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First Neutrino Observations from the Sudbury Neutrino Observatory

First Neutrino Observations from the Sudbury Neutrino Observatory

First Neutrino Observations from the Sudbury Neutrino Observatory
First Neutrino Observations from the Sudbury Neutrino Observatory

控制软件说明书

控制软件说明书 PC端软件FTM 安装及应用 系统运行环境: 操作系统中英文Windows 98/2000/ NT/XP/WIN7/ Vista, 最低配置 CPU:奔腾133Mhz 内存:128MB 显示卡:标准VGA,256色显示模式以上 硬盘:典型安装 10M 串行通讯口:标准RS232通讯接口或其兼容型号。 其它设备:鼠标器 开始系统 系统运行前,确保下列连线正常: 1:运行本软件的计算机的RS232线已正确连接至控制器。 2:相关控制器的信号线,电源线已连接正确; 系统运行步骤: 1:打开控制器电源,控制电源指示灯将亮起。 绿色,代表处于开机运行状态;橙色代表待机状态。 2. 运行本软件 找到控制软件文件夹,点击FWM.exe运行。出现程序操作界面:

根据安装软件版本不同,上图示例中的界面及其内容可能会存在某些差别,可咨询我们的相关的售后服务人员。 上图中用红色字体标出操作界面的各部分的功能说明: 1. 菜单区:一些相关的菜单功能选择执行区。 2. 操作区:每一个方格单元代表对应的控制屏幕,可以通过鼠标或键盘的点选,拖拉的方式选择相应控制单元。 3.功能区:包含常用的功能按钮。 4.用户标题区:用户可根据本身要求,更改界面上的标题显示 5.用户图片区:用户可根据本身要求,更改界面上的图片显示,比如公司或工程相关LOGO图片。 6.附加功能区:根据版本不同有不同的附加项目。 7.状态区:显示通讯口状态,操作权限状态,和当前的本机时间,日期等。 如何开始使用 1. 通讯设置 单击主菜单中“系统配置”――》“通讯配置” 选择正确的通讯端口号,系统才能正常工作。 可以设置打开程序时自动打开串口。 2.系统配置

中微子的发现

中微子的发现 背景 从运动学理论可以知道,当一个粒子衰变为两个粒子时,动量和动能守恒,末态粒子的能量应为确定值。而1914年,查德威克在实验中发现β衰变中放出的电子的能谱为连续谱,这意味着电子有各种不同的能量。这是什么原因呢? 对查德威克发现的现象,梅特纳认为:原子发射的电子能量都具有观察到的最大值,最终观察到的是电子经过别的过程损失一定能量后的次级电子。艾利斯(C.D.Ellis)和伍斯特(W.A.Wooster)设计了一个实验,运用一个量能器把所有产生的粒子收集起来,即使初级电子的能量被次级过程重新分配,也能从收集到的总能量算出每次β衰变放出的平均能量,它应当等于观察到的电子能谱极大值。可是,1927年他们的实验结果表明,量能器得到的只是最后射出的电子能量,其平均值与连续谱相符,而看不到次级发射的其它能量。由此可见并没有什么次级过程起作用的迹象。 面对这种困惑形势,玻尔对能量守恒理论提出了质疑。玻尔的主张遭到激烈的反对,狄拉克表示:“我宁可不惜任何代价来保持能量的严格守恒。”泡利也不同意玻尔的观点,1930年,他提出:β衰变中,可能存在一种电中性的粒子带走了电子一部分能量。他把这一电中性的粒子称为中微子。泡利的这一建议是很大胆的,因为这样的粒子是很难直接探测出来的,但这一假设可以使人们摆脱有关核结构理论及β衰变所遇到的困境。 1933年10月的索尔维会议对中微子概念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泡利在会上再次介绍了他对这个新粒子的看法。尽管海森伯还持有怀疑态度,费米却对它做了肯定,并且已经认识到它与中子的区别。那届索尔维会议后仅两个月,费米即在核的质子-中子模型的基础上,发表了有关β衰变的理论。他用相对论量子力学描述费米子,又利用狄拉克辐射理论的产生与湮灭算符及遵从二次量子化的方法导出了寿命公式和β衰变的连续能谱公式,成功的完成了他的β衰变理论。费米的β衰变理论,不仅圆满地解释了整个β衰变过程,澄清了有关β衰变的疑难,同时也确立了有关核结构的理论。按照费米的理论,在β衰变里,中微

智能窗户控制系统软件说明

智能窗户控制系统软件V1.0设计说明 目录 前言 (1) 第一章软件总体设计 (1) 1.1. 软件需求概括 (1) 1.2. 定义 (1) 1.3. 功能概述 (1) 1.4. 总体结构和模块接口设计 (2) 第二章控制系统的总体设计 (3) 2.1. 功能设计 (3) 第三章软件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5) 3.1. RF解码过程程序设计介绍 (5) 3.2. RF对码过程设计 (6) 3.3. 通信程序设计 (8) 3.4. IIC程序设计介绍 (9) 3.5. 接近开关程序设计 (12) 3.6. 震动开关检测程序设计 (13) 3.7. 墙面按键程序设计 (15) 第四章智能窗户控制系统的设计 (17) 第五章实测与结果说明 (18) 第六章结论 (18)

前言 目的 编写详细设计说明书是软件开发过程必不可少的部分,其目的是为了使开发人员在完成概要设计说明书的基础上完成概要设计规定的各项模块的具体实现的设计工作。 第一章软件总体设计 1.1.软件需求概括 本软件采用传统的软件开发生命周期的方法,采用自顶向下,逐步细化,模块化编程的软件设计方法。 本软件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功能 (1)RF遥控解码 (2)键盘扫描 (3)通信 (4)安全检测 (5)电机驱动 1.2.定义 本项目定义为智能遥控窗户系统软件。它将实现人机互动的无缝对接,实现智能关窗,遥控开关窗户,防雨报警等功能。 1.3.功能概述 1.墙体面板按键控制窗户的开/关 2.RF遥控器控制窗户的开/关 3.具有限位,童锁等检测功能 4.实时检测大气中的温湿度,下雨关窗 5.具有防盗,防夹手等安全性能的检测

第六章 地球的演化与形成(习题)

第六章地球的演化与形成 一填空题 1. 节肢动物的三叶虫在(寒武)纪和(奥陶)纪繁盛,到(二叠)纪末期全部绝灭。 2. 早古生代是海生(无脊椎)动物和低等(植物)繁盛的时代。 3. 早古生代是海生无脊椎动物大发展的时期,其中主要类别包括(三叶虫)、(头足类)、(笔石)及(腕足类)。 4. 新生代因(哺乳)动物繁盛而被称为(哺乳)动物的时代 5. 劳亚大陆和冈瓦纳之间的古大洋为(古特提斯)洋。 6. 陆生脊椎动物最早出现在(泥盆)纪 7. 爬行动物最早出现在(石炭)纪 8. 晚古生代海生无脊椎动物以(腕足)类、(珊瑚)类、(有孔虫)和(菊石)最为繁盛。 9. 志留纪的标准化石有(笔石)、(珊瑚)和(腕足)类。 10. 地史上第一次形成广泛陆相沉积的时代是(志留)纪 11. 加里东运动发生在(志留)纪 12. 因(泥盆)纪裸蕨植物特别繁盛而被称为裸蕨植物的时代 13. 三叠纪初期,全球只有一个大陆,称为(联合大陆) 14. 地球上发现的最古老的岩石年龄为( 4200 )Ma 15. 早寒武世形成的地层称为(下)寒武(统)或早寒武世地层 16. 地质年代单位与年代地层单位的对应关系:宙(宇);代(界);纪(系);世(统) 二选择题 1. 裸子植物在()时代最为繁盛 泥盆纪 第四纪 中生代 寒武纪 2. 被子植物在()时代最为繁盛 早古生代 新生代

晚古生代 3. 地球上最原始的生命出现在() 1600Ma 3200Ma 2300Ma 1900Ma 4. 裸蕨植物的特点是() 无根茎叶的分化 根茎叶已完全分化 已有明显的根部,但茎叶尚未分化 只有根和茎,没有真正的叶部 5. 地球上首次出现大规模出现森林的时代为() 白垩纪 石炭纪 新第三纪 泥盆纪 6. 世界最早的成煤期为() 侏罗纪 石炭纪 寒武纪

说明文阅读专项训练110:《中微子,关乎宇宙起源之谜》

中微子,关乎宇宙起源之谜 ①日本“顶级神冈”中微子探测器项目已正式启动,计划于2027年开始收集数据。该项目由日本主导、英国和加拿大等国参与,目的是阐明物质的起源及基本粒子的“大统一理论”,揭开宇宙起源之谜。 ②中微子是宇宙中数量最多的基本粒子之一。基本粒子是已知的最小粒子,它们不能像原子那样被分成更小的粒子,是构造宇宙中一切的基本元素。而中微子又是最轻的物质粒子,迄今还未能测出它的确切质量,但至少比电子还要轻100万倍。它们无处不在,如太阳发光、核反应堆发电、岩石的天然放射性衰变等核物理过程中都会产生,就连我们每个人也会因体内的钾-40衰变而每天发射约4亿个中微子。 ③中微子的最大特点就是几乎不与任何物质反应。不管是人体还是地球,在它看来,都是极为空旷、可以自由穿梭的空间。我们感觉不到它的存在,科学上探测也极为困难。因此,中微子的发现和研究过程,饱含着几代科研人员的心血。 ④1930年,奥地利科学家泡利为了解释原子核衰变中能量似乎不守恒的现象,预言了中微子的存在,认为就是这种“永远找不到的粒子”偷偷带走了能量。经过20多年的寻找,美国科学家科万和莱因斯终于在核反应堆旁探测到中微子,证明了它的存在。莱因斯因此获得了1995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⑤1968年,美国科学家戴维斯在地下1500米深的废弃金矿中进行实验,首次探测到了来自太阳的中微子,证实太阳无穷无尽的能量来自氢核聚变。1987年,日本科学家小柴昌俊在第一代神冈实验中,探测到了来自超新星的中微子。他们二人因此都获得了200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此后,戴维斯进一步提高测量精度,却发现太阳中微子的数量比理论预言的要少得多,被称为“太阳中微子失踪之谜”。此后,小柴昌俊的学生梶田隆章发现,宇宙射线在大气层中产生的中微子也比预期少,称为“大气中微子丢失之谜”。 ⑥中微子为什么比预计的少?1998年,梶田隆章在升级后的第二代神冈实验中发现,大气中微子比预期少,是因为在飞行过程中自发变成了其他种类的中微子,这一现象就是中微子振荡。他也因此获得了2015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⑦中微子振荡现象证明了中微子有质量,尽管质量极其小,但会影响宇宙的起源和演化。根据已知的物理规律,在宇宙早期,正反物质应该成对产生,数量是一样的。但在现在的宇宙中,并没有发现大量反物质存在的迹象。为什么宇宙只由正物质构成?反物质到哪里去了?这是宇宙起源必须回答的关键问题。中微子振荡会带来一个意外的结果,即正反粒子的行为可以不一样,很有可能造成反物质消失。因此,全面了解中微子振荡,是破解“反物质消失之谜”的重要一环。 ⑧由于中微子难以探测,解决这些谜团需要巨大的探测器,获取更精确的数据。日本前两代神冈实验坚持自己的优势方向,掌握核心技术,持之以恒地探索,取得了巨大突破。此次启动的第三代实验“顶级神冈”将建造一个26万吨的水探测器,造价约8亿美元。此前,中国的江门中微子实验和美国的深层地下中微子实验也已开始建设。三个实验间既竞争又互补,联合分析能显著提高发现能力。新一代的中微子实验,也许有一天可以揭开宇宙起源的谜题。 11.(3分)①-③段,概括中微子的三个特点。 12.(3分)判断下列句子使用的说明方法,每空只填一项。 (1)但至少比电子还要轻100万倍。()()(2)它们无处不在,如太阳发光、核反应堆发电、岩石的天然放射性衰变等。() 13.(3分)莱因斯、戴维斯和小柴昌俊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原因分别是什么? 14.(2分)中微子和揭开宇宙起源谜题有何关系?根据文章内容概括提炼。

软件操作说明书

门禁考勤管理软件 使 用 说 明 书

软件使用基本步骤

一.系统介绍―――――――――――――――――――――――――――――2二.软件的安装――――――――――――――――――――――――――――2 三.基本信息设置―――――――――――――――――――――――――――2 1)部门班组设置―――――――――――――――――――――――――3 2)人员资料管理―――――――――――――――――――――――――3 3)数据库维护――――――――――――――――――――――――――3 4)用户管理―――――――――――――――――――――――――――3 四.门禁管理―――――――――――――――――――――――――――――4 1)通迅端口设置―――――――――――――――――――――――――42)控制器管理――――――――――――――――――――――――――43)控制器设置――――――――――――――――――――――――――64)卡片资料管理―――――――――――――――――――――――――11 5)卡片领用注册―――――――――――――――――――――――――126)实时监控―――――――――――――――――――――――――――13 五.数据采集与事件查询――――――――――――――――――――――――13 六.考勤管理―――――――――――――――――――――――――――――14 1)班次信息设置――――――――――――――――――――――――――14 2)考勤参数设置――――――――――――――――――――――――――15 3)考勤排班――――――――――――――――――――――――――――15 4)节假日登记―――――――――――――――――――――――――――16 5)调休日期登记――――――――――――――――――――――――――16 6)请假/待料登记―――――――――――――――――――――――――17 7)原始数据修改――――――――――――――――――――――――――17 8)考勤数据处理分析――――――――――――――――――――――――17 9)考勤数据汇总―――――――—――――――――――――――――――18 10)考勤明细表—―――――――――――――――――――――――――18 11)考勤汇总表――――――――――――――――――――――――――18 12)日打卡查询――――――――――――――――――――――――――18 13)补卡记录查询—――――――――――――――――――――――――19

控制系统使用说明

控制系统使用说明 系统针对轴流风机而设计的控制系统, 系统分为上位监视及下位控制两部分 本操作为上位监控软件的使用说明: 1: 启动计算机: 按下计算机电源开关约2秒, 计算机启动指示灯点亮, 稍过大约20秒钟屏幕出现操作系统选择菜单, 通过键盘的“↑↓”键选择“windows NT 4.0”菜单,这时系统进入WINDOWS NT 4.0操作系统,进入系统的操作画面。 2:系统操作 系统共分:开机画面、停机画面、趋势画面、报警画面、主机流程画面、轴系监测画面、润滑油站画面、动力油站画面、运行工况画面、运行记录画面等十幅画面,下面就十幅画面的作用及操作进行说明 A、开机画面: 开机: 当风机开始运转前,需对各项条件进行检查,在本画面中主要对如下指标进行检查,红色为有效: 1、静叶关闭:静叶角度在14度

2、放空阀全开:放空阀指示为0% 3、润滑油压正常 4、润滑油温正常 5、动力油压正常 6、逆止阀全关 7、存储器复位:按下存储器复位按钮,即可复位,若复位不成 需查看停机画面。 8、试验开关复位:按下试验开关按钮即可,试验开关按钮在风 机启动后,将自动消失,同时试验开关也自动复位。 当以上条件达到时,按下“允许机组启动”按钮,这时机组允许启动指示变为红色,PLC机柜里的“1KA”继电器将导通。机组允许启动信号传到高压柜,等待电机启动。开始进行高压合闸操作,主电机运转,主电机运转稳定后,屏幕上主电机运行指示变红。这时静叶释放按钮变红,按下静叶释放按钮后,静叶从14度开到22度,静叶释放成功指示变红。 应继续观察风机已平稳运行后,按下自动操作按钮,启机过程结束。 B、停机画面: 停机是指极有可能对风机产生巨大危害的下列条件成立时,PLC 会让电机停止运转: 1、风机轴位移过大

中微子的振荡实验和理论

中微子的振荡实验和理论 华南师范大学物理与电信工程学院物理学勷勤创新班 作者:黄慧敏蔡莹邱小欢麦展风 摘要:,本文主要通过对中微子振荡实验及其理论的阐述,加深对中微子以及中微子振荡的认识,以及阐述对中微子振动实验发展的展望 关键词:中微子振荡 MSN效应质量差 Abstract:This article states the theory and the experiment of neutrino oscillation for illustrating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expectation of development of the nertrino oscillation’s experiment . Key word:neutrino oscillation .MSN reaction.mess diffirence. 1、引言 大亚湾中微子实验宣布发现了一种新的中微子振荡,并测量到其振荡几率,这一实验结果不仅使我们更深入了解了中微子的基本特性,更为未来进行中微子实验破解“反物质消失之谜”奠定科学基础。 1998年在日本Takayama召开的的世界中微子大会上,日本物理学家宣布他们的超神冈国际合作组发现了大气中微子震荡,成为了物理学界的头号新闻。 粒子物理学经典模型认为,中微子的质量为零,在相互作用中轻子数守恒,中微子不会从一种类型转变成另外一种类型。现在超神冈实验组发现了中微子振荡,这表明了中微子具有质量,中微子可以从μ中微子转变成其他类型的中微子,轻子数也随之不守恒,这推动了物理学的进一步发展。 1930年,为了解释核的β衰变中电子的能力是一个连续谱,泡利引入了中微子这种新型粒子,但人们一直没能从实验中验证中微子的存在。1941年,我国著名物理学家王淦昌先生建议利用原子核的K电子俘获测原子核的反冲能量来证明中微子的存在。历经10年,于1952年此实验获得成功,证明了中微子是一个客观存在的粒子。 中微子,顾名思义,是固有质量极其微小的中性粒子。由于难以探测,我们对中微子的了解非常有限,至今还存在大量未解之谜。中微子有3种类型:电子中微子、μ子中微子、τ子中微子,这三种中微子两两之间转换,可以有三种振荡模式。其中太阳中微子振荡称之为theta12振荡,大气中微子为theta23振荡。

威利普LEDESC控制系统操作说明书

LED-ECS编辑控制系统V5.2 用 户 手 册 目录 第一章概述 (3) 1.1LED-ECS编辑控制系统介绍 (3) 1.2运行环境 (3) 第二章安装卸载 (3) 2.1安装 (3) 2.2卸载 (5) 第三章软件介绍 (5) 3.1界面介绍 (5) 3.2操作流程介绍 (13) 3.3基本概念介绍 (21) 第四章其他功能 (25) 4.1区域对齐工具栏 (25) 4.2节目对象复制、粘贴 (26) 4.3亮度调整 (26) 第五章发送 (27) 5.1发送数据 (27) 第六章常见问题解决 (28) 6.1计算机和控制卡通讯不上 (28) 6.2显示屏区域反色或亮度不够 (29)

6.3显示屏出现拖尾现象,显示屏的后面出现闪烁不稳定 (29) 6.4注意事项 (31) 6.5显示屏花屏 (31) 6.6错列现象 (32) 6.7杂点现象 (32) 第一章概述 1.1LED-ECS编辑控制系统介绍 LED-ECS编辑控制系统,是一款专门用于LED图文控制卡的配套软件。其具有功能齐全,界面直观,操作简单、方便等优点。自发布以来,受到了广大用户的一致好评。 1.2运行环境 ?操作系统 中英文Windows/2000/NT/XP ?硬件配置 CPU:奔腾600MHz以上 内存:128M 第二章安装卸载 2.1LED-ECS编辑控制系统》软件安装很简单,操作如下:双击“LED-ECS编辑控制系统”安装程序,即可弹出安装界面,如图2-1开始安装。如图所示 图2-1 单击“下一步”进入选择安装路径界面,如图2-2,如果对此不了解使用默认安装路径即可 图2-2 图2-3 单击“完成”,完成安装过程。 2.2软件卸载如图2-2 《LED-ECS编辑控制系统V5.2》提供了自动卸载功能,使您可以方便的删除《LED-ECS编辑控制系统V5.2》的所有文件、程序组件和快捷方式。用户可以在“LED-ECS编辑控制系统V5.2”组中选择“卸载LED-ECS编辑控制系统V5.2”卸载程序。也可以在“控制面板”中选择“添加/删除程序”快速卸载。卸载程序界面如图2-4,此时选择自动选项即可卸载所有文件、程序组和快捷方式。 图2-4 第三章、软件介绍

控制软件操作说明书

创维液晶拼接控制系统 软件操作指南 【LCD-CONTROLLER12】 请在使用本产品前仔细阅读该用户指导书

温馨提示:: 温馨提示 ◆为了您和设备的安全,请您在使用设备前务必仔细阅读产品说明书。 ◆如果在使用过程中遇到疑问,请首先阅读本说明书。 正文中有设备操作的详细描述,请按书中介绍规范操作。 如仍有疑问,请联系我们,我们尽快给您满意的答复。 ◆本说明书如有版本变动,恕不另行通知,敬请见谅!

一、功能特点 二、技术参数 三、控制系统连接示意图 四、基本操作 五、故障排除 六、安全注意事项

一、功能特点创维创维--液晶液晶拼接拼接拼接控制器特点控制器特点 ★采用创维第四代V12数字阵列高速图像处理技术 视频带宽高达500MHZ,应用先进的数字高速图像处理算实时分割放大输入图像信号,在多倍分割放大处理的单屏画面上,彻底解决模/数之间转换带来的锯齿及马赛克现象,拼接画面清晰流畅,色彩鲜艳逼真。 ★具有开窗具有开窗、、漫游漫游、、叠加等功能 以屏为单元单位的前提下,真正实现图像的跨屏、开窗、画中画、缩放、叠加、漫游等个性化功能。 ★采用基于LVDS 差分传送技术差分传送技术,,增强抗干扰能力 采用并行高速总线连接技术,上位控制端发出命令后,系统能快速切换信号到命令指定的通道,实现快速响应。 采用基于LVDS 差分传送技术,提高系统抗干扰能力,外部干扰对信号的影响降到了最低,并且,抗干扰能力随频率提高而提升。★最新高速数字阵列矩阵通道切换技术 输入信号小于64路时,用户不需要再另外增加矩阵,便可以实现通道之间的任意换及显示。 ★断电前状态记忆功能 通过控制软件的提前设置,能在现场断电的情况下,重启系统后,能自动记忆设备关机前的工作模式状态。 ★全面支持全高清信号 处理器采用先进的去隔行和运动补偿算法,使得隔行信号在大屏幕拼接墙上显示更加清晰细腻,最大限度的消除了大屏幕显示的锯齿现象,图像实现了完全真正高清实时处理。纯硬件架构的视频处理模块设计,使得高清视频和高分辨率计算机信号能得到实时采样,确保了高清信号的最高视频质量,使客户看到的是高质量的完美画质。

南极发现极高能中微子动能相当于一枚秒速一米的樱花瓣

南极发现极高能中微子,动能相当于一枚秒速一米的樱花瓣 如何解读NSF 公布IceCube 中微子观测站首次定位 宇宙中的高能中微子源?有何重大意义?刘博洋,天体物理学博士生 先上结论 去年8 月,双中子星并合的时候,我们说人类全面进入了多信使天文学时代。 而本次IceCube 和其他望远镜联手发现一颗极高能中微子 的来源,则标志了多信使天文学时代中又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发生了什么? 简单版本: 2017 年9 月22 日,建设在南极冰层里的中微子探测器“冰立方”(IceCube)探测到了一次比较罕见的极高能中微子事件:这是一个能量为~290 TeV 的中微子,相当于具有一枚秒速一米的樱花瓣的动能。巧合的是,这颗中微子的来源方向上,在几十亿光年开外,刚好有一个已知的特殊天体。而且,在此事件前后约两周事件内,用于监测高能光子的费米卫星发现,这个天体发出的高能光子的亮度比平时强了 6

倍——所以说,它很可能就是这颗高能中微子的源头。 高能中微子的形成和高能质子具有密切的联系,而高能质子是所谓“宇宙线”(宇宙来的射线,Cosmic Ray)的主要成分,所以本次发现同时首次确认了宇宙中高能中微子和高能宇 宙线的(一种)来源。 正如2017 年8 月,美国激光干涉引力波天文台(LIGO)和费米卫星先后探测到双中子星并合事件发出的引力波和 高能光子,随后全球各个波段的望远镜对事件源天体展开了一大波观测,本次冰立方和费米卫星联手确认这颗高能中微子源的来源之后,也引起了一大波各种波段望远镜对该事件源天体的追捧。这两次全球天文学家的联手狂欢,前后相隔仅仅一个月的时间,可以说代表了当代观测天文学一种“新常态”的到来。 到底发生了什么? 有点复杂,一样一样说,慢慢看。 0、用一句话说说中微子是啥? 1、以前真的从来没有定位过中微子源吗? 2、极高能中微子从哪来的? 3、为什么要跑南极探测中微子? 开始咯~ 0、用一句话说说中微子是啥? 一种质量非常小的基本粒子,比电子还要轻大约两百万倍。

大屏幕控制系统软件详解说明V6.(完整)

大屏幕控制系统软件详解说明 一软件安装 安装注意事项: 非专业人事安装:安装前请先关闭防火墙(如360安全卫士,瑞星,诺盾等),等安装完并且成功启动本软件后可重新开启防火墙; 专业人事安装:先把防火墙拦截自动处理功能改为询问后处理,第一次打开本软件时会提示一个拦截信息; 安装前请校对系统时间,安装后不能在错误的系统时间下运行/启动软件,否则会使软件注册失效,这种情况下需要重新注册; Windows 7,注意以下设置 0.1)打开控制面板 0.2) 选择系统和安全 0.3) 选择操作中心 0.4) 选择更换用户帐户控制设置 0.5)级别设置,选择成从不通知 1.软件解压后,请选择双击,进入安装界面如图1,图2 图1

图2 2.选择键,进入下一界面如图3 图3 3.选中项,再按键,进入下一界面如图4

图4 4.选择键,进入下一界面如图5 图5 5.选中项,再选择键,进入下一界面如图6

图6 6.选择键,进入下一界面如图7 图8 7.选择键,软件安装完成 二软件操作 选择WINDOWS 下开始按钮,选择程序,选择Wall Control项, 点击Wall Control软件进入大屏幕控制系统软件主界面如图9所示,整个软件分为3个区,标题区,设置区,功能区

图9 1.1标题区 大屏幕控制系统软件(只有管理员才可设置此项目) 1.2设置区 1.2.1系统 高级功能:管理员登录。 产品选型:选择拼接盒型号。 定时系统:设置定时时间。 幕墙开机:开机 幕墙关机:关机 退出:退出软件系统。 1.2.2设置 串口设置:设置使用的串口参数。 矩阵设置:设置矩阵的相关参数。 幕墙设置:幕墙设置参数。 幕墙颜色:幕墙颜色设置。 标志设置:更改幕墙名称。 系统设置:控制软件系统设置。 1.2.3工具 虚拟键盘:虚拟键盘设置。 硬件注册:可以通过时钟IC注册处理器的使用权限。 1.2.4语言 中文选择:选择软件语言类型为中文。 English:选择软件语言类型为英语。

中微子通信技术及应用

题目:核地球物理新技术之中微子通信技术与应用展望

引言 (4) 第一章中微子的发现及特点 (5) 1.1 中微子的发现 (5) 1.2 宇宙的信使 (7) 1.3 中微子种类 (10) 第二章中微子通信的理论基础 (11) 2.1 现行光通信的局限性 (11) 2.1.1 光纤通信的局限性 (11) 2.1.2 无线光通信的局限性 (11) 2.2 中微子通信技术概况 (12) 2.2.1 中微子通信简介 (12) 2.2.2 中微子通信工作原理 (14) 2.2.3 中微子通信分类 (15) 2.3 中微子通信的发展简史 (17) 第三章中微子通信的系统组成及主要性能 (19) 3.2 中微子通信系统的组成与原理框图 (19) 3.3 中微子通信系统的实际实现实例 (20) 第四章中微子通信系统采用的关键技术 (22) 4.1 中微子通信系统采用的中微子波束的产生方法与设施 (22) 4.1.1 中微子通信系统采用的中微子波束的调制/解调技术23 4.1.2 中微子通信系统采用的中微子波束接收 (24) 第五章中微子通信系统的优越性 (24)

5.1 频带宽,容量大可以高速率工作 (25) 5.2 有足够强的穿透能力 (26) 5.3 抗干扰性强,不受无线电频段电磁波等的干扰 (26) 5.4 安全可靠,有良好的传输保密性能 (27) 5.5 有极高的有效性,可全天候工作 (28) 5.6 特别适于宇宙空间的通信 (28) 第六章中微子通信技术在地球范围内外的应用 (29) 6.1 中微子通信技术在地球范围之外的应用 (29) 6.2 中微子通信技术在地球范围内的应用 (31) 6.2.1 各类陆地中微子通信网络 (31) 6.2.2 在上空、水下和地下岩层中间的中微子通信网络 .. 31 参考文献 (32)

控制系统说明书 V1.0

目录 1,系统概述--------------------------------------------------------------------------------------------------1 1.1 系统简介---------------------------------------------------------------------------------------------2 1.2 系统主要组成---------------------------------------------------------------------------------------2 1.3 系统硬件简要连接图------------------------------------------------------------------------------3 1.4 实际连线图------------------------------------------------------------------------------------------3 2,系统软件使用软件简要说明-----------------------------------------------------------------------------5 2.1 介绍---------------------------------------------------------------------------------------------------5 2.2 操作步骤---------------------------------------------------------------------------------------------5 2.3 取景窗口---------------------------------------------------------------------------------------------7 2.4 flash/cel文件的播放--------------------------------------------------------------------------------7 注1:连接网络的相关设置修改--------------------------------------------------------------9 注2:本机IP的查询----------------------------------------------------------------------------9 注3:本机IP的修改----------------------------------------------------------------------------10 注4:控制器IP的修改-------------------------------------------------------------------------11 3,对应表制作与选择-----------------------------------------------------------------------------------------12 3.1 介绍---------------------------------------------------------------------------------------------------12 3.2 操作步骤---------------------------------------------------------------------------------------------12 4,说明-----------------------------------------------------------------------------------------------------------14 4.1 ONC1A------------------------------------------------------------------------------------------------14 4.2 ONC1B------------------------------------------------------------------------------------------------14 4.3 ONC1C------------------------------------------------------------------------------------------------15 4.4 ONC1D------------------------------------------------------------------------------------------------15 4.5 ONC1E------------------------------------------------------------------------------------------------16 4.6 ONC1F------------------------------------------------------------------------------------------------17 4.7 ONC1G------------------------------------------------------------------------------------------------17 4.8 ONC1F------------------------------------------------------------------------------------------------17 5,附件-----------------------------------------------------------------------------------------------------------19 5.1 数码按钮控制板说明--------------------------------------------------------------------------------19 5.2 象素点排列说明--------------------------------------------------------------------------------------19

最新中图版地理选修1《第三章 地球的演化》教案

最新中图版地理选修1《第三章地球的演化》教案章地 球的演化 相关素材 中微子地球演化说 是一种关于地球演化的科学假说。 1996 年,由青年学者张国文提出。 地球演化的能源一直是一个悬而未解的问题。板块运动和我们所熟知的其他一些地球运动和现象,如地球磁场的形成和维持、钱德勒晃动以及地球自转的其他不均匀运动、地震和火山活动、地球内部的分层和热运动、地热流的释放等的能量来源都没有十分确切的答案。然而,在地球的形成和一系列演化过程中,能量的产生、迁移、转化和消化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可以说,找到了地球演化的能量来源就等于解决了地球科学的主要问题。该学说认为,地球演化的能源来源于太阳中微子。 中微子( neutr ino )是奥地利物理学家泡利( W.Pauli )预言的一种不带电、静止质量极小或为零的中性小粒子( 1930 )。 H.Bethe 和 R.Peierls 经过估算得 出中微子在原子核上浮获的截面约为 10 的负 43 次方厘米 / 核子( 1934 )。柯温和莱因斯通过核反应堆发出的反中微子与质子碰撞证明了中微子的存在( 1956 ),实验探测到的中微子的反应截面与 H.Bethe 和 R.Peierls 的估算基本吻合。据此,物理学家认为绝大多数中微子能够轻而易举地穿过地球以及其他任何行星和恒星。 太阳内部的热核反应在不断地产生大量中微子,向四周辐射。标准理论预言,在由四个质子( P )转变成一个氦原子核的过程中要释放两个中微子。据此可以推算,太阳中微子抵达地球表面时 , 每平方厘米每秒钟约为 660 亿个。 一年内到达地球的太阳中微子的能量为: 1790 万亿亿焦耳。这个能量是地球每 年以火山、地震和地表热流等形式消耗能量的 167 倍。所以,只要有百分之零点几的 中微子被地球吸收,就足以为地球的各种演化提供能量。 中微子地球演化说认为,太阳中微子进入地球后,将与地球物质发生一系列复杂作用,归纳起来可能有如下几种: 1. 康普顿散射 2. 中微子生电子效应 3. 中微子韧致辐射 4. 中微子对湮灭生成光子 5. 中微子对湮灭生成电子对 6. 电子俘获 快中微子或者说高频率的中微子反应截面较小(不易与物质作用),当中微子被减速,使其运动速度(或频率)慢到与原子核内的中微子相近时(此时中微子就变成了热 中微子),它便更容易参与反应(弱相互作用)

中微子的发现的过程及其在现代物理学中的意义

中微子的发现的过程及其在现代物理学中的意义 (1)中微子的提出 要追溯中微子发现的经过,还要从19世纪末20世纪初对放射性的研究谈起.当时科学家们发现,在量子世界中能量的吸收和发射是不连续的.不仅原子的光谱是不连续的,而且原子核中放出的阿尔法射线和伽马射线也是不连续的.这是由于原子核在不同能级间跃迁时释放的,是符合量子世界的规律的.奇怪的是,物质在β衰变过程中释放出的由电子组成的β射线的能谱却是连续的,而且电子只带走了它应该带走的能量的一部分,还有一部分能量失踪了. 瑞士物理学家泡利在1931年最先假设有种新粒子“窃走了”能量.在1931年,泡利在美国物理学会的一场讨论会中提出,这种粒子不是原来就存在于原子核中,而是衰变产生的.1932年真正的中子被发现后,意大利物理学家费米将泡利的“中子”正名为“中微子”. 1933年意大利物理学家费米提出了β衰变的定量理论,指出自然界中除了已知的引力和电磁力以外,还有第三种相互作用——弱相互作用.β衰变就是核内一个中子通过弱相互作用衰变成一个电子、一个质子和一个中微子.他的理论定量地描述了β射线能谱连续和β衰变半衰期的规律,β能谱连续之谜终于解开了.如果中微子有引力质量,那么根据Einstein 的质能方程,必须把能量E*的一部分用来产生中微子,这样留给电子的能量就比E*小.泡利推算出中微子是没有质量的观点是错误的,由于中微子的引力质量非常小,因此在埃利斯的实验中发现电子也偶尔确实会有能量为E*的情况.泡利的中微子假说和费米的β衰变理论虽然逐渐被人们接受,但终究还蒙上了一层迷雾:谁也没有见到中微子.就连泡利本人也曾说过,中微子是永远测不到的. (2)中微子的发现 在泡利提出中微子假说的时候,我国物理学家王淦昌正在德国柏林大学读研究生,直到回国,他还一直关心着β衰变和检验中微子的实验.1941年王淦昌写了一篇题为《关于探测中微子的一个建议》的文章,发表在次年美国的《物理评论》杂志上.1942年6月,该刊发表了美国物理学家艾伦根据王淦昌方案作的实验结果,证实了中微子的存在,这是当年世界物理学界的一件大事.但当时的实验不是非常成功,直到1952年艾伦与罗德巴克合作,才

动环监控软件操作手册

动环监控软件操作 手册

深圳市通讯威科技有限公司 EP-MEVP SYSTEM 动力环境集中监控系统 安装使用说明书 版本 2.0

目录 第一章软件的安装卸载升级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软件安装对计算机的配置要求........................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软件的安装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3软件的卸载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4软件的升级 .......................................................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二章软件的基本操作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登录和进入软件操作界面................................ 错误!未定义书签。 2.2添加/设置/修改/删除硬件设备以及参数设置错误!未定义书签。 2.2.1添加/设置控制器、采集器参数................. 错误!未定义书签。 2.2.2修改/删除硬件设备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3监控设置及记录查询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3.1报警方式定义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3.2语音电话报警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3.3短信报警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3.4监控实时记录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3.5监控报警记录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3.6温湿度数据记录.......................................... 错误!未定义书签。 2.3.7 UPS监控数据记录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3.8 电话短信报警数据记录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3.9 空调监控数据记录...................................... 错误!未定义书签。

2021新教材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第三节地球的演化过程测试题(含详解)

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第三节地球的演化过程 检测题(解析版) 一.单项选择题 1.大约在原始地球形成以后的()年左右,才逐渐形成了原始的生命。 A. 8亿年 B. 12亿年 C. 10亿年 D. 46亿年 【答案】C 【解析】科学家推测,大约在46 亿年前,地球刚刚形成,那时候地球的温度很高,地球进入了另一个发展阶段, 地球的原始大气中含有氨、甲烷、硫化氢、二氧化碳、氢气、水等成分,但没有游离的氧气,大气中的一些气体和地壳表面的一些可溶性物质溶于水中,在宇宙射线、太阳紫外线、闪电、高温等的作用下而自然合成了一系列的小分子有机化合物,例如氨基酸、核苷酸、单糖、脂肪酸等,随雨水汇集在原始海洋中,从而为生命的诞生准备了必要的条件,这些有机物不断的相互作用,经过极其漫长的岁月,大约在地球形成以后的10亿年以后,才逐渐形成了原始的生命.因此原始生命的形成的时间,大约的在地球形成后10亿年。 2.下列不属于生命起源条件的是() A. 原始地球中有水蒸气、氨、甲烷等原始大气 B. 原始地球存在高温、紫外线、雷电等自然条件 C. 原始海洋是生命诞生的摇篮 D. 原始地球有丰富的氧气,供给原始生命进行呼吸 【答案】D 【解析】化学起源学说认为:原始地球的温度很高,地面环境与现在完全不同:天空中赤日炎炎、电闪雷鸣,地面上火山喷发、熔岩横流;从火山中喷出的气体,如水蒸气、氨、甲烷、氢气等构成了原始的大气层,还有一部分硫化氢和氰化氢,与现在的大气成分明显不同的是原始大气中没有氧气;原始大气在高温、紫外线以及雷电等自然条件的长期作用下,形成了许多简单的有机物,随着地球温度的逐渐降低,原始大气中的水蒸气凝结成雨降落到地面上,这些有机物随着雨水进入湖泊和河流,最终汇集到原始的海洋中.原始的海洋就像一盆稀薄的热汤,其中所含的有机物,不断的相互作用,形成复杂的有机物,经过及其漫长的岁月,逐渐形成了原始生命.可见生命起源于原始海洋.米勒通过实验验证了化学起源学说的第一阶段.即从无机小分子物质形成有机小分子物质,在原始地球的条件下是完全可能实现的.而原始大气中没有为原始生命提供呼吸的氧气,可见D符合题意。3.生命起源的过程是() A. 无机物→有机物→原始生命 B. 有机物→无机物→原始生命 C. 无机物→原始生命→有机物 D. 原始生命→无机物→有机物 【答案】A 【解析】化学起源学说认为:原始地球的温度很高,地面环境与现在完全不同:天空中赤日炎炎、电闪雷鸣,地面上火山喷发、熔岩横流;从火山中喷出的气体,如水蒸气、氨、甲烷等构成了原始的大气层,与现在的大气成分明显不同的是原始大气中没有游离的氧;原始大气在高温、紫外线以及雷电等自然条件的长期作用下,形成了许多简单的有机物,随着地球温度的逐渐降低,原始大气中的水蒸气凝结成雨降落到地面上,这些有机物随着雨水进入湖泊和河流,最终汇集到原始的海洋中.原始的海洋就像一盆稀薄的热汤,其中所含的有机物,不断的相互作用,经过及其漫长的岁月,逐渐形成了原始生命.因此简而言之即是:原始大气在雷电、紫外线等长期作用下,形成有机小分子,这些有机物随雨水汇集到原始海洋中,形成有机大分子,通过长期的相互作用,最后形成原始的生命.体现了由“无机物→有机物→原始生命”过程。 4.地球上最早出现的脊椎动物是() A. 古代节肢动物 B. 古代鱼类 C. 古代爬行动物 D. 古代鸟类 【答案】B 【解析】地球上最初没有生命,生命经历了从无到有的发展过程,产生了最初的生命,地球上最早出现的植物--原始的藻类植物与最早出现的动物--原始的单细胞动物,动、植物在地球上发展进化,无脊椎动物的进化历程:原始单细胞动物→原始腔肠动物动物→原始扁形动物动物→原始线形动物动物→原始环节动物→原始软体动物动物→原始节肢动物动物→原始棘皮动物动物,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脊椎动物的进化历程:原始鱼类→原始两栖类→原始爬行类→原始鸟类、哺乳类,故选B。 5.从生物进化论的观点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生物进化由低等到高等 B. 生物进化由水生到陆生 C. 人类由现代类人猿进化而来 D. 人类进化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答案】C 【解析】AB、通过研究证明地球上所有的生物都是由共同的原始祖先经过漫长的年代逐渐进化来的;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从水生到陆生,由简单到复杂,从低等到高等,AB正确;C、人类和现代类人猿的关系最近,是近亲,它们有共同的原始祖先是森林古猿,C错误;D、达尔文把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叫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