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语文北师版六年级下册 《长城赞》教案

语文北师版六年级下册 《长城赞》教案

语文北师版六年级下册 《长城赞》教案
语文北师版六年级下册 《长城赞》教案

长城赞

【教学目标】

1.了解对联的常识,了解有关长城的知识。体会作者以高度概括的对联形式抒发感情的方法,感悟作者所抒发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全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积累相关知识和素材的能力。

3.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通过学习本课,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领悟语句内涵,感受长城悠久的历史和它所凝聚的民族智慧。

【教学难点】

了解对联常识,认识长城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教学素材】

1.长城的图片。

2.对联的资料。

3.罗哲文的简介。

4.有关长城的名言。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1.同学们,我们都知道我国有世界闻名的万里长城,有哪些同学去过长城?谁能把自己亲眼见到的长城给大家描绘出来?并说说你在游长城时有什么感受。

2.我们一起去看一看长城。(板书课题)(课件出示长城的图片及资料)

3.有一位古建筑学家写了一副对联表达了对长城的情感。(板书课题)(课件出示作者、对联的知识)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读准字音,记清字形,找出自己不理解的

2.检查自学情况。

(1)生词:纵横锦绣烽垛隘口峻岭荒原点缀增添将帅吏卒黎庶百工巍峨丰碑。重点提示:垛隘(课件出示词语)

(2)提出不理解的词句。

(3)指名读并评议。

三、再读课文,小组质疑。

1.教师范读对联。

2.学生分组读对联。

3.指名读,教师指导。

4.小组质疑。

(1)这篇课文主要讲述了什么内容?

(2)说说作者分别是从哪几个方面赞美长城的?(课件出示问题)

四、汇报交流,感情诵读。

1. 研读上联。(课件出示上联)

(1)上联从哪方面赞美长城,理解每一句话的意思。

上联从时间起笔,点明长城是经过几千年的艰苦劳动而完成的,盛赞中华民族的聪明才智与坚强毅力及长城的深广历史、现实意义

(2)练习有感情地朗读上联,组内互评。

同学们,打开你想象的闸门,将帅吏卒、黎庶百工在修筑长城的过程中会遇到什么困难呢?(学生个性回答,教师相机点评。)

长城建起来了,而且建的是如此壮观!所以作者发出了这样的赞叹:坚强毅力、聪明智慧,血汗辛勤,为中华留下巍峨丰碑。(齐读)

3.研读下联。(课件出示下联)

(1)过渡:上联从时间起笔,点明了长城是经过几千年的艰苦劳动而完成的,盛赞中华民族的聪明才智和坚强毅力。那么,下联又是怎样赞美长城的呢?

(下联从空间入笔,描绘长城蜿蜒盘旋,起伏奔腾,壮丽磅礴的雄姿,指出长城在世界历史上的丰碑式地位)

(2)练习有感情地朗读下联,组内互评。

望不断长龙烽垛,雄关隘口,犹如玉带明珠,点缀成江山锦绣。

这里作者运用什么的修辞手法(比喻)写出了,长城什么样的特点(长、秀或美)(课件出示句子及解析)

绵延万里的长城点缀着祖国的锦绣河山,它起伏奔腾、飞舞盘旋,在太空中都能看见,给世界增添壮丽奇观。(齐读)(相机写出板书)

上联(时间)巍峨的丰碑

长城赞下联(空间)壮丽的奇观

4.教师小结:

长城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自豪,是我们中华民族智慧和毅力的结晶。今天强国之梦依然延宕,经济发展再创奇迹,民族复兴指日可待!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5.交流探讨:

(1)这是一副全面赞美长城的对联,是对联中的珍品。

(2)上联从时间起笔,点明长城是经过几千年的艰苦劳动而完成的。

(3)下联从空间入笔,描绘长城的雄姿,最后指出长城在世界人类历史上的丰碑式的地位。(课件出示探讨内容)

6.说说对联的特点,并且试着对读。(课件出示对联特点)

五、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让我们在浓浓的民族自豪之情中,再一次欣赏和感受这一伟大的奇迹!(欣赏赞美长城的歌曲)

2.在许多名胜古迹上都有许多有名的对联,请同学们搜集这些对联,把它们积累下来。

四、识记字型,指导书写。

1.①“帅”左窄右宽,右边是“巾”;

②“黎”的下面不能写成“水”。

2.学生练字,老师指导。

五、当堂作业,反馈检查。

1.抄写生字,教师巡视。

2.有感情地朗诵课文,背诵课文。

板书:

上联(时间)巍峨的丰碑

长城赞下联(空间)壮丽的奇观

【教学反思】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交流自己搜集到的长城的资料,加强对长城的感性认识,然后引导学生就对联的特点对课文进行分析;接着再把上下联逐句进行分析,在分析的同时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进而对长城的现状加以介绍,唤起学生保护长城的意识,最后让学生搜集古迹上的对联,以激发其诵读、积累对联的兴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