长教养方式

类型

鲍尔特温(A.L.Baldwin)认为,卣于家长

的人格不同,家长在帮助子女实现社会化

过程中所采用的教养方式也有重大差别。

为此,他将家长对子女的教养方式概括为

四类:1.专制型。2.溺爱型3.放任型。

4.民主型。

日本的森重敏根据母亲的不同性格,列出

对幼儿个性形成有不同影响的四种方式:

1.“细致的干预”型教养方式的母亲。其

性格一般带有阴郁性、易变性和神经质的

倾向,往往过于沉湎于冥思、反省;2.“垂

直的亲爱”型教养方式的母亲。其阴郁性

的倾向一般很少,其易受性和主观性的倾

向(空想、敏感、不能客观地待人处世)

也很少,而其适应性的倾向较强;3.情动

型”教养方式的母亲。其感情表现强烈,

心情浮躁,情绪很不稳定,或喜或忧;

4.“水平的亲和”型教养方式的母亲。

(三)以父母教养行为与儿童个性的相关

研究结果划分家长

教养方式类型鲍姆令特

(D-Baumrind.1967)专门对父母的教养方

式与儿童个性特点的关系作了系统的研

究,被试者是146名幼儿园儿童,她通过

调查与访问,把儿童分成三个组。

三、学前儿童家长教养方式类型

根据学前儿童家长教养方式类型的不同

划分方法,学前儿童家长教养方式就有多

种类型。我们采纳西蒙兹(Symonds)、施

艾弗(Schaefer)、马丁(Martin)和麦考伯

(Maccoby)等学者对不同的’父母教养方

式的阐释,利用“关爱”与“权威”两个

向度可以交互组合成四种主要的教养类

型。

1.民主权威型

民主权威型的学前儿童家长对孩子给予

中等程度的关爱和中等程度的允许或限

制,对孩子保持温和的态度,能合理接纳

孩子的意见和想法,亲子间采取开放的态

度和方式进行沟通。在进行家庭教育时,

采取民主平等的态度对待孩子,尊重、爱

护孩子,鼓励孩子独立和树立个人特质。

2.绝对权威型

绝对权威型的学前儿童家长对孩子给予

很少关爱且给予最大限制。父母往往按照

一套硬性的规范,命令、要求、控制孩子

的行为,强调权威,要求孩子绝对服从和

尊崇。在进行家庭教育时,父母往往订立

明确的规则标准,要求子女遵照执行,过

分严厉地对待

孩子,全然不考虑孩子的意志,不尊重孩

子的意见和想法。对孩子的要求过高过

严,态度极其粗暴,要求孩子服从家长权

威。

3.娇惯溺爱型.

娇惯溺爱型学前儿童家长对孩子的接纳

程度很高,将感情、物质无限制地给予孩

子,对孩子给予较多的关爱,迁就孩子,

但很少进行限制,对孩子的言行举止具有

很大程度的容忍和接受,具有过

4.忽视冷漠型

忽视冷漠型学前儿童家长对孩子给予很

少的关爱并较少进行限制,具有放纵的意

味。在进行家庭教育时,对孩子缺乏关心,

采取不管不问、放任自流、任其发展的态

度,鲜有干预子女的言行,无视孩子的情

况和需要,与孩子的交流缺乏感情,对孩

子的优点、缺点也都不予关注。

第二节学前儿童家长教养方式对其教育

行为及幼儿发展的影响

一、民主权威型教养方式对家长的教育行

为及幼儿发展的影响

日本心理学家广泛研究了双亲教养方式

与儿童个性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双亲

如果采取非干涉性的、合理的、民主宽容

的教养方式,儿童就显得有独立性、积极

性、态度友好、情绪安定等性格特征。

二、绝对权威型教养方式对家长的教育行

为及幼儿发展的影响

日本心理学家广泛研究了双亲教养方式

与儿童个性的关系,

研究结果表明,双亲如果采取拒绝的、干

涉的、支配的、独裁的、压迫的教养方式,

儿童就显示出适应性差、神经质、依赖性

强、及抗性强、情绪不稳定等性格特征。

暴烈。

三、娇惯溺爱型教养方式对家长的教育行

为及幼儿发展的影响

日本心理学家广泛研究了双亲教养方式

与儿童个性的关研究结果表明,双亲如果

采取照管过甚的溺爱的教养方式,儿童就

显示出幼稚、神经质、依赖性乃至等性格

特征。

四、忽视冷漠型教养方式对家长的教育行

为及幼儿发展的影响

日本心理学家广泛研究双亲教养方式与

儿童个性的关系,发现父母亲教养方式若

是忽视型的,则儿童的个性表现为冷酷、

攻击、情绪不安、社会性和创造力强。

第三节影响学前儿童家长教育观念的因

一、家长本身特点对其教养方式的影响

(一)夫妻关系对其教养方式的影响

教育下一代是家庭的基本职能之一。父

母,尤其是母亲。,作为学前儿童的主要

抚养者,常常承担着儿童教育的主要职

责,她们的教养方式和行为对儿童的身心

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母亲对儿童

的教养受来自家庭各个方面因素的制约,

在这些因素中,夫妻关系作为家庭关系的

核心,其影响最为重要。

(二)家长的受教育程度与职业对其教养

方式的影向

运用“中国城市独生子女人格发展状况与

教育”调查资料,对父母的文化程度与教

育方式的相关分析说明,文化程度与溺爱

型、否定型、放任型和干涉型呈显著负相

关。

二、孩子本身的特点对家长教养方式的影

(一)孩子的性格对家长教养方式的影响

米歇尔在他的个性社会学习理论中曾谈

到,“一个入可能集中下面一切特征于一

身:难于相处、桀骜不驯、顺从、依赖、

纤弱、咄咄逼人、温和、冷漠等。

(二)孩子丽年龄对家长教养方式的影响

陶沙等同志对3~6岁儿童母亲的教养方

式进行研究发现,3—6岁各年龄组儿童

母亲在教养方式各维度上的得分具有相

似的模式,儿童的年龄对母亲教养方式的

总得分没有明显的主效应,不同年龄儿童

的母亲仅在惩罚和成就要求两个维度上

表现出显著差异。

(三)孩子性别对家长教养方式的影响

考安(Cowan,1993)对不同性别学前儿童

的父母教养方式进行研究后指出,男女儿

童母亲的教养方式无显著差异,这与陶沙

等的研究结果相似。

第六章学前儿童家长的教养方式

第一节学前儿童家长教养方式的含义与

类型

一、学前儿童家长教育能力的概念

家长教育能力是家长在一定的教育观念

指导下,运用教育子女的科学知识,解决

在家庭教育实践中遇到的种种问题,培养

使子女身心健康发展的机智、策略、技能

和技巧。父母的教育能力通常是在自身学

习和运用家庭教育知识的实践中提高的。

二、学前儿童家长教育能力的类别

(一)了解儿童需求的能力

从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角度讲,了解孩子

是学前儿童家长必须具备的能力,因为它

是家长教育孩子的前提条件。假如家长不

了解孩子,就无从关心孩子,也无从教育

孩子。家长只有全面深入地了解自己的孩

子,才能选择适当的教育内容,运用恰当

的教育方法,对孩子进行有针对性的教

育,提高家庭教育效率。

(二)评价儿童发展的能力

评价儿童发展的能力主要指在家庭教育

中,学前儿童家长对孩子的发展水平进行

评价的能力。在家庭教育中,学前儿童家

长通过对孩子的发展进行评价,可对孩子

发展的各方面进行各种具体的指导,孩子也可通过家长的评价逐渐适应各种社会要求,促进孩子的发展成长,所以缺乏评价是不利于孩子成长的。

1.评价幼儿发展的趋向

学前儿童家长在评价孩子发展时,始终都应注意以孩子的不同发展阶段为参照物,进行纵向比较,而不要把孩子与同伴相比,这样才能准确地对孩子的发展状况作出科学的分析和推断。

2.评价幼儿各方面的发展水平

学前儿童家长在评价孩子时,要从整体的观点出发,对孩子进行全面地分析,不偏向某一方面或忽视某一方面。在对孩子发展的某一方面进行评估时,要注意全面性。比如,父母在评估孩子的社会性时,不仅要考察孩子的社会认知,而且还要考察孩子的社会情感和社会行为。

(1)评价幼儿的社会认知水平

学前儿童家长在考察孩子社会认知的发展水平时,可用游戏规则法和故事难题法来进行。

(2)评价幼儿的社会情感水平

学前儿童家长在考察孩子社会情感的发展水平时,可用投射测验法、移情测验法来进行。

投射测验法,又称故事续讲法,是学前儿童家长在给孩子讲故事时,当讲到主人公的行为以后,让孩子接着讲故事的结局的一种方法。

(3)评价幼儿的社会行为水平

学前儿童家长在考察孩子社会行为的发展水平时,可用自然测验法、情景测验法、等级评定法等来进行。自然测验法是学前儿童家长在自然环境中测量孩子自然发生的社会行为的一种方法。

(三)协调亲子关系的能力

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关系即亲子关系。协调亲子关系的能力即

协调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关系的能力。良好协调的亲子关系能显示出一种和谐的美、真诚的美、善意的美,使家庭教育充满了协调艺术的美。

(四)处理儿童问题的能力

孩子身上出现的情况和问题是多种多样的,有优点、成绩、进步,也有缺点、过失和退步。要能发挥孩子身上积极因素的作用'克服消极因素的作用,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这就要求家长有较

强的处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二节学前儿童家长教育能力对教育行为的影响

一、了解幼儿需求的能力对教育行为的影响

(一)了解儿童安全感需要的能力对教育行为的影响

一位心理学家为了弄清孩子对父母的要求,在全世界范围进行了调查,抽查十万人次,共归纳出四百余条要求,居前十位的要

(一)了解儿童交往需要的能力对教育行为的影响

了解儿童交往需要能力强的学前儿童家长深知孩子需要与伙伴一起玩耍。因此,他们千方百计为孩子创造交往条件,往往无条件地鼓励孩子呼朋唤友,无条件地欢迎孩子的小伙伴到家里来玩。

(三)了解儿童被信任需要的能力对教育行为的影响

古人云“士为知己者死”,意指一个人愿为信任自己的人去出生人死,赴汤蹈火。(四)了解儿童创造需要的能力对教育行为的影响

万物之中,人类最具创造的需要,也最具创造的天赋。现在我们的教育极力主张培养孩子的创造力。确实,从孩子接触世界的第一天起,我们成人只要不去限制他们的创造活动,不把他们单单引向读书求生计的狭窄胡同,那么孩子发展起来的创造力是惊人的。

(五)了解儿童成功需要的能力对教育行为的影响成功的体验对孩子来说太重要了,它是孩

子建立自信必不可少的条件。

(六)了解儿童探索需要的能力对教育行

为的影响

孩子总是在想了解世界,什么事对于他们

来说都是新奇的。

因此,了解儿童探索需要能力强的学前儿

童家长,对孩子的一个幼稚的动作,如用

手掏墙角的沙泥,也给予极大的关注,并

允许孩子进行这样的探索;对孩子提的上

至天文、下至地理的各种各样问题,耐心

解答,有的实在回答不出,或查阅字典、

或亲身实践,直至孩子满意为止。

二、评价儿童发展夫人能力教育行为的影

凡是家长都得评价孩子,只是多少、正误

不同而已

三、协调亲子关系的能力对教育行为的影

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关系即亲子关系。两代

人之间要求与被要求的冲突,评价与被评

价的冲突,观念、信仰、习俗、见解,甚

至习惯的冲突,伴随着家庭的整个历程:

使家长和子女的冲突频繁地发生

四、处理儿童问题的能力对教育行为的影

处理儿童问题能力强的学前儿童家长具

备一定的技能、技巧,在处理儿童问题时

采取慎重态度。当面对儿童问题时,第一

步是冷静地分析问题,就是对了解到的孩

子的情况进行分析、综合和抽象、概括,

作出切合实际、恰如其分的判断,明确是

非,弄清原因。

第三节影响学前儿童家长教育能力的因

一、影响学前儿童家长了解儿童需求能力

的因素

了解孩子需求并不是一桩容易的事,往往

需要家长经过一定的努力才能去真正了

解孩子的需求。为提高学前儿童家长了解

孩子需求的能力,下面谈一下影响学前儿

童家长了解儿童需求能力的因素,以提高

家长了解儿童需求的自觉性。

1.家长的主观随意性

有的家长自以为最了解孩子,“知其子莫

如其父,知其女莫如其母。”

2.忽视沟通,拒绝沟通

家庭教育民主提倡父母、子女两代人之间

的沟通,这是实现家庭民主很必要的沟

通。现在有的家长比较忽视这个问题,甚

至拒绝沟通,也就直接妨碍了家长了解孩

子的需求。

这类家长认为孩子吃饱穿暖就行了,还有

什么不满足的?‘孩子家哪有那么哕嗦?

好好读书也就是了,因而除了孩子的吃穿

和读书成绩外,家长一概不问。还有的家

长忙于自己玩乐,每天扔几元钱给孩子吃

饭,自己整天泡在牌局里不动弹。孩子告

诉家长什

3.轻信、胡猜

家长不能很好地了解孩子的需求还因为

许多家长轻信。大部分孩子都倾向于向家

长报喜不报忧,致使家长对孩子了解的情

况要打一点折扣。

二、影响学前儿童家长评价儿童发展能力

的因素

平常不少家长都很喜欢评价孩子,这是很

正常的。学前儿家长要做到提高自己评价

儿童发展的能力,正确评价孩子,必须防

止以下影响因素。

1.评价缺乏家庭教育的基本知识及幼儿

身心发展规律、特点的知识

2.评价缺乏依据,贬低孩子

影响学前儿童家长对孩子评价的另一个

因素是评价缺乏依据,随心所欲地贬低孩

子,对孩子有什么看法,不经考虑就随随

便便说出来。

3.带有过重的感情色彩.

4、错误归因评价

三、影响学前儿童家长协调亲子关系能力

的因素

一个家庭若亲子冲突频繁而失去家庭正

常生活气氛,那么这位家长是缺乏协调亲

子关系能力的。

关系能力的因素有:

1.亲子关系没有一定的宽容和松弛度

2.家庭教育没有规约

孩子的许多要求是随心所欲的、好奇的、

不能控制自己的,这不是孩子的错,这是

由于孩子发展过程中缺乏一定的自控能

力所致。

四、影响学前儿童家长处理儿童问题能力

的因素

家庭教育过程,实际上是针对孩子发展过

程中的各种各样问题,采取适当的教育方

式方法,促进孩子身心健康发展的过程。

因此,作为学前儿童家长,处理孩子成长

过程中的问题是很关键的。

但是,以下因素会影响学前儿童家长处理

儿童问题的能力。

1.片面了解、掌握情况

2.未掌握家庭教育知识和幼儿身心发展

规律、特点的知识

只要结婚生子,就自然而然地成为家长,

但要真正做一位称职

的家长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事。

第八章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目的、任务与

原则

第一节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目的

一、家庭教育的目的

(一)家庭教育的目的——人的社会化

家庭教育虽然不像学校教育那样是有组

织、有领导、有周密计划、有完整体系的

正规教育,它是一种非正规教育,但家庭

教育同学校教育一样,也是有一定的教育

目的的。

(二)家庭——儿童社会化的首要场所

自从家庭产生以来,每个人都降生于家庭

之中。家庭既是人的诞生地,也是人自幼

接受抚养和教育,实现其社会化的摇篮。

1.未成年人通过家庭教育最早获得最基

础的生活技能和知识

2.未成年人通过家庭教育获得对社会的

最初认识

3.未成年人通过家庭教育逐步懂得一些

最基本的社会规范社会规范,是根据社会

生活的需要,人们所制定的、制约人与

人之间关系的规定。道德、法律、制度、

纪律、政策等都是社会规范。

(三)反向社会化——后喻文化

美国耶鲁大学心理学教授.齐格勒等人合

著的《社会化与个性发展》一书指出,在

最初几十年的社会化研究中,美国心理学

界普遍把社会化过程看做一个单向过程

——父母影响子女、教师影响学生的过

程,却很少有人认识到儿童在成长发展过

程中并不是完全消极的,他也可以影响父

母和教师的行为。

二、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目的

(一)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目的的概念、内

涵,

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目的是指家庭对所要

培养的孩子的质量规格的总的设想或规

定。学前儿童家长对于要把孩子培养成为

什么样的人。

(二)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目的的作用,

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目的是学前儿童家庭

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制约着学前儿

童家庭教育的任务、原则、内容和方法。

因此,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目的对学前儿童

的家庭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1.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目的控制、促进着

学前儿童的发展方向和水平

2.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目的指导着父母进

行家庭教育的原则。

第二节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任务

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任务主要包括健康

教育、认知教育、品行

教育和审美教育四个方面。

一、健康教育的任务与要求

(一)健康教育的任务

英国教育家洛克在论述家庭教育的任务

和内容时,把家庭体育放在第一位。

(二)健康教育的要求

孩子的生存是孩子发展的前提,学前儿童

家长在对孩子进行

健康教育的时候,要特别注意孩子的人身

安全。

首先,应关注孩子饮食的安全。

其次,应注意孩子游玩的安全。

第三,应关注孩子大脑的安全。学前儿童

大脑发育较快,脑的,功能不断趋向成熟,

大脑皮层的分层、细胞的分化、神经纤维

外层髓鞘的形成以及大脑皮层对外界刺

激的反应和调节都日趋完善但神经细胞

的工作能力较弱,神经过程的兴奋和抑制

不平衡,兴奋.占优势、易扩散,抑制过

程不完善,尤其是分化抑制能力较差,所

以表现出好动、注意力不集中、动作不准

确等,长时间的单调活动易

二、认知教育的任务及要求

(一)认知教育的任务

人的脑神经细胞有140亿个左右,其中

70%已在3岁前形成,这说明,对学前儿

童进行智育方面的教育培养的生理基础

已经具备了前苏联心理学家继果茨基经

过多年研究提出了“最近发展区的观点。

认知教育的要求

语言是思维的外衣和交往的工具,家长在

对孩子进行认知教育的时候,要格外重视

语言能力的培养。

首先,应发展孩子倾听语言的能力。

三、品行教育的任务及要求

(一)、品行教育的任务

在孩子还处在学前期就进行道德品质方

面的教育,完全符合人的道德品质形成的

客观规律。从心理学角度看,人的品德即

(二)品行教育的要求

孩子与人交流和合作的能力对其今后的

发展至关重要,家长在对孩子进行品行教

育的时候,应给予特别的重视。首先,应

培养孩子的同情心。使孩子学会关心别

人,站在别人的角变考虑问题,已成为我

国幼儿家庭教育的一个十分紧迫的现实

问题。

四、审美教育的任务及要求

(一)审美教育的任务

审美教育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必然结果。审

美教育可以陶冶性情、开发智力、培养意

志、增进美。

(二)审美教育的要求

在对孩子进行审美教育的时候;家长尤其

要重视让孩子用自己的眼睛去发现美,用

自己的心灵去体会美,用自己的双手去创

造美。

首先,应加大孩子的艺术投资。

(一)全面发展与发展特长

第三节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原则

一、寓教于生活和娱乐中的原则

(一)由于学前儿童还很幼小,他们不能

独立生活,需要成人

照料,孩子的任务就是成长和玩。

(二)寓教于生活和娱乐的原则,并不要

求家长花费专门的时

间和精力。学前儿童家长要培养孩子的生

活习惯和自理能力,只

需在平时的生活中做个有心人就行了。

二、理性施爱和要求适度相结合原则

(一)理性施爱

在学前儿童家庭教育中,家长不但要以无

私的亲情热爱子女,更需要情感与理智相

结合。爱是父母的天性,也是教育的基础。

在同一年龄段的学前儿童,由于先天的遗

传素质、后天的生活环境和所受到的教

育,以及孩子本身的实践情况不同,在身

心发展的可能性、方向和水平上是存在差

异的,这种差异就叫个性,也叫个性特征,

它包括气质、性格、兴趣、能力等。

四、教育要求一致和教育方法灵活相结合

原则

(一)父母、老人及家庭成员对孩子的要

求要一致

首先,父母对孩子所提要求要一致。在教

育过程中,父母应相互配合,共同分析孩

子的情况,共同研究对孩子的要求和实施

教育的方法,两人都做到心中有数,并持之以恒。

(二)学前儿童家长对孩子的要求应前后一致,但方法需灵活学前儿童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是一个长期的连续过程。

第九章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内容

第一节产前保健与胎教

一、产前营养、药物与化学物质

(一)产前营养的意义

孕妇的营养有双重意义,既影向自己的身体健康,也影响胎儿的健康发育。因为妇女自受孕后,体内的正常生理代谢过程发生一系列改变,胎儿生长发育所需的各种营养主要来自母体,孕妇本身还需为分娩和泌乳贮存一定的营养素,所以孕妇需要比平时更多的营养素

(二)产前营养的需要

为适应孕期妇女的特殊生理需要,保障胎儿的正常生长发育,

许多营养专家要求孕妇注意膳食的合理调配,保证各种营养素的

供给。孕妇必须注意以下营养:

1.尽量避免病毒感染

2.避免药物滥用

药物固然有治病的效能,但任何药物都有不同程度的副作用。这些副作用,成人受得了,而处于发育关键期的胚胎却受不了。

二、孕妇情绪

(一)孕妇情绪对胎儿的影响

人的情绪活动涉及大脑皮层和皮层下的丘脑、边缘系统等许多复杂神经结构的协同活动。下丘脑所控制的自主神经系统把各种与情绪反应有关的化学物质通过内分泌和血液循环送到身体的有关部位。(二)影响孕妇情绪的因素

1.夫妻关系不良

不满意的婚姻关系、性关系紧张,丈夫对怀孕的冷淡态度及对孕后丈夫忠诚的疑虑等都会影响孕妇的情绪。

2.孕妇与其母亲的关系不良

一些心理学家认为,孕妇一般都很容易在与、胎儿的共存体验中追溯自己当年与母亲的感情联系。如果她自己儿时与母亲关系不良,受到母亲的嫌弃与虐待,她的母性认同则无法形成。于是,她就将不满投射向腹中的胎儿,同时否认自己对母亲角色的胜任,以致产生对怀孕恐惧、对胎儿排斥的心态。

3.担心体型变化

对自身体型、容貌敏感的孕妇往往担心怀孕使外貌变丑而引

起丈夫嫌弃,因此焦虑重重。

4.性别期待和产程危险的压力

丈夫、公婆一定要男孩,孕妇担心自己生女孩,对难产、死胎的

预期和担忧都会造成孕期焦虑紧张,甚至恐惧。

5.家庭生活的压力

对婴儿出生后家庭的经济负担、自己的职业、怀孕时期对自己某些社会升迁机会的影响等方面的考虑;对婴儿出生后是否正常的考虑;还有某些家庭无法控制的环境因素,如战争和自然灾害也

会引起孕妇焦虑、紧张,导致胎儿发育不良。

三、胎教的内容

胎教是指妊娠期间,在外环境上、母亲自身的精神情绪上对胎儿生长发育施加影响,试图通过这两方面的因素,促进胎儿身体与智力方面的良好发育。胎教的内容,概括地讲就是音乐、言语和胎儿体操。(一)音乐

音乐并非仅仅是一种艺术欣赏的音响,它除了艺术上的价值之外,还有各种生理的、心理的效应。

(二)言语

言语作为一种听觉材料也有着音乐的某些特点,如节奏、音量等,而言语的音位变化要比音乐更频繁、更复杂。通过言语,胎儿熟悉了父母的声音,可以减少胎儿出生后对人际环境的陌生感和不安全感。(三)胎儿体操

胎儿7周时就开始在母腹内活动。胎儿的

活动从简单到复杂,从轻轻地蠕动到吞吐

羊水、眯眼匝指头、握拳头、伸张四肢、

转身、摇头。

第二节乳婴儿的家庭教育内容

一、身体的适应

赫洛克(Hurlock,1980)①认为,胎儿的发

展自受精开始到生产时中断,由生产带来

的改变相当大,必须有一番适应,婴儿才

能安然地生存下来,这些适应包括:开始

呼吸、体温的稳定、开始某些器官(如呼

吸器官)的功能。

二、自制行为的发展

一岁半以前的自制行为主要有吃、睡和基

本的动作技巧。因此,这些也是乳婴儿家

庭教育内容的主要方面。.

(一)吃

吸吮的反射动作是婴儿最早发展的能力

之一。新生儿的能量消耗相当大,给新生

儿提供充足的营养非常重要,这样才能保

证新生儿迅速地发展。父母首先要面临的

问题就是喂母乳还是喂牛乳。虽然医学研

究发现,母乳非常有营养,容易吸收,可

以增强婴儿对疾病的抵抗能力,还可以增

强母子间的感情联结。但是许多

(二)睡

除了吃以外,婴儿最主要的活动就是睡。

睡民习惯各人不同,有些婴儿需要较多的

睡眠,有些婴儿睡眠的时间短。

三、墓本信任感的建立,

著名个性理论家埃里克森认为,乳婴儿期

最主要的心理社会发展任务就是建立基

本的信任感,发展对周围环境,尤其是对

社会环境的基本态度。

四、自我认识的发展

随着生理和动作的发展,乳婴儿学着玩,

也在玩耍中发现自’己可以“控制”某些

动作,而某些动作可以“操纵”其他物体,

例如他发现他居然可以自己伸出手,手可

以打到铃鼓,铃鼓会发出声音,

五、言语的刺激

人类的学习总是在相互交往过程中得以

实现的,乳婴儿语言的学习只能在与成人

的交谈中得以发展。语言作为一种刺激作

用于婴儿,可以在大脑留下记忆的痕迹,

如同一个巨大的储藏器为日后的信息加

工打下基础,使婴儿能迅速、准确地掌握

语言。

言语刺激的方式有:

(一)多与乳婴儿交谈

(二)开展早期阅读教育

早期阅读教育是指家庭通过对婴儿提供

与视觉刺激有关的材料(图书、图片、录

像、碟片、电视、多媒体、幻灯、符号、

标志等),让婴幼儿接受有关材料的信息,

在观察、思维、想像等基础上对材料

内容进行初步理解和语言表达,发表自己

的观点、见解或倾听父母讲述的一种认知

过程。

一、发现个人能力

在幼儿期,幼儿需要发现自己的生理、心

理及社会能力的极限,而主要的工具就是

他那似乎用不完的精力,他在生理及心理

上都很好动,但是不管他在做什么,无非

是在探索和发现这个世界。

二、建立常规,对个人行动负责

常规为一种学习的行为,经过反复练习以

后,刺激与反应间的大脑中枢遗留下牢固

的通路,以后再遇相同的情境,即可不用

思考仍现出同样的反应。可见,常规是应

付复杂生活的重要基础。

三、区分社会角色,学习与人相处

家庭是幼儿学习与人交往的实验室,在与

家人互动的经验中,孩子学着付出和接

受,父母也让孩子看到了夫妻相处的情

形,如何互相对待,如何共同面对问题、

解决问题

第十章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方法

第一节学前儿童家庭教育方法的概述

一、学前儿童家庭教育方法的概念

家庭教育方法是指家长为达到家庭教育

的目的、完成家庭教育的任务和内容所选

择和运用的具体措施和手段。

二、学前儿童家庭教育方法的对象、作用

台湾学者黄乃毓在《家庭教育》一书中指

出;孩子有了某种行为,而父母看到或听

到了,就是“接收者”,父母立即会决定

或选择对孩子的行为的反应,也就是‘‘控

制者”,然后“生效者”执行其决定或反

应,我们所见的就是父母的行为了。

第二节对非期望行为的管教原则、方法

“管教”的字面意思是“管束教导”,但

人们在日常运用中,常常会说:“看我好

好管教你!”使人觉得管教是为了训练或

控制孩子的行为所施的“处罚”,因此,

首先需对“管教”作一解释。

1.管教是教导子女,使其行为合乎父母

所认定的社会要求。

2.管教是帮助孩子学习控制行动,使其

学到生活中所需的与人相处的技巧。

3.有效的管教必须是正面的、合理的、

适度的。

4.所用的管教方式与策略必须符合孩子

的年龄及发展阶段。

5.有效的管教必须是父母对孩子的需要

和问题有充分的了解。

一、非期望行为的发生原因

不同的学者对行为有不同概念界定。哲学

家认为行为是受思想支配而表现在外面

的活动。

二、对非期望行为的管教原则

每个家庭都应有自己的管教原则,没有任

何人可以设计出一套放之四海而皆准的

管教经典,因为每个孩子的人格特质、家

庭背景价值观、社会地位、教育目标等都

在影响学前儿童家长对孩子非期望行为

的管教原则。

(一)理智性原则

在学前儿童家庭教育中,家长面对孩子的

非期望行为,首要的是家长要具有理智。

理智性原则要求家长面对孩子的非期望

行为能注意调节自己的情绪,克制无益的

冲动,试着了解孩子的感受和动机。

(二)渐进性原则

在学前儿童家庭教育中,为管教孩子的非

期望行为,使其逐步向期望行为转变,需

贯彻渐进性原则,即学前儿童家长要循序

渐进地对孩子施加影响,由浅入深,由易

到难,提高对孩子的要求,让孩子不断体

验到成功的快乐。

(三)适切性原则

学前儿童家长对孩子提出的要求,既不能

过高,又不能过低,必须是适合孩子的年

龄和能力的,即孩子经过自己的努力是能

够达到的,符合孩子的最近发展区和心理

承受能力。

三、对非期望行为的管教方法

(一)榜样示范法

榜样示范法是指在家庭教育中,家长以自

身良好的思想行为品德以及典型人物的

优良道德风范去感染、教育孩子的教育方

法。榜样示范法的特点是具体形象、生动

活泼,具有极大的说服力和示范性,特别

对于学龄前幼儿尤为适用。

(二)正面说理法

正面说理法就是通过摆事实、讲道理来启

发、引导和提高他们

辨别是非善恶的能力和思想认识,从而使

幼儿心悦诚服地接受家

长的教育,进而养成良好的期望行为的方

法。正面说理法是学前儿童家庭教育中运

用最广泛的一种基本方法。这是因为:第

一,当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因受时间和空

间的局限不可能事事亲身实践,提高对是

非善恶的辨别能力及思想的认识,往往离

不开说理教育;第二,无论运用哪一种家

庭教育方法,都需提高孩子的认识,都需

要结合运用正面说理的方法;第三,就培

养幼儿良好道德品质而言,正面说理的作

用不仅有助于提高幼儿的道德认识,培养

其道德判断和评价的能力促进其自我教

育和矫正不良行为的自觉性,而且还能影

响幼儿的道德情感、道德意志。促进其道

德品质的进一步完善化,

(三)暗示提醒法

暗示提醒法是父母用含蓄、间接、简化的

方式对幼儿的心理、行为实施影响,并能

迅速产生效能的一种家庭教育方法。

(四)批评惩罚法

批评惩罚法是父母对幼儿不良的观点、行

为作出否定评价,以帮助孩子改正缺点与

错误的一种家庭教育方法。批评和惩罚两

种教育方法有程度上的不同。批评运用在

一般性的缺点、错误、过失

(五)自然后果法

自然后果法就是在家庭教育中,通过让孩

子亲自体验由于自己不良行为所造成的

后果来纠正其行为的方法。适当地运用此

方法有利于培养孩子对自己行为的责任

感,提高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和自理能

力。

第三节管教的策略

一、行为改变技术

(一)行为改变技术的含义

行为改变技术是汇集不同的学习理论所

得到的管教策略,其主要受古典条件反射

与操作性条件反射两大流派的影响,前者

最有名的是巴甫洛夫(Pavlov)的实验,他

发现一个本来不能引起反应的中性刺激

——摇铃与能引起反应的刺激——喂狗

多次配对出现之后,中性刺激也能单独引

起反应,即狗听到摇铃声,即使不喂食,

狗也会流口水。

(二)行为改变技术的关键点

后果对行为有增强作用。愉快的后果使行

为得到增强使用,不愉快的后果则对行为

有削弱作用。所谓增强作用,是指孩子表

现某一行为之后,若得到赞赏或其他愉快

的经验,他就会继续表现这个行为,而且

有增加的趋势;削弱作用,是指孩子做了

某一行为

之后,得不到赞赏,反而受到忽视或其他

不愉快经验,此种行为就

会减少或不再做了

二、民主的儿童训练策略

(一)民主的儿童训练策略的含义

民主的儿童训练策略是建立在平等与相

互尊重原则基础之上的。每个人都有他的

价值与尊严,即使是孩子,也必须得到应

有的尊重,也应有自我选择的权利,父母

要能包容孩子的各种选择。因此,民主的

儿童训练策略是指在平等与相互尊重的

基础上,父母亲尊重孩子的选择,并加以

适当的引导。

(二)民主的儿童训练策略的关键点

三、沟通的策略

(一)沟通的策略的含义

吉诺特(Haim Ginott)在《父母与子女》一

书中,最为人常引用的名言即是:

在批评中长大的孩子,学会谴责;

在敌对中长大的孩子,常怀敌意;

在嘲笑中长大的孩子,畏首畏尾;

在羞辱中长大的孩子。总觉有罪

(二)沟通的策略的关键点

吉诺特认为沟通的策略的关键点为:

1.与孩子沟通的基础是建立在尊重和技

巧上的。父母不要攻击或批评孩子的人

格,而应针对其行为。管教要对事不对人,

这也等于在教孩子以适当的方法表达情

绪。

2.赞美和奖赏不宜过度。赞赏孩子时,

要针对其行力,而不

是针对其人格。如妈妈下班回家,儿子拿

出拖鞋给妈妈穿,妈妈要

赞赏的是他这个行为很好,而不是赞美他

有多么了不起。

3.在对付冲突和压力时:

(1)父母有权对孩子的非期望行为生气,

但不必使其有罪恶

感或羞愧感。

(2)父母应表达自己的感受,但不能攻击

孩子的人格。

如孩子做了一个非期望行为,父母很生

气,可向孩子表达自己的感受,说:“你

这样做,使我很伤心。”但不能说:“没有

一个孩子会像你那样做,你真差劲!”这样有损孩子的人格。

4.威胁是在向孩子挑战,使他重复不好的行为;贿赂则是怀疑孩子的改变能力;讥讽使孩子觉得自己差劲,因此拒绝听。这些都是亲子互动时应避免的。

5.若父母与孩子沟通时能蹲下或坐下,使孩子不觉得父母高高在上,有压迫感,则沟通的效果会更好。

6.孩子可以学着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任,让他有选择的机会。

如问她:“你今天要穿红裙还是蓝裙?”而不是问她:“你今天要穿什么?”7.以孩子能理解的合理限制管教他,不是只告诉他什么不可以做,也要告诉他什么可以做。

8.体罚比口头语言沟通的效果差,而且有伤害性。因为体罚让孩子不一定知道问题在哪里,只是看到父母在泄怒。

如果学前儿童家长在管教孩子时,能借鉴并采用这些沟通的策略,那对家长、对孩子都获益匪浅。

四、父母效能训练

(一)父母效能训练的含义

地教养子女所提供的训练课程而提出来的。他的方法主要是针对父母的沟通技巧和解决亲子间的冲突,此方法在美国形成热潮。父母效能训练的技巧有两个核心:一是父母主动地倾听,可以帮助父母成为孩子的好听众,而更了解孩子;二是父母与孩子共同参与解决问题,可以减少家庭中的冲突,而有助于问题的解决。(二)父母效能训练的关键点

高顿的基本方法和吉诺特的方法很相近,都主张与孩子沟通、谈话,但高顿的策略比较特别的是承认孩子的行为对父母的行为有影响,而且教孩子如何认清父母的权力和需要,更重要的是,他提供给父母一些方法,能以一种更平等的芳式对待孩子,而不过度使用权力伤害孩子的自我概念。

1.认清并说明冲突。

2.找出可供选择的解决方法。

3.评价这些解决方法。

4.决定对双方都最好的方法。

5.实施此方法。

6.评价此方法的结果。

让孩子也参与作决定的过程,他会更愿意合作,也能增加他解决问题的判断能力,对亲子双方的心理都不会有伤害,也可以使父母少使用权力,鼓励了孩子自主的行为。

五、沟通分析

(一)沟通分析的含义

沟通分析是一种心理治疗的理论,起初由精神病医师柏恩f Eric Berne)①提出,主要是用来了解人际关系的。后来哈里

f Thomas Harris)②以其观念出版了《人际沟通分析》等书,让一般人能了解并运用。家庭教育指导工作

第一节学前儿童家庭教育指导的意义

一、进行家庭教育指导的缘由

幼儿是在家庭、学校和社会三种环境中成长的。家庭对学前儿童的影响是第一位的。80年代,我国的一项大型学前项曰研究证实,家庭教育对幼儿认知和个性发展的影响超过幼儿园。

二、家庭教育指导的性质

家庭教育指导是社会和儿童教养机构根据家庭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家长的困惑和家长自身的需要,向家长提供帮助的过程。家庭教育指导是整个国民教育体系中的一个组成因素,它是主要以家长为对象的一种成人教育,但必定又是一种业余教育,作为向家长提供对子女进行有效教育知识和方法的家庭教育指导又带有师范教育的性质。

三、家庭教育指导的渠道

学前儿童的父母可以从多种渠道接受家庭教育的指导。这些渠道包括幼托教养机构对作为教育对象的婴幼儿的家长进行的指导,街道乡镇对作为社区居民的婴幼儿家长进行的指导,企事业机关(目前许

多单位是通过工会)对作为单位职工的婴

幼儿家长进行的指导,大众传播媒介对作

为读者、听众、观众和网民的婴幼儿家长

进行的指导。此外,还有其他社会教育机

构对婴幼儿家长进行的指导。

第二节学前儿童家庭教育指导的目的、任

务、原则与对象

一、学前儿童家庭教育指导的目的

我们已经看到,国家综合实力越来越体现

在国民素质的高低和创新人才的数量、质

量以及国家的创新能力上。学生的素质,

特别是思想政治素质,直接关系到国家和

民族的前途和命运。我们还应该看到,学

生的素质,包括学生的想政治素质受到家

庭教育的影响,家庭教育的质量又受到家

长素质的影响。民族的竞争、综合国力的

竞争、人才的竞争,说到底是父母素质的

竞争。家庭教育指导的直接目标是提高家

长的素质。

幼儿家庭教育指导,是指由家庭外社会机

构组织的、以幼儿家长为主要对象的、以

家庭教育为主要内容的指导活动。对家长

进行的家庭教育指导的主要目的是:1.提

高家长的教育素质,包括

转变家长的教育观念,形成对子女正确的

教养态度,培养家长教育子女的能力;2.

提高家庭教育的质量,包括创设良好的家

庭环境,正确对待子女的行为、表现,对

子女实施适当的主动教育;3.促进

幼儿健康成长,包括身体和心理的发育。

幼儿园家庭教育指导,是指由幼儿园组织

的、以幼儿家长为主要指导对象、以家庭

教育为主要内容的指导活动,是幼儿家庭

教育指导的一种。幼儿园家庭教育指导工

作的出发点一般是为了整合幼儿园和家

庭的教育力量、扩大幼儿园的有限教育资

源、补充幼儿园教育力量的不足,从而为

幼儿创设一个完整的、适宜的、一致的教

育环境,实现幼儿园与家庭的共同目标。

目前,幼儿园进行家长工作的具体目的有

三类:1.通过做家长工作,向家长介绍幼

儿园的发展规划和目前存在的问题,要求

家长在经费、设备和人力上给予支持,提

高幼儿园的办园水平;

二、学前儿童家庭教百指导的任务

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学前儿童家庭教育

指导的任务是

(一)指导家长优化家庭环境。通过指导,

促使家长为孩子提供基本的生活、游戏和

学习条件,形成良好的亲子关系、夫妇关

系、婆媳关系等家庭关系和邻里关系,建

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家庭氛围,为婴幼

儿的健康成长创设良好的家庭环境。

(二)指导家长提高养育水平。通过指导,

提高婴幼儿家长的科学喂养知识普及率,

至2010年达到85%以上。向家长倡导科

学喂养,培养婴幼儿良好的饮食习惯;倡

导母乳喂养,提高儿童营养水平,从整体

上增强婴幼儿体质,提高健康水平。

(三)指导家长提高教育水平。通过指导,

提高家长家庭教育

知识的知晓率,转变教育观念,改善教养

态度,增强教育能力,提高家庭教育质量,

促进婴幼儿身心发展。

(四)指导家长与幼儿园合作教育。幼儿

园应通过指导,让家长正确了解幼儿园保

育和教育的内容、方法,认真分析、吸收

家长对幼儿园教育和管理工作的意见与

建议,实施幼儿园与家庭对幼儿的合作教

育。

(五)向家长进行法制教育。通过向家长

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收养法》等法律法规

和《儿童权利公约》,提高法制意识,依

法保障儿童生存权、发展权、受保护权和

参与权。

三、学前儿童家庭教育指导的对象

(一)家长与子女

家庭教育指导是家庭外社会机构和团体

对家庭教育的指导。

既然家庭教育是家庭内家长与子女的双

向互动过程,那么,家庭教育指导的对象

就应该既包括家长又包括子女。对学前儿

童进行如何接受家长的教育和如何影响

家长等方面的指导也属于家庭教育指导

的任务。

(二)不同年龄段儿童的家长_

学前儿童家庭教育指导的主要对象是学

前儿童的父母和与儿童生活在一起的祖

辈老人。不少地区还组织对新婚夫妇、孕

妇和她们的丈夫进行家庭教育指导

(三)不同身份的家长

学前儿童的家长包括学前儿童的父亲、母

亲、与孩子生活在一四、家庭教育指导的

原则

家庭教育指导原则,是指家庭教育指导工

作中指导者应该遵循的基本要求,是家庭

教育指导规律的反映和实践经验的科学

概括,它对家庭教育指导工作具有指导意

义。

(一)双向互动原则

与家庭教育是家长与子女之间的双向互

动过程一样,家庭教育指导的过程是指导

者与家长之间的一种双向互动的过程。在

家庭教育指导过程中,指导者的指导观念

影响着指导者的指导态度,指导者的指导

观念、指导态度和同样是在长期指导实践

中形成的指导能力影响着指导者的指导

行为。另一方面,家长对指导者的认识影

响着家长对指导者的态度,家长的观念和

态度影响着家长接受指导的行为。家庭教

育指导过程中的指导者与家长之间的互

动发生在指导者的指导行为与家长的接

受指导的行为的层面上。

(二)家长主体原则

家庭教育指导的主要对象是家长。家长不

同于未成年的学前

儿童。现代家长的学历层次、教育观念、

活动的参与性与过去相比有较大的变化。

许多指导机构发现,不少家长的教育观

念、教育能力、获取家庭教育知识的能力

已经超出指导者的指导范围

(三)共同成长原则

共同成长,是指在家庭教育指导的整个过

程中,随着指导工作的推进,使参与其中

的组织管理者、指导者、家长和学前儿童

四类对象都得到发展并一起成长。

(四)分类指导原则

因地制宜原则,是指根据不同地区、不同

时期和不同对象的实际情况,提出适宜的

要求,采取适宜的措施,获得实际的效果。

(六)整体性原则、

家庭教育指导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儿童

的成长是在多种环境的影响下实现的,对

家庭教育的指导具有多种渠道。要坚持家

庭教育、学校教育、社区教育和大众传播

媒介影响儿童发展的合力实施的整体性,

坚持学校、社区、企事业机构、大众传播

媒介对家庭教育进行指导的整体性。

第三节家庭教育指导的内容

一、指导内容的要求

(一)指导内容的时代性,家庭教育指导

的内容应体现时代

性。体现新形势下家庭教育的新起点和新

特点,反映21世纪知识经济社会对人才

的要求。要向家长宣传素质教育的思想,

宣传现代儿童观、教育观、人才观,加强

家庭美德教育、职业道德教育、社会公德

教育,讲授不同年龄段儿童和青少年身心

发展的一般规律和个体差异等。

(二)指导内容的阶段性。家庭教育指导

的内容应具有阶段

性。根据不同年龄段儿童家庭教育的特点

和容易发生的问题,确点指导的内容。对

新婚夫妇要加强优生优育和合格父母职

责春期生理、心理健康教育和亲子沟通以

及实践能力的指导,以及加强科学的价值

观、人生观、职业观的指导。

(三)指导内容的针对性。加强家庭教育

指导内容的针对性,

是提高指导实效最重要的措施之一。

二、指导内容的类别

学前儿童家庭教育指导的内容-般可分

为:与家庭教育有关的知识,相关年龄段

幼儿家庭教育中容易发生的问题与一般

处理方法,个别儿童家庭教育的特殊问题

与处理。

三、指导内容的分年龄要求

不同年龄段儿童家庭指导内容的侧重是

不同的。

(一)对新婚夫妇的指导内容

结婚之后是否要孩子,这是新婚夫妇必须

考虑并作出决定的大事。如果要孩子,那

么如何才能形成一个优质的新生命,夫妇

应该有所了解。

(二)对孕妇及其丈夫的指导内容

让孕妇和她们的丈夫了解怀孕期影响新

生儿健康的各种因素,对产下一个优质的

新生命是绝对需要的:1.需要了解怀孕期

母亲的年龄与营养对新生儿的影响。18

—30岁是比较好的怀孕

(三)对0~l岁半婴幼儿家长指导内容

两种不同学说对该时期儿童父母撸导内

容的侧重不同。从弗洛伊德的心理分析学

说的观点看,早期经验可以决定日后的发

展。认为人格在婴幼儿时期就已经形成,

日后很难改变。

(四)对1岁半~3岁婴幼儿家长的指导

内容

围绕该时期儿童发展与教养的重点进行

指导。围绕l岁半~3岁婴幼儿发展与教养

的重点,向家长提供有关知识和方法,针

对家庭教育中的实际问题进行重点指导。

(五)对3—6岁幼儿家长的指导内容

围绕该时期儿童发展与教养的重点进行

指导。1.根据“发展个人能力”的需要,

指导家长理解幼儿好动、拆卸物品、探求

外界的特点并鼓励幼儿亲身体验,动手实

践。这是因为这一年龄阶段的儿童正在发

现自己的生理、心理及社会能力的极限,

由于有“用不完”的精力,好动是他们的

特点,然而不论他们做什么,都属于在探

索、发现这个世界。实际的、切身的实践

经验对这一年龄段的儿童显得特别重要。

需要指导家长帮助孩子认识凡人都会犯

错,而且人是可以在犯错中学习的。

家庭教育指导的形式

一、指导形式的概念

家庭教育指导的形式,是指指导者有目

的、有计划地直接指导

家长,影响家庭教育的做法。

家庭教育指导的常用形式有个别指导、集

体性指导活动和介

绍、推荐、提供文字音像资料等三类。家

庭教育指导形式是家庭教育指导过程的

一个重要因素,属于家庭教育指导的范

畴。

二、指导形式的要求

家庭教育的指导形式应改变单二性,提倡

多样性;改变封闭式,提倡开放式;改变

灌输型,提倡家长共同参与,变被动为主

动,发挥家长的主体作用。

(一)指导形式的多样性

学前儿童家庭教育指导具有多种形式。应

该根据不同的情况采用不同的指导形式,

仅仅采用专家讲座、报告会形式已经不能

(二)指导形式的开放式

冲破家长学校内课堂教孝韵封闭模式,将

幼儿园的园内教育教学活动向家长开放,

幼儿园组织的幼儿社会活动请家长参与,

这样不仅有利于幼儿园教育,还能让家长

在参与幼儿园教育活动中了解幼儿园教

育,了解孩子在群体中的表现和水平,有

利于家庭教育。

对家长的指导活动,让学前儿童参加,让

家长在另一个场合了解孩子的想法,促进

亲子间的沟通。幼儿园对家长的指导活动

与社区结合,充分利用社区的物质条件、

人文环境和人力资源等家庭教育指导资

源,提高指导的效率和质量。

(三)变被动为主动,发挥家长的主体作

作为基础,首先要吸引家长参与我们组织

的指导活动,提高家长的参与率。参与率很低的家庭教育指导形式不是一种合适的指导形式。

三、个别指导形式

所谓“个别指导”,是指个别指导者与个别家长之间通过对话、书信、电子邮件等手段,围绕着儿童成长的问题进行的“一对一”的沟通方式。个别指导形式包括访问家庭、在园接待、个别咨询、电话联系、书信来往、家校联系册和电子信箱等等。个别指导这一形式在指导的针对性、机动性和时效性上占有较大的优势。

但是,个别指导在指导效率、家长之间的自我教育上受到一定的限制。

1.园内交谈。园内交谈,是指幼儿园和托儿所教师利用家长接送幼儿来园(所)、离园(所)的时间与家长面对面交流幼儿在家和在园(所)的情况,交换对家庭教育、幼儿园(托儿所)教育的意

2.书信来往。分便条和书信两种。便条,是指当孩子由其他

家长接送时,教师与家长通过幼儿或接送孩子的其他家长采用便

务与对方取得联系、传递信息的方式。3.电话联系。电话联系,是指指导者与家长运用电话这一通讯工具交流情况、沟通思想的指导形式。电话缩短了指导者与家

4.(家园联系册>的使用。‘家园联系册>是幼儿园准备的提供给教师与家长相互交流幼儿在园、在家表现,交换对孩子的评价,进行教育的书面尘册子。

5家庭访问,是指指导者上门看望家长和幼儿

6.专家咨询。专家咨询一般是指指导机构组织的,以学前儿童家长为对象的,由有关领域专家进行针对性指导的一种个别指导形式。家长在养育、教育子女时会遇到许多具体的问题和矛盾。

四、集体性指导活动

集体性指导活动,是根据同类家长共同的问题或需要,由指导教师组织的、家长集体参加的一种指导形式。

1.家长会。广义的家长会泛指由幼儿园家长集体参加的会议和活动,即集体性指导活动。狭义的家长会一般是指传统上由幼儿园、托儿所或托幼教育机构的年级、班级组织的,由园长、所长、或年级组长、带班老师主持的,幼儿家长参加的会议。2.专题讲座一围绕某一专题对家长进行的讲座。讲座的内

容可以是有关幼儿园教育的性质、任务和要求方面的知识;可以是有关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年龄特点和家庭教育规律方面的知识;可以是有关家长对幼儿进行家庭教育中容易发生的问题和如何对待、处理方面的内容。

3.经验交流会。家长家庭教育“经验交流会”,一般是指由指导单位组织的、以学前儿童家长介绍自己如何教育子女的经验体会为主要内容的、家长之间进行交流的一种集体性指导活动。

4.教育开放活动。教育开放活动一般是指幼儿园、托儿所通过有计划、有准备地组织家长来园、来所观看教育教学活动,让家长了解幼儿园、托儿所的教育情况、班级教育水准和幼儿在园、在所表现,促进家长配合、支持幼儿园、托儿所教育的一种指导活动。

5.亲子活动。亲子活动或亲子同乐活动,一般是指幼儿园、托儿所、社区、工会或其他指导机构组织的,请学前儿童家长带其子女来教养机构或准备好的其他指定场所,通过亲子共同活动和指导,既促进亲子关系健康发展又接受家庭教育指导的一种集体性指导活动。亲子活动在幼儿园组织较多。

6.家长辨析会。家长辨析会,一般是指指导单位组织学前儿童家长针对家庭教育中家长共同感兴趣的热点问题开展讨论、进行辨析,通过家长之间的相互教育,在不同观念的撞击过程中达到提高家长认识的一种集体性指导活动。

五、文字音像资料的介绍、推荐与提供

所谓“提供学习用的文字音像资料”是指

指导者根据指导的需要,向家长介绍、推

荐、提供有关家庭教育的文字资料和音像

资料以及指导家长阅读、观看和收听这些

资料的一种间接指导的形式。这类文字音

像资料包括“墙报板报专栏”、“家庭教育

小报”、“家庭教育专业报刊”、“家庭教育

录像”、“家庭教育的广播、电影、电视”、

“家庭教育普及读物”和“网站查询”等。

1.墙报板报专栏。墙报板报专栏,是指

指导单位利用黑板报、墙报、定期或不定

期出版的板报供家长阅读的,以家庭教育

为主要内容的专栏。

2.家庭教育小报。

读的、以家庭教育为主要内容的一种书面

活期资料。家庭教育小报的内容容量比黑

板报和墙报要大,内容更丰富,篇幅不长

的短文可以登好几篇。家庭教育报刊。包

括由国家出版署正式批准出版的,以家庭

教育为主要内容的专业报刊和综合性报

刊上的家庭教育专版、

专栏。国内家庭教育专业报刊主要由教育

系统、妇联系统和出版系统主办,创办的

历史不长。目前比较有影响的有《中华家

教》(北京)、《家庭教育》(杭州)、《父母

必读》(北京)、《为了孩子》(上海)、《家

长报》(武汉)、《婴幼儿家长报》(北京)、

《启蒙》(天津)等。

六、指导形式的选择与发展

(一)选择的情况

上海市1999年的调查资料表明,基层指

导单位在采用上述三类指导活动中以集

体性指导活动为主的最多,占51.8%;个

别指导其次,占41.5%;介绍、推荐、提

供文字音像资料最少,占3.3%。但被调

查的指导者中,47%认为个别指导最有

效,45,7%认为集体性指导活动最有效,

3.4%认为介绍、推荐、提供文字音像资料

最有效。

学前儿童家庭指导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

不同的指导形式指导的基本过程、效果和

局限性各不相同。为了提高指导的实效,

需要根据不同的情况选择合适的指导形

式。

(三)指导形式的推广与发展

不同地区、不同渠道、不同单位、不同年

龄段儿童家庭教育的指导形式除了各有

自己的特点需要不同对待外,指导者对指

导形式的认识和掌握也是不平衡的。

第五节家庭教育指导的组织与管理

一、指导工作的领导体制

党和政府对家庭教育及其指导历来是重

视的,并在不同的阶段不断提出新的要

求。1986年4月12日,第六届全国人民

代表

一、管理者与指导者的队伍建设

(一)组织管理者队伍

各系统、各地区、各基层指导单位的家庭

教育指导工作的组织管理者的落实、人员

的素质和稳定性决定着该系统、该地区、

该指

(二)指导者队伍

家庭教育指导者是指导单位负责直接向

家长进行家庭教育指导的人员。

三、家庭教育指导的组织形式

组织指导人员对家长进行如何对孩子进

行家庭教育的指导的

组织机构有多种形式。家长学校、亲子学

苑、家庭教育咨询站、家庭教育网站等都

是家庭教育指导的组织形式。

(一)家长学校

家长学校是由社会教育机构和团体组织

的,有目的、有计划地向儿童家长介绍家

庭教育的有关知识和方法,指导不同年龄

段儿

童家长重视在子女教育中容易出现的问

题并提供处理建议,对家庭教育中的各种

问题进行咨询的一种家庭教育指导的组

织形式。

家长学校以提高家长教育素质为主要任

务,以提高家庭教育质量、促进儿童身心

健康发展为主要目的。

(二)组织形式的发展

家长学校是家庭教育指导的一种组织形

式,但并不是惟一的组织形式。家长学校

在我国家庭教育指导发展过程中曾经发

挥了很好的作用,并将继续发挥很好的作

用。

四、家庭教育指导的效果评价

对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指导单位进行家

庭教育指导的评估,既包括对该单位开展

家庭教育指导的工作的评估,也包括对该

指导单位开展家庭教育指导的效果的评

估。

(一)家长的投入情况。1.家长的参与

率。家长参与指导单位组织的指导活动的

出勤率的情况,是否保持比较高的出席

率,或者出席率是否有提高。2.家长参

与指导活动的认真程度。家长参加指导单

位组织的指导活动是否认真,有没有人到

心不到的现象。3.家长参与指导活动的

主动性。家长是主动参与指导活动,

还是被迫或者无奈而参加;在参与过程中

是积极及动脑筋、提问题、出主意,还是

被动地“专家上面讲什么,家长下面记什

么,回去照样做什么”。4.家长主体作用

的发挥。家长是否参与到指导单位

开展的家庭指导的组织管理过程中来。

(二)家长的家庭教育素质有否变化。

1.家长的教育观念。

在社会急剧变迁的过程中,家长的儿童

观、成才观、教育观等教育观念能否较快

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趋势,完成由传统向

现代的转变。2.家长对子女的教养态度。

在独生子女家庭中,家长对子女的关爱和

管教这一矛盾的处理是否恰当,是否既有

充满感情的爱护又有理智支配下的管教。

3.家长的教育能力。家长在了解自己子

女、评价自己子女的能力上,在与子女沟

通、建立密切关系的能力上,在向子女明

确表达意图、控制子女不良行为的能力上

是否

有提高。

(三)家长的家庭教育行为有否改善。

1.创设家庭环境的行为。在家庭环境的

创设和布置上是否考虑子女成长的需要,

能否为子女的生活、游戏和学习提供基本

的物质条件和活动天地,家庭关系是否民

主、邻里关系是否融洽,家庭是否成为孩

子获得保护、汲取力量、学习向上的“窝”。

2.对子女的主动教育行为。家长是否善

于根据孩子的年龄、个体发展的水平和个

性特点,在不同的阶段选择适当的内容,

采用适当的方法,提出适当的要求,主动

地对

孩子进行教育和培养。3.对子女的被动

教育行为。由孩子的主

(四)学前儿童的身心发展有否变化。应

从儿童的生理、心理和社会三个方面对学

前儿童的发展进行全面的评价。评价宜采

用自然的方法,在学前儿童在家庭、幼托

教养机构和社区的日常的生活和活动中

进行。在评价过程中,应承认儿童的个别

差异,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儿童,以向学前

儿童的家庭教育及其指导提供的帮助

和依据为目的。

五、家庭教育指导的科学研究

家庭教育和家庭教育指导的实践需要理

论的指导,家庭教育和家庭教育指导的理

论需要通过科学研究才能获得。由于国内

专职从事家庭教育理论研究的专业人员

屈指可数,我国家庭教育的科学研究还需

要教育学、心理学、卫生学和社会学等领

域的理论工

作者的介入。

(一)研究课题

引导基层单位开展家庭教育研究的一般

做法是:在家庭教育理论框架的指导下,

从家庭教育和家庭教育指导的现实问题

中选择有代表性的课题形成课题指南;在

发布课题指南后,动员、鼓励并组织基层

单位和个人申报课题;在组织专家对申报

课题的研究价值、研究方案的合理性和完

成课题的可能性进行评审后。

(二)研究基地

家庭教育指导实验基地是一个地区在基

层单位进行家庭教育

指导实验的基地。家庭教育指导实验基地

的主要任务是:1.进行(三)培训工作

与研讨活动基层单位开展家庭教育的课

题研究和筹建家庭教育实验基地,需要研

究骨干。为了解决基层单位研究方法上的

困难,组织研究骨干关于研究方法的培训

是一条可行的办法。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

学前社会教育专业委员会自1997年以

来,为了申报“全国幼儿家

庭教育研究”课题,为基层单位组织了4

期幼儿家庭教育研究骨干培训班。通过对

家庭教育的理论框架、课题选择、研究方

案制订、基本研究方法、课题申请与申请

书填写要求等方面的培训,课题申请的质

量有明显提高。根据地方的培训经验,为

满足基层单位的实际需要,继续进行研究

数据的处理、研究报告的撰写和现代手段

在研究上的运用等内容的培训,将有助于

提高基层单位课题完成率和成果质量。

二年级教师家访心得(新编版)

二年级教师家访心得(新编版) Through the summary, we can fully and systematically understand the past work situation, and can correctly understand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the past work. ( 工作总结 ) 部门: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 编号:MZ-SN-0499

二年级教师家访心得(新编版) 二年级教师家访心得 我家访,先去的往往是外地孩子的家,不是因为外地孩子皮,也不是因为他们成绩差,这不是我家访的目的。我只是觉得,得把偏爱给这些孩子,把我的尊重先给这些孩子的家长。 虽然他们的家都是租的,老少三代共处一室,家里的陈设杂乱不堪,孩子又多又吵;虽然家长们文化不高,普通话也讲不好,声音大得像吵架;虽然拿不出好的茶点来招待,甚至连个象样的凳子也没有,但是,我还是很佩服,很感动:自己先在平湖立足了,孩子也从老家带出来了,还能和本地的孩子一样接受好的教育,多么不容易啊!佩服之余,我再次提醒自己:再多给一些爱给这些孩子吧!而家长表现出的那种“受宠若惊”的样子,反而让我脸红,也更让我

享受到做一名老师的快乐。 谁说家访一定要有目的,这不又把我们自己看得高高在上吗?看一看,听一听,坐一坐,聊一聊,就像朋友一样,亲近亲近,不也很好吗?教育的事,不是一次成功的家访所能解决的;但成功的教育,可能也离不开家访。 现如今,对于孩子的教育,家庭和学校的联系越来越密切,本周是我们学校的家访日,通过与家长面对面的交流,每个人都感受颇深。 一、家访中取得的成绩 首先获得了许多育人资料。通过与学生、与家长交流,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家庭状况,学习环境,学生的个性,在家的表现,了解到家长的希望、要求以及教育方法等,并做好详细的记载,为今后的教学工作奠定了基矗同时,也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解决家庭教育方面的一些困惑,这就增强了家长的责任意识和信任度,使家长也主动参与到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中来,更有信心地和学校携手共同做好学生的教育工作。

家庭教育心得体会3篇

家庭教育心得体会3篇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良好的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下面是一位家长就此谈到的几点体会。 我从最初受到父母的启蒙教育,到现在教育自己的女儿,人生的经历告诫我,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一样对孩子十分重要,甚至决定着他们的发展方向,影响到终生。现就家庭教育问题,谈谈我的一点体会。 成人是目标。学会做人,是孩子的立身之本,孩子终身受益。教育孩子要有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决不能让孩子成为知识丰富而性格古怪,对父母没有感情,对他人、社会漠不关心的人。要把孩子看成一个独立的人,充分尊重和理解孩子,无论犯有多大的错误,要和他讲道理。我对孩子一直是坚持这个教育原则,让他们在学校、社会和家庭教育下,从小在德智体美劳等各方面得到全面发展,最起码应该成为有益于社会的合格公民而适应现代社会。 家长是镜子。“天才”不能创造,但家长只要不失时机地去发现、培养,开发孩子天赋中的特长,以自己的勤奋努力去走自己所追求的人生道路,孩子就很有可能获得成功。家长不仅是孩子的天然教师,也是监护人,同时是伙伴、朋友和榜样。孩子的言行举止无不体现着家长们的思想意识形态。“当父母不容易,当好父母更不容易”。事实确实如此。

如何当好家长,我认为,首先,努力“学会关心”。家长应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地关爱社会、国家、他人、朋友、同事等等,使之尊老爱幼,相帮谦让,宽容大度,待人和气。 其次,要加强自身修养。家长应坚持以德育人,奉公守法,依照社会主义道德原则、规范,自觉地将完善自己道德品质的实践活动示范于孩子。再次,要创造和谐环境。教育环境的优劣是孩子成长的寒暑表,要建立和谐的家庭和社会,那么家庭生活气氛的默化熏陶不可忽视,家庭长辈品行道德的心灵潜在不可低估,孩子在适当表扬和鼓励中生活,他将学会自尊和自信;在羞辱中生活,他将学会自卑;在平等中生活,他将学会公道;在争吵、埋怨、偏爱和缺乏温暖中生活,他将学会诡辩、责怪、妒忌和冷漠……,这种现实是“无言之教”。不是危言耸听。 孩子是老师。家长应善于学习孩子们的优点和长处。孩子们有很多“可爱的缺点”值得大人们学习。如蓬勃向上的朝气,好问好学的学习态度;不保守,善于接受新生事物的特点;少世故,对人对事的真诚直率;对新科技和新型玩具等未知知识一学就通、一玩就会的本领等等,他们在这些方面的优点都是值得家长学习的。孩子的这种优势,作为家长应充分的给予肯定、鼓励和赞扬,不可忽视、指责、抑制,以至于扼杀。 尊师是关键。老师是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系统教

幼儿大班安全教育月计划

幼儿大班安全教育月计划2019【导语】经常制订工作计划,可以使人的生活、工作和学习比较有规律性,养成良好的习惯,习惯了制订工作计划,让人变得不拖拉、不懒惰、不推诿、不依赖,养成一种做事成功必须具备的习惯。可以让你脱颖而出。小编搜集的《幼儿大班安全教育月计划2019》,供大家参考阅读,更多内容请访问工作计划频道。 【篇一】 一、指导思想: 新的学期又是一个新的挑战,新的开始。在随着年龄的提高和幼儿园老师对安全意识的引导,大班幼儿已具有简单的安全知识和初步的自我保护意识及能力,但由于幼儿年龄小,自我控制能力较差。201x 年了,为了搞好班级安全工作,保证孩子安全、健康的成长,针对班级实际情况,特制订幼儿园大班安全工作计划如下。 二、教育目的: 通过开展幼儿园安全教育周活动,进一步强化幼儿园安全教育工作,帮助幼儿园小朋友树立安全意识,掌握安全知识,提高自我保

护和自救能力,养成在日常生活和突发安全事件中正确应对的习惯。动员全社会共同关注幼儿园安全工作,限度地预防安全事故发生和减少安全事件对幼儿造成的伤害,保障幼儿健康成长及幼儿园的保教工作健康有序的开展。 三、基本原则: 幼儿园安全教育要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把握幼儿认知特点,注重实践性、实用性和实效性。根据幼儿年龄特点,深浅适宜、循序渐进,不断强化,养成习惯。坚持集中教育和日常生活渗透相结合;理论教育与实践活动相结合;知识教育与强化管理、培养习惯相结合;学校教育与家庭、社会教育相结合;自救自护与力所能及地帮助他人相结合。 四、安全教育措施: 1、积极配合保健教师,认真做好晨间接待和检查工作,了解幼儿当天情绪和身体状况,杜绝幼儿穿拖鞋、带危险物品入园。加强向家长宣传晨检的重要性,鼓励幼儿愉快接受晨检。 2、每天认真检查幼儿出勤情况,做好出勤登记,对缺席(请假)的幼儿及时了解原因。

电大家庭教育学单选

电大家庭教育学单选

单选: 1、三纲五常,既是维护整个封建社会秩序的大纲,也是稳定家庭关系,进行家庭教育的大纲。 2、中国古代很早就有“克绍其裘”的说法。许多的“家业”“家传”“家学”都是经过家庭教育一代一代地传下来的。比如,孔子家族的经学,司马迁、班固家族的史学,曹操、王羲之、苏洵等家族的文学艺术。 3、中国古代奴隶主贵族家庭对子弟进行家庭教育的内容,主要是礼、乐、射、御、书、数等所谓“六艺”。 4、夸美纽斯把早期家庭教育正式列入教育体制之中,这在教育史上还是第一次。 5、骑士教育的实施划分为三个阶段,从出生到七八岁以前为第一阶段,第二阶段为侍童教育,十四五至二十一岁为骑士教育的最后阶段。 6、遗传素质给人个体的身心发展提供了生物前提,提供了发展的可能性。要把这种可能性变为现实性,关键在于后天的环境和教育。 7、中国最早谈及家庭教育问题的思想家是春秋时期思想家管仲 8、为加强家庭教育理论研究和家庭教育科学知识的普及,各省自治区以及市县、区乡,相继成立了“家庭教育研究会”“家庭教育促进会”等

群众性的学术团体,并在此基础上成立了中国家庭教育学会 9、家庭教育是为了满足教育者个人的愿望和利益,主要是取决于教育者个人的意志。因此说,家庭教育是一种私人教育 10、.家庭教育是在特定的环境里,由特定的教育者对有特定关系的受教育者,经过特定的教育途径和方式方法实施的一种教育,它是教育的一种特殊形式 11、家长的文化素养对子女的学习、品德有重要影响,二者一般成正比例关系 12、中国的封建统治者,为了达到“治国”的目的,首先是强调“齐家”把它作为“治国”的重要前提条件 13家庭是以婚姻为基础、以血缘为纽带而形成的社会生活的基本单位,是社会最微小的细胞。14、我们强调家长的权威是以尊敬和信赖为基础的,这并不意味着完全否定教育中的强制性。 15、在纷繁的社会环境因素中,对人的心理发展影响最直接、最深刻、最持久的是家庭环境。16、同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相比较,家庭教育更具有教育上的天然的连续性

(完整版)家庭教育答案

1.“树大自然直, “树大自然直,人大自然长。”这是某些父母的口头禅。有这种思想的父母,并不是不爱自己的子女,但却马马虎虎地放弃了教育的权利和义务,对孩子放任自流、不负责任,这种态度和做法是极其错误的。古人说:“养不教,父之过。”正是批评这类家长的警句。 他们为什么会对孩子采取放任不管的态度呢?究其原因,不外乎这样3条:第一,他们认识不到教育子女的重要性; 第二,不懂得应该如何对子女进行教育; 第三,对子女缺乏真正的爱的情感。 二、举例说说不同家庭结构对学前儿童教育的影响因素。 1、主干家庭:即三代同堂的家庭。学前儿童能在这样的家庭中,在与家庭成员的交往中,通过观察祖辈和父辈的行为进行学习,锻炼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和交往能力。但主干家庭中溺爱孙辈的情况,祖辈和父辈对教育孩子不同的观点,会直接影响孩子的发展。 2、核心家庭:是父母双全的家庭。这样的家庭教育者之间的思想容易协调,教育观念一致。这样的家庭有利于孩子身心健康及学业进步。但是,这种结构家庭的孩子由于父母没有足够的时间在学习和生活上照顾孩子,很容易使孩子在思想上、学习上和品行上出现不良状况。 3、单亲家庭:即只有父亲或母亲的家庭。或许是离异、或许是病故,这样的状况总会给孩子造成一定的伤害和打击。有时会给孩子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单亲家庭或离异家庭孩子在智力、同伴关系、亲子关系、情绪控制等方面,与完整家庭孩子比,存在明显差异。这些孩子成为学校教育中的一个问题。 4、隔代家庭:即由祖父母代替父母承担教育任务的家庭。这种家庭的孩子,虽然父母都在,但一年甚至几年才看望孩子一次。孩子由于长期得不到父母的疼爱,容易受到心理伤害,不能和父母建立良好的依赖关系,不利于学前儿童的良好发展。 5、混合家庭:父母离异或丧偶后重新组合的家庭。由于没有血缘关系,继父母和继子女之间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赢得双方的信任。而双方相处更需要磨合和宽容。 三、你认为学期儿童家长教养方式类型有那些和个性发展影响。 利用“关爱”与“权威”两个向度可以交互组合成四种主要的教养类型, 即民主权威型、绝对权威型、娇惯溺爱型、忽视冷漠型对幼儿产生的影响, 1民主权威型的家庭最大的特点就是民主和谐与相互尊重。他们彼此都敞开心扉, 倾心交流, 给孩子营造出平等、轻松的家庭氛围, 给孩子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空间, 也 给孩子一片自由的天空。他们了解孩子的兴趣与需要, 满足孩子的正当要求, 以平等的 身份与孩子进行交流, 善于接纳孩子们正确的想法与意见, 并且鼓励孩子按照自己的 意愿大胆地尝试。因此, 在这种家庭氛围里成长的孩子, 大多数性格开朗, 乐观、自信、独立, 好探索, 善于发现问题并能解决问题, 拥有一份宽容的心, 能与同伴和睦相处。 2绝对权威型的学前儿童家长把自己的希望全部寄托在孩子身上, 对孩子的兴趣 和能力全然不顾, 不尊重孩子的意见和想法。他们要求孩子必须按照自己制定的标准行事, 常以严厉、强迫的态度命令、控制孩子的行为。这种教养方式, 将会造成孩子独立 性和自主性较差, 无主见。当家长制定的标准过高, 孩子达不到, 屡遭失败, 极易产生

家庭教育读后感一

家庭教育读后感一: 家庭教育这本书比较全面系统的阐述了,家长怎样和学校老师在教育好孩子的事情上,观点和方法说的非常全面而实在,帮助家长怎样在教育孩子的各个方面,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和科学的教育方法。从第一章的了解认识你的孩子到记录孩子的成长足迹,对我来说是帮助非常大的,以前总是认为上学有学校老师管理教育就行了,做为家长给孩子创造一个合理学习环境就行了,只要学习好听话就行了。这本书提出了家长决不能仅按着自然法则扮演家长的角色,而应该时刻以一种教育的心态关心孩子的成长,很震撼也的确如此。 六年级这个时期正如书中所说,无论是心理上还是生理上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对学习产生了极大影响。在学校老师正规的教育和环境的影响下,得到了全面系统的发展,学习的自我意识、组织性、纪律性,也得到了提高。在学习方面由于知识学习广泛了,学习开展变得自觉,也有条理一些了,能够及时的把作业写完,并帮助家长做一些家务事,喜欢看一些课外书,随着学习的能力增强,正确的学习方法就非常重要了,帮助孩子掌握好学习方法,总结学习规律,尤其是培养孩子记忆力方

面,只有在记忆的基础上进行理解,理解才能透彻,只有在理解的参与下进行记忆,记忆才会牢固,让孩子多背一些好的文章,尤其是一些千古美文,或中外名著的片段,读好语文书,认真写字,多看书报,扩大阅读面,让孩子多观察生活,从生活中寻找写作题材,培养好孩子的良好的学习习惯,要让孩子精力集中,讲究效率。 这一个学期学习就不够集中,一会看电视,一会吃东西,玩玩做做,有时看到思想总也集中不起来,一个小时的作业,三个小时也做不完,而且还很马虎粗心大意,从数学的几个试圈来看,好多都是在一二题时就做错很多,检查一看并不是不会,就是粗心,不是少写一位,就是少一个符号,以前我不在意,因为孩子不是不懂不会,就是粗心点,家庭教育这本书提醒了我,粗心大意的毛病是学习方面一个很大的坏毛病,不但会影响学习成绩,长大后也会影响工作质量,应该很好的培养孩子的细心、认真、缜密细致的好习惯,所以家庭教育这本书,非常好,比较深刻细致的弥补了父母在孩子教育方面的不足。

2020年电大考试家庭教育试题及答案

家庭教育形成性考核-0001 试卷总分:100 判断题(共35题,共35分) 开始说明: 结束说明: 1.(1分) 家庭教育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各个阶级的家庭教育,都是从各自所处的阶级地位出发,从属于各阶级的政治地位,为各阶级的政治经济利益服务。只有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消灭了阶级和阶级压迫,家庭教育才能真正有利于年轻一代的健康成长,成为人类精神文明的摇篮。 √ × 2.(1分) 婴幼儿时期人身心发展的速度是无条件的,在任何情况下都会奇迹般地出现。 √ × 3.(1分) 家庭受社会风俗、习惯、法律、道德的影响比其他团体多得多。这是因为家庭和家庭成员之间关系之密切,也因为人们在家庭中往往是以一种自然形态出现的,不带有什么假象。 √ × 4.(1分) 资产阶级家庭的子弟教育,一般都全面关心和注重身体保健和锻炼、道德品质和文化科学知识的学习。其中尤为注重知识教育,不仅注重书本知识,还很重视实际操作的技能技艺训练。 √ × 5.(1分) 家长的文化素养和孩子的学习、品德有密切关系,是绝对的。家长文化素养作用的发挥,和家长其他的素质没有关系。

√ × 6.(1分) 家庭是社会上所有群体中最普遍的团体,其他的社会团体只能满足人们的某一个方面的需要,或是物质的,或是精神的,或是政治的。而家庭则是能满足人们多方面的需要,从物质到精神,从生产到消费,几乎无所不包。 √ × 7.(1分) 家庭教育的方法是指家长在对子女实施教育时所选择和运用的具体措施和手段。 √ × 8.(1分) 中国低常儿童分为四级,其中一级智力残疾(极重度),又称“白痴”,一般指智商为“0”。 √ × 9.(1分) 主干家庭是由祖父母、父母和子女三代人构成的家庭。 √ × 10.(1分) 理智是一种比较复杂的心理活动,是高级的心理品质。所谓理智,就是能够自觉地控制和调节自己的情感,能克制自己利益的刺激和冲动。 √ ×

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

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 家庭教育是指家庭中的父母及其成年人对未成年孩子进行教育的过程。其重点以品德教育为主,培养孩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良好行为习惯,教会孩子如何“做人”。 家庭是孩子生命的摇篮,是孩子出生后的第一课堂;父母则是孩子们最初的启蒙老师。所以父母对孩子所施的教育最具有早期性。 一般来说,幼儿在5岁以前是智力发展最迅速的时期,也是进行早期智力开发的最佳时期,在这个阶段若能实施良好的家庭教育,将是孩子早期智力发展的关健。 首先:孩子与父母的关系,是孩子最先面临的一种重要的社会关系。在这种关系中,几乎体现了社会人伦道德的各个方面,如果这种关系中形成裂痕和缺陷,孩子以后走向社会,在各种人际关系中就会反映出来。 其次:父母的教育易于被孩子接受和服从,在家庭教育中要合理地利用这一点。在教育子女的态度上父母应协调一致,并相互配合,在孩子面前树立起一个慈祥而威严的形象,使孩子容易接受父母的教育。在家长高兴时,孩子会参与欢乐,在家长表现出烦燥不安和闷闷不乐时,孩子的情绪也会受到影响,即使是幼儿也是如此。常言道:知子莫若父,知女莫若母。家长与孩子朝夕相处,对他们的情况可以说是了如指掌,即使是一个眼神、一个微笑都能使父母心领神会,发现孩子身上存在的问题,及时教育,及时纠偏,不让问题过夜,让不良行为和习惯消灭在萌芽状态之中。从而为孩子在幼儿园和学校中接受集体教育奠定了很好的基础,同时又可以弥补集体教育的不足。 孩子从婴儿期步入幼儿期,随着年龄的增长,由家庭这个小环境步入大社会,儿童缺乏理性辨别是非能力,但却比成人更敏感,而这种敏感性正是培养理性辨别能力的良好基础,做为家长应利用这一拓点帮助孩子在这种感受能力的基础上,发展对社会生活的辨别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过滤社会信息,优化孩子幼小

家庭教育读书心得十五篇

家庭教育读书心得十五篇 (1) 父母以身作则,做孩子的榜样,学校积极引导,双方共同努力 我们认为要教育好孩子,首先要以身作则,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榜样,只有自己做了,孩子才会跟着学习。如果光说大道理,而自己不能作为孩子的榜样,那么,这种教育,不过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教育,是丝毫起不了作用的。同时,学校的教育也是同等的重要,只有双方共同努力才能出效果。儿子的母亲目前是一所大学的研究生,对孩子而言,这是他引以为自豪的事,也是一种促进力量。虽然他不知道母亲考研的历程有多么辛苦,但母亲深夜还在静静的看书的景象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是一个榜样,使他明白只有勤奋努力才会梦想成真。孩子已经上初一,虽然母亲不在身边,孩子在爸爸和学校老师的谆谆教导下,不仅在学习上有进步,其他各个方面都有了可喜的进步,成为了一个懂事的好孩子。 (2) 营造家庭学习气氛,让孩子养成自觉学习习惯听我的同事讲过他家女儿和侄女双双同年考上大学的事,他的心得体会是营造家庭学习气氛,让孩子养成自觉学习的好习惯。每天晚上吃完饭后,他和妻子就出去散步,女儿和侄女两个孩子收拾完桌子,就去写作业,他们回到家,在孩子做作业时,从不看电视,各 自拿一本书看,时间久了,孩子就养成了良好的作息习惯,女儿和侄女经常相互比,看谁学习好,看谁学的晚,去年高考,两个孩子双双以优异成绩考取梦想的大学。 (3) 培养孩子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儿子小的时候很喜欢玩电脑游戏,我对他说,玩可以,你也可以玩出新花样,比如,做幻灯片之类,拿给别的孩子看时,多有成就感啊。于是儿子学会了制作幻灯片,时常还叫别的孩子欣赏,并教会他们。儿子现在喜欢上了英语,刚开始的时候,我同

[0499]《家庭教育》在线作业及参考答案

[0499]《家庭教育》 第一批 [单选题] 一、单项选择题 1.父母依据社会道德规范的要求,专门制定出家庭道德规范来约束子女品行的方法是指家庭德育方法中的() A:实践养成法 B:品行评价法 C:规范约束法 D:心理相容法 参考答案:C [单选题]2.家长对儿童及其发展的认识和信念是指家长的() A:价值观 B:儿童观 C:人才观 D:教育观 参考答案:B [单选题] 3.子女在父母指导下,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规范,对自己品德表现进行自我认识、自我监督、自我克制、自我改正的德育方法是() A:实践养成法 B:品行评价法 C:规范约束法 D:自我修养法 参考答案:D [单选题] 4.家庭智育与学校智育都是由培养人才的目标和任务所决定。

这体现了家庭智育的() A:一致性 B:特殊性 C:灵活性 D:针对性 参考答案:A [单选题] 5. 儿童在一定年龄阶段中,生理和心理发展过程中表现出来的那些本质的典型的特点被称为儿童的() A:身心发展特点 B:心理发展特点 C:身体发展特点 D:生理发展特点 参考答案:A [单选题] 6.下面不属于家庭教育原则的是()。 A:尊重爱护与严格要求互动的原则 B:成才教育为主成人教育为辅的原则 C:潜移默化与言传身教同行原则 D:强化教育和因材施教协同原则 参考答案:B [单选题] 7.家庭教育中尊重爱护与严格要求互动原则不包括()。 A:正确对待孩子的需要

B:充分理解和尊重孩子 C:严格惩罚孩子所犯的错误 D:严格要求,掌握分寸,把握尺度 参考答案:C [单选题]8.贯彻潜移默化与言传身教同行原则应做到不包括下列哪一项()。 A:严于正己 B:言行一致,表里如一 C:身教言教结合 D:建立了良好的家庭环境 参考答案:D [单选题]9.家庭教育中要做到祖辈和父辈之间要求一致的原则不包括()。 A:思想统一、言行一致 B:掌握分寸,宽严结合 C:始终如一 D:前后统一 参考答案:B [单选题]10.下列哪一项不能使父母的说服教育取得好的成效()。 A:全面了解孩子 B:一切道理讲给子女 C:准确的把握时机 D:情理统一,心理协调 参考答案:B [判断题] 二、判断题 1.规范约束法的关键是制定出为子女必须接受的,并具有约束力的家庭道德规范条文。() 参考答案:错误 [判断题]

2017年电大《儿童家庭教育指导〉形成性考核册作业3及答案

儿童家庭教育指导作业3 一、名词解释 1.以家长为核心的亲职教育:是指为了提高家长素质和家庭教育质量,对家长的家庭教育提供帮助和进行指导的过程。 2. 以儿童为核心的活动教育:是指为了促进幼儿体、智、德、美的全面发展,而对 儿童进行的各种教育活动,包括幼儿园组织的亲子班、各种形式和内容的集体活动、0-3 岁入户指 导等活动。 3. 以幼儿园为核心的家园合作教育研究:是指以提升幼儿园 0-3 行的教育研究,包括对 0-3 岁儿童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规律的认识,岁儿童教育质量为目的进提升教育活动质量以及 0-3 岁家园合作教育等内容。 4.家长教育能力:是将教育观念和知识转化为实际的教育行为的能力,它是影响儿童家庭 教育质量的关键因素。家长教育能力主要包括了解孩子的能力、选择家庭教育内容和方法的能力、创设环境的能力、评价孩子的能力等。 二、简答题(每题 5 分,共 30 分) 1. 0-3 岁儿童家庭和幼儿园合作关系是怎样的?0-3岁儿童家庭和幼儿园合作共育地评价指 标是什么? 答:0-3 岁儿童家庭和幼儿园合作关系:在0-3岁儿童家园合作教育中幼儿园处于主导地位, 在相互尊重、平等的条件下引领家庭共同提高育儿技能的伙伴关系。家庭仍是0-3 岁儿童的主要生活场所和受教育的场所,家长是最主要、最直接的施教者,幼儿园的主导作用需要依 赖家长的主动寻求和配合才能得以实现。 0-3 岁儿童家庭和幼儿园合作共育地评价指标:(1)客观真实地了解幼儿的家庭教育情况。(2)理论结合实际,分析教育问题。( 3)将解决问题的过程作为提高家长教育能力的过程,不 仅给出具体的教育策略,还与家长进行细致地分析,帮助家长学习从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规律 出发来分析和解决问题。( 4)发挥家庭的主体作用。 2. 3~6 岁儿童家庭与幼儿园的合作关系是怎样的?3~6 岁儿童家庭与幼儿园的合作共育活动 的特点有哪些? 答:3~6 岁儿童家庭与幼儿园的合作关:3— 6 岁儿童从家庭进入幼儿园,幼儿园成为其受教 育主要场所。幼儿园在与家庭合作教育中的作用不仅要求自身的主导性更加突出,而且还要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主动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参与,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 3-6 岁儿童家庭和幼儿园的合作共育活动的特点:活动目的明确;准备充分;形式灵活;既 体现了幼儿园的主导性,又发挥了家长的主体性,体现家园合作共育的教育理念;注意及时小结 和总结、积累;注意经验分享和资源共享。 3.简述家庭和社区在合作过程中双方的关系是怎样的?评价双方的合作活动应从哪些方面 入手? 答:家庭和社区在合作过程中双方的关系:社区作为儿童最初接触的小社会,是“三结合” 教育的基本阵地。社区学前教育可以积极创造条件,为更多的学前儿童提供保育和教育机会, 还可以充分利用社区资源,为家庭提供帮助,为儿童提供活动环境。营造良好的社区、家庭教育环境,提高家长的教育能力,促进儿童发展是双方合作的根本目的。在合作中,社区主动为家长提供相关服务,家长应积极参与社区组织的各种活动,增进对社区的归属感。 合作活动的评价:(1)发展性、目的性。年是否以促进幼儿发展、家长育儿能力发展、社区 职能发展为目的。( 2)互动性。看是否体现家庭、社区相互配合,共同完成活动的目的。(3)

《家庭教育学》读后感

家庭教育学》心得体会 家庭教育是培养人的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他从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家庭教育理论体系出发,广泛借鉴、吸收古今中外中外家庭教育理论的研究成果和广大家长教育子女的实践经验,运用现代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伦理学以及系统科学的方法,既从宏观上阐述了家庭教育的普遍规律,又从微观上论述了家庭教育的具体操作技能与艺术。及探讨了一般家庭的子女教育工作,又评说了特殊家庭的子女教育工作。 读完这本书,我受益匪浅。。作为一个三岁孩子的妈妈,我也已经感受到教育孩子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 一、把孩子摆在恰当的位置上。 现在的孩子地位极高,家长往往视为“小皇帝”、“小太阳”,一家人像众星捧月一样,全都围着他转。马卡连柯说“独生子女最容易习惯于他占有的特殊地位,变成家庭里真正的暴君”。这种被供奉为“小皇帝”的独生子女,将来到社会上也难以适应社会生活。他在家庭里滋长了特殊化的思想意识,是家庭的“特等公民”,家长可以容忍他,但社会上绝不会允许“特等公民”存在。这样的孩子容易发生反社会的行为,胡作非为,走上犯罪的道路。我家儿子由爷爷奶奶看,老人总是爱娇惯自己的孙辈,可能比对自己的儿女还要娇惯,俗话说“隔辈亲”嘛。儿子要什么给什么,特别是公公,总爱说:“他要就给他么,干嘛惹他哭呢?”儿子挥起小拳头,打他们,他们还笑哈哈的说:“小家伙挺有劲。”只要我在场,我就要给儿子讲道理。 私底下告诉外公外婆,要从小让他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孩子虽小,但也不能想要什么都满足。现在我儿子虽然有时候要东西时还坚持要,但是转移注意力,就不会再要了。有的时候还能像给大人讲道理似的讲出一堆话来,都是我在教育他时说的话。我也接触过不少家长,有的只认孩子的学习成绩,只要学习好,孩子的任何要求都可以满足。为了孩子健康茁壮地成长, 作为家长的我们一定要把孩子摆在一个恰当的位置上,使之正确地实事求是地认识自己的价值地位和身份,掌握正确的行为准则,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这样,将来他们步入社会生活,就会找到自己的恰当位置,对社会、对人生、对他人有一个正确的态度,成为合格的社会公民。 二、对孩子的期望要实事求是。 家长对孩子“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有的甚至把自己未达到的目标、未实现的愿望加于孩子身上,让孩子去奋斗。家长期望过高、不切实际的话,给孩子精神上体力上带来了极大的压力。如果孩子屡受挫折,屡遭失败,就会使孩

家庭教育形成性考核_0004(浙江电大-课程号_3306811)参考资料全

家庭教育形成性考核-0004 浙江广播电视大学形成性测评系统课程代码:3306811 参考资料 试卷总分:100 判断题(共35题,共35分) 1.(1分) 没有兄弟姐妹,独生子女在家庭里没有一个“儿童的世界”。 √ × 参考答案:√ 2.(1分) “父父子子,兄兄弟弟,夫夫妇妇,而家道正。正家而天下定矣。” √ × 参考答案:√ 3.(1分) 家庭教育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各个阶级的家庭教育,都是从各自所处的阶级地位出发,从属于各阶级的政治地位,为各阶级的政治经济利益服务。只有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消灭了阶级和阶级压迫,家庭教育才能真正有利于年轻一代的健康成长,成为人类精神文明的摇篮。 √ × 参考答案:√ 4.(1分) 青少年犯罪的高峰年龄区有两个:一个是初犯的高峰年龄区,大约在13岁~15岁;另一个是犯罪的高峰年龄区,大约在15岁~18岁。 √ × 参考答案:√ 5.(1分)

家长学校是一种正规教育,每一个家长都需要参加学习的一种临时性成人学校。√ × 参考答案:× 6.(1分) 西方国家大批独生子女的出现,是多种社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但归根结底,最根本的原因是生产力的发展和生产方式的变革。 √ × 参考答案:√ 7.(1分) 理智是一种比较复杂的心理活动,是高级的心理品质。所谓理智,就是能够自觉地控制和调节自己的情感,能克制自己利益的刺激和冲动。 √ × 参考答案:√ 8.(1分) 主干家庭是由祖父母、父母和子女三代人构成的家庭。 √ × 参考答案:√ 9.(1分) 家庭生活方式是指人们在家庭中的各种生活活动的典型形式。家庭生活方式,包括家庭生活观念、家庭生活活动和家庭生活条件三个基本要素。 √ × 参考答案:× 10.(1分) 马卡连柯《母育学校》、卢梭的《爱弥儿》、夸美纽斯《父母必读》等,都是讲家

家庭教育

学前儿童家庭教育 1.家庭教育的性质:它是一种私人教育——相对于公共教育 它是一种非正式的教育——相对于正规教育 它是一种充满亲情的教育 它是一种稳定的持久性教育——相对于阶段教育 2.学习型家庭的特征:热爱学习——自主学习、有效沟通——乐于分享、关系和谐——互相尊重、互相支持——充满自信 3.终身教育的特征:全民性、广泛性、灵活性、实用性、终身性 第一章学前儿童家庭教育概述 1.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特点: a.时代性和社会性 b.亲情性和感染性 c.针对性和随机性 d.连续性和习惯性 e.权威性和专制性 2.小题详见8页和16页 3.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目的:学前儿童的家庭教育是我国家庭教育事业的有机组成部分,他的目的是使孩子在体智德美等方面健全发展的基础上,个性得到生动活泼的成长,将来能成为有益于国家和社会的合格人才。 4.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基本任务: (1)健康教育 主要任务:教给孩子一些简单的生活常识和卫生常识,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激发孩子参加户外锻炼的兴趣和愿望,培养孩子独立生活的能力和自我保护的能力,促进孩子身心的健康发展。 要求:应关注孩子饮食的安全,关注孩子游玩的安全,关注孩子脑部的安全,关注孩子看电视的安全。 (2)认知教育 主要任务:丰富孩子的认知经验,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培养孩子的动手,动口,动脑习惯,促进孩子智力,能力的发展。 要求:应发展孩子倾听语言的能力,发展孩子理解语言的能力,发展孩子运用语言得能力,发展孩子的识字能力。 (3)品行教育 主要任务:培养孩子良好的品德,塑造孩子文明的行为,陶冶孩子积极的情感,提高孩子社会交往的能力,形成孩子活泼开朗的性格。 要求:应培养孩子的同情心,培养孩子的合群性,培养孩子的抗挫力。 (4)审美教育 主要任务:引导孩子感受美,启发孩子发现美,鼓励孩子创造美,塑造孩子美的心灵。 要求:应加大孩子的艺术投资,应尊重孩子的艺术爱好,应鼓励孩子的艺术创造。 5.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基本原则: (1)科学性原则家长要注意:更新价值观念,树立开放意识,构建学习环境。 (2)理智性原则家长要注意:调节情绪,规定限度,全面整合,杜绝溺爱。 (3)指导性原则家长要注意:树立正确的儿童观,给予价恰如其分的帮助,重视孩子的自我教育。

《家庭教育》读书笔记3篇

《家庭教育》读书笔记3篇家庭教育,是大教育的组成部分之一,是学校教育与社 会教育的基础。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了3篇《家庭教育》读书笔记,欢迎大家点击阅读! 篇一:《家庭教育》读书笔记读完这三期《家庭教育》对我的感受颇深。尤其读完这篇《溺爱》滋生了《啃老族》这篇文章,使我联想到自己和自己的孩子,联想到当今 社会普遍存在的一种教育观念。每个父母心中都盼望自己的 孩子能在各方面都非常优秀,掌握更多的知识,去更高的学 府深造来适应这个日趋发展的社会。所以一些家长在这一方 面做的比较偏激,以为自己的孩子只要学习好,其他方面可 以忽略。在家帮助孩子打点一切,养成孩子衣来伸手、饭来 张口的不良习惯。不懂得体谅大人的艰辛以自己为中心。认 为这样做理所当然,日久天长滋养了孩子的惰性和对家长的 过分依赖,缺乏独立思考问题、判断问题的能力。 当今社会还存在一种现象。有些孩子在学习上只要有成绩,家长就觉得自己的孩子是优秀的其他方面也顺理成章同 样优秀,而忽略了对孩子适应社会的基础和认知能力。到社 会后很难适应难以独立生活。 篇二:《家庭教育》读书笔记今天读了《家庭教育》上的一篇文章《家长要学会与孩子一起学习》,里面有许多

好的做法,值得借鉴和学习。 其中有一条说到:家长要学会宽容,敢于放弃“完美”。在“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功利思想驱动下,父母对孩 子的要求常常是情不自禁的追求“完美”。这种完美主义在于其他孩子攀比的过程中,难免对不同层次的孩子的要求过 于苛刻,孩子得到的只是父母的唠叨、不满、抱怨、指责, 长期这样,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不断的遭到打击,从而产 生了厌烦感。 聪明的家长都是从孩子的实际出发,密切与孩子接触, 从深切智慧的爱出发,用“赏识”的眼光代替“挑剔”的眼 光;用热情赞美代替讽刺、挖苦,宽容孩子的缺点和过失, 认为孩子的优点和缺点都是与生俱来、与生相伴的。于是, 家长就会发现和挖掘孩子的优点,用有点去点燃孩子的自信, 用自信去点燃孩子对生活和学习的热情。 篇三:《家庭教育》读书笔记今天看了家庭教育里的一段内容非常有感触,写下来分享一下。 这段内容主要讲了五个问号教孩子养成规划习惯。我家 的哲凡同学时间观念不强,做什么都很慢条斯理的,看了以 后觉得非常适合他做作业慢,拖拖拉拉的,不能合理规划时 间。一问是假期有什么计划?二问是想去哪里放松一下?三 问是那可能要占用一天半的时间,你觉得够吗?四问是那你 制定时间表吧,怎样才能休息好又能提高?五问是如果没有

升学宴简短精辟父母致辞(最新版)

编号:YB-JH-0499 ( 演讲稿) 部门: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 WORD文档/ A4打印/ 可编辑 升学宴简短精辟父母致辞(最 新版) The speech drafts have the functions of propaganda, agitation, education and appreciation, making them convinced and empathizing in their thoughts and feelings.

升学宴简短精辟父母致辞(最新版) 本演讲稿作用为:可以用来交流思想、感情,表达主张、见解;也可以用来介绍自己的学习、工作情况和经 验等等;演讲稿具有宣传、鼓动、教育和欣赏等作用,它可以把演讲者的观点、主张与思想感情传达给听众 以及读者,使他们信服并在思想感情上产生共鸣。本内容可以放心修改调整或直接使用。 【篇一】升学宴简短精辟父母致辞 尊敬的各位亲朋好友、老师同学 大家中午好: 首先,热烈欢迎各位来宾光临我儿子的升学宴! 十二年的寒窗苦读,今天终于有了收获,儿子考上了理想的大学。我和她的母亲一方面为儿子取得的成绩感到骄傲和自豪。另一方面,又为儿了即将离家求学而感伤。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这种复杂的心情,我想很多作父母都和我们一样。 十八年来,我守着一份望子成龙的梦想,特别值得欣慰的是,虽然社会很浮躁,但儿子依然清新纯洁,依然好学上进,我感到欣慰,感到自豪。因此,我要感谢儿子感谢儿子为我们带来的快乐与幸福。考上大学只是万里长征走完的第一步,人生的道路还很漫长。

2019浙江电大《家庭教育》形考-0003答案

浙江电大《家庭教育》形考-0003答案 一判断题(共35题,共35分) 1.在平等、民主的父母子女关系下,子女生活在一个较为宽松的生活环境中,能够主动地成长,自主、自立思想比较强,他们有自尊心、自信心和自强精神。A √ × 2.家庭教育是由父母在家庭里教育自己的孩子,是家里的私事,与社会不相干。教育子女只是为子女个人和家庭负责,让子女生活得更好,使家庭兴旺发达。家庭教育与社会发展没有什么关系。B √ × 3.理智是一种比较复杂的心理活动,是高级的心理品质。所谓理智,就是能够自觉地控制和调节自己的情感,能克制自己利益的刺激和冲动。A √ × 4.家庭教育是最早期的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A √ × 5.西方国家大批独生子女的出现,是多种社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但归根结底,最根本的原因是生产力的发展和生产方式的变革。A √ × 6.青年男女在选择婚配时,就要考虑互相结合,要能生育身体健康的孩子,避免近亲结婚,有影响孩子身体健康的疾病患者,不要结婚或者不要生育。A √ × 7.气质是我们平常所说的人的脾气、性情,是指人的情感发生的速度、强度;性格表现在人对现实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上。两者都没有好坏、优劣之分。B

√ × 8.家庭是以婚姻为基础、以血缘为纽带的一种生活组织形式。A √ × 9.“代沟”是每时每刻都存在。因为社会环境总是处于变动中,子女所处的社会环境同父母年轻所处的社会环境已不可能完全相同,便不可避免存在差异,会产生冲突和对立。A √ × 10.家庭教育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各个阶级的家庭教育,都是从各自所处的阶级地位出发,从属于各阶级的政治地位,为各阶级的政治经济利益服务。只有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消灭了阶级和阶级压迫,家庭教育才能真正有利于年轻一代的健康成长,成为人类精神文明的摇篮。A √ × 11.超常儿童主要是指智力发展或某种才能显著超过同年龄常态儿童一般发展水平的儿童。A √ × 12.资产阶级家庭的子弟教育,一般都全面关心和注重身体保健和锻炼、道德品质和文化科学知识的学习。其中尤为注重知识教育,不仅注重书本知识,还很重视实际操作的技能技艺训练。A √ × 13.家庭教育的连续性,不仅指的是不间断的教育过程,也包含着家庭教育过程的长期性。家庭教育是一种终身教育,人们在一生中始终都是直接或间接地接受着家长,特别是父母的教育和影响,这是一个相当长的过程。A √ × 14.正确发挥家长对子女期望的积极作用。在一定的限度内,家长的期望越高,对孩子的激

家庭教育读书心得.doc

家庭教育读书心得

家庭教育读书心得 认真读完一本名著后,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东西,是时候抽出时间写写读书心得了。那么读书心得到底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收集整理的家庭教育读书心得,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家庭教育读书心得1 在读《家庭教育》这本书之前,我一直觉得好的孩子总是好的,不好的孩子总是不好的,至于为什么好为什么不好一直没有深究,觉得或许这就是父母的命。但事实上这并不是命,而是和教育分不开的。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榜样,父母永远是孩子最重要的教师。父母的潜移默化才是对孩子最大的影响,这也就是为人父母最大的压力,所以要培养教育好孩子,就先得从自身做起。 现代的许多年轻父母十分自私,打着给孩子创造富裕生活条件的幌子,摆着疲于奔命的姿态,好像是为了孩子愿意付出一切,但其实却很少舍得多为孩子花一点心思。孩子是人不是动物,动物尚且需要关爱更何况是孩子。既然把他带到这个世界就有责任关心他爱护他。现在的孩子有相当一部分不在父母身边长大,而是由老人们代为看管,很多父母只是定时去看望一下而已。其实孩子小的时候是特别需要父母的关爱,倒不是说长辈们不关爱他们,但是此爱非彼爱。惭愧地说,在读这本书之前,我有时也抱怨也觉得很累,看着别人在潇洒的享受生活,我过着围着家庭转的日子,而且还总是有个小尾巴跟在身边。现在想来,幸好由于种种原因,我不得不自己带孩子,如若我也把孩子放在父母身边放手不管,将来我一定会后悔的。以前孩子都因为让老人带惯的不听话,脾气太犟了,还好现在孩子还小,改正还不晚。千万别小看孩子,别以为他小小的,貌似什么都不懂,其实他心里都明白,只是说不出来而已。 这本书的很多观点我是非常认同的,也非常羡慕作者能培养出这么优秀的孩子。书中谈到的很多教育孩子的方法我也有想过,但是没有那么透彻。读完这本书可以说给我上了非常有意义的一课,也是对我这个不太称职的妈妈启蒙教育了一翻。 每一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都拥有自己的先天情感的特色,从个体教育而言,没有标准的教育方式,只有是否能合适自己孩子特质的教育方式。其实每个孩子都是天才,每个父母都是艺术家。相信我们做父母的只要选对了正确的方式

教学计划中学范文(标准版)

( 工作计划)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 编号:JH-XK-0499 教学计划中学范文(标准版) Model text of teaching plan

教学计划中学范文(标准版) 【篇一】教学计划中学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在学校工作计划的指导下,以课堂教学改革为中心,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提升办学质量为目标,提高教师专业素质,进一步加强教学工作的管理与指导,抓常规、抓教学、抓素质,保质量,坚持以人为本的观念,以求真、务实、创新的工作作风,积极开展教学改革研究,加强教研组、备课组建设,全面优化学校教育教学管理,进一步提升学校的整体办学水平。 二、工作目标 1.以制度为保障,继续扎实教学常规管理,确保学校教学工作有序开展。 2.以丰富多彩的活动为抓手,开展班级特色活动,组织校级各类学科竞赛,进一步丰富学生学习生活,陶冶学生情操,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3.加强岗位练兵,提升教师实践能力。通过开展多元的教学研究活动,加强校级科研型教师队伍培养。加强、完善教研组、备课组建设的新机制,提高校本教研的质效。 4.围绕学校办学目标,扎实推进学校特色、项目特色建设,提升学校办学品味。

三、主要工作 (一)全面贯彻“两纲”教育精神,增强德育工作实效性。 1.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的作用,力求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智力开发、民族精神教育为一体;充分利用心理健康教育、法制教育、防震减灾教育等专题教育,有效地对学生开展生命教育。 2.重视学生行为规范教育。以《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戴窑中学学生在校一日常规》为抓手,抓常规管理,使学生的行为规范得到长期有效的训练,并内化为个人需要,形成良好的素质。 3.重视家庭教育,发挥学校在家庭教育指导中的主导作用,充分利用家长会、家访等,及时进行家校联系,形成教育合力,提高教育质量。 4.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定期开展心里健康知识宣传活动,结合学生日常的学习、生活,多渠道掌握和了解学生的心理问题,经常性地通过板报、广播、咨询的形式进行教育,不断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5.建立诚信、友爱、健康、充满个性的班级集体,着力进行校园文化建设,使校园、班级成为师生学习生活的快乐家园。 (二)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1.抓好教学五环节,使教学常规各项制度得到真正落实。教师的主阵地是课堂,课堂是展示我们教学成果的关键。要深入推进课程改革,进一步转变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力求做到四“要”。即:备课要实、上课要活、师生要亲、反思要深。本学期,我们将加强常态课、家常课的教学研究与管理,注重过程管理,发现问题,及时与老师沟通。对老师布置的作业,要求各年级、各学科的课堂作业要统一,题型做到多样,关注分层,努力使每一个孩子都获得成功的喜悦。教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