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女部字社会文化分析3

女部字社会文化分析3

女部字社会文化分析3
女部字社会文化分析3

女部字的社会文化分析

摘要:汉字作为汉语的书写符号系统,在记录古代汉语的同时,也承载了古代的汉语文化,而汉语文化也在世界文化宝库中闪耀着独特的光芒。女部字的产生和字义变化,反映了女性在不同社会发展阶段社会地位的尊卑嬗变,其中更是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文化。

关键词:女部字社会文化社会地位当代女性

1、汉字系统中独特的女部字组群

汉字的造字方法是因义构形和以形表意,同时因为它有了日渐完善的构形体制和构意方法,被学者公认为是当今世界上“唯一的一种有着日渐严密构形系统的表意文字”。汉字已有六千年历史,它不仅记录着人类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还积淀了一定的社会文化和心理内涵。在汉字系统中有一个独特的组群——女部字,三千年前的甲骨文中就已出现。女部字以其产生和演变的历史,向后人描述着女性世界及其文化。女部字的整理归类始于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这是我国古代第一部字典。

《说文解字》共收女部字238个,其中不包括重文13个,新附字7个。这是对此前出现的女部字的大聚合。《说文解字》中238个女部字,根据语义,可列为以下几个门类。关于女子“姓氏”,共11字,占总数4.6%;关于女子“婚姻家庭”,共16字,占总数6.7%;关于女子“容貌品性”,共169字,占总数71.5%;关于女子“亲属称谓”,共17字,占总数7.1%;关于女官女奴,6字,占总数2.5%;关于女子“名字”,18字,占总数7.5%。对于统领女部字的重要部件“女”的字义,《说文》解为“妇人”,这是就总体概念分两层意思说的话,未婚称女,已嫁人的才称为“妇”。“女”字甲骨文、金文、篆文都大致相同,是一象形字。

徐中舒《甲骨文字典》“女,象屈膝交手之形。妇女多活动在室内,屈膝交手为常见姿态,取以女性为特征,以别于力田之为男性之特征也。”这是解释字形的意义,上象“交手”,下象“屈膝”,这是在室内做活的形状。有人认为,女子屈膝跽坐的姿态显示了古代女子身份地位的卑微,这并不科学。女字字形并不能体现受歧视和地位低下的含义,只是客观上对女性体态惟妙惟肖的描摹。相反,因为“女”字在古代有一个很特别的用法,即在人名之前用女构成女性名字,如传说中的女娲、帝尧之女女瑛、夏禹之妃女娇,以显示女性地位的高贵。

当代字书《汉语大字典》,是一部以解释汉字的形音义为主要内容的大型汉语工具书,收字上至商周甲金文,下至现代汉语简化字,共计收单字56000字左右,集中反映

了中国汉字丰富多彩、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共收女部字956个,其中表姓氏的女部字共计的55个,表婚姻生育的有42个,表亲属关系的共计143个,表容貌外表的有239个。是目前收女部字最多的字典。这些较《说文》中的同类型字多出三倍,说明从古到今女性和女性文化一直受到广泛的关注。

2、女部字的意义类型

汉字是一种表意文字,它能以其奇妙的形体构造和特有的表意属性显示出独特的文化意蕴,传达着丰富的文化信息,成为民族文化的一种重要载体。女部字的字形构造蕴涵了它们从产生至运用过程中所积淀的深厚的女性意识。

2.1 女性为万物之始

初民思考生命的起源,首先系之于女性。在女部字组群中,以“姓”、“娲”、“始”最为典型。

姓,《说文解字》解释为:“姓,人所生也。古之神圣,母感天而生子,故称天子;从女从生,生亦声。《春秋传》曰:天以因生以赐姓。”所以“姓”的本义就是“生”。

娲,《说文》:“古之神圣女,化万物者也。从女,莴声。”传说古代有一位女神女娲,她炼五色彩石补天,用黄泥造出人类。女娲是人类最早的祖先。

始,《说文-女部》:“始,女之初也。”以“女之初”表示“人之始”,进而演化为万事万物的开始。“始”字从女,说明人生的开始是得于母亲。郑注:“始犹生也。”就是说妇女怀胎生子。《礼记-檀弓下》:“君子念始之者。”所谓“念始之者”,即念生己之母。《老子》曰:“无名天地之始,有名天地之母。”万物之母,即万物之始也。

2.2女性为远古氏族血亲的中心

远古的姓与今天的姓的内涵略有差异,那时的姓,不是作为个体人的血缘关系的标志,而是作为氏族的共名,是为整个氏族“明血缘”“别婚姻”创制的。

《说文-女部》所收姓氏用字(除“姓”外)多为传说中的古代帝王之姓,如“姜,神农居姜水,以为姓”;“姬,黄帝居姬水,以为姓。”“娄,出自姒姓,夏少康裔……”“姚,舜族姓。舜,生于姚墟,以为姓。”还有赢、妫等。这些古代的姓氏皆因女子的生活区域而得名,后来都因为是女子所生养的,所以都以女旁为姓,这也反映了当时人们“只知其母,不知其父”的社会现象,女子处于中心地位的事实。

2.3 婚姻中的女性负责家庭和生育

《说文》中收录的关于婚姻家庭的女部字虽然不多,但却不仅反映了古代的婚姻习

俗,也能折射出女性在婚姻家庭中的角色和地位。

代表性的字有“婚、姻、娶、嫁、妻”。

“婚”,它本写做“昏”,在《说文》中加上女旁,并解释为:“妇家也。〈周礼〉:娶妇以

昏时。妇人,阴也,故曰婚。从女从昏,昏亦声。”婚的本意是“妇家”,因为是女方到

男家去,所以“婚”字从女。古代娶老婆选在黄昏时段,一是合古礼,二是与当时的抢

婚习俗有关。张舜徽《说文曰注》对“婚”的注释:“古娶妇必以黄昏者,当缘上世有劫

掠妇女之风,必乘夜昏人定时取之,以避寇犯也。”把娶妻的时间安排在黄昏,是趁天晚女家不备而抢夺她们为妻。

“姻”,与“婚”字共生。妇家曰婚,婿家曰姻,女子因婿之家以为家,故《说文》解:“姻,婿家也。从女之所因,故曰姻。”所因,即所就,也可称趋就。“姻”是男子一

方的代称,因为女子将因就男方,所以称男家为“姻”。婿以昏时而来,女因之而去,于是男女婚姻就这样结成了。

“娶”,本做“取”,“女”字旁为后人附加。“娶”既表示武力的获取,当然也可以很顺当的表示抢夺别家的女子为自己的老婆,这也正好符合了古代的抢婚习俗。段玉

裁注:“取彼女为我之妇也。”娶妻如同对待战俘一样,强行占有,任意支配。

“嫁”,其音义之间存有内在的联系。据民俗学研究者证实,上古曾经公行买卖婚制,视女子为金钱财货,娶妻嫁女必以财货来交换。《韩非子》:“天饥岁荒,嫁妻卖子者,必是家也。”此中之“嫁”,实际上就是“卖”。由此可知,“嫁”字之所以被赋予类同“贾”

字之音,是由于在先民心目中,“嫁”本与“贾”有类同的涵义。而“嫁”字音义的这种联系,无疑会将远古买卖婚制的信息蕴涵其中,直至后世。

最能体现女性在家庭中的角色和地位的是“妻”字。《说文》:“妻,妇与夫齐者也。”“齐”是“齐等”的意思,说明妻子和丈夫在家内是并肩而立的,是平等的。“妻”字从女,从古文字“贵”,这表示古代妻子的地位是高贵的,当然这只是针对“妾”而言。“妾”,从立从女,意为立着的女人,妻在,妾不敢坐,地位低下。但即使在妻妾群中地位很高贵,妻跟丈夫仍然是无法相提并论的。

“妻”的意思完全等同于“妇”字。《说文》:“妇,服也,从女持帚,洒扫也。”段注:妇,主服事人者也。……妇人,伏于人也。”很明显,妻子职责是操持家务,为丈夫做洒扫之类的家务活,同时服侍公婆,服侍丈夫。可见,妻在家庭中责任重大,却地位卑微的事实。

关于生育的女部字主要有“妊、娠、娩”等。“妊,孕也。”娩,分娩,表示生孩子。

先民对繁殖后代是非常渴望的,甲骨文的“好”字写作左边是一妇女右边为一婴儿的形状,整个字形像一个妇女抱着一个婴儿,以能够生养子女的妇女为“好”。可见,“好”字是一个浸透先民生育崇拜意识的语言记录符号。

2.4 女性为衍生相关亲属的另一种参照

男有室,女有家,家室简单的说就是夫妻。男女结为夫妻,生儿育女。有了儿女,为人妻又复为人母,围绕妻母便出现了相关的亲属称谓。按照关系的不同,主要有三类: 一类是表示直系亲属关系的,这类字主要有“妈、姐、妹、姑、妣、姨”等。“妈”,现在主要是对母亲的称呼,也可指对女性长辈的通称,如大妈。“姑”,古时指丈夫的母亲,现指父亲的姐妹,现丈夫的母亲称婆。妣,指死去的母亲。姨,母亲自家姊妹为姨。

另一类是表姻亲称谓的,主要有“妗、娅、娣、姒”。“妗”指舅母或妻兄妻弟的妻子。“娅”指妹妹丈夫的互称,就是指今天的“连襟”。“娣”为同嫁一夫的的女子年幼者。“姒”,弟妻称兄妻或同嫁一夫的女子年长者。“娣姒”也称“妯娌”。这一类的称谓都是以男子为亲属称谓的参照,或称与男子相关的女性,或是女子对夫家亲人的称呼。

还有一类是表示对妇女的通称的。如“娘、妪、姥、媪、妞、嫔”。“妞、娘”古时指称少女,而“妪、姥、媪”则是对年老的妇女的通称(姥,现在也指外祖母)。

2.5 女性容貌姣好

形容女子容貌的女部字,绝大多数是褒义词,表示女子容貌的美好。典型的例字有:“妙”、“姝”、“娇”、“妍”、“娆”、“姣”、“姿”、“妩”、“嫩”、“媚”、“娥”、“嫣”等。

“妙”,字从少女,妙龄少女,内纯真而外秀丽,是妙不可言之意。《广雅释诂》解为“好”,就是美好的意思。《汉书·孝武李夫人传》“妙丽善舞”,妙丽,美妙、美好。

形容女子美貌,一个字似乎不足以表达,后来便造出了两个字连文为用。如娉婷,美好貌,白居易《昭君怨》,“明妃风貌最娉婷。”婵娟,女子色态美,孟郊《婵娟篇》:“妓婵娟,不长妍。”婀娜,女子体态轻盈柔美,宋玉《神女赋》“……,又婆娑乎人间”,“婆娑”极写神女姣丽之状。

2.6女性品行不端

表示容貌的女部字多为美好、赞美,而表示品行的则多为贬义的。《汉语大字典》收录此类字达60多个,表示淫乱放荡的如“奸、姘”等,表示贪婪的如“婪”等,表示妒嫉的如“妒、嫉”。此外还有意为懒惰、偷盗、奢侈、诽谤、不肖等贬义的女旁字,甚至有好多字表示的意义并不只与女性有关,却用“女”字作偏旁。这些贬义“女”旁字,

有的是对女性身份的一种认定,如“妓”、“婊”、“娼”、“婢”;有的则表示女性独有的心态行为,如“妄、妨、嫉、婪”等。

3.女部字的社会文化分析

汉语女部字在其产生和运用过程中,总是不断地积淀着不同时空的包括中国女性文化在内的文化观念,清楚的体现出女性在两性关系中文化地位的历史变更,以及在社会文化活动中的角色意义。

3.1被尊重与被敬畏:中国早期社会的女神时代

女神时代也就是人类学家所称的母系氏族社会。在那个时期,女性是民族生产和生活的组织者,在经济上处于主导地位,同时,在那个盛行生殖崇拜、“只知其母,不知其父”的年代里,肩负有“使人类繁衍生息下去”这一神圣使命的妇女当然地成了社会的主宰,形成了以母性为本位、以女性为核心的基本社会形态,得到了社会集团的普遍尊重、认可和崇拜。

女神时代的成因很复杂,就女部汉字而言,主要有两个方面。

3.1.1崇拜感受神力的母体。数千年来令人崇奉不已的女部汉字“娲”及其神奇传

说,大概最能说明这一点。

历代关于女娲的传说纷繁神奇:开天辟地时,女娲捏黄土为人,创造了人类;上古时代,天塌地陷,女娲以五色石补天。女娲因此而成为华夏世代顶礼膜拜的神女,被尊为“娲皇”。许慎在《说文》中明确指出:“娲,古之神圣女,化万物者也。”,女娲是创造人类万物的始祖女神。故而“女娲时代”也就被称为中国女性史上最为辉煌灿烂的“女神时代”。

在中国文化典籍中,母亲感天生子的传说流传很广:伏羲是华煦胥“履大人迹于雷泽”而生;神农是女登感神龙而孕。后世圣人诞生的传说,继承了母亲感天的神话话语,只不过变换了所“感”的对象,比如女媳吞薏苡生禹,简狄吞玄鸟卵生契,佛库伦食神鹊衔之朱果,遂生清祖爱新觉罗·布库里雍顺。

感生神化另一类相对集中的话语,是母亲梦日月受孕。《汉书》载汉武帝刘彻系其母梦日入怀受孕;宣武帝元恪母亲“初梦为日所逐,避于床下,日化为龙,绕己数匝,寤而惊悸,即而有娠。”

圣人由女人“感天而生”,与此相适应,“圣人无父”的神化话语,与“知母不知父”的历史话语相符合

现代人解读这些离奇的传说,会觉得荒诞,但古人在创造这类文本的时候是非常认真的,这类文本的生成遵循着一条规则,即《说文》里解释的姓:“母感天而生子”,其要义,是引导人们崇拜感受神力的母体。

感天生子的神话,开始时只集中于圣人的诞生,后来扩散到凡人的诞生。所以《白虎通义》说“姓者生也,人禀天气所以生者也。”

在旧石器时代后期的氏族公社阶段和新石器时代的母系公社阶段,世系按母系传承,子女从母姓。“姓”只“从女从生”,把男人悬隔在一旁,仿佛既认同了“无父”的神化,也认同了“不知父”的历史。

也许,在现代人看来,姓只是一个“空洞的能指”,姜、姬、嬴、姚,虽然字形和字音各不相同,但意义却是同一个所指——姓,这些文化符号,仅仅在声音表象和符号外观上才具有区别性特征,至于它所反映的内容,则被抽空了,人们只知道这是一个姓,而不知道它更多的内涵。但是,这些看似空洞能指的姓氏符号,对它最初的使用者来说,却可能是意味深长的。某一个血缘集团最初的姓,都或多或少地带有图腾崇拜的色彩。例如中国远古时代姜姓族人有头带羊角的图腾信仰,“姜”字构形“从羊从女”,姜姓子孙也都是这位头戴羊角女性祖先的传人。

作为一个血缘亲族的文化符号,每一个族姓,都意味着一个共同祖先的血脉传承,后世子孙对于自己文化之根的追寻,可以通过姓氏去回溯。

3.1.2 崇拜权力意志

最初的权力意志与女性相伴随。

从蒙昧时代到野蛮时代中级阶段,漫长的早期人类文明史,响彻着的是女性而不是男人的声音。

在经济生活中,当男人们由狩猎步入驯养和放牧的时候,女人们由采集步入了栽培和种植,成为原始农业的主角。

在婚姻形式中,群婚和“从妻居”的对偶婚确保了血缘传承和财产分配上母系的优越地位。在公共事物中,女性受到尊敬,并对选举氏族首领等重大事件具有影响力。在原始信仰中,先民将人类自身的生产和物质生产纳入同一个认识的框架,裸体的生育女神和裸着身体播种的妇女,构成了混沌而又拙朴的“天人交感”,使得女神较男神更早地成为被崇拜的偶像。

婚姻是人生“过关仪式”的重要一环。随着血缘群婚向族外婚转型,婚姻才真正具有了人伦之始的意义。族外婚从伦理的意义上禁止了血亲交配,避免了近亲繁殖,但是男女双方虽然互找外族配偶,子女却属于本族母系集团,世系按母系认定。

在这种婚姻形式中,女子的主角地位还是很明显的。随着母系社会的发展和女子贞操意识的萌生,婚配角色不固定的族外婚逐渐被婚配角色固定的对偶婚所取代,这一时期对“婚”字的准确注释,应该是“男子出嫁”,男子以女方氏族为家,正与“女”“家”二字合而为“嫁”暗合,子女作为母系家庭的成员,继承财产。至于男人,由于已经是“泼出去的水”,也就与他本氏族中断了经济上的关系。

当“婚”的现实形态由男嫁向女嫁转型的时候,女子在婚姻关系中的主角地位开始动摇。也许,在“倒插门”的男人身上,还能唤起关于男嫁的历史记忆。作为男嫁向女嫁转型的一种平衡过度,出现了男不“从女居”,女也不“从男居”的走访婚。不过,形式上两不从,并没有改变实际上女方的主角地位,因为走访是男子在夜间走访女子,行夫妻之义,女方招夫,男子只是女主人的过客。

自古以来,华夏民族就是一个注重群体力量和价值的社会,群体社会的凝聚需要权威,耐人寻味的是,权威的“威”下面,是一个女字。

《汉语大字典》将“威”归入“戈”部,威字取象,为广刃兵器一类,与斧形相近。而斧钺,则是一个典型的权威之象。然而,无论是我们的祖先举起石斧砍杀野兽,还是成汤以斧钺伐诛暴虐,似乎都让人想起男人的强悍和男性的绝对权力,但这只是历史断片。

在经济生活、婚姻形式、公共事物中的主角地位和主导意识,以及在原始信仰中的突出形象,合成了中国早期社会价值系统中的女性权威,这个权威在《说文》中被称作“威姑”。

《说文》“威,姑也。从女从戍。汉律曰:归告威姑”。“威”的本义,指丈夫的母亲——在封建家庭享有特殊地位、具有威慑力的婆婆。

与这句训释遥相呼应的,是日本《标准汉和词典》对“威”的解释:“拥有一家权力的女人”,中日两套跨越历史时空的词语解释系统不约而同地把“威”归入“女”部,不是没有道理的。

的确,“威”字构形中那把高悬在女人头上的斧钺,象征着女性的绝对意志。但是,随着男性向着社会舞台浩浩荡荡的进军,斧钺由女性的权力象征而走向了反面,成为“异己的、敌对的和统治的权力。”当男人被女人之“威”所压抑的生命力和冲击力得到充分释放之后,“威”字所沉淀的女性权力意志,只是在传统社会中婆婆(姑威)对媳妇的关系上,还保留着令后者绝对信从的威严。

3.2被侮辱与被损害:男权制度下的女奴时代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社会的生产方式已从原来的采集野果为主到以狩猎和耕作为主,女性的生理禀赋又使得她们在重体力劳动中的能力逊于男性。父系力量的上升使男性在社会生活中

占据了主导地位,逐步取代了母亲的地位,母系氏族转变为父系氏族,男权制度开始。而且这种男权制度从父系氏族开始,一直贯穿于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延续了几千年。

3.2.1婚姻关系中的“女从”

女性在男权社会里,地位卑下,成了被奴役、被歧视的群体。她们在母系社会享有的自由和尊敬失去,进而成为男人的附庸。我国古代曾出现过的掠夺婚姻、买卖婚姻就表明了女性的附属地位。有学者认为“抢婚”只是一种民俗,其实掩藏在民俗背后的却是女性不堪回首的血泪史。自从人类进入父系社会,女性在婚姻中的优越地位便开始跌落。母系社会以妇女为中心的婚姻,逐渐让位于以男性为中心的婚姻关系,也开始了嫁娶之俗。在正常嫁娶之外,男子欲得到某个或某些女性,常常是以武力进行掠夺、抢劫。尤其是在夏朝,抢夺妻子与抢夺权力和财富被视为同等重要。作为第一个“家天下”的君主启,开始纵情享乐,沉迷声色,为所欲为。而女子则开始沦为权势男子的“淫欲工具”,并成为他们争夺的战利品,轮番享用。

走访婚是两性伙伴关系中男性向女性最后的妥协,也是女性向男性最初的让步。此后,“从男居”取代了“从女居”的婚姻,由此“婚”字显示了向父权意志的转移,它的序幕是由掠夺婚拉开的,而这正是汉字“婚”所包含的最令女子伤心的文化信息。

“婚”的本义为“妻之家”,即《说文》所释“妇家也”。从当初以女家为归属的男嫁,转化为走向“妇家”的女嫁,女子在婚姻中的主角地位被颠覆,这种颠覆最初是以暴力的方式实现的,也就是“婚”字“从女从昏”的潜在所指——古时于黄昏时分迎亲的民俗仪式。所谓“礼,娶妇以昏时”,最初是以非礼的形式完成的在“昏时”劫掠女子的野蛮婚媾。这个时期,掠夺婚较普遍,也是女性失去自由的痛苦阶段。

待到“娶妇以昏时”真正具有“礼”的性质时,掠夺式婚媾逐渐仪式化为象征性的抢婚。现在女子结婚时“哭”的仪式性质也潜在的反映了抢婚对女子造成的痛苦记忆。但后来的抢婚慢慢失去了“抢”的实质,男方可以在新娘的帮助下在女方家钉上一根马桩,完成仪式便可以接走新娘。

这种仪式化的抢婚,更是反映了女子在婚姻关系中慢慢走向从属地位。汉语称婚后女子为妇,“妇,服也,服家事也。”(《释名》);“妇,服也。从女持帚,洒扫也。”(《说文》)这些释文,是经过男性霸权的婚姻重塑之后带有女子从属地位的形象写真,即使对已婚女子带有尊敬意味的称呼“夫人”,其释义也包含了“女从”的潜信息:《释名》“夫,扶也,扶助其君也。”字里行间隐约可见“既嫁从夫”的女子仰视其夫君的姿态。

在掠夺婚中,男性更多的依靠的是力的征服;在抢婚中,力的征服趋于淡化,巧取的因素开

始上升;至于买卖婚,就更是“温和友好”。但不管男人是所夺、所抢还是所买之“婚”,只是以不同形式实现的对女性的占有,这都是“女从”的性质的体现。在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郎才女貌的婚姻中,“女从”的角色心理更内化为某种观念意识。“女子出嫁,夫主为亲,前生缘分,今世婚姻,将夫比天,其义匪轻。”,《女论语·事夫》这段表述宣告了婚姻关系中“女主”的缺席,和“将夫比天”,则是对“女从”的悲怆而又凄冷的角色认同。

3.2.2 男权社会的审美对象

李泽厚先生在《中国美学史》指出:“中国美学一开始就十分注意美同感观愉快、情感满足的重要联系,并且不否定这种联系的合理性和重要性。”

孔子也说:“食色,性也。”

因为女性异于男性的外表,刺激了男人们的感官,所以女子最初进入他们的审美视野。因此,才有那么多专门形容女子外貌的女部字。

正是有了这种文化背景,人们才能光明正大地欣赏女性容貌美,

封建社会要求女子“三从四德”,“四德”即“妇德、妇言、妇容、妇功”。“妇容”作为“四德”之一,显示出男权社会意图从制度上对女子的容仪加以要求。

描写女性容貌的女部字之所以多含褒义,是因为完全强调男性的需要。古人说“士为知己者死,女为乐己者容”;大诗人李白也有诗云:“名花倾国两相欢,常得君王带笑

看”。可见,封建社会女人的美是为了满足男人的视觉享受和生理需求,女人的容颜姿态是男人茶余饭后的谈资。在他们眼中,女人如“花”,是供其观赏玩弄的,而重视女性顺

从的品性的一面,也是符合男性的审美取向,这也反映了先民的造字的视角,即男人着

眼点。对于男性而言,女子容貌是第一位的。

形容女性美好的女旁字及联绵词的出现,首先是因为女性本身就有的美好的容貌,造字者以此造字;其次,也是缘于女性美好的容貌逐渐成为男性审美对象。造字者从男

性的眼光考察,用字者凭男性的眼光形容,造字、用字相互映照。

3.2.3男权社会邪恶的替罪羊

在汉字的构型分析中,不难发现许多表示不端品行的均为女旁字,甚至表示的意义并不只与女性有关。几乎所有为人所不齿的坏事、丑事都与妇女有关,好象妇女就是万恶之源头。这都明显带有歧视女性的味道。

几千年来,凭汉字偏旁部首识字辨义,几乎已成为世世代代汉族人们语言文字习得机制中的一种心理定势。虽然在现行汉字中占90%以上的形符虽已不能表示该字的确切意义,但却普遍具

有表示该字字义类属和关联的功能。在这种心理态势的驱导下,人们在学习和使用以上女部汉字时,自然常常会联想疑问:这些女部字所表示的不正常、不健康心态和行为,本应是男女都可能具有的,尤其“嫖”、“奸”这类主要表示男性道德败坏的字,为什么也要以“女”字作为偏旁部首呢?

姜子牙有诗云:“青竹蛇儿口,黄蜂尾上针,二者尤自可,最毒妇人心。”大圣人孔子又曰:“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尼采亦说:“女人是危险的、潜行的、卑陋的四蹄兽。”这些被人顶礼膜拜的圣贤对待女人尚且如此,也难怪历朝历代总把“红颜”比作“祸水”,这些源于父系社会歧视妇女的社会心理,几千年来在我国乃至整个人类社会发展史上,使得歧视妇女者将一切污泥浊水无情地泼在女性身上,对女性的身心极尽污蔑诽谤,由此才会有众多贬义“女”旁字的产生。

当然,表示品行的女旁字也有含褒义的,这类字主要是表示女子顺从之德的。封建社会要求女子“三从四德”,于是就有表顺从的女旁字,如“如、委、媛、娓”等。“如,从随也。从女,从口”;“委,随也。从女,从禾”;“媛,顺也”;“娓,顺也。”(《说文解字》)可见,在男权统治者眼中,“顺从”才是女子最大的德性。从这些汉字中不难体会封建社会中女子丧失自由和尊严,完全成为男人附庸的可悲结局,他们歧视玩弄女性,却不容许女性反抗,要求妇女忍耐顺从。“三从四德”是几千年来禁锢在妇女身上最为残酷的精神枷锁,这种顺从观念也在汉字中打下了深深的烙印。

《说文》中“奸”的繁体字是三个女重叠在一起,三女在一起即生奸情,如虚假、奸邪、通奸。“三”泛指多,意思是说女人成堆就没有什么好事,女子一多,邪恶之事就容易产生,女子几乎与邪恶划上了等号。后来简化成了“奸”,意思是“女人干的必是坏事”。“奸”字从女从干。干,犯的意思,指不正当的男女关系,事关双方。有由男方为主产生行为的“强奸”,有双方都处于主动或互动状态的“通奸”、“诱奸”,而此字构形全以“女”字作旁,把责任全推到女方。甚至,把男性的恶性的品质也强加到女性头上。如出卖色相的男性也被称为“男妓”,这些反映了女性在男权社会中受歧视、压迫的地位,扮演着替罪羊、牺牲品的角色,就如一位学者所形容的“地处卑臣群污流焉,人居卑弱众恶归焉”。

女性从远古社会走到封建社会,随着角色扮演尊卑转变,女性的价值和地位也消失殆尽。

随着男权社会的建立和稳固,女性的社会地位日益低下。男尊女卑、三从四德等封建意识更加强化了社会对女性的歧视和压迫,这在语言的词汇、语法和语义中都留下了深刻的烙印。甚至,世界上许多语言也都携带着这样的歧视女性的信息,

英语和汉语一样,也常常表现出以男性为本体,女性为变体;男性为标准,女性为附属或例

外。就词汇而言,许多表示官位、职称、职业等名词未标明性别的往往是男性,一旦用于女性,汉语就要在前面加上“女”字,如“女医生、女律师、女记者、女法官”等。英文则要加上“woman”、“lady”、“girl”、“female”等进行标记。如:“woman doctor”、“lady lawyer”、“girl reporter”、“female surgeon”等。在人们的意识观念中,男性坐这些官位,从事这些职业,拥有这些职称是主流文化,是天经地义,是标准,无须表明,而女性拥有这些则是标准之外的次文化现象,是本体的变体。

在构词上,人们受男尊女卑思想的影响,大多男女两性并列的词汇,一般都遵循着“先男后女”的原则,于是有了:男女、夫妻、夫妇、兄嫂、父母、公婆,还有夫唱妇随、男耕女织、郎才女貌、才子佳人、英雄美女等等;英语中也有father and mother的词语组合另外英语词汇中“历史”是“history”而非“herstory”;“主席”是“chairman”而非“chairwoman”。

汉语第三人称代词“他”,具有特指第三人称男性单数和兼指两性的双重功能。在不能确定性别时,人们习惯用“他”表示。在表示复数概念时,即使女多男少,仍然用“他们”。英语语法中的性别歧视也可以从第三人称代词如he、his、him、himself的用法上体现出来,当一些不定代词如one,each,everyone,anyone等用来回指时常常用he,his,him,himself而非she,her,hers,herself。

4. 现代社会女性主体意识的觉醒

从远古母系氏族社会进入男权社会,崇尚男尊女卑,女性地位下降。但是,在受歧视,被丑化的同时,女性的反抗也随之而起,解放意识渐渐觉醒。

在“男女平等”的大旗帜下,“五四”的女青年身体力行地开始了自身解放的行动。“女人也是人,也要有独立的人格”成为那一时代知识女性的主体意识。多少女性在“做一个人”的愿望激励下,挣脱了层层枷锁,开拓了新的人生道路。

随着改革开放,妇女的生存状态发生了全面改革,就业率和受教育程度都有大幅度的提高。许多女大学生还深入妇女大众中宣传自己的主张,批评性别歧视,唤醒妇女的独立意识,将妇女权利的斗争推广到广大生活的各个方面,强烈要求妇女不再成为男人的附庸,这对促进女性主体意识的形成起了重大作用,女性在社会中承担的角色越来越重要。

进入21世纪,社会发展为女性提供了更好的发展空间,性别角色的淡化和模糊促进了新世纪妇女解放运动的发展和完善,女性的基本权利得到进一步的实现,妇女的自主意识和能力建设有了极大的改善。

随着商品经济的强势冲击及其无孔不入,女性在创建社会财富方面占有了40%左右的江

山。这证明了当代女性是社会文明、社会发展、社会建设中一支不可缺少的生力军,也是家庭教育的督导力量。

在当代社会,妇女大步走向社会经济、政治、文化、体育等舞台,所取得的成就更是举世瞩目。仅就体育而言,三大球是中国的弱项,而女排以五连冠的优异成绩获得了整个世界的掌声。女足也拿过亚军,而男足仅仅拿到一个世界杯的入场券。从这点事例看,谁说女子不如男呢?其中足见当代女性的自信和活力。同时女性形象在电视广告、招贴、报刊封面等大量的出现也是对女性的肯定,而像医疗、卫生、音乐、纺织、服务、公关等更是成为妇女的优势行业。

社会的发展离不开妇女,她们是建设和谐社会,促进家庭和睦不可或缺的生力军,在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

结语:漫长的历史,其实也是一场漫长的两性战争史。数千年历史沧桑,阴盛阳衰和阳盛阴衰相消长,其中也涵了相应文化背景的变迁。纵观女性从辉煌到屈辱再到辉煌的历史记忆,女性世界因女旁字而得到了充分的展示。

参考文献

[1] 许慎:《说文解字》[M]. 北京:中华书局, 1963

[2]《汉语大字典》第二卷[Z].湖北辞书出版社,四川辞书出版社,1987

[3]叶映:〈〈从〈汉语大字典—女部〉看中国的历史文化〉〉[H] 广西广播电视

大学学报2004年9月第15卷第3期

[4] 郝志伦:〈〈女部汉字与华夏女性观的文化思考〉〉[J] 达县师范高等专科学

校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3月第9卷第1期

[5]周刀春:《汉语部首例解》[M] 知识出版社1991

[6] 谭学纯:《“女”旁字和中国女性文化地位的沉落》[J]芜湖教育学院院报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社会环境分析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社会环境分析社会环境对每个人的职业生涯乃至发展都有重大的影响。通过对社会大环境进行分析,了解所在国家或地区的经济、法制建设发展方向,寻求各种发展机会。影响职业生涯的社会环境因素包括: 经济发展水平 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地区,企业相对集中,优秀企业也就比较多,个人职业选择的机会就比较多,因而有利于个人职业的发展;反之,在经济落后的地区,个人职业选择的机会就相对较少,个人职业发展也会受到限制。 社会文化环境 社会文化是影响人们行为、欲望的基本因素。它主要包括教育水平、教育条件和社会文化设施等。在良好的社会文化环境中,个人能力受到良好的教育和熏陶,从而为职业发展打下更好的基础。 价值观念 一个人生活在社会环境中,必然会受到社会价值观念的影响,大多数人的价值取向,在很大程度上都是为社会主体价值取向所左右的。一个人的思想发展、成熟的过程,其实

就是认可、接受社会主体价值观念的过程。社会价值观念正是通过影响个人价值观而影响个人的职业选择。 政治制度和氛围 政治和经济是相互影响的,政治不仅影响到一国的经济体制,而且影响着企业的组织体制,从而直接影响到个人的职业发展;政治制度和氛围还会潜移默化地影响个人的追求,从而对职业生涯产生影响。 通过分析和了解影响职业的社会环境因素,有助于我们 个人制定正确的职业生涯规划,使个人在变化的社会环境中不断取得职业生涯的发展. 职业规划的意义 1.以既有的成就为基础,确立人生方向,提供奋斗策略; 2.突破生活格线,塑造清新充实的自我; 3.准确评价个人特点和强项; 4.评估个人目标和现状的差距; 5.准确定位职业方向; 6.重新认识自身的价值并使其增值; 7.发现新的职业机遇; 8.增强职业竞争力; 9.将个人、事业与家庭联系起来。

快递行业宏观环境分析

快递行业宏观环境分析 宏观环境PEST分析 PEST分析又称大环境分析,是研究宏观环境的有效工具。通过Pest分析法,公司能够剖析出自身所处的外部大环境究竟对自己的发展是有利还是有害,以及据此作出战略规划,趋利避害。其中每一个字母各代表一个因素,分别为:P(political—政治)、E(economic—经济)、S(social—社会)、T(technological—技术),接下来将通过pest分析模型,如图2-2所示,对顺丰速运所处的宏观环境进行分析,洞察利害然后灵活应对。 (1)政治环境(Political) 政治环境因素,是指对组织经营活动具有实际与潜在影响的政治力量和有关的政策、法律及法规等因素。 政治因素对企业发展的影响是最深刻的,一个行业的兴衰存亡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政治法规的支持与否。在当下,政局稳定,法规相对严明规范,我国快递行业面临的政治环境总体来说较之以往有了很大的改善,借力于国家政策,获得了很大的发展机遇,另外随着市场准入标准的此升彼降,快递企业今后的发展依然是挑战重重。

图2-2快递行业宏观环境PEST分析 2010年,国家制订了十二五规划草案,提出要在前一规划取得成果的基础上,继往开来大力推广快递服务;同时,2009年10月,新《邮政法》正式出台,首次在法律上明确了快递企业的地位,并且提出了邮政市场鼓励竞争、促进发展的原则,补充、完善了寄递渠道安全监管的制度和措施,修订了邮政业务资费的制定机制,新法中的其他相关规定也为行业的良性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保障,为行业内的快递企业的自身规范提供了依据。《快递业务经营许可管理办法》设定了更全面、更严格的快递业经营许可标准,为国内的快递企业的发展确立了更高、更明确的目标,这些都必将促进国内快递行业向着规范、有序、健康的方向发展。同时新《邮政法》对邮政专营信件范

女部汉字的文化内涵刍议

女部汉字的文化内涵刍议 摘要:文字是文明的展示也是文化的录存。文化内涵在汉字中的保存是一份珍贵的遗产。但是,由于人们认识上的种种偏差,对于汉字文化内涵的认知往往在某种程度上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历来专家学者们对于女部字的研究,往往只局限于男尊女卑,性别歧视方面,没有对女部字所反映的独特的文化内涵以及传达出的关于女性的丰富的深层文化信息作深入的探究。本文以女部字的文化内涵为切入点,注重客观文本资料,从中探求字义,查考文化渊源,认为不同感情色彩的女部字共同构成了丰富而特殊的女性文化,并从女性社会规范角度展开了论述。 关键词:女性社会社会规范文化内涵认知 汉字是中华文明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不但承载了我们几千年的历史文化,而且也是从古到今人们进行沟通的重要手段。汉字是世界上唯一未曾中断使用而沿用至今的文字系统,也是现在世界上唯一仅存的表意系统的文字,是对被观察事物进行艺术简化而逐渐演变形成的。因此,它保留了象形表意的基本特征,承载着许多文化气息,具有独特的文化内涵,因而能够传达出丰富的深层文化气息。因为它在发展演变过程中从未中断过,所以就保留了所承载文化的完整

性、一致性、可靠性和合理性。汉字可以说是中国古代文化的活化石。正如李大遂先生在他的《简明实用汉字学》“序”中说的:“汉字最能反映中国文化特色。”的确,从某些汉字的造字结构上就可以看出语言中性别歧视的痕迹和男尊女 卑的烙印,如“女”部字。然而,历来人们对女部汉字的研究,往往只局限于男尊女卑、性别歧视方面。很少有人把古老的文字学与文化结合起来,全面探讨女性文化的丰富内涵。其实,在我们今天看来,不论是“贵”也好,“贱”也好,“尊”也好,“卑”也好,它们都反映了一种客观存在的社会现实。今天,我们研究女部字,应该注重挖掘它所蕴涵的深刻的文化内涵,一种与女性有关的文化,我们称它为女性文化。而正是这些带有不同感情色彩的女部字,共同构成了特殊而又丰富的女性文化。在今天推崇男女平等的时代,女性的社会地位日益提高,人们对于女性文化发展的探索也日益加深。在这样一个大的时代背景下,本文拟从古老的文字学角度以“女性社会规范”为例来探究女性文化的形成与发展的脉络。 一、贞洁 在上古,由于特定的社会环境,贞洁观在当时是很淡薄的。女子可以随便与任何一个男子偶居,而不受伦理道德的约束,男女之间的恋爱是很自由的,甚至是公开化的。《诗经》记载了许多自由恋爱的故事,如《氓》就是一个很好的

社会学:文化的分析

第二节文化的分析 文化分析是将文化作为一个整体来加以分析和考虑的。要分析一个整体的文化,所涉及的主要问题是:(1)其主流价值观和标准是什么,需要确定;(2)文化是如何在社会行为中得到体现的,需要观察;(3)价值观和观念是如何塑造物质文化,同时又为物质文化所决定的,需要研究。 人类学家的主要任务是描述和分析原始文化,而分析现代文化是社会学家的主要任务。他们虽然从不同传统出发,根据不同的学术著作研究文化,但他们在兴趣点和研究方法上都十分相近。社会学家在文化分析中引用了大量的人类学概念和有用的技术方法。下面我们就来讨论或考察文化分析中的三种最重要的研究视角:功能主义的、冲突论的和文化生态学的探讨方法。 一、文化分析的视角 (一)功能主义的视角 社会学家和人类学家在考察信仰体系、礼仪、制度或文化的其他方面的特征时,首先要回答一个基本问题:“为什么文化的这个方面能够存在?”从功能主义视角来看,“为什么某个文化特征能够存在?”是由于这个特定的文化特征履行了某种重要的社会功能。“它承担了什么功能呢?”这是功能主义者进一步感兴趣的问题。 功能主义是文化分析中使用最广泛的方法之一,它曾是英国人类学家的主要研究方法,其开创者之一是马林诺斯基。是他最先提出了这个当时具有改革意味的词汇。他所接班的那一代社会人类学者在英国来 说一般认为是以E·泰勒(E·B·Tylor)开始的。在他所著的《原始文化》一书里,泰勒为英国人类学第一次写下了“文化”的一个定义。马林诺斯基基本上接受了这个经典定义,不过在列举的文化内容中多了物质的那一部分,如传统的器物、货品、技术等。他认为,所谓“文化”,是人对自然的加工。文化是人们为了满足人的需要(生理与心理的)而发生的,文化对人是有用的,满足生活需要是文化所起的作用,所以说文 化是有功能的,功能等于用处。文化是个体系,它是由若干互相关联的 部分组成和配合活动的。【1】因此,根据马氏最早的需要论,功能 (function)一词是指对人有用处的意思。另一个被公认的功能派创始人 之一是布朗(Radcliffe-Brown),他用函数论来解释功能。函数是一个 数学名词,在数学里如果说甲是乙的function,就是说甲的变化跟着乙 的变化而变。我们可以理解为甲乙处在一个体系里,甲乙互相牵连,甲 变乙亦变,文化中的各部分就是这样的关系。布朗强调功能是互变的关系。比如说物质文化的改变,相应的带来制度、思想观点以及价值观等精神层次的变化。这样就摆脱了文化和生物或心理的挂钩,也就脱离了对人有用的限定。

美国市场营销环境分析

美国市场营销环境分析 一、宏观环境分析 1.1人口环境 1.1.1 人口总量 2008年的美国人口统计数据表明:美国已拥有303,824,646人。美国是一个拥有十分多样化的种族及民族的国家。白种美国人占大部分(约2/3),而其余三分之一的少数人种多集中在沿海或都会区,拉丁美洲裔为一支人种分化广泛的民族,为少数民族中的最多数。非裔美人则集中在南部、及部分东北及中西部,为美国少数种族中的最多数。2006年美国社区调查显示,全美人口中白种美人就占74%,其中约有8%为部分拉丁美裔,未混有拉丁美裔血统之白种美裔者则约占66%。 1.1.2 人口密度分布 白种美人在每个区域都占多数,又以中西部为尤,高达82%全区人口。亚裔美人集中在西岸地区,其中有47%居住于加州及夏威夷等地。美洲原住民部分也集中于西部,西元2000年人口调查发现目前美洲原住民人口约有4千100万人,这是自从1776年来最高的数字,超越西部四分之三的夏威夷原住民及太平洋群岛地区原住民数量。其他裔籍者则大部份居住于西部或南部,约有69%这些地区多裔美人居

住于此。这些其他裔籍的美国人,都在2006年被重新分类为白种,而这些人几乎都是拉丁裔混血,44%住在西部。拉丁裔人口占西部人口27%,占全国人口43%。 1.1.3 人口结构分布: (1)年龄及性别结构(2008年) (2)种族结构(2003年) 白人:81.7%;美国印第安人:1%;夏威夷与其他太平洋岛屿原住民: 0.2%;亚洲人:4.2%;黑人:12.9% 1.2 经济环境 1.2.1 经济总量 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2009年国内生产总值(GDP)为14.27万亿美元(居世界第一),人均GDP为46443美元(居世界第6)。美国经济是资本主义兼混合经济体;大多数微观经济决策由公司或私人企业做出;政府则以法律、财税政策、货币政策等方式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并在基础研究和教育、公共卫生、社会安全保障、储蓄保险等领域提供相当一部分资助或服务。

从鬼文化看中西文化异同

作者简介:周佩君,单位: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12级汉语国际教育专业 摘要:中西方文化因为民族性格等原因在各个方面都有巨大的差异,但是对“鬼(ghost)”却表现出基本一直的认知。究其原因,原始人类对自然万物的淳朴观念和敬畏之心是相同的。但是由于文明的发展,受到宗教、民族习惯的影响,由“鬼文化”引发的丧葬制度和鬼节在中西方之间产生了巨大的分歧。 关键词:“鬼文化”ghost;丧葬制度;鬼节;中西文化异同 中国和西方因为历史、政治、地理等各种客观因素的影响形成了截然不同的文化特色。一直以来,大多数人致力于研究中西方民族性格的差异。如含蓄内敛与开朗外放,集体主义与个人主义等各种相反的特点。然而,在对“鬼文化”的认识上,中西方却形成了基本一致的看法。 (一)中国的“鬼文化” “鬼”是指人类死后所化作的灵体。我们可以从中国传统文献典籍中认识到中国人对“鬼”的认识: 《礼记?祭义》载:“众生必死,死必归士,此之谓鬼。”① 《说文解字》曰:“人所归为鬼。从人,象鬼?。鬼?气?害,从厶。凡鬼之属皆从鬼。,古文从示。居伟切。、,古文鬼。”② 而段玉裁的《说文解字注》进一步说明了什么是鬼: “人所归为鬼。以叠韵为训。释言曰。鬼之为言归也。郭注引尸子。古者谓死人为归人。左传。子产曰。鬼有所归。乃不为厉。礼运曰。气归於天。形魄归於地。从儿、?象鬼头。自儿而归於鬼也。从厶。二字今补。厶读如私。鬼阴气贼害、故从厶。阴当作?。此说从厶之意也。神阳鬼阴。阳公阴私。居伟切。十五部。凡鬼之属皆从鬼。”③ 也就是说“鬼”字是一个象形字,表现出古代中国先民对于鬼魂的形状想象:下面是人,上面是个奇怪可怕的脑袋。 鬼虽为人死后所化,但是却比人多了很多强大的力量。我们从各种文学作品或者影视作品中都可以看到:鬼可以飞,可以穿墙,可以隐身,会法术,甚至也可以附身到活人的身上。但是鬼属阴,《说文解字》曰:“鬼,阴气”,民间以阳气为人,阴气为鬼。所以鬼一般在晚上才出来,不能见光,遇见阳光就会灰飞烟灭。虽然人鬼殊途,但是中国自古的传说、话本小说中,却经常出现“人鬼情未了”的桥段,如《聊斋志异》中最常被改编成影视剧的《聂小倩》就是讲一个叫宁采臣的书生和女鬼聂小倩相爱的故事。 后来佛教传入中国,丰富了地狱和转世投胎的观念。即是说,人死之后,魂魄会进入地狱,若生前善事做的多,则可以转世投胎重新做人。而若坏事做多了,则会根据罪恶程度要么投入畜生道,来世做牛做马;要么会在十八层地狱受刑,永世不得超生。并且,转世投胎,会根据前世的恩怨纠葛,有债还债。中国人常说,“孩子是父母前世欠的债”,父母骂不争气的小孩时,也会说“你这个讨债鬼”。 同时受到道教的影响,鬼亦可修道成仙,造成人、鬼、神混杂的局面。并且道士逐渐取代了巫师的位置,实行招魂、超度、驱鬼等活动。 发展到今天,除了原本的意义外,“鬼”也有了很多其他的意思。《新华字典》关于“鬼”字的词条有6个:(1)迷信的人以为人死之后有灵魂,叫鬼;(2)阴险,不光明:鬼话,心怀鬼胎;(3)机灵(多指小孩子):这孩子真鬼;(4)对小孩儿的爱称:小鬼;(5)对人蔑称或憎称:酒鬼,吸血鬼;(6)星宿名,二十八星宿之一。可以看出,“鬼”字的使用多数是带有贬义色彩的,“鬼话连篇”“赌鬼”“人不人鬼不鬼”等。偶尔,会变成带有褒义色彩的词汇,比如有时候用于小孩子身上的“小鬼”“鬼灵精”就是带有宠溺口味的爱称;还有情人夫妻之间,女人称呼男人“死鬼”也是听着不好听,但带有爱意的称呼。

深圳教育现状分析

深圳教育得现状及发展方向分析 深圳教育得发展现状可以概括为:历史短、速度快。2013年成为全省首批推进教育现代化先进市,2014年首批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验收。全市现有各级各类学校(含幼儿园)2310所,在校生(含在园幼儿)195、8万人,教职工17、6万人,基础教育规模与上海、北京、广州接近。 深圳教育发展主要特点有四个方面: 一就是高等教育底子薄、势头好。2010年前深圳市高校较少,更没有985、211院校,近年来通过大力引进集聚优质高等教育资源,高等教育发展步入快车道,高起点建成与筹建一批高校,并与一批国内外顶尖名校签约在深合作办学。 二就是基础教育质量优、学位紧。深圳市高考成绩居全国全省前列,省级普通高中比例、公办标准化义务教育学校比率、教师职称学历达标率等指标全省领先,但由于适龄人口特别就是非户籍人口快速增长、入学门槛低,基础教育规模增长较快。 三就是职业教育规模小、水平高。深圳市职业教育规模相对较小,但整体发展水平较高,高职院校办学水平全国领先,全市有12所中职学校(近50%)成为省级以上重点学校。 四就是民办教育比例高、优质少。深圳市民办中小学占38%,民办幼儿园占96%,两项比例在全国大城市中均为最高,但优质、品牌民办学校比例低,还不能很好满足市民对选择性、特色化教育得需求。

关于深圳教育存在得问题与对策,我们从高等教育、基础教育、职业教育、民办教育、学前教育五个方面阐述,涵盖各级各类教育,逐一分析问题,有针对性提出对策。 高等教育方面 深圳市存在着整体规模偏小、缺乏高水平大学、人才培养层次偏低、高校科研创新能力不足等问题。2016年10月,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高等教育发展得若干意见》,确定了深圳市下一步发展高等教育得总体目标、基本思路与主要举措。 未来10年,深圳市将在继续扩大规模得同时,坚持现有高校与新建高校协调发展,较大规模大学与特色学院建设并举,普通高等教育与职业高等教育同步推进,重点发展大体量(万人规模)本科层次以上得大学,重点打造理工科、医学类学科与专业。 为落实市委市政府部署,领导提出了包括重点建设一批高水平大学、实施一流学科培育计划、引进与培育高水平师资、与境外著名高校共建特色学院、建设高水平创新载体、深化综合配套改革等六条举措,争取到2025年,全市高校达到20所左右,全日制在校生约20万人,3-5所高校排名进入全国前50,进入教育部学科评估前10%得学科达到50个以上,进入世界ESI排名前1%得学科达到30个以上。 基础教育方面 深圳市存在着学位紧、班额大,质量提升任务重、区域发展不均衡、教师配置标准低、优秀人才引进难等问题。如深圳市人口增长迅速,基础教育质量好,就读门槛相对低,导致学位紧张,公办学位缺口较大,生均拥有教育资源量与北京、上海等城市差距较大。 对此,领导提出四条对策,包括: ● 一就是强化督政督学,将义务教育公办学位得建设情况将纳入区委区政府得年度绩效考核,强化办学水平评估。 ● 二就是加快学位建设,“十三五”期间,全市拟新改扩建16所公办高中与170所公办义务教育学校,预计增加学位24、33万个(包括普高学位2、83万个,初中学位6、2万个,小学学位15、3万个),并建立学位供需规划“631”机制、完善教育用地规划协调联动机制、优化深圳市义务教育公共服务政策与积分入学制度等。 ● 三就是推进集团化办学,研究制定集团化办学得系统扶持政策,依托优质学校,组建若干个教育集团。预计未来3年,增加2万多个优质高中学位。 ● 四就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大力引进一批名校长、名教师,深入推进校长职级制,优化教师系统培养机制,加强民办学校校长教师队伍建设等。

保险行业的社会文化环境分析

保险行业的社会文化环境分析 近年来,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我们越来越深切的感受到生态环境变化带来的影响。而早在04年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先生就提出了金融生态的概念,他说的金融生态主要是金融生态的外部环境,中介服务体系,企业改革的进展及人际关系。而保险作为金融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生态环境既有与之相通的一面,也有自己的专属特性。现在我们就对其社会文化环境进行分析。 第一、教育状况分析 我国自1980年恢复国内保险业务,我国经济增长较快,保险需求量较大;保险公司的数量不断增加,从事保险销售工作的人员也越来越多。但管理落后、员工素质低下已成为保险公司进一步发展的“瓶颈”,特别是进入2009年,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预计未来几年全球财产保险业将面临增长放缓的局面。我国又有不少保险公司特别是地方保险公司发展历史不长,员工培训经验不足,措施不当,并没有取得令人满意的培训效果,使得培训出现了亏本。而在目前,中国保险业在人力资源方面仍然面临人才数量相对不足、人员素质总体偏低、人员结构亟待优、人才流动亟待规范等比价突出的矛盾和问题。 这些方面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保险业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必须采取措施努力加以解决。加强保险教育是解决保险业人才问题的根本出路。应大力普及保险知识,改进学校教育和学历教育,促进继续教育和职业培训健康发展,建立和规范保险专业资格认证体系,建立和完善多元化、多层次的保险教育培训体系,切实发挥监管机构、大专院校、保险社团和保险公司在教育培训方面的主渠道作用。 第二、价值观念分析

保险业核心价值观就是保险业的发展志向。核心价值观,简单地说就是某一社会群体判断社会事务时依据的是非标准,遵循的行为准则。保险业的核心价值观要具有统领行业科学发展的作用。从保险业自身来讲,要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就必须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将自身的发展融入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与和谐社会建设的全局,加快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着力保护保险消费者利益,积极探索建立自身成长与社会贡献兼具的商业模式,实现行业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保险业的核心价值观要具有引领行业文化思潮的作用,文化是一种软实力。从狭义上讲,保险行业文化,应该是行业在改革发展和经营管理实践中形成的能够为行业内部所认同的并共同遵守的、体现行业特点的发展使命、发展愿景、发展宗旨、发展精神和价值观等各方面的总和。这种行业文化指导下的行业发展精神,是推动行业科学发展的不竭动力。从行业科学发展着眼,必须要有一种主流的,积极、健康、向上的文化来引领,形成一种行业主流文化,使之成为行业内部奋发向上、开拓进取的精神纽带,从而引领行业走上发展科学、效益显著、整体素质不断提高、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道路。 另一方面从中国的历史来看,中国是一个有着几千年历史的小农经济社会。与西方的工业化社会相比,小农经济社会重实物而轻货币,重个人情感而轻法律契约,重近期而轻长远。这些历史积淀无疑与保单典型特征相冲突,如货币性、契约性与长久性的冲突。其次,从中国的文化来看,中国文化推崇“富贵在天,生死由命”,信奉“养儿防老”,重视家庭共济,这些文化基因无疑与保险所具有的防范风险、转移风险、在全社会范围内分担损失的社会机制特性相矛盾。再次,从体制因素来看,自解放以后,中国搞了近30年的计划经济。从保障的角度来说,这样一种传统的计划经济是以否定和忽视自我保障,而以政府保障为其基本特征的。保障程度虽然不高,但范围广泛,政府对国有部门的职工实行几乎“从摇篮到墓地”的全方位保障。改革开放以后,即使理论和实践都在逐渐发生变化,

社会文化环境分析

社会文化环境分析 一、社会文化对企业文化的影响 (一)社会文化和企业文化的关系 每个社会都有它与之相适应的社会文化,它以社会物质生产的发展为基础,随着社会的变革而变革,具有自身的规模和历史连续性,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企业文化是与社会文化环境和背景相呼应的,随着社会文化的发展而发展;但它又对周围环境发生作用,并影响整个社会文化。所以企业文化是社会文化的一种亚文化,企业文化的建设和发展与社会文化的建设和发展是相互影响、相互推进的。这种关系具体表现在精神、思想、道德、价值观和作风等方面,企业文化与社会文化是一般与个别的关系。每个社会都继承和发展了一种独特的生活、学习、劳动和生存方式,并将其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传给后代,社会文化具有明显的传承性。企业文化也具有这种特征,因为它是社会文化影响、渗透的产物,是社会文化融于企业活动之中而形成的经营管理的结合物。企业文化依据社会恰当的行为所应共同遵守的信仰、准则、习惯以及规则、规范为主要内容,但又表现为企业员工自觉悟守的特有价值观念。因此企业文化既以社会文化作为其生长的土壤,又按照自身的规律演变和发展;既是社会文化的具体体现,又是企业经营管理最高层次的意识形态的反映。所以说企业文化与社会文化既有共同的结合面,又存在着不容忽视的企业独特的个性。 (二)社会文化熏陶下的企业价值观 企业文化的核心是企业价值观,当我们培养和认定企业价值观时,从社会文化的角度出发,需要坚持以下原则:第一,以人为本的管理价值观;第二,以强国富民为本的共同价值理想;第三,以事业为本的人生价值取向;第四,以绩效和能力为本的主体价值取向;第五,以诚信为本的道德价值取向。此外,建设企业文化时还要以民族文化为根本,继承优秀的民族文化成果,同时吸收外来文化的积极因素,不断丰富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企业文化。 二、中国传统文化的扬弃 企业文化根植于民族文化的土壤中,企业的价值观念、行为规范等无不打上民族文化的烙印。中国传统文化具有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和丰富多彩的内容。作为东方文明的重要发端,中华民族文化不仅哺育了中华民族,对大和民族、高丽民族等文化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作用,而且对整个人类文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人类文明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民族文化是企业文化的摇篮,是企业文化的根。重新建构新型的社会主义企业文化,需要继续从我国民族文化中汲取营养,继承优秀的民族文化传统。 我国历史悠久,具有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这些文化总体上讲是围绕以自然经济为基础、以家族为本位、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宗法等级、伦理纲常这一基本精神而展开的。其中充满了矛盾,也具有鲜明的两重性。用现代的眼光看,它是积极与消极、进步与保守、主动与主静、务实与务虚、制天命与畏天命、天人之分与天人合一、自强与自粤、重理性与重直观、开放与封闭、创新与调和持中等杂糅在一起的混合体,其申有精华,也有部分腐朽没落的糟粕。对于当前的企业文化建设,前者将成为我们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后者则构成我们不小的文化包袱。糟粕得不到抑制,会加剧企业文化的冲突,阻碍企业发展;精华得不到弘扬,新型的企业文化将失去根基,难以建构,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我国企业管理现代化问题。所以,对我国传统文化应采取扬弃的态度,在分析、认清中国传统落后文化对现实企业消极影响的同时,还要认真总结我国优秀的文化传统,使其发扬光大,成为推进企业文化进步的强大精神动力。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以下几个方面会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发挥积极作用。 (一)团体意识 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家族团体主义是建立在等级制度基础之上的,在一个家族团体内,以家族利益力最高目标,追求家族利益的最大化,强调团体(整体)重于个人,个人无条件服从整体,强调家族内部以伦理关系为基础的和谐与稳定。这种文化固然有压抑个性、不利于创新和竞争的消极作用,但它作为一种持续了几千年的群体精神,对今天的企业文化建设还是具有积极意义的。企业是一个相对封闭的系统,可以视酣一个小家族",去掉封建性,保留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与市场经济和社会化大生产是不矛盾的。增强企业员工的"家族"观念,有利于企业的整体利益以至国家利益,形成团体凝聚力和竞争力,重构人们以团体利益为重的团体精神。日本企业较好地利用了家族团体主义的传统,较好地处理了个人同企业

沃尔玛的社会文化环境分析分析

沃尔玛的社会文化环境分析分析 (一)、沃尔玛进入中国的社会文化环境分析: 沃尔玛从一个乡村小镇的小杂货店成长为世界企业500强之首的大型跨国零售业帝国,其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1996年中国首家沃尔玛购物广场和山姆会员店同时开张,标志着沃尔玛正式进入中国市场。面对市场环境的变化,许多企业都通过再定位策略在保持原有优势的基础上寻求突破。沃尔玛是世界零售业的巨头,以“天天平价”作为其主要市场定位策略,赢得了平民消费者的青睐,在人们的心目中树立了“质优价廉”的企业形象。它从一个小小的便利店到世界《财富》五百强之首,一夜之间沃尔玛的商业神话传遍世界。下面从其社会环境分析: 1、人口因素:沃尔玛于1996年进入中国市场,当时中国的人口 总数约1223890000人,印度和美国的人口总数约945600000 人,中国近几年的人口数量2006年末13.14亿,2007年末13.22 亿,2008年末13.30亿,2009年末13.38亿,2010年末13.46 亿,截至2010年11月1日,我国大陆总人口为13.39亿人,计入港、澳、台2010年底人口数据,全国总人口13.7亿人。 所以对于中国这个人口巨大的国家,对于沃尔玛这个零售业的 佼佼者来说具有相当程度的诱惑力。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经济 的高数增长,伴随着消费的增长,沃尔玛看准了这个时机,进 入了中国。

同时我们应该看到中国的我国绝大部分人口为农业人口,农业人口约占总人口的80%左右。这样的社会结构要求企业营销应充分考虑到农村这个大市场。当前,我国有一个突出的现象就是农村人口向城市或工矿地区流动,内地人口向沿海经济开放地区流动。企业营销应关注这些地区消费需求不仅在量上增加,在消费结构上也一定发生的变化,应该提供更多的适销对路产品满足这些流动人口的需求,这是潜力很大的市场。 2、受教育水平:随着中国经济的增加,中国人的教育水平也大幅度提高,从大力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到当今的高等院校的大规模扩招,中国人员素质也发展到了一定水平,这样一来,教育的水平也对消费者的购买行为产生了影响,因此,小型超市不再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人们更希望在商品琳琅满目的大型超市获得购物的满足。 随着中国教育的发展人口的素质不断的提高,对于沃尔玛这样的国际公司会有一定深层的了解。同时教育水平是提高也会改善消费的观念,使人们用一种理性态度去消费,树立正确的消费观,这对于沃尔玛来说是一个很好的机遇。当然沃尔玛也应考虑到中国这个特殊的国情,从人们真正的需要出发来改善自己的服务以及商品的质量。 3、生活观念和文化传统以及风俗习惯: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的生活方式、思维观念也发生了变化。人们的消费模式也越来越多样,沃尔玛针对不同的消费人群采取了设置不同方式的门店,沃尔玛

宏观环境分析

宏观环境分析(一般是目标市场的营销环境、相关政策)消费者行为分析(确定消费人群,以及消费者行为的模式特点等)竞争对手分析,可以利用SWOT模型,分析同行业的竞争状况还可以分析下企业的内部环境,比如企业的背景等 1992年10月,小天鹅全自动洗衣机实现了“无故障运行5000次”的目标:1995年,小天鹅一次性通过ISO900l国际质量体系认证1998年,全自动洗衣机15个品种通过了CE(欧洲认证体系)的国家安全认证1999年,通过了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标志着小天鹅获得/进入世界全自动洗衣机市场的通行让。 2000年,小大鹅的品牌价值被评估为56.82亿元。经过十多年的拼搏,小天鹅取得了辉煌的成绩。2000年,产量达286万台,实现盈利2.3亿元,国有资产增加到34 亿元,在国内市场的人有率达到23%,拥有世界洗衣机市场5%的占有率,人均销售额200万元,人均创利20万元,人均上缴税收10万元。小天鹅的成功,得益于产品观念的强化;具体分析,有以下几点: 1.调整产品结构,实现顾客让渡价值。为了满足二门之家的洗涤所需,小天鹅一改传统洗衣机体积大、用水多、耗电快等功能性缺陷,全新推出了“小宰相”洗衣机——它精巧心思的紧凑设计,机身更轻巧,洗涤容量高达3000克,体积却比普通洗衣机缩小17%。 2.强化全程服务理念,以优质服务创名牌、小天鹅创建了“全程服务理念”——将服务的范围扩大到售前、售中、售后,将消费者的需求落实到生产与销售的每一个环节。“全心全意小天鹅”、“仔细倾听消费者的声音。并把它视做努力的方向”,体现着“顾客的需要就是我们的全部”的现代工业经营理念:小天鹅在全国建辽了20多个服务部,推出了“1,2,3,4,5”的服务承诺,即上门服务自带一双链,进门要说两句话(服务前说:“我是小天鹅公司的服务员,前来为您服务”;服务后说:“今后有什么问题随时听候您的召”),随身携带三块布(一块垫机布;一块擦灰布;一块擦干布),必须做到四不准(不准顶撞顾客;不准呼喝顾客;不准拿顾客礼品;不淮乱收费),整机三年保修。通过建立健全服务体系,实现由售后服务延伸到售中、售前服务,由“简单服务”到“全方位服务”,由“物质服务”到“情感服务”的质的飞跃,使其服务水平上升到一个新台阶。 3.富有特色的“后营销管理”和“末日管理”,使小天鹅始终充满了生机和活力。“后营销管理”是企业在销售产品后以维持现有客户为目的、并扩展市场的经营行为。其特征为:以维持现有市场为出发点,把营销重点放在现有顾客身上,满足现有顾客需求,培养忠实的消费者群,从而达到低成本、高效率扩大市场的目的。小天鹅营销利润85%来自产品的升级换代、维修服务、品牌信誉等“后营销管理”。“末日管理”是指企业的经营者和员工对着激烈的市场竞争,都要充满危机感,都要树立企业有盛衰、产品有末日的观念。为此,小天鹅要求员工都要学会运用四面镜子即放大镜(看同行优点)、显微镜(找自己缺点)、望远镜(展望市场趋势)和反光镜(聚集自己的产品)。时刻充满忧患意识,确保小天鹅良好的市场信誉和较高的市场占有率。请分析: 1.什么是产品整体?试述产品整体构成的主要层次。 2.结合案例分析小天鹅洗衣机产品整体包括哪些内容?小天鹅产品延伸策略给你哪些重要启示? 1.产品整体及其层次产品整体是指能被顾客理解的,并能满足其需求的,由企业营销人员提供的一切有形和无形的统一体,包括实质层,实体层和延伸层。 2.本案产品整体实质层,或者核心层即实现洗衣或洁净衣服,节水节电。实体层即洗衣机,如“小宰相”洗衣机,加上产品的包装,以及可信赖的“小天鹅”品牌。 延伸层,“1,2,3,4,5” 的服务承诺。本案还涉及到产品期望,即买小天鹅就可以期望得到的产品,如体积小容量大的洗衣机,做到节水节点。涉及到潜在

2020年深圳中考情况分析及解答

深圳中考解读 1、怎么查询深圳中考成绩? 解答:中考查分时间公示后,考生可登陆深圳招考网,输入13位考生号码和姓名进行查询; 2、深圳中考时间是什么时候? 解答:由于受新冠疫情影响,今年中考时间定位7月20日-22日之间,具体考试安排以教育局通知为主。 3、近两年深圳中考录取分数线分析 解答:以下为近几年中考录取分数线(普高部分学校分数线)

特别注意 1、A类考生:指具有深圳户籍的考生;C类:持深圳暂住证且享受深圳市政府优惠政策照顾对象的子女;D类:除AC类以外其他考生,即非深户考生。 2、录取分数线升降,可能和这两个因素有关。 一个和学校的热门程度有关(前提是学校招生人数没有太大变化),分数线上升表示学校相比去年来说更加热门、填报该校志愿的考生人数更多。反之,分数线下降表示学校相比去年来说相对冷门些,填报该校志愿的人数有所减少; 另一个就是和当年中考试题的难度有关系。如果考试难度较大,分数线自然会有所调整。 3、关于生地分数线:深圳中考投档原则是“分数优先、依照志愿顺序”。在中考成绩相同的情况下,则按“同分比较原则”录取优先者,比较顺序如下: (1)生物与地理(合卷)分数高的优先录取; (2)综合表现评价等级高的优先录取; (3)语、数、英三科总分高的优先录取。

在2019年中考中,热门学校的竞争非常激烈,有多所学校都看孩子的生地成绩了,所以对于2021年中考的孩子来说,初二的会考也要重视起来。 深圳中考录取分数线趋向稳定。 4、深圳中考科目有哪些? 解答:2020年深圳中考科目:考试科目:语文(100分)、数学(100分)、英语(15+85分)、理化综合(100分)、历社(30分)、体育(30分) 5、2020年深圳中考政策解读 6、深圳中考数学冲刺辅导提升要点 解答:中考数学的内容面广、量大、知识点多,要想在短暂的时间内全面复习初中三年所学的数学知识,形成基本技能,提高解题技巧、解题能力,并非易事。想要中考数学中拿高分,必须有个数学复习计划,针对今年中考与前以往的不同,根据学校教学安排以及学生学习情况,特制订本轮冲刺学习计划 第一阶段:第一轮复习(从三月初开始至五月份初)(32课时) 第一轮复习的形式:“梳理知识脉络,构建知识体系”——理解为主,做题为辅必须做到:在准确理解的基础上,牢记所有的基本概念(定义)、公式、定理,推论(性质,法则)等。 需要做到:以基本题型为纲,理解并掌握中学数学中的基本解题方法,例如:配方法,因式分解法,换元法,判别式法(韦达定理),待定系数法,构造法,反证法等。应该做到:无论是对典型题、基本题,还是对综合题,应该很清楚地知道该题目所要考查的知识点,并能找到相应的解题方法。要使知识系统化,在这一阶段的教学把书中的内容进行归纳整理、组块,使之形成结构。例如,复习不再按照章节顺序,而是以相互联系来复习。 ①数与代数 分为3个大单元:数与式、方程与不等式、函数。 ②空间和图形 分为3个大单元:几何基本概念(线与角),平面图形,立体图形 ③统计与概率 分为2个大单元:统计与概率 第一轮复习应注意的问题 (1)必须扎扎实实夯实基础 针对部分同学基础薄弱,对很多题目见到就害怕的心理,多让其接触一些简单易做的知识点,因此必须对基础数学知识做到“准确理解”和“熟练掌握”,在应用基础知识时能做到熟练、正确和迅速。按中考试卷的设计原则,基础题都是送分的题,有不少基础题都是课本上的原题或改造。数学知识的学习,必须要建立逻辑思维能力,基础知识只有理解透了,才可以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相对而言,“题海战术”在这个阶段是不适用的。 第二阶段:第二轮复习(从五月初开始至六月份初)(18课时) 1、第二轮复习的形式:“突出重点,综合提高”——练习专题化,专题规律化在本轮复习中要求学生做到 一、融会贯通考纲上的所有知识点 ①进行专题化训练

保险行业的社会文化环境分析

近年来,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我们越来越深切的感受到生态环境变化带来的影响。而早在04年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先生就提出了金融生态的概念,他说的金融生态主要是金融生态的外部环境,中介服务体系,企业改革的进展及人际关系。而保险作为金融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生态环境既有与之相通的一面,也有自己的专属特性。现在我们就对其社会文化环境进行分析。 第一、教育状况分析 我国自1980年恢复国内保险业务,我国经济增长较快,保险需求量较大;保险公司的数量不断增加,从事保险销售工作的人员也越来越多。但管理落后、员工素质低下已成为保险公司进一步发展的“瓶颈”,特别是进入2009年,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预计未来几年全球财产保险业将面临增长放缓的局面。我国又有不少保险公司特别是地方保险公司发展历史不长,员工培训经验不足,措施不当,并没有取得令人满意的培训效果,使得培训出现了亏本。而在目前,中国保险业在人力资源方面仍然面临人才数量相对不足、人员素质总体偏低、人员结构亟待优、人才流动亟待规范等比价突出的矛盾和问题。 这些方面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保险业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必须采取措施努力加以解决。加强保险教育是解决保险业人才问题的根本出路。应大力普及保险知识,改进学校教育和学历教育,促进继续教育和职业培训健康发展,建立和规范保险专业资格认证体系,建立和完善多元化、多层次的保险教育培训体系,切实发挥监管机构、大专院校、保险社团和保险公司在教育培训方面的主渠道作用。 第二、价值观念分析 保险业核心价值观就是保险业的发展志向。核心价值观,简单地说就是某一社会群体判断社会事务时依据的是非标准,遵循的行为准则。保险业的核心价值观要具有统领行业科学发展的作用。从保险业自身来讲,要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就必须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将自身的发展融入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与和谐社会建设的全局,加快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着力保护保险消费者利益,积极探索建立自身成长与社会贡献兼具的商业模式,实现行业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保险业的核心价值观要具有引领行业文化思潮的作用,文化是一种软实力。从狭义上讲,保险行业文化,应该是行业在改革发展和经营管理实践中形成的能够为行业内部所认同的并共同遵守的、体现行业特点的发展使命、发展愿景、发展宗旨、发展精神和价值观等各方面的总和。这种行业文化指导下的行业发展精神,是推动行业科学发展的不竭动力。从行业科学发展着眼,必须要有一种主流的,积极、健康、向上的文化来引领,形成一种行业主流文化,使之成为行业内部奋发向上、开拓进取的精神纽带,从而引领行业走上发展科学、效益显著、整体素质不断提高、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道路。 另一方面从中国的历史来看,中国是一个有着几千年历史的小农经济社会。与西方的工业化社会相比,小农经济社会重实物而轻货币,重个人情感而轻法律契约,重近期而轻长远。这些历史积淀无疑与保单典型特征相冲突,如货币性、契约性与长久性的冲突。其次,从中国的文化来看,中国文化推崇“富贵在天,生死由命”,信奉“养儿防老”,重视家庭共济,这些文化基因无疑与保险所具有的防范风险、转移风险、在全社会范围内分担损失的社会机制特性相矛盾。再次,从体制因素来看,自解放以后,中国搞了近30年的计划经济。从保障的角度来说,这样一种传统的计划经济是以否定和忽视自我保障,而以政府保障为其基本特

深圳教育现状分析

深圳教育的现状及发展方向分析 深圳教育的发展现状可以概括为:历史短、速度快。2013年成为全省首批推进教育现代化先进市,2014年首批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验收。全市现有各级各类学校(含幼儿园)2310所,在校生(含在园幼儿)195.8万人,教职工17.6万人,基础教育规模和上海、北京、广州接近。 深圳教育发展主要特点有四个方面: 一是高等教育底子薄、势头好。2010年前深圳市高校较少,更没有985、211院校,近年来通过大力引进集聚优质高等教育资源,高等教育发展步入快车道,高起点建成和筹建一批高校,并和一批国内外顶尖名校签约在深合作办学。 二是基础教育质量优、学位紧。深圳市高考成绩居全国全省前列,省级普通高中比例、公办标准化义务教育学校比率、教师职称学历达标率等指标全省领先,但由于适龄人口特别是非户籍人口快速增长、入学门槛低,基础教育规模增长较快。 三是职业教育规模小、水平高。深圳市职业教育规模相对较小,但整体发展水平较高,高职院校办学水平全国领先,全市有12所中职学校(近50%)成为省级以上重点学校。 四是民办教育比例高、优质少。深圳市民办中小学占38%,民办幼儿园占96%,两项比例在全国大城市中均为最高,但优质、品牌民办学校比例低,还不能很好满足市民对选择性、特色化教育的需求。

关于深圳教育存在的问题和对策,我们从高等教育、基础教育、职业教育、民办教育、学前教育五个方面阐述,涵盖各级各类教育,逐一分析问题,有针对性提出对策。 高等教育方面 深圳市存在着整体规模偏小、缺乏高水平大学、人才培养层次偏低、高校科研创新能力不足等问题。2016年10月,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高等教育发展的若干意见》,确定了深圳市下一步发展高等教育的总体目标、基本思路和主要举措。 未来10年,深圳市将在继续扩大规模的同时,坚持现有高校和新建高校协调发展,较大规模大学和特色学院建设并举,普通高等教育和职业高等教育同步推进,重点发展大体量(万人规模)本科层次以上的大学,重点打造理工科、医学类学科和专业。 为落实市委市政府部署,领导提出了包括重点建设一批高水平大学、实施一流学科培育计划、引进和培育高水平师资、与境外著名高校共建特色学院、建设高水平创新载体、深化综合配套改革等六条举措,争取到2025年,全市高校达到20所左右,全日制在校生约20万人,3-5所高校排名进入全国前50,进入教育部学科评估前10%的学科达到50个以上,进入世界ESI排名前1%的学科达到30个以上。 基础教育方面 深圳市存在着学位紧、班额大,质量提升任务重、区域发展不均衡、教师配置标准低、优秀人才引进难等问题。如深圳市人口增长迅速,基础教育质量好,就读门槛相对低,导致学位紧张,公办学位缺口较大,生均拥有教育资源量和北京、上海等城市差距较大。 对此,领导提出四条对策,包括: ● 一是强化督政督学,将义务教育公办学位的建设情况将纳入区委区政府的年度绩效考核,强化办学水平评估。 ● 二是加快学位建设,“十三五”期间,全市拟新改扩建16所公办高中和170所公办义务教育学校,预计增加学位24.33万个(包括普高学位2.83万个,初中学位6.2万个,小学学位15.3万个),并建立学位供需规划“631”机制、完善教育用地规划协调联动机制、优化深圳市义务教育公共服务政策和积分入学制度等。 ● 三是推进集团化办学,研究制定集团化办学的系统扶持政策,依托优质学校,组建若干个教育集团。预计未来3年,增加2万多个优质高中学位。 ● 四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大力引进一批名校长、名教师,深入推进校长职级制,优化教师系统培养机制,加强民办学校校长教师队伍建设等。

中国文化环境分析

中国文化环境分析 社会结构: 目前,一个与现代社会经济结构相适应的社会阶层结构已经初步形成,还正在发展之中。新产生了一个私营企业主阶层。有关部门统计,1995年以来,私营企业主每年增加约80万人,随着经济的持续发展,私营企业主阶层还将继续发展。这是个应运而生的社会阶层。社会中间阶层正在逐渐成长。 集体主义,是主张个人从属于社会,个人利益应当服从集团、民族、阶级和国家利益的一种思想理论,是一种精神。它的最高标准是一切言论和行动符合人民群众的集体利益,这是共产主义和无产阶级世界观的重要内容。 语言: 汉语为主,学习和掌握英语的人也越来越多。

教育: 正规教育是个人现代学习的现代社会所必需的必须的语言、概念和数学技能的媒介。它直接或间接的传授价值观和规范也是国家竞争优势的主要决定因素。 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中,具有大学(指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口为119636790人;具有高中(含中专)文化程度的人口为187985979人;具有初中文化程度的人口为519656445人;具有小学文化程度的人口为358764003人(以上各种受教育程度的人包括各类学校的毕业生、肄业生和在校生)。 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每10万人中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由3611人上升为8930人;具有高中文化程度的由11146人上升为14032人;具有初中文化程度的由33961人上升为38788人;具有小学文化程度的由35701人下降为26779人。 中国九年义务教育正在有计划、分阶段地实施,全国已有91%人口的地区普及了小学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技术教育、形式多样的成人教育和民族教育也得到很大发展;初步形成了多种层次、多种形式、学科门类基本齐全的体系。国际教育交流和合作也得到广泛开展。 信仰: 儒学体系最核心的价值伦理是忠诚、互惠的责任和对别人以诚相待。儒学中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