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发展心理学复习思考题2016

发展心理学复习思考题2016

发展心理学复习思考题2016
发展心理学复习思考题2016

《发展心理学》复习思考题2016

一、单项选择题

1.“视崖”是用来研究婴儿()发展的装置。

A.方位知觉

B.深度知觉

C.左右知觉

D.时间知觉

2.()认为强化是儿童获得语言的主要机制。

A.弗洛伊德

B.皮亚杰

C.斯金纳

D.斯腾

3.皮亚杰研究儿童使用的独特的研究方法称为()。

A.实验法

B.观察法

C.临床法

D.测验法

4感觉运动阶段的儿童年龄为( )。

A.3岁

B.2-7岁

C.5岁

D.0~2岁

5.乔姆斯基的语言理论中提出了( )这一概念。

A.语言获得机制

B.强化依随

C.选择性模仿

D.前言语

6.第一位将儿童心理学的研究范围扩展到青春期的心理学家是()。

A.荣格

B.科尔伯格

C.霍尔

D.埃里克森

7.世界上第一部发展心理学著作的作者是()。

A.霍尔

B.何林沃斯

C.古德伊洛夫

D.普莱尔

8.()的出现标志着儿童记忆发展上的一个质变。

A.有意识记

B.无意识记

C.机械记忆

D.形象记忆

9.“最近发展区”是心理学家( )提出的。

A.列昂节夫

B.班杜拉

C.华生

D.维果斯基

10.()根据长期观察自己孩子的心理发展而写成《一个婴儿的传略》一书。

A.达尔文

B.福禄贝尔

C.卢梭

D.鲁利亚

11. ( )是典型的行为主义论者。

A.皮亚杰

B.华生

C.弗洛伊德

D.埃里克森

12. 我国最早的儿童心理学家是()。

A.陈鹤琴

B.黄翼

C.朱智贤

D.陆志韦

13. 学前儿童思维的主要方式是( ).

A.直觉行动思维

B.具体形象思维

C.抽象逻辑思维

D.经验型逻辑思维

14. 采用道德两难故事法研究儿童、青少年品德发展的过程,提出了儿童青少年品德发展三个水平六个阶段理论的心理学家是( )

A.皮亚杰

B.斯陶布

C.章志光

D.柯尔伯格

15.“暴风骤雨时期”指的是()。

A.成年期

B.儿童期

C.老年期

D.青少年期

16.霍尔的( )是关于个体心理发展与种系心理发展关系的代表性理论。

A.遗传说

B.复演说

C.转换生成说

D.认知学说

17.新生儿期是指( )

A.从出生到1个月

B.从出生到3个月

C.从出生到半年

D.从出生到1岁

18. “语言获得机制”是()言语理论中的概念。

A.乔姆斯基

B. 斯金纳

C.皮亚杰

D.阿尔波特

19.儿童行走动作的发展,主要表现在( )

A.掌握了行走技巧

B.平路上行走达到自动化

C.会跑、跳

D.能越过障碍

20. “三座山测验”是心理学家()的代表性的实验研究。

A.荣格

B. 勒温

C.班杜拉

D.皮亚杰

21.在一定时间内,把注意保持在某一事物或活动上,这是( )

A.注意的集中性

B.注意的稳定性

C.注意的范围

D.注意的分配和转移

22. 弗洛伊德是()的创始人。

A.行为主义学派

B.认知学派

C. 精神分析学派

D.格式塔学派

23.科学儿童心理学的创始人是德国生理学家和实验心理学家( )。

A.何林沃斯

B.普莱尔

C.霍尔

D.达尔文

24.心理性欲发展的五阶段理论是心理学家( )提出的。

A.塞尔曼

B. 埃里克森

C.弗洛伊德

D. 斯腾伯格

25.婴儿脑发展的一个重要指标是( )。

A.大脑皮质增加

B.大脑单侧化

C.脑重的增加

D.脑电的变化

26.皮亚杰认为幼儿的道德认知发展处于()阶段。

A.前道德判断

B. 自律道德

C.他律道德

D.道德相对论

27.陈鹤琴是我国最早的()。

A.儿童心理学家

B.青年心理学家

C.发展心理学家

D.老年心理学家

28.文化—历史学派的创始人是前苏联心理学家()。

A.鲁利亚

B.维果斯基

C.列昂节夫

D.达维多夫

29.游戏是()的主导活动。

A.少年期

B.婴儿期

C.学龄期

D.幼儿期

30.儿童心理发生的标志是()的形成。

A.条件反射

B.动作发展

C.依恋

D.注意

31.由于小学生的经验不足,理解不够和思维水平不高,常常导致()。

A.形象记忆

B.机械记忆

C.理解记忆

D.语词记忆

32.具体运算阶段的儿童年龄为( )。

A.3岁

B.2-6、7岁

C. 6、7-11、12岁

D.0~2岁

33.高中生思维的主要方式是( ).

A.直觉行动思维

B.具体形象思维

C.抽象逻辑思维

D.经验型逻辑思维

34.操作性条件反射的提出者是心理学家()。

A.华生

B.斯金纳

C.阿德勒

D.巴甫洛夫

35.()是婴儿情感社会化的重要标志。

A.习惯化

B.社会性微笑

C.依恋

D.条件反射

36.新精神分析心理学的代表人物是( )

A.华生

B.瓦龙

C.埃里克森

D.弗洛伊德

37.用家谱分析法研究遗传与智力的关系问题的第一个科学家是( )

A.霍尔

B.孟德尔

C.高尔顿

D.彪勒

38.婴儿说出的句子像发电报式的电报句的年龄阶段处于( )

A. 1.5~2岁

B.1~1.5岁

C.2.5~3岁

D.2~2.5岁

39.一般认为小学生思维发展的质变期或关键期是小学( )

A.三年级

B.四年级

C.五年级

D.六年级

40.自我形象受到空前关注是在( )

A.小学阶段

B.初中阶段

C.高中阶段

D.大学阶段

答案:1. B 2. C 3. C 4. D 5. A 6. C 7. B 8. A 9.D 10. A

11. B 12.A 13.B 14. D 15.D 16.B 17.A 18.A 19.A 20. D

21.B 22.C 23.B 24.C 25.D 26.C 27.A 28. B 29.D 30.A

31. B 32.C 33.C 34.B 35.C 36.C 37.C 38.A 39.B 40.B

二、多选题

1、在维果斯基的文化历史理论中涉及的概念有()。

A、内化

B、最近发展区

C、关键期

D、观察学习期

答案:ABC

2、儿童在前运算时期所出现的“自我中心”指的是()。

A、儿童只注意主观的观点

B、不能接受别人的观点

C、儿童的自私

D、不能将自己的观点与别人的观点协调

答案:ABD

3、“运算”是皮亚杰理论中一个特定的概念,它的含义是()。

A、具有系统性

B、是一种可逆的动作

C、具有守恒性

D、是一种内化了的动作,能在头脑中进行思维活动

答案:ABCD

4、一般来说,1岁的婴儿处在言语发展的()。

A、理解言语发展的阶段

B、积极言语能力发展的阶段

C、单词句

D、双词句

答案:AC

5、巴尔特斯(Baltes)进一步发展了卡特尔的观点,把晶体智力和流体智力同认知心理学联系起来,提出智力发展可区分为()。

A、晶体智力

B、流体智力

C、智力技能

D、实用智力

答案:CD

6、有关老年心理变化的主要观点有()。

A、老年丧失期观

B、毕生发展观

C、认知发展观

D、道德发展观

答案:AB

7、根据儿童在游戏中的社会性特点,可以将游戏分为:( )。

A、独自游戏

B、规则游戏

C、合作游戏

D、平行游戏

E、联合游戏

答案:ACDE

8、属于思维片面性表现的是()。

A、“明星崇拜”现象

B、容易被事物的外部特征所困扰

C、思想上缺乏严密的逻辑性

D、遇问题容易钻牛角尖

答案:ACD

9、皮亚杰认为,前运算阶段又包括前概念阶段和直观阶段两个思维发展的亚阶段,其中2-4岁幼儿处于前概念阶段,其思维特征是()

A、泛灵论

B、获得了观点采择能力

C、形成了客体永久性概念

D、未掌握守恒

答案:ACD

10、毕生发展观认为,心理发展总是由()和()两个方面结合而成的。

A、获得

B、成熟

C、衰退

D、完善

答案:AC

11、种系心理发展包括()过程。

A、动物心理的进化

B、民族心理进化

C、人类心理进化

D、生理进化

答案:AC

12、心理学大师斯滕伯格将出生前发育划分为()

A、胚芽期

B、胚胎期

C、受精卵期

D、胎儿期

答案:ABD

13、对胎儿发育有不良影响的因素有()。

A、孕妇的疾病

B、孕妇吸毒、吸烟

C、辐射

D、孕妇不良心理情绪

答案:ABCD

14、美国心理学家M.艾恩斯沃斯认为,婴儿的依恋类型可以分为()

A、安全型

B、回避型

C、反抗型

D、中间型

答案:ABC

15、行为主义不能很好解释的儿童言语获得过程中的现象包括:(ABC)

A、言语获得过程的一致性与同步性

B、言语获得过程非常迅速

C、儿童言语中的创造性

D、外部环境对言语获得的影响

答案:ABC

16、当代的游戏理论有()。

A、精神分析理论

B、认知动力理论

C、学习理论

D、复演论

答案:ABC

17、托马斯、切斯将婴儿的气质类型划分为()。

A、情绪型

B、容易型

C、困难型

D、迟缓型

答案:BCD

18、布雷泽尔顿将婴儿的气质划分为()。

A、活泼型

B、抑制型

C、安静型

D、一般型

答案:ACD

19、成年中期智力发展的特点是( )

A、晶体智力稳定

B、智力发展停滞不前

C、流体智力缓慢持续提高

D、流体智力开始缓慢下降

答案:AD

20、对成年人而言,影响智力活动的因素主要有()

A、职业

B、社会生活条件

C、性别

D、身体健康状况

答案:ABD

21、根据哈威格斯特的观点,中年期的发展任务有()。

A、履行公民和社会责任

B、帮助下一代发展

C、与配偶保持和谐

D、建立和维持经济

答案:ABCD

22、人类心理发展具有()特点。

A、意识是人类心理发展的最高体现

B、心理发展延续人类一生的过程

C、心理发展具有个别差异性

D、心理发展按照从低级向高级发展的序列进行答案:ABCD

24、老年人智力特点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知觉整合能力随增龄而逐渐减退

B、近事记忆力及注意力逐渐减退

C、词汇理解能力随增龄而逐渐减退

D、晶体智力并不随增龄而逐渐减退

答案:ABD

三、名词解释

1、习惯化和去习惯化:习惯化和去习惯化是研究婴儿感知觉的常用方法。习惯化是指一种由于重复或不断受到某种能导致个体选择性定向反应的刺激,而引起个体对该刺激反应减少的现象。去习惯化则是指当个体对一个刺激产生习惯化后,再加入一个新异刺激,引起个体重新对该刺激注意的现象。

2.同化和顺应:同化是指把环境因素纳入机体已有的图式和结构之中,以加强和丰富主体的动作。顺应则是指改变主体动作以适应环境的客观变化。简言之,同化就是改变环境以适应自己,顺应就是改变自己来适应环境。

3.观察学习:通过观察他人(“榜样”)所表现的行为,及其结果而进行的学习,它不同于刺激反

应学习。

4.自我同一性:个体在过去、现在和未来这一时空中对自己内在的一致性和连续性的主观感觉和体验以及为他人所知觉到的个体自身的一致性和连续性,是个体在特定环境中的自我整合。

5.纵向研究:是在比较长的时间内,对儿童的心理发展进行有系统的定期的研究。

6.横向研究:指在同一时间内对某一年龄(年级)或某几个年龄(年级)的被试的心理发展水平进

行测查并加以比较的研究方式。

7.智力发展模式:指智力水平随年龄变化的轨迹。

8.亲社会行为:指对他人或社会有利的行为及趋向,一般亲社会行为可以分为利他行为和助人行为。

9.最近发展区:指个体独立活动时解决问题所能达到的现有水平和其在成人指导或是同伴合作中可能达到的潜在水平之间的差距。

10.图式:皮亚杰术语,指动作的结构或组织,这些动作在相同或类似环境中由于不断重复而得到

迁移或概括。

11.性别认同:是对一个人在基本生物学特征上属于男或女的认知和接收,即理解性别。

12.依恋:是婴儿与主要抚养者(主要是母亲)间的最初的社会性联结,也是情感社会化的重要标

志。

13.年龄特征:心理发展的各个阶段中形成的一般特征、典型特征或本质特征。

14.发展心理学:是研究个体从受精卵开始到出生、成熟、直至衰老的生命全程中心理发生、发展

的特点和规律的学科。

15.种系心理发展:指的是从动物到人类的心理演变过程。

16.积极强化(正强化):由于一个刺激的加入而增强了某一操作性行为发生的概率作用。

17.消极强化(负强化):由于一个刺激的排除而增加了某一操作性行为发生的概率作用。

18.性别角色偏爱:指对与性别角色相联系的活动和态度的个人偏爱。

19.自我中心化:皮亚杰用来描述一种独特的思维方式的术语,指主体在思考问题或进行判断时受

自己需要和情感强烈影响的倾向,无法站在他人角度思考问题。

20.反抗心理:是初中生普遍存在的一种个性心理特征,表现为对一切外在力量予以排斥的意识和

行为倾向。

四、简答题

1、举例说明横断研究和纵向研究的概念和优缺点?

答:(1)横断研究就是在同一时间内对不同群体的被试的心理发展水平进行测查并加以比较。横断研究的优点是适合于发展心理学各年龄儿童的研究,取样大,材料获取迅速,能在较短的时间里及时获得较广泛的资料。缺点是资料的取得是从几个不同的年龄组、不同的儿童中来的,很难如实反映心理发展连续性转变的关键期,有时在比较各年龄组的代表值时容易忽视个体差异等。

纵向研究就是在比较长的时间内,对同一个体或群体的心理发展进行有系统的追踪研究,因此也叫追踪研究。它的优点是能系统地、详尽地了解心理发展的连续过程和量变质变的规律。纵向研究的局限性在于:第一,样本的减少。随着研究时间的延续,部分被试可能会因各种原因而失掉;第二,反复测量。这可能影响被试的发展,影响被试的情绪,从而影响到某些数据的可靠性;第三,时间较长。长期追踪要经历时代、社会、环境的变化,这通常会造成变量的增多。另外,因为是从个别到一般,因此研究结论难以推广。

(2)举例:比如:调查大学生的恋爱择偶观,在某一特定时间对不同年级的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这就属于横断研究;再如,研究大学生从学校到工作场所转变的心理过程,在找工作的时候施测一次,马上毕业的时候再次施测,工作初期再次施测。这样对同一批被试在不同的时间点进行研究的方法就是纵向研究。

2. 简述四种言语获得理论、代表人物及其争论焦点。

答:(1)强化说,代表人物是巴甫洛夫和斯金纳;(2)转换生成说,代表人物是乔姆斯基;(3)模仿说,代表人物是阿尔波特和怀特赫斯特等;(4)认知学说,代表人物是皮亚杰。

这四种理论的争论焦点有:语言是先天的还是后天习得的、是被动学习还是主动创造的等等。

3. 简述乔姆斯基语言的转换生成说。

答:(1)语言是利用规则去理解和创造的,而不是通过模仿和强化得来的;(2)语法是生成的。语法的转化是由先天的“语言获得装置”实现的;(2)每一句子都有其深层和表层结构。

4. 简述维果斯基关于教学与发展的关系的三个论点。

答:(1)提出“最近发展区”的概念; (2)教学应当走在发展的前面; (3)学习的最佳期限。开始某一种教学,必须以成熟与发育为前提,但更重要的是教学必须首先建立在正在开始形成的心理机能的基础上,走在心理机能形成的前面。

5.简述艾斯沃斯提出的婴儿的依恋类型。

答:(1)安全型,约占70%。这类儿童在陌生情境中,把母亲作为“安全基地”,去探究周围环境。母亲离开时产生分离焦虑,探究活动明显减少。忧伤时易于被陌生人安慰,但母亲安慰更有效。母亲返回时,以积极的情感表达依恋并主动去寻求安慰。即使在忧伤时,婴儿也能通过与母亲的接触很快地平静下来,然后继续探究和游戏。

(2)回避型,约占20%。这类儿童在陌生情境中,母亲是否在场对他们的探究行为没有影响。母亲离开时,儿童不表现出明显的分离焦虑;母亲返回时,也不主动寻求接触,而且母亲接近时反而转过身去,回避母亲的亲密行为。在忧伤时,陌生人的安慰效果与母亲差不多,不表现出明显的陌生焦虑。

(3)反抗型,约占10%。这类儿童在陌生情境中,难以主动地探究周围环境,而且探究活动很少,表现出明显的陌生焦虑。母亲离开时相当忧伤,但重逢时又难以安慰。实际上,这些儿童抗拒母亲的安慰和接触。他们的行为表现出一种愤怒的矛盾心理,对母亲缺乏信心,不能把母亲当作“安全基地”。当母亲返回时,他们拒绝去探究,仍表现出明显的焦虑不安。

6、如何理解个体发展中的连续性与阶段性?

答:个体发展在连续性和阶段性这一问题上,一端是连续论者。他们认为人的发展是一个累加的过程,这个过程是逐渐的、连续的,没有突然的变化。他们所描述的发展过程是一个平滑的成长

曲线。与此相对的是阶段论者。他们所描述的人的成熟道路是由一系列突发的变化组成的,每一次变化都把个体提升到一个新的、更高级的发展水平,是阶梯式的发展。

连续性与阶段性问题的另一个方面是,从本质上说发展过程中的变化是量变还是质变。量变是指程度上的变化。质变是指在性质上的变化—这样的变化使个体在一些方面与以前有了质的不同。连续论者一般认为,个体的发展变化本质上是一种量变的过程,阶段论者则认为发展变化都是质变的结果。

正确的看法应该是个体发展过程既有量变,也有质变,既是连续的,又是分阶段的。

7. 简述幼儿记忆的特点。

答:(1)记忆容量增加;(2)无意记忆占优势,有意记忆逐步发展起来;(3)语词记忆在发展,形象记忆占主要地位;(4)记忆策略开始形成;(5)元记忆的形成。

8.简述幼儿处于前运算阶段思维的特点。

答:处于前运算阶段的幼儿思维特点:

(1)自我中心性:即儿童往往只注意自己的观点,不能接受他人的观点,也不能将自己的观点和他人的观点相区分和协调。

(2)前概念性:该阶段儿童的语言能力得到很好的发展,他们已经掌握了很多词汇。词汇所代表的概念是具体的、动作的。不能理解同一类客体中的不同个体,思维的前概念性还使儿童掌握的概念往往与具体的动作或事件相联系。

(3)泛灵论:3-4岁的幼儿认为,所有的物体都是有生命的、有意义的。这使儿童的思维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认为万物有情。他们主观地把自己的想象附加于客观事物。

(4)未掌握守恒的直觉思维:前运算阶段的幼儿对事物的理解在很大程度上受知觉到的事物的显著特征所左右,他们不能对事物不同维度的信息进行整合,因而思维具有直觉性,缺乏逻辑性。幼儿无法掌握守恒的原因是他们缺乏可逆性。幼儿的思维缺乏可逆性。

(5)无法理解类包含关系:虽然幼儿已经表现出一定的分类能力直到7岁左右儿童才能在进行等级分类的同时也了解各级分类之间的包含关系。

9.简述初中生思维中自我中心的表现。

答:(1)假想的观众。初中生在心理上构建起“假想的观众”,感觉每天就象生活在舞台上一样受到别人的欣赏或批评。他们非常重视别人对自己的评价,所以要花很多时间和心力来应付这些假想的观众。然而不幸的是,当他们大家在一起的时候,每个人都在欣赏着自己,而并不过多地去关心别人,事实上,他们每人都是自己的演员和观众。

(2)独特的自我。与“想象的观众”相对应的是关于“个人的虚构”。初中生将别人如此关注他们的原因解释为自身的‘与众不同',即他们具有一个独特的自我。因此,他们总是将思想集中在自己的情感上,常常夸大自己的情绪感受,认为他的情绪体验是独一无二的,只有他才能感受到那种极度的痛苦与极度的狂喜。

10. 简述高中生自我意识的基本特点。

答:(1)独立意向的发展;(2)自我意识成分的分化;(3)强烈地关心着自己的个性成长;(4)自我评价的成熟;(5)有较强的自尊心;(6)道德意识的高度发展。

11、如何看待“心理的延缓偿付期”?

答案:(1)开始步入成年初期的个体,虽然已应该而且有能力承担诸多社会责任和义务,但他们在做出某种决断的时候往往进入一种“暂停”局面,以尽可能地满足避免同一性提前完结的内心需要。在延缓所承担的义务和责任的同时,个体学习并实践各种角色,以形成各种本领。在确立自我同一性之前需要有一定的时间,在这一时间内,个体可以一时合法地延缓所必须承担的社会责任和义务,因此,成年初期又被称为“心理的延缓偿付期”。

(2)在这一段时间内,青年可以一时合法地延缓所必须承担的社会责任和义务,可以利用这一段时期触及各种人生观、思想价值观,尝试着从中选取一些,再检查一些是否符合自己的东西,经过这种

循环往复,就可以决定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及将来的职业等等,从而最终确立自我同一性。12. 简述老年期心理的一般特点。

答:(1)认识活动发生一系列退行性变化;(2)易生消极的情绪情感,情感体验深刻而持久;(3)个性持续稳定而又有所变化。

五、论述题

1、从目标价值、内容体系、研究方法等方面谈谈你对发展心理学的认识。

(1)发展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它研究个体从受精卵开始到出生、成熟、直至衰老的生命全程中心理发生、发展的特点和规律。简言之,即研究毕生心理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发展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功能是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描述研究对象的特点和状况,解释研究对象的活动过程与特点的形成原因、发展变化以及相互关系,通过一系列的逻辑推理,对研究对象以后的发展变化和在特定情景中的反应作出推断,而控制是发展心理学研究的最高目标。根据科学理论操纵研究对象某一变量的决定条件或者创设一定的情境,使研究对象产生理论预期的改变或者发展。

(2)发展心理学研究主要涉及两个问题,一个是有关心理发展原理和规律的一类理论问题;一个是个体发展各年龄阶段的心理特征问题。

在人类发展基本原理或规律问题上,各种心理学派别之间的争论可以归为四点:第一,人类心理和行为是先天的还是后天的;第二,人类对待环境的关系是主动的还是被动的;第三,人类心理发展是分阶段的还是连续的;第四,发展的终点是开放的(发展变化能持续下去)还是有最终目标的。

发展心理学不仅要研究心理发展的一般原理或者基本规律,而且更要研究在人生不同发展阶段上的具体原理或规律。这些原理或规律体现在生命全程各个年龄阶段的心理特征,即各阶段所表现出来的质的特征上面。

(3)可以采用的研究涉及包括横向、纵向和聚合交叉。基本的研究方法有观察法、访谈、问卷、测验和实验法。

2.弗洛伊德强调童年早期经验对毕生人格发展的影响,他的依据是什么?你的看法如何?

答:弗洛伊德强调早期经验对毕生人格发展的影响的依据是其精神分析理论。

(1)在弗洛伊德的早期理论中,他提出了意识和潜意识的区别、压抑和抵抗以及泛性论,并对梦进行了解析。在他的后期理论中,他又提出了生的本能和死的本能概念以及伊底、自我和超我概念。对人的意识结构进行了深入分析。

(2)在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中,童年生活经历的遗忘问题始终都占据很重要的地位。在歇斯底里的研究和梦的解析中,歇斯底里病患者的病源多数是早已潜伏在童年生活的“痛苦”经历中。而在梦中出现的许许多多怪状的幻影也不过是童年生活经历中那些被压抑的因素的重现。

(3)弗洛伊德研究日常心理时,发现被压抑在潜意识中的童年痛苦经历,有时也可以片断地、不成规律地、改装地表现在日常记忆中。这一现象再一次证明被压抑的潜意识深处的童年痛苦回忆一刻也没有停止活动。

弗洛伊德的理论是当时环境下的产物,带有鲜明的时代特色。精神分析理论的提出对其它流派的形成都产生了重大影响,直到如今,精神分析理论还在不断焕发新的光彩,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早期经验对毕生人格发展的影响。同时,这一理论过度强调性的影响,这也是对其争议最多的地方。

3.论述皮亚杰的儿童道德认识发展的三阶段?

答:(1)第一阶段:前道德阶段。此阶段大约出现在4~5岁以前,处于前运算阶段的儿童的思维是自我中心的,其行为直接受行为结果支配。因此,这个阶段的儿童还不能对行为作出一定的判断。(2)第二阶段:他律道德阶段。此阶段大约出现在4~5至8~9岁之间,以学龄前儿童居多数。此阶段儿童对道德的看法是遵守规范,只重视行为后果,而不考虑行为意向,称之为道德现实主义。

(3)第三阶段:自律道德阶段。自律道德始自9~10岁以后,大约相当于小学中年级。此阶段的儿童不再盲目服从权威,他们开始认识到道德规范的相对性,同样的行为是对是错,除看行为结果之外,也要考虑当事人的动机,称之为道德相对主义。个体的道德发展到自律地步,是与其认知能力发展齐头并进的。

4.请阐述初中生反抗心理产生的原因与表现。

答:反抗心理是初中生普遍存在的一种个性心理特征。这种特征主要表现为对一切外在力量予以排斥的意识和行为倾向。

反抗心理产生的原因有:(1)自我意识的突然高涨;(2)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过强;(3)独立意识。

初中生的反抗方式是多样化的,有时表现得很强烈,有时又以内隐的方式相对抗,常有以下几种具体表现:(1)态度强硬、举止粗暴;(2)漠不关心、冷淡相对;(3)反抗的迁移性。

5.阐述皮亚杰认知发展的四个阶段。

答:皮亚杰将个体认知的发展分为四个阶段:感知运动阶段(0 — 2岁), 这一阶段的儿童只有动作的智慧而没有表象的和运算的智慧;前运算阶段(2—7岁),产生标志——表象性思维的出现;具体运算阶段(7—12岁),其特点表现为运算的具体性、可逆性(守恒性) 以及能够进行群集运算;(2分)形式运算阶段(12—15岁),该阶段的特点为能将形式与内容相对区分,能进行假设—演绎的推理。

6.阐述初中生和幼儿思维中自我中心的区别。

答:“自我中心”是皮亚杰用来描述一种独特的思维方式的术语,指主体在思考问题或进行判断时受自己需要和情感强烈影响的倾向。在初中生思维中再度出现的自我中心与幼儿时的自我中心具有本质的区别。

幼儿具有明显的自我中心倾向。幼儿思维的自我中心性是十分专断的,决不在意别人怎么想,别人是否能够接受和理解这个结论。

初中生思维中自我中心主要表现为,虽然他们能区别自己与他人的想法,但却不能明确区分他们自己的关心焦点与他人关心焦点的不同所在。其主要有两种表现:(1)假想的观众;(2)独特的自我。

7.案例分析:试举一个你所知道的“追星”案例,从发展心理学的角度分析偶像崇拜现象并提出你的建议。

(1)青少年所处的心理发展阶段制约着他们对社会现象的分析角度和程度。少男少女崇拜偶像本来无可厚非,但是从生活中出现的一些极端事件来看,我们不得不反思我们目前的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媒体宣传等对儿童心理发展究竟起到了什么作用。案例:略

(2)性格缺陷是学生在追星中出现极端选择的重要原因。调查发现:凡是采取自杀行为的青少年,他们的心理绝大多数是不健康的。其心理承受能力差、性格缺陷是不容忽视的。因此在教育过程中,应该重视父母、教师、同伴关系对学生心理发展的支持性作用。

(3)重视家长在青少年追星中的正确引导作用。家长一般关注的是儿女的学习成绩,对孩子的心理活动、情感需求往往关心得不够。其实,崇拜偶像是青少年的一种很正常的心理需求。对于孩子崇拜偶像,家长的任何不客观的甚至过激的言语都会伤害孩子的自尊、激化矛盾,让孩子产生逆反心理,甚至采取极端的行为;但家长也不能置若罔闻,要学会尊重孩子,理解并坦然接受孩子对明星的崇拜。

(4)重视学校在树立科学偶像中的作用。偶像崇拜是当代青少年的一种自然、普遍的现象。在科学的教育过程中,学校以及媒体在加强正面宣传的同时,也应该重视青少年心理发展的规律和特点,引导青少年树立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

发展心理学模拟试题及复习资料

发展心理学模拟试题及答案 2011-12-03 10:27 来源: 1.儿童心理学的创始人是( )。 A.普莱尔 B.格塞尔 C.施太伦 D.达尔文 【答案】A 2.通过分析儿童的绘画、日记、作文等以了解儿童心理的方法是( ) A.实验法 B.测验法 C.观察法 D.作品分析法 【答案】D 3.在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中,“好孩子”定向阶段的特征是( )。 A.对成人或规则采取服从的态度,以免受到惩罚 B.认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意图和需要 C.考虑到为自己塑造一个社会赞同的形象 D.开始从维护社会秩序的角度来思考什么行为是正确的 【答案】C 4.皮亚杰认为,心理发展的决定因素是( )。 A.成熟 B.练习和习得经验 C.社会经验 D.平衡 【答案】D 5.根据埃里克森的观点,3~6岁的儿童其心理发展阶段是( )。 A.主动与内疚阶段 B.勤奋与自卑阶段 C.同一性与角色混乱阶段 D.亲密与孤独阶段 【答案】A 6.具体运算阶段思维的特点之一是具有( ) A.演绎推理能力 B.守恒法 C.直观形象性 D.自我中心

【答案】B 7.心理发展的生物前提是( ) A.环境 B.成熟 C.遗传 D.教育 【答案】C 8.狼孩现象主要是由( )因素造成的。 A.先天 B.后天 C.遗传 D.狼奶 【答案】B 9.认为遗传对心理发展作用的大小依赖于环境的变化,而环境作用的发挥,也受到遗传限度的制约,这种理论是( ) A.遗传决定论 B.环境决定论 C.二因素论 D.相互作用论 【答案】D 10.创造性地提出了儿童认知发展的四个阶段的理论,描述了从婴儿期到青春期的认知发展顺序的心理学家是( )。 A.皮亚杰 B.华生 C.艾利克森 D.柯尔伯格 【答案】A 11.皮亚杰认为7~12岁的儿童的认知水平正处在( )。 A.感知运动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答案】C 12.个体盲目地接受社会习俗和规则,并且认为,只要接受了这些社会规则,他们就可以免受指责。他们不再只遵从其他个体的标准,而是遵从社会秩序。这处于柯尔伯格提出的( )。 A.前习俗水平 B.习俗水平

发展心理学思考题

发展心理学思考题

1、儿童发展心理学主要要解决哪些理论与实际问题? 答:1、描述儿童发展的普遍行为模式;2、解释和测量个别差异;3、揭示儿童心理发展的原因和机制;4、探究不同外在环境对心理发展的影响;5、提出帮助与指导儿童发展的具体方法。 2、你是如何理解行为主义发展观的? 答:行为主义发展观的最基本要旨就是主张心理发展只是量的不断增加的过程,是由环境和教育塑造起来的。否认遗传在个体成长中的作用,认为一切都是刺激—反应的学习过程,通过刺激可以预测反应,通过反应可以推测刺激,发展是行为模式和习惯的逐渐建立和复杂化,是一个量变的过程,因而不体现出阶段性,环境与教育是行为发展的惟一条件,强调客观与实证,把重点从对意识的过多关注转向行为研究,注重刺激与反应间的可预测关系,认为人的行为大部分是操作性的,行为的习得与及时强化有关,可以通过强化来塑造儿童的行为,有助于促进对儿童行为发展进程的了解,到后期也注意到人、人的行为和环境的相互影响,主张儿童可以通过他们的行为作用于他们的环境,并经常通过有效的方式改变他们的环境。 3、依据相互作用论的观点,同化与顺应是心理发展的主要机制。你是如何理解的?试举例说明。 答:同化是指将环境刺激纳入到机体已有的格式,以加强和丰富机体的动作,引起格式量的变化,当机体的格式不能同化客体,须建立新的格式或调整原有格式,引起格式质的变化以适应环境就是顺应。 例如打游戏,刚刚进去游戏的世界是0级的角色,然后打了一

个怪物,得到了经验,学会了如何打怪,就升高了一级,然后再以这个经验打两个怪物再升一级,在第一次打怪的过程中你发现了自己方法有错误,打了半天才打死怪物,然后在第二次打怪的时候就改正自己的打法,很快就打死了怪物,第一次打怪的就是同化,第二次打怪的就是顺应。 4、“最近发展区”观点对儿童心理发展与教学有怎样的启示? 答:“最近发展区”是一种介于儿童看得见的现实能力(表现)和并不是显而易见的潜在能力(能力)之间的潜能范围,是指一种儿童无法依靠自己来完成,但可在成人和更有技能的儿童帮助下来完成的任务范围,它是一个动态的概念,处于某一年龄阶段的儿童,他的最近发展区在一定条件下转变为下一个年龄阶段的现实发展水平,教学的可能性是由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决定的,教学应走在发展的前面,其中含义是指一是教育在发展中起主导作用,它决定着儿童的发展,决定着发展的内容、水平、速度及智力活动的特点;二是教学创造着最近发展区。教学一方面适应学生的现有水平,更重要的是发挥教学对发展的主导作用。在这个理论指导下,近期的研究集中于成人给儿童什么支持和刺激,当儿童是新手时,成人提供直接的手把手的指导,当儿童变的更有能力时,成人的帮助随儿童的成就而下降。 5、你是如何理解关键期概念的理论意义与实际价值的?试举例说明。答:心理学上的关键期是指人或动物的某些行为与能力的发展有一定的时间,如在此时给以适当的良性刺激,会促使其行为与能力得到更好的发展;反之,则会阻碍发展甚至导致行为与能力的缺失。一些

发展心理学试卷

(试卷八) 课程名称 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考试时量 120 分钟 一、单选题(20小题,每题分,共30分)。 1、1879年冯特在 ( )莱比锡大学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科学心理学的诞生。 A 、德国 B 、法国 C 、美国 D 、英国 2、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主要代表人物是( ) A 、弗洛伊德·西格蒙德 B 、勒温 C 、马斯洛 D 、华生 3、用一套预先经过标准化的问卷或量表,来测量某种心理品质的方法 是( ) A 、观察法 B 、调查法 C 、心理测量法 D 、心理实验法 4、不属于外部感觉的是( ) A 、嗅觉 B 、味觉 C 、机体觉 D 、肤觉 5.当收音机里播出《唱支山歌给党听》时,无论是男高音独唱还是女高音独唱,抑或是童声独唱,你都能辨认出来。这是因为人的知觉有( ) A 、选择性 B 、整体性 C 、理解性 D 、恒常性 6、对输入信息的编码相当于下列哪个记忆过程( ) A 、识记 B 、保持 C 、回忆 D 、再认 7、心理过程与个性心理特征的关系是( ) A 相互独立的 B 相互统一的 C 相互对立的 D 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 8、“月晕而风,础润而雨”反映了( ) A 、思维的概括性 B 、思维的灵活性 C 、思维的间接性 D 、思维的直觉性 9、学生运用学习过的原理,解答教师布置的作业或解决生活中的某一个问题的思维过程是( ) A 、具体化 B 、抽象 C 、概括 D 、综合 10、当我们在阅读《祥林嫂》时,头脑中出现的祥林嫂的形象是( )想象的形象。 A 、有意 B 、无意 C 、再造 D 、创造 11、小学儿童玩游戏机的水平不亚于成人,这是因为他们的( )能力已有 较好的发展。 A 、注意的广度 B 、注意的稳定性 C 、注意的转移 D 、注意的分配 12、小明解开了道数学难题,心中感到无比的欢乐,这种情感表现为( ) A 、美感 B 、心境 C 、激情 D 、理智感 13、希望得到父母和老师的爱心及同学的友谊,这是儿童的( )。 A 、生理需要 B 、归属和爱的需要 C 、安全需要 D 、活动和交往需要 14、“化悲痛为力量”,“不要意气用事”,这是( )。 A 、意志对认识的影响 B 、情感对认识的依赖 C 、意志对情感的作用 D 、情感对意志的影响 15、“前怕虎,后怕狼”,顾虑重重,这是意志品质( )差的表现。 A 、自觉性 B 、果断性 C 、自制性 D 、坚持性 16、小学低年级儿童常常在家长、教师的督促下完成作业或活动任务,这体现了低年级儿童意志的( )水平比较低。 A 、自觉性 B 、果断性 C 、自制性 D 、坚持性 17、提出“本我、自我、和超我”的心理学家是( ) A 、弗洛伊德 B 、荣格 C 、克瑞奇米尔 D 、谢尔顿 18、能力水平高于常态的超常儿童约占儿童总数的( ) A 、13% B 、3% C 、% D 、1% 19、以下不属于智力三元理论的是( ) A .智力成分亚理论 B .智力情境亚理论 C .智力经验亚理论 D .智力决策亚理论 系(部) : 专业: 班级: 学号: 姓名:

发展心理学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1、发展心理学:研究个体从受精卵开始到出生、成熟、衰老的生命全过程中各个阶段的心 理特征和规律的科学。 2、年龄特征:指心理发展的各个阶段中形成的一般特征、典型特征或本质特征。 3、晶体智力:指通过掌握社会文化经验而获得的智力(如词汇、言语理解、常识等以记忆 储存的信息为基础的能力)。 4、流体智力:是以神经生理为基础,随神经系统的成熟而提高,相对地不受教育与文化的 影响的能力(如知觉速度、机械记忆、识别图形关系等)。 5、亲社会行为:又称为社会行为、利他行为,是积极的社会行为,指一个人帮助或打算帮 助他人,且有益于他人的行为和倾向(指任何符合社会期望而对他人、群体或社会有益的行为及趋向,如帮助、安慰、捐助或救助他人,与他人合作、分享、谦让,甚至包括赞扬他人,使他人愉快)。 6、智力发展模式:是指智力水平随年龄变化的轨迹。任何一种智力发展模式必须回答:智力发 展是单向还是多向的,是单维的还是多维的。 7、辩证思维:是反映客观现实的辩证法,是主体自觉或不自觉地按照辩证法所进行的思维。 8、创造性思维:是重新组织已有的知识经验,提出新的方案或程序,并创造出新的思维成 果的思维活动。创造性思维是人类思维的高级形式,是多种思维的综合表现,入发散思维和辐合思维、直觉思维和分析思维等。 9、积极老龄化:指老年群体和老人自身在整个生命周期中,不仅在机体、社会、心理方面 保持良好的状态,而且要积极地面对晚年生活,继续为社会做有益贡献。 二、简答题 1、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两个部分:(1)人的认知过程发展的年龄特征(2)人的社会性发展的年龄特征 四个方面:(1)社会生活条件和教育条件(2)生理因素的发展 (3)动作和活动的发展(4)言语的发展 2、发展心理学的未来走向 交叉学科不断出现;研究范围扩大;涉及到人类的实践领域; 3、发展心理学的产生 科学儿童心理学诞生于19世纪后半期。德国生理学家和实验心理学家普莱尔是儿童心理学的创始人。《儿童心理》奠定了儿童心理学最初的基石。 4、理解人的个体发展与种系发展的关系 人的个体发展离不开种系的发展,个体心理发展在一定程度上重复着动物和人类的心理发展史,种系心理发展和个体心理发展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5、发展心理学研究方法的发展趋势 (1)系统科学原理成为发展心理学研究方法论基础 (2)发展心理学研究思路的生态化取向 (3)重视纵向(或聚合交叉)的研究 (4)研究方式的跨学科与跨文化特点 (5)研究方法的综合化与研究手段的现代化 (6)研究结果的数量化特征

学前心理学具体知识点整理

《学前心理学》具体知识点整理 1.1882年,德国生理学家和心理学家普莱尔的《儿童的心理》,标志着科学的儿童心理学的诞生。 2.研究学前儿童心理的基本原则:客观性原则、发展性原则、教育性原则。3.学前儿童心理研究的类型以研究实践为标准,可以分为纵向研究和横断研究;以研究范围为标准,可以分为整体研究和分析研究;以研究课题为标准,可以分为差异研究、相关研究和因果研究。双生子研究的目的在于研究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说明遗传和环境在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如格塞尔的双生子爬梯试验。跨文化研究的目的在于研究不同社会文化背景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早期隔离或剥夺试验,是研究环境对心理发展作用的方法之一。 4.观察法是研究学前儿童的基本方法。日记发或传记法是一种长期而全面地观察。 5.实验室试验法在研究出生头几个月的婴儿时广泛运用,如吉布森为研婴儿的深度知觉设计的视崖实验。 6.作品分析法是通过分析儿童的作品(如手工、图画等)去了解儿童的心理。如“绘人测验”。 7.婴儿期是儿童心理开始发生和心理活动开始萌芽的阶段,也是儿童心理发展最为迅速,心理特征变化最大的时期。先学前期是真正形成人类心理特点的时期,是各种心理活动发展齐全的时期,是儿童心理发展过程中的第一个转折期,又有人称作第一个反抗期或危机期。幼儿期是心理活动系统的奠基时期,是个性形成的最初阶段。 8.新生儿(0-1个月)的一切活动都是围绕着适应新生活而展开的,柔弱、娇嫩是新生儿解剖生理上的特点,他们依靠各种无条件反射来适应新生活。如:吮吸反射、觅食反射、怀抱反射、抓握反射(达尔文反射)、眨眼反射等等。9.条件反射的出现就是心理的发生。最早出现的自然条件反射,是对喂奶姿势的吮吸反射。 10.视觉和听觉的集中,是注意发生的标志。 11.4-5个月,手眼协调动作发生了,它是用手的动作区有目的的认识世界和摆弄物体的萌芽,是儿童的收成为认识器官和劳动器官的开端。眼手(视触)协调的出现的主要标志是伸手能够抓住东西。 12.5-6个月的孩子开始认生。6-12个月,五指分工出现。 13.母子之间的交往,是婴儿心理发展的首要条件。新生儿末期,明显的交往行为——“天真活跃反应”出现了。 14.人类特有的语言、想象和思维活动,是在2岁左右形成的。 15.4-5岁是坚持性行为发展最为迅速的时期。大约2岁左右,孩子出现自我意识的萌芽,其突出的表现在独立行动的愿望很强烈。 16.感知觉是人生最早出现的认识过程,2岁以前儿童依靠感知觉认识世界。学前儿童感知觉的发展主要表现在分析综合水平的提高和感知过程主动性的增强上。 17.学前儿童视觉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视觉敏度的发展和颜色视觉的发展。新生儿相当于具有20/150的视力,也就是说新生儿在20英尺处才能看到视

2019年自学考试发展心理学练习题及答案(1)

2019 年自学考试发展心理学练习题及答案(1) 德国生理和实验心理学家普莱尔于19 世纪后半叶创立了儿童心理学。 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创立,最根本的目的是要揭示发展的普遍行为模式。而儿童的动作发展模式、语言获得模式、皮亚杰所描述的儿童思维发展阶段等,都是儿童心理发展的普遍模式。儿童动作的发展是在脑和神经中枢、神经、肌肉控制下实行的,所以动作的发展与其身体的发展、大脑和神经系统的发育密切相关。动作的发展遵循以下三个规律: 1、从上到下。儿童最早发展的动作是头部动作,其次是躯干动作,最后是脚的动作。 2、由近及远。 3、由粗到细。儿童先学会大肌肉、大幅度的粗动作,在此基础上逐渐学会小肌肉的精细动作。儿童用手握铅笔自如地一笔一画地写字,往往要到 6-7 岁才能做到。 1、以下不是儿童动作发展所遵循的规律是(D) A.从上到下 B.由近及远 C.由粗到细 D.由前到后2、儿童最早发展的动 作是(A) A. 头部动作B 躯干动作C. 手的动作D. 脚的动作 3、儿童的动作发展是沿着(A) 方向逐步成熟的。 A.抬头-翻身-坐-爬-站-行走B抬头-爬-站-翻身-坐-行走 C.坐-抬头-翻身-爬-站-行走D翻身-抬头-坐-爬-站-行走 4、儿童用手握铅笔自如地一笔一画地写字,往往要到(C) 岁才能做到。

A.3-4 B 4-5 C 6-7 D 7-8 5、儿童心理学的创始人是 (C ) A. 夸美纽斯 B 何林渥斯 C 普莱尔 D 冯特 儿童发展心理学自诞生以后发展出了多种理论派别。 如以格塞尔为代表的成熟论。格塞尔的观点源自于他的双生子爬 楼梯研究。他认为,个体的生理和心理发展,都是按照其基因规定的 顺序有规则、有次序地实行的。他通过基因来指导发展过程的机制定 义为成熟,心理发展是由机体成熟预先决定与表现的。 行为主义的创始人华生,认为心理的本质就是行为,心理学研究 的对象就是可观察到的行为。华生否认遗传在个体成长中的作用,认 为一切行为都是刺激 - 反应的学习过程。他对待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观 点源于洛克的“白板说”。华生提出的研究方法有:观察、条件反射 法、言语报告法、测验法。 精神分析论则着重对“无意识”的探究。弗洛伊德认为,存有于 潜意识中的性本能是心理的基本动力,心理的发展就是“性”的发展, 或称心理性欲的发展。 4、潜伏期 (6-11 岁) 5、青春期 (11、12 岁开始 ) 。 相互作用论者,皮亚杰认为儿童心理的发生发展不是天生结构的 展开,也不完全取决于环境的影响。在他看来,发展受四个因素的共 同影响,这四个因素是:成熟、自然经验、社会经验以及平衡化,其 中第四个是决定性因素。他将儿童的心理发展分为五个阶段: 1、 口唇期 (0-1 岁) 2、 肛门期 (1-3 岁) 3、 性器期 (3-6 岁)

发展心理学考试试题及答案

发展心理学考试试题(答案) 一、单选题 1、儿童心理学早期的研究成果<<一个婴儿的传略>>的作者是()P117 A普莱尔B达尔文C弗洛伊德D施太伦 2、我国最早儿童心理学著作<<儿童心理之研究>>的作者是()P119 A孙国华B肖孝嵘C陈鹤琴D艾伟 3、艾里克森划分个体心理发展的标准是()P124 A里比多B认知发展C内分泌D人格特征 4、最早出现、最早成熟的心理过程是()P134 A感知觉B记忆C思维D动作 5、新生儿出生时最发达的感觉是()P136 A视觉B听觉C味觉D嗅觉 6、生成转化语法理论的创始人是()P137 A乔姆斯基B斯金纳C班杜拉D布鲁纳 7、儿童可以掌握全部母语的全部发音是在()P138 A2岁B3岁C4岁D6-7岁 8、许多儿童要到多少岁才能准确掌握母语的全部发音()P140 A2岁B3岁C4岁D6-7岁 9、少年期是指()P152 A7-9岁B9-11岁C11-15岁D11-18岁 10、自我同一性的理论是由()提出P124 A普莱尔B达尔文C艾里克森D施太伦 11、中年斯是指()P160 A25-35岁B28-35岁C25-50岁D35-60岁 12、老年期指()P162 A大于50岁B大于55岁C大于60岁D大于65岁 13、青少年思维发展的水平属于()P153 A具体形象思维B直觉思维C形象思维D形式运算水平思维14、第二反抗期常见于()P154 A三四岁幼儿B小学阶段C初中阶段D高中阶段 15、游戏是幼儿的()P139 A先天遗传本能B自我意识的表现C主导活动D个性倾向性16、吉布森研究婴儿的深度知觉,通过()设计了实验P136 A视崖B刺激偏爱程度C纵向追踪D间接观察

发展心理学复习资料(ps)..

发展心理学复习资料 第一章 1.如何理解发展心理学研究的伦理原则?你认为这些原则重要吗?为什么? (1)免受伤害。研究者在从事研究时要进行风险或利益评估,如果利益大于风险则研究计划 可以执行,如果风险大于利益则必须放弃研究。 (2)知情同意。研究对象应自愿参加研究并有随时终止和退出研究的权利。 (3)保护隐私。研究者应遵循保密原则,对受试者的信息进行妥善保管和利用。判断个体隐 私的三个标准: a.信息的敏感性b.行为发生的情境。在公众场所的行为一般被认为不属于隐私。c.收集信息的方法以及运用信息的方式。 (4)欺骗的使用和时候安慰。 2.发展心理学要解决的基本问题有哪些? 第一,天性与教养(即遗传与环境)的问题,意在回答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因素;第二,发展的普遍性和个别差异问题;第三,发展的连续性和可变性;第四,发展是量的增加还是质的改变。其中后面三个问题涉及对发展的本质的看法。 3.发展心理学研究的主要设计形式有哪些?其优缺点是什么? (1)横断研究。优点:a.在短时间内能够收集到不同年龄的研究对象的资料 b.可以同时研究较大样本,成本低,费用少,省时省力。 缺点: a.由于被试来自不同的族群,可能会将时代变迁的结果与年龄变化的结果混同起来,而无法确定真正的原因。b. 在某一具体历史时间所做的研究结果不能简单地推论到其他时间,尤其是受社会文化影响较大的心理现象c. 横断研究不能解答起因,顺序和一致性问题。 (2)纵向研究。优点: a.可以揭示变化的路径:即变化是量变还是质变? b.变化发生的速率:是突变还是渐变? c.变化的广度:变化是领域特异的还是可以推广至不同领域 d. 变化的 变异性:个体在相同领域中的相似任务上的表现的变异性怎样?能否从不同的个体身上看到相似的模式 e.变化的来源:行为变化的哪些方面代表了变化的来源? 缺点:a.反复测验 会让受试者特别是儿童产生厌烦情绪,并降低动机,可能导致受试者的流失b.重复呈现刺激会产生练习效应c.费时费力 (3)系列交叉研究。优点:a省时 b.得到的有关长期效应的信息比纵向研究多缺点:存在有关结论是否能推论至其他族群的问题 4.在选择发展心理学的具体研究方法时,应该考虑什么? 发展心理学的研究方法:观察法、访谈法、个案研究法、问卷法、测验法、实验法、文化比较法。 发展心理学在研究时有很多的研究类型和研究方法可供选择,其用处在于根据一个方法得到的结果可用另一种方法加以检查或确认,如果用不同的方法得到一致性的结果,说明研究者所得到的发现是真的,确实存在的现象。 (知情同意:是指一个人在对研究的性质,不参与研究的后果以及所有可能影响其参加意愿的因素都有了清晰了解的基础上而做出的愿意参加某项研究的明确表达。 隐私:是指个体有权利决定有关他们自己的信息以何种方式向他人交流。 横断研究:是指在特定的时间内同时观测不同的个体来探索其发展状况的研究设计形式。 纵向研究:是指对同样的个体在不同的时间进行追踪研究的一种设计形式,要求对同一儿童

发展心理学知识点总结

一、什么是发展? 发展是指个体从受孕到死亡的过程中,连续性和系统的变化。 系统性——有序、模式化、相对持久 连续性——跨时间的稳定性、对过去反应的的连续性 二、发展的过程: 成熟(maturation):由成长过程而非学习、受伤、疾病或者别的生活经历导致的身体或行为上的发展变化。 学习(learning):由个体的经历或实践导致的个体行为(或行为潜能)相对持久的变化。 三、发展的基本特点: 是一种持续和渐变的过程 是一种整体过程 具有可塑性 受历史和文化背景的影响 四、研究发展的目的: 描述:描述所有人都会遵循的一般道路(发展的典型道路),包括变化的典型方式(常态发展)和个体的差异(特殊发展)。 解释:解释观察到的变化及变化产生的原因。 优化发展(预测和控制):通过提供研究的结果帮助人们向积极的方向发展,达到优化的目的。 什么是发展心理学? ?发展心理学(development psychology)是研究个体从受精卵开始到出生、成熟、衰老的生命全程(life-span)中,心理发生、发展的特点和规律的科学;简言之,就是研究个体毕生心理发展的特点和规律的科学。 ?发展心理学研究各种心理活动的年龄特征。 广义发展心理学是指研究种系和个体心理发生与发展的科学。 ?所谓种系心理发展,指的是从动物到人类的心理演变过程。这个演变过程包括: ?动物心理学 ?民族心理学 ?个体发展心理学 狭义发展心理学即个体发展心理学:所研究的是个体从出生到成熟到衰老的生命全程中各阶段的心理特点和规律。 ?个体心理发展的过程也是一个社会化的过程。所谓社会化是指个体掌握和积极再现社会经验、社会联系和社会关系的过程。 发展心理学研究中的基本问题 发展心理学具体研究问题: 1.有关心理发展原理或规律的理论问题 心理发展的基本原理 先天VS后天 主动VS被动 阶段VS连续 发展的终点是开放的还是有最终目标的? ●遗传决定论V.S. 环境决定论

发展心理学,课后答案

发展心理学 课后习题及答案作者:张贵

一、名词解释 1、发展心理学:研究个体从受精卵开始到出生、成熟直到衰老的生命全程中心理发生发展的特点和规律,简言之,研究毕生心理发展的特点和规律。 发展心理学研究的是各种心理活动的年龄特征。具体地说,研究心理发展的年龄发展范围,应当包括两个主要部分和四个有关的方面。 两个主要部分:一是人的认知过程(智力活动)的发展的年龄特征,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等,思维的年龄特征的研究是其中最主要的一环;二是社会性发展的年龄特征,包括兴趣、动机、情感、价值观、自我意识、能力、性格等,人格的年龄特征是其中最主要的一环。 为了研究生命全程或个体毕生心理发展年龄特征的这两个主要部分,还必须结合研究如下四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心理发展的社会生活条件和教育条件;二是生理因素的发展;三是动作和活动的发展;四是言语的发展。 2、社会化:是个体掌握和积极再现社会经验、社会联系和社会关系的过程。 3、年龄特征:人的心身在生命进程中表现出量和质两方面的变化,且与年龄有密切的联系,既表现出连续性,又表现出发展的阶段性,形成年龄特征。 二|、简答与论述。 1、请举例说明发展心理学研究的四个基本问题。 答:第一、人类心理和行为是先天的还是后天的;第二,人类对待环境的关系是主动的还是被动的;第三,人类心理发展是分阶段的还是连续的;第四,发展的终点是开放的(发展变化能持续下去)还是有最终目标的。 2、请简述儿童心理学和发展心理学的诞生和发展。 答:科学儿童心理学诞生于19世纪后半期。德国生理学家和实验心理学家普莱尔是儿童心理学的创始人。诞生的标志是1882年出版的《儿童心理学》。西方儿童心理学的产生、形成、演变和发展,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19世纪后期之前为准备时期;从1882年至第一次世界大战,是西方儿童心理学形成时期;两次世界大战之间,是西方儿童心理学的分化和发展时期;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是西方儿童心理学的演变和增新时期。 从儿童心理学到发展心理学有一个演变过程。(一)霍尔将儿童心理学研究的年龄范围扩大到青春期;(二)精神分析学派对个体一生全程的发展率先作了研究;(三)发展心理学的问世及其研究。一般认为发展心理学诞生的标志为1957年,美国《心理学年鉴》用“发展心理学”作章名,代替了惯用的“儿童心理学”。 3、请根据自己的理解,解释以下五种智力新理论:多元智力理论、成功智力理论、真智力理论、生物生态学理论、情绪智力理论。 答:(1)多元智力理论:由霍华德.加德纳提出。共计八种智力,分别为逻辑—数学、语言、自然主义、音乐、空间、身体运动、人际间(社交)、内心的(自知)。 (2)成功智力理论:由斯皮尔博格提出。包括1、分析性智力—用以发现好的问题解决办法。分析智力解决那些界定清晰、答案与方法唯一的问题;2、创造性智力—用来找对问题。创造智力解决条件模糊不全、方法与答案多样的问题;3、实践性智力—用以解决实际工作和生活中的问题。实践智力解决条件模糊不全、方法与答案多样、且与日常经验密切相联的问题。 (3)真智力理论:由大卫.帕金斯提出。三个主要成分:神经智力、经验智力及反省智力. (4)生物生态学理论:美国心理学教授塞西在对传统智力心理测量学理论批评的基础上于1990年提出了信息加工取向的智力的生物生态学模型。这一模型主要有四个基本假设,即智力是一个多种资源系统;生物潜能与环境力量的相互作用;适宜的“最近过程”是智力发

发展心理学历年真题与答案汇总

2009年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 学科综合水平全国统一考试 心理学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2.弗洛伊德心理发展阶段理论中的第四个阶段是______。 A.口唇期 B.肛门期 C.潜伏期 D.前生殖器期 13.提出报道发展“他律和自律论”的研究者是______。 A.皮亚杰 B.柯尔伯格 C.吉利根 D.班杜拉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24分) 7.最近发展区:维果斯基认为,儿童智力发展有两种水平,一种是现有水平,即儿童当前所 达到的智力发展状况;另一种水平是现有的状况的基础上,经过努力,特别是在有能力的同伴 或成人帮助下所能达到的一种新的发展状态。这两种水平状态的差异地区就是“最近发展区”。 四、论述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2.论述皮亚杰关于儿童智力发展的阶段性理 论。皮亚杰将儿童智力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段: 一、感知运动阶段(0-2岁):儿童主要通过感知运动图式与外界发生相互作用,智力的进步 体现在从反射行为向信号功能过渡。儿童开始处理主客体的关系,开始认识客体永久性。 这一阶段又细分为六个亚阶段: 反射练习(0~1); 初级循环反应(2~4); 二级循环反应(5~8); 二级反应协调(9~12);客体永恒 性三级循环反应(13~18); 表象思维开始(19~24)不用明显外部动作解决问题;延迟模仿。 二、前运算阶段(2-3岁):儿童开始以符号为中心来表征外部世界,通过表象和言语表征世界。 思维具有自我中心性,直观形象性和非逻辑性。 三、具体运算阶段(7-12岁):儿童已经具有了明显的符号性和逻辑性,能进行简单的逻 辑推演,克服了思维的自我中心性,但这一阶段儿童的思维活动仍局限于具体的事物及日常经验,缺乏抽象性。智力发展上的最大收获是达到了思维上的和守恒性。 四、形式运算阶段(12-15岁):能够提出和检验假设,能监控和内省自己的思维活动, 思维具有抽象性,能在头脑中设想出许多内容,这些内容可以与他们自身的经验无关。

发展心理学期末复习资料.docx

一、名词解释 1、发展心理学:是研究个体从出生到成熟到衰老的生命全程中各阶段的心理特征及其规律的科学。 2、儿童心理发展的关键期:某一心理机能的发展对内外条件极为敏感口发展迅速的时期。 3、守恒:指物体的形式起了变化,但个体认识到物体的量并未改变即物体的量不因形状的改变而改变。 4、图式:动作的结构或组织,这些动作在相同或类似环境中由于不断重复而得到迁移或概括。 5、同化:把坏境因素纳入机体已有的图式或结构Z屮,以加强和丰富主体的动作。 6、顺应:即改变主体动作以适应客观变化。如从吃奶改为吃饭,这就需要改变原来的机体动作,采取新的动作,以适应环境。 7、临床法:又称诊断法,皮亚杰所倡导是自然主义的观察,测验和精神病学的临床诊断法的合并运用、包括对儿童的观察、谈话和儿童的实物操作三个部分。 8、客体永久性:皮亚杰认知理论术语,指儿童在生命的头两年形成的外界客体不依自己的知觉而永久存在的观念。 9、晶体智力:指获得的语言、等数学知识的能力,它决定于后天的学习与社会文化密切相关。 10、流体智力:指在信息加工和问题解决过程屮所表现出来的能力。 11、依恋:婴儿和他的照顾者之间存在的一种特殊的感情关系,它产生于婴儿与其父母的相互作用过程中是一种感情上的联结和纽带。 12、性别同一:根据身体结构和功能来确认自己是男性或是女性。 13、性别角色同一:根据社会对性别角色的要求来确认自己,是对一个人具有男子气和女子气的知觉和信念。 14、点红测试:通过在婴儿毫无觉察的状态下在其鼻尖涂上一个红点,再让其对着镜子,看其表现来揭示婴儿自我认知发展过程的一种测试。 15、习惯化:对外源刺激的反应强度随该刺激的重复出现而减弱、以至消失,停歇一定时间后遇同样刺激又恢复反应的现象。 16、去习惯化:个体对某种刺激习惯后,又出现新的刺激,这时个体又恢复了反射行为,表明个体能将新刺激和旧刺激加以区别。 17、自我同一性:指个体在特定环境中的自我整合与适应之感,是个体寻求内在一致性和连续性的能力,是对“我是谁”,我将来的发展方向以及“我如何社会” 等问题的主观感受和意识。 二、简答题和论述题: 1、阐述个体思维发展的年龄特征 (1)婴儿期:是思维的发生发展的阶段,婴儿并不是具备简单的感知运动反射, 其知觉的整合、表征及其关于客观事物的关系等方而的内隐知识的迅速发展。 (2)幼儿期:幼儿期的思维主要具体形象思维、抽象逻辑思维开始萌芽、言语在幼儿思维发展中的作用日益增强 (3)小学儿童:逐步过渡到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但仍带有很大的具体性。由具体形象思维到抽象逻辑思维的过渡存在着明显的关键年龄一般认为10 到11岁。

发展心理学复习思考题2016汇总

《发展心理学》复习思考题2016 一、单项选择题 1.“视崖”是用来研究婴儿()发展的装置。 A.方位知觉 B.深度知觉 C.左右知觉 D.时间知觉 2.()认为强化是儿童获得语言的主要机制。 A.弗洛伊德 B.皮亚杰 C.斯金纳 D.斯腾 3.皮亚杰研究儿童使用的独特的研究方法称为()。 A.实验法 B.观察法 C.临床法 D.测验法 4感觉运动阶段的儿童年龄为( )。 A.3岁 B.2-7岁 C.5岁 D.0~2岁 5.乔姆斯基的语言理论中提出了( )这一概念。 A.语言获得机制 B.强化依随 C.选择性模仿 D.前言语 6.第一位将儿童心理学的研究范围扩展到青春期的心理学家是()。 A.荣格 B.科尔伯格 C.霍尔 D.埃里克森 7.世界上第一部发展心理学著作的作者是()。 A.霍尔 B.何林沃斯 C.古德伊洛夫 D.普莱尔 8.()的出现标志着儿童记忆发展上的一个质变。 A.有意识记 B.无意识记 C.机械记忆 D.形象记忆 9.“最近发展区”是心理学家( )提出的。 A.列昂节夫 B.班杜拉 C.华生 D.维果斯基 10.()根据长期观察自己孩子的心理发展而写成《一个婴儿的传略》一书。 A.达尔文 B.福禄贝尔 C.卢梭 D.鲁利亚 11. ( )是典型的行为主义论者。 A.皮亚杰 B.华生 C.弗洛伊德 D.埃里克森 12. 我国最早的儿童心理学家是()。 A.陈鹤琴 B.黄翼 C.朱智贤 D.陆志韦 13. 学前儿童思维的主要方式是( ). A.直觉行动思维 B.具体形象思维 C.抽象逻辑思维 D.经验型逻辑思维 14. 采用道德两难故事法研究儿童、青少年品德发展的过程,提出了儿童青少年品德发展三个水平六个阶段理论的心理学家是( ) A.皮亚杰 B.斯陶布 C.章志光 D.柯尔伯格 15.“暴风骤雨时期”指的是()。 A.成年期 B.儿童期 C.老年期 D.青少年期 16.霍尔的( )是关于个体心理发展与种系心理发展关系的代表性理论。 A.遗传说 B.复演说 C.转换生成说 D.认知学说 17.新生儿期是指( ) A.从出生到1个月 B.从出生到3个月 C.从出生到半年 D.从出生到1岁 18. “语言获得机制”是()言语理论中的概念。 A.乔姆斯基 B. 斯金纳 C.皮亚杰 D.阿尔波特 19.儿童行走动作的发展,主要表现在( ) A.掌握了行走技巧 B.平路上行走达到自动化 C.会跑、跳 D.能越过障碍

发展心理学试卷 1

1. 动物心理发展的第一步是 。 A 、刺激感应阶段 B 、感觉阶段 C 、知觉阶段 D 、思维萌芽阶段 2. .班杜拉观察学习的过程的前后正确的顺序是: A 注意过程、保持过程、运动复现过程 动机过程。 B 注意过程、运动复现过程 动机过程 保持过程、 C 注意过程、动机过程 保持过程、运动复现过程。 D 注意过程、运动复现过程 保持过程、 动机过程。 3.人类从 就有学习能力。 A 胎儿时期 B 婴儿时期 C 一生下来 D 1.5岁左右 4.美国心理学家帕腾(Parten,1932)按照儿童社会性发展把游戏分为六种,其发展顺序排 列正确的是: 。 A 无所用心的行为-旁观者行为-单独一人的游戏-平行的游戏-联合游戏-合作游戏 B 无所用心的行为-单独一人的游戏-平行的游戏-联合游戏-旁观者行为-合作游戏 C 无所用心的行为-旁观者行为-平行的游戏-联合游戏-单独一人的游戏-合作游戏 D 无所用心的行为-平行的游戏-联合游戏-旁观者行为-单独一人的游戏-合作游戏 5. 主要指儿童对社会道德规范-行为准则-是非观念的认识,包括对道德观念 的掌握和道德判断能力的发展。 A 道德情感 B 道德行为 C 道德认识 D 道德内化 6.达尔文根据长期观察自己的孩子的心理发展记录而写成的《一个婴儿的传略》一书是儿童心理学早期专题研究成果之一,他推动了儿童发展的 (或日记法)的研究有重要影响。 A 观察法 B 传记法 C 实验法 D 调查法 7.胎儿在 个月时就对光线十分敏感,母亲日光浴时,胎儿对光线的变化强弱都 有所感觉。 A 2 B 6 C 4 D 8 8..婴儿的气质最主要的特征之一就是具有 。 20 年 月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发展心理学 一、 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在下列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 案,并将其字母标号填入题干的括号内。

完整word版,发展心理学考试重点 详细整理版

第一章绪论 1、发展心理学(背):发展心理学是研究个体从受精卵开始到出生、成熟直到衰老、死亡的生命全过程中心理发生发展的特点和规律的科学。简言之,研究毕生心理发展的特点和规律的科学精神分析理论的心理发展观 (1)弗洛伊德的发展心理学理论 弗洛伊德认为潜意识中的性本能是人心理的基本动力,是决定人和社会发展的永恒力量。他的研究多集中在人格方面。 弗洛伊德修订了自己早期把精神活动分为意识和无意识的这种二分法而引入了自我、本我、超我的人格结构。 ①本我 本我:本我是原始本能的自然表现,在人格中最难接近而又最有力的部分,类似于“无意识”的概念,遵守“快乐原则” 年龄越小,本我作用越重要,婴儿几乎全部处于本我状态。本我可能闯入梦境。 ②自我 自我:从本我中发展出来的本我与现实世界的中介,遵守“现实原则”,属于意识结构部分, 随着儿童长大,他们发现不能凭冲动随心所欲,要考虑后果和现实经验,这种合理的思维方式就是自我。 ③超我 超我:超我包括良心和自我理想,超我遵守“道德原则”,部分属于潜意识部分属于意识 前者是超我中惩罚性、消极性和批判性的部分,告诉个体不能违背良心;后者是由积极的雄心、理想构成的,是抽象的东西,使个体为之奋斗。超我代表着道德标准和人类生活的高级方向。超我和自我都是人格的控制系统,但自我控制的是本我的盲目的激情以保持机体免受损害;而超我则有是非标准,它不仅力图使本我延迟得到满足,而且可能使本我完全不能获得满足。超我与本我有其对立的一面。 (2)艾里克森的心理发展观 师承于安娜·弗洛伊德的艾里克森,提出了人的八个发展阶段 艾里克森的人格发展学说既考虑到生物学的影响,也考虑到文化和社会因素。他认为在人格发展中,逐渐形成自我的过程在人及其周围环境的交互作用中起着主导和整合的作用。 名词解释: 积极强化作用:由于一种刺激的加入增进了一个操作反应发生的概率的作用 消极强化作用:由于一个刺激的排除而加强了某一操作反应的概率的作用 (3)班杜拉的发展心理学理论 ①观察学习理论 观察学习:通过观察他人所表现的行为及结果而进行学习(名词解释) 观察学习的强化可以是三种,即:直接强化、替代强化、自我强化 观察学习过程包括四个组成部分,即:注意、保持、复现、动机 2.维果斯基的文化—历史发展观 苏联的维果斯基创立了文化—历史发展理论。 心理发展的实质:一个人的心理在环境与教育的影响下,在低级的心理机能的基础上,逐渐向高级的心理机能转化的过程。(质变的过程) 心理发展与教学:①最近发展区思想 最近发展区:(名解) 维果茨基认为,至少要确定两种发展的水平,第一种水平是现有发展水平,这是指儿童独立活动时所要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第二种是在指导的情况所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也是通过教学所获得的潜力。这两者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 ②教学应该走在发展前面

发展心理学知识点

发展心理学知识点什么是发展心理学? 发展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发展规律的科学 心理发展的内涵 广义: 心理的种系发展——动物种系演进——比较心理学 心理的种族发展——人类历史发展——民族心理学 个体心理发展——一生全过程——个体发展的心理学 狭义: 个体心理发展 心理发展的规律性 (1)心理发展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 (2)心理发展的方向性和顺序性 1)方向性:简单到复杂,低级到高级 2)顺序性:从婴儿、幼儿、童年、少年、青年到中老年期 心理发展方向和顺序是先天的、固定的。 (3)心理发展的不平衡性 一生全程发展按不均衡速率向前进展,时快时慢 一般趋势: 第一发展加速期:婴幼儿期 缓慢发展期:童年期

第二加速发展期:少年期(主要指青春期发育期) 成熟期(平稳变化阶段):中年期 下降期:老年期 心理发展的动因 之一:遗传因素决定心理发展(高尔顿) 之二:环境因素决定心理发展(华生) 之三:遗传与环境因素决定心理发展(二因素论) 之四:通过社会学习获得行为发展(班杜拉) 之五:社会文化因素决定心理发展(维果斯基) 之六:心理发展是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结果(皮亚杰) 主要观点:心理发展是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的结果 1)在心理发展中,主体和客体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即两者相互依存,缺一不可。2)主体和客体相互转化的互动关系。 3)主体和客体的相互作用受个体主观能动性的调节。 ●认知发展本质的适应理论和主动建构学说 1. 图式:认知结构 功能:对客体信息进行整理、归类、改造和创造 作用:使主体有效地适应环境 发展:不断建构,从低级向高级发展 方式:同化和顺应 2. 同化:主体将环境中的信息纳入并整合到已有的认知结构的过程。 作用:强化并丰富已有的认知结构。使图式得到量变。

发展心理学试卷(三)

(试卷三) 课程名称: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考试时量:120分钟 一、名词解释(5个,每个3分,共15分) 1、超我: 2、最近发展区: 3、罗森塔尔效应: 4 、随机进入教学:5、概念形成:二、单项选择题(10题,每小题1.5分,共15分) 1、可以为“教育万能论”提供支持的心理学理论是( ) A、精神分析理论 B、行为主义理论 C、人本主义理论 D、认知主义理论 2、在经典条件反射中,当狗学会了对铃声做出反应,此时铃声已成为了() A、无条件刺激 B、中性刺激 C、条件刺激 D、泛化刺激 3、关于埃里克森理论与弗洛伊德理论的区别,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学说既考虑到生物学的影响,也考虑到文化和社会的影响 B、埃里克森认为孩子是生物冲动的奴隶 C、埃里克森提出了心理社会发展的八阶段论 D、弗洛伊德理认为存在与无意识中的性本能是个体心理发展的基本动力 4、小学儿童玩游戏机的水平不亚于成人,这是因为他们的()能力已有较好的发展。 A、注意的广度 B、注意的稳定性 C、注意的转移 D、注意的分配 5、在小学阶段,小学儿童的识记() A、机械识记和意义识记效果均随年龄增长而提高 B、机械识记和意义识记效果均不随年龄增长而提高 C、机械识记的效果随年龄增长而下降,意义识记的效果随年龄的增长而提高 D、机械识记的效果随年龄增长而提高,意义识记的效果随年龄的增长而下降 6、小红在小学二年级时,常因小事与同学吵架,升入三年级后,这种现象便逐渐减少了,这说明小红的情感()得到发展。 A、丰富性 B、深刻性 C、可控性 D、稳定性 7、下列人际关系属于小学儿童之间的人际关系的是() A、亲子关系 B、同学关系 C、师生关系 D、领导关系 8、某学生,易冲动,急躁、待人热情、直率、精力旺盛、言语动作急速而难以自制,头脑灵活、对学习内容理解快,但常粗枝大叶,不求甚解,他的气质属

儿童心理学复习资料1艾里克森的八个社会心理阶段中的前三个阶段

儿童心理学复习资料 0-1岁 基本信任对不信任 条件:儿童的需要能得到即时的满足;母亲能积极、敏感的 回应孩子的需要。 社会化代理人:母亲 1-3岁 自主对羞愧 危机:获得自主感,克服自我怀疑、羞耻感。 条件:给孩子自我负责的机会,让他们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社会化代理人:父母亲。 3-6岁 主动对内疚 危机:获得主动感,避免内疚感。 条件:让儿童承担责任和社会义务,对孩子的失败给与保护 性态度。 社会化代理人:家人。 2、布朗芬布伦纳的社会生态系统理论的构成系统 美国学者布朗芬布伦纳把外界环境因素和个体的生物因素揉合起来,提出了不同嵌套层级的社会生态理论。他认为个体的发展处在直接环境(养育家庭)到间接环境(社会文化)之间的几个环境系统中,每个系统都和其他系统以及儿童个体本身发生交互作用,这种作用结果导致儿童不同的发展水平。 布朗芬布伦纳的社会生态学理论由里到外依次为微观系统、中间系统、外层系统、宏观系统和动态变化系统构成,见下图。 生态圈 微观系统处于中心点,是指儿童在即时环境中的作用系统。在这个系统中儿童自己主动接受和探索外部信息,属于一种相对封闭的自为系统。其行为带有很强的个体色彩,这就是他们的生理能力、气质体系以及外部塑造的心理行为体系。 中间系统处于微观系统的外围,相对于微观系统它的交互作用范围更大一些,包括伙伴、父母、居家邻居、托幼学校、诊所、社区活动场所等即时环境。儿童和这些环境要因相互影响,每种状态都是双方共同作用的结果,儿童和大人以及伙伴一样都是主动的,直到建立一种氛围和价值的平衡。中间系统保证了家庭氛围中社会因素的加入。 外层系统在中间系统的外围,是儿童环境中那些正式组织和非正式组织要素,是儿童非即时性的环境。正式组织,如父母的工作室、宗教机构和社团的健康福利服务。非正式的组织,如父母的社会网络——提供建议、友谊和经济帮助的朋友和家庭成员。这些系统提供了儿童发展的制约和支持。外系统的衰弱会带来消极影响。由于个人或社团关系少,或受到失业影响而导致与社会隔离的家庭出现冲突和虐待儿童的比率在增加。包括父母单位、社区邻居、亲朋、各种媒体、机关、医疗机构等。 宏观系统处在第四层,像是外层系统和中间系统“蒸发”出的文化氛围,包括养育价值、社会习俗、教养法规及文化价值观、法律、文化和资源等,是儿童成长的大的环境保证。宏系统会间接影响儿童的微系统进而影响他们的发展。 动态系统是这个四个系统的状态属性,它更强调四个子系统的即时变化和非静止性。它是不断变化的。重要的生活事件,如同胞的出生、上学、搬入新的邻里环境或父母离婚,都改变儿童和环境的关系,产生影响发展的新环境。 社会生态系统理论认为发展既不是受环境控制也不是受内在倾向驱使。相反,儿童既是环境的产物,也是环境的生产者。社会生态学理论其实是一个社会环境的影响模型,操作性或应用性都比较差,但迎合了现在人们的一种环境价值观。 3、评价遗传对行为影响的两种主要策略(选择性育种与家谱研究); 选择性育种和家谱研究,是用来评价遗传对行为影响的两种主要策略。 选择性育种的研究:许多研究者通过选择性培育有特殊特质的动物,来回答遗传在多大程度上影响了这种特质的个体差异。一个有名的选择性育种的实验是屈赖恩所进行的,他试图证明老鼠走迷宫的能力是一种由遗传决定的特质。 传 统 医疗服务机构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