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2013届新课标高考历史总复习第12节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俄国十月

2013届新课标高考历史总复习第12节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俄国十月

2013届新课标高考历史总复习第12节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俄国十月
2013届新课标高考历史总复习第12节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俄国十月

2013届新课标高考历史总复习

第12节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单元卷)

(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2012·肇庆模拟)“他们相信人人平等,希望在生产过程中用合作代替竞争。对后来的社会主义者来说,尤其是卡尔·马克思的追随者,这样的想法不过是不切实际的幻想。”“他们”是指()

A.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

B.启蒙思想家

C.空想社会主义者

D.中国的新文化人士

解析:分析材料可知,“他们的思想”对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产生了重要影响,马克思主义来源于德国的古典哲学、英国的古典政治经济学和英法的空想社会主义,结合各选项,本题应选C项。

答案:C

2.1851年,正当伦敦世博会召开,宣布资本主义工业革命正以雷霆万钧之力重塑欧洲乃至全球经济和社会形态时,已经有人在解剖它的病灶,预备提前宣判它的死刑了。该事件是指()

A.马克思发表《共产党宣言》

B.卢梭发表了《社会契约论》

C.在中国兴起太平天国运动

D.在法国发生巴黎公社革命

解析: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1851年宣布资本主义死刑”和所学史实应该指的是1848年2月马克思发表《共产党宣言》,宣告了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无产阶级革命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开始成为一种社会思潮,而且迅速蔓延。所以正确选项是A。

答案:A

3.(2012·济宁模拟)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写道:“让统治阶级在共产主义革命面前发抖吧。无产阶级在这个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锁链。他们获得的将是整个世界。”文中的“锁链”指()

A.贫穷与落后B.专制与愚昧

C.资本主义经济危机D.资本主义剥削制度

解析:“无产阶级在这个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锁链。他们获得的将是整个世界”即推翻压迫剥削的旧制度,建立新的制度。故“锁链”指资本主义剥削制度。

答案:D

4.2010年度中国“十大流行语”排行榜上,排在前面的有“上海世博会”“广州亚运会”“低碳”“微博”等,如果1871年的法国也有一个“年度十大流行语”排行榜,你认为排在前两位的应是()

A.普法战争、公社B.一票共和、新宪法

C.里昂起义、圣西门D.煤钢联营、共同体

解析:普法战争后建立的巴黎公社成立于1871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颁布于1875年,里昂工人起义和空想社会主义出现于19世纪早期,欧洲煤钢联营是在1951年,因此答案为A。

答案:A

5.上海造币厂制作的《卡尔·马克思逝世100周年》纪念章的背面,图案

是一位妇女张开双臂护佑着一堵墙边的殉难者,这堵墙是一次革命终结的地

方。它位于()

A.英国伦敦B.法国巴黎

C.德国柏林D.俄国莫斯科

解析:由题干中的信息“墙边的殉难者”“一次革命终结的地方”可以判断这是巴黎公社革命时期的“公社社员墙”,因此答案为B。

答案:B

6.马克思把1870年9月起义称为是愚蠢的举动,但1871年4月又说:“我英勇的巴黎工人,具有何等的灵活性,何等的自我牺牲精神。”马克思的这两段评价() A.互相矛盾

B.自我否定、自我修正

C.看问题的角度和方法一样

D.看问题的角度不一样

解析:马克思不赞成1870年9月起义,但对这次斗争中工人阶级的优秀表现给予充分肯定,这是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作出的结论。

答案:D

7.《全球通史》写道:“没有人料到会发生这第一次俄国革命……腐朽的沙皇专制政权因战争的压力和灾难而逐渐遭到削弱,直到最后整个摇摇欲坠的机构倒塌下来。为了避免街上的激进分子取而代之,必须立刻建立一种新的机构。”这里所说的“新机构”是

()

A.资产阶级临时政府B.沙皇政府

C.工农苏维埃政府D.军事革命委员会

解析:“最后整个摇摇欲坠的机构倒塌下来”指封建王朝罗曼诺夫王朝被推翻,“新的机构”建立指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成立,本题选A项。B项说法错误,沙皇政府已被推翻;C项建立于1917年11月,十月革命后;D项军事革命委员会是十月革命起义的军事指挥机构,不是政权机构。

答案:A

8.(2012·南京模拟)苏俄革命早期领导人加米涅夫说:“我认为列宁同志是不对的,他说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已经结束。我认为它还没有结束……说资产阶级民主制已丧失了实行民主的一切可能性还为时过早。”这番言论主要针对列宁()

A.建立苏维埃政权的决定

B.退出一战的要求

C.《四月提纲》中的主张

D.战时共产主义的政策

解析:根据题干中“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已经结束”“资产阶级民主制已丧失了实行民主的一切可能性”可知,这些话是在二月革命推翻沙皇统治后,列宁在《四月提纲》中要求将革命从第一阶段(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过渡到第二阶段(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时提出的。

答案:C

9.口号是一定时期的反映,下列口号出现在俄国十月革命期间的是()

A.“临时革命政府万岁”

B.“打倒战争!打倒沙皇专制统治”

C.“和平、自由、面包”

D.“要苏维埃,不要布尔什维克”

解析:俄国二月革命后,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继续进行帝国主义战争,因此和平、土地、面包成为广大人民群众的迫切要求。

答案:C

10.观察下列图片:以下图片说明()

A.十月革命后成立的苏维埃政府是人民政权

B.十月革命后,苏俄社会主义公有制确立

C.十月革命后,苏俄最终摆脱了战争隐患

D.十月革命后,苏联就实行农业集体化

解析:社会主义公有制确立是斯大林政治经济体制的确立,排除B;十月革命后俄国面临协约国的武装D项干涉,C项错误;苏联实行农业集体化是在斯大林时期,D项也应排除。所以正确选项是A。

答案:A

11.美国学者R.R.帕尔默在其著作《世界现代史》中说“如果列宁没有使马克思主义获得新生并且传播到俄国去的话,那么马克思的思想就可能变成欧洲的普通思想”。列宁使“马克思主义获得新生”的最主要贡献是()

A.领导创建了布尔什维克党

B.把实现无产阶级专政写入党纲

C.提出并实践了“一国胜利论”

D.主张变帝国主义战争为国内战争

解析:列宁对马克思主义最主要贡献是建立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使共产主义理论得到实践。

答案:C

12.俄国革命家托洛茨基指出:“十月革命借助战争完成了一次历史性转换:俄国不再是西欧资本主义的仿效者,而是世界历史的引领者。”对此理解最恰当的是()

①取得了第一次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②冲破了世界帝国主义的阵线③开创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新局面④鼓舞了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

A.①③B.①②④

C.②③④D.①②③④

解析: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取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它成功地在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上打开了一个缺口,鼓舞了国际无产阶级和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开创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新局面,因此答案为D。

答案:D

二、非选择题(第13题22分,第14题18分,共40分)

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指出:“这种历史情况也决定了社会主义创始人的观点。不成熟的理论是和不成熟的资本主义状况、不成熟的阶级状况相适应的。”

材料2:右图是1909年法国雕塑家沃蒂耶在贝尔拉雪滋公墓创作的一座浮雕作品。一位袒胸身着长裙的妇女,中弹后仰,像神圣的天使般深情地张开双臂,像慈祥的母亲悲痛欲绝地拼死庇护着身后若隐若现的受难者,墙面上弹痕累累。雕塑下面刻有雨果名言:“我们所要企求于未来的是公正,而不是复仇”。雕塑取名为《献给历次革命受难者墙》。有人解释说,这位母亲护卫的人群正是巴黎公社社员,她体现了法国母亲无私的爱。于是,人们怀着崇敬的心情把它称作“公社社员墙”。但令人奇怪的是,当这座浮雕揭幕以后,当时幸存下来的巴黎公社社员都一致否认它是“公社社员墙”,也从不去那里拜谒献花。

(1)材料中“社会主义创始人”指的是谁?根据上述结论简述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历史条件。(10分)

(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为什么幸存下来的巴黎公社社员拒绝承认它是“公社社员墙”?简述巴黎公社的历史意义?(12分)

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信息“不成熟的理论”得出空想社会主义的代表人物,并从经济、阶级两个方面归纳出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历史条件;第(2)问结合巴黎公社的精神、雕塑的名称以及阶级立场等方面进行分析,结合所学概括出巴黎公社的意义。

答案:(1)圣西门、傅立叶和欧文。经济条件:19世纪中期,工业革命带来资本主义迅速发展,同时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周期性爆发,使马克思能够认识到资本主义发生发展到灭亡的规律。阶级条件:欧洲三大工人运动,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迫切需要科学理论指导。

(2)拒绝承认理由:①不能展现无产阶级英勇斗争精神;②是“《献给历次革命受难者墙》”不是单纯纪念巴黎公社;③不主张暴力革命;④“受难者”包括敌对双方,作者站在阶级调和立场上,不符合马克思主义观点。

历史意义:①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尝试;

②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学说,为国际社会主义运动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③显示了真正的人民当家作主的趋势;④体现了无产阶级大无畏的革命战斗精神。

1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英国的史学大师艾瑞克·霍布斯邦说:“无论什么时候,不管是在什么地方,只要有麻烦,就有《共产党宣言》。……今天的世界依然是麻烦不断的世界,因此,世人仍然需要《共产党宣言》”。

材料2:一位历史学家记载的巴黎公社成立情景,他写道:巨大红三角旗在屋顶飘扬

着。……人山人海的广场上唱起歌来,乐队高奏《马赛曲》……公社委员们披着十字形红色授带登上讲台。兰维埃讲话说:现在中央委员会把政权移交给公社。公民们,我高兴得心都要跳出来,话也说不出来了。不过请允许我赞颂巴黎人民,因为他们给全世界做出榜样。

材料3:在宣告十月革命取得成功的全俄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上,代表们为纪念为自由而牺牲的人们,高唱《葬礼进行曲》,歌词节选如下:

你们默默无言地带上了镣铐,

因为你们不能无视处在水深火热中的同胞,

因为你们相信正义的力量永远胜过枪刀……

那个时代就要到来,

你们所献的生命将取得光荣的代价。

那个时代已经临近,

专制制度将要崩溃,

人们就要奋起,

伟大而自由。

请回答:

(1)《共产党宣言》为什么能成为解决世界麻烦的重要武器?从材料1中看,为什么说《共产党宣言》仍具有现实意义?(8分)

(2)兰维埃在讲话中赞颂巴黎人民,认为他们“给全世界做出榜样”。这是为什么呢?(6分)

(3)材料3中“那个时代”指什么时代?俄国人民用什么方式迎来了“那个时代”?(4分)

解析:第(1)问结合《共产党宣言》的内容以及当前经济危机对《共产党宣言》的验证上进行分析;第(2)问联系巴黎公社的意义加以归纳;第(3)问从俄国十月革命的性质以及斗争手段上进行说明。

答案:(1)《共产党宣言》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成为解决人类共同问题的基本理论;揭示了经济危机出现的社会根源。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直到今天仍然一再发生,证明了《共产党宣言》的正确性。

(2)因为巴黎公社是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政权,反映了资本主义各国无产阶级的共同要求,具有革命首创性。

(3)“那个时代”指的是社会主义时代;迎来的方式是暴力斗争。

西方马克思主义对苏联模式批判的分析

西方马克思主义对苏联模式批判的分析 摘要: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对待苏联模式的态度由欢欣鼓舞、不公开批判到公开批判。特别是苏共二十大后,对苏联模式的批判更加的严厉,把苏联模式看作是独裁和专制的象征。虽然苏联模式存在着诸多弊端,但是西方马克思主义者的批判和对新的社会主义理论的探讨是片面的。 关键词:西方马克思主义苏联模式批判法兰克福学派 西方马克思主义自认为他们的社会主义观是真正马克思主义的。这种社会主义观是从批判苏联模式开始的。西方马克思主义在对待苏联模式的态度上是有很大变化的,经历了一个从同情、支持、批判再到更加严厉的批判的过程。特别是苏共二十大后,打破了思想上的束缚,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对苏联模式的批判更加严厉。各种流派从各自的角度出发,对苏联模式进行了批判,其中法兰克福学派对苏联模式的批判较为突出,影响也较为深远。 一、早期法兰克福学派代表人物对苏联模式的批判 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对苏联模式提出批判,始于30年代法兰克福学派的一些论著中。法兰克福学派的早期成员克尔希海默在1933年发表的《马克思主义的独裁和无产阶级的组织》中,把苏联布尔什维克党的统治看作是具有独裁倾向的统治,认为苏联把党和官僚式的管家管理等同起来,党内缺乏民主,严重的脱离了群众,并强调苏联统治的恐怖性。1940年法兰克福学派的霍克海默发表了《独裁主义国家》,他仍然认为苏联是独裁主义的国家。并把法西斯德国、实行新政的美国与社会主义的苏联相提并论。霍克海默指出了独裁主义的国家队的特征,他认为,这些国家的主要特征就是放弃了市场经济而实行计划经济,国家变成了总体资本家,而剥削却在继续着,预期的破产和革命却没有发生。独裁主义国家消灭了市场,却给了资本主义统治新的保养地,而使自己摆脱了对私人资本主义的任何依赖。认为发展最充分的独裁国家是国家社会主义。 早期法兰克福学派对苏联模式的批判,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指出了苏联模式的弊端,特别是对苏联模式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的批判是合理的。但是他们把苏联社会主义国家看作是独裁主义的国家,将苏联和法西斯德国和美国相提并论是不合理的。 二、马尔库塞对苏联模式的更加系统的批判 早期法兰克福学派对苏联模式的批判缺乏系统的“总体性”的批判,只是针对苏联模式存在的弊端提出相应的批判。马尔库塞在1958年出版的《苏联的马克思主义》一书对苏联社会主义模式作了系统的批判。这种批判还同论证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非马克思主义性紧密相连。 马尔库塞认为,苏联马克思主义不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苏联统治集团把马

苏联马克思主义的历史演变和争议

苏联马克思主义的历史演变和争议 苏联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和实践是对列宁主义的继承、运用和发展。与列宁主义的遭遇相似,随着苏联的日益强大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拓展,西方国家对苏联马克思主义的反对和攻击也不断上升。1991年苏联解体后,抹煞苏联社会 主义的历史成就和彻底否定苏联马克思主义的论调也尘嚣 至上。西方关于苏联马克思主义的各种思想和言论中,有对苏联马克思主义的直接歪曲、攻击甚至谩骂,有从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立场出发的对苏联马克思主义的敌视和否定,有主要从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中的“左倾”立场出发的对苏联社会主 义制度的怀疑,也有对苏联马克思主义历史经验和教训的较为中肯的总结和反思。对这些思想和言论必须采取阶级分析的方法予以鉴别。与西方“列宁学”相联系,也存在着与其立场、观点和方法相似的所谓西方“苏联学”,后者主导着西方 关于苏联马克思主义的各种非议。在探讨苏联马克思主义问题时,我国理论界和学术界也受到形形色色的西方思潮影响,在某些领域争论较多,这要求我们从马克思主义出发,对苏联马克思主义进行实事求是的研究和评价。一关于苏联马 克思主义的总体评价首先是西方“苏联学”者对苏联社会主义 制度的怀疑,或者说不承认苏联是社会主义,其中占主导地位的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中的一些“左

倾”思想家和学者,这些人的共同理论特征是既不认同苏联官方的意识形态,也不认同苏联社会结构的社会主义性质。这些所谓的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关于苏联的认识被总结为以下4种基本理论:第一种理论认为,苏联社会结构的本质是“国家资本主义”,认为苏联发生了非暴力的反革命,基于生产资料国家所有制的官僚阶级成为统治阶级,而斯大林领导的苏联工业化则是在实现没有私人资本家的资本主义原始积累。这一理论的代表人物有原属于俄国布尔什维克“左翼反对派”的加·И.米雅斯尼科夫和所谓的“奥地利马克思主义”者弗里德里希·阿德勒。第二种理论主要是由托洛茨基提出的,认为苏联是“蜕化的工人国家”。1936年,流亡海外的托洛茨基完成了题为《什么是苏联以及它正向何处去?》手稿,后来以《被背叛的革命》为书名出版。托洛茨基在书中把苏联看作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预备性政权,认为就其保护生产资料的社会所有权而言具有社会主义性质;就其以资本主义的价值尺度实行生活资料的分配而言又是资本主义的。第三种理论是“官僚集体主义理论”,认为苏联已成为一个不同于资本主义也不同于社会主义的全新的社会类型,官僚阶级成为统治阶级。这一理论的代表作是意大利人布鲁诺·里齐1939年的著作《世界的官僚化》。第四种理论被概括为“没有一个(稳定的)统治阶级的新生产方式诸理论”,主要产生于1968年之后。例如,来自当时民主德国的鲁道夫·巴罗在1977年

俄国十月革命的特点

俄国十月革命的特点 十月革命简单的说就是爆发于俄历十月由布尔什维克党所领导的武装起义。具体的可以说是俄国1917前后所进行的一系列的斗争革命。对于十月革命的特点有以下的认识。 首先:就是二月革命与十月革命之间的关系。实际上可以说二月革命与十月革命是一次革命的两个阶段。一个发生在二月,一个发生在十月。二月革命是推翻沙皇封建专制统治的一场民主革命,由于后来是资产阶级建立临时政府,可以说成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二月革命可以说是一场偶然的事件,由于群众上街游行所引发的武装起义,起义过程中成立许多的苏维埃,有工人代表、士兵代表、农民代表等。这就造成了二月革命一个突出的特点,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即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与彼得格勒工兵代表苏维埃。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是大资产阶级与大地主结合的产物,同彼得格勒工兵代表苏维埃相比,他有着完整的政府机构,因而是主要政权。同时好得到工兵代表苏维埃的支持。彼得格勒工兵代表苏维埃,从刚产生起就以革命政权机关的身份发布命令管理国家事务。它得到掌握武装力量的工人和士兵的支持。十月革命是由布尔什维克党所领导的反对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统治的武装起义,是一场社会主义革命。这也是俄国革命的定型阶段。二月革命与十月革命是一场大革命下的两个不同性质的革命即民主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它们两者之间相距几个月,说明十月革命所存在的一个特点:民主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的时间很短。但当中存在着一些问题。 其次:就是十月革命的发生其存在着偶然因素,造成了俄国革命中的偶然性与必然的性相结合的。这些造成了后面社会发展的失调。偶然性,就是二月革命爆发的偶然,时间上的。虽说在这场革命中布尔什维克党做出了一些宣传,但其并没有领导这场革命,是人民群众的的自觉作用的。在很多方面都存在这必然性。俄国发生革命是必然的,发生十月革命也是必然的,当时二月革命后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已经掌握了权力,但是其进行着与沙皇一样的事件就是进行,帝国主义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9课《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教案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俄国十月革命前的社会状况、二月革命、《四月提纲》、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 (2)理解十月革命爆发的必然性。 (3)探究十月革命对俄国、世界的影响与意义。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学生间交流搜索到的资料,培养学生团结、协作、交流精神,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能力,在学习中学会与人合作。 (2)通过阅读课文所提供的历史材料、图片,立足教材,充分利用教材丰富资源,提高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材料中获得有效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十月革命的爆发是历史的必然。 (2)无产阶级政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正确与否是革命成败的关键。 重点与难点 重点 俄国十月革命的历史条件、俄国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 难点 理解十月革命爆发的必然性、探究十月革命对俄国、世界的影响与意义。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2006年是中国“俄罗斯年”,2007年在俄罗斯举办了“中国年”活动,这也是两国关系的最佳状态,回顾中俄关系,可谓酸甜苦辣,一言难尽:沙俄时代对中国的侵略;十月革命给中国以方向;中苏的兄弟情谊与交恶;中俄的战略协作关系……回首这一切,不禁更让我们关注这个和我们在社会主义道路上同行了近半个世纪的邻邦的命运,这一切应该从十月革命说起——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 新课学习

一、革命前的沙皇俄国 师:毛泽东说过:“革命总是从那些反革命势力比较薄弱的地方首先开始,首先发展,首先胜利。”列宁在分析沙皇俄国的时候说:“俄国是帝国主义链条中最薄弱的一环。”也就是说,俄国首先爆发无产阶级革命不是偶然的。请同学们看课文内容,分析归纳俄国具备了哪些革命的条件?请一位同学来回答这个问题。 生:(回答) 1.资本主义发展落后 20世纪初的俄国,资本主义发展远远落后于美、德、英、法等国。资本主义工业既要依靠沙皇政府的庇护以求得发展,又受到前资本主义关系层层密网的困扰。 师:俄国的落后和革命有什么关系呢?上述政治经济状况使俄国成为帝国主义各种矛盾表现得最集中、最尖锐的国家。 2.社会矛盾尖锐 垄断资产阶级同无产阶级的矛盾,沙皇专制制度和农奴制残余同人民大众的矛盾,大俄罗斯民族同各少数民族的矛盾,俄国帝国主义同西方帝国主义国家和东方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矛盾。 3.一战加剧了矛盾 师:上述两方面情况,构成俄国社会主义革命爆发的客观历史条件。俄国革命还具备哪些主观条件呢? 生: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成熟。 师:俄国无产阶级深受压迫,又相对集中,有很强的革命性和战斗力01905年革命后,俄国工人运动已处在国际工人运动前列。更为重要的是俄国无产阶级有坚强、成熟的布尔什维克党领导,有杰出的革命领袖列宁。 师:上述三点俄国革命的历史条件,使俄国成为帝国主义国家中惟一具备成熟的革命条件的国家,其他国家或是主观条件不具备,如德国;或是主客观条件都不具备,如英、法、美。 二、“十月革命一声炮响” 1.二月革命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第19课《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教学设计

第19课《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以历史新课标的精神为指导,全面准确把握教学内容的核心思想,采用新颖、恰当、易于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性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全面深刻地掌握教学内容,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 【教材分析】 本课结构明确,主要讲述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背景、过程、结果及意义。本课第一目“革命前的沙皇俄国”,讲述十月革命爆发的背景,强调革命爆发的必然性;第二目“十月革命一声炮响”,包括二月革命、《四月提纲》、彼得格勒武装起义等内容;第三目“伟大的开端”,讲述十月革命后,新的国家政权的组建情况及政治经济措施,说明其社会主义的性质,阐述俄国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 课程标准:要求“概述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史实,认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建立的历史意义”。 【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识记:俄国十月革命前的社会状况、二月革命、《四月提纲》、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 理解:理解十月革命爆发的必然性。 运用:探究十月革命对俄国、世界的影响与意义。

二、过程与方法: 1、收集整理有关俄国十月革命近期纪念活动的相关时事,通过学生课前自主学习、搜集资料、共同探究问题,使学生对俄国十月革命有初步了解,并能在了解史实的基础上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搜索资料,联系实际、放眼世界的能力。 2、通过学生间交流搜索到的资料,培养学生团结,协作、交流精神,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能力,在学习中学会与人合作。 3、通过阅读课文所提供的历史材料、图片,立足教材,充分利用教材丰富资源,提高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材料中获得有效信息的能力。 4、通过在课堂中的扮演角色,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习惯,表达自己的观点,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勇气。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十月革命的爆发是历史的必然。 2、无产阶级政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正确与否是革命成败的关键。【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俄国十月革命的历史条件、俄国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 难点:理解十月革命爆发的必然性、探究十月革命对俄国、世界的影响与意义。 【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 【课前准备】:

最经典总结-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考纲展示 考情解读 1.俄国十月革命 2.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 3.“斯大林模式” 4.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 综合近几年的高考试题来看,高考对本讲内容知识的考查年年都有。 1.从考查的内容来看,以新经济政策、斯大林模式及赫鲁晓夫改革为主。 2.从考查的题型来看,以选择题为主,试题的切入角度比较新颖,材料型主观题也都有涉及。 3.从命题角度看,传统的命题方式与“新材料、新情景”方式并存,试题的切入角度将会更加新颖。 考点一俄国十月革命 Z 主干梳理hu gan shu li 关键词:薄弱环节、“一战”、二月革命、《四月提纲》、“七月流血”事件、十月革命 1.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 (1)条件 ①主观:无产阶级革命性较强;无产阶级__政党__成熟;贫苦民众成为革命同盟军。 ②客观:俄国具备__帝国主义__基本特征;是帝国主义链条上最薄弱的环节;“__一战__”激化了社会矛盾。 (2)经过 ①二月革命:1917年3月爆发,推翻__沙皇专制__统治,出现工人士兵代表苏维埃和资产阶级__临时政府__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

②《__四月提纲__》:提出了从__资产阶级民主革命__转变为__社会主义革命__的任务;争取以__和平__方式取得政权。 ③“七月流血”事件: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结束。 ④十月革命:1917年11月7日,__彼得格勒__武装起义取得胜利;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建立__苏维埃__政权。 (3)结果 ①颁布《__和平法令__》和《土地法令》,宣布退出帝国主义战争,将土地分配给农民耕种。 ②选举产生了第一届工兵苏维埃政府——人民委员会。 (4)历史意义 ①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取得胜利的__社会主义__革命,将社会主义由理想变为现实。 ②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鼓舞了国际无产阶级和__殖民地半殖民地__人民的解放斗争。 ③为俄国的社会发展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 规律:十月革命的四个特点 ①革命理论:列宁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在经济相对落后的国家取得了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 ②革命道路:开创了由中心城市武装起义扩展到中小城镇和农村地区的革命道路。 ③革命历程:由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过渡到社会主义革命,形成了两个不同阶段性质的革命。 ④革命方式:由设想和平夺权到运用暴力形式夺取政权。 认识:从十月革命的全过程和苏俄初期的社会主义建设历程可以看出,俄国十月革命不是马克思主义原本意义上的社会主义革命,即资本主义已经不能容纳生产力的发展而被社会主义取代的革命,而是在传导型现代化以资本主义模式难以顺利进行的情况下发生的,是要以社会主义模式去清除资本主义模式下没有清除的俄国现代化发展的阻碍。 〔跟踪训练〕 1.(2018·武邑中学一模)1917年,列宁在《四月提纲》中指出:“俄国当前形势的特点是从革命的第一阶段向革命的第二阶段过渡。”7月,他又在《国家与革命》中阐明,资产阶级国家由无产阶级国家代替,不能通过“自行消亡”来实现。以上论断(C) A.明确指出暴力夺权已经成熟B.凝聚布尔什维克全党的政治智慧 C.指明了俄国革命方向和途径D.说明仍存在和平取得政权的可能 【解析】《四月提纲》提出当前俄国革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向社会主义过渡,为俄国革命指明了方向,C项正确;A项是彼得格勒武装起义之前;材料只是列宁的思想,B项错误;和平夺权不符合材料主旨,D项错误。 2.(2018·广东二模)《全球通史》载:“1917年3月至11月是临时政府和苏维埃之间为权力而斗争的时期。在这场斗争中,临时政府处于极其不利的地位。”“临时政府处于极

马克思主义与苏联解体

由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加重了俄国社会各阶层的矛盾以列宁为首的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左翼(布尔什维克)联合其它左翼政党在圣彼得堡发动起义,并获得成功,史称十月革命。革命后建立了苏维埃社会主义俄国。1922年12月30日,由俄罗斯、乌克兰、白俄罗斯和南高加索联邦共同组成的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简称苏联)正式成立。随后通过种种方式成为了一个拥有2200多万平方公里土地的超级大国。只可惜命运不济,仅半个多世纪,苏联这个世界上最大的国家同时也是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便宣告解体。然而依据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发展来说社会主义将是全人类最终极的发展方向,苏联作为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解体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否定吗?答案自然是否定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是俄国马克思主义者将马克思主义运用于俄国实际的结果,马克思主义自然成为布尔什维克的理论基础和建设社会主义的行动指南。但在俄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度建设社会主义,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自然成为事业顺逆、成败的关键因素。我认为苏联的解体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对建设社会主义过于理想化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中的理想主义,有的来自科学社会主义创始人方面的因素,如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人类未来的科学预测给后人留下的各种想象空间,以及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方面存在的一系列要由社会主义实践家们充实、发展、甚至修改的问题;而更多的是来源于苏联领导人对共产主义未来以及实现这一崇高理想所要具备的条件的过于简单的认识。 苏共及其领导人一直存在一种倾向,即过高估计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在短期内实现的可能性,希望尽快的建成社会主义。在我国也曾提出并实施过类似“赶美超英”和“大跃进”之类的政治生产活动。从而往往低估社会主义事业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挫折。早在战时共产主义时期,布尔什维克和革命群众中间便普遍存在着一种理想、乐观情绪,希望迅速建立一个公正、平等和民主的社会——共产主义社会。列宁在1920年说过:“现在已经五十多岁左右的这一代人,是不能希望看到共产主义社会了,那时候他们都死了。至于现在十五岁的这一代人,就可以看到共产主义社会,也要亲身建设这个社会”。一(列宁:青年团的任务(在俄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第三次代表大会上的讲话)) 专制主义导致社会矛盾激增 在高度集权的体制下,凡事都得经联盟中央审批,甚至修建一所普通学校也必须得到联盟中央有关部门的批准。地方上要想自主办成一件事非常困难,有些事情到了火烧眉毛的地步,可经过层层上报、层层审批,等到中央批准下来后,早就“黄花菜都凉了”。甚至“每一块砖头,每一双皮鞋或每一件内衣,都要由中央调配”二(《联共(布)第十七次代表大会速记记录》,俄文版,第422—423页)。专制还极大的滋长了官僚主义的盛行,使苏共逐渐失去了民心。领导人的更替也体现了苏共的专制:列宁打下江山后,始终把持着国家大权。1922年4月3日,列宁在健康状况严重恶化时才勉强将俄共中央总书记一职让与他的指定接班人斯大林。但此时两人并未完成政权更替,列宁在1923年7月仍被选为苏联人民委员会主席。列宁自1922年初到1924年1月逝世期间一直处于瘫痪和半昏迷状态,根本无法正常履行国家的领导职位。政治野心家们在此种情况下在列宁面前恶意攻击斯大林。受其影响,1923年1月4日,列宁口授《给代表大会的信》,要求召开俄共代表大会撤消斯大林的总书记。信中写道:“斯大林太粗暴,这个缺点在我们中间,在我们共产党人的来往中是完全可以容忍

历史俄国十月革命知识总结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历史俄国十月革命知识总结 篇一:人民版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知识梳理 第三节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一、十月革命的条件 1、客观条件(1)、俄国是一个帝国主义国家,资本主义有一定的发展——具备革命发展的物质基础。 (2)、俄国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保留大量封建残余,阻碍社会进步,在西方列强中处于落后地位。 (3)俄国各种矛盾错综复杂,国内矛盾尖锐。 (4)一战激化了各种社会矛盾,为战争创造了机会。可见俄国是帝国主义链条上最薄弱的环节 2、主观条件(1)、俄国无产阶级不断发展壮大,工人运动日益高涨。 (2)、有列宁领导下的比较成熟的无产阶级政党——布尔什维克党。 (3)、有成熟的革命理论——列宁主义和伟大的导师。(列宁主义是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的马克思主义)二、十月革命胜利进程

11)二月革命性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2)结果:形成了工兵代表苏维埃和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两个政权并存。其中临时政府是主要政权。 2“目前俄国的特点是从革命的第一阶段过渡到革命的第二阶段,第一阶段由于无产阶级觉悟性和组织不够,政权落到了资产阶级手中,第二阶段则应当使政权转到无产阶级和贫苦农民阶层手中。”“??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继续进行的战争是掠夺性帝国主义战争,只有社会主义革命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出自《四 月提纲》;是列宁于1917年4月在二月革命后形成两个政权并存的特殊情况下所作的报告。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第一阶段指实现资产阶级革命;第二阶段指实现社会主义革命。口号:“全部政权归苏维埃”)为布尔什维克党规定了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过渡到社会主义革命的路线,指明了革命发展的前途。 3能 \41)领导起义机构:军事革命委员会(2)概况:彼德格勒武装起义(简要介绍起义过程:列宁指挥起义、工兵攻打冬宫、阿芙乐尔号巡洋舰)(3)结果:建立新政权:全俄工人、士兵代表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召开①通过了《告工人、士兵和农民书》,宣告全国政权转归苏维埃政府②通过了《和平法令》和《土地法令》③、成立了以列宁为首的世

俄国十月革命及其影响

俄国十月革命及其影响 蒋振辉(5100209051) 朱学刚(5100209053) 十月革命是俄国工人阶级在布尔什维克党领导下联合贫农所完成的伟大的社会主义革命,又称布尔什维克革命,是俄国1917年革命中第二个、也是最后的重要阶段。1917年11月7日(俄历10月25日),列宁领导的布尔什维克武装力量向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所在地圣彼得堡冬宫发起总攻,推翻了临时政府,建立了苏维埃政权。由此,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宣告诞生。这次革命导致了1918年至1920年的俄国内战和1922年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苏联)的成立。因为革命发生在俄历(儒略历)10月,故称为“十月革命”。下面,我们将从“十月革命”的背景、过程及其影响来给大家作介绍。 一、十月革命的背景及过程 因为十月革命的背景与其经过紧密相连,因此我们在这没有将两者分开,而是合在一起给大家介绍 十月革命大概可以分为七个阶段: (1)二月革命与两个政权并立 (2)四月提纲 (3)七月流血周 (4)平定科尔尼洛夫叛乱 (5)准备武装起义 (6)高潮:彼得格勒武装起义 (7) 第二次全俄工兵苏维埃代表大会 下面,我将从这七个方面详细地为大家介绍十月革命的情况。 (1)二月革命与两个政权并立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1917年2月,俄国爆发了第二次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彼得格勒的工人因为长期的战争、饥馑而走上街头,派去镇压的军队当场哗变。在短短的几天时间内,沙皇尼古拉二世失去了对军队和国家的控制。沙皇被迫退位。在彼得格勒成立了一个资产阶级的临时政府。在二月革命中,工人、士兵是反对沙皇的主力军,资产阶级没有领导这场革命。在革命成功后,工人和士兵组织了自己的领导机构:苏维埃。资产阶级在苏维埃中没有任何权力。武装也掌握在工人和士兵苏维埃的手中。苏维埃掌握了实际的权力,却还有一个临时政府凌架在他们之上。出现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和士兵代表苏维埃两个政权并立的局面。 苏维埃成员中,孟什维克占了大多数。布尔什维克则由于在战争中遭受镇压,但是当时,布尔什维克大多数领导人还在监狱和被流放,列宁此时在瑞士、斯大林还在流放地。广大工农群众缺乏政治经验,致使苏维埃的领导权被孟什维克和社会革命党人窃取,他们支持资产阶级建立了临时政府。在士兵(主要由农民构成)选举出的苏维埃中,社会革命党人(一个小资产阶级的政党)则占了大多数,因为社会革命党人在农民中的传统威信较高。这些孟什维克都是二次革命论者。他们认为俄国还处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阶段,还需要同资产阶级的临时政府合作,进行土地改革和民主改革。因而他们拥护临时政府。社会革命党人来自小资产阶级的上层,他们倾向追随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布尔什维克在列宁回

马克思主义和俄国十月革命

高三历史复习学案第五单元制定人:时伦香 第五单元 [单元概述]线索一:社会主义发展经历了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从理想到现实的历程线索二:中国共产党领导了中国革命走向胜利 (1)1919~1924年,五四运动揭开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使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2)1924~1927年,国共实现第一次合作,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国民革命,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 (3)1927~1937年,国共十年对峙,中共找到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随着中日民族矛盾的上升,国共两党开始调整政策,停止内战、一致对外。 (4)1937~1945年,国共两党实现第二次合作,建立了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领导抗日战争取得了伟大胜利,中国国际地位提升。 (5)1945~1949年,抗战结束后,中国面临两种前途、两种命运,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推翻了国民党的反动统治,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和国际工人运动(必修一18、19课) 【复习目标】: 1.简述《共产党宣言》内容,认识马克思主义诞生的重大意义。 2.了解巴黎公社革命的主要史实,认识其在建立无产阶级政权上的经验教训。 3、记忆俄国十月革命爆发的背景和革命过程各个事件及相互关系并理解俄国十月革命的伟大历史意义 【知识梳理】 (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社会主义由空想到科学) 1.历史条件 ①经济基础:工业革命推动了资本主义迅速发展,资本主义制度弊端暴露,经济危机不断爆发 ②阶级基础:欧洲三大工人运动发生,独立工人运动兴起,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③理论来源:19世纪三大思想成果(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空想社会主义) ④个人努力:马克思、恩格斯进行理论研究和革命实践 【拓展知识】A空想社会主义:(1)他们认为私有制、竞争是导致社会灾难的根源,他们在不同程度上主张实行公有制和比较公正、平均的分配,即未来的美好的“社会主义”。 (2)他们认为私有制、竞争是导致社会灾难的根源,在不同程度上主张实行公有制和比较公正、平均分配,即未来美好“社会主义”。看不到实践力量、找不到实现的正确途径和无法认识资本主义不合理根源(3)1空想社会主义的“空想性”与科学社会主义的“科学性” 空想性:不能揭示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矛盾和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认识不到无产阶级是推翻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的核心力量。 科学性:它阐明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揭示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 B、科学社会主义不等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是一套完整的科学理论体系,主要包括三部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因此,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内容:① ② ③ ④(能结合材料分析) 3、《共产党宣言》的意义:①②③ 【拓展】与空想社会主义相比,科学社会主义的最显著特点:阶级性与实践性,是具体的解决途径和方案。 改造社会的方式——阶级斗争改造社会的力量——工人阶级 (二)巴黎公社革命(社会主义由理论到实践) 1.历史背景民族矛盾、阶级矛盾(爆发的偶然性,只是一个城市的起义,不是国家政权) (1)1870年法国在普法战争中战败,法兰西第二帝国垮台。 (2)法兰西第三共和国的临时政府对外屈膝投降,对内准备以武力解散国民自卫军,导致了巴黎两大阶

初中历史俄国十月革命教案

初中历史俄国十月革命教案 《俄国十月革命》是鲁教版八下第一单元《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的第1课。它紧紧围绕“十月革命”展开,主要讲述在一战的过程中,19世纪社会主义在俄国由理想变成了现实。它向前承接了巴黎公社后马克思主义的又一次伟大实践,对后来世界各国无产阶级革命、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的民族解放运动开辟了胜利前进的道路。俄国十月革命是对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道路的探索的开始,也对20世纪世界格局产生重要影响,是世界现代史的重要内容之一。因此,本课占有重要地位。下面是大家准备以下的内容,希望对你们有所帮助,, 初中历史俄国十月革命教案一 课标解读: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XX年版)要求学生“通过彼得格勒武装起义的胜利,理解列 宁领导的世界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诞生的重要历史意义”。

我认为“彼得格勒武装起义过程”要求学生能简述就行,不要求掌握;“理解”则要求学生必须达到熟练掌握的程度。所以世界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诞生的重要历史意义则是教学的重点。 三、学情分析: 初三学生在下学期已掌握了比较归纳等学习方法,也养成了课前预习的良好习惯,大部分 学生有一定的分析归纳能力,他们的形象思维比较发达。这次执教所用的是八年三班的学生,他们学风良好,历史素养好,思维活跃。所以知识大多以问题串呈现,让学生自我解答,只对“俄国十月革命的背景”这样有难度的安排小组讨论。 四、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难点: 结合自己对课标的解读和学生的实际,我确定教学目标如下: 知识目标: 1、通过模块一“俄国人民之苦”的探究,使学生了解俄国二月革命发生的原因。 2、通过模块二“俄国人民之怒”,掌握二月革命的目的、结果、性质。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第19课-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教案

第19课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 课型:新授课 考纲要求:俄国十月革命 课标要求:概述俄国十月革命的史实,认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建立的历史意义。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十月革命爆发的背景,识记十月革命夺取政权、巩固政权的措施,培养学生阅读史料、理解历史问题的能力;理解十月革命胜利的历史意义,培养学生辩证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材料探究十月革命的背景,使学生学会认识历史事件发生的必然性;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历史意义的讲述和分析,使学生认识十月革命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社会主义制度代替资本主义制度,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教学重点:俄国社会主义革命的过程及历史意义。 教学难点:俄国十月革命的背景 教学方法:先学后教当堂训练 教学过程: 导入:看图片:列宁的葬礼 【师】1924年1月21日的莫斯科城没有风情,有的只是无限的悲哀,悲哀是因为一位伟人的去世,这位伟人是?【生】列宁。 【师】90余万的工人、农民、士兵为什么在最寒冷的冬季排着长队来送别列宁?列宁为俄国做出了怎样突出的贡献?【生】因为列宁领导了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 【师】今天这堂课我们一起走进十月革命的时代,追寻那段过往的岁月。 初高中知识衔接: 十月革命爆发的时间? 二月革命中掌握政权的是资产阶级临时政府还是工人士兵代表苏维埃? 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是? 展示学习目标(师板书,学生阅读) 1、探究合作分析史料得出十月革命爆发的背景 2、识记并简述十月革命的过程(夺取政权、巩固政权) 3、理解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 一、十月革命的背景 根据史料,小组合作探究十月革命的背景(要求:勾画关键信息并归纳,回答问题) 革命背景之一 材料一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进入了帝国主义阶段。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垄断组织已分布于各工业部门,在国家经济生活中起决定性作用。……俄国是小农经济占优势的国家,农业人口占全国人口的4/5,无产阶级在全国人口中占少数,工业产值占国民经济总产值的42.1%。1913年按人均计算,俄国的钢产量只及美国的1/11,德国的1/8,英国的1/6,法国的1/4;石油产量只及美国的27.1%。俄国的国民经济人均收入只及美国的1/7,英国的1/5, 法国的1/4。俄国在经济和政治生活中存在严重的封建农奴制残余,农村保留有贵族地主大土地所有制和封建剥削形式。……1901年,西欧资本家向俄国工业和银行投资约10亿卢布,控制了俄国工业中最重要的部门。——王斯德主编《世界近代史》 阅读上述史料,思考: 1、俄国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后与美、德英等国比较,具有什么特征? 教师小结:俄国是落后的帝国主义国家 革命背景之二 材料一:在俄国统治者眼里,农民阶级是畜生,必须施以恫吓、束缚和监视。……世纪之交的俄国农民的生活十分贫苦。在1861年获得解放后,农民们被迫为以前给地主耕种的土地支付捐税。加上人口的增加、高额的地租和频繁的饥荒,许多农民的生活条件比以前恶化了。营业税,尤其是对酒类的税收简直成了令人窒息的重负,因为农民们就是靠饮酒才使自己得到点安慰的。──《人类文明图鉴·战乱中的世界》材料二:工人每天工作12—14小时,有些企业甚至达到16—18小时。工资很少,一个月仅有6—19卢布,完

苏联马克思主义:不是意识形态,与科学不相容

苏联马克思主义:不是意识形态,与科学不相容-人力资源 苏联马克思主义:不是意识形态,与科学不相容 岳丽艳广东财经大学 本文是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项目“当代俄罗斯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问题研究”(10YJC710076)阶段性研究成果。 摘要:奥伊则尔曼与梅如耶夫是当代俄罗斯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进行反思,把当代经济、科学和技术的新兴特征放在全球化背景下进行考察的著名学者。意识形态问题一直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关切点之一。他们详细论述了马克思主义与意识形态的关系、马克思主义与乌托邦的关系。苏联模式因为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制度模仿而获得了新生,也因为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僵化践履而失去了存在空间。苏联时期的马克思主义不是简单的意识形态,甚至与科学相对立。 关键词:意识形态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乌托邦 人类社会进入21世纪后经济、政治领域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都可以在意识形态领域得到求解:经济体制的市场转向,政治统治的合法性、核心价值体系的构成、文化认同、价值取向等。苏联时期的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理论,还是意识形态,还是乌托邦?或者是三者兼而有之?作为对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的批判继承,俄罗斯哲学有着深刻的解读。 一、意识形态问题概述 “意识形态”首先是由法国思想家特拉西在1796年正式提出,主要用来考察观念的普遍原则和规律。 马克思的意识形态观点是多样的,但主要是在否定的意义上使用。既在与物质相对应的意义上使用意识形态概念,又在与经济基础相对应的意义上使用意

识形态概念,还在与政治上层建筑相对应的意义上使用意识形态概念。作为与物质相对应的概念,意识形态的主要任务是反映并服务于物质;作为与经济基础相对应的概念,意识形态的主要任务是加强并巩固自己赖以存在和发展的经济基础;作为与政治上层建筑相对应的概念,意识形态的主要任务是论证政治上层建筑的合法性并对这种政治统治的合法性达成一致性的认同。马克思所谓的意识形态的歪曲性,主要是批判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狭隘性。意识形态,作为一个普遍的元哲学概念,马克思尽管说明了它的本质、特征,但并未给出一个规范的概念,这苦苦地困扰着马克思思想的继承者。在马克思主义创始人以后的著作中,仍然把意识形态理解为对社会现实的歪曲反映。恩格斯在1893年7月14日致梅林的信中再次说明意识形态概念:“意识形态是由所谓思想家通过意识,但是通过虚假的意识完成的过程。推动他的真正动力始终是他所不知道的,否则这就不是意识形态的过程了。因此,它想象出虚假的或表面的动力。”(《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2版,第726页。)在《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19 08年)中列宁提出了“科学的意识形态”这一新概念,把它与宗教的思想体系相对立,认为科学的意识形体就是真理。“一句话,任何思想体系都是受历史条件制约的,可是,任何科学的意识形态(例如不同于宗教的思想体系)和客观真理,绝对自然相符合,这是无条件的。”(《列宁选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2版,第135页)根据列宁的观点,马克思主义就是科学的意识形态,因此它体现了科学性与阶级性、相对真理与绝对真理的统一。 斯大林继承和发展了列宁的意识形态学说。斯大林不仅把“意识形态”当成理论的标签和斗争的武器,而且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把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扩

《第19课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教学设计(安徽省县级优课)

《第19课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教学设计与反思 1. 教材分析 在教育部制订的《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中,规定这一课的教学内容和要求为:“概述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史实,认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建立的历史意义”。 本课是讲述俄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所以它成为以上两课承上启下的重要一环。正因为考虑到这一因素,本课课文指出:十月革命“结束了巴黎公社失败后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低潮,开创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新局面。”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意了这一点,就会把握住本单元和本课的主要线索。由此出发,教师可以在阐述具体历史事件的过程中,将主要的线索融入其中,拓宽学生的视野,从更高更宽的角度去理解历史现象,进而理解社会主义制度在俄国建立的原因及其必然性。 在《标准》的相关部分还明确指出:要让学生“学会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待不同社会制度的产生、发展及其历史影响,理解政治变革是社会历史发展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并能对其进行科学的评价与解释。” 把握本课的核心思想:课文内容围绕本单元的中心,即“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展开。本课的前一课是有关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和巴黎公社的内容,后一课是有关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建立的内容。 2. 学情分析 教学对象是高一级的学生,通过初中三年的历史学习,学生对俄国历史已有一定的了解,可以在传授基础知识的同时,适当加入一些探究问题,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但另一方面,学生的基础不同,知识掌握程度不同,教师应掌握对知识扩展的“度”,注意与学生互动,引导学生对问题的进一步分析与把握,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和人生观和分析问题的能力3. 教学目标(含重、难点)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识记和理解十月革命条件的成熟、彼得格勒起义的概况、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理解十月革命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 2、过程与方法 阅读有关十月革命前俄国社会状况的材料,理解十月革命爆发的必然性;对比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形成史论结合,论从史出的历史分析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及其世界历史意义的讲述,使学生认识十月革命打破了资本主义的一统天下,社会主义制度代替资本主义制度,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从而对学生进行社会发展规律性的教育。 【教学工具】多媒体 【教学重难点】 重点:俄国社会主义革命的历史条件;十月革命胜利的世界历史意义. 难点:社会主义革命为什么在俄国首先取得胜利 4.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请同学们来看课本导入框中的照片,这是大家非常熟悉的伟大革命导师列宁回到彼得格勒时

马克思主义理论――苏联模式的成就,弊端和教训

苏联模式的成就,弊端和教训 在20世纪的20年代至40年代,整个世界资本主义处于大动荡之中,革命与战争连绵不断。苏联在一个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中横空而出,取得了社会主义革命胜利!但是苏联又陷入了资本主义包围的国际环境中。正式在这种历史条件下,斯大林体制在某些方面适应了当时国际形势的需要,满足了苏联社会发展的要求,并取得了重大的历史成就。 一是巩固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在20世纪30—40年代,苏联处在尖锐复杂的国际国内阶级斗争的历史环境之中。在国际上,资本主义世界在20年代末至30年代初爆发的经济危机大大加剧了国际关系中的各种矛盾。德意日三国的法西斯势力上台,并走上对外扩张的战争道路,在欧洲和远东形成两个战争策源地,并最终爆发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在国内,苏联大规模的城乡社会主义改造运动导致了社会关系的巨大变革。在这一过程中,党的政策有明显的操之过急的倾向,这必然遭到城乡资产阶级的反抗。同时,苏联的地域十分辽阔,各地区经济的发展极不平衡,各加盟共和国都有自己特殊的历史传统和政治经济利益,100多个民族的文化传统和宗教信仰也差异很大,历史遗留下来的俄罗斯民族同其他少数民族的矛盾和隔阂又十分严重。在这种情况下,建立高度集中的体制有利于克服困难,有利于实现目标。 总体上看,苏联这一时期消灭了城市工商业资产阶级和农村富农阶级,建立了全民所有制和集体农庄所有制的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基础,增强了工农联盟和各民族人民联盟,社会的阶级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世界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得到了巩固,它同当时动荡不安的国际形势形成了鲜明的对照。社会的稳定,国家的巩固,为开展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保障。斯大林体制的社会主义,以建立美好幸福生活的远景为号召,激励着全体人民的建设热情,从而在极短的时间内,使苏联在政治、经济、文化建设等各个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绩。 苏联在很短的时间内从一个落后的小农国家发展为强大的工业国,其意义是十分重大的。

2019俄国十月革命的特点是什么-

2019俄国十月革命的特点是什么? 特点: 1、理论:列宁继承并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2、道路:城市中心道路;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紧密相联; 4、方式:由设想和平夺权到通过暴力革命夺取政权; 十月革命(又称布尔什维克革命、俄国共产革命等)是1917年俄国革命经历了二月革命后的第二个阶段.十月革命发生于1917年11月7日(儒略历10月25日).前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及组织普遍认为,十月革命是经列宁和托洛茨基领导下的布尔什维克领导的武装起义,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二个无产阶级政权——苏维埃政权和由马克思主义政党领导的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第一个是匈牙利苏维埃共和国).革命推翻了以克伦斯基为领导的资产阶级俄国临时政府,为1918-1920的俄国内战和1922年苏联成立奠定了基础.而持有反对观点的学者认为,俄国临时政府实质上是由俄国社会革命党和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等社会主义者为主要成员的政府,而并非是一个“资产阶级政府”.十月革命是布尔什维克以暴力手段打击俄国社会革命党、孟什维克、宪政民主党等主要竞争对手,强制驱散由社会主义者为主的立宪会议,推翻民主宪政、建立布尔什维克党的一党专政.反对者还指出“冬宫之夜”并未发生激烈的武装冲突.由于列宁承诺会在革命后为人民带来和平,十月革命后,俄国退出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沙皇尼古拉二世在此次革命后被枪决.革命引起了西方社会极度的恐慌,并支持俄国的对抗势力,希望扼杀革命,从而引发战争,托洛斯基说苏维埃的权力是由内战建立的,事实上俄共的权力是在内战后才建立起来的. 十月革命是共产主义运动在人类历史上首次获得的胜利.第一个宣称为实现了“无产阶级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也因此诞生.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世界上由此获得了更广泛的影响,传统资本主义世界收到极大的冲击.不过,也有人认为此革命是曲解了马克思主义. 十月革命是二十世纪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序幕,触发了此后各国社会主义运动在全球范围的扩张,许多殖民地或半殖民地的解放运动也因此得到了更多支持.苏联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长达大半个世纪的对抗也从此开始,直至冷战结束,苏联解体。

九年级历史下册俄国十月革命新人教版

俄国十月革命 教学目的 1.基础知识:二月革命;彼得格勒武装起义的爆发和胜利;人民委员会的建立;苏俄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土地法令》;苏维埃人民反对帝国主义的武装干涉和国内反革命叛乱的斗争。 2.思想教育:①通过讲述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的史实,使学生认识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的正确领导,是十月革命胜利的根本保证。②通过苏维埃政权建立和巩固的史实,使学生认识:革命政权的建立和巩固是广大人民艰苦斗争,流血牺牲才得以实现的。 3.能力培养:①总结1918年苏维埃政权所面临的困难,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②总结苏维埃政权建立及巩固的原因,培养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十月革命的准备,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 难点:二月革命后出现两个政权并存局面的原因,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 教学方法以讲述法为主,辅以课堂讨论。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提问:一次大战的后果是什么? (讲授新课)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的转折点,是世界现代史的开端。从1917年十月革命到现在的历史为世界现代史。今天我们来学习第1课俄国十月革命。了解这一人类历史上重大事件的基本情况。(板书课题) 一、新时代的曙光(板书) 1.二月革命 十月革命是在什么情况下进行的呢?是在一次大战过程中,俄国二月革命后。俄国人民为什么要进行二月革命?二月革命取得的结果是什么?革命后俄国出现了什么局面呢?人民革命的要求,革命的目的达到了吗?为什么? 二月革命虽然推翻了沙皇专制制度,但俄国人民迫切要求获得和平、面包和土地的愿望并没有实现。没实现的原因刚才同学已经回答了,这就是掌权的是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他们为了自身的利益,不顾放弃瓜分战利品的机会,因此不顾人民的要求,继续进行帝国主义战争,并企图借助战争来消灭革命力量。在这种情况下,布尔什维克党如何领导人民继续斗争,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全党、全体劳动人民都热切盼望着伟大领袖列宁的归来。 2.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板书) 1917年4月16日,长期流亡国外的列宁回到了首都彼得格勒。成千上万的工人、士兵和革命群众争先恐后地奔赴车站,欢迎自己爱戴的领袖。请大家看插图《列宁回到彼得格勒》。从这张图中,你看到了什么?(学生回答略,教师总结)我们把同学们说的概括为三点。第一,列宁的回国,受到了群众发自内心的欢迎;第二,人民群众手中掌握着武装;第三,列宁号召人民要把革命进行到底。布尔什维克党为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而在这一系列的准备工作中,列宁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一起来归纳一下。(学生回答略)列宁所起的作用还表现在亲自领导了彼得格勒的武装起义。 3.彼得格勒武装起义的胜利(板书) 现在来想一个问题,彼得格勒的武装起义从11月6日晚发动到11月7日晚取胜,仅用了一天的时间,这短时间取胜的原因在哪里呢?(学生回答从略)我们把大家所说的原因概括一下:第一,由于布尔什维克党的领导,特别是列宁的亲自领导;第二,由于人民群众掌握着武装;第三,由于革命战士的英勇奋战。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