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古渡头

古渡头

古渡头
古渡头

《古渡头》赛课

李芸语文组

教学思路;

《古渡头》是左翼作家叶紫的一篇短篇小说,也是2014年全国卷高考题。由于作者叶紫创作的时代特色,以及在作品中倾注的强烈的爱憎之情,使得其作品充满了政治性和人道主义色彩,因此在解读这篇小说时,我的想法是必须从作者的经历和作品的特色切入,让学生对作者、对那个年代有所了解,再来读文本,会看得更深入和透彻,否则以高一学生的阅历和现有知识储备,很难挖掘作品的深意;

在讲解过程中,教师应该有所取舍,一节课的时间不可能面面俱到,所以我对本文的解读重在以下几个方面:1文本梳理(整体感知),从小说三要素切入,使得学生对文本有整体感知的概念,小说三要素中,人物和情节梳理,给学生课前预习,教师课上点拨;环境(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其中自然环境由学生在文本中找答案,社会环境教师讲解,这也是深入理解本文的要点,这一块学生比较陌生;2概括人物形象,小说中的主人公“老船夫”是本文的典型形象,对这一形象的解读,一方面可以走近文本,另一方面以引起作者情感的探究,叶紫笔下的“老船夫”既是个性鲜明的“这一个”,同时也是具有时代特色的“那一群”,叶紫本人在那个时代经历相似的遭遇,作者是将个人经历和文学创作紧密结合在了一起,所以作者对于人物形象的刻画必然融入了独特的情感,留下了那个时代的烙印,所以这一部分的解读也是为了对情感的探究;3文本探究,重在情感探究,其中对于人物的悲悯和褒扬之情,在文本解读过程中能够体会,学生可以做到,但是进一步对当时社会的不满和控诉,要联系作者特殊的创作背景和目的,所以对于这一块,我打算做知识链接,一是作者的相关言论,二是同一题材的其他作品,这对于学生进一步理解文本有所帮助

在解读这篇文本之前,学生必须要预习,我设计的预习任务如下:

整体感知;

1小说中的人物有哪些(注意实写和虚写)

2梳理小说情节(注意用同一人称贯穿始终,划分层次脉络,标明节次)

3结合文本和学案资料,写出故事发生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了解小说的社会背景)

文本探究:

4概括老船夫的形象特点(内在性格+外在身份地位)

5试探究作品的情感主旨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及其创作特点

2了解小说的人物形象、基本情节和故事发生的背景

3探究小说的情感主旨

教学重难点

探究小说情感主旨

教学设计

一导入: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有这样一位作家,他生活在动荡的年代,他经历了大革命,经历了革命的失败,也经历了亲人惨遭杀害,而他自己也只活了二十几年,他短暂的一生充满着艰辛和苦难···

Ppt关键词展示:动荡的社会、大革命失败、亲人被杀,英年早逝

鲁迅:“作者还是一个青年,但他的经历,却抵得上太平天下的顺民一个世纪的经历”

作者:“我经历了不知多少斗争场面,我愤怒的火焰已经快要把我整个灵魂燃烧殆毙,所以在我的作品里,只有火样的热情,血和泪的堆砌”

今天这节课,老师就和同学们一起来读他的一篇短篇小说,去体悟蕴含其中的愤怒火焰、血和泪

二整体感知(ppt)

1人物:

师:请同学们打开学案,我们首先来看看这篇小说中有哪些人物?

生:回答···

师:同学们找的很准,老船夫和小说中的“我”是实写,小说中虚写的人物有儿子、儿媳和孙子,别忘了还有老船夫口中的“北佬兵”,正是它们抓走了儿子,最终让老船夫孤苦一人

2情节:

师:围绕这些人物,小说又告诉我们一个怎样的故事情节呢,老师先来看看同学们是如何梳理本文情节的(投影展示学生预习答案,纠正问题···,共同讨论),下面看看老师是怎样梳理情节的,老师认为课文1—18段主要情节就是老船夫留宿,担心我的安危;接下来19—28这部分主要是老船夫向我诉说他的遭遇:儿子被抓,媳妇改嫁,不见孙子,孤苦一人;29—33小说的结尾,第二天,老船夫就像什么事也没发生一样,将我送走,自己任情高歌(ppt),注意梳理小说情节,以同一人称贯穿始终,做到有条理:

老船夫留宿(1—18)

老船夫诉苦(19—28)

老船夫高歌(29—33)

3环境:

师:同学们再来看看这个故事又是发生在什么样的背景之下呢?

生:自然环境;傍晚、老渡口

师:社会环境;(这里老师给大家补充一下,请大家看看学案,叶紫的小说作品大多以大革命兴起至大革命失败,直至白色恐怖时期为背景,史诗般地表现了中国农村革命的历史轮廓和进程,这里我们给出几个关键词:大革命农民运动、社会动荡、旧中国农村)

三文本解读——人、事

师:下面我们先来读一读课文第一部分,老船夫留宿,通过这一部分,我们能看出老船夫什么样的性格特点呢,同学们可以给出几个关键词吗?

生:·······

师:同学们概括的非常好,分析的也很好(板书—人:热情善良),其实这一部分的一些细节就隐含了当时的社会背景,同学们能看出来吗生:·······

师:“军队”“当兵”,战争的背景(板书—事:战争,动荡)

留宿后,老船夫向我诉说了他的悲惨遭遇,这里又能看出老船夫什么样的性格特点呢?

生:······

师:很好(板书—人:坚强不屈,不畏艰辛)

其实这一部分我们能够更加清晰的看到当时的社会动乱,男丁可以随意被抓去当苦力,最后剩下老人孤苦一人,我们可以想见当时的社会背景之下,有老船夫这样遭遇的又何止一人呢?(板书—事:苦难)

这一部分,我们能从一些细节看出作者包含其中的爱憎之情,同学们能找到吗?

生:····

师:同学们看得很仔细(老师提醒一下)23段“丧天良”、28段“心头像给什么东西塞的紧紧的”这种情感我们可以用什么词语归纳呢(板书—情:悲悯;愤怒)Ppt展示:超链接

正是这种深厚真挚的情感,使得他的作品字里行间都洋溢着爱憎之情

小说的结尾老船夫任情高歌,就好像昨天的事没有发生一样,这里同学们可以用什么词语去概括老船夫的性格特点呢?

生:····

师:(板书——人:洒脱豪迈)

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老船夫的形象特点,那可以怎么说呢?(展示学生答案)Ppt展示:人物形象

四文本解读——情

我们知道任何一篇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都不是孤零零存在,不管是鲁迅笔下的祥林嫂,还是曹雪芹笔下的贾宝玉,亦或是高尔斯华绥笔下的格斯拉,他们不仅是个性鲜明的“这一个”,更是具有时代特征并且融入作者情感的“那一群”,他们是富有蕴藉的艺术形象(ppt),

叶紫的创作也是如此,老船夫的遭遇是中国农民遭遇的缩影(ppt)

褒扬和悲悯——苦难的“那一群”

愤怒和控诉——动荡的“那时代”

超链接:······

是的,这是对叶紫作品最精湛的评价!叶紫的作品是一部用文学形式写成的农民革命斗争史,这种政治性和斗争性在他的一篇小说中也许只能看到一个侧面,(板书:政治性、斗争性)但是如果将他那一个时期的作品连缀起来,就是一部中国农民运动的史诗巨著!我们可以这样概括,来结束我们今天的阅读:

血泪交融的苦难人生,战斗不息的革命文学!

五文本总结

最后我们一起来对本文进行总结(ppt)学生齐读

非常感谢同学们的配合,也非常感谢各位老师亲临指导!谢谢

板书设计:

人:善良坚忍洒脱

事:动荡、战争、遭遇政治性斗争性

情:愤怒控诉悲悯褒扬

苏舜钦的《淮中晚泊犊头》原文、翻译与赏析

苏舜钦的《淮中晚泊犊头》原文、翻译与赏析 苏舜钦的《淮中晚泊犊头》原文、翻译与赏析 原文: 春阴垂野草青青,时有幽花一树明。 译文: 春天的阴云,低垂在草色青青的原野上, 时而可见在那幽静的地方,有一树红花正在开得鲜艳耀眼, 天晚了,我把小船停泊在古庙下面, 这时候只见淮河上面风雨交加,眼看着潮水渐渐升高。 赏析:苏舜钦,宋代人。有苏学士文集存世。 这首小诗题为“晚泊犊头”,内容却从日间行船写起,后两句才是停滞不前船过夜的情景。 诗人叙述中所见的景象说:春云布满天空,灰蒙蒙地笼罩着淮河两岸的原野,原野上草色青青,与空中阴云上下相映。这样阴暗的'天气、单调的景色,是会叫远行的旅人感到乏味。幸而,岸边不时有一树野花闪现出来,红的,黄的,白的,在眼前豁然一亮,那鲜明的影像便印在你的心田。 阴云,青草,照眼的野花,自然都是白天的景色,但说是船行所见,何以见得呢?这就是“时有幽花一树明”那个“时”字的作用了。时有,就是时时有,不时地有。野花不是飞鸟,不是走兽,怎么能够一会儿一树,一会儿又一树,不时地来到眼前供人欣赏呢?这不就是所谓“移步换形”的现象,表明诗人在乘船看花吗?

天阴得沉,黑得快,又起了风,眼看就会下雨,要赶到前方的码头是不可能的了,诗人决定将船靠岸,在一座古庙下抛锚过夜。果 然不出所料,这一夜风大雨也大,呼呼的风挟着潇潇的雨,飘洒在 河面上,有声有势;河里的水眼见在船底迅猛上上涨,上游的春潮 正龙吟虎啸,奔涌而来。诗人呢?诗人早已系舟登岸,稳坐在古庙 之中了。这样安安闲闲,静观外面风雨春潮的水上夜景,岂不是很 快意的吗? 欣赏这首绝句,需要注意抒情主人公和景物之间动静关系的变化。日间船行水上,人在动态之中,岸边的野草幽花是静止的;夜里船 泊牧犊头,人是静止的了,风雨潮水却是动荡不息的。这种动中观静,静中观动的艺术构思,使诗人与外界景物始终保持相当的距离,从而显示了一种悠闲、从容、超然物外的心境和风度。

概括主要内容教案

概括主要内容(叙事性文章)教学目标: 复习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帮助学生准确、简洁、重点突出地概括出文章的主要内容。 教学重点: 对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进行回顾和梳理,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 教学难点: 准确运用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 【温故预习】 一、请概括下列课文的主要内容: 《半截蜡烛》: 《莫泊桑拜师》: 二、请认真阅读短文,并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梨苹果 米哈朵夫是一位出色的小学图画教师,他在这个偏远的小城中教了一年又一年图画课。他一如既往地按照自己的标准评价学生的图画作业,从末出过任何差错。 一天,像以往一样,米哈朵夫翘着有些俏皮的小胡子走上讲台,教学生画苹果。他绕着教室看了一圈,小胡子快活地抖动着,他满意极了。突然,他的目光落在了墙角的课桌上。这里坐的是刚刚转到班里的尤里卡,他的父亲是西伯利亚的护林员,因病调到小城工作。似乎是故意捣蛋,尤里卡的苹果又长又圆,蒂部尖尖的,并且涂上了梨黄色。可以说,他画的根本就不是苹果。“你画的是苹果吗?”孩子回答:“是苹果。”“我看倒有些像梨。”“是的,老师,有些像梨的苹果。”米哈朵夫压着火气告诉那孩子,苹果是扁圆的,应该用浅黄色,再加上一些鲜艳的红色。他的口气非常的温和,他希望用老师慣用的说理、感受化方法,使尤里卡放弃这个像梨的苹果。但这个孩子压根儿没在意老师的温和,他说,在西伯利亚大森

林里,一棵苹果树和一棵梨树各自被雷劈去了一半,两棵树紧紧靠在了一齐,长成了一棵树,一面结的就是这种像梨一样的苹果。他吃过这种苹果。他是这个世界上唯一吃过这种苹果的人,因为,这两棵树只结了一个苹果,后来,两棵树慢慢烂掉,都死了。 专注倾听的米哈朵夫从故事的结尾感到了嘲弄的味道。他“嚓”了一下撕掉了那一页像梨一样的苹果,“要么拿出你所说的苹果,要么就乖乖地画我的苹果。否则,就再也不要来上课了!” 全班同学哄堂大笑。这个从西伯利亚来的土头土脑的小男孩可怜巴巴地缩在墙角,但他仍执拗地坚持:“确实有这种苹果,我吃过这种苹果。” 第二天,孩子拿着画满了苹果的作业本乖乖地走到他面前。令米哈朵夫吃惊的是,这些苹果比其他学生的苹果都画得好,只是每一个圆润鲜艳的苹果边都洒满了斑斑点点的泪渍。 如果尤里卡是一个爱说谎的孩子,事情也就那样过去了。但经过米哈朵夫明查暗访,尤里卡从不说谎。米哈朵夫虽然一如既往地上他的图画课,但是那两撇可爱的小胡子像是患了感冒,再也不会欢乐地抖动了:那些泪渍深深地印在了他的心上。每一节课都是一次折磨——他不敢看缩在墙角的尤里卡,更害怕同学们对尤里卡的嘲笑,那些尖锐的笑声像锥子似的扎在心上。 他知道,他必须弄清到底有没有像梨一样的苹果。他到护林员家里打听,他一趟趟到邮电所去发信,他到处询问,但都没有结果。终于有一天,他跳上了一辆破旧的汽车,风尘仆仆地赶到了一千公里外的莫斯科。在国家园林抖研所里,园艺家米丘林听完他的故事,突然疯了似地跳起来拿出了伏特加酒,为他的故事、为他身上一千公里的尘土、为他令人尊敬的痛苦与他一次次干怀。米丘林激动地说:”亲爱的米哈朵夫,我的确不知道世界上有没有这种苹果,但我必须感谢你。回答这个问题至少需要三年,也许,三年之后的秋天我会送你一个像梨一样的苹果。” 三个秋天过去了。突然有一天,教室的大门被猛地撞开了,一个披着厚厚尘土的人走了进来。这正是伟大的米丘林,他的手里握着两个神奇的金黄金黄的苹果。米丘林走上讲台,向同学们讲述了他从米哈朵夫讲述的故事中得到的启示,采用嫁接术获得梨苹果的经过:“这是植物界的一场真正的革命,有了嫁接术,我们就有了成千上万种没有见过没有吃过的神奇水果。而开始这场伟大革命的两个人,一个是图画老师米哈朵夫,一个是十几岁的学生尤里卡。” 像三年前一样,米哈朵夫神气地站在讲台上,小胡子再次快活地抖动着:“同学们,让我们再画一次苹果。我要说的是,请画出和我不一样的苹果。尤里卡同学,请务必再画一幅

叶紫《插田》阅读理解训练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7题。 插田 叶紫 失业,生病,将我第一次从嚣张的都市驱逐到那幽静的农村。我想,总该能安安闲闲地休养几日吧。 这时候,是阴历四月的初旬——农忙的插田的节气。 我披着破大衣踱出我的房门来,田原上早已经充满劳作的歌声了。通红的肿胀的太阳,映出那些弯腰的斜长的阴影,轻轻地移动着。碧绿的秧禾,在粗黑的农人们的手中微微地颤抖。一把一把地连根拔起来,用稻草将中端扎着,堆进那高大的秧箩,挑到田原中分散了。 我的心中,充满着一种轻松的、幽雅而闲静的欢愉,贪婪地听取他们悠扬的歌曲。我在他们的那乌黑的脸膛上,隐约的,可以看出一种不可言喻的、高兴的心情来。我想:“是呀!小人望过年,大人望插田!……这原是他们一年巨大的希望的开头呢。……” 我轻轻地走过去。在秧田里第一个看见和我点头招呼的,便是那雪白胡须的四公公,他今年已经七十三岁了,还肯那么高兴地跟着儿孙们扎草挑秧,这是多么伟大的农人的劳力啊! “四公公,还能弯腰吗?”我半玩笑半关心地问他。 “怎么不能呀!‘农夫不下力,饿死帝王君’呢。先生!”他骄傲地笑着,用一对小眼珠子在我的身上打望了一遍,“好些了?……” “是的,好些了。不过腰还是有些……” “那总会好的啰!”他又弯腰拔他的秧去了。 我站着看了一会,在他们那种高兴的、辛勤的劳动中,我深深地感到自家几年来生活的卑微和厌倦了。东浮西荡,什么东西毫无长进,而身体,又是那样的受到许多沉重的创伤;不能按照自家的心思做事,又不会立业安家,有时甚至连一个人的衣食都难以温饱,有什么东西能值得向他们夸耀呢?……而他们,一天到晚,田中,山上,微漪的、淡绿的湖水,疏云的、辽阔的天际!唱自家爱唱的歌儿,谈自家开心的故事。忧?愁?……夜间的,酣甜的呓梦!…… 我开始羡慕起他们来。我觉得,我连年都市的漂流,完全错了;我不应该在那样的骷髅群中去寻求生路的,我应该回到这恬静的农村中来。我应该同他们一样,用自家的辛勤劳动,争取自家的应得的生存;我应该不闻世事,我应该…… 不知道是哪里来的兴趣,使我突然忘记了腰肢的痛楚,脱下了鞋袜和大衣,想同他们插起田来。我的白嫩的脚掌踏着那坚牢的田塍,感到针刺般的酸痛。然而,我却竭力地忍耐着,艰难地跟着他们下到了那水浑的田中。 四公公几乎笑出眼泪来了。他拿给我一把秧,教会我一个插田的脚步和姿势,就把我送到那最外边的一层。顺着他们里边的行列,倒退着,插起秧来。 四公公越到我的前头来了——他已经比我快过了一个长行。他抬头站了一站,我便趁这个机会像夸张自家的能干般地和他攀谈起来。 “我插的行吗?四公公!” “行!”四公公笑了一笑,但即刻又皱着眉头说,“读书人,干这些事情总不大合适呀!对吗?……” “不,四公公,我是想试试看呢,我看我能不能插秧!我想……唔,四公公,我想回到乡下来种田呀!” “种田?……王先生,你别开玩笑呢!” “真的呀!还是种田的好些,……我想。” 四公公的脸上阴郁起来了,他呆呆地站在田中,用小眼珠子惊异地朝我侦察着我的话是否真实。我艰难地移近到他的身边,就开始说起我那高兴农人生活的理由来,我大声地骂了

初中语文古文赏析苏舜钦《淮中晚泊犊头》原文与赏析

初中语文古文赏析苏舜钦《淮中晚泊犊头》原文与赏析 淮中晚泊犊头 作者:苏舜钦 春阴垂野草青青,时有幽花一树明。 晚泊孤舟古祠下,满川风雨看潮生。 这首小题为“晚泊犊头”,内容却从日间行船写起,后两句才是停滞不前船过夜的情景。 诗人叙述中所见的景象说:春云布满天空,灰蒙蒙地笼罩着淮河两岸的原野,原野上草色青青,与空中阴云上下相映。这样阴暗的天气、单调的景色,是会叫远行的旅人感到乏味。幸而,岸边不时有一树野花闪现出来,红的,黄的,白的,在眼前豁然一亮,那鲜明的影像便印在你的心田。 阴云,青草,照眼的野花,自然都是白天的景色,但说是船行所见,何以见得呢?这就是“时有幽花一树明”那个“时”字的作用了。时有,就是时时有,不时地有。野花不是飞鸟,不是走兽,怎么能够一会儿一树,一会儿又一树,不时地来到眼前供人欣赏呢?这不就是所谓“移步换形”的现象,表明诗人在乘船看花吗? 天阴得沉,黑得快,又起了风,眼看就会下雨,要赶到前方的码头是不可能的了,诗人决定将船靠岸,在一座古庙下抛锚过夜。果然不出所料,这一夜风大雨也大,呼呼的风挟着潇潇的雨,飘洒在河面上,有声有势;河里的水眼见在船底迅猛上上涨,上游的春潮正龙吟虎啸,奔涌而来。诗人呢?诗人早已系舟登岸,稳坐在古庙之中了。这样安安闲闲,静观外面风雨春潮的水上夜景,岂不是很快意的吗? 欣赏这首绝句,需要注意抒情主人公和景物之间动静关系的变化。日间船行水上,人在动态之中,岸边的野草幽花是静止的;夜里船泊牧犊头,人是静止的了,风雨潮水却是动荡不息的。这种动中观静,静中观动的艺术构思,使诗人与外界景物始终保持相当的距离,从而显示了一种悠闲、从容、超然物外的心境和风度。

《古渡》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第各题。 古渡 (1)这个古渡,已经不知道有多少年头了。在我曾经过往的日子里,它总是充满生机和喧哗,如同古渡的流水一样。 (2)那些日子,这条河上没有一座桥,靠一只木船来回渡河,终年无绝。古渡脚下的卵石,总是被那些肩头沉沉负重的农家人的草鞋磨得光亮。当船还未过来时,他们就坐在卵石上,抽着旱烟,聊着桑麻,或者说些七荤八素的话题,激起阵阵笑声。古渡是这些劳作者短暂的栖泊处,在这里他们可以坦然地放下重负,等待着对岸木船犁开涟漪,桨声矣欠乃缓缓而来。撑船的壮实汉子无疑是最有人缘的,候船的人远远叫着他的小名,催他撑得快些。尤其是赶墟那天,大姑娘小媳妇多,满满地坐上一船,红红绿绿,总会让他心绪舒畅,撑得又快又稳,赢得阵阵惊叹和好评。这个时候,会让人感到生活的平和和灿烂,所有的劳累和苦涩,都似流水一般远去了。可是,有几次洪峰下来的时候,浊浪滚滚漫过堤坝,河面上漂浮着枯枝败叶,打着旋儿推搡向前,这时的古渡和渡船就难免出现惊险、慌乱的情景,尤其是暮归十分。古渡苍老,河水悠悠,连同这纯朴的生活悄悄流逝。 (3)后来我离开了这里,由这条脱去油漆露出本色的木船送我到下游的一个渡口,不远处有一条公路,每日有车经过。 (4)许多年以后途经这里,古渡犹在,人迹杳无,往日那些声响都已沉入岁月深处。肆无忌惮的葛藤遮盖了光滑的卵石,离这不远有一座彩虹般的水泥桥飞架。涨水时节,反倒有不少闲人站在桥上,看着洪波涌起惊涛折案。那指指点点的从容神情,全然是欣赏的样子。最后的一只渡船,静静地泊在那里,船底已浸满了水,有一只长嘴巴的翠鸟立在船头,纹丝不动。一切都表明,一茬一茬的船工,结束了撑船岁月,已渐渐老去。 (5)那一页的生活,已被翻了过去。 (6)有多少像这样的生活场景封存在我们的记忆仓库里。一旦遇到时机,一抹颜色、一缕气味,都会使这些久远的记忆鲜明而又生动的。古渡对于宽敞平坦的长桥来说,除了新旧之别和材料迥异以外,承载了不同的生存观念、生活理想。生活在日日向前,是以告别过去的方式、情调、趣味作为标志的。有许多过去极为普通的日用品,已经成为民俗博物馆的藏品。人们要使怀旧有个引子,只好到这些地方去。可是,对于没有以往那些生活经历的人而言,这些东西并没有什么精神价值,只是物质属性,看也罢,不看也罢,没有什么两样。有人曾说过,常常想起过去就意味着心态老了,不过,要感到有味的还真不能脱离怀旧呢! (7)过去的一切在我的心目中是很带有朴化韵味的。时代的进展,使我们所见到的都变

中国现当代文学必记知识点及作品作家人物

中国现当代文学常识填空题 现代文学部分 1.1915年9月,由陈独秀主编的《青年杂志》在上海创刊(1916年9月第二卷更名《新青年》)。 2.《青年杂志》1915年第一卷第3、4号上连载陈独秀的《现代欧洲文艺史谭》,揭示了文艺进化论是文艺发展的基本规律。 3.文学革命正式发难的标志是1917年1月《新青年》上发表的胡适论文《文学改良刍议》,深入地阐述了他的“八事”,提出以白话文取代文言文作为新文学的工具。 4.1917年2月,陈独秀在《新青年》上发表了《文学革命论》,提出了文学革命的“三大主义”。 5.1918年4月胡适发表了《建设的文学革命论》,提出以“国语的文学,文学的国语”作为革命文学的宗旨,强调“国语的文学”也就是文学工具的革命,是新文学建设的第一步。 6.林纾连续发表了两篇文言文小说《妖梦》和《荆生》,以影射的形式痛骂陈独秀、胡适、钱玄同等人的文学革命的主张。 7.五四新文化运动高潮时期的北京大学和《新青年》是新文化激进派的大本营,五四退潮后南京的东南大学和《学衡》杂志是新文化保守派的根据地。 8.胡适在1920年出版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白话新诗集《尝试集》。 9.周作人的《小河》被胡适称为“新诗的第一首杰作”,是新诗摆脱旧诗集窠臼的标志性作品。 10.1918年4月《新青年》第四卷第4号上开始设立《随感录》栏目,从此诞生了中国文学体裁的一个新品种—杂文。 11.1919年3月,胡适的独幕话剧《终身大事》在《新青年》上发表,宣告了中国自己创造的第一部话剧剧本的诞生。 12.1921年1月,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个纯文学社团文学研究会在北京诞生。 13.王鲁彦是“乡土写实派”的代表,废名是“乡土抒情派”的代表。 14.在中国的话剧史上,第一个值得纪念的话剧团体是春柳社,由李叔同、曾孝谷、欧阳予 倩等组成。 15.1922年,田汉创办了《南国》半月刊,从此进入了他的长达8年之久的“南国”艺术时

唐诗赏析-《淮中晚泊犊头》原文译文鉴赏

《淮中晚泊犊头》原文|译文|鉴赏 '《淮中晚泊犊头》全诗色彩明暗、景物动静对照强烈,抒情气氛极其浓郁,感情借景物言之,尤觉含蕴悠远。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淮中晚泊犊头原文翻译等相关资料,希望大家喜欢。 宋代:苏舜钦 春阴垂野草青青,时有幽花一树明。 晚泊孤舟古祠下,满川风雨看潮生。 译文 春天的阴云垂落在旷野,田野里到处绿草青青。偶尔看见幽香的花开放,那一株树因此明亮美丽。 黄昏的时候,我乘一叶孤舟停靠在古旧的祠堂下,在满河的烟雨中凝望那渐生渐满的潮水。 注释 ⑴淮:淮河。犊头:淮河边的一个地名。犊头镇,在今江苏淮阴县境内。 ⑵春阴:春天的阴云。垂野,春天的阴云笼罩原野。 ⑶幽花:幽静偏暗之处的花。 ⑷古祠:古旧的祠堂。 ⑸满川:满河。

这首小诗题为“晚泊犊头”,内容却从日间行船写起,后两句才是停滞不前船过夜的情景。 诗人叙述中所见的景象说:春云布满天空,灰蒙蒙地笼罩着淮河两岸的原野,原野上草色青青,与空中阴云上下相映。这样阴暗的天气、单调的景色,是会叫远行的旅人感到乏味。幸而,岸边不时有一树野花闪现出来,红的,黄的,白的,在眼前豁然一亮,那鲜明的影像便印在你的心田。 阴云,青草,照眼的野花,自然都是白天的景色,但说是船行所见,何以见得呢?这就是“时有幽花一树明”那个“时”字的作用了。时有,就是时时有,不时地有。野花不是飞鸟,不是走兽,怎么能够一会儿一树,一会儿又一树,不时地来到眼前供人欣赏呢?这不就是所谓“移步换形”的现象,表明诗人在乘船看花吗? 天阴得沉,黑得快,又起了风,眼看就会下雨,要赶到前方的码头是不可能的了,诗人决定将船靠岸,在一座古庙下抛锚过夜。果然不出所料,这一夜风大雨也大,呼呼的风挟着潇潇的雨,飘洒在河面上,有声有势;河里的水眼见在船底迅猛上上涨,上游的春潮正龙吟虎啸,奔涌而来。诗人呢?诗人早已系舟登岸,稳坐在古庙之中了。这样安安闲闲,静观外面风雨春潮的水上夜景,岂不是很快意的吗? 欣赏这首绝句,需要注意抒情主人公和景物之间动静关系的变化。日间船行水上,人在动态之中,岸边的野草幽花是静止的;夜里船泊牧犊头,人是静止的了,风雨潮水却是动荡不息的。这种动中观静,静中观动的艺术构思,使诗人与外界景物始终保持相当的距离,从而显示了一种悠闲、从容、超然物外的心境和风度。'

2014年全国卷《古渡头》小说阅读

[2014年全国卷Ⅰ,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古渡头 叶紫 太阳渐渐地隐没到树林中去了,晚霞散射着一片凌乱的光辉,映到茫无际涯的淡绿的湖上,现出各种各样的色彩来。微风波动着皱纹似的浪头,轻轻地吻着沙岸。 破烂不堪的老渡船,横在枯杨的下面。渡夫戴着一顶尖头的斗笠,弯着腰,在那里洗刷一叶断片的船篷。 我轻轻地踏到他的船上,他抬起头来,带血色的昏花的眼睛,望着我大声说道: “过湖吗,小伙子?” “唔,”我放下包袱,“是的。” “那么,要等到明天啰。”他又弯腰做事去了。 “为什么呢?”我茫然地,“我多给你些钱不能吗?” “钱?你有多少钱呢?”他的声音来得更加响亮了,教训似的。他重新站起来,抛掉破篷子,把斗笠脱在手中,立时现出了白雪般的头发,“年纪轻轻,开口就是‘钱’,有钱就命都不要了吗?” 我不由得暗自吃了一惊。 他从舱里拿出一根烟管,饱饱地吸足了一口,接着说:“看你的样子也不是一个老出门的。哪里来的呀?” “从军队里回来。” “军队里?……”他又停了一停,“是当兵的吧,为什么又跑开来呢?” “我是请长假的。我妈病了。” “唔!……” 两个人都沉默了一会儿,他把烟管在船头上磕了两磕,接着又燃第二口。 夜色苍茫地侵袭着我们的周围,浪头荡出了微微的合拍的呼啸。我的心里偷偷地发急,不知道这老头子到底要玩什么花头。于是,我说: “既然不开船,老人家,就让我回到岸上去找店家吧!” “店家,”老头子用鼻子哼着,“年轻人到底不知事。回到岸上去还不同过湖一样的危险吗?到连头镇去还要退回七里路。唉!年轻人……就在我这船中过一宵吧。” 他擦着一根火柴把我引到船艘后头,给了我一个两尺多宽的地方。好在天气和暖,还不至于十分受冻。 当他再擦火柴吸上了第三口烟的时候,他的声音已经和缓多了。我躺着,一面细细地听着孤雁唳过寂静的长空,一面又留心他和我谈的一些江湖上的情形,和出门人的秘诀。 “……就算你有钱吧,小伙子,你也不应当说出来的。这湖上有多少歹人啊!……我欢喜你这样的孝顺孩子。是的,你的妈妈一定比我还欢喜你,要是在病中看见你这样远跑回去。只是,我呢?……我,我有一个桂儿。你知道吗?我的桂儿,他比你大得多呀!你怕不认识他吧?外乡人……那个时候,我们爷儿俩同驾着这条船。我给他收了个媳妇……” “他们呢?” “他们?那一年,北佬来,你知道了吗?北佬打了败仗,从我们这里过,我的桂儿给北佬兵拉着,要他做伕子。桂儿,他不肯,脸上一拳!我,我不肯,脸上一拳!……小伙子,你做过这些个丧天良的事情吗?…… “小伙子!你看,我等了一年,我又等了两年,三年……我的儿媳妇改嫁给卖肉的朱胡子了,我的孙子长大了。可是,我看不见我的桂儿,我的孙子他们不肯给我……他们说:‘等你有了钱,我们一定将孙子给你送回来。’可是,小伙子,我得有钱呀! “结冰,落雪,我得过湖;刮风,落雨,我得过湖…… “年成荒,捐重,湖里的匪多,过湖的人少,但是,我得找钱…… “小伙子,你是有爹妈的人,你将来也得做爹妈的。我欢喜你,要是你真的有孝心,你是有好处的,像我,我一定得死在这湖中。我没有钱,我寻不到我的桂儿,我的孙子不认识我,没有人替我做坟,没有人给我烧纸钱……我说,我没有丧过天良,可是天老爷他不向我睁开眼睛……” 他逐渐地说得悲哀起来,终于哭了,不住地把船篷弄得呱啦呱啦地响;他的脚在船舱边下力地蹬着。可是,我寻不出来一句能够劝慰他的话,心头像给什么东西塞得紧紧的。

淮中晚泊犊头原文及翻译赏析

淮中晚泊犊头原文及翻译赏析 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淮中晚泊犊头原文及翻译赏析》的内容,具体内容:《淮中晚泊犊头》是北宋诗人苏舜钦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今天我为你精心整理了《淮中晚泊犊头》原文及翻译赏析,希望你喜欢。《淮中晚泊犊头》原文宋/苏舜钦春阴垂野草青青... 《淮中晚泊犊头》是北宋诗人苏舜钦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今天我为你精心整理了《淮中晚泊犊头》原文及翻译赏析,希望你喜欢。 《淮中晚泊犊头》原文 宋/苏舜钦 春阴垂野草青青,时有幽花一树明。 晚泊孤舟古祠下,满川风雨看潮生。 《淮中晚泊犊头》注释 ①淮:淮河。犊头:淮河边的一个地名。犊头镇,在今江苏淮阴县境内。 ②春阴:春天的阴云。垂野,春天的阴云笼罩原野。 ③幽花:幽静偏暗之处的花。 ④古祠:古旧的祠堂。 ⑤满川:满河。 《淮中晚泊犊头》翻译 【译文一】 春天的阴云,低垂在草色青青的原野上,时而可见在那幽静的地方,有一树红花正开得鲜艳耀眼,天晚了,我把小船停泊在古庙下面,这时候只

见淮河上面风雨交加,眼看着潮水渐渐升高。 【译文二】 春天暗绿的树阴覆盖了平野,春草无边,一片深青,不时可以看见在僻静的地方,有一棵幽雅的花树分外鲜明。黄昏中古老祠庙下,系着我孤舟的缆绳,在满川急风暴雨里,我观看那晚潮汹涌而生。 《淮中晚泊犊头》赏析 这首小诗题为"晚泊犊头",内容却从日间行船写起,后两句才是停滞不前船过夜的情景。 诗人叙述中所见的景象说:春云布满天空,灰蒙蒙地笼罩着淮河两岸的原野,原野上草色青青,与空中阴云上下相映。这样阴暗的天气、单调的景色,是会叫远行的旅人感到乏味。幸而,岸边不时有一树野花闪现出来,红的,黄的,白的,在眼前豁然一亮,那鲜明的影像便印在你的心田。 阴云,青草,照眼的野花,自然都是白天的景色,但说是船行所见,何以见得呢?这就是"时有幽花一树明"那个"时"字的作用了。时有,就是时时有,不时地有。野花不是飞鸟,不是走兽,怎么能够一会儿一树,一会儿又一树,不时地来到眼前供人欣赏呢?这不就是所谓"移步换形"的现象,表明诗人在乘船看花吗?本文来自古诗百科:https://www.wendangku.net/doc/918052064.html, 天阴得沉,黑得快,又起了风,眼看就会下雨,要赶到前方的码头是不可能的了,诗人决定将船靠岸,在一座古庙下抛锚过夜。果然不出所料,这一夜风大雨也大,呼呼的风挟着潇潇的雨,飘洒在河面上,有声有势;河里的水眼见在船底迅猛上上涨,上游的春潮正龙吟虎啸,奔涌而来。诗人呢?诗人早已系舟登岸,稳坐在古庙之中了。这样安安闲闲,静观外面

部编中考 语文诗歌鉴赏+文言文阅读训练含答案(2)

部编中考语文诗歌鉴赏+文言文阅读训练含答案(1) 一、中考语文诗歌鉴赏训练 1.古诗词阅读 长相思 (唐)白居易 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州古渡头。吴山点点愁。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 长相思 (清)纳兰性德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1)根据上面两首《长相思》,说说“长相思”词的写作特点。 (2)两首《长相思》都写到“山”“水”,但蕴含的情感有所不同,请结合内容分析。 【答案】(1)①一首36字。②上下阙格式相同,一阙4句。③一韵到底,有叠韵。 ④取材上多写相思之情。 (2)①白居易《长相思》以流水比人,暗喻少妇的心随着流水追随丈夫远去。“吴山点点愁”用拟人化的手法,婉转地表现少妇思念丈夫的愁苦。整首词表达少妇对丈夫长期不归的思念与怨恨。②纳兰《长相思》里提到“山一程,水一程”与“风一更,雪一更”的两相映照,暗示出词人对风雨兼程人生路的深深体验。愈是路途遥远、风雪交加,就愈需要亲人关爱之情,这首词表达纳兰“思归”的委婉心境。 【解析】【分析】(1)本题两首“长相思”的字数相同,都是36个字。两首上下阕的格式相同,四句18个字。都押韵。白居易词韵脚是“ou”,表达思念亲人的情感。纳兰性德词韵脚是“ing”,表达思念家乡的情感。 (2)白居易《长相思》他以月下脉脉的流水映衬、象征悠悠绵绵的离情别绪,深沉的思念和由此而产生的怨恨情绪;外景中明明的月光,长长的流水,点点的远山,与思妇内心世界中悠悠的思怨,极为和谐地统一在一起。整首词表达少妇对丈夫长期不归的思念与怨恨。纳兰性德《长相思》“山一程,水一程”,写出旅程的艰难曲折,遥远漫长。词人翻山越岭,登舟涉水,一程又一程,愈走离家乡愈远。这两句运用反复的修辞方法,将“一程”二字重复使用,突出了路途的漫漫修远。“身向榆关那畔行”,点明了行旅的方向。词人在这里强调的是“身”向榆关,那也就暗示出“心”向京师,它使我们想到词人留恋家园,频频回首,步履蹒跚的情况。表达了征人对故乡的深深眷恋之意。 故答案为:⑴①一首36字。②上下阙格式相同,一阙4句。③一韵到底,有叠韵。④取材上多写相思之情; ⑵①白居易《长相思》以流水比人,暗喻少妇的心随着流水追随丈夫远去。“吴山点点愁”用拟人化的手法,婉转地表现少妇思念丈夫的愁苦。整首词表达少妇对丈夫长期不归的思念与怨恨。②纳兰《长相思》里提到“山一程,水一程”与“风一更,雪一更”的两相映照,暗示出词人对风雨兼程人生路的深深体验。愈是路途遥远、风雪交加,就愈需要亲人关爱之情,这首词表达纳兰“思归”的委婉心境。 【点评】⑴本题考查了学生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能力。这种题型主要考查我们对诗歌表现

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阅读

现代阅读书目: 《鲁迅全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朝花夕拾》《野草》《坟》 《郭沫若全集》(文学编):《女神》《三个叛逆的女性》《屈原》 胡适:《尝试集》《终身大事》《叶圣陶短篇小说选》:《倪焕之》《潘先生在难中》《新月派诗选》 《郁达夫文集》《郁达夫小说集》《冰心选集》《朱自清散文》《周作人散文》《闻一多文集》 《死水》《徐志摩诗集》《丁西林剧作全集》(上下)《象征派诗选》《(语丝)作品选》《茅盾全集》:《子夜》《蚀》《虹》《腐蚀》《农村三部曲》《林家铺子》 《老舍文集》:《骆驼祥子》《月牙儿》《四世同堂》 《巴金全集》:《家》《憩园》《寒夜》 《沈从文文集》:《边城》 张恨水:《金粉世家》《啼笑因缘》《八十一梦》 柔石:《二月》《为奴隶的母亲》 叶紫:《丰收》 《张天翼小说选》:《华威先生》 沙汀:《在其香居茶馆里》《淘金记》 艾芜:《南行记》 李劼人:《死水微澜》 钱钟书:《围城》 《张爱玲文集》:《金锁记》《倾城之恋》 《赵树理文集》:《小二黑结婚》《李有才板话》 《孙犁文集》:《荷花淀》 丁玲:《莎菲女士的日记》《太阳照在桑干河上》 秦瘦鹃:《秋海棠》 徐訏:《鬼恋》《风萧萧》 周立波:《暴风骤雨》 路翎:《财主的儿女们》 萧军:《八月的乡村》 萧红:《生死场》《呼兰河传》 曹禺:《雷雨》《日出》《原野》《北京人》 田汉:《获虎之夜》《名优之死》

洪深:《五奎桥》 夏衍:《上海屋檐下》《法西斯细菌》《包身工》 陈白尘:《升官图》 贺敬之等:《白毛女》《新感觉派小说选》《中国诗歌会作品》《山药蛋派作品选》《殷夫诗选》 《艾青诗选》《戴望舒诗选》《田间诗选》《冯至诗选》《穆旦诗选》《臧克家诗选》 李季:《王贵与李香香》阮章竟:《漳河水)袁水拍:《马凡驼的山歌》《现代派诗选》《七月派诗选》《白色花》《九叶集》《林语堂散文》《梁实秋散文》何其芳:《画梦录》丰子恺:《缘缘堂随笔》 王一川等主编;《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大师文库》(共8册) 《中国现代各流派小说选》 《中国新文学大系》(1917一1927)(1一10) 《中国新文学大系》(1927-1937)(1—20) 《中国新文学大系》(1937-1949)(1—20) 当代文学阅读书目 小说: 梁斌《红旗谱》罗广斌/杨益言《红岩》杨沫《青春之歌》柳青《创业史》杜鹏程《保卫延安》 欧阳山《三家巷》周而复《上海的早晨》吴强《红日》赵树理《登记》《“锻炼锻炼”》《三里湾》 李准《不能走那条路》《李双双小传》《黄河东流去》孙犁《风云初记》《山地回忆》《铁木前传》 马烽《我的第一个上级》王愿坚《党费》茹志鹃《百合花》《剪辑错了的故事》峻青《黎明的河边》 刘心武《班主任》《钟鼓楼》 王蒙《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春之声》《蝴蝶》《布礼》《活动变人形》 蒋子龙《乔厂长上任记》《赤橙黄绿青蓝紫》 谌容《人到中年》 张洁《爱,是不能忘记的》《方舟》《祖母绿》《沉重的翅膀》 徐怀中《西线轶事》 李存葆《高山下的花环》 汪曾祺《受戒》《大淖记事》 阿城《棋王》 高晓声《陈奂生上城》 铁凝《哦,香雪》《麦秸垛》《玫瑰门》 张贤亮《绿化树》《男人的一半是女人》 邓友梅《那五》《烟壶》 张承志《黑骏马》《北方的河》《心灵史》 路遥《人生》《平凡的世界》 史铁生《我的遥远的清平湾》《我与地坛》

2014年高考新课标全国卷Ⅰ语文试题及答案

2014年高考新课标全国卷Ⅰ语文试题及答案甲:必做题 一、现代文阅读1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悲剧产生于社会的矛盾、两种社会力量的冲突。冲突双方分别代表着真与假、善与恶、新与旧等对立的两极,却总是以代表真、善、新等美好的一方的失败、死亡、毁灭为结局,他们是悲剧的主人公。因为他们的力量还比较弱小,还无法与强大的旧势力或邪恶力量抗衡,正义的要求不能实现,于是形成了悲剧。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指出,悲剧描写了比现实中更美好同时又是“与我们相似的”人物,通过他们的毁灭“引起怜悯和恐惧来使感情得到陶冶”,即产生净化的作用。 然而,悲剧不仅表现冲突与毁灭,而且表现抗争与拼搏,这是悲剧具有审美价值的最根本的原因。鲁迅说过:“悲剧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这种毁灭是抗争、拼搏以后的毁灭,抗争与拼搏体现了人的一种精神。古希腊神话中普罗米修斯为了人类从天上盗取火种,触怒了主神宙斯,被锁在高加索山崖上,每日遭神鹰啄食肝脏,但普罗米修斯毫不屈服,最后坠入深渊。罗丹的大理石雕塑《马身人首》中,人臂绝望地扑向一个它所抓不到的目标,而马足则陷于尘土不能自拔,表现出人性与兽性的冲突,象征着灵与肉的斗争,具有强烈的悲剧性。可以说,没有抗争就没有悲剧,冲突、抗争与毁灭是构成悲剧的三个主要因素。 悲剧的审美价值的载体只能是文学艺术。因为人生有价值的东西、美好事物的毁灭是令人伤悲的,因此现实中的悲剧不能作为直接的审美对象来欣赏,否则人就是泯灭了人性的人了。现实中的悲剧只能激起人的同情、义愤,迫使人采取严肃的伦理态度和实践行动。民主革命时期,在演出歌剧《白毛女》的过程中,曾多次出现扮演地主黄世仁的演员被打甚至险遭枪击的事件,这是人们以实际的道德评价代替了审美活动。现实的悲剧只在客观上具有悲剧的审美性质,它们必须以文学艺术的形式表现出来,才能成为欣赏的对象,美学上所谓的“以悲为美”才能实现。 悲剧成为审美对象只能以文学艺术的形式出现,原因在于它需要建立悲剧事件与人的心理距离。不仅遥远的时间会使过去的现实悲剧的悲惨因素淡化,就是很近的时间间隔也可以使人不陷入现实。这里还有一个空间的间隔,悲剧艺术展现的毕竟是一个人们不熟悉或有点陌生的空间,这就使人们不容易介入其中,而能够客观、超然地看待。当然,在欣赏中审美主体可以“审美地”加入悲剧冲突,体验悲剧客体的巨大和狂暴、悲剧主体的抗争和悲痛,从而感受到强烈的震撼和刺激,获得悲剧感和审美愉悦。 悲剧表现的不是人生的欢乐或全然的幸福,学科网而是悲剧主体对待痛苦和死亡的方式,

古渡头阅读答案

太阳渐渐地隐没到树林中去了,晚霞散射着一片凌乱的光辉,映到茫无际涯的淡绿的湖上,现出各种各样的色彩来。微风波动着皱纹似的浪头,轻轻地吻着沙岸。 破烂不堪的老渡船,横在枯杨的下面。渡夫戴着一顶尖头的斗笠,弯着腰,在那里洗刷一叶断片的船篷。 我轻轻地踏到他的船上,他抬起头来,带血色的昏花的眼睛,望着我大声说道:过湖吗,小伙子 唔,我放下包袱,是的。 那么,要等到明天哆。他又弯腰做事去了。 为什么呢我茫然地,我多给你些钱不能吗 钱你有多少钱呢他的声音来得更加响亮了,教训似的。他重新站起来,抛掉破篷子,把斗笠脱在手中,立时现出了白雪般的头发,年纪轻轻,开口就是‘钱’,有钱就命都不要了吗 我不由得暗自吃了一惊。 他从舱里拿出一根烟管,饱饱地吸足了一口,接着说:看你的样子也不是一个老出门的。哪里来的呀 ‘‘从军队里回来。 军队里&&他又停了一停,是当兵的吧,为什么又跑开来呢我是请长假的。我妈病了。 唔!&· 两个人都沉默了一会儿,他把烟管在船头上磕了两磕,接着又燃第二口。 夜色苍茫地侵袭着我们的周围,浪头荡出了微微的合拍的呼啸。我的心里偷偷地发急,不知道这老头子到底要玩什么花头。于是,我说: 既然不开船,老人家,就让我回到岸上去找店家吧! 店家,老头子用鼻子哼着,年轻人到底不知事。回到岸上去还不同过湖一样的危险吗到连头镇去还要退回七里路。唉!年轻人&&就在我这船中过一宵吧。 他擦着一根火柴把我引到船艘后头,给了我一个两尺多宽的地方。好在天气和暖,还不至于十分受冻。 当他再擦火柴吸上了第三口姻的时候,他的声音已经和缓多了。我躺着,一面细细地听着孤雁唳过寂静的长空,一面又留心他和我谈的一些江湖上的情形,和出门人的秘诀。 &&就算你有钱吧,小伙子,你也不应当说出来的。这湖上有多少歹人啊!&&我欢喜你这样的孝顺孩子。是的,你的妈妈一定比我还欢喜你,要是在病中看见你这样远跑回去。只是,我呢&&

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复习课教案 教案目标: 1.回顾、梳理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 2.学习灵活运用方法,概括文章主要内容,做到语言通顺、完整、简洁。 教案重、难点: 灵活运用方法完整、简洁地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教案准备: 1.课前印发阅读材料《换伞》。 2.课前自主复习,填写表格,小组交流。 教案过程 一、谈话导入,明晰目标 1.我们一起学过了许多文章,也做过许多篇阅读。那么老师想问你们,学习一篇文章,一般有哪些要求?或者说阅读考试中有哪些类型的题目。 预设: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理解重点句的含义理解词语 体会作者的感情,谈感受领悟文章表达方法 2.弄懂了这些问题,才能闻到墨香,才能读出文字传达给我们的意韵,才能为我所用。这节课我们来复习一下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板书: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二、回顾方法,提炼要求 师:把握文章主要内容能力的题目在阅读中经常会考到。 有这样的一篇阅读是《征服》,第二题要求学生概括“课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这是两位同学的答案,你认为哪个比较好?为什么? (1)课文主要讲了一个劫犯劫持了一位孕妇,在孕妇快要生孩子的时候被生命征服,拯救了孕妇和孩子。 (2)课文主要讲了一个劫犯情急之下劫持了一位孕妇,孕妇因为极度惊吓马上要生产,劫犯在漫长无期的牢狱之灾和一条即将出生的生命之间,选择了后者,他举手投降,警察抓住了他。但孕妇已无法坚持到医院,这个劫犯说自己是个医生,他得到警察的允许成功帮孕妇接生,拯救了孕妇和孩子。 引导学生说出简洁 概括文章主要内容不仅仅只是简洁,还要做到语言(生:通顺) 事情还要说(生:完整) 小结:通顺、完整、简洁(板书) 三.小组合作,自主归纳 过渡:怎样才能完整、通顺而又简洁地概括出文章的主要内容呢?你们知道哪些方法?【根据学生回答出示】 出示:题目拓展法段意合并法六要素归纳法

浅析叶紫小说中方言词语运用

浅析叶紫小说中方言词语的运用-汉语言文学 浅析叶紫小说中方言词语的运用 黄玉莹 摘要:叶紫是20世纪30年代著名的湖南籍乡土作家,他的大部分小说反映了湖南农村的阶级斗争,具有强烈的地方色彩,而方言在反映地方色彩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本文主要研究叶紫小说中方言词语的运用,重点分析方言名词性词语、方言动词性词语、方言形容词以及方言句式。 关键词:叶紫小说方言方言词语 、方言词语在叶紫小说中的运用 方言具有强烈的地域性,能够反映某个地方的风俗习惯和风土人情。在文学作品中运用方言要素,无疑会增加作品的地方特色和乡土气息。本文主要讨论方言词语在叶紫小说中的运用,主要涉及其小说中出现的方言名词性词语、方言动词性词语、方言形容词以及方言句式。 (一)方言名词性词语的选用 叶紫小说中,方言名词性词语出现较多,主要有三类:称谓名词、指物名词和时间名词,下文将逐一分析。 1.方言称谓名词 称谓词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最常用的口语形式,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叶紫小说中的特色方言称谓词有很多,女口:翁妈(祖母)、堂客(妻子)、岳老子(岳父)、老倌(老头或丈夫)、后生子(年轻小伙子)、伢子(儿子或男孩子)、细媳妇(童养媳)、老倌子(老头子)、男人家(男人)、老人家(老人)、野老公(情夫)、野婆娘(情妇)、长工司务(长工)、鬼婆子(不讨喜的女性)、猪婆子(骂人时常用)。 在益阳方言中,有一类称谓词是长辈对晚辈的爱称,表达了长辈对晚辈的爱护、疼爱。如:伢子(儿子、男孩子)、妹子(女儿、女孩)。在叶紫小说中多次出现“伢子”这个词。例如: (1 )“伢子啊!你,你应当记着!……”(《夜哨线》) (2)“李家有什么不好呢?那伢子,”老妇人闷气地想……(《菱》) 例(1)中的“伢子”是父亲对儿子的爱称。一句“伢子”,包含着苦命的父亲对儿子的无限疼惜和殷切的希望。例(2)中的“伢子”是老妇人对女儿的青梅竹马官保的昵称,不难看出潜藏着老妇人对官保的喜爱之情。

叶紫作品

1 叶紫,网络言情女作家。已出版作品有《许你来生》、《清宫绝恋之醉清风》、《清宫绝恋之醉清风最终篇》、《可惜不是你》、《殊途》、《相思未向薄情染》、《遇见你是我最美丽的意外》、《钟情一夏》、《用一辈子去忘记》、《如果你是我的传说》。 2叶紫- 左翼作家《丰收》(短篇小说集)1935,上海奴隶社 《现代女子书信指导》(散文集)1935,上海女子书店 《星》(中篇小说)1936,文生 《山村一夜》(短篇小说集)1937,良友 《叶紫创作集》(小说、散文合集)1953,人文 《叶紫选集》(小说、散文合集)1959,人文 《叶紫文集》(上下卷)1983,湖南人民 短篇小说集《丰收》、《山村一夜》 短篇小说《刀手费》、《毕业论文》、《广告》、《懒捐》 中篇小说《星》、《菱》(未来得及完篇) 长篇小说《太阳从西边出来》 以农民运动及土地革命为背景反映农村阶级斗争尤其是洞庭湖畔农民的生活和斗争,是叶紫小说创作的主题。叶紫根据自己独特的生活经验,真实地反映了20年代末极端尖锐的阶级冲突和人民的苦难生活,较深刻地揭露了统治阶级的凶残和腐朽本质,揭示了农民斗争的必然性及其发展的总趋势,歌颂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农民斗争。 连续性的短篇《丰收》与《火》是叶紫的力作,清晰地反映了农民运动酝酿--兴起--发展--深入的历史过程,达到了"艺术的真实性和历史的具体性"的统一。在当时的左翼文坛,"丰收成灾"是一个被作家普遍反映的主题。当时的历史事实是:1930年发生了遍及十六省的大水灾,1932年则获得全国性的大丰收,而国民党政府当局仍向美国进口小麦,造成"谷贱伤民"、"丰收成灾"的反常现象,更遑论豪绅胥吏的压榨、天赋捐税的勒索。这一由帝国主义和官僚主义的双重压迫,以及商业资本家趁火打劫造成的半殖民地社会的悲剧。吸引了众多左翼作家和进步作家的关注,作家们采用各种各样体裁来表现这一共同关注的题材,小说方面有茅盾的《春蚕》、《秋收》、《残冬》三部曲,叶圣陶的《多收了三五斗》,夏征农的《禾场上》,蒋牧良的《高定祥》,罗洪的《丰收》等,及吴组缃的农村题材小说多具有这一时代背景。但是叶紫的《丰收》、《火》所反映的情景则比它们更为严峻和逼真。 《丰收》视野开阔,它绚烂地展开了三条情节发展线索: 一是"展开了农事的全场面",逼真而细致地描述了云普叔一家为企盼丰收而与旱灾、水患等

苏舜钦《淮中晚泊犊头》赏析、练习题及答案

一、诗文 《淮中晚泊犊头》 ——[宋]苏舜钦 春阴垂野草青青,时有幽花一树明。 晚泊孤舟古祠下,满川风雨看潮生。 二、注释 淮:淮河。犊头:淮河边的一个地名。犊头镇,在今江苏淮阴县境内。 春阴:春天的阴云。垂野,春天的阴云笼罩原野。 幽花:幽静偏暗之处的花。 古祠:古旧的祠堂。 满川:满河。 三、译文 春天的阴云,低垂在草色青青的原野上, 时而可见在那幽静的地方,有一树红花正在开得鲜艳耀眼, 天晚了,我把小船停泊在古庙下面, 这时候只见淮河上面风雨交加,眼看着潮水渐渐升高。 四、作者简介 苏舜钦(1008—1048),北宋词人,字子美,祖籍梓州铜山(今四川中江),曾祖时迁至开封(今属河南)。曾任县令、大理评事、集贤殿校理,监进奏院等职位。因支持范仲淹的庆历革新,为守旧派所恨,御史中丞王拱辰让其属官劾奏苏舜钦,劾其在进奏院祭神时,用卖废纸之钱宴请宾客。罢职闲居苏州。后来复起为湖州长史,但不久就病故了。与宋诗“开山

祖师”梅尧臣合称“苏梅”。有《苏学士文集》诗文集有《苏舜钦集》16卷,《四部丛刊》影清康熙刊本。1981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苏舜钦集》。 五、赏析 这首小诗题为“晚泊犊头”,内容却从日间行船写起,后两句才是停滞不前船过夜的情景。 诗人叙述中所见的景象说:春云布满天空,灰蒙蒙地笼罩着淮河两岸的原野,原野上草色青青,与空中阴云上下相映。这样阴暗的天气、单调的景色,是会叫远行的旅人感到乏味。幸而,岸边不时有一树野花闪现出来,红的,黄的,白的,在眼前豁然一亮,那鲜明的影像便印在你的心田。 阴云,青草,照眼的野花,自然都是白天的景色,但说是船行所见,何以见得呢?这就是“时有幽花一树明”那个“时”字的作用了。时有,就是时时有,不时地有。野花不是飞鸟,不是走兽,怎么能够一会儿一树,一会儿又一树,不时地来到眼前供人欣赏呢?这不就是所谓“移步换形”的现象,表明诗人在乘船看花吗?

2014河南高考题 及答案word版

(新课标卷Ⅰ)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 一考试 语文试卷 ]第Ⅰ卷阅读题 甲必做题 一、现代文阅读I 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3题。 悲剧产生于社会的矛盾、两种社会力量的冲突。冲突双方分别代表着真与假、善与恶、新与旧等对立的两极,却总是以代表真、善、新等美好的一方的失败、死亡、毁灭为结局,他们是悲剧的主人公。因为他们的力量还比较弱小,还无法与强大的旧势力或邪恶力量抗衡,正义的要求不能实现,于是形成了悲剧。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指出,悲剧描写了比现实中更美好同时又是“与我们相似的”人物,通过他们的毁灭“引起怜悯和恐惧来使感情得到陶冶”,即产生净化的作用。 然而,悲剧不仅表现冲突与毁灭,而且表现抗争与拼搏,这是悲剧具有审美价值的最根本的原因。鲁迅说过:“悲剧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这种毁灭是抗争、拼搏以后的毁灭,抗争与拼搏体现了人的一种精神。古希腊神话中普罗米修斯为了人类从天上盗取火种,触怒了主神宙斯,被锁在高加索山崖上,每日遭神鹰啄食肝脏,但普罗米修斯毫不屈服,最后坠入深渊。罗丹的大理石雕塑《马身人首》中,人臂绝望地扑向一个它所抓不到的目标,而马足则陷于尘土不能自拔,表现出人性学科网与兽性的冲突,象征着灵与肉的斗争,具有强烈的悲剧性。可以说,没有抗争就没有悲剧,冲突、抗争与毁灭是构成悲剧的三个主要因素。

悲剧的审美价值的载体只能是文学艺术。因为人生有价值的东西、美好事物的毁灭是令人伤悲的,因此现实中的悲剧不能作为直接的审美对象来欣赏,否则人就是泯灭了人性的人了。现实中的悲剧只能激起人的同情、义愤,迫使人采取严肃的伦理态度和实践行动。民主革命时期,在演出歌剧《白毛女》的过程中,曾多次出现扮演地主黄世仁的演员被打甚至险遭枪击的事件,这是人们以实际的道德评价代替了审美活动。现实的悲剧只在客观上具有悲剧的审美性质,它们必须以文学艺术的形式表现出来,才能成为欣赏的对象,美学上所谓的“以悲为美”才能实现。 悲剧成为审美对象只能以文学艺术的形式出现,原因在于它需要建立悲剧事件与人的心理距离。不仅遥远的时间会使过去的现实悲剧的悲惨因素淡化,就是很近的时间间隔也可以使人不陷入现实。这里还有一个空间的间隔,悲剧艺术展现的毕竟是一个人们不熟悉或有点陌生的空间,这就使人们不容易介入其中,而能够客观、超然地看待。当然,在欣赏中审美主体可以“审美地”加入悲剧冲突,体验悲剧客体的巨大和狂暴、悲剧主体的抗争和悲痛,从而感受到强烈的震撼和刺激,获得悲剧感和审美愉悦。 悲剧表现的不是人生的欢乐或全然的幸福,学科网而是悲剧主体对待痛苦和死亡的方式,这是人类社会和人类活动中十分重要、严肃的一面。悲剧在表现对伟大和崇高的人的摧毁的同时,更表现出无法摧毁的人的伟大和崇高。 (摘编自王晓旭《美的奥秘》) 1.下列各项中,其性质不属于原文所论悲剧的一项是 A.在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中,祝英台女扮男装外出求学,为追求爱情自由,面对封建势力的巨大压力,拒绝委曲求全,最后触碑殉情,化成蝴蝶。 B.在甲午海战中,清军致远舰在中弹累累、舰身倾斜、弹药耗尽的情况下,开足马力,冲向日本吉野舰,最后被鱼雷击中,沉人海中,200多名官兵壮烈殉国。 C.在电影《狼牙山五壮士》中,五位八路军战士为了掩护大部队撤退及当地群众安全转移,阻击了3000多名日寇的多次进攻,弹尽粮绝之后,跳下悬崖。 D.老舍笔下的祥子,纯朴善良,勤劳能干,有着骆驼般坚韧的精神度的沉重打击之后,沦为自甘堕落的行尸走肉。在饱受旧社会、旧制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在悲剧冲突中,代表真、善、新等美好的一方总是以失败、死亡、毁灭为结局,他们是悲剧的主人公,即悲剧主体,而其对立面则是悲剧客体。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