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以创新基地为依托的数据库课程教学改革

以创新基地为依托的数据库课程教学改革

以创新基地为依托的数据库课程教学改革
以创新基地为依托的数据库课程教学改革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以创新基地为依托的数据库课程教学改革

作者:周民, 段云涛

作者单位:南阳理工学院软件学院,河南南阳,473004

刊名:

计算机教育

英文刊名:Computer Education

年,卷(期):2014(16)

引用本文格式:周民.段云涛以创新基地为依托的数据库课程教学改革[期刊论文]-计算机教育 2014(16)

机械设计课程教学改革及实践探讨

机械设计课程教学改革及实践探讨 机械设计课程教学系机械类专业教学关键组成部分,其教学质量的提升对于学生分析能力的培养及工程设计问题解决能力的提升而言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以机械设计课程教学改革背景为立足点,对机械设计课程教学改革全局思路进行了简单的分析,对当前机械设计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不足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并有针对性的提出了一系列措施,以更好地促进机械设计课程教学改革及实践。 标签:机械设计课程;教学改革;实践;不足;措施 1机械设计课程教学改革背景介绍 当前,在高职教育日趋大众化的情况下,有效提高高职教育质量便变得异常紧迫且必要。为此,各高职教育工作人员理应树立与时俱进的教育质量观,并在这一前提下强化教育教学改革,为国家培育出更多的高素质人才。为了更好地适应时代的发展,各高职院校理应以自身实际为立足点,采取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教育教学改革,以推动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为了更好地提高学生的竞争力,各高职机械设计教师理应以提高毕业生就业竞争力及职业发展水平为目标,并把这一目标作为机械设计课程教学改革的基础及导向,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选择权。树立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进一步落实机械设计课程教学改革。各高职机械设计老师理应从学生的立场出发思考问题,确保教学秩序的稳定,随后在此前提下促进各项改革措施的进一步落实。此外,各高职机械设计教师还应进一步更新观念,明确创新型人才的培育机制,打造人才培养特色,为机械设计课程教学改革的进一步贯彻及落实打下坚实的基础。 2机械设计教学改革全局思路研究 各高职院校所开展的机械设计教学改革必须以机械零部件设计为中轴线,以如下三大设计为核心:其一,参数设计;其二,结构设计;其三,机械系统全局方案设计;展现机械设计的共同规律及基础方法。给予已学知识应有的重视,对已学知识进行相应的综合,并给予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实际问题解决能力应有的重视。注重对学生创新设计能力的培养,重视多方案设计及再设计的理念,借助于CAD技术优化教学方式,为学生的顺利实践打下牢固的基础。 各机械设计专业所使用教材的体系及内容必须与当今社会的发展及时代的进步相适应,培养出来的人才必须与社会需求相吻合。跳出一味追求科学机制完整性的限制,不再注重设计理念的全面性,而注重共性规律,防止一味照搬教材内容的举例方式,重视设计理念及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注重工程运用教学,以机械零部件设计为重心,适当拓宽教育内容的专业适应范围,恰当导入本课程范围里某些新的技术内容和先进设计方法于机械设计里的运用。 3当前机械设计课程教学存在的不足分析

谈谈如何处理好新课程标准和教学改革的关系

谈谈如何处理好新课程标准和教学改革的关系课程改革是一项复杂而细致的系统工程,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实施,而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是课堂教学。如果离开了课堂,离开了教师的日常教学行为,那么课程改革只能是一句空话。如果教师的教学观念不更新,教学方式不转变,课程改革也将流于形式,事倍功半甚至劳而无功。因此,教学改革是课程改革系统工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环。随着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推进,如何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改革小学课堂教学,把先进的教学理念融入到日常的教学行为之中,已日益成为广大小学教师和教学研究人员关注和探讨的热点问题。 一、课堂教学改革面临的困惑 1.“老”教材如何体现新理念? 按照教育部的部署,2001年秋季,义务教育各学科课程标准(实验稿)及其实验教材在38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国家级实验区开始实验,并按照“先立后破,先实验后推广”的工作方针,从2002年开始,逐步扩大试点范围,2002年秋季,达到同年级学生的10%至15%;2003年秋季,达到同年级学生的35%左右;2004年秋季,达到同年级学生的65%至70%左右;到2005年秋季,中小学阶段各起始年级的学生原则上都将进入新课程。这也就意味着,与原义务教育大纲配套的教材将逐步被与义务教育课程标准配套的教材所取代,新旧教材将在相当一段时间内处于并存的状况,在这一段时间内,仍旧使用老教材的地方和学校不禁会有这样的疑问:现行教材如何体现新理念? 2.研究性学习是怎么回事?与探究性教学、启发式教学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许多教师对“研究性学习”提出的背景、含义等并无多大的了解,就把“研究性学习”作为自己的研究课题。在中学阶段,是把研究性学习作为一门课程,还是作为一种学习方式,或教学策略?如果作为一种学习方式,那么,它与探究性教学、启发式教学有什么联系和区别?中学中哪些内容适合于用这样的方式呢? 3.什么情况下需要小组合作学习?怎样组织小组合作学习? 一些教师开始把小组合作学习引进了课堂。面对班级授课制的形式,小组合作学习确实有它的优势,但在什么情况下需要小组合作学习?该怎样组织小组合作学习?特别是在大班条件下如何有效地组织小组合作学习?还是许多教师感到非常困惑的问题。 4.如何看待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对学生来说学习本身是不是一种责任? 现代社会要求尊重每一个学生的权利,尊重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它无疑是现代教育的一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现

数据库系统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末.40多年来,数据库技术迅速发展,已经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和一大批的实用系统,现已成为计算机软件领域的一个重要分支.赤峰学院从2000年开始先后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专科生、本科生以及信息与计算科学的本科生讲授了数据库方面的课程.当时分为“数据库原理”和“数据库应用”两部分,作为两门课程,各占72学时,分别在两个学期完成.由于在讲授 “数据库原理”时,不涉及应用,也没有相应的实验,学生感觉很枯燥,难以理解,因而缺乏学习兴趣.而在下一个学期讲“数据库应用”时,关于理论方面的内容学生已经忘了很多,不少教师选择重新再讲.这样不但给教师和学生增加了负担,而且影响了教学效果.因此,为适应社会的发展,提高教学质量,从2010年开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将两门课程合成一门课程,怎样在有限的课时内将这门课上好,并取得最好的教学效果,是任课教师必须思考的问题.经过多年的思考和探索,结合教学实践和教学经验,从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安排、教学方法及手段、成绩评定机制等四个方面对该门课程进行了改革和探索.1 教学内容的选择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全面了解和掌握数据库系统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技术,使学生科学、系统地得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训练,提高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具有较强数据库理论和实践知识,掌握数据库设计、数据库应用系统开发方法的计算机专业人材. 为了实现这一目的,综合多年来的教学经验,课程组将《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课程的内容安排如下:1.1 数据库基本概念 在这一部分,重点介绍数据库设计在不同阶段的数据描述;不同实体集间的一对一联系、一对多联系、多对多联系;常用的数据模型(即层次模型、网状模型和关系模型);数据库的三级体系结构及数据库的两级数据独立性.1.2 关系代数 这部分重点是关系模型的基本概念;关系代数的5个基本运算和4个组合操作及关系代数运算的应用;关系代数表达式的等价变换规则;关系代数表达式的优化方法.1.3 关系数据库的规范化设计 重点内容是函数依赖的定义及判断方法;关系模式的分解特性;无损联接及保持函数依赖分解的测试方法;关系模式的范式(1NF、2NF、3NF、BCNF)的定义及判断方法;分解成3NF及BCNF模式集的分解算法.1.4 数据库应用系统设计 从常用案例出发,介绍ER模型的设计及其到关系模式集的转换.1.5 关系数据库语言SQL 重点为SQL的数据定义;SQL的数据更新;SQL的数据查询;视图的创建、撤消和更新.1.6 SQLServer2005数据库管理系统概述 重点是SQLServer的安装和各种配置、SQLServer中管理机制和认证模式.1.7管理数据库 重点是利用图形工具和SQL语句创建和修改数据库.1.8 管理表及操纵表中数据 重点是利用约束实现数据完整性;利用图形工具和SQL语句创建和修改表的结构及向表中插入、修改、删除和查询数据.1.9 管理索引、视图、存储过程和触发器 重点是视图、存储过程、触发器、用户定义函数等数据库对象的使用.1.10 数据库的并发控制 重点是事务机制和锁机制及事务的管理. 其中(1)—(5)为数据库系统的原理部分,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使学生全面了解和掌握数据库系统的基本概念、原理,为学生设计和使用数据库应用系统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6)—(10)为数据库的应用部分,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数据库系统的安装过程、数据库的配置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现 黄凤艳 (赤峰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内蒙古赤峰 024000) 摘要:为了提高《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课程的教学质量,本文从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成绩评定机制等四个方面介绍了该门课程的教学改革及实现方案. 关键词:数据库;原理;应用;教学改革中图分类号:TP311.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60X (2012)06-0031-02 Vol.28No.6 Jun.2012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Journal of Chifeng University (Natural Science Edition )第28卷第6期(下) 2012年6月基金项目:赤峰学院教育教学研究项目(JYXM1009) 31--

新课程与教学改革试题01

新课程与教学改革试题01 一、选择题 1、推行新的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C)A、设计课程B、编写课程C、实施课程D、评价课程 2、本次课程改革与教学该所要确立的根本性里念(D) A、素质教育理念 B、创新教育理念 C、生活教育理念、 D、终身教育理念 3、与新课程教改相符合的是(B) A、学课本位论 B、学生本位论 C、教师本位论、 D、社会本位论 4、下列名称中属于隐性课程资源的是(D) A、教材 B、因特网 C、实验室 D、师生关系 5、校本课程主要是对国家课程的(A) A、补充 B、延伸 C、拓展 D、深化 6、教学设计是为什么服务的(B) A、教师的教 B、学生的学 C、教材的传授 D、搞活课程 7、教师在教学设计中按序列评价多是(A) A、诊断性评价 B、形成性评价 C、终结性评价 D、相对性评价 8、教学设计中将教学理念落实到实处的关键环节是(C) A、教学内容分析 B、教材对象分析 C、教学目标制定 D、教学身份选择 9、班级教学产生于(D) A、原始社会 B、奴隶社会 C、封建社会 D、资本主义社会 10、个别化教学的首要环节是(B) A、研究教材 B、了解学生 C、选择方法 D、设计作业 11、不打破学科界限在某些学科之间加强联系,用这种方式编成的课程为(A) A、综合课程 B、广域课程 C、相关课程 D、核心课程 12、综合课程的实施策略主要是(D) A、实践性教学 B、综合式教学 C、开放式教学 D、主体式教学 13、研究性学习的根本出发点就是改变传统的(C) A、课程结构 B、教学内容 C、学习方式 D、教学组织形式 14、可以对教学活动的某一细节作出评价是(C) A、质性评价 B、量化评价 C、形成性评价 D、终结性评价 15、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中,最主要的方式是(A) A、观察 B、制作 C、考试 D、表演 二、判断 1、课程与教学是相互独立的×F 2、教师和学生不是外在于课程的×F 3、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与学生关系应由传统的教师中心转变为学生中心×F合作关系 4、班级教学难以作到因材施教保证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充分发展,因此应该废除。×F 5、目前对教材的开发是实现由单一的科学世界到生活世界的转变.×F 6、过去的备课写教案在新课程中称为教学设计。×F 7、现代教学媒体的运用越多越好越新越好。×F 8、教学设计实际是一种教师的行为研究。×F 9、小组合作学习的成员之间,既是一种合作关系,又是竞争关系。T 10、个别教学也叫做个别化教学。F

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教学改革与实践_陈柳

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教学改革与实践 陈 柳,刘海英,郑宽磊,戴璐平,戴丽萍 (武汉工程大学电气信息学院,湖北武汉430205 ) 摘 要: 分析了课程改革的必要性和目标,详细说明了教学内容与教学模式两方面改革的原则与实践方法。在教学内容上重组和设计选题,增强综合性与多样性;在教学模式改革中采用导师制,引入网络 和EDA辅助手段开展教学,增大学生的自主性,融入信息素养培养等。 关键词: 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教学改革;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7800(2016)07-0007- 02收稿日期:2016-06- 14基金项目:湖北省教学研究项目(2015304);武汉工程大学教学研究项目(X2014040 )作者简介:陈柳(1979-) ,女,湖北丹江口人,武汉工程大学电气信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电子技术教学智能信息处理、信息安全;刘海英(1976-),女,辽宁本溪人,武汉工程大学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智能制造;郑宽磊(1981-) ,男,湖北仙桃人,武汉工程大学讲师,研究方向为信号检测与处理;戴璐平(1969-),女,上海人,武汉工程大学讲师,研究方向为智能检测与处理;戴丽萍(1975-),女,湖北黄冈人,武汉工程大学副教授,研究方向为电子技术教学。 1 课程改革历程 “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是电类和相关专业学生一门重要的实践性课程, 要求学生综合运用模拟电子技术和数字电子技术两门课程的基础知识, 围绕某个具体课题,完成一个小型电路系统的设计、安装和调试,并写出一份完整的设计报告。 作为一门历史悠久的专业基础课程,武汉工程大学的电子技术课程设计经历了多次改革的探索和实践。在教学时间上,课程计划时间起初为两周;之后为强化模拟电路部分,分为模拟电子技术课程设计和数字电子技术课程设计两门课程,各一周时间,分两学期开设;经历几年的实践,再次合并为电子技术课程设计一门课程,教学时间恢复为两周。在选题上,最初仅有少量以数字电子技术为主的项目;在分成两门单独的课程时,单个课题系统规模减小,分别对模拟电路和数字电路进行设计,同时增加选题数量;再次合并为两周的课程后,教学组重新论证、选择、组织、设计了一批模拟和数字电路综合的题目,并改革了教学模式和考核方法。经过两年多的实践验证,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2 教学内容改革 2.1 设计题目改革的必要性 由于课程开设多年,连续使用相同的题目逐渐显现出明显的弊端 [1] 。重复的选题不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和积极 性,而且往届设计课题的资料积累较多,容易出现抄袭现 象,影响课程效果。此外,传统项目选题数量偏少,且往往一个题目仅偏重模电或者数电一门课程的知识,难以使学生从中得到更全面的训练。 2.2 设计题目改革的基本原则和目标(1)应保证设计题目的综合性,扩展知识覆盖面。由于课程设计是项目驱动,小组合作模式进行,每组学生只能选择一个课题来完成所有设计任务。因此,单个项目应具有一定的综合性, 最好应包含数字电路部分和模拟电路部分,有利于学生通过一个课题锻炼两个领域的综合知识。经电子学教学组讨论, 建议选题时主要强调电子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的训练,增加电子设计自动化(EDA)软件的要求,可以适当引入传感器等扩展内容,但不建议引入后续课程知 识,如单片机、FPGA、 虚拟仪器等独立完成项目的设计[2] 。(2 )题目需难度适当,在设计任务书中既有功能要求,也有具体的技术指标要求,同时设计要求有一定的灵活性和扩展性。既可保证普通水平的学生可以在既定时间内通过努力达到基本要求, 也能鼓励并给有余力的学生有发挥的空间。并鼓励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创新思维。(3 )应保证设计题目的多样性,并应紧密联系工程实践应用。如果学生可以有更丰富的可选题目,题目的趣味性和实用性更强, 就更有利于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投入设计工作。而且选择不同课题的同学在设计过程中通过相互交流,也可以学到更多知识。 2.3 选题设计 在具体确定选题时,一方面增加新的课题,或者改编一 DOI:10.16735/https://www.wendangku.net/doc/9710144609.html,ki.jet.2016.07.004

工科有机化学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工科有机化学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摘要】本文指出了有机化学课程教学的现状,并由此提出了一系列有关精讲教学内容,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引入以及教学与生产实践及科研相结合等课程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关键词】有机化学;教学改革;教学方法;探索与实践 有机化学是我校化工、应化、生物、环境、高材、轻化、纺织、非织造、医学等专业的重要必修基础课,学好有机化学对学生后继的专业课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有机化学内容丰富,理论性、系统性、应用性很强,与人们的衣、食、住、行等生活紧密相关,同时有机化学为化学学科中最活跃的领域,其发展异常迅速,内容越来越丰富。因此在课堂教学的有限学时内如何为未来的新型人才打下良好的基础,已经成为有机化学教学不断探索的课题。 1 有机化学理论课教学现状 有机化学现有的课程体系目前还存在着一些不足,比如教学内容陈旧,缺少近代的新知识新理论,且与专业联系较少,教材与有机化学发展的要求仍有很大的差距。课程之间重复脱节现象严重,相互之间衔接不紧,难以给学生一个完整全面的印象。此外,在教学模式上还存在“满堂灌”的填鸭式方法,学生处于被动状态,主体作用得不到发挥。再有,考试方法单一,考试内容死板,对学生的质量评估是只看分数,不看素质和能力的全面发展。这种教学模式存在很大弊端,限制了学生的积极性以及创新能力的发展。目前我们采用的传统教学和考核模式有很大的局限性,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容易造成学生知识面窄,缺乏创造力、高分低能。还有,相对而言国外化学教学多具有知识容量大、层次多、重基础的特点,教科书中除经典理论外,还有新知识介绍、交叉学科、前沿课题、甚至是待解决的问题。教学手段更是灵活多样,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思维活跃、创新能力高的学生脱颖而出。 为了克服上述弊端,国内很多高校都在不断地对有机化学课程的教学体系进行改革和探索,一些兄弟院校也在课程的教学方法上做了大胆尝试,如采用启发式、讨论式、研究式的教学方法以及开展第二课堂和学术讲座等。本文提出的教学改革旨在大胆更新教育观念,积极探索教学内容、教学相适应方法,全面实施教学改革新举措,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新意识,努力培养创新、实用型人才,适应社新形势下社会的发展。 2 课程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2.1 精替代繁,以机理为主线精讲教学内容 有机化学内容繁多,而课时有限,要想做到既使学生学懂,易于接受,又不降低要求,让他们掌握新知识,适应新时代的要求,就必须精选教学内容,分清

新高考制度改革下的课程与教学改革教育

新高考制度改革下的课程与教学改革教育 Company number【1089WT-1898YT-1W8CB-9UUT-92108】

新高考制度改革下的课程与教学改革 一、梳理学习内容与流程,温故而知新 本次学习,有专家讲座,有学校的经验介绍,有各学科的具体做法,有学科的面对面交流,有学程的编制,有学科基地建设的介绍。笔者根据主讲专家和教师上课顺序,把时间分为13个时段。 第一时段:由浙江省金华市教研室主任王荣文主讲的《高考改革浙江与上海方案对比解读》。 第二时段:由浙江师大教师教育学院浙江省基础教育研究中心兼治研究员周晓燕讲《从核心素养到学科核心素养》――教师的课程理解及学科课程建设。 第三时段:由浙江省义乌四中陈报化校长主讲《义乌四中特色课程建设经验介绍》。 第四时段:由浙江省义乌中学副校长杨胜大主讲《满足选择,全科走班》――行政班和教学班双轨并行走班模式。 第五时段:由浙江师大附中高二年级管理中心主任刘东升老师主讲《顺应新常态的年级管理工作思考》。 第六时段:浙江师大附中高二地理、英语、化学教研组长分别作本科组经验介绍以及面对面交流。 第七时段:浙江师大附中高一年级管理中心主任陈亚利主讲《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用一份自开学初到第十周的周历事表流水帐的形式向在座学员详细介绍了年级管理日常。 第八时段:浙江师大附中高一物理、政治、数学教研组长分别作本科组经验介绍以及面对面交流。

第九时段:由浙江师大附中周建锋主任主讲《选课走班模式下教育新常态》――浙师在附中因应高考改革的实践与探索。分别从浙江高考看教育新常态,为适应新高考的选课走班及新教育模式“三园一导”。 第十时段:由浙江师大课程发展中心主任朱红彪主讲《适应分层走班的学程建设》;介绍什么叫学程?为什么编制学程?如何编制学程? 第十一时段:由华东师大附中副校长高三教师孟祥萍主讲《新高考背景下让每一个学生的潜能都能够得到充分发展》,介绍了华东师大附中及该校在新高考背景下为适应新高考的一些做法; 第十二时段:由浙江省嘉兴一中沈微微老师主讲《高中数学学科基地工作汇报》,分享了学科基地建设的经验做法。 第十三时段:由浙江省嘉兴高级中学省政治学科基地潘新华老师主讲《努力寻找适合学生的教育》,分享了政治学科基地建设的经验。 二、浙江和上海新高考改革方案 1.浙江新高考改革 (1)考试科目:分必考和选考科目,语文、数学、外语为必考科目,其中语文和数学只高考一次,外语可考两次,以最高成绩为准。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信息技术七科为选考科目。 (2)考试模式:“3+3”模式,必考三科和选考三科,即必考语文、数学、外语三科;另在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信息技术七门选考科目里任选三科参加高考。 (3)考试时间:必考科目语文、数学在高三年级的六月份全国统考时间考一次,英语可以在高三上的10月份考一次和高三下的六月份再考一次,以最高成绩计入高考得分;选考科目可以分别选择在高二年级后的十月份和四月份参加考试。

建筑设计课程教学改革

ZHONGGUOYEJINJIAOYU 建筑设计课程教学改革 张能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山东青岛266580) 摘要:从课堂教学组织形式,理论教学的专题设计,多学科综合指导的“全程式”实践教学等方面进行分析,试图寻找一条适应时代发展和新精英模式的教学途径。 关键词:课堂教学;理论专题;实践建构;多学科教学 基金项目: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校级教改项目(JY—B201022) 中国的建筑教育大致经历了“从一无所有,到学习引进,再到借鉴创新”的过程。近代中国兴起的早期建筑教育基本是由留学生回国创办发展起来的,这些早期的留学生给中国带回了建筑教育学科以及相应的建筑教育模式。 建筑设计课程教学主要参照“布扎”体系,即巴黎艺术学院体系(Beaux-Arts)。“布扎”体系倡导经典设计法则和样式学习,其传统教学方式基于类型学建筑的规模和复杂程度以及相应技术要求安排教学顺序,通过几组单元模块的重复训练,力图使学生掌握各种类型建筑的特点以及具体设计对策,希望学生能藉此悟出设计原则、方法[1]。 随着经济、文化、技术等因素对“布扎”教学模式的冲击,以及扩招导致学生人数激增,该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现代社会快节奏的发展需求和大规模培养学生的要求。“从世界范围来看,当前的‘建筑’正日趋从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Art)转换为一门‘实用技术和工程实践’(Practice)”。[1]以类型学为主线的设计教学,过于重视图面表现的构图游戏,以及由于各种原因导致设计深度的降低,使得教学评价很大程度上靠最终图纸效果,成为只供欣赏的绘画艺术。并且,以类型学为主对课程内容的整体设定,导致学生在近四年的设计过程中,对一些环节重复性地反复研讨,缺少对设计多样性设计思想的正确认识。 当前,建筑学专业的招生和就业都呈现增长态势,然而,从长远来看却不容乐观。受到国内市场急功近利的无序状态干扰和国外竞争的冲击,建筑学教育改革面临着巨大的机遇和挑战。受到建筑素质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双重影响,建筑教学的改革必然纷繁多样。在分析国内外建筑学专业教育发展现状与背景的前提下,在传统的教学体系基础上探索建筑设计教学改革,以求在稳定中发展前进,探索符合自身特色的多元化建筑设计教学新模式。 一、研讨式课堂教学架构 现阶段实行的建筑设计教学以“精英教育”模式对学生进行一对一逐个辅导,直接导致“有效课时”这块大蛋糕被平均切成小块分配,教师每节课都在疲于奔命地辅导学生,而每个学生却收获甚微。同时,一些共性的问题反复出现,教师重复指导,极大降低了教学效率。课堂上教师无法充分发挥效能,学生很难形成有效交流,无法获取更多设计信息和灵感,教学效果不佳。 设计教学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就是课堂教学方法的改变。新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借助多媒体集中讲评方案,重点问题着重强调,所有学生都可以参与到教师对任一方案的评审当中。采用多媒体教学方式,变单一辅导为集体辅导,共性问题集中讲解,个别现象单个辅导,使得单个问题讲解透彻,重复解答机会减少,扩大了学生信息量,随时激发思维,促进思考。 其次是教学模式的改变。研讨式课堂教学,其主要特点是变被动教学为主动教学,转换教学角色,提 42 第页

学科教育论文 机械设计类课程教学改革与创新人才培养

学科教育论文 机械设计类课程教学改革与创新人才培 养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5(b)-0175-02 实现以教为主(老师满堂灌)向以学为主转变,以课堂教学为主(过分重课堂)向课内外结合转变,以结果评价为主(过分重分数)向结果和过程结合转变,是中国高等教育发展到今天早已达成共识的三个改革目标。如何实现这三个目标,至今没有成熟的方法。本文以机械设计类课程为例探讨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以知识传授为基础,以能力培养和素质提升为目的是本课程教学改革的总体目标。本文将项目式教学引入机械设计类课程教学中,将三维CAD造型软件、机械原理、机械设计和机械设计课程设计等课程教学有机融合在一起,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 1 项目式教学法的实施原则

机械设计类课程主要包括:机械原理、机械设计和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是机械类专业重要的专业技术课程,课程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和应用性,特别是机械设计其课程内容庞杂,各章自成体系,初学看似毫无联系,采用传统的“讲授新课-布置作业-复习旧课”的课堂组织模式,很难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教学效果较差。 以工程项目为背景的教学方法是以学生、项目和能力培养为中心,而不是传统的课堂、教材和书面作业、卷面考试。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一般要遵循以下原则。 (1)实施过程要具有可操作性,特别是要注重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既能全面提高学习效果,又不会过度增加学生学习负担。 (2)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精神,让学生根据自身需求推动学习过程的进行;教师起辅助作用,负责整个教学过程的设计和组织。 (3)选取的工程项目要适合,既要满足教学内容要求,又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4)要具有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和良好的团队协作学习环境。

新课改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1、推行新的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C)A、设计课程B、编写课程C、实施课程D、评价课程 2、本次课程改革与教学该所要确立的根本性里念(D) A、素质教育理念 B、创新教育理念 C、生活教育理念、 D、终身教育理念 3、与新课程教改相符合的是(B) A、学课本位论 B、学生本位论 C、教师本位论、 D、社会本位论 4、下列名称中属于隐性课程资源的是(D) A、教材 B、因特网 C、实验室 D、师生关系 5、校本课程主要是对国家课程的(A) A、补充 B、延伸 C、拓展 D、深化 6、教学设计是为什么服务的(B) A、教师的教 B、学生的学 C、教材的传授 D、搞活课程 7、教师在教学设计中按序列评价多是(A) A、诊断性评价 B、形成性评价 C、终结性评价 D、相对性评价 8、教学设计中将教学理念落实到实处的关键环节是(C) A、教学内容分析 B、教材对象分析 C、教学目标制定 D、教学身份选择 9、班级教学产生于(D) A、原始社会 B、奴隶社会 C、封建社会 D、资本主义社会 10、个别化教学的首要环节是(B) A、研究教材 B、了解学生 C、选择方法 D、设计作业 11、不打破学科界限在某些学科之间加强联系,用这种方式编成的课程为(A) A、综合课程 B、广域课程 C、相关课程 D、核心课程 12、综合课程的实施策略主要是(D) A、实践性教学 B、综合式教学 C、开放式教学 D、主体式教学 13、研究性学习的根本出发点就是改变传统的(C) A、课程结构 B、教学内容 C、学习方式 D、教学组织形式 14、可以对教学活动的某一细节作出评价是(C) A、质性评价 B、量化评价 C、形成性评价 D、终结性评价 15、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中,最主要的方式是(A) A、观察 B、制作 C、考试 D、表演 二、判断 1、课程与教学是相互独立的F 2、教师和学生不是外在于课程的F 3、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与学生关系应由传统的教师中心转变为学生中心F 4、班级教学难以作到因材施教保证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充分发展,因此应该废除。F 5、目前对教材的开发是实现由单一的科学世界到生活世界的转变.F 6、过去的备课写教案在新课程中称为教学设计。F 7、现代教学媒体的运用越多越好越新越好。F 8、教学设计实际是一种教师的行为研究。F 9、小组合作学习的成员之间,既是一种合作关系,又是竞争关系。T 10、个别教学也叫做个别化教学。F 11、作为教学形式的学生自学,就是完全意义上学生的任意学和自己学。F

浅析高职有机化学课程的教学改革

浅析高职有机化学课程的教学改革 化学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尤其是有机化学,它的实践性和社会应用性很强,在人们的现代生活中处处显现出有机化学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有机化学作为高职院校化学专业四大化学基础课程之一,课程内容丰富多样。就目前而言,有机化学在材料化学、能源化学、制药工程、生命科学及环境科学等诸多学科领域中均有所体现。有机化学在化学学科领域中最为活跃,发展也异常迅速,致使教材内容大幅度增加。对教师而言,在完成教学目标、确保教学质量的同时,也不能忽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创新能力的提高,因此,有机化学教学改革已然是势在必行。通过借鉴优秀同行的教学经验,再结合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心得体会和一些尝试对有机化学教学进行改进。 标签:高职;有机化学;教学改革 一、高职有机化学教学改革的问题 (一)课程体系不清晰,教学内容陈旧 首先,面对的问题就是高职有机化学课程的体系不够清晰,过于庞杂,大部分是在简单地模仿理科化学课程体系,课程内各章节和知识点之间衔接不尽合理,一些地方知识体系严重脱节。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内容在理念和概念上都偏老化,陈旧的知识点没有得到及时更新,教学内容没有融入最新的生物化学、食品化学等最新发展的概念和知识,不能适应新的科技发展需求。其次,有机化学教学内容知识点重复,内容繁杂、条理不够清晰且理论性较强,关于实用性的设计和实验较少,不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 (二)化学教师的教学方式单一 高职有机化学教学改革的另一个问题就是化学教师的教学思想和理念不够先进,教学方式和方法单一。目前,绝大多数化学教师多采用单向传授知识的方法,缺乏事例、缺乏互动,教学方式单一刻板,学生的兴趣不高,面对教师的知识传授,学生多为被动地接受,缺少兴奋点,理解层次浅,容易遗忘。高职有机化学教学应该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尤其是化学这种应用型学科,更应该注重通过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思考能力、解决问题能力来提高学生的探索能力。目前大多数化学教师只是注重理论知识和概念的讲解,忽略了对学生自主探索、自主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课堂上的学习氛围较为沉闷,教学内容大多局限于教材,少量的实验课也是较为简单的程序化展示、刻板的验证性作用,学生的参与度低,不能起到启发学生思考的作用。 二、高职院校有机化学教学改革的对策 (一)坚持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新课程与教学改革

新课程与教学改革 第一节教学改革的意义 一、新课程改革着力解决的主要问题 教学方式单一、学生被动学习、个性受到压抑等顽疾。 教学实践中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等现状。 二、新课程改革的主要任务 改革旧的教育观念,真正树立与新课程相适应的体现素质教育精神的教育观念;坚定不移地推进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新课程改革的显著特点和核心任务;要致力于教学管理制度的重建。 第二节教学观与学生观 一、教学观 1、教学是课程创生与开发的过程,而传统思想认为教学是课程的传递

和执行的过程; 2、教学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而传统思想认为教学是教师教、学生学的过程; 3、教学应该注重教学过程,而传统思想则认为教学应该重视教学结论; 4、教学应该关注人即学生,而传统思想则认为教学应该关注学科。 二、学生观 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这是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 1、学生是发展中的人(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 2、学生是独特的人(学生是完整的人,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独特性,学生与成人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3、学生的具有独立意义的人(每一个学生都是独立于教师头脑之外的不依靠教师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是责

权主体)。 三、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决定着学校的面貌。师生关系包括师生伦理关系和师生情感关系。 新课程致力于建立充分体现尊重、民主和发展精神的新型师生伦理关系。因此, 1、要树立教育民主的思想; 2、要提高法制意识,保护学生的合法权利; 3、要加强师德建设,纯化师生关系。 新课程追求的师生情感关系是建立在师生个性全面交往基础上的情感关系。它是一种真正的人与人心灵沟通,是师生互相关爱的结果;是师生创造性得到充分发挥的催化剂,是促进教师与学生的性情和灵魂提升的沃土;是一种和谐、真诚和温馨的心理氛围,是真善美的统一体。为此,

关于对数据库教学改革的思考

72718 学科教育论文 关于对数据库教学改革的思考 现在的高职院校对教学都是遵从“能力本位”的原则,深刻贯彻邓小平同志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一理论,不仅仅只是局限于教育学生理论知识,更加强调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将理论运用到实践活动中去。并且将实践运用放在理论教学之前,成为教育的重中之重。这里我们要讨论的数据库教学,正是尝试把这一课程的教学思想结合到实践教学的方式中,将注重实践融入计算机软件开发,在计算机的教学过程中强调实际项目开发中去,用动手做来弥补理论知识的局限。将整个课程的设计分为五个步骤走:首先最基础的就是理论;其次就是在理论基础上老师指导下的课堂实训;第三个部分是学生在教学课程结束后自己独立完成的课程设计;接下来便是将学生放在企业中进行就业前的实习工作;完成所有的这些过程才符合毕业生的要求,进行毕业设计就可以正式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了。有了这样的思路,接下来我们具体的谈谈关于数据库教学改革的内容。 一、关于数据库教学内容的改革

改革最首先要考虑的就是教学内容,教学内容应该按照培养需求和市场对人才的需求来设定,不但要将之前的教学经验加以总结,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将课堂学习深深融入企业的需求来培养社会的有用之才。最佳的方式就是,选用一个完整的计算机开发项目,放在课堂之上,贯穿项目始终,总结和编写相关的书籍,按照知识点来开展教育教学工作,并且穿插相应的课堂训练,课后练习,巩固课堂知识,加入技能训练。我们现在用“人事管理系统”为实例来加以说明,因为这个项目可以体现数据库教学中所有重点知识点。在教学时,我们一般会把这个项目按照层次分成四个模块。 1.1需求调研 这个部分换言之就是给出整个项目的表结构,将整个项目中的数据模型进行整理和相关关系设计,给出关系系统的流程图,把数据库的学习与软件工程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1.2数据库设计 这个部分要将完整的数据表结构、所有的逻辑设计和视图、以及数据的存储都要包括,给出明确的设计文档。

新课程改革试题【大全】

新课程改革试题 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指导性文件,是课程建设、课程设置、课程标准、教材编制、课程管理、课程评价的依据和基础。 2、背景是指对(人物)(事件)起作用的(历史情况、现实环境)。 3、(创新)是国家兴亡的关键,是民族的灵魂。 4、课程改革提出了培养学生的四种能力是:搜集和处理信息能力、获取新知识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交流合作能力。 5、评价的五个功能是:反馈调节功能、展示激励功能、反思总结功能、记录成长功能、积极导向功能。 6、教学过程管理包括:备课、上课、作业、辅导、考核等教学基本环节的常规管理工作。 7、CSE模式包含四个步骤:需要评定、方案设计、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 8、小学课程建设评价的指标体系可以由三部分组成:教学思想建设、教学梯队建设、教学条件建设。 9、评价内容要与(教学目标)吻合,包括:信息的动机、兴趣、态度、习惯、意志等个性发展因素。 10、新课程所倡导的评价理念是:发展性评价观。 11、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体系包括:书面性评价、过程性评价、表现性评价。 12、本次课改的重点之一就是转变学习方式,提倡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学习方式:是指学生在完成学习傻过程中的行为和认知的取向。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完成共同任务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 均衡性:是指同一领域或范围内,不同结构部分的份量保持相对平衡。 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1、调查研究学生的兴趣类型、活动方式和手段 (1)研究普遍兴趣以及能带给他们欢乐的种种活动。 (2 发现多姿多彩的不同奖励方式。 (3从与学生交往经验中挖掘大量的参考资料。 2、确定学生的现有发展基础和差异 3、为学生提供反馈信息 4、安排学生从事课外实践活动 5、制定参考性的技能清单

(完整版)新课程与教学改革主要内容

新课程与教学改革主要内容 第一章新课程改革与教学理念重建 第一节新课程与教学改革 一、新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目标与特点 (一)新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以邓小平同志关于‘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和***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二)新课程改革的目标 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应体现时代要求。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这是新课程改革的总体目标。具体目标主要指以下五个转变: 1.课程内容的转变 2.课程结构的转变 3.课程实施方式的转变 4.课程评价的转变 5.课程管理的转变 (三)新课程改革的特点 1.由“专制”走向民主 2.由封闭走向开放 3.由专家走向教师 4.由立足结果走向立足过程 二、新课程对教学提出的新要求 (一)确立全新的教学理念 (二)建立民主的教学关系 (三)改革教学与学习方式 (四)重建教学管理与评价制度 第二节新课程背景下教学理念的重建 一、新课程背景下教学与课程的关系 在新课程改革中,课程不再是仅仅由教材、教学大纲或教学计划等文字资料组成的了,而是由这些文字资料和教师与学生对课程的体验和感悟共同组成的,并且教师与学生的体验和感悟将占课程的主体地位。“教学过程因此成为课程内容持续生成与转化、课程意义不断构建与提升的过程”。因此,在新课程中,教学与课程的关系是一种动态的、生成性的、互相促进、相互作用的关系。 二、新课程背景下教与学的关系 在新课程的教学中,“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

数据库系统及应用课程教学改革

数据库系统及应用课程教学改革 [摘要]通过分析数据库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结合教学实践,文章对数据库系统及应用课程教学提出了一些看法,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提出了一些改革建议。 [关键词]数据库系统数据库教学教学改革 数据库系统及应用以其强大的数据和信息管理功能成为计算机及其他应用类专业的一门必修课,是开发信息管理系统的常用工具。开设该门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掌握数据库操作、数据库编程以及在可视化环境下,运用面向对象的思想,开发具有良好界面的应用程序,培养学生程序设计和开发面向实际应用的信息管理系统的能力,也为后继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一、数据库系统及应用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根据对商丘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系和经贸系学生程序设计能力的调查及多年从事数据库系统及应用课程教学工作的经验,笔者对该课程进行了认真的分析和探讨,发现存在如下问题: 1.教师的课堂教学没有突出数据库本身的特色。数据库是一个是面向对象的数据库管理系统,是开发管理信息系统的常用工具,由于面对的对象是高职的学生,着重点应该放在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上,使学生尽早和尽量多地使用数据库系统。而实际教学中教师不能让学生尽早地进入实际操作阶段,只是强调书本知识点的介绍和理论的教学。 2.不重视实践教学。学生不能明确实验目的和上机内容。上机前不做任何准备,照着实验指导书操作一遍,或一味模仿教师操作实例,不能举一反三,对所要做的操作不理解,不能有效地把知识点转化为自己在编程中所需的东西;考核中实验课所占比例过少。学生在课程结束还不会运用学过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甚至有些连最基本的操作也不会。 3.教学方法陈旧。教师按传统的教学思路,向学生灌输理论术语、抽象的概念,把主要精力放在命令的解释上,以教师为中心,以课程为主,重理论,轻实践。把上机作为验证理论的手段,学生不能系统、全面地认识和应用所学知识,缺乏创造性思想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动手能力,面对实际问题无从下手,甚至不明

新课程改革试题

2 0 1 3 年 新 课 程 改 革 试 题 精 选 单项选择题 1. 教师讲课语言生动、形象、简洁、准确、富有吸引力,声音抑扬顿挫,并伴有适 当的 表情,使学生产生兴趣,易引起学生 ( ) A 、有意注意 B 、无意注意 C 、兴趣 D 、共鸣 2、 在下列教师行为中,属于心理健康表现的有 ( ) A 、 交往中,将关系建立在互惠的基础上 B 、 冷静地处理课堂环境中的偶发事件 C 将生活中的不愉快情绪带入课堂,迁怒于学生 D 偏爱甚至袒护学习成绩好的学生 3、 评价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发展性评价的核心是 ( ) A 、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 B 、关注学生在群体中的位置 C 关注和促进学生的发展 D 、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 4、 为了保证和促进课程对不同地区、学校、学生的要求,国家实行三级课程管理 C 显形课、隐形课与实践课 8、现代学生观的基本观点是 ①学生是发展的人 ②学生是独特的人 ③学生是自由的人 ④学生是教育活动的主体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9、个别教师不允许班上学习差的学生参加 考试、随意占用学生的上课时间、指派 体制。这三级课程是 A 、必修课、选修课和活动课 () B 、理论课、实验课和活动课 D 、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 ()

学生参加一些与教育教学无关的商业庆典活动等。这些行为主要侵害的是学生 的 ( ) A 、健康权 B 、名誉权 C 、受教育权 D 、隐私权 10、下列哪种情况下造成的学生伤害事故,学校应当承担责任( ) A 、 在学生自行上学、放学、返校、离校途中发生的 B 、 学生或者其监护人知道学生有特异体质,或者患有特定疾病,但未告之学校的 C 学生行为具有危险性,学校、教师已经告戒、纠正,但学生不听劝阻,拒不改 正的 D 学校组织学生参加教育教学活动或校外活动,未对学生进行相应的安全教育, 并未在可预见的范围内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的 11.课程改革的的基本理念是: ( ) A. 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③ D. ②④ ①以学生发展为本 ②培养环境意识 ③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 ④减轻学生学习负担 12。 指出哪一组是符合体验性目标陈述方式的: ( ) A. 说出、表演、展示 B. 设计、制作、创作 C. 感受、参加、养成 D. 解释、完成、 背诵 13、课程变革可以在课程内涵的丰富、课程理念的演进和( 展开 14. 新课程提倡的三维教学目标是指 A. 知识、技能和方法 B.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C. 知识、技能和情感 D.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5.首倡“教师作为研究者”的学者是 A.斯腾豪斯 B.斯腾伯格 C.杜威 D.赫尔巴特 )等三个层面上 A.教材的更新 B.教师的发展 C.学生的选择 D .课程制度的变迁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