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倍数和因数》第一课时教学设计(部分)

《倍数和因数》第一课时教学设计(部分)

《倍数和因数》第一课时教学设计(部分)
《倍数和因数》第一课时教学设计(部分)

《倍数和因数》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上一篇 / 下一篇 2009-05-10 13:51:05 / 个人分类:教育随笔

查看( 222 ) / 评论( 0 ) / 评分( 0 / 0 )

《倍数和因数》第一课时教学设计(部分)

七.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师:请同学们把书打开,翻到70页,把一只你最喜欢的铅笔放在中间,然后把书合上。信封放在书的上面,坐神气!

一、动画导入,铺垫激趣

师:同学们喜欢看动画片吗?喜欢看哪些动画片呢?李老师今天也带了个动画片,想看吗?

(播放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的动画片)

师:刚才我们一起看了一段动画,谁来说说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他们两人之间是什么关系呢?(父子关系)(大头儿子是小头爸爸的儿子),反过来可以怎样说?(小头爸爸是大头儿子的爸爸),那,我和你们的关系呢?可以怎样说?(李老师是我们的老师,我们是李老师的学生)是啊!人与人之间存在着各种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的关系,在数学中,数与数之间同样也存在着这样的关系。

[设计意图:课前动画导入一下子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体会到何谓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关系,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操作实践,理解意义

师:今天,小头爸爸给大头儿子出了一道题:你能用12个同样大的小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吗?请同学们取出信封里的小正方形,我们也来拼一拼,摆一摆。

(课件出示:

想一想:1、每排摆几个?摆了几排?

2、用一个乘法算式把自己的摆法表示出来。)

交流:1、你是怎样摆的?谁能根据他的摆法说一个乘法算式?(板书算式)2、你拼成的长方形可以怎样列式?猜猜他可能是怎样摆的?(课件出示相应的图形)

师:通过刚才的操作,我们发现,用12个同样大的小正方形可以摆出三种不同的长方形,由此我们还得到了这3个不同的乘法算式。以3×4=12为例,我们可以说3是12的因数,(板书:因数)12是3的倍数。(板书:倍数)4是12的因数,12是4的倍数。

师:你能根据另外两道算式照样子说一说吗?

师:你能举一道算式让大家说一说吗?

师:这道算式(板书:18÷3=6)你们会说吗?同桌先商量一下。(指名说)师:看来我们不仅能在乘法算式中找到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也能在除法算式中找到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板书完整课题:倍数和因数)。为了方便,我们在研究倍数和因数时,所说的数一般指不是0的自然数。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操作实践更深层次的目的是于无意中渗透“一对一对地找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同时,为了加深学生对倍数和因数的认识,我特意设计了一道除法算式,旨在通过讨论、交流,使学生获得启发:找一个数的倍数或因数既可以用乘法,也可以用除法。]

三、探索方法,有序思考

(一)找一个数的倍数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12是3的倍数,18也是3的倍数,那3的倍数就只有12和18这两个吗?(不是)还有哪些呢?(学生可能会无序地说,教师有序地写3的倍数),写得完吗?(写不完,有无数个)一般我们只要写出5个,其余用省略号代替。(课件出示:3的倍数:3、6、9、12、15……)

师:刚才同学们是随便说的,而老师是这样按从小到大的顺序写的,你觉得哪个好?为什么?(出示:有序)那用什么办法找3的倍数又对又快呢?(乘法口诀、连续加3)

师:你能有序地找其它一些数的倍数吗?(请打开书本,完成71页上的“试一试”)

(学生汇报,课件出示:2的倍数有:2、4、6、8、10……;5的倍数有:5、10、15、20、25……)

观察探索:观察2、3、5的倍数,你发现一个数的倍数有什么特点?

课件出示表格左半部分:

[设计意图:本部分内容拟采用边扶边放的教学策略。通过学生无序地交流、教师有意识地板书,引导学生发现有序思考的方法;之后让学生独立找2、5的倍数,并且通过综合观察,比较得出一个数倍数的特点。]

(二)找一个数的因数

师:我们已经会有序地找一个数的倍数,那你们会找一个数的因数吗?让我们一起试着找一找18的因数。

师:(学生汇报,师板书)你是怎样找18的因数的?(除法、乘法口诀)在找18的因数时有什么好办法可以既不重复又不遗漏?(探索一对一对地找的方法)

师:你能这样一对一对地找出36的因数吗?(学生汇报,师板书:36的因数:1、36、2、18、3、12、4、9、6),36÷6=6为什么因数只写一个6?

师:在50以内,每人任意挑一个自然数,比一比,谁找的数的因数的个数最多?谁找的数的因数的个数最少?(交流)

观察探索:你发现一个数的因数有什么特点?

出示表格右半部分:

[设计意图:找一个数的因数采取完全放开的教学策略。设计比赛这一环节,是为了让学生在众多的数中体悟到一个数因数个数的多少与数的大小无关,并从中探索出一个数因数的特征。]

小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四、实践应用,拓展延伸

(一)真假我来辨

1、因为2×3=6,所以2是因数,6是倍数。()

2、17的最小倍数是34。()

3、6既是2的倍数,又是3的倍数。()

4、20的最小倍数和最大因数都是它本身。()

5、3的最大倍数是18。()

6、20以内3的最大倍数是18。()

(二)完成书上第72页想想做做第2题,第3题。

师作适当点评。

(三)快乐大转盘

师:接下来我们来玩一个快乐大转盘的游戏。

(出示内圈为带有指针的8,外圈分别为1、40、34、32、2、16、4、80八个数)

游戏1:转盘指针转到哪个数,请同学们举手抢答:用倍数和因数的知识说两句话表示这两个数之间的关系。

游戏2:接下来,李老师想请两小组同学以开火车的形式比一比,哪组同学说得又快又对,若碰到重复的数可以继续说(因为尽管转到了相同的数,但前后学生不是同一人,同样可以进行练习)

游戏3:请同学们为李老师“转”出一个数,然后我根据这个数出道题考考同学们。(16)请学号是16的因数的同学起立!(若接下来的操作中又一次转到16,就可以出“学号是16的倍数的同学起立”。实际上转到16,就可以进行两次游戏,一个是16的因数,一个是16的倍数。学生参与量就多了,可多次练习)

谁能运用今天所学的知识说一句话让全班同学都起立?(学号是1的倍数的同学起立)。

[设计意图:融“玩”与知识的回顾、梳理、建构于一体,让学生在玩中盘点、运用知识,使之真切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不仅好玩而且生动有趣。]

第一课时《四季的脚步》的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四季的脚步》的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四季的脚步》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地朗读课文。读准10个生字的字音。联系课文理解本悄悄、欢乐、欢快的意思。 2、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四季的特点,并能画出自己所喜欢季节的景物。 教学重点: 1、读准字音。 2、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四季的特点,并能画出自己所喜欢季节的景物。 教学难点: 理解悄悄、欢乐、欢快 板书: 18、四季的脚步 春天夏天秋天冬天 溪水唱金蝉叫落叶飘北风吹 小草绿雪花舞 鲜花开 教学过程: 一、前提测评:(3分钟)

1、谈话导入:同学们,我们的大自然可神奇啦。你们看,它给我们带来了什么?(贴图:桃花、荷花、菊花、梅花)你们认识它们吗?知道它们是在什么季节开放的吗? 2、揭示课题:春、夏、秋、冬就构成了一年的四季。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描写四季的优美的诗歌。(板书:四季的脚步) 3、大自然除了给我们带来美丽的花朵,还带来了哪些奇妙的景象呢?我们一块儿伴随着司机的脚步去看看吧。 二、认定目标:(1分钟) 三、导学达标:(26分钟)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你们听(教师配乐朗读)。你好像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2、大自然多美啊!请同学们自己读读这首诗歌,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把它读准。 3、一年四季中,你最喜欢哪个季节?你想给它取个什么名字?(或:你把春天叫什么?) 品读课文,读中感悟。 学习第一节。 1、现在,请你轻轻地闭上眼睛,注意听:春天的脚步悄悄,悄悄地,她笑着走来--你们听到了谁的脚步声了?它是怎样走来的?(悄悄地、笑着) 指导朗读:春姑娘轻轻地向我们走来,读的时候就要把悄悄地读慢些,笑着走来它多高兴啊。会读吗?谁来试一试?

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案《回声》教学设计

31《回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8个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和由熟字组成的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欢快、奇怪、亲切的语气。 3、读懂课文,初步了解回声形成的原因,激发探索科学的兴趣。 4、感受语言的美,体会文中展示的奥秘,展开想象,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读懂课文,初步了解回声的成因。 信息资料 1、生字词语卡片、图片或课件。 2、课前引导学生去生活中体验回声。 教学时数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谈话揭题:(板书:声)你们看这是什么字?平时你们听过什么样的声音?小时侯,老师很喜欢钻到空房子里或是到空旷的山谷中,拉长嗓音不停地大叫:“你是谁?谁在学我说话?”然后总能听到令人兴奋而又好奇的回答。课前我也让大家在生活中去寻找这个感觉,你谈谈自己的体会吧!(学生谈感受)(板题:回声) 二、自读 1、引导学生明确学习任务,自读课文。思考: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注意读准每一个生字的字音,划出带有生字的新词以及不懂的词句。记下自己不明白的问题。 2、交流反馈 ⑴放伴奏带老师范读课文,学生仔细倾听,熟悉课文,巩固生字。 ⑵看动画,进一步熟悉课文,然后自由读,指名读,开火车读。随时纠正错字。 三、识字 1、字卡出示“我会认”中的生字:“呱哩圈纹碰返”。 结合课文内容引导学生把识字与读文联系起来,强调重点字音。如:呱:读什么?“呱呱呱”是谁的叫声?课文里的小青蛙是怎么叫的?(指名读句子、指导朗读);圈、纹:课文中“圈”和“纹”可以组成词语——一圈圈波纹。(出示)看看课文的插图,找找一圈圈波纹是怎么样的?(指名)你能不能根据课文内容用这个词语一句话?(出示课文插图。一圈圈波纹碰到河岸又返回来。) 2、组内识字巩固。组织组间的识字比赛。 四、写字 1、出示我会写中的8个字,组织学生观察,分类学习书写。 2、要写的字中有三个左右结构的字,看看哪些字左窄右宽,哪些字左宽右窄?指名说(洞、纹是前者,影是后者。)范写。生描红,临写。同桌评一评。 3、观察。两个大口框的字——圆,围。大口框和口字的写法不同(口字的左右竖和右边的折向里收,大口框不向里收。)范写。生写。 4、范写“倒、游”提醒各部分应该写的瘦长,紧凑一些。提醒写字姿势。 (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抓住汉字的书写规律和特点,丰富识字写字经验,提高书写能力。) 五、朗读 1、分组自由朗读课文,互相评议,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帮助读书有困难的同学共同进步。 2、指读。喜欢读哪段就读哪一段,师生共同评议。 六、感悟 1、组织学生通过读文,回答自己课前的问题或是在读书中弄懂的问题。回答,读相应

dtnl教学设计之一

《dtnl》教学设计之一 教学目的 1。学会d t n l四个声母,要求读准音,认清形,能正确书写。 2。能用声母d t n l和单韵母a e i u ü拼音,初步指导学生练习直呼音节。 3。练习看图读用拼音写成的短句。 教学重点 1。学会dtnl四个声母,掌握字母的音、形、书写。 2。练习d t nl与a e i u ü拼音,指导学生练习直呼音节。 教学难点 1。d t n l与a e i u ü相拼时所读音的准确性2。直呼音节的训练 教学准备 1。本课的字母挂图或幻灯片 2。拼音音节卡片(自制)

教学时间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师谈话:我们已经学会了单韵母和声母b p m f,还学习了声母与韵母相拼的方法,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新的声母。 (教师板书课题d t n l,并读出字母的音) 一、学习声母d (一)出示图1学习d的音 问:1。图上画的马在做什么? 2。马跑时马蹄会发出什么声音? 讲:马跑时会发出“de de de”的声音,这个音读得轻短些就是d的读音。这个字母的本音很轻,几乎听不到,要读得响亮一些就需要“e”来帮助,成了d的呼读音。 板书:d—e 教师范读:d d—e 学生学读:d d—e (二)观察图画学习d的形

问:字母d与图中的什么地方很像? (马跑后的蹄印与字母d相像) 教儿歌:大马跑步ddd。 与b进行区别 教儿歌:正6 b,反6 d,大马跑步d d d (三)指导书写 讲:d的笔顺是,先在中格写“c”,然后从上格一线下边一点起笔写“|”,与半圆合为d 学生学写d 1—2个 二、学习声母t (一)学习t的音 讲:t发音时,用舌尖抵住上牙床,猛一发音。t的本音几乎听不到,大声读就成了呼读音。 板书:t—e 教师范读:t t—e 学生学读:t t—e (二)学习t的形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文章主旨】 这篇课文写的是周恩来少年时代的一件事,他耳闻目睹了中国人在外国租界里受洋人欺凌却无处说理的事情,从中深刻体会到伯父说的“中华不振”的含义,从而立志要为振兴中华而读书通过读文,让学生感受周恩来的爱国情怀以及他报效祖国的远大志向。激发学生爱国热情的同时,树立为国家繁荣和民族振兴而刻苦学习的远大理想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认识并理解“帝国主义列强、租界、得意扬扬、惩处、巡警、衣衫褴褛、铿锵有力、灯红酒绿、热闹非凡、”等词语,并通过结合上下文、资料引入以及想像画面等方法理解词语,并使学生能够准确、通顺地朗读课文 2.在品读课文的过程中,教会学生“圈点勾画”等,为文章做批注的方法,并渗透边读边思考,边读边想像画面的意识 3.整体解读文本,抓“中华不振”提领全篇,并通过合理想像画面、补充资料让学生深刻感受到“中华不振”的含义,并有感情朗读课文 【难点重点】 重点:在阅读中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难点: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深入体会少年周恩来立志的原因 【教学流程】 一、揭示课题,认读生字词 (一)、展示图片导入新课 1、2009年的国庆,是我们祖国60年华诞在迎国庆的阅兵仪式中,在那万民同庆,举国欢腾中你感受到什么?VCR出示60周年国庆的盛大场面 2、如今的中国国富民强,使得我们骄傲自豪那百年之前的中国是什么样的?VCR出示百年前的中国人民的苦难生活 (二)揭示课题、产生质疑 1、百年之前的中国落后,受帝国主义的欺凌,中国的人民处在水深火热之中,处在生死挣扎的边缘在那样的背景下,一个12岁的少年发出这样的呼声 (出示课题)(齐读) 读了课题,你有什么想知道的? 2、为什么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志向呢?又是谁说的呢?带着这些问题,打开书第25课,自由读书,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设计意图】: 利用两幅鲜明对比的画面冲击学生的心里,从而容易激起学生的学习欲望,同时为后面的学习奠定了情感基础 二、初次感受课文 (一)、通读课文 1、读了课文,你们一定知道是谁立下了这个志向,又是因为什么原因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志向 你用一个词语就说明了周恩来立志的原因(师板书:中华不振) 2、正因为“中华不振”,所以周恩来才立下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志向课文中哪些地方让我们感受到了“中华不振”呢?请你们再次读书,同时拿去笔在书上轻轻地画,凡是能表现中华不振的地方都可以留下你思考的痕迹 3、课文又读了一遍,谁来读读你画的句子从课文哪些地方你感受到了“中华不振”?

《四季》教案78514

《四季》第一课时教案设计 课型:讲读课授课时间:主备人: 教学目标 1. 认识课文中的生字。 2.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做到背诵课文。 3. 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四季的特征,感受各个季节的美丽。 教学重点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认识11个生字,会写“七、八、九、无”4 个字 教学难点:认识11个生字。 教法:讲解、启发、引导 学法:读、认、背、练 教学准备:拼音卡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一、画面渲染,激情导入 1 ?教师引言:同学们,看,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什么? 2?教师引问:秋天,除了我们刚从画面上看到的景色之外,你还能看到什么?一年之中,除了秋季,还有哪些季节?真好,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四季,去欣赏四季的美丽景色。 二、自主读书,合作探究 1 ?教师引学:请同学们借助拼音,自主识字,用圆形画出会写的字,用三角形画出会认的字。 2 ?教师引导:同桌交流,如果遇到困难要相互帮助。

3.教师巡视,组长检查,总结方法,练习说话。 4.教师引导学生汇报生字认读情况。 (1) 做游戏识字。多媒体课件出示能够明显体现四季特征的事物的带字图片( 柳树、荷叶、菊花、梅花、雪人、草芽、谷穗、桃花、橘子、麦苗、杨梅等) ,让认识的学生上来说说这些事物是属于哪个季节的。 (2) 教师出示生字卡片,学生认读卡片上的生字。 (3) 学习多音字“地”。 (4) 开小火车:每个同学和每个生字打个招呼,先开小火车读,适当给予评价, (5) 扩词。 (6) 练习说话。用“是”练习说一句话。 5.自由读文。 6.学生赛读,师生评价。 7.合作探究,朗读课文。 小组合作,选择自己喜欢的季节,美美地读一读。试着背一背。 8.学生质疑,在读中感悟。预设:学生会提出以下两个问题: (1) 小草、荷叶、谷穗、雪人都是景物,怎么会说话呢? (2) “谷穗”是什么?它为什么会弯弯的呢? 三、教师指导,学生练写 1.指导学生书写“四、是、天” 。 (1) 引导学生发现“四、我、是、天”的每一笔在田字格中的位置。(2) 学生观察字形。

回声教学设计

《回声》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小时候,我们曾在空房子里或山谷中,听到过奇妙的回声。那时,一种莫名的兴奋涌上心头。探索科学的兴趣,就在这神奇的发现中自然而然地产生了。现在,我们捧读课本,与学生一起诵读,体验小青蛙的快乐、奇怪,体会青蛙妈妈的亲切、智慧。本着“让学生在学习中收获快乐,让我们自己在教学中回味童年。”的理念,我设计了本节课的教学。 教学目标: 1、巩固练习要求会认的6个生字。会写“倒、圆、游、围”四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欢快、奇怪、亲切的语气。 3.读懂课文,初步了解回声形成的原因,激发探索科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有感情朗读课文,读出不同人物的不同语气。 教学难点:让学生读懂声波和水波一样,碰到障碍物就会返回来产生回声。 教学过程: 一、激发情趣、揭示课题: 同学们,喜欢看动画片吗?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一段有趣的动画片,请同学们边看边想:动画片中的小白兔听到的是什么声

音?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同学们都已经知道了回声是一种非常有趣的自然现象,而且大家都想弄明白它到底是怎么形成的。那么今天我们就继续来学习第31课《回声》。 二、引生入境、复习生字: 大家知道,课文中有一只活泼可爱的小青蛙,还有一位慈祥的青蛙妈妈,现在青蛙妈妈要带小青蛙去一个非常美丽的地方玩,你们想不想去?不过青蛙妈妈说了,想去的孩子得先读出荷叶上的字词。(复习学过的六个生字,及相关的词语。) 三、指导朗读,突破重难点: (一)进入情境,体会景美 你们真是一群聪明的孩子,现在请大家闭上眼睛,我们随着青蛙妈妈出发啦!大家一起走在田间的小路上,忽然听见了哗哗的流水声,啊!到地方了!快看看,你都看到了什么?(出示课文插图)看到这样美丽的景色你想说什么? 课文中第一自然段就向我们描述了这个美丽的地方,谁想把对这里的赞美通过你的朗读来表达出来? 在这个自然段中有两个需要我们会写的字呢!(指导书写:圆、倒。强调生字在格中的占位) (二)抓住标点,体会心情 1、小青蛙跟着妈妈游到桥洞底下了,他看到这美丽的景色可高兴了,你们听,他在说什么? 出示:“呱呱呱,多好看啊!

《荷花》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荷花》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荷花》(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阅读教学的紧要任务是引导学生学习语言,发展语感。因此,阅读教学的整体构架必须以培养学生的语感为核心,以指导读书活动为“经”,以字词句的训练为“纬”;阅读教学的基本策略必须坚持“重感悟、重积累、重运用”。《荷花》第一课时的教学设计,力图落实和体现上述教学理念。 【设计特色】 以“读”为经,以“练”为纬,培养学生的语感。 【教学流程及设计意图】 一、设境激趣,触发语感 创设语境。学生齐读课题后,教师问:“哪些同学看过荷花?请你用一个词来形容自己看过的荷花。”(亭亭玉立的荷花、婀娜多姿的荷花、千姿百态的荷花……) 教师引入:“这样的荷花,同学们还想看吗?请大家边看边想,你看到了什么。看的时候,同桌之间可以交头接耳、指指点点。”随后用课件呈现多幅荷花照片并伴随播放背景音乐。教师作随机点评,并相机教学部分生字新词。 二、充分诵读,激活语感 在读中揣摩思路。学生交流后,教师引入:“同学们是这样看荷

花的,作者又是怎样看荷花的呢?请大家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作者是怎样看荷花的,你是从哪儿体会到这一点的。”学生读完全文后?淌ψ橹??嘟涣鳌#ɡ?纾鹤髡咂炔患按?乜春苫ā⒆髡呓蚪蛴形兜乜春苫ā???br> 在读中整体感知。当学生体会到作者是这样看荷花时,教师要趁势引导学生说出自己是从哪段课文中体会到这一点的。然后组织学生反复诵读相应的段落。课文第2段可组织学生进行发散性诵读,鼓励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出不同的感受和情味;课文第3段可组织学生进行竞赛性诵读,鼓励学生一个比一个读得好;课文第4段可组织学生进行示范性诵读,以优生的朗读为样板,鼓励学生向优生学习朗读。在学生的诵读过程中,教师随机引导学生对课文内容(闻到清香——观察形状——欣赏姿势——想象情景——回到现实)进行整体感知。 三、潜心品读,领悟语感 在读中有所感悟。在学生充分诵读,整体感知的基础上,教师引入:“作者是这样看荷花的,作者又是怎样写荷花的呢?请同学们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第2段课文。边读边想,你觉得这段话中哪个句子写得特别美,说说你对这个句子的体会。”学生自读课文,潜心品读美的语言。随后组织汇报交流。对学生的交流,教师做两个层次上的把握:一是面上的层次。对多数的语句,只要学生有所感悟且言之有理,均予肯定,但不作充分展开,把主要精力花在读好、读美这些语句上面;二是点上的层次。对极少数重点语句,教师要视学生的

《四季》第一课时教案(部编版一年级教案设计)

《四季》第一课时教案(部编版一年级教案设计) 教学设计理念: 《四季》是一首童趣浓厚的诗歌。通过对春天的草芽、夏天的荷叶、秋天的谷穗、冬天的雪人这几种代表性事物的描述,表现四季的特征。抓住“一年四季的不同特点”这条研读主线,读中悟,悟中读;读中说,说中议;从读中习得语感,发展语言,启迪智慧,让他们感受到四季的美丽与可爱。同时,又以生字教学为重点,通过观察、分析、讨论,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学习11个生字,认识2个偏旁。 (2)能读准字音,感情朗读。 (3)了解一年四季每个季节的特征。 (4)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 把握儿童诗的特点,并以读贯穿始终,注重学生的感知、联想、体验等心理活动,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过程,以此发展言语,启迪智慧,让他们感受到四季的美丽与可爱。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感知四季的不同特征,激发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点:认字和朗读

教学难点: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朗读,感知四季的不同特征,激发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教学(实验)器材: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扶放法 教学活动过程设计: 一、揭示目标 1、揭示课题 (1)小朋友,你们知道一年有几个季节吗?哪几个? 小朋友都知道一年有春、夏、秋、冬四个季节(板书:四季)。但是,我们现在是一年级的小学生了,这4个字不但要会说,还要想办法记住它们。 (2)有一位和你们一样大的小朋友呀,他在每个季节当中选了几样东西,编成了一首很美很美的诗歌,你们想读吗? 2、学生自学 (1)学生自主选择学习方式,按要求自学。 放声朗读,要求想办法把音读准。 3、自学检查 ①出示生字,指名说、带读。 ②自由读、开火车读生字。 *练一练,连一连: Yuanshiduijiushouxiayexuedongduqiu 对说是叶圆夏秋雪肚就冬

《四季》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四季》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七、儿”4个字。认识笔画和4个偏旁“月、雨、口、禾”。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知道四季的特征,感受各个季节的美丽。 教学重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认字和练习朗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朗读,感知四季的不同特征,激发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教具准备: 生字、词语卡片、课件、磁石。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 师:小朋友们,你们知道一年有几个季节吗?今天老师把春天、夏天、秋天、冬天,请到了我们的教室里,请看,他们来了。(多媒体课件依次呈现美丽的春、夏、秋、冬景色) 相机出示图片,教师根据图片描述来创设情境: 春天:春天到了,柳树绿了,小草从地底下钻了出来,瞧,桃花笑红了脸,迎春花正在向小朋友们招手呢!告诉我们春天已经来到。这就是万物复苏的春天。(出示卡片:春天。指名认读。) 夏天:夏天的清晨,只要一到荷花池,远远地就能闻到一阵清香,那是满池的荷花开了,碧绿的荷叶象一个个大圆盘似的,上面还有小露珠呢!真可爱!瓜地里的西瓜也成熟了,相信里面的果肉一定是甜滋滋的。向日葵也面朝太阳,开得多热闹啊!这就是生机勃勃的夏天。(出示卡片:夏天。指名认读。) 秋天:这是黄叶飘飘的秋天,北京的香山公园一到秋天,就出现了“霜叶红于二月花”的美景,真是一片火红。农民伯伯正忙着大丰收呢。(出示卡片:秋天。指名认读。)冬天:这是大雪纷飞的冬天,山上、树上全都是白茫茫一片,北方的小朋友还可以滑雪、堆雪人,非常好玩。这就是银装素裹的冬天。(出示卡片:冬天。指名认读。)师:这就是四季带给我们的感受,(板书:四季)各有各的特色,各有各的美。(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把学生带入了特定的情境之中,让学生在情感体验中引发情感冲动,为进入新课学习储备必需的情感因素。) 二、教师范读课文。 师:下面就让我们随着优美的音乐走进课文,去看看课文给我们带来的四季。师:好听吗?想不想读读。(一年级学生模仿性强,教师有感情地范读,准确地传情,能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从而激发学生强烈的读书欲望。) 三、初读课文。

[回声,教学设计]《回声》教学设计

《回声》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第31课。 【教学理念】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八单元主要是以科学知识为专题编排的,《回声》是一篇生动形象的科学童话,在读书识字的同时,培养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的兴趣。本课采用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以读为主,引导学生对“回声”这一科普知识的好奇心,激发学生探索回声成因的兴趣。本课重点介绍了回声形成的原因。我在设计这一课时,引导学生在多形式的朗读中体会情感,在水波形成原因的基础上探究回声成因,借助课件直观展示“水波和声波”的图片来分解重点,用“回声”音频的播放来突破难点。同时,低年级学生也不能忽视其识字教学,本课采用在复习中巩固、在朗读中识记、在兴趣中记忆等多种形式锻炼学生的听、说、读的能力,夯实教学基础。 【教学目标】 1.认识“呱、圈”等6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第四和五自然段,读出亲切、欢快的语气。 3.通过课前体验、朗读课文、合作探究等形式了解回声形成的原因,激发学生探索科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理解第四和第五自然段。 【教学难点】 了解回声形成的原因。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师:上一节课我们读通了《回声》这篇小故事,认识了许多生字宝宝,你们还记得这些生字宝宝吗? 1.PPT出示生字:呱、哩、圈、纹、碰、返。 (指名认读、开火车读)

师:同学们的记忆真棒,那么生字宝宝的“朋友”你们还记得吗? 2.PPT出示:呱、哩、圈、纹、碰、返的组词。(分男女生读) 师:看来同学们上节课学得非常认真,我们不仅记得这些字,还要记得这篇课文讲了小青蛙和妈妈一起明白回声的故事,这节课我们继续来读读这个故事。 3.复习岸、洞、纹、影四个要求会写的字,并提示识记方法。 4.复述课文内容:《回声》是一篇青蛙妈妈带领小青蛙明白回声成因的小故事。 设计意图:复习巩固,检查第一课时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回顾课文整体内容。 (二)细读课文,感悟回声 1.学习第一自然段。 (1)师:(出示图片)同学们,你们看到了什么?是课文的哪一自然段?谁来读一读? (2)师复述:“小河上有一座石桥,半圆的桥洞和水里的倒影连起来好像一个大月亮。”读这句话,你们发现了什么?(比喻句) (3)试一试:哪个同学来试着说个“……像……”的句子? 设计意图:锻炼学生的说话能力和模仿能力。 2.学习第二自然段。(请学生读第二自然段) 师:接下来小青蛙跟着妈妈游到了哪里? 生:桥洞低下。 师:看到了什么? 生:美丽的景色。 师:看到美丽景色后小青蛙说了什么? 生:呱呱呱,多好看哪! 教师课件出示这句话:呱呱呱,多好看哪! 师:仔细看,这句话的结尾是什么标点符号呀?

一年级拼音dtnl教案

一年级拼音dtnl教案 编写者 第教时 教学内容《dtnl》 设计 理念 注重了学习方式的变革。能够从学生的学习实际和身心发展需求出发,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实践,以参与求体验,以合作求创新,以探究求发展。在声母音形教学上,充分相信学生,让学生间尝试学、互相教学、讨论研究学,学生主体地位凸现,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 创造性的使用教材。 在深知学情的基础上,打破了以往拼音教学单一的呈现方式,及各个字母按音形义讲解,采取了集中训练,减少头绪,加强综合的教学思路。一些弹性要求和交流展示拓宽了学生思维和活动空间,使学生的创造力在教师的感召下得以彰显。 拼音教学生活化、情境化。以游戏和活动为主线,让全体学生积极动口、动脑、动手,多种感官协同参与。 课时 教学

目标 学会dtnl四个声母,读准音,记清形,正确书写。 学会dtnl与单韵母拼读音节及带调拼读音节。 初步学会朗读音节句,懂得词语连读,能有感情地朗读儿歌。 认识“大、米、土、地、马”5个生字,并能在一定的语境中使用。 教学重点 声母dtnl的发音及dtnl与韵母拼读音节。 教学难点 nl的发音及nl与韵母的拼读。 教学资 一根筷子、投影片、声母卡片、一把雨伞、磁带 修改意见教学 过程教学 过程 课时 复习检查。 卡片认读声母:bpf,这些字母我们称它们什么?声母一般都站在音节的最前面。 认读韵母卡片,这些字母我们称它们为什么?再人带调韵母,教师讲解:声调都标在韵母上面。

复习带调音节bápábàāùbùǒ等。 认读生字和词语:爸、妈、我、爸爸、妈妈 导入新课。 这节课,我们要学习两个声母和它们的拼音。比一比,看哪个小朋友最认真,最聪明,学得最好,读得最准。 教学声母d。 看投影说话引出d:图上画了什么?它会发出什么声音?说话:鼓棒敲鼓,咚咚咚。 师引出:鼓声“咚”的声母就是d,板书:d。 教学d的发音,记清形。 听:教师示范发音,舌尖顶住上颚,堵住气流,然后舌尖突然离开,让气流冲出来。 看:教师范读时的口形,发音部位。 读:领读,齐读,正音。 记:马蹄声响ddd像个反6ddd左下半圆ddd 教学d的书写。 范写:两笔写成,半圆也在2楼。 书空:作业本上写三个。 教学d与单韵母组成的音节。 板书d,声母是→d。板书ì,韵母是→ì。声音不中断,紧接着带出ì,直呼→dì。板书:dì。 开火车读di的四声,组词读。

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司马迁发愤写〈史记〉》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融安县实验小学吴迷娟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前交流: 师:同学们,我们都知道读名人名言能够给我们很大的启发,能使我们有很大的收获。谁来说一句名人名言? 预设: 1.热爱书吧,这是知识的源泉。(高尔基) 2.为中华崛起而读书。(周恩来) 3.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鲁迅) 4.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陶行知) 师:名人名言是汪洋大海,我们从中受到启迪。今天老师也带来了一条名言,请同学们一起读:(大屏幕出示)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司马迁 学生齐读。 师:同学们读得真响亮。上课。 教学过程: 一、名言导入,引出课题。 师:这句名言是什么意思呢?让我们一起到12课中去寻找,请同学们跟老师一起写课题。(师生同写:司马迁发奋写史记,师故意写错漏) 预设学生回答:1.老师,你“发愤”的“愤”写错了,应该是“愤怒”的“愤”。 2.老师,你遗漏了书名号,《史记》是一本书,应该加书名号。 评价学生:这两个字很容易混淆,老师也混淆了,谢谢你的提醒。(老师将“奋”改为“愤”。)你有一双锐利的眼睛,《史记》是一本书,不能遗漏书名号。看来,马虎不得啊! 师:现在,课题写对了,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课题。 生:齐读课题。 二、浏览课文,感知名言。 师:请同学们打开课本66页,很快地浏览一遍课文,找到解释司马迁这句名言的句子,用波浪线划下来。 生:在第三小节:“人总是要死的,有的重于泰山,有的轻于鸿毛。” 师:一起读这句话。请对照司马迁的名言,看看“固”是什么意思? 生:“固”是“总是”的意思。 师:“或”什么意思?

《四季》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四季》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和冬天的雪人这几种代表性事物的描述,表现四季的特征。诗歌采用拟人的手法,排比的形式,语言亲切、生动,读来琅琅上口,能唤起学生对生活的感受。四幅插图色彩明丽,形象生动,便于学生观察和想象。 本课的教学目标: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朗读,感知四季的不同特征,激发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点是学习朗读课文,在课文中识字。 学情分析: 我们的教学面对的是刚入学的六、七岁的孩子,学生缺乏生活经验,对儿歌中所涉及到的谷穗弯弯不太容易理解,最好结合实物进行教学,直观明了;理解鞠着躬、大肚子一挺等动作,与表演相

结合,既有趣有生动,符合低年级儿童好动、好玩的特点,让学生在玩中学,在乐中学,这样能增强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让他们感觉到乐在其中。 教学要求: 1、认识11个生字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四季的特征,感受各个季节的美丽。 教具: 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各种景物头饰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几幅美丽的图画,你们想看吗? 生:想! 师:请看大屏幕!(课件以连环形式出现春、夏、秋、冬四幅图画,最后定格。) 师:这四幅图画分别画的是什么季节?你从哪看出来的?选择一幅你最喜欢的说一说!(学生发言,师适时点评)

师:那么春、夏、秋、冬就构成了我们一年的四季。(师板书课题,生齐读。) 过渡:同学们,春、夏、秋、冬四个季节各有各的景色,都很美,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欣赏欣赏四季的美景吧! 一、初读课文,认读生字。 (一)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师:请同学们把书翻到61页,边看课文边听老师朗读,小耳朵认真听!(师朗读课文) 师:你们想读吗? 生:想!

小学音乐课教案《友谊的回声》教学设计

小学音乐课教案《友谊的回声》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认真聆听《回声》知道音乐中表现回声的方法感受音乐与大自然的关系激发学生在音乐的感悟下去探索、发现大自然的奥秘2、认识力度记号f,p,知道它们的含义并能在实践中正确运用3、通过学唱《友谊的回声》鼓励学生在人际交往中追求友谊并建立美好的友谊 教学重点:力度记号在音乐中的实践运用 教学难点:音乐中表现回声的方法后半拍起唱的演唱方法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1、谈话:在自然界中有很多神奇的现象老师和一位同学来合作一下请同学们猜一猜这现象 2、你知道回声(激发兴趣让学生说一说)师小结:回声是发生在山谷中的一种自然现象回声和我们发出的声音(我们把它称为原声)相比有什么相同又有什么不同 二、欣赏《回声》 1、引入:音乐家发现了这一奇妙的自然现象有音乐家就想到用音乐来表现回声当然这个作品中的回声并不是对着山谷唱歌而是两个合唱队模拟出来的我们一起来听一听你知道这两个合唱队是怎样配合着表现回声的

2、认识力度记号:像我们刚才不同力度的演唱在音乐中有专门的音乐记号叫力度记号刚才我们在演唱中用了两种不同的力度fP,(出示强弱)歌曲里表现原声的用了种记号表现回声的呢 3、再次聆听回声(出示歌谱)感受乐曲中强弱的对比 三、发声练习男女声分组唱随老师的琴声唱一唱歌曲用自己的声音表现一下回声处理:歌曲其他部分用中强的力度来演唱表现叙述的语气 四、学唱歌曲引入:今天我们一起来学唱一首《友谊的回声》先听一听歌曲想一想为什么叫友谊的回声指名学生回答师小结:面对山谷我们发出样的喊声山谷就会传给你样的声音这其实就像我们人与人之间你对别人付出了样的真心别人就会对你有样的友谊这就是友谊的回声 1、欣赏歌曲随音乐轻轻唱一唱歌曲 2、个别指导 A、出示:我喊一声喊一声噢噢噢问:这个记号(PP很弱)师生配合唱一唱注意休止符 B、出示:回声回声…可爱的回声师独自唱一唱请学生为老师伴奏(拍手拍腿)述:这里有一个休止符表示后半拍起唱请同学们在为老师伴奏的时候注意一下这里的休止符是把握的(师再唱生伴奏)我们一起来试一下(师弹琴生边拍手边唱逐步脱离拍手拍腿)3、随老师弹琴生轻轻演唱歌曲第一段“向着大森林”尾音指导

小学一年级语文《dtnl》教案

《dtnl》 教学目的 1.学会dtnl四个声母,要求读准音,认清形,能正确书写。 2.能用声母dtnl和单韵母aeiuü拼音,初步指导学生练习直呼音节。 3.练习看图读用拼音写成的短句。 教学重点 1.学会dtnl四个声母,掌握字母的音、形、书写。 2.练习dtnl与aeiuü拼音,指导学生练习直呼音节。 教学难点 1.dtnl与aeiuü相拼时所读音的准确性 2.直呼音节的训练 教学准备 1.本课的字母挂图或幻灯片 2.拼音音节卡片(自制) 教学时间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师谈话:我们已经学会了单韵母和声母bpmf,还学习了声母与韵母相拼的方法,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新的声母。 (教师板书课题dtnl,并读出字母的音) 一、学习声母d (一)出示图1学习d的音 问:1.图上画的马在做什么? 2.马跑时马蹄会发出什么声音? 讲:马跑时会发出“dedede”的声音,这个音读得轻短些就是d的读音。这个字母的本音很轻,几乎听不到,要读得响亮一些就需要“e”来帮助,成了d的呼读音。 板书:d—e 教师范读:dd—e 学生学读:dd—e (二)观察图画学习d的形 问:字母d与图中的什么地方很像? (马跑后的蹄印与字母d相像) 教儿歌:大马跑步ddd。 与b进行区别 教儿歌:正6b,反6d,大马跑步ddd (三)指导书写 讲:d的笔顺是,先在中格写“c”,然后从上格一线下边一点起笔写“|”,与半圆合为d 学生学写d1—2个 二、学习声母t (一)学习t的音

讲:t发音时,用舌尖抵住上牙床,猛一发音。t的本音几乎听不到,大声读就成了呼读音。 板书:t—e 教师范读:tt—e 学生学读:tt—e (二)学习t的形 问:声母t与图中哪一部分很像? (t与伞把的下半部分很像) 教儿歌:小伞把儿ttt。 (三)指导书写 讲:t要占中格和上格,先写“L”,再写“-”学生学写t1—2个 课中休息:(自定) 三、学习声母n (一)学习n的音 讲:n发音时与t相似,只把舌尖抵住上牙床,让气流从鼻腔中透出,n也有本音和呼读音。 板书:n—e 教师范读:nn—e学生学读:nn—e (二)学习n的形 问:n与m比较有什么不一样? 教儿歌:一个门洞nnn,两个门洞mmm。 (三)指导书写 讲:n占中格,先写“|”再写“” 学生学写n1—2个 四、学习声母l (一)看图学习l的音 问:1.图上的小朋友在做什么? 2.赶猪时嘴里会发出什么声音? 讲:“le”读的轻短时就是“l”的读音,大声读就是呼读音。 板书:l—e 教师范读:ll—e 学生学读:ll—e (二)学习l的形 教儿歌:小棍赶猪lll (三)指导书写 讲:l占中格和上格从上到下一笔写成。 学生学写l1—2个 五、巩固练习 1.读声母,读呼读音。 2.用儿歌区别b—d,m—n,f—t。 板书设计

桥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公开课)

《桥》第一课时二案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桥》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学期第四组的一篇感人的文章。本组课文讲述了一些感人的故事,让学生在阅读中了解那可歌可泣的事,体会那令人震撼的情,学习本组课文重点是抓住那些感动人们的地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还要认真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桥》这篇课文作者满怀深情地塑造了一位普通的老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面对狂奔而来的洪水,他以自己的威信和沉稳、高风亮节、果决的指挥,将村民们送上跨越死亡的生命桥。他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座不朽的桥梁。 这篇课文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语言简练生动,极富韵味。在表达方法上有三个突出的特点:(1)构思新颖别致,设置悬念,前后照应。(2)本文多用简短的句、段,来渲染紧张的气氛(3)大量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增强表现力。选择这篇课文的目的,一是引导学生在感人的故事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和感染,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二是帮助学生在读书思考中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二、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咆哮、狂奔、狞笑、拥戴、清瘦、沙哑、放肆、豹子、呻吟、搀扶、

祭奠、乱哄哄、势不可当、跌跌撞撞”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令人感动的地方,感受老共产党员员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献身的崇高精神并理解课文以“桥”为题目的深刻含义。 4.学习描写大雨、洪水、老汉的句子,领悟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 三、学情分析: 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抓人物言行体会人物内心想法及品质的课文已有过接触,因此,在本文教学时,让学生抓住老汉的言行来体会他的品质应该不是难点。但要学生结合生活经验推想老汉的内心想法却有难度,因为学生对洪水不熟悉。因此,结合本课的学习,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学习本课的表达方法是非常必要的。 四、教学重点: 1.抓住文章中令人感动的句子,体会村支书的性格特点和高贵品质。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文章主要内容。体会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 五、教学难点 理解题目“桥”所蕴涵的深刻含义。 课前准备:

最新部编版 一年级语文上册 《四季》 优质教学设计(详细讲解)

《四季》教学设计(详细讲解)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认识笔画“乚、乙”和“口、禾、雨、月”四个偏旁。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知道一年有四季及每个季节的特征,感受各个季节的美丽,产生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点: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认识笔画“乚、乙”和“口、禾、雨、月”四个偏旁。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了解课文内容,知道一年有四季及每个季节的特征,感受各个季节的美丽,产生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画面渲染,激情导入新课。 1、教师引言:同学们,看!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什么!出示秋天的景色图片。 2、教师配乐朗诵:听,这悠扬的笛声。看,那漫山遍野都充满了红色和金色。这里简直成了花的海洋、火的世界。瞧,那一棵棵高大的白桦树,在蓝天的映衬下,显得更加挺拔。金灿灿的叶子随风摆动,那一片片枫叶在阳光的照耀下显得更加耀眼。叶子红了,果实也熟了。瞧,那鲜红的山楂是多么可爱。那一串串水晶似的紫葡萄,更是惹人喜爱。还有这不知名的果实也挂满了枝头。这不,就连那小小的蘑菇也被这迷人的景色吸引了。一阵风吹来,一片片金色的叶子慢慢地飘落下来。 3、教师引学:看了画面上的景色,你想说点什么吗?你知道这是什么季节吗?(板书:秋)你是从哪看出来的? 4、教师引问:秋天,除了我们刚从画面上看到的景色之外,你还知道些什么?一年之中,除了秋季,还有哪些季节?(板书:春、夏、冬)真好,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四季,去欣赏四季的美丽景色。(揭题,板书:四季)

5、学生齐读课文题目。 二、自主读书,合作探究。 1、教师引学:请同学们借助拼音,自主识字,用圆形画出会写字,用三角形画出会认字。(培养自主识字的能力) 2、教师引导:同桌交流,如果遇到困难要相互帮助。(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3、教师巡视,组长检查,总结方法,练习说话。 4、教师引导学生汇报生字认读情况。 5、自由读文。(在读中体现层次,培养学生的语感) 教师引言:同学们对生字学得这样好,相信课文读得更棒。我们先自由读一读,然后比一比谁读得声音最响亮,字音读得最准确,课文读得最熟练。 6、教师范读,学生评价。 7、学生赛读,师生评价。 (1)每组选一名代表,读后师生评价。 (2)组与组齐读,评出优胜组。 8、合作探究,美读课文。 引言:同学们,你们想把课文读得更美、更好听吗?请大家选择自己最喜欢的季节读一读,然后再比谁读得最美。 (1)小组合作、探究,选择自己喜欢的季节,美美地读一读。 (2)启发、指导把课文读美。 (3)生生、组组、师生挑战读。 (4)熟读成诵。 (5)离开课本,看四季的画面,读一读,也可以试着背一背。 9、欣赏,背诵。 (1)学生离开座位,边欣赏画面,边做动作,边背诵全文。 (2)师生合作,共同背诵。 (3)思考:这么美的景物,大家知道是谁送的吗?(大自然) 10、学生质疑,读中感悟。(培养学生质疑的好习惯) 三、认识笔画,指导书写。 教师引言:同学们不但说得好,而且画得好、背得好。下面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两个新朋友“乚”和“乙”,你看它们像什么? 1、认识笔画“乚”,指导书空练习。

友谊的回声教学设计说明

《友谊的回声》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友谊的回声》是选自人民音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七册第七课《回声》中的表演歌曲。这首歌曲以回声作比喻,表达了对友谊的赞美、珍惜和追求。歌曲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一个由三个乐句组成的乐段。第一乐句由低音区开始,旋律层层上升又缓缓落下,仿佛是视线随着景物而在移动,音乐富有动感。第二乐句是第一乐句的变化重复,采用了切分节奏,通过由低向高的旋律进行,发出了越来越热情的呼喊,第三乐句揭示了歌曲的主题,表现了孩子们不仅是在向大自然发出呼唤,更是对友谊的炽热的追求。第二段落音乐转为平稳,表现了对友谊的赞美,前一乐段末句在这里再现,突出“友谊是美好的”这一主题。 学情分析:经过三年的学习,学生在乐理知识,识谱都积累了一定的基础,并且能独立理解,解释歌曲的大意和基本容,。在唱歌、视唱和听音练习方面,大部分同学都有了一定的基础,但还有个别学生有跑调现象,我们要多给这些同学一些关心和爱心,使他们尽快地喜欢起音乐来,让他们高兴地唱起来,尽快脱掉“乐盲”的帽子。 设计意图:霍姆林斯基说过:“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已在亲身参与与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起青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课程改革不仅在教学容上带来了很大的变化,在学习方式上同样带来新的变化。音乐学科的非语义性和不确定性的特点,又使音乐学习具有特殊的学习方式-“体验学习。”也就是说:音乐的学习原则

是不能依靠描述、讲授的,必须要依靠审美主体的自身体验。 本课的设计(玩、认、练、用四个环节)暨认知、领会、掌握、运用四个环节环环相扣,层层递进,因此课堂教学都是在创设各种情境中展开。导入的时候运用多媒体手段,直观且有趣,让学生在课堂上通过丰富多彩的音乐教学实践活动中得到充分的体验并且掌握相 关的音乐知识,创设各种情境,游戏中边玩边展开教学,将教师角色定位于合作者,参与者,拉近了与学生间的关系,以的态度、商量的口吻、轻松的语言,指导学生进行音乐活动,放手给学生一个充分自由发挥的空间,使学生的思维一直处于一种积极的活跃的状态,并使本课顺利进行。其次,课标中强调音乐教育是以审美为核心的,为达到这目的,我们在教学设计上尽量做到以感性入手,以情动人,以美感人,并且结合直观形象,让每个孩子在模仿中感受音乐,表现音乐。师生共同体验,享受了音乐美。全部教学的活动以学生为本,师生共同参与,将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音乐活动的参与放在首位,让孩子在宽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中学会歌曲,唱好歌曲,轻松完成教学任务。让音乐贯穿始终。在优美和谐的艺术氛围中,让学生建立起高尚道德情操。在愉快的氛围中结束本课。 教学目标: 1、感受充满着幻想与乐趣的回声——这一大自然的现象,并让学生在音乐的感悟下去探索,去发现大自然的奥秘。

dtnl 公开课一等奖教案

d t n l 教学目标: 1、运用已有知识学会d、t、n、l,在小老师带领下读准音,并能在游戏中, 准确拼读d、t、n、l与单韵母组成的音节; 2、展开想象,与生活中事物联系,记住形; 3、认真观察各拼音在四线格中的位置,正确书写; 4、认识5个生字,能借助汉语拼音正确朗读句子,会读儿歌,产生对花草树木 的爱护之情。 学情分析: 对于刚入学不久的学生来说,声母的学习是一个相当困难的过程,不仅因为声母数量多,难记,更大的原因是形近的声母较多,很容量混淆。因此,在教学形近的声母时,调动学生已有知识,想办法运用形象有趣的方法来记忆,往往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学习d t二个声母,读准音,记住形,正确书写,认识生字,看图说话。 第二课时:学习n l二个声母,读准音,记住形,正确书写;会读儿歌。 第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三分钟念儿歌(3分) 要求: 1、响亮,大方。 2、每次允许两人自愿上台朗诵。(老师做记录。每周奖励。) 二、学习旧知(3分) 1、读bpmf,小结学法。 2、学法:

一个小朋友在听广播,广播的播提示读音,收音机的形状提示了它的形。 一个小朋友在爬山坡,爬坡的坡提示了读音,小朋友举的旗子提示了它的形。两个小孩在玩摸人的游戏,摸提示了读音,三根门柱提示了形。老爷爷拄着拐杖观赏佛像,佛提示读音,拐杖提示形。 小朋友看,图上的内容就告诉了我们这个字母的读音和形状。聪明的你,发现了。 2、用这样的方法学习今天的新字母。 三、看图,学习dtnl读音和自形(14分) 1、学生看图,讨论发现形状或读音的相似之处。 2、练习读。 区分读,送气,捏鼻——指名指图读——念儿歌读——开火车打乱读—— 左下半圆伞柄弯弯一扇小门一根小棒 3、写字练习。 四、拼读练习。 1、自由拼读。不会读的也没有关系。听仔细就会读。 2、听磁带跟读。听了磁带还不会读也没有关系,仔细听小朋友读。 3、小老师带读。四个小老师带读。 4、自由拼读。老师巡查。 五、会读的自由写字。 第二课时 一、三分钟朗诵儿歌(3分钟) 二、复习(3分钟) 1、四个声母打乱顺序读。 2、Da mi tu dima 三、编故事(8分钟) 1、拼一拼,认生字。 2、马和米想象识字。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