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化马克思主义青年观的发展及其现实意义_蒋勇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化马克思主义青年观的发展及其现实意义_蒋勇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化马克思主义

青年观的发展及其现实意义

蒋勇,张秀群,朱西括

(西南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重庆北碚400715)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江泽民和胡锦涛一贯重视青年和青年工作,特别关注青年的成长,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不同时期,结合时代特点和中国的具体情况对青年不断提出新的要求和期望,这不仅丰富发展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青年观,而且对当代青年的健康成长和青年工作的顺利进行具有全局性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中国化马克思主义青年观;发展;现实意义

中图分类号:D43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7974(2009)01—0016—03

收稿日期:2008—12—01

作者简介:蒋勇(1981-),河南信阳人,现为西南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在读硕士。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青年观,是中国共产党人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出发,结合中国的国情,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特别是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形成的关于青年和青年工作的许多各具特色的深刻论述和见解,是马克思主义青年观在中国的运用与发展。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在马克思主义的影响下,中国在1919年爆发了声势浩大的“五四”青年爱国运动,充分显示了中国请你啊的革命先锋队作用。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观点和科学方法,对青年和青年工作做了深入的分析和研究。1922年毛泽东《在湖南长沙第三师范学校的讲演》中,把青年比作湘江的水一样清澈,充分肯定了青年的特点和长处,号召青年要坚持革命的理想,不要向旧势力屈服;1939年,他在《五四运动》、《青年运动的方向》等著作中充分肯定了青年在革命战争胜利中的“先锋作用”和“桥梁作用”;1953年,他在《青年团的工作要照顾青年的特点》一文中对青年提出了要“身体好、学习好、工作好”的号召,体现了他对青年的关心和爱护;1957年,他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一文中,指出了要加强青年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问题;同年他在莫斯科会见我国留学生时,把青年比喻为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对青年的未来充满了无限的希望;1958年,毛泽东在党的八大二次会议中,号召青年要敢想、敢说、敢干,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创造新的业绩。总之,毛泽东结合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际,全面论述了青年自身的特点、青年的教育与培养以及青年的未来与发展等问题,标志着中国化马克思主义青年观初步形成。

一、中国化马克思主义青年观的丰富与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化马克思主义青年观经历了一个不断丰富与完善的过程。邓小平、江泽民与胡锦涛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结合不同的时代特点和中国的具体情况,对青年和青年工作分别提出了不同的要求并寄予殷切期望,逐步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青年观。

1.邓小平“四有”——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青年观的丰富。1978年4月22日邓小平提出“造就具有社会主义觉悟的一代新人”[1](P105)的任务,并对一代新人的教育目标,即“四有”理论,作了初步论述。虽说此时没有使用“四有”一词,但其思想已初步表露。邓小平在为张海迪题词时号召全国青年学习张海迪,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共产主义新人!”邓小平指出:“我们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社会时,要坚持发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坚持五讲四美三热爱,教育全国人民做到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他特别强调,“这四条里面,理想和纪律特别重要。我们一定要经常教育我们的人民,尤其是我们的青年,要有理想。”[2](P110)邓小平还指出:“我们向科学技术现代化进军,要有一支浩浩荡荡的工人阶级的又红又专的科学技术大军,要有一大批世界

第30卷第1期2009年1月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JOURNALOFTONGHUANORMALUNIVERSITY

Vol.30№1

Jan.2009

·16·

第一流的科学家、工程技术专家。造就这样的队伍,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严重任务。”[3](p91)因此,他教育青年:要用最顽强的精神去学习,成为识字的人,有文化的人,能够掌握科学和技术的人。进入90年代以来,邓小平更是反复强调:关心青年即是关心未来,要帮助培养,让更多的年轻人成长起来,培养他们为了社会主义中国的前途而奋斗是当代青年的最崇高的使命和荣誉。可见,邓小平同志对青年人寄予了很高的期望,把青年看作是革命事业的未来和继承者,始终相信青年、重视青年。

邓小平同志提出培养“四有”新人的要求,是符合教育规律和人的成长规律的,它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正确运用,对于社会主义一代新人的标准做出了更加完备、更加科学的表述,对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青年观的发展做出了新的贡献。

2.江泽民“四个统一”、“五个成为”和“六点希望”——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青年观的发展。新的历史条件下,江泽民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邓小平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根据现实生活和历史进程的发展趋势,从政治理论、科技文化、思想道德、民族精神、进取创新和身心健康等方面对青年成长提出了要求和希望。从“四个统一”(在北大100周年校庆讲话中提出)、“五个成为”(在清华90周年校庆讲话中提出)到“六点希望”(在建团80周年大会讲话中提出),江泽民在充分肯定青年富有朝气,具有创造精神的同时,对青年提出了殷切希望,反复告诫青年要牢固树立科学精神,刻苦钻研科学知识,要有把自己的青春和智慧奉献给祖国与人民的远大志向。希望青年科技工作者,要有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要有坚定社会主义信念,要像老一辈科学家学习,自觉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指导科研工作和其他活动,在科学技术的实践中努力进取,不断有所发现,有所发明,锐意创新。寄托了党和人民对青年的殷切期望,丰富和发展了党的第一代、第二代领导集体的马克思主义青年观。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和即将到来的知识经济,针对在新时期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2002年5月15日,江泽民《在纪念中国共青团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对青年成长之路提出了全面发展的观点,他指出:“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的茁壮成长决定着我们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当代中国青年是值得信赖、大有希望的一代。青年有自己的优点和长处,也有他们的弱点和不足。”[4] (P488)因此,“对青年,我们一向是既满腔热情,充分信任,又严格要求,积极引导。”[5](P240)他希望青年们树立远大理想,坚持发奋学习,注重锤炼品德,不断开拓

视野,勇于进取创新,始终艰苦奋斗。

江泽民同志的“四个统一”、“五个成为”和“六点

希望”在价值、人生、政治、素质、教育诸方面,对当代

青年提出了新的要求并寄予殷切期望,是中国化马

克思主义青年观在当代中国的新发展。

3.胡锦涛“四个新一代”和“四点希望”——

—中国

化马克思主义青年观的深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

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以胡锦涛为

代表的新的中央领导集体更加重视青年和青年工

作,把青年看作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前进的重要力

量。2005年,胡锦涛在给澳门劳工子弟学校学生回

信中写到:“你们正处在风华正茂的年代。在你们身

上,寄托着国家和民族的希望。”[6]揭示出青年特有

的本质属性——

—积极向上、富于生命力。胡锦涛也指

出,“青少年是社会中一个正在成长的群体”,“存在

着不容忽视的缺点和不足”。“青少年是社会中一个

正在成长的群体,他们求知欲强、可塑性也强,容易

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需要社会对他们的健康成长

给予特殊保护。”[7]2007年5月4日,在喜庆“五四”

运动88周年和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85周年之

际,胡锦涛总书记致信中国青年群英会,对新时代中

国青年鲜明地提出了“两个需要”和成为“四个新一

代”的要求[8]他希望全国广大团员和各族青年牢记

党和人民的重托,自觉担负起时代的重任,以英雄模

范为榜样,努力成为理想远大、信念坚定的新一代,

品德高尚、意志顽强的新一代,视野开阔、知识丰富

的新一代,开拓进取、艰苦创业的新一代,让青春在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中焕发出更加绚

丽的光彩。言语间饱含深情,关爱殷殷,语重心长,充

满期待,为新时期中国青年的健康成长指明了方向。

2008年6月14日,胡锦涛在同团中央新一届

领导班子成员和团十六大部分代表座谈时发表重要

讲话,向全国广大青年提出“四点希望”,并强调指

出,实现党的十七大确定的各项战略任务,需要包括

广大青年在内的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努力。党中央对

青年一代充满期待、寄予厚望。广大青年一定要不负

重托、不辱使命,更加勤奋地学习,更加扎实地工作,

更加顽强地奋斗,把火红的青春奉献给全面建设小

康社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壮丽事业;要善于

从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重要战略机遇期的高度来看

问题,从维护我国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的高度来看问

题,从促进中华民族长远发展的高度来看问题,时刻

牢记国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用刻苦学习、勤奋工作

的实际行动报效祖国,同心同德地把我们国家建设

得更加强大;要焕发创业热情和创造活力,在改革开

·17·

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建功立业。要立足本职、扎实苦干,努力在平凡的岗位上追求卓越、创造一流。要勇挑重担、攻坚克难,敢于在最困难、最艰苦的地方大显身手,把青年的生力军和突击队作用充分发挥出来。要大胆探索、锐意进取,自觉站在改革开放的前列,站在自主创新的前列,为国家繁荣富强贡献聪明才智;要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积极参与和谐文化建设,为提高全社会的文明程度发挥应有的作用。

胡锦涛关于青年的论述充分继承了马克思主义青年观特别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青年观的理论成果,并结合当代青年和青年工作的新特点、新要求,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把中国化马克思主义青年观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

二、运用中国化马克思主义青年观,促进当代青年健康成长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化马克思主义青年观得到不断丰富与发展,开辟了我党认识真理的新境界,形成了正确认识和对待青年,以科学、全面、发展的眼光教育和服务青年的一系列系统的思想和观点,成为指导青年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

青年是社会的宝贵资源,我国14—35岁的青年有4.7亿,这是我们国家的宝贵财富,也是党的一个重要群众基础。党的十六大提出要扩大党的群众基础。因此,固巩青年群众基础,就成为党的青年工作的一个重要任务。但青年是一个很不稳定的群体,网络上大量的消极内容对青年产生负面影响,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实施“西化”和“分化”政策,青年是他们政策实施的主要对象,很容易受到他们意识形态的影响,如有些青年崇尚西方文化及价值观,“新自由主义”思潮也在部分青年知识分子中颇有市场。面对这些新的挑战和课题,为党赢得青年,巩固党的青年群众基础,就要坚持不懈地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青年观教育和武装青年,构筑青年一代的强大精神支柱,努力使他们成长为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

第一,坚持不懈地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教育和武装青年。一方面要大力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青年,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引领青年,帮助青年树立振兴中华的远大理想和跟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坚定信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把个人的奋斗与祖国的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努力在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宏伟进程中实现人生价值。另一方面要大力加强思想道德教育,扎实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坚持用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激励青年,帮助青年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养成高尚品德,磨练顽强意志,打牢成长进步的根基。

第二,充分发挥青年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的生力军和突击队作用。马克思主义历来把青年当作推动社会发展的有生力量。在马克思主义看来,青年在无产阶级革命斗争中是一支政治上的生力军,在社会主义建设中也是一支不可替代的突击队。列宁指出,青年是“处处都表现积极主动的突击队”。毛泽东指出,青年是整个社会力量的一部分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他们最肯学习,最少保守思想,在社会主义时代尤其这样。青年人就像早晨七八点钟的太阳。没有青年人,整个社会就失去了生机和活力。进入新世纪新阶段,胡锦涛也指出,“青年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一支重要力量,现在他们是各行各业的生力军,到下个世纪就将成为主力军。”[9]因此,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谱写人民美好生活新篇章的实践中,要充分发挥青年的生力军和突击队作用,团结带领青年努力为我国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发展多做贡献,更好地为最广大的人民谋利益。

第三,竭诚为青年的健康成长服务。服务青年,是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服务的宗旨在青年实际工作中的体现,是青年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因此,要以马克思主义青年观为指导,结合青年的实际和时代的要求,努力在工作思路、工作方式和自身建设上创新,更加有效地做好新形势下团结教育服务青年的工作,引导青年按照党所指引的方向健康成长,在服务青年中努力把青年培养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与此同时,要大力推动青年创新创业,着力培养和激发青年创新创业的意识和能力,大力发扬艰苦奋斗精神,激励各行各业的青年立足岗位,锐意进取,大胆创新,激励广大青年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开拓创业,建功成才。

参考文献:

[1]邓小平文选:第2卷[M].人民出版社,1994.

[2]邓小平文选:第3卷[M].人民出版社,1993.

[3]邓小平文选:第2卷[M].人民出版社,1993.

[4]江泽民文选:第3卷[M].人民出版社,2006.

[5]共青团中央,中央文献研究室.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论青少年和青少年工作[M].中央文献出版社,中国青年出版社,2000.

[6]胡锦涛.给澳门劳工子弟学校学生回信[N].人民日报,2005-02-22.

[7]胡锦涛.营造有利于青少年成长发展的良好环境[N].人民日报,2000-05-04.

[8]2007年5月4日新华社电.

[9]胡锦涛.在共青团十三届四中全会闭幕式上的讲话[N].中国青年报,1995-11-18.

(责任编辑:李文)

·18·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