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高中化学开展活动探究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高中化学开展活动探究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高中化学开展活动探究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高中化学开展活动探究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高中化学开展活动探究教学的实践与思考关键词:高中化学、活动探究、实践与思考

摘要:高中化学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之一是:通过以化学实验为主的多种探究活动,使学生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强化科学探究的意识,促进学买方式的转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真正内化和实现这一理念,活动探究教学是最佳途径。本文结合具体教学实践,从探究主题选择的广泛性、探究设计的开放性、探究手段的多样性、探究过程的统整性和探究实质的有效性等方面提出了开展活动探究教学的五点思考。

高中化学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之一是:通过以化学实验为主的多种探究活动,使学生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强化科学探究的意识,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真正内化和实现这一理念,活动探究教学是最佳途径。活动探究教学是指在教师指导下,学生以新知识的探索者和发现者的身份,运用已学过的知识和技能,通过设计实验、查阅资料、交流研讨等活动,探究并获取新知识(能力)的一种教学模式。如何正确理解和实施活动探究教学,是高中化学新课改过程中摆在每一位化学教师面前

的问题。笔者结合具体的教学实践,提出以下五点思考。

一、探究主题选择的广泛性

探究主题的选择是开展活动探究教学的首要步骤,是实现活动探究教学的必要条件。高中化学新教材(以鲁科版必修为倒)设置了许多“活动〃探究”等活动性栏目,如“配制一定体积的溶液并表示其组成”、“不同价态硫元素的转化”、“乙醇的一些化学性质”等等,这些栏目多以学生的探究活动为主,是化学活动探究课题选择的重要渠道。此外探究课题可以是教师根据教学需要,将教材中其它活动性栏目如“观察〃思考”、“交流〃研讨”等整合为活动探究,可以是学生基于自身兴趣提出的探究问题,也可以选择生活中的现象、问题作为探究主题。可以说活动探究主题的选择是广泛的,资源是丰富的,但要坚持可操作性、必要性和科学性等原则。

【教学案例1】与“门捷列夫”同行——自制元素周期表[研究背景]“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是高中化学学习中的重点和难点,作为理论知识有较强的抽象性,学生在学习时面对静态、平面的周期表感到枯燥乏味,学习效果差。为此学生提出根据元素周期律,自己寻找制作材料动手制作形态各异的元素周期表。

[研究过程]分组分工——查阅资料——设计思路——寻

找材料——动手制作——修改完善——交流展示

[研究成果]全班共制作6件作品,如图所示。

二、活动探究设计的开放性

开放性是活动探究教学最显著的特性。活动探究教学从实质上讲就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就和传统的以传授结果为主的教学有着本质的不同。它要求教师不能设计过多的教学事件来干预学生探究的过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要给学生以自由创造的空间,让学生自主安排活动方式、活动内容。当然,开放性决不意味着放任自流,整个探究活动必须处于教师的引导、控制之下,这就要求老师在计教学时充分地估计学生学习现状、探究内容的难度等问题。

【教学案例2】测定纯碱样品(含NaCL杂质)中Na2CO3的质量分数。

[提出问题]已知某纯碱试样中含有NaCL杂质,需测定样

品中Na2CO3的质量分数。请同学们首先考虑定量分析有几种方法(引导)。

[学生思考、交流]学生讨论后得出三种定量分析的方法:①气体分析法;②沉淀分析法;③滴定法。

[分组设计方案](以下为学生设计的不同方案)

方案I:气体分析法设计原理:2H++CO32-=H2O+CO2↑,装置如图3

方案II

①Ca2++CO32-=CaCO3↓

②Ag++CL-=AgCL↓

实验步骤:

①取一定量样品,配成溶液;

②加入足量CaCL2溶液(或加入足量硝酸酸化的AgNO2溶液),得到碳酸盐(或AgCL)沉淀;

③过滤、洗涤、干燥,称量沉淀质量;

④计算。

方案III:因为纯碱溶液呈碱性,可利用酸碱滴定法测量,其设计步骤为:取一定量样品溶液,加入酸碱指示剂和标准酸液,滴定,计算。

[师生共同评价](此过程很重要,保证学生下面的活动探

究能够顺利开展)。例如对方案I,经师生共同讨论又得出如下改进装置,如图4、图5所示。

三、活动探究手段的多样性

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素质教育要求的不断提高,现代教学设备(媒体)在化学教学中的逐渐运用,活动探究也呈现也更加色彩纷呈的多样形式。我在高中新课程化学教学实践中,将数码摄像机、投影仪和传感技术等现代教学手段应用于活动探究教学中,产生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教学案例3】利用pH传感器探究绘制酸碱中和滴定曲线pH传感器可以检测溶液的pH,利用pH传感器监测滴定过程中溶液pH的变化,借助计算机可以直接绘制出pH在滴定过程中变化的数据曲线即滴定曲。如图6、图7所示:

在活动探究教学引入现代教育手段,不仅使探究过程中的变化更为明晰、现象更为清楚,而且有些活动可以从定量的角度反映探究过程中的变化,还能促使学生了解先进的科学技术,获得科学的学习方法,形成正确的学习态度。

此外积极开展自制实验(教具)可以丰富活动探究内容。自制实验(教具)因其兼有教育性、直观性和创新性,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还能有效提高教学质量。科学性、趣味性、创新性是自制实验(教具)的基本要求,制作材料环保易得、制作方法简捷安全、制作效果直观明显是自制实验(教具)的基本原则。

四、活动探究过程的统整性

活动探究教学要求指导教师要从系统科学出发,对探究活动的目标、内容、过程、总结等诸多要素进行周密安排。一般

来说,活动探究过程应包括以下几个环节:

在教学实践中,老师可能更多的是关注“设计活动方案”、“总结规律”等几个环节,不注重探究过程的统整性,如对学生“预测与猜想”环节指导不足,往往只是一句逞过流于形式,导致教学效果不明显。我在下面的案例(片断)中,重点说明“预测与猜想”环节在整个探究过程中的作用。

【教学案例4】镁在二氧化碳中的燃烧(片断)

[提出问题]镁是较活泼的金属,它的还原性较强,根据镁在气氛中燃烧的现象,预测把点燃的镁条伸入二氧化碳中的实验现象,并对自己的预测做出解释。

[学生预测]剧烈燃烧的镁条伸入二氧化碳集气瓶后熄灭。解释:出于在集气瓶中充满了二氧化碳,没有氧气,而且二氧化碳不助燃,所以镁条熄灭,燃烧停止。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的预测,教师可以了解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在学生原有认知的基础上组织活动探究。从预测结果后,学生已经掌握了初中化学中提出的燃烧必须满足的条件,为后续的探究打下良好的基础。

[活动探究]学生将镁条在空气中点燃后伸到二氧化碳集气瓶中。

[学生表现]学生认真观察实验现象,以验证自己的预测和解释。当镁条在二氧化碳中继续燃烧时,学生面露惊讶,怎么镁条在二氧化碳中还能继续燃烧呢?

当实验现象和学生自己的预测有明显差异时,学生产生了强烈的认知冲突,思维和学习情绪达到新的兴奋点,求知欲望强烈。此时学生的认知从“平衡”转向“不平衡”,为“新平衡”的形成打下基础,从而有效地提高活动探究教学的效果。

五、活动探究实质的有效性

活动探究教学因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适应时代对人才的要求,而成为新课改中的主要教学方式。但是容易使部分老师产生一切知识都应该通过活动探究的方式获得,在教学实践中走上“活动探究”唯一道路,活动安排得过多过滥,追求表面上的热闹,其结果必然使活动探究教学误入歧途。我认为活动探究教学需要老师转变理念,从实际出发,遵循“设计科学,指导有度,全员参与”的原则,从而使活动探究教学真正有效起来。“设计科学”要求老师在设计活动探究教学时,既要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给学生更广阔的思维空间,又要落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以期达支活动探究的本质目的;“指导有度”要求老师在进行活动探究教学

中,在善于“收”的同时要敢于“放”,积极创设机会让学生自己去探究问题,避免出现“教师装药、学生放炮”等伪探究活动;“全员参与”要求老师在组织活动探究教学时,要鼓励小组每一个成员都主动地参与探究,并在活动探究中承担一定的任务,发挥一定的作用,而不是有的成员包揽所有的探究活动,有的成员则被边缘化,只能跑龙套。

总之,活动探究教学促进了学生化学学习方式的转变,使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变为“自主学习”,从“接受式学习”转变为“发现式学习”,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但目前的活动探究教学还处于逐步完善阶段,还存在一些问题,诸如学生自己提出探究内容的能力还有待提高、学生对于身边的化学现象还缺少发现、缺少提问等等,这也是以后的教学中我们要加强的地方。为了更好地担负起培养人才的重任,我们应共同努力,在活动探究教学的创新上加大研究力度,力求有所突破、有所创造。

参考文献:

[1]《高中化学课程标准》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年4月版

[2]高中化学教材山东科技出版社 2005年8月版

[3]《探究教学的学习与辅导》中国人事出版社 2003年1月版

[4]程波、刘勋“探究性实验”在新教材实验教学中的实践与

思考安徽教育科研 2009,3

高中化学课堂教学评价标准

十堰市普通高中化学课堂教学评价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素质教育、课程改革理念为指引,以《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为依据,以课堂高效为出发点,以培养科学精神,落实人文素养为抓手,引领教学创设有利于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掌握科学方法,养成科学习惯,培养爱科学、用科学的良好品质。 二、化学课程的基本理念 1.结合人类探索物质及其变化的历史与化学科学发展的趋势,引导学生学习化学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形成科学的世界观。 2.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和将要经历的社会生活实际出发,帮助学生认识化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关注人类面临的与化学相关的社会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参与意识和决策能力。 3.通过以化学实验为主的多种探究活动,使学生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强化科学探究的意识,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4.充分体现化学课程的人文内涵,发挥化学课程对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积极作用。 5.积极倡导学生自我评价、活动表现评价等多种评价方式,关注学生个性的发展,激励每一个学生走向成功。 6.为化学教师创造性地进行教学和研究提供更多的机会,在课程改革的实践中引导教师不断反思,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三、化学教学设计的基本理念 1.从一元向多元发展:从强调“双基”到课堂教学知识、技能、生活经验、情感陶冶等多种取向并存。 2.学科知识承载的教育价值更大:树立在关注学科知识基础的同时,强调与现实生活、学生经验的联系,强调实际应用,加强方法、应用、探究等方面的内容,以及学科间的整合与综合。 3.知识逻辑向学生活动转化:教学进程设计:活动——体验——表现,关注学生主动参与,让学生在观察、操作、讨论、质疑、探究中学习知识。 4.促进学生在活动中体验与发展:以参与、合作、探究、体验为特征,建立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学习方式。 四、化学课堂教学的特点 1.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具有坚持真理的科学精神。 2.充分体现化学知识的教育价值与功利作用。 3.以化学问题为教学的起点,以自然科学方法论贯穿全过程的指导。 4.以化学用语为工具,将学生的直接经验和书本知识有机建构。 5.不同的学生可学习不同的化学,从生活走向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

浅谈高中化学教学中的概念问题

浅谈高中化学教学中的概念问题 发表时间:2013-05-14T14:02:43.263Z 来源:《现代教育教学导刊》2013年4月供稿作者:宋娜[导读] 要使学生真正理解概念,仅依靠积累一些感性认识,有时是不够的。河北武邑中学(053400)宋娜 在日常高中化学教学中,笔者经常遇到这样一类情形:一方面教师为了能把一个复杂的、陌生的概念讲得浅显易懂而绞尽脑汁,另一方面学生依旧是一听就懂、一用就错。其实这是由于学生常常不明白概念学习的目的和意义,也很难把握概念的真实意义,尤其在一些理论性较强、较为抽像的概念的学习中,如化学平衡、等效平衡、胶体等。并且教师在概念教学过程中也很少注意这方面的教学,他们简单地把中学化学的学习转化为“学概念、用概念”。他们认为中学化学的学习关键在于学生会不会解题,会不会用他们传授的“经验”进行解题。学生也很少考虑这些问题,他们常觉得化学书本很容易学。书本上的概念很少,内容也不多,要识记的概念很少,要识记的笔记却有很多。对于解题,只有多练习,才能熟能生巧。在目前的中学化学概念的教学过程中,常见的教学方式是教师直接给出概念的定义,然后是所谓的理解概念,即从概念的定义语言中讲清概念语言的内涵和外延,凭教学经验告知学生在解答习题时应注意的事项,最后举例、讲解相关习题。这种教学模式实际上是对概念的语言信息进行讲解,是从语言的角度构建概念的意义,概念的构建过程实质是语言学习,而非真正的概念意义的构建。 1 教师需要了解化学概念在学生头脑中建构的理论依据 根据同化理论的教学原则,概念的形成主要依据同化机制,根据同化的两个前提(新学习的概念具有逻辑意义;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中已具备同化新概念的适当前位概念)组织教学。如果我们把化学概念看成一个图式的话,构成化学概念的几个部分便是这一图式的变量或通道。在化学概念教学中,学生化学概念的形成是一个从对化学概念的感性认识出发,经过抽象、概括而达到对化学现象理性认识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它首先是建立在以往经验的旧概念和新知识联系的基础上,然后通过新知识与原有化学概念的相互作用,构建新的化学概念。这一过程正是图式理论所描述的原有的图式可通过“同化”和“顺应”形成新的图式的过程。如学生在初中化学中就已经学习过了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但那紧紧只是从物质得氧或失氧的角度学习,进入高中以后学生仍然需要进一步学习氧化还原反应的知识,这个时候教师就需要在初中化学原有图式的基础上从“物质得氧或失氧元素化合价的升高或降低原子得到或失去电子”的角度来进一步掌握氧化还原反应的知识。 2 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加强概念教学的直观性 化学基本概念的抽象性是学生学习化学的一个心理障碍。概念教学时运用各种直观手段,为学生提供直观鲜明的感性材料十分重要。教师要善于选择和利用典型实验引入化学概念,如学习“化学平衡”和“等效平衡”概念时,老师可选择比较具有典型性的事例,然后通过课堂演示实验并结合多媒体教学课件向学生分析“化学平衡”和“等效平衡”的建立过程,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分析,得出概念。这样不仅降低了教学难度,而且使学生加深了印象,也使学生清楚掌握每个概念的关键之处。此外,对一些难以用具体实物或实验来表达的概念,可借助于模型、挂图、投影、幻灯等教具使学生获得形象的感性认识;或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实际,运用形象生动、比喻贴切的教学语言,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概念。 3 化学概念教学应该考虑学生学习化学的心理因素 对高中学生而言,从注意特征来说,有意注意已经成为主要记忆方式,但又很不稳定,极易受到学科局限、学习环境、个人好恶等不利因素的影响而发生转移。脆弱的心理因素,又使学生在学习化学概念过程中容易产生畏难情绪。因此,教师要善于通过各种途径创设问题的情境引导学生将在课堂所学的化学知识与周围的具体实例结合起来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和掌握,如胶体、原子轨道、杂化等概念。通过创设问题情景引发学生的个人认识,核心目的是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教师通过实验或“不一致事件”等多种途径来引发学生的已有认识,如取代反应、加成反应、元素的金属性与非金属性等概念。创设情景的问题应该是学生感兴趣的社会问题或与学生的日常生活比较接近的或学生对其具有一些模糊认识,这样的问题才更能引起学生的个人认识。问题可以由老师直接提出,也可以通过实物展示或简短的实验引起学生的思考,或者由所谓的“常识”问题提出,如萃取、反应热、沉淀溶解平衡等,甚至在课题教学情境中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4 要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积极性 要使学生真正理解概念,仅依靠积累一些感性认识,有时是不够的。在概念教学中,教师要在感知材料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通过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思维活动,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思维加工。在分析感性材料时,提出相关问题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将感知到的现象与物质的组成、结构、运动和变化等联系起来,从而调动学生思维积极性。换句话说,在化学概念的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充分运用各种直观教学手段,包括实验直观、语言直观和多媒体课件直观,帮助学生理解概念,注意运用问题启发学生思维,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同时要指导学生利用原有认知结构中适当的概念图式来学习新概念;注意概念教学的层次性,不断深化和发展概念。 最后,依据现代教学理论,笔者提出如下教学策略:①灵活运用生动直观的形象,使学生获得有关概念的感性材料知识;②巧妙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化学概念的形成过程中;③前后衔接,温故知新,实现概念同化;④循序渐进,引导学生逐步深化和发展原有概念,建立对新概念的认识;⑤突出强化对概念中关键字、词的理解,加深记忆;⑥横向联系,纵向梳理,建立概念知识网络;⑦优化学习策略,提高认知水平和解题能力。 化学概念是化学学科建立和发展的基础,它能深刻地反映化学教学过程的最本质特征,因此,加强化学概念的教学,能使学生对化学所研究的物质及其变化的认识不致停留在低级的感性阶段,能使他们更完全、更深刻地认识化学所研究的具体物质及其变化规律。所以,我们在教学中必须予以足够的重视,充分发挥概念教学的重要作用,使知识和技能形成完整的体系;使学生牢固地、准确地掌握化学概念,综合地运用化学概念,进而进一步提高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高中化学教学论文 浅谈中学化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浅谈中学化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如何学好化学这门自然科学课是大家所关心的问题,除了在课堂上化学知识的传授外,在化学教学中还有其他的一些问题值得我们去注意和参考。比方说怎样才能将化学实验做好,实验在化学这门学科的学习过程中是一个很关键的环节。并且怎样通过对化学这门课程的学习,将自己的所学发挥到社会中去。将化学与社会环境联系起来,这也是我们将要思考的问 题。下面我就来谈谈初中化学教学中的一些问 题。 一、论化学实验中学生的心理障碍及防治 在化学实验教学中,不少学生会出现的实验心理障碍,诸如:不重视化学实验的心理;抗拒性逆反心理;不注意观察实验的心理;盲动随意的心理等等。这些心理障碍的存在,不仅影响了化学实验的正常进行,而且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必然会产生消极的影响,使学生的学习能力降低、禁锢学生潜力的发挥,阻碍着学生通过化学实验获得真知。 例如:轻视化学实验的心理 学生在做化学实验或看演示实验时,会问教师:“实验操作考不考”、“实验考不考”,学生中也时有冒出“考试只要求笔答,又不考操作”等言语。学生认为:化学实验可做可不做,到考试时背背记记就会考得出的。在他们看来做实验不如看实验,看实验不如讲实验,背实验。 学生的学习活动建立在健康的大脑机能基础上,学生通过积极的心理活动接受教育的影响,而轻视化学实验的问题是违背了学生科学认识的原则,影响了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已经为人材培养带来不良影响,也造成学生化学实验能力的削弱。在化学实验教学中,我们的具体做法是开设课外实验,例如:无土栽培花草用的植物营养液的配制,测定大气中固态沉降物含量,快速测定血液中CO含量等的实验,让学生多做实验,让他们亲身体验,可给他们带来学习化学的情趣,激发进一步学习的兴趣,让获得知识经验和行为变化协同发展,促使学生产生持久的学习兴趣;同时,加强学生实验的意识,让学生在实验中充分发挥人的大脑左右两半球的优势,只有在用化学知识武装学生的同时,引导他们有的放矢地做好实验,使化学知识经验不断地内化,才能使学生健康的心理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对学习起到良好的心理作用,再则,要淡化对分数的追求,真正把学生从应试教育的轨道上拉回到素质教育的轨 道上来。 抗拒性逆反心理 有的学生在做固态物溶于水的搅拌操作时,会故意用玻棒把烧坏敲得叮当响;有的在用固态物制气体实验中,故意将已冷凝在试管口的水滴回流到灼热的试管底部,至使试管破裂;有的故意用鼻直接嗅闻气体,也有的不愿做规定实验,却要做其他实验等等.这是学生在化学 实验中表现出的抗拒性逆反心理, 抗拒性逆反心理的产生是由于情感、思维、意志等心理因素与其从事的活动产生困扰时,心理倾向活动会产生反向作用,导致行为向着事物要求的反面行事.中学生这种逆反心理倾向尤为突出.化学实验中学生的逆反心理倾向活动往往会造成实验失败、仪器破损,或者实 验环境受到影响.因而在化学实验教学 中要求学生做什么,或不做什么,必须讲清理由,使他们采取正确的行动,同时了解学生心理活动特点和变化,灵活地运用逆反心理的潜在心理术,使学生的逆反心理来一个180’大转弯.例如:我们在教学中发现少部分学生经常用直接嗅闻试剂气味的力?法区别试剂,还理由实足地说,体检时就是直接嗅闻气味.在一次课外实验中,我们将这些学生带到通风橱边,让他们用嗅闻气味的方法做区别物质的实验,井告诉他们使用通风橱的方法.结果这些学生

高中化学教学论文 浅论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方法

浅论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方法 【摘要】现在的高中化学课堂,其教学模式大多还是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课堂教学效率低,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难以得到发挥,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得不到提高。本文论述了新课程理念下高中化学课堂有效性教学策略。 【关键词】转变观念;化学课堂;有效教学;新课程策略 The high school chemistry classroom instruction method initially searches Li Suibao 【Abstract】Present’s high school chemistry classroom, its educational model take the teacher as the central traditional teaching, the classroom instruction efficiency is mostly low, the student studies the initiative obtains the display with difficulty, student’s innovation ability and independent study ability cannot have the enhancement. This article elaborated under the new curriculum idea the high school chemistry classroom valid teaching strategy. 【Key words】Transforms the idea; Chemistry classroom; Effective teaching; New curriculum strategy 现在的高中化学课堂,其教学模式大多还是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尤其是农村学校更为突出。此教学模式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也有利于教师组织课堂教学活动,有利于教师对知识的系统传授,但却忽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课堂教学效率低,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难以得到发挥,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得不到提高。 建构主义认为,只有在真实世界的情境中才能使学习更为有效,学习的目的不仅是让学生掌握系统的学科知识,而且要能真正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现实世界中的实际问题。新课程改革倡导的是通过给学生创设情景,让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强调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去享受获取知识的乐趣。那么要改变目前陈旧的教学模式,如何实施课堂有效性教学呢? 1 教师的观念必须转变 要转变目前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关键在教师观念的转变,必须融入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其实我们一线的教师心中也有难言之苦,也想跳出这繁重的教学模式,但是社会认可的学校每年高考升学率、一本上线率,要改变这种状况,教育评价机制必须改变,不过那是教育行政部门思考的问题。 教师首先要转变观念,变“我教你学”为“你学我导”,变“偏爱优生”为“重视学困生”,变“只教书不育人”为“既教书又育人”,变“先教后学”为“先学后教”,变“师道尊严”为“师生平等”,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要真正做到这一点确实不易。教师放心不下学生,老是想到学生对所学知识掌握了吗?其实大可不必,只要通过学习新课程改革理论,明确新课改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培养学生终生学习的能力。大家反思一下这些年的教学,其实学生在中学学习的知识到底在他们一生中留下了多少,很多知识要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去运用。所以,在学校关键是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 2 有效教学 什么样的教学才是有效的呢?这是我们教师长期思考的问题,我认为教师应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在构思教学活动时有“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的思想,以少时间、少精力和少物力,让学生获得更多的收效的教学就是有效教学。有效教学的效果不是只看考试成绩,关键看每位学生的个性进步和发展,要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学生。教师在教学中要关

高中化学课堂教学评价作用

高中化学课堂教学评价作用 摘要:如果教师在课堂能选择恰当的时机、以专业的眼光、欣赏的视角对学生进行评价,势必可以促进学生的深度体验和全面发展,所以教师要尽可能使用专业化的语言,以欣赏的视角鼓励和赞美学生,这样才能使学生享受课堂、从而进一步促进其发展。 关键词:高中化学;教师;评价 1、案例背景 实施新课程以来,笔者所在学校每学期都围绕一个主题来开展校本教研。本期主题是:核心问题教学中的课堂教师评价研究。核心问题教学模式包含四个环节:提出核心问题——解决问题——反思提升——运用反馈。核心问题教学模式的目标是促进学生的深度体验和发展。本期的主要目的是通过研究课堂中教师对学生的语言评价对学生的影响,以发现:怎样的教师评价才能够使学生积极投身于核心问题的探究过程,从而促进学生的深度体验和发展? 2、案例简述 公开课由A老师承担,课题是高中化学选修四第三章第三节《盐类的水解(第一课时)》,所设计的核心问题是:测定盐溶液的酸碱性,探究盐溶液呈现不同酸碱性的原因。在教学过程中有三个片段值得我们思考: 片段1:在解决问题环节,学生甲上讲台分析盐溶液呈现不同酸碱性的原因: 学生甲说:“我们组选择了碱性和酸性的溶液进行分析。我们首

先分析了盐的组成,发现盐的组成与其酸碱性相关。强碱强酸盐显中性,强碱弱酸盐显碱性,强酸弱碱盐显酸性。以氯化铵溶液为例,在它的溶液中有四种离子,NH4+、Cl-、OH-和H+,其中NH4+和水电离产生的OH-结合生成了NH3·H2O,促进了水的电离。” A老师评价到:“甲说得很好!在他的分析中,我看到了化学基本方法——分类法的使用;化学基本观念——微粒观的建构;化学学科观点——结构决定性质的体现。非常精彩!” 全体学生鼓掌!学生甲很兴奋地走下讲台!同时又有两个同学举手踊跃发言! 片段2:在交流讨论环节,学生乙上讲台展示本组同学讨论的结果时: 学生乙说到:“我们组选择了醋酸钠溶液来分析。因为CH3COO-是弱离子,它就可以跟水电离出的H+结合生成弱电解质CH3COOH,导致OH-和H+的浓度就不同,所以就呈现碱性。” 该学生说到此处的时候,A老师打断她的发言,问到:“那么在这个溶液,OH-的浓度变了没有?” 学生乙:“没有变。” A老师:“真的吗?请大家帮她想一下!” 没等全班学生思考,A老师就面向全体学生说到:“OH-的浓度肯定变化了!因为水的电离被破坏了,这就是我们平衡移动思想的体现!” 接下来,A老师就自行总结和分析了为什么醋酸钠溶液显碱性,

优化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研究 谷旺强

优化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研究谷旺强 发表时间:2018-12-26T16:55:30.277Z 来源:《基础教育课程》2018年12月23期作者:谷旺强[导读] 学校和高中化学教师必须想方设法的去提高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效率,不断改善自身的教学方法,利用一些有益的教学手段,创新教学模式优化其教学。 谷旺强(四川省武胜县烈面中学校四川武胜 638400) 摘要:根据新课改的要求和高中化学新课标的要求,化学教学必须采取有效措施,优化其教学,实现高效的化学教学。学校和高中化学教师必须想方设法的去提高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效率,不断改善自身的教学方法,利用一些有益的教学手段,创新教学模式优化其教学。本文针对这一问题,展开分析,希望对高中化学教学能具有一点意义。 关键词:优化;高中;化学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6715 (2018)12-002-01 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我们不由对在新课程实践中存在的一些困惑进行深深地反思:由于存在着教学内容面面俱到而又面面浮浅、知识很难形成体系、课时不够用和课后练习与教学进度脱节等来自教材和课程的困惑;存在着没有现成的经验和方法导致惯性教学、学生活动影响教学进度、探究难以建构知识体系等来自教师的困惑:存在着实验室建设、教学资源、网络资源跟不上课改步伐等来自教学资源的困惑。只有对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设计、教学方法、课堂教学结构、教学资源的运用进行深入的反思、总结和改进,才能真正提高新课程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化学课堂才能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1 转变教学理念是优化课堂教学的前提 新课程教学的依据是课程标准,教师是新课程实施的重要课程资源,因为教材的缺憾与空白靠教师去圆满,教材的运用与开发靠教师去创造。教师要从“教教材”转变为“用教材”,通过有效的校本教研活动,根据学情融入自己的科学精神和智慧,进行重组、活用,使预设进尽可能得到精彩的生成。因为预设与生成都是精彩的课堂教学不可或缺的两个方面,预设水平高且能不断生成的课,才算是精彩的。过分强调预设缺乏必要的开放和不断的生成,就会使课堂教学变得机械、沉闷,使师生生命力得不到充分发挥:单纯依靠开放和生成,缺乏精心的准备和充分的预设,课堂教学则会变得无序、缺乏目标和计划,也不会有良好的生成效果。因此,教师只有在精心预设的基础上,针对教学实际进行灵活调控,追求动态生成,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才能在预设与生成的融合中达成。 2 选择适应课改的教学方法是优化课堂教学的关键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重在得法,贵在用活,课堂教学是一门极其复杂、内涵非常丰富的艺术。教学是个千变万化的动态系统,不能刻意追求和照搬某一种模式。只有科学性、灵活性、创造性使用教法,才能适应课改要求。新课程提倡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方式,但并没有否认传统的启发式、讲授式教学等方式,只是以往的教学方式太单一,不能满足不同特点、不同学生发展的要求。任何教学方式本身都是中性的,用得好是好方法,用得不好就是坏方法,它的功效发挥取决于多种因素的和谐,所以要克服形式主义。教师的教学方式在新课程教学中是否适用,一要看是否体现了新课程理念;二要看是否有利于实现教学目标;三要看是否与教学内容的性质相符:四要看是否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五要看教学技术手段的使用是否得当;六要看是否有利于教师发挥自己的教学优势。 3 教学过程必须凸现三维目标是优化课堂教学的根本 (1)创造和谐的学习环境、进行良好的情感教育。给知识注入生命,知识因此而鲜活;给生命融入知识,生命因此而厚重。新课程首先要致力于营造一种平等、和谐、支持性的学习氛围。要激发学生的主体功能,教师要善于为学生创设学生心理自由、愉悦、健康、安全的学习环境,给学生以友爱、平等、快乐、成功的享受,营造出具有真诚接受和理解为特征的课堂教学氛围,使学生意识到自己在一个群体中存在的价值。这就要求在师生互动时,教师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学习,鼓励质疑问难,发表不同意见,让学生能够充分的倾述,教师表现出热情、信任,在充分倾听的基础上进行有效指导、有效激励,形成师生“互动流”,并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目标的达成中体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2)设置良好的教学情景、合理开展适度教学。学生有效学习的必要条件是学生具有一定的学习心向。创设优良的学习情景就是把学生的注意力全部集中到当前所要解决的问题上来,一方面为学生指明学习的方向,明确学习的目标;另一方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唤醒学生的学习需求,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学习情景通常以问题形式体现,好问题的要求是:一是问题有价值。问题对达成目标有贡献,有必要,有价值。教学中千万不能由“满堂灌”变为“满堂问”。二是问题具有挑战性。问题能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如设计知识陷阱、设置知识墙等。教学中要克服“填鸭式”的随口问。三是问题符合可行性原则。问题的难度应控制在学生学习的最近发展区,即“跳一跳能摘到挑子”,满足学生的成功感。四是问题要接问题,问题要套问题,形成问题链,引导学生思维不断深入发展:同时要给学生留足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并恰当地运用实验与现代技术等手段。提问技巧贵在以人为本、把握好度。 (3)创造有效的学生思维、提倡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论认为:学习是无序到有序的结构化了的过程。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是不断顺应和同化的建构过程。教学过程好不好的标准,主要是:一看课堂师生互动是否有效、学生是否人人参与、教学流程是否有创意、学生的思维是否产生碰撞和智力是否得到挑战、师生的个性是否张扬等;优良的教学过程是以有效实现“过程与方法”课程目标为前提的,要求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是“平等中的首席”;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教师教和学生学彼此形成一个“学习的共同体”。二看学生的智力是否集中在教学重心相关的重要观点上。 总之,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教材中的实验不可能面面俱到。我们可以对教材上一带而过的实验,进行深入地研究。引导学生充分关注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以及现实的生产,生活问题,让化学的学习“活”起来。 参考文献: [1]李绍杰.浅谈如何优化高中化学课堂教学[J].教育实践与科研,2012(2) [2]宋玉芳.高中化学学习方法的选择与优化[J].教育教学论坛,2010(3)

浅谈高中化学教学

浅谈高中化学教学 发表时间:2011-10-08T15:03:51.647Z 来源:《魅力中国》2011年6月下供稿作者:樊淑芳[导读] 高中化学和初中化学比较起来,课程内容在深度、广度和难度方面增加了很多,学生学习起来比较困难。 ◎樊淑芳 (山西省繁峙县砂河中学,山西繁峙 034302)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992(2011)06-364-01摘要:高中化学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在许多方面有较大的突破,我们要遵循研究大纲、吃透教材、了解学生、促进学情、认真负责的上好课的过程,让学生的学习轻松起来,达到理想的效果,不打折扣地落实教学任务。关键词:高中化学学习方法和经验;教学实践印证;研究大纲;了解学生高中化学和初中化学比较起来,课程内容在深度、广度和难度方面增加了很多,学生学习起来比较困难。面对一些情况,如何教好这门课,让同学们在规定的有限时间内,学好高中化学,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是较为困难的事情。 我自任教以来经过多年的细心总结,摸索出一些教好高中化学的方法和经验,并通过教学实践的印证,取得了教好的效果。现将主要的经验和方法做一些粗浅的介绍: 一、仔细研究大纲,“吃透”教材 教学大纲是衡量教学质量、评价教学效果的主要依据。它根据专业培养目标,针对课程教学提出了具体要求,并在大纲中明确规定了课程的教学目的、要求等内容。我在教学以前认真研究了教学大纲,对教学大纲的要求做到了心中有数,这样在教学个环节的实施过程中就不会偏离大纲。其次应“吃透”教材,不论教材是什么层次、版本,它都是编者自身的知识结构,也不可避免带有个人色彩和知识的局限性,作为教师首先应对教材内容十分熟悉,了解编者意图,并按教学大纲的要求,理清教材脉络,全面掌握教材体系,对教材内容理出一条主线,然后顺着主线展开、补充,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教师本人的教学特点施教,教学成绩才能达到预想效果。 二、具有高度的工作责任感,备好每节课,讲好每堂课 上课前,教师除了要准备教材上的和本人储备的知识外,更多的是要准备课堂上互动所产生的新知识、因此,在认真学习课本、吃透教材的同时,我还参考了大量的课外资料已扩展思路和知识面。遇到教材上模棱两可或者不太理解的内容时,我经常通过网络进行查找或者请教有经验的教师,努力在课前完全掌握要上课的内容。上课我一般提前10分针到教师,做好有关方面准备和板书设计,以使自己胸有成竹,从容上阵,头绪清晰。上课时,努力做到板书工整,用普通话授课,以良好的精神风貌来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讲授知识注意理论联系实际,经常列举一些日常生活中出现的化学问题,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思想上,以知识的传授为重点转变为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在教学方法上,改变过去的旧模式,通过化学问题的提出,来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并在参与学生开放式的探究活动过程中,引导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 三、了解学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教学要联系实际,不仅要联系科学知识实际,而且要联系学生的思想实际,更重要的要调动学生在教学工作中的主人翁态度。这首先要求老师吧学生置于主人的地位,尊重他们、依靠他们。有时候我会对学生进行一次心理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学习中出现的问题,以及对教学有什么好的建议,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提高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但要调动和保持同学们的学习兴趣是一件相当困难的事情,光凭自己的工作热情和某些组织措施是不够的。刚开始,同学们学习起来都兴致勃勃,但到学习元素化合物部分,有的就说,元素部分好懂不好记,上课明白课后糊涂,还有人反映进度太快、内容太多的问题。后来通过对学生的调查发现,因为元素部分要求记忆的东西多,一时之间难以掌握,最后问题越积越多,产生了畏难情绪。针对这种情况,我采取了三个措施:(一)改进教法,加强趣味性和新旧内容的联系性,以旧引新、讲新复旧。讲新概念、新知识时,利用新旧对比法和前后联系法,寻求它们间的共性和内在联系,找出它们间的个性和区别,从而把新知识纳入到旧知识的网络里,既便于掌握新知识有利于复习巩固旧知识。 (二)用综合对比法对知识进行总结,融会贯通、揭示规律。非金属的四大章学完后,我们花了两节课的时间,进行系统全面的总结。将前面各章的知识综合对比、前后联系、融会贯通、理清脉络、揭示规律。这样学到的知识才能记得牢,用的着。 (三)针对他们的畏难情绪,用亲身感受讲了坚持预习、及时复习,就可事半功倍,变恶性循环为良心循环的道理,现在大部分同学都会在课前抽出时间预习,课后及时进行复习,提高了学习效果。 总之,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只要研究大纲、明确教学目的、认真备课、吃透教材、让学生参与教学、调动学生积极性,就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人民教育出版社。 【2】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化学教学大纲,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6。 作者简介:樊淑芳,本科学历,中学一级教师,砂河中学连续五年“先进工作者”

浅谈高中化学课堂中有效教学

浅谈高中化学课堂中有效教学 发表时间:2012-05-29T16:27:35.280Z 来源:《现代教育科研论坛》2012年第4期供稿作者:李中杰[导读] 高中化学教学必须注重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教与学的方式改革上进行有效性思考。李中杰(邯郸县一中河北邯郸 056100)为了很好适应新的高中化学课程改革,实现学生知识能力发展的全面性和学生素质发展的差异性目标,作为教学活动中最基本构成部分的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学生获取知识及提高能力的主要渠道。因此,高中化学教学必须注重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教与学的方式改革上进行有效性思考。为此,教师要树立有效教学的理念,掌握有效教学的策略,建有效教学的框架;学生要发挥自身学习主体作 用,采取多种有效学习方式,在对教师有效教的基础上能够有效地学,从而整体提高教学有效性。现就高中化学课堂有效教学作一简单探讨。 提高教师课前备课的有效性;有效的课前备课,是实现有效课堂教学的前提和关键。新课改下的化学课堂教学要求结合实际,改革备课形式,丰富备课内容,进行有效备课。其中备课包括备教材、备学生、备板书、备教具等。教师在备课时,在确定课堂教学目的和要求的基础上,首先要备教材,即要从整体上认识教材,并用联系的观点分析教材,在理解的基础上读懂教材,通过反复阅读教材并查阅有关资料,了解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主要特点,结构体例,了解教材的每个单元和每节课的教学目标,重点、难点。其次要备学生,从学生角度来设计课程,要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个性特点和已有知识水平,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后教师备课时要特别注意板书及教具的提前构思和准备,确定板书及教具的书写和使用,有效提高课堂效果。 课堂有效教学要注重多环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教学课题导入要注重有效性;“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好的教学课题导入方法,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凝聚学生的注意力,发挥较强的思维启发性作用。例如,高二化学课程中“原电池原理及其应用”教学课题的导入,可从伏特发明电池的经过开始,从伏特用青蛙做实验,找到“动物肌肉里贮存着电”的秘密所在,再以伏特用两片不同的金属在自己的舌头上做实验、体味口中的滋味的事例为例证,以讲故事的方法引入课题,可以比较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对后面的演示实验格外有兴趣,同时也真正理解了原电池产生电流的原理,这样使教学充满趣味性,在生动的演示与讲解中进行教学,就能引起学生的求知欲,以便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教师要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工具,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现代教育注重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因此,课堂教学要根据由具体到抽象的认知规律和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充分利用投影仪、录像、计算机等现代教学设备以图像、动画、影像、声音等多种媒体来辅助教学,逼真地表现事物的存在和动态变化,以吸引学生的听觉和视觉,帮助学生由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过渡,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目的。例如,在学习“原子结构”时,可以先播放一段原子弹爆炸的录相,然后引导学生:原子核能威力强大,要了解原子核能首先得知道原子及原子核的结构,之后用多媒体模拟原子及原子核的结构,再用动画模拟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最后用动画方式模拟氢核聚变和重核裂变的过程。 高中化学课堂有效教学要充分发挥实验的有效性;演示实验是化学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化学课堂讲授的有效性主要依赖实验功能的发挥;是学生获取知识、活跃思维、激发兴趣、培养能力的重要手段。因此,教师要充分重视实验功能的有效发挥,充分利用实验教学以发挥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例如,在学习“盐的水解”时,首先安排学生做了在醋酸钠、氯化铵、氯化钠三种盐的水溶液中分别滴入石蕊试液的分组实验,让学生仔细观察颜色的变化。酸和碱能使指示剂变色,有些盐为何也能使指示剂变色?实验可以使学生情绪高涨、兴趣油然而生,教师便可以因势利导,让学生继续探索新问题。 发挥学生“学”的有效性;有效教学理念下学生的“学”当然不能一成不变。在对教师“教”的有效性认识和策略有所理解的同时,更要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探索学生“学”的有效途径。 学生要学会在研究中学习——研究性学习方式的探索;研究型学习方式主要是学生通过联系社会实际,通过亲身体验进行学习,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高中新教材第一册、第二册附加了5-6个选做实验,这些实验的共同特点是实验用品都来源于生活中常见的物质,比如天然水的净化、海带成分的检验、化学肥料的鉴别等。从实际生活出发,从身边熟悉的物质入手,激发学生浓厚的兴趣,提出问题,亲自设计实验过程,再通过自己多种多样解决问题的方法展开研究性学习,获得直接知识和情感经验。相信在这个过程中,不仅仅是让学生学会了知识,更多的是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与人交流和合作的能力、总结归纳能力、养成科学的学习态度和研究态度,因此研究性学习应该是值得我们探讨的一种学习方式。 学生要学会在实践中学习——实践性学习方式的探索;现行的高中化学新教材编排中增加了“家庭小实验”环节,是为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这些小实验的设计非常简单,实验材料也非常简单,学生在家里就很容易找到原材料而设计好每个小实验,这些小实验既有趣味性,又有实践性。锻炼学生用学过的知识去解释生活中的现象,生活中的问题。学生在做实验的过程中求知欲很容易满足,这样更增强学生的信心,鼓励学生去做更多的类似实验,真正体会到学习化学的乐趣。收稿日期:2012-03-02

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模式

化学课堂基本模式 一、模式名称:目标达成四四制。 二、模式解读: 高效课堂中的高效应该是高效率、高效果、高效益的总称,要想在短短的40分钟内做到这三点,教学目标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课程标准是全国统一的,而教材的版本不是统一的,如何实现二者的有机结合呢?教学目标又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它是实现课程目标的唯一途径,只有实现了每节课的教学目标,才可能达到新课标中的课程目标。因此应该把教学目标的达成作为出发点和归宿。 比较现实、合理的做法就是适当加大教师对学生思维点拨指导的力度,“分层教学、分类推进、分类指导、分类达标”。将时间分为大致相等四段、过程分为四部分、学生按程度分为四个层次、学校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也采取“AD 评价”。 三、模式的内容: 1.教学过程四部分:(1)复习导入(听写化学方程式等),学习目标的展示及导学;(2)目标分解的探究、展示、合作;(3)对展示结果的评价,包括生生互评、教师点评、点拨、讲解、归纳。(4)达成检测,分层达标,教师点拨、归纳、巩固提高。

2.教学时间四个十: (1)旧目标的巩固及新目标展示导学用时8-10分钟; (2)新目标探究展示用时10-12分钟; (3)探究结果评价及点拨用时15-18分钟; (4)目标检测及归纳用时8-10分钟。 3.学生划分四个层次,将每班学生划分为A、B、C、D四个层次,各层次约占25%,其中A为优秀生、B为良好生、C为合格生、D为待优生。每小组中包含各个等次的学生。 4.教学测验AD制,每次校级考试,学校将对每个学生各科成绩位次的变化情况进行量化积分,。 四、模式的操作要求: 1.目标的制定要明确、具体,体现学科素养,符合课程标准; 2.目标的展示及达标的检测题,建议采用多媒体手段展现(节省时间); 3.教学过程的四个阶段要全面,不能删减,要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要让学生充分自主学习、讨论、探究; 4.教案的制定应根据教学目标、学生实际而确定; 5.原则上应遵守各阶段时间的划分,一般情况下不能超过

高中化学教学论文

化学观察、探究能力的培养 安义中学魏元根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它是在大量的实验和生活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并且与现代科学技术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传统的化学实验教学往往只局限于教师演示,学生看;教师示范,学生模仿;重复实验等被动式的实验模式,忽略了在实验中对学生观察、探究能力的培养。因此,改革化学传统实验教学模式是提高学生的观察、探究能力在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具体体现。 一、实验观察探究能力的基本内容 所谓观察、探究能力,就是对事物的探究性知觉能力。它有两个相互关联的特点:一是能注意到某个事物或现象的不甚明显的特点;二是能将这些特点与过去经验中的某些知识联系起来进行思索,以探究其实质和规律。学生的实验观察、探究能力,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 (一)观察、探究的目的性 即要明确观察的对象、条件和要求。实验观察是一种有计划、有目的的观察、探究活动。实验前,要明确实验的目的,对观察、探究的现象或结果要做到心中有数,减少观察、探究的盲目性。 (二)观察、探究的条理性 观察时要遵循合理顺序,有计划地观察和探究。按照某一先后顺序或位置的前后顺序进行观察、探究,这样才能不至于漏掉实质性的实验现象。 (三)观察、探究的敏锐性 即对观察到的现象迅速做出整理,为探究作准备。化学实验现象千变万化,没有对化学现象观察敏锐的反应能力,就不能获得准确的观察信息,即使观察到极微小的异常,它也可能隐含着重大的发现。 (四)观察、探究的理解性 在观察过程中,要开动脑筋、积极思维,以理解观察对象,使探究更有理论基础。 二、实验观察探究能力培养的基本途径 (一)认识观察、探究的重要性 观察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学生对任何理论知识的掌握,都必须建立在通过观察而获得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学生的观察能力,并非简单地表现在是否注意到某个事物或实验现象的不甚明显的特点,而是更多地表现在能否就此进行探究性思索,以透过其表面把握其本质和规律。科学家断言:任何联系实际的自然科学都始于观察。通过事例教育学生,使他们认识到,一切有成就的人在

精选高中化学听课评语汇总大全

精选高中化学听课评语汇总大全 1.教师基本功扎实,上课讲解清晰,注重实效,层次清晰,思路流畅,板书条理,有条不紊渗透化学科学知识。 2.教师非常敬业,课下时间积极辅导,对学生的作业面批面改。 3.教师的教学设计非常用心,上课有激情,问题设计明确,问题设计有梯度,课堂气氛活跃。建议: 1.试题将评课要明确目标,试题讲评前要准确把握学生的答题情况,哪些需要讲,哪些不需要讲,哪些需要精讲,那些需要对知识进行整合,做到心中有数。讲解时抓住关键点提高效率,注重变式训练。 2.学习目标的设计要依据课标上的相关要求、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三方面来确定。 3.评价设计要先于教学设计,评价内容要紧扣学习目标,最好在学案上注明评价哪一个目标的达成度,评价方式应多样化,注重过程性评价,学习的过程也是评价的过程,学生即是受评者也是评价者。 4.课堂讨论环节的问题设计要具体,要具有针对性,讨论前要学生要有所准备。 5.教学设计要依据目标,让学生写、记、说、讨论等,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和引导者,重在启发学生的思维活动。

激发学生们学习化学的兴趣,让她们积极地参与到教学活动过程中。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求知的巨大动力,是发明创造的源泉。化学是一门贴近生活的学科,来源于生活,对于刚步入初三的学生来说,是陌生的,如何让学生们产生学化学的兴趣,从而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是很重要的。在听课过程中,各科教师都采用不同的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如王华中老师在讲授“爆炸”这节课时,演示了氢气的爆炸实验,当听到“砰”一声时,学生们兴趣盎然,开始遐想为什么在如此小的爆炸装置内,点燃氢气与空气的混合物,就会听到爆炸声呢?于是整节课就在这样的爆炸声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学生们回味无穷。当然除了可以做实验外,还可以有很多的方法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就启示我,在日常生活中要仔细观察,善于发现,不断总结身边一些关于化学的事例,如化学家们在研究化学过程中的一些故事等,以便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有所用。 恰当的新课导入是课堂教学成功的重要因素。俗话说:“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好的开场白为教学任务的完成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尽管每位老师的导入方式各不相同,但都异彩纷呈,让学生从一开始就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因此作为一名致力于走入教师讲台的我应注重平时的修养,多看看课外书籍,不断拓宽自己的眼界,做一个有知识、

关于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反思

关于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反思 在新形势下,教师也要对自身提出更高的要求,提高教师的科学素养和教学技能。每年的化学高考题中都会有一些与近年科技前沿相关的信息题出现,教师如果只重视书本知识,没有在教学中渗透这些新信息意识,学生遇到此类题时就会出现严重的畏难情绪,为解题设置了一道无形的障碍。因此,教师应注意及时捕捉与化学相关的科技要闻,随时给自己充电,只有这样才能及时把最新的咨讯传递给学生,为学生的备考助一臂之力。 教学反思是教师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为实现教学目标,对已经发生或正在发生的教学活动以及支持这些教学活动的观念、假设进行的积极、持续、周密、深入的自我调节性思考。通过教学反思,回顾近年来的教学,留自己之长,取他人之长,扩大自己的专业和理论视野,促成自身专业化发展和个人教学风格的形成,使自己不断成长,尽快从经验的迷宫走向智慧的殿堂。以下是我对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方法的几点反思: 一、面向全体学生 班级授课是面向全体学生的、能照顾到绝大多数同学的因“班”施教,课后还要因人施教,对学习能力强的同学要提优,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加强课后辅导。记得有人曾经说过这样的一句话“教师对好学生的感情是不需要培养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会有意无意地将太多的精力和荣誉给予成绩好的学生,教学的重心向成绩好的学生倾斜,将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视为差生,对他们关注的太少,教师缺乏对他们的鼓励和帮助,好像他们就是来“陪读”的,从而使得好的学生昂首阔步,越学越好;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信心不足,越来越差,直接导致整体成绩两级分化,对学困生也是一种损失,所以教师要特别注意不要让学困生成为被“遗忘的角落”。 对学困生要讲清楚化学的学科特点,告诉学困生一个具体的可操作的学习方法。同时指导他先把最关键的知识在短期内补上,使他能够大致跟上现在的进度。我们不能只讲一些什么复习呀、听讲呀、做作业呀、问老师呀……等大道理。面对化学没有学好的学困生我们要特别指出的是他这一科成绩差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是常用的几个公式、概念没记住,还是很重要的几个基本解题方法不能熟练应用,或者是初中的一些重点知识没有理解透彻等等。像摩尔、物质的量浓度、氧化还原反应,以及十字交叉法、差量法、守恒法、离子方程式、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及其相关计算等,是高中阶段出题的核心内容,有一个地方弄不清楚,就有可能造成学习上的困难,有几个弄不清楚,就可能沦为学困生的行列。找准之后,先把关键的知识补上,补的时候要一对一地辅导学生学会自学,即自己找到相应的知识,自己钻研,不明白的多问老师。这时,为了给学生以信心,老师的教学要做相应的配合,同时在辅导时一定要强调做题习惯的培养。实践证明:学困生做不好计算型化学题的原因除了相关的知识点掌握的不牢固外,最致命的缺点是做题习惯不正确,不知道怎样把已知条件进行转化。 二、善于倾听学生 学生的参与意识强,有充分的动手、动口、动脑的时间。中学阶段的化学,一是在大量的的化学实验基础上归纳、总结出来的;其次是在已有的概念、规律的基础上通过演绎推理得到的。学生只有在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给他们以充分的动手、动口、动脑的时间,充分经历观察、分析、推理、综合等过程,才能完整地理解概念的内涵及其外延,全面地掌握规律的实质,与此同时学生的思维才能得到真正的锻炼,体现其学习的主体角色。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改变以往那种讲解知识为主的传授者的角色,应努力成为一个善于倾听学生想法的聆听者。 讲解《硫酸》一课时,传统教学设计大多为以物理性质—结构—化学性质为主线,以观察实验得出结论为学习方法。这样设计,重难点突出,层次明确,有助于学生应试。但过于程序化,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能被充分调动。我在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中,采用传统教学的主线,贯穿新教学理念,在层次突出的前提下,着重对学生进行多种能力培养。本节课以鉴别浓硫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