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细胞基本结构与物质运输

细胞基本结构与物质运输

细胞基本结构与物质运输
细胞基本结构与物质运输

专题练习三细胞基本结构和物质运输

1、细胞学说的内容不包括 ( )

A.一切动植物都是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及其代谢产物所构成

B.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是具有生命的有机体

C.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产生

D.细胞是一切生物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

2、下列生物中属于原核生物的一组是()

①蓝藻②酵母菌③草履虫④发菜⑤水绵⑥根霉菌⑦葡萄球菌⑧链球菌

A.①④⑦⑧ B.①②⑥⑧C.①③④⑦ D.①②⑥⑦⑧

3、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能够说明细胞结构和功能高度统一的是

A.卵细胞体积较大,有利于和周围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B.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有利于细胞分裂

C.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内有大量的线粒体,有利于能量供应

D.效应T细胞内高尔基体发达,有利于抗体的合成和分泌

4、组成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

A.脂质(磷脂)和多糖B.蛋白质和多糖

C.脂质(磷脂)和蛋白质D.核酸和蛋白质

5、从细胞膜上提取了某种成分,用非酶法处理后,加入双缩脲试剂处理后出现紫色,若加入斐林或班氏试剂并加热,出现砖红色,该成分是()A.糖脂B.磷脂 C.糖蛋白D.脂蛋白

6、研究细胞膜常用的材料是

A.变形虫B.蛙成熟的红细胞

C.受精卵D.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

7、下列哪项不是细胞膜的功能()

A.具有保护细胞的作用 B.与细胞的物质交换关系密切

C.与细胞的遗传有重要关系 D.细胞之间的信息交流

8、下列生理活动与生物膜功能无直接关系的是

A.肠腺分泌肠肽酶B.葡萄糖分解产生丙酮酸

C.吞噬细胞吞噬细菌D.受精作用的完成9、细胞膜的功能特性和结构特性分别是()

A.流动性、选择透过性B.选择透过性、流动性

C.流动性、流动性D.选择透过性、选择透过性

10、下列生理过程中,存在生物膜融合现象的一组是()

①获得杂交瘤细胞②神经递质的释放③卵细胞与精子的受精作用

④氧气进入细胞的线粒体中⑤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⑤C.③④⑤D.①③⑤

11、下列有关植物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

A.细胞核是细胞中遗传和代谢的控制中心

B.线粒体是唯一可合成ATP并含有DNA的细胞器

C.叶绿体内的类囊体膜可进行光合作用的光反应及暗反应

D.内质网仅见于特定的细胞,具有运输物质的功能

12、下列有关生物膜系统的说法正确的是

A.细胞膜、叶绿体的内膜与外膜、内质网膜与小肠黏膜都属于生物膜系统B.所有的酶都在生物膜上,没有生物膜生物就无法进行各种代谢活动

C.生物膜的组成成分和结构都是一样的,在结构和功能上紧密联系

D.细胞内的生物膜把各种细胞器分隔开,使细胞内的化学反应不会互相干扰

13、细胞膜、核膜及细胞器膜统称为生物膜,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①各种生物膜的化学组成和结构完全相同②各种细胞器膜在结构上都是各自独立的③细胞膜在细胞与环境之间进行物质运输、能量交换、信息传递的过程中,起重要作用④生物膜把细胞质分隔成多个微小的结构,使多种化学反应同时进行,而互不干扰⑤细胞内广阔的膜面积为酶提供大量的附着位点,为多种化学反应的进行提供条件

A.②④ B.②③ C.③⑤D.①②

14、下图是某细胞在进行某项生命活动前后几种生物膜面积的变化,在此变化过程中最可能合成的

()

A.呼吸酶 B.抗体 C.性激素D.血红蛋白

15、细胞内很多化学反应都是在生物膜上进行的,下图表示真核细胞中4种生物膜上发生的化学变化示意图,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小肠绒毛上皮细胞细胞膜有①B.高尔基体膜结构有② C.叶绿体内膜有③ D.线粒体内膜有④

16在真核细胞中,无膜结构的一组细胞器是

A.线粒体和中心体 B.核糖体和中心体

C.中心体和高尔基体 D.高尔基体和核糖体

17对绿色植物根尖细胞某细胞器的组成成分进行分析,发现A、T、C、G、U五种碱基,则在完全在该细胞器中完成的生理活动是()

A.(CH2O)+O2→CO2+H2O+能量 B.mRNA→蛋白质

C.C6H12O6—→2C2H5OH+2CO2+能量 D.[H]+

O2→H2O

18动物细胞中与能量转换直接有关的一组细胞器是

A.核糖体和高尔基体 B.中心体和内质网

C.线粒体D.叶绿体和线粒体

19、用32P标记磷脂中的磷,在下列哪组细胞器中不能检测到32P的存在()A.线粒体和叶绿体 B.内质网和高尔基体C.线粒体和高尔基体 D.核糖体和中心体

20、在下列结构中,其成分不含磷脂分子的一组细胞器是

①线粒体②核糖体③叶绿体④细胞核⑤内质网⑥中心体⑦高尔基体

A.①③B.④⑤C.⑤

⑦D.②⑥

21、绿色植物细胞某细胞器组成成分进行分析,发现A、T、C、G、U五种碱基的相对含量分别约为35%、0、30%、20%、15%,则该细胞器能完成的生理活动是

A. 吸收氧气,进行需氧呼吸

B.发出纺锤丝,形成纺锤体

C. 合成蛋白质

D.吸收并转换光能,完成光合作用

22从成分、功能方面将细胞器进行归类,不合理的是()

A.能产生水的细胞器有线粒体、核糖体等

B.可以产生ATP的细胞器是线粒体和叶绿体

C.含有RNA的细胞器只有线粒体、叶绿体、细胞核

D.可能含有色素的细胞器有叶绿体和液泡等

23细胞膜上与细胞的识别、免疫反应、信息传递和血型决定有着密切关系的化学物质是

A.糖蛋白B.脂质C.蛋白

质D.核酸

24在唾液腺细胞中参与合成与分泌唾液淀粉酶的细胞器有

A.线粒体、中心体、高尔基体、内质网 B.内质网、核糖体、叶绿体、高尔基体

C.内质网、核糖体、高尔基体、线粒体 D.内质网、核糖体、中心体、中心体

25、在植物细胞工程中,当原生质体融合成一个细胞后,需要诱导产生出细胞壁,参与这一过程的细胞器有

A.叶绿体、高尔基体 B.线粒体、高尔基体

C.叶绿体、线粒体 D.线粒体、内质网

26、浸泡在一定浓度硝酸钾溶液中的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发生质壁分离后又出现质壁分离复原,与此过程密切相关的细胞器有

A.液泡

B.线粒体

C.核糖

体 D.以上全是

27、关于下列细胞器的叙述中,正确的一组是

①线粒体②叶绿体③高尔基体④核糖体⑤内质网⑥中心体

(1)上述所有细胞器都含有蛋白质(2)与分泌蛋白形成有关的细胞器只有③⑤

(3)含单层膜的细胞器只有③⑤(4)含RNA的细胞器只有①②

A.(1)(3)B.(1)(4)C.(2)(3)D.(2)(4)

28蝌蚪进行变态发育时,尾部逐渐消失,与此变化有直接关系的细胞器最可能是

A.内质网B.线粒体 C.高尔基体 D.溶酶体

29、下列有关细胞器增大膜面积方式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叶绿体通过类囊体堆叠来增大膜面积

B.内质网通过折叠广泛分布于细胞质基质

C.线粒体通过内膜向内折叠来增大膜面积

D.高尔基体通过产生小泡而增大膜面积

30、将一个细胞中的磷脂成分全部提取出来,并将其在空气—水界面上铺成单分子层,结果测得单分子层的表面积约为原细胞表面积的两倍。则该细胞可能是①人的肝细胞②蛙的红细胞③酵母菌细胞④大肠杆菌细胞

⑤人的成熟红细胞⑥菠菜叶肉细胞

A.①⑤

B.②⑤

C.③

⑥ D.④⑤

31、细胞核中,与核糖体的形成有关的结构是

A. 染色质B.核仁C.核被

膜 D.核孔

32、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吸收氨基酸和吸收K+的相同点是

A、都是自由扩散

B、都不需要载体

C、都从高浓度到低浓度

D、都消耗ATP

33、线粒体DNA上的基因所表达的酶与线粒体功能有关。若线粒体DNA受损伤,则下列细胞的功能受影响最大的是

A.红细胞吸收葡萄糖B.小肠上皮细胞吸收水C.神经细胞吸收K+D.肺泡细胞吸收氧气

34、下列关于物质跨膜运输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甘油进入小肠绒毛上皮细胞需要消耗ATP

B.葡萄糖进入红细胞需要载体,不消耗ATP

C.大分子物质只有通过主动运输才能进入细胞

D.蜜饯腌制过程中蔗糖进入细胞是主动运输的结果

35、下列有关物质跨膜运输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神经递质由突触前膜释放到突触间隙中的方式是主动运输

B.mRNA在细胞核中合成后进入细胞质中要穿过2层生物膜

C.水稻叶肉细胞无氧呼吸产生的CO2被同一个细胞利用要穿过2层磷脂双分子层

D.血液中的葡萄糖进入红细胞的方式是主动运输

细胞与外界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是细胞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下列关于这种交换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大分子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是胞吐或胞吞

B.随着细胞的生长,细胞表面积与细胞体积的比值增大,细胞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的速率降低

C.人体红细胞吸收水分、葡萄糖的方式不同

D.生长素在植物体内的运输需要消耗能量

下图是胡萝卜在不同的含氧情况下从硝酸钾溶液中吸收K+和

NO的曲线。影响A、B两点和B、C两点

吸收量不同的因素分别

是 ( )

A.载体数量、能

B.能量、载体数量

C.载体数量、离子浓

D.能量、离子浓度

如图实验装置,玻璃槽中是蒸馏水,半透膜允许单糖透过。倒置的长颈漏斗中先装入蔗糖溶液,一定时间后再加入蔗糖酶。最可能的实验现象

是()

A.漏斗中液面开始时先上升,加酶后先上升后又下降

B.在玻璃槽中会测到蔗糖和蔗糖酶

C.漏斗中液面开始时先下降,加酶后一直上升

D.在玻璃槽中会测到葡萄糖、果糖和蔗糖酶

如图不能够表达的生理过程是()

A肾小管细胞分泌K+

B胰岛细胞分泌胰岛素

C突触小体释放神经递质

D肠腺细胞分泌肠液

下列过程属于跨膜运输的是()

A. mRNA从细胞核进入细胞质

B. 胰岛素分泌到细胞外

C. 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相结合

D. O2进入红细胞

物质跨膜运输的三种方式如下图甲、乙、丙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氧及K+离子等以甲方式进入细胞

B物质以丙方式进入细胞的过程可释放能量

C甲和乙两种方式都属于被动运输

D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以丙方式进行跨膜运输

图甲表示温度对植物吸收钾离子和铵根离子的影响;图乙表示氧分压对植物吸收钾离子和铵根离子的影响。下列哪项不属于据图甲和图乙得出的结论:

A.温度影响植物对钾离子和铵根离子的吸收

B.植物对钾离子和铵根离子的吸收过程中消耗了糖

C.温度和氧分压相同时,植物对钾离子的吸收量大于对铵根离子的吸收量

D.载体数量也影响植物对钾离子和铵根离子的吸收

下列生理功能或生化反应与ATP的消耗有关的是

①乳酸发酵②光反应③暗反应④根吸收K+⑤叶肉细胞吸收CO2

⑥小肠吸收葡萄糖和氨基酸⑦唾液腺细胞分泌唾液⑧DNA复制⑨翻译

A.①②④⑤⑥ B.③④⑥

⑦⑧⑨

C.④⑤⑥⑦ D.③④⑥⑦

如图是几种物质进出细胞方式中运输速度与影响因素间的关系曲线图,下列与此

图相关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与水进出细胞相符的图有①、③、⑤

B、与葡萄糖进入红细胞相符的图有②、④、⑥

C、与K+进入蓝藻细胞相符的图有②、④、⑤

D、与蛋白质进出细胞相符的图有②、③、⑥

下图表示的是一个动物细胞内外不同离子的相对浓度,分析图表提供的信息,可

判断通过主动运输方式进入细胞的离子是( )

A.Na+B.K+C.Mg2+D.Cl-

下图中甲、乙两图是渗透装置示意图,丙图是根毛细胞示意图,请根据甲、乙、丙三图回答下列问题:(甲图是发生渗透作用的初始状态,乙图是发生了较长时间的渗透作用之后达到平衡的状态。甲图中,[1]为清水,[2]为30%的蔗糖溶液)

(1)典型的渗透装置必须具备两个条件:①.____,②.____。

(2)比较甲图中[1]和[2]处溶液浓度的大小:____。

(3)丙图中[7]的名称为____。甲图中的[3]相当于丙图中的____,它与丙图中相应结构的区别是________。

(4)若把根毛细胞放在30%的蔗糖溶液中,它将出现,再放入清水中,它又出现____。

(5)若把根毛细胞放在90%的蔗糖溶液中,它会出现什么变化?________。过一段时间再放入清水中,此时根毛细胞与上题中放入清水中的变化一样吗?_________。为什么?_________。

(6)盐碱地中的植物常出现萎蔫现象,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欢迎您的下载,

资料仅供参考!

致力为企业和个人提供合同协议,策划案计划书,学习资料等等

打造全网一站式需求

细胞的基本结构和物质运输功能

专题学案9分子与细胞结构归纳与拓展 命题规律从近三年高考生物试题来看,细胞的分子组成考查的知识点主要侧重于蛋白质形成过程中的相关计算,糖类、蛋白质、核酸的功能及糖类、脂肪、蛋白质的检测等方面,且考查比重呈逐年上升趋势。 命题的角度不再是单纯对知识点的考查,而是更进一步侧重于以新情景、新材料、图表等形式考查学生的知识掌握与灵活运用能力。命题的形式不再只拘泥于选择题一种题型,简答题也开始出现。细胞的结构与功能考查的知识点主要侧重于细胞的亚显微结构、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区别、生物膜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及细胞内主要细胞器的结构与功能等方面。考查时往往将本专题知识与细胞代谢的知识相结合,综合性较强。命题角度的最大变化是以细胞的亚显微结构图、新的情景信息或表格信息设置题目,考查学生的获取信息和综合分析能力。命题的形式除选择题外,简答题也时有出现。 命题趋势随着高考试题越来越重视能力和素质的考查,对于细胞的分子组成方面,高考命题会在对章节内知识综合考查的基础上更侧重于实验分析与获取信息的双重考查趋势,选择题与简答题并存,赋分比重持续增高,试题难度系数维持在0.55左右。对于细胞的结构与功能方面,高考命题会在对章节内容知识综合考查的基础上更侧重于识图辨析与归类比较方面的能力,题型上选择题与简答题并存,赋分比重稳中有升,试题难度系数维持在0.65左右。 一、细胞中的化学元素 1.组成细胞的化学元素 2.化学元素在生物体内的存在形式:组成生物体的各种化学元素,在生物体内主要以__________或________形式存在,生物体获得各种元素的方式以______和________为主。 3.生物界和非生物界的统一性和差异性的图解 探究示例1(2011·南京4月) 一种植物和一种哺乳动物体内细胞的某些化学元素含量(占细胞干重的质量分数 A. B.这两种生物体内所含化学元素的种类差异很大 C.N、S含量说明动物组织含蛋白质较多,若该动物血钙过高则会发生肌肉抽搐D.经测定该植物中某有机物含C、H、O、N、S,此化合物可能携带氨基酸进入核糖

高中生物:物质运输、酶和ATP知识点

高中生物:物质运输、酶和ATP知识点 易错点1 无法准确判断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 1.物质出入细胞方式的判断 (1)①根据分子的大小、是否需要能量和载体蛋白进行判断: ②根据运输方向判断:顺浓度梯度的跨膜运输方式是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逆浓度梯度的跨膜运输方式一定是主动运输。 ③根据达到平衡时的浓度判断:若达到平衡时细胞内外仍存在浓度差,则是主动运输,因为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达到平衡时细胞内外浓度相等。 (2)不同条件下运输方式的判断 ①消耗能量的运输方式有胞吞、胞吐和主动运输。 ②需要载体蛋白参与,不消耗能量的运输方式一定是协助扩散。 (3)无机盐离子的运输方式:无机盐离子的运输方式并非都是主动运输,在顺浓度梯度情况下,也可通过被动运输方式进出细胞,如在神经冲动传导过程中Na+、K+的运输,在兴奋时Na+内流和在恢复静息状态时K+外流都是协助扩散。2.影响跨膜运输的因素 (1)物质浓度(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 (2)氧气浓度 (3)温度温度可影响生物膜的流动性和酶的活性,因而会影响物质跨膜运输的速率。 易错点2 不会正确分析有关酶促反应的图解 一、酶在细胞代谢中的作用 1.细胞代谢:细胞中每时每刻都进行着许多化学反应,是细胞生命活动的基础。

2.酶的作用原理 (1)活化能:分子从常态转变为容易发生化学反应的活跃状态所需要的能量。(2)原理:同无机催化剂相比,酶降低活化能的作用更显著,因而催化效率更高。 (3)意义:使细胞代谢能在温和条件下快速进行。 二、酶的本质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极少数酶是RNA。 三.酶的特性 1.高效性 (1)含义:酶的催化效率大约是无机催化剂的107~1013倍。 (2)意义:使细胞代谢快速进行。 2.专一性 (1)含义:每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 (2)意义:使细胞代谢有条不紊地进行。 3.作用条件温和 (1)酶所催化的化学反应一般是在比较温和的条件下进行的。 (2)酶活性①含义:酶对化学反应的催化速率②主要影响因素:温度和pH (3)酶活性受温度和pH影响曲线①在最适宜的温度和pH条件下,酶的活性最高。温度和pH偏高或偏低,酶活性都会明显降低。②过酸、过碱或温度过高,还会使酶的空间结构遭到破坏,使酶永久失活。③酶制剂适于在低温下保存,因为此条件能使酶的空间结构稳定。 易错点3 对ATP的有关知识认识不足 一、ATP的结构 1.ATP的全称:三磷酸腺苷,结构简式:A—P~P~P。 二、ATP和ADP的相互转化 1.ATP与ADP的相互转化(反应式): 2.ATP的化学性质不稳定,在有关酶的催化作用下,APT分子中远离A的那个高能磷酸键很容易水解,远离A的那个P脱离开来,形成游离的磷酸,同时,释放出大量的能量,ATP就转化成ADP。在有关酶的作用下,ADP可以接受能量,同时与一个游离的Pi结合,重新形成ATP。细胞内ATP与ADP相互转化的能量供应机制,是生物界的共性。 3.ATP的形成途径:生物体内的ATP含量很低,所以ATP与ADP总是不断地进行着相互转化。在动、植物细胞内能使ADP转化为ATP的途径有:

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

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 一、学习目标 本实验也是高中生物必修一“分子与细胞”一册书中典型的引导式实验,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学生要学会模拟探究细胞体积与表面积的关系。通过模拟探究过程的进行,体验细胞必须要保持一定的体积,并认同细胞生长到一定大小后停止生长,细胞进入分裂增殖。同时通过对实验方案的设计主要培养学生比较、判断、推理、分析综合等思维能力,初步形成创造思维品质,能够运用学到的生物学知识评价和解决某些实际问题;其次通过分组实验和讨论,培养合作和交流能力,领会生物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和勇于探索、不断创新的精神。 二、观察与思考 (一)提出问题 生活中吹气球的时候,气球的体积在缓慢增大,能一直增大么?同理组成生物体的每一个细胞的体积在生长发育过程中能无限增大么? (二)猜想与假设 气球吹到一定程度是,橡胶的膨胀系数达到最大时,可能就会爆裂。细胞也一样可能有同样的遭遇,或许不增大,停止生长,或许进入下一次分裂,也可能萎缩。假设细胞的体积不能无限增大? (三)交流、讨论 可以分组实验,在实验室连续观察细胞的生长状况,利用显微镜观察细胞是否无限增大?也可以构建细胞模型,来验证细胞生长状况,以及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 三、设计与交流 ①实验方案:用含有酚酞的琼脂块模拟细胞形态,利用酚酞遇NaOH 变红特性,观察扩散深度的测量,计算表面积与体积 的比值来推导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速率的关系我的设计②实验器材:烧杯、酚酞、琼脂块、直尺等 ③实验步骤:琼脂+H2O→搅拌煮沸,冷却、凝固前加酚酞,搅拌混 合→倒入浅盘→固化后切成小块。→用餐刀切成边长 分别为3cm、2cm、1cm的正方体小块。→加入NaOH, 将上述3块琼脂放入烧杯,加入NaOH溶液,淹没琼 脂块,浸泡10 min,注意搅拌。→测量并记录。四、实验解析 (一)实验原理 1.含有酚酞的琼脂块遇到NaOH,酚酞变红色。主要利用酚酞与碱性溶液变红的特性。 2.NaOH在琼脂块中扩散的速度相同,在相同时间内,NaOH扩散的深度(或琼脂块变红的体积)与琼脂块的总体积的比值可以反映NaOH在琼脂块中扩散的效率。此过程可模拟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效率的关系。

2020届 二轮 细胞的分子基础、结构基础与物质运输 专题卷 (山东版)

2020届二轮细胞的分子基础、结构基础与物质运输专题卷 (山东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4分) 1.(2019广西南宁、梧州等八市调研)下列关于构成生物体的N元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组成蛋白质的N元素主要存在于肽键中 B.组成核酸的N元素存在于五碳糖中 C.细胞膜和细胞器膜都含有N元素 D.细胞的直接能源物质含有N元素 答案 B 氨基酸通过脱水缩合反应形成蛋白质,蛋白质中的N元素主要存在于肽键中,A正确;组成核酸的N元素存在于碱基中,五碳糖中只含有C、H、O三种元素,B错误;细胞膜和细胞器膜主要含有磷脂和蛋白质,两类物质都含有N元素,C正确;细胞的直接能源物质是ATP,ATP 含有N元素,D正确。 2.(2019河南平顶山一调)下列关于细胞内水和无机盐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人体衰老的特征之一是身体大多数细胞中的含水量明显下降 B.活细胞中水和无机盐的含量和比例是保持稳定不变的 C.水和无机盐是构建细胞、参与细胞生命活动的重要物质 D.干旱地区植物肥厚的肉质茎是对缺水环境的适应特征 答案 B 衰老细胞的含水量下降,A正确;活细胞中水和无机盐的含量与比例会随环境和代谢的变化而变化,B错误;水和无机盐可以参与构建细胞结构,参与细胞生命活动,C正确;植物肥厚的肉质茎可以储存水分,是对缺水环境的适应,D正确。 3.(2019山东潍坊一模)下列关于细胞中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酶是多聚体,可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

B.糖原和淀粉的差异与其单体的种类、结构密切相关 C.ATP能充当能量通货的原因是分子中含有三个高能磷酸键 D.核酸的分子结构中一定存在碱基对 答案 A 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或RNA,属于多聚体,其可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A正确;组成糖原和淀粉的单体只有葡萄糖一种,两者的差异只与其结构有关,B错误;ATP中含有两个高能磷酸键,C错误;核酸包括DNA和RNA,其中部分RNA中不含氢键,D错误。 4.(2019山东滨州高三理综)下列对真核细胞中蛋白质及其合成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构成蛋白质的基本元素是C、H、O、N、P B.转录和翻译过程中碱基互补配对的方式是相同的 C.密码子的简并性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蛋白质的合成速率 D.遗传信息从碱基序列到氨基酸序列的传递中不会发生损失 答案 C 组成蛋白质的元素是C、H、O、N,有的含有P和S,A错误;转录时的碱基配对:A —U、T—A、C—G、G—C,翻译时是mRNA与tRNA上的碱基配对:A—U、U—A、C—G、G—C,B错误;因为密码子的简并性,一种氨基酸可能对应有多个密码子,因此一种氨基酸可以由多种tRNA运载,这样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蛋白质的合成速率,C正确;基因中的非编码区以及内含子不能编码蛋白质,另外mRNA上终止密码子也不代表氨基酸,且终止密码子之后的碱基序列不能翻译,因此遗传信息从碱基序列到氨基酸序列的传递中会发生损失,D错误。 5.(2019晋冀鲁豫中原名校三模)下列有关细胞中糖类物质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真核细胞中葡萄糖的彻底氧化分解需借助线粒体 B.若细胞表面的糖蛋白减少,则说明细胞已发生癌变 C.可使用斐林试剂检测甘蔗中蔗糖的水解产物是果糖 D.纤维素是构成植物细胞与外部环境边界的主要成分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专题一 第2讲 细胞的结构基础与物质运输精练(含解析)

第2讲细胞的结构基础与物质运输 一、选择题 1.(2019安徽合肥三模)以下关于病毒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病毒增殖所需的能量来自自身的呼吸作用 B.病毒的外壳蛋白在宿主细胞的核糖体上合成 C.RNA病毒都能以RNA为模板合成DNA分子 D.通常DNA病毒比RNA病毒更容易发生变异 答案 B 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能进行呼吸作用,A错误;病毒的外壳蛋白在宿主细胞的核糖体上合成,B 正确;只有逆转录病毒能以RNA为模板合成DNA分子,有的RNA病毒通过RNA复制进行增殖,不能以RNA 为模板合成DNA分子,C错误;通常DNA是双螺旋结构,比较稳定,RNA是单链结构,不稳定,因此通常RNA 病毒比DNA病毒更容易发生变异,D错误。 2.(2019四川资阳二诊)下列有关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共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都具有细胞膜但膜中的磷脂分子层数可能不同 B.都能合成ATP但合成ATP时能量来源可能不同 C.都含有核酸但组成核酸的基本单位种类可能不同 D.都能合成蛋白质但氨基酸脱水缩合方式可能不同 答案 B 所有细胞的细胞膜都有两层磷脂分子,A错误;ATP合成时所需能量有的可能来自有机物氧化分解,有的可能来自光能,B正确;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都含有DNA和RNA两种核酸,其基本单位分别是四种脱氧核苷酸和四种核糖核苷酸,C错误;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蛋白质都是氨基酸以脱水缩合方式形成的,其脱水缩合方式相同,D错误。 3.(2019山东潍坊一模)下列有关生物膜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膜中的磷脂分子由甘油、脂肪酸和磷酸组成

B.细胞膜上的受体是细胞间进行信息交流的必备结构 C.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过程可体现膜的流动性和选择透过性 D.生物膜可保证真核细胞内的代谢反应高效、有序地进行 答案 B 膜中的磷脂分子由甘油、脂肪酸和磷酸组成,A正确;细胞间的信息交流可以不通过细胞膜上的受体,比如胞间连丝,B错误;细胞的吸水失水可以体现细胞膜的流动性,原生质层相当于一层半透膜,体现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C正确;生物膜将各种细胞器分隔开,保证了细胞生命活动高效、有序地进行,D 正确。 4.(2019山西晋城二模)下列关于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人浆细胞的高尔基体膜成分的更新速率比红细胞的慢 B.人体的肌细胞既有识别肾上腺素的受体,也有识别甲状腺激素的受体 C.黑藻和蓝藻的细胞都不含叶绿体,但都含有能进行光合作用的色素 D.核孔是细胞核内外物质运输的通道,处于分裂期的细胞的核孔数量较多 答案 B 人浆细胞能分泌抗体,因此其高尔基体膜成分的更新速率快,而人体成熟的红细胞中没有高尔基体,A错误;肾上腺素和甲状腺激素都可促进人的肌细胞的代谢,故肌细胞既有识别肾上腺素的受体,也有识别甲状腺激素的受体,B正确;黑藻属于真核生物,其细胞中含叶绿体,C错误;核孔是细胞核内外物质运输的通道,分裂前期核膜和核仁解体消失,因此处于分裂期的细胞基本不含核孔,D错误。 5.(2019广东中山一中等七校联考)下列有关生物膜中膜蛋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膜上载体蛋白和受体蛋白均具有特异性 B.载体蛋白和通道蛋白在跨膜运输物质时均消耗ATP C.线粒体内膜比外膜中蛋白质种类和数量都多 D.膜蛋白的产生可能需要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的参与 答案 B 载体蛋白与运输的物质之间,以及信号分子与受体蛋白之间均能特异性识别,故膜上载体蛋白和受体蛋白均具有特异性,A正确;通过通道蛋白进行的跨膜运输是协助扩散,不需要消耗ATP,B错误;线

细胞中物质的运输方式 专项练习题

物质运输 1、将某种植物的成熟细胞放入一定浓度的物质A溶液中,发现其原生质体(即植物细胞中细胞壁以内的部分)的体积变化趋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0~4h内物质A没有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内 B. 0~1h内细胞体积与原生质体体积的变化量相等 C. 2~3h内物质A溶液的渗透压小于细胞液的渗透压 D. 0~1h内液泡中液体的渗透压大于细胞质基质的渗透压 2、如图表示一中间隔以半透膜(只允许水分子通过)的水槽,两侧分别加入等物质的量浓度的葡萄糖溶液和麦芽糖溶液.然后在半透膜两侧加入等质量的麦芽糖酶,在加入麦芽糖酶 前后A、B两侧液面的变化是() A. 加酶前A侧上升,加酶后B侧上升并高于A侧高度 B. 加酶前A侧上升,加酶后B侧上升并等于A侧高度 C. 加酶前后A、B两侧液面不变 D. 加酶前A、B两侧液面不变,加酶后B侧上升并高于A 侧高度 3、下图为研究渗透作用的实验装置,漏斗内溶液()和漏斗外溶液()为两种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且,漏斗内外起始液面一致(半透膜允许水分子和葡萄糖通过,不允许蔗糖分子通过)。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渗透平衡时和浓度的大小关系为 B.液面不再上升时相同时间内从漏斗进入烧杯中的水与从烧 杯进入漏斗内的水的量相同 C.前期漏斗内液面能不断上升是因为水分子只能从烧杯进入 漏斗,而不能从漏斗内进入烧杯 D.若将和换成两种与以上蔗糖质量浓度相同的葡萄糖溶液,则不变

4、用物质的量浓度为2mol?L-1的乙二醇溶液和2mol?L-1的蔗糖溶液分别浸泡某种植物细胞,观察质壁分离现象,得到其原生质体体积变化情况如图所示.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是() A. 该细胞可能是某种植物根尖分生区的细胞 B. AB段曲线表明细胞液浓度在逐渐增大 C. BC段表明该细胞开始因失水过多而逐渐死亡 D. 用一定浓度的KNO3溶液,可得到类似蔗糖 溶液的结果 5、科学家在研究钠通过细胞膜的运输方式时,做了下述实验:先向枪乌贼神经纤维里注入微量的放射性同位素24Na,不久可测得神经纤维周围溶液中存在24Na.如果在神经纤维膜外溶液中先后加入某药物和ATP,测得周围溶液中24Na的量如图所示.据图作出下列推断, 错误的是() A. 加入某药物后,溶液中24Na的量不再增加 B. 加入ATP后,细胞中24Na的量减少 C. “某药物”的作用机理是抑制ATP水解 D. “某药物”的作用机理是抑制细胞呼吸 6、如图中曲线a、b表示物质跨(穿)膜运输的两种方式,下列表述正确的是被转运分子的 浓度转运速率() A. 脂溶性小分子物质不能通过方式a运输 B. 与方式a有关的载体蛋白覆盖于细胞膜表面 C. 方式b的最大转运速率与载体蛋白数量有关 D. 抑制细胞呼吸对方式a和b的转运速率均有影响被转运分子的 浓度转运速率 7、图甲和乙反映物质进出细胞的两类方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抑制细胞呼吸,对图甲所示类型无影响,而对图乙类型有影响 B. 依物质浓度梯度,只要顺浓度梯度的运输就是图甲类型中的自由扩 散 C. 依是否需要载体蛋白,需要载体蛋白的运输就是图甲类型中的协助 扩散 D. 依跨膜的层数,跨膜层数为0的就是胞吞或胞吐

2019-2020年高中生物《细胞膜的物质运输功能》教案2 中图版必修1

2019-2020年高中生物《细胞膜的物质运输功能》教案2 中图版必修1 突破思路 本节的主要问题是说明物质进出细胞的穿膜运输以及膜泡运输的方式,认识细胞膜的物质运输功能,并学会使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的过程;关键问题是区别单纯扩散、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的穿膜运输方式。学生在上一节学习了细胞膜的结构与功能等内容,对细胞膜的基础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 由于本节教材内容较抽象,在教学手段上应该充分运用示意图、模型,最好是结合动画的多媒体课件等直观手段,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帮助学生对细胞膜控制物质运输功能的理解;在教学方法上,可引导学生结合具体事例进行探究,然后通过列表对比等方式,帮助学生认识穿膜运输与膜泡运输、被动运输与主动运输的区别。 通过探究实验,还要引导学生理解以下内容:渗透作用是水分子和其他溶剂分子通过半透膜的单纯扩散,完成渗透作用的结构基础是渗透系统。渗透系统的构成需两个条件:一是存在半透膜,二是在半透膜的两侧存在溶液体系。成熟的植物细胞是一个典型的渗透系统,首先成熟的植物细胞有大液泡,其原生质层(包括细胞膜、液泡膜以及二者之间的细胞质)可看作一种半透膜(选择透过性膜),同时细胞液和其外界溶液存在着浓度差。当外界溶液的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时,细胞将渗透失水;反之,细胞将渗透吸水。 关于膜泡运输部分的教学,可从草履虫形成食物泡、变形虫吞食细菌、白细胞吞食病菌等学生较熟悉的事例引入,通过引导分析其形成过程,结合插图、动画,增强直观感受和学习兴趣。 规律总结 本节重点讲述细胞的穿膜运输以及膜泡运输的方式,认识细胞膜的物质运输功能,并学会使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的过程;关键问题是区别单纯扩散、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的穿膜运输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对于相似概念的区分能力。 相关链接__物质的穿膜运输与膜电位 不同方式的物质穿膜运输,其结果是产生并维持了膜两侧物质特定的浓度分布。对某些带电荷的物质,特别是对离子来说,就形成了膜两侧的电位差。插入细胞微电极便可测出细胞质膜两侧各种带电物质形成的电位差的总和,即膜电位。人们对神经元等可兴奋细胞的膜电位及其变化的机制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在静息状态下的膜电位称静息电位(resting potential),在刺激作用下产生行使通讯功能的快速变化的膜电位称动作电位(active potential)。 静息电位主要是由质膜上相对稳定的离子穿膜运输或离子流形成的。在多数细胞中静息电位的大小主要有Na+和K+在质膜两侧的浓度分布造成的,质膜对K+的通透性大于Na+是静息电位产生的主要原因,CI—甚至细胞中的蛋白质分子(一般静电荷为负值)对静息电位的大小也有一定的影响。Na+—K+泵对静息电位的相对恒定起重要的作用。 膜电位不仅与质膜对K+和Na+不同的通透性有关,而且与质膜的Na+、K+通道蛋白及Na+—K+泵等膜蛋白随膜电位变化有规律的关启有关,细胞膜膜电位具有重要的生物学意义,特别是在神经、肌肉等可兴奋细胞中,是化学信号或电信号引起的兴奋传递的重要方式。

高三生物复习学案:专题2 细胞代谢1 物质跨膜运输与酶和ATP

专题二细胞代谢 小专题一物质跨膜运输与酶和ATP 核心考点整合 考点整合一:物质跨膜运输 1.物质运输方式的比较 离子和小分子物质大分子和颗粒物质 自由 扩散 协助 扩散 主动 运输 胞吞 (内吞) 胞吐 (外排) 运输 方向 高浓度→ 低浓度 高浓度→ 低浓度 低浓度→ 高浓度 细胞外 →内 细胞内 →外 运输 动力 浓度差浓度差能量 (ATP) 能量 (ATP) 能量 (ATP) 载体不需要需要需要不需要不需要 实例水、CO 2 、O 2 、甘油、乙 醇 红细胞吸收 葡萄糖 K + 、Ca 2+ 、Mg 2+ , 小肠吸收氨基 酸、葡萄糖 白细胞吞噬病 菌、变形虫吞食 食物颗粒 胰腺细胞分泌 胰岛素 2.影响物质运输速率的因素 (1)物质浓度(在一定浓度范围内) (2)O2浓度

特别提示:①乙图中,当物质浓度达到一定程度时,受运载物质载体数量的限制,细胞运输物质的速率不再增加。 ②丁图中,当O2浓度为0时,细胞通过无氧呼吸供能,细胞也可吸收物质。 (3)温度 温度可影响生物膜的流动性和有关酶的活性,因而影响物质运输速率。低温会使物质跨膜运输速率下降。 【例1】(2010·广东卷,1)下图是植物根从土壤中吸收某矿质离子示意图。据图判断,该离子跨膜进入根毛细胞的方式为 A.自由扩散 B.协助扩散 C.主动运输 D.被动运输 [解析] 本题考查物质的跨膜运输的方式,意在考查考生的识图分析能力。分析图示可知,矿质离子的运输方向是从低浓度到高浓度,需要载体协助,还消耗能量,故为主动运输。 [答案] C [知识总结] 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的快速确认技巧:(1)是否消耗能量:只要运输耗能就为主动运输,即使是由高浓度到低浓度的运输;(2)可否逆浓度梯度:只要从低浓度到高浓度运输,就是主动运输;(3)是

专题02 细胞的物质运输与代谢-2018年高考题汇编(解析版)

2018年高考真题及模拟试题分项解析 专题02 细胞的物质运输与代谢 1.(2018北京卷,1)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保证了细胞内相对稳定的微环境。下列物质中,以(自由)扩散方式通过细胞膜的是() A.Na+ B.二氧化碳C.RNA D.胰岛素 【答案】B 【解析】一般Na+内流时属于协助扩散,Na+外流时属于主动运输,A错误;二氧化碳的运输属于自由扩散,B正确;RNA通过核孔进入细胞质,需要消耗能量,不是自由扩散,C错误;胰岛素是通过胞吐被分泌出细胞的,D错误。学/科**网 2.(2018海南卷,6)将水稻幼苗培养在含MgSO4的培养液中,一段时间后,发现营养液中Mg2+和SO42-的含量下降,下列叙述不合理的是() A.Mg2+通过自由扩散进入根细胞 B.MgSO4必须溶解在水中才能被根吸收 C.根吸收的Mg2+可以参与叶绿素的形成 D.降低温度会影响水稻根系对Mg2+的吸收 【答案】A 3.(2018全国Ⅰ卷,3)下列有关植物根系吸收利用营养元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A.在酸性土壤中,小麦可吸收利用土壤中的N2和NO3- B.农田适时松土有利于农作物根细胞对矿质元素的吸收 C.土壤微生物降解植物秸秆产生的无机离子可被根系吸收 D.给玉米施肥过多时,会因根系水分外流引起“烧苗”现象 【答案】A 【解析】植物根细胞从土壤中能吸收无机盐,但无机盐需以离子形成存在,所以N2不能直接吸收利用,A 错误;根细胞吸收矿质元素的方式是主动运输,主动运输需要消耗能量,农田适时松土能促进根系的有氧

呼吸,为根细胞吸收矿质元素提供更多的能量,因此农田适时松土有利于农作物根细胞对矿质元素的吸收,B正确;土壤中微生物可以分解植物秸秆中的有机物,产生无机盐离子,从而可以被根系吸收,C正确;给玉米施肥过多时,会使土壤溶液浓度过高,大于根系细胞溶液的浓度,植物细胞失水,导致植物因失水而萎蔫,引起“烧苗”现象,D正确。 3.(2018全国Ⅲ卷,3)神经细胞处于静息状态时,细胞内外K+和Na+的分布特征是() A.细胞外K+和Na+浓度均高于细胞内 B.细胞外K+和Na+浓度均低于细胞内 C.细胞外K+浓度高于细胞内,Na+相反 D.细胞外K+浓度低于细胞内,Na+相反 【答案】D 【解析】由于神经细胞处于静息状态时,膜主要对钾离子有通透性,造成钾离子通过协助扩散方式外流,使膜外阳离子浓度高于膜内,产生内负外正的静息电位,随着钾离子外流,形成内负外正的电位差,阻止钾离子继续外流,故细胞外的钾离子浓度依然低于细胞内;当神经细胞受到刺激时,激活钠离子通道,使钠离子通过协助扩散方式往内流,说明膜外钠离子浓度高于膜内,据此判断,A、B、C错误,D正确。5.(2018全国Ⅱ卷,2)下列有关物质跨膜运输的叙述,正确的是() A.巨噬细胞摄入病原体的过程属于协助扩散 B.固醇类激素进入靶细胞的过程属于主动运输 C.神经细胞受到刺激时产生的Na+内流属于被动运输 D.护肤品中的甘油进入皮肤细胞的过程属于主动运输 【答案】C 6.(2018浙江卷,10)ATP是细胞中的能量通货,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ATP中的能量均来自细胞呼吸释放的能量 B.ATP-ADP循环使得细胞储存了大量的ATP C.ATP水解形成ADP时释放能量和磷酸基团 D.ATP分子中的2个高能磷酸键不易断裂水解 【答案】C

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实验设计

《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 实验方案设计 一、实验介绍 人教版高中生物学教材“分子与细胞”模块第六章第1节细胞的增殖中,为了说明“细胞为什么不能无限长大”的原因之一就是细胞表面积与体积关系的限制,设计了一个模拟实验。本模拟实验中以含有酚酞的琼脂块模拟细胞; 以NaOH溶液模拟被细胞吸收的物质。由于酚酞遇NaOH显粉红色, 学生可通过观察琼脂块“细胞”由无色变成粉红色的过程, 了解NaOH 分子扩散进入“细胞”的过程; 再通过测量NaOH 扩散进入琼脂块“细胞”的深度, 获得相应数据。学生经计算、比较不同体积琼脂块“细胞”吸收物质的速率, 可预测细胞表面积、体积之比与细胞代谢、物质运输的关系, 进而理解细胞不能无限长大的原因。 二、实验目的 1、知识目标 ①通过探究细胞表面积与体积的关系,来了解细胞大小与物质进出的关系; ②了解细胞越小,其表面积与体积之比就越大、物质运输的效率越高这一知识理论; ③通过实验帮助其明白细胞不能无限长大的原因。 2、能力目标 学会建立数据模型,并运用数据及表格分析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 ②培养学生实事求就是的科学态度与严谨认真的治学精神。 三、实验解析 (一)实验原理 1.用琼脂块模拟细胞,琼脂块越小,其相对表面积越大,则其与外界物质进行交换的表面积越大,经交换进来的物质在琼脂块中扩散的速度越快。 2.含有酚酞的琼脂块遇到NaOH,酚酞变红色。主要利用酚酞遇碱性溶液变红的特性。(酚酞就是一种弱有机酸,在pH<8、2的溶液里为无色的内酯式结构,当8、2

3.NaOH在琼脂块中扩散的速度相同,在相同时间内,NaOH扩散的深度(或琼脂块变红的体积)与琼脂块的总体积的比值可以反映NaOH在琼脂块中扩散的效率。此过程可模拟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效率的关系。如图所示 (二)实验材料及用具 1.材料:3c m×3cm×6cm的含有酚酞的琼脂块。 2、用具: ①酚酞琼脂块制备: 电炉一个、电子天平一个、玻璃棒一根、温度计一个、1L量筒一个、20ml 量筒一个、水浴锅一个、250ml牛奶盒2个、一次性手套4双 ②具体实验:10cm直尺一块、小刀一把、塑料勺一个、餐巾纸一卷、小塑

细胞基本结构与物质运输

专题练习三细胞基本结构和物质运输 1、细胞学说的内容不包括( ) A.一切动植物都是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及其代谢产物所构成 B.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是具有生命的有机体 C.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产生 D.细胞是一切生物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 2、下列生物中属于原核生物的一组是() ①蓝藻②酵母菌③草履虫④发菜⑤水绵⑥根霉菌⑦葡萄球菌⑧链球菌 A.①④⑦⑧B.①②⑥⑧C.①③④⑦D.①②⑥⑦⑧ 3、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能够说明细胞结构和功能高度统一的是A.卵细胞体积较大,有利于和周围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B.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有利于细胞分裂 C.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内有大量的线粒体,有利于能量供应 D.效应T细胞内高尔基体发达,有利于抗体的合成和分泌 4、组成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 A.脂质(磷脂)和多糖B.蛋白质和多糖 C.脂质(磷脂)和蛋白质D.核酸和蛋白质 5、从细胞膜上提取了某种成分,用非酶法处理后,加入双缩脲试剂处理后出现紫色,若加入斐林或班氏试剂并加热,出现砖红色,该成分是()

A.糖脂B.磷脂C.糖蛋白D.脂蛋白 6、研究细胞膜常用的材料是 A.变形虫B.蛙成熟的红细胞 C.受精卵D.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 7、下列哪项不是细胞膜的功能() A.具有保护细胞的作用B.与细胞的物质交换关系密切C.与细胞的遗传有重要关系D.细胞之间的信息交流 8、下列生理活动与生物膜功能无直接关系的是 A.肠腺分泌肠肽酶B.葡萄糖分解产生丙酮酸 C.吞噬细胞吞噬细菌D.受精作用的完成9、细胞膜的功能特性和结构特性分别是() A.流动性、选择透过性B.选择透过性、流动性 C.流动性、流动性D.选择透过性、选择透过性 10、下列生理过程中,存在生物膜融合现象的一组是() ①获得杂交瘤细胞②神经递质的释放③卵细胞与精子的受精作用 ④氧气进入细胞的线粒体中⑤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 A.①②③④B.①②③⑤C.③④⑤D.①③⑤ 11、下列有关植物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

教案设计-第二节 细胞膜的物质运输功能(配中图版)

第二节细胞膜的物质运输功能 一、教学目标 1.说明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 2.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的过程,发展学生独立完成实验的能力。 3.通过细胞膜结构和功能的学习,形成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相统一的观点。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1.明确细胞膜运输物质的方式及其对细胞生命活动的重要意义。 2.理解并能区别不同的跨膜方式。 3.通过探究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的活动,理解渗透作用的原理及其发生的条件。理解成熟植物细胞的渗透系统的构成。 难点: 1.区别物质跨膜运输的三种方式并理解其重要意义。 2.渗透作用的原理及其应用。 三、教学过程 导入:上节我们学习了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让我们回忆一下(学生回答),那细胞膜具有控制物质运输的功能,物质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的方式是什么呢?今天我们就学习一下细胞膜上的物质运输的方式。 细胞膜上的运输方式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穿膜运输,物质直接穿过细胞膜结构完成的,包括被动运输和主动运输,一类是膜泡运输。我们首先介绍一下穿膜运输[穿膜运输] 1.被动运输 单纯扩散:按照一般扩散的原理,从分子密度高的地方向密度低的地方运动,此过程中不消耗能量,不需要载体蛋白,“动力”来自与浓度差。水分子或其他溶剂分子通过半透膜的扩散也称渗透作用,其结构基础是身渗透系统。 通过探究实验,还要引导学生理解以下内容:渗透作用是水分子或其他溶剂分子通过半透膜的单纯扩散,完成渗透作用的结构基础是渗透系统。渗透系统的构成需两个条件:一是存在半透膜。二是在半透膜的两侧存在溶液体系。成熟的植物细胞是一个典型的渗透系统,首先成熟的植物细胞有大液泡,其原生质层(包括细胞膜、液泡膜以及二者之间的细胞质)可看作一种半透膜(选择性透过膜),同时细胞液和其外界溶液存在着浓度差。当外界溶液

2018年高考题和高考模拟题生物分类汇编:专题02细胞的物质运输与代谢

2018年高考题和高考模拟题生物分类汇编 专题02 细胞的物质运输与代谢 1.(2018北京卷,1)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保证了细胞内相对稳定的微环境。下列物质中,以(自由)扩散 方式通过细胞膜的是() A.Na+ B.二氧化碳C.RNA D.胰岛素 【答案】 B 一般Na+内流时属于协助扩散,Na+外流时属于主动运输,A错误;二氧化碳的运输属于自由扩散,B正确;RNA通过核孔进入细胞质,需要消耗能量,不是自由扩散,C错误;胰岛素是通过胞吐被分泌出细胞的,D 错误。 2.(2018海南卷,6)将水稻幼苗培养在含MgSO4的培养液中,一段时间后,发现营养液中Mg2+和SO42-的含量下降,下列叙述不合理的是() A.Mg2+通过自由扩散进入根细胞 B.MgSO4必须溶解在水中才能被根吸收 C.根吸收的Mg2+可以参与叶绿素的形成 D.降低温度会影响水稻根系对Mg2+的吸收 【答案】 A 3.(2018全国Ⅰ卷,3)下列有关植物根系吸收利用营养元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A.在酸性土壤中,小麦可吸收利用土壤中的N2和NO3- B.农田适时松土有利于农作物根细胞对矿质元素的吸收 C.土壤微生物降解植物秸秆产生的无机离子可被根系吸收 D.给玉米施肥过多时,会因根系水分外流引起“烧苗”现象 【答案】 A 植物根细胞从土壤中能吸收无机盐,但无机盐需以离子形成存在,所以N2不能直接吸收利用,A错误;根细胞吸收矿质元素的方式是主动运输,主动运输需要消耗能量,农田适时松土能促进根系的有氧呼吸,为根 细胞吸收矿质元素提供更多的能量,因此农田适时松土有利于农作物根细胞对矿质元素的吸收,B正确;土壤中微生物可以分解植物秸秆中的有机物,产生无机盐离子,从而可以被根系吸收,C正确;给玉米施肥过 1

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

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 一、实验背景资料 学生通过探究细胞大小,即细胞表面积与体积之比与物质运输效率之间的关系,探讨细胞 不能无限长大的原因。但由于细胞太小,即使在显微镜下,也不方便观察物质运输的过程, 不能方便的得出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因此,可 以利用模拟实验代替实物实验。用含酚酞琼脂块模拟细胞,NaOH模拟细胞运输的物质,是操 作简单方便,也能正确得出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二、实验原理 本实验用琼脂块(内含酚酞试液)模拟细胞,用NaOH模拟被细胞吸收的物质,利用分子的扩散 来模拟细胞的物质交换,利用颜色的反映来确认物质扩散的深度。 当NaOH与含有酚酞的琼脂块相遇时,其中的酚酞就会变成紫红色。从琼脂块的颜色变化情况就能反映NaOH扩散进入琼脂块的深度。通过计算在相同时间内物 质扩散的体积与总体积之比,可得知细胞表面积、体积之比与细胞代谢、物质 运输效率之间的关系,进而理解细胞不能无限长大的原因。 酚酞遇NaOH变色的原理:酚酞是一种有机弱酸,它在酸性溶液中,H+浓度较高时,形成无色分子。但随着溶液中H+浓度的减小,OH-浓度的增大,酚酞结构发生改变,并进一步电离成红色离子。 从离解平衡式可以看出,当溶液由酸性变化到碱性,平衡向右方移动,酚酞由酸式色转 变为碱式色,溶液由无色变成红色;反之,由红色变成无色。这个转 变过程是一个可逆过程,如果溶液中H+浓度增加,上述平衡向反方向移动,酚酞又变成了无色分子。因此,酚酞在酸性溶液里呈无色,当溶液中H+浓度降低,OH-浓度升高时呈红色。酚酞的变色范围是pH8.0~10.0。 三、实验材料及器具 1.实验材料 (一)3x3x6的含酚酞的琼脂块。 制作方法:称取9.75g琼脂置于500ml蒸馏水中,加热使其融化。称取0.15克酚酞置于33毫升95%乙醇溶液中,待琼脂温度降为80度时量取16.5ml酚酞试剂加入,璃棒搅拌均匀。将含酚酞的琼脂冷却到60度时倒入烧杯中,在室温下,琼脂冷却后即可。 2.实验药品 (一)质量分数为0.1%的NaOH溶液配制方法:①准确称取0.5g的NaOH固体;②将NaOH固体加入烧杯中,加入499.5ml蒸馏水。蒸馏水不能一次加完。③待NaOH固体完全溶解后,把其转入试剂瓶中,并且用2步中剩余的蒸 馏水洗玻璃棒和烧杯,洗三次,将蒸馏水全部用完,并把每次洗后的溶液也转入瓶中。 ④贴上标签,塞上瓶塞。将溶液摇匀,备用。(二)95%的乙醇溶液用途:酚酞为 白色或微带黄色的细小晶体,难溶于水而易溶于酒精。因此通常把酚酞配制成酒精溶液 使用。 (三)酚酞试剂 配制方法:称取0.15g酚酞于烧杯中,再用量筒量取33ml95%乙醇溶液,充分溶解。(具体步骤参照0.1%NaOH溶液的配制步骤) 3.实验仪器 (一)制作琼脂块:电子天平、电炉、玻璃棒、500ml烧杯、50ml量筒(二)

细胞的基本结构和物质运输功能

学案6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 考纲要求 1.主要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Ⅱ)。2.生物膜系统的结构和功能(Ⅱ)。3.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 一、细胞器之间的分工 想一想细胞器也会凋亡(死亡)吗? 二、细胞器之间的协调配合 1.分泌蛋白:在细胞内合成后,分泌到细胞外起作用的蛋白质,如______、抗体和______激素。 2.分泌蛋白的合成、加工、运输 三、细胞的生物膜系统

1.组成:细胞膜、________和核膜。 2.主要功能 (1)细胞膜使细胞具有一个相对稳定的内部环境,在细胞与外部环境进行________、能量转换和________的过程中起着决定性作用。 (2)广阔的膜面积为________提供了大量附着位点,有利于许多化学反应的进行。 (3)把各种__________分隔开,使细胞内能同时进行多种________,而不会互相干扰,保证细胞生命活动高效、有序地进行。 探究点一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 思维拓展 1.细胞显微结构是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到的,能够观察到细胞壁、细胞质、细胞核。2.细胞亚显微结构是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到的,能够观察到细胞膜结构、细胞器的结构、核膜、核仁、染色质等结构。 3.光镜下能够观察到的细胞器是叶绿体、线粒体、液泡,能够看到处于质壁分离状态的细胞的细胞膜(正常状态下细胞膜是和细胞壁紧贴在一起的,在光镜下观察不到)。4.细胞质基质中的核糖体有两类:固着核糖体主要合成分泌蛋白(如抗体等),游离核糖体主要合成细胞自身所需要的蛋白质。另外线粒体、叶绿体中也有一些核糖体,与其自主遗传有关。 5.内质网有两类:粗面型内质网与分泌蛋白的合成、加工、运输有关,滑面型内质网与糖类、脂质(如某些激素)的合成有关。 6.高尔基体与分泌物形成有关的功能在动、植物细胞中均有,但只是在植物细胞中才参与细胞分裂中细胞壁的形成。 7.常见细胞结构图像的辨别方法 ②在真核细胞中,无叶绿体和大液泡的细胞不一定是动物细胞,如根尖分生区细胞。 ③有叶绿体和细胞壁的细胞一定是植物细胞。 探究示例1(2010·扬州期末)关于下列细胞器的叙述中,正确的一组是()

高中生物必修一第四章细胞物质的运输知识点

第四章细胞物质的运输 一、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 1.水分 ○渗透现象发生的条件:半透膜、细胞内外浓度差 ○渗透作用:水分从水势高的系统通过半透膜向水势低的系统移动的现象。 扩散:物质从高浓度到低浓度的运动(扩散与过膜与否无关)。渗透:水分子或其他溶剂分子通过半透膜的扩散。 ○半透膜:指一类可以让小分子物质通过而大分子物质不能通过的一类薄膜的总称。物质的透过与否取决于半透膜孔隙直径的大小 ○质壁分离与复原实验可拓展应用于:(指的是原生质层与细胞壁) ①证明成熟植物细胞发生渗透作用;②证明细胞是否是活的; ③作为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细胞膜的方法;④初步测定细胞液浓度的大小; 2. 无机盐等其他物质 ①不同生物吸收无机盐的种类和数量不同,与膜上载体蛋白的数量有关。 ②物质跨膜运输既有顺浓度梯度的,也有逆浓度梯度的。 3. 选择透过性膜 可以让水分子自由通过,一些离子和小分子也可以通过,而其他离子、小分子和大分子则不能通过的膜。□生物膜是一种选择透过性膜,细胞膜上具有载体,且种类数量不同,构成了对不同物质吸收与否和吸收多少的选择性,是严格的半透膜。 二、流动镶嵌模型 ①磷脂双分子层:构成生物膜的基本支架,但这个支架不是静止的,它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②蛋白质:镶嵌、贯穿、覆盖在磷脂双分子层上,大多数蛋白质也是可以流动的。 ③糖蛋白:蛋白质和糖类结合成天然糖蛋白,形成糖被具有保护润滑、免疫反应、血型鉴定和细胞识别等三、跨膜运输的方式 ○大分子或颗粒:胞吞、胞吐不是跨膜运输,不穿过膜 四、小结 成分组成结构,结构决定功能。构成细胞膜的磷脂分子和蛋白质分子大都是可以流动的,因此决定了由它们构成的细胞膜的结构具有一定的流动性。结构的流动性保证了载体蛋白能把相应的物质从细胞膜的一侧转运到到另一侧。由于细胞膜上不同载体的数量不同,所以,当物质进出细胞时能体现出不同的物质进出细胞膜的数量、速度及难易程度的不同,即反映出物质交换过程中的选择透过性。可见,流动性是细

2021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第2讲细胞的结构与功能含物质运输学案.docx

第2讲细胞的结构与功能(含物质运输) 重做真题感悟考情 1.(2020山东,1)经内质网加工的蛋白质进入高尔基体后,S酶会在其中的某些蛋白质上形成M6P标志。具有该标志的蛋白质能被高尔基体膜上的M6P受体识别,经高尔基体膜包裹形成囊泡,在囊泡逐渐转化为溶酶体的过程中,带有M6P标志的蛋白质转化为溶酶体酶;不能发生此识别过程的蛋白质经囊泡运往细胞膜。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M6P标志的形成过程体现了S酶的专一性 B.附着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参与溶酶体酶的合成 C.S酶功能丧失的细胞中,衰老和损伤的细胞器会在细胞内积累 D.M6P受体基因缺陷的细胞中,带有M6P标志的蛋白质会聚集在高尔基体内 解读以溶酶体酶的形成过程为情境,考查溶酶体酶无法正常形成对溶酶体功能的影响,蕴含结构与功能观,体现了考查的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 2.(2020全国Ⅱ理综,5)取某植物的成熟叶片,用打孔器获取叶圆片,等分成两份,分别放入质量浓度(单位为g/mL)相同的甲糖溶液和乙糖溶液中,得到甲、乙两个实验组(甲糖的相对分子质量约为乙糖的2倍)。水分交换达到平衡时,检测甲、乙两组溶液的质量浓度,发现甲组中甲糖溶液的质量浓度升高。在此期间叶细胞和溶液之间没有溶质交换。据此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甲组叶细胞吸收了甲糖溶液中的水使甲糖溶液的质量浓度升高 B.若测得乙糖溶液的质量浓度不变,则乙组叶细胞的净吸水量为零 C.若测得乙糖溶液的质量浓度降低,则乙组叶肉细胞可能发生了质壁分离 D.若测得乙糖溶液的质量浓度升高,则叶细胞的净吸水量乙组大于甲组 3.(2019全国Ⅲ理综,1)下列有关高尔基体、线粒体和叶绿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三者都存在于蓝藻中 B.三者都含有DNA C.三者都是ATP合成的场所 D.三者的膜结构中都含有蛋白质 解读本题主要考查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区别、细胞中不同细胞器的结构与功能,属于对生命观念的考查。 4.(2019全国Ⅲ理综,2)下列与真核生物细胞核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