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官民协同治理视角下当代中国社会管理的创新与发展_桑玉成

官民协同治理视角下当代中国社会管理的创新与发展_桑玉成

官民协同治理视角下当代中国社会管理的创新与发展_桑玉成
官民协同治理视角下当代中国社会管理的创新与发展_桑玉成

官民协同治理视角下当代中国社会

管理的创新与发展

桑玉成

摘要:官民协同治理代表了政府社会管理的发展取向,它要求政府与国民形成一种合作共事的关系,共同承担对社会公共管理事务的责任。但是,由于国民社会生活知识和素养的匮乏,以及长期以来国民管理主体地位的缺失,使得其对公共利益的期望日益淡化,国民中的不合作、不服从甚至对抗情绪滋长,使政府社会管理压力增大、效率下降、成本上升;传统的政府与国民之间“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的“两极”态势,严重影响到国民对于政府的认同意识和支持度。这些都反映出我国官民协同治理的社会基础还很薄弱。所以,从官民协同治理的角度看,促进当代中国社会管理的创新,需要加强民主政治建设,完善公民权利体系;政府要切实端正其公共性角色;要培育多元化的社会自治主体,充分发挥其社会管理职能和作用,形成政府和社会良好互动的格局。

关键词:官民协同;主体地位;社会管理;民主政治;社会自治

胡锦涛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社会管理及其创新专题研讨班上强调,要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加强社会管理的法律、体制、能力建设,维护人民群众权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保持社会良好秩序,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确保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和谐稳定。①胡锦涛总书记的讲话,对创新社会管理机制,提出了新的要求。笔者试从当代政府治理理论的重要发展取向———官民协同治理的角度,对推进当代中国社会管理的创新和发展问题,做一探讨。

一、官民协同治理是现代政府治理的发展取向

从政治学的角度看,世界主要国家的政府管理理论和实践,在二战以后经历了一些实质性的转变。二战结束以后的一段时期,甚至一直到20世纪60、70年代,由于一些国家治理战争创伤的需要,政府管理的效率问题被得到足够的重视。如何从经济以及其他社会层面尽快修复战争的创伤,恢复社会及其人民的正常生活秩序,是摆在一些国家面前的主要任务。所以毫无疑问,以尽可能快的时间和速度解决问题,是政府管理的基本取向。然而到20世纪70年代,主要国家上述所要解决的问题基本上得到了解决,经济高速增长,人民基本生活得到了保障。在这种背景下,呼唤传统的价值回归,追求社会的正义和平等,抑制政府的过度作为等等,很快成为学界和政界的普遍共识。

正是基以这样的背景,人们注意到,以政府治理模式的变革、追求善治的政府价值为核心的新公共管

收稿日期:2011-01-06

作者简介:桑玉成,中国政治学会副会长、上海市社科联党组副书记,上海市政治学会会长、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200020)。

① 胡锦涛:《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健全网上舆论引导机制》,h t t p://n e w s.c n t v.c n/c h i n a/20110219/103534.s h t m l,访问时间2011-3-1。

理理论及其实践,就成为了30多年以来的一种引人注目且富有成效的世界性的政府变革取向。在我国,无论是学术界还是政府部门,对于这样的变革取向也有一些同步的积极回应,并在政府管理的实践中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尝试。

一般而言,以新公共管理理论为基础的政府治理取向的变革,具有调适政府管理职能、降低政府管理成本、提高政府管理效率、改善政府与社会关系、增强政府适应能力等多方面的目标取向,然而就其实质而言,笔者认为,新公共管理倡导的根本问题,在于通过政府与公民社会关系的根本性变革,以确立一种官民协同治理取向的政府模式。

在传统的政治结构中,有所谓“统治(r u l e)”与“被统治(r u l e d)”之分,相应的,也就有所谓“统治者(r u l e r)”和“被统治者(t h e r u l e d)”的分野。在这样的政治结构中,统治者与被统治者,或者说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是一种垂直的关系结构,在很多情况下,往往成为官民对立甚至冲突的结构性根源。而所谓官民协同治理的政府管理取向的主要意思是说,在现代政府管理的进程中,政府与国民在形成一种合作共事的关系基础上,改变并尽量拉平那样的垂直关系模式,共同来承担对社会公共管理事务的责任。具体来说,根据新公共管理的基本主张,政府作为执掌社会公共权力的主体,当然承担着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主要角色和主要责任,尤其是,政府可以通过其合法使用国家强制力的优越地位,决定社会公共资源的分配、维护社会的公共秩序。但是,政府不能是、也不应是社会公共管理的唯一主体,社会成员的个体或团体如非政府组织等公民自组织甚至包括私营机构等等,都将与政府一起共同承担起管理公共事务,提供公共服务的责任。根据这一主张的逻辑,随着社会的发展特别是随着政治文明的不断演进,社会成员个体及其民间自组织将成为一种主要的发展潮流,国民对于社会的公共责任以及个人对自己决定所承担的后果,将上升为社会选择过程中的主要法则,多元竞争被不断引入公共物品的提供与生产过程中。而另一方面,政府管理职能和权限也不断向地方政府并趋向于向社会转移,政府治理形成了地方治理与公民社会治理相结合的特征和模式。基于这样的变化和发展,所以在现代的政治结构中,人们已经不太倾向于用“统治”和“被统治”等诸如此类的概念,而改用了“G o v e r n a n c e(“治理”)”,而且更有人主张用“G o o dG o v e r n a n c e(善治、良政)”。

这种官民协同治理的问题,主要是想致力于凸现国民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尤其是在社会公共利益和公共责任方面的主体地位。这种治理者与被治理者关系的演变,近乎于管理思想史上的一种理论变迁。早期的科学管理理论具有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严格的界限划分,并且将被管理者作所谓“经济人”的假设,即认为被管理者的行为动机就是为了经济的需要,因此,管理者的任务就是如何按照组织目标以及劳动者的驱利动机,通过科学合理的分工制度以及酬金制度等来激发劳动者的工作积极性。后来的行为主义理论纠正了这种偏向,认为人的行为动机不仅仅是他的经济利益,而且还有人际交往、社会尊重、自我成就等方面的需要,即人不仅仅或者说不主要是“经济人”,更重要的是“社会人”。根据这种对于人性的基本判断,所以管理上就强调对于被管理者的人格尊重,如主张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实行组织内部的民主管理等管理方法。应该说这是对传统管理理论的一种发展。但是,后来以西蒙为代表的决策学派更进一步,认为无论是对被管理者作“经济人”假设还是作“社会人”假设,其实两者都隐含了一种共同的缺陷,即把人作为一个被动的人,作为一个需要“管理”的人以及可以“控制”的人,如果用在政治领域,就是把人仅仅看作是需要“b e r u l e d”的人,需要统治者或者管理者通过各种手段和技巧千方百计将其潜力发挥出来的人,而没有将人提高到一个主动的地位,提高到一个主人的地位。因此,西蒙等人主张在管理中应该对人作“管理人”或者“决策人”的假设,既是说,在一个组织体系中,尽管不同的人处于不同的职位上,但是所有的人都是管理的主体或者说决策的主体而不是管理或者决策的客体,都需要对组织的目标承担管理的责任。

社会政治结构或者说政府治理模式变革的问题与上述一般管理的问题极为相似。在传统的政府管理中,人民处于被统治、被管理、被管制的地位,政府是统治、管理、管制的主体而且是唯一的主体。政府与人民是一种统治与被统治、管理与被管理、管制与被管制的关系。长此以往,人民就始终只能具有一种消极被动的意识,除了自己切身的利益之外,其余的概不关心。人民缺乏公共利益的概念,缺乏对于公共事务的责任。正如古希腊思想家亚里士多德所指出的那样:“凡是属于最多数人的公共事物常常是最少受人照顾的事物,人们关怀着自己的所有,而忽视公共的事物;对于公共的一切,他至多只留心到其中对他个人多少有些相关的事物。”①当社会成员普遍不关心公共事物或者公共事务以及淡化公共责任时,政府与国民之

①亚里士多德:《政治学》,北京:商务印书馆,1965年,第48页。

官民协同治理视角下当代中国社会管理的创新与发展

间就缺乏一种合作共事的基础和机制,因而政府管理的难度就相对较大,管理成本也就相对较高。

在官民协同治理的条件下,情况就完全不同。这时候,尽管政府依然是社会公共管理功能和责任的承担者,但是由于政府与国民形成了一种良好的合作关系,所以国民也在很多情况下以公共管理主体的身份出现,关心公共利益,承担公共责任。譬如说,在这样的一种政府治理模式下,社会的绝大多数国民已经意识到,公共秩序是整个社会从而是他们大家的事情而不仅仅是政府的事情,社会公共秩序的建立和维系不仅有助于社会、他人,而且事实上也有助于自己,因而也是自己的份内之事。在这种情况下,社会成员的绝大多数都能够自觉地维系公共秩序,都能够切实负起对于公共秩序的责任,由此,相对而言,政府管理的效率就会大大提高,管理的成本也随之大大降低。

二、努力营造官民协同治理的社会基础

从我国政治生活和政府管理的实践来看,一个非常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努力建立官民协同治理的社会基础问题。在我国的政治实践中,有这样一些与官民协同治理取向有关的问题,是非常值得我们注意的,这些问题也反映出我国官民协同治理的社会基础还比较薄弱:

第一,由于缺乏直接参与乃至主导社会公共生活的实践,造成了很多国民关于社会生活知识和素养的匮乏,这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了国家的政治发展和社会发展。良好社会生活的构造需要其参与者的知识和素养,而这种知识和素养又应该是在长期的社会生活和社会环境中逐步养成的,如果缺乏一定社会的公共生活实践,国民就无法养成一定的社会知识和素养。譬如说,近年来的很多事例表明,相当一部分国民还不清楚如何通过规范的渠道来表达他们的利益,不知道如何通过有序的政治参与来影响单位的、地方的以及国家的决策过程或者既定政策,因此当发生了一些利益矛盾时,一些人往往通过非规范的途径表达利益和诉求,从而使政府增加了许多不必要的管理负荷。

第二,国民对于社会公共利益的期望日益淡化,从而使得其关心公共事务的热情也在降低。个人利益和公共利益是两种不同的利益,但是两者又存在着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的关系:个人利益存在于公共利益之中,公共利益可以分解为许许多多的个人利益;离开了公共利益,个人利益也有可能得不到实现;没有了许许多多人的个人利益,公共利益也建立不起来。譬如,即使拿非常抽象的事例来说,安全的社会环境、良好的社会风尚和道德秩序就是一种公共利益,但是同时也是个人利益之所在,因为每一个人都生活在这种社会风尚和道德秩序之中,享受到这种社会风尚和道德秩序所能带来的便利和好处。但是由于长期以来我国国民很少能够以主体的地位参与社会生活和社会秩序的构建,所以使得其对于公共利益的期望日益淡化,譬如说很多人甚至不指望社会风尚和道德秩序能够给自己带来便利和好处,由此也严重影响到其参与这种社会风尚和道德秩序建设的积极性和热情。

第三,国民对于公共责任的忽视,使政府管理的责任日益强化、政府官员的压力日益增大。传统的政府管理模式倾向于将国民置于被统治、被管理的角色地位,这至今一直影响到我国的政府管理。在这种模式下,国民自然缺乏对于公共事务的责任,对任何所谓公共的事务均有可能采取“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以一些生活中的小事为例或许就能说明这样的问题:由于缺乏公共责任的观念,所以某人能够将其自己的住宅打扫得一尘不染,但却很有可能将一包垃圾随手仍到窗外;某人能够将其座驾保持得干干净净,但却很有可能会在行车的路上随手往窗外扔出一些果壳纸屑,如此等等。与此相对应,政府及其官员的管理责任却日益强化,并且日益受到来自社会的种种压力,稍有管理上的疏漏或者不当,就会受到社会的质疑。

第四,国民中的不合作、不服从甚至对抗情绪逐步滋长,从而使政府管理出现了压力增大、效率下降但成本上升的趋势。由于国民不是或者不能成为社会公共管理的主体,所以往往以一种消极的、不合作的态度对待政府的公共管理,特别是当着自己的个人利益受到影响的时候,这种不合作现象就更为明显。近年我国出现的一些倾向性问题尤其需要引起高度重视,即有所谓“无直接利益相关者”在一些场合也会采取不合作、不服从甚至对抗的态度的情况。例如,在当今世界的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最能体现公共秩序以及公共利益的现代交通文明已经建立起来,因而用来治理交通秩序的投入就呈相对下降趋势,所以我们在很多国家和地区一般很少见到用交通警察在路口维持交通秩序的情况。这就是说,在所有国民都能够与政府合作,按照交通信号系统以及一般道德规范作出行为时,政府用于交通警力的投入即可节省下来。然而我们的情况还非常严峻:随着机动车的大幅度增长,当然更为确切地说应该是随着国民的不合作情绪的

逐步滋长,交通秩序的问题日益成为政府管理的难点和重点。为治理交通秩序,政府目前所能采取的主要举措似乎就是增加警力的投入,包括一些地方在警力有限的情况下配备交通协管员、协管员不够再动员社会志愿者的做法。这既说明了政府管理效率方面存在的问题,也表明了政府管理成本增长的事实。

第五,政府与国民的“两极”态势,严重影响到国民对于政府的认同意识和支持度。由于传统政府管理模式的影响,政府与国民始终处于统治者与被统治者、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这样一种垂直关系状态之中,这样的“两极”分野显然不利于确立国民对于政府认同感的社会基础,同时也必然使得政府及其官员往往成为社会矛盾的焦点。这正如上述所及关于管理理念的变革一样,多少年来,尽管我们各级政府及其官员也非常重视公众的需要,无论是经济生活的需要还是其他精神生活的需要,而且事实上也确实给人民的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由于未能解决其“管理人”的角色地位问题,所以人民生活的改善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认同意识和支持度的问题。在某种程序上甚至恰恰相反,逻辑的以及历史的经验似乎都得出了同样的结论,即在那种“两极”态势下,人民的经济生活以及其他方面的生活越是得到满足,政府及其官员的被认同和被支持度就越是受到挑战。

可以认为,上述种种问题之所以存在的一个根本原因,正是在于官民协同治理的基础还没有建立起来,官民协同治理的程度还比较低。因此,确立官民协同治理的理念、探讨官民协同治理模式的实现条件,对于推进我国的政府发展和社会发展,都将带来积极的意义。同时也必须指出,正是上述种种现状和问题的存在,一方面可以提高我们对于确立官民协同治理的政府理念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的认识,另一方面也可以使我们充分估计到实现政府变革所面临的难度。

三、从官民协同治理角度创新社会管理应做好的几项工作

胡锦涛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社会管理及其创新专题研讨班上讲话中,提出要“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其中一个重要的内容,就是要从官民协同治理的角度,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这对于推进官民协同治理的发展,创新社会管理机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社会管理问题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这种复杂性首先来源于“社会”这个概念的复杂多变性。由于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社会体制下,人们对于社会内涵的理解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因此,社会管理是一个动态的复合概念,它随着社会的发展变迁过程而不断得到调整。20世纪50年代以后,随着社会工业化态势的加速推进,西方国家的一些学者对社会现代化过程中经济增长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做了更为全面深刻的阐述,试图重新定义以往的理性主义经济发展观,将人自身的发展和完善、社会的公正与平等以及和谐的生态和人文环境等作为人类努力的目标和规范的尺度。同时,现实社会的异质性、离散性和复杂性程度随着现代化发展的深入而不断提升,需要有效的社会规制来维持社会的正常运转。在这种情况下,政府通过培育多元的社会治理主体,利用灵活多样的社会规制工具,编织社会良好运行的无形之网,就成了政府作为的一般取向。20世纪70年代以后,社会管理与社会规制成为流行概念,这个概念主要是指国家为提高经济效率和社会公平最大化而干预社会生活的系统化以及全面性社会管理机制与管理技术的总和。①温家宝总理曾经就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政府职能作过一个阐述,他指出:社会管理就是通过制定社会政策和法规,依法管理和规范社会组织、社会事务,化解社会矛盾,调节收入分配,维护社会公正、社会秩序和社会稳定。②因此,笔者认为,政府社会管理就是指政府通过法制化的手段,结合社会组织和其它管理主体,化解社会冲突,应对社会危机,推进社会自治,促进社会公平与正义,维护社会秩序与和谐的管理活动。

从官民协同治理的角度看,当代中国社会管理的创新,有以下三方面的基础性工作:

第一,加强民主政治建设,完善公民权利体系,为官民协同治理,创新社会管理创造前提和基础。通过前文对官民协同治理取向的分析可以看出,它以民主政治的发展为必要条件。也就是说,官民协同治理的政府管理模式反映了当代民主政治的最新发展,是现代政治文明进程的重要表现。因为民主政治正是强调所有国民对于公共事务的“主人翁”地位,保障国民对于社会公共事务管理的权利。国民对于公共事务的责任以其对于公共事务的权利为基础。国民对于公共事务的责任与权利是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责任

①②陈振明、李德国、蔡晶晶:《政府社会管理职能的概念辨析》,《东南学术》2005年第3期。

温家宝:《提高认识统一思想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人民日报》2004年3月1日,第1版。

以权利为基础,权利以责任为条件。但是在实际的社会管理中,要能够使国民负起对于公共事务的责任,首先要赋予其必要的权利。在没有权利或者权利不充分的情况下,责任就无从谈起。从这一点也可以进一步说明,官民协同治理的取向确实反映了民主政治的发展。

所以,从协同治理的角度,我们应该不断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实现公民对于社会公共事务管理的权利。中国共产党十六大指出:“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保证人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尊重和保障人权。”①在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上,有两个方面工作要做:其一,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渠道。目前,我国政治参与的渠道还比较有限。这里所说的“有限”有两层涵义:一是公众可用以表达利益诉求的合法的、制度化的渠道为数不多;二是公众通过这为数不多的渠道进行利益表达,信息传递不顺畅,对公共决策所产生的影响非常有限。②所以,我们应该进一步健全完善我国的政治制度,不断扩大公民政治参与的途径、方式,并使之制度化、法律化。其二,教育公民以合法的途径,理性地进行政治参与。公民政治参与要以我国经济、政治、文化发展所能提供的现实可能为前提,以现行的法律法规为依据,以尊重公共利益和他人利益为要求,通过合法的途径进行。

同时,要不断扩大公民权利,使公民承担起对公共事务的责任。我们应该对保障公共利益、公民利益的一些公民基本权利明确规定或者具体化。从官民协同治理促进社会管理创新的角度,尤其是要通过立法确定公民对公共权力主体的选择权、批评权、监督权、罢免权,拥有对公共权力的知情权;同时,还要根据社会发展带来的公民权利需求的不断增长,不断扩大公民权利保障的范围。总之,通过加强公民权利的立法工作,为其承担公共责任,参与社会治理奠定良好的基础。

第二,政府要切实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进一步端正其角色定位,以其公共性的角色,积极承担起社会管理的职责。官民协同治理的治理模式,体现了作为治理主体的政府和普通民众之间以服务合作为原则的平等关系。在官民协同治理的治理模式下,“国家不再是一种发布命令的主权权力。它是由一群个人组成的机构,这些个人必须使用他们所拥有的权力来服务于公众需要。公共服务是现代国家的基础。……政府控制的权力如今不再是一项权利,而纯粹是一项采取行动的权力。……掌权者不能合法地要求服从,除非他们以履行某些职责作为回报,并且只能在他们履行这些职责的范围内要求人们服从。”③在这里,政府的权力成为履行其公共服务社会职能一种手段,其根本目的在于服务并满足公众的需求。这是政府履行社会管理职责必须首先要树立的思想认识。在此基础上,政府应该按照正义的原则和要求,在政策、制度、法规的制定、实施等方面,担负起维护、提供社会正义的使命,使公平和正义成为社会管理的价值支撑。政府社会管理职能的发挥,要实现三方面的转变:其一,从权利政府转变为责任政府,树立“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侵权应赔偿”的责任理念,履行好维护公共利益的职责;其二,从暗箱型政府转变为阳光型政府。要切实实行政务公开,切实保障公众对公共政策的参与权、知情权、监督权。其三,从“管理”型政府转变为服务型政府。从官民协同治理角度看政府的社会管理工作,政府的主要职责是为社会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务。这就要求政府增强和改进其服务意识和服务水平,倾听公众的意见,努力满足他们的各种需求。政府只有树立这种服务理念并充分践行它所承担的公共服务义务,才能够获得公众的认同。

第三,培育多元化的社会自治主体,营造公民社会发育的良好环境,使社会的自主和自治能力得以加强,从而形成政府和社会良好互动的格局。“与非团体成员相比,团体成员可能认为他更有资格作一个公民,更为积极的参与政治活动,更了解和关心政治”,“最为突出的发现是,(社团的)任何成员,消极的成员或非政治性团体的成员,对政治能力都有影响,即使个人不认为成员身份与政治有关,即使这个身份并不牵涉到他的积极参与,也会导致他的民主制度下较有能力的公民身份。”④可见,社会自治组织对于提高公众的民主法治意识,实现官民协同治理,促进社会管理创新,具有重要的意义。培育多元化的社会自治主体,需要做好如下方面工作:

首先,完善现有的社会自治组织。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自治组织有了长足的发展,但是目前依然存在自主性不足、能力不足、制度供给不足等问题,从而限制了其民主功能的发挥。自主性不足主要表

官民协同治理视角下当代中国社会管理的创新与发展

①②③④江泽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人民日报》2002-11-9。

潘秀珍:《利益集团参与我国公共政策制定过程的困境》,《新疆社科论坛》2006年第2期。

狄骥:《公法的变迁·法律与国家》,郑戈、冷静译,沈阳:辽海出版社、春风文艺出版社,1999年,第47页。阿尔蒙德、维巴:《公民文化———五个国家的政治态度和民主制》,北京:华夏出版社,1989年,第353页。

现为对政府有过重的依赖性,从而影响其自主自律性、民主参与性功能的充分发挥;能力不足表现在动员社会资源、政治资源、国家资源、志愿者资源的能力不理想,难以有效地组织社会力量从事社会活动,实现其目的和宗旨。制度供给不足,主要是社会自治组织活动缺乏制度化、法制化轨道,使得其与政府、党组织、与社会之间的权利义务缺乏明确的法律规定,自身的权益、业务活动、组织管理等缺乏轨制和保障。①上述问题,对社会自治组织发挥其应有的社会管理职能构成了一定制约,必须引起重视,并予以针对性解决。

其次,为了促进社会管理创新,实现官民共治,我们应该适应我国社会多元化发展的趋势,积极支持公众建立新的社会自治组织,并从政策和法律上加以引导,规范其发展,使之真正成为各阶层公众参与社会治理的有效渠道。

再次,政府和社会自治组织各自发挥相应作用,形成社会管理的良好的互动格局。一方面,政府应该退出某些社会领域,让社会组织在其中充分发挥治理作用。要“坚决把政府不该管的事交给企业、市场和社会组织,充分发挥社会团体、行业协会、商会和中介机构的作用。在继续抓好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的同时,更加注重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把财力物力等公共资源更多地向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倾斜,把领导精力更多地放在促进社会事业发展和建设和谐社会上。”②另一方面,充分发挥社会自治组织的社会管理职能。社会自治组织既能自下而上地反映群众的各种诉求,又能自上而下输送政府的要求。对政府而言,与合法的社会自治组织进行交流沟通,更有利于掌握和了解民众的意愿,而且其效率要大于同千差万别的个人之间的沟通。所以,政府应该高度重视社会组织的利益表达、利益协调和利益平衡功能,充分发挥社会自治组织在提供服务、反映诉求、规范行为方面的作用。政府在重大公共政策制定过程中,要尽可能将相关社会自治组织吸纳进来,认真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这样既增加政策的透明度,又有利于使这一公共政策获得相应领域公众的认可和支持。

I n n o v a t i o na n dD e v e l o p m e n t o f C o n t e m p o r a r y S o c i a l Ma n a g e m e n t i nC h i n a:F r o m

t h e P e r s p e c t i v e o f G o v e r n m e n t a n dP r i v a t e C o l l a b o r a t i v e G o v e r n a n c e

S A N GY u-c h e n g

(S h a n g h a i F e d e r a t i o n o f S o c i a l S c i e n c e s,S h a n g h a i200020,P.R.C h i n a)

A b s t r a c t:G o v e r n m e n t a n d p r i v a t e c o l l a b o r a t i v e g o v e r n a n c e s t a n d s f o r t h e d i r e c t i o n o f t h e d e v e l o p m e n t o f s o c i a l m a n a g e m e n t.I t r e q u i r e s t h a t t h e g o v e r n m e n t a n d t h e p r i v a t e f o r ma c o o p e r a t i v e r e l a t i o n s h i p t o j o i n t l y s h o u l d e r t h e r e s p o n s i b i l i t i e s o f m a n a g i n g s o c i a l p u b l i c a f f a i r s.H o w e v e r,t h e i n s u f f i c i e n c y i n k n o w l e d g e o f s o c i a l l i f e o n t h e p a r t o f t h e p r i v a t e e n t a i l s t h e u n n e c e s s a r y m a n a g e m e n t b u r d e n s o n t h e p a r t o f t h e g o v e r n m e n t.A t t h e s a m e t i m e,t h e d e n i a l o f t h e m a n a g e m e n t r o l e o f t h e p r i v a t e u n d e r m i n e s t h e e x p e c t a t i o n s o f p u b l i c i n t e r e s t o f t h e p r i v a t e a n d n u r-t u r e d n o n c o o p e r a t i o n a n d n o n c o m p l i a n c e a m o n g t h e p r i v a t e,w h i c h e v e n t u a l l y i n c r e a s e d t h e p r e s s u r e,c o s t a n d i n-e f f i c i e n c y i n s o c i a l m a n a g e m e n t b y t h e g o v e r n m e n t.A t p r e s e n t,t h e g o v e r n m e n t a s t h e m a n a g e r a n d t h e p r i v a t e a s t h o s e b e i n g m a n a g e d s t a n d a t t w o o p p o s i t e p o l e s,w h i c hs e r i o u s l y d a m a g e s t h e p r i v a t e's s u p p o r t f o r t h e g o v e r n-m e n t.A l l t h i s p o i n t s t o t h e w e a k s o c i a l b a s i s f o r c o l l a b o r a t i v e g o v e r n a n c e i n t o d a y's C h i n a.F r o mt h e p e r s p e c t i v e o f g o v e r n m e n t a n d p r i v a t e c o l l a b o r a t i v e g o v e r n a n c e,i t i s n e c e s s a r y t o v i g o r o u s l y p r o m o t e p o l i t i c a l d e m o c r a c y a n d i m p r o v e c i v i l r i g h t s y s t e ms o a s t o p u s h f o r w a r d i n n o v a t i o n i n c o n t e m p o r a r y s o c i a l m a n a g e m e n t.A t t h e s a m e t i m e, t h e g o v e r n m e n t s h o u l d c l e a r l y d e f i n e i t s r o l e o f p u b l i c s e r v i c e.I na d d i t i o n,i t i s i m p o r t a n t t o n u r t u r e p l u r a l i s t i c e n t i t i e s o f s o c i a l a u t o n o m y,t o g i v e f u l l p l a y t o t h e i r f u n c t i o n s o f s o c i a l m a n a g e m e n t a n d b u i l d u p e f f e c t i v e i n t e r a c-t i o n b e t w e e n t h e g o v e r n m e n t a n d t h e p r i v a t e.

K e y w o r d s:g o v e r n m e n t a n dp r i v a t e c o l l a b o r a t i v e g o v e r n m e n t;d o m i n a n t p o s i t i o n;s o c i a l m a n a g e m e n t;p o l i t i c a l d e m o c r a c y;s o c i a l a u t o n o m y

[责任编辑:李春明]

①②马长山:《法治的社会根基》,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第232-234页。

温家宝:《2005年政府工作报告》,h t t p://w w w.g o v.c n/t e s t/2006-02/16/c o n t e n t201218.h t m,访问日期:2010-10-25。

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工作方案

推进社会管理创新 工作方案

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工作方案 社会管理创新是提升社会建设效能、效率的重要途径,是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必然要求,是新形势下加快科学发展的重大课题。为推进城西街道办事处社会管理创新,根据平发()33号文件《中共平遥县委、县政府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工作实施方案》的精神,结合我街道办的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社会管理体系为目标,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按照“最大限度激发社会活力、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的总要求,根据县委、县政府关于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工作的安排部署,围绕“旅游名城”这一特色,进一步创新社会服务理念,提高社会管理能力和水平,促进社会管理科学、高效,为平遥的经济社会转型跨越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二、工作目标和任务 以项目建设为统领,按照科学化、系统化、规范化要求,经过网格建设、平台建设、体系建设、制度建设,全面推进古城社会管理创新。在现有条件下,充分运用现代信息网络技术,经过整合资源、协同工作,实现无缝隙、无盲点的政民互动的管理模式,创立既充满活力又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三、创新举措及职责分工

贯彻中央和省市精神,按照县政府的安排部署,结合我街办实际,以“三级网格”承载、“五大致系”建设为主要抓手,综合施措,突出重点,全面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工作。 (一)“三级网格”承载。由街办牵头负责,各社区居委会、各有关单位具体组织实施,全面推行“三级网格化”管理模式。 1、一级网格。即街办级网格。组建成立社会管理服务中心。主要对“三级网格”建设及运行提出指导性意见,对重大事项进行综合协调、办理和处理,对系统进行升级维护,对下级网格进行考核、评估、监督与管理,做好与县级网格的对接工作。 2、二级网格。即社区居委会网格。每个社区居委会为一个网格,共6个网格。各社区居委会主任为该区域网格建设的第一责任人,根据工作需要,配备相应的工作人员,具体负责本区域网格化管理的指导、监督和考评等日常工作。 3、三级网格。即基础网格。按照“网格区划、整体覆盖、精细管理”的原则,以社区居委会所辖范围为基础,综合地理布局、道路走向、工作量等因素划分基础网格。按照户数300-500户、人口1000-1500人左右设置。基础网格边界必须明确,确保不遗漏、不交叉。 (二)“五大致系”建设。经过五大致系建设,全面推进11项重点工作。 1、推进基层组织建设创新

社会管理创新工作实施方案正式版

Some problems that have appeared or can be expected to come up with a solution to the problem, and through the record of the terms, effective supervision and implementation.社会管理创新工作实施方 案正式版

社会管理创新工作实施方案正式版 下载提示:此方案资料适用于某些已经出现的或者可以预期的问题,不足,缺陷,需求等,所提出的 一个解决问题的方案,并通过明文或条款的记录,加以有效的监督与执行,确保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文档可以直接使用,也可根据实际需要修订后使用。 根据《中共xx市委、xx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工作的决定》和《xx 市社会管理创新工作方案》的具体要求,为切实做好社会管理创新工作,结合本单位工作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服务为先”,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我市灾后重建和重返县域经济“十强”的战略目标,立足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深入探索社会服务管理新机制,全面提升社会管理能力水平,为

促进xx经济社会在更高层次上又好又快发展作贡献。 二、目标任务。根据市委、市政府的安排部署,积极配合各牵头单位和其他部门建立、健全社会服务管理机制。在招商引资工作基础上,进一步做好为投资企业的服务工作,通过优质的服务,促进社会管理的管理更新、思路创新和体制机制革新。 三、主要措施。 (一)继续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加强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诚信教育、感恩教育等,通过参与市文明办组织的各项活动,广泛宣传,以提高职

多举措助推社会管理创新工作

多举措助推社会管理创新工作 四川省南溪县针对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过程中所遇到的新问题,把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工作放在突出位置来抓,坚持“项目、效益、品牌”理念,积极创新工作方式,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为推进全县“跨越提升”创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优化服务,开展城市社区管理创新试点工作。南溪县在南山、金鸿、西门、紫云四个社区分别建立社区工作站。工作站在社区党组织的领导下,实行“一站式”服务,建立“一岗多人”、“一人多职”的管理模式,实行日常工作与专项工作分工协作,重点工作与突发事件整体联动的工作机制。进一步简化居民办事程序,提高服务效率,充分发挥社区自治作用。通过建立一只专职社区工作者队伍,整合社区内组织功能和资源,开展社区行政管理和服务工作,保证社区居民的诉求有专人受理和服务,保证政府工作有专人落实,形成行政管理、民主自治和市场运作相结合的社区工作运行机制。社区工作站承接政府下达的各类行政事务,承办政府及相关部门在社区的有关工作,与居委会各司其职,互相配合,共同构成社区工作新格局。 整合资源,建立“五位一体”工作中心。针对目前县、乡两级综治、维稳、群工(信访)、防邪、“大调解”工作,存在人少事多、工作多头重复交叉、资源配置不科学、工作效率不高、重复劳动等问题,南溪县在县、乡两级构建了“五位一体”工作机制,构建大综治、大维稳、大信访、大调解工作格局。实行“四个一”的运作方式,一个窗口服务群众、一个平台受理反馈、一个流程调解到底、一个机制考核落实。建立“五联”机制,即社会治安联合防控、矛盾纠纷联合调解、重点工作联勤联动、突出问题联合治理、基层平安联合创建。今年3月,宜宾市大维稳工作现场会在南溪召开,“五位一体”南溪模式在全市推广。 抓住重点,加强特殊人群服务管理工作。创新方式,加强刑释解教人员服务管理。大力推进安置帮教志愿者协会建设,动员更多的退休干部、教师等社会热心人士以及企事业单位参与到安置帮教工作中。在2010年3月于宜宾监狱举行的南溪县社会帮教启动仪式上,长城建司、鑫宇房产、洪州建材等企业分别与市内宜宾监狱、南溪监狱、汉王山监狱、川南监狱签订了帮教协议,并与3名即将刑满释放人员签订了用工协议。同时努力促进安置帮教工作向监所延伸,县安帮办、安帮协会每年组织安帮协会、安帮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律师、法律工作者以及服刑人员家属深入到市内各监所,对南溪籍服刑人员进行慰问,勉励他们认真改造,早日回归社会。 突出服务,加强流动人口和出租房屋的管理。南溪县以加强服务为抓手,努力为流动人口营造一个安居乐业的社会环境。一是大力推进信息化管理,加强走访排查,实现基本信息清、现实表现清和动态清的“三清”。全面收集、录入出租房屋和暂住人口的信息,落实“全面登记、动态掌握、重点跟踪”的管控措施,对暂住人口做到“不漏登、不漏管、不失查、不失控”。二是加大与计生、工商、税务、房管、安监、消防等部门的沟通协调,建立了资源共享、协同配合、齐抓共管、行之有效的运作机制。三是实现管理动态化。以社区民警为主体,充分调动企事业单位、居委会干部以及房东业主的作用,形成“五位一体”的流动人口管理网络,全面建立出租房屋和流动人口的即时管理模式,努力实现流动人口管理工作“情况清楚、动态管控、即时发现、精确打防”。 全面提升,大力推进“数字南溪”建设。为实现打造“创业南溪、平安南溪、和谐南溪、

民政局社会管理创新工作总结

民政局社会管理创新工作总结 近半年来,我局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民政部门的关心指导下,在市委政法委的精心帮助下,按照省综治委《关于开展社会管理创新工作试点的通知》的文件要求,从加强民政事务管理的工作实际出发,立足岗位,发挥职能,认真实践,积极探索,创新管理,推进发展,促进社会管理和谐进步。 一、大力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夯实“社会管理创新”基础。 坚持以民为本,关注社会弱势群体,以提高社会救助能力为抓手,不断完善社会保障网络建设,发挥民政工作构建和谐社会“稳定器”作用。一是加强城乡低保。根据市政府统一要求,城乡低保标准进行了多次调整,及时将符合条件的困难居民纳入城乡低保范围。今年全市享受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2323户、5083人,占全市非农业人口的3.45%,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325元/月,人均月补差132.49元,年发放低保救助资金773.28万元;全市农村享受低保户7797户、17422人,占全市农业人口的2.98%,现全市低保人均月补差61.67元,年发放低保救助金1291多万元。

二是扩大社会救助。今年1月1日起开始实施城乡医疗救助办法,进一步扩大家庭医疗救助覆盖面,增强医疗救助的及时性,提高医疗救助水平。去年全市共资助城乡低保户、五保对象、五老人员共1.93万人参加新型合作医疗保险,为552人次发放了医疗救助补助金,共计103.5万元,基本解决了城乡低保家庭困难人员看病难、医疗难的问题。认真做好重度残疾人生活补助资金发放工作,于去年11月底将城乡重度残疾人的生活补助资金发放到对象手中,城镇重度残疾每人每月补助70元,农村重度残疾人每人每月补助50元,对全市有重度残疾对象5818人发放生活救助金达334万元。 三是加强临时救助。全市临时救济2501人次,发放临时救济补助金52万元;为流浪乞讨、临时遇困人员发放路费503人次共15248元;全年为558名困难家庭大学生提供助学等必要相关手续证明。为应对物价上涨,在第四季度和XX年第一季度为城乡低保对象发放临时物价补贴共计169万元。春节前夕,配合有关部门给我市城乡低保对象、农村五保对象、重点优抚对象、革命“五老”等困难群体发放一次性生活补贴共计320.3万元。四是提高五保供养。农村五保户1751人,作为“民生工程”任务之一,从7月1日起每

社会管理创新工作实施策略方案

社会管理创新工作实施策略方案 社会管理创新工作实施策略方案 根据《中共xx市委、xx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工作的决定》和《xx市社会管理创新工作方案》的具体要求,为切实做好社会管理创新工作,结合本单位工作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 ___”重要思想为指导,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服务为先”,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我市灾后重建和重返县域经济“十强”的战略目标,立足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深入探索社会服务管理新机制,全面提升社会管理能力水平,为促进xx经济社会在更高层次上又好又快发展作贡献。 根据市委、市政府的安排部署,积极配合各牵头单位和其他部门建立、健全社会服务管理机制。在招商引资工作基础上,进一步做好为投资企业的'服务工作,通过优质的服务,促进社会管理的管理更新、思路创新和体制机制革新。 (一)继续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加强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诚信教育、感恩教育等,通过参与市文明办组织的各项

活动,广泛宣传,以提高职工及群众的思想道德素质,并把精神文明建设的精髓贯彻到招商引资业务工作中去。 (二)协助完善 ___预防和化解机制。 稳定工作涉及到社会管理工作的各个方面,我们要推进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矛盾发生,并建立健全社情民意调查机制,畅通群众表达渠道,有效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 (三)加强对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的服务管理。 努力探索新形势下对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服务管理的体制机制和方法手段,落实组织的内部安全稳定法人责任制及其社会责任,实现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全覆盖,推动在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中建立党团组织和工会组织,加强对贯彻法律法规的检查,加强对劳动者的人文关怀。 (四)通过招商引资业务工作,着力创新社会管理。 通过不断完善工作机制,打造“亲商、安商、富商”的招商引资软环境;加大对外宣传力度,包装优势项目;全力打造中国西部钣

乡镇深入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工作的实施方案

黄陂桥乡深入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工作的实施方案 社会管理创新是提升社会建设效能、效率的重要途径,是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必然要求。当前,随着我乡改革开放步伐不断加快,社会建设任务日趋繁重,社会管理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按照上级要求,结合我乡实际,对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工作,提出以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目标原则 1、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紧紧围绕“调结构、促发展、上水平”的总体要求,以服务黄陂桥科学发展、服务社会和谐稳定、服务人民群众新期待为主线,有效整合资源,创新工作机制,形成整体合力,全面提升社会管理创新水平,为维护社会长治久安、保障人民安居乐业、促进全乡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2、主要目标。按照科学化、规范化、法治化要求,努力实现社会管理的理念创新、体制机制创新、方法手段创新、基层基础工作创新和督查考核创新,建立起全方位、动态化社会管理工作体系,积极搭建社会管理服务新平台,打牢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基础,营造良好社会氛围。 3、工作原则。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自觉把社会管理创新置于全乡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精心组织,扎实推进。坚持以人为本,服务群众,把人民群众满意作为社会管理创新的根本标准,寓管理于服务之中,切实保障和改善民计民生。坚持理论创新,实践创造,总结经验,积极探索社会管理新模式新方法,更好地适应新形势新任务要求。坚持求真务实,注重实效,突出重点,打造亮点,抓好典型,整体推进,在高起点上全面提升社会管理创新水平。 二、主要任务和责任分工 1、完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重点抓好落实重大社会决

策和重大工程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实施细则,以容易引发矛盾的领域为重点,明确风险评估责任主体、评估内容、工作程序和具体要求,从源头上预防和应对可能产生的社会稳定风险,有效防范和化解社会矛盾。 2、构建多方联动的基层社会矛盾调解工作体系。加强基层社会矛盾调解工作,形成人民调解、司法调解、行政调解既充分发挥作用,又相互协调配合的工作体系,建立健全专业性调解组织,完善依靠基层党政组织、行业管理组织、群众自治组织共同及时有效化解社会矛盾的机制。 3、建立信访工作三级接访下访工作新格局。重点抓好制定落实我乡信访工作三级接访、三级下访实施意见,畅通乡、村、组三级听取群众意见、解决群众合理诉求的渠道,真心实意办实事、解难题,维护群众合法权益。 4、落实涉法涉诉信访案件终结制度。按照“清积案、化新访、控非访”专项活动部署,抓好积案集中清理工作。落实领导包案责任制,制定工作措施,明确办结期限,做到法律问题解决到位、解释疏导教育到位、责任查究落实到位、困难帮扶救助到位、复查复核工作到位,直至当事人息访罢诉。 5、全面推进基层综治信访服务中心建设。加快乡综治信访服务中心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推进村综治信访服务站建设,健全制度,落实人员,完善保障,有效整合综治、维稳、信访、司法等力量,形成综合治理的大平台。 6、深化村服务管理工作。重点抓好制定落实创新村服务管理模式的实施意见,建立健全村服务管理组织,探索服务管理的有效形式和方法,积极保障和改善民计民生,组织开展平安村创建活动,营造和谐稳定的居住环境。 7、创新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把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落实配套政策措施,建立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信息系统,健全“以证管人、以房管人、以业管人”的服务管理

基层社会治理创新特色亮点工作汇报

基层社会治理创新特色亮点工作汇报X区是X市的主城区,“十二五”以来,经济总量翻番,城市规模和品质也有了较大提升。但随着群众工作的不断深入,来自基层的种种隐忧和危机却时时困扰和警醒着我:一是人口更密集了,但引导群众的本领小了。居住小区虽然人口密集,但居民之间少了守望相助的人际交往,认同感、归属感下降,有时一条网络信息可能就会一呼百应,而我们却百呼不应。大家普遍感叹,群众工作的看家本领不灵了。二是城市更大了,但服务群众的距离远了。现在一个城市社区平均X平方公里上万居民,社区就十几名干部,下面居民小组又大多是空的,人少事多,与群众靠不近、贴不紧,服务做不实,关系也疏远。三是社会更多元了,但凝聚群众的能力弱了。现在阶层分化,诉求多元,各种矛盾日趋复杂,但基层的组织动员能力弱化,协调各方利益矛盾时往往是孤军奋战,常陷入前后夹击的困境,有时甚至连做好事也得不到好效果。 针对上述问题,我们以党建为核、服务为本、法治为基、德治为魂,从基层基础做起,探索善治、法治、德治、自治“四位一体”的社会治理创新,具体有四个方面的做法:(一)做优公共服务践行法治。依法治理是社会治理的基石,为社区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重点抓好三个服务:一

是全科化的便民服务。将区街两级X项公共服务事项全部下沉社区,社区设置全科服务窗口,全科社工持证上岗;全面推行党员干部群众事务代理制,让群众在最靠近的地方得到最需要的服务。二是平台化的法治服务。社区健全“一办一委三室”法治服务平台,社区警务室达到国家一级警务室标准,为每个社区聘请一名执业律师每周到社区免费服务。首创的社会矛盾大调解形成品牌,快乐调解俱乐部、周末法庭、少年法学苑等一批社团平台为群众提供法制服务。社区治安安全感(X%)和法治环境满意率(X%)位居全省前列,刑事案发率连续八年下降。三是综合化的执法服务。将城管、建设等X个部门X项执法职能和力量综合起来,沉到街道,落到社区,第一时间更有效地解决群众身边的烦扰事,中央编办现场会组织观摩推广。 (二)做实基层服务彰显善治。要做实基层服务必须有扎实的基层组织基础。主要落在三个“实”字上:一是社区服务的功能要全而实。X年以来投入X多亿元建设社区服务中心,X个社区实现X㎡以上公共服务中心全覆盖,中心按“一校两厅四室”标准,配备X余项服务功能。从前年开始,建设X㎡左右升级版社区服务中心,进一步提升服务功能。一是党建引领的核心要强而实。健全社区党组织-邻里街坊党支部-楼幢党小组-党员中心户四级党组织网络;配强党组织书记,组织机关党员到社区报到参加双重组织生活,认领服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实施方案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实施方案 为深入推进司法行政系统社会管理创新工作开展,根据区委、区政府关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的总体要求和工作部署,结合司法行政工作实际,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牢把握“最大限度地激发社会创造活力、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和谐因素”的总体要求,以人民满意为最高标准,以解决群众“热点”、“难点”纠纷、创新社区矫正和安置帮教举措、拓展法律服务领域和推进依法治理进程为重点,充分发挥司法行政职能作用,全面提升司法行政工作社会管理创新的能力和水平,为“服务经济发展、打造平安古城、促进社会和谐”创造积极有利的环境。 二、工作目标 按照“一年打基础、两年上台阶、三年见成效”的要求,从人民群众最迫切的愿望出发,以解决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社会服务管理突出问题、薄弱环节和工作盲区为突破口,力争通过三年时间,建立健全社会管理相关制度,完善工作机制,创新工作体制,强化工作措施,实现人民调解、安置帮教和社区矫正、普法和依法治理、法律服务、法律援

助、公证等各项司法行政工作创新发展。三、基本原则——坚持科学发展的原则。把科学发展作为根本方针,以项目化、社会化理念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实现社会发展与经济发展相协调。 ——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把以人为本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突出亲情化服务、人性化管理,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使人民群众各项权益得到有效保障。 ——坚持固本强基的原则。把固本强基作为基本方略,大力加强基层基础工作,发展壮大基层组织,健全基层管理网络,创新基层社会管理体制机制,增强基层社会管理能力,夯实社会管理创新工作的根基。 ——坚持统筹协调的原则。把统筹协调作为重要方法,充分协调社会各方面的力量,统筹社会各种资源,统筹城乡区域,形成机制互联、功能互补、协作配合、齐抓共管的社会管理整体合力。 ——坚持民主参与的原则。把民主参与作为根本要求,扩大群众的有序参与,让人民群众参与到社会管理之中,形成推动社会和谐发展、保障社会安定有序的合力。 ——坚持依法治理的原则。把依法治理作为重要内容,增强法治意识,形成依法决策、依法行政、依法办事的正确导向,运用法律手段来规范和保障社会管理创新。

003-把握创新社会管理的着力点

把握创新社会管理的着力点 朱春玲 《人民日报》 2011年05月26日 胡锦涛同志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社会管理及其创新专题研讨班上强调,要牢牢把握最大限度激发社会活力、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的总要求,以解决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突出问题为突破口,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在社会管理方面取得了巨大进展,但也面临许多社会矛盾和问题,这些矛盾和问题成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影响因素。当前,我国既处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又处于社会矛盾凸显期,特别是一些深层次矛盾、“两难”问题明显增多。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解决社会建设领域存在的矛盾和问题,是我们面临的一项重大任务。社会管理工作必须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变化新情况,找准着力点,探索新办法,着力推进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不断提高科学化水平,更好地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服务。 坚持以人为本,认真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

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权益,让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坚持以人为本,是做好社会管理工作的根本要求,也是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重要原则。在我国现阶段,由于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比较突出,人民群众内部各种具体矛盾呈现出热点多、燃点低的状态,人民群众的利益诉求也呈现出差异化、多样化的特征。这就要求把解决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问题摆到更为重要的位置,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促进公平正义,化解社会矛盾,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调动好、保护好、发挥好人民群众投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当前,应把工作重点放在民生领域,特别是帮助人民群众解决好教育、就业、社会保障、医疗卫生、住房等现实问题。地方政府应坚持不懈地为人民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只有把社会管理寓于解决实际问题之中、寓于搞好服务之中,才能得到人民群众的理解和认可,吸引人民群众自觉地参与,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奠定

环保所的创新工作方案

环保所的创新工作方案 导语:地球,是万物赖以生存的家园,是人类名副其实的母亲。过去的地球天空蔚蓝明净,群山青翠欲滴,河水清澈纯净,真是美丽壮观,和蔼可亲。可现在的地球呢?天空难寻昨日的蔚蓝,群山不见往日的青翠,河水流失昔日的清澈。与以前的地球相比,无疑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以下是的资料,欢迎阅读参考。 根据乌审旗社管委办公室的要求,为确保我局社会管理创新工作的有序推进,取得成效,现特制定工作实施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跨越发展、富民强旗”的总体要求,着力解决影响我旗社会和谐稳定的源头性、根本性、基础性问题,构建“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建设和管理新格局,为我旗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创造平安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二、工作目标 按照社会管理人性化,公共服务均等化、环保工作高效化的要求,切实把推进社会管理创新作为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保障工程、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基础工程、维护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民心工程。通过深入研究社会管理规律,创新社会管理思路、方法和手段,进一步完善社会管理体系,提高社会管理效能,营造安全稳定的治安环境、公平竞争的经济环境、规范有序的法治环境、安居乐业的生活环境,为乌审旗跨越式发展打牢坚实基础。以全旗社会建设的

实际成效推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取得新进展,全面推进平安建设服务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不仅使全旗的经济发展模式上升到一个新的层次,更使乌审旗迈向一条科学发展之路。 三、方法步骤 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工作分准备动员、实施推进、查缺补漏和巩固提高四个阶段逐步推进。 第一阶段(20xx年5月30日—6月30日),制定方案,组织动员,成立工作领导小组,召开加强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工作动员大会,落实工作责任。 第二阶段(20xx年6月30日—7月30日),落实保障,实践探索。 第三阶段(20xx年7月30日—10月30日),攻坚克难,积极推进。针对加强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工作中的突出问题进行专题研究,有针对性地制定解决问题的方案,创新社会管理工作方法。 第四阶段(20xx年10月30日—12月30日),巩固完善,形成机制。认真分析研究新形势下加强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工作的规律特点,认真总结社会建设社会管理工作经验,建立健全长效机制,巩固试点工作成果。 四、试点工作组织保障和责任分工

总结经验形成长效机制 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工作

总结经验形成长效机制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工作 镜湖区东门街道办事处 根据省委、市委《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实施意见》,2011年,在区委、区政府的指导下,东门街道统筹考虑,在做好房屋征收、招商引资、维稳信访等重点工作的同时,积极创新社会管理体制,现将工作汇报如下: 一、积极创新社区管理模式,构建“大社区”一站式服务平台 近年来,街道境内棚户区改造突飞猛进,城市面貌日新月异,融汇锦江、东方海伦堡、平湖秋月、百蕊山庄等配套设施完备、环境优美的住宅小区陆续建成,带来了新型社区管理这一新的课题。 (一)镜湖新城社区建设基本情况: 镜湖新城社区占地3平方公里,总建筑面积220万平方米。其中安置房面积80万平方米,商品房面积90万平方米,商业配套50万平方米,预计可容纳近10万人。管理范围包括绿地镜湖世纪城、棠梅园小区、弋江新生活小区三个生活居住区。目前已交房10998户,已入住5277户,2011年底将入户1万余户。 去年以来,区委将镜湖新城作为基层服务管理体制、机制改革试点,以“减少层级、重心下移、提高效能、降低成本为”目标,逐步构建“夯实基层、推动自治、提升效能、优化服务”的新型社区服务管理模式。

在体制建设上,实行区直管社区,成立社区公共服务中心,减少管理层级,强化社区功能。组织构架考虑为:社区党委为领导核心,公共服务中心为主体,居民委员会为基础,社会组织和志愿者服务为补充,辖区单位和社区居民全面参与的社区服务和管理新格局。在机制建设上,逐步理顺部门和社区的关系,建立健全畅通有序的工作渠道,简化居民办事程序。通过上级部门的授权、驻点、委托等形式,在社区公共服务中心内全面受理居民事务,实行一站式服务。按照“权随责走、费随事转”的原则,建立社区工作经费保障机制,实现责权利的有机统一。理顺和规范社区各种组织之间的关系:社区党委是社区各类组织和各项工作的领导核心。居民委员会作为基层自治组织,自觉接受社区党委领导,自主开展自治、文化、救助等工作。公共服务中心是承担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机构,接受社区居民委员会监督,完成上级交办的任务。各类组织相互协作开展工作。 (二)具体工作进展: 街道党工委高度重视镜湖新城社区建设工作,成立了以街道党工委书记为总指挥的领导小组,并按照区委、区政府的时序要求制定了具体工作计划,全力推进镜湖新城社区各项筹建工作。 1、办公用房装修:自今年4月起,就社区办公用房的功能及布局进行论证,核定整体设计;5月,社区办公用房装修工作由区重点局负责进入招标阶段;6月14日开标公示;6月21日全面进场施工。9月3号与区重点局对办公室进行

最新017-创新社会管理体制的着力点

017-创新社会管理体制的着力点

创新社会管理体制的着力点 杨宜勇 《人民日报》 2011年10月19日 我国经济社会各个领域正在发生深刻变化,政府职能加快转变,企事业单位加快重组,社会组织加快发展,越来越多的人从“单位人”转变为“社会人”。相对于快速变动的社会结构、快速流动的人口、日趋复杂的利益结构和多元化的群众需求,目前的社会管理体制还有很多不适应的地方。在这种情况下,创新社会管理体制就成为党领导社会建设的一个新课题。今天刊发的这篇文章对“管什么”、“谁来管”、“怎么管”等创新社会管理体制的基本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和分析。 ——编者 所谓社会,是指政府、企业、家庭之外的公共领域和公共空间。社会管理体制是与经济管理体制、政治管理体制、文化管理体制相并行的一种管理体制。“十二五”规划纲要对创新社会管理体制作出了部署。创新社会管理体制,旨在形成完善的中国特色社会管理体制。完善的中国特色社会管理体制既要符合社会管理的一般规律,又要符合我国国情。社会管理包括“管什么”、“谁来管”、“怎么管”三项内容,创新社会管理体制须从这三个方面入手。

创新“管什么”:从大政府、小社会到小政府、大社会 社会管理主要是政府和社会组织为促进社会系统协调运转,对社会系统的组成部分、社会生活的不同领域以及社会发展的各个环节进行组织、协调、监督和控制的过程。社会管理,在广义上是指由社会成员组成专门机构对社会的经济、政治和文化事务进行的统筹管理;在狭义上是指在特定条件下,由权力部门授权对不能划归已有经济、政治和文化部门管理的公共事务进行的专门管理。社会管理说到底是对人的管理和服务,涉及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必须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努力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国外“新公共管理”运动提出了一些新理念:由指挥型政府向协调型政府转变,由无限责任政府向有限责任政府转变,由划桨政府向掌舵政府转变,由权力政府向责任政府转变等。创新社会管理体制,需要结合我国国情、吸收国际经验,加强对国家与社会关系的研究。未来我国社会管理的调整目标应是小政府、大社会。实现这样的目标,需要改革行政管理体制,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 创新社会管理,当前需要强调两个方面:一是向基层倾斜。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基层社会管理和服务体系,把人力、财力、物力更多投到基层,夯实基层组织、壮大基层力量、整合基层资源、强化基础工作,强化城乡社区自治和服务功能,健全新型社区管理和服务体制。二是寓管理于服务之中。进一步加强和完善

关于加强及创新社会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

关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推进党和国家事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必然要求。贵阳市是中央明确、全省唯一的全国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城市,为确保我市社会管理创新工作取得实效,现根据中央和省关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的总体要求和工作部署,结合我市实际,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把握“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的主基调,坚持“走科学发展路,建生态文明市”的基本路径,秉持为人民谋幸福的理念,按照最大限度激发社会活力、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的总要求,坚持以人为本、服务为先,寓管理于服务之中,坚持重心下移、资源下沉,以解决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突出问题为突破口,健全和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全面提升我市社会管理的科学化、系统化、制度化水平。 (二)目标任务。从人民群众最迫切的愿望出发,从社会管理最薄弱的环节入手,着力在创新体制机制、搭建服务管理平台、夯实基层基础、加强信息化建设等方面取得新突破,力争用两年左右的时间,探索出适应时代发展、顺应人民期待,具有贵阳特色的社会管理新模式。 二、创新群众工作领导体制 成立中共贵阳市委群众工作委员会(以下简称市委群工委),作为负责统筹协调和推进全市群众工作的市委工作部门,属正县级单位。市委群工委书记由市委副书记兼任。 市委群工委在市委领导下,贯彻落实党的群众路线,执行中央、省委和市委关于群众工作的方针政策以及部署决定;研究提出全市群众工作的总体规划和重要政策;宏观指导、

社区社会管理创新工作实施方案

肖家村社会管理创新工作实施方案 为大力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切实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推动我社区社会建设工作取得新进展、新成效。根据《建国街道社会管理创新工作实施方案》的要求,结合我社区实际,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创先争优活动为契机,探索社会服务管理新模式、新机制和新举措,全面提升社区社会服务管理水平,促进社区各项工作又好又快发展。 二、工作目标针对社会管理中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突出问题、薄弱环节和工作盲区,围绕社会矛盾化解,特殊人群服务管理、社会治安重点地区排查整治、综治维稳基层基础建设、“两新组织”服务管理等工作,探索社会管理创新工作,理顺工作体制,健全工作机制,强化工作措施,形成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社会管理体系,实现对流动人口、特殊群体和矛盾排查、化解的一体化、常态化规范化管理,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三、成立工作领导小组 为确保社会管理创新工作取得实效,我村成立由书记任组长,主任任副组长,村委会工作人员为成员的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工作领导小组。

四、主要内容 (一)创新社会管理体系,切实提高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水平。 1、创新和加强科学化的社会服务管理体系。(1)建立社会管理、综合治理、矛盾化解、维护稳定四位一体的工作平台,实行集中办公。(2)在本社区综治维稳工作站的统一指挥下,按照其职责范围,负责相关工作开展。 2、创新和加强立体化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 (1)制定治安重点地区整体发展规划,社区要把社会治安重点地区特别是流动人口居住集中地管理、基础设施建设、环境整治、公共服务纳入辖区社会发展整体规划,制定具体规划方案。 (2)建立社会治安重点地区,治安突出问题滚动排查整治机制。定期开展治安隐患大排查,摸清底数,分析梳理治安突出问题,制定整治方案。 (3)加强公共突发事件预防处置机制建设。建立完善应急处置队伍,防范处置预案和指挥机制。 (4)健全完善公共安全监管机制,健全完善安全制度、措施和监管机制,抓好辖区各类企业的安全生产工作,定期、不定期开展安全检查工作。 (二)创新和加强规范化的重点人员管理体系,规范建立各级人口管理体系。

2021新版团委社会管理创新工作总结

( 工作总结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 2021新版团委社会管理创新工 作总结 The work summary can correctly recognize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previous work, clarify the direction of the next work, and improve work efficiency

2021新版团委社会管理创新工作总结 为进一步拓宽我镇团委联系青年和整合资源的渠道,充分调动镇团的委员会的积极性、创造性,按照《中共县委组织部、共青团县委关于推进全县乡镇团的组织格局创新工作的实施意见》的文件要求,结合我镇实际,采取“编制内与编制外相结合、专兼职相结合”的方式,从7月份开始筹备镇团组织格局创新工作,截止目前,格局创新工作已全面完成,现将工作总结如下: 一、基本情况 全镇11个基层团支部,共有团员2147人。通过9月1日召开团组织格局创新选举大会,共选举产生镇团委委员11人,平均年龄30岁,最大的37岁,最小的25岁;大专以上学历8人,占73%;乡村干部4人,占36%,致富带头人2人,占18%,学校、公安等单

位2人,占18%。 二、主要做法 (一)加强领导,明确责任 为抓好团组织格局创新工作,保证各项工作顺利开展,我镇在党委的带领下第一时间成立了共青团北辛堡镇组织格局创新工作领导小组,对全镇10个行政村进行了创新钱团组织格局创新前团情调查,对全镇基本情况、团委干部配备情况、培训情况、制度保障、活动开展情况、会议情况等进行充分研究和严格把握,并制定了《共青团北辛堡镇组织格局创新工作实施方案》。明确了工作的目的、任务、实施步骤、操作的具体要求等。确保制定出的方案科学,并切实可行。 (二)深入调研,精心组织,为团组织格局创新工作奠定基础为顺利完成本次团组织创新选举工作,准确地掌握当前我镇团组织的现状,制定科学的具体工作计划。镇团委集中做了调查摸底和宣传发动。一是开展基层团组织团情调查工作。深入各村,掌握全镇人口、产业等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及青年从业分布情况,分析我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XXXX年8月考试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XXXX年8月考试 一、单选题 1. 社会建设的前提和基础是指 【】 A. 经济建设 B. 人民作家作主 C. 党的领导 D. 依法治国 2. 现代社会管理体制自觉构建阶段是指 【】 A. 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后到1978年 B. 1978年改革开放开始到2002年 C. 2002年党的十六大后 D. 2007年党的十七大后 3. 新中国成立以来社会管理经历的基本阶段为 【】 A. 二个 B. 三个 C. 四个 D. 五个 4. 下列不属于社会结构中垂直方向的等级参数的是 【】 A. 收入 B. 财富 C. 职业 D. 权力 5. 我国社会管理的一个显著特征是 【】 A. 坚持党的领导 B. 高度重视经济建设 C. 依靠全社会的力量 D. 注重完善相关制度 6. 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关键要 【】 A. 发动群众 B. 关注民生

D. 借助道德力量 7. 在社会结构的诸多构成要素中,具有举足轻重的核心地位的是 【】 A. 阶层结构 B. 城乡结构 C. 收入分配结构 D. 人口结构和家庭结构 8. 最大限度激发社会活力,关键要 【】 A. 发动群众 B. 关注民生 C. 加强制度建设 D. 借助道德力量 9.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根本方法是 【】 A. 舆论引导 B. 科技支撑 C. 道德力量 D. 统筹兼顾 10. 在规范社会行为、维护社会秩序中发挥着持久性的基础作用的是 【】 A. 政策 B. 道德 C. 科技 D. 法制 二、多选题 1. 社会结构中水平方向的类别参数主要包括 【】 A. 性别 B. 宗教 C. 种族 D. 职业 E. 教育 2. 现代政府社会管理的主要目的是 【】 A. 培育合理的现代社会结构 B. 促成公平公正的社会利益关系 C. 化解社会矛盾冲突

平安县委党校2011年度开展社会管理创新工作总结-1

平委校字[2011]22号 平安县委党校2011年度开展 社会管理创新工作总结 当前,随着改革开放步伐不断加快,社会建设任务日趋繁重,社会管理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为配合全县做好加强社会管理创新的推进工作,按照县委的要求,现将我校2011年以来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工作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组织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把社会管理创新摆在与党校培训干部工作同等重要的位置。成立以第一副校长为组长的社会管理创新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和推进局社会管理创新工作。各科室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密切配合,协同作战,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局面。

(二)、夯实基层基础。坚持重心下移,把工作的着力点放在各个科室,在组织领导、工作队伍、制度规范、基础设施等方面,加强建设,完善保障,确保工作有人抓,各项要求在各科室得到有效落实。 (三)、严格工作考核。把社会管理创新纳入全局年度考核重要内容,细化考核项目、标准和方法步骤,加大督导检查力度,推动工作不断深入。 (四)、加强舆论宣传。充分运用宣传栏等多种手段,广泛宣传社会管理创新的重要意义、工作进展和成效,动员广大党员干部职工积极参与,形成良好的舆论氛围。 二、工作措施 (一)推进机关公共服务管理体系创新。推进机关组织建设。围绕机关党支部建设、基层基础建设、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工作运行机制建设、离退休支部活动经费保障等方面,推进机关和谐建设步伐。 (二)、完善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 坚持单位内的矛盾纠纷集中排查调处与经常性排查调处相结合,坚持矛盾纠纷一月一排查和及时性排查相结合,做到矛盾纠纷抓早、抓小、抓苗头,从根本上消除产生群体性事件的诱因。实行向县综治委月报告和“零报告”制度。

社会管理创新项目方案

社会管理创新项目方案 一、项目名称 老子山镇法治建设进湖区系列活动 二、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县社会管理工作会议精神,创新社会服务管理理念、政策体系、体制机制和方法手段,全面提升社会管理创新的能力水平,切实解决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源头性、根本性、基本性问题,为实现我镇十二五目标,创建平安老子山,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良好的发展环境 三、工作目标 通过开展社会管理创新工作,进一步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调、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保持全镇社会稳定,群众安居乐业,实现我镇社会管理网络更加健全,服务更加到位,管理更加有序,信息更加通畅,基础更加扎实。 四、具体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各行政村要把社会管理创新纳入全局工作之中,用抓经济建设的劲头抓社会管理创新工作,明确目标任务,周密制定方案,严密组织实施。要建立党支部、村委会领导、综治工作站牵头、相关责任人具体负责的领导机制,成立专门工作班子,明确专人负责,确保落到实处。 2.强化部门联动。各相关部门特别是镇综治委成员单位,既要履行好自身职责,又要加强协作配合,形成对社会管理齐抓共管的合

力。要结合开展综治联系点工作,深入基层加强督促指导,及时总结成功的经验,帮助解决存在的问题。 3.加大保障力度。要以抓项目建设的方法抓社会管理,将社会管理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纳入本地的整体工作部署。这些规划和项目一经确定,必须逐一分解细化,把目标责任落实到具体部门、单位和责任人,确保取得预期的效果。要强化保障措施,加大人财物的投入,加强对经济薄弱村的扶持,确保有人干事、有钱办事。 4.注重典型示范。要注重典型的培育树立,加强典型宣传,充分发挥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特别是对那些有效解决体制性、机制性、保障性问题的成功经验,要多渠道地做好学习推广工作,使之在创新社会管理工作中真正发挥示范引领作用。要着眼于满足群众需要、提高工作实效,注重规范建设,把握核心内涵,防止和克服形式主义。 5.抓好督查考核。要建立健全创新社会管理工作责任制和督促检查机制、考核奖惩机制,确保各项工作措施的落实。要把创新社会管理工作及其成效作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目标管理责任制考核的重要内容,适时组织专项督查,加大检查考核力度,及时通报有关情况,推动工作落实。 五、项目内容 1、法律知识进湖区讲座。 镇政法委牵头,协调组织镇综治办、信访办、派出所、司法所、法律服务所、工商所、计生办、农技推广中心等部门深入开展涉农涉渔法律知识进湖区宣传教育活动。 2、法治建设征文展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