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动手实验,培养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

动手实验,培养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9f10125094.html,

动手实验,培养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

作者:沈见涛

来源:《新课程·上旬》2018年第02期

摘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通过切实把握“精心设计”“过程有序”“语言表达”这几个要点,能够有效走出动手操作的误区,提高动手实践的实效,深化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动手实验;数学思维能力

苏霍姆林斯基有言:“儿童的智慧在他们的手指尖上。”小学生正处于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阶段,动手操作活动能够有效引导其深入思考,发展数学思维。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也曾提出:“手脑双全,是创造教育的目的。”由此可见,适当的动手实践活动能够显著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当代教师应当善于通过组织学生动手实验,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

一、精心设计,富有逻辑

教师在组织动手实验活动时,应当注重结合教学目标与内容,精心设计操作方法,避免进入“浮于表面”的误区。动手实验活动虽然没有统一的模式与要求,然而合乎逻辑的操作方法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过于花哨的操作方法则容易分散学生的注意力,造成学生只动脑、不动手的现象,不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

在上述教学活动中,笔者通过精心设计与教学内容紧密相关的操作方法,不仅活跃了学生的思维,而且促使学生通过实验加深了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二、过程有序,综合概括

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生的思维处于无序思维向有序思维的过渡阶段。因此笔者认为,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动手实验活动时,应当注重实验过程的有序性,有意识地训练学生思维的条理性,促进学生能对实验过程形成清晰的思路,提高自身的思维能力。

比如,笔者在对《简易方程》这一节内容进行教学时,为了引导学生学会利用等式的性质求解简单方程,笔者首先应让学生通过动手实验活动探索等式的性质,促进他们形成深刻的理解与认知。笔者将学生分成了若干小组,每个小组都分发了天平以及砝码。紧接着笔者分四步引导学生展开实验活动:第一步,在天平两端分别放置一个20克的砝码,学生可以观察到天平的两端是平衡的,这说明两边的砝码一样重;第二步,在天平的左端加一个10克的砝码,学生可以观察到天平向左端倾斜下去了,这说明天平左端放置的砝码比较重;第三步,在天平右端加上一个10克的砝码,学生可以发现天平又恢复了平衡;第四步,同时拿走天平两边放置的10克的砝码,学生发现天平仍然保持平衡。随后笔者引导学生对实验的四个步骤分别列出了数学关系式:20=20,20+10>10,20+10=20+10,20+10-10=20+10-10。最后在笔者的引导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