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胸腔镜下先天性心脏病围手术期护理论文

胸腔镜下先天性心脏病围手术期护理论文

胸腔镜下先天性心脏病围手术期护理论文
胸腔镜下先天性心脏病围手术期护理论文

胸腔镜下先天性心脏病的围手术期护理【摘要】目的探讨胸腔镜下先天性心脏病围手术期护理特点,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方法 2011年1月至2011年7月应用电视胸腔镜(vats)行先天性心脏病手术14例,总结14例胸腔镜手术治疗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围术期的护理体会。术前主要向患者介绍胸腔镜手术和先天性心脏病的相关知识,并进行围术期护理。结论全胸腔镜辅助下心脏手术具有安全可靠、创伤小、患者痛苦轻、康复快、住院时间短的优点,加强围术期护理可有效预防和减少术后并发症。

【关键词】电视胸腔镜先天性心脏病手术围手术期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10-169-02

近年来,随着医学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电视胸腔镜(vats)技术不断地应用于临床各种疾病的治疗。自1993年laborde[1]应用电视胸腔镜(vats)经胸膜腔实施动脉导管未闭(pda)结扎术获得了成功,开创了vats应用于心脏外科的先例,因vats较传统手术难度大,创伤小,其护理上也存在较大的不同,我科2011年1月至2011年7月应用vats行先天性心脏病手术14例,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将临床护理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本组14例病人中男6例,女8例,年龄5~56岁,平均年龄38岁,体重15~75kg,平均体重54kg,房间隔缺损7例,合并中度肺动脉高压1例。部分心内膜垫缺损7例。本组体外循环

介入治疗先天性心脏病的围手术期护理

介入治疗先天性心脏病的围手术期护理 摘要】目的探讨围术期护理在介入治疗先天性心脏病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收集我院明确诊断为先天性心脏病的患者64例,在介入治疗术前、术后给予患者精心护理。结果64例患者均顺利完成介入治疗;术后仅4例出现房室传导阻滞,2例出现频发性室性早搏,均经药物治疗及术后护理恢复正常;除2例心包填塞患者术后48 h撤离呼吸机外,其余患者术后24h内均撤离,患者平均住院时间明显缩短;3个月后复查心电图及彩色多谱勒超声心动图,效果均满意。结论介入治疗前对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做好围术期护理可以保证手术顺利进行,术后迅速康复的关键。 【关键词】介入治疗先天性心脏病护理 先天性心脏病在小儿较为常见,发病率为8‰-12‰[1],成人中也不少见,以往主要依靠外科手术治疗[2],近年来介入治疗作为一种新手段,在先天性心脏病的治疗中获取得较大的成功[3],并被越来越多的患者及家属接受。我科收集了2008年3月至2011年4月间收治的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患者,现将护理经验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08年3月至2011年4月我院收治了64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其中男30例,女34例,年龄1.5-49岁,平均10岁。所有患者均行体格检查、听诊、胸部正位片、心电图及彩色多普勒等相关检查确诊。所有患者发病原因及例数见表1。 表1 我院收诊的先心患者一般情况 1.2方法所以手术均采取全身麻醉方法,同时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选择合适的导管和钢丝,从右侧股动脉或股静脉穿刺进入,在DSA大型C臂机和多导电生理记录仪监测下进行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术[4-5]。 2结果 64例患者均顺利完成介入治疗;术后仅2例发生心包压塞,2例出现房室传导阻滞,1例出现频发性室性早搏,1例封堵器过敏,均经药物治疗及术后护理恢复正常;除2例心包填塞患者术后48h撤离呼吸机外,其余患者术后24h内均撤离,患者平均住院时间明显缩短;3个月后复查心电图及彩色多谱勒超声心动图,效果均满意。64例患者术后情况详见表2。 表2 术后一般情况 3护理 3.1术前护理 3.1.1心理护理:多数患者及家属术前由于对手术缺乏了解而产生心理压力。术前责任护士应向其讲述手术的原理、操作、效果及手术的安全性、可靠性等相关知识,对患者提出的问题进行细心解答,消除患者焦虑心理,增强其对介入治疗的信心,以便更好地配合手术进行。 3.1.2术前准备:①完善超声心动图、心电图及x线胸片等相关检查;②详细询问患者有无药物过敏史,并行碘剂、抗生素过敏试验;③成人术前6-8h禁食禁饮,患儿术前4h禁食水;术前2h做好手术区备皮;④进入手术室前排空大小便,建立好静脉通道,备好术中用药;⑤术前30min常规给予2.5-5mg安定,

介入封堵术治疗低体重先天性心脏病患儿

介入封堵术治疗低体重先天性心脏病患儿 目的探讨介入封堵术治疗低体重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的疗效及术后安全性。方法选取2011年10月-2014年10月我院收治的低体重先天性心脏病患儿236例为研究对象,均采用介入封堵术治疗,并比较两组患儿的疗效及术后安全性。结果患儿ICU滞留时间为(12±0.3)h、住院时间为(3.3±0.8)天、抗生素使用时间为(12.1±0.6)h;对患儿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年进行随访,检测心电图及心脏超声:轻度瓣膜返流23例,无血栓栓塞,其中房早15例、室早9例,房速3例。结论低体重先天性心脏病患儿采用介入封堵术治疗的疗效理想,且术后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标签:介入封堵术;低体重先天性心脏病;疗效;术后安全性 先天性心脏病是指患儿出生时即存在心脏、血管结构和功能上的异常,如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等,患儿发病后主要以心悸、气急、疲劳、头晕等为主要临床症状,且严重影响患儿的健康与发育。传统方法主要以外科手术治疗为主,该方法虽能改善患儿症状,但手术创伤较大,预后较差。近年来,介入封堵术在低体重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中得到应用,该治疗方法具有不开胸、创伤小、可根治等优点。为了探讨介入封堵术治疗不同低体重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的疗效及术后安全性,选取我院收治的低体重先天性心脏病患儿236例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10月~2014年10月我院收治的低体重先天性心脏病患儿236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103例,女133例;年龄6月~14岁,体重5~36kg;其中房间隔缺损(ASD)82例,室间隔缺损(VSD)9l例,动脉导管未闭(PDA)56例,ASD合并PDA5例,VSD合并ASD2例,均选用国产封堵器。患儿均符合先天性心脏病临床诊断标准,且均经过超声心动图得到确诊。ASD、VSD、PDA 三种先心病均严格按照专家共识有适应症,排除禁忌症。家属对患儿病情、手术治疗方案等完全知晓,且均能遵循医嘱进行治疗,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治疗方法 所有患儿均采用介入封堵术治疗,方法如下:治疗时采用Amplatzer封堵器,且行利多卡因局部麻醉。患儿进入手术室后对腹股沟区进行常规消毒、铺巾,并行右股动脉、静脉穿刺,植入5F鞘管,对患儿进行全身肝素化。检查患儿右心导管,建立静脉轨道,导入长鞘,沿着输送长鞘将在体外的封堵器送入左心室,并对左室释放面伞,待位置合适后将封堵器系统进行撤回,保证左室面伞与室间隔紧贴;房间隔的介入治疗顺序:对股骨沟区进行常规消毒并铺设无菌巾,全身肝素化后,对股静脉进行有效穿刺,并对患儿进行右心导管造影,将右冠造影导管送入,指导左上肺静脉,经过导管置入260cm的加硬导引钢丝,并沿着导引

(完整word版)围手术期护理-常规

围手术期护理常规 术前护理 1.做好术前护理评估,内容:生命体征、心理状态、营养状况、睡眠情况、家庭支持、教育需求、治疗依从性等。 2.减轻患者焦虑、恐惧心理,指导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态,正确对待疾病。以达到患者能认清手术治疗的必要性,对手术要达到的目的及可能发生的并发症与意外事项,有一定的心理准备。 3.遵医嘱监测生命体征,及时发现病情变化。 4.手术前协助患者做好各项检查。 5.遵医嘱进行术前药物皮试、配血、备皮等。 6.根据手术种类、方式、部位、范围,术前给予不同的饮食和术前肠道准备。 7.指导病人进行深呼吸锻炼,吸烟者嘱其戒烟,防止或减轻术后呼吸道并发症的发生。术前有肺部感染者遵医嘱应用抗生素。 8.保持病室干净整洁、空气新鲜,减少噪音,创造良好的休息环境。 9.指导患者床上使用大、小便器,以适应排便方式的改变。 10.讲解相关的疾病知识及术后注意事项。 11.术前一日通知患者及家属不要随意离开病房,等待手术医生、麻醉医生的术前签字和手术室护士的访视。 12.术前一日患者因手术紧张而睡眠不佳时,遵医嘱给予安眠药。 13.术前日洗头、剪指甲、更换清洁衣服,术前晚8时加测量体温、

脉搏、呼吸,并询问患者有无不适,如患者有体温发热或女患者月经来潮等情况应及时通知医生。 14.嘱患者夜间零时开始禁食水。 手术当日护理 1.术日晨协助患者更衣,取下义齿、手表、首饰等,将贵重物品交给家属保管,带腕带。 2.排空小便,遵医嘱应用术前药物。 3.准备手术需要的病历、放射线片、CT片、MRI片及药品,与手 术室人员共同核对,按手术交接单做好交接。 4.参加手术的护理人员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患者安全核查和消毒隔离制度,保障患者安全,严防差错事故。 术后护理 1.做好术后护理评估,内容:手术情况(手术方式、术中出血、输血、麻醉等);神志、生命体征情况;疼痛及症状管理、切口引流情况;自理能力和活动耐受力;营养状况;心理状态;用药情况,药物的作用及副作用;安全管理。 2.向医师及麻醉师了解手术中病人的情况。 3.术后病人的搬移:尽量平稳,减少振动,注意保护伤口、引流管、输液管,防止滑脱或受污染。 4.卧位:麻醉未清醒者应有专人守护,去枕平卧,头偏向一侧。腰麻、硬膜外麻醉病人术后需平卧6小时,当病人麻醉恢复,血压平

胸腔镜手术护理常规

胸腔镜手术护理常规 1、按胸部外科病人一般护理常规执行。 2、术前护理 (1)根据病情,xx医嘱给予营养支持。 (2)指导并教会病人进行有效咳嗽、咳痰及腹式呼吸的方法。 (3)遵医嘱及手术要求,做好术前常规准备。 3、术后护理 (1)按全身麻醉病人护理常规,清醒后半卧位,以利于引流。 (2)给予持续低流量氧气吸人。 (3)持续心电监测,观察血压、脉搏、呼吸、体温的变化,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生。 (4)带气管插管时随时吸痰,拔管后指导并协助病人咳嗽、咳痰,痰液黏稠时定时给予雾化吸人、拍背等促进痰液的排出,必要时行气管镜吸痰或气管切开。 (5)保持胸腔闭式引流通畅。 (6)根据疼痛强度,遵医嘱给予镇痛药物。 (7)遵医嘱静脉补充营养、注意水、电解质平衡。 (8)遵医嘱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的发生。 (9)鼓励病人进营养丰富、易消化的饮食。 (10)鼓励病人进行患侧上肢锻炼,早期下床活动,预防合并症的发生。 (11)术后需化疗的病人,讲解化疗的注意事项。胸腔镜手术健康教育

【概念】 胸腔镜手术是90年代兴起的现代微创胸心外科手术。它主要运用现代的影像技术,机械性的手术器械、电子和超声技术以及生物工程技术,使手术创伤大大减少,只需要在胸壁上作3-4个1-2厘米的微小切口,就能完成一些以往需要传统开胸(切口25-30厘米)才能完成的诊断或治疗性手术。胸腔镜辅助胸部小切口(伤口约10-15厘米)手术,使胸部外科手术更规范和完善。 【健康指导】 1、戒烟,预防呼吸道感染的发生。 2、继续进行患侧上肢功能锻炼,促进肺功能恢复。 3、合理搭配饮食,保证摄人足量的营养。 4、化疗病人保持良好心态,促进xx。

先天性心脏病选择题

先天性心脏病选择题:(共 30 题,每题 1 分) 据以下信息回答1~4 题:男性, 5 岁,出生后即发现有紫绀,喜蹲踞。查体:发育不良,口唇青紫,杵状指,心前区搏动增强,胸骨左缘 3 级/6 级收缩期杂音伴轻度震颤, P2减弱; X 线示心略大,心尖圆钝上翘,心腰凹陷,主动脉增宽,肺野清晰;心电 图示右室肥厚。 1.该患儿不存在的心内畸形可能是C A.室间隔缺损B.右心室肥大C.房间隔缺损 D.右室流出道狭窄E.肺动脉狭窄 2.体检中肺动脉瓣区杂音的强弱说明B A.肺动脉区收缩期杂音越响,病变越严重 B.收缩期杂音轻,说明肺动脉瓣狭窄严重 C.肺动脉高压引起肺动脉瓣区杂音降低 D.肺动脉瓣口重度狭窄时,肺动脉瓣区收缩期杂音可减低 E.室间隔缺越大,肺动脉瓣区收缩期杂音也越响 3.下列哪一项不属于本信息所提供疾病的肺动脉狭窄A A.右心室漏斗部狭窄B.肺动脉瓣狭窄C.肺动脉主干狭窄 D.肺动脉分支狭窄E.肺小动脉广泛粘连 4.该患者手术治疗的关键是矫正E A.右室肥厚B.左室肥厚C.主动脉转位 D.左室流道梗阻E.以上都不是 5.张某,女, 11 岁,出生后发现心脏杂音但无症状,体检无紫绀,胸骨左缘第2肋间吹风样收缩期杂音 3 级/6级,肺动脉瓣第 2音亢进、固定分裂,心前区未扪及震颤,心电图示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诊断考虑为 A.肺动脉瓣狭窄B.肺动脉瓣关闭不全C.房间隔缺损 D.室间隔缺员E.动脉导管未闭 6.先天性心脏病手术时机一般是 A.2岁以内B.3 岁以内C.4岁以内 D.5岁以内E.学龄前或儿童期 7. Lutembacher,s综合征的解剖病变包括 A.室间隔缺损和房间隔缺损B.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二尖瓣狭窄 C.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二尖瓣关闭不全 D .原发孔型房间隔缺损+二尖瓣关闭不

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围手术期护理分析

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围手术期护理分析 发表时间:2012-08-06T11:40:19.653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2年第18期供稿作者:李华娟 [导读] 探究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介入治疗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及护理效果。 李华娟(广东省茂名市人民医院广东茂名525000) 【摘要】目的探究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介入治疗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及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4月至2011年4月间收治的行介入治疗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45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给予整体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患儿的恢复效果。结果对照组患者并发症4例,干预组无并发症患者,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具有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围手术期整体护理,能够有效减少并发症发生,促进患者康复。 【关键词】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围手术期护理 先天性心脏病是常见小儿疾病,是指患儿心脏、血管等在胚胎发育期即存在障碍或者异常情形,致使患儿出生后应当关闭的通道未能正常闭合,典型特征即是室间隔缺损和房间隔缺损,同时也会有动脉导管未闭等症状[1]。小儿先天性心脏病的临床表现以紫绀、发育不良等为主,一般皆须通过手术治疗,方能治愈。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提高,介入治疗开始广泛应用于临床实践,其临床治疗先天性心脏病,疗效显著,创伤小、痛苦少且恢复速度快,并发症较少。为提高介入治疗效果,提高手术成功率,使其临床疗效更为显著,笔者进行了本次研究,以我院先天性心脏病患儿45例作为研究对象,给予整体护理干预配合手术治疗,疗效更为满意。先将报告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2010年4月至2011年4月间收治的行介入治疗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45例作为实验对象,将其随即分为两组,对照组22例,其中男16例,女6例,年龄4.2~9.3岁,平均年龄4.4±1.3岁,室间隔缺损9例,房间隔缺损8例,动脉导管未闭5例。干预组患者23例,其中男15例,女8例,年龄4.3~9.1岁,平均年龄4.1±1.2岁,室间隔缺损10例,房间隔缺损9例,动脉导管未闭6例。所有患者均经检查确诊为先天性心脏病,给予介入治疗。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患者给予整体护理措施。 1.2.1术前护理 ①心理护理。介入治疗是一种新型的治疗方法,患儿与家属均不了解,护理人员要给予详细讲解,使其能够了解介入治疗的优点,减轻心理压力。尤其是要与患儿家属,一定要做好沟通工作,讲解手术治疗方法、过程、注意事项、配合方式等,让其充分了解介入治疗的特点、优越性和安全性,打消其顾虑,增强治疗信心。并且根据患儿的性格、心理特点,耐心辅导,以小孩子能够接受的语言和了解方法,使其能够明白手术的安全性,使其能够积极配合治疗,不致产生抗拒情绪[2]。 ②术前准备。介入治疗的术前准备很重要,首先手术之前一天给患儿进行碘过敏以及其他抗菌药物过敏试验,并且做好穿刺以及静脉针留置。手术当天自早晨开始禁食禁水四小时,并且给予静脉滴注葡萄糖(5%)氯化钠注射液,并与术前两小时做好备皮准备,同时也要给予抗菌药物静滴[3]。 ③手术室准备。护理人员要准备好心电监护仪、起搏器、氧气筒等,并且准备好手术器械,常规急救药品等。 1.2.2术中护理 手术中护理人员要积极配合医生的手术步骤,及时传递手术器械,并且要正确无误。同时密切观察患儿的心电监护仪,观察其心率、血压、呼吸等变化情况,一经发现异常情形,立即报告医生处理。尤其是采取局部麻醉的患儿,要及时询问其身体变化。对于静脉复合麻醉患儿,要密切监视其呼吸道、血氧饱和度等各项情况,并且给予每分钟2L氧气吸入。 1.2.3术后护理 ①基础护理。术后保持各项指标的密切监测工作,同时要注意静脉通道是否通畅,病患面色、体征、神智是否正常,有无其他不适症状,是否疼痛难忍等。各项观察均要切实记录,保持护理进度,以总结患者实际情况,是否需要加强护理措施。麻醉状态时,患者要给予去枕平卧,头偏向一侧,清醒之后给予平卧位休息。观察患者是否有体温上升症状以及患者静脉穿刺部位是否渗血等。要注意患者术侧肢体的位置,保持伸直状态。避免患者喷嚏、咳嗽等用力动作,以免伤口开裂。密切注意切口情况,是否渗血、淤紫、肿痛等,及时发现、及时处理。密切注意患儿下肢情形,发现冰冷、肤白、动脉消失等症状,立即考虑是否为动脉栓塞症状,报告医生检查处理。若是患儿疼痛难忍,哭闹挣扎,则可以给予镇静剂,保持术侧肢体的制动性[4]。 ②心律护理。患儿术后二十四小时内要给予专人心电监护,观察血压与心率、心律情况,是否出现室性早搏、窦性心动过缓、室速等症状,密切监视患儿是否出现心律失常症状,找出原因,给予对症处理。 ③饮食护理。患儿麻醉效用过后,可以进食少量清水,如无出现恶心、胀气等症状则可以给予半流食。护理人员要鼓励患儿多饮水,以便排出肾脏中残留的造影剂。二十四小时之后,可以酌情给予普通食物。 2 结果 对照组患者并发症4(18.2)例,干预组患者0(0)例,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具有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2例未能按时禁水禁食,致使出现呕吐、恶心、腹痛症状,2例因术后提早进食发生腹痛症状,给予对症处理后,均明显缓解。 3 讨论 先天性心脏病是一张常见的小儿先天性畸形疾病,也是小儿心脏病中的常见类型,其发病率已经占到出生小儿的0.8%左右。先天性心脏病的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明确,一般认为其与遗传基因、母体宫腔感染或者接触大量放射物等方面的影响有关系。 介入治疗是一种新型的医学治疗方法,包括血管内与非血管介入两种治疗方式,即在不经开刀手术的情况下,于血管、皮肤建立操作通道,或者直接借助人体组织管道,在造影机、MR或者CT等辅助设备下进行病灶个体处理。介入治疗的主要特点就是创伤小、痛苦少、并发症少、恢复速度快,且安全有效[5]。 整体护理是一种现代化的护理方法,其护理措施是以现代护理观为中心指导,不仅护理病人的疾病,且对其所处环境的影响作用、心

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导管封堵术的麻醉管理

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导管封堵术的麻醉管理 【摘要】目的探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导管封堵术的麻醉方法及呼吸管理。方法全部采用非气管插管静脉全麻,即氯胺酮加丙泊酚。结果32例患儿,除1例出现过敏反应外,31例麻醉效果满意。结论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导管封堵术应用非气管插管静脉全麻,即氯胺酮加丙泊酚,操作方便,对呼吸及循环功能的影响小,镇痛完善,麻醉效果良好。 【关键词】儿童;心脏缺损,先天性;动脉导管;心脏导管插入术;麻醉;呼吸 先天性心脏病导管封堵术,因其不需开胸及体外循环,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远期效果好,在国内已广泛开展。我院自2005年10月~2006年9月,已行32例小儿先心封堵术,现将其麻醉经过及呼吸功能的管理探讨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32例患儿中,男20例,女12例。年龄2~8岁,体重8.5~21kg。其中动脉导管未闭(PDA)8例,房间隔缺损(ASD)11例,室间隔缺损(VSD)13例。全部患儿术前心功能Ⅰ~Ⅱ级,心电图正常或轻度房室肥大,或伴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心脏彩超检查未发现合并其他先心病。其中6例合并轻微的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偶有咳嗽,无咳痰,两肺听诊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罗音,胸片未见异常。 1.2 手术步骤 穿刺股动、静脉,置左右心导管,造影检查确诊先心病的类型,以确定心导管介入治疗的适应证。测量PDA的最小直径和入口处的直径,ASD和VSD缺损的大小和位置,建立股动、静脉轨道,顺轨道将封堵器送至合适位置,听诊及造影核实疗效。术中静注肝素10u/kg。 1.3 麻醉方法 32例患儿均采用非插管静脉全身麻醉。术前常规禁食6~8h,禁饮4h,术前30min常规肌注东莨菪碱0.01~0.015mg/kg,开通外周静脉。入导管室后立即静注氯胺酮1.5mg/kg,面罩吸氧,接监护仪,监测心率、心电图、血氧饱和度。患儿入睡至手术行股动静脉穿刺前,再次静注氯胺酮1.5mg/kg,术中维持

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围术期护理

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围术期护理 目的深入探讨关于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0月~2014年10月收治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5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式就其围手术期护理方法进行总结和分析。结果经系统的治疗和护理,50例患儿中除去2例患儿由于术后严重低心排死亡以外,其余患儿均康复出院,治疗有效率为96.00%。结论通过术前和术后两个环节有针对性的观察和护理,能够有效提高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的疗效,方法值得借鉴。 标签:先天性心脏病、婴幼儿、围手术期护理 从临床实践来看,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由于其心血管复杂畸形或肺充血而处于高度危险状态,一般情况下均需要采取手术进行治疗。而随着临床研究的不断深入,我们发现科学有效的围手术期护理,是提高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手术疗效的关键。基于此,我院将通过实例资料分析的方式,就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进行总结,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1年10月~2014年10月收治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5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27例,女23例;患儿平均年龄38h~22个月,平均体重(2.2~18.9)kg。 1.2 护理方法 1.2.1 术前准备 对患儿的血氧饱和度、血压、心律、心率以及肝肾功能状况进行持续性的监测,并根据患儿的各项基本情况反映,对其心脏手术承受能力进行评估(评估通过的患儿方可进行手术治疗);研究所选取的患儿50例均可承受心脏手术。 1.2.2 心理护理 由于患儿年龄过小,因此心理护理较之其他年龄阶段的患者有一定的区别:首先,我们要求护理人员必须有高度的责任心和同情心,通过精心的护理使患儿感受到类似母亲的安全感和舒适感;其次,充分做好患儿家属的心理沟通工作,向家长充分介绍关于先天性心脏病的知识,以平复其情绪,保证其在对患儿治疗过程中能够完全配合。 1.2.3 术后病情观察

项目书CB先天性心脏病形成发展和干预的基础研究

项目书C B先天性心脏病形成发展和干预的基 础研究 Coca-cola standardization office【ZZ5AB-ZZSYT-ZZ2C-ZZ682T-ZZT18】

项目名称:先天性心脏病形成、发展和干预的基础 研究 首席科学家:胡盛寿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 医院 起止年限:2010年1月-2014年8月 依托部门:卫生部

一、研究内容 本课题拟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包括: 1. 什么样的环境因素会促进心脏间隔缺损和圆锥干畸形的发生,如 果能甄别到这类环境因素,那么它是如何作用于遗传因素从而导致 疾病的发生 2. 什么样的遗传因素对导致心脏间隔缺损和圆锥干畸形的发生,如 果能甄别到这类易感基因位点或表观遗传学变化,那么它们是如何 影响心脏的胚胎期发育从而导致畸形的最终形成 3. 什么样的生物标记物可以预测心脏间隔缺损或圆锥干畸形的发 生,以及其疾病进展肺血管功能的变化 4. 未成熟心脏和肺脏和成熟心肺的超微结构和功能的差异在哪里, 针对这些差异是否可以研发出新的肺灌注保护液和内源性的心肌保 护措施 5. 先天性心脏病发展过程中心肌细胞增殖、凋亡、萎缩等现象在心 室重构中起的作用以及相应调控机制如何 如上所述,课题组从公共卫生学、基因和分子、临床研究三个层次对这几个有机联系的科学问题进行研究。现简述研究内容如下: 公共卫生学层次 1.完善胎儿早期超声诊断技术,建立基于孕妇人群且符合医学伦理的 环境因素和遗传因素交互作用的前瞻性研究队列,通过出生缺陷监测 医院能够快速早期发现怀有心脏间隔缺损和圆锥干畸形的病例,收集 到多种类型的生物标本(如脐血、孕妇血液、尿液、胎盘等),利用 代谢组学等技术,进行有效的环境因素和遗传因素研究。 2.在分析检测环境因素和遗传因素的基础数据上,采用系统生物学技 术,多种分析模型进行探索和比较,识别出最佳的分析方法,效研究 环境因素风险等级与遗传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程度,甄别出预测疾病 发生的生物标记物。 基因和分子机制层次 1. 利用2个途径获得的疾病的宝贵的生物标本,利用最新的基因组学 技术进行全基因组关联分析。由于所聚焦的疾病单一和所具备的网络 齐全,为获得大量均质性的样本提供了保障,通过基因组平台的研 究,最终为心脏间隔缺损和圆锥干畸形易感基因进行定位。 2. 利用前期获得的两个独特的涉及心内膜垫和瓣膜缺陷的斑马鱼突变 体以及圆锥干畸形的小鼠模型,对畸形发生的发育学分子机制进行研 究。去获知基因改变后胚胎期的心脏发育是通过何种信号途径逐步趋 向畸形发生,从而为宫内干预手段提供理论依据。 临床研究层次 1.对临床和动物标本中获得的组织和血液标本进行蛋白质组学分 析,获知一系列未知的关于心脏疾病进展和肺血管功能的生物信

先天性心脏病封堵术

先天性心脏病封堵术 先天性心脏病封堵术:是经股动静脉穿刺插管,置入输送器,经输送器置入封堵器对其漏洞进行修补的方法。 一、术前准备: 1.做好术前宣教,消除思想顾虑,取得合作。 2.术前辅助检查:术前化验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肝肾功能、血糖、电解质及出凝血时间、胸部X线正位片、心脏彩超。 3.备皮(双侧腹股沟区) ,备皮后保持皮肤清洁。 4. 术前训练床上大小便,以免术后由于卧床而出现排便困难。 5.左下肢留置静脉留置针,建立静脉通道,以便抢救用药。 6.碘过敏试验,观察结果并做好记录。 7.全麻患儿术前4小时禁饮,6小时禁食。 二、术中配合 1.严密监测心率、心律、呼吸及血压的变化,发现异常立即报告医生处理。 2.了解病人术中痛苦情况及其他不适主诉,做好安慰解释工作,帮忙病人顺利配合手术。 3.维持静脉通畅,准确及时给药。 4.准确递送术中所需物品,完成术中记录。 5.备齐抢救药品、物品、器械,以备抢救。 6.固定术侧肢体(患儿固定双膝关节,PDA、VSD固定双手臂于头侧) 7.全麻患儿协助麻醉师清理呼吸道。 三、术后护理 1.心电监护24小时,严密观察尿量、尿色、心电图、生命体征及病情变化.重点观察是否出现溶血和房室传导阻滞,发现异常立即报告医生处理。 2.穿刺部位加压包扎压迫止血动脉穿刺12小时,静脉穿刺6小时。 3.穿刺侧肢体术后伸直,动脉穿刺制动10-12小时,静脉制动6小时,平卧位休息。 4.严密观察穿刺部位有无渗血、血肿、双下肢足背动脉搏动情况,观察双下肢皮肤温度、色泽有无异常变化,如有异常及时通知医生。 5术后动脉穿刺12小时,静脉穿刺6小时解绷带,解绷带后1小时可下床活动, 6术后遵医嘱给药(地塞米松、低分子肝素)。 7. 行全麻患儿去枕平卧6小时,术后禁食禁水6小时。 四、出院指导 1、环境:安静舒适,保持室内通风,保持适宜的温湿度。 2、饮食指导:术后无不适,予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饮食增强体质行。 3、日常活动:绝大部分术后24小时可逐渐恢复日常活动。3个月至半年内避免剧烈运动。 4、避免情绪波动及过度紧张。 5、指导患者按时服药(ASD和VSD遵医嘱服阿司匹林3-6个月)、观察药物不良反应。 6、定期复诊,复查心脏彩超。

成人先天性心脏病围术期的护理措施

成人先天性心脏病围术期的护理措施 【摘 要】目的: 探讨成人先天性心脏病在围手 术期 中的护理情况;方法:选取 2012年 1月至 2014 年 1 月在我院进行先天性心脏病治疗的 68 例患者作为 研究对象,对其术前、术后进行周密的护理,观察护 理的效果;结果:所有患者经过护理后经彩超复查心 脏无分流情况并全部康复出院,住院时间为 9-18 天, 平均 12.3±1.3 天;结论:对成人先天性心脏病在围手 术期护理不仅要在术前做好充分的准备,还应该加强 术后的精心护理,这样才能够降低并发症的发病率, 促使病患早日康复。 【关键词】先天性 手术治疗成人先天 性心脏病的病程时间长,多数 病患在不同程度上存在肺血管病变、心功能受 损、心 律失常等 症状, 故而在病患围术期给予精心护理是非常重要的。本文 选取 2012年 1月至 2014年 1 月在我院进行先天性心 脏病治疗的 6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对其围术期进行 护理,具体操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心脏病;围术期 重制约着术后的早期恢复与预后,

1.1 一般资料 本组资料共计 68例,均为 2012年1月至 2014 年 1 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其中, 男 18 例,女 40 例,年龄 24-60 岁, 其中动脉 导管未闭 (PDA ) 17 例, (ASD ) 30 例,室间隔缺损 (VSD ) 11例; 所 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气促、心悸症状。 1.2 护理方法 1.2.1 术前护理 (1)心理护理。基于心脏手术的应激性,所以容 同时为了让病 患 主动配合治 医嘱给予本组中的 3 例快室率房颤、 4 例频发室性早 搏静脉注射西地兰与利多卡因,效果良好。 1.2.2 术后护理 平均 43.2±2.6 岁, 房间隔缺损 易给病患造成心理压力。 疗,要把手术的必要性、手术方式、术后的配合内容 及可能引起的不适症向病患解决清楚。 能与控制肺动脉感染、高压。为控制感染,术前 给予 抗菌药与化痰、平 2)纠正心功 喘药物。 (3)纠正心率失常。遵照

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介入封堵术中的护理配合

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介入封堵术中的护理配合 目的:探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介入封堵术中的护理配合经验。方法:选取本院于2011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79例行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介入封堵术治疗的患者,根据介入术的手术特点开展术中护理配合。结果:79例患儿手术均顺利,封堵成功率100%,无严重并发症发生。封堵器位置准确稳定,未影响周围结构功能,杂音基本消失,无明显的胸闷、胸痛。术后3 d复查TTE无1例残余分流,复查胸部正侧位片可见封堵器影,疗效满意确切。结论:实施科学、合理、有效的术中护理配合,不仅能够提高先天性心脏病介入封堵术的成功率,還能降低术中并发症发生率,敏锐的术中观察及熟练的术中护理配合是完成手术的重要保证。 先天性心脏病是新生儿或儿童常见的心脏疾病,该病不仅会降低患儿的生活质量,更是会威胁小儿的生命安全[1]。所以,针对该病的临床诊治已经引起国内外专家学者的广泛关注。随着近年来医疗技术水平和医疗仪器的完善,越来越多的先心病小儿获得了痊愈的希望,其中心导管介入术治疗是当前应用最广的治疗手段[2]。由于该治疗方案属于微创方式,且具有术后恢复快的优势,因此越来越受到医务人员和患者家属的青睐[3]。但由于先天性心脏病患者群体较为特殊,年龄普遍较低,所以在手术全程过程中配合依从性往往不高,不仅会增加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更是会影响手术的成功率[4-5]。所以,如何给患者提供一套行之有效的护理方案,在手术全程中给予指导和护理,显得意义重大。故笔者本次旨在总结小儿先天性心脏病的术中护理,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2011年1月-2012年12月行封堵介入治疗小儿先心病79例,其中男37例,女42例,年龄3~10岁,平均年龄5.2岁。动脉导管未闭(PDA)16例、房间隔缺损(ASD)24例、室间隔缺损(VSD)39例。所有病例均经临床体格检查、心电图、心脏X线平片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TTE)检查,确诊为先天性心脏病者。 1.2 方法术前需行诱导麻醉,使用山莨菪碱使患儿情绪镇静;之后再实施全身麻醉处理,药物包括丙泊酚、氯胺酮、芬太尼。根据患儿术前行TTE检查,显示PDA、ASD、VSD边缘和大小,行右侧股动脉、股静脉穿刺,将导管置入相应位置,选择合适的封堵器,进行封堵。2 结果 79例患儿手术均顺利,封堵成功率100%,无严重并发症发生。封堵器位置准确稳定,未影响周围结构功能,杂音基本消失,无明显的胸闷、胸痛,术后3 d复查TTE无1例残余分流,复查胸部正侧位片可见封堵器影,疗效满意确切。 3 术中护理 3.1 患儿经麻醉后取舒适体位,将其头部偏向一侧,避免因术中牵扯神经或

人工心脏起搏器术前术后护理

人工心脏起搏器术前术后护理 术前护理 1.心理护理给予心理疏导,讲解安装起搏器治疗的必要性,意义, 手术的安全性,基本过程及配合,保证充足睡眠,必要时给予镇定剂。帮助患者消除恐惧,紧张,焦虑心理使其以最佳心态配合手术 2.术前做好各项检查如血常规,凝血功能,肝肾功能,乙肝表面 抗原,心电图,心脏超声,动态等。并做抗生素皮试 3.皮肤准备备皮范围是剑突上及双侧颈部和腋下,备皮时动作要 轻柔,勿损伤皮肤,备皮完毕清洗干净并穿上手术衣。 4.术前准备术前一般禁食,禁水4—6h,因术后患者需在床上平 卧24h,所以指导患者床上使用便盆,在术前1~2天练习床上大小便 术中护理 将病人带入导管室向病人介绍导管室环境,帮病人摆好手术体位,连接心电监护,静脉通道以备急救。密切观察病人脉搏,呼吸,血压及心电图变化情况并及时报告医生,多与病人沟通,询问是否舒适,转移病人注意力,消除紧张情绪。 术后护理 1.心电监护术后给予24h心电监护,观察起搏器情况及心率心律, 血压的变化,如有异常通知医生

2.术后体位指导患者回病房后,将患者平移至床上,术后用1kg 沙袋压迫囊袋局部6—8h。起搏期,由于电机刺激心内膜导致组织细胞水肿,如活动过早,可导致电机脱位。而24h后心内膜组织水肿液及纤维蛋白渗出液逐渐形成纤维包绕而包牢电极,电极不易脱落。所以24h内要绝对平卧,为帮助患者可在患者腰部垫一软枕头,并给与肢体按摩。48h可将床头抬高15—45度,72h 后逐渐下床在室内活动告知患者肢体不要外展,上抬,提重物,以防电极脱落 3.皮肤护理术后严密观察切口部位有无渗血,渗液,术后第二天 起每日换药一次,如切口部位有渗液给与安普贴薄膜覆盖,有消炎,消肿作用 4.饮食指导术后指导患者多食高蛋白,高纤维易消化饮食,促进 伤口愈合,保持大便通畅,最好不要引用牛奶和易产气的食物,以免引起腹胀。 心脏起搏器术后注意要点: 1.植入后活动注意事项 术后24小时内患者应平卧床上,术侧肩关节避免活动。1-3天后可增加活动量,要适当注意活动量或活动方式。逐渐适量活动肩关节,可以防止肩关节僵硬等不适。埋入起搏器术侧手臂早期要严格避免快速地、突然地移动或用力高举等动作,日常活动基本不受限制。一般1-2月后电极导

电视胸腔镜小切口肺叶切除术的围手术期护理

电视胸腔镜小切口肺叶切除术的围手术期护理目的:探讨电视胸腔镜小切口肺叶切除术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收集笔 者所在医院胸外科2012年3月-2014年3月共计80例行电视胸腔镜小切口肺叶切除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0例,分别接受优质围手术期护理和传统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满意度、总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结果:研究组护理满意度、总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分别为(9.3±0.4)分、(6.3±2.9)d、(10 638.3±1265.4)元,对照组分别为(7.6±2.4)分、(8.4±3.5)d、(12 324.5±2634.8)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次研究认为围手术期优质护理能够明显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减少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值得临床推广。 [Abstract]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peri operation period nursing of V ATS lobectomy with small incision.Method:80 cases of small incision video-assisted thoracoscopic lobectomy patients wer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s in Department of thoracic surgery in our hospital from March 2012 to March 2014.They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study group and control group,each group had 40 cases,respectively,which were accepted the quality of nursing and conventional nursing of peri operation period.The two groups of nursing satisfaction,total hospital stay and cost of hospitalization were compared.Result:Nursing satisfaction and total hospital stay and cost of hospitalization of the study group were (9.3±0.4)scores,(6.3±2.9)days and (10 638.3±1265.4)yuan,the control group were (7.6±2.4)scores,(8.4±3.5)days and (12 324.5±2634.8)yuan,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Conclusion:This study considers the perioperative nursing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quality of patients’satisfaction to nursing care and can reduce hospitalization and hospitalization expenses of time,it is worth the clinical promotion. [Key words] V ATS;Lobectomy;Nursing 电视辅助胸腔镜手术使用现代摄像技术和高科技手术器械装备,在胸壁套管或微小切口下完成胸内复杂手术的微创胸外科新技术[1]。相对于传统开胸手术,电视胸腔镜手术视野的暴露、病变细微结构的显现、手术切除范围的判断及安全性更好,但对于护理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本次研究拟探讨电视胸腔镜小切口肺叶切除术的围手术期护理护理特点。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笔者所在医院胸外科2012年3月-2014年3月共计80例行电视胸腔镜小切口肺叶切除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0例,研究组平均年龄(46.5±8.5)岁,男21例,女19例;对照组平均年龄

心脏手术体外循环灌注护士的配合体会

心脏手术体外循环灌注护士的配合体会 【关键词】体外循环灌注配合【中图分类号】R472.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085(2013)36-0181-02体外循环是将回心的静脉血从上下腔静脉或右心房引出体外, 在人工心肺机内进行氧合和排出二氧化碳,气体交换后,再由血泵输回体内动脉继续血循环。这种循环的特点是患者的血液不经过心和肺,而在体外进行气体交换和循环,使心外科医生 可以在安静、无血的心脏上进行精细的手术。现将我院2004 年1 月至2012 年8 月135 例体 外循环手术中灌注护士的配合体会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本组135 例,其中男性51 例,女性84 例,年龄3 岁~ 6 2 岁,平均33.7 岁。病例种类包括:ASD 修补术11 例(其中ASD 修补+PS 矫治2 例),VS D 修补术27 例(其中 V S D 修补+ P D A 结扎2 例),瓣膜手术87 例(其中MVR62 例,AVR7 例,DVR18 例),左 房黏液瘤2 例,瓦氏窦瘤破裂修补3 例,法乐四联症1 例,其它复杂心脏畸形4 例。转流时 间28 ~ 549min, 平均 121 min。 2 术前准备2.1 了解病情手术前一天访视患者,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患者简述体外循环 方法,最大限度地减轻病人因即将手术引起的极度恐惧、担心和焦虑。了解病情、诊断以及心、肺、肝、脑、肾等重要器官的功能状况。记录患者的年龄、身高、体重、血型、血红蛋白、血小板数量、出凝血时间。 2.2 备物和制定预充计划根据病情、体重、手术难易程度及患者经济状况等,综合考虑 选择适宜的灌注泵、氧合器、插管管道和回心装置等耗费品。如病情重、手术复杂或灌注时 间长者可考虑使用膜肺。[1] 还要准备术中用的动脉过滤器、循环管道、停跳液灌注管、氧气 过滤器、左右心吸引管、接头以及各种液体、药品、停跳液的准备。根据记录计算转机中流量,计算稀释后血红蛋白,确定是否预充或放血。 2.3 体外循环前检查电源情况、氧气管通畅、氧气管方向、气体平衡、主泵运转情况、 主泵流量校正、摇把准备、地线准备、水箱加水、水管连接情况、水箱控制器调节、漏水试验、氧合器安装排气、排气孔开放、停跳液安装情况、压力监测、氧饱和度监测、左右心吸 引方向和负压、上台物品的准备、核对预充液/药品/库血、术前血气分析、管道扎带加固、 转前核对管理。[2]3 体外循环中的管理3.1 抗凝管理在体外循环中监测A C T,是对肝素抗凝 和鱼精蛋白拮抗肝素用量的常规监测手段。首次体内肝素剂量为300-400u/kg,ACT>480s 可 转机。在转机10 分钟后,每隔30 分钟抽动脉血查ACT,以防肝素消耗。 如ACT<480s,应遵医嘱追加肝素。 3.2 灌注流量管理体外循环中机体氧耗是决定最佳流量的标准。常温下成人灌注流量一 般保持在2.2-2.8l/m2?min-1,平均动脉压维持在50-80mmhg 左右,尽可能地维持血压平稳, 避免发生大的波动。对高血压患者,灌注中可维持血压在较高水平。低温、中浅低温时代谢 率降低,氧耗减少,流量可降低。 3.3 温度管理患者入室前手术室温度应达到24-25℃。降温程度根据手术方式、灌注流量 及阻断时间决定,降温水温应大于4℃,否则易致血液破坏,婴幼儿水温应在15℃左右,根 据手术需要控制降温速度,尽量减少组织温差。心内操作基本完成即可复温。复温时应注意 水温与血温的温度差值不超过10℃,如果两者温度差达到17℃,可产生微气栓。开放升主 动脉前鼻温应达到30℃,心脏复苏后可加快复温,将鼻温复至37℃,肛温复至35-36℃。 3.4 心肌保护良好的心肌保护对体外循环手术的患者至关重要。采用冷晶体或含血心脏 停跳液经主动脉灌注、心包内置冰屑局部降温及全身血液降温保护心肌。护士要保证高钾停 跳液中钾的含量及停跳液的温度,使心肌在高钾、低温的情况下尽快停跳。同时,还要注意 管道通畅,防止气栓发生。

先天性心脏病儿童围手术期前后运动功能的变化

先天性心脏病儿童围手术期前后运动功能的变化 发表时间:2015-08-19T10:34:32.517Z 来源:《健康必读》2015年第6期供稿作者:李娜 [导读] 广州军区总医院先天性心脏病儿童手术后运动功能无法恢复正常水平,或许康复训练对于恢复患儿运动功能具有重要效果。李娜 (广州军区总医院广东广州510016) 【中图分类号】R72 5.4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3783(2015)06-0204-01 【摘要】:目的:探讨先天性心脏病儿童围手术期前后运动功能的变化情况。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92例先天性心脏病儿童为研究资料(室间隔缺损26例,法洛四联症44例,房间隔缺损22例),对其进行运动试验,观察最大运动耐量、最大运动耐量时心率、舒张压以及收缩压,与40例正常儿童对比。结果:在患儿最大运动耐量方面,法洛四联症组患儿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房间隔缺损组与室间隔缺损组患儿较对照组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患儿心率方面,三组患儿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在患儿舒张压方面,三组患儿与对照组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患儿收缩压方面,法洛四联症和房间隔缺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先天性心脏病儿童手术后运动功能无法恢复正常水平,或许康复训练对于恢复患儿运动功能具有重要效果。 【关键词】:先天性心脏病儿童;运动功能;变化 先天性心脏病主要是指胚胎发育时期发育异常从而引起解剖结构异常的情形[1],在我国有着极高的发病率,影响患儿正常生活。临床手术治疗后患儿整体运动能力无法恢复正常[2],因此,如何提高患儿术后运动功能是临床关注的焦点。为探讨先天性心脏病儿童围手术期前后运动功能的变化情况,为指导临床康复提供参考,本文选取我院收治的92例先天性心脏病儿童为研究资料,对其进行运动试验,观察最大运动耐量、最大运动耐量时心率、舒张压以及收缩压,并与正常儿童比较,现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具有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01月至2015年0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92例先天性心脏病儿童为研究资料(室间隔缺损26例,法洛四联症44例,房间隔缺损22例),心电图异常、严重肺动脉瓣狭窄患儿排除在外,并选择40例正常儿童作为对照。对照组男23例,女17例,年龄8岁~16岁,平均年龄(12.5±1.4)岁;室间隔缺损组男15例,女11例,年龄7岁~15岁,平均年龄(11.9±2.3)岁;对照法洛四联症组男22例,女22例,年龄8岁~14岁,平均年龄(12.1±1.2)岁;房间隔缺损组男12例,女10例,年龄7岁~15岁,平均年龄(11.8±2.3)岁。患者在性别、年龄等基本资料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其进行运动试验(踏车),测定观察患儿最大运动耐量、最大运动耐量时心率、舒张压以及收缩压,试验直至患儿拒绝继续踏车或者疲劳无力停止,本研究中有20例患儿由于出现胸闷、室性心律失常等未坚持完成试验,其余72例患儿均正常完成并与40例正常儿童进行对比。 1.3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7.0统计分析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之间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之间的比较使用t检验进行分析,统计结果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手术后,在患儿最大运动耐量方面,法洛四联症组患儿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房间隔缺损组与室间隔缺损组患儿较对照组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患儿心率方面,三组患儿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在患儿舒张压方面,三组患儿与对照组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患儿收缩压方面,法洛四联症和房间隔缺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具体 情况见下表1所示。 注:与对照组相比, p<0.05, p<0.05. 3.讨论 先天性心脏病严重影响患儿正常生活,据相关研究表明[3],踏车可以作为评定患儿活动最大耐量的有效方法,但在进行试验前,要严格控制患儿饮食、温度以及测定时间等因素,最大限度的减少上述因素给测量结果带来的影响。 为探讨先天性心脏病儿童围手术期前后运动功能的变化情况,本文选取我院收治的92例先天性心脏病儿童为研究资料(室间隔缺损26例,法洛四联症44例,房间隔缺损22例),对其进行运动试验,观察最大运动耐量、最大运动耐量时心率、舒张压以及收缩压,与40例正常儿童对比。结果显示,在患儿最大运动耐量方面,法洛四联症组患儿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房间隔缺损组与室间隔缺损组患儿较对照组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患儿心率方面,三组患儿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在患儿舒张压方面,三组患儿与对照组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患儿收缩压方面,法洛四联症和房间隔缺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国内相关文献曾报道,运动训练对于提升患儿术后运动能力具有一定帮助,与本文研究结果相近[4]。但本研究例数相对较少,无法更加精确研究各年龄段情况,有20例患儿没有成功完成实验,可能与患儿接受手术时年龄相对较大有关(并发症多,影响手术效果)。 综上所述,先天性心脏病儿童手术后运动功能无法恢复正常水平,或许康复训练对于恢复患儿运动功能具有重要效果。参考文献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