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一千万中国文物如何流失海外

一千万中国文物如何流失海外

一千万中国文物如何流失海外
一千万中国文物如何流失海外

腾讯文化崔莹发自美国纽约

美国纳尔逊·阿特金斯艺术博物馆收藏的中国辽代南海观音木雕和山西广胜寺炽盛光佛壁画。

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不完全统计,在全世界47个国家、200多家博物馆的

藏品中,有164万余件中国文物,但这个数字并不包括海外私人收藏。据中国文物学会统计,流失海外的中国文物共有1000万件左右。这一数字相当惊人。

针对这一情况,腾讯文化作者采访了美国密苏里大学圣路易斯分校特聘教授、亚洲艺术史老师常青。在美国,他是少数研究中国佛教艺术的华裔学者之一,在美国多家藏有中国艺术品的博物馆进行过研究,并担任过策展人。

日本古董商雇人凿走山西石窟造像

腾讯文化:海外博物馆获得中国艺术品的主要渠道有哪些?

常青:各个博物馆对展品的来源一般都是保密的,特别是有些展品的来源不光彩时。在国外各大展馆,中国艺术品的来源主要包括两种方式:一是收藏家捐

赠;二是博物馆自己购买——可以是用博物馆自己的资金、博物馆某项私人捐助的基金购买。

这种购买的渠道可以是多样的,如直接去中国购买,从收藏家手里购买,或从拍卖行中购买。如果直接到中国以参与盗凿或盗窃的方式购买,就不光彩了。

腾讯文化:中国文物主要在什么时间流入海外博物馆?主要是哪些方式?

常青:主要在1900年至1949年间。中国文物外流的方式主要有三种:一是外国学者(包括探险家、博物馆策展人、大学教授等)来中国探险,直接从中国以低价购买或免费带走文物。比如英国探险家斯坦因从王道士手中买走敦煌古文书、古佛画等。还有人直接在中国发掘古代遗址,把出土文物全部运走,包括去佛教石窟、寺庙搬佛像,切割壁画等。二是外国收藏家直接到中国购买文物,包括从中国收藏家手中、中国古董市场购买。三是中外古董商人在中国以低价收购文物,再贩卖到外国。

中国外流文物的种类主要是陶瓷器、玉器、青铜器、绘画、书法、雕塑、漆器、丝织品、家具等,它们上自新石器时代,下迄现当代。其中,佛教造像与壁画均来自佛寺或石窟,主要是中国人或外国人直接去佛寺收购或盗窃的。其它文物多是传世品,即家族世代相传下来的。还有一些是出土品,主要是青铜、陶瓷与部分佛教雕塑等,其中有外国人发掘的,也有中国人盗掘后倒卖的。

腾讯文化:当时有哪些著名古董商对外销售中国文物?

常青:二十世纪初期,在中国市场上有两个著名的古董商:卢芹斋和日本人山中定次郎。这两个人干了很多坏事。在他们的鼓动下,很多中国石窟遭到破坏,遭受最大破坏的是太原的天龙山石窟,几乎没有完整的造像了。(沉默)天龙山石窟以盛唐时期的洞窟为主,代表了盛唐时期雕塑艺术最高水平,山中定次郎就直接雇人去石窟凿造像(据山中定次郎日记记录,四十多个佛头被凿下来,装箱运到北京,然后由北京运到日本)。

1928年,山中定次郎出版的《天龙山石佛集》。图片来源网络

腾讯文化:作为当时国际著名的古董商,来自浙江湖州的卢芹斋是很有争议的人物。文物鉴别能力高超的他,让西方真正认识到东方文物的价值,但他也将唐太宗昭陵六骏中的“飒露紫”和“卷毛騧”等国宝级文物卖到美国。在西方,他被视作向西方介绍东方文化的“英雄”;在中国,他因贩卖文物被认为是“卖国贼”。你怎么评价他?

历史档案中的飒露紫。飒露紫现藏于美国宾州大学考古与人类博物馆。

常青:我不喜欢这类人。卢芹斋自己说没有直接去破坏那些壁画和造像,他的文物都是用钱买来的,而不是偷的。但不就是因为有买的,才会有卖的吗?!据说二十世纪上半叶流失海外的中国文物,约有一半是经他之手售出。这样说虽然有些夸张,但能说明他起的作用巨大。

当然,卢芹斋也花了很多时间帮助西方人欣赏中国艺术,了解中国文化。在西方,卢芹斋确实被视为“东方文化的传播者”。

卢芹斋与顾客在一起。

腾讯文化:卢芹斋怎样评价自己?

常青:我看到过卢芹斋写的一段文字,是1940年他给在纽约举办的中国雕塑展写的序言。他说:“一想到我是将国宝贩卖到海外的主要人物之一,我就觉得很惭愧。我们唯一想申辩的是,这些文物没有一件是抢来的,都是在公开市场

和其他买家竞争的前提下买来的。中国的确失去了自己的宝贝,但是令我们感到欣慰的是,艺术没有国界。这些造像走向了世界,被学者和公众欣赏,这样做,对中国带来的好处超过任何在世的外交大使。通过艺术,中国可以更好地被外界认识。因为持久的动荡,在其他国家,我们的文物可能会被保存得更好。这些外流的文物会成为让世界认识我们的古代文明、文化的真正的信使,这样,更有利于外界对中国和中国人的爱和理解。”

宋代观音菩萨坐像,卢芹斋旧藏。坐像现藏于美国辛辛那提艺术馆。图片来源网络

1950年代,坐像在美国被修复的情景。图片来源网络西方探险家将新疆壁画整体剥离

新疆克孜尔石窟残留的壁画。

腾讯文化:除了凿造像,你也提到外国探险家直接到中国的石窟切割壁画。这类巨型壁画如何从原来的墙壁上剥离带走?

常青: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掀起了西域探险热,俄国、日本、德国、英国和法国等探险队都来新疆考察探险。新疆拜城的克孜尔石窟和吐鲁番的柏孜克里克石窟壁画,都曾被德国人切割带走。这帮德国人名为普鲁士皇家吐鲁番考察队,由探险家勒柯克(Albert Von Le Coq)率领。

德国人切割的时候,把壁画分切成小块,他们用半米见方的木板贴着壁画,然后沿着木板的边,把这部分壁画连泥层一起切割下来。壁画加泥层的厚度一般在1厘米左右。壁画被切割下来后,继续和木板紧贴着包裹在一起,带到德国,在柏林亚洲艺术博物馆展出。

可惜的是,1945年,盟军轰炸柏林,博物馆的工作人员把馆内的东西往地下转移,发现来自柏孜克里克的壁画被用钢筋固定在墙上,拿下来非常麻烦,就

没转移。他们心存侥幸,想或许盟军不会炸博物馆,但盟军就把博物馆给炸了……因为克孜尔壁画是小幅的,被转移到地下,得以幸存。

腾讯文化:这种到别的国家“探险”,带走壁画的行为很不道德。

常青:在现在来看,肯定不道德,但是我们应该用历史的眼光去看。当时没人管这些石窟和壁画,政府不管,人民也不管,他们拿走了,你能指责谁呢?当时的官员甚至支持他们的行为,为他们的行为提供便利。

腾讯文化:敦煌石窟中也有缺失的壁画。

常青:敦煌缺失的壁画是被华尔纳带走的。华尔纳是哈佛大学福格艺术博物馆东方部的策展人。1923年,华尔纳打着考古的旗号,带人来到中国。

他们到达敦煌后,决定带走一些壁画。华尔纳带走壁画的方式和勒柯克不同,非常拙劣。他用胶布贴在壁画上,只是粘走壁画表面的一层。所以华尔纳带走的那部分壁画并不清晰,因为渗到泥层的那部分画迹没有被带走,敦煌石窟那里也只留了个底子。这样做非常糟糕,你还不如都粘走。这样的粘法就等于破坏!

1924年华尔纳从敦煌盗走的唐代壁画。壁画现藏于哈佛艺术博物馆。

腾讯文化:当时的政府官员不知道敦煌壁画的价值么?

常青:没有人管,只有学者关心,包括罗振玉和王国维,但他们却不知道探险家的行踪。

英国探险家斯坦因带走了敦煌藏经洞的数千件文书,当时藏经洞有人在管,是一个叫王圆箓的道士。王道士开始不敢“卖”,但是斯坦因给他钱,许诺帮他兴修敦煌石窟,就成功带走了藏经洞内的七千多册文书。目前这些文书收藏于大英博物馆。

清末的莫高窟。

王道士和斯坦因。

需要说的是,斯坦因在新疆考古时,曾在热瓦克佛寺发现了几十尊非常漂亮的泥塑佛像,因为当时拿不走,他就给这些佛像拍照、做记录,然后用沙子掩埋,希望它们不会被破坏。当地人看到老外这样做,以为佛像里有金子,等老外走后,就把所有的泥塑挖出来,“开膛剖肚”,这些珍贵的佛像全部被砸了个粉粹。

腾讯文化:其他国家有类似的情况发生么?

常青: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和大英博物馆收藏了很多埃及文物。国家落后,文物就容易流失,或不得不送人。

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内有一件体积最大的藏品——埃及丹铎神庙。上世纪六十年代,埃及建设阿斯旺大坝,因为水位提高,很多古迹会被淹掉。埃及没钱,美国就出钱帮助古迹搬迁。为了感谢美国对拯救埃及文物的贡献,埃及政府就将这座丹铎神庙赠送给了美国。

大都会博物馆藏丹铎神庙。

部分文物可以追回

腾讯文化:不久前,匈牙利自然科学博物馆展出的肉身坐佛,被推测是1995年被盗的福建章公祖师像,作为华裔学者,你对此事怎么看?

常青:我对这类文物走私事件深恶痛绝。20世纪初发生这样的事情还可以理解,我不喜欢华尔纳、斯坦因这类人,但能够理解他们到中国“盗窃”文物的原因和时代背景。而现在,经济利益是导致中国文物外流的根本原因。

在1980年代以前,除了“文革”十年,中国的文物被保护得都很好,因为文物没有和经济挂钩。可是现在呢?从1980年代开始,盗墓现象、文物走私现象频发。

几年前,我去香港旅行,在一家古董店,一个从福建来的女老板告诉我,她老公专门在内地收购文物,当晚会坐船过来,“会有新东西带来”。我问她为什么非得是晚上,她回答:“白天有海警查。”

有些新认识的中国朋友一听我是学考古的,立马把我和古董商联系在一起,问我:“你挖到一块宝,拿出去能卖多少钱?”作为研究中国文物的华裔学者,我感到非常痛心。

腾讯文化:还有一种观点是,假如这些壁画、佛像不被倒卖到国外,也会在“文革”中受损?

常青:不一定,比如山西的很多壁画都保存了下来。红卫兵会毁坏寺庙,但是他们并非毁坏所有的寺庙。红卫兵一般不会去破坏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比如龙门石窟与敦煌莫高窟——当时红卫兵还带人驻扎在那里保护。遭到破坏的,多是宗教协会下属的寺庙,红卫兵认为那是封建迷信,那里收藏的珍宝都被毁了。

腾讯文化: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不完全统计,在全世界47个国家、200多家博物馆的藏品中,有164万余件中国文物。

常青:博物馆收藏的中国文物数量可以统计出来,但这个数字只占所有外流中国文物数的20%。举个例子,我在美国瑞格林美术馆(Ringling Museum of Art)工作过,它所在的城市只有30万人口。在那里,我倡议组建的亚洲艺术友人协会有27名会员,其中一名会员就收藏了四百多幅中国画。

很多从圆明园遗失的文物,我们根本不知道去了哪里。由私人收藏的中国文物很难统计。据中国文物学会统计,流失海外的中国文物总共有1000万件左右。

腾讯文化:流失海外的中国文物还能被追回么?

常青:不仅是中国,很多第三世界国家,比如柬埔寨、越南,也都存在本国文物外流的问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1970年颁布《关于禁止和防止非法进出

口文化财产和非法转让其所有权的方法的公约》,打击非法贩运文化财产行为,协助第三世界国家追索流失文物。

根据这个公约,有些文物能够被追回。比如1994年,河北省曲阳县一个唐末、五代时期的墓被挖出,墓主人是义武军节度使王处直。但这个墓之前被盗过,两件镶嵌在甬道墙壁上的彩绘浮雕武士石像不见了。2000年,其中一件武士石像出现在纽约拍卖会上。根据1970年公约,在美国政府的干预下,它被无条件地送回中国。有意思的是,得知这一消息后,持有另一块武士石像的美国收藏家安思远,主动将另一块石像无偿送还中国政府。

2000年,安思远捐赠给中国国家博物馆的五代王处直墓汉白玉彩绘浮雕武士。

中国海外回流文物的现状和反思

中国海外回流文物的现状和反思 2008年10月,一条有关圆明园文物拍卖的新闻再次占据各大媒体的重要位置――国际艺术品拍卖 巨头佳士得公司宣布将于2009年2月23日至25日在法国巴黎大皇宫举办“伊夫?圣罗兰与皮埃尔?贝杰珍藏”专场拍卖,拍品中包括1860年英法联军自圆明园掠走。流失海外多年的鼠首和兔首铜像。 消息一经宣布,便引起了中国媒体的强烈关注和中国民众的愤怒。中国国家文物局对此作出明确表态: 一、保护文化遗产,促进文物返还原属国,是国际社会的广泛共识,也是文物原属国人民不容剥夺的基本文化权利。鼠首和兔首铜像作为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被英法联军从圆明园劫掠的中国珍贵文物,应当归还中国。我们坚决反对拍卖鼠首和兔首铜像,并认

为这种拍卖行为将严重损害中国人民的文化权益和民族感情,也有违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70年公约和国际统一私法协会1995年公约的基本精神,希望佳士得公司等有关方面对此予以慎重考虑。 二、我们不赞成国内各博物馆购买因被盗窃、盗掘、劫掠等非法流失出境的中国文物,以及借拍卖之机炒作、哄抬被劫掠文物价格的行为。我们主张通过法律和外交手段,按照国际社会处理非法流失文物返还问题的法律框架和原则,依靠国际合作,依法追索非法流失海外的中国文物。同时,我们也欢迎和鼓励国内外友好人士或机构,通过捐赠、归还等方式促成中国流失文物的回归。 三、我们积极支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关于制定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流失出境的文物相关原则的努力,并认为国际社会应当依据相关原则,进一步重视和加

快解决因战争原因被劫掠文物的返还问题。我们愿与有关国家和国际组织加强相关的合作和探索,推动这一问题取得实质性的进展。 2009年1月16日,律师刘洋、牛宪锋等人在北京发起成立“追索圆明园海外流失文物诉讼律师志愿团”,敦促拍卖行取消拍卖并归还文物。 2月9日,律师团向法国佳士得拍卖行和收藏人正式发出律师函和律师声明,表明了反对拍卖的立场,阻止拍卖一事进入法律程序。 2月12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姜瑜回答记者提问时说:“拍卖战争中非法掠夺的文物不仅伤害中国人民的感情,损害中国人民的文化权益,而且有悖有关国际公约。我们希望有关方面能够慎重予以考虑。” 2月17日,中国国家文物局致函佳士得公司,明确要求撤拍有关文物,并希望有关当事人能够理解和

个人高价从海外回购流失文物是值得的

一辩陈词 各位评委老师,反方的四位辩友,现场的观众大家好: 目前,中国流失文物的回归主要有三种途径: 1.说服海外持有者捐赠 2.通过外交和司法途径追索 3.个人高价从海外购买。 今天的辩题讨论的是第三种途径。我方认为,个人高价从海外回购中国流失文物是值得的。 关键词之一:回购——回购流失在海外的中国文物是值得的。 文物是国家、民族的象征,历史的见证,是人类社会活动中遗留下来的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遗产,是不可再生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资源。业内对我国流失文物的定义是1840年后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的百余年间,因不道德和非法手段流失到海外的中国文物。我国流失海外的文物,与跌宕的中国近代史联系在一起,也与我们民族感情联系在一起———见证中国古老文明的文物在海外漂流是很多中国人心头难解的一个结。199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战争期间掠夺文化财产”的归还原则。作为国际社会的共识,同时也是我们今天辩论赛需达成的共识,流失文物必须回归原主国。这既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自然的情感诉求,也是国际社会文明对话和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关键词之二:高价——高价从海外回购中国流失文物是值得的。 俗话说“盛世古董,乱世黄金”。2009年,芷兰雅集首届年度峰会主题为“中国文物市场进入‘亿元时代’”,标志着我国文物市场正式步入“资本干预时期”,文物多少钱由资本说了算。这就说明了中国流失文物以高价回归的必然性。文物价格是否看涨的关键在于投资方向能不能得到大家的认同。而在越来越多的海内外华人将投资方向转向“流失文物回归”,中国文物在海外收藏市场的价格也随之节节攀升。台湾中华文物学会副理事长王定乾表示,过去,包括青铜器在内的中国所有文物从来没有超过1000万美元。而今,中国流失海外文物回流热潮,将中国文物推进世界高价位,推进了国际舞台,这标志中国文物的地位提高了,并开始真正走入国际市场,进入国际大藏家的视线。 与此同时,王定乾认为,高价的产生,对于我国来说是件好事——因为“重赏之下必有勇夫”,中国文物的市场行情看好,高的价位必将能刺激越来越多的海外流失文物浮向市场,为我国海外流失文物的回流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之三:个人——个人高价从海外回购中国流失文物是值得的。 包括世界上47个国家的200多座博物馆收藏的超过167万件文物,我国流失海外的文物超过1700万件。文物回归涉及到非常复杂的历史问题、国际问题,短期内难以通过法律和外交途径解决。因此,文物一旦进入了国外博物馆,就很难再追回来,只有流散在海外民间的文物才有可能回流。我国政府目前每年有5000万元人民币的“国家重点珍贵文物财政专项资金”,但远远不够。在“亿元时代”,这区区之数杯水车薪。但是,让流失海外的文物回家,是无数炎黄子孙长久以来的心愿。随着我国改革开放30余年的发展,经济水平与综合国力大幅度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水涨船高。一些有实力的个人主动出击,透过国际文物市场购买流失中国文物,形成一支民间抢救文物的生力军。在这种形势下,透过个人购买实现国宝回归,成为现今最重要且最可行的渠道。 因此我方坚持观点:个人高价购买海外流失文物是值得的。

流失海外文物的回归之痛

流失海外文物的回归之痛:壁垒多多更要打击走私 何鸿燊先生斥6910万港元,将圆明园马首铜像购回,无偿捐赠给国家。何鸿燊先生的这一举动,引发全国关注。 马首铜像的“回归”,俨然被演绎成了一次“文物回归事件”。然而,在这个单个故事的背后,隐藏着的却是整个中国流失海外文物的回归之痛。 “价格炒上去了,亏的是国家” 圆明园马首铜像“回家”的日程确定了下来,人们的忧虑终于可以画上一个句号。但中国文物学会名誉会长谢辰生老先生,并没有因此而感到高兴。 “6910万港币,简直就是开玩笑19月26日中午12点,谢辰生在接受《民主与法制时报》记者采访时说。 类似的声音之前已经有过。香港苏富比透露将在今年秋季拍卖会上估价6000万港币拍卖马首铜像的消息后不久,中国文物学会的另一位名誉会长、83岁的罗哲文老先生就已直指这是炒作,他说:“铜马首不像书画作品,它没有市场价,你说它几千块可以,几万块钱也可以,但是不应该拿出来炒作。” 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从2000年开始回流到中国大陆的一共5件兽首铜像文物,其价格总体呈现不断上扬的趋势。 2000年回到大陆的铜牛首、铜猴首,一共花去北京保利集团1593万港币;随后被拍回的铜虎首耗资1544万港元,其代价相当于前两件的总和;如今,铜马首的价格飙升至69 10万港币,是铜牛首、铜猴首、铜虎首总价的两倍多。 更为巧合的是,在已经回流到中国大陆的5件兽首铜像中,马首和猪首铜像都是何鸿燊购回捐赠给国家。但是,时间仅仅相隔不到4年,同为圆明园海晏堂御制十二生肖铜像里的一个组成元素,马首铜像交易价格就出现了天差地别的变化。 何鸿燊2003年将猪首铜像从美国收藏家手中买回时,所花代价大约是如今马首铜像成交价的十分之一,不到700万港币。 “价格被炒上去了,亏的是国家。”谢辰生说。中国流失文物价格的疯狂上涨,让谢辰生老人感到担忧。 到目前为止,中国流失海外文物的回归,主要通过依法追索、回购和捐赠3种渠道来实现。但不花钱、真正通过法律途径追索回来的文物为数并不多。 从2002年开始,中国政府每年拨付5000万元人民币,用于抢救流散海外的文物。谢辰生说,与马首铜像的成交价相比,中国一年的专项资金还买不回来一个马首。

如何看待流失海外的文物

如何看待流失海外的文物 发布日期:2009-03-02 24日,法国巴黎法院驳回中国律师团“禁止圆明园流失文物鼠首和兔首铜像被拍卖的请求”。佳士得公司随后惺惺作态地表示支持文物回流,并希望通过拍卖的平台来协助这两件艺术品回流中国。还冠冕堂皇地声称,非常珍视并尊重与中国政府 的关系,同时,也非常珍惜在中国的发展机会。 从佳士得执意要拍卖150年前掠夺自北京圆明园的贼赃的行为中,可以看出法国某些人士尚未摆脱八国联军时期的强盗本质——抢劫文物无罪,售卖贼赃有理。如若真的珍视并尊重与中国政府的关系,佳士得就应该尊重有关国际公约的基本精神和国际共识,立即停止伤害中国人民文化权益和民族感情的拍卖行动,并将鼠首和兔首铜像无条件归还中国政府。很显然,佳士得意图通过拍卖把这两件属于中华民族的文物价格炒到天价,以牟取暴利。其所珍视的是什么,路人皆知。 近代,西方列强在侵略中国的同时亦掠夺走大量的中国文物。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不完全统计,全世界47个国家200多家博物馆的藏品当中,中国文物是164万件,包括民间收藏在内的流失海外的中国文物总数至少在1700万件以上。 除了近代以来被掠夺、抢劫、盗窃外,还有不少中国文物是被中华民族败类偷运出国贩卖的。年前,笔者曾接到几通自称来自广东佛山的电话,对方声称有国宝级的文物要偷运出国贩卖。笔者告诫对方,文物是属于中华民族的,偷运文物出国贩卖不仅触犯法律,更是中华民族罪人。并立即把对方的资料转交给国内有关部门,要求予以彻查。 是次兽首拍卖事件,不仅引起各方对中国文物流失的关注,也激发起海内外中华儿女的爱国心。海外华人华侨亦开始热议 “如何看待流失海外的文物”这一问题。

海外流失文物回归的祸与福

中国财经报/2010年/12月/16日/第008版 副刊 海外流失文物回归的祸与福 本报记者战雪雷 ●成功的文物追讨通常是智慧外交与依法追讨的最佳结合。 ●用远远超于文物价值的价格购回这些文物是一种资源的浪费,甚至给正常渠道的文物回归带来一些不必要的麻烦。 日前,一乾隆时期花瓶在英国伦敦拍出约5.5亿人民币的天价,竞拍者都来自中国。巨款回购海外流失文物的举动频现,依法索回、国家购买、民间购买和捐赠是海外文物回归的主要途径,但在专家看来,炒作性的购买无疑是中国海外流失文物回归的最糟糕的办法。这非但不是中国海外流失文物的福音,反而给它们的回归带来更大的阻力和不确定性。 这不是钱的事,是文化上的事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表的《全球防止非法贩运文化财产报告》指出,全球47个国家的218个博物馆中,中国文物就有163万件。海外民间私藏文物是这个数字的10倍。在南开大学历史学院博物馆系副教授黄春雨看来,文物的合法性回归首先需要做的基础性工作是厘清众多海外文物中,哪些是非法途径流失,哪些是合法途径输出。这将是一个浩繁的文物信息搜集过程,也是文物工作者必须做的基础性工作。 文物本身的意义就在于它是一个民族发展的历史见证。最为有力的例子是,以色列在1967年的中东战争中占领了约旦河西岸,以色列人进行了“营救性挖掘”。以色列人企图用考古方面的发现来支持犹太人对这片土地的权利,巴勒斯坦方面则说他们祖祖辈辈生于斯长于斯,这些文物应该属于他们。巴勒斯坦想要回以色列在加沙地带挖掘的石棺、从犹太教堂地板上取走的镶嵌砖、雕像、钱币等包括被许多人称作本世纪最重要的考古发现的东西。同时还希望能索回《死海古卷》,那上面的内容是圣经《旧约全书》已知的最早版本。以色列方面则认为,巴勒斯坦人做梦也别想碰它们一下,“这不是流血的事而是文化上的事情。”以色列博物馆的文物大约30%来自被占领土。巴以双方都在试图用文物来证实自己对土地的所有权。 中国流失海外的文物,应该理解为鸦片战争后因战争抢掠、盗掘等不道德的和非法的手段而流失到海外的中国文物,并不包括通过正常贸易输出的海外文物。而海外所藏中国文物的范围要宽泛得多,一些是非法途径获得,一些是通过古代正常贸易、赠送等正当途径到海外的。 黄春雨告诉记者,战争劫掠、盗窃走私或其他非法途径流失的中国文物经历了四个阶段。 一是清代“英法联军”和“八国联军”的野蛮掠夺圆明园等皇宫禁苑、官署部衙、王公府第、民居商宅的。二是西方人以“文化考察”为名的掠夺。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英、法、德、日、美、瑞典等国在中亚和中国西北地区借探险之名行文物盗窃之实,以敦煌文物流失最令中国人痛心。三是战争年代流失。日本侵华战争中除公然将中国沦陷区的大量馆藏文物运回日本外,还在东北、华北非法进行了长时间有计划的“考古”调查和发掘,出土的大量文物也全部被运回日本。第四个阶段则是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在高额利润的驱动下,国内外不法分子相互勾结,国内出现的盗掘、走私珍贵文物的狂潮。 曾有人粗略统计中国海外流失文物相当于现阶段国内GDP的20倍,即使国盛力强,面对这样的数字能不痛心?文物专家谢辰生曾经提出警告,在文物购买的热潮之中要冷静思考、理性从事,我国流失在海外的文物数量繁多,情况也十分复杂。如果不分情况,一味去用钱购买,就相当于承认了这部分文物的合法性,于情于理都难以接受。 追讨之路漫长而艰辛,最需智慧与恒心

千万件中国文物流失海外 国宝追索举步维艰

千万件中国文物流失海外国宝追索举步维艰 康侯簋 石雕菩萨像(北齐)大英博物馆藏

珐华花卉纹梅瓶(明)大英博物馆藏 今年5月初起,抢救流失海外文物专项基金首次组团赴日本淘宝。近日,“国宝工程日本淘宝之旅”的第二期活动已经成行,又一个淘宝团飞赴日本。 其实,文物的话题一直都随时间的变化而加热。专项基金的张永年主任和副总干事牛宪锋在接受采访时认为,随着近年来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且流失文物数量在世界上也是首屈一指,人们对海外流失文物的关注也成为趋势。 文物“流失” 超一千万件“藏”海外 据中国文物学会统计,从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因战争、不正当贸易等原因,致使大批中国珍贵文物流失海外。在此期间,超过1000万件中国文物流失到欧美、日本和东南亚等国家及地区,其中国家一、二级文物达100余万件。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统计则是另一个数字:在47个国家的200 多家博物馆中有中国文物164万件,而民间藏中国文物是馆藏数量的10倍之多。 这两个统计都反映了一个接近的数据:在海外的中国文物超过1000万件。“但不应都认为是流失文物。”牛宪锋说:“准确地讲,应称为海外藏中国文物。流失文物应该是指1840年鸦片战争后至新中国成立前,因战争被劫掠的文物,以及因为盗掘、盗凿、不正当贸易等非法的和不道德的方式流散国外的文物。具体数量难以统计。” 几乎涵盖所有文物种类 张永年告诉记者,这1000多万件“海外藏文物”几乎涵盖所有文物种类,包括书法、绘

画、瓷器、陶器、雕塑、铜像等各类珍品。 在分布上,主要在英国、法国、美国、日本等国家,仅在大英博物馆就馆藏中国文物2.3万多件,其中不乏国宝级的珍品和绝品。 流失文物是笔糊涂账 近年来我国花两个多亿回收了204件文物。有人据此计算回收1000万件海外中国文物需要多少钱时,牛宪锋认为这算的是笔糊涂账。 他说:“有些文物是想买都买不回来的,有些根本就不能买回来,有些是必须该出手时就出手的。关键问题是必须搞清文物的性质。” 连线·大英博物馆:中国文物展总最忙碌 大英博物馆公共事务处经理汉娜·布顿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大英博物馆收藏了大量的中国文物,总数约有2.3万件之多。 据介绍,这些中国文物受到了参观者的热烈欢迎,中国文物展总是最持久最忙碌的。不过,汉娜表示,目前博物馆还没有收到任何中国官方关于文物归还的请求。 连线·美国波士顿美术博物馆:每年保管费数万美元 波士顿美术博物馆媒体接待办公室的林斯女士告诉记者,在波士顿美术博物馆收藏了“数以万计”的中国古代物品,这些珍贵文物一直得到了博物馆最为精心的呵护,博物馆每年在保管这些文物上就要花费数万美元。(文/ 实习生朱京生) 文物追回 回流三形式:回购、讨还、捐赠 2003年7月5日,国宝工程启动,宗旨是抢救流失文物、保护文化遗产。 张永年和牛宪锋告诉记者,就目前而言,面对非正常手段流失的文物回流主要有三种形式:回购、讨还和捐赠。 回购——比较常用的市场手段 回购是目前比较常用的市场手段。因为文物在市场的自由流通过程中可供选择的机会更多,但有时也难以肯定其是以何种方式流失的,如果被人转手,找到当事人查清文物流落过程也往往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情。 同时,文物的天价和回购的资金不成比例,往往使回购半途夭折。 首先,专项基金的资金来源主要靠社会募捐和企业捐款。但企业往往希望把通过其捐助回归的文物藏于其企业内,这又成为一个新的矛盾。 同时,社会募捐也总是鲜有成效或难达目标。 成功案例:捐款回购圆明园猪首铜像 据介绍,猪首铜像是1860年英法联军攻入北京城时流失海外的。2003年春天,文物专家从一位美国私人收藏家处寻访到铜像,经过艰苦的谈判,美国人最终同意转让给中方。 澳门富商何鸿燊先生得知此消息后,2003年9月,他向中华抢救流失海外文物专项基金捐款人民币近700万元购回圆明园猪首铜像。 讨还——最难以成行的回流方式

圆明园海外流失文物为何回归难

圆明园海外流失文物为何回归难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时下,圆明园海外流失文物的回归,一定程度上比古代穿行蜀道更难。山高水迢,可以逢山开路遇水搭桥,而那些流散在海外、数以万计的国宝级圆明园文物,如何回归祖国,着实令很多人伤透了心。 “只有与流失国宝面对面的时候,对于历史的回忆,残缺的艺术及其依旧微芒绽放的文化之光,才会有彻底的觉悟和生动的灵感,这不啻为一个悲喜交加的魂魄打击。”中华抢救流失海外文物专项基金副总干事牛宪锋,在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零距离直面流失的中国国宝后,颇为伤怀:“原本应该在国内的膜拜和厮守,却要远赴万里之外只求惊鸿一瞥……如果真的在乎,谁都不应该心安理得。”国家文物局资深专家罗哲文,过去几十年经常到国外博物馆参观,提起流失海外的中国文物,他也是“看一次,难过一次”。 促成包括圆明园在内的中国流失海外国宝回归,任重而道远。国家文物局明确表示:我国政府一贯主张通过法律和外交手段,按照国际社会处理文物返还问题的法律框架和原则,依靠国际合作打击文物走私,追索非法流失海外的中国文物。对于由于战争原因被掠夺或低价卖向海外的文物,将根据国际公约,在道义上进行呼吁和追溯,希望其返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同样发文——《把无可替代的遗产归还给他的创造者》。 国宝回归难的法律困境 值得注意的是,现在人们谈及圆明园文物回归,很喜欢说,根据国际公约,被抢掠的文物都应归还原属国,然而实际执行起来,情况远非如此简单,其中存在诸多法律和政治上的技术性困难。 在国际保护机制中开流失文物归还先河者,首推“海牙公约”。1954年,在国际法庭所在地荷兰海牙,制订了《武装冲突情况下保护文化财产公约》及其议定书,这是海牙会议首次制定的旨在武装冲突时对文化财产予以保护的全球性公约。 对被劫掠文物的归还,议定书规定:每一缔约国应在敌对行为终止时,向先前被占领领土主管当局返还处于其领土内的文化财产。由于在具体规定上失之模糊,如对于请求返还的途径没有任何规定,其法律上的实际操作性并不强,相关条款内容的解释也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争议不断。 1970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了《关于禁止和防止非法进出口文化财产和非法转让其所有权的方法的公约》。迄今已有90多个国家批准加入该公约,这是目前最重要的控制文物非法流转的国际公约。 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委托,由国际统一私法协会组织专家组研究草拟草案,并于1995年6月在罗马外交大会上通过了《关于被盗或者非法出口文物的公约》。此公约的适用范围包括:国际范围内返还被盗文物的请求和归还违反文物出口法律走私出国的文物的请求。公约确立了被盗文物返还的三个原则:非法挖掘的文物也视为被盗;被盗文物的持有者应该归还被盗文物;被盗文物的善意取得人在归还文物时,有权获得公平合理的补偿。与前两个公约相比,该公约在实施细则上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遗憾的是,“法不溯及既往”的国际法原则,很大程度上让这些文物回归相关的国际公约失去了效力。“海牙公约”虽没有特别规定,《关于被盗或者非法出口文物的公约》却明确指出:“仅适用于本公约对一国家生效后在该国提出索还请求”,且是在“本公约对缔约国生效以后从该领土内被盗”的文物和非法出口文物。这意味着对于公约在有关国家生效以前的流失文物,不能依据公约要求返还。 由于圆明园文物大多是1860年被英法联军抢走而流失的,事件发生在1954年以前,因而不能依据“海牙公约”提出索还请求。同样,我国加入《关于被盗或者非法出口文物的公约》也是公约通过一年之后的事情,依据公约,只有1996年以后的流失文物才可以提出返还请求,这显然也不能

浅论追回海外流失文物的方式

浅论追回海外流失文物的方式 从19世纪中期到20世纪初期,中国文物大量流失海外。这些流失海外的珍贵文物,大多是在中国近代被西方列强以及一些所谓的“探险家”,以武力、不平等交易、盗掘、欺骗、走私等非法手段掠夺出境的。比如,1860年,英法联军抢掠、焚烧“万园之园”圆明园,清朝皇室收藏的世代珍品遭毁灭性抢夺和破坏;1900年,八国联军侵入北京,无数宫廷珍藏的文物和古籍遭洗劫;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中国西北地区成为西方人“文化考察”和各国探险家光顾的热点;改革开放后,非法盗墓、走私现象增多;1931年至1945年的日本侵华战争中,中国也流失了大量珍贵文物。对于流失的珍贵文物,只要能收回就一定要收回;对于一般文物,则视情况而定,有些留在国外还能起到传播中华文化的作用;对于非法出境的文物,坚决不能买,否则就等于承认其合法性。 文物追回主要靠回购、讨还、捐赠三种形式 中国自2003年7月开始启动国宝工程,宗旨是抢救流失文物、保护文化遗产。就目前而言,面对非正常手段流失的文物,回流主要有三种形式:回购、讨还和捐赠。 回购是目前比较常用的市场手段。圆明园猪首铜像的捐款回购便是一成功案例。猪首铜像是1860年英法联军攻入北京城时流失海外的。2003年春天,文物专家从一位美国私人收藏家处寻访到铜像,经过艰苦的谈判,收藏人最终同意转让给中方。澳门富商何鸿燊先生得知此消息后,2003年9月,他向中华抢救流失海外文物专项基金捐款人民币近700万元购回圆明园猪首铜像。 回购也有很多困难。虽然文物在市场的自由流通过程中可供选择的机会更多,但由于文物的天价和回购的资金不成比例,往往使回购半途夭折。另外,专项基金的资金来源主要靠社会募捐和企业捐款,而企业往往希望把通过其捐助回归的文物藏于其企业内,这又成为一个新的矛盾。 讨还是目前最难以成行的文物回流方式。因为一旦要求他国归还所藏中国文物,可能就会牵涉到很多遗留的历史问题和历史事实。牛宪锋说,讨还的对象应主要针对战争中被抢掠的文物,尤其是壁画、佛造像这类不可移动文物。比如,《圆明园四十景图咏》就是讨还的目标。该作品由乾隆年间的两位宫廷画师依据圆明园最美的四十处实景绘制而成,是现存唯一能够全面反映圆明园原貌的诗歌绘画作品,在圆明园大劫中,被法国的杜潘上校抢走,后来在法国巴黎的国家图书馆保存至今。 以捐赠的方式回流的文物也不乏先例,但捐赠首先需要的是文物持有者在思想上达到普通人难以企及的境界,毕竟任何一件文物都价格不菲。在现阶段,真正有此善举的有识之士依然为数鲜少,但也不是没有。颐和园万寿山佛香阁西侧铜亭宝云阁流失的10扇铜窗,就是美国国际集团友邦保险公司创办人斯达先生的基金会于1993年从法国收藏家手中购得,并无偿送还中国的,可谓功德无量的义举。 对待海外流失文物问题要更为理性、客观 流失海外的圆明园十二生肖兽首铜像,回归国内的已有五件。其他兽首何时能回到故土,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去年初鼠首和兔首铜像出现在巴黎佳士得拍卖会上,由两位艺术家收藏的兽首,市场估价高达2亿元人民币,最终被厦门商人蔡铭超以3149万欧元拍得。然而,这些做法引起了一些争论。国家文物局明确表示,反对采取回购方式买回,希望根据国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