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第1讲:第一部分第一节概述及第二节财政政策分析(2012年新版)

第1讲:第一部分第一节概述及第二节财政政策分析(2012年新版)

三、考题题型和分值、教材框架第一部分

第一部分 宏观经济学基础

分)

(一)考试题型和分值(151515分)

(一)考试题型和分值(

1.单项选择题——5道题目,共5分

2.多项选择题——5道题目,共10分(二)教材框架:包括4章内容

第二部分 企业财务管理

第二部分

分)(一)考试题型和分值(

(一)考试题型和分值(303030分)

1.单项选择题——10道题目,共10分

2.多项选择题——5道题目,共10分

3.综合分析题——1道题目,共10分(二)教材框架:共包括77章内容(二)教材框架:共包括

第三部分第三部分

企业财务会计(一)考试题型和分值((一)考试题型和分值(303030分)分)1.单项选择题——10道题目,共10分2.多项选择题——5道题目,共10分3.3.案例分析题案例分析题案例分析题——————11道题目,共道题目,共101010分分(二)教材框架:共包括10章内容

第四部分 法律

第四部分

分)(一)考试题型和分值(

(一)考试题型和分值(252525分)

1.单项选择题——5道题目,共5分

2.多项选择题——5道题目,共10分

3.案例分析题——1道题目,共10分(二)教材框架:共包括7章内容

三、政府干预经历的主要阶段(了解)第一阶段为“夜警政府”阶段

第二阶段为“全能政府”阶段

第三阶段为“有效政府”阶段

财政收支审计的概述和法律依据

财政收支审计的概述和法律依据财政收支审计是审计机关依照《宪法》和《审计法》对政府公共财政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所实施的审计监督。当前我们了解更多的可能是财税审计。下面来看看财政收支审计的详细概述、其涉及的法律依据和财政收支审计的意义。 关于财税审计的相关问题,可以找财税咨询公司进行咨询。 一、财政收支审计的概述 根据我国现行的财政管理体制和审计机关的组织体系,财政收支审计包括本级预算执行审计、下级政府预算执行和决算审计,以及其他财政收支审计。 财政收支审计借以确定各级财政收支是否正确、真实、合规、合法、有效,并对其履行财政、财务管理和监督责任的状况作出评价。 根据《中央预算执行情况审计监督暂行办法》的规定,中央预算执行审计主要对财政部门具体组织中央预算执行情况、国税部门税收征管情况、海关系统关税及进口环节税征管情况、金库办理预算资金收纳和拨付情况、国务院各部门各直属单位预算执行情况、预算外收支以及下级政府预算执行和决算等七个方面进行审计监督。 二、财政收支审计的法律依据

我国《宪法》第九十一条和《审计法》第四条明确规定,审计机关应对本级各部门预算的执行情况和决算,以及预算外资金的管理和使用情况进行审计监督。 《审计法》第十六条规定,审计署在国务院总理领导下,对中央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审计监督,向国务院总理提出审计结果报告;地方各级审计机关分别在本级政府行政首长和上一级审计机关的领导下,对本级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审计监督,向本级人民政府和上一级审计机关提出本级审计结果报告。 《审计法》第十七条还规定,国务院和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每年向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提出审计机关对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 三、财政收支审计的意义 我国各级审计机关在党中央、国务院和地方各级政府的领导下,认真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积极实践,勇于探索,创造性地开展财政审计工作,完善财税政策。对于整顿经济秩序,严肃财经纪律,加强预算管理,深化财税体制改革,保持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发挥了重要作用。 我国对国家财政收支实行审计监督的制度,对强化审计监督在国家财政经济工作中的地位,健全和完善政府审计监督机制,提高审计监督工作的层次和水平,树立审计机关权威,推进审计工作走向法制化、制度化和规范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有关财税审计,也可以委托财税代理公司进行委托办理。

第一章节:财务分析概述习题教学内容

第一章:财务分析概述习题 一、单选和多选 1.企业进行综合财务分析的根本目标是( C ) A.综合分析企业的偿债能力B.综合分析企业的盈利能力 C.综合分析企业偿债能力、营运能力、盈利能力、成长能力、综合经营管理及其内在联系与影响D.综合分析企业的成长能力 2.分析企业财务状况的趋势,常用的方法有(ABC ) A.比较财务报表法B.比较百分比财务报表法C.比较财务比率法D.沃尔评分法E.杜邦分析法 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BC)。 A.资产负债表的共同比报表以所有者权益为基数。 B.资产负债表的共同比报表以资产总额为基数。 C.损益表的共同比报表以产品销售收入总额为基数。 D.损益表的共同比报表以净利润为基数。 E.比较共同比财务报表只能看出差异,不能看出趋势。 4、企业财务信息的主要用户有(ABCDE ) A债权人B投资人C国家财政和税务部门D证券监管部门E企业本身 5、企业应当依照企业章程的规定,向( A )提供财务会计报告。 A、投资者(股东) B、债权人 C、经营者 D、政府 6.为了提高财务报表分析的质量,需要进行( D )。 A.单项分析 B 一般分析与单项C综合分析D单项分析与综合分析 7、在进行趋势分析时,通常采用的比较标准是(C) A计划数B预定目标数C以往期间实际数D评估标准值

8、以评估标准值作为比较标准的优点是(D) A容易取得B有较强的历史经验C有较强的国际经验D客观公正,科学合理 9、采用共同比财务报表进行比较分析的主要优点是(C) A计算容易B可用百分比表示C可用于纵向比较 D能显示各个项目的相对性,能用于不同时期相同项目的比较分析 10.下列有关财务分析的表述中,错误的是( C ) A.确立分析目标是财务分析的起点,它决定了后续分析内容和分析结论 B.行业基准不适合垄断型企业的财务分析 C.百分比变动比较可以解决绝对性比较的缺陷,分析人员应当将变动的绝对数换算成变动的百分比D.比率分析法主要分为构成比率分析和相关比率分析 11.下列有关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C ) A.企业提供的历史成本信息与使用者的经济决策需要完全相关 B.可理解性要求使用者具有一定的有关企业经营活动和会计方面的知识,并愿意付出努力去研究这些信息C.可比性是指不同企业在相同期间所提供的会计信息能够可比 D.实质重于形式要求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者事项的法律形式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 12、根据《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企业财务报告包括会计报表、财务情况说明书之外还有( C )。A、审计报告B、公司介绍C、会计报表附注D、对外公告 13、根据及时性原则,股份有限公司财务报告应当分别在年度终了和中期结束后( C )报出。 A、2个月和30天 B、3个月和40天 C、4个月和60天 D、无规定 14、企业对外报送的财务报表有(ADE ) A、资产负债表 B、主要产品单位成本表 C、期间费用表 D、利润表 E、现金流量表 15、财会人员日常写作的公司报表分析报告可分为以下(ABD )类 A、全面分析报告 B、简要分析报告 C、重要分析报告 D、专题分析报告 E、发展分析报告 16、财务会计报告的管理应当根据(ABD )办理A、《会计法》B、《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C、《财务会计报表条例》D、《会计档案管理办法》 E、《企业财务会计制度》 17、下列应当在会计报表附注说明的有(ABCD ) A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及其变更情况的说明B重大会计差错更正的说明 C、关键计量假设的说明 D、或有事项和承诺事项的说明 E、自然灾害的说明 18、年度、半年度财务会计报告应当包括(BCE ) A审计报告B、会计报告C、会计报表附注D、主要产品成本报表E、财务情况说明书19、在对公司进行财务报告分析时,分析人员还应关注与分析的非财务信息还应包括(ABCDE )管理团队B、员工素质C、核心技术的掌握D、产品的先进性E、营销渠道等 20、公司报表分析报告在撰写时应包括的项目为(ABCDE ) A、标题 B、开头 C、分析部分 D、建议部分 E、署名和日期 21、财务报表分析的目标是(ABCDE) A为企业的经营决策提供依据B为考核企业的管理水平和评价管理人员的业绩提供依据C为投资

会计报表分析概论讲义(第一章)

第一章会计报表分析概论讲义 引例:企业并购,不分析财务报表行不行? 企业财务报表是企业某一特定日期的财务状况(我们可以将企业的财务状况简单地理解为企业可以用货币表现的状况)以及一定时期的经营成果(这里的经营成果,既包括利润,也应该包括现金流量等)的具体表现,是对企业各项经济活动所产生的经济后果的揭示。但由于企业财务报表反映的内容专业性强、概括性高,如不运用专门方法对其加以系统分析,就难以对企业财务状况的整体做出评价与判断。因此,企业财务报表分析的重要功能就是对财务报表数据做进一步加工、整理和分析,更加清晰、完整地展示企业财务状况全貌。企业财务报表分析融合了会计学、财务管理学、企业管理学、金融学及行为学的精华,因此其既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一位杰出的财务分析师,不但能体会企业所提供的财务数字背后的经营状况,更能通过财务报表分析,对企业的管理质量、战略实施的成效进行判断,并对企业发展前景进行有效预测。 企业财务报表分析的框架和分析方法因分析者而异,且可供选择的方法很多。不同的人员或经济实体基于各自不同的经济利益,分析的侧重点也会有所不同。但不管采用何种技术和方法,就企业财务报表分析的目的而言,基本上都是为了揭示企业的财务状况与经营状况,进而为经济决策提供线索。 第一节财务报表分析的起源和演变 财务报表分析始于西方银行家对贷款者的信用分析,之后又广泛应用于投资领域与公司内部。从财务报表分析产生与发展的过程不难发现,该学科的理论与实务一直是在外部市场环境的影响下不断加以完善。 一、信用分析 企业财务报表分析起源于美国银行家对企业进行的所谓信用分析。银行为确保发放贷款的安全,一般要求企业提供资产负债表等资料,以便对企业的偿债能力进行分析。所以,信用分析又称资产负债表分析,主要用于分析企业的流动资产状况、负债状况和资产周转状况等。企业良好的偿债能力(尤其是长期偿债能力),必须以良好的财务状况和强大的盈利能力为基础。因此,现代企业的财务报表分析,不再只是单纯对资产负债表进行分析,而是朝着以利润表为中心的方向转变。 在实践中,银行往往是混合采用几种不同的方法来做出是否贷款的决策。从财务报表的角度来说,对中小企业,银行往往重点考察企业的资产负债表;而对大型企业,银行则往往重点强调企业盈利能力的可持续发展状况。 二、投资分析 为确保和提高投资收益,广大投资者纷纷利用银行对不同企业及行业的分析资料进行投资决策。于是,财务报表分析由信用分析阶段进入投资分析阶段,其主要任务也从稳定性分析过渡到收益性分析。 由于盈利能力的稳定性是企业经营稳定性的重要方面,企业的流动性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盈利能力,所以随着对企业盈利能力稳定性分析的深化,收益性分析也成为稳定性分析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时的稳定性分析,其内涵不仅包括企业支付能力的稳定性,还包括企业收益能力的稳定性。于是,财务分析又朝着以收益性为中心的稳定性分析方向发展,逐步形成了目前企业财务报表分析的基本框架。 三、内部分析 1

财政支出的概述

第二章财政支出的概述 本章重点: 1。财政支出的组成 2。财政支出的四种分类 3。财政支出的三条原则 第一节财政支出的含义与组成 本节主要内容: 财政支出的含义 1.财政支出的含义 财政支出是各级政府在财政年度内的支出总和(不包括政府间的转移支出,以避免重复计算)。 财政支出的内容是由法律、法规确定的。 财政支出是由“社会公共需要”决定的,收入是按照支出的需要来组织的。财政收入大于财政支出,出现财政盈余;财政支出大于财政收入,出现财政赤字。 2.财政支出的范围 根据我国的法律法规体系,我国的财政支出由公共预算支出和预算外资金支出组成。 注意:预算外资金也是财政性资金,是公共部门按照法律法规收取或者提取的收入。公共部门来源于预算外收入安排的支出也是财政支出。 3.我国的财政年度 采用自然年度,即从当年的1月1日起至12月31日止。 有些国家采用跨年历制,例如美国。 4.公共部门及其类型 (1)履行政府职能的单位也是财政会计中的核算单位,称之为公共部门。 (2)公共部门有两种类型:一类是政府的职能机构,或称行政部门(单位),另一类是事业单位。

【例题·单选题】我国财政年度的起止时间是()。 A.1月1日至当年l2月31日 B.4月1日至次年3月31日 C.7月1日至次年6月30日 D.10月1日至次年9月30日 答案:A 解析:我国的财政年度采用自然年度,即从当年的1月1日起至12月止。 【例题·单选题】财政支出的内容是由( )决定的。 A.法律法规 B.财政收入 C.国民经济 D.经济活动 答案:A 解析:财政的内容是由法律、法规确定的。 二、财政支出的组成 财政支出的内容组成: (1)行政事业单位的经常支出。是指中央政府或者地方政府为公共部门的日常活动所安排的支出。 (2)国家投资性支出。是指中央政府或者地方政府为公共部门的固定资产安排的投资。 (3)财政补贴。是指中央政府或地方政府对公共部门或者市场机制主体(单位)的补助支出,在我国,包括三方面的内容。一是政府对国有企业的计划亏损补助,二是价格补贴,三是政府支援农业生产的支出。 (4)社会保障支出。这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优抚等支出。 (5)政府债务的还本付息支出。 【例题·单选题】在我国,财政补贴包括的内容有() A.政府对国有企业的亏损补贴 B.价格补贴

第一章 财政法概述习题

第一章财政法概述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中国古代的财政被称为“国计”,意思是什么? A.国家财赋的收支B.国家财赋的计算 C.国家财赋的计算和收支D.私人财产的计算和收支 2.英文中的财政一词即public finance,哪国学者将其译为财政,20世纪初传入中国? A.美国 B.日本 C.德国 D.法国 3.从部门法的角度来看,下列关于财政法的表述中,正确的是哪一个? A.财政法是调整财政法律关系的法律 B.财政法是调整财政关系的法律 C.财政法是调整财政法律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D.财政法是调整财政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4.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时期的财政法的主要功能是什么? A.保障财政收入的征收和管理,而财政支出方面则仅仅停留在技术性层面,满足于统治阶级内部从上到下的管理和监督 B.提供公共服务 C.保障国家安全和国家职能的实现 D.调控经济运行 5.现代财政法的制度基础是什么? A.封建专制 B.民主宪政C.民主集中制 D.君主专制6.现代财政法的目标是什么? A.保障国家的财政收入 B.维护国家的基本财政利益 C.实现国家的财政政策与目标 D.增进全民福利,促进社会发展7.财政法的调整对象是什么? A.财政法律关系 B.财政行为 C.财政关系 D.财政法律行为8.在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下,财政的主要职能是什么? A.对社会化大生产进行宏观调控 B.进行以国家为主体的、对包括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在内的一切社会资源的分配 C.保障国家财政收入 D.实现统治阶级的利益 9.在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下,下列哪一主体也被称为“第二财政”? A.政府 B.企业 C.银行 D.政党 10.下列关于财政关系的表述中,正确的是哪一个? A.财政关系是一种具有公共性、必须通过国家筹集资金加以实现的社会关系 B.财政关系是一种具有准公共性、必须通过国家筹集资金加以实现的社会关系 C.财政关系是一种具有准公共性、必须通过国家或市场主体筹集资金加以实现的社会关系D.财政关系是一种具有公共性、必须通过国家或市场主体筹集资金加以实现的社会关系11.判断财政关系内涵和外延的一条基本准则是什么? A.私人性 B.公共性 C.国家性 D.历史性12.在财政法所调整的财政收入关系、财政管理关系和财政支出关系三种社会关系中,哪一种社会关系的公共性处于基础地位? A.财政收入关系B.财政管理关系 C.财政支出关系D.均处于基础地位

[南开大学]20秋学期《财务分析概论》在线作业参考资料

[南开大学]20秋学期《财务分析概论》在线作业 一、单选题 (共 20 道试题,共 40 分) 1.下列哪一指标只适用于对上市公司盈利能力分析() [A题].净资产收益率 [B题].市盈率 [C题].资本金利润率 [D题].销售净利率 难点分析:此题难度中等,完成本学期课程后,回答上述题目 [参考答案是]:B 2.沃尔比重分析法中,如果企业流动比率的权重为25,标准比率为2,实际比率为2.4,则此企业该项指标的评分为() [A题].0.75 [B题].30 [C题].20 [D题].22.5 难点分析:此题难度中等,完成本学期课程后,回答上述题目 [参考答案是]:B 3.在企业盈利能力分析中,()属于销售盈利能力分析的指标之一。 [A题].成本利润率 [B题].净资产收益率 [C题].资产报酬率 [D题].销售增长率 难点分析:此题难度中等,完成本学期课程后,回答上述题目 [参考答案是]:A 4.下列各项中,不属于证券投资风险的是() [A题].违约风险 [B题].经营风险 [C题].利率风险 [D题].流动性风险 难点分析:此题难度中等,完成本学期课程后,回答上述题目 [参考答案是]:B 5.反映企业所有者权益发展能力的指标是() [A题].总资产增长率 [B题].资本积累率 [C题].净收益增长率 [D题].净利润增长率 难点分析:此题难度中等,完成本学期课程后,回答上述题目 [参考答案是]:B

6.企业的期间费用包括(),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 [A题].销售费用(或营业费用) [B题].待摊费用 [C题].预提费用 [D题].坏账准备 难点分析:此题难度中等,完成本学期课程后,回答上述题目 [参考答案是]:A 7.某公司年初流动比率为2.1,速动比率为0.9,而年末流动比率下降为1.8,速动比率为1.1,则说明() [A题].当年存货增加 [B题].当年存货减少 [C题].应收帐款的回收速度加快 [D题].现销增加,赊销减少 难点分析:此题难度中等,完成本学期课程后,回答上述题目 [参考答案是]:B 8.下列指标中,反映资产占用与收入之间关系的指标是()。 [A题].流动资产产值率 [B题].固定资产产值率 [C题].流动资产周转率 [D题].总资产产值率 难点分析:此题难度中等,完成本学期课程后,回答上述题目 [参考答案是]:C 9.某公司普通股股票每股面值1元,每股市价3元,每股利润0.2元,每股股利0.15元,该公司无优先股,则该公司市盈率为( )。 [A题].15% [B题].20% [C题].15 [D题].20 难点分析:此题难度中等,完成本学期课程后,回答上述题目 [参考答案是]:C 10.某企业2015和2016年的流动资产平均占用额分别为1200万元和1600万元,流动资产周转率分别为5次和6次,则2016年比2015年的销售收入增加了()。 [A题].1800万元 [B题].3600万元 [C题].3200万元 [D题].800万元 难点分析:此题难度中等,完成本学期课程后,回答上述题目 [参考答案是]:B

财务管理第一章和第二章相关知识点总结

财务管理 第一章 1、资产负债表 资产负债表是反映企业某一特定日期财务状况的会计报表。它以“资产=负债+所有者权 益”会计等式为依据,按照一定的分类标准和次序反映企业在某一时点上全部资产、负债和 所有者权益的基本状况。它表明企业在某一特定日期所拥有或控制的经济资源,承担的负 债义务以及所有者对净资产的索偿权。揭示了企业某一特定时点有关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及其结构或相互关系的信息,既反映企业经营活动的物质基础,又反映了企业的规模和发展潜力。因此,利用该表的资料可以分析企业资产的分布状态、负债水平、负债结构 和所有者权益的构成情况,据以评价企业的资产、资本结构是否合理;可以分析企业资产 的流动性,长、短期债务金额及偿债能力,评价企业的财务弹性以及承受风险的能力。 2、利润表一定时期内生产经营成果的财务报表。它是根据企业一定会计期间发生的各项收入与各项费用的配比计算得出的净收益编制而成的,并通过其附表“利润分配表”来反映对净利润的分配情况。利润表能够说明企业某一特定时期的净收益状况及其形成过程。在财务分析中,利润表提供了评价企业的经营管理效率、判断资本保全程度和预测未来利润变化趋 势的主要信息来源。第一层次计算营业利润。营业利润由营业收入减去营业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资产减值损失,再加上公允价值变动收益、投资收益构成。第二层次计算利润总额。利润总额由营业利润加上营业外收入、减去营业外支出构成。第三层次计算净利润。净利润是由利润总额减去所得税费用构成。第四层次计算每股收益。每股收益包括基本每股收益和稀释每股收益两部分。通过利润表分析可以考核企业利润执行情况,评价经营活动的业绩,分析企业的盈利能力以及利润增减变化的原因,预测企业利润的发展趋势。将利润表项目与资产负债表项 目结合起来分析,可以计算企业所得与所占用资产之间的比例关系,分析企业的盈利能力, 评价企业收益水平。根据利润表还可以提供反映企业营业成本、利润率等信息资料,明确 企业加强成本管理的着眼点。、现金流量表3现金流量表是以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基础编制的财务状况变动表,它为财务报表使用者提供企业一定会计期间内现金流量的信息、收益质量信息和财务弹性信息,并用于预测企业的未来现金流量。现金流量表的主要作用:一是提供报告期现金流量的实际数据;二是评价报告期收益 质量的信息;三是有助于评价企业的现金流动性和财务弹性;四是可据以预测企业的未来 现金流量。财务分析主体通过对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和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的分析,可以了解企业现金增减

财政支出概述

第四章财政支出概述 案例1 中国历史上的“量入为出”和“量出为入”财政原则 一、本案例服务的教学内容 在第四章第一节,我们分析了财政支出原则,并提到了两个看似矛盾的概念:“量入为出”和“量出为入”,虽然“量入为出”原则长期以来一直是主要的财政支出原则,但实际上“量出为入”原则在历史上也曾出现过,并对当时的财政的平稳运行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本案例将介绍我国历史上的这两种财政支出原则。 二、案例内容 (一)夏、商、周三代的“量入为出,多有结余”的财政原则 夏,商、周,史称三代,是中国历史上的奴隶制社会时期(主要包括夏、商、西周,东周为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的时期),在经济上以农业为主要生产部门,土地的产出是国家财政的主要收入,国家财政状况几乎完全依赖并取决于农业生产状况。然而,三代奴隶制时期,生产工具简陋落后,生产力水平极为低下,季节转换,气候变化和自然灾害都对农业收成的丰歉有严重影响。因此,三代时期的国家财政分配只能在可能取得收入的基础上来安排支出,即根据收入的数量来确定支出的规模,这就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制国用,量入以为出”的财政原则,据此达到以收抵支,收支平衡的目的。但是,三代的财政收支平衡,又不是简单的平衡,而是要求多有结余。其原因在于早期农业社会对自然灾害缺乏抵御能力,农业生产靠天吃饭,不可能年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如果没有足够的结余,势必造成国家的社会经济危机。在周代,财政遵循多有结余原则,即“三年耕,必有一年之余,八年耕,必有三年之余”。按“耕三余一”来制定财政支出总额。如果“国无九年之蓄,曰不足,无六年之蓄,曰急,无三年之蓄,曰国非其国也”。由此可见,三代时期“量入为出,多有结余”的重要地位。同时,周代还有专项储备,以待急用,即“凡邦国之贡,以待吊用,凡万民之贡,以充府库”,是为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

第15章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 第一节 宏观经济政策概述 一、实施宏观经济政策的必要性: 1、古典经济学家的观点 (1)古典经济学家的基本思想 古典经济学家认为,在弹性的价格、利率与货币工资的作用下,经济能够经常处于充分就业均衡状态。对于任何干扰与冲击导致的经济对充分就业均衡的偏离,灵敏的市场机制会有效地运作,使经济迅速恢复充分就业均衡。市场机制在微观方面确实会产生某些低效率现象,但在宏观方面永远是有效的与和谐的。政府对宏观经济运行的干预不仅没有必要,而且常常导致经济的更大的不稳定。 (2)古典宏观经济学说的理论基础:萨伊定律 A、萨伊定律的内容 让·巴蒂斯特·萨伊(Jean Baptiste Say,1766——1832),在1803年出版的《政治经济学概论》一书中,提出 “供给会创造出自己的需求”的观点,被后人称为萨伊定律。 B、萨伊定律在物物交换经济中自然成立 物物交换经济中,任何产品除了满足生产者自身的需求以外,其余部分总会用来交换其他的产品,从而形成对其他产品的需求。因此,在物物交换经济中,供给一种商品意味着需求其他一些商品。 C、古典经济学家认为萨伊定律在以货币为媒介的交换经济中也同样成立 大多数古典经济学家认为,萨伊定律在以货币为媒介的交换经济中也同样成立。货币只不过是交换的媒介,它方便了交换,但不会改变交换的实质。在以货币为媒介的交换经济中,萨伊定律的表现形式就是储蓄等于投资: 人们的收入扣除消费以后的剩余部分就是储蓄。储蓄是利率的增函数。如果说储蓄就是资本的供给,那么,投资就是资本的需求。在利率

机制的作用下,储蓄与投资必然相等。 D、萨伊定律的推论 萨伊定律的一个重要推论是社会不可能产生普遍性的生产过剩,从而不会出现非自愿失业。 (3)萨伊定律被1929——1933的大危机这个经验事实所推翻。 2、约翰·梅纳德·凯恩斯的观点(John Maynad Keynes ,1883——1946。通论,1936) (1)有效需求不足导致失业增加,经济萧条。供给不能自动创造需求。 (2)有效需求不足的原因: 第一、消费不足(消费倾向递减); 第二、投资不足(MEC递减与流动性偏好导致的r不能无限降低): (3)政策主张:为了实现充分就业,政府必须采取扩张性的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增加有效需求。 二、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与种类 1、宏观经济政策目标 宏观经济政策目标主要有充分就业、物价稳定、经济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等四个。这些目标相互之间有冲突。宏观经济学的最主要问题是如何保证经济在物价稳定的前提下沿着充分就业轨迹增长。 微观经济政策的目标是提高资源的配置效率,增进收入分配的平等程度,以提高社会福利。 2、宏观经济政策种类 (1)需求管理政策 一些经济学家认为经济波动的根源在于总需求的波动。总需求不足导致失业增加,经济萧条;总需求过多,导致物价上升,经济膨胀。需求管理政策就是要通过对总需求的调节,实现总需求等于总供给,达到既无失业又无通货膨胀、经济稳定增长的目标。需求管理政策包括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财务分析简要概述

财务分析 -----如何通过报表分析判断企业的风险 一、财务分析概述 (一)、财务分析的含义 财务分析是以财务报表和其他资料为依据和起点,采用专门方法,系统分析和评价企业的过去和现在的经营成果、财务状况及其变动,目的是了解过去、评价现在、预测未来,帮助利益集团改善决策。财务分析的基本功能,是将大量的报表数据转换成对特定决策有用的信息,减少决策的不确定性。 (二)、财务分析的目的: 1、财务分析的基本目的:满足不同信息使用者的信息需求,便于决策。 (1)、投资者 (2)、债权人 (3)、经理人员 (4)、供应商 (5)、政府 (6)、雇员和工会 (7)、中介机构 2、企业进行财务分析的一般目的: (1)、评价过去的经营业绩 (2)、衡量现在的财务状况 (3)、预测未来的发展趋势 (三)、财务分析的基本内容: 1、偿债能力分析 2、营运能力分析 3、盈利能力分析 4、发展能力分析

(四)、财务分析的方法 1、比较分析法:对几个可比数据进行对比、揭示差异和矛盾。(1)、按比较对象分类(和谁比): A、趋势分析:不同时期相比较 趋势分析法是根据企业连续数期的会计报表,比较各个有关项目的金额、增减方向和幅度,从而揭示当期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增减变化及其发展趋势。趋势分析可以绘成统计图表,可以采用移动算术平均数、指数滑动平均法等,但通常采用比较法,即将连续几期的同一类型报表加以比较。 进行分析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 )分析前剔除偶然性因素的影响,以使分析的数据能表述正常的经营情况。(2 )分析的项目应适合分析的目的。(3)分析时需要突出经营管理上的重大特殊问题。(4)比较数据不限于连续几期的财务报表数据,也可以将实际与计划数或其他标准相比较。(5) 分析报表时,可以用绝对数进行比较,也可以用相对数进行比较。 B、横向分析:与行业平均数或竞争对手比较 C、差异分析:实际与计划比较 (2)、按比较内容分类(比什么): A、比较会计要素的总量 B、比较结构百分比 C、比较财务比率 2、因素分析法 因素分析也叫连锁替代法,它是一种分析经济因素的影响,测定各个因素影响程度的分析方法。其特点是:在测定某一经济指标的各个因素的影响时,首先要以基期指标为基础,把各个因素的基期按照一定的顺序依次以实际数来替代,每次替代一个,就得出一个新的结果。在按顺序替代第一个因素时,要假定其他因素不变,即保持基期水平。在按顺序逐个替代其他因素时,要在已替代过的因素的实际数基础上进行,其余尚未替代过的因素,仍保持基期水平。如此替代下去,最后一次替代指标就是实际指标。将每次替代后的指标与该因素未替代前的指标相比较,两者的差额就是某一因素的影响程度。将各个因素的影响数值相加,就是实际指标与基期指标之间的总差异。 3、比率分析法 比率分析法是指在同一会计报表的不同项目之间,或在不同会计报表的有关项目之间进行对比,以计算出的比率反映各个项目之间的相互关系,据此评价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一般来说,用比较法所得出的信息比较准确,所以这种方法运用得比较广泛。

财务分析练习题客观

第一章财务分析概述 一、单选题 1.在下列财务报表分析主体中,必须高度关注企业资本的保值和增值状况的是( C )。 A.短期投资者 B.企业债权人 C.企业所有者 D.税务机关 二、多选题 三、判断题 1.最早的财务报表分析主要是为银行服务的信用分析。(对) 2.财务报表分析的目的是了解企业各方面的财务状况。(对) 3.财务报表分析是以企业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为基础和起点的。(错) 四、简答题 1.财务报表分析的具体目的是什么? 2.财务报表分析的正确观念有哪些? 第二章财务分析信息基础 一、单选题 1.如果认为财务报表没有按照适用的会计准则和相关会计制度的规定编制,未能在所有重大方面公允反映被审计单位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注册会计师应当出具( A ) A.否定意见的审计报告 B. 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 C. 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 D. 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 2.下列不属于非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的类型的是( B )。 A. 否定意见的审计报告 B.带强调事项段的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 C. 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 D. 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 3. 在信息中介和金融中介机构中发挥着关键作用的是( A )。 A. 财务报告 B. 资本市场 C. 好理念的企业家 D. 理性投资者 4. 注册会计师出具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的条件肯定不包括( D )。 A.财务报表已经按照适用的会计准则和相关会计制度的规定编制。 B.注册会计师已经按照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的规定计划和实施审计工作,在审计过程中未受到限制。 C. 财务报表已经在所有重大方面公允反映了被审计单位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 D.事项可能对财务报表产生重大影响,但被审计单位进行了恰当的会计处理,且在财务报表中作出充分披露;

第一章财政概述

\第一章财政概述 第一节 一、为什么要学习财政 财政是国家大事,是指导国家大政方针,但实际上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先说财政现象 1、财政补贴、财政赤字是什么 2、我国有那些税种 3、积累基金与消费基金之间应保持什么样的比重 4、什么是总需求与总供给 5、财政与价格、工资之间的关系 (二)财政活动我们交纳的个人所得税、国家建造的公路、桥梁、铁路、发电站等等都是有国家财政投资建成的。国家机关、团体、学校、医院也是由财政拨款维持和发展的。 上述的政财现象和财政活动我们一眼就能够看到,但要揭示内在规律,认识其本质就不容易。必须从上层建筑、经济基础相互作用的角度,透过政财现象对财政政策、财政制度和客观存在的财政分配关系进行深入考察和研究,才能完整的把握财政质的规定性。 二、什么是财政 了解什么是财政,必须先从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呈现的错综复杂的分配现象(一)两种不同类型的分配现象 财政是社会再生产过程中属于分配环节的一种特定的分配现象,而分配现象不全都是财政现象。人们取得一定量的社会产品的前提和条件不同,是社会产品的分配,无论在分配形式、结构或分配的层次上,都表现为相当的复杂。 1、一般经济关系的分配 决定一般经济关系分配的直接力量是经济因素,即人们依据生产要素的占有权对社会产品进行分配。 (1)奴隶社会→奴隶创造劳动产品,维持基本的生存需要,其余都归奴隶主 封建社会→地主无偿占有农民交纳地租 资本主义社会→资本家无偿地占有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 我国这些都表现为对社会产品的占有,都是一种分配,在劳动者与剥削者之间进行的,表现为一部分人占有另一部分人的劳动成果,这种分配不是国家直接出面进行的,而是按照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私人占有进行的。 (2)我国目前工人劳动得到工资、奖金,农民收获的果实。这是按劳分配,虽然这些分配以国家政策为依据,但也不是由国家直接参与分配,而 是生产资料公有制基础上按照劳动者付出的劳动量进行分配。 (3)人们把钱存入银行,多余房子出租,过一段时间得到利息,这部分利息也是对社会产品的分配。 人们在交换过程中,由于价格与价值背离,形成一种不等价交换,(通常低于成本价格)一部分人由此多得一定量社会产品,而另一部分人少得一定量社会产品,这就形成了一种对社会产品的再分配,这种分配建立在自愿基础上的三种现象。不论是劳动者、存贷者、交换者之间进行,甚至是劳动者与剥削者之间被迫进行的,他们有一个共同点,即都不是以国家名义直接进行的分配,这些由生产要素决定的分配,就是一般经济关系的分配。

第五章-财政收入概述

第五章财政收入概述 赋税是政府机器的经济基础,而不是其他任何东西。 ——马克思一、财政收入分类 (一)财政收入的含义 1、财政收入的含义 ?财政收入是政府为满足社会公共需要,依据政治权力和经济权利,主要从企事业单位和居民个人手中取得的由政府支配的一定量的社会 产品价值。 2、财政收入的原则 ?(1)发展经济,广开财源原则 ?(2)兼顾三者和两级利益原则 ?(3)“合理负担”原则 (二)财政收入分类 1、财政收入分类的依据 ?一是要与财政收入的性质相吻合,二是要同各国实际相适应。 2、财政收入的分类标准 ?(1)按财政收入形式:税收、国有资产收益、债务收入、其他收入?(2)按财政收入来源:以所有制结构和部门结构为标准 ?(3)按财政资金的管理方式:预算内与预算外 (三)预算外资金 1、预算外资金的含义 ?即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为履行或代行政府职能,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和有法律效力的规章制度,收取、提取和安排使用的各种财政资金。 ?(1)属于国家财政资金的范畴。 ?(2)按国家法律、法规和财政制度的规定设置。 ?(3)政府预算必要的补充,收入有规定的来源,支出有指定的用途,不能违反国家统一规定。 ?(4)一种特殊形态的财政资金,纳入预算管理,接受监督。 2、预算外资金性质

?(1)法定性 ?(2)专用性 ?(3)分散性与繁杂性 3、预算外资金的作用 ?(1)可保证某些专项事业的需要 ?(2)有利于加快事业的发展 ?(3)有利于调动理财的积极性 4、我国预算外资金的形成与发展 ?(1)我国预算外资金的发展历程 ?①国民经济恢复时期 ?②“一五”时期和“大跃进”时期 ?③“二五”时期 ?④“文化大革命”时期 ?⑤从改革开放起步到企业会计制度改革 ?⑥企业会计制度改革实施至今 ?(2)经济体制改革以来,预算外资金快速增长的原因 (四)税费体制分析及税费改革 1、税费体制分析 (1)税收、收费形式必然性的理论基础 (2)税收和收费的区别 (3)各国规范化的收费的类型 ?①规费:国家机关为居民和团体提供特殊服务和实施行政管理所收取的手续费和工本费。 ?②使用费:为交换公共部门所提供特殊商品和服务而进行的支付。凡是公共部门可以通过市场提供的商品和服务就可以采用收费形式。 2、我国的税费改革 (1)税费改革的概念 ?即将可以以税收形式取得收入的“收费”改为税收,取消各项不合理的收费,规范合理收费的改革。

第一章财务分析概论

第一章财务分析概论 (一)财务分析的目的 1.财务分析的目的 通过对财务报告以及其他企业相关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得出简洁明了的分析结论,从而帮助企业相关利益人进行决策和评价。具体可以分为: 第一,为投资决策、信贷决策、销售决策和宏观经济等提供依据; 第二,为企业内部经营管理业绩评价、监督和选择经营管理者提供依据。 2.财务分析的地位 (1)业务结构的复杂化;(2)财务信息的专业化;(3)企业的公众化;(4)组织形式的复杂化。 (二)财务分析的内容 (1)财务分析的内容构成 1.会计报表解读; 2.盈利能力分析; 3.偿债能力分析; 4.营运能力分析; 5.发展能 力分析;6.财务综合分析。 (2)盈利能力分析的含义与目的 企业盈利能力也称获利能力,是指企业赚取利润的能力。 盈利能力分析是财务分析中最重要的一个部分,是评估企业价值的基础,企业价值的大小取决于企业未来获取盈利的能力,企业盈利指标还可以用于评价内部管理层业绩。 (3)偿债能力分析的含义与目的 是关系企业财务风险的重要内容。包括短期偿债能力和长期偿债能力。 (4)营运能力分析的含义与目的 是指企业资产运用、循环的效率高低。 包括流动资产营运能力分析和总资产营运能力分析。 (5)发展能力分析的含义与目的

1.企业发展的内涵是企业价值的增长,一般认为是净利润的增长; 2.对企业发展的评价是一个全方面、多角度的评价过程。 (6)财务综合分析的主要方法 采用的具体方法有杜邦分析法、沃尔评分法等。 (三)财务分析评价的基准 (四)财务信息 (1)财务报告的主要内容 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所有者权益变动表以及附注。

第三章财政支出概述

第三章财政支出概述 一、基本概念 1.公共定价2.瓦格纳法则3.公共定价法4.财政支出效益 5.二部定价法6.负荷定价法7.最低费用选择法8.成本——效益分析法 二、填空题 1.公共定价实际上包括两个方面:一是__________,二是管制定价或价格管制。 2.二部定价方法是由两种要素构成的定价体系:一是与使用量无关的按月或按年支付的“基本费”;二是按使用量支付的“__________ ”。 3.政府的购买性支出与转移性支出,最大的差异在于。 4.根据发达国家的经验,在市场经济发展初期,政府的公共支出主要以支出为主,而到市场经济的成熟期,则多以处理社会矛盾的转移支出为主。 5.用以表明GDP每增加一个单位的同时财政支出增加多少的财政支出发展变化指标是。 6.经常影响财政支出规模的宏观因素有经济性因素、和社会性因素等方面。7.我国依据国家职能的分别,将财政支出区分为经济建设费、、国防费、行政管理费和其他支出五大类。 8.我国目前主要使用的财政支出统计方法是按分类的。 9.财政支出规模通常表现为财政支出的总量,表现财政支出总量可以是支出数量的,也可以是财政支出占国民收入的。 三、判断题 1.财政支出根据经济性质分类可以分为补偿性支出、积累性支出和消费性支出。()2.根据财政支出所产生收益的时间可把财政支出分为经常性支出和资本性支出。()3.转移性支出对于社会的生产和就业有直接的影响。() 4.与财政收入相比,财政支出更能全面而准确地反映财政对宏观经济运行的调控能力。() 5.负荷定价法在需求处于最高峰时,收费最低;而处于最低谷时,收费最高。()6.正确处理收入差距与效率的关系,公平不等于平均。() 7.政府的公共财政支出对市场经济没有任何影响。() 8.在公共支出中,政府应主要加强对债务利息支出的有效控制。() 9.一个社会的文明与进步,主要体现在私人支出的增加上。() 10.政府的公共支出,可以介入市场有效领域中。() 11.国债还本付息支出是一项经常性支出。() 12.瓦格纳法则可以简单表述为:随着人均收入的提高,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也随之相应提高。() 13.根据马斯格雷夫和罗斯托的经济发展阶段论,经济达到成熟阶段后,财政支出增长应当放缓,并逐渐慢于GDP的增长。() 14.社会文教费包括用于文化、教育、科学、卫生、出版、通信、广播、文物、体育、地震、海洋、计划生育等方面的经费、研究费和补助费等。()

第十二章财政收入概述

第十二章财政收入概述 第一节、财政收入原则与分类 学习要求: 掌握财政收入的基本原则 掌握税收分类的内容; 掌握影响财政收入规模的因素 学习内容: 一、财政收入的含义及原则 1财政收入的含义: 财政收入,是指政府为履行其职能,实施公共政策和提供公共物品与服务需要而筹集一切资金的总和。 财政收入是衡量一国政府财力的重要指标,政府在社会活动中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的范围与数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财政收入的充裕程度。 2、财政收入原则-----是一个国家或政府在组织财政收入时应遵循的基本准则。包括: (1)发展经济,扩大财政收入来源的原则(即开源”) 经济发展水平是制约财政收入规模的根本性因素。 (如93-08年全国财政收入年均增长率为19.6%)。 经济发展水平与财政收入是源”与流”;根与叶”的关系。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财政的首要任务是直接发展经济;而市场经济体制下,市场机制的核心是如何让企业积极去创造财富,最终实现社会财富的增长。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财政生财”的含义是支持和推动市场内在机制的生成与发育,减少不必要的干预,使市场机制的运行和传导更有效率。 (2)兼顾国家、企业和个人三者利益关系的原则 在一定时期内国民收入确定的条件下,财政收入的多少与企业和个人的收入之间是此消彼长的关系。在组织财政收入时,必须根据经济的客观承受能力、经济主体的实际负担能力,公平合理的确定企业和个人的负担水平,同时要以规范的形式和相对稳定的标准取得财政收入。 (3)规范政府间收入分配关系的原则 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收入分配关系取决于事权的合理划分。既要防止中央财权过度集中,也要防止中央财政收入比重过低;另外中央和地方间财政收入分配关系要以规范的体制形式确定下来,并保持相对稳定。 【例题1--07年、08年单选】制约财政收入规模的根本性因素是()。 A.税率标准 B.纳税人数量 C.经济发展水平 D.居民收入水平 【例题2--课后题第2题】市场经济体制下,财政生财”的含义是() A财政直接投资办企业B支持市场内在机制的生成和发育 C提高税率D提高财政收入占GDP比重 二、财政收入分类 国际上通常按政府取得财政收入的形式,将财政收入分为税收收入、国有资产收益、国债收入和

财政收入概述财政收入原则与分类财政收入的基本

第十二章财政收入概述 一、财政收入原则与分类 (一)财政收入的基本含义(掌握) 财政收入,是指政府为履行其职能,实施公共政策和提供公共物品与服务需要而筹集的一切资金的总和。 (二)财政收入的基本原则(掌握) 1.发展经济,扩大财政收入来源的原则 经济发展水平是制约财政收入规模的根本性因素。在市场经济体制下,财政“生财”的含义是支持和推动市场内在机制的生成与发育,减少不必要的干预,使市场机制的运行和传导更有效率。 2.兼顾国家、企业和个人三者利益关系的原则 3.规范政府间收入分配关系的原则。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之间的收入分配关系取决于政府间事权的合理划分。 【例题·单选题】(2007年、2008年)制约财政收入规模的根本性因素是()。 A.税率标准 B.纳税人数量 C.经济发展水平 D.居民收入水平 【答案】C (三)财政收入的分类 考试内容:掌握税收分类的内容;了解国有资产收益、国债收入和收费收入的内容。 国际上对财政收入的分类,通常按政府取得财政收入的形式进行分类。按照这种分类方法,将财政收入分为税收收入、国有资产收益、国债收入和收费收入。 1.税收收入 税收是政府为实现其职能的需要,凭借其政治权力,并按照特定的标准,强制、无偿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形式。它是各国财政收入中最重要的收入形式和最主要的收入来源。 (1)税收按征税对象的不同,分为流转税、所得税和财产税。流转税是我国税收收入的主体税种,包括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和关税等。所得税包括个人所得税和企业所得税。我国的财产税包括土地增值税、房产税、契税。此外我国还有资源税类(资源税和土地使用税)和行为税类(印花税、城市维护建设税) (2)税收按计量标准划分,分为从价税和从量税。 (3)按税收与价格的关系划分,分为价内税和价外税。消费税、营业税属于价内税,增值税在零售以前各环节采取价外税,在零售环节采取价内税。 (4)按税负能否转嫁划分,分为直接税和间接税。在直接税下,纳税人即负税人;在间接税下,纳税人不一定是负税人。个人所得税、企业所得税、财产税属于直接税;流转税属于间接税。 (5)按税收管理权限和使用权限分类,分为中央税、地方税以及中央和地方共享税。我国消费税、关税等属于中央税;契税、房产税、耕地占用税、土地增值税、城镇土地使用税等属于地方税;增值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证券交易印花税属于中央和地方共享税。 【例题1·多选题】我国税收收入按征税对象的不同,分为()。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