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自然科学概论复件 物理复习题

自然科学概论复件 物理复习题

自然科学概论复件 物理复习题
自然科学概论复件 物理复习题

自然科学导论复习题(物理部分)

一、填空题

1.静止电荷之间相互作用力符合,电荷产生的电场用(简称场强)来描述。

2.通常的物质,按其导电性能的不同可分两种情况:导体和。导体体内存在可运动的自由电荷;绝缘体又称为,体内只有束缚电荷。

3.18世纪出现过,把热看成是一种不生不灭的流质。

4. 根据导出的一个重要结果是存在电磁场,变化的电磁场以电磁波的形式传播,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等于。

5. 力是物质间的一种,机械运动的变化是由这种相互作用引起的。

6.温度的本质:。

7.牛顿继承和发展前人的研究成果(特别是开普勒的),提出物体运动三定

律。

8.统计物理是热学微观描述方法,通过物理简化模型,用统计方法找出与

间的关系。

9.二十世纪初以来建立和发展起来的物理理论,称为近代物理学。近代物理学的两大理论基础是和。

10.光具有二象性,即具有性和性。

11.人们发现了许多不能用光直进性解释的现象,例如和等,用光的波动性就很容易解释。

二、问答题

1.哥白尼的日心说有何重要意义?

答:

2.伽利略有哪些科学贡献(不少于答案中的三条)?

答:(

3.中国宋代发明的省油灯,灯中注入冷水为什么能够省油?

答:

4.电磁感应定律的发现有何重要意义?

答:

5.简要叙述麦克斯韦的科学思想方法。

答:

6.有的医院用“ 刀”治疗恶性肿瘤(癌症),试阐述其原理。

答:

7.光电效应只能用光的量子性来解释,用光的粒子性无法解释。简答什么是光电效应。答:

8.紫外光比可见光或红外光的能量大,能伤害人的眼睛或皮肤,也能杀死细菌。光子的能量大小与光的波长或频率有关,试说明其关系。

答:

9.核电与火电相比有什么特点?

答:

三、计算题

1.质量m=1千克的物体,在地面上受地球引力的大小为F=9.8牛顿。已知地球的半径和万有引力常数分别为

m r 6104.6?= 2

311/1067.6s kg m G ??=- 用以上数据求出地球的质量M 。

解:

2.水的比热是 c=1千卡/千克·度,即将1千克的水升高1度需要1千卡的热量。煤的燃烧值是q=5000千卡/千克,即燃烧1千克的煤能产生5000千卡的热量。问m=10千克的煤能烧开M=多少千克t 1=20度的水。

解:

3.尔雅楼有阶梯教室20个,每个教室安有40瓦的日光灯50个,每天开灯6小时,每学期按120天计算。问每学期这些教室耗电多少度(即千瓦时)?当地电价是每度0.75元,问这些电费用多少?

解:

地球科学概论期末考题

2002 (A) 1. 试述河流的下蚀作用( 10 分)。 要点: ( 1)概念:河水及其所挟带的泥沙对河床底部的破坏,使河谷加深、加长的过程。 ( 2)产物:“V形”谷、激流、瀑布、向源侵蚀作用、河流袭夺及侵蚀基准面等,4 个以上。 2. 简述地层接触关系及其反映的地质意义( 10 分)。 要点: ( 1)整合 -- 地壳稳定 ( 2)平行不整合—地壳垂直升降运动 ( 3)角度不整合 ---地壳水平运动 要说明其形成的简单过程。 3. 试述干旱气候区湖泊的化学沉积作用( 8 分)。 特点:干旱,蒸发量大于补给量 分四个阶段: (1)碳酸盐阶段 (2)硫酸盐阶段 ( 3)氯化物阶段 (4)砂下湖阶段 要简要说明其过程,图示也可以。 2002 年(B)

1. 试述河流的侧蚀作用( 10 分)。 要点: (1)概念:河水及其所挟带的泥沙对河床两侧及谷坡进行破坏,使河床弯 曲、谷坡后退,河谷加宽的过程。 ( 2)产物:曲流河、牛轭湖、截弯取直等。简要说明其过程。 2. 简述地层接触关系及其反映的地质意义( 10 分)。要点:( 1)整合 --地 壳稳定 ( 2)平行不整合—地壳垂直升降运动 ( 3)角度不整合 ---地壳水平运动要说明其形成的简单过程。 3. 试述浅海的化学沉积作用( 8 分)。要点:中低纬度为主主要类型有:碳 酸盐、硅质、铝、铁、锰氧化物和氢氧化物、胶磷石和海 绿石等。 简要说明 2-3 种即可。 2003(A卷) 1、试述“V形”谷、“U形”谷和风蚀谷的成因,并对比三者的基本特点 ( 12 分)。 要点: “V型”谷,侵蚀成因; “U型”谷,冰川剥蚀成因。 风蚀谷:风的剥蚀作用形成。 可从谷的平面延伸、剖面形态、谷底特点及变化、主、支流交汇特点、谷底沉积特点等进行对比。

自然科学概论复习题及答案

《自然科学概论》复习题及答案 一、填空 1、自然科学是研究自然界各种和的科学,是人类在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过程中所获得的关于自然界各种事物的现象和规律的知识体系。 2、自然科学的特点有:1 ,2 ,3 ,4 。 3、自然科学的发展经历了、、三大阶段。 4、现代自然科学的体系结构,一般认为是由科学、科学、科学所构成。 5、电子计算机的硬件主要有哪五部分组成:、、、 和。 6、现代天体物理认为:一般恒星的演化都经历 - - - 四个阶段。 7.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组成核酸的基本单位是,核酸可分为和两大类。 二、选择 1、人类最早冶炼的金属是() A、金 B、银 C、铜 D、铁 2、提出燃烧作用的氧化学说和确定质量守恒定律的是:() A、波义耳 B、拉瓦锡 C、门捷列夫 D、维勒 3、对发现化学元素周期律作出了决定性贡献的是:() A、波义耳 B、拉瓦锡 C、门捷列夫 D、维勒 4、研究无穷维抽象空间及其分析的数学理论() A、数理统计 B、运筹学 C、泛函分析 D、数理逻辑 5、用数学方法研究推理的规律,研究正确思维所遵循的规律的学科,亦称符号逻辑的是() A、数理统计 B、运筹学 C、泛函分析 D、数理逻辑 6、地球的形状确切的是说是() A、球形 B、椭球体 C、梨状体 D、苹果形

7、“第一类永动机是可以制成的”这句话违背了( ) A、牛顿第一定律 B、机械能守恒定律 C、热力学第一定律 D、分子运动论 8、绵羊有白色的和黑色的。白色由显性基因(B)控制,黑色由隐性基因(b)控制。一只白色公羊和一只白色母羊交配,生了一只黑色小绵羊,那么公羊和母羊的基因型应该是()A.BB BB B.BB Bb C.Bb Bb D.BB bb 9、达尔文进化学说的核心是() A.适者生存 B.遗传和变异 C.生存斗争 D.自然选择 10、环境科学产生的理论基础是:() A、生态学 B、物理学 C、化学 D、生物学 三、判断(在题号前括号内填“√”或“╳”) ()1、从猿到人的转变关键是劳动 ()2、原始时代第一个最重要的技术创造是石器的制造和发明。 ()3、自然科学最基本的社会功能是:它不能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 ()4、原始宗教观念的主要内容是万物有灵论。 ()5、我国的种茶养蚕都是世界上最早的。 ()6、我国的天文学不是世界上天文学发展最早的国家之一。 ()7、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的瓷器生产国。 ()8、很轻的原子核在极高的温度下非常接近时会聚合在一起,形成新的核并放出大量能量的过程叫核的聚变。 ()9、南北大运河以开凿最早、规模最大、里程最长闻名于世。 ()10、“绝对时空观”把时间和物质运动分割开来,认为空间是与外界任何事物无关的“绝对空间”,时间是与外界任何事物无关的“匀速地”“流逝着”的“绝对时间”。 四、简答题 1、简述塞尔维特血液小循环的主要内容:

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复习题

自然科学复习题 一、填空题(每空1分) 1、地球的表面积为亿平方千米,海洋占据了其中的% 2、1912年,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根据大洋岸弯曲形状的某些相似性,提出了的假说。 3、大约在亿年前,地球上的大陆是汇聚在一起的,叫泛大陆。经过了漫长的岁月,北部的古陆和南部的古陆开始分裂。大陆中间出现了洋(1.8亿年前)。 4、板块构造理论是说:地球表层主要有六个基本板块,板块。板块运动的动力主要是地幔深处的作用。 5、英国的常被誉为“地层学之父”,提出“”后,就把时间与生物演化阶段联系起来,编篡地球的历史。 6、以为依据,人们建立了能反映地球相对年龄的地质年代表;通过可以准确地得到地球的。常用的有铀-钍-铅法、铷锶法以及钾氩法。 7、地质学把地球历史大致分为:。 8、地球所经历了3次大冰期,第一次发生在;第二次发生在(石炭一二叠纪);第三次发生在。大约亿年一周期,其原因可能是太阳最绕银心的公转 9、距今约5.7-5.1亿年的,陆地上还是一片荒凉,而海洋生物界第一次大发展,出现了原生动物、海绵动物、腔肠动物、节肢动物、腕足动物、软体动物、棘皮动物等动物。 10、志留纪出现了半索动物,是非脊索动物和脊索动物之间的一种过渡类型,一般身体呈蠕虫状,左右对称,全部生活在海洋中。并不是真正的鱼,它没有脊椎骨,只有一条纵贯全身的脊索作为支撑身体的支柱,这条支柱代表了脊椎的先驱。 11、是晚古生代的第一个纪,从距今4.05亿年开始,延续了5500万年之久,出现了鱼,是所有高等动物(脊锥动物)的祖先。鱼类一出现则空前繁盛,泥盆纪又称“鱼类的时代”。 12、开始于距今3.5亿年,延续了约6500万年。蕨类植物空前繁荣,还出现苏铁、银杏、松柏等植物。属于这一时期的煤炭储量约占全世界总储量的。 13、是地球发展史上重要的成礁期。这些具有造礁能力的生物包括钙藻类、古杯动物、钙质海绵、珊瑚、苔藓虫、层孔虫、厚壳蛤等 14、是爬行动物全盛时期,成为生物界的真正霸主。当时十分有益于陆地植物的生存和繁衍,整个地球都被陆生植物所覆盖,侏罗纪成了名副其实的绿色公园,所以也是地球上著名的成煤期之一。晚期,出现了。 15、是地球发展史上的重要时期,出现了真正的鸟类,著名的就生活在白垩纪,它是当时最强悍的食肉动物;也是全球发生大陆漂移,又一次出现生物大绝灭的时期。在,恐龙、菊石、箭石类等完全绝灭。 16、植物在第三纪占据主要地位并获得了迅速演化,植物退居次要地位。 动物就显示出它们的竞争优势。其中,的进化速度更快,除陆地外,它们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了向海洋(如鲸类)和向空中(如蝙蝠类)的辐射发展。无胎盘类在等地也获得了生存空间,有袋类成了那里的主人。 17、哺乳动物有很好的适应环境的能力,进入新生代后,有胎盘类成为哺乳动物大家族的主流。身体,具有(单孔类除外),,发达有利于延续后代等等。 18、世界大陆架总面积占海洋总面积的%,平均宽度约为75公里。大约%的渔业资源来自陆架浅海。由大陆架向外伸展,海底突然下落,形成一个陡峭的斜坡,这个斜坡叫。约占海洋总面

自然科学概论 练习题

自然科学概论形成性作业姓名:学号: 请在第十六周上课时上交 一、选择题 1、近代科学革命的标志是()。 A、至大论 B、天体运行论 C、自然哲学之数学原理 D、物理学 2、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后期百科全书式的学者,其代表著作是()。 A、论自然 B、物理学 C、论天球 D、论事物的本性 3、亚里士多德是柏拉图的学生,是古希腊后期著名哲学家,是古典()的创始人。 A、化学 B、物理学 C、天文学 D、数学 4、柏拉图是苏格拉底的学生,建立了庞大的理念论体系,成为()思想的创始人。 A、唯物主义 B、唯心主义 C、实用主义 D、神秘主义 5、托勒密在《天文大全》中设想出描绘宇宙图景的几何结构模型,在这一模型中处于中心位置的是()。 A、太阳 B、银河系中心 C、地球 D、火星 6、东汉医学家张仲景所著的《》确立了“理、法、方、药”辨证论治的医疗原则。 A、本草纲目 B、黄帝内经 C、千金方 D、伤寒杂病论 7、古代中国关注疑难杂症的研究,这些成果在唐代孙思邈的《()》中得到反映。 A、本草纲目 B、黄帝内经 C、千金方 D、伤寒杂病论 8、北宋时期,沈括所著的《()》记载了我国在十一世纪中叶以前的许多科技成果。 A、梦溪笔谈 B、山海经 C、水经注 D、天工开物 9、战国时期的医学巨著《》分别从腑脏、经络、病机、诊法、治则、针灸等方面,对人体生理活动、病理现象和诊断治疗方法作了比较系统全面地论述。 A、本草纲目 B、黄帝内经 C、千金方 D、伤寒杂病论 10、英国化学家()于1661年在其《怀疑派的化学家》一书中,抨击了亚里士多德的四元素理论和帕拉塞尔苏斯的三元素理论,提出了科学的“元素”概念。 A、波义耳 B、拉瓦锡 C、道尔顿 D、阿伏加德罗 11、牛顿的()将天文学革命和力学革命综合起来,完成了近代科学的大综合。 A、力学第一定律 B、力学第二定律 C、力学第三定律 D、万有引力定律 12、“如果力学定律在某个参考系中是成立的,那么在相对于这一参考系作匀速直线运动的参考系中都是等效的”,这就是相对性原理。该定理由()首先提出。 A、爱因斯坦 B、笛卡尔 C、牛顿 D、伽利略 13、1686年,牛顿牛顿出版了划时代的巨著(),书中详细阐述了动力学的基本概念和力学的基本原理。 A、自然哲学之数学原理 B、力学 C、运动学 D、物理学 14、1543年,维萨里发表了(),对“心室中具有带孔洞的中膈结构”率先提出了质疑。 A、论血液循环 B、论心脏和血液的运动 C、人体结构 D、心脏结构 15、19世纪四十年代发现的(),揭示了机械、热、电磁、化学等领域各种运动形式之间的统一性,使物理学达到空前的综合与统一,这是牛顿建立力学体系以来物理学的又一伟大成就。 A、能量守恒原理 B、麦克斯韦理论 C、热力学第二定律 D、电磁场理论 16、1811年意大利的物理学家()明确提出了分子的概念,认为原子虽然是构成物质的最小单位,但是由原子组成的分子才是物质稳定存在的独立单位。 A、波义耳 B、拉瓦锡 C、道尔顿 D、阿伏加德罗

《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复习及答案

第一单元运动和力 一、填空 1、一个物体相对于别的物体的位置改变叫做(),在描述这种现象时,这个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做()。为了使某些问题简化,不考虑物体大小与形状,我们可以把它看成一个点,叫做()。但像位移这样即有大小又有方向,叫做(),只有大小没有方向叫做()。 2、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叫做(),而描述物体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叫做()。 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在真空中从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叫做()。 3、物体具有保持原来的匀速直线运动或者静止状态的性质,这种性质叫做() 4、力和()是分不开的,不能离开它而独立存在,物体受()力是向下,()力是向上的,()是向前的,()力是向后的。 物体各部分受到重力的作用,其总效果相当于地球对物体的重力作用集中于一点,这一点就是重力的作用点,叫做物体的()。力有(大小)有(方向),还有(作用点) 5、发生形变的物体因为要恢复原来的形状,会对跟它接触的物体产生力的作用。这种力叫做()。 6、弹簧发生形变时,弹力大小跟弹簧伸缩的长度成正比,这个规律叫做() 磨擦力可以分为()()()。 9、冲量是是()和()的乘积。动量的变化等于冲量,这是结论叫做() 10、物体对竖直悬线的拉力等于零的的种状态叫做()。 11、抛体运动可以分解成水平方向的(),和垂直方向的()。 在斜抛运动中,从物体被抛出的地点到落地点的水平距离,叫做(),物体到达的最大高度叫做(),当射角为()时,距离最远。 12、最简单的圆周运动叫做(),向心力、向心加速度方向指向()。 15、物体和稳度跟它的()和()有关。 二、问答题 一类题: 1、加速度 物体速度的改变量跟所经历时间的比值,叫做运动物体的加速度。 2、离心运动 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在合力突然消失或者不足以提供圆周运动所需的向心力的情况下,做逐渐远离圆心的运动,这种运动叫做离心运动 3、胡克定律 弹簧发生形变时,弹力的大小跟弹簧伸长(或缩短)的长度成正比。这个规律是英国科学家胡克发现的,叫做胡克定律。 4、超重 当物体存在向上的加速度时,它对竖直悬线的拉力(或对支持物的压力)大于物体受到的重力的现象,叫做超重现象。 5、失重 当物体存在向下的加速度时,它对竖直悬线的拉力(或对支持物的压力)小于物体受到的重力的现象,叫做失重现象 6、正确理解,牛顿第二定律注意事项 (1)只有在质量不变的条件下加速度的大小才和作用力成正比;同样地在作用力不变的条件下,才能够说物体的加速度和它的质量成反比。 (2)加速度和力都是矢量,它们的方向总是相同。 (3)如果物体同时受到几个力的作用式中的F的就是这几个力的合力。 7、正确理解,牛顿第三定律注意事项

科学概论重点复习题

名词解释 环境问题的概念广义:由自然力或人力引起生态平衡破坏,最后直接或间接影响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的一切客观存在的问题。狭义:由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活动,使自然生态系统失去平衡,反过来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一切问题。 大气恒定组分:在地球表面上任何地方(约90 km以下的低层大气)其组成几乎是可以看成不变的成分。主要由氮(78.09%)、氧(20.94%)、氩(0.93%)组成,这三者共占大气总体积的99.96%。此外,还有氖、氦、氪、氙、氡等少量的稀有气体。 大气污染:大气中一些物质的含量超过正常本底含量,以至破坏人和生态系统的正常生存和发展,对人、生态和材料造成危害的现象。 TSP:总悬浮颗粒物,悬浮于空中,粒径为0.02~100μm的颗粒物。 PM2.5:可入肺颗粒物,悬浮于空中,粒径小于等于2.5μm的颗粒物。 干洁空气:自然大气(不包括不定组分)中除去水汽、液体和固体杂质外的整个混合气体,即大气组成中的恒定组分和可变组分中的二氧化碳和臭氧,简称干空气 光化学反应:一个原子、分子、自由基或离子吸收一个光子引起的反应。 水体:地表水圈的重要组成部分,指的是以相对稳定的陆地为边界的天然水域,包括有一定流速的沟渠、江河和相对静止的塘堰、水库、湖泊、沼泽,以及受潮汐影响的三角洲与海洋。 水体污染:污染物进入水体中,其含量超过水体的自然净化能力,使水质变坏,水的用途受到影响。 水体富营养化:通常是指湖泊、水库和海湾等封闭性或半封闭性水体,由于生物营养元素的增加,促进藻类等浮游生物的异常增殖,使水质恶化的现象,是一种生态异常现象。这种现象在江河、湖泊中称为“水华”,在海洋上称为“赤潮”。 生物化学需氧量(BOD)定义:在好氧条件下,水中有机物由好氧微生物进行生物氧化,一定时间内单位体积水中有机污染物所消耗的氧量,测定结果以氧含量表示,单位为mg/L。 化学需氧量(COD)定义:在一定条件下,由强氧化剂(重铬酸钾)对水中有机物进行氧化,1升水样中还原性物质所消耗的氧化剂量换算成氧气量即为化学需氧量,测定结果以氧含量表示,单位为mg/L。 氧垂曲线:水体受到污染后,水体中的溶解氧逐渐被消耗,到临界点后又逐步回升的变化过程。 土壤净化:土壤本身通过吸附、分解、迁移、转化,而使土壤中污染物的浓度降低或消失的过程。 潜性酸度:指土壤中交换性氢离子、铝离子、羟基铝离子被交换进入溶液后引起的酸度,以100g烘干土中H+的摩尔数表示,包括交换酸和水解酸。 土壤污染:污染物进入土壤并在土壤中不断累积,当其达到一定数量时,就会引起土壤的组成、结构、功能变化,从而影响植物的正常生长发育,以至在植物体内积累,使农作物的产量与质量下降,最终影响人体健康。 农药半衰期:指施入土壤中的农药因降解等原因使其浓度减少一半所需要的时间。 噪声:从环境保护角度来说,凡是干扰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即人们不需要的声音。 干绝热递减率:干空气块或未饱和的空气块在绝热条件下,每升高单位高度(通常取100米),所造成的温度下降数值,用rd表示。rd=0.98K/100m 酸沉降:pH值小于5.6的天然降水和酸性气体及颗粒物的沉降,包括湿沉降和干沉降。 生物多样性:地球上所有的生物——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及其所构成的综合体。 危险性废物:除放射性废物外,具有化学活性或毒性、爆炸性、腐蚀性或其他对动植物和环境有害的废物。 静态储量指数:当前储量同当前消费的比例来预测某资源的使用年限.

自然科学概论复习要点

自然科学概论复习要点 蓝澈violet整理 物理部分 填空题 1、静止电荷之间相互作用符合_库仑定律____________,电荷产生的电场用___电场强度 __________(简称场强)来描述。 2、通常的物质,按其导电性的不同可分为两种情况:导体和_绝缘体____________,导体体内存在可运动的自由电荷,绝缘体又称为___电介质_________________,体内只有串缚电荷。 3、18世纪出现过_____热质说________________,把热看成一种不生不灭的流质。 4、根据____麦克斯韦方程组_____________导出一个重要结果是存在电磁场,变化的电磁场以电磁波的形式传播,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等于___光速(3.0x10^8m/s) _______________。 5、力是物质间的一种__相互作用_______________,机械运动状态的变化是由这种相互运动引起的。 6、温度的本质:______(分子热运动剧烈程度的量度)热源向外辐射电磁波_______。 7、牛顿继承和发展前人的研究成果(特别是开普勒的___行星运动三大定律_(天体运动定律)___________),提出物体运动三大定律。 8、统计物理是热学微观描述方法,通过物理简化模型,用统计方法找出______微观物理量 ___________与_____宏观物理量____________之间的关系。 9、二十世纪初建立及发展起来的物理理论称为近代物理学,近代物理学的两大理论基础是_量子力学_____________和___相对论_______________。 10、光具有二象性,即具有__波动_______性和__粒子________性。 11、人们发现了许多不能用光直接解释的现象,例如_ 干涉____________和___衍射 _____________等,用光的波动性就很好解释。 问答题 1、哥白尼的“日心说”有何重要意义?

自然科学基础知识题库.doc

新疆阜康技师学院中职学前教育专业 《自然科学基础知识》试题库 (草稿) {TX|名词解释3 填空3 简答4 判断1} {PZ|第一单元第二单元第三单元第四单元第五单元第六单元第七单元第八单元} {KD|第一单元第一课、运动的描述第二课、简单运动的规律第三课、牛顿第一定律第四课、力和重力第五课、弹力和摩擦力第六课、力的合成和分解第七课、牛顿第二定律第八课、牛顿第三定律第九课、动量第十课、超重和失重第十一课、抛体运动} {KD|第二单元第一课、电荷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第二课、静电感应放电现象第三课、导体和电流第四课、电功、电功率第五课、电路的简单连接第六课、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第七课、安全用电第八课、有关磁的知识第九课、电动机是怎样工作的第十课、交流电第十一课、日光灯的工作原理第十二课、电磁波第十三课、电磁波的发射和接收第十四课、电磁波在现代科技方面的应用} {KD|第三单元第一课、机械能第二课、分子的运动内能第三课、能量的转化和守恒定律第四课、原子的核式结构衰变第五课、核反应核能的利用确定发展目标} {KD|第四单元第一课、太阳家族—太阳系第二课、地球生命之源—太阳第三课、人类的老家—地球第四课、地球的卫星第五课、日食和月食第六课、恒星世界第七课、四季星空} {KD|第五单元第一课、典型的碱和碱的通性、碱的小实验第二课、酸的组成、命名和通性、酸的小实验第三课、常见盐和盐的性质、盐的小实验第四课、电解质溶液第五课、卤素、硫氮第六课、铝铁} {KD|第六单元第一课、有机物、天然气、液化石油气和煤气第二课、乙醇第三课、乙酸第四课、酯和油脂第五课、糖类第六课、蛋白质第七课、食品添加剂第八课、涂料} {KD|第七单元第一课、生命的结构基础—细胞第二课、生命的自我更新—新陈代谢第三课、生物的生殖和发育第四课、生命活动的调节第五课、遗传和变异第六课、生命的起源和生物的进化第七课、生物与环境第八课、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 } {KD|第八单元第一课、幼儿科学教育的形式和依据第二课、幼儿科学教育活动设计的原则及步骤第三课、幼儿科学教育活动的设计案例} {ND|容易较易中等较难很难 一、名词解释 [TX|名词解释][PZ|第一单元] [KD|第二课、简单运动的规律][ND|容易] [FS|4] 1.自由落体运动 [答案]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在真空中从静止开始夏洛的运动。 [TX|名词解释][PZ|第一单元] [KD|第三课、牛顿第一定律][ND|容易] [FS|4] 2.惯性 [答案]物体具有保持原来的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的性质。 [TX|名词解释][PZ|第一单元] [KD|第五课、弹力和摩擦力][ND|较易] [FS|4]

环境科学概论试卷 B卷 及答案

环境科学概论试卷 B卷及答案 环境科学概论试卷(B卷)及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多选) 1、那两种汞化物毒性最大1.4 (1)HgO(2)Hg2Cl2(3)Hg(4)Hg(CH3)2 2、生态工程的特点与优势1.2 (1)资源低消耗(2)成本多效益(3)设计多样化(4)工程人为化 3、全球环境变化中次生环境问题1.3(1)酸雨污染(2)水土流失(3)生物多 样性锐减(4)海洋资源保护 4、复合污染生态效应机制1.4 (1)协作作用(2)相互作用(3)降低作用(4)独立作用 5、环境科学数据的重要来源1.3 (1)环境监测(2)网络(3)科技期刊(4)学术讲座 6、河流环境监测点的设置原则3.4 (1)城市污染(2)面源污染(3)河流的宽度(4)河流的深度与流速 7、有效预防污染最重要的手段2.4 (1)污染控制技术(2)法律与法规(3)环境经济手段(4)公众参与 8、空气污染指数的监测指标1.2 (1)TSP(2)NOX(3)灰尘(4)病毒 9、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对策1.4 (1)节约资源与能源(2)推行污染治理与管理(3)制定法律与法规(4)绿 色生活方式 10、与绿色核算相比经济核算的不足:1.4 没反映自然资源的消耗(2)计算成本不准确(3)没有计算人类的消费(4)(1)

环境成本费用 二、名词解释(任选3题,每题6分,共18分) 1、有机污染物与POPs 有机污染物是指由人为因素产生并排放到环境中,由于超出环境容量和环境承载力而累积,达到一定浓度,对环境及人体健康带来影响并造成危害的有机物质。 POPs,持久性有机物,是指一类具有半挥发性、难降解、高脂溶性等理化性质,可进行远距离甚至全球尺度的迁移扩散,并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浓缩累积,对人体和生态环境产生毒性影响的有机污染物。 2、全球环境变化与温室效应 全球环境变化是指由于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所导致的全球环境问题及其相互作用。 温室效应是指温室气体如CO2、CH4、N2O、O3、CFCS、O3等物质允许太阳的短波辐射通向地表,而部分吸收地表长波辐射,使大气具有与温室中玻璃相类似的特性,即温室效应。 3、污染物河口扩散模式与海水入侵 污染物河口入海的扩散模式:p233 由河口向海湾的流线多呈喇叭状,在稳定条件下,污染物以半圆形散布。设各个方向上的扩散系数相等,连续流入的污染物浓度为p0,则在半径为r处的污染物浓度。 海水入侵:指河口生态系统由于入海水量的不足或断流,导致咸淡水平衡被打破,使海水倒灌,影响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和水量、水沙平衡,同时也会影响能量和物质的平衡,产生生态退化和环境恶化和地下水咸化等一系列严重问题。 4、生态系统结构与景观

大学物理波动学公式集

大学物理波动学公式集波动学 1.定义和概念 简谐波方程:x处t时刻相位 振幅 简谐振动方程:ξ=Acos(ωt+φ) 波形方程:ξ=Acos(2πx/λ+φ′) 相位Φ——决定振动状态的量 振幅A——振动量最大值决定于初态x0=Acosφ 初相φ——x=0处t=0时相位(x0,V0)V0= –Aωsinφ 频率ν——每秒振动的次数 圆频率ω=2πν决定于波源如:弹簧振子ω=m k/ 周期T——振动一次的时间单摆ω=l g/ 波速V——波的相位传播速度或能量传播速度。决定于介质如:绳V=μ / T光速V=C/n 空气V=ρ / B 波的干涉:同振动方向、同频率、相位差恒定的波的叠加。 光程:L=nx(即光走过的几何路程与介质的折射率的乘积。 相位突变:波从波疏媒质进入波密媒质时有相位π的突变(折合光程为λ/2)。 拍:频率相近的两个振动的合成振动。 驻波:两列完全相同仅方向相反的波的合成波。 多普勒效应:因波源与观察者相对运动产生的频率改变的现象。 衍射:光偏离直线传播的现象。 自然光:一般光源发出的光 偏振光(亦称线偏振光或称平面偏振光):只有一个方向振动成份的光。 部分偏振光:各振动方向概率不等的光。可看成相互垂直两振幅不同的光的合成。 方法、定律和定理 x 旋转矢量法:

如图,任意一个简谐振动ξ=Acos(ωt+φ)可看成初始角位置为φ以ω逆时针旋转的矢量A ?在x方向的投影。 相干光合成振幅: A= φ?++cos 2212221A A A A 其中:Δφ=φ1-φ2–λπ2(r 2–r 1当φ1-φ2=0时,光程差δ=(r 2–r 1) 惠更斯原理:波面子波的包络面为新波前。(用来判断波的传播方向) I **布儒斯特定律: 当入射光以I p 入射角入射时则反射光为垂直入射面振动的完全偏振光。I p 称布儒斯特角,其满足: tg i p = n 2/n 1 公式 振动能量:E k =mV 2/2=E k (t) E= E k +E p =kA 2/2 E p =kx 2/2= (t) *波动能量:2221 A ρωω= I=V A V 222 1 ρωω=∝A 2 *驻波: 波节间距d=λ/2 基波波长λ0=2L 基频:ν0=V/λ0=V/2L; 谐频:ν=nν0 *多普勒效应: 机械波ννs R V V V V -+='(V R ——观察者速度;V s ——波源速度)

自然科学概论网络本科

1798年,伦福德(B.T.Runford 1753-1814)以摩擦生热的事实否定热是一种实物。1799年,戴维(H.Davy 1778-1829)以冰块在真空中的摩擦实验表明,热质是不存在的。这些事实冲击了() B.热质说 1819年,奥斯特(H.C.Oersted 1777-1851)发现电流的磁效应,实现了() B.电能转化为机械能 大气污染主要来自() C.工业废气 两条互补的核苷酸链是() A.3—5、5—3反向平行的 1896年,柏克勒尔发现铀盐使包在黑纸中的底片感光,这说明铀盐发出了一种射线,这种射线是() C.天然放射性 X射线、天然放射性和电子的发现表明() B.元素是可变的 经验证据与理论的关系是() A.经验证据可以证伪一个理论 在哈维之前,人体中的血液流动被看做是往复式的,这个观点来自() A.盖伦 理论词是指称()的词 C.理论实体 因为宣传哥白尼学说而被教会判处火刑的是() B.布鲁诺 下面的学科哪一门属于应用科学() B.计算机科学 提出科学是生产力的学者是() B.马克思 伽利略关于日心说的主要著作是() A.关于两大世界体系的对话 被誉为现代实验科学之父的是() C.伽利略 用望远镜发现银河系是由众多恒心组成的,这是() C.伽利略的发现 牛顿精简原则的意思是() B.不用不必要的概念 达尔文的独特贡献在于他提出了() B.自然选择学说 一个物种可获得的生存资源是有限的。这个学说是()提出的 C.马尔萨斯 当相同的两种元素可生成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的化合物时,若其中一种元素的重量恒定,则其余一元素在各化合物中之相对重量有简单的倍数关系。这是() B.倍比定律 纽兰兹把元素按照原子量排列,每8个元素一行,发现在化学性质上呈现周期变化。这被叫做()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自然科学基础》2021期末试题及答案(试卷号:2088)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自然科学基础》2021期末试题及答案(试卷号:2088)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自然科学基础》20XX期末试题及答案(试卷号:2088) 一、单项选择题(在各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1项是正确的,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写在题中的括号内。每小题2分.6个小题共12分) 1.加速度是指( )。 A.几个速度相加得到的结果 B.速度的变化 C.速度的变化和所用时间的比值 D.速度越来越大的运动现象 2.机械能是指( )。 A.某种机械的能量 B.系统的动能、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的统称 C.机械运动时具有的能 D.机械潜在的作功本领 3.水的硬度是指( )。

A.变成了冰的水很硬 B.水中含有铁、石头等硬物 C.水中含有的钙、镁等盐类 D.水中含有的木头、泥沙等杂物 4.化学平衡是指( )。 A.体系正逆反应速率相等时的一种状态 B.化学反应式两边的物质平衡 C.化学品供应时的称量平衡 D.化学工业生产中的供求平衡 5.变异是指( )。 A.事物的变化 B.生物中子代与亲代不完全相像的现象 C.社会变革 D.景物的变迁 6.大陆架是指( )。 A.大陆的水下延续部分,深度不超过200m B.水深在200m以上的坡地 C.水深在2000-5000m的半缓地带 D.水深在4000-6000m的深海平原 二、判断题(每小题2分,12个小题共24分)7.物体受力才会运动。(

× ) 8.调查与统计是对于群体事涨落性的研究方法。(√) 9.重力加速度是9.8米/秒。( × ) 10.下雪天比融雪天暖和,是由于融雪要吸热。(√) 11.并联电路的总电阻等于各个导体的电阻之和。( × ) 12.淡水是完全不含盐的水。( × ) 13.化学反应都是放热的。( × ) 14.臭氧是有臭味的氧气。( × ) 15.食糜是在口腔中形成的。( ×) 16.吸收作用是指植物的叶从大气中吸收二氧化碳的作用。( × ) 17.地壳是指大陆上面各种固体岩石组成的地球表层。(×) 18.磁体上磁性最强的地方叫磁极。( √ ) 三、填空题(每小题2分.8个小题共16分) 19.科学精神的本质和核心是实事求是、坚持真理、崇尚科学、破除迷信,也就是一切认识要经过实证,同时要反对对一切 神秘事物的迷信和虚夸。

自然科学概论复习考试题及答案

1、 人类最早冶炼的金属是( 、银 C 、铜 2、 提出燃烧作用的氧化学说和确定质量守恒定律的是: 波义耳 B 、拉瓦锡 C 、门捷列夫 维勒 3、 对发现化学元素周期律作出了决定性贡献的是: 波义耳 B 、拉瓦锡 C 、门捷列夫 维勒 4、 研究无穷维抽象空间及其分析的数学理论( 数理统计 B 、运筹学 C 、泛函分析 、数理逻辑 5、 用数学方法研究推理的规律, 研究正确思维所遵循的规律的学科, 亦称符号逻辑的是() 6、 数理统计 B 、运筹学 地球的形状确切的是说是( 球形 、椭球体 、泛函分析 D 、数理逻辑 、梨状体 D 、苹果形 《自然科学概论》复习题及答案 、填空 1、 自然科学是研究自然界各种 _____ 和 ____ 的科学,是人类在认识自然、 改造自然的过程 中所获得的关于自然界各种事物的现象和规律的知识体系。 2、 自然科学的特点有: 1 _____ ,2 _____ ,3 _____ ,4 ______ 。 3、 自然科学的发展经历了 _____ 、 ____ 、 _____ 三大阶段。 4、 现代自然科学的体系结构,一般认为是由 ______ 科学、_科学、 ____________ 科学所构成。 5、 电子计算机的硬件主要有哪五部分组成: _________ 、 ________ 、 _______ 、 ____________ 和 _______________ 。 6、 现代天体物理认为:一般恒星的演化都经历 - - 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个阶段。 7 ?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 ___________ 。组成核酸的基本单位是 __________ ,核酸可分为 禾廿 __________________ 两大类。 二、选择

大学物理_刘果红_波动学基础

波动学基础 前言:许多振动系统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的周围常有其它物质。当某个系统振动时,它将带动周围同它有一定联系的物体随之一起振动,于是该物体的振动就被周围的物质传播开来,形成波动过程。即:波动是振动的传播过程。 波可分为两大类:机械波、电磁波。这两类波虽本质不同,但都有波动的共同特征:具有一定的传播速度,都伴随着能量的传播,且都能产生反射、折射、干涉等现象 一、机械波的产生与传播 1、产生机械波的条件 (1)、波源——是一个在一定条件下的振动系统,是波动能量的供给者。 (2)、弹性媒质——是一种用弹性力相互联系着的质点系,它是形成机械波、传播机械波所不可缺少的客观物质。 2、波动的形成过程 首先有一振动系统——波源,在它周围有彼此以弹性力相联系的弹性媒质。波动形成时有三个要点: A、波动的传播是由近及远的(相对于波源而言),即有先后次序。 B、传播的是振动状态或周相,质点本身不向前运动。 C、波动在传播时,具有空间周期性和时间周期性 3、机械波与机械振动的关系 波动是振动的传播过程,而振动是产生波动的根源,这是两者的联系。 振动研究的是振动质点离开平衡位置的位移是如何随时间作周期性变化的,即y =f (t);波动研究的是弹性媒质中不同位置彼此以弹性力相联系的质点群,它们的位移(相对自己的平衡位置)随时间作周期性变化的情况,即y =f (,t)。对平面谐波而言,讨论的是波线上各质点的运动情况,故有y =f (x,t),这是两者的区别。 4、机械波的类型与波速 波动按其振动方式的不同,可分为两大类: 横波——波的传播方向与质点振动方向垂直。其图象的外形特征是有突起的波峰和凹下的波谷。各质点的振动情况形成一个具有波峰和波谷的正弦或余弦波形。 纵波——波的传播方向与质点振动方向相同。其外形特征是具有稀疏和稠密的区域,即各质点的振动形成一个具有密集和稀疏相间的完整波。若将纵波中各质点的位移逆时针转过90度,讨论情况就与纵波一致了。

自然科学基础试题

12 级 小学教育 专业《 自然科学 》试卷 2013——2014学年度第 一 学期期末考试 ( 2 )卷 注意事项: 1、考前请将密封线内填写清楚 2、所有答案请直接答在试卷上(或答题纸上) 3、考试形式:开(闭)卷 4、本试卷共 六 大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 120 分钟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总分 核分人 复查人 得分 得 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 15 小题,每小题 1分,共 15 分) 评卷人 1、下列哪位是被尊称为“近代科学之父”的是( ) A.牛顿 B. 伽利略 C.恩格斯 D.达尔文 2、下列不属于逻辑思维的基本方法的是( ) A.比较—分类法B. 分析—综合法C. 归纳—演绎法D. 数学方法 3、由炽热气态物质组成,能自行发热发光的球形或接近球形的天体是 ( ) A. 恒星 B.宇宙 C.银河系 D.星云 4 、细胞内遗传信息贮存、复制和转录的主要场所的是( ) A.细胞膜 B.细胞核 C.细胞壁 D.细胞质 5、关于加速度的正确说法是( ) A.物体运动速度越大,加速度越大 B.火车刚开启时,加速度大,速度也大 C.加速度表示的是速度变化的快慢 D.汽车刹车时,加速度大 6、关于四季的产生,正确说法是( ) A.有一定的气候意义 B.完全是由于气候的分类需要 班级 姓名 学 号 密 封 装 订 线

C.东、西方四季分明 D.不是一种天文现象 7、叶绿素在光合作用中的作用是() A.捕获光能,促进生化反应的进行 B.本身分解放出氧气 C.本身吸收二氧化碳 D.是植物的营养素 8、下列属于小学生的营养和膳食应该做到的是() A.保证吃好早餐 B.少吃零食,饮用清淡饮料,控制食糖摄入 C.重视户外活动 D.以上都是 9、土地作为资源有如下主要特征,其中不正确的是() A.具有生产能力 B. 数量是无限的 C. 具有固定的空间的地域 D. 土地利用具有时间性 10、目前,已知的金属元素有()种 A.79 B.84 C.89 D.104 11、水作为一种煤质,他的临界角为() A.40.5度 B.47度 C.48度 D.48.5度 12、近视眼是只能看清近点小于()的物体 A.5米 B.8米 C.10米 D.15米 13、我们通常离墙()才可以听到回声 A.12米 B.15米 C.17米 D.20米 14、以下不属于生物成分的一项是() A.生产者 B.组织者 C. 消费者D。分解者 15、根据地表环境中的水分状况,生态系统最基本的类型可分为三类, 以下说法不属于该基本类型的是() A.森林生态系统 B.陆地生态系统 C.海洋生态系统 D.淡水生态系统

自然科学概论考试复习总结

自然科学概论考试复习总结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科学与技术概述第二节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 一、什么是科学I、科学革命的突破 二、科学的形成和发展一、天文学革命 三、技术概述二、医学生理学革命 四、科学与技术的关系II、近代化学革命 五、中国古代文明一、原子分子论 六、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二、有机物的合成和七、科学技术与教育有机结构理论 三、元素周期律 III、近代物理学革命 V、近代生物学理论的发展 一、经典力学的奠基一、生物学初步建立 二、近代科学的第一二、生物学的飞跃 次大综合 三、能量守恒与转化 定律和热力学 四、电磁学理论的发展 VI、地壳演变论 五、光学理论的发展 IV、数学理论的发展 第一节思考题 1、什么是科学? 2、什么是技术? 3、科学分为几大门类? 4、按各学科与实践的不同联系,科学分为几大类? 5、为什么说十九世纪是科学世纪? 6、二十世纪初自然科学中两个重要的基本理论支柱是什么? 7、科学和技术有什么区别? 8、科学和技术有什么联系? 9、为什么说科学技术体系是不断发展的? 10、为什么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第二节思考题 1、近代科学首先在哪两大领域取得了突破性胜利? 2、天文学研究的对象是什么?天体跨越自然界哪三个结构层次? 3、“地心说”、“日心说”说的是什么? 4、简述开普勒行星运动三定律。 5、简述牛顿关于物体运动的三大定律及牛顿万有引力定律。 6、简述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 7、麦克斯韦方程组从理论上预言了什么? 8、十七世纪前的初等数学最有影响的是哪两部著作? 9、为什么说解析几何的产生是数学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10、简述道尔顿原子论的主要内容。 11、简述化学元素周期律的基本要点。 12、十九世纪自然科学有哪三大发现? 13、简述达尔文进化论的主要内容。

自然科学概论作业(DOC)

世纪之交的物理学革命及其哲学论争 摘要:古典物理学在19世纪已经取得了全面的发展,力学、光学、电磁学、热力学都已经形成了完整的体系,一般物理现象似乎都可以从相应的理论中得到说明,于是人们乐观地认为物理学已经具备了十分完备的原理和方法,足以去理解整个自然界。但是,19世纪后几年至20世纪初,物理学的发展完全打破了这种盲目的乐观。X 射线、放射性和电子的发现,相对论和量子论的建立,揭开了物理学革命的序幕,同时也使得物理学基本观念发生了根本变革,并对一系列物理学哲学问题展开了激烈争论。此时的物理学处在一个充满了怀疑、困惑和争论的时期。实际上,这一时期物理学领域中真正出现的“危机”,并不在于物理学本身,而在物理学的哲学层面。 关键词:相对论,量子力学,测不准关系,形而上学,唯心主义,马赫主义,唯物主义辩证法 一、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物理学革命 1、物理学的三大发现 电子、X射线、放射性现象,预示着现代物理学革命的方向,即向微观领域方向发展。1895年11月,德国物理学家伦琴在研究阴极射线时,偶然发现从阴极射线管中还能发出一种看不见的射线,他在不断改换方式方法作了一系列检验性实验之后,证实了他的看法。他的结论是,一些物质在受到阴极射线的冲击时发出另一种射线,它同阴极射线有本质的区别,能或多或少的透过许多物质。伦琴的发现震惊了世界。伦琴在研究X射线时曾观察到X射线照射在涂有荧光物质的屏幕上能使其发光,X射线与荧光之间究竟有什么关系呢?这个问题引起了物理学家的兴趣。法国物理学家贝克贝克雷尔发现了铀盐在没有阳光照射的情况下,也就是说没有发出荧光的情况下,却使底片强烈地感光了,针对这个发现,他对铀进行了多次实验,肯定了铀能放出一种穿透力极强的射线,这种射线就是现在人们时常说的X射线。通过居里和玛丽的研究发现,能放出这种射线的不止铀。1881年,英国物理学家汤姆逊提出了阴极射线粒子带负电,速度极高并沿直线运行。1895年,法国物理学家佩兰证实了阴极射线粒子

自然科学基础知识测试题1

自然科学基础知识测试题1 班级:姓名:分数: 一、选择题 1.在站台前有甲、乙两列原本静止的火车,突然坐在乙车上的乘客发现站台和甲车都以相同的速度运动,此时他选择的参照物是()A.乙车 B.甲车 C.站台 D.无法判断 2.某一物体做变速直线运动,已知它在前半程的速度是4m/s,后半程的速度是8m/s,那么它在整个路程中的平均速度是() A.6m/s B.5.9m/s C.5.1m/s D.5.3m/s 3.沿着光滑斜面下滑的木块,滑到底面时() A.作匀加速直线运动 B.作匀速直线运动 C.作匀速直线运动 D.静止 4.一个静止的弹簧秤读数是G,现在弹簧秤匀减速上升,此时弹簧秤的示数() A.大于G B.等于G C.小于G D.不知道 5.一根电阻为R的铜丝,拉长为原来2倍后的电阻为() A.4R B.2R C.0.5R D.0.25R 6.以下单位对应错误的是()

A.电热——瓦特 B.电压——伏特 C.电流——安培 D.电荷量——库仑 7.一个电阻通过的电流为1A时阻值为4Ω,问通过电流为2A时,电阻大小为()Ω A.2 B.4 C.8 D.1 8.两电阻并联时电功率之比为1:2,则串联时的电功率之比是() A.1:2 B.1:4 C.2:1 D.4:1 9.做正功还是负功,决定于() A.力的大小 B.位移的大小 C.力的大小和位移的大小 D.力和位移的夹角 10.忽略空气阻力的情况下,以下哪个选项机械能守恒() A.刹车后,汽车逐渐变慢 B.铅球在空中滑落 C.打气筒打气 D.足球在草地滚动 11.以下不属于分子运动的是() A.花香四溢 B.柳絮纷飞 C.樟脑变小 D.开水加糖变甜 12.太阳系中体积最大的行星() A.金星 B.木星 C.土星 D.天王星 13.日食发生在()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