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冲压件作业指导书

冲压件作业指导书

冲压件作业指导书
冲压件作业指导书

1、冲压作业指导书

上机前检查冲床是否处于良好工作状态,在冲床润滑加油孔注加润滑油,每天两次。

2、检查冲模内外表面及定位柱适当加油,压紧螺栓是否将冲模固定在工作台面上。

3、材料首次送入模具时,必须到位,不得用手直接送入,并检查落料是否畅通无阻。

4、送料器加工成型的产品,前10件作为首检产品,操作工应自检:

a) 外形尺寸是否符合图样技术规定的要求。

b) 冲压表面是否平整光滑,有无明显压痕及缺陷。操作工认为合格,可交检验员进行首检,经检验合格后方可批量生产并保留首检样品。

c) 冲压过程中操作工应对加工的产品进行外观检察和检测、检验员每5~15分钟对产品进行巡检,巡检数量不得少于3~5件,在巡检过程中产品质量发生变化情况下检验员及时通知操作工,必要时检验员有权停机对产品采取纠正措施。

5、冲压工作台前不准摆放:扳手、锤子、钢丝钳等工具,操作时必要的工具都要放在指定的位置,注意观测冲模中有无金属杂物,如需清理应停机后用气抢清理。

6、加工好的每箱产品应整齐摆放在指定的待检位置,由检验员检验合格后送交半成品库办理入库手续,操作工不得自行入库。

7、冲床周围现场必须保持文明清洁,废料装入料桶,打扫干净。

8、每日下班前切断机床所有电源,整理所有工具、量具,清洗模具,将产品放入待检区域后方可下班。

冲压作业指导书

一、目的

为冲压作业人员提供作业指导,以指导其正确的作业,从而保证产品的质量。

二、适用范围

适用于富源机电设备有限公司冲压作业指导及质量控制。

三、作业设备

1.作业要以作业指导书为标准来进行作业,工作前做好设备维护工作;

2.作业前一定要确认坯料,检查坯料的尺寸及表面质量;坯料尺寸应符合工件加工的要求,表面不得有划、碰伤等表面缺陷,尤其对后续工序中要电镀的零件更要严格控制;

3.装、调好模具后,对于生产的首件,一定要进行自检、检查员检验;并必须在工序卡上签名,只有在满足了零件的专用作业指导书与检查指导书的要求后,才能进行生产;若模具不能满足

专用指导书的要求,要及时报告上司;

4.作业过程中,除了检验员不定时抽检外,作业者个人也必须不定时的自检,发现问题,马上停止并及时更改并向上司报告;

5.作业过程中,禁止有可能引起工件表面变形的野蛮作业行为,如拖、拽、砸、踩等;

6.作业过程中,要随时注意模具的工作型面上是否有金属屑,若有,要及时清除干净,以免在工件上留下压痕;

7.作业过程中,要适当在模具工作部分涂油,以减小摩擦力,在保护模具的同时,也保证了制件的质量;

8.作业过程中,发生模具损坏要及时报告上司;

9.冲压完成后,必须要去除毛刺;

10.作业完成且除毛刺后,要检查员确认制件合格与否(对于未注线性尺寸公差按GB1804-M 级,未注折弯内角公差按±1°);

11.作业完成后,将合格件放到半成品区或用小车将其转到下一工序;送件人和收件人必须在工序卡上签字确认。

12.作业完成后,确认模具的完好,然后清洁模具;清洁后在工作部分适当加防锈油,在导向部分适当加润滑油,然后将模具放回指定位置。

13、作业时将图纸放置在目视位置,作业后图纸文件随产品转交下道工序。

冲压模具使用及维修保养作业指导书最新参考版

1目的和适用范围 为使冲压工装得到安全正确的使用和精心维护,确保冲压零件质量,提高冲压生产效率,延长模具寿命,以达到完好的技术状态和环保要求。特制定以下《模具使用及维修保养规范》 2职责 操作人员严格执行工艺文件,严肃工艺纪律,规范操作,维护保养设备,完善原始记录。3作业程序 3.1冲压模具的使用规范 3.1.1整理工作场地及检查《设备点检记录》: 从压力机工作台上,将与工作无关的物件与工具清理干净,查看《设备点检记录》,有无未解决的问题。 3.1.2对设备进行全面检查: 首先确保设备的运转正常。 3.1.3认真阅读《冲压操作指导书》 3.1.4压板、调节螺钉及压板螺钉使用规范: a)检查压板、调节螺钉及压板螺钉是否有损伤; b)模具长度大于1.5米的使用相应冲床配套的压板不少于6套,模具长度不大于1.5 米的使用相应冲床配套的压板不少于4套; c)尽量使用压板槽固定模具。 3.1.5模具安装: a)确认模具安装前的高度; b)调整压力机闭合高度大于模具安装前的高度10mm c)将上下模板安装面擦拭干净; d)将模具放置在工作台上,(带气顶杆的模具安装时,首先按相应工艺要求装入气顶杆),调整压力机滑块,使之与模具上模板安装面贴合,若是双动模具先安装凸模再安装压料 圈,用相应压板、压板螺丝、垫块拧紧固定好; e)将压力机滑块开至上死点,检查上、下冲模是否清洁,有无毛刺,刃口处有无裂纹、凹痕或伤痕等,模具导柱涂油润滑; f)开动机床将上下模导正后,将模具下模板安装板固定好。 3.1.6冲压件生产调试 a)准备好工作时所需的工具、夹具等; b)调整模具高度,放入料片,进行试冲,参考作业指导书并由检验确认合格; c)压力机重新启动、模具修理后及压缩空气压力改变后均要重复以上操作。

钣金件检验作业指导书

钣金件检验作业指导书 文件编号 编制:刘桂强 审核: 批准: Xxxxxxxxxxxxxxx有限公司 发放范围:车间、生产部、技术部、档案室各一份

一、目的 规范钣金结构件的检验标准,以使各过程的产品质量得以控制,保证本公司的产品质量,从而使我公司的产品让顾客满意。。 二、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各种钣金结构件的检验,图纸和技术文件并同使用。当有冲突时,以技术规范和客户要求为准。 三、引用标准 本标准的尺寸未注单位皆为mm,未注公差按以下国标IT13级执行 GB/T1800.3-1998 极限与配合标准公差和基本偏差数值表 GB/T1800.4 -1998 极限与配合标准公差等级和孔、轴的极限偏差表 GB/1804-2000 一般公差未注公差的线性和角度尺寸的公差 未注形位公差按GB/T1184 –1996 形状和位置公差未注公差值执行。 四、原材料检验标准 1.金属材料 1.1钣材厚度及质量应符合国标,采用的钣材需出示性能测试报告及厂商明。 1.2材料外观:平整无锈迹,无开裂与变形。 1.3 尺寸:按图纸或技术要求执行,本司未有的按现行国标执行。 2.塑粉

2.1塑粉整批来料一致性良好,有出厂证明与检验报告,包含粉号、色号以及各项检验参数。 2.2试用后符合产品要求(包括颜色、光泽、流平性、附着力等)。3通用五金件、紧固件 3.1外观:表面无绣迹、无毛刺批锋,整批来料外观一致性良好。3.2尺寸:按图纸与国标要求,重要尺寸零缺陷。 3.3性能:试装配与使用性能符合产品要求。 五、工序质量检验标准 1.冲裁检验标准 1.1对有可能造成伤害的尖角、棱边、粗糙要做去除毛刺处理。 1.2图纸中未明确标明之尖角(除特别注明外)均为R1.5。 1.3冲压加工所产生的毛刺,对于门板、面板等外露可见面应无明显凸起、凹陷、粗糙不平、划伤、锈蚀等缺陷。 1.4毛刺:冲裁后毛刺高L≤5%t(t为板厚)。 1.5划伤、刀痕:以用手触摸不刮手为合格,应≤0.1。 1.6平面公差度要求见表一。 附表一、平面度公差要求 表面尺寸(mm) 变形尺寸(mm) 3以下±0.2以下 大于3小于30 ±0.3以下 大于30小于315 ±0.5以下

冲压自动化生产线安全操作规程详细版

冲压自动化生产线安全操作规程【详细版】 内容来源网络,由深圳机械展收集整理! 更多冲压自动化展示,就在深圳机械展! 1、目的为规范公司设备操作安全方面的要求,人员人身安全及设备安全运行,特 制订本规程 2、适用范围本规程适用于冲压自动化生产线作业的安全操作 3、职责制造部负责制定设备安全操作规程,负责设备的故障维修及定期检修维护,设备正常安全运行,并对使用人的使用保养情况予以监督检查 4、各使用部门严格按照安全操作规程的要求操作机械设备,定期保养维护,设备 及保护人身安全。 5、操作规程 5.1开机前,按设备润滑图表注油,检查油路是否畅通。 5.2打开压缩机及干燥机开关,开启压缩空气调节系统压力:气压不足0.5Mpa压力机不能工作;离合器工作压力为0.5-0.6Mpa,由机床总进气口处的调压阀调整; 制动器制动汽缸气压为0.2-0.3Mpa,由机身左侧箱内储气筒端上的调压阀调整。 5.3检查储油泵润滑脂是否足够(油杯1/3-2/3处),并将油泵水杯积水、杂物放干净。 5.4检查送料机工作气压是否到达0.5MPa,将送料机的压力调节器旁的积水杯杂质 排放干净。 5.5检查储油泵、管接头是否漏油,损坏或有压扁堵塞现象。 5.6检查冲床靠右后侧的油泵是否有异常声响。 5.7操作前必须将控制柜上选择寸动状态,严禁用连续行程试机操作。 5.8启动主电机空转1-3分钟注意是否有异常声音。 5.9检查传动轴、飞轮、连杆连接的螺栓、防护罩有无松动,气压等仪表显示是否 符合开机条件,模具安装是否可靠,安全及各项监测装置、仪表是否正常有效,工 作区域内有无无关工件、杂物,如有异常即时停机填单报修。 5.10检查送料辊及矫正辊内有无杂物,挡料轮螺丝是否松动。 5.11检查涂油(冷却)装置中的防锈油(乳化液)是否足够,不足及时注入。 6、启动冲床

五金件表面氧化检验作业指导书

五金件表面氧化检验作业指导书 1.目的 为了在对五金件表面氧化进行检查时提供客观依据,使全公司的外观判定标准得到统一,同时缩小与物料供应商之间的判定误差。 2.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表面氧化处理的五金结构件的外观判断。 3.参考资料 标准参照GB/T6739-1966和公司的实际情况制定本标准。 4.外观面的定义 A面:处于成品的前面和上面;LOGO位置 B面:处于成品的侧面和背面 C面:处于成品的底部 D面:处于成品的内部,不拆机的情况下无法看到。 5.涉及到的缺陷定义 4.1 点(含杂质):具有点的形状,测量时以其最大直径为其尺寸 4.2 披锋:在五金件冲压的背面边缘的线性凸起 (模具磨损越严重则披锋越大) 4.3 压伤:冲压模具有伤痕或模具内有金属碎屑在冲压时在工件上留下的痕迹。 4.4气泡:表面进行喷油或喷粉时隔离区的气体使表面产生圆形的突起

4.5变形:制造或运输等过程中有外力强加于工件引起的形状改变 4.6生锈:五金件表面未经防锈处理,长时间暴露在空气中,致使金属与氧气发生氧化反应 4.7起泡:五金件表面除锈处理不彻底就进行喷油或喷粉等的后处理,时间稍长后表面产生的泡装缺陷 4.8断印:印刷中由于杂质或其它原因造成印刷字体中的白点等情况。 4.9漏印:印刷内容缺划或缺角或字体断印缺陷大于2mm,也被认为有漏印。 4.10色差:指实际部品颜色与承认样品颜色或色号比对超出允收值。 4.11同色点: 指颜色与部品颜色相接近的点;反之为异色点。 4.12缝隙:除了设计时规定的缝隙外,由两部组件装配造成的缝隙 4.13段差:装配后两个面之间高低的相差尺寸 4.14磨花:无深度的表面擦伤或痕迹 (通常为手工操作时造成) 4.15划伤:硬物或锐器造成零件表面的深度线性伤痕 (通常为手工操作时造成) 4.16不可见:指瑕疵直径<0.03mm为不可见 4.17碰伤:产品表面或边缘遭硬物撞击而产生的痕迹 4.18油斑:附着在对象表面的油性液体 4.19漏喷:应喷漆之产品表面部份因异常原因而导致油漆没有喷到露出底材之现象 4.20毛屑:分布在喷漆件表面的线型杂质 4.21开裂:由于受到较强的外力致使产品裂开

点焊作业指导书

瑞普兰德电梯 有限公司点焊作业指导书 2013-005 共 5 页 一、目的: 为了科学地提高产品档次,明确各档次产品对点焊的要求,为点焊工序提供加工方法的指导。 二、范围:适用于我公司现有点凸焊机。 三、作业内容: 1,点焊是将两焊件压紧在两电极之间,利用电阻热熔化母材金属,形成焊点的电阻焊方法。为了明确员工操作加工和检验该工序,特做以下要求。 2,根据所加工的零件形状、料厚选用相应的电极,特殊形状工件需用弯嘴及特殊形状焊嘴。 3,根据需点焊零件壁厚,适当调整点焊机点焊工艺参数进行试焊,试焊时需调整的工艺参数包括:焊接时间、熔接电流、缓升、和电极压力。见附表。 4,准备两件宽30~50mm、长大于100mm的与加工零件壁厚相同的试件进行点焊强度试验。试件点焊后撕开检查点焊强度,要求熔核直径比零件两倍壁厚δ大3mm即熔核直径d=2δ+3mm;熔核高度为焊件厚度的35%~70%,如下图所示。反复进行工艺参数调整、焊接、检验,直到焊点质量、强度符合要求,试件点焊合格后才能对零件进行点焊。 δ 2δ+30 . 3 5δ~0 . 7δ 熔核焊件电极

5, 点焊前后零件加工要求 焊接前,为了保证两点焊零件之间的装配间隙不超过0.5 mm (如下图所示),应先对点焊面的焊渣、焊豆等杂物进行清理。为了保证焊接质量,零件点焊面不允许有氧化皮, 6, 检验,直到焊点质量、强度符合要求,试件点焊合格后才能对零件进行点焊。 δ 2δ+3 0.35δ~0.7δ 熔核 焊件 电极 a )点焊零件两面都不能有锈,且要把零件表面的粉尘、油污、铁屑等杂物清理干净。 加强筋板类大件 t <0.5 b )点焊前先对零件进行确认,加强筋、弯板等零件点焊面的平面度≤1/1000,不允许中间凸起,可以中间悬空,且悬空高度≤1mm,如图所示,零件点焊面的毛 刺高度≤0.1*壁厚。 ≤1m m c)需对接组焊时,点焊前要求先修整两零件的对接面的毛刺,点焊时,焊点中 心距离接缝≤10mm ,且两点间距≤50mm 。如图所示:

汽车冲压件焊接检验指导书

汽车冲压件焊接检验指 导书 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

焊接检验指导书QR- 8.3-13 一、检验标准内容 1、焊接质量检验方法 2、外观检验标准 3、焊点质量标准 4、焊接尺寸精度 二、焊接质量检验方法 1、直观检查 用普通、无辅助设备的视力观察,检查车身分总成的外观、焊点(缝)数量、位置和成形质量。 2、试片的性能试验 用与正常生产相同的焊接参数,对与产品同材料、同厚度、同层次的试板进行焊接,试验完成后出具相关试验报告。将试验报告提交至技术部、质量部存档,试验标准参见表3 a、调试完成后,所有工位试板需进行试板的性能试验,并提供试验报告。 b、正式生产后,需每三个月提供一次所有工位试板5组的性能试验报告 c、每次对焊钳进行参数调整,需提供相应焊钳的试板性能试验报告。 3、半破坏试验检查 将专用的工具或装置插入焊接部件以及临近焊缝的部件之间,施加一个外力后,不破坏元部件,观察焊点(缝)的成形质量。 a、检查对象 1)焊接件焊点及关键焊点、易出现缺陷的焊点;

2)半破坏检查前先进行目视检查,检查焊接和工件是否异常。 b、检验频次: 抽检:每批次1次,一次3件。 c、检验内容: 将被检查的部件放至规定的检查区域: 1)清点焊点个数; 2)检查焊点位置; 3)检查是否存在不可接受的焊点。 d、检验方法: 对焊缝中具有特征代表性的焊接点进行检验,将专用凿子和锤子进行在离焊点规定处插入一定的深度(与被检查焊点内端齐平),到达要求的尺寸范围后,上下扳动凿子,直到焊接点材料屈服或严重弯曲,检查焊点是否松动。 f、检验注意事项: 1)如果发现有焊点拉长而焊缝无断裂或损坏,应停止检验。对于两个以上工件之间的焊缝,应在每对相邻工件之间进行检验。对于两端焊点,必须检验。 2)当进行半破坏检查时应注意:别让凿子接至焊接部位,这可能会导致衔接部位被切断; 3)当进行半破坏检查时,插入凿子的位置和深度做如下要求:A=1.0mm~ 2.0mm(尽量同焊接部位靠近),B=5.0mm以上。半破坏检查的操作示意图; 4)拔出凿子,用0.5~1镑锤子还原零件。 5)半破坏焊点检查的数量,不少于焊接焊点总量的30%。 g、记录

点焊焊接作业指导书上课讲义

点焊焊接作业指导书编号:WHJX/ZD02-04 编制:技术科 审核:王煜梅 批准:徐公明 实施日期:2013.11.20 诸城市五环机械有限公司

点焊焊接工艺规范 目录 一.点焊工艺原理 (2) 二.点焊机设备及技术参数 (2) 三.点焊工艺参数 (5) 四.零部件表面清理 (8) 五.电极的选择与修磨、更换 (9) 六.点焊的缺陷及排除方法 (13) 七.点焊检验标准 (14)

一.点焊工艺原理 电阻点焊是将焊件装配成搭接接头并压紧两点极之间,利用电阻热熔化母材金属形成焊点的焊接方法。特点:工件表面只有在接触点附近被熔化,加压后形成焊点。 电阻点焊示意图如下: 点焊机系采用双面双点过流焊接的原理,工作时两个电极加压工件使两层金属在两电极的压力下形成一定的接触电阻,而焊接电流从一电极流经另一电极时在两接触电阻点形成瞬间的热熔接,且焊接电流瞬间从另一电极沿两工件流至此电极形成回路,不伤及被焊工件的内部结构。 点焊的工艺过程为开通冷却水;将焊件表面清理干净,装配准确后,送入上、下电极之间,施加压力,使其接触良好;通电使两工件接触表面受热,局部熔化,形成熔核;断电后保持压力,使熔核在压力下冷却凝固形成焊点;去除压力,取出工件。焊接电流、电极压力、通电时间及电极工作表面尺寸等点焊工艺参数对焊接质量有重大影响。 点焊是焊件装配接头,并压紧在两电极之间,利用电阻热熔化母材金属,形成焊点的电阻焊方法。点焊多用于薄板的连接,如飞机蒙皮、航空发动机的火烟筒、汽车驾驶室外壳等。点焊机焊接变压器是点焊电器,它的次级只有一圈回路。上、下电极与电极臂既用于传导焊接电流,又用于传递动力。冷却水路通过变压器、电极等部分,焊接时应先通冷却水,然后接通电源开关。电极的质量直接影响焊接过程、焊接质量和生产率。电极材料常用紫铜、镉青铜、铬青铜等制成;电极的形状多种多样,主要根据焊件形状确定。安装电极时,要注意上、下电极表面保持平行;电极平面要保持清洁,常用砂布或锉刀修整。焊接循环点焊的焊接循环由四个基本阶段(点焊过程): (1)预压阶段——电极下降到电流接通阶段,确保电极压紧工件,使工件间有适当压力。 (2)焊接时间——焊接电流通过工件,产热形成熔核。 (3)维持时间——切断焊接电流,电极压力继续维持至熔核凝固到足够强度。 (4)休止时间——电极开始提起到电极再次开始下降,开始下一个焊接循环。

外观检验标准作业指导书Rev.B

外观检验标准作业指导书 1. 目的和范围 为来料、半成品及成品外观检验标准检查提供工作指引。 2. 定义: 2.1 AQL: 可接收的质量水平 2.2 Plan C=0: 零缺陷(样本经检验后是零缺陷方可接收) 2.3 异常通知单: 用于记录和判定、处理不合格品的单据 2.4 特采通知单: 此表格用于裁定那些不符合特定规范的产品 2.5 MRB: 物料评审委员会 2.6 SCAR: 外部供应商纠正措施要求 2.7 ICAR: 内纠正措施要求 3. 职责 3.1 检验员: 负责抽样和检验,标识和记录。 3.2 质量工程师: 负责确定外观检验标准,并对不合格品进行判断及提供处理结论。 4. 授权 4.1 质量工程师 4.2 质保经理 5.程序 5.1 检验员在接到检验通知后,确认产品名、数量、及材质正确后执行抽样检验。 5.2 外观检查首先参照相应部件的图纸或签样检查产品结构与要求是否一致,然后按 以下5.3外观要求允收标准进行检验。

外观检验标准作业指导书

外观检验标准作业指导书Array 6. 参考程序 6.1 进料检验指导书WI-5001 6.2 巡检作业指导书WI-5003 6.3 终检作业指导书WI-5002 6.4 驻供应商检查员出货检验及品质稽查指导书WI-5004 7. 表格/记录 7.1 来料检验记录FM-0013-XXXX 7.2 巡检记录FM-0012-XXXX 7.3 成品检验记录FM-0014-XXXX

文档从网络中收集,已重新整理排版.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8. 记录保存 所有记录保存期参考《质量记录控制程序》中规定

冲压件检查标准

冲压件检查标准 1.目的:确定冲压件的外观、线性尺寸、形位公差检验条件、检验手段的一般标准, 指导合理、经济的进行检验与品质控制;并可指导相关工艺、检验作业指导书的制订。 2.范围:本标准适用信发所有冲压件的外观、线性尺寸、形位公差检验控制。 3. 外观检验 3.1检查方法 产品及原材料的检查方法以如下条件进行目视检查,需要时可使用菲林,并可借助10倍放大镜。对所发现的外观缺陷按相应允收标准作出判定。 3.1.1 位置:检查人员的眼睛与被测对象物表面的距离:30~45cm。对测量对象表面要以垂直及45°的角度进行检查。(参照图1) 3.1.2 照明:2X36W白色日光灯在距离150~200cm处发出之光亮。 3.1.3 视力:检查人员要求正常或矫正视力在1.0以上,且无色盲。 3.1.4 时间:不得在被测对象物上停留,必须以连续的动作进行,若发现异常时,允许不超过5秒的停留时间作确认。 3.2 等级定义

根据部品所处位置分为3个等级,若需要详细的等级定义时,在相关部门协议基础上,另行规定。 3.2.1 A级面:在正常使用状态下,时常处在使用者视线范围内之面。如产品之正面、上面、侧面,或据客户要求指定为A级的面。 3.2.2 B级面:使用者在正常使用状态下不可直接目视,但时常能看到的面。如产品之后面、底面。 3.2.3 C级面:通常使用者看不到,但在如维修维护打开时能看到的面。 3.3附则: 3.3.1 [冲压部品及零件外观缺陷评判基准],见表。 3.3.2 如出现评判表中未列出之外观缺陷均作“MAJ”严重缺陷处理。 3.3.3 只靠外观基准书不能表现的缺陷,作出限度样本。限度样本从制作到登录、管理方面参见[限度样本管理规定]。 3.4评判基准 冲压部品及零件外观缺陷评判基准

焊接作业指导书及焊接工艺

焊接作业指导书及焊接工艺 1.目的:明确工作职责,确保加工的合理性、正确性及可操作性。规范安全操作,防患于未然,杜绝安全隐患以达到安全生产并保证加工质量。 2 .范围: 2.1. 适用于钢结构的焊接作业。 22不适用有特殊焊接要求的产品及压力容器等。 3 .职责:指导焊接操作者实施焊接作业等工作。 4. 工作流程 4.1作业流程图 4.1.1. 查看当班作业计划 4.1.2 .阅读图纸及工艺 4.1.3. 按图纸领取材料或半成品件 4.1.4. 校对工、量具;材料及半成品自检 4.1. 5. 焊接并自检 4.1.6. 报检 42基本作业: 421.查看当班作业计划:按作业计划顺序及进度要求进行作业,以满

足生产进度的需要。 4.2.2. 阅读图纸及工艺:施焊前焊工应仔细阅读图纸、技术要求及焊接工艺文件,明白焊接符号的涵义。确定焊接基准和焊接步骤;自下料的要计算下料尺寸及用料规格,参照工艺要求下料。有半成品分件的要核对材料及尺寸,全部满足合焊图纸要求后再组焊。 4.2.3. 校准:组焊前校准焊接所需工、量具及平台等。 4.2.4. 自检、互检:所有焊接件先行点焊,点焊后都要进行自检、互检,大型、关键件可由检验员配合检验,发现问题须及时调整。 4.2. 5. 首件检验:在批量生产中,必须进行首件检查,合格后方能继续加工。 4.2.6. 报检:工件焊接完成后及时报检,操作者需在图纸加工工艺卡片栏及施工作业计划上签字。(外加工件附送货单及自检报告送检)。 5. 工艺守则: 5.1. 焊前准备 5.1.1. 施焊前焊缝区(坡口面、I型接头立面及焊缝两侧)母材表面20?30mm宽范围内的氧化物、油、垢锈等彻底清理干净,呈现均匀的金属光泽。 5.1.2. 检查被焊件焊缝(坡口形式)的组对质量是否符合图纸要求,对保证焊接质量进行评估,如有疑义应向有关部门联系,以便采取相应工艺措施。 5.1.3. 按被焊件相应的焊接工艺要求领取焊接材料,并确认焊接牌号无误。

五金冲压件检验作业指导书

五金冲压件检验作业指导书 1.目的 为了在对五金冲压件进行外观检查时提供客观依据,使全公司的外观判定标准得到统一,同时缩小与物料供应商之间的判定误差。 2.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五金冲压件的外观判断。 3.参考资料 标准参照GB/T6739-1966和公司的实际情况制定本标准。 4.外观面的定义 A面:处于成品的前面和上面;LOGO位置 B面:处于成品的侧面和背面 C面:处于成品的底部 D面:处于成品的内部,不拆机的情况下无法看到。 5.涉及到的缺陷定义 4.1 点(含杂质):具有点的形状,测量时以其最大直径为其尺寸 4.2 披锋:在五金件冲压的背面边缘的线性凸起 (模具磨损越严重则披锋越大) 4.3 压伤:冲压模具有伤痕或模具内有金属碎屑在冲压时在工件上留下的痕迹。 4.4气泡:表面进行喷油或喷粉时隔离区的气体使表面产生圆形的突起

4.5变形:制造或运输等过程中有外力强加于工件引起的形状改变 4.6生锈:五金件表面未经防锈处理,长时间暴露在空气中,致使金属与氧气发生氧化反应 4.7起泡:五金件表面除锈处理不彻底就进行喷油或喷粉等的后处理,时间稍长后表面产生的泡装缺陷 4.8断印:印刷中由于杂质或其它原因造成印刷字体中的白点等情况。 4.9漏印:印刷内容缺划或缺角或字体断印缺陷大于2mm,也被认为有漏印。 4.10色差:指实际部品颜色与承认样品颜色或色号比对超出允收值。 4.11同色点: 指颜色与部品颜色相接近的点;反之为异色点。 4.12缝隙:除了设计时规定的缝隙外,由两部组件装配造成的缝隙 4.13段差:装配后两个面之间高低的相差尺寸 4.14磨花:无深度的表面擦伤或痕迹 (通常为手工操作时造成) 4.15划伤:硬物或锐器造成零件表面的深度线性伤痕 (通常为手工操作时造成) 4.16不可见:指瑕疵直径<0.03mm为不可见 4.17碰伤:产品表面或边缘遭硬物撞击而产生的痕迹 4.18油斑:附着在对象表面的油性液体 4.19漏喷:应喷漆之产品表面部份因异常原因而导致油漆没有喷到露出底材之现象 4.20毛屑:分布在喷漆件表面的线型杂质 4.21开裂:由于受到较强的外力致使产品裂开

五金件检验规范

第1页 共 7 页 作 业 指 导 书 五金件检验规范 编 号 第 1 版 第 0 次修改 生效日期 2008-02-01 1.目的及适及范围: 本检验规范为了进一步提高五金制品的质量,在产品生产及出厂时能严格把关,制定出适应本公司的五金件检验标准,为外观检验提供科学、客观的方法。对某些无法用定量表明的缺陷,用供需双方制订的检验标准和封样的办法加以解决。 本检验规范适用于金属五金件制成的餐厨具产品及其相关加工组成品的检验与验收。 2. 参照文件 本检验规范参照《检验和试验工作手册》 3. 内容: 3.1 术语: 刮伤---手指感觉不出之线凹痕或痕迹。 裂缝---材料部份断裂,典型的例子是以生在折弯引伸加工之外侧。 披锋---剪切或冲压导致残留不平整边缘,模具设计需使客人接触到的披锋减至最少。 梗屎---通常此种痕迹产生与压印及冲压成型有关。 氧化---材料与空气中的氧起化学变化,失去原有特性:如生锈。 凹凸痕---表面异常凸起或凹陷。 擦伤---指材料表面因互相接触摩擦所导致的损伤。 污渍---一般为加工过程中,不明油渍或污物附着造成。 拉模---一般为加工过程中,因冲制拉伸或卸料不良导致。 变形---指不明造成的外观形状变异。 材质不符---使用非指定的材质。 焊痕---焊接所留下的痕迹。 喷溅---点焊时,从焊件贴合面或电极与焊件接触面间飞出熔化金属颗粒的现象。 脱焊---焊点分离。 错位---指焊件未正确定位。 错件---未依规定零件。 3.2 检验方法 3.2.1 外观缺陷的检验方法及要求: 将待验品置于以下条件,作检验判定: A 、目测距离: 距离产品30CM 。 B 、检验角度: 成45度目视检试之。 C 、检验光源: 正常日光灯,室内无日光时用40W 日光灯或60W 普通灯泡的照度为标准。 D 、观察时间:<10秒 (每个可见平面需要3秒)。 E 、检查半成品、成品之前应核对相关检验资料。 批准人签名 审核人签名 制定人签名 批准日期 审核日期 制定日期 第2页 共 7 页 受控状态 分发号 受控状态 分发号

车间生产作业指导书

焊接质量控制作业指导书 箱体焊接; 1;保证箱体的外框和箱体的尺寸符合工艺要求,(见图纸)焊接时应采取必要的措施以防止变形,对于变形的产品要进行校正。 2焊材的要求:要求焊丝与焊接件必须是同等材质。 3坡口的要求:2.5mm以上的板材必须打坡口,可打单面坡口,角度为45度,深度为板厚的1/3,8mm以上的需打双面破口深度各为板厚的1/3。 4焊道均匀,不得有咬边,气孔,击穿,等焊接缺陷。 附件焊接; 1安装支件焊接:按照图纸要求,保证安装尺寸并且测量对角线不超过2mm,保证与箱体垂直不许倾斜。 2指示灯套和开关套的焊接,面板与灯套的凸台不允许有间隙,从里面焊接焊道不宜过大,不能伤及螺纹,不允许有击穿和变形等焊接缺陷。 3接地螺栓的焊接:箱盖的接地要用焊钉机点焊,不允许伤及表面,箱体接地的焊接用40mm的丝杆从箱子的内部焊接,焊接牢固。 4爬线架不允许直接焊接,应采取螺栓固定的方式固定。 5安装板固定螺栓:把安装板放在箱底的中间,不可倾斜或偏移中心,用外六角螺栓,长35mm。 6门把的焊接:先用圆头螺栓固定然后从箱子的内部焊接,焊接牢固不可伤及表面。 7合页的焊接:间隙适当,保证箱盖不下垂,开关灵活,增安型接线箱的合页应留胶条的压缩量,不大于1mm。

电器组装质量控制作业指导书 电器布局: 1严格按照图纸布局,用螺栓连接固定在安装板上,电器轨道应超出电器边缘10mm必须安装止推器。 2与发热元件保持一定的距离。 3有需要操作机构的电器要与开关套保持垂直,公差在3mm以内保证电器开关灵活。 接线: 1电线选择应符合电流所需的截面积,有发热的部位必须用高温线,接地线必须用铜螺母固定。电线必须干净整洁。 2所有的导线中间不允许有接头,每个电器元件的接点做多不允许超过两根线,二次线不允许与主回路电线跨越或穿梭。 3走线平行整齐,不走死角,电线不得与硬物件接触或与发热元件接触以免损坏电线 4剥线头不要伤及铜丝,所有线必须压线鼻子,严禁裸线直接上端子,上盖的信号线必须走爬线架,禁止用吸盘固定。 5所有的二次回路必须加线号,主回路必须加色标,端子必须贴号牌。必要时加绕线管。 6配好线后把所有的螺钉再紧固一遍,把箱子里面的赃物全部清理一遍。 7摇绝缘,主回路A相与B相,A相与C相,B相与C相,然后A,B,C三相分别与外壳测试,绝缘电阻应大于500兆欧,注意一定要躲开电子元器件和指示灯。 8通电试验,在通电以前必须确认有良好的接地,然后先通控制回路检查一下主回路电器件的动作情况,确认无误以后再接电机调试。

五金冲压安全操作规程

银桥五金厂 生产车间安全操作规程 安全方针:“安全第一,预防为主” 员工是企业的财富,每位员工有责任和义务保护好自己的生命安全,各级管理干部一定要把安全工作放在首位,切实做好各项预防工作,排除一切存在的安全隐患,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 口号为:自己必须保护好自己和他人的安全为己责,保护好自己和他人幸福.关爱于自己的家人和他人的家人 银桥五金厂 2016年5月10日 前言 (生产车间安全操作规程)是依据《冲压行业安全操作标准》再结合我司的实际情况制定的,要求生产车间的员工共同遵守,不得违章操作,参于生产的人员一定要严格按照《生产车间安全操作规程》的要求去执行,发现问题要立即上报,不得故意隐瞒,虚报。让问题得到及时处理及改善,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 第一条:本公司员工进入生产车间需穿着整齐制服,佩戴厂牌、防护耳塞; 生产车间员工进入生产作业现场不得穿拖鞋、凉鞋、高跟鞋,不得穿短裤,裙子。男工不得留长发(头发不能盖住眼睛);女工不得披头散发,一定要将头发扎好(头发不能盖住眼睛)。工作时务必戴好防护耳塞,不得以任何理由

拒戴。 第二条:操作冲压设备、机加工设备及各类加工设备的人员必需合格才能上岗; 所有操作设备的人员必需在上岗前进行岗位培训,经考试合格后(需发上岗证)才能安排操作相关的设备。在岗位培训时必需让操作人员掌握设备的性能、操作方法及安全注意事项,加强操作工的安全意识教育,提升员工的操作技能。 休假超过半个月的人员需重新进行岗位培训,重新考试合格才能上岗。 第三条:操作设备的员工必需精神饱满,情绪正常。 操作设备的员工必需保证精力高度集中,不得麻痹大意或打瞌睡。如果身体或心情有异常时需向主管说明情况,必要时需出示证明,部门主管可调换可胜任的工作或安排休息。 《安全生产法》规定:凡是从事冲、剪、压的人员工作前4小时不得饮酒。 第四条:在生产时,设备的安全装置必需完整并用于生产,任何人不得折除设备上安全防护装置。 设备上安装的“光电保护”必需要正常使用,任何不得将其折除或关闭,在生产时工艺上要求用双手操作的设备不得擅自改用脚踏操作。 第五条:在生产时,身体任何部位都不得进入设备的危险区内。 操作工在拿取工件时手不得进入模具的危险内,必需使用代手工具,如:镊子、吸力棒、真空吸盘等。 如模具内有异物或需清洁模具时,操作人员需将关掉设备电源,待设备完全停止后方可处理。 第六条:在生产时,两个人不得操作同一台机,防止发生误操作。 在操作时两个人不得操作同一台机,如果因工艺上需要两个人配合才能完

五金产品检验作业指导书

五金产品检验作业指导书 一.目的 为规范五金件的检验作业,明确检验内容和要求,有效管控材料品质,确保满足客户和生产需求。 二.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所有五金件的进料检验。 三.抽样方案 采用GB/T2828.1-2003单次抽样,检查水平(IL)和接收质量(AQL)遵循如下规定: 四.定义 4.1 A面:指组装成整机后的正前面、上表面(在使用过程能直接看到的表面); 4.2 B面:指组装成整机后的侧面(需将视线偏转45°~90°才能看到的四周边)。 4.3C面:指组装成整机后的背面及底面(正常使用时看不到的背面及底面)。 4.4△E(DELTA-E):在均匀颜色感觉空间中,人眼感觉色差的测试单位。当△E为1.0时,人眼就可以感觉到色彩的变化了。这种测试方法用于当顾客指定或接受某种颜色时,用以保证色彩一致性的量度。 4.5毛边:由于机械冲压或切割后未处理好,导致加工件边缘或分型面处所产生的金属毛刺。 4.6划伤:由于在加工或包装、运输过程中防护不当导致产品表面出现的划痕、削伤。 4.7裁切不齐:由于产品在加工过程中定位或设备固定不当,导致产品边缘切割不齐。 4.8变形:因加工设备调校不当或材料因内应力而造成的产品平面形变。 4.9氧化生锈:因产品加工后未进行相应防锈处理或处理措施不当,而导致产品表面出现锈斑。 4.10尺寸偏差:因加工设备的精度不够,导致产品尺寸偏差超过设计允许水平。 4.11“R角”过大:产品因折弯或冲压设备精度不够,导致折弯处弧度过大。 4.12表面凹痕:由于材料热处理不好或材料生锈,其内部杂质导致金属表面形成的凹痕。 4.13倒圆角不够:产品裁切边缘因切割或冲压原因产生的锐边未处理成圆弧状,易导致割手。 4.14焊接疤痕:产品焊接后未经打磨刨光而残留的凸起疤痕。 4.15色差:产品表面颜色与标准样品颜色有差异。

五金件喷油检验作业指导书

五金件喷油检验作业指导书 1.目的 为了在对五金件喷油进行检查时提供客观依据,使全公司的外观判定标准得到统一,同时缩小与物料供应商之间的判定误差。 2.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喷油表面处理的五金结构件的外观判断。 3.参考资料 标准参照GB/T6739-1966和公司的实际情况制定本标准。 4.外观面的定义 A面:处于成品的前面和上面;LOGO位置 B面:处于成品的侧面和背面 C面:处于成品的底部 D面:处于成品的内部,不拆机的情况下无法看到。 5.涉及到的缺陷定义 4.1 点(含杂质):具有点的形状,测量时以其最大直径为其尺寸 4.2 披锋:在五金件冲压的背面边缘的线性凸起 (模具磨损越严重则披锋越大) 4.3 压伤:冲压模具有伤痕或模具内有金属碎屑在冲压时在工件上留下的痕迹。 4.4气泡:表面进行喷油或喷粉时隔离区的气体使表面产生圆形的突起

4.5变形:制造或运输等过程中有外力强加于工件引起的形状改变 4.6生锈:五金件表面未经防锈处理,长时间暴露在空气中,致使金属与氧气发生氧化反应 4.7起泡:五金件表面除锈处理不彻底就进行喷油或喷粉等的后处理,时间稍长后表面产生的泡装缺陷 4.8断印:印刷中由于杂质或其它原因造成印刷字体中的白点等情况。 4.9漏印:印刷内容缺划或缺角或字体断印缺陷大于2mm,也被认为有漏印。 4.10色差:指实际部品颜色与承认样品颜色或色号比对超出允收值。 4.11同色点: 指颜色与部品颜色相接近的点;反之为异色点。 4.12缝隙:除了设计时规定的缝隙外,由两部组件装配造成的缝隙 4.13段差:装配后两个面之间高低的相差尺寸 4.14磨花:无深度的表面擦伤或痕迹 (通常为手工操作时造成) 4.15划伤:硬物或锐器造成零件表面的深度线性伤痕 (通常为手工操作时造成) 4.16不可见:指瑕疵直径<0.03mm为不可见 4.17碰伤:产品表面或边缘遭硬物撞击而产生的痕迹 4.18油斑:附着在对象表面的油性液体 4.19漏喷:应喷漆之产品表面部份因异常原因而导致油漆没有喷到露出底材之现象 4.20毛屑:分布在喷漆件表面的线型杂质 4.21开裂:由于受到较强的外力致使产品裂开

钣金冷冲压检验作业指导书样本

钣金冷冲压检验作业指导书 发行版本:V1.0 发行日期:2010.12.1 实施日期:2010.12.1 归口管理部门:品质部

起草:审核:批准: 钣金冷冲压检验作业指导书 1、目的: 对钣金冷冲压件加工过程的监督及成品检验的要求。 2、适用围: 本标准适用于恒鹏公司及其外协加工的钣金冷冲压件。 3、引用标准 GB/T 13916-2002 冲压件形状和位置未注公差 GB/T 1804-2000 一般公差_未注公差的线性和角度尺寸的公差 GB/T 13914-2002 冲压件尺寸公差 GB/T 13915-92 冲压件角度公差 GB/T 15055-2007 冲压件未注公差尺寸极限偏差 /T 8930-1999 冲压工艺质量控制规 /T 4129-1999 冲压件毛刺高度 /T 4381-1999 冲压剪切下料件未注公差尺寸的极限偏差 GB 2828—87 逐批检查计数抽样程序及抽样表(适用于连续批的检验)4、检验容 4.1板材

4.1.1板材的选择 严格按图纸要求选材。 4.1.2板材允许缺陷 板材允许有个别轻微的擦伤、压痕、凹面、及清理痕迹,其深度不得超过板料厚度公差带的一半。 4.1.3板材的周边质量 所有切割周边均需齐平、无尖角、利边、无毛刺、无裂纹、转角处应圆滑。 4.2冲压件尺寸公差 4.2.1冲压件未注尺寸公差 图纸没有要求的(非配合)尺寸偏差按GB/T 15055—2007进行检验。该标准分为四级(f、m、c、v),采用f级,表示为GB/T 15055—f,见表1。 当冲压零件为精密冲压件和冷挤压件时,该标准不适用。应选用GB/T 1804—m(一般未注公差的线性和角度尺寸的公差)进行检验,见本标准3.10的表6。

点焊凸焊作业指导书

一、作业前准备: 1、焊接前按照本工位的作业前点检卡内容对设备、工装进行检查。 检查项目包括:按钮状态、排风、水路、电路、气路状态是否良好,焊接前空运行一次焊机做状态检查。工装夹具平台定位销、定位面、支撑、四连杆加紧块是否有松动或焊渣等。 2、对本工位的工件进行检查,焊件的规格与工艺卡要求一致,无混装、变形。 3、设备运行正常时,方可准备工件(试焊片)试焊;实验焊接的试焊片,应与工件的材料及厚度相同。 二、操作方法及调试 1、焊机经检查确认无异常后,即可打开冷却水及压缩空气,再接通电源开关。 2、将焊接开关设置为调整状态,用脚踏开关启动焊机,检查动作程序,调整上下电极的间距在气缸的最大行程范围内,把电极头对准。 3、设置时间参数(预压时间、加压时间、焊接时间、维持时间、休止时间)在加压时间内,要保证电极能把工件充分压紧;焊接时间根据焊接的材料及厚度来确定,一般选择在2-20这个范围;维持加压的最短时间要保证焊接熔核固化,这时电极才能松开;休止时间只有将多点/单点转换开关置于多点状态时,用于调节重复一次运行所间隔的时间。 4、焊接电流调节以焊接的工件来确定,一般情况是把焊接电流由小调到大,用试焊片多次试焊,并与电极头的接触面及气缸压力配合调整。 5、调节气源压力,应根据需焊接的材料及厚度来确定,一般是材料的电阻率越打压力越大;工件的厚度越厚压力应越大。只要把气源压力调整合适,才能使焊接稳定,表面美观。 6、用试焊片焊接一定数量后,从外观上看应无过深压痕,裂纹和烧伤,再经对产品的质量检查合格,便能够正式投入生产。 三、作业中操作要求: 1、焊接过程中工件焊接面要与电极轴线垂直。 2、定位销磨损到超出公差要求时,应立即更换。

检验作业指导书

检验作业指导书 1.进货检验 1.1目的 进货检验就是为了有效控制供方不合格品进入仓库,确保供方所提供的产品能满足公司及客户的质量要求。 1.2适用范围 适用于公司外购或委外加工的原材料、零部(配)件、半成品、成品的检验1.3职责 负责供方物料的质量判定与质量状态的标识 1.4作业程序 1.4.1进货检验部分 1、进货检验根据采购部下发的物资采购订单每周汇总表做好检验准备,准 备好测量工具(游标卡尺,卷尺,角度尺等)、工艺、零件图纸、检具及检验标准等; 2、仓管员收到送货单后进行检验,根据送货单上的订单号,规格,核对产 品是否正确。核对无误后根据 MIL-STD-105E抽样标准进行抽样检验。检验合格后在送货单上签字,并做好《进货检验记录》,次日交质管部; 3、产品经检验判定合格后须贴好合格标签,并做入库处理。产品不合格须 贴不合格标签,作退货或挑选处理,并立即开出《不合格品处理单》,经质管部长或以上领导审核签字后及时反馈供方、业务,检验员还须对退货的产品以及不良品挑选过程作好跟踪和验证; 4、对于供方送检的新产品的首件,进货检验员要填写《首件检验表》交研 发部门确认,最终由检验部门来判定该产品是否合格,确认后立即将确认结果传真供方。 5、各项记录要规范填写,数据要真实,特别是现象的描述要清晰、易懂,必要 事可以用简图来描述。 1.5检验方法 1.5.1外观检验:一般采取目测,手感,样板对照等; 1.5.2尺寸规格检验:卡尺,卷尺,角度尺,千分尺,螺纹环规等;

1.5.3承重测试:按指导书要求加载相应的重物作禁止和滚动测试; 1.5.4组装测试:与配套的产品进行组装。 1.6检验项目 1.6.1管材类 1、依采购订单型号,规格与送货单核对,有无质保书; 2、管材表面擦拭干净,检查表面有无焊道开裂、模具压痕及材质麻点、凹 坑等,方管四处R角是否一致; 3、检查尺寸是否正确,方管及圆管壁厚公差±0.05; 4、管材直线度、平面度、扭曲度能否满足加工要求,公差范围参照《管材 的质量要求》; 5、表面要求无严重的划伤,无明显的麻点凹坑,无锈斑等; 6、一般管材接头管≤2%, 如有特殊要求则不可有接头管; 7、特殊管材类检查捆包是否符合要求,有无因保护不当导致运输过程中造 成的划伤。 1.6.2冲压件 1、依采购订单型号,规格与送货单核对; 2、依零件图纸检验其尺寸,方向,材质等是否符合要求; 3、进行组装配合,以了解其功能是否可行; 4、检查毛边是否过大(落料毛边,剪板毛边,冲孔毛刺,攻丝毛刺等), 以不刮手为准。 1.6.3五金件、标准件:螺丝,螺母,铆钉,脚座等 1、依采购订单型号,规格与送货单核对,不锈钢系列须提供材质证明; 2、螺母片,管内套及各种螺母须用螺纹塞规检验,尺寸及螺纹垂直度是否 达到要求; 3、各类螺钉的螺纹须用螺纹环规进行测试检验; 4、铆钉系列要做好与配套产品的组装,并进行强度测试; 5、脚座和轮子的螺栓规格是否和订单一样,要用螺纹环规进行测试; 6、特殊螺丝要做好组配测试(例如:沉头螺丝等)。 1.7抽样检验标准

JD15.Q0401(3.0) 冰箱金属冷冲压件检验作业指导书

物料类别钣金件物料名称金属冷冲压件共3页文件号JD15.Q0401(3.0) 类别检验项目检验方法及技术要求检验器具质量特性抽样判定检验周期 标志★标志每批冲压件应有合格证,每转移批上要求标志清楚,标志主要内容为: a 产品名称、型号、物料编码、数量; b 对特殊要求进行补充检验的结论; c 质量检验合格印记。 d 符合 RoHS 要求的,应在产品包装上有 RoHS 标识。 目测 C S-2/2.5 每批 包装质量★包装质量冲压件需用专用器具装运,专用器具须结实牢靠。冲压件的装箱摆放须合理,堆放高 度要适合,以避免运输过程中碰伤、压坏、变形。 目测 D S-2/4.0 每批 外观 ★表面质量 表面应洁净,无油污、明显灰尘、黑斑、锈蚀、发白、脱锌现象及明显机械划伤痕和 严重拉伤痕,翻边孔无开裂,喷涂件用钣金毛胚半成品允许不生锈的打磨痕 目测 C S-2/1.5 每批★接地标志有接地标志的零件,接地标志应圆整,清晰可见,无明显歪斜目测 B S-2/2.5 每批★毛刺质量 冲压件切口允许有毛刺。非喷涂钣金件毛刺高度不大于 0.07mm;喷涂件用钣金毛胚 半成品毛刺高度不大于 0.05mm 目测 C S-2/1.5 每批★焊点质量 焊点的大小及排列应符合图纸要求;焊点应平整圆整,无焊穿、松焊、虚焊及周边严 重飞溅现象;非喷涂钣金件焊点应涂银油,无明显生锈现象;喷涂件用钣金毛胚半成 品焊点不涂银油 目测 B S-2/2.5 每批★粘贴件粘贴质量 冲压件上粘贴的海绵件、绒布等,应粘贴牢固平整,不得有变形、撕裂、破损、松脱、 翘起等现象. 目测 C S-2/1.5 每批★允许的外观瑕疵 冲压件允许有以下的外观缺陷: a 非喷涂冲压件,除电控盒、防火钣金以及图纸有明确要求的表面不允许有油外,其 它产品表面允许有不明显的冲压成型后残留的防护油; b 非喷涂冲压件表面允许有轻微且不密集未达基体的机械划痕; c 非喷涂冲压件冲裁截面允许有轻微的生锈,锈蚀面积不超过节切口截面积; d 非喷涂冲压件成型弯角位处允许有未达基体的拉伤痕,圆弧过渡处允许轻微的过渡 不圆滑; e 非喷涂冲压件表面允许有目视不明显的轻微凹凸和压痕,但喷涂用钣金毛胚件不允 许。 目测 C S-2/1.5 每批

点焊机的安全操作规程示范文本

点焊机的安全操作规程示 范文本 In The Actual Work Production Management, In Order To Ensure The Smooth Progress Of The Process, And Conside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ach Link, The Specific Requirements Of Each Link To Achieve Risk Control And Planning 某某管理中心 XX年XX月

点焊机的安全操作规程示范文本 使用指引:此操作规程资料应用在实际工作生产管理中为了保障过程顺利推进,同时考虑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每个环节实现的具体要求而进行的风险控制与规划,并将危害降低到最小,文档经过下载可进行自定义修改,请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与使用。 1、点焊机作业前,应清除上、下两电极的油污。通电 后,机体外壳应无漏电。 2、点焊机启动前,应先接通控制线路的转向开关和焊 接电流的小开关,调整好极数,再接通水源、气源,最后 接通电源。 3、焊机通电后,应检查电气设备、操作机构、冷却系 统、气路系统及机体外壳有无漏电现象。电极触头应保持 光洁。有漏电时,应立即更换。 4、点焊机作业时,气路、水冷系统应畅通。气体应保 持干燥。排水温度不得超过40℃,排水量可根据气温调 节。 5、点焊机严禁在引燃电路中加大熔断器。当负载过小

使引燃管内电弧不能发生时,不得闭合控制箱的引燃电路。 6、点焊机当控制箱长期停用时,每月应通电加热 30min.更换闸流管时应邓热30min。正常工作的控制箱的预热时间不得小于5min。 7、焊接操作及配合人员必须按规定穿戴劳动防护用品。并必须采取防止触电、高空坠落、瓦斯中毒和火灾等事故的安全措施。进口泵阀门 8、点焊机现场使用的是焊机,应设有防雨、防潮、防晒的机棚,并应装设相应的消防器材。 9、高空焊接或切割时,必须系好安全带,焊接周围和下方应采取防火措施,并应有专人监护。 10、当清除焊缝焊渣时,应戴防护眼镜,头部应避开敲击焊渣飞溅方向。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