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2、地质灾害成因机理及特点--王亮清

2、地质灾害成因机理及特点--王亮清

地质灾害发育特征及成因分析

地质灾害发育特征及成因分析 摘要:本文主要阐述了正安县地质灾害发育特征及成因,并对存在隐患提出了防治措施及建议。 关键词:正安县;地质灾害;发育特征;成因 Abstract:In this paper, it narrates the development features and causes of the geologic hazard in Zheng’an county, Guizhou province, and carries out the prevention 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Key Words:Zheng’an county ; geologic disaster; development characteristic; causes 1概况 正安县位于贵州北部,遵义地区东北部,大娄山东麓。东经107°04′~107°42′,北纬28°08′~28°51′。该县境内河流属长江流域乌江水系。东抵务川,东南靠凤冈,南邻湄潭,西南接绥阳,西北毗邻桐梓,北与四川省南川县相连,东北与道真县接壤,是贵州襟联重庆的前沿,素有“黔北门户”之称。全县总面积2595km2,辖11镇8乡,总人口62.38万人,平均人口密度为240.39[1]。 正安县位于扬子准地台黔北台隆遵义断拱的北部,属上扬子地层分区黔北地层小区[2]。大部分为中低山侵蚀剥蚀斜坡沟谷、河谷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和地质构造复杂,区内构造以新华夏系北北东向复式褶皱断裂构造为主。 2 正安县地质灾害发育特征 地质灾害在特殊的复杂的地质环境条件下才得以形成[2]。起主导作用的有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其决定了地质灾害的发育分布规律。地质灾害的发生、发展及演变规律多与降雨、人类工程活动密切相关,且两者控制着地质灾害的分布。 目前,区内有3类地质灾害共119 处,其中滑坡95 处、占80%,崩塌23 处、占19%,地面塌陷1 处、占1%。全县地质灾害共威胁2446户11262人,潜在经济损失共2.31亿元,其威胁人数多,经济损失大,危险性及危害性巨大。 正安县共有滑坡(潜在)95处,为主要的地质灾害类型,占全县地质灾害80%;多为浅表层土质滑坡。

地质灾害及定义与概念

地质灾害及定义与概念 1. 何渭地质灾害?如何分类? 自然的变异和人为的作用都可能导致地质环境或地质体发生变化。当这种变化达到一定程度,其产生的后果便给人类和社会造成危害,称为地质灾,如崩塌、滑坡、泥石流、地裂缝、地面沉降、地面塌陷,岩爆、坑道突水、突泥、突瓦斯、煤层自燃、黄土湿陷、岩土膨胀、砂土液化、土地冻融、水上流失、土地沙漠化及沼泽化、土壤盐碱化以及地震、火山、地热害等。 地质灾害的分类,有不同的角度与标准,十分复杂。就其成因而论,主要由自然变异导致的地质灾害称自然地质灾害;主要由人为作用诱发的地质灾害则称人为地质灾害。 就地质环境或地质体变化的速度而言,可分突发性地质灾害与缓变性地质灾害两大类。前者如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即习惯上的狭义地质灾害;后者如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等,又称环境地质灾害。 根据地质灾害发生区的地理或地貌特征,可分山地地质灾害,如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平原地质灾害,如地面沉降。如此等等. 2. 什么是滑坡?它山哪些要素组成? 斜坡上的岩土体由于种种原因在重力作用下沿一定的软弱面(或软弱带)整体地向下滑动的现象叫滑坡,俗称"走山"、"垮山"、"地滑"、"土溜"等。 滑坡的主要要素有: 滑坡体一指滑坡的整个滑动部分,简称滑体; 滑坡壁一指滑坡体后缘与不动体脱离开后暴露在外面的形似壁状的分界面; 滑动面一指滑坡体沿下伏不动体下滑的分界面,简称滑面; 滑动带一指平行滑动面受揉皱及剪切的破碎地带,简称滑带、 滑坡床一指滑体滑动时所依附的下伏不动体,简称滑、床; 滑坡舌一指滑坡体前缘形如舌状的凸出部分; 滑坡台阶一指滑体滑动时由于各段土体滑动速度的差异,在滑坡体表面形成台阶状的错台; 滑坡周界一指滑坡体和周围不动体在平面上的分界线; 滑坡洼地一指滑动时滑坡体与滑坡壁间拉开成的沟槽,域中间低四周高的封闭洼地; 滑坡鼓丘一指滑坡体前缘因受阻力而隆起的小丘;

地质灾害文献综述

地质灾害文献综述 一、引言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汶川发生里氏8.0级强烈地震。汶川大地震不仅震级高、释放能量大、破坏力强、波及面广,而且由于强震发生在四川盆地西部地质环境原本就比较脆弱的中、高山地区,因而触发了大量的崩塌滑坡地质灾害,其数量之多、分布之广、类型之复杂、破坏之巨大,举世罕见。我国是世界上地质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每年因地质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占自然灾害总损失的20%以上,直接影响了人民的生活,制约了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1976 年,前国际工程地质协会主席Arnould 教授在发表的题为“地质灾害—保险和立法及技术对策”一文中提出了“地质灾害(geological hazard)”一词,他把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震灾害看成是一种地质灾害。1987 年12 月11日第42 届联合国大会通过的第169 号决议把20 世纪的最后十年确定为“国际减轻自然灾害十年”(International Decade for Natural Disaster Reduction,IDNDR)行动计划之后,地质灾害一词频繁出现于专业文献及新闻媒体。地质灾害一词共有三种表达方式:geological disaster,geological hazard,geo-hazard。地质灾害是自然灾害的一种,地质灾害是指造成人类生命财产损失和环境破坏的地质事件,上世纪中叶以来,我国工程地质灾害发生的数量、发生频率以及地质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等都呈明显上升趋势。 二、国外地质灾害研究概况 20世纪60年代以前,地质灾害研究方法及理论不很成熟,地质灾害工作主要局限于灾害形成机理、分布规律及趋势预测研究,重点调查分析灾害的形成与活动过程,具有浓厚的工程地质色彩。基本以地质灾害调查及风险评价居多,重点通过地质历史背景,地质灾害详细情况分析研究地质灾害形成条件及形成机理;由地质灾害历史及地质灾害遗迹恢复地质灾害发生的时间演化规律及其影像范围。 70年初期,法国专家提出了ZERMOS法进行滑坡危险性分区研究,该理论认为滑坡的空间分布不是单因素所能控制,因此需要两个及两个以上的因素控制其发育,并利用两种主控因素建立了滑坡分区的数学模型,对法国局部山区进行了滑坡危险性分区研究。 20世纪70年代以后,随着地质灾害的频繁发生以及对社会安定及经济的严重影响,国外一些发达国家,在灾害研究方面拓展了研究领域,在继续深入研究地质灾害形成机理的基

探究典型地质灾害形成原因及防治

探究典型地质灾害形成原因及防治办法 周执强孙春富 湖南省煤田地质局第一勘探队421800 摘要:地质灾害在自然作用下形成或者由于人为因素造成的。主要包活如崩塌、滑坡、泥石流、地裂缝、地面沉降、地面塌陷、岩爆、坑道突水、黄土湿陷、岩土膨胀、砂土液化,水土流失、壤盐碱化,地热害等。给自然环境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很大的威胁,防治地质灾害成为重中之重。本文以崩塌、滑坡、泥石流为例简要阐述地质灾害成因及防治办法。关键字: 地质灾害防治地质灾害防治办法 地质灾害都是在一定的外力诱发下发生的。这里指的外力可以是自然条件下的也有人为因素。因此,地质灾害也可按外力因素诱导成因概又可以分为自然地质灾害和人为地质灾害两大类。自然地质灾害发生的地点、规模和频度,受自然地质条件控制,不以人类历史的发展为转移;人为地质灾害受人类生产生活活动制约,也随社会经济发展而日益增多。以下简要介绍典型地质灾害的形成原因,通过这些因素存求相关治理办法。 一、崩塌的定义及形成原因(包括自然因素诱发和人为因素)。 崩塌是指高陡斜坡上的岩土体脱离母体后,以坠落、滚动为主的移动现象。崩塌具有下落速度快,垂直位移大于水平位移的特点。崩塌按照崩体物质分为土崩和岩崩。按照崩塌规模可分为剥落、坠石和崩落。剥落的块度较小,块度大于0.5米者占25%以下,产生剥落的岩石山坡一般在30—40度;坠石的块度较大,块度大于0.5米者占50—70%,山坡角在30—40度范围内;崩落的块度更大,块度大于0.5米者占75%以上,山坡角多大于40度。 诱发崩塌的外界因素主要有:地震、降雨,特别是大暴雨和长时间的连续降雨,使地表水渗入坡体,产生孔隙水压力等,从而诱发崩塌。人为因素也是诱发崩塌的主要原因,其中人类的工程活动是主要原因,例如,道路挖掘以及堆砌的废弃渣土、采矿活动等。 二、滑坡的形态特征和形成条件。 滑坡是斜坡岩土体在重力和水,以及其他外营力的作用下,沿某一薄弱结构面产生剪切破坏的一种不良地质现象,是自然作用或与人类活动等因素综合作用的产物。自然界中,无论是天然斜坡还是人工斜坡都不是固定不变的,在不同因素的作用下,斜坡一直处于不断地发展和变化之中。一个发育完全的滑坡,一般包括:1,滑坡体,指滑坡发生后与母体脱离开后的滑动部分;2,滑动带,滑动时形成的碾压破碎带3,滑动面,滑坡体沿着下滑的表面;4,滑坡床,滑体以下固定不动的岩土体;5,滑坡壁,滑体后部和母体脱离开的分界面,暴露在外面的部分,平面上多呈圈椅状;6,滑坡台阶7,滑坡舌8,滑坡周界9,封闭洼地10主滑线11,滑坡裂隙。 要探讨滑坡的形成条件,就必须考虑影响边坡稳定性的因素,影响边坡稳定性的因素有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两个方面。内在因素有组成边坡岩土体的性质、地质构造、岩体结构等。不同质地的岩土,如硬质岩土、页岩等,它们的抗风化和抗水侵蚀的能力都不相同。从岩土的结构、构造来说,主要的是岩(土)层层面、断层面、裂隙等的倾向对滑坡的发育有很大的关系。同时,这些部位又易于风化,抗剪强度也低。当它们的倾向与边坡坡面的倾向一致时,就容易发生顺层滑坡以及在堆积层内沿着基岩面滑动,从而产生滑坡。外在因素有地表水和

常见海洋地质灾害及成因分析

常见海洋地质灾害及成因分析 中国既是一个陆地大国,也是海洋大国,中国有18000多公里的海岸线,6500多个沿海岛屿,海域面积广阔。海洋给人类带来了丰富的资源,那一望无际的蓝色大海,其蕴藏的生物、矿物和可再生能源等都是我们无法想象的,同时海洋还调节全球气候、提供了人类生存和繁衍的环境,海洋对人类来说至关重要。然而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海洋在带给人类如此多的利益的同时,也在展现着其残暴的一面,众多的海洋地质灾害威胁着人类的生存与繁衍,同时警示着我们,在开发和利用海洋资源时需要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遵循经济与自然协调发展的原则。 海洋地质灾害是指以地质动力活动或地质环境异常变化为主要成因的自然灾害,即在内动力、外动力和人为地质动力作用下,地球发生异常能量释放、物质运动、岩土体变形位移以及环境异常等变化,从而破坏人类生命财产或人类赖以生存与发展的资源环境的现象或过程。 海洋地质灾害按照致灾的动力条件分类可以分为三大类:内动力地质条件引起的灾害、外动力地质条件引起的灾害和人为动力条件引起的灾害。 其中内动力地质条件指的是主要由地球内部能量引起的地质作用,它一般起源和发生于地球内部,但常常可以影响到地球的表层,如可以导致海洋地震、海底火山、海啸。 外动力地质条件是指大气、水和生物在太阳能、重力能的影响下产生的动力对地球表层所进行的各种作用。如风化作用、剥蚀作用、搬运作用和沉积作用。由于外动力地质条件可能会导致海底滑坡、滑塌、海岸侵蚀和海岸淤积。 人为地质条件主要是指由于人类活动而对地球造成的影响,在海洋方面主要表现为沿海的不合理开发造成的污染和破坏、过度开采地下水造成地面下沉和咸水入侵、温室效应导致的海平面升降和人工过度采砂导致的海岸侵蚀、海岸后退等。 在众多的海洋地质灾害中,海啸或许是给人类印象最为深刻的一种,也是对人类的伤害最大、最直接的海洋地质灾害之一。

浅析兰溪市地质灾害形成条件及影响因素

浅析兰溪市地质灾害形成条件及影响因素 【摘要】兰溪市地质灾害的时空分布有明显的规律性,该规律性与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及降雨、人类工程活动强度等因素有关,研究地质灾害的形成条件和影响因素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地质灾害;形成条件;影响因素 1 前言 兰溪市位于浙江省中西部,地处钱塘江中游、金衢盆地北缘,行政区划属金华市管辖,总面积约1312.52km2。截至2013年末,兰溪市共有地质灾害(隐患)点98处,其类型分为滑坡、崩塌、泥石流三类,其中滑坡45处、崩塌35处、泥石流18处,按规模划分中型1处、小型97处。 近年来,兰溪市虽然通过工程治理、避让搬迁等防治手段,消除了不少地质灾害隐患,但全市仍有地质灾害隐患点63处,其中滑坡25处、崩塌22处、泥石流16处,按险情等级划分,特大级1处、重大级2处、较大级23处、一般级37处,总计威胁人口3266人,威胁财产5066.26万元,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任重道远。 兰溪市目前已发生的现状地质灾害共有71处(滑坡40处,崩塌28处,泥石流3处)。通过对现状地质灾害发生的时间、空间分布特征,分析地质灾害的形成条件和影响因素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有重要意义。 2 形成条件 兰溪市地质灾害形成条件主要包括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和地质构造三个方面。 2.1 地形地貌 地形地貌对地质灾害的发生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兰溪市黄店镇北部、大溪流域及梅溪支流的源头一带多为低山-丘陵地貌,是地质灾害多发地区。从地质灾害点各地貌类型分布的统计结果看(图1),剥蚀低丘区最为发育,共有现状地质灾害点40处,占总数的56.3%。该区为中等坡度的地形,坡角一般小于30°,以剥蚀、堆积作用为主,多缓坡坳沟,第四系残坡积、坡洪积层发育,剥蚀低丘区是人口较为集中的区域,人类工程活动强烈,建房和交通建设等的切坡极易引发滑坡崩塌地质灾害。 图1 地质灾害与地貌关系直方图 其次为丘陵区,共有地质灾害27处,占总数38.0%。该区地形一般为中-陡

露天矿山崩塌地质灾害的形成机理及防治措施

露天矿山崩塌地质灾害的形成机理及防治措施 摘要:对于露天开采的矿山,崩塌地质灾害是极为普遍的类型之一,尤其是现 阶段,许多露天矿山未按开发利用方案设计台阶开采,造成高而陡的开采掌子面,存在崩塌隐患。因此,露天矿山的崩塌防治尤为重要。崩塌防治时,首先是要掌 握崩塌出现的原因以及演化规律,从而找到关键点,并充分按照防治目的以及矿 山的现实情况,采取一切有效的防治崩塌的措施。 关键词:露天矿山;形成机理;防治措施 引言 自新时期以来,矿产资源的开发进入到了一个井喷时期,矿山的数量和规模 都在不断增加,为国家经济建设工作的开展作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近些年来,社会经济正处于一个转型发展的时期,因此矿产资源过度开发后造成的问题也开 始凸显出来,其中由于部分问题较为严重,甚至对当地的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带 来了一定的影响,使生态环境也受到了巨大的破坏,由于矿山过度开发导致的问 题有水土流失、各种形式的地质灾害以及水资源污染和生态环境破坏,因此在绿色、节能、环保的时代发展理念下,加强对矿山地质环境的保护,并对存在问题 的地质环境进行恢复都是非常重要的举措。 1常见矿山地质灾害类型的危害及形成原因分析 1.1边坡崩塌、滚石 边坡崩塌是最为常见的矿山地质灾害类型,其也被人们称为矿山塌方,它主 要发生在高陡边坡上,因为受到重力的影响,斜坡上的岩石或者泥土就会顺着山 体滑落,进而造成滚石下跌的现象发生,而且这种滑落方式是脱离母体而进行的,滚石跌落到山脚下,就会造成滚石堆积的情况发生,基于滚石堆积的规模大小, 可以将边坡崩塌矿山地质灾害分成四种类型,即小型、中型、大型、巨型边坡崩塌,其对矿山地质环境造成的破坏程度依次升高。造成矿山发生崩塌的因素主要 有地震因素、江河的冲刷、平时的降雨等,当然人类过度的开采作业造成矿山地 质疏松情况,也会促使矿山发生地质灾害的可能性急剧升高。 1.2地表裂缝 根据相关调查可知,矿区开采可能会造成的地表裂缝。裂缝宽度从几厘米到 数米甚至上千米,裂缝的可视深度一般为0-3m,裂缝的分布与矿区开采强度相关,开采强度越大形成的地表裂缝数量越多,通常情况下,采煤塌陷形成的地表裂缝 与工作面回采方向相互垂直,在工作面不同地位的地表裂缝展布呈现出不同的特征。采矿区形成地表裂缝之后要及时关注,定期解释裂缝的发育规律。 1.3山体滑坡 矿山地质灾害发生的另一种表现形式是山体滑坡,这种矿山地质灾害的发生 机制主要是山体受到自然力的影响,比如山体上的岩土体因为受到地下水的影响 而顺着某一软弱山体表面而向下滑动。除此之外,矿山上的岩土体还会因为受到 地震波影响而顺势往下滑动,滑动的形式有两种,一种是分散下滑,另一种是整 体下滑。根据山体滑坡的危害程度和其规模大小可以将其分成巨型滑坡、大型滑坡、中型滑坡以及小型滑坡,这四种山体滑坡对矿山地质环境造成的危害程度依 次递减,其中巨型山体滑坡对周围环境造成的危害程度最大,而小型山体滑坡对 周围环境造成的危害程度最小。 2矿山开采中的环境破坏问题 (1)对土地资源的破坏,在进行开矿之前需要先将矿区的植被挖走、树木砍

地质灾害论文(新、选)

题目 地震滑坡和泥石流灾害 摘要 我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山地、丘陵和比较崎岖的高原占全国总面积的三分之二。住这些地区,地震一般都伴随不同程度的崩塌、滑坡和泥石流灾害,它是又一类严重的地震次生灾害。崩塌是陡坡上大块的多裂隙的岩体在地震力或重力作用下突然崩落的现象。滑坡是斜坡上不稳定的土体(或岩体)在地震力或重力作用下沿一定的滑动面(滑动带)整体向下滑动的现象。崩塌实际上是滑坡的一种特殊情况,因此,本书中一般不再单独说明崩塌的问题、泥石流是山地在地震力或重力作用下爆发的饱含大量水、泥、砂、石块的洪流。本节仅就地震作用下产生的滑坡和泥石流(称为地震滑坡、泥石流)进行介绍和讨论,而自然滑坡和泥石流一般不予赘述。 关键词:地震滑坡泥石流防护措施 ABSTRACT Our country is a mountainous country, mountainous, hilly and more rugged plateau accounted for two-thirds of the nation's total. Live in these regions, the earthquake is generally associated with different degree of collapse, landslide and debris flow disasters, it is another kind of serious secondary disaster of earthquake. Collapse is a steep hill chunks of multiple fractures of rock mass under earthquake force or gravity burst phenomenon. Landslide is unstable slopes and soil (or rock) under the action of earthquake force or gravity along a slip surface (sliding zone) slide down the phenomenon as a whole. Collapse is actually a special case of the landslide, therefore, generally no longer alone in this book explained the problem of collapse, debris flow is a mountain under the action of earthquake force or gravity broke out

初中地理知识点:我国主要地质灾害的分布及成因

初中地理知识点:我国主要地质灾害的 分布及成因 一、选择题 1.山区容易发生的自然灾害有 A.崩塌、地震、泥石流B.台风、滑坡、泥石流 C.地震、滑坡、泥石流D.崩塌、滑坡、泥石流、 2.下列灾害中属于我国山区常见的地质灾害 A.干旱和洪涝B.崩塌和台风C.泥石流和滑坡D.寒潮和台风3.2018年8月7日立秋后一段时间,甘肃省大部分地方星现多雨状况,与往年同期相比,酒泉市、兰州市、白银市北部、临夏州、定西、庆阳市北部及陇南等地降水偏多1﹣6倍。此次强降水可能会引发的地质灾害有 A.滑坡、泥石流B.地震、海啸C.洪涝、干旱D.梅雨、台风读下图,回答4~5题。 4.下图中比较容易发生滑坡和泥石流的是 A.甲B.乙C.丙D.丁 5.若该地位于我国东南沿海,则夏秋时节常见的自然灾害有 A.台风B.寒潮C.水污染D.干旱 6.关于我国自然灾害的分布,叙述正确的是 A.台风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 B.洪涝主要分布在北方地区 C.干旱主要分布在南方地 D.滑坡、泥石流主要分布在东部平原地区 7.下列自然灾害具有关联性的是 A.地震﹣台风﹣雷暴B.干旱﹣山崩﹣泥石流 C.暴雨﹣山洪暴发﹣海啸D.台风﹣暴雨﹣泥石流 8.连续暴雨在山区容易引发的自然灾害是 A.火山、地震B.沙尘暴C.寒潮D.滑坡、泥石流 9.滑坡是我国常见的地质灾害之一,容易诱发滑坡发生的自然因素有

①降水集中夏季,多暴雨②山多坡陡,植被缺乏③乱砍滥伐,毁林开荒④地震 ⑤春季干旱 A.①②③B.②③⑤C.①②④D.③④⑤10.以下四位同学对我国自然灾害分布的叙述,错误的是 A.东南沿海多台风灾害B.华北地区多干旱 C.西南地区多地质灾害D.洪涝灾害多发生在我国东北部11.人们常说“祸不单行”,伴随地震的发生,往往产生的次生地质灾害有可能是A.水土流失B.土地沙漠化C.洪涝灾害D.滑坡 二、解答题 12.读“我国滑坡和泥石流灾害分布图”、“华北地区部分区域地图”、“乡宁县气候统计图”、“乡宁县滑坡灾害景观照片”,回答下列问题。 (1)乡宁县所在的地形区为____(填地形区名称);图中A山脉为____,它是我国南北方地区的重要分界线。乡宁县所在地形区最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是 ________________,造成这种生态问题的自然原因是__________。 (2)我国滑坡和泥石流灾害多分布在中部山区,以下与这些地区滑坡泥石流灾害多发的原因无关的是(________) A.地面坡度大 B.土壤贫瘠 C.植被覆盖率低 D.降水集中在夏季且多暴雨 (3)由乡宁县气候统计图推断这一地区滑坡灾害多发的季节在(_____)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4)请为乡宁县减轻滑坡泥石流灾害、减少地质灾害造成损失提一条合理化建议 _______。

知识讲解 主要自然灾害的成因及防治

高考总复习主要自然灾害的成因及防治 编稿:王艳欣审稿:李永华 考纲解读 考点提示 地震、泥石流、滑坡等地质地貌灾害的产生机制与发生过程; 台风、寒潮、干旱、洪涝等气象灾害的形成原因。 复习建议 重点掌握干旱、地震、台风、洪涝等自然灾害的成因、特点和危害。 重点分析我国西南地区地质灾害关联性和灾情严重的成因,长江中下游地区水文灾害多发的原因,华北地区气象灾害多发的原因。 知识清单 一、主要自然灾害的形成与分布 1.热带气旋(台风) a.形成条件:有广阔的________洋面,海水通过________,能向大气提供充足的________;有________的不稳定大气层次结构,促使空气上升及水汽________。 b.主要分布地区:Ⅰ.________北部及沿海地区;Ⅱ.________东南沿海、日本和东南亚国家;Ⅲ.加勒比海和________东部海岸。 2.地震 a.地震易发区:板块与板块的交界处,地壳________。 b.主要地震带:________地震带和________地震带。 (3)洪涝灾害 a.成因:Ⅰ.气候:降水强度________且________;Ⅱ.地形:地势________且排水________。 b.分布:主要集中在________纬度地区的季风气候区、河流的两岸,尤其是中下游地区。 二、中国的主要自然灾害 1.地质灾害 (1)地震:a.多发原因:我国位于________板块与________板块的交界地带,又处在________板块与________板块挤压碰撞带的北东边界。b.分布区:________、新疆、华北和________四个多发区。c.灾情特点:________重________轻,特别是地震多发的南北地震带、________地区及台湾的地震灾情最为严重。 (2)滑坡、泥石流灾害:a.多发原因:________面积广,山高沟深、地势________、地质构造________和上层岩性相对________,夏季多________。b.分布:________地区为重灾区。 2.水文灾害 (1)雨涝是影响我国范围最广、时间________、危害最大的洪水灾害。 (2)我国雨涝主要发生在东经110°以________、北纬20°~45°这一范围。东部平原地区________是导致涝灾发生的根本原因。 3.气象灾害 (1)旱灾:a.多发中心:________、华南、西南和________地区。b.灾情:旱灾导致的________灾情重,________受旱灾危害巨大。 (2)台风:多发生于________季节,影响我国东南沿海地区。 (3)寒潮:a.成因:________迅速入侵并造成大范围剧烈________,并伴有大风、雨雪、

地灾地质环境条件详述

4.2地质环境条件 4.2.1地形地貌 地形地貌是地质灾害发育的主要形成条件之一,相对高差、地形坡度、斜坡结构与形态等特征,是控制或影响地质灾害发育的主要因素。丘陵地貌具备了地质灾害发育的地形高差和坡度特征,为地质灾害的发育提供了有利的地形条件,控制了绵阳市涪城区地质灾害的发育分布,境内地质灾害全部在丘陵地貌分布,而地形低平的河谷平坝区无地质灾害发育分布。由于区内斜坡均为平缓层状斜坡,滑坡主要分布于斜坡低凹处第四系松散土体分布地带,崩塌主要分布于坡度较陡处以及由于风化形成凹腔发育地带。 4.2.2地层岩性 地层岩性是地质灾害发育的物质基础条件,地质灾害的发育分布下地层岩性的分布密切相关,岩性特征对地质灾害发育类型影响很大。绵阳市涪城区内发育的滑坡集中分布在残坡积、崩坡积碎块石土较为发育的斜坡地带,崩塌(危岩)主要分布在砂、泥岩互层岩组成的高陡斜坡以及风化形成的凹腔发育地带。 4.2.3地质构造与地震 地质构造对地质灾害发育的影响或控制因素主要是成岩节理、层面和节理裂隙等软弱结构及其组合与斜坡临空面的关系。对滑坡发育影响大的是顺向坡、且岩层倾角小于坡角的情况,尤其是人工切坡较陡,使软弱结构面在坡面上临空,易导致滑坡发育;在残坡积、崩积土层发育地带,土层与下伏的基岩接触面为软弱结构面,往往构成潜在滑移控制面,斜坡地形坡度较陡或临空条件较好时,易发生滑坡。岩层中发育的节理裂隙及其组合,易将岩体切割成块状或碎裂状,降低岩体的力学强度,破坏了斜坡的稳定性,随着应力重分布和卸荷等作用,陡倾的节理裂隙往往演化为拉裂缝,导致了崩塌(危岩)的发生。 4.2.4岩土体工程地质类型特征 以岩土体建造为基础,结合岩体的结构和力学性质将区内出露的岩土土体划分为非层状结构角砾质土、层状结构粘性土、砂砾卵石土、半坚硬—坚硬砂泥岩互层岩组三种类型(表6)。 表6 岩土体工程地质类型及特征

地质灾害教案

地质灾害教案 知识要求: 1、了解地震、火山、泥石流、滑坡四种灾害的成因以及灾害之间具有相关性的基本特点; 2、了解地质灾害对人类造成的重大危害,从而认识到防御地质灾害的重要意义; 3、了解人类目前防御地质灾害的基本措施 智能训练: 培养学生依据图像资料获取知识信息的能力、分析能力和归纳能力。 思想教育: 通过学习,使学生加深对人地关系的认识,树立防灾减灾的意识并转化为自觉的行动。 阅读要求: 《印度1.26地震》《泥石流与滑坡》 教学重点:地质灾害的防御 教学难点:地质灾害的成因 教具:投影片 课型:新授课 教法:情境呈现、讨论分析、归纳小结 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我们已经了解陆地环境与人类息息相关,它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多种资源。但同时,我们还应认识到,陆地环境的变化有时表现得非常剧烈,破坏了人类的生存环境,形成灾害,进而影响甚至威胁着人类的生存。 [视频资料]地震、火山等地质现象实例过程呈现 一、主要地质灾害 (一)地震1、定义2、分类、成因、特点 ①构造地震定义:由于地应力引起构造变动而发生的地震。 成因:地应力的积累-释放 地下岩层断裂,错位,产生震动,形成地震波 地震波由地下向上传播,引起地表震动。 特点:活动频繁(全世界每年发生地震的90%) 延续时间长,影响范围广,破坏性最强。 ②火山地震:由于火山爆发和岩浆活动引起。一般震级不大,影响范围小。 ③塌陷地震:由于地下洞穴(岩溶区、地下采矿区)、地层滑落等而引起的。一般规模小,为数不多。 [总结]大部分地震的发生与地质构造有关 [问题]地震的发生与地质构造的关系 3、地震的分布规律 在具有一定活动性的断层地带,地震最容易发生。按板块构造理论,在板块交界地带,地壳运动比较活跃,易发生地震。 世界上两大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 4、地震要素 [结合插图,讲清各地震要素的概念] ①震源、震中、震中距、震源深度、等震(中距)线。 ②地震波:地震时,由于纵波传播的速度比横波快,先到达地面而引起地面上下颠簸;而后横波到来,地面发生前后、左右摇晃。

地质灾害特征及形成条件分析

地质灾害特征及形成条件分析 黄土高原地区是我国生态环境最为脆弱的地区之一,自然地理和地质 环境背景特殊,区内沟壑纵横,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频发。宁夏盐 池县南部地处黄土高原,地质环境条件极为脆弱,是宁夏地质灾害较 为严重的地区之一,严重威胁着当地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并 防碍了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为进一步查明宁夏盐池县地质灾害隐患 的发育特征、分布规律及其形成的地质环境条件,保护人民生命财产 安全,最大限度地减少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宁夏地质调查院展开宁 夏盐池县地质灾害详细调查工作,为盐池县划分地质灾害易发区和危 险区以及减灾防灾提供依据。 1地质环境条件 盐池县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东部、毛乌素沙漠南缘。属陕、甘、宁、 蒙四省(区)交界地带,东邻陕西定边县,南接甘肃环县,北靠内蒙 鄂托克前旗,面积约8557.7km2,辖4乡4镇,全县总人口 165474人。境内属中温带大陆性气候,年际降水变化大,同一 年内降水分布极不均匀,一般多集中在6~9月份,雨季和旱季分明。盐池县地形复杂,总体呈南部高、北部低,中部高、东西两侧低的特点。地貌类型主要为低山丘陵、缓坡丘陵和黄土梁峁。盐池县地层区 划属华北地层区,以车道-阿色浪断裂为界,西侧为鄂尔多斯西缘地 层分区之桌子山-青龙山地层小区,东侧为鄂尔多斯地层分区之盐池 -环县地层小区;境内出露最老地层为中元古界王全口组,奥陶系、 三叠系、二叠系、侏罗系仅零星出露,白垩系主要分布在县城东部苏 步井-红沟梁-佟记圈-青山一带,新生代地层分布广泛。地震烈度 为Ⅵ-Ⅷ度,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5~0.20g,最大的一 次地震发生在高沙窝镇一带,震级为6.0级。 2地质灾害特征 2.1地质灾害发育概况盐池县境内地质灾害较发育,主要有滑坡、 崩塌、泥石流、不稳定斜坡和地面塌陷5种类型,以滑坡、崩塌为主。

地质灾害的成因及治理分析 钟石

地质灾害的成因及治理分析钟石 发表时间:2018-12-17T11:59:21.137Z 来源:《基层建设》2018年第31期作者:钟石[导读] 摘要:最近几年,时长出现地质灾害情况,它以多样性以及广泛性特征得到了政府部门的广泛关注。 四川省冶金地质勘查局六0五大队四川彭山 620800摘要:最近几年,时长出现地质灾害情况,它以多样性以及广泛性特征得到了政府部门的广泛关注。在这一现状下,我国均加大了对地质灾害的分析和解决力度,制定了相应的防范措施。不过,在地质灾害防治期间,要想取得良好的成绩,实现全方面发展,仍需要诸多努力。在本文中,主要分析了地质灾害的具体成因,提出了相应的治理对策。 关键词:地质灾害;类型;特征;成因;治理对策因为地球是人们赖以生存的环境,因此,地质环境成为了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如果地质环境受不良因素损坏,那么就会威胁到人员健康,对社会发展产生不良的影响,与此同时,还不利于我国建设。最近几年,在我国各个区域内,时长发生地质灾害情况,这一情况的出现不仅使得人民群众受灾严重,并且还对国家产生了很大程度的损失。所以,我们必须全面认识到地质灾害的具体成因以及出现情况,制定出相应的对策进行处理和预防。 1、地质灾害的特征和分类情况 从当前情况来看,我国地质灾害大致包含以下几种类型,如下所示: ①自然环境引起的地质环境问题,这一现象被称之为第一环境问题,并且此种灾害不以人的因素所转移。在出现的灾害问题中,一般都是随着人们对自然环境的损害而引起的,特别是因为人员没有合理化开发,从而对能源产生的不利影响。并且,地质灾害的出现也会致使通信、水坝以及铁路等受到严重的损害,出现生态环境问题。我国地理位置比较的特殊,周围环境较为多变,地质构造十分复杂,存在着承载能力低等问题。 ②人为因素引起的地质灾害问题;从地质环境以及地质损坏程度入手,可以将其划分为突发性地质灾害以及缓慢性地质灾害两点。所谓突发性地质灾害,便是人们常说的崩塌、泥石流、裂缝等情况。而缓慢性地质灾害则是环境地质灾害,它体现为水土流失等。 2、地质灾害的具体成因 产生地质灾害的主要原因是基于地形地貌以及气候条件等多项因素的共同作用,再加上人员因素的影响,这些现象均加大了自然灾害的出现概率。 ①在进行矿产资源开发以及挖掘过程中,不具备规范性,有的开采人员自身的安全意识较低,当实施开采工作的时候,时长发生不合理或者没有按照规范需求开采的情况,此种现象一般是因为过于追求经济效益,使得人为不合理开采,对于安全工作的重视程度较低,预设的矿柱较少,长时间下来的话,会使得应力失去稳定性,形成塌陷事故等。 ②当前,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快速提升,土地资源日益缺乏,人们不断的实施边坡开挖工作,政府则大面积的修建公路,如何一来,便形成了人工高陡切坡情况。在应力不平稳的情况下,很容易发生山体滑坡等灾害问题。 ③在河流断面上修建了较多的水利工程以及山区水库等,下游河段水流出现了一定的改变,由于受特殊因素影响,使得堤坝决堤现象出现,地质灾害发生,比方,泥石流、山体滑坡等。此外,拦水坝的渗漏以及水土流失现象,从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土地软化性能,致使地质灾害发生。 ④人们严重损坏了环境,使得地质环境有了明显的改变,基于利益的诱惑,出现了大量砍伐森林、损坏植被的行为,这一现象严重影响了生态环境的均衡性,不利于实现人和自然统一发展,使得水土流失现象明显,为地质灾害出现提供了较大概率。 ⑤常年降雨也是引发地质灾害的基本因素,降雨使得雨水全面渗透到了山坡内,坡体压力增加,新滑坡产生,最终引发了地质灾害情况。 ⑥在发生地震灾害之后,地面以及山坡的岩体产生松动现象,对于岩体自身稳定性造成了不利的影响,使得滑坡以及塌陷情况发生。 3、地质灾害的治理对策 3.1构建科学完善的地质灾害预警机制 对于科学完善预警系统的构建,充足的实践经验和理论基础,这是非常重要的。通过分析不同区域的地质灾害情况,制定和当地区域相符合的地质灾害防范体系以及应急预案,并且加以确定,明确落实每个人员自身的职责。相关部门管理人员应当构建地质灾害预警系统,大力监督和控制地质灾害情况,定期颁布有关地质灾害变化的数据,加深工作人员对于地质灾害的了解,以此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出相应的地质灾害预防对策,将灾害出现的机率降到最低,与此同时,在相抵区域内,还应当成立地质灾害防范电子网络平台,这是强化地质灾害防范的基本方式,在该项平台运行期间,可以将不同区域地质灾害现象传递到相应部门内,以此为这一区域灾害防治措施的制定提供主要的依据,增强地质灾害防范的针对性。此种方式可以将地质灾害防范工作覆盖于整个区域内,并且全部集中于监督区域内,在灾害防范期间实施动态性监督控制,以此实现风险的消除。 3.2因地制宜的实施综合预防工作 在实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时候,除了要提升人员自身的安全理念和建设完善的管理体系之外,还要因地制宜的实施综合性预防工作。在人们生活期间,政府必须多加鼓励人员实施植树造林、保护水资源等工作,尽可能减少水土流失现象的发生,科学化管理矿产资源开展阶段,整体性规划,禁止出现盲目开采现象。另外一点,当构建水利工程的时候,要制定相应的措施来减少渠道方面的渗漏,缓解土地软化作用,从一定程度上避免地质灾害的出现。更为重要的一点是,各个区域要从实际情况入手,给予资金以及技术上的支撑,将地质灾害治理工作最为重点任务对待,一切从保障人民安全为核心点,统筹规划。另外,还要构建快速救援队伍,为灾区提供相应的帮助,尽最大程度的减少损失。 3.3大力宣传地质灾害安全工作,增强人员自身的安全意识 相关部门应当大力宣传地质灾害安全工作,加强人们对于地质灾害的认识程度,明确了解到地质灾害对于人员生活的影响,在强化灾害意识到基础上,保障地震到来之前可以采取合理的方式来应对风险情况。比方,可以定期开展地质灾害知识讲座、组织广播电视讲座等,在不同区域内制作地质灾害教育宣传栏,以此确保灾害来临之前及早做好预防,从容应对灾害问题。通过实施宣传教育工作,使得它们越来越重视灾害现象,增强自身安全意识。

岩土工程地质灾害成因及防治

岩土工程地质灾害成因及防治 发表时间:2015-01-26T13:51:39.863Z 来源:《防护工程》2014年第11期供稿作者:尹维坤 [导读] 对于岩土工程地质灾害的防治要贯彻“预防为主,整治为辅”的原则,加强对地质灾害的预防和检测 尹维坤江西省核工业地质局二六五大队江西鹰潭 335000 摘要:地质灾害是指由于自然因素或者人为活动引发的危害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或使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环境、资源发生严重破坏的地质现象。面对频繁的地质工程建设,各种的自然资源逐渐地呈现出匮乏的趋势,而且地质环境和生态环境都发生了变化。地质灾害不仅破坏各种工程设施,还会造成巨大经济损失,严重影响到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文章针对岩土工程地质灾害的成因及防治措施进行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实际意义,供大家借鉴参考。 关键词:岩土工程;地质灾害;成因;防治1.岩土工程与地质灾害的内涵自改革开放以后,我国产生了一个新的学科——地质工程学。地质工程学,是研究与解决从规划到竣工乃至工程运行后效的全过程的与地质有关的工程问题的科学。地质工程学研究范畴涵盖岩土工程和地质灾害防治两个方面。岩土工程是指工程建设中涉及岩土体的开挖与加固;地质灾害防治工程是对自然或人为作用产生的有害地质现象进行防范与防治。后者包含了更全面地对地质生态环境合理开发与管理的思想。 地质灾害是由于地质环境的变化以及地质活动的异常而形成的不良地质现象。它包括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地裂缝、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及沼泽化、土壤盐碱化,以及地震、火山、地热害等。找出岩土工程地质灾害发生的原因以及制定合理的应急方案,通过管理水平上的提高减少岩土地质灾害的损失成了目前岩土工程事业迫切要求解决的问题。 2.地质灾害的成因我国地质灾害按照诱发因素大致可分为两大类:一,由自然因素引发的地质环境问题,属于自然地质灾害;二,由人为活动引发的地质灾害,属于人为灾害。岩土工程引发的自然灾害通常类型多、分布范围广、发生频度高、强度大、影响面宽、损失严重等特点,一旦发生就会对施工人员的生命健康造成严重的威胁。岩土工程地质灾害已经成为对我国经济发展造成巨大破坏,对生态环境造成巨大威胁的主要危害因素。 2.1 自然灾害2.1.1 滑坡。滑坡是指斜坡上的土体或者岩体,在重力作用下,沿着一定的软弱面或者软弱带,整体地或者分散地顺坡向下滑动的自然现象。俗称“走山”、“垮山”、“地滑”、“土溜”等。其产生的原因有地震;降雨和融雪;地表水的冲刷、浸泡;河流等地表水体对斜坡坡脚的不断冲刷;开挖坡脚;蓄水排水;堆填加载;劈山放炮,乱砍乱伐。 2.1.2 崩塌。崩塌(崩落、垮塌或塌方)是较陡斜坡上的岩土体在重力作用下突然脱离母体崩落、滚动、堆积在坡脚(或沟谷)的地质现象。其产生的原因有采掘矿产资源;道路工程开挖边坡;水库蓄水与渠道渗漏;堆(弃)渣填土;强烈振动。 2.1.3 泥石流。泥石流是暴雨、洪水携带沙石和坡面松散破碎岩土体的洪流,它的面积、体积和流量都较大,典型的泥石流由悬浮着大量的粉砂及粘粒的粘稠泥浆推动粗大固体碎屑物组成。在适当的地形条件下,大量的水体浸透山坡或沟床中的固体堆积物质,使其稳定性降低,饱含水分的固体堆积物质在自身重力作用下发生运动,就形成了泥石流。通常泥石流爆发突然、来势凶猛,可携带巨大的石块。因其高速前进,具有强大的能量,因而破坏性极大。 2.1.4 地面变形。地面变形包括地面沉降、地面塌陷与地裂缝。1)地面沉降有自然的地面沉降和人为的地面沉降。自然的地面沉降一种是在地表松散或半松散的沉积层在重力的作用;人为的地表沉降主要是大量抽取地下水,地基软弱夹层没有查清,软基处理不当或设计不合理所致。2)地面塌陷是由于受到地震活动、降雨、地下采矿及大量抽排地下水等因素,土体和表岩在人为或者自然因素的作用下向下方塌陷,并会在地面形成塌陷坑的一种地质现象。地面塌陷按形成原因大致可分为:一,自然塌陷;二,人为塌陷,如坑道排水突水塌陷、采空区塌陷、抽汲岩溶地下水塌陷、水库蓄水或引水塌陷、振动或加载塌陷、地表水或污水下渗塌陷、多种成因复合塌陷等。3)地裂缝是地表岩层、土体在自然因素(地壳活动、水的作用等)或人为因素(抽水、灌溉、开挖等)作用下,产生开裂,并在地面形成一定长度和宽度的裂缝的一种宏观地表破坏现象。地裂缝常常直接影响城乡经济建设和群众生活。 2.2 人为灾害人为活动加剧或加速地质灾害的发生所带来的危害性大大超过正常状态下产生的地质灾害所带来的损失。人类如果大量地向自然界索取资源,就会在进行大量的开发利用之后,特别是矿山的开采,不但使植被遭到了破坏,而且生态环境受到了严重的影响。在所有的地质灾害中,超过一半以上都与人为因素有关。乱砍乱伐、矿产资源的不合理开发等等,都是造成地质灾害的主要原因。 3.地质灾害防治措施3.1 通过植树造林改变当地的生态环境。地质灾害的发生很大原因是由于施工区域生态环境脆弱,承受不起施工对环境所造成的破坏。因此,只有加强植树造林工作,通过生物性措施不断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才能在根本上减少自然灾害的发生。对于灾害频发地,可以采取积极的措施,调动各种力量进行自然保护。将这些地区的自然环境得以改善,在生态平衡的条件下,就会将地质灾害发生的频率降低。 3.2 国家相关部门应加强监督管理,规范人类各种生产开采活动。 据统计,人类活动造成地质灾害的发生的影响远大于正常自然灾害的影响。人为原因导致的地质灾害具有速度快、危害大且危害面积广的特征。因此,需提高人们对地质灾害严重性的认识,使人们具有强烈的预防防治地质灾害的意识。 3.3 不断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的建设。要减少地质灾害对环境以及企业的危害,除了有效地防治与检测以外,还必须加强对地质灾害工程的建设工作,通过对护坡工程、拦截工程以及移民工程的建设,有效地减轻地质灾害对环境的破坏程度,通过不断的加固地层和施工工程,提高施工的进度与施工质量,减少施工过程中出现的安全事故,从而在根本上促进岩土工程的进一步发展。 3.4 适当的避让措施建设。1)雨天避让措施。在暴雨天气采取临时避让措施。对于那些变形山坡比较多,容易引发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地区,要提前做好预防工作,下雨前做好搬迁准备,以便及时躲避,减少损失。2)搬迁避让措施。对一些地区地质灾害危险性大、危害性严重且相对治理防治费用超过搬迁费用或已经做出过防治措施仍多次受到损害或者再建房仍然受地质灾害威胁的,应采用搬迁避让措施,避开地质灾害多发地,尽量减少灾害的损失。 3.5 建立灾害预警系统。现在已经进入到信息时代,利用信息技术建立灾害预警系统,更为有利于灾害的防止。将跟踪技术应用到其中,建立灾情档案以及防止数据库,一旦有相关的异常状况发生,就会迅速地将信息发布出去,从而得到多方的支持。灾情预警系统作为动态的系统平台,可以为有关人员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提供了便利,从而提高了灾情防治水平。 4.结束语地质灾害的发生,与地理环境、地质构造以及当地的气候环境特点都存在着直接的关系。对于岩土工程地质灾害的防治要贯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