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2015-1法国罗纳河及其流域政治

2015-1法国罗纳河及其流域政治

2015-1法国罗纳河及其流域政治
2015-1法国罗纳河及其流域政治

法国罗纳河及其流域整治

让-保罗·布拉瓦尔1,蔡宗夏1,

2

(1.法国里昂第二大学地理系,维勒班69110;2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北京100101)摘

要:罗纳河历史上曾经是欧洲的一条典型的“野性”

河流,洪水汹涌,桀骜不驯。后来,它又成了一条为法国近代的工业革命和现代经济发展作出重大贡献的

“驯服”的河流。在500多公里的河段,建造了20多座水电站,为河流水电站梯级开发之“世界之最”。然而,自从1980年代以来,随着法国能源政策转向大力发展核电,水电站梯级开发时代的结束,环境保护的呼声日益高涨,罗纳河的整治逐渐进入以自然生态环境的恢复和保护为中心的持续发展时代。

人们开始拆除水坝和河堤,恢复河漫滩湿地,等等。在这人与河流复杂的相互关系的历史中,河流流域整治的观念,政策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整治的科技手段也有了很大的进步。罗纳河流域整治以“健康河流”和“河流健康”为中心的发展战略,为中国河流流域整治提供了值得借鉴的经验。关键词:罗纳河;河流流域整治;水电站;河漫滩湿地;河流流域环境保护中图分类号:K93/97.4

文献标识码:A

罗纳河曾经是欧洲一条典型的“野性”河流。

其洪水汹涌,是强劲和凶险的象征。后来,它又成为为法国近代经济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的

“驯服”的河流。自1980年代以来,随着水电站梯级开发时代的结束,环境保护的呼声日益高涨,

罗纳河的整治逐渐进入以自然生态环境的恢复和保护为中心的可持续发展时代。在人与河流复杂相互关系的历史长河中,河流流域整治的观念、政策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整治的科技手段也有了很大的进步。不少学者对罗纳河及其流域的整治进行研究。任景玲等在罗纳河下游近入海口处按月采集溶解及颗粒态

样品,分析了其中的营养盐、铝及常量元素含量[1];燕文明等分析了罗纳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在污染、洪水、泥沙状况、植被覆盖等方面的生态环境现状,

并对应用于两个流域内的生态修复理念研究予以对比,指出多种修复措施的联合运用是必不可少的策略[2];克里斯托弗·吉鲁特等通过研究瑞士锡永市罗纳河第三次景观改造项目,其通过混合使用模拟工具和计算机设计工具,重新考虑河流、基础设施和城市三者之间的平衡关系和动态变化,创造了一个

与人类活动相关的新景观[3];王阿平随水利部去往罗纳河,对罗纳河六十多年的治理情况、运行机制、取得的效益进行了比较全面的了解[4]。本文将简要地阐述罗纳河整治的历史进程和现实状况。

DOI :10.3969/j.issn.1004-9479.2015.01.002

让-保罗·布拉瓦尔,蔡宗夏.法国罗纳河及其流域整治[J].世界地理研究,2015,24(1):11-18

J P BRAVAR,CAI Z X.French Rhone River and its basin harnessing [J].World Regional Studies,2015,24(1):11-18

收稿日期:2014-02-01;修订日期:2014-06-21作者简介:让-保罗·布拉瓦(1948-),男,教授,研究方为河流水文与地貌、河流流域整治与河流环境等。E-mail :jean-paul.bravard@wanadoo.fr

通讯作者:蔡宗夏(1940-),男,教授,研究方向为世界地理、热带地理、

国土整治与环境保护、世界地理学思想史等。E-mail :zongxia.cai@https://www.wendangku.net/doc/9d9720286.html,

世界地理研究

WORLD REGIONAL STUDIES

第24卷第1期2015年3月

Vol.24,No.1Mar .,2015

12

世界地理研究24卷

1罗纳河概况

1.1主要自然特征

罗纳河全长812公里,自出莱蒙湖(lac Leman),进入法国境内的长度为523公里。整条河流的流域总面积95,500平方公里,其中法国境内的流域面积超过了90,000平方公里,相当于法国国土面积的1/6。66%的流域面积位于海拔高度500米以上;33%位于海拔高度1500米以上。河流径流量为1720秒公方,即每年从河口注入地中海的水量为54km3,占注入地中海的河水总量的1/6以上。按其总流量绝对值,罗纳河居世界河流的第48位,按相对丰水值(指相对于流域面积的年径流量)则列世界第16位。

罗纳河河谷的现代地貌学特征,与第四纪冰川活动作用相关。最后一次冰川活动(Würm 冰川)推进的最远界限,一直达到里昂以东30公里处。冰川作用加宽了河谷,并掘蚀除掉第三纪软性岩石,塑造形成了一连串山间洪泛冲积盆地,对削弱洪峰起了很大的作用。冰川作用还在谷地中遗留了大量的河流冰碛物。在近代河道整治之前,由于洪水泛滥,加之一些湍急的支流注入,带来了许多卵石冲积物,使河道分叉,岛洲众多,许多河段呈发辫状。河流到了大三角洲段才离开山地,谷地展宽为一个很大的三角洲平原。过去,河流在三角洲上分成众多汊道入海。后经整治汇合成两股河道入海,即大罗纳水道(Grand-Rh?ne)和小罗纳水道(Petit-Rh?ne)。

1.2河流水文状况

罗纳河的主源富尔卡(La Furka)冰川位于瑞士境内,海拔2431米。从法国境内阿尔卑斯山的冰川流下的支流,带来了更为丰沛的水量,使河流春季和夏季径流大增。不过,在里昂以上,法国境内的罗纳河干流,流量季节差异有所减缓,四月份最小,为513秒公方;七月份最大,为710秒公方。这是因为从汝拉山和阿尔卑斯山前流下的一些支流,特别是索恩河(la Sa?ne)的注入,带来了冬季降水和早期融雪,使干流水文状况相对比较均衡。

在瓦朗士(Valence)以南,又有一些支流注入。特别是阿尔德什河(Ardèche)和杜朗河(Duran),它们汇集了地中海地区强烈的暴雨径流,使罗纳河的水文状况变得复杂化。它们对罗纳河水文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径流量的巨大波动,而不是径流量本身。例如,阿尔德什河枯水期径流量最低记录为2.5秒公方,而暴雨径流又可高达6500秒公方,出现在1890年9月。在博凯尔(Beaucaire),即罗纳河入海口之前最后一处水文站,河流的自然水文状况完全属于补偿型,夏末枯水。据水文学家帕尔德才称,罗纳河是世界上水文状况最复杂的河流之一(表1)。

罗纳河的洪水依照河段不同,出现在不同的季节。在上游河段和索恩河流域,洪水出现

表1罗纳河的水文状况(单位:秒公方)热尼西亚里昂瓦朗士维维埃阿维翁博凯尔

Génissiat Lyon Valence Viviers Avignon Beaucaire

年平均流量3605991414149316051691

枯水期流量(每年10天)141215480506540536

十年一遇洪水154031505670550072008200

千年一遇洪水26105440957090001260013820资料来源:国立罗纳河公司(CNR)

1期

让-保罗·布拉瓦尔等:法国罗纳河及其流域整治13在冬季,是大西洋海洋性气候冬季降水而形成;中游河段主要受阿尔卑斯山融雪水的影响,洪水以春汛为主;下游和河口三角洲则完全受地中海型气候的控制,表现为秋汛。由此可见,罗纳河的洪水呈现为很强的区域性。一般地说,洪水只局限于一定的范围内,全流域性的大洪水并不多见。1856年5月底曾出现过一次波及全流域的特大洪水,其洪水径流量在博凯尔水文站达到12000秒公方,即百年一遇的历史纪录。

罗纳河谷地人口密集。自古以来,人们就非常重视防范洪水灾害,并通过建造蓄水坝来调节径流量和水位,控制洪水淹没的范围。从莱蒙湖出口到河流注入地中海,罗纳河在法国境内的洪水总覆盖范围为2470平方公里。1858年,该地通过了一项法律,采取了一系列保护措施,旨在加强预防洪水和削减洪峰效应,这些措施显然是很有效的。例如,在里昂上游的肖塔涅-拉乌尔(Chautagne-Lavours)大沼泽和布尔热湖(Bourget),都曾经在出现百年一遇的洪水期间,起到了削减洪峰的作用,将径流量从3250秒公方减少到2450秒公方。

罗纳河丰沛的水量,加以从莱蒙湖出口到河流入海口之间300米的高差,确保了水资源和水能源的巨大开发潜力。此外,罗纳河源于雪山冰川融水,水质清凉洁净,保持了较好的原始生态特征,可为能源开发提供所需要的冷却水。然而,河流的坡降不规则,河段常常由平静突然转变为湍急。河中常见岩石陡坡,甚至在远离阿尔卑斯山,到了里昂下游的东泽尔分水运河段(Donzère),其坡降变化于0.75~1.53米/公里之间。在博凯尔地区坡降更达到了0.25米/公里的平均值。这种强烈的坡降与岩石陡坡的结合,长期以来成为南北水上交通的障碍,但非常有利于沿河梯级水电站的开发。

2罗纳河流域的系统性整治(1937年~1986年)

2.1改善河流的航运条件(1840年~1920年)

到19世纪初,尽管罗纳河仍然是一条未经整治的“自由”湍急的河流,但对地中海地区与欧洲西北地区国家来说,它已经起到了交通轴线和历史性联系的作用。众所周知,在罗马时期和中世纪时期,河运是很重要的,因为当时河道比陆路更便利有实效。不过,河流径流时空变化很大,常常变得湍急汹涌,给河运带来重重困难。限于技术手段很薄弱,河流整治难以进行并取得成效。里昂作为罗马古道和罗纳河必经之地,当时成为一个重要的交通枢纽。它位处从地中海地区去佛兰德地区(Flandre)①的中途站,中世纪在佛兰德地区经常举行规模盛大的博览会。

19世纪期间所实施的河流整治工程,旨在改善河流的航运条件和确定罗纳河的主航道。整治工程开始于1840年代,到了1880年代,在工程师吉拉东(Girardon)的倡导和推动下,工程进入了系统性整治阶段。吉拉东设计了一种低堤系统工程,将平均径流汇集到唯一的河床中。这些河堤依靠底坝(Barrage de fond)得以稳固。它们作为横向的折流坝的基础,将河水紧束到主航道中,并使河床变得更有规律,削弱了河中的沙坎或卵石坎,以便塑造成令人满意的均衡河床和低水位河床的模式。重新改造河床的整治工程消除了纵横交错的河叉分流,使河道一年四季能保持足够的深度,确保蒸汽轮船通航。在1840年到1938年期间,每年因河道吃水深度不足而禁航的天数从110天减少至45天,尽管在此期间,轮船的吃水深度已从0.80米增加到1.30米,然而,由于铁路强大的竞争力,在1850年到1899年之间,①佛兰德地区(Flandre),指位于法国北部和比利时西部,沿北海一带的地区。

14

世界地理研究24卷

罗纳河的水运也只能保持在每年12万吨~35.3万吨之间。

自从“吉拉东式”河流整治完成之后,罗纳河流域地区的政治和经济当局提出要求,对罗纳河实施更为彻底的整治措施,或者将河流整治为渠道网化;或者在里昂以下,建设长达270公里的通航河道。同时,通过在瑞士境内开挖运河,设想将罗纳河与莱茵河连通起来。1912年,一项罗纳河综合整治方案通过了,该方案提出三项整治目标,要求达到航运、发电和灌溉三方面的效益。在里昂上游郊区,曾于1899年完成了若纳日—居塞(Jonage-Cus-set)综合整治工程,其正是此方案的一个样板模式。

2.2国立罗纳河公司(CNR)的三项整治目标

早在1899年,罗纳河流域地区的议员与行政决策机构已确定了罗纳河流域的整治原则,系以建设一系列水坝和运河为基础,旨在开发水电和便利航运。但是,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议会才于1921年通过了法规,明确指出罗纳河流域整治工作应由国家机构负责,它是唯一的国家授权机构,并接受公众的监督。1931年国家又签署了一项具体法规,将罗纳河全部整治工程授权予唯一的机构—1931年成立的“国立罗纳河公司”(Compagnie Nationale du Rh觝ne)。这是一个经济性质的公司,其资本来自于多方面的组合。包括集体性公众机构(沿河乡镇),公共机构(农商会—Chambre d’Agriculture et de Commerce),以及有关河流受益单位(工业企业,灌溉者协会,铁路等),并在国家的参与和监督之下。国家由省长为代表,授权予国立罗纳河公司的使命是通过河流整治,充分发挥河流的经济效益,使河流成为为地区经济和工业发展服务的工具。首先是开发水电电力,通过发电带来的经济效益,来资助促进航运和灌溉事业。由此可见,国立罗纳河公司既是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机构,又要为国家作出应有的贡献。

从1948年在罗纳河上游建成热尼西亚水坝(Génissiat)起,到1986年最后一座水坝完工为止,国立罗纳河公司在罗纳河上进行了大规模的水坝电站梯级开发,总共建成了18座水坝电站。一般来说,每一项整治工程包括在罗纳河河床上兴建一座蓄水坝,一条分水渠道,其上建造一座水力发电站。除了热尼西亚水电站装备了中水头电站设备之外,其他全都是低水头电站。从里昂以下,直到河流入海口之间,每一座水坝电站都建造配备一座水闸,可以通航5000吨级的拖轮。河岸进行了整治,将沿河洪泛带隔离开来。从河中取水可以灌溉农田,灌溉面积为320平方公里;或者通过水泵工程来解决排水问题。此外,通过清理铲平河渠系统,开辟出大片平地,以用作开发港口区或工业园。

罗纳河整治的原则和方法早在1899年已经确立,而且1902年又经议会通过,两次世界大战和30年代的经济危机使得工程实施缓慢,但是,其主要原因是地区的决策权后来被国家取代了。最初,在国立罗纳河公司,国家只占有1/4的股份。自从1936年铁路国有化之后,铁路占有的那部分资本也归属了国家。再后,有些工业部门,如电力工业在1946年也国有化了,这部分资本也同样归国家所有了。于是,国家就不再对地区综合整治问题感兴趣了。河流整治便只着重于水电能源的开发,由国家电力公司(EDF)垄断经营。对于其他方面的整治计划,虽然国家电力公司也予以认可,但并不给予资金的支持。

2.3国立罗纳河公司整治工程效益总结

国立罗纳河公司整治工程初期,投资金额大约为90亿欧元,系由国家担保从金融市场贷款筹集,并从电力公司发电效益中得到的付款来还贷。到了2000年,电力公司对罗纳河水电的垄断权被剥夺了。随着电力的商业化,国立罗纳河公司将电力交给Electrabel公司经

1期

让-保罗·布拉瓦尔等:法国罗纳河及其流域整治15营。该公司属于跨国集团Suez的子公司。这项交易对Suez集团公司很有利,因为建设投资在电站之类的工程中占总投资的大部分份额,而维修费用相对较小。国立罗纳河公司所属的19个水电站年平均发电量约为160,000亿瓦时(平均功率为1800兆瓦),占全法国水力发电总量的1/4;同时,罗纳河的航运能力也得以大大提高,自1980年以来,在里昂到地中海入海口300多公里河道,再向北沿索恩河继续延伸200公里,形成了一条内河航运轴线,年运营能力达22兆吨。国立罗纳河公司对河流及其河床的治理,开发了河流的自然潜能,从而强化了河谷地区的经济和工业的开发力度。从1970年开始,通过对河水的调节,罗纳河径流量变得丰富起来,从而促进了河谷地带核电站的建设,成为法国核电主要生产地区。沿河谷分布的核电站有Bugey,Saint-Albain-Saint Maurice l’Exil,Cruas,和Tricastin 等核电站。此外,还应加上Creys-Malville核燃料增值反应堆(由于政治决策的原因,该核增殖反应堆正在拆除中)。还有Marcoule的核电设备,其目标是供核电科研之用,而不是在于发电;除此之外,罗纳河谷地从此形成一个巨大的经济体。它作为里昂与地中海之间的交通要道,集中了一条河道,两条国家公路,一条高速公路和6条铁路(包括一个高速铁路网)。

由此可见,罗纳河流域整治总体上来说是成功的。不过,这也不应该掩盖其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首先,不应该忘记罗纳河流域整治的初衷,国立罗纳河公司负有使命,通过出售电力来促进地区整治。可是,后来国立罗纳河公司将电力经营权完全交给了法国电力公司。于是,这项使命便多少被抛弃了。因为法国电力公司将所生产的电力输送到全国各地,并没有给予电站所在地区以价格优惠。沿罗纳河轴线发展起来的工业企业肯定地受到了影响。同时,核电站的建设对于地区经济发展的贡献也是很有限的。

其次,国立罗纳河公司的创始人宣布的三大目标之一,是通过挖掘大型运河,经过沙隆(Chalon),贝藏松(Besen?on)和贝尔夫(Belfort)等地,连通罗纳河和莱茵河。后来由于缺乏资金,同时又不断受到一些机构决策人的质疑,使这项雄心勃勃的计划的实施变得十分困难。部机关不断要求进行可行性研究,却从不做出任何决策。最后这项计划于1997年被宣布放弃,主要是出于生态政策,而不是出于经济效益的考虑。

3罗纳河流域整治中的环境问题

20世纪以来,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随着战后重建和工业发展的需要,河流流域整治的力度和幅度都得到大大的增强。这些整治工程深刻地改变了罗纳河的地貌形态和水文特征,导致了自莱蒙湖到地中海之间许多很有价值的自然环境退化或消失,河流的生态系统的特征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事实上,自然状态下的河流的潜能、秉性和天赋,以平衡的方式,确保了河流还有许多不同的功能可以加以开发。

3.119世纪河流整治工程的问题

19世纪进行的大量筑堤拦坝工程是为了将河水汇集到主河道中来。这些工程使次要的水道被孤立开来,逐渐地被悬浮沉积物所封闭。原先纵横交错的河汊网,直到1850年还存在,后来就完全消失殆尽了。同样,那些水生和陆生密切结合的生态系统也被完全破坏消失了。除了这些变化之外,从1880年开始,瑞士方面为了确保更多的发电能力,不断地改变莱蒙湖的水文状况,并在上游山地建造了大量的高海拔水库。这些工程的实施,是为了在夏季蓄积高水位,用于冬季发电。因为冬季用电消费大增,而且电能价格也能增值。因而河流的水

16

世界地理研究24卷

文状况被人为地改变了,使之变得具有大西洋海洋性水文特征,即冬季径流增加,变成为高水位季节。

3.2国立罗纳河公司进行的整治工程的问题

经过整治后的罗纳河,一些河段被人为地截弯取直。在法国境内的522公里的河段中,就有166公里呈线状河道,这使径流明显地减少了,常常在年际平均径流的1/20之下。这很容易促使水体富营养化现象的发展。河床的渠道化常伴随潜水位下降,导致自然环境中湿生植物普遍减少。随后,沿河一些与河流相关的自然环境也逐渐消失了,如冲积土上的森林演替为硬木林,虽然这种演替过程比较缓慢。同时,环境改变的结果也导致饮水资源的减少和水质的变差。

虽然河道中的径流一般较小,但有时径流又会突然变大,因为这些被截弯取直的河段也是洪水排泄的水道。这使得这些河段非常不利于流水生物和对环境较敏感的生物物种生长。它们常被一些缺乏活力的惰性环境中的生物种所取代,并以它们为主形成群落。尽管也生成了一些新的生物种(如在蓄水库和运河中),但总体而言,整治工程导致了生物多样性的减少。尤其是那些生活在流水中和有活力的环境中的生物物种变得非常稀少。此外,这种新环境完全是人为的,削直的河岸以及其他河道整治工程阻挡了有洄游习性的咸淡水两栖鱼类的迁徒,如西鲱,鳗鱼类和七鳃鳗等。

4罗纳河环境治理政策的新动向

尽管罗纳河的状况发生了许多变化,但它仍然是充满活力的。自从1980年代初以来,出现了一种新的导向,希望更多地保护和恢复罗纳河的自然面貌。1976年7月关于保护自然的法规,还有1977年10月颁布的一项法规,明确规定所有大型整治项目必须事先进行环境问题的可行性研究。这些新思维来自于多方面,如科技界、各种自然保护协会、渔业协会、公共权力机关、地方集体机构和整治工作者等。对于自然环境中存在的珍贵遗产,社会首先应该加以保护,然后使之重新恢复。由此可见.人们的观念更倾向于在河流流域整治工作中,确保生态环境均衡持续发展。

4.11980年代初开始的地区行动计划

人们对罗纳河环境退化的认识,引导了罗纳—地中海—科西嘉流域委员会②于1988年提出了一项关于罗纳河现状的研究计划。这项计划的重点放在改善水质方面,这的确是十分重要的。罗纳河自然环境的修复,应该同时考虑改善河流水生生物环境的质量。该流域委员会1992年通过了第一项“罗纳河行动计划”。包括优先治理以下三方面领域:1)使河流的截弯取直河段重新恢复生气和水流状态;2)在整个流域恢复高质量的生态环境,改善水质和重新恢复鱼类洄游的可能性;3)避免河流遭受灾难性污染的危险。

4.21992年1月颁布的新水法及其效果

1992年1月,国民议会通过了新水法,明确指出水属于国家民族的公共财富,人人都应该共同关注“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利用”。每一大流域都应该制定一项水资源整治与管理的总体规划。上述罗纳河行动计划已进行了的一些工作,将作为流域总体规划的基础。罗纳—地中海—科西嘉流域总体规划于1996年正式通过,其具体实施包括以下内容:

②全法国划分为六大水文流域。每个流域设立一个流域委员会,负责该流域的水资源整治与管理,属国家机构。

1期

让-保罗·布拉瓦尔等:法国罗纳河及其流域整治17首先,重新整修6条截弯取直的河段,以充分发挥河流的巨大潜力,并使河流的自然特性得以保护和恢复。这6条河段为:肖塔涅(Chautagne)/贝利(Belly)/布雷尼埃(Brégnier)—科尔东(Cordon),米里贝勒(Miribel)—若纳日(Jonage),皮埃尔(Pierre)—贝尼特(Bénite),佩阿日德鲁西永(Péage-de-Roussillon),蒙特利马尔(Montélimar),东泽尔(Donzère)—蒙德拉贡(Mondragon)。其中第一条河段所采取的环境措施,正是里昂下游的皮埃尔—贝尼特河段采取过的手段。其径流已从10~20秒公方增加到100秒公方。同时,经治理后,1997年—2000年的发电量也有所增加。

其次,在1993年~1994年大洪水发生之后,一项重大的研究项目—“罗纳河流域洪水问题综合研究”目前已接近于完成。这项研究课题是在罗纳—索恩流域省际管理局的指导和监督下进行的。此外,一些与河流整治相关的措施也在制订的过程中。例如1993年国立罗纳河公司通过了“罗纳河环境规章”;随后,1998年一项“环境规划”提出了10年内将采取的一系列行动,特别是修复截弯取直的河段。这些整治举措完全符合流域委员会通过的行动纲领所提出的要求。

第三,“罗纳河水利和生态治理修复十年规划”。国家、流域管理机构和整治工作者,在1990年代对流域整治政策达成了共识,或者说至少是比较一致认为的观点。国家在水法通过后6年,又重新发挥了积极性。主动召集了好几个部,共同制定和实施一项罗纳河整治十年规划(1999年~2009年)。这项十年规划与经修订的“罗纳河行动规划”结合起来,使流域总体规划的整治纲要的内容更加具体化了。此项十年规划优先考虑的仍是前面提到过的几个方面:治理那些被截弯取直了的河段;恢复沿河环境(如恢复老河汊和沿河湿地);恢复罗纳河及分布有鱼类产卵场所的支流上的鱼类的洄游活动;建立科学监测追踪,并对地方行政所关注的行动进行监测追踪。这项十年规划的总预算金额为1.5亿欧元,将由国家、国立罗纳河公司和罗纳-地中海-科西嘉流域水务局(Agence de l’Eau Rh?ne-Méditerranée-Corse)共同分担。

5结论

1950年~1980年期间,罗纳河的整治旨在为“法兰西民族服务”。整治促进了经济的振兴,因而被人们称之为“光辉的三十年”。随后二十年,河流整治的观念和政策经历了深刻的变化。河流整治已不再只是一些有关部门的工作,而成为广大公众所关心的事业。整治工程由有关机构实施,使社会公众的愿望得以具体化。值得特别提出的是,国立罗纳河公司从事的使命,使水文系统工程的观念在整治工作中得以成功的体现。国立罗纳河公司一直掌握着罗纳河整治的特许权,它通过各项整治工作,充分展现出水作为自然资源,以及水的自然载体河流的持续发展的前景。此外,河流整治的决策,已不再仅仅局限于政府有关部门和整治工作者(通常是经济发展部门的重要人物)狭小的圈子里。地方行政当局,各种各样的协会,科技工作者以及各方面的社会公众都参与进来了。在充满不同意见的辩论中,他们对罗纳河流域整治的意见也越来越受到了重视。

参考文献院

[1]任景玲,张经.罗纳河中的铝、营养盐及常量元素的研究[J].青岛海洋大学学报,2002,32(6):993-1000

[2]燕文明,刘凌,等.长江流域与罗纳河流域生态修复对比探讨[J].水电能源科学,2009,27(1):58-61

18

世界地理研究24卷

[3]克里斯托弗·吉鲁特,弗瑞德里克罗萨诺,等.瑞士锡永市罗纳河第三次景观改造[J].中国园林,2011(11):34-36

[4]王阿平.法国罗纳河流域水电工程考察报告[J].新疆水利,1997(4):34-38

[5]BRAVARD J.-P.,CLEMENS A.,(coord.).Le Rh?ne en100questions[M].Lyon,Ed.GRAIE,2008:295.

[6]BRAVARD J.-P.Le Rh?ne,du LémanàLyon[M].La Manufacture,Lyon,1987.

[7]ROSSIAUD J.Lyon,la rivière et le fleuve.Editions Lyonnaises d'Art et d'Histoire[M].Lyon,2013:

151.

French Rhone River and its Basin Harnessing

Jean-Paul BRAVAR1,CAI Zong-xia1,2

(1.Department of Geography,Universite Lumiere-Lyon Ii,Hydrologist69110,French; 2.Institute of Geographic Sciences and Natural Resources Research,CAS,Beijing100101,China)Abstract:The Rhone has been a typically fierce river in European history. The untamed river,suffered from fierce currents,shallows,and floods,was a mythological symbol of force,power and ruthlessness.Then,the Rhone became a tame river that made great contributions to the recent industrial revolution and modern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France.Twenty hydropower stations were built along the500km river reach,which set a world record in cascade devel-opment of river hydropower station.However,the era of cascade development of river hydropower station ended when France shifted its energy policy to rapid development of nuclear power since1980s.Claims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grew heater and heater.The Rhone basin harnessing entered an age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by restoring and protecting natural ecological environment. Dams and dikes were torn down;wetlands and floodplains showed up.Perception, policy and technology about river basin harnessing changed dramatically during development of complicated relations between human beings and rivers.The Rhone basin harnessing centered on a development strategy of healthy river and river health,which provides precious experiences for Chinese river basins harnessing.

Key words:Rhone River;basin harnessing;cascade development of hydropower; wetlands and floodplains;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法国政体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 法国政体的特点 新课教学: (一)、民主共和制的形成和主要权力机关 1、民主共和制 (1)、形成——是各阶级力量不断角逐、彼此斗争的产物 法国是典型的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国家。今日法国政体的形成始于1789年法国大革命,历经二百多年的演变,是各阶级力量不断角逐、彼此斗争的产物。 相关链接: 1789年,法国爆发了震撼欧洲的资产阶级大革命。列宁说:“这次革命给本阶级,给它所服务的那个阶级,给资产阶级做了很多事情,以至整个19世纪,即给予全人类以文明和文化的世纪,都是在法国革命的标志下度过的。”这次革命比较彻底地摧毁了封建专制制度。 (2)、发展历程: 法国资产阶级政权建立后,其具体政权组织形式,先后采用过共和制、帝制、君主立宪制、议会共和制、总统制和半总统制等。依据法国现行的《第五共和国宪法》,法国是民主共和制国家。人们根据它的政体特征,又把“半总统半议会制”国家。 2、主要权力机关——总统、政府、议会 (1)、总统及其主要职权: ①地位、产生方式及任期: 总统是国家元首和武装部队的统帅,任期五年,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法国不设副总统,一旦总统不能履行职务,由参议院议长代理总统。 ②主要职权: 法国总统的主要职权: ◇任命总理,并根据总理提名,任命其他政府成员; ◇主持内阁会议、最高国防会议和国防委员会; ◇有权解散议会; ◇拥有外交权(与总理分享,但总统权力更大); ◇可将某些重要法案直接提交公民投票表决。 (2)、政府首脑(总理)及其主要职权: ①地位、产生方式: 总理是政府首脑,由总统任命。

②总理的主要职权: 总理的主要职权: ◇领导政府活动,负责制定和执行国家政策; ◇向总统建议任免政府各部部长和国务秘书; ◇除宪法规定的例外情况,副署总统的文件、法令和命令; ◇对国家防务负有责任; ◇可代替总统主持内阁会议、最高国防会议和国防委员会。 (3)、议会的构成及各自的职权——议会由国民议会和参议院两院组成。 ①国民议会 A、国民议会成员的任期和产生方式: 国民议会由577名议员组成,议员任期五年,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 B、国民议会的主要职权: a、立法权。 议会的立法权集中在公民权利与义务、婚姻与继承、税收与货币制度、公共机构的设立等领域。 b、财政权 议会有权对政府的财政法案和经济计划大纲进行审议、辩论和表决。法国国民议会召开会议 c、监督权 议会的监督权包括对政府的法律监督和活动监督。其中,弹劾是国民议会对政府监督最严厉的手段。 ②参议院成员 A、参议院成员的产生方式: 参议院共321个议席,由国民议会议员、省议会议员、市议会议员组成的选举团选举产生。参议院保证共和国各地方单位的代表性,居住在国外的法国人在参议院中应有代表。 B、参议院的主要职权: 在行使立法权方面,参议院和国民议会有同等的权力。 专家点评: 从原则上说,法国两院在立法权方面有同等权力,但在实际立法过程中,国民议会的地位要优于参议院。两院议员均有权提出法案,但财政法案必须首先提交国民议会。如果两院对议案发生分歧,经协调仍达不成一致时,政府可以要求国民议会作出最后裁决。在监督权方面,国民议会拥有主要权力。国民议会可以使用弹劾手段对政府进行监督。

法国大革命政治派别

法国大革命政治派别 右派 斐扬派 法国大革命中的资产阶级君主立宪派。1791年7月16日君主立宪派从雅各宾俱乐部分裂出去,因在斐扬修道院举行集会而得名。主要代表人物有西哀士、拉法耶特、巴伊、巴纳夫、拉默特兄弟等。他们主张君主立宪制,反对民主共和制。革命初期,代表大资产阶级和自由派贵族利益的君主立宪派(斐扬派)取得政权。大革命初期一度当政,制定废除封建特权、没收和拍卖教会财产、废除贵族制度、取消行会等一系列反封建政策,制定君主立宪制的宪法,通过《人权与公民权宣言》。同时颁布压制群众的法令《勒霞白列法》。1791年6月20日路易十六乔装出逃(参见路易十六出逃事件),企图勾结外国力量扑灭革命,中途被识破押回巴黎。广大群众要求废除王政,实行共和,但君主立宪派则主张维持现状,保留王政。君主立宪派制定了《一七九一年宪法》,召开立法会议,维护君主立宪制,反对革命继续发展。1792年8月10日巴黎人民起义推翻君主制度,斐扬派随之消亡。 吉伦特派 从1792年9月国民公会开幕之日起,吉伦特派一致反对山岳派(Montagnard)。这两个集团所以敌对的原因,一部分是由于深刻的私仇,但也由于社会利益的对立。在随后的争斗中,吉伦特派

的特点是忽视经济平等和社会平等的温和政治观点,反对政府控制贸易和物价的经济自由主义,以及依靠各省同巴黎抗衡。8月10日巴黎人民起义后,吉伦特派取得政权。9月20日法国军队在瓦尔密战役中打败外国干涉军。由普选产生的国民公会于9月21日开幕,9月22日成立了法兰西第一共和国。吉伦特派执政期间颁布法令,强迫贵族退还非法占有的公有土地,将没收的教会土地分小块出租或出售给农民,严厉打击拒绝对宪法宣誓的教士和逃亡贵族。1793年1月21日,国民公会经过审判以叛国罪处死路易十六。在审判国王时(1792.12~1973.1),由于吉伦特派中的一些人反对处决国王,所以人们谴责吉伦特派是保王党。同时,舆论认为吉伦特派应对1793年春军队遭受的失败负责。从5月31日开始,巴黎发生反对吉伦特派的群众运动。 中间派 平原派 18世纪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国民公会中的中间派。多为自由资产阶级和共和主义者的代表。因其座位在会场最低处而得名。在议会中人数最多、拥护革命、赞成共和、提倡经济自由,但无坚定的政治主张,以不危害自身的安全和利益为准则。1792年9月至1793年5月支持当时得势的吉伦特派。吉伦特派倾覆后,赞助山岳党,甚至容忍雅各宾专政的恐怖政策。后又联合反对雅各宾专政的分子,在国民

西方近代史(政治)

西方近代史(政治) 一﹑近代史的概念 世界近代史包括15世纪初至1900年前后大约500年的时间,从资本主义发展的历程来看,大体上可以分为以下3个时期:15世纪到17世纪早期欧洲资本主义兴起时期、17至18世纪资本主义代议制度初步形成时期、19世纪以来两次工业革命和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时期。 二﹑背景知识 ①15世纪到17世纪早期,欧洲正处在封建社会解体和资本主义兴起的阶段。 经济方面:农业、手工业的技术进步和商品经济的发展,在地中海沿岸和西北欧一些地区,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初期阶段——工场手工业兴起。 国际关系方面:以西班牙、葡萄牙为首的殖民主义国家开辟新航路,抢夺殖民地,开始用殖民主义的锁链,把原来彼此孤立、隔绝的大陆连接起来,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 思想文化方面:经济和政治关系的变动引起意识形态领域的变化。新兴资产阶级掀起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体现了以人文主义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为资本主义发展解除了封建神学的精神枷锁,推动了近代科学的产生和发展。 ②17世纪中期至19世纪初,是西方资本主义代议制度初步形成的时期。 经济方面:17世纪后,荷兰、英国等国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获得了迅速的发展。它们致力于发展海外贸易,积极拓展殖民地,彼此间展开了夺取殖民霸权的斗争。殖民扩张与掠夺是推动世界市场形成的主要途径。 文化方面:17、18世纪,资产阶级掀起一场反封建的思想文化运动——启蒙运动。启蒙思想家崇尚理性,抨击君主专制和神权专制,提倡天赋人权。他们勾画出未来理性社会的蓝图,也奠定了近代民主政治的基础。 政治方面:17、18世纪,英国、美国分别确立了资本主义代议制度。英国是现代议会制度的发源地,《权利法案》的颁布是议会制度真正开始的标志;美国通过1787年宪法确立了民主共和政体,它体现了三权分立的原则,创立了世界政治体制的一个先例。 ③从19世纪初到20世纪初的一个世纪,是两次工业革命和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最终形成时期。 经济方面:18世纪后期从英国开始的工业革命和19世纪70年代起同时发生于欧美各国的第二次工业革命极大提高了生产力,资本主义逐步在世界范围内确立起统治地位,并最终形成了资本主义世界体系。 政治方面:两次工业革命巩固了资本主义制度,增强了工业资产阶级的力量,推动了资产阶级代议制度的扩展和完善。 阶级基础:两次工业革命也壮大了工人阶级力量,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指导下的国际工人运动也蓬勃发展起来。 文化方面:19世纪,近代科学技术不断发展,进化论的提出对生物学和整个世界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文学艺术领域也随着社会的动荡与变革呈现出不同的时代特色

法国政治制度

法国的民主共和制与半总统半议会制 (1)法国的国家机构 ①法国总统 法国总统是国家元首和武装部队的统帅,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任期五年。总统的主要职权:任命总理,并根据总理提名,任命其他政府成员。主持内阁会议、最高国防会议和国防委员会。有权解散议会(国民议会)。拥有外交权(与总理分享,但总统权力更大)。可将某些重要法案直接提交公民投票表决。宣布紧急状态。 ②法国议会 议会由国民议会和参议院两院组成。 A国民议会:国民议会由577名议员组成,议员任期五年,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 B参议院:参议院共321个议席,由国民议会议员、省议会议员、市议会议员组成的选举团选举产生。 C议会的主要职权:立法权(政府的施政纲领、改革方案、立法修正案、提案,必须经过两院议会通过才能生效)。财政权(财政法案、经济计划大纲由议会进行审议和表决)。监督权(议会可以通过质询、投不信任票、甚至弹劾等方式追究政府的政治责任,其中弹劾是国民议会对政府监督最严厉的手段)。 ③法国总理 总理是政府首脑,由总统任命。总理的主要职权:领导政府活动,负责制定和执行国家政策。向总统建议任免政府各部部长和国务秘书。除宪法规定的例外情况,副署总统的文件、法令和命令。对国家防务负有责任。可代替总统主持内阁会议、最高国防会议和国防委员会。拥有外交权(与总统分享,但总统权力更大)。 (2)法国政体的运行 ①法国总统是国家权力的中心,在法国政治舞台上发挥主要作用:总统通过任免总理和组织政府、主持内阁会议,直接领导国家行政权力的实施,尤其是在国防和外交领域发挥决定性作用。在国家遇到重大问题时,总统可以通过解散国民议会、举行公民投票、宣布紧急状态

香港特别行政区与台湾地区选举制度评介

香港特别行政区与台湾地区选举制度评介 武玉龙,张睿 (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政治学院军事理论教育二系,江苏南京210003) 摘要:香港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均是我国主权范围下享有较大自治权的地区。两者保持着其资本主义的生产制度和生活方式不变,享有广泛的经济政治自治。但是由于人文历史和法律传统差异,两者的各种制度也存在很大的不同。用比较法研究两者的法律问题,特别是研究两者选举制度,在某些程度上有利于我国统一进程及民法法系和普通法法系的进步。 关键词:选举制度;香港特区;台湾地区 中图分类号:D62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6051(2008)04-0040-04 收稿日期:2008-05-29 作者简介:武玉龙(1984-),男,山东临沂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政治学院硕士研究生。 我国存在多种选举制度,其中大陆采取社会主义的人民代表大会制而港澳台地区采取的是资本主义竞选机制。特别是香港特区和台湾地区作为我国重要组成部分,二者的基本经济结构和生产生活方式大体一致,而政治体制特别是选举制度却有很大的差异。本文试图用比较法知识予以剖析。 一、基本法规定的香港选举制度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第四章的有关规定,香港的政治体制主要包括行政长官、行政机关、立法机关、司法机关、区域组织和公务人员。出于探讨目的的需求,本文在此只对香港特别行政区的行政长官和立法机关选举进行介绍。 (一)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的选举 根据基本法的规定,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是香港特区的首长,对外代表香港特别行政区,对中国中央人民政府和香港特别行政区负责;同时,行政长官也是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的首长,对立法会负责。 基本法第44条对当选行政长官的资格进行了规定:“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由年满四十周岁,在香港通常居住连续满二十年并在外国无居留权的香港特别行政区永久性居民中的中国公民担任。”此条款充分体现了“港人治港”的政策。基本法规定,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是在当地通过选举或协商产生,由中央人民政府任命,此处的任命权是中国对香港享有完整主权象征。就香港的几次选举来看,行政长官的产生是根据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实际情况和循序渐进的原则而进行的,整个选举过程中,由一个有广泛代表性的提名选举委员会按民主程序提名后普选产生。提名选举委员会由各界共800人组成,任期5年,各个界别的划分由选举法规定,各界别法定团体根据分配名额和选举办法自行选举委员会委员,选举委员以个人身份投票;不少于100名的选举委员会可联合提名行政长官的候选人,每名委员只可提出一名候选人,选举委员会根据提名的名单,凭一人一票无记名投票选举行政长官候选人;第一任行政长官,由推选委员会在当地以协商或协商后提名选举,推荐第一任行政长官人选,报请中央人民政府任命。根据回归时制定的法律,第三任即2007年后的行政长官选举的产生办法可以修改,但须经立法会全体会议2/3多数通过,行政长官同意,报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2007年第三任行政长官产生后,经过合法程序决定,自2010年第四任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将通过香港选民普选产生,这将是香港历史上第一次由普通选民直接选举香港的行政首长,普选制度的实行必将令香港的明天更美好。 (二)香港特别行政区立法会的选举 第30卷第4期临沂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8月Vol.30No.4JOURNALOFLINYINORMALUNIVERSITYAug.2008 40

第四框题英法政治体制的异同

第四框题英法政治体制的异同 一、【课程标准】: 2.5简述法国总统、内阁、议会的产生及其职权,比较法国民主共和制与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异同。 二、【新课教学】: 英国议会对政府的监督权要强于法国。法国议会虽然有对政府的弹劾和倒阁权,但受到种种限制,实行起来非常困难。1959~1979年二十年间,法国国民议会先后提出38次对政府的不信任案,只有一次获得通过。 相关链接: 一谈到两党制,许多人就想到了美国的共和党和民主党。实际上,两党制的发源地是英国。英国最早出现的两大党是托利党和辉格党,其来源可以追溯到17世纪70年代。经过三百多年的演变,保守党和工党已成为英国两党制的主角。所以英国既是现代西方议会制度的发源地,也是政党和政党制度的发源地;既是“议会之母”,也是“政党之母”。 相关链接: 英法国家权力重心不同。英国的权力重心在首相,法国的权力重心在总统。从内阁稳定的角度看,英国首相可以以党的领袖名义要求全体阁员服从自己的领导,以维护执政党地位,因而政府比较稳定。在法国,当政府内部发生意见分歧时,总理有时无法掌控局面,导致政府危机。总理受到议会和总统权力的种种制约,地位显然不能与英国首相相比。 (二)、政体相异的缘由——资产阶级革命不同的阶级力量对比、历史背景和政治传统 1、阶级力量对比:

(1)、英国: ①革命方式——革命加改良 ②原因——资产阶级力量没有占绝对优势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中,资产阶级与新贵族结成联盟,形成比封建势力更强大的力量,迫使封建贵族在革命后走妥协的道路,因而英国最终以革命加改良的方式建立起君主立宪制政体。 (2)、法国 ①革命方式——彻底的资产阶级革命 ②原因——资产阶级力量没有占绝对优势 大革命前的法国总体上是一个封建农业国,封建势力特别强大,王权高度集中。封建势力对资产阶级和农民采用高压政策,资产阶级、广大民众几乎无法与他们达成妥协,只能采取彻底的资产阶级革命方式推翻封建王权。经过同封建势力之间复辟与反复辟的长期较量,法国资产阶级最终确立了资本主义民主共和制度,形成了与英国不同的政体。 2、历史背景与政治传统: (1)、英国——保守、妥协 (2)、法国——激进、不妥协 综观英国社会政治历史的发展进程,英国政治文化传统比较保守,善于妥协,政体变革往往采用渐进方式,这是英国君主立宪政体形成的另一个重要因素。与英国不同,法国大革命前以伏尔泰、狄德罗、卢梭等为代表的法国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对宗教神学和封建专制展开了猛烈批判。他们为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舆论准备和理论武器,形成了法国激进的革命政治文化,对法国政治体制的确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关链接: 法国大革命前,资产阶级思想家已经掀起了一场启蒙运动。他们的主要思想是:主张民主,反对封建的君主专制;呼唤自由,反对封建的人身依附;要求平等,反对封建的等级制度;崇尚科学,反对封建的蒙昧主义。这些思想深入人心,极大地鼓舞了当时深受压迫的人们反抗封建专制政权的斗志。 (三)、异中有同,殊途同归 1、从政体与国体的关系看——国体决定政体 从政体与国体的关系来看,英法两国的政体都属于资本主义国家的统治形式。两国的政权都是资产阶级政权,执政的根本目标是维护资本主义制度,为资产阶级利益服务。法国虽然是共和政体,议会、总统都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从表面上看,似乎比英国的君主立宪制更加民主,、但其资产阶级政权的本质与英国并无根本不同。 2、从执政党的性质和作用看——统治阶级的阶级性质决定国家的性质 从执政党的性质和作用来看,英法两国执政党的阶级性质相同。执政党的阶级性质体现了国家政权的性质。英法两国右翼政党始终是资产阶级的代表;号称代表中下层人民利益的左翼政党,如法国的社会党和英国的工党,也已经公开充当资本主义制度的捍卫者,与右翼政党没有本质区别。 专家点评: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不久,法国共产党曾一度参加联合政府。对此,法国资产阶级深感

岳麓版高中历史二第二单元第6课法国大革命测试

岳麓版高中历史二第二单元第6课法国大革命 测试 一、单选题(共15题;共30分) 1.法国的《人权和公民权宣言》与《1791年宪法》有关公民权利的规定不同,前者全体公民享有立法参与权;后者只有部分公民享有。形成这种不同的最主要原因应该是 A.立法的基本原则不同 B.立法的时间不 同 C.立法的阶级立场不 同 D.立法的目的不同 2.2019年6月20日,在比利时布鲁塞尔以南20公里的滑铁卢,来自15个国家的约3 000名历史爱好者身着古军装,装扮成“法军”重现滑铁卢战役。历史上滑铁卢战役的失败反映的根本问题是() A.军事专政不符合资产阶级的要 求 B.滑铁卢战役显示的战斗精神值得人们深思 C.欧洲的封建势力强大,资本主义力量弱小 D.法国封建传统根深蒂固 3.1789—1814年间,法国的—部法律规定:取消等级的划分,将法国人民分为积极公民和消极公民,凡年满25岁,动产、雇佣工,并缴纳等于三天工资价值的直接税者,叫积极公民。又规定:国王人身神圣不可侵犯,有权任命部驻外使节、高级军官,以及取得立法会议的同意进行宣战或媾和。根据以上内容判断,这部法律制定于 4.有人认为:“在欧洲封建统治者的眼里,拿破仑始终是一个扩散‘17 89年瘟疫的暴发户’”。这里所说的“1789年瘟疫”是指() 5.恩格斯指出:“恰巧拿破仑这个科西嘉人做了被战争弄得精疲力竭的法兰西共和国所需要的军事独裁者——这是偶然现象。但是,假如不曾有拿破仑这个人,那么他的角色是会由另一个人来扮演的。”这说明拿破仑建立独裁统治的根本原因是( )

A.法国资产阶级要求强人政 权 B.雅各宾派恐怖统治带来严重社会危机 C.热月党人并不代表资产阶级的利 益 D.拿破仑的雄才大略受到法国人的赏识 6.雅各宾派统治时期,国家面临着严重的内忧外患,但局势很快便稳定了下来,雅各宾派稳定局势的关键措施是() A.打败了反法联军 B.镇压了国内的商业投机活动 C.拘捕吉伦特派领袖 D.实行恐怖政策 7.法国著名小说家雨果的长篇小说《九三年》描绘了1793年发生在法国的壮观历史场面我们从中可能读到的内容有 ①法国封建势力在各地发动叛 乱②雅各宾派专政建立,革命进入激进阶段 ③“热月政变”把罗伯斯庇尔等推上断头台④国民公会宣布法国实行君主立宪政体 A.① ② B.① ④ C.① ③ D.②④ 8.下列关于七月王朝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七月王朝实行的是君主立宪制 B.波旁王朝复辟时期推行的反动政策已被匡正

台湾政治概论试题与答案

1、什么是地方自治 由于国民党和当地产生省籍矛盾,地域歧视严重;并且蒋介石要把台湾作为反共基地,所以要稳定大多数台湾人,必须实行地方自治。 通过举行地方选举,县市议会、县市议员由县市公民选举;还有局部开放地方政权,拉揽台籍人才主管一些不太重要的部门,甚至提拔少数台籍精英到上层党政军政部门任职的办法 最终与台湾地方派系出现合作关系,促进了政治的稳定,整合精英,调和了省籍冲突,愈合了二二八创伤。同时,地方人士得到参政的合法条件途径和方式,对国民党产生制衡作用。地方自治和戒严体制等相互配合,软硬兼施交替使用,形成了二元政治结构。 2、什么是党外 定义:在台湾政治发展的,相对于具有一党独大地位的国民党而言也对于不太大的花瓶,不具有政治组织形态,却发挥着反对派作用的政治团体。 1.区别于大陆党外人士,专指国民党之外但是涉及的阶级特别多,有许多参与政治的渠道2.与持异政见者不同,不是特定个人,而是一个人数众多、有一定势力的群体 3.与反对党不同,台湾没有一个固定的政党,反共势力为社会和法律所承认 4.党外与国民党的两个花瓶政党不同,它们基本上是问政而不参政。党外有独立的鲜明的政治人格,靠的是自身实力。 3、政治革新的内容和意义 内容: 1.解除戒严。代之以“动员戡乱时期国家安全法”。 2.开放党禁,恢复结社权,但必须维持着“遵宪、反共、反台独”三原则 3.充实民意代表机构。国民党在台湾统治的象征。当年在大陆选出的第一届中央民意代表机构代表大部分已经凋谢,许多民代委员在海外未去台湾,潜存法统危机。 4.地方自治法制化:党外要求制定《省县自治通则》,并未实现,但是省长直选,台北和高雄两个院辖市直选实现。 5.党务革新 6.改善社会风气 意义: i. 国民党一党独大体制转向一党优势,多党竞争和多元制衡体制转变,国民党由支配型政党,向多党竞争过度转变 ii. 台湾进入政党政治和民主政治新阶段,民进党以其坚实的民意基础,成为第二大党而非仅仅事实上突破党禁。国民党和民进党的竞争和较量推动了民主化的进程 iii. 民主化必然带来本土化,而本土化又与维持法统存在矛盾,为以后政治留下了不稳定因素。 iv. 改变了国际形象,为推行实质外交,与大陆争取民主支持提供了条件。 4、台湾的民意代表机构 原来的民意代表机构有:国民代表大会,立法院,监察院,行政院和考试院。 在戡乱时期,民意代表机构换次不换届,采取增额选举的办法填补名额。 六次修宪后,《动员戡乱时期临时条款》被废除,国民代表大会重新选举。五权宪法向着三权分立的方向发展:三个议会部门权力向立法院一边倒,议会功能强化,国大不再是常设议会,被虚化或者废止,检察院原有议会功能转给立法院,不再是民意代表机构,考试院功能萎缩,立法院成为西方意义上的议会。

法国大革命的起止时间和意义

法国大革命的起止时间与意义 一、法国大革命的起止时间 我国史学界一般认为:法国大革命起始于1789年7月14日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结束于1794年7月27日的热月政变。 但从广义上说,法国大革命远远不止是五年时间,直至1830年7月君主立宪制在法国确立,法国大革命才算真正结束。 对于法国大革命起于1789年7月14日的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这一点的质疑不多,顶多是有学者认为1789年6月17日国民会议宣布成立这一事件标志着法国大革命的开始,而我认为,法国大革命还是以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为起点比较合理,如果非得提前,那就提前一天好了,因为,巴黎人民于1789年7月13日就举行了武装起义,占领了巴黎绝大部分城区,资产阶级接管了市政权,并决定组建国民自卫军。而巴士底狱是巴黎人民攻下的巴黎市最后一个堡垒。 那为什么说1830年7月君主立宪制在法国的确立意味着法国大革命的结束呢? 目前史学界已有人对把热月政变作为法国大革命下限提出质疑,因为热月党人作为资产阶级的一个派别,所发动的政变只是退到当时已经成熟的基点上去,后来热月党人所推行的“秋千政策”,始终是在巩固一般资产阶级统治的范围内左右摆动,从广义上说,革命并没有结束,还在继续中。 列宁指出:“资产阶级面前只有一个任务,就是扫除、摒弃并破坏社会的一切桎梏。任何资产阶级革命完成了这个任务,也就是完成

了它所应做的一切:它加强资本主义的发展。”列宁的这句话规定了资产阶级革命所包含的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摧毁旧的制度;二是建立和巩固新的资本主义制度,加强资本主义的发展。而法国大革命是在1830年7月革命后,君主立宪制的确立,才真正完成了它应做的一切。 我们不妨回顾一下,从1789年到1815年,法国连年战争(包括国内与国外的战争),经济遭受严重破坏。1815年波旁王朝复辟后,法国经济虽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和发展,但当时的社会正处于向资本主义的社会演变的过程中,它还不是真正的资本主义社会,即还没有完全成为资本主义社会。当时,欧洲反法联盟军有16万人驻扎在法国境内,这些占领军时常劫掠和屠杀居民,直到1818年才撤走。因此,法国人民身受本国封建势力和外国占领军的双重压迫,不得不为“自由、平等、博爱”而战,继续革命。在整个复辟时期,法国经济很糟糕,与同期英国相比,法国工业发展很缓慢。1830年七月革命后,法国的工业革命才大规模地展开。到十九世纪中叶,法国的大工业在世界上仅次于英国而居于第二位,资本主义经济得到较快发展。 1830年的七月革命结束了一个时代,七月革命所产生的七月王朝,废除了路易十八的宪章,制定了宪法,确立了最适合于当时的社会经济发展的资本主义君主立宪制度,革命把政权从地主手里夺来交给了资本家,建立了大资产阶级的统治,1830年,资产阶级终于实现了它在1789年的愿望。 所以,从广义上说,直到1830年7月君主立宪制的确立,法国

台湾族群政治的特征分析_周典恩

台湾研究四政治一2013年第5期 台湾族群政治的特征分析 周典恩? 台湾的政治生态在从威权体制转型为政党政治过程中,党外势力与民进党为了与传统国民党争夺执政权,扩充其民意基础,强化省籍族群间区隔乃至对立;国民党则因内部的派系斗争或外在的舆论压力也适时打起 族群 牌,结果导致在台湾社会中省籍族群问题,每到公职选举或政治敏感时期就会骤然凸显,成为影响政局发展的重要变数三台湾的族群政治在党外势力和民进党反对国民党的斗争中逐步形成了一些与世界上其他地区族群政治显著不同的特征三 一二族群分野具有浓厚的政治建构色彩 台湾族群政治的基础是外省人二闽南人二客家人和原住民等 四大族群 的分野,以及他们之间所形成的省籍矛盾二闽客矛盾与原汉矛盾等 三对族群矛盾 三众所周知, 四大族群 是民进党的 立法委员 林浊水和叶菊兰于1993年提出的三他们的 四大族群 分类具有浓厚的政治建构色彩,违背了民族学的理论原则三因为在民族学意义上,台湾只有 汉人 与 原住民 两大族群三而如果按照更为具体的语言二宗教二民俗等文化特征进一步区分,则台湾的住民至少有20多个族群,远不止 四大族群 三所以,无论从任何方面来看,台湾的 四大族群 都毫无民族学意涵三 四大族群 之说虽已被台湾民众广泛接受,但却改变不了其政治建构的本质三台湾学者对政治人物为一己之私,罔顾族群内涵,杜撰 四大族群 的做法也多有批评三例如,石之瑜认为将台湾住民粗略地划分为四个族群是汉族沙文主义的表现,把福建闽南人与台湾闽南人分成不同的族群,把广东客家人与台湾客家人分成不同的族群,把满蒙回藏与汉人统称为外省人,都甚为不妥三[1]再如, 张麟征一针见血地指出, 四大族群 是国民党统治时期 在野异议人士 提出的,有其政治目的三他们主张 台湾人不是中国人 ,创造台湾 新兴民族 的概念,以族群动员的手段,争取本省的支持者,赢得不少选票三可以说,他们把省籍间的差异夸大为 族群问题 ,目的在于获取政治利益三[2] 省籍矛盾二闽客矛盾与原汉矛盾等 三对族群矛盾 的归类在很大程度上也是政治建构与演绎的结果三既然在民族学意义上台湾只有汉人和原住民两个族群,那么逻辑上合理的现象是台湾的族群矛盾只有原汉矛盾,而不存在省籍矛盾和闽客矛盾三再者,若按照文化与体质的差异将台湾住民细分为20多个族群,族群矛盾显然也会相应地变得错综复杂,其数量远不止原汉矛盾二闽客矛盾和省籍矛盾等三对三况且,随着时间的推移,族群矛盾在台湾社会中早已消弭,各个族群在日常生活中并不存在相处问题三只是每逢选举时,在政治人物与传播媒介的大肆渲染下,族群矛盾才会突然显得严重起来,其建构与演绎色彩不言而喻三总而言之,台湾 四大族群 的分野完全偏离了民族学意义,表现出一种以特殊政治历史经验为核心的政治学意义上的群体分化和群体认同; 三对族群矛盾 的构建则是为了争夺政治资源而进行族群动员的需要三 二二族群动员以 民主化 为政治口号 台湾的族群政治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党外势力与民进党反对国民党的政治,是 台独 势力以推动 民主化 为幌子,谋求 独立建国 的政治三它的产生与台湾特殊的政治二经济与社会环境密切相关三台湾的社会经济在经过20世纪六二七十年代的高速发展后,到80年代初经济总量大幅提高,产业结构发生根本性变化,社会类型基本上由传统农业社会转变为现代工商业社会三随着社会的转型和物质生活的富裕,台湾民众开始渴望相应地提高其政治权益,加之受世界第三波民主化浪潮的鼓舞,他们对大陆籍人士 ?作者为安徽大学社会与政治学院副教授二博士二人类学系主任三 四53四

法国政体的演变

在法国,总统和议会都由全民直接选举产生,总理一职由议会的多数派出任。由于过去实行的是总统7年制、议会5年制,不同的选举时间,总统和议会多数派就可能不是来自同一阵营,因而造成总统和总理二人一个来自左派,一个来自右派,形成“左右共治”的局面。这也是法国政坛独特的现象。 半议会半总统制 在1946~1958年的法兰西第四共和国时期,法国的政体是议会制,即全民选举国民议会议员,由国民议会中占席位最多的党派出面组阁。那时候总理大权在握,总统只是象征性的国家元首,没有任何实权。由于议会内党派众多,而且议会有弹劾政府的权力,因此一不小心,多数派联盟便会分裂,造成政府倒台。在第四共和国存在的短短12年间,共更换了20届内阁!政府的频繁更迭造成政局不稳,国家动荡。 1958年,曾因反对议会制而退出政坛的戴高乐上台,建立了法兰西第五共和国。他重返政坛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修改宪法,制定总统制。出于稳定政局的目的,他继承了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时期总统任期7年的传统。他一方面削弱了议会的权利,剥夺了议会任命总理和批准政府组成的大权;另一方面大大增强了总统的职权,甚至赋予总统在“非常时期”可以解散议会、进行全民公决等权利。1962年他宣布法国总统应由全民直选产生,并于1965年当选为第五共和国第一位直接选举出来的总统。 然而,第五共和国的政体并非绝对的总统制,议会对总统仍有制约,主要是:议会可以弹劾政府,迫使其下台;对议会通过的法律,总统须在15天内签署,最多只能让议会复议一次;总统不得在一年之内两次解散议会。 “左右共治” 在这样的政体下,总统只有得到议会多数派支持时,才能充分行使权利,反之,只能与反对派分享权利,把总理一职和组阁权交给政治对手。 实行半议会半总统制政体的初期,反对党势单力薄,总统的执政地位稳定,长达7年的总统任期又使其能够充分施展手脚,总统的优势得以充分发挥。 活跃在法国政坛上的主要政党是右翼的保卫共和联盟和法国民主联盟以及左翼的社会 党和共产党。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法国左翼力量迅速上升,形成左右两大派旗鼓相当的局面。此时,一个新的问题显现出来:由于总统和议会任期不一致,因此无论是总统选举还是议会选举后,都有可能出现总统与议会的多数派分属不同派别。 1986年,前总统、来自左翼社会党的密特朗执政时,由议会多数派产生的政府属于右翼阵营,法国从此出现了“左右共治”的局面。自1997年以来,国民议会一直被若斯潘总理所属的左翼势力所控制,而希拉克总统则属于右翼政党保卫共和联盟。 总统任期改革 自1986年以来,法国已历经3次“共治”。“共治”期间总理、总统相互牵制,难以放手施政,严重影响效率。2000年6月,法国议会以绝对多数通过政府提出的关于“总统任期5年”的修宪法案。同年9月举行的全民公决中,赞成票占了73.2%。呼吁多年的法总

《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备课教案

《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备课教案 《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备教案 教学目标基础知识 了解 法国大革命的过程特点和拿破仑帝国兴亡的基本情况 掌握 《人权宣言》的基本内容、法国大革命的影响 能力训练过程方法 思考探究观察分析 法国大革命是怎样爆发的?《人权宣言》的基本内容是什么?罗伯斯庇尔(雅各宾派)掌权时期的政策好不好?法国大革命的影响如何?议论解疑比较判断 法国大革命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拿破仑事业成与败的原因各是什么? 情感态度价值观 唯物史观 法国大革命顺应当时历史发展的潮流,不仅摧毁了法国的封建统治,而且还沉重打击了欧洲的封建制度,规模大,又彻底,影响深远 人素养 拿破仑事业的成功,首先取决于当时法国特定的历史环境需要这么一

个人物领导,但是他个人的素质和能力也是必备条。每个人的素质和能力要靠平时努力学习和艰苦实践才积累起的,否则就算机遇再好,也会白白地错过。教学重点《人权宣言》的颁布,法国大革命的历史意义和拿破仑的内外政策 教学难点对雅各宾派和拿破仑的评价 下载 教学过程 导入新 温故知新 美国独立战争具有什么样的历史意义和影响? 结束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实现了美国独立; 确立了比较民主的资产阶级政治体制,有利于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对以后欧洲和拉丁美洲的革命也起了推动的作用。 教师过渡:几乎就在美国联邦政府正式成立的同时,法国人民也掀起了资产阶级大革命的风暴。 演示导读提纲 法国大革命是怎样爆发的? 《人权宣言》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罗伯斯庇尔(雅各宾派)掌权时期的政策好不好? 法国大革命的影响如何? 法国大革命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 拿破仑事业的成与败,给了人们什么样的启示?

法国政治概况

法国政治概况 星期六2009年7月25日,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驻法兰西共和国大使馆// 法国政治 【政治】2007年4月22日和5月6日,法国先后举行总统大选两轮投票,右翼执政党人民运动联盟候选人尼古拉·萨科齐以高票胜出,当选法国第五共和国第6位暨第9任总统。5月16日,希拉克总统向萨科齐移交权力。6月10日和17日,法举行立法选举,在国民议会577个议席中,人民盟获313席,社会党186席,新中间党22席,民主运动党3席。萨科齐总统随后任命弗朗索瓦·菲永为总理,组成新政府。 【宪法】现行第五共和国宪法系1958年9月公民投票通过,10月4日生效,是法国历史上第16部宪法。曾进行过多次修改。宪法规定,总统为国家元首和武装部队统帅,任期5年,由选民直接的选举产生。总统任免总理并批准总理提名的部长;主持内阁会议、最高国防会议和国防委员会;有权解散议会,但一年内不得解散两次;可不经议会将某些重要法案直接提交公民投票表决;在非常时期,总统拥有“根据形势需要采取必要措施”的全权。在总统不能履行职务或空缺时,由参议院议长暂行总统职权。 【议会】实行国民议会和参议院两院制,拥有制定法律、监督政府、通过预算、批准宣战等权力。国民议会共有577名议员,任期5年,采用两轮多数投票制,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本届国民议会于2007年6月17日选举产生,议长贝尔纳·阿夸耶(Bernard ACCOYER),属人民运动联盟。参议院共331席,2004年起参议员任期由9年缩短为6年,现在每3年改选1/3,2010年起将每3年改选1/2,由国民议会和地方各级议会议员组成选举团间接选举产生。 【政府】本届政府于2007年6月19日组成。现有成员33名,除总理外,包括15名部长、16名国务秘书和1名高级专员。主要成员有:总理弗朗索瓦·菲永(Fran?ois FILLON),国务部长兼环境生态、可持续发展和整治部长让-路易·博尔洛(Jean-Louis BORLOO),经济、财政和就业部长克里斯蒂娜·拉嘉德(Christine LAGARDE),内政、海外和地方事务部长米歇尔·阿利奥-玛丽(Michèle ALLIOT-MARIE),外交和欧洲事务部长贝尔纳·库什内(Bernard KOUCHNER),国防部长埃尔维·莫兰(HervéMORIN)等。 【行政区划】分为大区、省和市镇。根据法国行政区划,法本土划为22个大区、96个省,另有4各海外地方行政区、4个海外单省大区和2个海外属地。全国共有36679个市镇,其中人口不足2000的有31948个,超过10万的城市有57个。 【司法机构】分为两个相对独立的司法管辖体系,即负责审理民事和刑事案件的普通法院与负责公民与政府机关之间争议案件的行政法院。 普通法院有三类: 专门法庭(包括儿童法庭、负责处理雇主和职工之间纠纷的劳资调解委员会、审理商人之间或商业公司之间争端事件的商务法庭和社会保险法庭)。 民事法院。 刑事法院(包括判决轻微犯罪案件的警察法庭、判决轻罪案件的轻罪法庭、判决重大刑事案件的重罪法庭)。

法国议会制度的历史沿革

法国议会制度的历史沿革 一、议会萌芽的出现 现代法国政治始于1789年的法国大革命。之后,大量的宪法草案被起草,其中18部草案正式生效为宪法。法国一直在君主制、帝制和共和制之间徘徊。正是在法国大革命期间,现代意义上议会萌芽开始出现。 (一)1791年宪法 1789年6月17日三级会议转变成国民议会这件事标志着旧有秩序的崩溃。当时革命者的主要诉求便是制定一部旨在保卫人权、限制国王权力、使政治生活有序化的成文宪法。1789年国民议会又宣布改名为制宪议会。在这种情况,1789年8月26日的《人权与公民权宣言》和1791年9月3日宪法得到了通过。其中,前者只是一项旧有超越时空性质的原则宣言,而对于具体的议会制度并未规定,甚至对于议会政治的重要性也未予以足够的重视。对于议会政治具体化的任务在1791年宪法中得到了初步的完成。根据该宪法规定,法国的主权属于国家,这一主权由立法机构和国王代表,立法机构是一院制的国民立法议会。 当时的国民立法议会共有745名议员,由选举产生,每两年选举一次,但这并不是一种普选制,只有“积极公民”才享有选举权。所谓积极公民,是指那些25岁以上、出生在法国或归化了法国的、有固定住所的,特别是缴纳了不低于三个工作日日值的直接税的男性公民。宪法还规定了国民立法议会的权限主要是:法律的创制权(提出法案的权力)和通过法案的权力;决定公共支出及赋税的权力;决定公共收入在各省间的分配及运用的权力;与王一起决定宣战的权力;批准与外国签订的和平或同盟条约的权力。 由于在这种宪法的规定中,国王处于劣势地位,因而其频频使用否决权,从而导致了双方矛盾的激化,最终到了1792年的年中,这部宪法实施上就已经被搁置了。 (二)1793年宪法 1792年8月10日,巴黎爆发了起义。9月21日,国民公会正式开幕,取代了国民议会的地位。1793年6月24日,国民公会通过了新宪法。 与1791年宪法相比,1793年的新宪法具有许多新的特点。首先,从性质上来说,这是一部共和宪法,其废除了世袭的权力,规定一切权力必须经选举产生。同时,为了扩大选举的范围,其还废除了积极公民与消极公民的界限,废除了选举权的财产资格。一切年满21周岁的男性公民在某地居住了10个月后,都可参加该地的初级议会,然后在初级议会中按人口比例选出选举人,参加对国民议会的选举。其次,1793年宪法宣布国家的主权属于全体公民,从而体现了人民主权的指导思想。 但是,1793年宪法在实践中仍然没有得到真正的执行。当时决定着法国政治的是国民公会及下属的各个委员会,尤其是公共安全委员会,因而,甚至有学者认为这段时期是议会专政的时期。 (三)1795年宪法 这部宪法否定了国民公会的绝对优势,重新建立了行政权的权威,再次确认了分权原则。 在选举方面,虽然公民均可很容易的加入初级议会,但如果想参加选举议会,则除了需要年满25周岁之外,还要拥有一份相当于100-400个工作日日值的产业。因而这仍然是一种财产选举。 在立法及立法权方面,这部宪法在法国政治史上第一次确立了两院制,即元老院和五百人院,其中元老院由250名议员组成。五百人院享有法案的创制权,讨论和三读通过法案的权力。五百人院的法案转送到元老院,由后者决定是否将其付诸表决。此外,还规定了一些原则,这些原则至今对于法国的议会实践仍然有着指导意义,主要体现在议员法律地位的不

《法国大革命》(华东师大版)

《法国大革命》 宿州市埇桥区杨庄中心学校 苏凤 本课内容上承资本主义的曙光,下启工业时代的降临,呈现的是一个资产阶级革命的时代。法国大革命发生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和美国独立战争之后,是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时代最重要的一次资产阶级革命, 具有规模大、革命最彻底的特点,它不仅摧毁了法国的封建统治,初步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政治体制,而且还沉重打击了欧洲的封建制度,传播了资产阶级自由民主的思想;这场大革命的彻底性更为以后各国革命树立了榜样,是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时期最重要的一环。法国大革命高潮过后,拿破仑逐步上台,并建立帝国,他代表了大地主、大资产阶级。一方面他保留了大革命时期的革命成果,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大革命的继续和发展;另一方面通过对外战争的形式把法国革命的成果推广到欧洲其他地区,使资本主义文明得以在欧洲传播。 【知识与能力目标】 1.了解法国大革命的过程的重大事件:攻占巴士底狱、法兰西共和国的建立、雾月政变、法兰西第一帝国的建立. 2.讲述拿破仑的主要活动,正确评价拿破仑。 3.理解掌握《人权宣言》的基本内容、法国大革命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目标】

1.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了解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过程;理解《人权宣言》的内容,认识它是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纲领性文件。 2.了解有关拿破仑的主要革命活动并在课堂讲述,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习法国资产阶级革命过程中人民群众推动法国大革命发展的史实,对学生进行“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动力”的历史唯物主义思想的教育;通过对拿破仑战争的学习让学生了解拿破仑战争性质的变化和作用的两面性,使学生认识到侵略战争必然失败,树立学生反对侵略,热爱和平的思想意识。 【教学重点】 《人权宣言》基本内容;拿破仑的主要活动及其评价。 【教学难点】 对拿破仑及其对外战争的评价。 1.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导入新课:(多媒体展示,埃菲尔铁塔和凯旋门的图片)导入新课。 学习新课: 一、法国大革命 (一)法国大革命爆发的原因 1.革命爆发的根本原因(引导学生通过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和美国独立战争爆发的原因,猜测法国大革命爆发的原因,然后多媒体展示《法国社会等级制度》,培养学生论从史出的观点。) 师:在这个等级制度中,一、二等级是封建统治阶级,拥有特权,而第三等级生活困苦,资产阶级有钱却无权,以资产阶级为代表的第三等级强烈要求改变现状,发展资本主义经济,获得政治权利。 18世纪末,法国资本主义得到极大发展,手工工场兴盛。但是,法国国内封建土地所有制存在,阻碍了法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由此可以看出,法国社会阶级矛盾已经十分尖锐,革命一触即发。

法国政体演变过程

法国政体演变过程 法兰西王国(843年—1791年)〔君主专制(大革命前)〕 君主立宪制(1791年—1792.8)〕→ 法兰西第一共和国(1792年9月—1804年)→ 法兰西第一帝国(1804年—1815年)→ 波旁王朝复辟(1815年—1830年)→ 七月王朝(1830年—1848年)→ 法兰西第二共和国(1848年—1852年)→ 法兰西第二帝国(1852—1870年)→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1870年—1940年)→ 维希政权(1940年—1945年)→ 临时政府(1945年—1946年)→ 法兰西第四共和国(1946年—1958年)→ 法兰西第五共和国(1958年—现在)。 ①1789年法国大革命前的法兰西王国实行的是波旁王朝的封建君主专制政体。在路易十四时期(1643-1661-1715年在位),法国王权空前强化,“太阳王”实行“朕即国家”的中央集权的绝对君主专制统治,此时是法国封建专制君主制的鼎盛时期;路易十五时期,法国的财政危机日益严重,封建制度开始解体,法国日益衰落;路易十六时期,法国专制制度已到了腐败透顶的程度,社会矛盾十分尖锐,人民反抗情绪与日俱增,革命一触即发。 ②1789年大革命后大资产阶级当权,保留国王同时建立起资产阶级的君主立宪政体。三级会议转变为制宪议会,取代王室成为法国的最高权力机关,为改造旧制度,创立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原则作出了重大贡献。8月颁布著名的《人权宣言》,明确宣告了“主权在民”、“天赋人权”、“权力分立”和“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等资产阶级民主法治原则,实际上宣告了旧封建王权的的灭亡和一种全新的资产阶级的社会制度诞生,1791年的法国宪法就是以《人权宣言》作为序言的。1791年制宪议会颁布了法国也是欧洲大陆历史上的第一部资产阶级成文宪法——《1791年宪法》,规定法国为君主立宪制国家,实行三权分立原则。 ③1792年巴黎人民发动第二次起义,普选产生的国民大会宣布废除王权,建立了法兰西第一共和国,开始建立民主共和政体。1793年初宣判国王路易十六死刑,不久将其推上断头台。法国民主力量与专制势力的斗争中,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中间经过吉伦特派掌权、雅各宾派专政和热月政变后的督政府的政权,1799年拿破仑发动“雾月政变”,建立独裁体制,共和国名存实亡,但名义上仍属于共和政体。 ④1804年拿破仑加冕称帝,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实行资产阶级的帝制。拿破仑代表大资产阶级的利益,对内革新政治,发展经济,颁布系列法典,建立了一套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法律体系,对外发动多次征服战争,沉重打击了法国和欧洲的封建势力,巩固了资产阶级统治秩序,推动了法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