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第六章作物种植原理与技术

第六章作物种植原理与技术

第六章作物种植原理与技术
第六章作物种植原理与技术

第六章作物种植原理与技术

第一节土壤耕作与地力培肥

一、土壤耕作的作用

土壤耕作是指作物播种(或移栽)前一系列土地整理的总称。土壤耕作的目的在于利用犁、耙、耢、磙等农具,通过机械作用,对土地进行整理,达到“平、净、松、碎”,创造良好的土壤耕层构造和表面状态,使水、肥、气、热状况互相协调,提高土壤有效肥力,为作物播种和生长发育提供良好的土壤生态环境。

{—) 土壤耕作的机械作用

松碎土壤。作物生长过程中,土壤逐渐下沉,耕层变紧,总孔隙度减少,使土壤通气不良,影响好气性微生物活动和养分分解,也影响作物根系下扎和活动。生产上要每隔一定时期,进行土壤耕作,疏松土壤,以增强土壤通透性。

混拌土肥。将耕作层上下翻转,翻埋肥料、残茬、秸秆和绿肥,可改善耕层理化状况、混拌土壤、培肥地力。

平整地面。通过耕作,可以整平地面,减少耕层表面积,减少土壤水分的蒸发。地面平整还便于播种作业,提高播种质量;提高浇水效率,节约用水;对盐碱地,可减轻返盐,有利于播种保苗。

压紧土壤。采用镇压的措施,将过于疏松的耕层土壤压紧,使大孔隙减少,增加毛细管孔隙,抑制气态水的扩散,减少水分蒸发,还可以使耕层以下的土壤水分通过毛管孔隙上升,提高作物播种出苗率。

(二)土壤耕作对作物生长环境的改善作用

蓄水保墒。土壤耕作使耕作层土壤松软、并切断耕层与底土层的土壤水分联系,减少地面蒸发,吸纳雨水,有利于蓄水保墒。

调节土壤通气性。土壤耕作后使通气状况改善,有利于作物根部呼吸,增强土壤中好气性细菌的活动,硝化作用旺盛,有利于土壤中有机物质的分解。

增加土壤中的有机质。通过耕地把有机肥料和地面上的残株茎叶翻入土中,不但改善了土壤结构,而且增加了土壤内的有机质含量,提高了土壤肥力。

消灭杂草和病虫害。耕翻土地既可把脱落在地面上的杂草种子以及病原菌和害虫深埋入土中;又可把多年生杂草的地下根茎切断或翻出地面,把匿藏在土壤中的害虫也翻上地面,将它们消灭。

二、土壤耕作的类型

(一)基本耕作

基本耕作,又称初级耕作,指人土较深、作用较强烈、能显著改变耕层物理性状、后效较

长的一类土壤耕作措施。包括翻耕、深松耕和旋耕。

翻耕

翻耕的主要工具有铧式犁,有时也用圆盘犁。先由犁铧平切土垡,再沿犁壁将土垡抬起上

升,进而随犁壁形状使垡片逐渐破碎翻转拋到右侧犁沟中去。翻耕的作用主要在于翻土、松土和

碎土。

翻耕时期。翻耕是对土壤的全面作业,只有在作物收获后至下茬作物播种前的阶段内和土

壤宜耕期内及时进行。有伏耕、秋耕和春耕三种类型。

在北方一年一熟地区,一般在秋季翻耕,接纳雨水;种植冬小麦地区,则是夏闲伏耕和播前

秋耕。二年三熟制地区,春播作物收获后进行秋耕,翌年冬麦收获后,灭茬播种夏播作物,夏播

作物收获后,进行秋耕。一年二熟地区主要是夏播作物收获后,进行秋耕整地。就北方地区

的气候条件和生产条件而论,伏耕优于秋耕,早秋耕优于晚秋耕,秋耕优于春耕。春耕是对于

水田、低洼地、秋收腾地过晚或因水分过多无法及时秋耕的地块才进行的耕作。由于翻耕会使

土壤水分大量蒸发,严重影响春播和全苗,因而春耕的效果差。

在南方地区,翻耕多在秋、冬季进行,利用干耕晒垡、冻融交替,以加速土壤的熟化过程,

又不致影响春播适时整地。

翻耕深度。翻耕深度要根据作物、土壤条件和气候特点来确定。水稻、小麦、玉米等禾谷

类作物和薯类作物80%?90%的根系集中分布在0?25 cm耕层内,棉花、大豆等直根系作物入土深,但大部分也在30 cm以内。生产上翻耕深度不宜超过作物主要根系分布的范围,翻耕太深,常引起减产。大田生产翻耕深度,以旱地20?25 cm,水田15?23 cm较为适宜。不同土壤翻耕深度不同,土层深厚、表底土质地一致、有犁底层存在、黏质土或盐碱土等可适当加深;

土层较薄、沙质土不宜深耕。在多风、高温、干旱地区或季节,深耕会加剧水分丢失。

深松耕

以无壁犁、深松铲、凿形铲对耕层进行全面或间隔的深位松土。耕深可达25?30 cm,最深为50 cm,可打破犁底层,有利于降水人渗,增加耕层土壤持水性能。由于此法只松不翻,不乱土层,保持了地面残茬覆盖,故可防止风蚀,减轻土壤水分蒸发。适合于土层深厚的干旱、半干旱地区以及耕层土壤瘠薄、不宜耕翻的盐碱土、白浆土地区。

旋耕

采用旋耕机进行。可将土壤进行切割、打碎和混拌;一次旋耕既能松土,又能碎土且保持了

地面的平整。水田、旱田整地都可用旋耕方法,一次作业就可以进行旱田播种或水田放水插秧,

省工省时,降低成本。旋耕机按其机械耕作性能可耕深16?18 cm,在实际运用中常只耕深10?12 cm。无论水田旱田,如果多年连续单纯旋耕,极易导致耕层变浅与土壤理化性状变劣,故应作为翻耕的补充作业,与翻耕轮换应用。

(二)表土耕作

表土耕作又叫次级耕作,包括耙地、耢地、镇压、起垄、做畦、中耕等作业,是在基本耕作基础上采用的人土较浅,作用强度较小,旨在破碎土块,平整土地,消灭杂草,为作物生长创造良好条件的土壤耕作措施。表土耕作深度一般不超过10 cm。

耙地

通常采用圆盘耙、钉齿耙、弹簧耙等,通过一定间距的粑齿或耙片插人土中,拨动土壤,有破碎土垡、混拌肥料、耙碎根茬杂草、平整地面、减少蒸发、抗旱保墒等作用。耙地除在耕翻后使用外,还用于收获后灭茬,播种前后的整耙地,深度一般5 cm左右。

2?耮地(耱地)

是一种耙地之后的平土碎土作业。工具简单,一块木板或树枝编织成的工具均可。作业深度为3 cm左右。耢地有平土、碎土和轻压的作用,在地表构成厚约2 cm的疏松层,下面形成较实的耕层,这是北方干旱地区或轻质土壤常用的保墒措施。在旱地上,耢地和耙地联合作业效果较好,可促进作物种子发芽、出苗。多雨地区或土壤潮湿时不能采用。

3?镇压

镇压是利用镇压器的重力作用,将土壤表层的土块压碎、压紧耕层、平整地面的耕作措施。镇压一般作用深度3?4 cm,重型镇压器可达9?10 cm。当耕层土壤过于疏松时,镇压可使耕层紧密,减少因水分扩散或空气对流作用而造成水分损失,保墒提墒。在播种后进行镇压,种子与土壤紧密接触,有利于种子吸收水分,促进发芽和扎根。此外,镇压也常用于冬小麦越冬前的田间管理,可防止作物徒长、弥合田间裂隙以及引墒固根,提高越冬率。

起垄

起垄的作用在于增厚耕作层,利于作物地下部分生长发育;也可提髙地温,防风排涝,防止表土板结,改善土壤通气性,压埋杂草等。我国东北地区与各地山区盛行垄作,目的是为了提高局部地温以及排水;山区垄作主要是为了保持水土。起垄是垄作的一项主要作业,用犁开沟培土而成,垄宽50?70 cm。可先起垄后播种、边起垄边播种也可先播种后起垄。

(三)少耕法和免耕法

少耕法

少耕法是减少不必要的耕作次数或耕作面积,以降低生产成本、减少对土壤结构破坏的耕作方法。此方法有残茬覆盖,可蓄水保墒、减少风蚀;节约能源;但杂草危害严重,应配合杂草防除措施。

免耕法

免耕法又称零耕、直接播种,指作物播种前不进行土壤耕作,直接在茬地上播种,在播后和作物生育期间也不使用农具进行土壤管理的耕作方法。免耕法可节约能源和资金,投入少,成本低;在生育期一季有余而两季不足时,可及时播种或栽插,从而争取更多积温,扩大复种面积。

免耕法的基本原理,一是用生物措施。利用秸秆、残茬或死亡牧草覆盖地面,保持土壤自然构造;增加蓄水量,使有益的微生物群落繁殖起来,增加土壤有机质和水稳性团粒,防止风蚀和水蚀,从而代替土壤耕作。二是用化学措施。即利用除草剂、杀虫剂、杀菌剂代替全部耕作除草、翻埋害虫及病菌等的作用。

三、土壤培肥技术

土壤培肥是作物生产的基础,用地与养地有机结合,才能保证作物持续的高产稳产与优质。

(一)生物养地

生物养地是利用生物及其遗体培养地力或改良土壤。其主要作用是固氮;增加土壤有机质,为土壤中的生物提供能源;分解有机态养料为无机态养料;保持水土;疏松耕地;生物排除盐碱等。具体措施有:

深耕增施有机肥,积极培肥地力。有机肥主要是家畜粪肥为主的廐肥和堆肥,含氮、磷、钾和多种微量元素,养分齐全,肥效持久。有机肥的改土培肥作用不仅在于供应作物所需养分,还能够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质和土壤微生物状况,创造良好的土壤生态环境。

秸秆还田。推广作物秸秆机械粉碎还田、旋耕翻埋还田、覆盖栽培还田、堆沤腐解还田等多种秸秆还田方式,结合施用氮肥和磷肥,可增加土壤蓄水、保墒、保肥能力,有利于作物持续增产。

种植豆科绿肥。豆科绿肥是偏氮的半速效性肥料,可直接翻压施用。翻压时间以产量最高、积累氮多、木质化程度低的时期为好,一般为初花期或初荚期。一般翻压期要使供肥期与作物

需肥期相适应,并翻入10?17 cm土层,以不露出土表为度。如能配合施用磷、钾肥,更可提高绿肥效果。

合理轮作。通过合理的作物布局和轮作倒茬,把用养特点不同的作物合理搭配,如禾本科和豆科结合,一年生与多年生作物结合,做到用养结合,有利于维持土壤养分的平衡和扩大农田物质的循环。

(二)化学养地

所谓化学养地,即以化学肥料培肥地力。合理施用化学肥料已经成为用地养地的一项基本手段。采用有机肥与无机肥配合,以无机促有机,氮、磷、钾与微肥配合施用,增施优质有机肥料可起到作物持续增产和土壤快速培肥的双重作用。

第二节作物的播种与田间管理

―、良种选用与种子处理

(一)品种选用

作物播种材料的选用,不论从外地引种,还是利用当地培育的品种,必须具备优质、高产、抗逆性和适应性强的特点。各地要根据具体情况,因地制宜选用良种。

首先,根据当地自然条件和生产条件,选择抗御当地主要自然灾害且与生产水平相适应的品种。例如,生长季节短的地区,应选择早熟、耐寒性强的品种。地势低洼或盐碱地区,宜选择耐湿和耐盐碱力强的品种。在病虫害严重地区,要选择抗病虫性强的品种等。随着生产水平和良种选育水平的提高,品种应不断更新。

其次,在作物和品种间应注意茬口与季节的衔接。多熟制地区,应选择熟期适当而高产优质的品种;茬口早的宜选择耐寒性较强,适于早播的品种;间套作地区宜选择株型紧凑、秆矮抗倒的早熟高产品种,以便早腾地,发挥各季作物的生产潜力,提高全年总产量。

第三,不同品种合理搭配。不同品种对水分、肥料和土壤条件的要求不同,丰产、抗逆性有差异。在选用品种时,应选择一个当家品种和2?3个搭配品种。当家品种的丰产性、稳产性、抗逆

性较好,保持相对稳定;品种间进行搭配,有利于充分发挥不同品种的优良特性,实现稳产丰产。

(二)种子清选

良种必须在纯度、净度、发芽率、含水量等方面符合种子质量标准(表6-1)。常用种子的清选方法有以下3种。

辣选表常见谷类作物良种质置标准%

作物纯度不低于净度不低于发芽率不低于水分不高于水稻(常规种)9898. 08513.0(籼)、14.5(粳)水稻(杂交种)9698.08013. 0小麦9998. 08513. 0玉米(常规种)9798. 08513.0

玉米(杂交种)9698. 08513.0

高粱(常规种)9898. 07513.0

高粱(杂交种)9598. 08013.0谷子9898.08513.0

资料来源:根据国家技术监督局1996-12-28发布的《农作物种子质量标准》摘编

主要根据种子形状、大小、长短和厚度,选择筛孔相适合的筛子,进行种子分级,筛除秕粒以及杂物,选取充实饱满的种子,提高种子的质量。

风选

利用种子的乘风率分选。乘风率(K)是种子对气流的阻力和种子在风流压力下飞越一定距离的能力。乘风率用种子的横断面积与种子质量之比表示= 式中:C为种子横断面积(cm2)为种子质量(g)。利用风车的风力作用,空壳、秕粒因重量小乘风率大,会在较远处降落,这样就去除了空壳、秕粒和夹杂物,选得充实饱满的种子。

液体比重选种

利用液体比重,将轻重不同的种子分开。充实饱满的种子下沉到底部,轻粒小种子浮到液体表面,中等重量种子悬浮在液体中部。常用的液体有清水、泥水、盐水和硫酸铵水。按作物种类和品种,配置适当的溶液比重。如油菜籽比重为1.05?1.08,粳稻比重为1. 11?1. 13。经过溶液选种后,种子需用清水洗净。为选择充实饱满的种子,先经筛选或风选,再用液体比重选种,效果更为显著。

(三)种子处理

晒种

晒种可增强种子酶的活性,提高胚的生活力,增强种子的透性,提高发芽率和发芽势;同时晒种也可杀死部分种子表面病菌,有一定的杀菌作用。

漫种

有水浸种(冷水浸、温水浸、变温浸)、药剂浸种和石灰水浸种,可杀死附着在种子上的病菌。石灰水浸种时要注意不要弄破石灰水膜,以免空气进人影响杀菌效果;浸种后要用清水洗净种子。

药刑拌种

药剂拌种可杀死种子表面的病原菌,并可使种子带毒,播种后在一定时间内防止病虫害对幼苗的危害。

漫种催芽

经过催芽的种子,播后可迅速扎根出苗。浸种时间和催芽程度,因作物种类和季节而异。

包衣

种子包衣是采用机械和人工的方法,按一定的种、药比例,把种衣剂包在种子表面并迅速固化成一层药膜。种衣剂化学成分分为活性部分和非活性部分,活性部分是对种子和作物起作用的物质,主要有农药、微肥、生长调节剂和微生物等。非活性部分指成膜剂、稳定剂、警戒色等。包衣后能够达到苗期防病、治虫,促进作物生长,提高产量以及节约用种,减少苗期施药等效果。有的种衣剂含有对人、畜有毒的物质如呋喃丹等,不可用手直接接触。

二、播种期的确定

作物适期播种不仅保证发芽所需的各种条件,而且能满足作物各个生育时期处于最佳的生育环境,避开不利自然因素(高温、干旱、霜冻和病虫害),达到趋利避害,及时成熟,获得高产的目的。确定适宜的播种期,一般应根据以下条件综合考虑。

{—)气候条件

根据各地气候变化规律,灾害性天气出现的常年变化规律,现时的气候情况来确定作物适宜的播期。在气候条件中,温度是影响播期的主要因素。如冬小麦播期以日平均气温16? 18°C时播种为宜,冬油菜为旬平均气温20°C左右时播种。

(二)品种特性

品种类型不同,生育特性有很大差异。如冬小麦、冬油菜有冬性强弱之分,一般冬性强的品种适时早播能发挥品种的特性,有利于高产。又如春播作物有早、中、晚熟品种,一般生育期长

的晚熟品种播期较早。因此,应依据不同作物的品种特性,适当调整播期。

(三)栽培制度

科学的栽培制度,应考虑好作物的换茬衔接,平衡周年生产。特别是多熟制中,收获时间紧,季节性强,应以茬口衔接、适宜苗龄和移栽期为依据,全面安排,统筹兼顾。如拟小麦收获后移栽棉花,就要考虑到棉花的育苗适期,必须做到播期、苗龄、栽期三对口,才能获得麦、棉双丰收。

(四)病虫害

调节作物的播种期,错开病虫害高发季节,是农业措施综合防治病虫的重要环节。如玉米适期早播,有利于苗期避开地下害虫(蛴螬)、后期避开玉米螟危害,以及减少丝黑穗病、大斑病的发生。

三、播种技术

(一)种植密度的确定

种植密度就是单位土地面积上作物群体内的植株数量。在生产实践中确定合理密度,应

播种量(kg /hm 2) 播种量 综合作物种类及品种、茬口、土壤肥力、栽培管理水平和气候条件等因素加以确定。

气候条件

光照、温度、雨量、生长季节等气候条件,对作物的生长发育有很大影响。一般在温度

高、 雨量充沛、相对湿度较大、生长季节长的地区,作物植株较高大,分蘖、分枝多,密度宜小些,反 之,密度宜大些。在同一地区,土壤肥力、品种相同的情况下,晚播的要比适期播种的适当增加 播量。

土壤肥力和管理水平

土壤肥力和管理水平不同,种植密度也应适度调整。一般在肥力水平髙、施肥量大和管理 好的土地上,植株生长繁茂,可发挥单株生产力,密度宜小些,但对单秆性作物,如玉米、高粱等 则应髙肥高密;而在土壤瘠薄、肥量少和管理差的条件下,植株生长较差,应适当增加密度。

作物种类和品种类型

作物种类不同,植株形态特征和生长习性都有很大差异。如棉花的种植密度主要决定于 品种和播种期,播种晚的夏棉,果枝少,为了保证较多的霜前花,需要早打顶,种植密度应大些; 春棉播种早,果枝多,密度应小于夏棉。同一作物不同品种的种植密度也是有差别的。例如, 玉米中叶片直立的紧凑型品种比平展叶品种密度应大些;反之亦然。

(二)播种置的确定

播种量的确定,一般考虑以下两种情况。

密播作物

这类作物在出苗后不间苗,播种量对产量影响较大。麦类作物就是这类作物。要确定播 种量,先根据地力确定产量目标,根据产量水平和品种特性确定基本苗数,再根据种子质量和 田

间出苗率来计算播种量。

________________ 每公顷基本苗X 千粒重(g ) _______________

种子净度(%) X 发芽率(%) X 田间出苗率(%) 000 1 000 式中:千粒重、种子净度、发芽率可在播种前通过种子检验获得,田间出苗率可根据常年出苗经 验获得。

间苗作物

这类作物出苗后要进行间苗、定苗。计算这类作物播种量时,要考虑留苗密度及出苗时的 基本苗数,如玉米、高粱。播种量的计算因条播和穴播而不同。条播情况下,根据整地情况及 病虫害情况,常常要3?4棵苗才能保证一棵出苗,一般把这种根据实际经验得到的留苗系数 称为全苗保证系数,在进行播种量计算时,要用全苗保证系数来修正。条播时的单位面积播种 量公式为:

##._计划密度

X 全苗保证系数X 粒重 种子净度

X 发芽率X 田间出苗率 如果采用穴播(点播),则计算时不直接用到出苗率和发芽率,而是根据种子质量确定每穴

播种多少粒种子。播种量计算公式如下:

计划密度X 每穴粒数X 粒重

种子净度

(三)播种深度

播种深度主要取决于种子大小、顶土力强弱、气候和土壤环境等因素。一般以作物种子大小和顶土力强弱分为两类:小粒、顶土力弱的种子,一般播种深度为3?5 cm,如谷子、高粱、大

豆、棉花等。大粒、顶土力强的种子,一般播种深度为5?6 cm,如玉米、花生、蚕豆、豌豆等。播种深度还应根据土壤质地和整地质量、土壤墒情等做适当调整。

(四)播种方式

条播

条播是被广泛采用的一种方式。其优点是子粒分布均匀,覆土深度比较一致,出苗齐,通风透光条件较好,便于间套作和田间管理。同时,在条播时可集中施种肥,做到经济用肥。根据条播的行距、播幅宽窄,可分为窄行条播、宽行条播、宽窄行条播等。窄行条播适于麦类作物,

15?20 cm;宽行条播适于中耕作物,如玉米、棉花等,行距为45?75 cm。宽窄行条一般行距

播适于间、套作如棉花、玉米等作物。

穴播

按一定株距开穴点播,也可按确定的行距开沟,于沟里按一定株距点播,一般每穴2?4粒种子。玉米、棉花、向日葵、花生、马铃薯多采用这种方式,用人工或点播机播种。

3■撖播

将种子均匀地分撒在一定土地面积上称撒播。其特点是单位面积种子数量大,土地利用率高、省工,利于抢时播种。一般水稻、油菜、烟草等作物育苗釆用撒播。

精量播种

它是在点播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经济用种的播种方法,它能将单粒种子,按一定距离和深度准确地插入土内,使种子获得较为均匀一致的发芽条件,达到苗齐、苗全、苗壮的目的。精量播种需要精细整地,精选种子,防治苗期病虫害和性能良好的播种机,才能保证播种质量和全苗。

四、作物田间管理

(一)苗期管理

生育特点

苗期是作物的营养生长期,以长根、茎、叶等营养器官为主。作物苗期幼苗叶小而少,制造的有机养料不多,地上部植株生长缓慢,而根系生长较快,是营养生长的中心,生长中心也包括部分叶片和刚分化的幼茎,基部几片叶是生产中心。

田间管理

冬播作物。在冬前要培育壮苗,确保作物安全越冬。为此应采取以下措施:①作物出苗后要及时查苗、补苗,保证全苗。②幼苗全苗后,要中耕、除草,有的作物(油菜)还需间、定苗。

③在作物越冬前适时浇水和施肥。④气温低的地区应加强防冻措施,保证作物安全越冬。

春播作物。①作物出苗后及时査苗、补苗,保证全苗。②玉米、高粱、谷子、棉花等作物要适时间苗、定苗。玉米、歸粱在出现2?3片叶时间苗,5?6片叶时定苗。③结合间苗、定苗,要在苗期进行中耕除草,促进幼苗生长。④在作物幼苗生长期间,要注意防治病虫,特别是地下害虫对幼苗危害较重时,可造成缺苗断垄,发现地下害虫要及时防治。此外,应根据气候、土壤和苗情,进行合理的施肥,严重干旱时,适当浇水。

(二)中期管理

生育特点

中期是作物营养体与生殖体并进生长期。当植株开始穗或花芽的分化时,则进人生殖生长期,但在并进生长前期仍以营养生长为主,根系和地上植株的生长速度明显增快,幼穗或花芽的分化也相应加快,两者对水分和养分的需求矛盾日益突出。这个时期的生长中心主要是茎、

叶等营养器官。生产中心是中部若干叶片,贮藏中心开始从叶鞘、茎秆转向生殖器官。

田间管理

中耕培土。玉米、高粱等植株髙大的作物,在中期要防止倒伏,在中期施肥的同时应进行培土。花生大量果针发生时,需要黑暗条件才能结果,也应培土。马铃薯、甘薯进入薯块膨大期,培土有利于薯块生长。

水肥调控。玉米在大喇叭口期要重施肥,浇足水;棉花要稳施蕾肥,重施花铃肥;小麦、水稻在拔节初期要控制水肥,拔节后应加大肥水供应,提高小花结实率。

病虫防治。进入中期,作物生长旺盛,也是病虫害发生较多的时期。棉花、小麦、高粱等作物蚜虫相继发生;危害玉米的玉米螟、黏虫和棉花的棉铃虫、红蜘蛛等都有可能发生,应采用适当防治方法。

株型调控。在作物生长期,应根据作物的长势长相,进行株型调控。如施用生长抑制剂,可矮化株型(如棉花)和缩短节间,防止倒伏(小麦等)。有些作物还需要整枝,如棉花进行去叶枝等整枝工作;有些作物如玉米在生长过程中会长出分蘖,要及时去除分蘖,减少营养消耗。

(三)后期管理

生肓特点

后期是作物的生殖生长期。当作物植株抽穗或开花以后,由以营养生长为主转向以生殖生长为主,直至营养生长停滞,完全进人生殖生长期。以结实器官为主产品的作物,生长中心主要转向结实器會。生产中心,对禾谷类作物来说,是顶端几片功能叶(如小麦的旗叶)或中、上部叶片(如玉米);双子叶作物是主茎中、上部叶及其分枝的功能叶。至于贮藏中心,以子粒为收获对象的作物是果实、种子;而以营养器官作为收获对象的作物,则是根(甘薯、甜菜)、茎(马铃薯、甘蔗)、叶(烟草)等。

田间管理

合理施肥,适时灌溉。小麦扬花后施肥,可以改善子粒品质,提高子粒蛋白质含量。在小麦、玉米、高粱等作物灌浆期,对水分需要量较多,要浇好灌浆水。

防治病虫害。主要防治害虫,如黏虫、蚜虫、棉花红蜘蛛,以减少害虫对作物的危害。这一时期,害虫危害对作物产量和品质影响很大。如糯玉米果穗在灌浆期如遇玉米螟、棉铃虫的危害,其商品价值就受到很大影响。

化控或人工控制作物植株的长相长势。如棉花的花铃期,为了控制棉花徒长,可喷洒缩节胺或矮壮素;后期为了促进早熟,可喷施乙烯利。此外,有些作物还需要整枝,如棉花进行打顶、去赘芽和打边心等整枝工作。

第三节地膜覆盖栽培技术

一、地膜覆盖的生态效应

(―)地膜覆盖具有增温保温效应

地膜覆盖本身并不能产生热能,覆盖增温、保温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第一,抑制土壤水分蒸发,从而减少了由于水分蒸发造成的土体热量的消耗。第二,阻碍近地层空间的热量交换。太阳辐射是地球表面热量的主要来源。地球表面在获取太阳热量的同时又向外辐射,二者之差为净辐射。太阳辐射可大量透过膜面被土壤吸收,由于薄膜的良好气密性以及膜内附有水滴对长波辐射的阻隔作用,由膜内向外的地面辐射减少,净辐射增加,从而升高了膜内的温度。从表6-2可以看出,地膜覆盖提髙了土壤温度,为作物根系的生长创造了条件。

(二)地膜覆盖的保墒作用

地膜覆盖的阻隔作用,使土壤水分垂直蒸发受到阻挡,迫使水分作横向蒸发和放射性蒸发,这样,土壤水分的蒸发速度相对减缓,总蒸发量大幅度下降,使土壤水分能在较长时间内贮存于土壤中,达到良好的保墒效果。

由于土壤热梯度的存在,使深层土壤水分不断地向上移动,并渐渐蒸发。地膜覆盖后,加大了热梯度的差异,促使水分上移量增加。又因土壤水分受地膜阻隔而不能散失于大气,就必然在膜下进行“小循环”,即凝结(液化)一汽化一凝结一汽化,这样会使土壤深层水分逐渐向上层集积(表6-3)。这种能使下层土壤水分向上移动的作用,称之为“提墒”。提墒效应为提高土壤水分利用率和增加产量创造了条件。

表6-3离粱全生育期各土层含水置比较%处理0?20 cm20?40 cm40?60 cm平均地膜覆盖12.413. 713.513.2露地11.614.013.513.0

资料来源:山西农业大学

(三)改善土壙物理性状

地膜覆盖期间,使土壤表层避免或减缓了雨水和灌溉水的冲击和淋洗,同时因中耕、除草等田间作业次数的减少,避免了人畜的碾压和践踏,从而使土壤结构仍保持播前土壤整地时良好的松软状态。此外,由于膜下地温的变化,膜内水汽不断发生胀缩运动,使土粒间空隙变大,土壤变得疏松透气,土壤物理性状得到改善。土壤容重降低、孔隙度增大,固、液、气三相比得到协调发展,对根系发育起了促进作用。

(四)促进微生物活动和养分分解

地膜覆盖增加了微生物的数量。盖膜后,土壤温度升高、墒情好,促进了微生物的繁殖与活动,从而使微生物数量大大增加。地膜覆盖后土壤速效养分均有不同程度增加。一些试验表明,覆膜后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均有下降趋势。因此,覆膜栽培必须重视增施有机肥,补充土壤有机养分,不断提高土壤肥力。

(五)增强田间光照强度

地膜本身及膜下附着的水珠能反射太阳光线,增加了反射光的光照强度,使植株中下部叶片光照增强,增加了群体内光强。

(六)抑制土壤返盐、抑制杂草

由于地膜覆盖减少了土壤水分蒸发量,从而减少了盐分随水上升并积聚于地表的数量,使耕层土壤盐分明显下降。一般全盐含量降低30. 9%?42. 7%,盐化重的土壤效果更明显。土壤含盐量的降低,以土壤表层减轻最显著。

地膜覆盖对杂草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覆膜较好的地块,膜下地表温度可达40? 50°C,能使杂草叶色变黄、叶片卷缩,生长受抑、甚至枯萎,或者幼苗直接接触地膜而被灼伤致死。

二、地膜覆盖对作物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地膜覆盖对作物生长发育的影响

地膜覆盖提髙了土壤温度和水分含量,给作物提供了有利的土壤生态环境,促进了作物的 生长发育进程,可使作物提早成熟。如地膜覆盖能促进棉花早出苗、早现蕾、早开花、早吐絮。 玉米地膜可比露地提早出苗4?5 d ,拔节提前18?22 d ,抽雄提前7?20 d

,成熟提前4?10 d , 这样玉米地膜覆盖既加快了生育进程,又延长了玉米的灌浆期,可以使玉米提早成熟。

{二)地膜覆盖对作物产量的影响

地膜覆盖对作物产量的影响表现为影响了作物的产量构成因素。在同期播种条件下,地 膜覆盖在不同的作物中,增产原因不同。玉米地膜覆盖可使出苗率和成穗率提高,增加了单位 面积穗数,生殖生长时期延长,促进了穗分化,增加了穗粒数,叶面积的增加和干物质积累量的 提高促进了粒重的增长(表6-4)。地膜覆盖对谷子的增产作用主要表现在提高了谷子的有效 分蘖数,从而提高了谷子的单位面积穗数,对其他产量构成因素影响不大。

地膜覆盖对棉花的影响表现为“四早”,即早出苗、早现蕾、早开花、早吐絮。由于棉花是无 限生长作物,地膜覆盖棉花打顶时间与露地棉一致,但增加了单株果枝数;地膜覆盖改善了棉 花的水肥条件,减少了蕾铃脱落,提高了有效铃数;地膜覆盖吐絮时间早,从吐絮到下霜为棉花 的吐絮成熟期,地膜覆盖延长了棉花的吐絮时间,提高了棉花的单株成铃数;地膜覆盖改变了 棉花的“三桃”比例,增加了伏前桃和伏桃,几乎没有霜后花,提髙了棉花的铃重和纤维品质,使 得棉花既高产又优质。

三、地膜的种类

在地膜覆盖材料方面,地膜种类向多样化发展,各种特殊功能的地膜不断研制成功。目前 地膜主要有以下9种。

普通无色进明地嫫

透光性好,膜内温度高,适用于春秋两季使用。由于膜内温度高,用于水稻育秧及茄子、甜 椒、西瓜等喜温作物较好。缺点是膜内形成雾滴会影响透光,故也称为有滴膜。对于有些作物 易导致发病。

无滴胰

膜中含有亲水物质,覆盖后膜内表面水滴连接成水膜而沿膜流下,故也称为流滴膜。此膜 透光率高,膜内外温差大,使用效果较普通无色透明地膜好,膜内湿度也相对较小。

光效膿

有色地膜以及红外膜、转光膜统称为光效膜。光效膜针对性较强,对不同作物有不同效 果。黑色地膜能防治杂草,但提高地温较少(仅2?3°C

),适用于白菜、莴苣、蘑菇、茶叶、烟草 等。白色地膜可将光反射到作物叶子及果实上,有利于光合及催熟作用。绿色膜阻挡红橙光 和蓝紫光,可抑制杂草生长和提高某些作物的产量,但因抑制杂草能力不强而使用不多,绿色 膜多用于茄子、草莓、瓜类等作物。紫色膜能透过红、蓝光并吸收绿光,有利作物生长,如用于 菠菜,可提髙产量,延长上市期。蓝色膜在弱光光照条件下,透光率高,强光照条件下透光率 低,故保温性好,用于水稻育秧、蔬菜、花生、棉花、草莓、马铃薯等作物可提高产量与质量。红 色表6-4玉米不同处理产置构成因素比较

处理

穂数(个/hm 2) 穗粒数 百粒重(g ) 经济系数 地膜覆盖

52 185 595. 9 34.0 0. 51 露地

48 135 476. 6 29.1 0. 38

膜能透过红光与蓝光,能促进黄瓜等作物生长。红外膜中加有透红外线助剂,增温幅度提高 20%。

银灰色膜与铝箔膜具有较强的光反射作用,能驱翅蚜,提高地温,能补充作物及果实背面光照

的不足,进而减少病毒危害,提高作物产量,促进果实着色及提高果实糖分。银灰色膜适用于黄瓜、西红柿、西瓜、芹菜、结球莴苣、菠菜、烟草等作物。铝箔膜适合高温季节种蔬菜用,

也适用于桃、苹果、櫻桃等果树。。

有孔嫫

在膜上按作物栽培行距排列打有一定直径的孔,孔径2?10 mm,不同的作物要求的孔径和孔密度不同。有孔膜一方面能保证供氧,另一方面能促进胚根下伸,此外大孔可增大水分蒸发、降低温度。

出苗胰

在膜上按作物行距开出条状缝,与播种位置一致,苗出土后从缝中钻出,适用于大蒜、水

稻的栽培。

除苹膿

除黑色地膜外,尚可将除草剂添加于膜中或涂于膜表面,除草剂缓释到土壤中起除草作用,

除草膜目前广泛应用于甘蔗、玉米栽培,也可用于花生、甜椒、西红柿。

可降解地貘

可降解地膜的产生源于消除土壤中地膜残片造成的“白色污染”。降解地膜有生物降解型、光降解型和光与生物双降解型三大类,目前降解地膜在各地、各类作物栽培中都有一定数量的应用,但应用不够普及。

液态胰

液态地膜是在沥青中加人了特殊的添加剂混合而成的一种乳剂,具有强烈的黏附作用,能将土粒连接起来。将液态地膜的水溶液用压力喷雾器喷施于地表,干燥后即可形成多分子层化学保护膜,既能固结表土,又能抑制土壤水分的蒸发,提高土壤的温度。

渗水地獏

渗水地膜是基于半干旱与半湿润地区发生频率达70%的小雨资源化理论设计的一种可使水分下渗的新型地膜。它具有渗水、保水、增温、调温、微通气、耐老化等多种功能。

四、地膜覆盖生产技术

(一)整地做畦(起垄)

在前茬作物收获后要彻底清除田间根茬、秸秆、废旧地膜及各种杂物,在充分施入有机肥的同时耕翻碎土,使土壤表里一致,地面平整。

为蓄热提髙地温,地膜覆盖要求做高畦或高垄。东北地区多垄作,而华北及南方地区多采用髙畦栽培。畦型多采用中间略高的圆头高畦,这样铺盖地膜时,地膜易与畦面密贴,压盖牢固,不易被风吹抖动;平畦覆盖多用在蔬菜短期覆膜栽培上。

(二)播种与覆膜

先覆盞地貘后播种的优缺点

这种播种方式的优点有:①减少土壤水分蒸发,保证播种时有较充足的土壤水分,使作物可以适期播种;②整地、施肥、覆盖及播种分开作业,覆盖后水分保持时间长,播种时,可分几天连续播种,缓解了劳力紧张状况;③播种时打孔种植,不用放苗,不会烫伤幼苗,有利于保全苗,减少放苗用工。

这种方式的缺点有:①膜面压土较多,减少了采光面积,同时膜面土容易结壳;②打孔播种需要人工操作,在播种面积较大时,劳动强度较大。

先播种后覆盖地膿的优缺点

这种方式适宜面积较大,有机播条件的地区采用。优点是可防止膜面土壤板结,施肥、播种、

覆盖可使用机械连续作业,播种后,膜面无孔无土,采光面积大,有利于增温保墒;播种深度一致,出苗整齐。这一方式的缺点是播种后放苗必须及时,否则,晴天膜面下温度较高,幼苗顶住膜面可烫死幼苗,造成缺株。

覆貘与播种

采用人工覆盖时,一般5人一组,在地垄一头挖沟,将地膜一端埋人沟内10?15 cm;两人在垄两侧开沟,然后一人沿垄方向铺膜,要把地膜拉紧拉正,另外两人,把地膜两侧埋入沟内,膜边用土埋严压实。采用机械化覆盖,可用人力、畜力、拖拉机牵引,可提高生产效率。如果采用联合作业覆膜机械,可一次性完成整地、播种、施肥、盖膜等全部作业。

地膜覆盖后要采用人工播种,按计划株距打孔,播种深度为玉米4?5 cm,棉花3?4 cxn,打孔后,每穴点籽2?5粒,然后用土盖好膜孔。

(三)栽培技术要点

施足基肥

地膜覆盖后地温髙,土壤微生物活动旺盛,有机质分解快,速效养分增加,作物生长快。为保持有较髙的土壤肥力,防止作物中后期脱肥早衰,在整地过程中应充分施入迟效性有机肥,并注意氮、磷、钾肥的合理配施。

破漢放苗

先覆膜后播种方式,播种覆土后遇雨,会在播种孔上形成一个板结的蘑菇帽,要及时破碎,否则易造成憋芽,导致幼苗出土不整齐,造成大苗欺小苗的现象。

先播种后覆膜方式,作物出苗后,不能自己顶破地膜,需要人工放苗。如不及时破膜放苗,叶片紧贴膜面,遇到高温天气就会烫苗。放苗的方法为用小刀、竹片或铁丝把地膜划一“ + ”字形小口,把苗引出膜外。随即用细土沿幼苗基部封严膜孔,不要压住幼苗叶片。

间苗、定苗

作物出苗后,要及时间苗、定苗。如不及时间、定苗,常造成幼苗拥挤,互相争光、争水、争肥,从而导致根系和茎叶生长不良,形成弱苗。如果气候变化大或病虫害严重时,可适当推迟定苗时间。

灌水追肥

在覆膜栽培整个生育期间,灌水次数及灌水量较常规栽培减少,在土壤水分充足的情况下,前期应适当控水,促根下扎,防止徒长。而在中后期作物旺盛生长期间,需肥量大,蒸腾量大,耗水多,应适当增加灌水,并结合追施速效性氮肥,满足作物后期肥水需求,防止早衰。但忌大水漫灌,否则土壤湿度大,通气不良,影响根系发育,同时,高湿易使作物发生病害。

防除杂苹

地膜覆盖栽培若覆盖不严,地膜不能与畦(垄)表面密贴,常常引起杂草丛生。生产中要提高地膜覆盖质量,芨时堵严破洞,使地膜与地表间呈相对密闭状态;在较大面积覆盖栽培时,可喷洒适宜的除草剂。

(四)残膜的回收

连年进行地膜覆盖栽培,不注意残膜回收,会造成地膜残留土壤之中,影响种子萌发和根系生长,造成减产减收;牲畜误食还会造成肠道疾病,而且大量碎膜随风飘散,也给生态环境造成污染。所以必须严格坚持残膜回收。

第四节作物水分调节技术

一、灌溉定额及灌水方法

(一)灌溉定额

作物生育期间需要进行多次灌水,每次单位面积上的灌水量,称为灌水定额。各次灌水定额

之和叫灌溉定额。它因作物种类、品种、自然条件及农业技术措施而异。在一定地区制定某一作物的灌溉定额,必须根据当地的丰产经验及灌溉试验资料,按水分平衡计算方法,即可制订出比较完善的灌溉定额方案。作物生育期内的灌溉定额,一般采用下列公式平衡计算。

M-E-Po-CWo-W + K)

式中:M为灌溉定额(mVhm2);£:为全生育期作物田间需水量(m3/hm2);P。为全生育期内有效降雨量(m3/hm2);W。为播种前土壤计划湿润层的原有贮水量(m3/hm2);W为作物生长期末土壤计划湿润层的贮水量(m3/hm2);K为作物全生育期内地下水利用量(m3/hm2)。

制定灌水定额应收集以下资料:①当地作物田间耗水量;②作物不同生育时期土壤计划湿润层深度,适宜土壤含水量及其允许的最大、最小含水率;③估算生育期中的有效降雨量;④根据资料估算地下水补给量。

{二)灌水方法

地面灌溉

地面灌溉是指水在田面流动或蓄存的过程中,借重力作用和毛管作用湿润土壤的灌水方法。

畦灌。将田块用畦埂分隔成若干平整的小畦,水从输送沟或毛渠流人睡田,水层沿田面坡度流动,逐渐湿润土壤。

沟灌。在作物行间开沟灌水,水在流动过程中借重力作用和毛管作用向沟的两侧和沟底浸润土壤。一般宽行距中耕作物(如棉花、玉米等)和薯类作物(甘薯等)多采用沟灌。

淹灌。在田面保持一定深度水层,水在重力作用下不断向土壤中渗透,满足作物生长的需要,这种灌溉方式为稻田广泛采用。

地下灌溉

地下灌溉是利用埋设在地下的管道,将灌溉水引人作物的根系吸收层,借毛细管作用,自下而上湿润土壤的灌溉方法。这种方法具有湿润土壤均匀、湿度适宜、地面蒸发少、节约用水、灌水效率髙的优点,在干旱缺水地区有较大发展前途。

喷灌

利用水泵和管道系统,在一定压力下,把水喷到空中,散为细小水滴,如同降雨一样湿润土壤的灌水方法。喷灌可根据作物的需水规律,灵活掌握洒水量,并可控制喷灌强度,使地面基本不发生径流,不致破坏土壤结构,能调节土壤水、肥、气、热状况,改善田间小气候,同时可冲掉作物茎叶上的尘土,有利于作物呼吸和光合作用。因此,喷灌有节水、增产的效果,与沟、畦灌相比,一般可省水20%?30%,增产10%?20%,并适用于起伏不平的地形。它的缺点是需要消耗动力,投资较髙,灌水质量受风力影响较大。

滴灌

利用低压管道系统把水或溶有化肥的水溶液,经过滴头均匀地输送到作物主要根系分布区,使作物主要根系分布区经常保持在最优状态的一种先进灌溉技术。滴灌有省水、省工、省地、增产的效果。

二、排水技术.

排水的目的在于除涝、防溃,防止土壤盐碱化,改良盐碱地、沼泽地等。通过调整土壤水分状况调整土壤通气和温湿状况,为作物正常生长、适时播种和田间耕作创造条件。

(一)农田排水的

作用 1.除涝、防

除涝是防止作物受淹减产,旱地作物一般不能受淹,棉花、小麦等作物,1〇cm水深淹一天

就要减产。防渍排水是通过降低地下水位,减少根系活动层中过多的土壤水。

宜于耕作

在土壤含水量适宜时进行土壤耕作,不但效率髙,而且质量好。实践证明,耕作层的土壤含水率占田间持水率的60%?70%,一般地下水位埋深在2?3 m时,灌水后2?3 d进行中耕松

土,最为适宜。当地下水位较高时,表土过湿,大型耕作机械不能下田。因此,要求将地下水位降低到一个适宜的深度。

防治盐域化

为了预防灌溉区土地次生盐渍化和改良盐碱土,要求通过排水措施将地下水位控制在一定的深度,这一水位埋深称为地下水临界深度,它的含义是在当地条件下能够防止根系活动层发生盐分积累的地下水允许的最小埋深。

(二)排水方式

农田排水方式一般有水平排水、垂直排水两种。水平排水主要指明沟排水和地下暗管排水,垂直排水也叫竖井排水。明沟排水就是建立一套完整的地面排水系统,把地上、地下和土壤中多余的水排除,控制适宜的地下水位和土壤水分。暗管排水是通过埋设地下暗管(沟)系统,排除土壤多佘水分。竖井排水是在较大的范围内形成地下水位降落漏斗,从而起到降低地下水位的作用。

第五节作物施肥技术

一、施肥原则

施肥是为了培肥土壤和供给作物正常生长所需要的营养。施肥时应综合考虑作物的营养特性、生长状况、土壤性质、气候条件、肥料性质,经济科学施肥应遵循用养结合的原则、需要的原则和经济的原则。

(一)用养结合的原则

除绿肥作物外,种植各种作物均消耗地力。为了既获得作物高产,又维持地力,必须施肥。各种肥料中有机肥是一个多种“养分库”,对土壤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生物性质的改善具有良好的作用。因而必须采用有机肥和无机肥结合,用地与养地相结合,才能在提高作物产量的同时又培肥土壤。

(二)需要的原则

由于作物对营养元素的吸收具有选择性和阶段性,因而施肥时应考虑作物的营养特性和土壤的供肥性能,根据作物生长所需选择肥料的种类、数量和时期合理施肥。特别是在作物营养临界期和作物营养最大效率期应及时追肥,满足作物增产的需要,提高肥料利用率。

(三)经济的原则

一般来说,施肥可以增产,但并不是施肥越多,增产幅度越大,经济效益越高。在生产条件相对稳定的情况下,施肥还存在一个报酬递减的问题,当只偏重供给某一种营养元素时,肥效降低,还会对作物产生毒害作用。因此,施肥时应注重营养元素的合理配比,充分发挥营养元素间的互补效应;在提髙肥料利用率的同时,还应发挥肥料的最大经济效益。

二、影响施肥效果的因素

气候条件

温度、雨量等因素影响作物对养分的吸收和肥料在土壤中的变化以及肥效发挥的快慢。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温度升高,作物呼吸作用加强,吸收养分也增加。低温条件下,作物对氮的吸收有较大影响,对磷、钾的吸收影响较少。低温季节多施磷、钾肥,可以增加作物的抗逆性;过高的温度,可严重影响作物对养分的吸收。降雨量多少,直接影响土壤水分和作物根系的吸收。如雨水过多,可稀释土壤溶液的浓度,加速养分淋失,降低肥效。若雨水过少,造成土壤干旱,引起土壤溶液的浓度过高,可影响作物根的吸收和生长。此外,日照与作物吸收养分的

关系也很大,作物在有充足光照的条件下,光合作用较强,新陈代谢旺盛,吸收养分较多,反之吸收养分则少。

(二)土壤条件

施肥供给作物养分,除根外追肥外,都要通过土壤才能被作物吸收。土壤的特性直接影响作物对营养物质的吸收,也影响肥料在土壤中的变化和施肥效果。土壤保肥性能与土壤类型有关,质地疏松的沙土保肥性差,施肥应少量多次,多施有机肥,改善土壤理化性质,增强保肥性。质地黏重土壤的保肥性好,施肥量可适当增加,次数相应减少。

(三)作物营养特性

作物对养分的吸收具有选择性。不同作物或同一作物的不同器官,其营养元素的含量有较大差别;同时作物在不同生育时期所需营养元素的种类、数量都有不同。

三、肥料的种类

肥料的分类方法很多,作物生产上,一般把肥料分为有机肥料、化学肥料和微生物肥料。(―}有机肥料

有机肥料属迟效性肥料,包括农家的各种废弃物,如人畜粪尿、厩肥、堆肥、沤肥、油饼以及绿肥、秸草、塘泥等。这类肥料的主要特点是:来源广,成本低,养分含量全,且分解释放缓慢,肥效长。可改良土壤的理化性状,提高土壤肥力。在分解有机质过程中,还能生成二氧化碳,有利于光合作用,适于各种土壤和作物施用。

(二)化学肥料

根据化肥中所含的主要成分可分为氮肥、磷肥、钾肥、复合肥料和微量元素肥料等,属于速效性肥料,易溶于水,肥效髙,肥效快,能为作物直接吸收利用。

(三)微生物肥料

常用的有根瘤菌、固氮菌、抗生菌、磷细菌和钾细菌等。微生物肥料的作用在于通过微生物的生命活动,增加土壤中的营养元素。在施用上应注意与有机肥料、无机肥料配合,并为微生物创造适宜的生活环境,以发挥其肥效。

四、施肥方法

(―)基肥

一般以有机肥料作基肥,适当配合化学肥料施用更为有效。在土壤耕翻前均匀撒施,耕翻入土,使土肥相融,供作物整个生长期间所需养分。

(二)种肥

有机肥料、化学肥料、微生物肥料均可作种肥,但有机肥料作种肥,必须沤制腐熟,并可混合化肥施用。在播种前把肥料施入播种沟内,或播后盖种。半腐熟有机肥或施肥量多,不能直接与种子接触,应做到肥、种隔离,以免烧芽、烧根,影响出苗。用化学肥料作种肥,可采用浸种、拌种或在播种时施人的方法,其作用是供作物幼苗生长时的养分需要。

追肥

按照作物的需肥特点,在不同生育时期施人的肥料。其作用是供给作物各个生育时期所需的养分,同时也可减少肥料的损失,提高肥料的利用率。一般根据化学肥料的性质,采用不同方式进行追肥,生产上常用的有深层追肥、表层追肥和叶面追肥(根外追肥)。

第六节作物保护及调控技术

一、杂草危害及其防除

(一)杂草的定义及危害

杂草一般是指农田中非有意识栽培的植物。在一定的条件下,凡害大于益的植物都可称为杂草,均属防治对象。田间杂草是影响作物产量的灾害之一,防除杂草是一项艰巨而重要的工作。

杂草的主要危害表现为:①杂草与作物争光、争水、争肥和争空间,影响作物的生长发育,降低作物的产量和品质;②一些杂草是病菌害虫的中间寄主和越冬场所,杂草丛生可加重病虫传播;③除草工作增加用工,提高成本;④某些有毒杂草对人畜有直接毒害作用,影响人畜

安全。

{二)杂草的生物学特点

适应能力强。适应性强,可塑性强,抗逆性也强。生态条件苛刻时,生长量极小,而条件适宜时,生长极繁茂,且都会产生种子。

拟态性强。与作物形态极为相似,常与作物伴生。如稗草与水稻,谷莠子与谷子,亚麻荠与亚麻等。

种子生命力强。种子寿命长,在田间存留时间长;发芽出苗期不一致,从作物播种前到作物成熟后,都有杂草种子发芽出苗;杂草植株结实多,落粒性强,并且传播方式多样。

(三)杂草防除方法

1.人工防除

控制杂草种子人田。精选播种材料,以减少田间杂草来源;用杂草沤制农家肥时,应将含有杂草种子的农家肥高温堆沤2?4周,杀死其发芽力后再用;严格杂草检疫制度,特别注意国内没有或尚未广为传播的杂草,必须严格禁止输人或严加控制,防止扩散。

人工除草。结合农事活动,在杂草萌发后或生长时期直接进行人工拔除或铲除。

化学防除

化学防除是利用化学农药防除杂草的方法。其主要特点是髙效、省工、增产;免去繁重的田间除草劳动。

除草剂的种类。除草剂的种类很多,按除草剂对作物与杂草的作用,可分为两类:①选择性除草剂。利用其对不同植物的选择性,能有效地防除杂草。它只杀死杂草或某些种类杂草,而不伤害作物,如敌稗、灭草灵、2,4-D类、2甲4氯、杀草丹等。2,4-D、2甲4氯等用于禾谷

类作物的叶面喷施,可防除阔叶杂草和莎草科杂草,而对禾本科作物无伤害;敌稗、除草醚用于水稻田,按照一定的药量、时期和方法,可杀死稗草,而不伤害秧苗。②非选择性(灭生性)除草剂。这类除草剂能够杀死与之接触的所有植物,对植物缺乏选择性,草与作物均会受害,它不能直接喷到作物生长的农田,多用于休闲田、田边、地埂等处除草。如百草枯、五氯酚钠、氯酸钠等。

选择性除草剂与非选择性除草剂的除草作用是相对而言的,当除草剂使用剂量较大时,选择性除草剂也可杀死作物。

除草剂的使用方法:①土壤处理。将化学除草剂施于土壤,药剂通过杂草的根、芽鞘或地下胚轴等部位吸收而产生毒效。一般在播种前(或移栽前)或播种后出苗前施药。②茎叶处理。将除草剂直接喷洒在生长的杂草植株上。根据农田施药时期,又可分为两类。播种前茎叶处理,即在农田尚未播种或作物移栽前,把药剂喷洒在已长出的杂草上,用灭生性除草剂直接杀死田间杂草;作物生长期间的茎叶处理,在作物出苗以后,用选择性较强的除草剂,在杂草对药剂反应敏感而作物安全的时期施药,杀草效果最佳。另外,两者可以结合起来施用,如毒土与叶面喷施相结合施用,效果更好。

二、作物虫害及其防治

作物虫害主要是由有害昆虫蛀食所致,其次是由有害的螨类及软体动物引起的危害。为确保作物的产量和品质,需要对虫害进行有效的防治。

(一)害虫对作物的危害

危害作物的害虫按口器可分为咀嚼式害虫和刺吸式害虫。

1.哑嗡式害虫对作物的危害

这类害虫危害的共同特点是造成明显的机械损伤,使作物组织或器官的完整性受到破坏。对作物的危害表现为:

营养器官受损。害虫取食植物幼嫩的生长点,使顶尖停止生长甚至死亡;取食叶片的两层

表皮间的叶肉,形成各种透明的虫道或形成箩底状凹洞;将叶片咬成不同形状和大小的孔洞、缺刻,严重危害时将叶肉吃光,仅留叶脉和大叶脉,甚至将植株吃成光秆。

生殖器官受损。?大豆食心虫和豆荚斑螟可蛀人豆荚内取食豆粒,使果实或子粒受害、脱落或品质下降。棉铃虫等害虫还取食棉花花蕾、棉铃,造成落蕾、落铃。

造成缺苗断垄。蝼蛄、蛴螬、地老虎、金针虫等地下害虫咬食作物地下的种子、根茎和根部,常常造成种子不能发芽,幼苗大量死亡,大田缺苗断垄。

刺吸式害虫对作物的伤害

直接伤害。刺吸式害虫用口针刺人植物组织对作物进行危害。被害部位叶绿素减少,以后逐渐变成黄褐色或银白色斑点,有的出现芽或叶片卷曲、皱缩现象,严重时甚至出现部分器官或整株枯死的情况。

间接危害。刺吸式害虫是植物病害、特别是病毒病的重要传播媒介。这些昆虫的发生数量可能不足以给植物造成直接危害,但传毒带来的间接危害却很严重。

(二)害虫防治方法

害虫的防治应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在综合防治中要以农业防治为基础,因地、因时制宜,合理运用化学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措施,达到经济、安全、有效地控制虫害的目的。

植物检疫

植物检疫又称法规防治,它是由国家颁布法令,对植物及其产品,特别是种子、苗木、接穗等繁殖材料进行管理和控制,明令禁止某些局部地区发生的危险性病、虫、草蔓延传播,并采取各种紧急措施,就地消灭。植物检疫对保护国家或地区的农业生产、对防止由国外传入病虫害以及防止疫情扩大蔓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农业防治

选用抗虫或耐虫品种。利用作物的耐害性和抗虫性等防御特性,培育和推广抗虫品种,发挥其自身因素对害虫的调控作用,是最经济有效的防治措施。

合理布局。农作物合理布局可以切断食物链,使某一世代缺少寄主或营养条件不适,从而使害虫发生受到抑制。轮作对单食性或寡食性害虫可起到恶化营养条件的作用,如稻麦轮作可抑制地下害虫、小麦吸浆虫的危害。合理的间作、套作也可抑制虫害的发生。

加强栽培管理。调节播种期、科学管理肥水、中耕、整枝等措施可直接杀灭或抑制害虫危害。如采用早春灌水可淹死在稻桩中越冬的三化螟老熟幼虫;利用棉铃虫的产卵习性,结合棉花整枝打去顶心和边心,可消灭虫卵和初孵幼虫。

改变害虫生态环境。改变害虫生态环境是控制和消灭害虫的有效措施。稻飞虱发生期,结合水稻栽培技术要求,进行排水晒田,降低田间湿度,在一定程度上可减轻发生量。

化学防治

化学防治是当前国内外最广泛采用的防治手段,在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化学防治在害虫综合防治中仍将占有重要的地位。化学防治杀虫快,效果好,使用方便,不受地区和季节性限制,适于大面积机械化防治,但容易造成环境污染,对人畜产生危害。

生物防治

狭义的生物防治是指利用天敌防治害虫,广义的生物防治是利用某些生物和生物代谢产物来控制害虫种群数量,达到压低或消灭害虫的目的。生物防治包括以虫治虫、以微生物治虫、以激素治虫、以其他动物或植物治虫等,还有利用生物有机体的活性物质及昆虫不育等方法,控制害虫危害。生物防治对人、畜和植物比较安全,对环境污染轻,对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非常有利,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物理防治

应用各种物理因子如光、电、色、温湿度等及机械设备来防治害虫的方法,称为物理机械防治法。利用害虫的趋性或其他习性对害虫进行诱集和诱杀是最常用的方法,如利用黑光灯、

色灯、高压汞灯进行灯光诱杀,利用杨柳树枝把诱杀棉铃虫成虫等。

三、作物病害及其防治

(―)作物病害及其症状

作物病害是作物由于受到病原物或不良环境条件的持续干扰,在生理上和外观上表现出异常的状态。其症状主要有变色、病斑、腐烂、萎蔫、畸形。

变色。作物植株患病后局部或全株失去正常的绿色或发生颜色变化,称为变色;如黄化、花叶、红叶。

病斑。作物的细胞或组织受到破坏而死亡,出现各种各样的病斑。有的病斑上的坏死组织脱落后,形成穿孔。病斑可以不断扩大或多个联合,造成叶枯、枝枯、茎枯、穗枯等。

腐烂。作物细胞和组织受病原菌的破坏和分解可发生腐烂。根据腐烂的部位,可分为根腐、基腐、茎腐、花腐、果腐等。幼苗的根或茎腐烂,导致地上部分迅速倒伏,称为猝倒,如地上部分枯死但不倒伏,称为立枯。

萎蔫。萎蔫有生理性萎蔫和病理性萎蔫之分。生理性萎蔫是由于土壤含水量过少,或高温时蒸腾作用过强而使作物暂时缺水,若及时供水,则作物可以恢复正常。病理性萎蔫是指作物根系或茎的维管束组织受到破坏而发生供水不足的凋萎现象,如黄萎、枯萎、青枯等。

畸形。作物受害后,受害部位组织或细胞生长受阻或过度增生而造成畸形。植株可出现矮缩、矮化,或叶片皱缩、卷叶、蕨叶或形成肿瘤、产生丛枝或发根。

{二)作物病害的类型

根据病因类型通常把作物病害分为传染性病害和非传染性病害。

传染性病害

也称寄主性病害,是由生物病原物引起的病害,该病原物能够在植株间传染。引起传染性病害的病原物有真菌、细菌、病毒、线虫及寄生性种子植物等。常见的真菌病害有小麦锈病类、玉米黑粉病、甘薯黑斑病、棉花枯萎病等;细菌病害有水稻白叶枯病、甘薯瘟;病毒病害有烟草花叶病、马铃薯病毒病、水稻矮缩病等;线虫病害如大豆孢囊线虫病、小麦线虫病、花生根结线虫病等;寄生植物病害如菟丝子。

非俦染性病害

也称非寄生性病害或生理性病害,是由不适宜的环境因素引起的病害。该类病害没有病原生物参与,在植株间不会传染。非传染性病害的发生,主要与不合理的耕作、水肥管理以及不适宜的气候条件有关,通过改进和完善栽培技术,创造一个适宜的环境条件和消除有害因素的影响,可减少病害的发生。

两种病害的关系

非传染性病害和传染性病害的病原虽然各不相同,但两类病害之间的关系非常密切,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相互影响。非传染性病害可以降低寄主作物对病原物的抵抗能力,常常诱发或加重传染性病害。如麦苗受春冻后诱发根腐病引起烂根可造成麦苗陆续死亡。另外,传染性病害也可为非传染性病害的发生创造条件,如小麦锈病发生严重时,病部表皮破裂易丧失水分,浇水不及时易受旱害。

(三)作物病害防治方法

植物检疫

目的是杜绝危险性病原物的输入和输出,以保护农业生产。植物检疫不是对所有的重要病害都要实行检疫,要根据危险性病害、局部地区发生、由人为传播这三个条件制定国内和国外的检疫对象名单。

化学防治

用于防治植物病害的农药统称为杀菌剂,包括杀真菌剂、杀细菌剂、杀病毒剂和杀线虫剂。

杀菌剂具有高效、速效、使用方便、经济效益高等优点,但使用不当可对作物产生药害,引起人畜中毒,杀伤有益微生物,导致病原物产生抗药性,农药的髙残留还可造成环境污染,因此,要恰当地选择和喷施农药,正确发挥农药的作用。

生物防治

主要是利用有益微生物或其产品防治病害的方法。其原理是利用微生物间的拮抗作用、寄生作用、交互保护作用。利用拮抗作用应用较广的有井冈霉素、四环素、链霉素等。对植物病原物有寄生作用的微生物很多,如噬菌体对细菌寄生,病毒、细菌对真菌的寄生,真菌对线虫的寄生等。在寄主植物上接种亲缘相近而致病力弱的菌株,以保护寄主不受致病力强的病原物侵害,这种现象称为交互保护现象。

物理防治

主要利用热力、冷冻、干燥、电磁波、超声波.、核辐射、激光等手段抑制、钝化或杀死病原物,达到防治病害的目的。常用于处理种子、无性繁殖材料。带病种子需进行处理,可采用筛选、风选等方法除去混杂的菌核、菌瘿、虫瘿、病原植物残体及病、瘪子粒等,对于表面和内部带菌的种子则需要进行如温汤浸种把病害除去。

农业除治

农业防治可协调农业生态系统中的各种因素,使有利于作物的生长发育而不利于病害的发生发展。其方法很多,如可选育和利用抗病品种、选用无病播种材料、水旱轮作、中耕除草、加强田间管理等都能减少病害的发生和扩散。

四、作物的化学调控技术

作物化学控制是指应用植物生长调节剂,通过影响植物内源激素系统,调节作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使其朝着人们预期的方向和程度发展的技术。

(一)植物生长调节剂分类

植物生长促进剂

植物生长促进剂是指可以促进茎顶端分生组织的细胞分裂、分化以及亚顶端分生组织细胞延长的化合物,可促进营养器官的生长和生殖器官的发育。常用的植物生长促进剂有:生长素类的吲哚丁酸(ffiA)、赤霉酸(GA3)、萘乙酸(NAA),细胞分裂素类的6-苄氨基酰嘌呤(6- BA)、吡效隆(4PU-30,氯吡脲)、噻唑隆等,另外还有三十烷醇(TRIA)、油菜素内酯①幻

等。

植物生长抑制剂

植物生长抑制剂阻碍顶端分生组织细胞核酸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抑制顶端分生组织细胞的伸长和分化,使顶端优势丧失、侧枝数目增加、叶片变小。植物生长抑制剂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生长抑制剂和摘心剂,如青鲜素。另一类是抗生长素类及生长素运转抑制剂,如三捵苯甲酸(TIBA)、整形素(氯甲丹)。一般情况下,外施生长素可逆转抗生长素类及生长素运转抑制剂的效应。由于脱落酸可以抑制促进型植物激素(生长素、赤霉素、细胞分裂素)所调节的生理过程,故也将其归为植物生长抑制剂。

植物生长延缓剂

植物生长延缓剂抑制茎尖亚顶端分生组织区的细胞分裂和扩大,但对顶端分生组织不产生作用,只使节间缩短,而叶片数目、节数及顶端优势保持不变。常用的植物生长延缓剂有矮壮素(CCC)、缩节胺(DPC,甲哌嗡)、多效唑、烯效唑、乙烯利等。

(二)生长调节剂对作物的作用

打破休眠。应用赤霉素等处理种子,可打破休眠,促进萌发,提高种子发芽率,使出苗早而壮。

培育壮苗。多效唑、矮壮素和缩节胺采用种子处理(浸种、拌种或包衣)和苗期叶面喷施

农作物栽培技术手册教材

玉米生产技术规程 、种子和种子处理 (4) 二、选茬、耕整地 (4) 三、施肥 ................ .......... ................................ ■. (5) 四、播种 ............................. ;............................. ■. (5) 五、 ...................................... 田间管理…………………………… .......................................... .. (5) 六、 .......................................... 收获…………………………………… ....................................... . (5) 玉米机械化行间覆膜生产技术技术规程 一、选地整地…………………………………… . ........................................... (6) 二、品种选择…………………………………… . (6) 三、地膜选用…………………………………… . .................................... . (6) 四、 ................................. 播期:.................. .. ..... ■■ (6) 五、施肥…………………………………… . ....................................... .... . .... . (6) 六、 ....................................................................... 化学除草.......................................... . .............................. .. (6) 七、 .................................................. 田间管理.................................... ............................ .... .... ... ......... . (6) 水稻生产技术规程 一、.................. 寒地水稻农时标准…… .……………………………… …………………

十种蔬菜种植技术

空心菜无公害栽培 中国种植技术网来源:发布时间:2006-5-19 6:37:23 空心菜别名竹叶菜、蕹菜、藤菜等,原产我国南方及印度等地,在我国栽培历史悠久。以嫩茎、嫩叶为食用器官。营养丰富,且有消暑祛热、凉血利尿、消食解毒等功效,炒食、做汤、制泡菜皆宜。 一、特征特性。蕹菜为旋花科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植物。须根系,分布浅,再生能力强。茎扁圆或近圆,绿色或淡绿色,中空有节,节上易生不定根。子叶对生,马蹄形,真叶互生,心形,长卵形或披针形,具叶柄、全缘、光滑、绿色。花序腋生,花冠漏斗状,白色或淡紫色。蒴果卵形,内含种子2-4 粒。种子近圆形,黑褐色,种皮厚,千粒重32-37 克。 蕹菜喜温暖湿润气候,种子15C以上方可发芽,幼苗生长适温25C,茎叶生长适温25-35 C, 10C以下生长停滞,遇霜冻茎叶枯死。对光照要求不严格,较耐荫蔽。不耐旱,水分偏少时产量降低。对土壤适应性强,但喜肥喜水,宜选保肥保水力强的粘壤土栽培。 二、主要类型与品种。子蕹:茎粗,叶大,叶色浅绿。夏秋开花结籽,可播种或扦插繁殖,是主要栽培类型。代表品种有广东大骨青、四川旱蕹菜、浙江游龙空心菜等。藤蕹:很少开花结籽,多用扦插繁殖。生长期长,产量高。柔嫩,味浓,品质好。代表品种如广东细叶通菜、湖南藤蕹、四川大蕹菜等。 三、栽培要点 1、播种育苗移栽。4-7 月陆续播种。早春多用撒播法,密播间拔,每亩用种量 1 0公斤左右。夏季一般条播或点播。播后用钉耙松土覆盖,每亩施人粪肥1500-2000 公斤为盖籽肥,约1 周可出苗。采用冷床或小拱棚育苗可节约种子,提前上市,3月中下旬播种,4月中下旬定植,1 亩苗床播种量约20公斤,可移栽大田15-20 亩。苗高20 厘米左右可间拔上市或定植。可用越冬老株或当年实生苗进行压蔓或扦插繁殖。旱地定植株行距16 厘米左右,水田22 厘米左右。 2、田间管理。⑴旱地栽培。选湿润而肥沃的低地,每亩施优质有机肥约2500公斤,耕翻作

农作物栽培粮食作物,蔬菜

农作物栽培 一、判断题(共40题) 1、蔬菜多为喜肥、耐肥作物,因此肥料施用越多,效果越好。(×) 2、水稻秧田播种量根据本田用种量和插秧面积确定。(×)根据播种季节和秧龄长短来确定。 3、水稻只能种在水田,不能采用覆膜栽培技术。(×) 4、花生有根瘤菌,生产上可以不施用氮肥。(×) 5、花生一般以大部分荚果的内壁或内果皮颜色变褐至黑色时开始收获。(√) 6、玉米采用地膜覆盖栽培技术,种植密度要比露地种植小。(×) 7、玉米发生“空杆”的原因主要是缺肥。(×) 8、大白菜追肥的原则是“前轻后重”。(√) 9、蘸秧根适用于甘薯,不适用于水稻。(×)适用于水稻,解决水稻缺锌 10、“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当时”,在我国各冬小麦区都适用。(×) 11、春小麦都是春性小麦。(×) 12、小麦节水高产栽培的核心技术是减少灌溉次数。(×) 13、“双低”油菜品种是指芥酸含量低,硫苷含量低的品种。(√) 14、油菜的种植方式有育苗移栽和大田直播两种。(√) 15、甘薯是耐瘠薄的作物,生产上可以少施肥或不施肥。(×) 16、甘薯吸肥力强,需要的养分以钾最多,氮次之,磷又次之。(√) 17、糜子、谷子、高粱、甘薯、绿豆等都属于抗旱作物。(√) 18、马铃薯的小整薯播种技术可以有效防止马铃薯退化。(×) 19、马铃薯退化原因是病毒感染。(√) 20、杂交棉的种植密度要比普通棉略高。(×)稀植

21、氮素可以增加棉花的蕾、铃数,减少脱落,促进棉铃发育,增加铃重,提高皮棉产量。因此越多越好。(×) 22、有机肥的缺点是直接施入池塘,消耗大量池塘溶氧,造成较严重污染。(√) 23、增施氮肥能使柑橘风味浓甜,果汁量增加。(√) 24、中量元素肥料是指钙、镁、硫、(硅)元素肥料。(√) 25、作物施肥原则是“缺什么补什么,缺多少补多少”。(√) 26、农药主要通过叶面喷雾的方式施用,不会在土壤中残留。(×) 27、生菜水分一定要足,整个生长期要求有均匀而充足的水分。(√) 28、生菜喜冷凉气候,比较耐寒,不耐高温。(√) 29、茄子是需肥多又耐肥的蔬菜作物,但对钙、镁的需求较少。(×) 30、番茄和菠菜是喜硝态氮蔬菜作物。(√) 31、黄瓜根系喜欢碱性条件。(×)中性偏酸 32、黄瓜是需肥且耐肥的作物。(×)根系耐肥力弱 34、种植苹果要选用鲜食与加工兼用的品种。(√) 35、翻松土压实是将池塘底部和坡面的土层挖松耙碎后进行压实的一种方法。(√) 36、黄豆泡至两豆瓣间缝隙胀满时出浆率最高。(√) 37、长期连作不会对土壤理化性质产生负面影响。(×) 38、加强光照会抑制根瘤菌固氮。(×) 39、钾对烟叶品质的影响比产量的影响大。(√) 40、黄花菜只能采用种子育苗移栽的方法种植。(×)分株繁殖 二、选择题(单选,共132题) 1、水稻的秧龄是指()。(B) A. 叶龄 B. 播种到移栽的天数

农作物种植新技术-农作物种植的过程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9b8126454.html, 农作物种植新技术 作者:胡肖华 来源:《农家科技下旬刊》2017年第11期 摘要:我国是一个传统的中国式国家,在过去很长的历史长河当中,农业是作为主要的 生产方式,在很长一定时期内,农业是自给自足的必要条件,保障了我们日常生活的所需,是我们生活的保障,因为我国独特的地理条件,形成很长一段时间的农耕时期,在以前的农作物种植中,人们的种植时间段都是根据节气进行,进而就可以种植相应的农作物来保障人们的生活。其中最重要,也是最不可能缺少的就是二十四节气的使用和应用了,他是一个准确性比校高的判断,具有一定的指导性,其中一些自然因素是人们所不能控制的,比如一些突如其来的天气变化,也是有影响的,这都是在以前的社会中经常出现的,而在当代,在一些偏远的地区,基本上还是采用二十四节气作为一个种植的判断标准,根据天气和温度来确定,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种植的技术和水平有了很大程度上的提高,人们的生产方式有了一定的保障,科学技术带来更多的方便之处。 关键词:农作物种植;科学技术发展;生态农业;技术种植 农作物种植是当代人们生活的副产品,同样是不可缺少的,他也是维持人们日常生活所需的基本要素,同样也是各种营养物的主要来源,是人们对绿色食品和生态植物的首要选择,而农作物要满足人们的日常需求,就需要不断地发展和培育新技术和手段,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需求,并且有些农作物室友一个时期的限制的,一季的蔬菜下季之后就没有了,所以,要培育更多的农作物来提供给人们,是保证生活的多样性,所以,农作物新技术的不断提高是十分必要的,随着社会生活的不断进步,技术也在被人们所利用所改变,是一个不断探索的过程,是十分重要的因素和条件。 作为农作物本身来讲,对于阳光,水分,温度,土壤,空气以及肥料的需求是最最基本的,也是最基础的,在种植的时候,需要注意的有以下几点:首先第一点就是水分的要求,我们常常说水是生命之源,是生命的源泉,没有水是不行的,但是水多了也是万万不可的,需要我们适当地进行控制,浇水之前先进行观察,需要浇水时我们要进行适当的添加,不可以揠苗助长,对农作物的种子形成一定的反作用,那就物极必反了,就不是我们所追求的的了;其次第二点就是肥料的选择,对于农作物来将,肥料是提高产量和质量的基本条件,农作物长得快慢和好坏都离不开肥料,如果说你添加合适,就会提高,相反则降低;然后是种子的选择,在我们购买种子的时候,要挑选一些质量好些的种子来进行培育,这样对以后的生长也是有一个积极地促进作用。并且对于任何植物来讲,都是要进行一个光合作用的,对于光照的要求也是有的,阳光不仅仅可以让农作物促进生长,对于空气的流通以及环境的干净也是有帮助的,我们在合理的温度下对其进行培育,将所有涉及的因素考虑到位,对于任何一个农作物的生长都是有利的,在新技术使用前,这些基础的因素都是需要我们所要注意的,不管你的技术在好在先进,最基础的条件没有考虑到位,什么都是白搭,所以,农作物是生长不仅仅是靠自身种子

《农作物生产技术》课程标准

濮阳县职业技术学校学校现代农艺技术专业 《农作物生产技术》课程标准 1.前言 1.1课程定位(课程性质与任务) 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现代农艺技术专业的一门方向课程,适用于中等职业学校、职业中专和技工院校现代农艺技术专业,是从事农作物生产岗位工作的必修课程。该课程的主要功能是让现代农艺技术专业的学生了解与掌握农作物生产技术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以及与农作物生产关系密切的新技术、新品种、新材料、新理念;学生具备农作物生产的操作能力,能胜任农艺工生产岗位工作,并为学习本专业高等职业教育相应课程作好准备。 本课程的前导课程有:《农业化学应用》、《植物生长与环境》、《植物保护技术》、《植物生长环境调控》。 1.2设计思路 本课程的设计思路是:以河南省《农作物生产技术课程标准》和濮阳市农作物生产的区域特点为依据确定课程目标,设计课程内容;以农作物生长发育规律和农事操作为主线构建理实一体化课程;按照农作物生产管理工作过程中的项目和任务设计学习过程,使学生掌握农艺工职业岗位相关的知识、技能和职业能力。 本课程的目的是让学生或培训对象能够胜任农艺工职业岗位。立足这一目的,本课程整合农艺工职业标准、河南省《农作物生产技术课程标准》和濮阳市农作物生产的区域特点制定了3项课程目标,这3项目标包含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材编写、教师授课、教学评价都应依据这些目标定位进行。 2.课程目标 本课程的总体目标是:

2.1 使学生理解农作物的概念、分类,耕作制度等知识;概述小麦、水稻、棉花、玉米、花生、大豆、甘薯等农作物的生产概况、生物学特性、生育期和生育时期等概念;能够归纳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规律等知识,并记住农作物各生育期的生育特点、主攻目标。 2.2 能够操作完成农作物的播种、育苗与定植、田间管理、收获与贮藏等农艺工职业岗位工作所需求的核心技能节;能够根据国民经济发展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灵活运用与农业发展关系密切的新技术、新品种、新模式、新理念。 2.3 通过参与农作物生产实践、顶岗实习和技能训练等活动,体验职业岗位标准,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具有吃苦耐劳、实事求是、勇于创新、团结协作的精神,且具备以下职业能力。 职业能力目标: (1)认识当地常见农作物的种类,识别常用的品种及特点; (2)熟练掌握当地主要农作物播前整地、种子处理及良种选择技术; (3)掌握当地主要农作物各生育时期的施肥技术; (4)掌握当地主要农作物田间灌溉技术; (5)掌握当地主要农作物病、虫、草害防治技术; (6)掌握当地主要农作物的化学调控或特殊农事操作技术; (7)具备当地主要农作物的田间估产技术; (8)能正确选择当地主要农作物的收获与贮藏技术; (9)具备认识新品种,利用新品种的能力。 (10)具有查阅专业文献、资料、手册和行业标准,不断学习进步的能力; (11)具有较好的表达交流、沟通协作能力和吃苦耐劳、爱岗敬业的工作作风。 3.课程内容和要求

20种农产品技术介绍

20种农产品技术介绍 1、大豆,中国古称菽,是一种其种子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的一年生豆科植物。大豆呈椭圆形、球形,颜色有黄色、淡绿色、黑色等,故又有黄豆、青豆、黑豆之称。 种植/栽培要点 (1)中耕培土,有利防治倒伏,排涝及控制徒长。 (2)浇水施肥,遇旱浇水,叶片短小,发黄要追肥(复合肥每亩20公斤)。 (3)病虫害防治:此期是大豆叶斑病、成虫病和豆科蝇、蚜虫混合发生期,可用天达2116(豆科专用型)50克加40%氧化乐果85毫升混合兑30公斤喷雾。 2、棉花,是锦葵科棉属植物的种子纤维,原产于亚热带。植株灌木状,在热带地区栽培可长到6米高,一般为1到2米。 种植/栽培要点 抓好播种,确保一播全苗,是确保高产的第一个环节。播种保苗环节的栽培主攻方向是实现“五苗”,即“早、全、齐、匀、壮”。“早”就是适期播种、早出苗;“全”就是不缺苗断垄、保证计划密度;“齐”就是棉籽萌发出苗整齐一致;“匀”就是棉苗分布均匀一致;“壮”就是棉苗生长稳健、根系生长迅速、最终实现棉花早现蕾开花、早结铃吐絮。 3、红薯,又称甘薯、番薯、山芋等,旋花科一年生植物。蔓生草本,长2米以上,平卧地面斜上。具地下块根,块根纺锤形,外皮土黄色或紫红色。 种植/栽培要点 适时早栽是红薯增产的关键,在适宜的条件下,栽秧越早,生长期越长,结薯早,结薯多,块根膨大时间长,产量高,品质好;为提高栽秧质理确保苗旺,栽秧时要剔除“老硬苗”和弱病苗,选用壮苗栽插,栽时最好将大小苗进行分级,分别栽插,使其均衡生长,为防治红薯黑班病,可用50%的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浸秧苗基部2-3寸、10分钟。 4、甘蓝,属十字花科芸薹属的一年生或两年生植物。除芥蓝原产中国外,甘蓝的各个变种都起源于地中海至北海沿岸。 种植/栽培要点 选用适宜的优良品种,适期播种;以幼苗期温度8~23℃,莲座期温度 15~18℃,花球发育期温度15严20℃为宜。栽培时要适量施肥,防止肥力过剩。培育适龄壮苗。定植后,春季浇水要适量,勤中耕,提高地温:秋季及时浇缓苗水,降低地温,中耕松土,促缓苗。 5、南瓜,是葫芦科南瓜属的植物。因产地不同,叫法各异。又名麦瓜、番瓜、倭瓜、金冬瓜,台湾话称为金瓜,原产于北美洲。嫩果味甘适口,是夏秋季

蔬菜种植技术教程

蔬菜种植技术教程 第一讲蔬菜育苗 采用苗床培育菜苗的技术称为蔬菜育苗。蔬菜育苗的优点是:节约用种,方便管理,争取农时,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多茬口,提早成熟,延长供应,增加产量,减轻病虫危害及自然灾害的损失,增加菜农经济收益等等,均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通常育苗方式分为保护地育苗和露地育苗。蔬菜生产中,一般茄果类、甘蓝类、叶菜类及部分豆类、白菜类、葱类、水生菜类等多采用育苗。 一、保护地育苗 蔬菜保护地育苗就是在气候条件不适宜蔬菜生长的时期,创造适宜的环境来培育适龄的壮苗。 (一)保护地育苗的类型 目前国育苗设备有温室、温床、阳畦冷床和塑料拱棚等四种,使用较广泛的是后三种。 1.温床育苗。根据加热方式又分为酿热、火热、水热和电热等四种。 2.阳畦冷床育苗。又称日光温床(室),利用太能增加床温度进行冬春之际育苗。 3.塑料拱棚育苗。在我国塑料大棚应用时间较短,但发展速度快,近年来,塑料遮阳网膜推广应用,与塑料薄膜配套使用。 (二)冬季育苗技术 目前,冬季育苗主要采用塑料大棚育苗,局部地区、社队或专业户应用电热温床育苗。主要围绕增温、保温、排湿和减少苗期病害,达到培育壮苗的目的,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冬季育苗应注意以下几个环节:一是苗床、营养土和种子的消毒,营养钵或营养土块的准备,种子催芽;二是确定适宜的播种期播种;三是做好苗期温度和水分管理;四是苗期施肥;五是假植(并苗);六是防治苗期病害。 二、露地育苗 蔬菜生产中,因前茬蔬菜不能及时腾出地来,而后茬蔬菜又到了播种季节,常需要通过育苗来衔接茬口,以充分利用土地。同时育苗还可节省用工,方便管

理。在蔬菜生产的正常季节,常进行露地育苗。 露地育苗与保护地育苗相比,需要的设施不同,而且比较简单。一般采用深沟高畦育苗,以利排水。多雨、多暴雨季节,要注意理沟排水,防治洪涝灾害而降低出苗率和损伤秧苗,高温干旱季节要及时搭架遮荫、降温、保湿,促幼苗健壮生长。 播种前深翻炕土,施足以有机肥为主的基肥,锄细整平,选择雨后晴播种。切忌大雨来临前播种,以免冲走种子或泥沙淤积影响种子发芽出苗。播种不宜过稀,也不能过密。苗期浇水后或降雨后,要中耕松土,减少床土水分蒸发。中耕的同时要清除苗床的杂草。涝雨天气要注意排水,炎热干旱天气,于凌晨或傍晚浇水,保持湿润。苗床小播种过密,要及时匀苗,匀苗后浇水镇根,利于幼苗生长。为了防止定植时秧苗过大,可适当节水蹲苗,最好的办法是进行假植。三、无土育苗 无土育苗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育苗方法,即在一定的容器,用培养基质和营养液进行育苗。无土育苗不用土,也不进行土壤消毒,用人工调节或自动控制秧苗所需的水、肥、温、光、气等环境条件,培育茄果类、瓜类、豆类及甘蓝类秧苗,出苗快,长势强,生长迅速,整齐一致,秧苗健壮,比一般育苗方法提早40天左右,为实现蔬菜育苗机械化、工厂化创造了条件,对促进我国蔬菜生产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目前已在、、的部分城市郊区推广应用,获得了显著效果。 第二讲叶菜类蔬菜种植技术 叶菜类包括:大白菜、甘兰、芹菜、韭菜等的种植 玉米套种大白菜技术: 春玉米套大白菜,一般亩产春玉米600-650公斤,春大白菜5000公斤,一季亩收入5000元以上。该模式的优点:一是利用生育期长短结合,提高单位面积效益;二是对环境条件的要求相辅相成,提高玉米单株产量,又有利于减少大白菜病毒病的发生。 一、品种选择与茬口安排 玉米选择适宜稀植的大穗型品种豫玉22、玉糯1号等,大白菜选用耐低温、抗病、生育期短的早熟品种,如春大将、春夏王等。3月中旬等行播种玉米,播后覆盖地膜,玉米行距1.1米,株距0.22米,每亩栽培密度2800株。大白菜3

作物生产技术专业实习总结范文

《浙江大学优秀实习总结汇编》 作物生产技术岗位工作实习期总结 转眼之间,两个月的实习期即将结束,回顾这两个月的实习工作,感触很深,收获颇丰。这两个月,在领导和同事们的悉心关怀和指导下,通过我自身的不懈努力,我学到了人生难得的工作经验和社会见识。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总结作物生产技术岗位工作实习这段时间自己体会和心得: 一、努力学习,理论结合实践,不断提高自身工作能力。 在作物生产技术岗位工作的实习过程中,我始终把学习作为获得新知识、掌握方法、提高能力、解决问题的一条重要途径和方法,切实做到用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思想上积极进取,积极的把自己现有的知识用于社会实践中,在实践中也才能检验知识的有用性。在这两个月的实习工作中给我最大的感触就是:我们在学校学到了很多的理论知识,但很少用于社会实践中,这样理论和实践就大大的脱节了,以至于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找不到方向,无法学以致用。同时,在工作中不断的学习也是弥补自己的不足的有效方式。信息时代,瞬息万变,社会在变化,人也在变化,所以你一天不学习,你就会落伍。通过这两个月的实习,并结合作物生产技术岗位工作的实际情况,认真学习的作物生产技术岗位工作各项政策制度、管理制度和工作条例,使工作中的困难有了最有力地解决武器。通过这些工作条例的学习使我进一步加深了对各项工作的理解,可以求真务实的开展各项工作。 二、围绕工作,突出重点,尽心尽力履行职责。 在作物生产技术岗位工作中我都本着认真负责的态度去对待每项工作。虽然开始由于经验不足和认识不够,觉得在作物生产技术岗位工作中找不到事情做,不能得到锻炼的目的,但我迅速从自身出发寻找原因,和同事交流,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以至于迅速的转变自己的角色和工作定位。为使自己尽快熟悉工作,进入角色,我一方面抓紧时间查看相关资料,熟悉自己的工作职责,另一方面我虚心向领导、同事请教使自己对作物生产技术岗位工作的情况有了一个比较系统、全面的认知和了解。根据作物生产技术岗位工作的实际情况,结合自身的优势,

农作物高产栽培技术及注意事项

农作物高产栽培技术及注意事项 摘要:我国得土地资源虽然丰富,但伴随着现代化城市建设的扩张、土地污染 的恶化与人口总数的增大,人均耕地占有量严重不足。为解决众多人口的温饱问题,应不断改进农作物栽培技术,积极推广机械化农业生产模式,从而提高粮食 亩产量,确保农产品的市场供应,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农作物;高质高产;栽培技术;注意事项 引言 我国是人口大国,对农作物的需求较大。城市化建设的不断推进对生态环境 带来了不可磨灭的损害,土地荒废程度日益严重,导致农业生产率停滞不前,威 胁着我国粮食安全。在这一背景下,如何实现农作物的高产栽培是首先需要解决 的问题。 1农作物高产栽培技术 1.1常见的高产栽培技术 在我国农业的发展过程中,常见的高产栽培技术有2个:第一,合理套种技术。农作物在生长过程中经常受到一些外界因素的影响,如光照环境和土壤环境等,因此在实施高产栽培技术时,应该充分利用土壤条件,为提升农作物产量奠 定基础。例如,玉米在生长过程中需要一些氮元素,而大豆中氮元素的含量比较多,在实践中,可以结合玉米与大豆的生长特点,采取玉米-大豆套种技术,进而获得理想的种植效果。第二,立体化种植技术。耕地面积的逐渐减小使立体化种 植技术越来越受欢迎,其能够实现在单位面积土地上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例如,在果树下面种植比较低矮的农作物,不仅可以提高土地利用率,还可以提高农作 物产量。另外,建造农业大棚也能够实现对土地的合理利用。 1.2改善生态环境,充分发挥植物光合作用 生态环境对于农作物的生长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为了促进农作物的生长一 定要保持光照的充足,充分发挥植物的光合作用。通过套种、间种、立体种植等 手段有效提复种的指数,增加农作物的收获量。同时种植人员可以进一步延长农 作物的生育期,进一步补充农作物的光照,增强农作物密植的合理性,改变农作 物的株型,增加农作物光合作用的面积,对农作物合理施加各种肥料,提高农作 物光合作用的质量和效率。 1.3改良遗传因素 品种的好坏直接关系着农作物的最终产量和质量。在实施高产栽培时,要确 保品种的优良性,选择抗性好、稳产且能有效抵抗病虫害的品种。必要时可通过 采用基因重组的方式改变其遗传因素,对提高单位面积的产量具有现实意义。在 育种时,可选择多样化的育种方式搭配栽培管理方法,选择合适的发育期和成熟 期加以人工干预,实现优质、高产的目的。 1.4加强田间管理 在农作物高产栽培中,加强田间管理是十分重要的工作。在田间管理工作中,种植人员要对土壤进行适当的压实、疏松,定期补苗、定苗,合理的施肥和灌溉。当农作播种工作完成以后,要进一步提高田间管理工作的有效性,实现高产目标。 1.5提高栽培技术 为了提高农作物的栽培技术,可以从土壤耕作、施肥和病虫害防治等方面入手。采取科学的土壤耕作技术能够改善土壤结构,保证土壤的孔隙适合农作物的 生长,重视对土壤中肥力的调整,做好土壤的疏松和杂草的清理工作,为提高产

蔬菜栽培技术要点资料

蔬菜栽培技术要点 一、土壤 一切植物都离不开土壤,各种植物对土壤的要求都不相同,适当地选好土地,对于作物的产量、产值和商品性是起码的要求,对于蔬菜要选什么样的土地呢? 1.土壤的选择 (1)选排灌方便,近水源的土壤。蔬菜(除水生蔬菜外)是一种既需要水,而水又不能过多的作物,特别是地下水位高,有渍水的地不宜作蔬菜,尤其是单独一户作菜的要特别注意。所以,要选排灌方便,近水源的地作蔬菜。 (2)忌连作:一般蔬菜都忌连作,特别是茄科类蔬菜和瓜果类蔬菜最忌连作,因为在同一块土地上连续种同一类作物,使他们消耗其共同的养份,有同样的病虫害,特别是根部分泌的有机酸及其它有害物质的积累,常使土壤肥力减低,其它微量元素缺乏,使蔬菜生长发育失常,病虫害发生严重,产量锐减,品质下降。因此,忌用连作土地是夺高产、创高效益,防止病虫害的发生,特别是防病害的有利措施。 (3)选肥沃、疏松、阳光充足的土壤。 蔬菜的生长期短,产量高,土地复种指数高。特别是有些蔬菜是喜光、喜温、生殖生长和营养生长同步进行,如辣椒、茄子、瓜类等,因此需肥量大,选好疏松、肥沃、阳光充足的土壤是夺高产的基础。 2.整地

(1)先年翻耕,使其风化:选好了地,明年准备种菜,要在今年收割晚稻后(立冬后)进行翻耕,让其风化,使土壤疏松,增加肥力,经过冬冻,消灭病源、早源,为来年夺丰收打下良好的基础。 (2)按作物整厢:在当年翻耕土地时,应按作物的尺寸要求把厢整好,以便来年省工省时。具体做法是:翻耕时,先在地里均匀撒施一层猪牛粪(约1000公斤——1500公斤),然后(以辣椒为例)6尺翻耕,第二年栽菜时再整一次,再条施或穴施基肥,整厢成型,整地时,不要整得太碎,尤以底层不宜过细,以手掌大小都可以,但要整平,因为菜栽下后,要中耕几次,再加上雨水的冲击,先整得太细的话,易板结,不利通风透气。 (3)取好排水沟:因为我们湖南的气候,上半年雨量充沛,地里易积水,下半年雨量少需要抗旱,所以,开好排水沟是上半年排涝防渍的重要措施,也是为下半年灌溉抗旱保苗打下良好的基础,也是增加土层厚度的途径。具体做法:主沟(1.5尺)低于围沟(1.2尺),围沟低于厢沟(1尺),厢沟至少要破梨底层,做到沟沟相通,雨停无积水。 二、品种 1.品种的选择 (1)要选正规渠道的种子:现在市场上的种子很乱,伪劣种子也常有见,特别是近几年为种子打官司的案件常有发生,所以,在购种时要正规渠道进的种子(有发票开),以后负得起责的。 (2)要选无杂无霉变,无虫害的新鲜种子:购种时千万要注意。

一年四季农作物种植时间表

一年四季种植农作物时间表 一、春季作物:(2~4月为春季) 1.花生:(4~10月)花生的分布更为广泛,经山东丘陵和辽东丘陵最多,为春种秋收,其他地方如浙闽丘陵、两广丘陵、云贵等地也有较广的分布,一般也是春种秋收。 2.棉花:(4~9月)棉花的分布主要是五大商品棉基地,春种秋收。 3.冬前育苗,早春移栽:彩色甜辣椒、观赏型彩色小辣椒、圣女果番茄。 4.水稻: 1)南方:4~7月和7~10、11月(双季)。长江中下游地区一年两熟,有的田地是种双季稻(即一块地中一年种两次水稻),双季稻中,早稻是春种夏收(一般是前插完秧苗,前抢收早稻,抢插晚稻,故将7月下旬至8月上旬这段时间称为双抢),晚稻是夏种秋收(11月初收完)。还有一种是稻麦连种,即当地的冬小麦收获后再种水稻,则这种水稻是夏种秋收(它收获不久再种小麦或油菜)。一般考试只考双季稻。 2)东北:5、6~10月(单季)水稻在全国种植普遍,可结合各地的种植制度来确定其种植和收获季节。如东北地区,一年一熟,则是春种秋收; 3)在南方有些地区(如海南)可种三季水稻。 5.大豆:主产区在东北平原。根据当地一年一熟的情况,可推测出是春种秋收。 二、夏季作物:(5~7月份) 主要是早稻及早中稻;夏季油料主要品种为花生和芝麻;夏季蔬菜。

三、秋季作物:(8~10月份)主要以小麦、油菜(熟期适中,全生育期220—224天)、马铃薯、甜菜等为主。 1.小麦:分冬小麦和春小麦。 1)冬小麦主要分布在长城以南(华北及其以南的地区),9、10月份播种,次年4、5月份收割;秋种夏收。 华北冬麦区,是我国主要的冬麦区,播种面积占我国的47%,总产占我国的53%。一般年份冬麦可安全越冬,大于0℃积温4100℃。可供小麦、早中熟玉米的两熟。水是决定播种面积的限制因子。黄河以北地区多种在灌溉地上,黄淮平原是旱地麦适宜区,生产潜力大。 长江中下游冬麦区,种植面积占%,总产占45%。3~5月江淮平原光、温、水较协调(而3~5月降水量大于450mm的地区属不适宜种麦区)。该区小麦商品率较高。 西南冬麦区,四川盆地、云贵高原。四川冬暖,温水适宜,但光照少,病虫严重。高原光照强,灌溉成熟期温度低,利于高产。 2)春小麦主要在长城以北(东北地区):春节后播种,8、9月份收获。 东北春麦区,黑龙江、吉林温度低,春麦适宜。 3)西北春冬麦区,灌区和黄土高原区,降水不足,小麦种在水浇地上。南疆冬小麦,适应好,生产力高,品质优,除南疆外主要是春小麦。 青藏高原冬春麦区,光温水配合利于小麦生长、抽穗-成熟期长达50-80天。 2.油菜: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种植和收获季节大致与冬小麦一致。(长江中下游地区有一农谚:“寒露油菜籽,霜降种小麦”,说的是当地一般在寒露时种油菜,霜降时种小麦。它们一般在端午前后收获,北方地区收获季节要晚些。故称夏收作物) 3.甜菜:(5~9月)

各种农作物的种植技术大全

各种农作物的种植技术大全

各种农作物的种植技术大全 一、老蔸种秋茄子有绝招 一、老蔸换新法。利用春茄老蔸培植复壮,使其重新焕发生机,开花结果。具体做法是,8月初,当春茄由盛转衰,叶蔬花少时,选择雨前或雨后土壤湿润时,先浇施一次粪水氮肥,三两天后将其枝叶全部剪去,只留主枝作为新叶的萌发母枝。大约一星期左右母枝便萌发新枝,长势迅速。在此基础上,梳去弱小枝和过密枝,并注意防虫治病,追肥抗旱,新枝便很快开花结果,挂果时间可达两个月。 二、育苗秋种法。选高抗病的品种,择地势高、不积水、蔬松的土壤,尤以没有种过茄科类蔬菜的丘陵地更好。播种时,下雨用薄膜盖,烈日用遮阳网。20多天便可移栽。移栽 时,在阴云或小雨天为佳。若是晴天,以傍晚为宜,并浇好定根水。注意整地时,尽量深沟高厢,能排能灌,并一次性施足底肥,成活后,管理与春茄相似,但应注意除虫病和抗旱。由于秋茄正逢高温季节,其生长速度一般快于春茄,开花结果时间也可延缓到秋末至冬初。 木耳菜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木耳菜(落葵)属喜温叶菜类。在北方只有春夏两季可以生产,冬季生产很困难。但若采用日光温室、电热线栽培方法,则可在冬季进行生产,并能取得较高的产量和效益。 一、品种选择推荐选用大叶木耳菜。该品种是一年生蔓生作物,生长势强,分枝多,营养价值很高;茎粗,绿色;叶片肥厚,深绿色,嫩叶柔软、光滑、肉质;叶柄浅绿色;耐高温、耐干旱、耐潮湿。 二、浸种浸种24~48小时,浸种方法为:用凉水浸泡30分钟,然后倒入热水,并不断地搅拌,使温度控制在55~60℃,保持这一温度30分钟。而后加入500倍的多菌灵或1000倍的高锰酸钾,浸泡后捞出即可播种。 三、播种1.播种准备需要整地、做畦、施基肥、铺电热加温线。冬茬木耳菜生产必须选择透气性好、疏松并富含有机质的土壤。在日光温室内做畦,宽1米,南北向延长。每亩施腐熟农家肥2500千克,与土壤翻耙混合均匀、整平。把平整好的畦面挖出5厘米厚的床土,再平整畦面,铺设电热加温线。选择功率为800瓦的电热线100米长,可铺3个5平方米的畦。铺设线距为8~10厘米,电热线过埂时要埋在畦埂下,布线要均匀,不得重叠或交叉,更不能打结。接头处不得埋在地下,应放置在显著的部位,便于安装与修理。人员进入通电加温区操作,必须切断电源。电热线铺好后再将挖出的床土均匀地盖在电热线上。 2.播种时间可根据当地情况安排。 3.播种方法在播种前1天给电热加温线通电,播种当天在下铺电热加温线的床土上浇透底水,每5平方米的畦播种出芽率90%的种子300克。 为防止木耳菜菌核病和蛇眼病的发生,要用药剂盖种。选用五氯硝基苯和代森锌,每5平方米畦用以上药剂25克与7.5千克。将与干细土混合均匀的1/3的

大棚蔬菜种植技术(终审稿)

大棚蔬菜种植技术 Pleasure Group Office【T985AB-B866SYT-B182C-BS682T-STT18】

大棚蔬菜种植技术 一、大棚构建 (一)棚架类型和结构。塑料大棚的类型结构有很多种。目前推广应用最多的有装配式镀锌薄壁钢管型(简称钢管大棚)和竹木圆拱型大棚两种。主要用于番茄、甜(辣)椒、茄子、黄瓜等夏菜的春季早熟栽培和冬延后栽培,以及育苗、杂交制种等。还有一种竹架小棚,常单独或与大棚配合(即大棚套小棚),用于冬春季茄、瓜类蔬菜育苗和春季早熟栽培。 钢管大棚有两种规格:一种是中心高米、宽跨度米,长20米,面积90平方米;另一种是中心高米,宽6米,长30米,面积180平方米。使用寿命一般为15年。 为了降低生产成本,还可采用竹架大棚。棚架以毛竹或小圆木为材料搭成,高2米左右,宽4─5米,一般使用寿命为3年。 (二)覆盖材料:大棚覆盖材料有以下几种: 1、普通膜:以聚乙烯或聚氯乙烯为原料,膜厚毫米,无色透明。使用寿命约为半年。 2、多功能长寿膜:是在聚乙烯吹塑过程中加入适量的防老化料和表面活性剂制成。浙江省新光塑料厂生产的多功能膜,宽幅米、厚毫米,使用寿命比普通膜长一倍,夜间棚温比其他材料高1─2℃。而且膜不易结水滴,覆盖效果好,成本低、效益高。 3、草被、草扇:用稻草纺织而成,保温性能好,是夜间保温材料。 4、聚乙烯高发泡软片:是白色多气泡的塑料软片,宽1米、厚─厘米,质轻能卷起,保温性与草被相近。 5、无纺布:为一种涤纶长丝,不经织纺的布状物。分黑、白两种,并有不同的密度和厚度,常用规格50克/,除保温外还常作遮阳网用。 6、遮阳网:一种塑料织丝网。常用的有黑色和银灰色两种,并有数种密度规格,遮光率各有不同。主要用于夏天遮阳防雨,也可作冬天保温覆盖用。 (三)大棚搭建:选择向阳、避风、高燥、排水良好,没有土壤传染性病害的地方搭棚。

农作物生产技术试卷及答案

农 作 物 生 产 技 术 二 年 级 期 终 统 考 试 卷 1.影响花生生长发育的因素有 、 、 、 、养分、黑暗与机械刺激。 2. 花生安全贮藏对 和 要求较高。 3.棉花吐絮期的主攻目标是 、 、 、 。 4.玉米倒伏的原因主要有 和 。 5.玉米蹲苗应掌握 、 、 的原则。 6.粮食作物包括 、 和 三个类别。 7我国北方主要的复种方式包括 和 。 8.小麦子粒成熟过程包括以下4个时期,即 、 和 。 9.小麦一天内的开花时间,一般有两个高峰,既上午的 , 下午的 。 10.水稻从 、 到 为拔节孕穗期。 11.水稻湿润育秧秧田管理中心是 和 。 12.水稻催芽过程可概括为 、 、 和 。 13.花生开花下针期主攻目标是 , , 。 14.棉花打顶的适宜时期应根据 和 确定。 二、判断题(每小题2分,共12分) 1.花生清棵应使茎基部刚好露出土面。 ( ) 2.水稻抛秧要分三次进行。 ( ) 3.棉花定苗要求在1~2片真叶时进行。 ( ) 4.麦花套种通玉米以麦收前7~10天为宜。 ( ) 5.小麦冬灌时间应掌握在平均气温下降到3℃左右时浇完为好。 ( ) 6.间作是一种集约利用空间和时间的种植方式。 ( ) 三、单项选择题(把正确的答案填在后面括号内,每 小题2分,共12分)

1.玉米雌穗花丝的寿命一般为 天。 ( ) A.10 B.10~15 C.15 D.10~20 2.以下作物属耐短期连作的是 ( ) A.花生 B.棉花 C.水稻 D.薯类作物 3.小麦生长后期主要的虫害是 ( ) A.蚜虫 B.粘虫 C.吸浆虫 D.麦秆蝇 4.花生清棵应在 进行 ( ) A.出苗期 B.齐后 C.开花下针期 D.结荚期 5.水稻在 需肥较多,也是肥料利用率最高的时期。 ( ) A.秧苗期 B.返青分蘖期 C.拔节期 D.抽穗结实期 棉花蕾的脱落多集中在现蕾以后的 天内。 ( ) 四、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共12分): 1.接茬复种: 2.一级分蘖: 3.水稻的基本营养生长性: 4.玉米的生育期: 5.衣分: 6.花生的一生: 五、简答题 (共24分) 1.土壤耕作有何机械作用?(5分) 2.小麦中期的管理技术有哪些内容?(4分)

农作物栽培技术中的关键要素

农作物栽培技术中的关键要素 【摘要】重视加强农作物栽培技术与高产途径研究对增加国民经济产值、提升我国农业大国在国际上的竞争力等都十分重要和必要。本文播种时期、栽培密度、田间管理等方面提出了农作物高产的途径,旨在促进农业生产与可持续发展,达到高产的目的。 【关键词】农作物栽培;适期播种;合理密植;田间管理 1.适期播种 1.1 适期播种的意义 适期播种是保证苗全、苗齐、苗壮的重要环节。每一种作物都有它最适宜的播种期,只有在适期内播种,才能保证它在适宜温度、水分和养分条件下按时出苗,出苗后生长良好,抵抗病虫害的能力和减少不利气候条件影响的能力强,达到高产、稳产。播种过早,往往因气候低而延迟出苗、出苗不齐,易被告病菌侵害,甚至烂子。播种过晚,缩短生育期,加快发育,产量不高;或者延迟生育在后期遇到低温不能安全开花结实,导致产量和品质降低,甚至颗粒无收。此外,有的地区还会影响后作的适时播栽。因此,不违农时,不失时机地掌握播种期,就可以一次播种保全苗,为作物丰

收奠定基础。 1.2 农作物播种期 1.2.1 春季播种 春播作物又分为早春播种和晚春播种2种。北方的春小麦、向日葵、油菜、甜菜等作物,南方的马铃薯、春荞麦、春油菜等作物,它们种子发芽最低温度要求为2℃~5℃,幼苗也较耐低温。因此,只要早春气温开始回升,或土壤解冻到播种深度时即可播种。它们在生产上多属夏季收获作物,也称早春作物。有些作物,如春玉米、春大豆、花生、早稻、棉花等,它们的种子发芽最低温度要求为8℃~10℃,幼苗也不耐低温,需要气温稳定上升到8℃~10℃以上才能播种,称为晚春作物。 1.2.2 夏季播种 夏季作物有晚稻、夏玉米、夏甘薯、夏大豆、芝麻等。夏季播种,温度已不是限制因素,决定播种时间主要依据是保证夏季作物的在早霜前成熟,又要给秋冬季播种作物的整地以足够的时间。因此,应尽量争取早播。 1.2.3 秋冬播种 北方秋季播种作物,主要是冬小麦和冬绿肥等。确定它们的播种适期决定于越冬前能否发育健壮的幼苗和根系。过早播种,植株生长高大,不能安全过冬;播种过晚,幼苗小,养分积累少,也不利于越冬。南方的秋播比较复杂,早秋播

作物栽培学试题及答案

作物栽培学试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共计14分) 1、温度三基点 2、冻害 3、作物需水临界期 4、复种 5、间作 6、基本耕作 7、杂草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计10分) 1、()是指作物一生中通过光合作用和吸收作物所生产和累积的各种有机物的总量。 A.生物产量 B.经济产量 C.光合产量 D.净生产量 2、()是指栽培目的所需要的产品的收获量。 A.生物产量 B.经济产量 C.光合产量 D.净生产量 3、生物产量转化为经济产量的效率称为()。 A.转化率 B.经济产量 C.经济系数 D.产量构成 4、()是谷类作物产量成分中的补偿能力最大的成分。 A.单位面积穗数 B.单穗粒数 C.种子千粒重 D.颖花数 5、经济系数最低的作物是()。 A.水稻 B.马铃薯 C.甜菜 D.大豆 6、谷类作物产量形成的主要特点是产量成分的()。 A.光合作用 B.补偿能力 C.相互抑制 D.相互促进 7、谷类作物小穗和小花的发育除受遗传影响外,最大影响因素是()。 A.种植密度 B.水肥供给 C.病虫危害 D.环境条件 8、作物干物质积累量最大的时期是()。 A. 缓慢增长期 B.指数增长期 C.直线增长期 D.减慢停止期 9、作物干物质积累速度最快的时期是()。 A. 缓慢增长期 B.指数增长期 C.直线增长期 D.减慢停止期 10、叶面积与植株干重之比称为()。 A.相对生长率 B.净同化率 C.叶面积比率 D.比叶面积 三、多项选择题(多选、少选、漏选、错选均不给分,每小题1.5分,共计15分) 1、农田生物的生态效应有()。 A.影响土壤肥力 B.影响农田小气候 C.改良土壤 D.固定流沙 E.保持水土 2、影响植物蒸腾速度的因素有()。 A.植物的形态结构 B.植物的生理类型 C.温度 D.气流 E.土壤水分的有效性 3、作物通过春化,其低温诱导的时期一般在作物感光前进行,可在()。 A.处于萌动状态的种子时期 B.苗期 C.花芽分化期 D.开花期 E.授粉期 4、冷害造成作物死亡的原因有()。 A.细胞间隙结冰 B.水分代谢失调 C.酶促反应平衡被破坏 D.原生质被撕裂 E.物质代谢平衡被打乱 5、土壤污染的类型有()。 A.固体废弃物污染 B.水污染 C.大气污染 D.生物污染 E.农业污染 6、节水灌溉技术主要有()。 A.喷灌技术 B.微灌技术 C.膜上灌技术 D.地下灌技术 E.作物调亏灌溉技术

农作物栽培技术手册

目录 玉米生产技术规程 一、种子和种子处理 (4) 二、选茬、耕整地 (4) 三、施肥 (5) 四、播种 (5) 五、田间管理 (5) 六、收获 (5) 玉米机械化行间覆膜生产技术技术规程 一、选地整地........................................... ........................................... (6) 二、品种选择........................................... . (6) 三、地膜选用........................................... (6) 四、播期:........................................... ............................................. . (6) 五、施肥........................................... ............................................ ..... (6) 六、化学除草........................................... (6) 七、田间管理.......................................................................... .. (6) 水稻生产技术规程 一、寒地水稻农时标准 (7) 二、寒地水稻生产用种标准 (8) 三、寒地水稻旱育壮苗标准 (8) (一)旱育壮苗量化标准............................................................................ (8) (二)水稻旱育壮苗外部形态五项标准 (8) 四、寒地水稻培育旱育种壮苗技术标准 (9) (一)寒地旱育水稻育秧田标准 (9) (二)寒地水稻种子处理技术 (9) (三)寒地水稻置床处理技术标准 (11) (四)寒地水稻播种技术标准 (12) (五)寒地水稻秧田管理技术标准 (12)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