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抗丙型肝炎病毒药物作用靶标和小分子抑制剂研究进展_朱仕平

抗丙型肝炎病毒药物作用靶标和小分子抑制剂研究进展_朱仕平

抗丙型肝炎病毒药物作用靶标和小分子抑制剂研究进展_朱仕平
抗丙型肝炎病毒药物作用靶标和小分子抑制剂研究进展_朱仕平

收稿日期:2012-09-12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1222044)作者简介:朱仕平(1988-),男(汉族),江苏南京人,硕士研究生;*通讯作者:盛春泉(1978-),男(汉族),江苏启

东人,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抗感染和抗肿瘤药物化学研究,

Tel /Fax :(021)81871239,E-mail :shengcq@hotmail.com 。

文章编号:1005-0108(2013)04-0312-09

抗丙型肝炎病毒药物作用靶标和小分子抑制剂研究进展

朱仕平,张万年,盛春泉

*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药学院,上海200433)

摘要:针对发病率逐年增高的丙型肝炎,目前主要依靠利巴韦林和干扰素的联合用药加以控制症状,但在治

疗同时伴有明显不良反应,

而且至今仍无法治愈。因此,临床上迫切需要研发出新型抗丙型肝炎病毒(HCV )药物,并且随着HCV 生物学研究的快速发展,对HCV 的感染和复制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加速了新药研发进程。本文综述了抗HCV 药物作用靶标和新型小分子抑制剂,重点对其抑制剂的化学结构、抗HCV 活性和构效关系进行了相关总结。

关键词:丙型肝炎病毒;药物作用靶标;小分子抑制剂中图分类号:R914文献标志码:A

据统计,全球现今约有1.7亿人感染了丙型

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 ,HCV ),并且HCV 感染发病率还在逐年递增,已经成为一种受到高度

重视的健康危害。如得不到有效治疗,HCV 感染还会导致发展为肝硬化和肝癌。目前主要用利巴

韦林和聚乙二醇干扰素联合治疗HCV 感染,但是该治疗方案能发挥效用的基因型有限,效果不佳,并容易引起耐药。因此,开发选择性靶向HCV 保

守区的药物已成为备受瞩目的热点方向[1]。

HCV 属于黄病毒属,为一单股正链RNA [2]

,有

6种基因型和50多种亚型[3-4]。病毒基因全长约有

9600个核苷酸,大致分为5'非编码区、开放读码框架和3'非编码区3个区域(图1)。位于5'非编码区

的内部核糖体进入位点(internal ribosome entry site ,IRES )可启动编译功能,编译开放读码框架的基因得到约3000个氨基酸组成的多聚蛋白

[4-5]

。该蛋白可由宿主细胞信号肽酶和病毒蛋白酶催化裂解为10

个成熟的氨基酸肽段。其中氨基末端为结构蛋白,

包括核心蛋白、包膜蛋白E1和E2、膜蛋白P7;羧基末端为非结构蛋白,包括NS2、

NS3、NS4A 、NS4B 、NS5A 和NS5B [2,4-5]

。本文对近年来抗HCV 药物作用靶标及其小分子抑制剂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Figure 1The structure of the HCV genome and its encoded drug targets

1细胞表面受体CD81抑制剂

蛋白CD81是宿主细胞表面与HCV 包膜蛋

白E2结合的保守受体,在HCV 入侵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

[6]

。Pileri 等[6]通过虚拟筛选发现苄基

水杨酸(图2,

1)可选择性阻断CD81与膜蛋白E2结合,在50μmol ·L -1浓度下具有25%的抑制率。Holzer 等[7-8]对其结构修饰,用杂环取代苄基水杨酸的两个苯环,

将酯键替换为酰胺键,或者将苄氧基用氨基酸替换,但所得化合物的抑制活性并没有得到预期的改善,甚至还出现了活性降低。

2膜融合抑制剂

阿比朵尔(图2,2)是一种吲哚衍生物,对多

种病毒皆有抑制活性[9]

。阿比朵尔目前已作为

预防和治疗急性呼吸道病毒感染药物在俄罗斯上市,主要适应症是A 类、B 类流感病毒引起的流行性感冒,同时对其他一些呼吸道病毒感染可能也有抗病毒活性

[10]

阿比朵尔具有平面刚性结构和芳香特性,由于膜蛋白构成成分中含有色氨酸,使其与阿比朵尔有较强的亲和力。阿比朵尔的吲哚环可以与细

第23卷第4期2013年8月总114期中国药物化学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Medicinal Chemistry

Vol.23No.4p.312Aug.2013

Sum 114

DOI:10.14142/https://www.wendangku.net/doc/968210548.html,21-1313/r.2013.04.016

胞膜中脂质上的氮原子形成相互作用,从而插入核内体膜脂质中,最终阻止病毒与核内体的融合,

导致病毒无法侵入靶细胞[9]。

Pe'cheur 等[11]研究发现阿比朵尔同样有剂

量依赖性的HCV 膜融合抑制效果,尤其对基因

型Ⅰa 效果最为理想,

IC 50值为1.88μmol ·L -1。同时,阿比朵尔还在HCV 复制过程中发挥效用,

推测可能是因为阿比朵尔阻断了HCV 复制过程必需的一些细胞器膜与HCV 非结构蛋白之间的相互作用所致。阿比多尔构效关系研究表明:2位的苯硫醚基对抗病毒活性几乎没有影响,

6位溴和5位羟基是否为抗HCV 必需药效团也有待验证,

在5位引入不同的胺类取代基对抗HCV 活性影响也不大[12]

3膜蛋白P7抑制剂

膜蛋白P7在HCV 入侵和传染性病毒粒子

的释放过程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但却并不参与HCV 的复制过程,而且还有学者提出P7很可能是病毒粒子不可缺少的组成成分之一,其具体功

能及作用机制至今还未得到确证[5]

抗流感病毒药物金刚烷胺(图2,

3)也具有显著的抗HCV 活性。金刚烷胺既不影响RNA 复

制过程,也不参与感染HCV 颗粒的释放[13]

。Martin 和Griffin 等[14-15]认为金刚烷胺可能是通

过抑制膜蛋白P7离子通道发挥效用,从而对HCV 表现了良好的抑制活性,但是该作用机制尚未得到证实。Smith 等[16]

研究发现金刚烷胺显示了较好的HCV 治疗效果,具有潜在临床应用前景。但是Steinmann [13]

和Soest [17]

等的研究结果

却认为P7离子通道并不受金刚烷胺的影响,金刚烷胺也非HCV 的特异性抑制剂。正常治疗剂量

下,金刚烷胺单一疗法或与聚乙二醇和利巴韦林合用都未曾出现阳性结果

Figure 2The structures of benzyl salicylate ,arbidol and amantadine

4IRES 抑制剂

内部核糖体进入位点(IRES )由340个核苷

酸构成,处于HCV 基因的5'非编码区[18]

。IRES 与宿主细胞40S 核糖体紧密结合,介导着HCV RNA 的起始翻译功能[19],使其成为一个极具潜力的药物靶标。苯并咪唑可靶向IRES 结构域Ⅱa ,呈剂量依赖性趋势,诱导扩大了子域Ⅱa 的RNA 内部螺旋角度,促进子域Ⅱb 从IRES 脱离,最终导致IRES 驱动的HCV RNA 翻译功能丧失,

进而阻止HCV 的感染

[19-20]

。苯并咪唑衍生物(图3,

4)在微摩尔浓度下显示了较好的HCV 抑制效果,而且毒性很低。构

效关系研究表明:在苯环的4或5位用取代基活

性会降低;在6或7位引入甲氧基可提高结合力;

在6位用二甲氨基丙氧基替代甲氧基则可提高结合亲和力2 4倍;在5位引入二甲氨基丙氧基或

移除2位的氨基,结合亲和力均会下降[18]

。N1处的二甲氨基丙基和N2的氨基是与RNA 形成

氢键作用的关键基团[19]

。在N1链上引入甲基会引起结合活性完全消失,主要原因是可能改变了分子的活性构象。此外,将N1侧链与2-氨基用甲基连接起来后,发现结合亲和力提高了5 10倍。同

样的策略用在6与7位之间,

亲和力也可提高10-19倍。将苯并咪唑两侧同时成环所得化合物

benzimidazole-S (图3,5)则可提高亲和力25倍,其对复制子抑制活性EC 50值为5.4μmol

·L -1[18-20]

。Figure 3The structure of benzimidazole and its optimal derivative

3

13第4期朱仕平等:抗丙型肝炎病毒药物作用靶标和小分子抑制剂研究进展

5NS3蛋白酶抑制剂

非结构蛋白NS3是个多功能蛋白,其N 末端

丝氨酸蛋白酶区域在水解多聚蛋白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而C 末端RNA 解旋酶/核苷水解酶区域则参与了病毒RNA 的复制过程[2,5,21]

5.1NS3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

由于HCV NS3丝氨酸蛋白酶在病毒复制中

的关键作用,使其成为NS3抑制剂的开发热点

[22]

,目前已经有两个新药上市。

Boceprevir (商品名:Victrelis )是首个上市的

NS3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2011年,美国FDA

批准boceprevir (图4,

6)与聚乙二醇干扰素和利巴韦林联合使用,

用于治疗仍有部分肝功能且以前未使用药物治疗或治疗失败的丙型肝炎患者。boceprevir 的EC 90值为0.35μmol ·L -1,K i 值为14nmol ·L -1,表现了优秀的酶结合活性,药代动力学性质良好。构效关系表明:P1'处的酰胺键与NS3丝氨酸蛋白酶的Glu41形成氢键作用,P1残基毗邻的亲电性的酮酰胺与Ser139形成的可逆性共价键显著增强了boceprevir 与酶的亲和力。NS3丝氨酸蛋白酶的X-射线晶体结构显示,

S1腔和S3腔非常浅而且疏水作用强,

S1腔优选脂溶性基团,而P1位置引入极性功能团会导致活性的损失,而引入由亚甲基连接的三元环或四元环,不仅符合脂溶性要求,也避免了空间位阻对于活性的抑制影响。处于P3位置的叔丁基中有两个

甲基与S3腔有效地相互作用,

第三个甲基则暴露于溶剂。叔丁基脲占据的S4腔大幅提高了与

NS3丝氨酸蛋白酶的亲和力和选择性,其NH 基团与NS3丝氨酸蛋白酶的氢键作用也非常重要。P2位置的二甲基环丙脯氨酸残基则可发生构象

变化与Ala156形成最佳的相互作用[23]

Narlaprevir (SCH-900518)是第二代HCV

NS3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现今已处于Ⅱ期临床

实验阶段。与boceprevir 结构相比,

narlaprevir (图4,7)的P4环己基加强了与S4腔的疏水作

用,邻近的砜基氧原子加强了与Cys159的氢键作用,这两个变化大大提高了narlaprevir 的抑制活

性。narlaprevir 的EC 90值为40nmol ·L -1

,比bo-ceprevir 提高了约10倍。此外,narlaprevir 比bo-ceprevir 具有更好的药代动力学性质。临床前耐药性研究表明,与boceprevir 相比,

narlaprevir 能够有效降低交叉耐药性[24]

Figure 4The structures of boceprevir and narlaprevir

Telaprevir (商品名:Incivek )是Vertex 公司开发的一种新型强效的、可逆性的肽类HCV 选择性抑制剂,已于2011年5月经FDA 批准上市。telaprevir (图5,8)可与HCV NS3/4A 丝氨酸蛋白酶形成稳定的复合物而发挥抑制活性,有时间和剂量依赖性。在基因型Ⅰb 复制子细胞中,IC 50值约为0.354μmol ·L -1,并且即使药物浓度达到了30μmol ·L -1,也没有显示出明显的细胞毒性。与干扰素和利巴韦林合用时可将治愈率提高近75%,治疗周期也减半到了2周,且相比单独使用telaprevir 能更加有效地抑制耐药性菌株的产生

[25-26]

。Figure 5

The structure of telaprevir

5.2

NS3解旋酶抑制剂

临床上NS3蛋白酶抑制剂活性优秀,但耐药

问题严重限制了其发展。因此,选择性靶向NS3解旋酶就成为一种很好的策略,该类抑制剂不仅保

留其优秀的抑制活性,也克服了耐药性

[13,27-28]

。4

13中国药物化学杂志第23卷

三苯基甲烷(QU663)是一种模拟核苷酸的选择性HCV NS3解旋酶抑制剂,其K i 值为0.75μmol ·L -1。但是,由于细胞毒性过高,限制了QU663的临床应用。化合物9(图6)为虚拟筛选得到的NS3解旋酶抑制剂,IC 50值为40μmol ·L -1。构效关系研究显示,

4-(苯基氨基)苯亚磺酸基团(fragment A ,10,图6)是该抑制剂的关键片段,与

NS3保守区域Ⅰ和第二个螺旋结构形成相互作用。磺酸基和骨架中NH 两个基团与NS3解旋酶可形成重要的氢键作用。另外,分子立体结构的互补性在与非结构蛋白NS3的特异性结合中

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基于化合物9进行相似性搜

索得到活性更强的化合物11(图6),IC 50值为12.6μmol ·L -1。比较9和11的结构,推测三苯

甲基部分(fragment B ,

12,图6)对抑制活性至关重要。随后,又筛选了一系列的三苯甲基类似物

并对其进行了结构修饰与改造,

得到了具有更强抑制活性且细胞毒性低的衍生物13(图6)。化合物13的IC 50值为10.05μmol

·L -1,抗病毒活性EC 50值为2.72μmol ·L -1,细胞毒性CC 50值为10.5μmol ·L -1,为开发HCV NS3抑制剂提供了

一个优秀的先导化合物[27]

Figure 6Structure-activity relationships of QU663diversities

6非结构蛋白NS4A 抑制剂

NS4A 是由54个氨基酸构成的丝氨酸蛋白

酶辅因子,它与NS3形成NS3-NS4A 异质二聚体复合物

[29]

,加强了丝氨酸蛋白的酶促活性,并使

得复合物能稳固地固定在内质网上。此外,NS4A 还能够催化裂解NS4A /4B 、

NS4B /5A 和NS5A /5B [4],为HCV 的复制过程提供必不可少的辅助功能。

酰基硫脲类化合物ACH-806(图7,14)是代表性的NS4A 抑制剂,目前处于Ⅰb /Ⅱ期临床试

验中[30]

。ACH-806能选择性结合NS4A 蛋白,改

变NS4A 蛋白的空间构型,

并使得复制酶复合物失活,限制了NS4A 与NS3之间的结合亲和性,

破坏了具有NS4A 依赖性的蛋白裂解。ACH-806对HCV 基因型1a 和1b 复制的EC 50值分别达到了14nmol ·L -1

和30nmol ·L -1

。ACH-806可与NS3蛋白酶和NS5B 蛋白酶抑制剂联合给药,并

且没有交叉耐药性

[31-32]

Figure 7The structure of ACU-806

7非结构蛋白NS4B 抑制剂

NS4B 是由261个氨基酸构成的保守性内质

网膜相关疏水性蛋白[29]

,其N 末端具有AH 1和

AH 2两个两性的螺旋结构,可插入膜中的中央跨膜区域,与膜表面相互作用[33]

;其C 末端暴露在

内质网表面

[4]

,组成不可分割的膜蛋白。NS4主

要是诱导内质网膜改变并形成新的类膜网状结构

而发挥效用,同时在装配其他NS 蛋白过程中也发挥一些必需的功能,从而为HCV 复制和感染提供了必需的支持

[33]

5

13第4期朱仕平等:抗丙型肝炎病毒药物作用靶标和小分子抑制剂研究进展

高通量虚拟筛选发现,H1-组胺受体拮抗剂clemizole (图8,15)可抑制NS4B 与RNA 结合,

体外IC 50值为24nmol ·L -1,细胞水平EC 50值为

8μmol ·L -1。clemizole 还能与boceprevir 、telapre-vir 产生抗病毒协同效应。更重要的是,clemizole 与boceprevir 联用时可以降低耐药性菌株的产生,而且不论是否与其他药物联用,都几乎没表现出细胞毒性

[34-35]

Figure 8The structure of clemizole

8非结构蛋白NS5A 抑制剂

NS5A 是一种高度磷酸化的非结构蛋白,分子

量为56 58kDa [36]

包含一个N 末端两性α-螺旋结构和Ⅰ、Ⅱ、Ⅲ三个结构域。其中,结构域Ⅰ为一完全对称二聚体,在HCV 的RNA 复制过程中发

挥至关重要的作用,也是药物设计关注的重点。与

此同时,结构域Ⅱ、结构域Ⅲ以及NS5A 的磷酸化水平也在HCV 病毒繁殖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NS5A

可能还参与病毒微粒体的形成

[37-40]

。BMS-858(图9,16)是通过高通量筛选发现

的NS5A 抑制剂,

能选择性抑制NS5A ,其抑制HCV RNA 复制的EC 50值约为0.58μmol ·L -1,细胞毒性CC 50值大于50μmol

·L -1。以BMS-858为先导化合物进行一系列结构优化发现了目前最

为高效的HCV 复制抑制剂daclatasvir (图9,17)。daclatasvir (BMS-790052)是高效的选择性HCV

抑制剂,而且对所有的HCV 基因型都有不错的抑制效果,EC 50值为9 146pmol ·L -1,而且能与利巴韦林/聚乙二醇干扰素和NS5B 聚合酶抑制

剂发挥良好的协同效应,体外选择性指数(CC 50/

EC 50)也在100000以上。此外,daclatasvir 的安

全性也非常高,

在一项Ⅰ期临床中,健康志愿者单剂量给药即使达到200mg ·kg -1

,依然能很好地耐受,也没有出现临床不良反应

[41-42]

。目前,da-clatasvir 处于Ⅱ期临床试验阶段,很有希望开发成为新型的抗HCV 药物

Figure 9The structures of BMS-858and daclatasvir

9非结构蛋白NS5B 抑制剂

非结构蛋白NS5B 的构象与右手相似,具有

类似大拇指、

其他手指和手掌区域。手掌区有可与核苷类抑制剂结合的保守活性位点,拇指域则有多个可与非核苷类抑制剂选择性结合的变构结合位点[43]

,在HCV RNA 互补负链的合成中有着

决定性的作用[4]

。核苷类抑制剂可插入正在合成的RNA 中,以阻止RNA 的合成。而非核苷类

抑制剂则是在RNA 合成开始前,改变NS5B 蛋白

的构象,以终止RNA 的合成。此外,

NS5B 还有可能参与调节其他HCV 酶的功能[43]

balapiravir (R-1626)是罗氏公司研发的口服

核苷类HCV NS5B 聚合酶抑制剂,

在体外和体内对HCV 复制的抑制活性都很好,而且不易引起

产生耐药性的病毒株。balapiravir (图10,18)是活性成分R-1479(图10,19)的前药,它能在体内

迅速吸收并降解为活性成分R-1479,R-1479的平均IC 50值可达到1.28μmol ·L -1

。将balapiravir 与利巴韦林和聚乙二醇干扰素联用,可大大加强

6

13中国药物化学杂志第23卷

病毒抑制活性,比单独用利巴韦林和聚乙二醇干扰素时抑制活性提高了近14倍,并且具有一定的剂量依赖性。但是,在临床试验中发现,

balapira-vir 可引起严重的血液毒性,并且具有一定的消化道不良反应,致使其进一步的研发已经被终

[44-45]

。Figure 10The structures of R-1626and R-1479

Filibuvir (图11,22)是避蚊酮类HCV NS5B

聚合酶抑制剂,它能选择性结合NS5B 拇指域的一个变构结合位点,现处于临床Ⅱ期研究中。其先导化合物20(图11)对HCV 的IC 50为0.003μmol ·L -1,其母核避蚊酮的羰基与Ser-476和Tyr-477形成了氢键作用。但是,化合物22对CYP2D6有很强的抑制毒性。对其取代苯环进行修饰发现,若用氯原子替换氟原子、二乙基乙腈替换二甲基乙腈或羟基替换氰基,化合物对CYP2D6的抑制活性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甚至消失。对化合物20的苯环区域进行改造,优化得到

化合物21(图11)。其中乙基对3位氟原子的替代可以更好地与邻近的两个疏水性小空腔相结

合,同时,苯环跃迁至1,6-二乙基吡啶环后,不仅保留了化合物原先良好的抑制活性,还大幅提高了其新陈代谢的稳定性。将化合物21手性拆分后,得到对映体22,IC 50和EC 50分别达到0.007、0.041mol ·L -1。在细胞复制子试验中,filibuvir 的活性是其光学异构体23(图11)的8倍。而且,

即使其剂量达到320mol ·L -1

时,也不会引起细胞毒性的产生。更为重要的是,filibuvir 对主要的CYP 亚型并无抑制作用[46]

Figure 11Structure-activity relationships of dihydropyrone diversities

近年来,随着对HCV 作用机制的深入研究,治疗HCV 感染的新药开发取得了快速的进展。2011年美国FDA 批准新药boceprevir 和telapre-vir 上市被认为是开创了HCV 治疗的新纪元。此外,

daclatasvir 也在临床试验中显示了良好的治疗潜力。但鉴于HCV 病毒的特殊结构和高突变性,还没有安全有效的疫苗和药物可以预防和彻

底抑制HCV 。因此,寻找能发挥高效协同作用的抑制剂组合方式、实现对多靶点同时作用、采取药物和基因治疗两种方式同时治疗,或许会是未来HCV 治疗的一个发展方向。参考文献:

[1]KIEFFERT L ,SARRAZIN C ,MILLERJ S ,et al.

7

13第4期朱仕平等:抗丙型肝炎病毒药物作用靶标和小分子抑制剂研究进展

Telaprevir and pegylated interferon-alpha-2a inhibit

wild-type and resistant genotype1hepatitis C virus

replication in patients[J].Hepatology,2007,46(3):

631-639.

[2]LINDENBACH B D,RICE C M.Unravelling hepati-tis C virus replication from genome to function[J].

Nature,2005,436(7053):933-938.

[3]SCHINAZIRF,BASSIT L,GAVEGNANO C,et al.HCV drug discovery aimed at viral eradication

[J].J Viral Hepat,2010,17(2):77-90.

[4]CHENG K L,GUPTA S,WANG H W,et al.Current drug discovery strategies for treatment of hepatitis C

virus infection[J].J Pharm Pharmacol,2011,63

(7):883-892.

[5]YOSHIDA T,KONDOH M,YAGI K.Promising tar-gets for anti-hepatitis C virus agents[J].Curr Med

Chem,2011,18(8):1239-1244.

[6]PILERI P,UEMATSU Y,CAMPAGNOLI S,et al.Binding of hepatitis C virus to CD81[J].Science,

1998,282(5390):938-941.

[7]HOLZERM,ZIEGLERS,NEUGEBAUERA,et al.Structural modifications of salicylates:inhibitors of

human CD81-receptor HCV-E2interaction[J].Arch

Pharm,2008,341(8):478-484.

[8]HOLZERM,ZIEGLERS,KRONENBERGERB,et al.Microwave-assisted syntheses of amino acid ester

substituted benzoic acid amides:potential inhibitors

of human CD81-receptor HCV-E2interaction[J].

Open Med Chem J,2008(2):21-25.

[9]BORISKIN Y S,LENEVA I A,POLYAK S J,et al.Arbidol:a broad-spectrum antiviral compound that

blocks viral fusion[J].Curr Med Chem,2008,15

(10):997-1005.

[10]CHAI H F,ZHAO Y F,GONG P,et al.Synthesis and in vitro anti-hepatitis B virus activities of some

ethyl6-bromo-5-hydroxy-1H-indole-3-carboxylates

[J].Bioorg Med Chem,2006,14(4):911-917.[11]PE'CHEURE I,LAVILLETTE D,ALCARAS F,et al.Biochemical mechanism of hepatitis C virus inhi-

bition by the broad-spectrum antiviral arbidol[J].

Biochemistry,2007,46(20):6050-6059.

[12]SELLITTO G,FARUOLO A,CAPRARIIS P,et al.Synthesis and anti-hepatitis C virus activity of novel

ethyl1H-indole-3-carboxylates in vitro[J].Bioorg

Med Chem,2010,18(16):6143-6148.

[13]STEINMANN E,WHITFIELD T,KALLIS S,et al.Antiviral effects of emantadine and iminosugar deriva-

tives against hepatitis C virus[J].Hepatology,2007,

46(2):330-338.

[14]MARTIN J,NAVAS S,FERNANDEZ M,et al.In vitro effect of amamtadine and interferon alpha-2α

on hepatitis C virus markers in cultured 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 from hepatitis C virus-infec-

ted patients[J].AntiviralRes,1999,42(1):59-70.[15]GRIFFIN S D,BEALES L P,CLARKE D S,et al.The P7protein of hepatitis C virus forms an ion

channel that is blocked by the cmtiviral drug,aman-

tadine[J].FEBS Lett,2003,535(1/3):34-38.[16]SMITH J P.Treatment of chronic hepatitis C with amantadine[J].Pig Dis Sci,1997,42(8):1681-1687.[17]SOEST H,SCHAARP J,KOEK G H,et al.No ben-eficial effects of amantadine in treatment of chronic

hepatitis C patients[J].Dig Liver Dis,2010,42(7):

496-502.

[18]DAVIS DR,SETH P P.Therapeutic targeting of HCV internal ribosomal entry siteRNA[J].Antivir

Chem Chemother,2011,21(3):117-128.

[19]DIBROV S M,DING K J,BRUNN N D,et al.Struc-ture of a hepatitis C virusRNA domain in complex

with a translation inhibitor reveals a binding mode

reminiscent of riboswitches[J].Proc Nati Acad Sci

USA,2012,109(14):5223-5228.

[20]PARSONS J,CASTALDI M P,DUTTA S,et al.Conformational inhibition of the hepatitis C virus in-

ternal ribosome entry siteRNA[J].Nat Chem Biol,

2009,5(11):823-825.

[21]VAUGHANR,LI Y,FAN B,et al.RNA binding by the NS3protease of thehepatitis C virus[J].Virus

Res,2012,169(1):80-90.

[22]BOGEN S L,PAN W D,RUAN S M,et al.Toward the back-up of boceprevir(SCH503034):discovery

of new extended P4-capped ketoamide inhibitors of

hepatitis C virus NS3serine protease with improved

potency and pharmacokinetic profiles[J].J Med

Chem,2009,52(12):3679-3688.

[23]VENKATRAMAN S,BOGEN S L,ARASAPPAN A,et al.Discovery of(1R,5S)-N-[3-amino-1-(cy-

clobutylmethyl)-2,3-dioxopropyl]-3-[2(S)-

[[[(1,1-diethylethyl)amino]carbonyl]amino]-3,

3-dimethyl-1-oxobutyl]-6,6-dimethyl-3-azaicyclo

[3.1.0]hexan-2(S)-carboxamide(SCH503034),a

selective,potent,orally bioavailable hepatitis C virus

NS3protease inhibitor:a potential therapeutic agent

for the treatment of hepatitis C infection[J].J Med

Chem,2006,49(20):6074-6086.

[24]ARASAPPAN A,BENNETT F,BOGEN S L,et al.

813中国药物化学杂志第23卷

Discovery of narlaprevir(SCH900518):a potent,

second generation HCV NS3serine protease inhibitor

[J].ACS Med Chem Lett,2010,1(2):64-69.[25]PATEL K,PHARMD M B A,et al.Telaprevir:a no-vel,protease inhibitor for the treatment of hepatitis C

virus[J].Formulary,2011(46):205-226.

[26]LIN K,PERNIRB,LIN C,et al.VX-950,a novel hepatitis C virus(HCV)NS3-4A protease inhibitor,

exhibits potent antiviral activities in HCV replicon

cells[J].Antimicrob Agents Chemother,2006,50

(5):1813-1822.

[27]CHEN C S,CHIOU C T,CHEN G S,et al.Struc-ture-based discovery of triphenylmethane derivatives

as inhibitors of hepatitis C virus helicase[J].J Med

Chem,2009,52(9):2716-2723.

[28]BROOKS M J,SASADEUSZ J J,TANNOCK G A.Antiviral chemotherapeutic agents against respiratory

viruses:where are we now and what's in the pipeline

[J].Curr Opin Pulm Med,2004,10(3):197-203.[29]DUBUISSON J,PENIN F,MORADPOURD.Inte-raction of hepatitis C virus proteins with host cell

membranes and lipids[J].Trends Cell Biol,2002,12

(11):517-523.

[30]HUANG M,SUN Y,YANG W,et al.ACH-806:a po-tent inhibitor of HCV relication with a novel mecha-

nism of action[J].J Hepatol,2007,46(1):S221.[31]WYLES D L,KAIHARA K A,SCHOOLEYRT.Synergy of a hepatitis C virus(HCV)NS4A antago-

nist in combination with HCV protease and polyme-

rase inhibitors[J].Antimicrob Agents Chemother,

2008,52(5):1862-1864.

[32]YANG W G,ZHAO Y S,FABRYCKI J,et al.Selec-tion of replicon variants resistant to ACH-806,a no-

vel hepatitis C virus inhibitor with no cross-resistance

to NS3protease and NS5B polymerase inhibitors

[J].Antimicrob Agents Chemother,2008,52(6):

2043-2052.

[33]LI S S,YU X L,KONG L B,et al.Interaction net-works of hepatitis C virus NS4B:implications for an-

tiviral therapy[J].Cell Microbiol,2012,14(7):

994-1002.

[34]EINAV S,GERBERD,BRYSON P D,et al.Discov-ery of a hepatitis C target and its pharmacological in-

hibitors by microfluidic a ffinity analysis[J].Nat

Biotechnol,2008,26(9):1019-1027.

[35]EINAV S,GEHRIG E,GLENN J S,et al.The hepa-titis C virus(HCV)NS4BRNA binding inhibitor

clemizole is highly synergistic with HCV protease in-

hibitors[J].J Infect Dis,2010,202(1):65-74.[36]CONTE I,GIULIANO,ERCOLANI C,et al.Synthe-sis and SARof piperazinyl-N-phenylbenzamides as

inhibitors of hepatitis C virusRNA replication in cell

culture[J].Bioorg Med Chem Lett,2009,19(6):

1779-1783.

[37]TELLINGHUISEN T L,MARCOTRIGIANO J,GORBALENYA A E,et al.The NS5A protein of

hepatitis C virus is a zinc metalloprotein[J].J Biol

Chem,2004,279(47):48576-48587.

[38]PENIN F,BRASS V,APPEL N,et al.Structure and function of the membrane anchor domain of hepatitis

C virus nonstructural protein5A[J].J Biol Chem,

2004,279(39):40835-40843.

[39]ISHIDO S,HOTTA H.Complex formation of the nonstructural protein3of hepatitis C virus with the

p53tumor suppressor[J].FEBS Lett,1998,438(3):

258-262.

[40]LANDRIEU I,HANOULLE X,BONACHERA F,et al.Structural basis for the non-immunosuppressive

character of the cyclosporin A analogue Debio025

[J].Biochemistry,2010,49(22):4679-4686.[41]ROMINE J L,LAURENTRD,LEET J E.Inhibitors of HCV NS5A:from iminothiazolidinones to sym-

metrical stilbenes[J].ACS Med Chem Lett,2011,2

(3):224-229.

[42]GAO M,NETTLESRE,BELEMA M,et al.Chemi-cal genetics strategy identifies an HCV NS5A inhibi-

tor with a potent clinical effect[J].Nature,2010,465

(7294):96-100.

[43]CHEN K X,LESBURG C A,VIBULBHAN,et al.A novel class of highly potent irreversible hepatitis C

virus NS5B polymerase inhibitors[J].J Med Chem,

2012,55(5):2089-2101.

[44]TONIUTTO P,FABRIS C,BITETTO D,et al.R-1626,a specific oral NS5B polymerase inhibitor of hepatitis C

virus[J].IDrugs,2008,11(10):738-749.

[45]NELSON DR,ZEUZEM S,ANDREONE P,et al.Balapiravir plus peginterferon alfa-2a(40kD)/riba-

virin in a randomized trial of hepatitis C genotype1

patients[J].Ann Hepatol,2012,11(1):15-31.[46]LI H,TATLOCK J,LINTON A,et al.Discovery of (R)-6-cyclopentyl-6-(2-(2,6-diethylpyridin-4-yl)

ethyl)-3-((5,7-dimethyl-[1,2,4]triazolo[1,5-a]

pyrimidin-2-yl)methyl)-4-hydroxy-5,6-dihydropyr-

an-2-one(PF-00868554)as a potent and orally avail-

able hepatitis C virus polymerase inhibitor[J].J Med

Chem,2009,52(5):1255-1258.

913

第4期朱仕平等:抗丙型肝炎病毒药物作用靶标和小分子抑制剂研究进展

023中国药物化学杂志第23卷Recent progress of hepatitis virus C targets and

small molecule inhibitors

ZHU Shi-ping,ZHANG Wan-nian,SHENG Chun-quan*

(School of Pharmacy,Second Military Medical University,Shanghai200433,China)

Abstract:In recent years,the infection caused by hepatitis C virus(HCV)is increasing.The current therapy is in combination of pegylated interferon injection and ribavirin oral administration,while it is not much ef-fective with lots of side effects.Thus,there is an emergent need to develop novel anti-HCV agents.With the development of HCV biology,there is in-depth knowledge about HCV infection and replication,which is im-portant to accelerate the process of new drug development.This review summarized recent progress of anti-HCV drug targets and small molecule inhibitors.In particular,chemical structures,anti-HCV activity and structure-activity relationships of HCV inhibitors are focused on.

small-molecule inhibitors

Key words:hepatitis C virus;drug targets;

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上接第311页)

Metabolites from the endophytic fungus of Ceriops tagal

JIN Peng-fei1,2,DAI Hao-fu2,ZUO Wen-jian2,ZENG Yan-bo2,GUO Zhi-kai2,MEI Wen-li2*(1.College of Environment and Plant Protection,Hainan University,Haikou570228,China;

2.Key Laboratory of Biology and GeneticResources of Tropical Crops,Ministry of

Agriculture,Institute of Tropical Bioscience and Biotechnology,Chinese Academy

of Tropical Agriculture Sciences,Haikou571101,China)

Abstract:To study the chemical constituents from the broth of endophytic fungus Penicillium sp.FJ-1of Ce-riops tagal,the constituents were isolated and purified by column chromatography,and their chemical struc-tures were identified by physicochemical and spectral data.During our investigation on FJ-1,five compounds were isolated.Their structures were identified as24R-ergosta-7,22-diene-3,5,6-triol(1),altenuene(2),5-hydroxyaltenuene(3),5'-epialtenuene(4),and talaroflavone(5)by their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and spectral data.All compounds bave been isolated from this endophytic fungus for the first time,and the1H and13C-NMRspectral data of compound3was first reported.

Key words:endophytic fungus;chemical constituent;Ceriops tagal;Penicillium sp.

丙型肝炎病毒

5’ 丙型肝炎病毒(HCV )调查报告 丙型肝炎由丙型肝炎病毒(HCV )感染所致,主要由血液/体液传播。据世界卫生组织 估计,全球有1.7亿人感染HCV 。在我国健康人群抗 HCV 阳性率为0.7%~3.1%,约3800 万人。由于病毒生物学特点和宿主免疫功能等多方面因素, 机体免疫往往难以有效清除病毒, 致使约50%~80%HCV 感染者发展为慢性肝炎, 其中20%~30%将发展成肝硬化。肝硬化患 者中每年有1%~4%发展成为肝细胞癌症。 一、基因组特征: 丙型肝炎病毒呈球形颗粒,直径约为 50nm ,有一脂质包膜。基因组为单链正链 RNA , 链长月9.5kb 。整个基因组只有一个 ORF ,编码一条由3010~3033个氨基酸组成的聚蛋白 前体,该蛋白前体在病毒蛋白酶和宿主信号肽酶作用下, 裂解为病毒的结构蛋白和非结构蛋 白。(如图所示) 苷酸组成,形成4个二级结构域,为病毒复制和翻译所必需。此区是整个基因组中最保守 的区域,所以常常选择该区域的基因序列作为基因扩增的靶序列, 这样可以检测出目前已知 的所有HCV 基因型。3端UTR 包括3个结构域:靠近5'端为基因型特异的多变区 (不同基 因型之 间的核苷酸序列差异较大; 相同基因型之间核苷酸序列比较保守) ;居中部分为一个 多聚U 区域(poly U ),含有50~62个核苷酸,对病毒 RNA 复制至关重要,但不同基因型 的HCV 的多聚U 区域长度不等;3端尾部为高度保守的发夹样结构,称为 X-tail 。通过定 点突变破坏这一结构会导致 RNA 病毒复制的显著降低,说明该区域对 RNA 病毒有效复制 同样重要。5端和3端UTR 之间是一个 ORF 并且分成9个区域:核心区宀E1区宀NS1/E2 区T NS2区T NS3区T NS4a 区宀NS4b 区宀NS5a 区宀NS5b 区。其中 NS5b 区域在不同 型HCV 中同源性较低,可作为 HCV 分型依据。 I □泵闵组图进 Map of HCV genome- :| NG C El EV MSI NS2 NS3 NS4 N55 NC 2522 657? Q3 tJ-iOl - ^-116 poly( A)? 聞 1 L92 3H-I I --------- 托构IX- —I ----------- 非结构区 --------------- nr 在HCV 基因组中,5'端有一个长度和序列非常稳定的非编码区( UTR ),由341个核

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原检测的临床价值

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原检测的临床价值 目的探讨血清中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原(HCV-cAg)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HCV-cAg;采用化学发光方法检测HCV-Ab;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HCV-RNA。结果137例HCV-Ab阳性标本中HCV-RNA与HCV-cAg检测两种方法通过Kappa检验得出的结论一致性较好(P <0.001,Kappa=0.893);HCV-RNA和HCV-cAg阳性检出率分别为40.15%和37.96%,采用配对卡方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71,P>0.05)。55例HCV-RNA阳性标本中HCV-RNA拷贝数对数值与HCV-cAgOD均值之间有良好的正相关性(r=0.882,P<0.05)。结论HCV-cAg检测操作简便,能够缩短诊断丙肝病毒感染的时间,其水平一定程度上能反应丙型肝炎患者体内HCV复制程度,具有较好的临床实用价值。 标签:丙型肝炎病毒抗体;丙型肝炎病毒-RNA;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原 丙型肝炎病毒(HCV)是丙型病毒性肝炎的病原体,主要经血液传播,是目前引起输血后肝炎最常见和最严重的病原体。丙型肝炎能引起急性和慢性肝炎,其感染慢性化占75%~85%,且慢性丙型肝炎与肝硬化和原发性肝癌关系密切[1]。我国丙型病毒性肝炎的报告病例数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严重威胁人民的生命健康。由于目前尚无针对HCV的有效疫苗可供临床使用,因此对于丙肝感染的及早检出并通过一系列有效措施阻断其在易感人群间的传播就显得尤为重要。近年来,陆续出现了一些关于HCV核心抗原(HCV-cAg)可以缩短丙肝感染检测窗口期,提高感染检出率的报道[2-3]。本文通过检测丙型肝炎病毒抗体(HCV-Ab)阳性患者血清中HCV-cAg、HCV-RNA来探讨HCV-cAg检测在临床的应用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137例HCV-Ab阳性血清标本来自我院2014年1月~2015年5月门诊和住院患者,其中男性76例,女性61例,年龄16~68岁,平均39.7岁。所有标本均空腹抽取静脉血离心分离血清,经HCV-Ab检测阳性,选取S/CO>3.0标本,于-20℃冰箱保存备测。 1.2 仪器与试剂HCV-cAg酶免试剂盒购自湖南康润药物有限公司,仪器为意大利亚特斯全自动酶免分析仪;HCV-RNA试剂购自中山大学达安基因股份有限公司,仪器为厦门安普利公司荧光定量PCR检测仪;HCV-Ab试剂为雅培公司原装试剂,仪器为雅培i2000化学发光仪。 1.3检测方法HCV-cAg采用ELISA方法;HCV-RNA采用實时荧光定量PCR 方法;HCV-Ab采用化学发光方法检测。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用率(%)表示,比较采用配对χ2检验;采用Pearson进行相关分析。P<0.05为差

丙肝没有“病毒携带者”一说

丙肝没有“病毒携带者”一说 乙肝有病毒携带者的说法,但丙肝并没有。 丙肝病毒一旦感染,成人的慢性化率可以高达50%到80%,而成人感染乙肝慢性化率只有5%。针对丙肝的治疗,一旦抗体是阳性,接下来丙肝病毒核酸检测也是阳性的话,无论转氨酶高低,这个病人就一定要接受治疗。这个和乙肝治疗是有本质不同的。乙肝病毒核酸检测是阳性,但如果转氨酶正常,就有可能是乙肝病毒携带者,可以不治疗。 丙肝诊断有三个指标 做丙肝诊断有三个指标。第一个是丙肝抗体,如果抗体是阳性,就要检查第二个指标,丙型肝炎病毒核糖核酸。如果核酸是阴性,也不必治疗了。这里有个现实问题,基层医院没有检测核酸的条件,只能检测一个抗体,这就涉及第三个指标——转氨酶水平。如果一个病人丙肝抗体是阳性,没有条件检测核酸,在排除其他肝炎的情况下,转氨酶显示异常,也建议治疗。 不论处于哪个病程,都要积极治疗 丙型肝炎有一个“三部曲”,就是丙型肝炎,肝硬化,肝癌。因为丙肝更为沉默,一旦表现出来可能就到肝硬化、肝癌了。不论处于哪个

病程,丙型肝炎即便是在代偿期的肝硬化病人,采用目前治疗指南推荐的药物并适当延长疗程,疗效也会很好。 尽可能早发现早治疗,目前新型直接抗病毒仿制药已被国际认可,有效性和安全性也已得到证实,患者通过正规渠道获得这些最新药物,且疗程明显缩短,只需要12到24周,就可以治愈丙肝。 小贴士 生活中如何保护肝脏? 1、饮酒适量:喝酒伤肝,酒精引起的肝脏疾病(包括脂肪肝、肝硬化、肝炎等)发病率达4.36%。 2、均衡膳食:营养过剩者、营养不良者、缺少运动,都容易得脂肪肝。 3、不滥用药物:日常生活中遇到头痛脑热,大家都喜欢自己备用一些消炎药或是“败火”药。但几乎所有药物都有正反两方面作用,包括中药,绝大多数药物都要经过肝脏代谢。 4、正常作息,适度运动:每天要保证7小时睡眠时间,建议10点以前入睡为宜。高强度的工作是以人体高负荷运转为代价。所以,工作时“节奏不要太快,压力不要太重,责任不要太大”。 5、保持好心情:“怒伤肝”,心情不好,首先伤到的就是你的肝脏。

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检测说明书

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检测试剂(胶体金法) 说明书 【产品名称】 通用名称: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检测试剂(胶体金法) 【包装规格】 条型单人份:50人份/盒;板型单人份:40人份/盒。 【预期用途】 本产品用于定性检测人血清.血浆样本中的丙型肝炎病毒(HCV)抗体。 丙型肝炎病毒是一种很小的.具有包膜的单股正链RNA病毒,是主要引起非肠道传播的非甲非乙型肝炎病毒,据文献报道,90%以上非肠道传播的非甲非乙型肝炎(NANBH)和25%以上急性散发性肝炎均为HCV感染所致,且35-50%的非甲非乙型肝炎发展为慢性肝炎,与肝癌的发生相关。HCV主要传播通过血源传播,此外还可以其他方式如通过母婴垂直传播,家庭日常接触和性传播等。 【检验原理】 本试剂采用高度特异性的抗体抗原反应原理及胶体金标记免疫层析分析技术,试剂含有被预先固定于膜上检测区(T)的包被用HCV重组抗原。 检测时,样本滴入试剂加样处于预包被的胶体金颗粒结合的标记用HCV重组抗原反应。然后,混合物再毛细效应下向上层析。如是阳性,标记用HCV重组抗原金标粒子在层析过程中先于样本中的HCV重组抗体结合,随后结合物会被固定在膜上的包被用HCV重组抗原结合,在检测区内(T)会出现一条紫红色条带。这条带是包被用HCV重组抗原-HCV抗体-标记用HCV重组抗原金标粒子的复合物在膜上结合形成的。如是阴性,则检测区内(T)将没有紫红色条带。无论HCV抗体是否存在于样本血样中,一条紫红色条带都会出现在质控区内(C).质控区内(C)所显现的紫红色条带是判定是否有足够样本,层析过程是否正常的标准,同时也作为试剂内控标准。 【主要组成成分】 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检测试剂:包被用HCV重组抗原,标记用HCV重组抗原。羊抗鼠IgG,硝酸纤维素膜,玻璃纤维; 缓冲液:成份为氯化钠,磷酸氢二钠,磷酸二氢钠; 25ul吸管 检测记录表 各组份的包装数量如下: 说明:不同批号试剂中各组份不能够互换使用,以免产生错误结果。

编制说明鸭肝炎病毒1型和3型双重RT PCR检测方法

4 附件安徽省地方标准编制说明 检测方型双RT-PC鸭肝炎病型标准名安徽省市场监督管理局下发《关于下201年第一批安徽省地方标准制修订任务来划的函》(皖市监函20151号),编号2019-1-10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负责起草单 安徽省合肥市庐阳区农科南4单位地 参加起草单安徽省动物疫病预防与控制中心 标准起草 序姓单职职电 编制情况 、编制过程简 2011日,收到《安徽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关于下2019年第一批安徽省地方标准制修计划的函(皖市监[2019] 51号)后,立即成立了标准编制工作小组,分工协作,进行标准制订编工作 标准起草过程标准编制小组成立后,明确了组员间的分工协作,在查阅相关资料和总结前期试研究的基础上由潘孝成牵头编制了标准初稿并将初稿分别发给每位标准起草人进行修改完善202月中旬完成标准送审稿第一版 征求意见情况2022日在安徽省农业科学院网站公开征求意见并发送电子稿至安徽农大学、安徽省兽药饲料监察所及部分市、县疫控中心专家征求意见 、制定标准的必要性和意 鸭肝炎病毒Duck Hepatitis Virus, DHV是一种引起雏鸭鸭病毒性肝(Duck viral hepatitis, DVH主要病原。鸭病毒性肝炎主要以雏鸭发生肝炎为病理特征,具有高度传染性和接触性,发病迅速死亡高呈世界性分布DH可分三个血清型在我国主要流行的血清型DHV-DHV-感雏鸭发病后的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非常相似,并且二者混合感染情况也比较普遍,给该病的正确诊断防治带来了极

大的困难 20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公告》112号将鸭病毒性肝炎列为二类动物疫病。本标准建立RT-PC方法将有助于对鸭肝炎病型型的快速诊断以及有效区分,以达到在准确的诊断基础上展鸭病毒性肝炎的防控工作 、制定标准的原则和依据,与现行法律法规、标准的关系,特别是强制性标准的协调 本标准依据生产中鸭病毒性肝炎诊断需要遵《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及相关法律法规遵守执行国家强制性标准及编制规则 目前尚无“鸭肝炎病型型双RT-PC检测方法”的国家或行业标准 、主要条款的说明,主要技术指标、参数、试验验证的论述(详细说明4. 本标“引物设计为根genban上已发布DHV-DHV-保守序列设计即考虑到引的广泛代表性,又考虑到引物的特异性,且经实际验证,符合设计要求 )本标准中“结果判定PC结果判定,当阳性对照出720b左右642b左右扩增条带阴性对照未出现目的条带时实验结果成立被检样品出720b左右扩增条带DHV-核酸阳性被样品出642b左右扩增条带DHV-核酸阳性 、标准中如果涉及专利,应有明确的知识产权说 、采用国际标准或国外先进标准的,说明采标程度,以及国内外同类标准水平的对比情 、重大分歧意见的处理经过和依 、贯彻标准的要求和措施建议(包括组织措施、技术措施、过渡办法、实施日期等 本标准作为推荐性地方标准,应自本标准发布之日起在省内动物疫病诊断机构、规模鸭场全面推施行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有安徽省目前唯一一家获CM认证的动物疫病检测机“安省农科院兽医临床诊断指导中心”,该中心对外开展疫病诊断和检测服务,标准获批后,中心利用该准进行鸭病毒性肝炎的诊断,并指导养鸭场开展鸭病毒性肝炎的预防和控制;另外通过各种途径向省动物疫控检测部门等宣贯该标准,建议它们将“鸭肝炎病型型双RT-PC检测方法”列为其诊鸭病毒性肝炎PC诊断方法 、废止现行相关标准的建 1、其它应予说明的事 注:没有的请填写.

丙型肝炎病毒抗体诊断试剂盒(胶体金法)

丙型肝炎病毒抗体诊断试剂盒(胶体金法) 【检验目的】 定性测定人血清(浆)中的HCV抗体,用于临床术前的初筛查检测。 【实验原理】 丙型肝炎病毒抗体诊断试剂(胶体金法)采用胶体金免疫层析技术,在玻璃纤维素膜上预包被金标鼠抗人IgG抗体(anti-IgG Ab),在硝酸纤维素膜上检测线和对照线处分别包被丙肝混合抗原(Core、NS3、NS4、NS5)和人IgG抗体。检测阳性样本时,血清样本中HCV-Ab与胶体金标记鼠抗人IgG抗体结合形成复合物,由于层析作用复合物沿纸条向前移动,经过检测线时与预包被的抗原结合形成“Atenti-IgG Ab-HCV Ab-HCV Ag”夹心物而凝聚显色游离金标鼠抗人IgG 抗体则在对照线处与人IgG抗体结合而富集显色。阴性标本则仅在对照线处显色,15分钟内观察结果即可。 【样本要求】 1、采集静脉血样本必须在无菌条件下操作,并避免样品溶血。 2、如果血清和血浆样品收集后 7天内检测,样品须放在0-4C保存;大于7天必须-20C—下冷冻保存。 3、常规抗凝剂不影响实验结果。 4、溶血、粘稠及高指标本不适于本试剂。含特殊物质的标本可能会导致检测结果不稳定, 在检测前须清除。 5、在标本中加0.1%NaN3不影响实验结果。 【试验方法】 测试条: 1、将待测标本从储存条件下取出,平衡至室温并编号。 2、将胶体金试纸条从包装盒中取出,打开铝箔包装袋,平置于台面上。 3、用塑料滴管加1滴(10卩)样本血清或血浆,加到试纸条指示箭头下端的加样处。 4、随即滴加2滴样本稀释液(约100^)1。 5、加样后,阳性标本可在1~15分钟内检出,建议15分钟后在最终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 测试卡: 1、将待测标本从储存条件下取出,平衡至室温并编号。 2、将胶体金测试卡从包装盒中取出,打开铝箔包装袋,平置于台面上。 3、用塑料滴管加1滴样本血清或血浆,加到测试卡上的 S孔。 4、随即滴加2滴(约100 ^)1样本稀释液到测试卡上的 D孔。 5、加样后,阳性标本可在1~15分钟内检出,建议15分钟后在最终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 【结果判断】 阳性:试纸条/试卡在检测区和对照区位置出现两条紫红色条带。 阴性:试纸条/试卡只在对照线位置出现一条紫红色条带。 失效:对照区(C)未出现紫红色条带,表明不正确的操作过程或试剂盒已变质 损坏。在此情况下,应再次仔细阅读说明书,并用新的试纸条/试卡重新测试。

丙型肝炎病毒

丙型肝炎由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所致,主要由血液/体液传播。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全球有亿人感染HCV。在我国健康人群抗HCV阳性率为%~%,约3800万人。由于病毒生物学特点和宿主免疫功能等多方面因素,机体免疫往往难以有效清除病毒,致使约 50%~80%HCV感染者发展为慢性肝炎,其中20%~30%将发展成肝硬化。肝硬化患者中每年有1%~4%发展成为肝细胞癌症。 一、基因组特征: 丙型肝炎病毒呈球形颗粒,直径约为50nm,有一脂质包膜。基因组为单链正链RNA,链长月。整个基因组只有一个ORF,编码一条由3010~3033个氨基酸组成的聚蛋白前体,该蛋白前体在病毒蛋白酶和宿主信号肽酶作用下,裂解为病毒的结构蛋白和非结构蛋白。(如图所示) 在HCV基因组中,5’端有一个长度和序列非常稳定的非编码区(UTR),由341个核苷酸组成,形成4个二级结构域,为病毒复制和翻译所必需。此区是整个基因组中最保守的区域,所以常常选择该区域的基因序列作为基因扩增的靶序列,这样可以检测出目前已知的所有HCV基因型。3’端UTR包括3个结构域:靠近5’端为基因型特异的多变区(不同基因型之间的核苷酸序列差异较大;相同基因型之间核苷酸序列比较保守);居中部分为一个多聚U区域(poly U),含有50~62个核苷酸,对病毒RNA复制至关重要,但不同基因型的HCV的多聚U区域长度不等;3’端尾部为高度保守的发夹样结构,称为X-tail。通过定点突变破坏这一结构会导致RNA病毒复制的显著降低,说明该区域对RNA病毒有效复制同样重要。5’端和3’端UTR之间是一个ORF并且分成9个区域:核心区→E1区→NS1/E2区→NS2区→NS3区→NS4a区→NS4b区→NS5a区→NS5b区。其中NS5b区域在不同型HCV中同源性较低,可作为HCV分型依据。 二、分类 急性丙型肝炎——成人急性丙型肝炎病情相对较轻,多数为急性无黄疸型肝炎,ALT升高为主,少数为急性黄疸型肝炎,黄疸为轻度或中度升高。可出现恶心,食欲下降,全身无力,尿黄眼黄等表现。单纯丙肝病毒感染极少引起肝功能衰竭。在自然状态下,其中仅有15%的患者能够自发清除HCV达到痊愈,在不进行抗病毒治疗干预的情况下,85%的患者则发

鸭病毒性肝炎活疫苗(A66株)

鸭病毒性肝炎活疫苗(A66株) Ya Bingduxingganyan Huoyimiao(A66 Zhu) Duck Viral Hepatitis Vaccine, Living(Strain A66) 本品系Ⅰ型鸭肝炎病毒A66弱毒株接种SPF鸡胚,收获感染鸡胚液、胎儿及绒毛尿囊膜混合研磨,加适量稳定剂,经冷冻真空干燥制成。用于预防雏鸭Ⅰ型病毒性肝炎。 【性状】淡红色海绵状疏松团块,易与瓶壁脱离,加稀释液后迅速溶解。 【无菌检验】按现行《中国兽药典》附录3306进行检验,应无菌生长。如有菌生长,应按现行《中国兽药典》附录进行杂菌计数和病原性鉴定(附录3307)、和禽沙门氏菌检验(附录3303),应符合规定,每羽份疫苗含非病原菌应不超过1个。 【支原体检验】按现行《中国兽药典》附录3308进行检验,应无支原体生长。 【外源病毒检验】按现行《中国兽药典》附录3305进行检验,应无外源病毒污染。 【鉴别检验】将疫苗用灭菌生理盐水稀释至1000 ELD50/0.1 ml,与等量抗鸭病毒性肝炎特异性血清混合,置室温作用60分钟后,经尿囊腔接种9~10日龄SPF鸡胚10枚,每胚0.2ml;同时设病毒对照鸡胚5枚,每胚经尿囊腔接种未中和的病毒液0.1 ml(含1000 ELD50)。置37℃孵育120小时,病毒对照组的鸡胚应全部死亡,中和组的鸡胚应在24~120内不引起特异性死亡且至少存活8只。 【安全检验】用1日龄易感雏鸭15只,其中10只,各皮下或肌肉注射疫苗0.5 ml (含10羽份),另5只不接种作为对照,两组分别饲养。观察14日,均应健活。如有非特异性死亡,两组均不应超过1只。否则可重检1次。 【效力检验】下列方法任择其一。 (1)病毒含量测定按瓶签注明的羽份,将疫苗用灭菌生理盐水稀释至1羽份/0.1ml,再作10倍系列稀释,取10-3、10-4、10-53个稀释度,分别尿囊腔内接种8~9日龄SPF 鸡胚5枚,每胚0.1ml,置37℃继续孵育,24小时以前死亡的鸡胚弃去不计,在24~120小时死亡的鸡胚,随时取出,计算ELD50。每羽份疫苗中的病毒含量应不低于104.3ELD50。 (2)用雏鸭检验用1~3日龄易感雏鸭15只,其中10只,各皮下注射接种疫苗0.5 ml (1/10羽份),另5只不接种,作为对照,两组隔离饲养。5日后,取全部免疫鸭和对照鸭,各皮下注射1000 LD50Ⅰ型鸭肝炎病毒W株强毒,观察7日,免疫组鸭应至少有8只存活,对照组应至少有4只发病死亡。 【剩余水分测定】按现行《中国兽药典》附录3204进行测定,应符合兽药生物制品通则的规定。 【真空度测定】按现行《中国兽药典》附录3103进行测定,应符合规定。 【作用与用途】用于预防雏鸭I型病毒性肝炎,适用于各品种雏鸭。 【用法与用量】皮下或肌肉注射,按瓶签注明羽份,用生理盐水或适宜稀释液稀释成每1ml含2羽份,1~3日龄雏鸭每只0.5ml;饮水免疫,剂量加倍。 【注意事项】(1)疫苗稀释后,应放冷暗处,必须在4小时内用完。

鸭肝炎病毒株的分离、鉴定和致病性

毕业论文 外文文献翻译 姓名 学号201208920145年级2012级 专业动物医学 系(院)生命科学学院 二〇一四年四月

鸭肝炎病毒株的分离、鉴定和致病性 摘要[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确定和分析病原体以及最近流行的鸭病毒性肝炎难以控制的原因.[方法]从临沂、潍坊和滨州以及山东省的其他地区呈典型的临床症状的鸭的肝脏和脾脏分离到的病毒,接种于鸡胚或鸭胚,进行RT-PCR,血清学试验、鸭回归试验对其致病特点进行了观察。[结果]分离到4种鸭肝炎病毒(DHV)毒株,以及第5代尿囊液的半数致死量为103.41-105.20每毫升。在DHV 病毒株和1型鸭肝炎病毒之间,血清交叉保护率为20%-80%。4日龄健康鸭的死亡率为50%-100%。所有的可疑鸭有鸭病毒性肝炎的典型病变,24-48小时后死亡高峰出现。[结论]不同DHV的毒力菌株有区域差异。 关键词:鸭肝炎病毒;鉴定;分离;毒力 鸭病毒性肝炎(DVH)是由鸭肝炎病毒(DHV)引起雏鸭的一种急性严重传染病,它的特征病变是肝炎和出血。鸭肝炎病毒可以分为三种类型,I型鸭病毒性肝炎分布于全球,1型鸭肝炎病毒的变异株已经在印度,埃及和美国发现。鸭肝炎病毒在欧洲、美国和亚洲国家广泛传播,导致了养鸭业的严重损失。在中国,1958年首次分离到鸭肝炎病毒。鸭肝炎病毒已经在许多地区发生或流行,严重影响养鸭业的发展。为了有效地控制鸭病毒性肝炎的发生和流行,并确定其病原,我们分离并鉴定了4株DHV 。此外,并观察它们的生物学特性。 1.材料和方法 1.1 材料标准的冻干AV21-1-1株和Ⅰ型DHV阳性血清是从中国兽医药品监察所(中国北京)购得,9-11日龄SPF鸡胚从北京梅里亚重要实验动物技术有限公司(中国北京)购买,11-12日龄非免疫鸭胚从山东昌邑孵化场(中国潍坊)购得,4日龄雏鸭从平度鸭场购买(中国平度)。 1.2 样品采集在临沂、潍坊、滨州及山东省其他地区无菌采取疑似鸭病毒性肝炎的肝脏,制备组织涂片。分别分别接种肝脏样品于琼脂平板,巧克力琼脂平板和麦康凯琼脂平板上,接着在有氧或无氧条件下,37℃下培养3-4天。将培养物进行亚甲基蓝染色和革兰氏染色后,在显微镜下观察,以确定是否有细菌存在。病料用研钵分别研碎,加人3一5倍的灭菌生理盐水后,加人终浓度为1000ug/ml 的青霉素、链霉素,在4℃保存,备用。3000 r / min 离心10分钟,弃去上层脂肪和沉淀颗粒。取中间的透明液体,-20℃保存。 1.3 鸡胚接种通过尿囊腔接种10枚9-11日龄鸡胚,0.2ml每胚,然后在37℃下培养,分别控制鸡胚接种的DHV AV21-1-1株和接种生理盐水。对鸡胚的生长和生

丙型肝炎病毒

电化学检测丙型肝炎病毒,基于特定的脱氧核糖核酸裂解的核酸内切酶酶切位点 刘淑娜,胡耀娟,金娟,张辉,蔡成鑫 2009年1月13号在英国剑桥被收录, 于2009年2月12日被接受,2009年3月2号在网络上作为一个先进的文章被首次出版 DOI: 10.1039/b900690g 基于特定的脱氧核糖核酸裂解的核酸内切酶酶切位点, 我们已经开发出一种新的电化学方法定性和定量检测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 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一个单链核糖核酸病毒,含有约10的10000个碱基,被认为是慢性肝炎的一个主要病原体和导致肝硬化和肝癌的进一步肝纤维化。监测血清或血浆中丙型肝炎病毒核糖核酸用于诊断或确认感染和评估病人对治疗的反应. 已经有了相当大的兴趣发展可靠和简单的方法检测和量化丙型肝炎病毒,这些方法已经参与各种核酸扩增方法,电化学表面等离子体共振,一个压电基因传感器和一个基于荧光检测的传感器和电化学检测等(用过氧化物酶标记的DNA探针和在过氧化氢存在下靠过氧化氢酶减少碘的电化学检测)。不管怎样,所有这些方法被认为是费时费力的,并且需要复杂和昂贵的仪器。 蛋白核酸反应在生命过程中扮演重要的角色,比如DNA复制,转录,重组,损伤,修复。限制性内切酶是一个被研究的很好的DNA结合蛋白分类,并且在发展现代分子生物中成为一个重要工具。然而,就我们最好的知识而言,没有关于裂解内切酶的DNA分析报告,我们已经开发出一种新的方法定性和定量检测丙型肝炎病毒,基于特定的脱氧核糖核酸裂解的核酸内切酶酶切位点。这个发达的方法表现出缓和优势性能,良好的特异性和选择性,并有能力进行实时监测。 丙型肝炎病毒的检测使用合成寡核苷酸如图1所示。硫堇标记探针的DNA在金电极表面上自组装并且与目标CDNA杂化,, 这是一个与丙型肝炎病毒有关的21-mer寡核苷酸。这个检测是基于在变化的硫堇伏安信号前,消化后的BamHI核酸内切酶,它是一个特殊的分子量约为22千道尔顿的核酸内切酶。17 BamHI位识别全双对称序列50-GGATCC-30和催化裂解双链之间鸟嘌呤的Mg2 +存在。在BamHI被消化后,DNA混合在一个特定的点被裂开并且硫堇的电化学信号减少或消失,减少的范围与在不断变化中的目的基因的浓度有关,形成了目的基因的定量检测。 21个碱基序列的HCV RNA(基地位置:8245-8265)逆转录成互补DNA(基因)。碱基序列的合成寡核苷酸是如下:硫堇标记的探针(S1):50-SH-TGG CGT ATG GGA TCC ATA CCC-硫堇-30,目标基因 (S2)50GGGTAT CAT ACG的GGA TCCCCA-30,和两碱基错配的cDNA(S3):50GGGTAT CAT ACG CGT TCC CCA-30。固定的S1被浸渍清洗的金电极浸泡(2毫米的直径,CH仪器)在20ml的S1溶液(1毫摩尔)在41C(步骤a,图1),并孵育48小时。然后用Tris-HCl修饰电极彻底漂洗缓冲液(pH7.6)和水依次除去弱吸附S1。杂化在371C的S1-固定化的金电极浸渍在2毫升的Tris-HC缓冲液(pH值7.6)中含有的cDNA(S2)中,或两碱基错配的cDNA(S3为2小时(步骤b中,图1)中被管理。BamHI切割位点被孵育DNA杂交在改进的TrisHCl(pH值7.6)金电极中进行修饰的金电极含有 20 BamHI, 10mM氯化镁,和50mM NaCl,在 37 度中放置3小时(步骤c中,图。 1),治疗后,电极被清洗并转移入醋酸缓冲液中((0.1M,pH值为5)去记录电化学响应。 虽然单扫描方波伏安法(SWV)和差示脉冲伏安法(DPV)通常是两种方法用于记录响应的DNA生物传感器的循环伏安法在这项工作中,使用由于这相互作用的探针分子与模式DNA可以得到的循环伏安法分析峰电位和电流。阳极和阴极峰也可以通过使用循环伏安法同时进行研究。S1-改性的金电极上的循环伏

丙型肝炎病毒的生物危害评估报告

丙型肝炎病毒的生物危害评估报告丙型肝炎病毒的传播与致病丙型肝炎的传染源主要为急性临床型和无症状的亚临床病人,慢性病人和病毒携带者。一般病人发病前12 天,其血液即有感染性,并可带毒12 年以上。HCV 主要血源传播,国外30-90% 输血后肝炎为丙型肝炎,我国输血后肝炎中丙型肝炎占1/3 。此外还可通过其他方式如母婴垂直传播,家庭日常接触和性传播等。输入含HCV 或HCV-RNA的血浆或血液制品,一般经 6-7 周潜伏期例急性发病,临床表现全身无力,胃纳差,肝区不适,1/3 病人有黄疸,ALT升 高,抗HCV 抗体阳性。临床丙型肝炎病人50%可发展为慢性肝炎,甚至部分病人会导致肝硬及肝细胞癌。其余约半数病人为自限性,可自动康复。丙型肝炎发病机理仍未十分清楚,当HCV 在肝细胞内复制引起肝细胞结构和功能改变或干扰肝细胞蛋白合成,可造成肝细胞变性坏死,表明HCV 直接损害肝脏,导致发病起一定作用。但多数学者认为细胞免疫病理反应可能起重要作用,发现丙型肝炎与乙型肝炎一样,其组织浸润细胞以 CD3+为主,细胞 毒T 细胞(TC)特异攻击HCV 感染的靶细胞,可引起肝细胞损伤。临床观察资料表明,人感染HCV 后所产生的保护性免疫力很差,能再感染不同,甚至部分病人会导致肝硬化及肝 细胞癌。其余约半数病人为自限性,可自动康复。 结核杆菌通常指结核分枝杆菌和牛分枝杆菌,其中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 )是引起人类结核病的主要病原体。 结核分枝杆菌的主要传染途径是经呼吸道传播,由排菌的肺结核病人在咳嗽、喷嚏或大声说话时随呼吸道分泌物排出到空气中,或排菌的肺结核病人随地吐痰通过再生气溶胶(尘埃),携带结核杆菌,飞扬在空气中,被健康的人吸入后发生感染和发病,因此排菌的肺结核患者(尤其是痰涂片阳性未经治疗者)是结核病的主要传染源。一般结核病患者痰中结核杆菌越多,传播的危险性越大。患者排出的飞沫在1-10 微米者,在空气中漂浮时间长,传染性越大。患者病变和症状越严重,传染性也越大。周围人群与患者接触越密切者,受感染的机会越多。与患者同处于空气不流通的室内的密切接触者,受感染的可能性增大。未受结核感染的人是结核病易感人群,由于结核病是人畜共患病,哺乳类动物如牛、鹿、猴、猪、猫、狗等也都可以患结核病。感染结核杆菌后,终身都有可能发病,发病时间因人而异,一般2 个月~20 年才发病。典型肺结核起病缓慢,病程较长,有低热、倦怠、食欲不振、咳嗽及少量咯血。但多数患者病 灶轻微,无显著症状。(1)症状①全身症状表现为午后低热、乏力、食欲不振、消瘦、盗汗等。②呼吸系统症状通常为干咳或带少量黏液痰;继发感染时,痰呈粘液脓性。约1/3 患者有不同程度咯血,咯血后常有低热。大咯血时可发生失血性休克,偶因血块阻塞大气道引起窒息。病灶炎症累及壁层胸膜时,相应胸壁有刺痛,一般多不剧烈,随呼吸及咳嗽而加重。若并发气胸或大量胸腔积液,呼吸困难症状尤为严重。(2)体征早期病灶小或位 于肺组织深部,多无异常体征。若病变范围较大,患侧肺部呼吸运动减弱,叩诊呈浊音,听诊时呼吸音减低,或为支气管肺泡呼吸音。因肺结核好发于肺上叶尖后段及下叶背段,故锁骨上下、肩胛区叩诊略浊,咳嗽后偶可闻及湿啰音,对诊断有参考意义。肺部病变发生广泛纤维化或胸膜粘连增厚时,患侧胸廓常呈下陷、肋间隙变窄、气管移位与叩浊,对侧可有代偿性肺气肿征。 二、结核杆菌的生物学特性从分类学上看结核杆菌属于裂殖菌纲、放线菌目、分枝杆菌科、分枝杆菌属。结核分枝杆菌正常典型的形态是直或稍弯曲、两端钝圆的杆菌,菌体长1-4 纳米,宽0.3-0.6 纳米,无芽胞、无荚膜、无鞭毛,生长发育期间有分枝生长倾向。镜下常呈单个散在或呈“人、 V、T、Y”形排列,菌体多时细菌扭集一起呈绳索状、束状或丛状。此外结核杆菌菌体还具有多形态特征,受不良生长条件的影响可分别表现为杆菌型(基本形态)、滤过型、颗粒型 和球菌型(L型)4 种不同的类型。 分枝杆菌生长缓慢,在人工培养基内繁殖一代约需15-20 小时,一般需2-4 周或更长时间始见菌落生长,甚至有极少数生长极为缓慢者需8 周以上才开始有菌落生长。它为专性需氧菌,生长的温度范围是35-40℃,

丙型病毒性肝炎诊断标准(WS213-2008)

丙型病毒性肝炎诊断标准(WS213-2008)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丙型病毒性肝炎的诊断依据、诊断原则、诊断和鉴别诊断。 本标准适用于全国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对丙型病毒性肝炎的诊断、报告。 2缩略语 HCV:丙型病毒性肝炎病毒 抗-HCV:抗丙型病毒性肝炎病毒抗体 HCV RNA:丙型病毒性肝炎病毒核糖核酸 RT-PCR: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EI.ISA: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IA:酶免疫检测 AL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AST: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 B超:腹部超声显像 CT:计算机断层扫描 MRI:磁共振成像 3诊断依据 3.1流行病学史

3.1.1曾接受过血液、血液制品或其他人体组织、细胞成分治疗,或器官移植。 3.1.2有血液透析史、不洁注射史,或其他消毒不严格的有创检查、治疗史,有静脉注射毒品史。 3.1.3职业供血者,特别是接受过成分血单采回输者。 3.1.4与HCV感染者有性接触史,或HCV感染者(母亲)所生的婴儿。 3.2临床表现 3.2.1急性丙型病毒性肝炎 3.2.1.1病程在6个月以内,全身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和右季肋部疼痛或不适等。 3.2.1.2可有轻度肝肿大、部分患者可出现脾肿大;少数患者可伴低热或出现黄疽。 3.2.1.3部分患者可有关节疼痛等肝外表现。 3.2.1.4部分患者可无明显症状和体征。 3.2.2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 3.2.2.1病程超过6个月,全身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和右季肋部疼痛或不适等。 3.2.2.2部分患者可有肝病面容、肝掌、蜘蛛痣及轻度肝、脾肿大。 3.2.2.3部分患者可无明显症状和体征。

3.2.3丙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 3.2.3.1可有全身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和右季肋部疼痛或不适等。 3.2.3.2可有肝病面容、肝掌、蜘蛛痣及腹壁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及脾脏肿大和脾功能亢进。 3.2.3.3失代偿期患者可有腹水、肝性脑病及消化道出血史。 3.3实验室检查 3.3.1急性丙型病毒性肝炎有血清ALT、AST升高,部分病例可有血清胆红素升高。部分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和丙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患者亦可有ALT、AST升高。 3.3.2血清抗-HCV阳性。 3.3.3血清HCV RNA阳性。 3.4组织病理学检查 3.4.1急性丙型病毒性肝炎 可有小叶内及汇管区炎症等多种病变,其组织学特征包括:a)单核细胞增多症样病变,即单个核细胞浸润于肝窦中,形成串珠状; b)肝细胞大泡性脂肪变性; c)胆管损伤伴汇管区大量淋巴细胞浸润,甚至有淋巴滤泡形成; d)常见界面性炎症。

丙肝 试题

丙肝试题 科室:姓名:得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10题,计50分。) 1、肝炎病毒的传播途径不包括 A、粪-口途径 B、血液传播 C、接触传播 D、呼吸道传播 E、垂直传播 2、关于丙型肝炎病毒和丁型肝炎病毒的描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均为RNA型病毒 B、均需要依赖乙型肝炎病毒完成其病毒复制 C、均主要为经输血注射途径传播 D、均可有慢性携带者 E、均可导致慢性肝炎、肝硬化 3、能通过输血和血制品传播的是 A、HBV B、HCV C、两者均是 D、两者均否 4、下列哪一项不是丙型肝炎的传播途径: A、输血或血制品途径 B、粪口途径 C、注射途径 D、母婴传播 E、日常生活密切接触途径 5、对急性重型肝炎诊断价值最小的是: A、谷丙转氨酶>10OOU/L B、肝性脑病 C、深度黄疸 D、肝脏迅速缩小 E、腹水、鼓肠 6、检测抗HCV最常用的检测方法是: A、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B、间接免疫荧光试验 C、重组免疫印迹试验 D、放射免疫试验 E、间接血凝免疫试验 7、慢性病毒性肝炎的病程一般超过: A、2周 B、1个月 C、2个月 D、4个月 E、6个月 8、有关丙型肝炎下列哪项是正确的: A、HCV只能通过输血传播 B、血清抗HCV是有保护性抗体 C、丙型肝炎临床表现与乙型肝炎相似,但黄疽发生率较乙型肝炎高 D、慢性丙型肝炎的发生率很高 E、急性丙型肝炎时不应使用干扰素抗病毒治疗

9、男,23岁,畏寒发热、全身乏力、食欲减退1周人院。体查:皮肤、巩膜黄染,肝右肋下1cm,脾未扪及,血象:白细胞5.2×109/L,中性粒细胞0.48,淋巴细胞0.52,血色素130g/L,血清总胆红素124.8μmol/L,1min胆红素70.4μmol/L,ALT 420U/L,AKP 6.4U/L,诊断应考虑: A、溶血性黄疸 B、急性黄疸型肝炎 C、淤胆型肝炎 D、急性重型肝炎 E、慢性肝炎 10、男,42岁,17年前发现HBsAg阳性,近20余天来觉乏力,食欲减退,近1周出现皮肤 黄染。体查:重病容,精神委靡,皮肤、巩膜深度黄染,无肝掌、蜘蛛痣,有腹胀,肝脾末扪及,腹水征阳性,ALT 8OU/L,白蛋白30g/L,球蛋白35g/L,总胆红素600μmol/L,凝血酶原活动度24%,诊断应考虑: A、急性重型肝炎 B、亚急性重型肝炎 C、慢性重型肝炎 D、急性黄疸型肝炎 E、慢性肝炎重度 二、判断题:(每小题5分,共10题,计50分。) 1、只要HCV-Ab阳性就需要抗病毒治疗。() 2、ALT正常时,尽管HCV-RNA阳性也不需要治疗。() 3、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是干扰素抗病毒治疗的绝对禁忌症。() 4、EVR是指治疗12周时HCV-RNA阴转或降低>2log。() 5、SVR是指治疗结束至少随访24周检测HCV-RNA阴性或低于检测下限。() 6、RVR是指治疗4周时HCV-RNA阴转。() 7、丙型肝炎的标准治疗方案是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抗病毒治疗。() 8、只要HCV-Ab阳性就可以诊断丙型肝炎。() 9、HCV急性感染后的慢性化率明显高于HBV感染。() 10、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疗程主要依据基因型的不同。() 11、 12、 13、 14、(专业文档是经验性极强的领域,无法思考和涵盖全面,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 供参考。可复制、编制,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

丙型肝炎简介

丙型肝炎(HC)简介 1974年,人们发现输血后肝炎并非由HAV和HBV感染所致,因此许多学者做了大量的研究,但直到1989年美国Chiron公司Choo等率采用分子生物学技术成功地将HCV cDNA克隆成功,才使HC研究取得突破性进展。HCV是第一个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发现的病毒。 一、HCV病毒分子结构 HCV为一单股、正链RNA病毒,其链长度为10000个核苷酸。该链可分为正5`末端、3`末端及位于两个末端之间的病毒编码开读框架(open reading frame, ORF)三部分。 链的5`末端,约有324到241核苷酸组成的区域,有时可形成小的末端发夹样的次级结构,含一个短的直接重复顺序。目前推测其在病毒复制过程中有重要的负调节作用。 3`末端由27-55个核苷酸组成,(不同的分离株,该区的核苷酸长度不一)。 在5`末端与3`末端之间,由9400年核苷酸组成一个大而连续的开读框架。编码3010或3011个氨基酸组成的一个大病毒多肽。从病毒编码框架的上游(5`端)到(3`端),编码不同蛋白质的基因依次为:核衣壳蛋的基因,包膜蛋的基因及非结构蛋的1~5基因。 5`末端里有高度的保守性,其在病毒的复制和保持病毒的性状方面起重要作用。3`末端在病毒的复制过程中可能也起一定的调节作用。单一的ORF称病毒多蛋白前体(Precursor polyprotein)这一大的病毒蛋白前体,但宿主基因和病毒基因编码的蛋白酸的一系列酶切修饰,形成不同大小和功能不一的病毒蛋白。这些病毒蛋白目前主要分两大类:(1)结构蛋白,位于5`末端,包括核心蛋白(C)、包膜蛋白(E1、E2/NS1),是参与组成病毒颗粒的蛋白质;(2)非结构蛋白,又称功能蛋白,包括NS2-NS5,是参与病毒复制和具有其他功能的蛋白质。HCV基因存在显著的变异,这一变异导致HCV不同的分离株间核苷酸序列和氨基酸序列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别,以此将HCV分为若干个亚型。 应用HCV各型特异性CDNA探针,作印迹杂交分析,发现HCV基因型各地区不同。在美国主要为原型(即PT型Prot-otypt)占70%,而K1与K2型较少(10%),在日本K1型占77.7%,K2a占16.5%、K2b占5%,而PT型则甚少见。我国HCV基因型初步分析结果与日本相似,K1型占40.3%,K2a占20.9%,而K2bH占13.43%,K1型较多见,

丙型肝炎病毒

丙型肝炎病毒(HCV)调查报告 丙型肝炎由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所致,主要由血液/体液传播。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全球有1.7亿人感染HCV。在我国健康人群抗HCV阳性率为 0.7%~3.1%,约3800万人。由于病毒生物学特点和宿主免疫功能等多方面因素,机体免疫往往难以有效清除病毒,致使约50%~80%HCV感染者发展为慢性肝炎,其中20%~30%将发展成肝硬化。肝硬化患者中每年有1%~4%发展成为肝细胞癌症。 一、基因组特征: 丙型肝炎病毒呈球形颗粒,直径约为50nm,有一脂质包膜。基因组为单链正链RNA,链长月9.5kb。整个基因组只有一个ORF,编码一条由3010~3033个氨基酸组成的聚蛋白前体,该蛋白前体在病毒蛋白酶和宿主信号肽酶作用下,裂解为病毒的结构蛋白和非结构蛋白。(如图所示) 在HCV基因组中,5’端有一个长度和序列非常稳定的非编码区(UTR),由341个核苷酸组成,形成4个二级结构域,为病毒复制和翻译所必需。此区是整个基因组中最保守的区域,所以常常选择该区域的基因序列作为基因扩增的靶序列,这样可以检测出目前已知的所有HCV基因型。3’端UTR包括3个结构域:靠近5’端为基因型特异的多变区(不同基因型之间的核苷酸序列差异较大;相同基因型之间核苷酸序列比较保守);居中部分为一个多聚U区域(poly U),含有50~62个核苷酸,对病毒RNA复制至关重要,但不同基因型的HCV的多聚U 区域长度不等;3’端尾部为高度保守的发夹样结构,称为X-tail。通过定点突变破坏这一结构会导致RNA病毒复制的显著降低,说明该区域对RNA病毒有效复制同样重要。5’端和3’端UTR之间是一个ORF并且分成9个区域:核心区→E1区→NS1/E2区→NS2区→NS3区→NS4a区→NS4b区→NS5a区→NS5b区。其中NS5b 区域在不同型HCV中同源性较低,可作为HCV分型依据。

应用双抗原夹心法和间接法两种方法检测丙型肝炎病毒抗体的结果比较

中国疗养医学2019年第28卷第2期Chin J Convalescent Med ,Feb.2019,Vol.28,No.2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 [J ].Annals of the American Tho-racic Society ,2017,14(3):441-443. [11]Maury E ,Guglielminotti J ,Alzieu M ,et al.How to identify patients with no risk for postextubation stridor ?[J ].Journal of Critical Care ,2004,19(1):23-28. [12]Kriner EJ ,Shafazand S ,Colice GL .The endotracheal tube cuff-leak test as a predictor for postextubation stridor [J ]. Respiratory Care ,2005,50(12):1632-1638. [13]Jaber S ,Chanques G ,Matecki S ,et al.Post-extubation stridor in intensive care unit patients.Risk factors evaluation and importance of the cuff-leak test [J ].Intensive Care Med ,2003,9(1):69-74. (收稿日期:2018-08-13) 文章编号:1005-619X (2019)02-0124-03 DOI 编码:10.13517/j .cnki .ccm .2019.02.005作者单位:475000河南省开封市中心医院 应用双抗原夹心法和间接法两种方法检测 丙型肝炎病毒抗体的结果比较 王俊芳 【摘要】目的比较应用双抗原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和间接ELISA 法两种方法检测丙型肝炎病毒 抗体(抗-HCV)的检查结果, 为临床血液样本抗-HCV 的筛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2017年6月至2018年2月某院检测的1300份住院患者传染病丙肝筛查标本作为研究对象, 经荧光定量PCR 血液筛查,其中抗-HCV 阴性标本1221份,抗-HCV 阳性标本79份,所有血液样本均分别采用双抗原夹心ELISA 法和间接ELISA 法进行 检测,记录两种检测方法的结果,并与荧光定量PCR 血液筛查结果进行对照,计算两种检测方法的灵敏度、特异度、符合率等指标。结果双抗原夹心ELISA 法检测出抗-HCV 阳性标本1174份,其中真阳性1173份,假阳性1份。间接ELISA 法检测出抗-HCV 阳性标本1072份,其中真阳性1060份,假阳性12份。双抗原夹心ELISA 法检测抗-HCV 的灵敏度、特异度以及符合率分别为96.07%(1173/1221)、98.73%(78/79)、96.23%(1251/1300),间接ELISA 法检测抗-HCV 的灵敏度、特异度以及符合率分别为86.81%(1060/1221)、84.81%(67/79)、86.69%(1127/1300),双抗原夹心ELISA 法检测的灵敏度、特异度以及符合率均明显高于间接ELISA 法,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与间接ELISA 法比较,双抗原夹心ELISA 法检测抗-HCV 的灵敏度和特异性明显提高,能提高临床 检测的准确性,降低假阳性,减少血液的浪费, 可作为临床血液样本抗-HCV 筛查的首选方法。【关键词】丙肝病毒抗体;双抗原夹心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灵敏度; 特异性丙型肝炎是临床常见的传染性疾病,是由丙 型肝炎病毒(HCV)感染引起的[1]。HCV 的传播途径主要是血液传播,能通过输血和血液制品进行传播,已成为世界性的传染病。数据统计,全球每年HCV 感染导致新发丙型肝炎的人数达到了300万~400万人[2-3]。急性丙型肝炎患者可能会进展成肝纤维化、肝癌,严重威胁人类健康[4]。为了控制HCV 的传播,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已成为血液筛查的重要检查项目之一[5]。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法是血液抗-HCV 检测的主要方法, 其中又以间接ELISA 法应用最为广泛,但是间接ELISA 法检测由于会受到血清中非特异性IgG 等因素的干 扰,存在一定的假阳性概率, 影响检测准确性[6]。而双抗原夹心ELISA 法同时对包括IgG 、IgM 等在内的总抗体进行了检测,对抗体进行两次特异性反应,从而减少非特异性的IgG 的干扰。近年来双抗 原夹心ELISA 法在抗HBsAg 抗体、梅毒抗体、 抗HIV 等抗体的检测中均取得到了良好的应用效果[7-8]。本次研究收集2017年6月至2018年2月我院检测的 1300份住院患者传染病丙肝筛查标本作为研究 对象,分别采用双抗原夹心ELISA 法和间接ELISA 法进行检测,以比较两种ELISA 法检测抗-HCV 的结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材料与方法 1.1样本来源收集2017年6月至2018年2月我院检测的1300份住院患者传染病丙肝筛查标本 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692例,女608例,年龄21~ 65岁,平均年龄(43.5±3.7)岁。所有献血者标本经荧光定量PCR 血液筛查,其中检出抗-HCV 阴性标 本1221份, 抗-HCV 阳性标本79份。1.2设备与试剂采用山东艾德康自动加样系统、美国热电酶标仪。血筛间接ELISA 试剂盒和双抗原夹心ELISA 试剂盒均由北京万泰生物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提供(批号分别为C20141228、CS20141001),严格按照试剂盒内说明书操作且均在有效期内使用。 1.3方法先将收集的所有献血者标本进行离心,速度3000r/min ,时间10min ,离心完成后分离血清。然后分别用间接ELISA 法试剂盒和双抗原夹 心ELISA 试剂盒严格按照说明书操作进行检测, 记录两种检测方法的结果。 124··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