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2019年高考物理总复习专题06万有引力定律精准导航学案

2019年高考物理总复习专题06万有引力定律精准导航学案

2019年高考物理总复习专题06万有引力定律精准导航学案
2019年高考物理总复习专题06万有引力定律精准导航学案

专题06 万有引力定律

考纲定位

本讲共4个考点,,两个一级考点, (1)第二宇宙速度和第三宇宙速度 (2)经典时空观和相对论时空观 两个二级考点

(1)万有引力定律及其应用 (2)环绕速度

可见考试多从二级考点命制试题,选择题居多,难度有波动变化。

必备知识

1.在处理天体的运动问题时,通常把天体的运动看成是匀速圆周运动,其所需要的向心力由万有引力

提供.其基本关系式为G Mm r 2=m v 2r =m ω2r =m (2πT

)2r =m (2πf )2

r .

在天体表面,忽略自转的情况下有G Mm

R

2=mg .

2.卫星的绕行速度v 、角速度ω、周期T 与轨道半径r 的关系

(1)由G Mm r 2=m v 2

r

,得v =

GM

r

,则r 越大,v 越小. (2)由G Mm r

2=m ω2

r ,得ω=

GM

r 3

,则r 越大,ω越小. (3)由G Mm r 2=m 4π2

T

2r ,得T =

4π2r

3

GM

,则r 越大,T 越大.

3.卫星变轨

(1)由低轨变高轨,需增大速度,稳定在高轨道上时速度比在低轨道小. (2)由高轨变低轨,需减小速度,稳定在低轨道上时速度比在高轨道大. 4.宇宙速度 (1)第一宇宙速度:

推导过程为:由mg =mv 12R =GMm

R 2得:

v 1=

GM

R

=gR =7.9 km/s. 第一宇宙速度是人造地球卫星的最大环绕速度,也是人造地球卫星的最小发射速度. (2)第二宇宙速度:v 2=11.2 km/s ,使物体挣脱地球引力束缚的最小发射速度.

(3)第三宇宙速度:v 3=16.7 km/s ,使物体挣脱太阳引力束缚的最小发射速度.

题型洞察

一.题型研究一:行星或卫星的圆周运动 (一)真题再现

1.(2018·全国卷I ·T20) 2017年,人类第一次直接探测到来自双中子星合并的引力波。根据科学家们复原的过程,在两颗中子星合并前约100 s 时,它们相距约400 km,绕二者连线上的某点每秒转动12圈。将两颗中子星都看作是质量均匀分布的球体,由这些数据、万有引力常量并利用牛顿力学知识,可以估算出这一时刻两颗中子星 ( )

A.质量之积

B.质量之和

C.速率之和

D.各自的自转角速度 【答案】B 、C

2.(2018·全国卷II ·T16)2018年2月,我国500 m 口径射电望远镜(天眼)发现毫秒脉冲星“J0318+0253”,其自转周期T=5.19 ms 。假设星体为质量均匀分布的球体,已知万有引力常量为6.67×10-11

N ·m 2

/kg 2

。以周期T 稳定自转的星体的密度最小值约为 ( )

A.5×109

kg/m 3

B.5×1012

kg/m 3

C.5×1015

kg/m 3

D.5×1018

kg/m 3

【答案】C

【解析】星体自转的最小周期发生在其赤道上的物质所受向心力正好全部由引力提供时,根据牛顿第二

定律:R T m R Mm G 2224π=;又因为V=43πR 3、ρ=M V ;联立可得ρ=2

3GT

π≈5×1015 kg/m 3

,选项C 正确。 3.(2016·全国卷乙T 17)利用三颗位置适当的地球同步卫星,可使地球赤道上任意两点之间保持无线电通讯.目前,地球同步卫星的轨道半径约为地球半径的6.6倍.假设地球的自转周期变小,若仍仅用三颗

同步卫星来实现上述目的,则地球自转周期的最小值约为( )

A .1 h

B .4 h

C .8 h

D .16 h

【答案】B

【解析】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对同步卫星有:

2G Mm r

=mr 2

24πT ,整理得GM =2324πr T

当r =6.6R 地时,T =24 h

若地球的自转周期变小,轨道半径最小为2R 地 三颗同步卫星A 、B 、C 如图所示分布

则有2324π(6.6)R T 地=23

2

4π(2)R T '地

解得T '≈

6

T

=4 h ,选项B 正确。 4.(2015·全国卷ⅠT 21)我国发射的“嫦娥三号”登月探测器靠近月球后,先在月球表面附近的近似圆轨道上绕月运行;然后经过一系列过程,在离月面4 m 高处做一次悬停(可认为是相对于月球静止);最后关闭发动机,探测器自由下落.已知探测器的质量约为1.3×103

kg ,地球质量约为月球的81倍,地球半径约为月球的3.7倍,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大小约为9.8 m/s 2.则此探测器( )

A .在着陆前的瞬间,速度大小约为8.9 m/s

B .悬停时受到的反冲作用力约为2×103

N

C .从离开近月圆轨道到着陆这段时间内,机械能守恒

D .在近月圆轨道上运行的线速度小于人造卫星在近地圆轨道上运行的线速度 【答案】BD

5.(2014·全国卷ⅠT 19)太阳系各行星几乎在同一平面内沿同一方向绕太阳做圆周运动.当地球恰好运行到某地外行星和太阳之间,且三者几乎排成一条直线的现象,天文学称为“行星冲日”.据报道,2014年各行星冲日时间分别是:1月6日木星冲日;4月9日火星冲日;5月11日土星冲日;8月29日海王星冲日;10月8日天王星冲日.已知地球及各地外行星绕太阳运动的轨道半径如下表所示.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各地外行星每年都会出现冲日现象 B .在2015年内一定会出现木星冲日

C .天王星相邻两次冲日的时间间隔为土星的一半

D .地外行星中,海王星相邻两次冲日的时间间隔最短 【答案】BD

【解析】由题意可知地球的轨道半径r 地=1.0 AU ,公转周期T 地=1年.由开普勒第三定律23

r T =k 可

知T 行

T 地

Δθ=2n π

及ω=t θ?可知相邻冲日时间

间隔为t ,

则22T T ππ??-

? ???

地行t =2π,

即t =T T T T 地行行地-=1T T 行行-,又T 火T 木T 土年,T 天T 海代入上式得t >1年,故选项A 错误;木星冲日时间间隔t 木

年<2年,所以选项B 正确;由以上公式计算t 土≠2t 天,t 海最小,选项C 错误,选项D 正确.

(二)精准练习

1.2017年 “网易直播” 播出了在国际空间站观看地球的视频,让广大网友大饱眼福。国际空间站(International Space Station )是一艘围绕地球运转的载人宇宙飞船,轨道近地点距离地球表面379.7km ,远地点距离地球表面403.8km 。运行轨道近似圆周。网络直播画面显示了国际空间站上的摄像机拍摄到的地球实时画面。如果画面处于黑屏状态,那么说明国际空间站正处于夜晚,请问,大约最多经过多长时间后,国际空间站就会迎来日出(已知地球半径约为R =6.4× 103

km )( )

A .24小时

B .12小时

C .1小时

D .45分钟 【答案】D

2.我国志愿者王跃曾与俄罗斯志愿者一起进行“火星-500”的实验活动。假设王跃登陆火星后,测得火星的半径是地球半径的

12,质量是地球质量的1

9

。已知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是g ,地球的半径为R ,王跃在地面上能向上竖直跳起的最大高度是h ,忽略自转的影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火星的平均密度为

23g

GR

B .火星表面的重力加速度是29

g

C .火星的第一宇宙速度与地球的第一宇宙速度之比为

23

D .王跃以与在地球上相同的初速度在火星上起跳后,能达到的最大高度是94

h 【答案】AD

【解析】由G

2Mm R =mg ,得:g =2Mm R ,已知火星半径是地球半径的12,质量是地球质量的1

9

,则火星表面的重力加速度是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的49,即为4

9

g ,设火星质量为M ′,由万有引力等于重力可

得:G 2M m R ''=mg ′解得: M ′=29gR G ,密度为:ρ′=M V ''=23g GR π,故A 正确,B 错误;由G 2Mm R

=m 2

v R ,

得:v =

火星的第一宇宙速度是地球第一宇宙速度的3

倍,故C 错误;王跃以v 0在地球起跳时,根据竖直上抛的运动规律得出可跳的最大高度是:h =22v g ,由于火星表面的重力加速度是4

9

g ,王跃以相

同的初速度在火星上起跳时,可跳的最大高度h ′=

9

4

h ,D 正确。 3.太阳系各行星几乎在同一平面内沿同一方向绕太阳做圆周运动,当地球恰好运行到某地外行星和太阳之间,且三者几乎排成一条直线的现象,天文学中称为“行星冲日”,假定有两个地外行星A 和B ,地球公转周期T 0=1年,公转轨道半径为r 0,A 行星公转周期T A =2年,B 行星公转轨道半径r B =4r 0,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A 星公转周期比B 星公转周期小

B. A 星公转线速度比B 星公转线速度大

C. 相邻两次A 星冲日间隔比相邻两次B 星冲日间隔时间长

D. 相邻两次A 、B 两星同时冲日时间间隔为2年 【答案】CD

【解析】根据开普勒第三定律,33

0220B B r r T T =,代入33

0022

(4)1B

r r T =,得T B =8年,据题意T A =2年,所以A 星公转周期比B 星公转周期小,故A 正确;根据T =2

π

,B 星周期越大,B 星轨道半径越大,由v

B 星的线速度小,所以A 星公转线速度比B 星公转线速度大,故B 正确;A 行星公转周期T A =2年,地球公转

周期T 0=1年,则当A 星与地球处于同一直线上时,再经过2年,A 行行又与地球在同一直线上,所以相邻两次A 星冲日间隔为2年;相邻两次B 星冲日间隔为8年,所以相邻两次A 星冲日间隔比相邻两次B 星冲日间隔短,故C 错误;若某个时刻A 、B 两星冲日,根据AB 选项的分析可知,经过8年,A 、B 两星再次同时冲日,故D 错误.

二.题型研究二:万有引力与重力 (一)真题再现

1.(2018·北京高考·T5)若想检验“使月球绕地球运动的力”与“使苹果落地的力”遵循同样的规

律,在已知月地距离约为地球半径60倍的情况下,需要验证 ( )

A.地球吸引月球的力约为地球吸引苹果的力的1/602

B.月球公转的加速度约为苹果落向地面加速度的1/602

C.自由落体在月球表面的加速度约为地球表面的1/6

D.苹果在月球表面受到的引力约为在地球表面的1/60 【答案】

B

2.(2014·全国卷ⅡT 18)假设地球可视为质量均匀分布的球体.已知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在两极的大小为g 0,在赤道的大小为g ;地球自转的周期为T ,引力常量为G .地球的密度为( )

A.

020

3πg g

GT g -

B.

23πGT 0

0g g g -

C.

2

GT D.

23πGT 0

g g

【答案】B

【解析】在两极时有2Mm R =mg 0,得地球质量M =20g R G ;在赤道时有mg 0-mg =m 2

24πT R ,得地球半径R

=220()4πg g T -,所以地球密度ρ=34π3

M R =2

3πGT ·0

0g g g -,选项B 正确。 3.(2012·全国卷T 21)假设地球是一半径为R .质量分布均匀的球体。一矿井深度为d 。已知质量分布均匀的球壳对壳内物体的引力为零。矿井底部和地面处的重力加速度大小之比为( )

A .1d R

-

B .1d

R

+

C .2

??

? ??-R d R

D .2

??

?

??-d R R

【答案】A

【解析】在地球表面2M mg G

m R =,又343M R ρπ=,所以2

4

3

M g G G R R πρ==,因为球壳对球内物体的引力为零,所以在深为d 的矿井内()

2

M

mg G

m R d '=-,得()

()2

4

3

M

g G

G R d R d πρ'==--,所以

1g R d d g R R

'-==-。

(二)精准练习

1.据报道,天文学家新发现了太阳系外的一颗行星.这颗行星的体积是地球的a 倍,质量是地球的b

倍.已知近地卫星绕地球运动的周期约为T ,引力常量为G .则该行星的平均密度为( )

A.

23πGT B.2π3b aGT C. 23πa bGT D.2

3πb

aGT 【答案】D

【解析】对于近地卫星,设其质量为m ,地球的质量为M ,半径为R ,则根据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2

G

Mm

R =224πmR T ,得地球的质量M =23

2

4πR GT ,地球的密度为ρ=34π3

M R =23πGT

密度公式为ρ=m

V

,已知行星的体积是地球的a 倍,质量是地球的b 倍,则得行星的平均密度是地球

的b a 倍,所以该行星的平均密度为2

3πb a GT

?.故D 正确. 2.地质勘探发现某地区表面的重力加速度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怀疑地下有空腔区域.进一步探测发现在地面P 点的正下方有一球形空腔区域储藏有天然气,如图所示.假设该地区岩石均匀分布且密度为ρ,天然气的密度远小于ρ,可忽略不计.如果没有该空腔,地球表面正常的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 ;由于空腔的存在,现测得P 点处的重力加速度大小为kg (k <1).已知引力常量为G ,球形空腔的球心深度为d ,则此球形空腔的体积是( )

A.kgd G ρ

B. 2kgd G ρ

C.(1)k gd G ρ

-

D.

2(1)k gd G ρ-

【答案】D

【解析】如果将近地表的球形空腔填满密度为ρ的岩石,则该地区重力加速度便回到正常值,因此,如果将空腔填满,地面质量为m 的物体的重力为mg ,没有填岩石时是kmg ,故空腔填满后引起的引力为(1

-k )mg ;由万有引力定律,有:(1-k )mg =2

G Vm

d ρ,解得:V =2(1)k gd G ρ-,D 对.

3.近几年来我国在深海与太空探测方面有了重大的发展。2015年1月5日“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在西南印度洋“龙旅”热液区完成两次下潜科考任务,2016年8月16日1时40分,我国将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简称“量子卫星”)发射升空。把地球看做质量分布均匀的球体且质量分布均匀的球壳对壳内物体的引力为零。若地球半径为“蛟龙号”下潜深度为d ,量子卫星轨道距离地面高度为h ,“蛟龙号”所在处与“量子卫星”所处的加速度之比为( )

A. 2

2

+R d R h -()() B. +R d R h - C.

()()2

3

+R d R h R - D. ()()2+R d R h R - 【答案】C

【解析】设地球的密度为

ρ,地球的质量3

4π3

M R ρ

=,根据黄金公式得3

2

24π43π3

GM

R G R

g G R R ρ

ρ=

==。由题意知,质量分布均匀的球体且质量分布均匀的球壳对壳内物体的引

力为零,在深度为d 的地球内部,受到地球的万有引力即为半径等于R -d 的球体在其表面产生的万有引力,

所以井底的重力加速度4

π()3g G R d ρ'=-,所以g R d g R '-=.对量子卫星,根据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

2()Mm R h G ma +=,所以22()R a R g h =+,所以()()2

3+R d R h g a R

-'=,所以C 正确。

三.题型研究三:卫星的发射与变轨 (一)真题再现

1.(2017·全国卷Ⅲ·14)2017年4月,我国成功发射的天舟一号货运飞船与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完成了首次交会对接,对接形成的组合体仍沿天宫二号原来的轨道(可视为圆轨道)运行.与天宫二号单独运行时相比,组合体运行的( )

A .周期变大

B .速率变大

C .动能变大

D .向心加速度变大

【答案】C

2. (2017·全国卷Ⅱ·19)如图1,海王星绕太阳沿椭圆轨道运动,P 为近日点,Q 为远日点,M 、N 为轨道短轴的两个端点,运行的周期为T 0,若只考虑海王星和太阳之间的相互作用,则海王星在从P 经过M 、

Q 到N 的运动过程中( )

图1

A .从P 到M 所用的时间等于T 0

4

B .从Q 到N 阶段,机械能逐渐变大 C. 从P 到Q 阶段,速率逐渐变小

D .从M 到N 阶段,万有引力对它先做负功后做正功 【答案】CD

【解析】由行星运动的对称性可知,从P 经M 到Q 点的时间为1

2

T 0,根据开普勒第二定律可知,从P 到

M 运动的速率大于从M 到Q 运动的速率,可知从P 到M 所用的时间小于14

T 0,选项A 错误;海王星在运动过

程中只受太阳的引力作用,故机械能守恒,选项B 错误;根据开普勒第二定律可知,从P 到Q 阶段,速率

逐渐变小,选项C正确;海王星受到的万有引力指向太阳,从M到N阶段,万有引力对它先做负功后做正功,选项D正确.

3.(2013·全国卷ⅠT20)2012年6月18日,神舟九号飞船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在离地面343 km的近圆形轨道上成功进行了我国首次载人空间交会对接.对接轨道所处的空间存在极其稀薄的大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为实现对接,两者运行速度的大小都应介于第一宇宙速度和第二宇宙速度之间

B.如不加干预,在运行一段时间后,天宫一号的动能可能会增加

C.如不加干预,天宫一号的轨道高度将缓慢降低

D.航天员在天宫一号中处于失重状态,说明航天员不受地球引力作用

【答案】BC

【解析】第一宇宙速度和第二宇宙速度为发射速度,天体运动的速度为环绕速度,均小于第一宇宙速

度,选项A错误;天体运动过程中由于大气阻力,速度减小,导致需要的向心力F n=m

2

v

R

减小,做向心运

动,向心运动过程中,轨道高度降低,且万有引力做正功,势能减小,动能增加,选项B、C正确;航天员在太空中受地球引力,地球引力全部提供航天员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选项D错误.4.(2013·全国卷ⅡT20)目前,在地球周围有许多人造地球卫星绕着它转,其中一些卫星的轨道可近似为圆,且轨道半径逐渐变小。若卫星在轨道半径逐渐变小的过程中,只受到地球引力和稀薄气体阻力的作用,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卫星的动能逐渐减小

B.由于地球引力做正功,引力势能一定减小

C.由于气体阻力做负功,地球引力做正功,机械能保持不变

D.卫星克服气体阻力做的功小于引力势能的减小

【答案】BD

【解析】卫星在轨道半径逐渐变小的过程中,做近心运动,万有引力做正功,引力势能减小。由于稀薄气体的阻力做负功,故卫星的机械能减小,又稀薄气体的阻力较小,故卫星克服气体阻力做的功小于万有引力做的功,即小于引力势能的减小,由动能定理可知合外力做正功,卫星的动能增加,本题选BD。

(二)精准练习

1.2016年10月19日凌晨3点,航天员景海鹏和陈冬驾驶的神州十一号飞船与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在

离地面393km的近圆形轨道上成功实现了太空之吻。若对接轨道所处的空间存在极其稀薄的大气,则下面说法不正确的是()

A.实现对接后,组合体运行速度大于第一宇宙速度

B.航天员景海鹏和陈冬能在天宫二号中自由飞翔,说明他们不受地球引力作用

C.如不加干预,在运行一段时间后,组合体的动能可能会增加

D.如不加干预,组合体的轨道高度将缓慢升高

【答案】ABD

2.某次军事演习中,西安卫星测控中心调动海洋、风云、高分、遥感4个型号近10颗卫星,为地面军事演习提供技术支持。特别是“高分一号”突破了空间分辨率、多光谱与大覆盖面积相结合的大量关键技术。如图为“高分一号”与北斗导航系统两颗卫星在空中某一面内运动的示意图。“北斗”系统中两颗卫星“G1”和“G3”以及“高分一号”均可认为绕地心O做匀速圆周运动。卫星“G1”和“G3”为同步卫星,某时刻两颗同步卫星分别位于轨道上的A、B两位置,“高分一号”在C位置。若卫星均顺时针运行,不计卫星间的相互作用力,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同步卫星“G1”和“G3”的轨道半径大小相等,均为36000千米

B.如果有3颗同步卫星均匀分布,其通讯范围就可以覆盖地球南北纬55度的区域

C.卫星“G1”由位置A运动到位置B所需要的时间为6小时

D .“高分一号”卫星所在高度有稀薄气体,其运行后,高度会降低,机械能回减小 【答案】BD

【解析】由于同步卫星,根据222

4()

(π)G m Mm R R h T

h +=+,则距离地面的高度为h =36000km ,故选项A 错误;如果有3颗同步卫星均匀分布,其通讯范围就可以覆盖地球南北纬55度的区域,故选项B 正确;由于同步卫星的周期为24h ,故卫星“G 1”由位置A 运动到位置B 所需要的时间为4小时,故选项C 错误;“高分一号”是低轨道卫星,其所在高度有稀薄气体,克服阻力做功,机械能减小,故D 正确。

2.据新华社北京3月21日电,记者21日从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了解到,已在轨工作1630天的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在完成与三艘神舟飞船交会对接和各项试验任务后,由于超期服役两年半时间,其功能已于近日失效,正式终止了数据服务。根据预测,天宫一号的飞行轨道将在今后数月内逐步降低,并最终再入大气层烧毁。若天宫一号服役期间的轨道可视为圆且距地面h (h ≈343km),运行周期为T ,地球的半径为R ,下列关于天宫一号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因为天宫一号的轨道距地面很近,其线速度小于同步卫星的线速度

B. 女航天员王亚平曾在天宫一号中漂浮着进行太空授课,那时她不受地球的引力作用

C. 天宫一号再入外层稀薄大气一小段时间内,克服气体阻力做的功小于引力势能的减小量

D. 由题中信息可知地球的质量为2

3

24πR GT

【答案】C

【解析】根据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可知,G 2Mm R

=m 2

v R ,解得v ,由于天宫一号的轨道半径小

于同步卫星的半径,则其线速度大于同步卫星的线速度,故A 错误;航天员在天宫一号中处于失重状态,地球对她的万有引力提供她随天宫一号围绕地球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不是不受地球的引力作用,故B 错误;根据动能定理可知引力与空气阻力对天宫一号做的总功应为正值,而引力做的功等于引力势能的减少,即天宫一号克服气体阻力做的功小于引力势能的变化,故C 正确;根据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可知,

2224()(π)G m Mm R R h T h +=+,解得:3

22

)4π(R h M GT

+=,故D 错误.

2019年高考物理真题同步分类解析专题11 光学(解析版)

2019年高考物理试题分类解析 专题11 光学 1.2019全国1卷34.(2)(10分)如图,一般帆船静止在湖面上,帆船的竖直桅杆顶端高出水面3 m 。距水面4 m 的湖底P 点发出的激光束,从水面出射后恰好照射到桅杆顶端,该出射光束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53°(取sin53°=0.8)。已知水的折射率为4 3 (i )求桅杆到P 点的水平距离; (ii )船向左行驶一段距离后停止,调整由P 点发出的激光束方向,当其与竖直方向夹角为45°时,从水面射出后仍然照射在桅杆顶端,求船行驶的距离。 【答案】[物理——选修3–4] (2)(i )设光束从水面射出的点到桅杆的水平距离为x 1,到P 点的水平距离为x 1;桅杆高度为h 1,P 点处水深为h 2:微光束在水中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θ。由几何关系有 1 1 tan 53x h =? ① 2 3 tan x h θ= ② 由折射定律有sin53° =n sin θ ③ 设桅杆到P 点的水平距离为x ,则x =x 1+x 2 ④ 联立①②③④式并代入题给数据得x =7 m ⑤ (ii )设激光束在水中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45°时,从水面出射的方向与竖直方向夹角为i ',由折射定律有 sin i '=n sin45° ⑥ 设船向左行驶的距离为x',此时光束从水面射出的点到桅杆的水平距离为x'1,到P 点的水平距离为x'2,则 1 2x x x x '''+=+ ⑦ 1 1 tan x i h ''= ⑧

2 2 tan 45x h '=? ⑨ 联立⑤⑥⑦⑧⑨式并代入题给数据得x'= 623m=5.5m -() ⑩ 2.34.(2)(10分)某同学利用图示装置测量某种单色光的波长。实验时,接通电源使光源正常发光:调整光路,使得从目镜中可以观察到干涉条纹。回答下列问题: (i )若想增加从目镜中观察到的条纹个数,该同学可__________; A .将单缝向双缝靠近 B .将屏向靠近双缝的方向移动 C .将屏向远离双缝的方向移动 D .使用间距更小的双缝 (ii )若双缝的间距为d ,屏与双缝间的距离为l ,测得第1条暗条纹到第n 条暗条纹之间的距离为Δx ,则单色光的波长λ=_________; (iii )某次测量时,选用的双缝的间距为0.300 mm ,测得屏与双缝间的距离为1.20 m ,第1条暗条纹到第4条暗条纹之间的距离为7.56 mm 。则所测单色光的波长为______________nm (结果保留3位有效数字)。 【答案】(2)(i )B (ii ) 1x d n l ??-() (iii )630

高考物理二轮复习攻略

2019高考物理二轮复习攻略 物理在绝大多数的省份既是会考科目又是高考科目,在高中的学习中占有重要地位。以下是查字典物理网为大家整理的高考物理二轮复习攻略,希望可以解决您所遇到的相关问题,加油,查字典物理网一直陪伴您。 一、知识板块:以小综合为主,不求大而全 第一轮复习基本上都是以单元,章节为体系。侧重全面弄懂基本概念,透彻理解基本规律,熟练运用基本公式解答个体类物理问题。综合应用程度不太高。实际上知识与技能的综合是客观存在,所以,我们因势利导把知识进行适当综合。但要循序渐进,以小综合为主,不求一步到位的大而全。 所谓小综合,就是大家一眼就能审视出一个问题涉及那两个知识点,可能用到那几个物理公式的。譬如: 1.力和物体的运动综合问题(力的平衡、直线运动、牛顿定律、平抛运动、匀速圆周运动); 2.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问题; 3.机械振动和机械波; 4.动能定理与机械能守恒定律; 5.气体性质问题; 6.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直线运动(匀速、匀加速、匀减速、往复运动),曲线运动(类平抛、圆周运动); 7.直流电路分析问题:①动态分析,②故障分析;

8.电磁感应中的综合问题:①导体棒切割磁感线(单根、双根、U形导轨、形导轨、O形导轨;导轨水平放置、竖直放置、倾斜放置等各种情景),②闭合线圈穿过有界磁场(线圈有正方形、矩形、三角形、圆形、梯形等),(有边界单个磁场,有分界衔接磁场)、(线圈有竖直方向穿过、水平方向穿过等各种情景); 9.物理实验专题复习:①应用性实验,②设计性实验,③探究性实验; 10.物理信息给予题(新概念、新规律、数据、表格、图像等) 11.联系实际新情景题(文字描述新情景、图字展现新情景、建物理模型,重物理过程分析); 12.常用的几种物理思维方法; 13.物理学习中常用的物理方法。 二、方法板块:以基本方法为主,不哗众取宠 分析研究和解答物理问题,离不开物理思想,这种思想直觉反应是思维方法。平时学习中大家已经接触和应用过多种方法,但仍是比较零乱的。因此,有必要适当地加于归纳总结,能知道一些方法的适用情况,区别普遍性与特殊性。其中要以基本方法为主。即必须掌握,熟练应用且平时用得最多的几种方法。 如受力分析法:从中判断研究对象受几个力,是恒力还是变力;过程分析法:能把较复杂的物理问题分析成若干简单的

“2019高考物理考纲”的变化及解读

“2019年高考物理考纲”的变化及解读2019年高考物理考纲的变化及解读 考纲,是命题的参考,直接反映出高考的命题动向,为复习备考指明了方向。 (一)考纲新变化 变化1:考核目标、考试范围及题型示例部分第一段第一句,由原来的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变为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要求。 变化2:考核目标、考试范围及题型示例部分第二段中,由原来的注意物理知识在生产、生活等方面的广泛应用变为注意物理知识在日常学习生活、生产劳动实践等方面的广泛应用,大力引导学生从解题向解决问题转变。 变化3:考核目标、考试范围及题型示例部分第二段中,由原来的以有利于高等学校选拔新生,并有利于激发考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变为以有利于高等学校选拔新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思维,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变化4:题型示例部分例12由原来的2013年新课标全国卷第20题换成了2018年全国卷I的第20题。 【原题】目前,在地球周围有许多人造地球卫星绕着 1 / 6

它运转,其中一些卫星的轨道可近似为圆,且轨道半径逐渐变小。若卫星在轨道半径逐渐变小的过程中,只受到地球引力和稀薄气体阻力的作用,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卫星的动能逐渐减小 B.由于地球引力做正功,引力势能一定减小 C.由于气体阻力做负功,地球引力做正功,机械能保持不变 D.卫星克服气体阻力做的功小于引力势能的减小 【答案】BD 【说明】本题结合地球所处的近太空卫星目前的实际状况,将卫星轨道半径逐渐变小的原因限制为一个因素进行设问,考查考生应用万有引力定律、牛顿第二定律、功能关系进行推理判断的能力。难度适中。 【换后】2017年,人类第一次直接探测到来自双中子星合并的引力波。根据科学家们复原的过程,在两颗中子星合并前约100s时,它们相距约400km,绕二者连线上的某点每秒转动12圈,将两颗中子星都看作是质量均匀分布的球体,由这些数据、万有引力常量并利用牛顿力学知识,可以估算出这一时刻两颗中子星() A.质量之积B.质量之和C.速率之和D.各自的自转角速度 【答案】BC 2 / 6

2019年高考物理一轮复习试题

.精品文档. 2019年高考物理一轮复习试题 测量速度和加速度的方法 【纲要导引】 此专题作为力学实验的重要基础,高考中有时可以单独出题,16年和17年连续两年新课标1卷均考察打点计时器算速度和加速度问题;有时算出速度和加速度验证牛二或动能定理等。此专题是力学实验的核心基础,需要同学们熟练掌握。 【点拨练习】 考点一打点计时器 利用打点计时器测加速度时常考两种方法: (1)逐差法 纸带上存在污点导致点间距不全已知:(10年重庆) 点的间距全部已知直接用公式:,减少偶然误差的影响(奇数段时舍去距离最小偶然误差最大的间隔) (2)平均速度法 ,两边同时除以t,,做图,斜率二倍是加速度,纵轴截距是 开始计时点0的初速。

1. 【10年重庆】某同学用打点计时器测量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的加速度,电频率f=50Hz在线带上打出的点中,选 出零点,每隔4个点取1个计数点,因保存不当,纸带被污染,如是22图1所示,A B、、D是依次排列的4个计数点,仅能读出其中3个计数点到零点的距离: =16.6=126.5=624.5 若无法再做实验,可由以上信息推知: ①相信两计数点的时间间隔为___________ S ②打点时物体的速度大小为_____________ /s(取2位有效数字) ③物体的加速度大小为__________ (用、、和f表示) 【答案】①0.1s②2.5③ 【解析】①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每隔4个点选择一个计数点,则相邻两计数点的时间间隔为T=0.1s . ②根据间的平均速度等于点的速度得v==2.5/s . ③利用逐差法:,两式相加得,由于,,所以就有了,化简即得答案。 2. 【15年江苏】(10分)某同学探究小磁铁在铜管中下落时受电磁阻尼作用的运

2019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物理学史

物理学史 一、力学: 伽利略(意大利物理学家) ①1638年,伽利略用观察——假设——数学推理的方法研究了抛体运动,论证重物体和轻物体下落一样快,并在比萨斜塔做了两个不同质量的小球下落的实验,证明了他的观点是正确的,推翻了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即质量大的小球下落快是错误的)。 ②伽利略的理想斜面实验:在水平面上运动的物体若没有摩擦,将保持这个速度一直运动下去。得出结论(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的原因),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评价:将实验与逻辑推理相结合,标志着物理学的开端。 (在伽利略研究力与运动的关系时,是在斜面实验的基础上,成功地设计了理想斜面实验,理想实验是实际实验的延伸,而不是实际的实验,是建立在实际事实基础上的合乎逻辑的科学推断。) 奥托··格里克(德国马德堡市长) ①马德堡半球实验:证明大气压的存在。 胡克(英国物理学家) ①提出胡克定律:只有在一定的条件下,弹簧的弹力才与弹簧的形变量成正比。 笛卡儿(法国物理学家)①根据伽利略的理想斜面实验,提出:如果没有其它原因,运动物体将继续以同一速度沿着一条直线运动,既不会停下来,也不会偏离原来的方向。 牛顿(英国物理学家) ①将伽利略的理想斜面实验的结论归纳为牛顿第一定律(即惯性定律)。 卡文迪许(英国物理学家) ①利用扭秤实验装置比较准确地测出了引力常量。(微小形变放大思想) 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 ①1846年,英国剑桥大学学生亚当斯和法国天文学家勒维烈(勒维耶)应用万有引力定律,计算并观测到海王星。1930年,美国天文学家汤博用同样的计算方法发现冥王星。 经典力学的局限性 ①20世纪初建立的量子力学和爱因斯坦提出的狭义相对论表明经典力学不适用于微观粒子和高速运动物体。 二、电磁学:

2019年高考物理专题复习:力学题专题

力学题的深入研究 最近辅导学生的过程中,发现几道力学题虽然不是特别难,但容易错,并且辅导书对这几道题或语焉不详,或似是而非,或浅尝辄止,本文对其深入研究,以飨读者。 【题1】(1)某同学利用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物块在水平桌面上的运动规律。物块在重物的牵引下开始运动,重物落地后,物块再运动一段距离停在桌面上(尚未到达滑轮处)。从纸带上便于测量的点开始,每5个点取1个计数点,相邻计数点间的距离如图1所示。打点计时器电源的频率为50Hz 。 ○ 1通过分析纸带数据,可判断物块在相邻计数点 和 之间某时刻开始减速。 ○ 2计数点5对应的速度大小为 m/s ,计数点6对应的速度大小为 m/s 。(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3物块减速运动过程中加速度的大小为a = m/s 2,若用a g 来计算物块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g 为重力加速度),则计算结果比动摩擦因数的真实值 (填“偏大”或“偏小”)。 【原解析】一般的辅导书是这样解的: ①和②一起研究:根据T s s v n n n 21++=,其中s T 1.050 15=?=,得

1.0210)01.1100.9(25??+=-v =s m /00.1,1 .0210)28.1201.11(2 6??+=-v =s m /16.1, 1 .0210)06.1028.12(2 7??+=-v =s m /14.1,因为56v v >,67v v <,所以可判断物块在两相邻计数点6和7之间某时刻开始减速。 这样解是有错误的。其中5v 是正确的,6v 、7v 是错误的。因为公式T s s v n n n 21++=是匀变速运动的公式,而在6、7之间不是匀变速运动了。 第一问应该这样解析: ①物块在两相邻计数点6和7之间某时刻开始减速。 根据1到6之间的cm 00.2s =?,如果继续做匀加速运动的话,则6、7之间的距离应该为01.1300.201.11s 5667=+=?+=s s ,但图中cm s 28.1267=,所以是在6和7之间开始减速。 第二问应该这样解析: ②根据1到6之间的cm 00.2s =?,加速度s m s m T s a /00.2/1 .01000.222 2=?=?=- 所以s m aT v v /20.11.000.200.156=?+=+=。 因为s m T s s v /964.01 .0210)61.866.10(22 988=??+=+=- aT v v -=87=s m /16.11.0)2(964.0=?--。 ③ 首先求相邻两个相等时间间隔的位移差,从第7点开始依次为,cm s 99.161.860.101=-=?,cm s 01.260.661.82=-=?, cm s 00.260.460.63=-=?,求平均值cm s s s s 00.2)(3 1321=?+?+?=?,所以加速度222 2/.1 .01000.2s m T s a -?=?==2/00.2s m 根据ma =mg μ,得g a μ=这是加速度的理论值,实际上'ma f mg =+μ(此式中f 为纸带与打点计时器的摩擦力),得m f g a + =μ',这是加速度的理论值。因为a a >'所以g a =μ的测量值偏大。

2019年高考物理第一轮复习知识点总结

A B 2019年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知识点总结 Ⅰ。力的种类:(13个性质力) 这些性质力是受力分析不可少的“是受力分析的基础” 力的种类:(13个性质力) 有18条定律、2条定理 1重力: G = mg (g 随高度、纬度、不同星球上不同) 2弹力:F= Kx 3滑动摩擦力:F 滑= μN 4静摩擦力: O ≤ f 静≤ f m (由运动趋势和平衡方程去判断) 5浮力: F 浮= ρgV 排 6压力: F= PS = ρghs 7万有引力: F 引=G 22 1r m m 8库仑力: F=K 2 2 1r q q (真空中、点电荷) 9电场力: F 电=q E =q d u 10安培力:磁场对电流的作用力 F= BIL (B ⊥I) 方向:左手定则 11洛仑兹力:磁场对运动电荷的作用力 f=BqV (B ⊥V) 方向:左手定则 12分子力: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同时存在,都随距离的增 大而减小,随距离的减小而增大,但斥力变化得快. 。 13核力:只有相邻的核子之间才有核力,是一种短程强 力。 5种基本运动模型 1静止或作匀速直线运动(平衡态问题); 2匀变速直、曲线运动(以下均为非平衡态问 题); 3类平抛运动; 4匀速圆周运动; 5振动。 1万有引力定律B 2胡克定律B 3滑动摩擦定律B 4牛顿第一定律B 5牛顿第二定律B 力学 6牛顿第三定律B 7动量守恒定律B 8机械能守恒定律B 9能的转化守恒定律. 10电荷守恒定律 11真空中的库仑定律 12欧姆定律 13电阻定律B 电学 14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B 15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16楞次定律B 17反射定律 18折射定律B 定理: ①动量定理B ②动能定理B 做功跟动能改变的关系

2019年高考物理专题复习:力学题专题(含答案)

力学题的深入研究 最近辅导学生的过程中,发现几道力学题虽然不是特别难,但容易错,并且辅导书对这几道题或语焉不详,或似是而非,或浅尝辄止,本文对其深入研究,以飨读者。 【题1】(1)某同学利用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物块在水平桌面上的运动规律。物块在重物的牵引下开始运动,重物落地后,物块再运动一段距离停在桌面上(尚未到达滑轮处)。从纸带上便于测量的点开始,每5个点取1个计数点,相邻计数点间的距离如图1所示。打点计时器电源的频率为50Hz 。 通过分析纸带数据,可判断物块在相邻计数点 和 之间○1某时刻开始减速。 计数点5对应的速度大小为 m/s ,计数点6对应的速度大小○2为 m/s 。(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物块减速运动过程中加速度的大小为= m/s 2,若用来计算物○3a a g 块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g 为重力加速度),则计算结果比动摩擦 因数的真实值 (填“偏大”或“偏小”)。【原解析】一般的辅导书是这样解的: ①和②一起研究:根据,其中,得T s s v n n n 21++=s T 1.05015=?=

=,=, 1.0210)01.1100.9(25??+=-v s m /00.11 .0210)28.1201.11(2 6??+=-v s m /16.1=,因为,,所以可判断物1 .0210)06.1028.12(2 7??+=-v s m /14.156v v >67v v <块在两相邻计数点6和7之间某时刻开始减速。 这样解是有错误的。其中是正确的,、是错误的。因为公式 5v 6v 7v 是匀变速运动的公式,而在6、7之间不是匀变速运动了。T s s v n n n 21++=第一问应该这样解析: ①物块在两相邻计数点6和7之间某时刻开始减速。 根据1到6之间的,如果继续做匀加速运动的话,则6、7之cm 00.2s =?间的距离应该为,但图中,01.1300.201.11s 5667=+=?+=s s cm s 28.1267=所以是在6和7之间开始减速。 第二问应该这样解析: ②根据1到6之间的,加速度 cm 00.2s =?s m s m T s a /00.2/1 .01000.222 2=?=?=-所以。 s m aT v v /20.11.000.200.156=?+=+=因为s m T s s v /964.01 .0210)61.866.10(22 988=??+=+=-=。 aT v v -=87s m /16.11.0)2(964.0=?--③ 首先求相邻两个相等时间间隔的位移差,从第7点开始依次为,,, cm s 99.161.860.101=-=?cm s 01.260.661.82=-=?,求平均值,所cm s 00.260.460.63=-=?cm s s s s 00.2)(3 1321=?+?+?=?以加速度=222 2/.1 .01000.2s m T s a -?=?=2/00.2s m 根据,得这是加速度的理论值,实际上 ma =mg μg a μ=(此式中为纸带与打点计时器的摩擦力),得,'ma f mg =+μf m f g a +=μ'这是加速度的理论值。因为所以的测量值偏大。a a >'g a =μ

2019-2020高考物理一轮复习专题1

——教学资料参考参考范本——2019-2020高考物理一轮复习专题1 _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 ____________________部门 一.

二.选择题 1.汽车刹车后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经3s后停止,对这一运动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 这连续三个1s的初速度之比为 B. 这连续三个1s的平均速度之比为 C. 这连续三个1s发生的位移之比为 D. 这连续三个1s的速度改变量之比为 【参考答案】ACD 2.如图所示,完全相同的三个木块并排固定在水平面上,一子弹以速度v水平射入,若子弹在木块中做匀减速运动,且穿过第三块木块后速度恰好为零则子弹依次射入每块木块时的速度比和穿过每块木块所用的时间比正确的是

A. :::2:1 B. :::: C. :::: D. ::::1 【参考答案】D 则:子弹依次穿过321三木块所用时间之比::::: 得:子弹依次穿过123三木块所用时间之比:::::1 设子弹穿过第三木块所用时间为1秒,则穿过3,2两木块时间为:, 穿过3,2,1三木块时间为: 则:子弹依次穿过3,2,1三木块时速度之比为:1::,所以,子弹 依次穿过1,2,3三木块时速度之比为:::1; 故D正确,ABC错误;. 3.小物块以一定的初速度自光滑斜面的底端a点上滑,最远可达b点,

e为ab的中点,如图所示,已知物体由a到b的总时间为,则它从a 到e所用的时间为 A. B. C. D. 【参考答案】D

4.如图所示,一小滑块沿足够长的斜面以初速度v向上做匀减速直线运动,依次经A,B,C,D到达最高点E,已知,,滑块从A到C和从C到D所用的时间都是设滑块经C时的速度为,则 A. 滑块上滑过程中加速度的大小为 B. C. D. 从D到E所用时间为4s 【参考答案】AD 5.一小物体以一定的初速度自光滑斜面的底端a点上滑,最远可达b 点,e为ab的中点,已知物体由a到e的时间为t0,则它从e经b再返回e所需时间为()

2019年高考理综全国II试卷分析及2020备考建议

2019高考理综全国Ⅱ卷物理试题分析 尧中物理教研组:潘敏科 2019.6.20 2019高考理综全国Ⅱ卷物理试题整体看,命题内容遵循考试大纲的要求,突出了力、电、磁等主干知识,加强了对学生逻辑推理、信息加工、迁移、模型建构等关键能力的考查,尤其是对图像问题考查量明显增多,体现了以考查学生五种能力为主的命题思路,试题科学、灵活、无偏题怪题。和2018年试题相比,整体难度有所降低。具体来看,今年物理学科的高考命题有以下特点: 一、试题知识覆盖面广,注重知识体体系的主干内容 试卷中,必考部分:力学(占49分)、电学(占46分)为主,选修3—5中对原子核中的质量亏损(占6分),选考部分:选修3—3部分主要考查气体实验定律(或:选考3—4部分主要考查机械振动图像,干涉法测波长)(占15分),总分110分。其中,选择题为:4道力学试题(24分)、3道电磁学试题(18分)、1道原子核试题(6分),和2018年的试题分布基本相同,力学试题难度有所增加。实验题为1道力学(5分)和1道电学(电路分析)试题(10分),其中电学实验考查二极管电阻随温度变化关系,通过调整滑动变阻器补尝来调

整动态电路等,考查知识迁移能力,能力要求有所提高;计算题为1道电学(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偏转)试题(12)和1道力学试题,其中,第25题的力学试题涉及到做物理关系图像及多过程计算,并含有变加速运动过程中速度变化量的计算,使刹车过程中速度变化的分析难度增加,难度有所增加。选考题3-3把5选3改为3个填空,而且是通过P—V图分析气体的状态,并对微观状态进行分析,难度也略有增加;计算题为气体定律应用,是将两部分气体通过大小活塞联系在一起,分析的难度也有所增加;选考3-4为机械波图像和干涉法测波长,难度和2018年基本一致。试卷整体难度高于2018年的试题。 二、把握物体学科的特点,强化关键能力,体现核心素质 2019年高考物理着重考查学生逻辑推理、信息加工、模型建构数理结合等关键能力,比如,第19题以滑雪运动为背景,考查学生对曲线规律的理解和应用,该题通过v—t图来描述滑雪运动员在竖直方向的运动规律,考查考生对v—t图的理解,由此分析判断其运动状态。在分析问题的过程中,学生需要根据题给情境利用所学知识建立相应的物理模型,考查学生的模型建构能力。比如第14、18、19、21、23、25题,选修3—3的33题的第⑴小题(或选修3—4的34第⑴小题)题,共计59分都涉及到用函数图象描述物理变化规律,考查了作图和处理图像信息的的能力;第23题,通过对二极管的温阻信息分析,考查学生对实验原理的理解和推理及知识迁移的能力;

2019年高考物理真题同步分类解析专题06 磁场(解析版)

2019年高考物理试题分类解析 专题06 磁场 1. (2019全国1卷17)如图,等边三角形线框LMN 由三根相同的导体棒连接而成,固定于匀强磁场中,线框平面与磁感应强度方向垂直,线框顶点M 、N 与直流电源两端相接,已如导体棒MN 受到的安培力大小为F ,则线框LMN 受到的安培力的大小为( ) A .2F B .1.5F C .0.5F D .0 【答案】B 【解析】设导体棒MN 的电流为I ,则MLN 的电流为 2I ,根据BIL F =,所以ML 和LN 受安培力为2F ,根据力的合成,线框LMN 受到的安培力的大小为F +F F 5.130sin 2 20 =? 2. (2019全国1卷24)(12分)如图,在直角三角形OPN 区域内存在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 、方向垂直于纸面向外。一带正电的粒子从静止开始经电压U 加速后,沿平行于x 轴的方向射入磁场;一段时间后,该粒子在OP 边上某点以垂直于x 轴的方向射出。已知O 点为坐标原点,N 点在y 轴上,OP 与x 轴的夹角为30°,粒子进入磁场的入射点与离开磁场的出射点之间的距离为d ,不计重力。求 (1)带电粒子的比荷; (2)带电粒子从射入磁场到运动至x 轴的时间。 【答案】 (1)设带电粒子的质量为m ,电荷量为q ,加速后的速度大小为v 。由动能定理有2 12 qU mv =① 设粒子在磁场中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半径为r ,由洛伦兹力公式和牛领第二定律有2 v qvB m r =②

由几何关系知d ③ 联立①②③式得 224q U m B d =④ (2)由几何关系知,带电粒子射入磁场后运动到x 轴所经过的路程为 πtan302 r s r = +?⑤ 带电粒子从射入磁场到运动至x 轴的时间为 s t v = ⑥ 联立②④⑤⑥式得 2π(42Bd t U =⑦ 【解析】另外解法(2)设粒子在磁场中运动时间为t 1,则U Bd qB m T t 8241412 1ππ=? ==(将比荷代入) 设粒子在磁场外运动时间为t 2,则U Bd qU md qU m d v t 1236326y 2 22= ?=?== 带电粒子从射入磁场到运动至x 轴的时间为21t t t +=,代入t 1和t 2得2π(42Bd t U =. 3. (全国2卷17)如图,边长为l 的正方形abcd 内存在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 ,方向垂直于纸面(abcd 所在平面)向外。ab 边中点有一电子源O ,可向磁场内沿垂直于ab 边的方向发射电子。已知电子的比荷为k 。则从a 、d 两点射出的电子的速度大小分别为( ) A .14kBl B .14kBl ,5 4 kBl

2019年高考物理必考的热点总结

2019年高考物理必考的热点总结 科学备考 抓基础是原则练套题是方法 高考复习第一轮做题,第二轮做专题,第三轮做真题真卷。模拟考试是为练速度、调整状态,希望同学们认真对待。要想迅速提高自己的应试能力,抓基础是原则,练套题是方法,理清解题思路,熟记典型题目的解题套路,例如把复杂的计算题分解为简单运动分析、受力分析等,养成画图分析的习惯,提高应试能力。 不同学校的学生基础不同,要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进行高考二轮复习,不可东施效颦。对于学生基础薄弱的普通高中,不宜一味追求教学容量,一节课围绕高考热点解决一个主要问题即可。高考复习不应都是讲习题,如果一节课内老师滔滔不绝地讲解十几道题,往往吃力不讨好,其教学效果不会太好。学生基础薄弱的学校,到高考前把基础内容复习一遍,这是符合学生实际的正常现象。但也要尽早让学生做近年的高考真题,高考题目最经典,考前冲刺天天练。建议从5月份开始有计划地每周训练一份高考真题。以高考真题为载体讲解基础知识,积累考试经验,提高应试技巧。 解题技巧 联系题目找隐情 本地考生高考失分原因如下:一是学习水平方面的问题,表现出基础不够扎实,审题不够仔细;实验不够重视,分析不够透彻等。二是竞技状态方面的问题,表现出精力不够充沛,头脑不够清醒等。考场如何有效避免失分?一是解题要讲科学、讲方法。要重视过程的分析,重视对问题的推理和总结。仔细读题,把握已知条件,深入挖掘,找

出隐含条件,综合梳理确认,理解题目的要求,理清答题思路。二是不回避旧题,不迷恋难题。若在备考时把教材作为重要的复习材料,平时心中有数,考试就会得心应手。 理性复习 不必迷信名校的模拟题 关于物理复习“专题的分类”,除了按照学科研究领域划分为力学、电学、实验等专题外,还可按照考题的难度进行划分,如基础题专题、中等难度题等。从而掌握一些解题套路,提高应试能力。 临近高考,各种资料满天飞,要学会主动复习,敢于舍弃,快速浏览,看图理思路即可,不必每道题都深究,不要总对照答案。做完题目就立刻对照答案的习惯不利于树立学习的自信心,四月后的日子更要把这个习惯改掉。学会用自己的理解,按照物理高考的十大热点和若干套路评价这些试题。老师和同学都不必过分迷信各名校的模拟试题。 对于每一位考生来说,自己的考试卷和改错本都是最适合自己的复习资料,翻阅、思考、再练习,效果会特别好。通过阅读改错本,做高考套题等方式整理解题方法,逐步“把书读薄”。为提高应试的能力奠定基础。高考注重知识考查的同时,更注重考查能力。所要考查的主要有五大能力:理解能力、推理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实验能力。其中理解能力是基础。在第二轮复习中,教师应该有针对性的把一些重点实验给学生进行现场演示,或开放物理复习的实验,最好能让学生自己动手,对着实验仪器弄清实验原理,老师和学生都不要认为实验操作复习是浪费复习时间。 考前冲刺

2019年高考物理试题分类汇编:选修3-4专题

2019年高考物理试题分类汇编:3--4 1.(2018福建卷).一列简谐波沿x 轴传播,t=0时刻的波形如图甲所示,此时质点P 正沿y 轴负方向运动,其振动图像如图乙所示,则该波的传播方向和波速分别是 A .沿x 轴负方向,60m/s B .沿x 轴正方向,60m/s C .沿x 轴负方向,30 m/s D .沿x 轴正方向,30m/s 答案:A 2.(1)(2018福建卷)(6分)在“用双缝干涉测光的波长”实验中(实验装置如图): ①下列说法哪一个是错误......的_______。(填选项前的字母) A .调节光源高度使光束沿遮光筒轴线照在屏中心时,应放上单缝和双缝 B .测量某条干涉亮纹位置时,应使测微目镜分划中心刻线与该亮纹的中心对齐 C .为了减少测量误差,可用测微目镜测出n 条亮纹间的距离a ,求出相邻两条亮纹间距x /(1)a n =-V ②测量某亮纹位置时,手轮上的示数如右图,其示数为___mm 。 答案:①A ②1.970 3.(2018上海卷).在光电效应实验中,用单色光照射某种金属表面,有光电子逸出,则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取决于入射光的( ) (A )频率 (B )强度 (C )照射时间 (D )光子数目 答案: A 4.(2018上海卷).下图为红光或紫光通过双缝或单缝所呈现的图样,则( ) (A )甲为紫光的干涉图样 (B )乙为紫光的干涉图样 (C )丙为红光的干涉图样 (D )丁为红光的干涉图样 答案: B 5.(2018上海卷).如图,简单谐横波在t 时刻的波形如实线所示,经过?t =3s ,其波形如虚线所示。已知图中x 1与x 2相距1m ,波的周期为T ,且2T <?t <4T 。则可能的最小波速为__________m/s ,最小周期为__________s 。 (A ) (B ) ( C ) (D )

精选高考物理实验复习专题

精选2019高考物理实验复习专题高考在即,为了方便考生们更好地复习总结物理知识,小编在这里整理了精选2019高考物理实验复习专题,供考生们学习,希望能对考生们有帮助! 复习重点:1、长度的测量;2、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3、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4、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知识能力点提要: 实验一、长度的测量。实验目的:练习使用刻度尺和游标卡尺测量长度。 一、练习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刻度尺又称米尺,常用米尺的最小刻度为lmm,量程不等。 1、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刻度线紧贴被测物,眼睛正对刻度线读数,以避免视差。 (2)为防止因端头磨损而产生误差,常选择某一刻度线为测量起点,测量的长度等于被测物体的两个端点在刻度尺上的读数之差。 (3)毫米以下的数值靠自测估读一位,估读最小刻度值的1/10。 (4)测量精度要求高时,要进行重复测量后取平均值。可用累积法测细金属丝的直径或一张白纸的厚度。 二、练习使用游标卡尺测量长度。 1、游标卡尺的构造如图所示。 2、读数原理:如表。 3、测量范围:一般最多可以测量十几个厘米的长度。

4、使用游标卡尺时要注意: (1)对游标尺的末位数不要求再作估读,如遇游标上没有哪一根刻度线与主尺刻度线对齐的情况,则选择靠最近的一根线读数。有效数字的末位与游标卡尺的精度对齐。 (2)测量物不可在钳口间移动或压得太紧,以免磨损钳口或损坏工件。 (3)测量物上被测距离的连线必须平行于主尺。 (4)读数时,在测脚夹住被测物后适当旅紧固定螺丝。 实验二、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 1、实验目的: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 2、电磁打点计时器或电火花计时器是计时仪器。工作电压为_____ 流伏,f = 50Hz时,每隔_______ s打一次点。 3、实验原理:如图所示,T=0.02n秒: (1)逐差法: a平= (a1 + a2 +a3)/3 = [(s4 + s5 +s6) - (s1 + s2 +s3)]/9T2 (2)v - t图象法:利用vn = (sn + sn + 1)/2T求出v1、v2、v3……再作出v - t图象求出斜率,即可得到a。 4、注意事项: (1)实验中应先根据测量和计算得出的各Δs先判断纸带是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据估算,如果各Δs的差值在5%以内,可认为它们是相等的,纸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2)每打好一条纸带,将定位轴上的复写纸换个位置,以保证打点清晰,同时注意纸带打完后及时断开电源。

2019高考物理专题热学含试题解析

热学 1.(2014广东十校第一次联考)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现要使它的压强经过状态变化后回到初始状态的压强,那么使用下列哪些过程可以实现() A.先将气体等温膨胀,再将气体等容降温 B.先将气体等温压缩,再将气体等容降温 C.先将气体等容升温,再将气体等温压缩 D.先将气体等容降温,再将气体等温压缩 2. (1)(5分)(2014河北省唐山市摸底考试)当两分子间距为r0时,它们之间的引力和斥力相等。关于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当两个分子间的距离小于r0时,分子间只存在斥力 B.当两个分子间的距离大于r0时,分子间只存在引力 C.两个分子间的距离由较远逐渐减小到r= r0的过程中,分子间相互作用力先增大后减小,表现为引力 D.两个分子间的距离由r= r0开始减小的过程中,分子间相互作用力一直增大,表现为斥力 E.两个分子间的距离等于r0时,分子势能最小 2.答案:CDE 解析:当两个分子间的距离小于r0时,分子间斥力大于引力,选项A错误。当两个分子间的距离大于r0时,分子间斥力小于引力,选项B错误。两个分子间的距离由较远逐渐减小到r= r0的过程中,分子间相互作用力先增大后减小,表现为引力,选项C正确。两个分子间的距离由r= r0开始减小的过程中,分子间相互作用力一直增大,表现为斥力,选项D正确。两个分子间的距离等于r0时,分子势能最小,选项E正确。 【考点定位】此题考查分子力及其相关知识。 3.(2014河北省邯郸市摸底考试)(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单晶体的各向异性是由晶体微观结构决定的 B.布朗运动就是液体分子的运动 C.能量转化和守恒定律是普遍规律,但是能量耗散违反能量转化和守恒定律 D.小昆虫水黾可以站在水面上是由于液体表面张力的缘故 E.物体可从单一热源吸收的热量并全部用于做功,而不引起其它变化 4(2014辽宁省五校联考)右图是氧气分子在不同温度(0℃和100℃) 下的速率分布,由图可得信息正确的是(填入选项前 的字母,有填错的不得分) A. 同一温度下,氧气分子速率呈现出“中间多,两头少” 的分布规律 B.随着温度的升高,每一个氧气分子的速率都增大 C.随着温度的升高,氧气分子中速率小的分子所占的比例高 D.随着温度的升高,氧气分子的平均速率变小

2019届高三物理模块专题复习 专题一

一、楞次定律的理解 理解楞次定律中的“阻碍”的含义: (1)谁在阻碍?感应电流的磁场. (2)阻碍什么?阻碍的是磁通量的变化,而不是阻碍磁通量本身. (3)如何阻碍?当磁通量增加时,感应电流的磁场方向与原磁场方向相反;当磁通量减少时,感应电流的磁场方向与原磁场方向相同,即“增反减同”. (4)结果如何?阻碍并不是阻止,只是延缓了磁通量的变化过程,该增加的还是增加,该减少的还是减少. [复习过关] 1.1834年,楞次在分析了许多实验事实后,用一句话巧妙地概括出感应电流方向遵循的规律.在做用条形磁铁穿过闭合导体线圈的探究实验中,以下描述符合客观事实的是() A.线圈内感应电流产生的磁场方向总是与条形磁铁产生的磁场方向相反 B.线圈内感应电流产生的磁场方向总是与条形磁铁产生的磁场方向相同 C.线圈内感应电流产生的磁场方向总是与条形磁铁产生的磁场方向先相反后相同 D.线圈内感应电流产生的磁场方向总是与条形磁铁产生的磁场方向先相同后相反 答案 C 解析当条形磁铁靠近闭合线圈时,导致穿过线圈的磁通量大小增加,根据楞次定律,线圈中感应电流产生的磁场方向与条形磁铁产生的磁场方向相反;同理,当条形磁铁远离闭合线圈时,导致穿过线圈的磁通量大小减小,根据楞次定律,线圈中感应电流产生磁场方向与条形磁铁产生磁场的方向相同;故C正确,A、B、D错误;故选C. 2.根据楞次定律可知感应电流的磁场一定是() A.阻碍引起感应电流的磁通量 B.与引起感应电流的磁场反向 C.与引起感应电流的磁场方向相同 D.阻碍引起感应电流的磁通量的变化 答案 D 解析根据楞次定律,感应电流的磁场总是阻碍引起感应电流的磁通量的变化.原磁场减小时,感应电流的磁场与原磁场的方向相同,原磁场增大时,感应电流的磁场与原磁场的方向

2019高考物理二轮复习专题突破--近代物理初步

2019高考物理二轮复习专题突破--近代物 理初步 [ 限训练?通高考] 科学设题拿下高考高分 (45 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 1 . (2018 ?高考天津卷)国家大科学工程一一中国散裂中 子源(cSNS)于2017年8月28日首次打靶成功,获得中子束流,可以为诸多领域的研究和工业应用提供先进的研究平台.下列核反应中放出的粒子为中子的是() A. 14 7N俘获一个a粒子,产生17 8o并放出一个粒 子 B. 2713AI 俘获一个a粒子,产生3015P并放出一个粒子 c.11 5B俘获一个质子,产生84Be并放出一个粒子 D.63Li 俘获一个质子,产生32He并放出一个粒子 解析:由核反应过程中遵循质量数、电荷数均守恒的原 则,可写出选项中的四个核反应方程.14 7N+ 42He- 17 8o + 11H,选项A 错误.2713AI + 42He—3015P+ 10n,选项B 正确.11 5B+ 11H H 84Be+ 42He,选项 c 错误.63Li + 11H—32He+ 42He,选项D错误.

答案:B 2 . (2018?河南洛阳一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玻尔根据光的波粒二象性,大胆提出假设,认为实物粒子也具有波动性 B .铀核裂变的核反应方程是235 92U—141 56Ba+ 9236kr +210n c .原子从低能级向高能级跃迁,不吸收光子也能实现 D .根据爱因斯坦的“光子说”可知,光的波长越大, 光子的能量越大 解析:德布罗意根据光的波粒二象性,大胆提出假设,认为实物粒子也具有波动性,选项A错误;铀核是在中子轰击下发生链式反应,铀核裂变的核反应方程是235 92U+ 10n —141 56Ba+ 9236kr + 310n,选项B错误;受到电子或其他粒子碰撞,原子也可以从低能级向高能级跃迁,即原子从低能级向高能级跃迁,不吸收光子也能实现,选项c正确;根据爱因斯坦的“光子说”可知,光的频率越高,波长越小,光子的能量越大,选项D错误. 答案:c 3 . (2018?湖南张家界高三第三次模拟)2017年12月6 日报道,中国散裂中子源项目将于2018年前后建成.日前, 位于广东东莞的国家大科学工程一一中国散裂中子源

2019年高考物理一轮复习全套专题(含解析)

测量速度和加速度的方法 【纲要导引】 此专题作为力学实验的重要基础,高考中有时可以单独出题,16年和17年连续两年新课标1卷均考察打点计时器算速度和加速度问题;有时算出速度和加速度来验证牛二或动能定理等。此专题是力学实验的核心基础,需要同学们熟练掌握。 【点拨练习】 考点一打点计时器 利用打点计时器测加速度时常考两种方法: (1)逐差法 纸带上存在污点导致点间距不全已知:(10年重庆) 点的间距全部已知直接用公式:,减少偶然误差的影响(奇数段时舍去距离最小偶然误差最大的间隔) (2)平均速度法 ,两边同时除以t,,做s t t 图,斜率二倍是加速度,纵轴截 距是开始计时点0的初速0v。

1.【10年重庆】某同学用打点计时器测量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的加速度,电源频率f=50H z 在线带上打出的点中,选出零点,每隔4个点取1个计数点,因保存不当,纸带被污染,如是22图1所示,A 、B 、C 、D 是依次排列的4个计数点,仅能读出其中3个计数点到零点的距离: A S =16.6mm B S =126.5mm D S =624.5mm 若无法再做实验,可由以上信息推知: ① 相信两计数点的时间间隔为__________S ② 打C 点时物体的速度大小为____________m/s(取2位有效数字) ③ 物体的加速度大小为__________(用A S 、B S 、D S 和f 表示) 【答案】①0.1s ②2.5 ③ 【解析】①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每隔4个点选择一个计数点,则相邻两计数点的时间间隔为T=0.1s . ②根据间的平均速度等于点的速度得v c ==2.5m/s . ③利用逐差法:,两式相加得,由于 ,,所以就有了,化简即得答案 。 2.【15年江苏】(10分)某同学探究小磁铁在铜管中下落时受电磁阻尼作用的运动规律,实验装置如题11-1图所示,打点计时器的电源为50Hz 的交流电

2019高考物理热学专题复习练习及答案解析

山东省济南市2019高考物理热学专题复习练习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温度降低,其分子热运动的平均动能增大 B.物体温度升高,其分子热运动的平均动能增大 C.物体温度降低,其内能一定增大 D.物体温度不变,其内能一定不变 2.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气体分子单位时间内与单位面积器壁碰撞的次数,与单位体积内的分子数及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都有关 B.布朗运动是液体分子的运动,它说明分子不停息地做无规则热运动 C.当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平衡时,分子势能最小 D.如果气体分子总数不变,而气体温度升高,气体的平均动能一定增大,因此压强也必然增大E.当分子间距离增大时,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都减小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布朗运动反映了微粒中分子运动的不规则性 B.分子间距离增大时,分子间引力增大,斥力减小 C.扩散现象说明分子间存在斥力 D.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对外做功800J,同时吸收300J热量,则这气体温度降低,内能减小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从外界吸收热量,其内能一定增加 B.物体对外界做功,其内能一定减少 C.气体温度升高时,每个分子运动速率都会增大

D.电冰箱的工作过程表明,热量可以从低温物体向高温物体传递 5.分子间同时存在着引力和斥力,当分子间距增加时,分子间的() A.引力增加,斥力减小 B.引力增加,斥力增加 C.引力减小,斥力减小 D.引力减小,斥力增加 6.如图所示,甲分子固定在坐标原点O,乙分子位于x轴上,甲分子对乙分子的作用力与两分子间距离的关系如图中曲线所示.F>0为斥力,F<0为引力,A、B、C、D为x轴上四个特定的位置,现把乙分子从A处由静止释放,选项中四个图分别表示乙分子的速度、加速度、势能、动能与两分子间距离的关系,其中大致正确的是() A.B. C.D. 7.如图是某种喷雾器示意图,在贮液筒装入一些药液后将密封盖盖好.多次拉压活塞后,把空气打入贮液筒内,贮液筒与外界热交换忽略不计,打开喷嘴开关,活塞位置不变,药液就可以持续地喷出,药液喷出过程中,贮液筒内的空气()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