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国家贸易理论与实务

国家贸易理论与实务

国家贸易理论与实务
国家贸易理论与实务

第1章导论

第一节国际贸易的基本概念

一、对外贸易与国际贸易

对外贸易(Foreign Trade)亦称“国外贸易”或“进出口贸易”,简称“外贸”,是指一国(地区)与别国(地区)之间的商品和劳务的交换。

国际贸易的简称国贸(International Trade),指不同国家(和/或地区)之间的商品和劳务的交换活动。国际贸易是商品和劳务的国际转移。

二、对外贸易额与对外贸易量

对外贸易额(Value of Foreign Trade)又称“对外贸易值”,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一年、一季或一月)内出口额和进口额的总和。亦称对外贸易值。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对外贸易规模的重要指标之一。

对外贸易量(Quantum of Foreign Trade)能确切地反映一国对外贸的实际规模,它是为剔除价格变动的影响,并能准确反映一国对外贸易的实际数量化而确立的一个指标。

进(出)口贸易量=进(出)口额÷进(出)口价格指数×100

三、总贸易体系与专门贸易体系

总贸易体系(General Trade System)又称一般贸易体系,是以货物通过国境作为统计对外贸易的标准。

专门贸易体系(Special Trade System) 又称为特殊贸易体系,是指以关境作为划分和统计进出口的标准。

四、直接贸易、转口贸易与过境贸易

区别和联系

(1)海运服务(Sea Transportation)

(2)空运服务(Air Transportation)

(3)其他运输形式服务(Other Transportation)

2.旅游服务

3.其他商业性服务(Other Commercial Services)

(1)通讯服务(Communication Services )

(2)建筑服务(Construction Services)

(3)保险服务(Insurance Services)

(4)金融服务(Financial Services)

(5)计算机与信息服务(Computer and Information Services)

(6)特许与许可服务(Royalties and License Fees Services)

(7)其他商业服务(Other Business Services)

(8)个人、文化与娱乐服务(Personal,Cultural and Recreational Services )

六、贸易差额

贸易差额(Balance of Trade)是一国在一定时期内(如一年、半年、一季、一月)出口总值与进口总值之间的差额。当出口总值与进口总值相等时,称为“贸易平衡”。

当出口总值大于进口总值时,出现贸易盈余,称“贸易顺差”或“出超”。当进口总值大于出口总值时,出现贸易赤字,称“贸易逆差”或“入超”。

通常,贸易顺差以正数表示,贸易逆差以负数表示。一国的进出口贸易收支是其国际收支中经常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影响一个国家国际收支的重要因素。

七、对外贸易与国际贸易结构

对外贸易商品结构是指一个国一定时期内,各种类别的进出口商品占整个进出口贸易额的份额。可以划分为出口结构和进口结构。一个国家对外贸易商品结构主要是由该国的经济发水平,产业结构状况、自然资源状况和贸易政策决定的。国际货物贸易结构:(Composition Of International Trade)是指一定时期内各大类货物或某种货物在整个国际贸易中所占的比重。

八、对外贸易与国际贸易的地理方向

对外贸易地理方向(Direction of Foreign Trade)是指一定时期内各个国家或区域集团在一国对外贸易中所占有的地位,通常以它们在该国进出口总额或进口总额、出口总额中的比重来表示。对外贸易地理方向指明一国出口商品的去向和进口商品的来源,从而反映一国与其他国家或区域集团之间经济贸易联系的程度。一国的对外贸易地理方向通常受经济互补性、国际分工的形式与贸易政策的影响。

对外贸易依存度(Ratio of Dependence on Foreign Trade)对外贸易依存度又称为对外贸易系数(传统的对外贸易系数),是指一国的进出口总额占该国国民生产总值或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

对外贸易依存度=(一国一定时期对外贸易额或值/该国同期国内生产总值或国民生产总值)X100%

出口依存度=(一国一定时期出口额或值/该国同期国内生产总值或国民生产总值)X100%

进口依存度=(一国一定时期进口额或值/该国同期国内生产总值或国民生产总值)X100%

第二节国际贸易的产生与发展

一、地理大发现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二、第一次产业革命后的国际贸易(18世纪中期~19世纪中期)

三、第二次产业革命后的国际贸易(19世纪中期~第一次世界大战前)

四、两次世界大战期间的国际贸易

五、二战后国际贸易的发展

1.不同阶段,国际贸易增长速度呈现出重大差异

2.制成品贸易成为国际贸易的主导

3.服务贸易迅速发展,成为国际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

4.发达国家仍然是国际贸易的主体,发达国家质检的贸易为国际贸易的主要流向

5.区域性贸易迅速发展

第2章国际分工与世界市场

第一节国际分工的产生与发展

国际分工(International Division of Labor)指世界上各国(地区)之间的劳动分工,是国际贸易和各国(地区)经济联系的基础。它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社会分工超越国界的结果,是生产社会化向国际化发展的趋势。

二、国际分工的发展阶段

国际分工的发展历史漫长,到目前,经历了萌芽、形成、发展、深化的几个阶段。(一)国际分工的萌芽阶段(16世纪~18世纪中叶)

(二)国际分工的形成阶段(18世纪60年代~19世纪60年代)

(三)国际分工的发展阶段(19世纪中叶~二次大战)

(四)国际分工的深化发展(二战后)

第二节当代世界市场的构成与运行

一、世界市场形成的标志

(一)多边贸易与支付体系的形成

(二)国际金本位制度和世界货币的形成

(三)形成比较完备的世界市场运作机制

1.世界市场价格形成机制

2.固定的商品市场、专业的商业机构、完备的运输设施

(四)商品种类的多样化和大宗贸易的增长

二、当代世界市场的构成和运行

(一)交易对象

(二)参数国家

(三)订约人

1.企业与企业主联合组织

2.政府机构

3.国际机构

4.其他机构

(四)国际商品市场形势

1.固定的商品市场

(1)商品交易所

(2)拍卖

(3)博览会、展览会

2.非固定的国际商品市场

(五)国际商品销售渠道

(六)国际运输与信息网络

1.运输网络

2.信息网络

三、世界市场的交易方式

单纯的商品买卖交易、国定市场交易、包销、代理、寄售、招标与投标、加工贸易、补偿贸易

第三节世界市场价格

一、世界“自由市场”价格

世界“自由市场”价格是指在国际间不受垄断或国家力量干扰的条件下,独立经营的买者和卖者之间进行交易的价格。

(二)世界“封闭市场”价格

1.调拨价格:调拨价格又称转移价格,是指跨国公司为了最大限度的减轻赋税,逃避东道国的外汇管制等目的,在公司内部规定的购买商品的价格。

2.垄断价格:指(国际)垄断组织利用其经济力量和市场控制力量决定的价格。

3.区域性经济贸易集团内的价格:

4.国际商品协定下的协定价格

二、世界市场价格的决定

(一)垄断

(二)经济周期

(三)市场结构

(四)政府采取的政策措施:价格、补贴、管制、外汇、战略

(五)商品销售中的各种因素:产品品质与包装、付款条件、运输条件、销售季节、品牌、使用的货币、成交数量

(六)自然灾害、政治动乱及投机等

第3章对外贸易政策及理论政策

第一节对外贸易政策概述

一、贸易政策的构成因素

(1)政策主体

(2)政策客体或政策对象

(3)政策目标

(4)政策内容

(5)政策手段

二、对外贸易政策的基本类型

(一)自由贸易政策

(二)保护贸易政策

第二节重商主义

一、重商主义理论

(一)产生标准

(二)主要论点

二、重商主义贸易政策的主要措施

第三节自由贸易

一、自由竞争时期的自由贸易

(一)英国自由贸易政策的兴起与胜利

1.废除谷物法

2.关税税率逐步降低,纳税商品数目减少

3.废除航海法

4.取消特权公司

5.改变殖民地贸易政策

6.与外国签订带有自由贸易色彩的贸易条约

(二)自由贸易政策的理论依据

二、二战后~20世纪70年代中期的贸易自由化

(一)贸易自由化的表现

1.大幅度削减关税

2.降低或撤销非关税壁垒

(二)贸易自主化的主要特点

1.美国成为战后贸易自由化的积极推行者

2.经济恢复与发展为战后贸易自主化建立了物质基础

3.垄断资本主义条件下发展,政府干预。

4.区域性贸易集团、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建立都是以贸易自由化为宗旨。

5.战后贸易自由化发展不平衡。

(1)发达国家和不发达国家

(2)区域经济贸易集团内部

(3)不同商品不同程度

6.促进经济迅速发展

(三)战后贸易自由化的作用及评价

1.推进了世界经济和贸易的高速发展

2.确立了各国贸易政策发展的总趋向

3.为自由贸易化发展提供了先例。

第四节保护贸易

一、自由竞争时期的保护贸易

(一)产生背景

逐步推行自由贸易政策,为了生存发展,采取贸易保护政策

(二)政策特点

1.保护的阶段性

2.保护的有选择性

3.贸易保护政策的执行与整个国民经济、工业发展目标相结合。

4.贸易保护的主要措施包括:高关税、禁止进口限制、低关税进口机器设备、向私营工业发放政府信用贷款、津贴、奖金

(三)理论依据

李斯特(发展和完善)、美国经济学家汉密尔顿突出保护贸易理论,成为完整的理论体系。

主要内容包括:

1.对古典自由贸易理论提出批评

2.保护的对象和时间

3.保护手段

禁止、限制、高关税、低关税进口复杂机器

二、垄断时期的超保护贸易

(一)超保护贸易政策的产生背景与特点

背景:国内市场狭小,经济危机,资本对市场争夺日益激烈

特点:(1)保护幼稚企业、保护更多国内企业

(2)培养竞争能力,巩固垄断

(3)防御性限制进口

(4)保护资产阶级

(5)保护措施的多样化

(二)超保护贸易政策的理论依据

1.对外贸易乘数论

(1)投资乘数原理

凯恩斯的乘数理论是研究投资变化与收入变化之间的关系.他认为,在一定的边际消费倾向条件下,当总投资增加是,国民收入和就业的增量将是投资增量

的K倍,K即投资乘数,用来表示投资的增加会使收入增加到什么程度的系数.若以r表示边际消费倾向,乘数公式可表述为K=1/(1-r),

(2)对外贸易乘数原理

凯恩斯认为投资的增加对国民收入的影响有乘数作用,即增加投资所导致的国民收入的增加是投资增加的若干倍。若用△Y表示国民收入的增加,K表示乘数,△I表示投资的增加,则:

ΔY = K * ΔI (1)

2.其他观点

(1)国内市场扭曲的超保护贸易市场

(2)改善贸易条件的超保护贸易观点

(3)维持高水平工资的超保护贸易观点

(4)增加国内就业的超保护贸易观点

(5)公平贸易的超保护贸易观点

(6)改善贸易收支和国际收支的超保护贸易观点

(7)非经济目标的超保护贸易观点

三、20世纪70年代中期后新贸易保护主义

背景:

(1)贸易发展不平衡

(2)国际货币关系协调

(3)政治上的考虑

(4)贸易政策的相互影响

(二)政策特点

1.被保护的商品不断增加

2.限制进口措施的重点从关税转向非关税

(1)非关税措施的项目日益复杂

(2)利用范围日益扩大

(3)歧视性增加

3.贸易保护的重心从限制进口转向鼓励出口

4.贸易保护日益制度化、法律化

(三)新贸易保护主义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1.新贸易保护主义打着公平贸易的旗号,带有明显的歧视性,排他性,降低贸易增长速度

2.损伤经济利益

四、发展中国家的保护贸易

(一)背景:“单一经济结构”在自由贸易的旗帜下不断地强化

(二)政策特点

一是外向型发展战略,二是内向型发展战略

(三)理论依据

发展中国家贸易保护政策的理论依据主要是劳尔普雷维什的贸易保护论。

1.中心—外围论

2.贸易条件恶化论

第4章国家实施贸易政策的措施第一节关税措施

四、海关税则与国际贸易商品分类

(一)海关规则

海关税则(Customs Tariff)也称关税税则。它是一国海关据以对进出口商品计征关税的规章和对进、出口的应税与免税商品加以系统分类的一类表。主要包括两个部分:海关课征关税的规章条例及关税税率表。

(二)国际贸易商品分类体系

1.海关合作理事会税则目录

2.国际贸易标准分类

3.商品名称及编码协调制度

(三)海关税则的主要种类

(1)单式税则:单式税则(single tariff)又称一栏税则,是指一个税目只有一个税率,即对来自任何国家的商品均以同一税率征税,没有差别待遇

(2)复式税则:又称多栏税则,这种税则在一个税目下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税率,对来自不同国家的进口商品使用不同的税率征税。

(3)自主税则:自主税则(Autonomous Tariff)又叫国定税则,是指一国政府自主的,单独的制订,并单方面有权加以变更的税则。可分为自主单式税则和自主复式税则。

(4)协定税则:协定税则(Conventional Tariff / Agreement Tariff)是指税则中的税率不是由一国政府单方面制定的,而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通过缔结关税贸易协定订立的。

第二节非关税措施

一、非关税措施额含义

指除关税以外影响一国对外贸易的主要政策措施。非关税措施(Non-tariff Measures )包括数量限制措施和其他对贸易造成障碍的非关税措施。

中国目前使用的非关税措施主要有:进口许可证、进口配额、进口限量登记、关税配额

二、非关税措施的主要种类

(一)进口配额制

进口配额制(Import Quotas)又称进口限额制。指一国政府在一定时期内(如一季度、半年或一年内),对某些商品的进口数量或金额规定一个数额加以直接的限制。

进口配额制的两种形式:

1.绝对配额:绝对配额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对某些商品规定一个最高的进口数量或金额。

其一,采取“全球配额”(global quotas),它适用于来自任何国家或地区的商品。主管当局按进口商申请先后或按过去某一时期的进口实绩,批给一定的额度,直至总配额发放完毕为止;

其二,采取“国别配额”(country quotas),这是在总配额中按国别和地区分配配额。不同国家和地区如超过所规定的配额,就不准进口。

国别配额又可以分为:

协议配额(Agreement Quotas),又称双边配额,是由进口国家和出口国家政府或民间团体之间协议确定的配额。

自主配额(Autonomous Quotas),又称单方面配额,是由进口国家完全自主地,单方面强制规定在一定时期内从某个国家或地区进口某种商品的配额。

2.关税配额

关税配额(Tariff Rate Quotas)是一种进口国限制进口货物数量的措施。进口国对进口货物数量制定一数量限制,对于凡在某一限额内进口的货物可以适用较低的税率或免税,但关税配额对于超过限额后所进口的货物则适用较高或一般的税率。

(二)“自动”出口配额制

Voluntary Export Restraints)“自动”出口配额制是出口国在进口国的要求或压力下,“自动”规定在某一时期内某种商品对该国的出口配额,在限定的配额内自行控制出口,超过配额即禁止出口。

两种形式:

1.非协定的“自动”出口配额即不受国际协定的约束,而是出口国迫于进口国的压力,自行单方面规定出口配额,限制商品出口。

2.协定的“自动”出口配额即进出口双方通过谈判签订“自限协定”或有秩序的销售协定。

(三)进口许可证

进口许可证制(Import Licence System)是指进口国家规定某些商品进口必须事先领取许可证,才可以进口,否则一律不准进口。

种类:

按许可证有无限制,可分为公开一般许可证和特种进口许可证。

(1)公开一般许可证(open general licence):它对进口国别或地区没有限制,凡列明属于公开一般许可证的商品,进口商只要填写此证,即可获准进口。(2)特种进口许可证(specific licence):进口商必须向政府有关当局提出申请,经政府有关当局逐笔审查批准后才能进口。

根据进口许可证和进口配额的关系,进口许可证可分为有定额的进口许可证和无定额的进口许可证。

(3)有定额的进口许可证:即先规定有关商品的配额,然后在配额的限度内根据商人申请发放许可证。

(4)无定额的进口许可证:主要根据临时的政治的或经济的需要发放。

四、外汇管制

外汇管制(Foreign Exchange Control)是指一国政府为平衡国际收支和维持本国货币汇率而对外汇进出实行的限制性措施。

做法:

1、数量性外汇管制:指国家外汇管理机构对外汇买卖的数量直接进行限制分配,旨在集中外汇收入,控制外汇支出,实行外汇分配,以达到限制进口商品品种、数量和国别的目的

2、成本性外汇管制:指国家外汇管理机构对外汇买卖实行两种以上汇率的复汇率制度,利用外汇买卖成本的差异,间接影响不同商品的进口

3、混合性外汇管制:是指同时使用1、2管制。

(五)进出口国家垄断

是指为巩固垄断资本的统治和推行非关税壁垒,对某些商品的进出口实行国家垄断经营。其经营形式包括国家直接经营和把商品的进出口权正式委托给某个垄断组织经营。

(六)歧视性政府采购政策

歧视性政府采购政策(Discriminatory Government Procurement Policy),是指国家制定法令,规定政府机构在采购时要优先采买本国产品的做法。

(七)国内税

国内税是一国对进口商品征收该国国内产品在流通过程中所纳税种的税金,国内税的制定和执行属于本国政府或地方行政机构的权限之内,因此,不受贸易条约或多边协定的限制。

(八)进口最低限价制和禁止进口

1.进口最低限价制就是一国政府规定某种进口商品的最低价格,凡进口货价低于规定的最低价格则征收进口附加税或禁止进口,以达到限制低价商品进口的目的。

2.进口最低限价制就是一国政府规定某种进口商品的最低价格,凡进口货价低于规定的最低价格则征收进口附加税或禁止进口,以达到限制低价商品进口的目的。

(九)进口押金制

进口押金制(Advanced Deposit),又称进口存款制。在这种制度下,进口商在进口商品时,必须预先按进口金额的一定比率和规定的时间,在指定的银行无息存入一笔现金,才能进口。

(十)海关估价制

为了征收关税,确定进口商品价格的制度为海关估价制。

1.进口商品成交价格:指卖方向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销售该货物时买方为购买该货物实付、应付的,并按有关规定调整后的价款总额,包括直接支付和间接支付的价款。

2.相同商品成交价格:Transaction price of the same commodity指与应估商

品同时或几乎同时出口到同一进口国销售的相同商品的成交价格。

3.类似商品成交价格:Similar commodity transaction price 是指与应估商品同时或几乎同时出口到同一进口国销售的类似商品的成交价格。

4.倒扣法:倒扣价格法是以进口货物、相同或类似进口货物在境内第一环节的销售价格为基础,扣除境内发生的有关费用来估定完税价格。倒扣法主要用于寄售、代销性质的进口商品。

5.计算价格法

计算价格估价方法Calculated price是指海关以下列各项的总和为基础,审查确定进口货物完税价格的估价方法。

6.合理办法Reasonable measures

只要不违背本协议的估价原则和总协定。

(十一)进口商品征税的归类

(十二)技术性贸易措施(TBT)

技术性贸易措施主要是《技术性贸易壁垒(TBT)协定》和《实施卫生与植物卫生措施(SPS)协定》所管辖的各种形式的非关税壁垒措施。

1.技术法规和标准

2.质量认证与合格评定程序

3.关于卫生检疫的规定

4.关于商品包装也标签的规定

5.绿色贸易措施

(1)绿色标准与检疫要求

(2)绿色环境标志要求

(3)绿色包装、标签要求、

(4)绿色补贴:反倾销措施不断增强、技术贸易壁垒迅速发展、绿色贸易壁垒名目繁多、劳动标准的兴起。

第三节贸易促进措施

一、出口信贷与出口信贷担保

(一)出口信贷

1.出口信贷的概念

出口信贷(export credit)是一个国家为增强商品的竞争能力,扩大本国商品出口,通过给予利息补贴并提供信贷担保的方法,鼓励本国银行对本国出口厂商或国外进口厂商(或进口方银行)提供低利贷款。

2.出口信贷的种类

(1)卖方信贷

卖方信贷supplier credit 是出口方银行向本国出口厂商(即卖方)提供的低利率优惠贷款。通常用于大大型机械设备及成套设备、船舶等资本品的出口。(2)买方信贷

买方信贷buyer's credit 是出口方银行直接向外国的进口厂商(即买方)或进口方的银行提供的贷款。

3.出口信贷的主要特点

(1)信贷发放以货物出口为基础

(2)贷款利率较低

(3)出口信贷的贷款金额,通常只占买卖合同金额的85%左右,其余10—15% 由进口商先行支付。

(4)出口信贷发放与出口信贷保险相结合

(5)出口信贷是政府促进出口的手段

(二)出口信贷国家担保制

出口信贷国家担保制(Export Credit Guarantee System)是指国家为了扩大出口,对于本国出口厂商或银行向外国进口厂商或银行提供的信贷,由国家设立的专门机构出面担保,当外国债务人拒绝付款时,这个国家机构即按照承保的数额给予赔偿。

主要内容:

1.担保的项目与金额

(1)政治风险

经济风险

2.担保对象

(1)对出口厂商的担保

(2)对银行的直接担保

3.担保的期限与费用

二、出口补贴

出口补贴又称出口津贴,是一国政府为了降低出口商品的价格,增加其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在出口某商品时给予出口商的现金补贴或财政上的优惠待遇。(一)出口补贴的方式有两种:直接补贴和间接补贴

1.直接补贴Direct subsidy指政府在商品出口时,直接付给出口商的现金补贴。

包括两种:价格补贴和收入补贴

价格补贴(Price Support)是指国家或社会集团向某种商品的生产经营者或消费者无偿支付补贴金,以维持一定价格水平的措施。

收入补贴主要是指政府或专门设立的机构对出口亏损企业进行补贴或补偿。

2.间接补贴

间接补贴是指政府对某些商品的出口给予财政上的优惠。

(二)禁止使用出口补贴的情况

共有12项内容,参考课本P115.

三、商品倾销

商品倾销(Dumping),是指资本主义国家的大企业在控制国内市场的条件下,以低于国内市场的价格,甚至低于商品生产成本的价格,在外国市场抛售倾销商品,打击竞争者以占领市场。

形式:

1.偶然性倾销(Sporadic Dumping):因为销售旺季已过,或公司改营其他业务,把“剩余产品”在外国抛售。

2.间歇性倾销(Intermittent Dumping):以低于市场价格甚至是成本价格,在外国市场倾销,垄断市场后再提价。

3.长期性倾销(Long-run Dunping):产品以低于国内价格出售,但出口价格高于生产成本,采用规模经济来扩大生产,降低成本。

四、外汇倾销

(一)外汇倾销的涵义

外汇倾销Exchange Dumping是出口企业利用本国货币对外贬值的机会,争夺国外市场的特殊情况。

五、促进出口的行政组织措施

1.设立专门机构或组织

2.组织贸易中心和贸易展览会

3.组织贸易代表团出访和接待来访

4.组织出口商的评奖活动

六、经济特区措施

(一)自由港或自由贸易区

1.关税方面的规定

2.业务活动的规定

3.禁止和特别限制的规定

(二)保税区

1.指定保税区:指定保税区(Designated Bonded Area),是为了在港口或国际机场简便、迅速地办理报关手续,为外国货物提供装卸、搬运或暂时储存的场所。

2.保税货棚:保税货棚(Bonded Shed),是指经海关批准,由私营企业设置的用于装卸、搬运或暂时储存进口货物的场所。

3.保税仓库:是指经海关批准,外国货物可以不办理进口手续和连续长期储存的仓所。

4.保税工厂:保税工厂(Bonded Factory)是经海关批准的,并在海关监管之下,用免税进口的原材料、零配件进行加工、制造外销商品,可以对外国货物进行加工、制造、分类以及检修等保税业务活动的场所。

5.保税陈列场:保税陈列场(Bonded Exhibition),是经海关批准在一定期限内用于陈列外国货物进行展览的保税场所。直接举办或资助举办的博览会、展览会和样品陈列所中

(三)出口加工区:出口加工区(export processing zone)是国家划定或开辟的专门制造、加工、装配出口商品的特殊工业区,经济特区的形式之一,常享受减免各种地方征税的优惠。类型:1.综合性出口加工区2.专业性出口加工区

1.出口加工区的类型

2.出口加工区的主要规定:(1)对外国企业在区内投资设厂的优惠规定;(2)对

外国投资者在区内设厂的限制规定;(3)对出口加工区的领导和管理办法的规定

3.多种经营的经济特区:综合型经济特区(Comprehensive Special Economic Zone)是指一国在其港口或港口附近等地划出一定的范围,新建或扩建基础设施和提供减免税收等优惠待遇,吸引外国或区外企业在区内从事外贸、加工工业、农牧业、金融保险和旅游业等多种经营活动的区域。

4.自由边境区:自由边境区(free perimeters )指在本国的边境省、市地区或地带划定某一地段,按自由贸易区或出口加工区的优惠措施,吸引国内外厂商投资,以开发边远地区经济的自由区域。

5.过境区:自由过境区(Free Transit Zone)是沿海国家为了便利邻国的进出口货运,根据双边协定,开辟某些海港、河港或边境城市作为货物过境区,过境区对过境货物简化通关手续,免征关税或只征小额的过境费用。

(二)外汇倾销的条件

1.货币贬值的程度大于国内物价上涨的程度

2.其他国家不实行同等程度的货币贬值和采取其他报复性措施

第5章国际贸易条约与协定

第一节国际条约与协定概述

一、贸易条约与协定

贸易条约与协定Trade treaties and agreements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主权国家为确定彼此关系,以以条约、公约、协定和协议等名称出现的,以调整国际贸易关系为内容的一切有法律拘束力的文件。

二、贸易条约与协定的内容结构

序言、正文、结尾

三、贸易条约与协定适用的主要法律待遇条款

包括最惠国待遇条款、国民待遇条款、互惠待遇条款

(一)最惠国待遇条款的定义

1.最惠国待遇的定义

最惠国待遇most-favored-nation-treatment是贸易条约中的一项重要条款,其涵义是:缔约一方现在和将来给予任何第三方的一切特权、优惠和豁免,也同样给予缔约对方。

2.最惠国待遇的分类

无条件的最惠国待遇是指缔约一方给予任何第三方的一切利益、优惠、豁免或特权应立即无条件地、无补偿地自动地适用于缔约对方。

有条件的最惠国待遇最先是在美国与他国签定的贸易条约中采用的,所以又叫“美洲式”的最惠国待遇条款。

3.最惠国待遇的适用范围

4.最惠国待遇适用的例外

(二)国民待遇条款

1.国民待遇条款的定义

国民待遇(national treatment)是指在一国给予其他缔约方的公民、船舶、企业的权利优惠,不应低于本国公民、船舶和企业享有的权利和优惠。

2.国民待遇条款的适用范围

一般适用为外国公民的私人经济权利、缔约方国内捐税、铁路运输、船舶在港口的待遇、外国的服务等

(三)互惠待遇条款

互惠待遇条款指缔约国双方相互给予对方国民以某种对等待遇或权利。

第二节贸易条约与协定的种类

一、通商航海条约

通商航海条约Treaty of Commerce and navigation是全面规定两国间经济和贸易关系的条约。

正文内容包括:

(一)关于缔约国双方进出口商品关税和通关待遇

(二)关于缔约国双方公民和企业在对方国家享有的经济权利

(三)关于船舶航行、港口设施的使用问题

(四)关于铁路运输和过境问题

(五)关于知识产权保护问题

(六)关于进口商品的国内税费问题

(七)关于仲裁裁决的执行问题

二、贸易协定与贸易议定书

贸易协定(Trade Agreement),是指两个国家或几个国家之间调整他们相互贸易关系的一种书面协议。

(一)最惠国待遇条款的规定

(二)进出口商品货单和进出口贸易额的规定

(三)作价原则和交易货币

(四)支付和清偿办法

(五)优惠关税

(六)其他事项

三、支付协定

支付协定(Payment Agreement),是两国间关于贸易和其他方面债权、债务结算办法的书面协议。

(一)清算机构的规定

(二)清算账户的规定

(三)清算项目与范围的规定

(四)清算货币的规定参考课本P132 (五)清算方法的规定

(六)清算账户差额处理

第三节国际商品协定

一、国际商品协定

(一)国际商品协定及演进

国际商品协定(international commodity agreement ICA)是指某种商品的主要生产出口国之间,或者主要生产国与主要进口国之间为了稳定或者操纵该种商品的世界市场价格,获得足够的垄断利润,保证世界范围内的供求基本平衡而签

订的多边国际协议。

二、国际商品协定的结构与内容

包括:序言、宗旨、经济条款、行政条款、最后条款等部分

(一)序言与宗旨

(二)经济条款

1.缓冲存货

2.出口限额

3.多边合作规定

4.出口限额与缓冲存货相结合

(三)行政条款与最后条款

三、商品综合方案

(一)建立多种商品的国际储备或缓冲存货

(二)建立国际储备共同基金

(三)商品贸易的多变承诺

(四)扩大和改进商品贸易的补偿性资金供应

(五)扩展初级产品的加工和出口多样化

第6章区域经济一体化

第一节区域经济一体化

一、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内涵

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形式

(一)优惠贸易安排:(Preferential Trade Arrangements)是指在实行优惠贸易安排的成员国间,通过协议或其他形式,对全部商品或部分商品规定特别的优惠关税。

(二)自由贸易区:(free trade area)通常指两个以上的国家或地区,通过签订自由贸易协定,相互取消绝大部分货物的关税和非关税壁垒,取消绝大多数服务部门的市场准入限制,开放投资,从而促进商品、服务和资本、技术、人员等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实现优势互补,促进共同发展。

(三)关税同盟:(Customs union)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缔结协定,对从关境以外的国家或地区的商品进口则实行共同的关税税率和外贸政策。

(四)共同市场:(Common market)或称(Single market),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之间通过达成某种协议,不仅要实现共同市场的目标,还要在共同市场的基础上,实现成员国经济政策的协调

(五)经济与货币联盟:是在实现商品、服务和生产要素自由流动的同时,同意各成员方货币或实现成员方间不可逆转的固定汇率,并且通过共同的权力机构对包括货币金融,财政在内的各种经济政策进行协调和同意。

(六)政治联盟

政治联盟是指于不同政党之间于共同政治议程上所达成的合作协议通常是为了在选举竞争上能互惠,其手段包括经过集合资源和选票而超越选举门槛、于投票制度的特性上得到优势、或于选举后新政府形成上合作。

三、当代中国家一体化发展特点

(一)发展中国家经济一体化趋势加强,但一体化进程缓慢

(二)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间的区域性经济一体化组织开始出现

(三)区域经济一体化突破了国土相邻的限制,出现跨洲、洋的区域性经济联合体,多数采取自由贸易区的形式

(四)世界上多数国家都成为了不同形式的区域性经济一体化组织的成员,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成员交叉,身份重叠

(五)区域性经济一体化组织迅猛发展与多边贸易体制职能强化并存

第二节主要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

一、欧洲联盟

(一)欧洲一体化进程

1.欧洲共同体成立

欧洲共同市场,简称欧共体(European Communities)欧洲煤钢共同体、欧洲原子能共同体和欧洲经济共同体的总称。

主要表现:

①建立关税同盟②实施共同农业政策③建立欧洲货币体系

2.《单一欧洲法案》的实施

1987年欧共体发布《单一欧洲法案》,法案在取消贸易壁垒,规范技术标准、政府采购、资格认证、银行管理、资本流动和汇率管理等方面做了详细规定。3.欧洲联盟的建立

《马斯赫里克特条约》主要目标是建立一个没有内部割裂的区域,实行共同的经济和货币联盟,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

(1)欧洲经济和货币联盟(EMU)

(2)欧洲政治联盟

4.欧盟东扩

使联系国逐步融入欧盟之中。

(二)欧盟的超国家机构与职能

机构主要包括:欧洲议会European Parliament、欧洲理事会European Council、部长理事会Council of Ministers、欧盟委员会European Commission 、欧洲法院European Court

1.欧洲议会

是欧盟的立法机构,享有三方面的权利。

(1)立法权(2)对财政预算的审计权(3)管理权

2.欧盟理事会

3.欧盟委员会

4.部长理事会

5.欧洲法院

二、北美自由贸易区

北美自由贸易区(North American Free Trade Area,NAFTA)是在区域经济集团化进程中,由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美洲组成的。由美国、加拿大和墨西哥3国组成于1992年8月12日就《北美自由贸易协定》达成一致意见,并于同年12月17日由三国领导人分别在各自国家正式签署

三、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亚洲太平洋经济合作组织,简称:亚太经合组织(Asia-Pacific Economic Cooperation,缩写APEC / '?pek /)是亚太地区最具影响的经济合作官方论坛。(一)亚太经济组织的发展历程

(二)亚太经济组织的运行

第三节区域经济一体化理

一、关税同盟理论

完全形态的关税同盟应具备三个条件:(1)完全取消参加方间的关税;(2)对来自非成员方的进口设置统一的关税;(3)通过协商的方式在成员方之间分配关税收入

归纳为两个方面:(1)关税同盟的静态效应;(2)关税同盟的动态效应(一)关税同盟的静态效应

包括:贸易创造效应、贸易转移效应、贸易扩大效应

1.贸易创造效果(Trade Creation Effect):由生产利得和消费利得构成。

2.贸易转移效应(Trade transfer effect):从高效率国家转向低效率国家生产,降低了资源配置效率。

3.贸易扩大效果(Trade expansion effect):(1)减少行政支出;(2)减少走私;(3)增加同盟对外谈判力量

(二)关税同盟的动态效应

主要表现为:

1.提高专业化分工程度,强化竞争、提高资源使用效率

2.实现规模经济

3.刺激投资与技术创新

4.提高生产要素的自由移动程度,合理配置区内生产要素

二、共同市场理论

把分散孤立的小市场统一起来,结成大市场。理论核心:(1)通过扩大市场才有可能获得规模经济。从而实现技术利益。(2)依靠因市场扩大化而竞争激化的经济条件,实现上述目的。

三、协议分工理论

条件:参考课本155

第7章世界贸易组织

第一节关税和贸易总协定

关税及贸易总协定(General Agreement on Tariffs and Trade,GATT) 是一个政府间缔结的有关关税和贸易规则的多边国际协定,简称关贸总协定。

一、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产生

为了尽快恢复经济发展,重建国际新秩序。

二、关税与贸易总协定内容

是以市场经济为基础,以自由、公平竞争为基本原则制定的。

(一)宗旨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课后习题答案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绪论 三案例分析参考答案 问题1: 1.2003中国对外贸易快速增长,贸易大国的地位进一步巩固。 2.对外贸易商品结构进一步改善,机电和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比重进一步上升。 3.一般贸易进口快速增长,加工贸易保持平稳发展。 4.中国贸易出口地理方向仍以发达国家为主体,美日欧为主要出口市场。 5.中国对外贸易依存度加大。 问题2: 1.对外贸易额: 2003年的对外贸易额快速的增长。全年进出口总额达8512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7.1%。其中出口额4384亿美元,增长34.6%;进口额4128亿美元,增长39.9%。 2.对外贸易商品结构: 出口产品结构有所调整,机电及高新技术产品增长较快。机电产品出口额达2275亿美元,比上年增长44.8%,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达1103亿美元,比上年增长62.6%。 3.对外贸易地理方向: 首先我国产品的主要市场仍旧以发达国家或地区为主体,2003全年对美出口925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2.2%;对欧盟出口722亿美元,增长49.7%;对日本出口594亿美元,增长22.7%;其次,邻近或边境国家或地区仍是我国的主要出口市场。如2003年我国对东盟出口309亿美元,增长31.1%;对韩国出口201亿美元,增长29.4%;对俄罗斯出口60亿美元,增长71.4%。 4.对外贸易依存度: Z=(X+M)/GDP×100%=8512×8.27/116694=60% 第二章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 三案例分析参考答案 问题1: 保护贸易只有在未引起别国的报复行为时才有可能达到保护的目的。但是很显然意大利的保

护贸易引起了关税大战,法国同样采取了关税保护手段,至使意大利的优势产品难以外销,引起了国内经济的动荡,不仅没有达到保护的目的,反而使国内经济严重下滑。 问题2: 中国当时的保护主义有其历史的必然性,且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新中国工业的发展。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到了80年代初期,由于国家长期的保护,没有竞争的压力,再加上体制等其他因素,致使中国的大部分国有工业企业的生产效率严重低下,影响了中国工业经济的发展。 第四章国际贸易政策与措施 三案例分析参考答案 问题1: 中国一直在努力使自己的法律与WTO的精神相衔接,加入WTO后,对中国的法律法规进行了清理、修订,使得中国对外贸易、对外投资、知识产权等方面的法律都能符合WTO的规则。自1997年出台《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倾销和反补贴条例》后,在2001年经过了修正,年底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倾销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反补贴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障措施条例》,使得我们反倾销更加具有可操作性。后又于2004年3月31日作了相应修改,并于2004年6月1日起施行。该条例作为我国反倾销方面的专门法规,在反倾销调查的实体和程序上,规范了我国反倾销的调查制度,在保护国内产业免受不公平竞争的损害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该条例与欧美等国的反倾销法律和WTO的反倾销协议相比,仍存在不少差距和问题。 1.目前的反倾销条例属于行政法规,其效力有限,一旦与法律规定不一致,就无法适用。从长远看,应将反倾销条例上升为法律,这也是世界各国的发展趋势。 2. 目前我国反倾销条例相对于欧美等国的反倾销法律和WTO反倾销协议来说,显得较为简单,可操作性较弱,有待根据实践进一步完善,以便在与国际接轨的同时结合国情,保留一定的灵活性和自由裁量权。 3.反倾销不是目的,而是手段。制定相关法律法规,目的在于当国外产品以低于正常价值的价格向中国出口,并且给中国生产同类产品的企业造成严重损害或威胁的情况下,可以运用规则来保护自己。对国内企业来讲,自身应具备实力,同时通过法律规则来规范市场。问题2:

(国际贸易)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最全版

(国际贸易)国际贸易理论与 实务

全国2012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试题 课程代码:00149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一国有丰裕的资本,故它应专门生产并出口资本密集型产品,持这种观点的理论是() A.要素禀赋说B.比较成本说 C.绝对成本说D.产品生命周期说 2.国际分工产生和发展的基础是() A.上层建筑B.资本流动 C.自然条件D.社会生产力 3.一定时期内,当一国的进口总额大于出口总额时称为() A.贸易顺差B.贸易平衡 C.贸易出超D.贸易入超 4.在商品价格下跌的情况下,加强了关税的保护作用的关税征收方式是() A.从量税B.从价税 C.混合税D.差价税 5.我国海关从1992年起采用的国际贸易商品分类体系是() A.《协调制度》B.《海关合作理事会税则目录》 C.《国际贸易标准分类》D.《海关税则目案》 6.在下列的进口许可证制度中,最具灵活性和隐蔽性的是() A.公开一般许可证B.特种进口许可证 C.有定额的进口许可证D.无定额的进口许可证

7.出口国政府减免出口商品的直接税的做法属于() A.出口直接补贴B.出口间接补贴 C.出口信贷D.出口行业产业政策 8.世界贸易组织实行的最惠国待遇是() A.有条件的最惠国待遇B.无条件的最惠国待遇 C.“美洲式”最惠国待遇D.“亚洲式”最惠国待遇 9.根据关税同盟理论,下列属于关税同盟的静态效应的是() A.贸易转移效应B.促进技术进步 C.加速经济成长D.刺激投资 10.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基本原则中,最重要的原则是() A.最惠国待遇原则B.国民待遇原则 C.非歧视原则D.公平竞争原则 11.我某出口公司收到外商发来的电传,“有兴趣蝴蝶牌缝纫机MN-15000架即装请报价”,属于交易磋商环节中的() A.邀请发盘B.发盘 C.还盘D.接受 12.根据《2000年通则》解释,卖方承担责任、费用、风险最小的贸易术语是() A.CIFB.CIP C.EXWD.DDP 13.在农产品买卖中,使用农产品的每个生产年度的中等货作为交货标准的做法属于() A.凭商品规格买卖B.凭商品等级买卖 C.凭“良好平均品质”买卖D.凭“上好可销品质”买卖 14.下列运输方式中,最适宜运送急需物资、鲜活商品、精密仪器和贵重物品的是() A.海洋运输B.铁路运输

国际贸易实务

国际贸易实务 Document number【980KGB-6898YT-769T8CB-246UT-18GG08】

国际贸易实务(英文版) International Trade Practice Chapter one 1 Why do nations conduct trade with one another 答: A nation conducts international trade because: it has the products and resources that exceed its domestic demand; it wants to get more economic benefits in a larger international market than what can be gained in domestic market;it wants to win political support;or it needs to satisfy different tastes, preferences and consumption patterns among its people. 2 How many forms are adopted in the process of negotiation Business negotiations can be conducted in two forms: in words, . face-to-face negotiation or negotiation through telephone, and in writing,. business correspondence which includes letters, faxes, e-mails, telexes,etc. Whatever is chosen for the negotiation of a contract,four main steps are generally followed before a contract is concluded:enquiry,offer,counter-offer and acceptance. Chapter two III Explain the following terms 1 shipment contract

金融理论与实务重点

金融理论与实务 第一章货币与货币制度 1、马克思货币职能描述:价值尺度、流通手段、 支付手段、货币贮藏、世界货币。 2、货币制度的构成要素:规定货币材料、规定货 币单位、规定流通中货币的种类、规定货币的 法定支付能力。 3、无限法偿:指法律保护取得这种货币的能力, 不论每次支付的数额多大,不论属于何种性质 的支付,支付的对方均不得拒绝接受。 4、有限法偿:在一次支付行为中,超过一定的金 额,收款人有权拒绝接受,在法定限额内,拒 收则不受法律保护。 5、自由铸造的意义和作用:它可以使铸币的市场 价值与其所包含的金属价值保持一致:如果流 通中铸币的数量较多,由此导致铸币的市场价 值偏低,人们就会把部分铸币溶化为贵金属退 出流通,流通中铸币数量的减少会引起铸币市 场价值的回升,直到与其所包含的金属价值相 等;相反,人们就会把法定金属币材拿到国家 造币厂要求铸造成金属铸币,流通中的铸币数 量就会增加,铸币的市场价值随之下降。由此 可见,“自由铸造”制度可以自发地调节流通中 的货币量,保持货币币值、物价的稳定。 6、劣币驱逐良币现象(“格雷欣法则”):两种市场价 格不同而法定价格相同的货币同时流通时,市场价格偏高的货币(良币)就会被市场价格偏低的货币(劣币)排斥,在价值规律的作用下,良币退出流通进入贮藏,而劣币充斥市场。这种劣币驱逐良币的规律又被称为“格雷欣法则”。 7、金币本位制的特点:黄金为法定币才,金币为本位货币,具有无限法偿能力;辅币、银行券与金币同时流通,并可以按面值兑换为金币;黄金可以自由输出入国境。 8、不兑现信用货币制度特点:一是流通中的货币都是信用货币、二是信用货币都是通过金融机构的业务活动投入到流通中去的、三是国家通过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操作对信用货币的数量和结构进行调整。 9、我国的人民币制度主要内容:一人民币是我国的法定货币、二人民币不规定含金量,是不兑现的信用货币、三2005年7月21日,我国开始实行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 10、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缺陷及崩溃:一双挂钩使美元处于两难的状况,为了保证美元与黄金之间的固定 比价和可可以自由兑换,美国应控制美元向境外输出 而美元替代黄金成为国际储备货币的地位又使其他 国家需要大量美元这两者是矛盾的。二为了满足各 国经济发展需要,美元供应不断增加,这使美元同黄 金的兑换性难以维持这种难题被成为特里芬难题。20 世纪60年代德国、日本的经济开始迅速发展突破美 国对世界经济的霸主地位,美国外汇收支出现大量逆 差,黄金储备外流。市场出现用美元向美国挤兑黄金 的现象,美元危机不断。1974年4月1日,货币与黄 金完全脱钩,以美元为中心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彻底崩 溃。 11、牙买加体系核心内容:一、将已形成的浮动汇率 和浮动汇率制度合法化;二、黄金非货币化;三、国 际储备货币多元化;四、国际收支调节形式多样化。 12、区域货币一体化:一定区域内的国家和地区通过 协调形成一个货币区,由联合组建一家主要银行来发 行和管理区域内的统一货币。 第二章信用 13、经济范畴中的信用是指以偿还本金和支付利息为 条件的借贷行为。 14、经济范畴信用与道德范畴信用的联系与区别:道 德范畴信用是经济范畴信用的支撑与基础、最大区别 是道德范畴信用的非强制性经济范畴信用的强制性。 15、五部门经济中的信用关系:个人部门(是货币资 金的主要贷出者)、非金融部门(是货币资金的主要 需求者)、政府部门(净需求者)、金融部门、国外部 门。 16、直接融资:如果货币资金供求双方通过一定的信 用工具直接实现货币资金的互通有无即直接融资。 17、间接融资:货币资金供求双方通过金融机构间实 现货币资金互通有无即间接融资。 18、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各自优缺点:直接融资优点: 1、引导资金合理流动,实现资金合理配置; 2、 加强资金提供者对需求者的关注,提高资金使用 效益;3、有利于资金需求者筹集到稳定可长期 使用的资金;4、没有金融机构从中获利,因此 成本较低。缺点:1、便利度及成本受金融市场 发达程度影响;2、风险要高于简介融资。 19、间接融资优点:1、灵活便利;2、分散投资,安 全性高;3、具有规模经济。缺点:1、减少了资金供 给这对资金的关注和筹资者的压力;2、增加了资金 需求者的筹资成本,减少了资金供给者的收益。 20、信用在现代市场经济运行中的积极作用:1、调 剂货币资金余缺,实现资源优化配置;2、动员闲置 资金,推动经济增长。 21、信用风险:指债务人因各种原因未能及时、足额 偿还债务本息而出现违约的可能性。 22、商业信用的局限性:首先商业信用在规模上存在 局限性,其次在信用存在的方向上存在局限性,再商 业性用存在期限上的局限性。 23、商业票据:是指在商业信用中被广泛使用的表面 买卖双方债权债务关系的凭证。商业票据的基本特征 包括:1、是一种有价票证,以一定的货币金额表现 其价值;2、具有法定的式样和内容;3、是一种无因 票证;4、可以流通转让。 24、商业汇票是一种命令式票据,通常由信用活动中 卖方对买方或买方委托的付款银行签发,要求买方在 规定的日期内支付货款。 25、商业本票是一种承诺是票据,通常由债务人签发 给债权人承诺在一定时期内支付货款的债务证书。 26、背书:背书是指票据持有人在转让票据时,要在 票据背面签章并作日期记载,表明对票据的转让负 责。 27、银行信用:是指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以货币形态 提供的间接信用。 28、银行信用的特点:第一、银行信用的资金来源于 社会各部门暂时闲置的资金,银行吸收存款发放贷款 发挥中介的只能;第二、银行信用是以货币形态提供 的,具有广泛的授信对象;第三、银行提供的信用贷 款方式具有相对灵活性。 29、银行信用与商业信用的关系:1、银行信用是在 商业信用广泛发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2、银行信 用克服了商业信用的局限性;3、银行信用的出现进 一步促进商业信用的发展。 30、国家信用:国家信用是指以政府作为债权人或债 务人的信用。 31、国家信用工具包括中央政府债券、地方政府债券、 政府担保债券。 中央政府债券亦称国债,是一国中央政府为了 弥补财政赤字或筹集建设资金而发行的债券。 地方政府债券地方政府发行的债券也被称为 市政债券。 政府担保债券是指由政府作为担保人而由其 他主体发行的债券。信用仅次于中央政府债券。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课程标准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教学大纲 一、课程信息 课程名称: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课程性质:B类课程 课程代码:授课对象:电子商务(商务英语方向)11级 学分:3.5 学时:56 二、课程性质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是一门专门研究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国际间商品交换的具体过程的学科,是一门具有涉外活动特点的实践性很强的综合性应用科学。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是商务英语专业的支撑课程。是学生学习外贸理论知识、专业英语和业务操作的综合性基础课程。其功能在于让学生从整体上对国际贸易的基本业务流程形成全景认识,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具备运用相关的贸易、运输、保险、金融方面的知识从事国际贸易相关业务的工作的职业能力,此外,为学生进行外贸实务操作提供了理论基础及实际操作的可模仿性。 三、课程目标 1、知识目标 国际贸易理论实物主要是以贸易合同为中心进行学习,包括五个部分,即国际贸易准备阶段的工作、交易磋商与合同订立、合同条款、合同的履行和合同的善后。因此,学生应该掌握: (1)、掌握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 (2)、掌握国际贸易政策与措施; (3)、了解其他的国际贸易方式、区域经济一体化; (4)、了解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世贸组织。 (5)、理解与合同磋商有关的惯例与法律; (6)、掌握商品的品名、品质、数量和包装的基本知识; (7)、掌握商品的价格、支付方式、运输; (8)、掌握商品检验、索赔、不可抗力与仲裁; (9)、保险的基本知识和原理、理解进出口合同的履行和善后的有关国际惯例和法律; (10)、了解进出口交易前的准备工作的基本知识;

2、职业能力目标 通过学习本课程,使学生熟悉国际贸易业务的一般流程、以及流程中包括的交易磋商、生产备货、报关运输、单证制作、贸易善后等阶段的相关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同时掌握与各阶段商务交际相匹配的英语语言技能,培养学生具备诚实、守信、善于沟通和合作的品质,以及继续学习、能独立获取新知识能力,为学生发展各专门化方向的职业能力奠定基础。因此,学生应该具备的职业能力有: (1)、能进行商品与服务描述。 (2)、能进行独立交易磋商。 (3)、能填制合同和摘录合同要件(商品的品名、数量、包装等) (4)、能辨别各种包装标志,能设计唛头和选择包装方式。 (5)、能进行佣金及折扣的计算,并准确地进行FOB、CFR、CIF等贸易条件下的价格换算。 (6)、能进行汇付、托收和信用证结算的基本操作。 (7)、能进行货运、报检和报关的基本操作。 (8)、能进行出口收汇核销退税和进口付汇核销的基本操作。 四、课程内容 五、教学方法 在教学中,根据课程目标和学生认知特点,通过一系列教学方法相结合,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勇于实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成就动机和创新意识。 1、案例教学法。即在讲授理论知识的同时引入案例分析,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来分析现实中的贸易纠纷案件,做到学以致用。在此过程中,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推理能力都获得了提高。案例教学法既提高了学生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又提高了教

复习资料(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复习资料 课程代码:00149 一、单项选择题 1.总贸易体系是指进出口的统计标准为货物通过 A.关境 B.国境 C.质量检验 D.检疫 2.各国在进行货物贸易统计时,计算出口额一般按 A.FOB计价 B.CIF计价 C.EXW计价 D.DES计价 3.国际分工形成和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是 A.自然条件 B.资本流动 C.上层建筑 D.社会生产力 4.按照赫—俄原理,一国应该进口 A.丰裕要素密集的商品B.稀缺要素密集的商品 C.绝对成本低的商品D.比较成本低的商品 5.按照比较成本理论,一国应该出口 A.丰裕要素密集的商品B.稀缺要素密集的商品 C.绝对成本高的商品D.比较成本低的商品 6.主张“两优取最优,两劣取次劣”的贸易理论是 A.产业内贸易说 B.比较成本说 C.绝对成本说 D.产品生命周期说7.世界市场价格变动的基础和中心是 A.国际生产价格 B.国际价值 C.国别价值 D.国际市场的供求关系8.李斯特“保护幼稚产业理论”认为保护的对象应为 A.农业B.已发展成熟的工业 C.刚刚开始发展且遭遇国外强有力竞争对手的工业 D.刚刚开始发展但没有国外强有力竞争对手的工业 9.关税的税收客体是 A.进出口商品 B.自然人 C.法人 D.海关 10.普惠制的主要原则之一是“非歧视的”,其含义是 A.发展中国家应对所有发达国家给予普惠制待遇 B.发展中国家应对所有发达国家的制成品出口给予普惠制待遇 C.发达国家应对所有发展中国家给予普惠制待遇 D.发达国家应对所有发展中国家出口的初级产品给予普惠制待遇 11.外汇倾销是指 A.一国对出口产品给以外汇补贴造成的低价出口 B.一国货币贬值造成的低价出口 C.一国对出口产品给以优惠外汇贷款造成的低价出口 D.一国对出口产品给以税收优惠造成的低价出口

国际贸易实务一

《国际贸易实务》综合测试(一) 一、填空题(每空分,共20分) 1、有关贸易术语的国际贸易惯例,除了《2000年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外,主要还有 和。 2、按CFR条件成交,卖方须特别注意的问题是,货物装船后应及时向买方发 出。 3、凡在运输包装内装有爆炸品、易燃、有毒物品等危险货物时,必须在运输包装上打上 标志。 4、书面仲裁协议的形式包括和。 5、表示品质的方法可分为以表示和以表示。 6、根据《通则》解释,按CIF术语成交,卖方只须投保,但在买方要求并承 担费用的情况下,可加保战争险等。 7、商定合同时,如明确一个或几个装运港和目的港有困难,可采用的做法。 8、跟单托收方式下,根据交单条件的不同,可分为和。 9、国际贸易中的单价通常有四项内容组成,即、单位价格金额、计价货币 和。 10、不可抗力条款的规定方法,主要有三种,它们分别是、列举式 和。 11、交易磋商的一般程序是询盘、发盘、还盘和接受;其中和 是合同成立必不可少的环节。 12、按术语成交,卖方承担的风险、责任和费用最大。 二、单项选择(每小题1分,共10分) 1、在伦敦保险协会货物保险条款的三种主要险别中,保险人责任最低的险别是() A、A险 B、B险 C、C险 D、恶意损害险

2、在买卖合同的商检条款中,关于检验时间和地点的规定有几种方法,在我国外贸实际业务中, 使用最多的是() A、出口国检验 B、进口国检验 C、出口国检验,进口国复验 D、第三国检验 3、我某出口公司于2001年4月15日用特快专递向美国ABC公司发盘,限2001年4月29日复 到有效。4月25日下午3时同时收到ABC公司表示接受的特快专递和撤回接受的电传。根据《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对此项接受,() A、可以撤回 B、不得撤回,合同成立 C、在我方同意的情况下,可以撤回 D、是否撤回,需双方协商 4、DAF贸易术语() A、只适合于公路运输 B、只适合于铁路运输 C、只适合于公路和铁路运输 D、可适合于各种运输方式 5、如果在合同中未明确规定用何种方法计算重量和价格的,按惯例应以()计。 A、毛重 B、净重 C、理论重量 D、公量 6、下列术语中,卖方承担的风险、责任以及费用都最小的是() A、FOB B、FCA、 C、EXW D、DDU 7、下列价格条件中,装运时间早于交货时间的是() A、CIF B、DEQ C、FOB D、FCA 8、信用证体现了()之间的契约关系。 A、开证申请人与开证银行 B、开证银行与付款银行 C、进口商与出口商 D、开证银行与受益人 9、国际贸易中,一方违约,使另一方遭受经济损失,受损方依法解除合同后,() A、无权再提出损害赔偿 B、有权再提出损害赔偿 C、是否有权再提出损害赔偿,要视损失的金额大小而定

金融理论与实务重点整理

第一章货币与货币制度 实物货币:是指自然界中存在的某种物品或人们生产的某种商品来充当货币。银行券:是银行发行的以银行自身为债务人的纸质票证。 马克思货币职能描述: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货币贮藏、世界货币。西方学者:交易媒介、计价单位、价值的贮藏。 货币制度:是指国家对货币的有关要素、货币流通的组织和管理等进行的一系列规定。 货币制度的构成要素:规定货币材料、规定货币单位、规定流通中货币的种类、规定货币的法定支付能力。56 规定货币单位:当货币作为计价单位为商品和劳务标价时,其自身也需要一个可以比较不同货币数量的单位,这就是货币单位。56 无限法偿:指法律保护取得这种货币的能力,不论每次支付的数额多大,不论属于何种性质的支付,支付的对方均不得拒绝接受。 有限法偿:在一次支付行为中,超过一定的金额,收款人有权拒绝接受,在法定限额内,拒收则不受法律保护。57 10、金币本位制的特点:黄金为法定币才,金币为本位货币,具有无限法偿能力;辅币、银行券与金币同时流通,并可以按面值兑换为金币;黄金可以自由输出入国境。59 11、金块本位制:这是市场上流通的都是银行券,银行券规定有法定含金量,但银行券智能达到一定数量后才能兑换成金块(了解)59。 12、金汇兑本位制又称虚金本位制,市场中流通的都是银行券,银行券规定有法定含金量,银行券不能再国内兑换黄金(了解)59。 13、不兑现信用货币制度特点:一是流通中的货币都是信用货币、二是信用货币都是通过金融机构的业务活动投入到流通中去的、三是国家通过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操作对信用货币的数量和结构进行调整。60 14我国的人民币制度主要内容:一人民币是我国的法定货币、二人民币不规定含金量,是不兑现的信用货币、三2005年7月21日,我国开始实行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61 17、区域货币一体化:一定区域内的国家和地区通过协调形成一个货币区,由联合组建一家主要银行来发行和管理区域内的统一货币。 18、信用货币与商品货币相对应。商品货币是足值货币,而信用货币是不足值货币,即作为货币商品的实物,其自身的商品价值低于其作为货币的购买价值,纸质货币、存款货币、电子货币都属于信用货币范畴。信用货币的产生与发展弥补了金属货币数量无法伴随商品数量增长而相应增长的弊端,逐渐取代了金属货币,成为货币主要的存在形式。 1 纸币 我国是世界上使用纸币最早的国家。(单选)2 银行券 银行券是银行发行的一种以银行自身为债务人的纸质票证(生活中的通俗称谓是“现钞”),也是一种纸制货币。3 存款货币 4 电子货币 这种货币最主要的表现形式是银行发行的各种银行卡,如借记卡、信用卡等。 19、货币的职能:一、交易媒介职能 是指货币在商品流通中发挥媒介作用。包含着货币三个相辅相成的功能。 (一)计价单位 (二)交易媒介 (三)支付手段 基本特征:没有商品在同时、同地与之相向运动,是货币发挥支付手段职能的基本特征。借贷、财政收支、工资发放、租金收取、偿还赊销款项等活动中,货币都发挥着支付手段的职能。二、财富贮藏职能 20、1993年11月1日,欧共体改名为欧盟;1995年12月,欧洲货币局正式确定欧元为统一货币;1998年7月1日,欧洲中央银行成立;1999年1月1日,欧元正式启动。 第二章信用 18、经济范畴中的信用是指以偿还本金和支付利息为条件的借贷行为。67 19、经济范畴信用与道德范畴信用的联系与区别:道德范畴信用是经济范畴信用的支撑与基础、最大区别是道德范畴信用的非强制性经济范畴信用的强制性。 20、五部门经济中的信用关系:个人部门(是货币资金的盈余者,是主要贷出者)、非金融部门(是货币资金的主要需求者,也是货币资金的重要供给者)、政府部门(净需求者)、金融部门(信用媒介)、国外部门。69 21、直接融资:如果货币资金供求双方通过一定的信用工具直接实现货币资金的互通有无即直接融资。简接融资:货币资金供求双方通过金融机构间实现货币资金互通有无即间接融资。二者区别:(1)间接融资中货币资金的供求双方不形成直接的债权债务关系,而是分别与金融机构发生债权债务关系。金融机构在间接融资中,既扮演债务人角色又扮演债权人角色,介于货币资金供求双方之间,而货币资金供求双方并没有形成直接的债权债务关系。 (2)直接融资中货币资金的供求双方形成了直接的债权债务关系或所有权关系。直接融资中,金融机构只提供一些相关的金融服务并收取一定的手续费,并不与货币资金供求双方形成信用关系。 23、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各自优缺点:直接融资优点:1、引导资金合理流动,实现资金合理配置;2、加强资金提供者对需求者的关注,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3、有利于资金需求者筹集到稳定可长期使用的资金; 4、没有金融机构从中获利,因此成本较低。缺点:1、便利度及成本受金融市场发达程度影响;2、风险要高于简介融资。间接融资优点:1、灵活便利;2、分散投资,安全性高;3、具有规模经济。缺点:1、减少了资金供给这对资金的关注和筹资者的压力;2、增加了资金需求者的筹资成本,减少了资金供给者的收益。70 24、信用在现代市场经济运行中的积极作用:1、调剂货币资金余缺,实现资源优化配置;2、动员闲置资金,推动经济增长。71 25、信用风险:指债务人因各种原因未能及时、足额偿还债务本息而出现违约的可能性。71 26、按信用参与主体可将信用分为:商业信用(是指工商企业间以赊销、预付货款等形式相互提供信用)、银行信用(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以货币形态提供间接信用)、国家信用(以政府作为债权人或债务人的信用)、消费信用(指工商企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向消费者个人提供的,用于其消费支付的一种信用形式)。72 27、商业信用的局限性:首先商业信用在规模上存在局限性,其次在信用存在的方向上存在局限性,再商业性用存在期限上的局限性。 28、商业票据:是指在商业信用中被广泛使用的表面买卖双方债权债务关系的凭证。商业票据有商业汇票和商业本票两种基本形式。二者的区别是:前者是一种命令式票据,而后期是一种承诺式票据。商业票据的基本特征包括:1、是一种有价票证,以一定的货币金额表现其价值;2、具有法定的式样和内容;3、是一种无因票证;4、可以流通转让。 29、商业汇票是一种命令式票据,通常由信用活动中卖方对买方或买方委托的付款银行签发,要求买方在规定的日期内支付货款。74 30、商业本票:商业本票是一种承诺是票据,通常由债务人签发给债权人承诺在一定时期内支付货款的债务证书。74 31、背书:背书是指票据持有人在转让票据时,要在票据背面签章并作日期记载,表明对票据的转让负责。74 32、银行信用:是指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以货币形态提供的间接信用。银行信用的特点:第一、银行信用的资金来源于社会各部门暂时闲置的资金,银行吸收存款发放贷款发挥中介的只能;第二、银行信用是以货币形态提供的,具有广泛的授信对象;第三、银行提供的信用贷款方式具有相对灵活性。76 34、银行信用与商业信用的关系:1、银行信用是在商业信用广泛发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2、银行信用克服了商业信用的局限性;3、银行信用的出现进一步促进商业信用的发展。76 35、国家信用:国家信用是指以政府作为债权人或债务人的信用。国家信用工具包括中央政府债券、地方政府债券、政府担保债券。中央政府债券亦称国债,是一国中央政府为了弥补财政赤字或筹集建设资金而发行的债券。地方政府债券地方政府发行的债券也被称为市政债券。政府担保债券是指由政府作为担保人而由其他主体发行的债券。信用仅次于中央政府债券。78 37、消费信用:消费信用是指工商企业、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向消费者个人提供的,用于其消费支出的信用。赊销、分期付款、消费信贷是消费信用的典型形式。赊销是工商企业对消费者个人以商品赊销的方式提供的短期信用。分期付款是指消费者购买商品时只需付一部分货款,然后按合同条款分期支付其余货款和利息。消费信贷是指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采用信用放款或抵押放款对消费者个人发放的贷款。 38、消费信用的作用:1、有利于消费品的生产与销售;2、提升了消费者的生活质量及其效用总水平;3、有利于新技术、新产品的推销以及产品的更新换代。但也有不利影响:1、消费信用的过度发展会掩盖消费品的供求矛盾;2、过度负债,会使消费者负担过重,影响经济生活的安全。1995年广东发展银行发行了第一张真意义上符合国际标准的信用卡。 第三章利息与利率 39、时间价值:是指同等金额的货币其现在的价值要大于其未来的价值,利息是货币时间价值的体现。85 40、基准利率:是指在多种利率并存的条件下起决定作用的利率。89 41、无风险利率:是指这种利率仅反映货币的时间价值。89 42、市场利率:有货币供求关系直接决定并由借贷双方自由议定的利率。90 43、官定利率:是指由有金融管理部门或中央银行确定的利率。90 44、行业利率:是指由银行公会等为了维护公平竞争所确定的利率。90 1 / 5

(完整版)全国自考00149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复习资料

国际贸易:是指世界各国之间货物和服务交换的活动,是各国之间分工的表现形式,反映了世界各国在经济上的相互依靠。直接贸易:货物消费国、生产国直接买卖货物的行为。转口贸易:也称中转贸易,货物消费国与货物生产国通过第三 国进行的贸易活动对生产国是间接出口,对消费国是间接进口,而对第三国而言是转口贸易。过境贸易:指别国出口 货物通过本国国境,未经加工改制,在基本保持原状条件下运往另一国的贸易活动。 贸易差额:一定时期内一国出口总额与进口总额之间的差额称贸易差额。 国际分工:是指世界各国之间的分工 贸易条件:一般是指一个国家出口商品价格与进口商品价格之比。 关税:是进出口商品经过一国关境时,由政府所设置的海关向进出口商征收的税收。 补贴指政府或任何公共机构对企业提供的财政捐助和政府对收入或价格的支持。 不可申诉补贴普遍性实施的补贴和在事实上并没有向特定企业提供的补贴。 差价税:又称差额税,当某种本国生产的产品国内价格高于同类的进口商品价格进,为了削弱进口商品的竞争能力, 保护国内生产和国内市场,按国内价格与进口价格之间的差额征收关税,就叫差价税。 非关税含义:指关税以处的一切限制进口的各种措施。 出口信贷:是一个国家为了鼓励商品出口增强商品的竞争能力,通过银行对本国出口厂商提供的货款。P140 国民待遇条款:指缔约国一方保证缔约国另一方的公民、企业和船舶在本国境内享受与本国公民、企业和船舶同等的 待遇。 贸易协定含义及特点:是两个或几个国家之间调整它们的互相贸易关系的一种书面协议。特点:对缔约国之间的贸易 关系规定得比较具体,有效期一般较短,签定的程序也较简单,一般只须签字国的行政首脑或某代表签署即可生效。 国际商品协定:是指某项商品主要出口国和进口国为了稳定该项商品价格和保证供销等目的所缔结的政府间多边贸易 协定。 备用信用证含义适用于跟单信用证统一惯例的一种特殊形式的信用证,它是开证行受益人承担一项义务的凭证。 经济一体化含义与形式:一般是指国家通过签署条约或协定,采取具体的措施协调彼此之间的经济贸易政策,以促进 经济的共同发展。 国际货物关税合同特点1具有国际性2具有买卖的标的物是货物3国际货物买卖合同的性质为买卖货物买卖合同。 货物买卖合同:是指卖方为了取得货物而把货物的所有权移交给买方的一种双务合同。 发盘的含义:向一个或一个以上特定的人提出的订立合同的建议,如果十分确定并且表明发盘人在得到接受时承受约 束的意旨,即构成发盘。 19贸易术语:又称价格术语,或价格条件,它是以简明的外贸语言或缩写的字母、或国际代号,来概括说明买卖双方 在交易中交货的地点,货物交接的责任、费用,以及风险的划分和表明价格构成等诸方面的特殊用语。 提单的含义:是承运人或其代理人在收到货物后签发给托运人的一种证件,它体现了承运人与托运人之立的相互关系。 性质、作用1 提单是承运人或其代理人出具的货物收据,证明其已按提单的记载收到托运人的货物2 提单是代表货物 所有权的凭证,提单的持有人拥有支配货物的权利,因此,提单可以用来向银行议付货款和向承运人提取货物,也可 用来抵押或转让,3提单是承运人和托运人双方订立的运输契约的证明,由于运输契约是在装货前商订的,而提单一般 是在装货后签发的,故提单本身不是运输契约,而只是运输契约的证明。 汇票含义及内容:是一个人向另一个签发的要求见票时或在将来的固定时间或可以确定的时间,对某人或某指定的人 或持票人支付一定金额的无条件的书面支付命令1应载明汇票字样2无条件支付命令3 一定金额4付款期限和地点5 受票人,又称付款人,即接受支付命令付款的人,在进出口业务中,通常是进口人或其指定的银行6受款人即受颔汇 票所规定金额的人在进出口业务中或其指定的银行7出票日期和地点8出票人签字 本票含义是一个人向另一个签发的,保证于见票时或定期或在可以确定的将来的时间,对某人的书面承诺。 支票含义:是以银行为付款人的即期汇票,即存款人对银行的无条件支付一定金额的委托或命令。 24信用证含义:是一种银行开立的有条件的承诺付款的书面文件。 25信用证内容:1 对信用证本身的要求2 对货物的要求3对运输的要求4对单据的要求5特殊要求与指示6开证行保 证付款的责任文句。 争议含义:是指交易的一方认为对方末能部分或全部履行合同规定的责任与义务而引起的纠纷。 索赔含义指遭受损害的一方在争议发生后,向违约方提出赔偿的要求,在法律上是指主张权利,在实际业务中,通常 是指受害方因对违约而根据合同或法律提出予以补救的主张。 不可抗力又称人力不可抗拒,它是指在货物买卖合同签订以后,不是由于订约者任何一方当事人的过失或疏忽,而是 由于发生了当事人既不能预见、又无法事先采取预防措施的意外事故,以至于不能履行或不能如期履行合同,遭受意 外事故的一方可以免除履行合同的责任或延期履行合同。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简答题详解

1、李嘉图的比较成本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李嘉图的“比较成本论”是在亚当·斯密绝对成本论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斯密认为国际分工应按由于地域、自然条件不同而形成的商品成本绝对差异进行,即一个国家输出的商品一定是生产上具有绝对优势、生产成本绝对低于他国的商品。李嘉图进一步发展了这一观点,他认为每个国家不一定生产各种商品,而应集中力量生产那些利益较大或不利较小的商品,然后进行国际贸易。在资本和劳动力不变的情况下,生产总量将增加。如此形成的国际分工对贸易各国都有利。李嘉图认为,在资本与劳动力在国际间不能自由移动的情况下,按照比较成本论的原则进行国际分工,可使劳动配置更合理,增加生产总额,对贸易各国均有利。但其前提是完全的自由贸易。因此,比较成本论的核心是“两利取重、两害取轻”。 2、战后区域经济一体化主要组织形式及其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如何? 答:战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主要组织形式包括: (1)优惠贸易安排; (2)自由贸易; (3)关盟同盟; (4)共同市场; (5)经济同盟; (6)完全经济一体化。 对国际经济贸易的影响如下: (1)促进经了济一体化组织内部贸易的增长; (2)促进集团内部国际分工和技术合作的发展; (3)促进成员国资源优化配臵和产业结构调整;

(4)增强和提高了经济贸易集团在世界贸易中的地位和力量; (5)对集团外的国家产生了一定的消极影响:①对非成员国的贸易量减少,②对发展中国家出口及利用外资极其不利。 3、战后国际资本移动有哪些主要特点? 答:战后国际资本移动有哪些主要特点答二次大战后尤其80年代以来,国际资本移动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主要特点有: (1)对外直接投资迅速发展并占主地位; (2)发达国家是国际资本移动的主体,但发达国家间的地位发生了变化; (3)国际资本移动的国别,地区流向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4)国际资本移动的部门结构有了重大变化; (5)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对外资本移动持续稳定发展。 4、简述李斯特保护贸易政策的主要内容。 答:李斯特保护贸易理论是以生产力理论为基础,认为国家的强富不在于现有的财富多少,而在于将来能创造多少财富,而能创造未来财富的是生产力,生产力比财富本身更重要;在对外贸易方面,他主张在国家干预下实行保护贸易政策,而保护贸易政策的关键是保护关税。但是实行保护贸易政策将使国民经济的某一部分遭受损失,因此应把实施保护政策带来的损害降到最低限度。对工业有选择的加以保护,以便被保护工业将来发展后所获得利益补偿因实行保护政策而造成的损失。这样,对幼稚工业应重点加以保护,而保护的重点应是生产生活必需品的工业。李斯特保护贸易理论对于当时德国工业的发展起到了有力的推动作用,

国际贸易实务

国际贸易实务(英文版) International Trade Practice Chapter one 1 Why do nations conduct trade with one anothe?r 答: A nation conducts international trade becaus:e it has the products and resources that exceed its domestic dema;nd it wants to get more economic benefits in a larger international market than what can be gained in domestic marke;t it wants to win political support;or it needs to satisfy different tastes,preferences and consumption patterns among its people. 2 How many forms are adopted in the process of negotiatio?n Business negotiations can be conducted in two form:s in words,i.e. face-to-face negotiation or negotiation through telephone,and in writing ,i.e. business correspondence which includes lette,rs faxes,e-mails,telexes,etc. Whatever is chosen for the negotiation of a contract,four main steps are generally followed before a contract is concluded:enquiry,offer,counter-offer and acceptance. Chapter two III Explain the following terms 1 shipment contract 答:Shipment contract is a contract using an Incoterm which indicates that the

自考《金融理论与实务》知识点汇总

金融理论与实务资料 一、课程概要 《金融理论与实务》是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工商企业管理类专业课。该课程主要介绍有关金融的基本理论知识、基本业务知识与技能和基本制度规定。既研究货币、信用、银行等金融活动的一般规律以及现代金融经济运行一般形式规范、原则、操作程序,又着力研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特殊规律、原则和形式规范。 其内容既具有宏观性、综合性、战略性,又具有微观性、个别性、策略性、适用性的特点。故本课程既是经济学的具体和深化,又是金融经济本身运动规律和运行规律、规则、经营方法的概括与升华。 学习《金融理论与实务》课程的主要目的是认识金融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加强金融工作对经济管理的影响;弄清金融的基本范畴;掌握金融的基本理论;熟悉金融的基本业务知识和技能。 第一章货币 一、复习思考题 1.为什么说货币是商品经济发展的物信用货币的特点 $ 2.说明货币诸职能的主要特征。 3.阐明货币的对内价值与对外价值的联系与差别 4.为什说人民币是一种信用货币 5.在现代信用货币制度下,国际货币有哪些特点 二、考核知识 1.识记:货币、实物货币、金属货币和信用货币;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和贮藏手段 货币币值汇率:法定货币、世界货币和可自由况换货币 — 2.领会:

a. 为什么说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的统一是货币 b. 贮藏手段职能的特征 c. 货币币值与市场商品价格的关系 d. 人民币制度的基本内容 e. 可自由兑换货币的特点 三、辅导材料:(理解) ) 1.如何理解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货币的最基本职能 2.什么是汇率各种倾向制度下汇价的基本依据是什么 3.什么是外汇我国外汇的内容包括哪些 第二章信用和融资方式 一、复习思考题 1.试分析银行信用与其他基本信用形式的联系 2.如何理解信用的基本职能,以银行信用为例说明如何发挥信用在国发经济运行中的积极作用 — 3.谈一谈我国商业信用票据化的意义、困境与出路 4.分析说明我国信用形式多样化的必然性。 5.说明直接融资方式与间接融资方式的异同及其在我国当前的状况。 6.金融证券化的含义是什么有哪些积极意义 二、考核要求: 1.识记:信用、商业信用、银行信用、国家信用、消费信用、民间信用、直接融资、间接融资、金融证券化 2.领会: |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