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物质在水溶液中的行为

物质在水溶液中的行为

物质在水溶液中的行为
物质在水溶液中的行为

弱电解质的电离、溶液的酸碱性

【高考命题趋向】

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知识与化学平衡知识密切相关,是中学化学教学的重要知识点,也是中学化学教学的难点,因此成为历年高考的热点内容.近六年山东高考考点情况:时间考查内容涉及题目大约分值

2007 水的电离平衡移动

氨水电离平衡的移动14.AD

30.(3)

2

2

2008 电离常数的计算29.(3) 2

2009 冲稀对醋酸电离平衡的影响

电离常数的计算15.

28(4)

2

2

2

2010 酸对水的电离平衡的影响28.(3) 2

2011 综合考察ka和kw

醋酸加水冲稀问题14.A

14.C

2

2012 水的电离平衡的移动

电离常数的计算

29.(4) 4

六年电离平衡考点综合分析

考点07 08 09年10年11年12年

Kw及水的电离●●●●

电离常数●●●●

电离平衡移动●●●

1.要高度重视Ka Kb的求算,三次计算中两次氨水Kb计算都是试卷最难的地方,出题点均在―反应呈中性‖的点上,一轮复习对这个特殊点要给予清晰的分析和特殊照顾

2.对水的电离平衡的移动考查方式不是直来直去,氯水冲稀时,酸的浓度下降了,抑制减弱了,锌与稀硫酸反应亦然,水溶液中各种变化对水的电离平衡往往都有影响,一轮复习中要宽泛的看。

3.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移动中要特别关注加水冲稀这种情况,尤其是电离常数与加水冲稀无关。

【复习建议】

1、水的离子积常数、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常以考查Kw的影响因素,弱电解质电离平衡移动对溶液性质的影响,电离常数的计算最为常见。关注:pH的计算,利用平衡常数判断电解质的相对强弱。在复习过程中,要做到对各种相关知识进行重组和整合,如四大平衡即“化学平衡”、“电离平衡”、“水解平衡”、“溶解平衡”都可以用化学平衡来进行统领或从化学平衡角度来归纳和发散。

2、要将基本概念、理论知识放于化学学科的大环境中,注意基本理论、基本概念与元素化

合物、化学实验和化学计算的交叉融合。

3、虽然考试纲要中没有对酸碱中和滴定的要求,但该实验毕竟是高中两个必做的定量实验之一,从历届高考题看,需要学生掌握酸碱中和滴定的操作以及误差分析。

课时安排:3课时[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2课时)溶液的酸碱性及PH (1课时)]

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

【2012考纲要求】

⑴ 了解电解质的概念。了解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概念。 ⑵ 了解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以及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 ⑶ 了解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平衡。 ⑷ 了解水的电离,离子积常数。

【课前预习区】

1. 下列物质中:⑴CH 3COOH ⑵Ba(OH)2 ⑶NH 3·H 2O ⑷NaHCO 3 ⑸BaSO 4 ⑹H 2O ⑺H 2CO 3 ⑻

氨水 ⑼Cu ⑽HCl ⑾乙醇 ⑿NH 3 ⒀Cl 2 ,属于强电解质的是_______________;属于弱电解质的是________________;属于非电解质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⑵⑷⑸⑽; ⑴⑶⑹⑺; ⑾⑿

2.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1)能导电的物质一定是电解质。( × )

(2)强弱电解质与物质的溶解度有关,是根据其溶液的导电能力强弱划分的。(× ) (3)强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一定比弱电解质溶液强( × )。 3.以100mL0.1mol/LCH 3COOH 溶液中的平衡移动为例,填表:

[方法指导]平衡移动原理(勒·夏特列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改变条件 平衡移动方向

C (CH 3COO -

) C(H +

) 溶液导电能力 加少量硫酸 加CH 3COONa (s)

物质 混合物

纯净物

单质:

化合物 非电解质:

电解质

酸、碱 盐、水、

金属氧

化物

弱电解质: 强电解质

弱酸、弱碱、水

强酸、强碱、盐、金属氧化物

加NaOH(s)

加水稀释

滴入纯醋酸

升温

[方法指导](勒·夏特列原理)课本第51页:在封闭体系中,若改变平衡体系的一个条件(如温度、浓度、压强),平衡向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向进行。

[填表]:加少量硫酸:向左;减小;增大;增强;CH3COONa (s):向左;增大;减小;增强;加NaOH(s):向右;增大;减小;增强;加水稀释:向右;减小;减小;减弱

滴入纯醋酸:向右;增大;增大;增强升温:向右;增大;增大;增强

【课前检测】

1.醋酸溶液中存在电离平衡CH3COOH H++CH3COO-,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向醋酸溶液加入少量固体硫酸氢钠,c(H+)增大,K a不变 .

B.0.10mol/L的CH3COOH溶液中加水稀释,溶液中c(OH-)减小

C.CH3COOH溶液中加少量的CH3COONa固体,平衡逆向移动

D.常温下pH=2的CH3COOH溶液与pH=12的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溶液的pH<7

2、水的电离平衡曲线如右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

A.图中五点Kw间的关系:B>C>A=D=E

B.若从A点到D点,可采用在水中加入少

量酸的方法

C.若从A点到C点,可采用温度不变时在

水中加入适量NH4C1固体的方法

D.若处在B点时,将pH=2的硫酸与pH=10

的KOH等体积混合后,溶液显中性

3.25℃时,在0.5L 0.2mol/L的HA溶液中,有0.01mol的HA电离成离子,求该温度下HA的电离平衡常数?

【课堂互动区】

一、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

1. 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

【问题组一】

(1)写出①H2SO3②NH3·H2O③NaHSO4④NaHCO3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方程式。

①H2SO3 H++HSO3- HSO3- H++ SO32-②NH3·H2O NH4++OH-

③NaHSO4=Na++H++ SO42-④NaHCO3= Na++HCO3-HCO3- H++ CO32-

(2)向冰醋酸中逐滴加水,导电能力随加水体积的变化

曲线如下。研究图中 a b c三点,探究如下问题:

(1) 电离度最大的点是c点。(2) n(H+)最大c点。

(3) c(H+)最大b点。(4) PH最大a点。

(5)b点以后,c(H+)和c(HAc)比值怎样变化变大。

(6) b、c两点Ka大小关系相等。

【归纳总结】外界条件对弱电解质电离平衡的影响

①浓度:同一弱电解质溶液,浓度越小,电离度越大

②温度:升温,促进电离

③同离子效应:抑制电离

④化学反应:促进电离

【例1】今有①CH3COOH ②HCl ③H2SO4三种溶液,用序号回答下列问题

(1)当它们的物质的量浓度相同时,其pH由大到小的顺序是。①②③

(2)当它们pH相同时,其物质的量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①②③

(3)中和同浓度同体积的烧碱溶液,需同浓度的三种酸溶液的体积关系为①=②=2×③。【归纳总结】1.等浓度、等体积的强、弱酸比较:

2.等PH、等体积的强、弱酸比较:

等浓度、等体积等pH、等体积

一元强酸一元弱酸一元强酸一元弱酸c(H+) 大小c(H+) 相同相同

pH 小大c(HA) 小大

中和碱的能力相同相同中和碱的能力小大

与足量Zn产生H2的量相同相同与足量Zn产生H2的量少多

产生H2的起始速率快慢产生H2的起始速率相同相同

①中和能力及置换H2的能力强弱与H+的总物质的量有关,与酸的强弱无关;

②反应速率的快慢与_ H+的浓度_____有关,与酸的强弱无必然联系。

【变式训练】pH=l的两种酸溶液A、B各1 mL,分别加水稀释到1000 mL,其pH与溶液体积的关系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PH=1的两种酸中氢离子的物质的量均为0.1 mol

②稀释后,A酸溶液的酸性比B酸溶液强

③若a=4,则A是强酸,B是弱酸

④A、B两种酸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一定相等

⑤A点溶液的导电性比B点溶液的导电性强

⑥取等体积PH=1 时的两溶液,中和氢氧化钠的量不相同

A.①⑤B.③⑥ C.①③ D.②④

2.水的电离

【问题组二】

(1)常温下,纯水中c(H+)为_______;若由水电离出的c(H+)=10-12mol/L的溶液是酸性还是碱性的?在水中加入什么物质可以实现?水的离子积是否发生改变?

答案:1×10-7mol/L;可能是酸性,也可能是碱性;在水中加入酸或碱可以实现;水的离子积(Kw)不变

(2)常温下,某物质的水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c(H+)=10-5mol/L,如何解释?

答案:水存在电离平衡:H2O H++OH-,当加入某些盐,如CH3COONa时,其电离出的CH3COO-结合水电离出的H+生成难电离的CH3COOH,促进水电离,使c(H+)增大

(3)经测知,100 ℃时,氯化钠溶液的PH=6,如何解释这一现象?

答案:水的电离平衡:H2O H++OH-是吸热的,升高温度,促进水的电离向右进行,使水c(H+)增大,PH减小

【归纳总结】

1.外界条件对水的电离平衡的影响:

向水中加入___酸___、______碱____可抑制水的电离;

向水中加入___某些盐_____可促进水的电离被

升高温度,水的电离___受到促进______。

【巩固练习】

. 1、25℃时,水的电离达到平衡:H20 H+ + 0H-;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向水中加入稀氨水,平衡逆向移动,C(OH-)降低

B.向水中加入少量固体硫酸氢钠,平衡逆向移动,c(H+)增大,K W不变

C.向水中加入少量固体CH3COONa,平衡逆向移动,c(H+)降低

D.将水加热,Kw增大,pH不变,溶液呈中性

E.pH均为3的盐酸、硫酸和FeCl3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相同

F.实验室用Zn和稀硫酸制取H2,反应时溶液中水的电离平衡不移动

2、下列能说明HA是弱酸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取0.01mol/LHA溶液测其pH大于2

②将pH等于2的HA溶液稀释100倍,pH等于4

③向pH等于4的HA溶液中加入少量NaA固体,pH变大

④将pH等于4的HA溶液升高温度,pH基本不变

⑤HA溶液的导电性比HCl弱

⑥等pH值等体积的HA和盐酸溶液与足量的锌粒反应,盐酸放出的氢气少

二、电离平衡常数

【例2】(09年海南6改编)已知室温时,0.1mo1/L某一元酸HA在水中有0.1%发生电离,完成以下内容:

(1)该溶液的pH=_4_ ,升高温度,溶液的pH____减小____

(2) 由HA 电离出的c(H +)约为水电离出的c(H +)的 106

倍 (3) 此酸的电离平衡常数K 1约为_1×10-7

若1mo1/L 该酸的电离平衡常数为K 2,则K 1 = K 2(填>,<,=,下同) (4) 若HB+NaA = HA+NaB 能进行,则K(HB)_ > K(HA) 【归纳总结】

(1)K a 、K b 反映了弱电解质的相对强弱。 (2)K a 、K b 、K w 、K sp 、K 只与温度有关。

【变式训练】 (2011山东14)室温下向10mL pH=3的醋酸溶液中加入水稀释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溶液中导电粒子的数目减少

B.溶液中)

()()

(33-

-?OH c COOH CH c COO CH c 不变 C.醋酸的电离程度增大,c(H +

)亦增大 D.再加入10mlpH=11的NaOH 溶液,混合液pH=7

【当堂检测】

1. (2012·福建改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水的离子积常数Kw 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说明水的电离是放热反应

B .25℃与60℃时,水的pH 相等

C .中和等体积、等物质的量的浓度的盐酸和醋酸所消耗的n(NaOH) 不相等

D .常温下,在0.10 mol·L -1的NH 3·H 2O 溶液中加入少量NH 4Cl 晶体,能使NH 3·H 2O 的电离度降低,溶液的pH 减小

2.(2012·重庆理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盐酸中滴加氨水至中性,溶液中溶质为氯化铵 B.稀醋酸加水稀释,醋酸电力程度增大,溶液的pH 减小 C.饱和石灰水中加入少量CaO ,恢复至室温后溶液的pH 值不变 D.沸水中滴加适量饱和Fe 3Cl 溶液,形成带电的胶体,导电能力增强

3. 已知0.1mol/L 的醋酸溶液中存在电离平衡:CH

3COOH CH 3COO -+H +

要使溶液中

c(H +

)/c(CH 3COOH)值增大,可以采取的措施是( )

A.加少量烧碱溶液

B.升高温度

C.加少量冰醋酸

D.加水

4.( 07 山东14)氯气溶于水达到平衡后,若其他条件不变,只改变某一条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再通入少量氯气,c(H +

)/c(ClO -

)减小 B 通入少量SO 2,溶液漂白性增强 C 加入少量固体NaOH ,一定有c(Na +

)=c(Cl -

)+c(ClO -

) D 加入少量水,水的电离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课后巩固区】

1. 25℃时,pH =11的X 、Y 两种碱溶液各10 mL ,分别稀释至 1000 mL 。其pH 与溶液体积V 的关系如右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X 、Y 两种碱的物质的量浓度一定相等

B .稀释后,X 溶液碱性比Y 溶液碱性强

C .若9

D .完全中和X 、Y 两溶液时,消耗同浓度盐酸的体积V X >V Y

2、已知:25℃时弱电解质电离平衡数:Ka (CH 3COOH )=1.8×10-5

,Ka (HSCN )=0.13;25℃时,将20mL 0.10 mol ·L -1

CH 3COOH 溶液和20mL 0.10 mol ·L -1HSCN 溶液分别与20mL 0.10 mol ·L -1

NaHCO 3溶液混合,实验测得产生的气体体积(V )随时间(t )变化的示意图为右图所示:

反应初始阶段,两种溶液产生CO 2气体的速率

(1)存在明显差异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反应结束后所得两溶液中,比较CH 3COO-和SCN -浓度大小,并说明理由

答案:(1)Ka (HSCN )大于Ka (CH 3COOH ),所以HSCN 的酸性比CH 3COOH 强,两者浓度相同,HSCN 溶液中c(H +

)较大,故其溶液与NaHCO 3溶液的反应速率快。

(2)c(SCN -)大于c(CH 3COO -);反应后所得溶液中CH

3COO -和SCN-浓度相同,但CH 3COOH 的酸性比HSCN 弱,故CH 3COO -水解程度大,所以最终溶液中c(SCN-)大于c(CH 3COO -)。 3、(10浙江)25℃时,2.0×10-3

mol ·L -1

氢氟酸水溶液中,调节溶液pH (忽略体积变化),得到c (HF )、c (F -)与溶液pH 的变化关系,如下图所示:

25℃时,HF 电离平衡常数的数值Ka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列式并说明得出该常数的理由:

答案:Ka=1×10

-3。4

因为 当c(F -)=c(HF)时,Ka=c(H +

),查图中的交点处即为

c(F -)=c(HF),故所对应的PH 即为Ka 的负对数

4.常温下,有甲乙两份等体积的浓度均为0.1mol/L 的氨水, pH=11。 (1)该求该氨水的电离平衡常数及电离度 C(H +)﹒c(F -) C(HF) Ka=

(2)将甲溶液用蒸馏水稀释100倍,乙用0.1mol/L的NH4Cl溶液稀释100倍,稀释后的甲乙溶液相比较,甲的pH_________乙,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要使甲溶液中的c(OH-)/c(NH3·H2O)值增大,可以采用的措施是。

①加入少量盐酸溶液②升高温度③通入少量氨气④加水

(4)若用PH=11的NaOH溶液稀释,对氨水的电离平衡有何影响________________

5.【08山东29 (3)】碳氢化合物完全燃烧生成CO2和H2O。常温常压下,空气中的CO2,溶于水达到平衡时,溶液的pH=5.6,c(H2CO3)=l.5×10-5mol·L-1。若忽略水的电离及H2CO3的第二级电离,则H2CO3HCO3-的平衡常数K1= 4.2×10-7mol·L-1。(已知:10-5.60=2.5×10-6)

6、(2011山东30)常温下,H2SO3的电离常数K

1a =1.2?102-,,K

2

a

=6.3?103-;H2CO3的电

离常数K

1a =4.57

10-

?,K

2

a

=4.711-

10

?.某同学设计实验验证H2SO3酸性强于H2CO3;将SO2

和CO2气体分别通入水中至饱和,立即用酸度计测两溶液的pH,若前者的pH小于后者,H2SO3酸性强于H2CO3,该实验设计不正确,错误在于二者浓度不同。

设计合理试验验证H2SO3酸性强于H2CO3(简要说明试验步骤、现象和结论)。

。仪器自选。

供选择的试剂:CO2、SO2、Na2CO3、NaHCO3、NaHSO3、蒸馏水、饱和石灰水、酸性KMnO4溶液、品红溶液、pH试纸。

方案一:

配制相同物质的量浓度的NaHSO3和NaHCO3溶液,用酸度计(或者pH试纸)测两溶液的pH,(2分)前者的pH小于后者。(2分)

方案二:将SO2依次通过NaHCO3(或Na2CO3)溶液、酸性KMnO4溶液、品红溶液、澄清石灰水,品红溶液不褪色且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证明H2SO3酸性强于H2CO3。

方案三:将SO2依次通过NaHCO3(或Na2CO3)溶液、酸性KMnO4溶液、品红溶液、澄清石灰水,品红溶液不褪色且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证明H2SO3酸性强于H2CO3。

以下题目供教师自主选择使用

链接高考

1.【07重庆(10)】用食用白醋(醋酸浓度约1 mol/L)进行下列实验,能证明醋酸为弱电解质的是()

A.白醋中滴入石蕊试液呈红色

B.白醋加入豆浆中有沉淀产生

C.蛋壳浸泡在白醋中有气体放出

D.pH试纸显示白醋的pH为2--3

2.【08北京(6)】对H2O的电离平衡不产生

...影响的粒子是(C)

3、【2010海南6.】光谱研究表明,易溶于水的S02所形成的溶液中存在着下列平衡:

据此,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A .该溶液中存在着SO 2分子

B .该溶液中H +

浓度是SO 2- 3浓度的2倍 C .向该溶液中加入足量的酸都能放出SO 2气体

D .向该溶液中加入过量NaOH 可得到Na 2SO 3 、NaHSO 3和NaOH 的混合溶液

4、【2010山东28(3)】实验室用Zn 和稀硫酸制取H 2,反应时溶液中水的电离平衡 移动(填“向左”“向右”或者“不”);若加入少量下列试剂中的 ,产生H 2的速率将增大。

a .NaNO 3

b .CuSO 4

c .Na 2SO 4

d .NaHSO 3

5、(2011新课标全国)将浓度为0.1mol ·L -1

HF 溶液加水不断稀释,下列各量始终保持增大的是( )

A. c (H +

) B. )(HF K a C. )

()(+-H c F c D. )()(HF c H c +

6.【08海南(12)】在pH =13的无色溶液中,可以大量共存的一组离子是( )

A.NH 4+

、NO 3—

、K +

、SO 4

2—

B.CO 32—、NO 3—、HCO 3—、Na +

C.Na +

、ClO —

、AlO 2—

、NO 3

D.CrO 42—

、K +

、Na +

、SO 4

2—

溶液的酸碱性、酸碱中和滴定

【考试说明】

了解溶液pH的定义。了解测定溶液pH的方法,能进行pH的简单计算。

【课前预习区】

1. 常温下,c(H+)=10-12mol/L的溶液是酸性还是碱性的?碱性

溶液呈酸碱性的实质是:溶液中[H+]和[OH-]相对大小;

2.溶液酸碱性强弱与PH的关系:

①人们常用pH来表示溶液的酸碱性,表达式:pH= -lg[H+] ;

②常温下,中性溶液[H+]_=_[OH-]=_1×10-7mol/L,pH =_7___;

酸性溶液[H+]_>__[OH-],[H+]_>_1×10-7mol/L,pH< 7__;

碱性溶液[H+]_<__[OH-],[H+]<__1×10-7mol/L,pH>7____。

③某溶液的pH=7,该溶液是否一定为中性?不一定

3、使用pH试纸测溶液pH值的操作_将一小块试纸放在表面皿上,用干燥洁净的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测液点在试纸中央,与标准比色卡对照

【课前检测】

1、某温度下纯水的pH=6。

(1)pH=7的溶液呈________(填“酸性”、“中性”或“碱性”);

(2)该温度下0.1 mol·L-1的盐酸溶液的pH=_1_______;

(3)0.05 mol·L-1的Ba(OH)2溶液的pH=__11______。

2、(09上海·20)对于常温下pH为1的硝酸溶液,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该溶液lmL稀释至100mL后,pH等于3

B.向该溶液中加入等体积、pH为13的氢氧化钡溶液恰好完全中和

10。

C.该溶液中硝酸电离出的c(H+)与水电离出的c(H+)之比值为-12

D.该溶液中水电离出的c(H+)是pH为3的硝酸中水电离出的c(H+)的100倍

3、室温时,下列溶液等体积混合后pH一定小于7的是()

A、pH=3的盐酸和pH=11的氨水

B、pH=3的盐酸和pH=11的氢氧化钡

C、p H=3的醋酸和pH=11的氢氧化钡

D、pH=3的硫酸和pH=11的氨水

4、(08全国Ⅱ)取浓度相同的NaOH和HCl溶液,以3∶2体积比相混合,所得溶液的pH 等于12,则该原溶液的浓度为( )

A.0.01mol·L-1B.0.017mol·L-1C.0.05mol·L-1D.0.50mol·L-1

【课堂互动区】

一、溶液pH计算

【典型例题1】

某温度下,CO2饱和溶液的浓度是0.03mol·L-1,其中1/3的CO2转变为H2CO3,而H2CO3仅有0.1%发生如下电离:H2CO3H++HCO3-(忽略水的电离及H2CO3的第二级电离),计算溶液的pH。

【复习建议】简单的带公式计算,不需要增加难度

二、稀释后溶液pH的变化规律

[问题组一]pH=3的盐酸溶液稀释10倍后的pH是多少?稀释105倍呢?

4;接近7

pH=3的醋酸溶液稀释10倍后的pH是多少?

3

pH=10的NaOH溶液和氨水稀释10倍后的pH的变化?稀释105倍呢?

稀释10倍NaOH溶液pH为9,氨水的9

【规律总结】(1)强酸pH=3,加水稀释10倍,则pH增大1____________

(2)弱酸pH=3,加水稀释10倍,则pH_增大值小于1____________

(3)强碱pH=12,加水稀释10倍,则pH减小1____________

(4)弱碱pH=12,加水稀释10倍,则pH_减小值小于1____________

(5)酸碱无限稀释,pH_接近7___

【巩固练习】1、(07海南)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95℃纯水的pH<7,说明加热可导致水呈酸性

B.pH=3的醋酸溶液,稀释至10倍后pH=4

C.0.2mol/L的盐酸,与等体积水混合后pH=1

D.pH=3的醋酸溶液,与pH=11的氢氧化钠溶液等体积混合后pH=7

2、(09年山东·15改编)某温度下,相同pH值的盐酸和醋酸溶液分别稀释时,其pH值随溶液体积变化的曲线如右图所示。据图判断正确的是( )

A.Ⅱ为盐酸稀释时pH值变化曲线

B.b点溶液的导电性比c点溶液的导电性强

C.a点K w的数值比c点K w的数值大

D.b点酸的总浓度大于a点酸的总浓度

E. 取等体积o点时的两溶液,中和氢氧化钠的量相同

三、酸碱混合后pH值的判断

[问题组二]①室温下pH=2的盐酸与pH=12的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溶液的是多少?

7

②室温下pH=2的盐酸与pH=12的氨水溶液等体积混合呢?

pH>7

③室温下等浓度等体积的盐酸与NaOH混合后溶液的pH是多少?

7

④室温下等浓度等体积的盐酸与氨水混合后,溶液的pH?

pH<7

【典型例题2】(2011上海19)常温下用pH为3的某酸溶液分别与pH都为11的氨水、氢氧化钠溶液等体积混合得到a、b两种溶液,关于这两种溶液酸碱性的描述正确的是

小到大

上 下

A .b 不可能显碱性

B . a 可能显酸性或碱性

C .a 不可能显酸性

D .b 可能显碱性或酸性 【规律总结】

(1) 室温下,pH 之和等于14的酸和碱等体积相混合后,其混合溶液的pH 的判断:

①若两者都是强电解质,则混合后pH__=7___。 ②若酸为强酸,碱为弱碱,则混合后pH _>7______。 ③若酸为弱酸,碱为强碱,则混合后pH _<7_______。

(2)等物质的量浓度的一元酸、碱等体积混合后溶液的pH 的判断:

①强酸和强碱混合,pH_=7__; ②强酸和弱碱混合,pH__<7_____; ③弱酸和强碱混合,pH__>7________;

【巩固练习】常温时,下列三种溶液:①0.001mol ·L -1

氨水与0.001mol ·L -1

HCl 溶液等体积混合液 ②pH=3的HCl 与pH=11的NaOH 溶液等体积混合液 ③pH=11氨水与pH=3的HCl 溶液等体积混合液。其pH 大小关系正确的是( )

A .①=②=③

B .①>②=③

C .①<②=③

D .①<②<③

四、酸碱中和滴定:

1、酸碱中和滴定原理:若取一定量的HA 溶液(V 足),用标准液BOH[已知准确浓度C (标)]来滴定,至终点时消耗标准液的体积可读出(V 读)代入上式即可计算得C (HA ) C (HA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滴定实验所用的仪器和操作要点

(1)仪器:铁架台、__锥形瓶___、烧杯、滴定管夹、酸式滴定管_、___碱式滴定管___。 (2)操作:①滴定前的准备:查漏、洗涤、润洗、充液(赶气泡)调液面、读数。

②滴定:注液、记录、滴加指示剂、滴定至终点、读数。③计算。(一般需滴定

2-3次,取其平均值)

(3)滴定管读数时精确到0.01mL ,“0”刻度在上,标有使用温度,上下各有一段无刻度。 3、误差分析(以盐酸滴定NaOH 为例): 都可归为对标准溶液体积的影响

①碱式滴定管未用待测碱溶液润洗. 则结果___偏小_____。

②滴定开始尖嘴管中有气泡,滴定后气泡消失,则结果___偏大_____。 ③滴定过程中锥形瓶内液体溅出,则结果_偏小______。 ④滴定前用待测液润洗锥形瓶,则结果___偏大______。 ⑤滴定前平视,滴定后俯视,则结果___偏小________。

⑥滴定前俯视,滴定后仰视,则结果___偏大_________。

【当堂检测】

俯视:看小

平视:正确

仰视:看大

1、(2012威海一模15)25 ℃时,在20 mL的盐酸中,逐滴加入

0.2 mol·L-1的氨水,溶液的pH与氨水体积关系如图所示,则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滴加前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1 mol·L-1

B.B点的横坐标a=10

C.A、B间的任一点,溶液都有

c(Cl-)>c(NH4+)> c (H+)> c(OH-)

D.如果将氨水换为NaOH溶液,则滴加20mL时溶液的pH一定

小于C点的pH

2、把pH=3的盐酸和pH=10的Ba(OH)2溶液混合,若混合溶液的pH为7,则盐酸和Ba(OH)2溶液的体积比是()

A.1:10

B.1:5

C.1:2

D.2:1

3. (2012·海南11)25℃时,a mol·L-1一元酸HA与b mol·L-1NaOH等体积混合后,pH

为7,则下列关系一定正确的是()

A.a=b B.a>b C.c (A-)= c(Na+)D.c (A-)< c(Na+)

4.(2012·新课标11)已知温度T时水的离子积常数为K W,该温度下,将浓度为a mol·L-1的一元酸HA与bmol·L-1的一元碱BOH等体积混合,可判断溶液呈中性的依据是()A.a = b B.混合溶液的PH = 7

C.混合溶液中, D.混合溶液中,

【课后巩固区】

1.在同体积pH=3的H2SO4、HCl、HNO3、CH3COOH溶液中,加入足量锌粉,下列说法正

确的是:( )

A H2SO4中放出H2最多

B 醋酸中放出H2最多

C HCl和HNO3放出H2一样多

D HCl比HNO3放出H2少

2、(2012威海二模1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若醋酸与醋酸钠的混合溶液中c(CH3COO-)<c(Na+),则溶液pH<7

B.向水中加入少量固体硫酸氢钠,c(H+)增大,K w变大

C.常温时,10mL pH=11的氨水加水稀释至100mL,溶液的11>pH>10

D.V1LpH=11的NaOH溶液与V2L0.01mol·L-1的盐酸溶液混合,若混合液的pH=7,则V1<V2

3、常温下,0.1 mol·L-1某一元酸(HA)溶液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该一元酸溶液的pH = 1 B.该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c(H+) = 1×10-11 mol·L-1

C.该溶液中水的离子积常数为1×10-22

D.用pH = 11的NaOH溶液V1 L与0.1 mol·L-1该一元酸(HA)V2 L 溶液混合,若混合溶

液的pH = 7,则V 1< V 2

4、 pH 相同的醋酸溶液和盐酸,分别用蒸馏水稀释到原溶液的m 倍和n 倍,稀释后两溶液的pH 仍相同,则m 和n 的关系是( ) A.m=n B.m>n C.m

5、(2012·广东23)对于常温下pH 为2的盐酸,叙述正确的是( )

A . c (H +)=c (Cl -)+c (OH -) B.与等体积pH=12的氨水混合后所得溶液显酸性 C .由H 2O 电离出的c (H +)=1.0×10-12mol ·L -1

D.与等体积0.01 mol ·L -1乙酸钠溶液混合后所得溶液中:c (Cl -)=c (CH 3COO -) 6、(2011福建10)常温下0.1mol·L -1

醋酸溶液的pH=a ,下列能使溶液pH=(a +1)的措施是( )

A .将溶液稀释到原体积的10倍

B .加入适量的醋酸钠固体

C .加入等体积0.2 mol·L -1

盐酸 D .提高溶液的温度 7、(2010山东14)下列与实验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稀释浓硫酸时,应将蒸馏水沿玻璃棒缓慢注入浓硫酸中

B .配制溶液时,若加水超过容量瓶刻度,应用胶头滴管将多余溶液吸出

C .酸碱滴定时,若加入待测液前用待测液润洗锥形瓶,将导致测定结果偏高

D .检验某溶液是否含有24-SO 时,应取少量该溶液,依次加入BaCL 2溶液和稀盐酸

8、(2012·广东23)对于常温下pH 为2的盐酸,叙述正确的是( ) A .c (H +)=c (Cl -)+c (OH -)

B.与等体积pH=12的氨水混合后所得溶液显酸性 C .由H 2O 电离出的c (H +)=1.0×10-12mol ·L -1

D.与等体积0.01 mol ·L -1乙酸钠溶液混合后所得溶液中:c (Cl -)=c (CH 3COO -)

9、( 09山东29(4))在25℃下,将a mol ·L -1

的氨水与0.01 mol ·L -1

的盐酸等体积混合,反应平衡时溶液中c(NH 4*

)=c(Cl -),则溶液显_____________性(填“酸”“碱”或“中”);用含a 的代数式表示NH 3·H 2O 的电离常数K b =__________。

中 K b =10-9

/( (a-0.01)mol ·L -1

.

以下题目供教师自主选择使用

1、(2010福建卷)10.下列关于电解质溶液的正确判断是( )

A .在pH = 12的溶液中,K +

、CL -

、3HCO -

、Na +

可以常量共存

B .在pH = 0的溶液中,Na +、

3NO -

、23SO -

、K +可以大量共存

C .由0.1 mol·

1L -一元碱BOH 溶液的pH =10,可推知BOH 溶液存在BOH =B OH +-

+ D .由0.1 mol·

1

L -一元碱HA 溶液的pH =3, 可推知NaA 溶液存在A - + H 2O ?HA + OH - 2、(2011全国II 卷9)温室时,将浓度和体积分别为c 1、v 1的NaOH 溶液和c 2、v 2的CH 3COOH 溶液相混合,下列关于该混合溶液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若PH>7时,则一定是c 1v 1=c 2v 2

B .在任何情况下都是c (Na +)+c (H +

)=c (CH 3COO -

)+c (OH -

C .当pH=7时,若V 1=V 2,则一定是c 2>c 1

D .若V 1=V 2,C 1=C 2,则c (CH 3COO -

)+C(CH 3COOH)=C(Na +

)

3、(2010天津卷)下列液体均处于25℃,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某物质的溶液p H < 7,则该物质一定是酸或强酸弱碱盐

B .p H = 4.5的番茄汁中c(H +)是p H = 6.5的牛奶中c(H +)的100倍

C .AgCl 在同浓度的CaCl 2和NaCl 溶液中的溶解度相同

D .p H = 5.6的CH 3COOH 与CH 3COONa 混合溶液中,c(Na +) > c(CH 3COO -

)

4.在25℃时将pH =11 的NaOH 溶液与pH =3 的CH 3COOH 溶掖等体积混合后,下列关系式中正确的是( )

A .c (Na +)==c (CH 3COO -

)+c (CH 3COOH) B .c (H +)==c (CH 3COO -

)+c (OH 一

)

C .c (Na +) > c (CH 3COO -

)>c (OH -

)>c(H +) D .c (CH 3COO -

)>c (Na +)>c (H +)>c (OH -

)

5.(2011上海19)常温下用pH 为3的某酸溶液分别与pH 都为11的氨水、氢氧化钠溶液等体积混合得到a 、b 两种溶液,关于这两种溶液酸碱性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b 不可能显碱性

B . a 可能显酸性或碱性

C .a 不可能显酸性

D .b 可能显碱性或酸性

6、(09山东30(4))欲测定溶液A 中Fe 2+

的浓度,需要用容量瓶配制某标准溶液,定容时

视线应 ,直到 。用KMnO 4标准溶液滴定时应选用 滴定管(填“酸式”或“碱式”)。

【答案】注视凹页面的最低处与刻度线,凹页面的最低处与刻度线相平 酸式

盐类的水解

【高考命题趋向】盐类的水解平衡在高中化学占有重要地位,是高考的热点内容之一。近六年山东高考考点情况:

时间考查内容涉及题目大约分值

2007 盐类水解对溶液酸碱性的影响

盐类水解的应用10

29(3)

4

2

2008 盐类水解的影响因素

据盐溶液的PH判断溶液中离子与

分子浓度大小关系及书写方程式13.D

29(4)

1

4

2009 盐类水解的应用

判断溶液的酸碱性13.A

28(4)

1

2

2010 盐类水解平衡移动29.(1)② 2 2011 盐类水解的应用

盐溶液中离子浓度的大小关系盐类水解对溶液酸碱性的影响12.C 30(2)

29.(3)

30(4)

1

2

2

2012 水解的应用

水解方程式书写,电荷守恒8.B

29(4)

2

4

山东近6年盐类的水解考点分析

考点07 08 09年10年11年12年

盐溶液的酸碱性●●

水解平衡●●

水解方程式●●

电荷守恒●●●

离子浓度排序●

水解的应用●●●●

1.考查内容:07年盐类水解对溶液酸碱性的影响、08年已知盐溶液的PH值判断溶液中离子与分子浓度大小关系、09年已知酸与碱反应后溶液中离子浓度的大小关系判断溶液的酸碱性、10年盐类水解平衡移动、11年单一盐溶液中离子溶液的大小关系

2.考查方式:仅07年以选择题形式,其它全是以填空题形式,考查学生分析和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试题难度中等以上。

3. 呈现率:每年必考,呈现率100%

【复习建议】1.从盐水解的本质入手,掌握一般水解方程式的书写,特别要关注弱酸酸式盐的酸碱性问题(2012年其他各地高考题也频繁出现)

2.盐溶液中的三个守恒中,掌握电荷守恒,了解物料守恒,淡化质子守恒,利用离子浓度的

排序,让学生学会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

3.要把醋酸与氢氧化钠混合的四种情况(对于氨水和盐酸混合)离子浓度排序,尤其是混合呈中性和恰好中和要进行一个很好的区分

4.应用中关注净水问题

5、相互促进的水解反应不作教学要求。凡是高考题考过的内容,不能删除、不能降低要求。【课时安排】1.5课时+0.5课时处理相关练习题。

【考纲要求】了解盐类水解的原理、影响盐类水解程度的主要因素、盐类水解的应用。【教学重点及难点】

(1)盐类水解对水的电离程度的影响的定性、定量的判断。

(2)水解平衡移动用于某些溶液加热后产物的判断。

(3)离子浓度大小比较

(4)盐类水解应用

【课前预习区】

一、盐类水解概念及实质

NaCl NH4Cl CH3COONa

溶液的酸碱性中酸碱

c(H+)与c(OH-)

相对大小

=〉〈

溶液中的微粒Na+、Cl—、OH-、

H+

NH4+、Cl—、OH-、H+、

NH3·H2O

Na+、CH3COO—、

OH-、H+、

CH3COOH

有无弱电解质生成无有有

相关方程式无NH4++H2O NH3·H2O

+H+

CH3COO-+H2O

CH3COOH+OH-

盐的类型

强酸强碱盐强酸弱碱盐强碱弱酸盐

1、盐类水解的实质:在溶液中盐电离出来的弱酸根阴离子或弱碱阳离子与水电离出来的

H+或OH-结合生成弱电解质,使水的电离平衡向电离的方向移动,使得溶液中H+和OH-浓度不相等,从而使溶液显示出不同程度的酸碱性。

2、盐类水解的规律:有弱才水解, 谁弱谁水解, 谁强显谁性,谁弱书写谁

二、影响盐类水解的因素

CH3COO-+H2O CH3COOH+OH-

移动方向水解程度c(OH-) pH

升高温度正向增大增大增大

加冰醋酸逆向减小减小减小

加H2O 正向增大减小减小

加醋酸钠(s)正向减小增大增大

加NaOH(s)逆向减小增大增大

通HCl 正向增大减小减小

Fe3++3H2O Fe(OH)3+3H+

移动方向水解程度c(H+) pH

升高温度正向增大增大减小

通HCl 逆向减小增大减小

加H2O 正向增大减小增大

加NaOH(s)正向增大减小增大

加NaHCO3(s)正向增大减小增大

1、主要因素:____物质本身的性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外界因素:(1)______温度___ (2)___浓度___(3)_溶液酸碱度

三、盐类水解的应用——用离子方程式和必要的文字解释下列现象或原理

应用实例原因(用方程式或必要的文字)1、判断溶液酸碱性FeCl3溶液呈___酸_____性

Fe3++3H2O Fe(OH)3+3H+ 2、配制或贮存易水

解的盐

配制CuSO4溶液时加入稀H2SO4抑制铜离子的水解

3、判断盐溶液蒸干或灼烧后的产物如加热蒸干AlCl3溶液所得产物加热促进铝离子水解,同时生成的

HCl挥发,最后得到氢氧化铝

4、泡沫灭火器的原

用Al2(SO4)3和NaHCO3溶液Al3++ 3HCO3-=Al(OH)3↓+3CO2↑

5、含Fe3+或Al3+

净水

明矾净水的原理Fe3++3H2O=Fe(OH)3(胶体)+3H+

6、离子共存的判断如Al3+与S2-等弱酸的酸根及酸式

酸根不共存2Al3++ 3S2-+6H2O=2Al(OH)3↓+3H2S↑

7、化肥的使用铵态氮肥与草木灰不能共用铵态氮肥水解产生的H+与草木灰

水解产生的OH-结合成水,促使两

个平衡都向右移动而使氮肥损失8、物质的提纯Cu2+中含有Fe3+

Fe3++3H2O Fe(OH)3+3H+

四、溶液中离子浓度的大小关系

Na2S溶液(11年山东第29题)

电荷守恒 c(Na+)+ c(H+)=2c(S2-)+ c(HS-)+ c(OH-)

物料守恒 c(Na+)=2c(S2-)+ 2c(HS-)+2c(H2S)

质子守恒c(OH-)= c(H+) +c(HS-)+2c(H2S)

离子浓度比较 c(Na+)> c(S2-)> c(OH-)> c(HS-)>c(H+)

溶液中的三大守恒关系:

(1)电荷守恒:书写步骤;①找全溶液中的离子②将阴阳离子分别放在“=”的两边,用“+”连接③各离子浓度前的系数就是离子所带的电荷数。

(2)物料守恒:在电解质溶液中,因某些离子可以水解,离子种类可以增加,但中心原子数不变。

(3)质子守恒:由水电离出的[H+]与[OH-]相等。

【课前检测】

1.(07山东10)物质的量浓度相同时,下列既能与NaOH溶液反应、又能跟盐酸溶液反应,其中pH最大的是()

A.Na2CO3溶液

B.NH4HCO3溶液

C.NaHCO3溶液

D.NaHSO4溶液

2.(09年全国I·10)用0.1mol·L—1的盐酸滴定0.1mol·L—1的氨水,在滴定过程中不可能出

现的结果是()

A.c(NH4+)>c(Cl-),c(OH-)>c(H+) B.c(NH4+)=c(Cl-),c(OH-)=c(H+)

C.c(Cl-)>c(NH4+),c(OH-)>c(H+) D.c(Cl-)>c(NH4+),c(H+)>c(OH-)

3. (2012海南11)25℃时,a mol·L-1一元酸HA与b mol·L-1NaOH等体积混合后,pH为

7,则下列关系一定正确的是()

A.a=b B.a>b C.c (A-)= c(Na+)D.c (A-)< c(Na+)

4、(2012广东23 )对于常温下pH为2的盐酸,叙述正确的是()

A.c(H+)=c(Cl-)+c(OH-)

B.与等体积pH=12的氨水混合后所得溶液显酸性

C.由H2O电离出的c(H+)=1.0×10-12mol·L-1

D.与等体积0.01 mol·L-1乙酸钠溶液混合后所得溶液中:c(Cl-)=c(CH3COO-)

【课堂互动区】

一、离子浓度大小的比较:

1、单一盐溶液离子浓度大小的比较

[例1]:【08山东29⑷】常温下,0.1 mol·L-1NaHCO3溶液的pH大于8,则溶液中

c(H2CO3) c(CO32-)(填“>”、“=”或“”),原因是(用离子方程式和必要的文字说明)。

答案:⑷>HCO3-CO32-+H+

HCO3-+H2O H2CO3+OH-、HCO3-的水解程度大于电离程度

2、混合溶液离子浓度大小的比较

[例2] 常温下,用0.100 0 mol/L NaOH溶液滴定20.00 mL 0.100 0 mol/L CH3COOH溶液,滴定曲线如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点①所示溶液中:[CH3COO-]+[OH-]=[CH3COOH]+[H+]

B.点②所示溶液中:[Na+]=[CH3COOH]+[CH3COO-]

C.点③所示溶液中:[Na+]>[OH-]>[CH3COO-]>[H+]

D.滴定过程中可能出现:[CH3COOH]>[CH3COO-]>[H+]>[Na+]>[OH-]

【规律总结一】判断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的方法:

(1)写反应,定产物

(2)写平衡,找微粒种类

(3)根据电离程度和水解程度的相对大小(溶液酸碱性),判断溶液酸碱性(电离程度和水解程度的相对大小)

(4)遵循三大守恒

[变式练习] 1、(09山东理综28(4))在25℃下,将a mol·L-1的氨水与0.01 mol·L-1的盐酸等体积混合,反应平衡时溶液中c(NH4+)=c(Cl-),则溶液显_____________性(填“酸”“碱”或“中”);

2、比较下列各小题的离子浓度大小

(1)0.1mol/LCH3COOH溶液与0.2mol/L的NaOH等体积混合

【答案】c(Na+) > c(CH3COO-) > c(OH-)> c(H+)

(2)PH=2的CH3COOH溶液与PH=12的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

【答案】c(CH3COO-)> c(Na+)>c(H+)>c(OH-)

(3)CH3COOH溶液与NaOH溶液混合后,PH值为7

【答案】c(Na+)=c(CH3COO-)>c(H+)=c(OH-)

3、(2012·四川10)常温下,下列溶液中的微粒浓度关系正确的是( )

A.新制氯水中加入固体NaOH:c(Na+)=c(Cl-)+c(ClO-)+c(OH-)

B.pH=8.3的NaHCO3溶液:c(Na+)>c(HCO3-)>c(CO32-)>c(H2CO3)

C.pH=11的氨水与pH=3的盐酸等体积混合:c(Cl-)=c(NH4+) >c(OH-)=c(H+)

D.0.2mol·L-1CH3COOH溶液与0.1mol·L-1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

2c(H+)-2c(OH-)=C(CH3COO-)-C(CH3COOH)

二、盐类水解的应用

[例3] 【07山东29(3)】FeCl3可用作催化剂、印刷电路铜板腐蚀剂和外伤止血剂等。腐蚀铜板后的混合溶液中,若Cu2+、Fe3+和Fe2+的浓度均为0.10mol/L·L-1,请参照下表给出的数据和药品,简述除去CuCl2溶液中Fe3+和Fe2+的实验步骤

氢氧化物开始沉淀时的pH 氢氧化物沉淀完全时的pH

Fe3+Fe2+Cu2+1.9

7.0

4.7

3.2

9.0

6.7

提供的药品:Cl2浓H2SO4NaOH溶液CuO Cu

答案:①通入足量氯气将Fe2+氧化成Fe3+;

②加入CuO调节溶液的pH至3.2~4.7;

③过滤[除去Fe(OH)3]

[思维拓展] (1)本题中:氧化Fe2+时用浓硫酸可行吗?为什么?

提示:不行。用浓硫酸氧化Fe2+时可引入杂质离子SO42-。

(2)若将CuCl2改为CuSO4时,可用的氧化剂是什么物质?

溶液、溶解度知识点

初三化学:溶液、溶解度知识点梳理 要点梳理: 一、溶液 1.溶液的定义: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在另一种物质中,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 2,溶液的特征 (1)均一性:是制溶液各部分组成、性质完全相同。 (2)稳定性:是指外界条件不变(温度、压强等),溶剂的量不变时,溶液长期放置不会分层也不会析出固体或气体。 二、、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 1,概念: (1)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溶解某种绒织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 (2)不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还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 2.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意义在于指明“一定温度”和“一定量的溶剂”,且可以相互转化: 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 三、、固体物质的溶解度以及溶解度曲线 1.概念: 在一定温度下,某固体物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溶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解里的溶解度。 2.影响固体溶解度大小的因素 (1)溶质、溶剂本身的性质 (2)温度

3.溶解度曲线 (1)溶解度曲线的意义: ①溶解度曲线表示某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或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情况。 ②溶解度曲线上的每一个点表示溶质在某一温度下的溶解度。此时,溶液必定是饱和溶液。 ③两条曲线的交叉点表示两种物质在该温度下具有相同的溶解度。在该温度下,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④在溶解度曲线的下方的点,表示该温度下的溶液是该物质的不饱和溶液。 ⑤在溶解度曲线上方的点,表示该温度下的溶液是该物质的过饱和溶液,也就是说,在溶液中存在未溶解的溶质。 (2)溶解度曲线变化的规律 大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一般表现在曲线“坡度”比较“陡”,如硝酸钾;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较小,表现在曲线的“坡度”比较“平缓”,如氯化钠;极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表现在曲线的“坡度”下降,如熟石灰。 四、结晶的方法: (1)蒸发结晶(蒸发溶剂法):将固体溶质的溶液加热(或日晒,或在风力的作用下)使溶剂蒸发,使溶液又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再继续蒸发溶剂,使溶质从溶液中析出。适用范围: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不大的物质,如氯化钠。 (2)降温结晶(冷却热饱和溶液法)冷却热的饱和溶液,使溶质从溶液中结晶析出。适用范围: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的物质,如氯酸钾。

《物质在水溶液中的行为》测试题(附答案)

高二化学《物质在水溶液中的行为》测试 一、选择题: 1、在pH=1的无色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A.NH4+、Mg2+、SO42-、Cl-B.Ba2+、K+、OH-、NO3- C.Al3+、Cu2+、SO42-、Cl-D.Na+、Ca2+、Cl-、AlO2- 2、纯水在20℃和80℃时的pH: A.前者大B.后者大C.相等D.无法确定 3、下列物质的水溶液能导电,但属于非电解质的是: A.CH3CH2COOH B.Cl2 C.NH4HCO3 D.SO2 4、将0.l mol·L-1醋酸溶液加水稀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溶液中c(H+)和c(OH-)都减小B.溶液中c(H+)增大 C.醋酸电离平衡向左移动D.溶液的pH增大 5、从下列现象可以判断某酸是强酸的是: A.加热该酸至沸腾也不分解B.该酸可以与石灰石反应放出CO2 C.该酸可以把Al(OH)3沉淀溶解D.该酸浓度为0.1 mol·L-1时的pH为1 6、当固体AgCl放在较浓的KI溶液中振荡时,则部分AgCl转化为AgI,原因是: A. AgI比AgCl稳定 B. 碘氧化性比氯弱 C. I-的还原性比Cl-强 D. 溶解度AgI[CN-]>[OH-]>[H+] B.[HCN]+[CN-]=0.04 mol·L-1 C.[Na+]+[H+]=[CN-]+[OH-] D.[CN-]>[HCN] 8、在相同温度下,等体积等物质的量的浓度的4种稀溶液:①Na2SO4、②H2SO4、 ③NaHSO4、④Na2S中pH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A ①=④>③=② B ④=①>③>② C ①>④>③>② D ④>①>③>② 9、物质的量浓度相同时,下列既能跟NaOH溶液反应,又能跟盐酸反应的溶液中,PH最大的是: A. Na2CO3 B. NH4HCO3 C. NaHCO3 D. NaHSO4 10、一定量的盐酸跟过量的铁粉反应时,为了减缓反应速度,且不影响生成氢气的总量,可向盐酸中加入适量的:①NaOH固体②H2O ③NH4Cl固体④CH3COONa固体 ⑤NaNO3固体⑥KCl溶液

物质决定意识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正确意识促进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事物的发展。这就要求我们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使客观符合主观,发挥正确意识的指导作用。国家根据收入分配在客观上存在的不合理现象,区分不同情况,采取正对措施,保护合法收入,取缔非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提高低收入者的生活水平等措施,就是从实际出发的结果。这有利于完善我国的分配制度,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 32、(1)真理是标志着主观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真理最本质的属性是客观性。对同一个确定对象,只能有一种正确的认识,即只能有一个真理。(2)真理是由条件的,超出真理的适用条件和范围,真理就会变成谬误;真理都是具体的,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和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不顾历史的推移或者超越历史条件,把适用于一定条件下的科学认识不切实际地运用于另一条件中,真理就会转化成谬误.(3) 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真理是不断地向前发展的。世界上存在亘古不变的真理。 26答:⑴白居易的古诗:说明世界上的事物都是运动、变化和发展的;事物的运动变化都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客观的,它的存在与发生作用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4分)(注:学生回答新事物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也可以。) ⑵王夫之的名言:大意是,“静”是运动中的“静”,并不是“不动”;“动”是相对于静止来说的“动”,动中有静,静中有动,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3分) 27答:①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普遍联系之中,整个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材料一关于做好新时期信访工作意义的表述,材料二中强调“要在政策制定过程中统筹兼顾各方面利益,综合考虑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等体现了这一点。②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这要求我们要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要把解决信访突出问题作为工作重点体现了抓主要矛盾。③矛盾是普遍存在的,要求我们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处理群众信访问题要坚持解决实际问题与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相结合,在依据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重点解决群众反映问题的同时,加强有针对性的思想教育,体现了这一点。④意识能够能动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加强有针对性的思想教育,切实把处理群众信访问题的过程作为思想教育和政策法制宣传的过程。体现了这一点。(答出三点即可,每点3分) (2)①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认识本身不是目的,改造世界才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贯彻落实循环经济发展战略必须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相结合,必须同我们每一个公民的实践相结合。因此,每一个人都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起来贯彻落实循环经济发展战略。(3分)②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是有目的、有意识的能动性活动。正确的认识、科学理论对实践的发展有促进作用。因此,我们要转变观念,树立科学发展观,并以此为指导,贯彻落实循环经济发展战略,实践才能有效开展并取得成功。(3 29答:(1)①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这一年里宏观调控政策取向从“防过热、防通胀”转向“保增长、控物价”,再进一步转向“保增长、扩内需”,这是我国就进发展过热逐渐向下行,,甚至可能出现通缩这一现实绝决定的。②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动力。由于全球性金融危机对我国就进发展产生了一定影响,这就促进宏观调控政策也要随实践的发展而不断的变化。③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不顾历史条件的变化,不顾过程的推移,真理就会变成谬误。我国的宏观经济政策也一样,赢随着就进发展形势的变化而变化。(从矛盾的特殊性和发展原理等角度回答也可给分,每点3分) (2)①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该企业全面分析影响产品质量的各个因素,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3分) ②整体和部分是辩证统一的,部分影响整体,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只有提高产品不起眼的部件、提高产品的售后服务水平,才能使整个产品的质量上一个新台阶。

沪教版 化学九年级上册教案:3-24物质从溶液中析出

3.2 4 物质从溶液中析出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氯化钠和硝酸钾两种溶液析出晶体的探究了解常见的结晶方法 (2)通过观察析出的晶体知道晶体的概念 (3)通过实验、分析知道蒸发结晶和冷却结晶的适用范围;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思维能力。 二|、[重点、难点] 两种结晶方法的适用范围。 三、[教具准备] 试剂:硫酸铜饱和溶液、硝酸钾饱和溶液、氯化钠饱和溶液、、胆 矾、石碱、蒸馏水、冰块。 仪器:多媒体设备、烧杯、试管、药匙、量筒。 四、[教学方法]讲解、讨论、实验、练习等。 五、[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意图 复习提问:如何从食盐水中继续得到 食盐的晶体(精盐)? 交流: 小结:我们把这种通过蒸发水分得到晶体的方法称为蒸发结晶 板书:结晶 一、蒸发结晶 讲解:蒸发是结晶的一种方法,它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应用广泛,如:生活中用到的食盐是从海水中提取出来的,通常是把海水围入海滩,利用风吹、日晒,让海水蒸发达到饱和,继续蒸发,氯化钠便从海水中结晶出来。所以,海水晒盐实际就是应用了蒸发结晶的原理。 讲解:结晶的方法除了蒸发外,经常使用的方法还有冷却热饱和溶液(降温结晶)。 板书:二、冷却热饱和溶液(降温结晶) 实验:(投影)(演示实验),请注意实验现象? 1、在试管中分别加入配制好的硝酸钾饱和溶液、硫酸铜饱和溶液10ml。 2、把盛有饱和硝酸钾溶液和饱和硫酸铜溶液的试管马上放入盛有冰水回答:蒸发 倾听,记录笔记 思考理解 倾听、理解。 讨论,记录各步骤实验现象。 现象: 实验现象 第一 步 设疑,激发 学生思考, 通过复习 蒸发引出 新课—物 质从溶液 中析出。 引导分析, 使学生积 极思考,进 入学习状 态 培养学生 观察实验, 归纳实验 现象的能 力。

第三章物质在水溶液中的行为第一节水溶液学案

第三章物质在水溶液中的行为第一节水溶液学案(第1课时) 一、学习目标:1、了解水的电离,离子积常数。 2、了解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以及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 3、了解电解质的概念。了解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概念。 二、自主学习学案:阅读课本P73~75,完成下面内容。 ㈠、水的电离 1、水的电离方程式:。水的电离是一个过程,在一定条件 下可以达到电离平衡,平衡常数为。 2、K c×[H2O]=[H+][OH-],温度一定,K c与[H2O]都是常数;则在一定温度下也 是一个常数,可以表示为,其中的K w称为常数,简称水的离子积。 3、K w的值与有关,温度升高,有利于水的电离,K w将。在25℃时 [H+]=[OH-]= ,K w= ,可见水的电离程度是很小的,水主要是以分子形式存在。 ㈡、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存在形态 1、在稀的水溶液中的电解质称为强电解质,NaCl、HCl等是电解质。强电 解质溶于水后全部电离成。 2、在水溶液中的电解质称为弱电解质,弱酸、弱碱和水都是电解质。 3、强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全部以的形式存在;弱电解质主要以的形式存在。 4、电解质溶于水后并不是以离子或分子存在的,而是与水分子以 _________或_________的形态存在,这种溶质离子或溶质分子与溶剂相互吸引的作用叫做__________作用。 三、课堂探究学案: 1、水的电离的特点: 2、影响水电离平衡的因素 3、水的离子积对水的离子积的影响因素

[例1]计算25℃ 0.1 mol·L-1的NaOH溶液的OH-离子浓度、H+离子浓度、由水电离的OH-离子浓度分别为多少? 4、电离方程式的书写 (1)强电解质完全电离,在写电离方程式时,用“=” H2SO4 = Ba(OH)2 = (2)弱电解质部分电离,在写电离方程式时用“” 一元弱酸、弱碱一步电离 CH3COOH NH3?H2O 多元弱酸分步电离,必须分步写出,不可合并(其中以第一步电离为主) H2CO3(主) HCO3-(次)(3)酸式盐的电离 【巩固与应用】 1、的电离过程为H2O H++OH-,在不同温度下其离子积为K w(25℃)=1.0×10-14mol2?L-2, K w(35℃)=2.1×10-14mol2?L-2,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H+]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降低 B 在35℃时[H+]>[OH-] C 水的离子积K w(25℃)> K w(35℃) D 水的电离是一个吸热过程 2、给蒸馏水中滴入少量盐酸后,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H+][OH-]乘积不变 B.水的电离程度大了 C.[OH-]降低了 D.水电离出的[H+]增加了 3.下列四种溶液中,由水电离生成的氢离子浓度之比(①∶②∶③∶④)是() ①1 mol·L-1的盐酸② 0.1 mol·L-1的盐酸③ 0.01 mol·L-1的NaOH溶液④0. 1 mol·L-1的NaOH溶液 A. 1∶10∶100∶1000 B. 0∶1∶12∶11 C. 14∶13∶12∶11 D. 14∶13∶2∶3 4.列物质中,属于强电解质的是() A SO3 B H2O C BaSO4 D HI

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精品资料

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 系

物质与意识 讲师:同学们,马克思曾经说过:“动物是和它的生命活动直接同一的,它没有自己和自己的生命活动之间的区别,它就是这种生命活动。人则是把自己的生命活动本身变成自己的意志和意识的对象,他的生命活动是有意识的。……有意识的生命活动直接把人和动物的生命活动区别开来”。人生活在世界上,需要对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有自己的认知和思考。这就是哲学。哲学是什么?哲学是系统化和理论化得世界观。要树立起科学的世界观,应该学会哲学思考。 恩格斯就明确指出哲学的基本问题就是思维和存在的问题。思维就是反映的就是意识,存在就是物质。那何为意识?何谓物质? 同学: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物质范畴上看,物质既不依赖人类意识而存在并能为人类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存在。而意识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像。 讲师:很好,给物质和意识下了一个很明确的定义,那具体我们就来看看物质和意识到底是什么,它们是怎样一种形式,又是如何存在和发展的,他们的关系又是如何? 物质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中国哲学家:五行、五气解释世界; 古希腊哲学家:火、气、水原子解释世界;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以近代科学为基础,认为物质结构层次是原子; 列宁:物质是客观实在的范畴,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不依赖人的感觉而存在,为人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马克思和恩格斯:实践角度出发,唯物主义观点:物质是各种物的总和; 物质存在形式 物质根本属性:运动;物质和运动不可分割,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着的物质; 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时间和空间, 爱因斯坦:在广义相对论中,空间和时间的学说,即运动学,已不再表现为同物理学的其余部分无关了。物体的几何形状和时钟的运动都是同引力场有关的,而引力场本身却是物质产生的。 意识 人脑的机能和属性,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不仅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而且是社会历史的产物。人类对意识现象的认识经历了一个复杂的发展过程,在人类早期,人们曾把意识看作是一种独特的、寓于人的肉体之中并可以脱离肉体而存在的灵魂的活动。古代的唯心主义哲学家通过哲学论证巩固、发展了这一观念。柏拉 图认为灵魂在进入肉体之前,曾居于理念世界,具有理念的知识。中世纪经院哲学认为,灵魂是一种单纯的精神实体,灵魂是不死的,可以脱离肉体而存在。古希腊的德谟克利特认为灵魂是由精细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物质在水中的分散状况》教案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物质在水中的分散状况》教案第一章生活中的水 第六节物质在水中的分散状况的教学设计 一、目标导航 [知识与技能] 掌握溶液的概念,能区别溶液、悬浊液、乳浊液;了解溶液的组成,学会分析溶液中的溶剂和溶质;了解及其他常见的溶剂。 [科学思考] 运用实验探究方法来区别溶液、悬浊液、乳浊液。 [解决问题] 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知识分析日常生活有关现象的能力。 [情感与态度] 培养学生实验探究能力、小组合作学习能力。 二、要点扫描 [课标解读] 《物质在水中的分散状况》主要探究物质在水中的三种分散状况,学生在探究其知识形成过程是在已有《物质的溶解性》知识积累和日常生活经验基础上进行的,所以教师在该节组织教学在中主要以学生猜想和实验探究的形式来完成学生的知识形成,并运用知识解决日常生活问题的能力。 [内容分析] 本内容在教科书的第29—31页,教材中设计了高锰酸钾、食盐、粉笔灰、色拉油等物质在水、汽油中的分散状况,通过日常生活中常见物质分散状况的分析培养学生运用实验探究方法来区别溶液、悬浊液、乳浊液的科学概念,另一方面也培养学生实验探究能力、小组合作学习能力。 教学重点是运用实验探究方法来形成溶液、悬浊液、乳浊液的概念。教学难点是运用溶液性质解决日常生活中有关问题。 [学情分析] 对于八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他们对科学探究一般步骤已比较熟悉,同时学生对课堂自主、民主的要求较为强烈,所以该节课设计以学生猜想和实验探究的形式来完成学生的知识形成是受学生欢迎的。 [学法点拨] (1)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首先要为学生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 本节课设计学生很熟悉吃早餐问题入手,放松学生心情,活跃学生思维。 (2)小组合作,探究学习。 有组织、有目的的合作操作,不但能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而且能使学生的智力水平在某一时间内达到超常状态。教学时,要恰如其分地安排小组合作学习的材料、方法和动态,共同探讨如何设计实验。 (3)学中有用,用中促学。 通过实验探究方法来形成溶液、悬浊液、乳浊液的概念,来解决有关污垢洗涤、衣服干洗等问题,同时在探究实验过程中促进新知识的巩固与发展。 [经验介绍] 该节课教学关键是在教师创设情景下学生能自主地设计实验进行探究,从而使他们学会科学探究,并从中体验到探究成功的喜悦。

物质在水溶液中的行为1

课 题:第3章 物质在水溶液中的行为 第2节 弱电解质的电离 盐类的水解(3) 【学习目标】 1.掌握盐的水解本质、原理及规律 2.掌握水解的表示方法,并能正确书写水解方程式。 【学习重点】 盐类水解的本质、原理和规律 【学习难点】 盐类水解的本质及水解反应方程式的书写 一、预习问题设置 1.什么是盐? 2.什么是电离平衡? 3.水溶液的酸碱性由什么决定? 水解平衡常数 K h = K w ·1 ka 二、预习自测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HCO 3-在水溶液中只电离,不水解 B.硝酸钠溶液水解之后呈中性 C.可溶性的铝盐都能发生水解反应 D.可溶性的钾盐都不能发生水解反应 一、探究问题 (一)水解原理及规律 请大家测出以下盐溶液的pH 值,并分组讨论完成下表 预习案 探究案

【思考】CH 3COONa 、Na 2CO 3 、NH 4Cl 、Al 2(SO 4)3在水溶液中既不能电离出OH -也不能电离出H +,而在任何物质的水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H +和OH —的浓度总相等, 那么是谁打破了这一等量关系呢? 【讨论】1.CH 3OONa 溶液(显碱性,为什么?) <分析过程> CH 3COONa =CH 3COO -+ Na + H 2O H ++ OH — CH 3COO - + H + CH 3COOH 醋酸钠电离出的CH 3COO -和水反应生成弱电解质醋酸,使水的电离平衡向右移动,c(OH —)增大,c(OH —)大于c(H +) 溶液显碱性 总反应方程式:CH 3COO - + H 2O CH 3COOH + OH - 【讨论】2.NH 4Cl 溶液 【思考】刚才我们讨论的是CH 3COONa 溶液,也就是强碱弱酸盐溶液的酸碱性,那么,强酸弱碱盐又是怎样的情况呢?下面以NH 4Cl 为例,大家先结合下面问题,联系刚才的CH 3COONa 溶液情况进行思考? (1)写出NH 4Cl 的电离方程式和水的电离方程式。 (2)离子结合的过程发生以后,溶液中的c(OH —)怎样变化?水的电离平衡怎样移动? 总反应方程式:

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2.物质运动的规律性与人的主观能动性辩论关系原理 A、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只有尊重客观规律,才能更好地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人们对客观规律认识愈深刻、全面,主观能动性愈充分地发挥。如果违背客观规律,就会受到它的惩罚。 B、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是认识、掌握和利用客观规律的必要条件,因为客观规律是隐藏在事物内部的。要正确地认识必须通过实践,依靠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利用客观规律改造世界。 C、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是相辅相成的,辩证统一的。既要尊重客观规律,又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把坚持唯物论和辩证法有机统一起来。 3.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原理 联系作为一般哲学范畴,通常是指事物或现象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要素之间相互连结、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转化等相互关系。在无限的宇宙中,联系不是个别事物之间暂时的、特殊的关系,而是一切事物、现象和过程所共有的客观的、普遍的本性;任何事物都不能孤立地存在,都同其他事物发生着联系;世界是万事万物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任何事物都是统一的联系之网上的一个部分、成分或环节,都体现着普遍的联系。4.事物是变化发展的原理 【原理内容】:一切事物都处在永不停息的运动、变化和发展之中,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无限变化和永恒发展的物质世界,发展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的过程。 【方法论】:要求我们坚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1>要把事物如实地看成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2>要明确事物处于怎样的阶段和地位。<3>要坚持与时俱进,培养创新精神,促进新事物的成长 5.矛盾的普遍性原理 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之中,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简言之,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矛盾的普遍性这个问题有两方面的意义。其一是说,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其二是说,每一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自始至终的矛盾运动。 恩格斯说:"运动本身就是矛盾。"列宁对于对立统一法则所下的定义,说它就是"承认(发现)自然界(精神和社会两者也在内)的一切现象和过程都含有互相矛盾、互相排斥、互相对立的趋向"。这些意见是对的吗?是对的。一切事物中包含的矛盾方面的相互依赖和相互斗争,决定一切事物的生命,推动一切事物的发展。没有什么事物是不包含矛盾的,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

中考化学物质的溶解性试卷练习(含解析)

中考化学物质的溶解性试卷练习(含解析) 1.人们通常把的过程叫做结晶。结晶的方法主要有和法。法是适用于一切把可溶于水的物质从溶液中分离出来的方法; 法那么特别适用于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大的物质,如等。 2.当晶体从饱和溶液中析出后,剩余的液体被称为,它通常是(填饱和溶液或不饱和溶液)。 【课堂练习】 3.以下关于结晶的说法不正确的选项是(C ) A.结晶是指有规那么几何形状的晶体从溶液中析出的过程 B.不同物质的晶体从溶液中析出后,其几何形状可能不相同 C.结晶必须在蒸发溶液的时候才能进行 D.把硝酸钾晶体从其溶液中结晶出来最好采用冷却热饱和溶液法 4.降低温度使饱和溶液析出晶体前后,不改变的是(B ) A.溶解度 B.溶剂质量 C.溶液质量 D.溶质质量 5.以下关于溶液的表达中正确的选项是(C ) A.饱和溶液降温后一定能析出晶体 B.饱和溶液降温后一定能析出晶体 C.溶液只有达到饱和后才有可能析出晶体 D.溶液不达到饱和也能析出晶体 6.要使食盐从饱和食盐溶液中大量析出,最好的办法是(B ) A.升高温度 B.降低温度 C.蒸发水 D.再加入少量食盐 7.以下各组物质,不适宜用冷却热饱和溶液法结晶的是(B ) A.硝酸钾溶液 B.食盐溶液 C.硫酸铜溶液 D.氯化铵溶液 8.以下各组物质,能够用溶解、过滤、蒸发结晶的步骤分离的是(C ) A.硝酸钾和食盐 B.面粉和砂糖 C.碳酸钙和氯化钙 D.碳酸钠和硝酸钠

9.右以下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1)温度升高时,三种物质中溶解度变化最大的是 (2)溶解度大小的顺序符合A=C﹤B的温度是 (3)在t4℃时,在三份每份100g水里分别溶解A、B、C 物质配成饱和溶液,然后都冷却到t1℃,析出晶体最多的 是物质,三种物质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 顺序是。 (4)如欲分离A物质与B物质应用 法进行分离。 【课后测试】 【一】选择题 10.由固体溶解度曲线可知( C ) A.溶解溶质所需溶剂的质量 B.能溶解溶质的物质是什么 C.溶质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情况 D.在任何温度下溶质溶解的质量 11.A、B两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都是随温度升高而增大的。现将60℃时等质量的A、B两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30℃,结果析出的A固体的质量比析出的B固体的质量多,这说明(C ) A:30℃时的固体A的溶解度大于固体B的溶解度 B:60℃时的固体A的溶解度大于固体B的溶解度 C:温度对固体A的溶解度的影响比较大 D:温度对固体B的溶解度的影响比较大 12.以下哪种方法能使10℃的饱和硝酸钠溶液浓度变小,但仍然饱和(D ) A.降低温度,过滤出晶体后恢复到原温度 B.保持温度不变,再加入一定量的水 C.蒸发水,析出晶体后再恢复到原温度 D.降低温度,析出晶体后过滤

鲁科版(2019)高二选择性必修第一册第3章物质在水溶液中的行为过素养学科素养拓展训练

鲁科版(2019)高二选择性必修第一册第3章物质在水溶液 中的行为过素养学科素养拓展训练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中和滴定是一种操作简单,准确度高的定量分析方法。实际工作中也可利用物质间的氧化 还原反应、沉淀反应进行类似的滴定分析,这些滴定分析均需要通过指示剂来确定滴定终点,下列对几种具体的滴定分析(待测液置于锥形瓶内)中所用指示剂及滴定终点时的溶液颜色的判断不正确的是 ( ) A .用标准酸性 KMnO 4溶液滴定 Na 2SO 3溶液以测量其浓度:KMnO 4——紫红色 B .利用Ag + +SCN -=AgSCN↓” 原理,可用标准 KSCN 溶液测量 AgNO 3 溶液浓度:Fe(NO 3)3——红色(已知 SCN ?优先与 Ag +结合)溶液浓度 C .利用“2Fe 3++2I ?===I -+2Fe 2+”,用 FeCl 3溶液测量 KI 样品中 KI 的百分含量:淀粉—蓝色 D .利用 OH ?+H +===H 2O 来测量某盐酸溶液的浓度时:酚酞——浅红色 2.下列各组离子在一定条件下的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 A .常温下,由水电离产生的()12 1H 10 mol L c + --=?的溶液中:K +、Na +、ClO -、I - B .()H c + = 的溶液中:K +、3Fe +、Cl -、23CO - C .( )()12H /OH 110c c + --=?的溶液中:K +、()4Al OH - ???? 、23CO - 、Na + D .pH 13=的溶液中:2AlO -、Cl -、3HCO -、24SO - 3.常温下,用0.10 mol·L -1NaOH 溶液分别滴定20.00mL 浓度均为0.10 mol·L -1CH 3COOH 溶液和HCN 溶液所得滴定曲线如右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点②和点③所示溶液中都有:c(CH 3COO -)+c(OH -)=c(CH 3COOH)+c(H +) B .点①和点②所示溶液中:c(CH 3COO -)-c(CN -)=c(HCN)-c(CH 3COOH)

1.物质和意识的辨证关系原理

1.物质和意识的辨证关系原理 【原理容】: (1)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不过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 (2)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①意识能够正确反映客观事物 ②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正确的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方法论】: (1)一切从实际出发 (2)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树立正确的意识,克服错误的认识。 【应用围】:应用这一原理,说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与党的指导思想、基本路线、方针、政策、工作计划之间的关系,即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立足于基本国情;说明社会主义既是物质的富有,也是精神的富有,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关系,说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加强精神文明建设;说明各地在发展经济,在制定政策时须从本地实际出发。 2.规律的客观性原理 【原理容】: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本身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规律是客观的,它的存在和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人们既不能创造规律,也不能改变或消灭规律,但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方法论】:承认规律的客观性,按客观规律办事,做到解放思想和实事的统一。 【应用围】:应用这一原理,说明我们在各项工程、宏观调控等工作中,要按规律办事,否则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说明实事是理论的精髓和根本点,正是在实事的思想路线指引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才取得了巨大成就。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做到要改造自然,首先要服从自然;说明当前存在的环境问题是由于人们没有遵从客观规律的结果。 3.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结合的关系原理 【原理容】: <1>尊重客观规律离不开发挥主观能动性 <2>发挥主观能动性要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 【方法论】:既要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实事;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 【应用围】:应用这一原理,说明人类各项成功的活动都是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结合。如农业的发展、工业的发展、保护生态环境和消灭病虫害、防治SARS、宇宙飞船的成功发射,卫星成功发射科学上探索发现、各种工程的兴建等等;说明在当前存在的各种问题是人们在发挥主观能动性没有遵守客观规律的结果 (唯物)辩证法 1.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原理 【原理容】: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普遍联系之中,没有孤立存在的事物,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普遍联系的统一整体。事物的联系又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人们不能否认和割断事物之间的客观联系,也不能主观臆造联系。 【方法论】:要求我们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具体地分析事物之间的联系,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改变条件创造条件),建立新的具体联系。 【应用围】:应用这一原理,说明我国现代化建设必须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之间的关系,改革要配套进行;说明我国要处理好三大产业之间的关系;说明我国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处理好经济与教育、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说明当前世界经济联系越来越强,对外开放是我国的基本国策;说明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学生必须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说明我们要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说明我们要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3.整体和部分关系原理 【原理容】: (1)整体和部分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 (2)整体居于主导地位,统率着部分。整体具有部分根本没有的功能。当各部分以合理结构形成整体时,整体功能就会大于部分之和。当部分以欠佳的结构形成整体时就会损害整体功能的发挥。 (3)整体和部分二者不可分割,相互影响。整体的性能状态及其变化会影响到部分的性能状态及其变化。部分也制约着整体,甚至在一定条件下关键部分性能会对整体的性能状态起决定作用。 【方法论】: (1)要树立全局观念,办事情要从整体着眼,寻求最优目标。 (2)搞好局部,使整体功能得到最大发挥。 【应用围】:应用这一原理,说明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树立整体观念和全局思想,从整体着眼,又要搞好局部;说明在我国的改革和建设这些重大问题上,要树立“全国一盘棋”的思想;说明我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要正确处理中央和地方的关系,必须维护国家整体利益和中央的权威,又充分调动地方的积极性;说明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既要发挥各地区的经济潜能,又要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 页脚

物质决定意识

物质决定意识 今天早上,帮爸爸卖大蒜。我参与了验货、装车、过磅、算账、收款等各个环节。大蒜一共卖了997元钱,收货人拿出1000元钱, 问有没有3元零钱。我说家里有,一会儿给你送来。收货人笑了笑说:“没什么,没什么。”解读收货人所说的这两个“没什么”,至少有三个意思:一是3元钱,对谁来说都不算个钱;二是区区3元钱给不给都可以;三是很多人一走就不再回来了,“你”多半也是如此。 “不能让别人看不起。”我边走边想:“天这么热,做生意多么不易啊!退一万步讲,我是人民教师啊。不说一诺千金,至少要为人师表吧。” “穷生奸计,富生礼仪”自古亦然。司马迁在《史记·管晏列传》中描述春秋时期,管仲担任齐相主持政务后,与百姓同好恶,流通货物,积累资财,使得齐国很快走上国富兵强的道路。管仲所说的“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也成为齐国自强求富的指导思想。人民生活富裕,府库财富充盈,礼仪就能得到发扬,政令才能畅通无阻。管仲抓住了治国的根本,经过多年的治理,齐国很快强盛起来,成为春秋第一霸,历史上也有了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的记载。由于管仲指导思想的正确及齐桓公的成功,“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历来为后世传颂。在当时那个王室势微、诸侯欲动的年代,国家统治者能有这种意识是很难能可贵的。 用现代眼光看这句话完全符合唯物主义有关“物质决定意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物质文明决定精神文明”等相关观点,

后世孔子感叹说:“微管仲,吾披发左衽已!”,孟子在与齐宣王的对话中这样说:“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然后驱而之善,故民之从之也轻。今也制民之产,仰不足以事父母,俯不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苦,凶年不免于死亡。此惟救死而恐不赡,奚暇治礼义哉?”从正反两方面向君王充分论证了经济基础对上层建筑的决定作用。

物质在水中的分散状况(浙教版科学教案)

第一章生活中的水 第六节物质在水中的分散状况的教学设计 一、目标导航 [知识与技能] 掌握溶液的概念,能区别溶液、悬浊液、乳浊液;了解溶液的组成,学会分析溶液中的溶剂和溶质;了解及其他常见的溶剂。 [科学思考] 运用实验探究方法来区别溶液、悬浊液、乳浊液。 [解决问题] 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知识分析日常生活有关现象的能力。 [情感与态度] 培养学生实验探究能力、小组合作学习能力。 二、要点扫描 [课标解读] 《物质在水中的分散状况》主要探究物质在水中的三种分散状况,学生在探究其知识形成过程是在已有《物质的溶解性》知识积累和日常生活经验基础上进行的,所以教师在该节组织教学在中主要以学生猜想和实验探究的形式来完成学生的知识形成,并运用知识解决日常生活问题的能力。 [内容分析] 本内容在教科书的第29—31页,教材中设计了高锰酸钾、食盐、粉笔灰、色拉油等物质在水、汽油中的分散状况,通过日常生活中常见物质分散状况的分析培养学生运用实验探究方法来区别溶液、悬浊液、乳浊液的科学概念,另一方面也培养学生实验探究能力、小组合作学习能力。 教学重点是运用实验探究方法来形成溶液、悬浊液、乳浊液的概念。教学难点是运用溶液性质解决日常生活中有关问题。 [学情分析] 对于八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他们对科学探究一般步骤已比较熟悉,同时学生对课堂自主、民主的要求较为强烈,所以该节课设计以学生猜想和实验探究的形式来完成学生的知识形成是受学生欢迎的。 [学法点拨] (1)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首先要为学生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 本节课设计学生很熟悉吃早餐问题入手,放松学生心情,活跃学生思维。 (2)小组合作,探究学习。 有组织、有目的的合作操作,不但能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而且能使学生的智力水平在某一时间内达到超常状态。教学时,要恰如其分地安排小组合作学习的材料、方法和动态,共同探讨如何设计实验。 (3)学中有用,用中促学。 通过实验探究方法来形成溶液、悬浊液、乳浊液的概念,来解决有关污垢洗涤、衣服干洗等问题,同时在探究实验过程中促进新知识的巩固与发展。 [经验介绍] 该节课教学关键是在教师创设情景下学生能自主地设计实验进行探究,从而使他们

物质决定意识

物质决定意识 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无论是自然界的存在 与发展,还是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它们都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这种不依赖于人的 意识的客观实在性,就是物质性。整个世界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物质对意识具有决定作用。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对物质的 反映。 1.不管是马克思的理论还是爱因斯坦的观点都是帮我们认识世界的方法。两者本 身没有对错和非此即彼的对立。只是在中国,马克思的很多理论被意识形态化了,造成了很多人把它作为衡量一切其他理论学说的标准。因此,我们应该跳出 这个思维定式。爱因斯坦的观点也有合理的一面,我们可以站在另一个角度去认 识世界。 2.我从学习中发现人的意识与大自然中存在的一些规律和现象是那样的相似。下面举几个 例子来说明。 例子一,波的干涉效应与人的聚集特点:我们以光波为例,当光通过一个小孔时,就会在后 面的板上形成干涉条纹,至于为什么形成条纹,科学家已研究发现,1、光具有粒子性,照 到后面板上的概率应该是相等的,2、但它又具有波动性,它到达后面板上的光的强度是不 同的,有的地方强,有的地方弱。3、那么,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波动性与粒子性的联系问题,光粒子到达后面板上的概率与光的强度有关,什么关系呢?就是光的强度大的点那么光 粒子的概率就大,4、请与人类存在的聚集现象比较一下,人是不是也是喜欢和有能力的、 有本事的人交流呢?当然也有例外,其实光粒子它也有例外啊?这是我在复习生物物理中认 识的。 例子二:组织培养中的看护培养与人的偷懒思想是不是一致呢?看护培养是指愈伤组织诱导 细胞的分化与生长。也就是说,一个细胞不能分化和生长,而加一块愈伤组织就可以分化了, 一个人是不是不愿意劳动,而很多人在一块就干的有劲了,对不对啊??哈哈!如果我们知 道这一点的话,就早发明出来了,而这一方法的发明是人为了偷懒捣蛋而发明的,一个研究 者做单细胞培养,怎么做就是作不出来,为了获得成果,就加了一块愈伤组织进去,结果发 现单细胞也分裂了。 例子三:化学反应中的熵变与小孩的向乱性岂不是相似吗?我们都知道在化学自发反应中反 应方向都是熵变从小到大,即乱的程度变大,如果我们把一个小孩放在屋子里,你说他是把 屋子弄的乱还是整齐呢?大家会异口同声的说,当然是乱,可见孩子对自然界中的物质的反 映是自发的,对于大人来说就不一样了,它不是自发的。社会上的任何组织如果没有人的自 我约束,应该是向乱的方向发展的。这一例子是我们的生物物理老师凌备备讲的,我也是从 这一点出发,开始对这一问题展开讨论的。 今天就来写我的例子四:当然先声明一点,这些并不是我一天、两天想出来的,都是经过很 多的天的深思熟虑,才写的。这一例子是物质的稳定性与人的和平意识。 大家都知道,人类都喜欢和平,喜欢过平稳的日子,喜欢处于最安全的地方,那么物质呢? 读过大学的人就知道物质也是喜欢稳定,喜欢处于安全的地方。物质总是想尽办法使自己的 能量变的很低,以求稳定,比如说,我把一只粉笔抛到高空,它就会落下来,因为下面的能 量低啊。化学反应的自发性也是因为能量过高而发生。当然这个能量有很多个方面,但是总 的方向是能量降低。是不是与人的行为不谋而合呢? 3.一,物质和意识的含义 1,物质的含义——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1)关于"物质"的性质: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第三章《物质在水溶液中行为》单元测试题一轮复习教学案 含答案

第三章《物质在水溶液中行为》单元测试题 姓名 学号 一、选择题(每小题有1-2个选项,每题4分,共60分) 1、(13安徽)我省盛产矿盐(主要成分是NaCl ,还有SO 42-等其他可溶性杂质的离子)。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有矿盐生成食盐,除去SO 42-最合适的实际是Ba(NO 3)2 B .工业上通过电解氯化钠溶液制备金属钠和氯气 C .室温下,AgCl 在水中的溶解度小于在食盐中的溶解度 D .用酚酞试液可鉴别饱和食盐水和饱和纯碱溶液 2、实验:①0.1mol ·L -1AgNO 3溶液和0.1mol ·L -1NaCI 溶液等体积混合得到浊液a ,过滤得到滤液b 和 白色沉淀; ②向滤液b 中滴加0.1mol ·L -1KI 溶液,出现浑浊; ③向沉淀c 中滴加0.1mol ·L -1KI 溶液,沉淀变为黄色。 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 .浊液a 中存在沉淀溶解平衡:AgCl(s)Ag +(aq)+ Cl -(aq) B .滤液b 中不含有Ag + C .③中颜色变化说明AgCl 转化为AgI D .实验可以证明AgI 比AgCl 更难溶 3、(2012浙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常温下,将pH =3的醋酸溶液稀释到原体积的10倍后,溶液的pH =4 B .为确定某酸H 2A 是强酸还是弱酸,可测NaHA 溶液的pH 。若pH >7,则H 2A 是弱酸;若pH <7,则H 2A 是强酸 C .用0.2000 mol/L NaOH 标准溶液滴定HCl 与CH 3COOH 的混合溶液(混合液中两种酸的浓度均约为0.1 mol/L ),至中性时,溶液中的酸未被完全中和 D .相同温度下,将足量氯化银固体分别放入相同体积的①蒸馏水、②0.1mol/L 盐酸、③0.1 mol/L 氯化镁溶液、④0.1mol/L 硝酸银溶液中,Ag +浓度:①>④=②>③ 4、(2012新课标) 已知温度T 时水的离子积常数为K W 。该温度下,将浓度为a mol/L 的一元酸HA 与b mol/L 的一元碱BOH 等体积混合,可判定该溶液呈中性的依据是 A .a = b B .混合溶液的pH = 7 C .混合溶液中,c(H +) = W K mol/L D .混合溶液中,c(H +) + c(B +) = c(OH -) + c(A -) 5、(13安徽)已知NaHSO 3溶液显酸性,溶液中存在以下平衡: HSO 3- + H 2O H 2SO 3 + OH - ① HSO 3- H + + SO 32- ② 向0.1mol ·L-1的NaHSO 3溶液中分别加入以下物质,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加入少量金属Na ,平衡①左移,平衡②右移,溶液中c(HSO 3-)增大 B .加入少量Na 2SO 3固体,则c(H +) + c(Na +)=c(HSO 3-) + c(OH -) +2 1c(SO 32-) C .加入少量NaOH 溶液, 233(SO )(HSO )c c --、(OH ) (H )c c -+的值均增大 D .加入氨水至中性,则2c(Na +)=c(SO 32- )>c(H +)=c(OH -)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