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中新天津生态城

中新天津生态城

中新天津生态城
中新天津生态城

中新天津生态城绿色建筑设计导则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

二零零八年九月

目录

总则 (3)

1 编制依据 (3)

2 设计原则 (3)

3 适用范围 (4)

1 规划与景观 (5)

1.1 场地规划 (6)

1.2 建筑总体布局 (6)

1.3 场地室外环境 (7)

1.4 场地交通组织 (8)

1.5 绿化与景观环境设计 (9)

2 建筑设计 (13)

2.1 建筑外围护结构 (14)

2.2 遮阳设计 (14)

2.3 日照与采光 (15)

2.4 自然通风 (16)

2.5 隔声降噪 (16)

2.6 室内空气质量 (18)

2.7 无障碍设计 (18)

2.8 建筑节材 (19)

2.9 垃圾收集系统 (20)

2.10 创新设计 (20)

3 结构设计 (21)

3.1 总则 (22)

3.2 绿色建筑体系的结构选型 (22)

3.3 绿色建筑结构体系的材料选择 (24)

4 暖通空调设计 (26)

4.1 基本设计要求 (27)

4.2 环境保护与污染控制 (27)

4.3 自然通风与机械通风 (27)

4.4 能源的合理选择和利用 (28)

4.5 节能技术与应用 (29)

4.6 系统及设备效率 (30)

4.7 能量计量 (31)

4.8 自动控制与调节 (31)

4.9 系统运行与管理 (31)

5 给排水设计 (32)

5.1 水系统规划设计 (33)

5.2 给水 (33)

5.3 污水及雨水 (35)

5.4 非传统水源利用 (35)

5.5 太阳能热水系统利用 (36)

6 电气设计 (38)

6.1 电力能源的选择 (39)

6.2 供配电系统与设备的节能 (40)

6.3 照明节能 (41)

6.4 电能计量 (44)

6.5 建筑智能化 (44)

总则

1 编制依据

《中新天津生态城总体规划(2008-2020年)》

《中新天津生态城指标体系》

《中新天津生态城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中新天津生态城绿色建筑评价细则》

2 设计原则

第一、“因地制宜”的原则

我国幅员广大,气候条件、地理环境、自然资源、城乡发展与经济发展、生活水平与社会习俗等差异巨大,对建筑的综合需求因此而不同。这就要求在绿色建筑采用的技术策略上要充分考虑天津本地区的特点。

中新天津生态城的特点:

1、气候条件:中新天津生态城位于寒冷地区,采暖是建筑节能的重要方面。

2、水资源:天津作为资源型缺水城市,人均本地水资源占有量也只有160立方米,加强非传统水资源的利用是节水的重点。中新天津生态城用地为盐地、盐碱荒地和湿地,属水质性缺水地区。

3、太阳能资源:天津为太阳能资源较富区(Ⅱ区),年辐照量5152.36MJ/m2(水平面);年日照时数为2612.7小时。

4、地热资源:中新天津生态城处于滨海地热田中北部,目前区内尚未进行规模性人工开采,地热资源相对较为丰富。

5、生态资源:中新天津生态城用地内有营城湖和蓟运河故道,与永定新河入海口相邻,有独特的湿地自然景观,

6、地基情况:天津滨海新区属典型的软土地基,特点是软土普遍分布,厚度较大,工程性质差。

第二、全寿命周期成本控制的原则

绿色建筑不仅强调在规划设计阶段充分考虑并利用环境因素,施工过程中确保对环境的影响最小,还关注运营阶段能为人们提供健康、舒适、低耗、无害的活动空间,拆除后又对环境危害降到最低。

中新天津生态城的绿色建筑不提倡高成本高投入。绿色建筑强调通过优化设计实现资源、能源的节约和循环使用,强调采用传统技术策略或适宜技术策略,强调因地制宜和材料的本地化,强调建筑技术与功能的结合,鼓励技术创新。

绿色建筑应处理好追求优良的建筑质量与资源环境负荷之间的矛盾,权衡优化建筑的成本和效益,同时为居住和使用者提供健康舒适的建筑环境与良好的服务。

第三、“全过程控制”原则

建筑设计阶段应充分考虑对施工和运营阶段的指导,考虑如何在后续阶段落实和实现绿色建筑的目标。

第四、“精专化”的设计原则

绿色建筑的精专化设计,实质就是要求建筑设计从粗放设计走向精细化设计,从局部设计走向整体性设计。因此,各专业的合作必须从概念设计阶段就开始精密的合作,而不是建筑师完成设计方案后其他专业工程师才在其“准成品”上开展工作。

总之,中新天津生态城绿色建筑,在推动过程中,应对“建筑质量”、“环境负荷”和“成本投入”进行综合平衡,避免高科技、高投资的发展思路,避免简单的“向发达国家靠拢”,避免示范、展示和技术、产品堆砌(冷拼);鼓励采用被动式、适宜技术,鼓励中国特色、结合气候策略的“本土化绿色建筑”,鼓励技术和建筑的有机集成。

3 适用范围

本设计导则适用于中新天津生态城的新建、扩建和改建的建筑。中新天津生态城的建筑设计除应符合本设计导则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和天津市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1 规划与景观

目次

1.1 场地规划 6 1.2 建筑总体布局 6 1.3 场地室外环境 7 1.4 场地交通组织 8 1.5 绿化与景观环境设计 9

1.1 场地规划

1.1.1 建设场地的规划设计基本要求

1 符合《中新天津生态城总体规划(2008-2020年)》及当地主管部门提出的的要求。

2 应遵从总体规划确定的不同空间管制区域进行建设。

3 规划设计因地制宜,和周围自然环境建立有机的共生关系,尽可能保持和利用原有地形、

地貌和水体水系,保护用地及其周围的自然环境。

1.1.2 防灾要求

1 抗震:充分考虑规划范围内工程地质条件,必须严格按照中新天津生态城地震小区划等有

关规定进行抗震设计,生命线工程及学校建筑应达到8度设防。

2 高压架空线路走廊内不建任何建筑物。生态城北侧沿城际铁路275米的高压架空电力线路

走廊及度假村和生态城220千伏变电站电源输电线路60~80米高压线路走廊内不建任何建筑物。

1.1.3 环保要求

大中型公建、居住区、工业建筑、生活市政配套(集贸市场、变配电设施、供暖设施、环卫设施、供燃气设施、交通站场、加油站等)及特殊工程(医疗机构、科研试验),应委托具有“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资格证书”的单位编制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

1.1.4 使用盐碱地的工程措施

1 采取必要的工程措施预防盐碱侵蚀建筑。

2 采取工程措施,对盐碱地进行改良,如淡水洗盐、大穴整地和生物改碱等方法。

1.2 建筑总体布局

1.2.1 建筑总体布局基本要求:

1 基地总平面设计应功能分区合理,内外交通路网清晰,人流车流有序。对建筑群体、环境、

道路、广场、绿化格局、管线设计等,应满足总体空间使用要求。

2 建筑布置应按其不同功能,争取最好的朝向和自然通风,满足防火和卫生规范要求。对居

住建筑、学校教学用房、托儿所、医疗、科研实验室等需要安静的建筑环境,应避免噪声干扰。

3在保证使用功能的前提下,尽量减少建筑的占地面积。

1.2.2 满足《中新天津生态城总体规划(2008-2020年)》规定的技术指标要求。

1 容积率

满足地块控制性详细规划中的要求。

2 绿地率

居住社区的绿地率不低于35%,人均公共绿地不低于2㎡。

1.2.3 建筑间距

1 日照间距:

满足现行国家标准《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中有关住宅建筑日照标准的要求。

2 消防间距

满足防火规范相关条款。

3 生活私密性间距

任何类型建筑与住宅相邻时,住宅的厅与卧室窗正对相邻建筑的窗宜保持一定间距,不宜小于18米。

1.2.4 地下空间

1合理利用地下空间,将部分公共建筑及市政公用设施尽可能建于地下。

2 利用住宅或公共建筑地下空间作为停车场用地或其它市政设施用地。

3 在满足人防工程使用功能的要求之上,合理利用人防工程,作为小区平时的配套工程使用,

如社区活动站、商业娱乐设施、地下停车场、库房等。

4 居住区内的停车泊位宜设置于地下空间。

1.2.5 配套设施

1 大、中型公共建筑须配套建设机动车停车场、库,并宜采用地下或多层车库。

2 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内容和规模应符合《天津市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配套标准》。

1)配套公共服务设施相关项目可建综合楼集中设置。

2)商业设施和会所等配套公共设施可打破住区范围,与周边地区共同使用。

3)中、小学、托幼设施布局可与社区中心和社区绿地结合布置,学校的体育设施应向社会居民开放。

4)社区绿地宜与慢行交通系统相结合,居民由居住社区任一点出发,步行300米可达街头绿地,500米可达社区公园,1000~2000米可达大型公园。

1.3 场地室外环境

1.3.1 噪声控制

1 总平面设计时,可将对噪声不敏感的建筑物排列在小区外围,以形成声屏障,交通干线不

应贯穿小区。场地噪声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的规定。

2 锅炉房、水泵房等有噪声源的建筑附属设施,其位置设置应避免对住宅、学校、医院、旅

馆等建筑产生噪声干扰,必要时应做防噪声处理。

3 条件许可时,宜将噪声源设置在地下。

4 居住建筑、学校、托幼、疗养等建筑为防止城市道路、轻轨线路的噪声干扰,可在建筑与

道路之间设置隔声屏、隔声墙体、种植树木带等措施。

5 学校、托幼临道路一侧时,宜设5-10米宽植树木的防护隔离带。

附:绿化带宽度降低噪声效果

绿化带宽度(m)降低声

级(dB)

噪声防护带的种植形式

10-14 4~5 一行防护带前两层绿篱,绿带中棋盘式

14~20 5~8

种植乔木

20~30 8~10 两行防护林带/行间距3m,绿带中棋盘

式种植乔木

25~30 10~12 两行、三行防护林带,行距3m,绿带中

棋盘式种植乔木

1.3.2 日照

满足现行国家标准《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中有关住宅建筑日照标准的要求。

建筑日照标准应符合下列要求:

1 每套住宅至少应有一个居住空间获得日照,该日照标准不应低于大寒日日照2小时标准。

2 宿舍半数以上的居室,应同时获得同住宅居住空间相等的日照标准,即大寒日日照不应低

于2小时标准。

3 托儿所、幼儿园的主要生活用房,应能获得冬至日不小于3小时日照标准。

4 老年人住宅、残疾人住宅的卧室、起居室、医院、疗养院半数以上的病房和疗养室,中小

学半数以上的教室应能获得冬至日不小于2小时的日照标准。

1.3.3 风环境

1 建筑布局应有利于自然通风,使建筑长面尽量迎向夏季主导风向,避开冬季主导风向。

2 使用通风模拟软件或风洞试验,合理进行建筑设计和布局,以取得良好的自然通风。

附:风速与舒适性关系

1.3.4 热岛效应:

1 增加植被或其他透水材料的覆盖,减少不透水硬质铺装面积,如采用透水砖、多孔沥青、

多孔混凝土等透水地面。

2 利用适应当地气候条件的树木、大灌木丛、植物格栅或者其他室外植被覆盖的构筑物提供

遮阳。

3 用带有植被的建筑表面、地面代替硬质建筑表面和地面,宜使用反射率较高、浅色的材料

或着色剂装饰建筑屋面和表面以降低热吸收。

1.4 场地交通组织

1.4.1 出入口

场地出入口与城市道路连接方位应符合中新天津生态城主管部门提供的城市规划条件,并符合以下条件:

1 剧场、体育场馆等容易形成短时间集中人流的大型公共建筑,必须在主要出入口前设置集

散广场,紧急疏散出入口必须紧邻城市道路或有专用通道连接至城市道路。

2 场地至少有两个出入口,其间距不宜小于150米,人行出入口不宜超过80米。

3 基地主要出入口应避免直对城市主要干道交叉口。

4 居住区出入口

1)居住区内外联系道路应适于消防车、救护车、商店货车和垃圾车等的通行,避免过境车辆穿行。

2)居住区内主要道路至少应有两个方向与外围道路相连。

3)住区出入口到达公交站点的步行距离不宜超过500米。

1.4.2 道路组织

1 人员密集建筑基地内道路设置:

1)电影院、剧场、文化娱乐中心、会堂、博览建筑、商业中心等人员密集建筑的基地,应至少一面直接临城市道路,该城市道路应有足够的宽度,以保证人员疏散时不影响城市

正常交通。

2)基地沿城市道路的长度应按建筑规模和疏散人数确定,至少不小于基地周长的1/6。

3)基地应至少有两个以上的不同方向通向城市道路的出入口。

2 居住区内应合理进行交通组织,实行人车分流。

1.4.3 无障碍设计

1 公共建筑场地主要出入口、水平通道、公共厕所等应进行无障碍设计。

2 居住区主要出入口、公共通道、楼梯、电梯等应进行无障碍设计

1.4.4 停车场

1 地上停车场地应平整、坚实、防滑,并满足排水要求,坡度不超过0.5%,应有遮阳树木并

宜结合铺草砖铺设。

2 机动车停放可采用停车楼或室外机械式立体停车装置以节省用地。

3 居住区停车场宜设置在行车方便、不影响居民生活和不影响景观环境地段。

4 公共建筑的自行车停车场地应在主体建筑用地范围之内。

5 大型自行车停车场和机动车停车场应分别布置,机动车与自行车交通不应交叉。

6 设置便于停车的构筑物:如自行车车棚、车架设施。

1.5 绿化与景观环境设计

1.5.1 盐碱地绿化要采取综合的改土措施

1 合理采用工程措施,如挖排碱沟、蓄淡压碱待土壤含盐量下降后,进行常规绿化。

2 合理采取土壤改良措施。

3 如采用客土绿化,根据所栽植的植物品种合理确定客土厚度:如草坪的换土厚度一般为

30~40cm,栽植灌木的土层按要求应在60cm,而行道树的换土深度为90~110cm。

1.5.2 植物选择

1 种植适宜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乡土植物,乡土物种在绿化总面积中所占比重不低于70%。

选用维护工作少、耐候性强、病虫害少、对人体无害的植物。

2 选用耐盐植物参与盐碱地绿化,根据土壤条件选择耐盐碱植物,鼓励培育适宜盐碱地的新

树种。

1.5.3 植物配置

1 栽植多种类型植物,同时采用乔、灌、草复层绿化。

2 每100m2绿地上不少于3株乔木。

3各类绿地,落叶乔木:常绿乔木的数量比不小于4:1;落叶灌木:常绿灌木的数量比不小于3:1。

4 种植位置,与建筑、地下管线、高压线等设施的距离符合要求,一般乔木距建筑物5-8米,

以免影响室内采光与通风。

1.5.4 屋顶绿化

1 绿化形式选择:

1)坡度较大的屋面、拱屋面以及特种屋面(如玻璃面、活动面层等)不适宜做屋顶绿化。

2)屋面坡度在10°以下的宜做复层绿化,屋面坡度10°~30°的宜做地被式绿化,屋面坡度超过30°的不宜绿化。

3)屋面坡度超过15°时,应设置防滑装置。

4)屋面面积在200m2以下的,宜做地被式绿化。

5)应选择光照较好的屋顶,大寒日日照小于2小时的屋顶不宜绿化。

2 布局:

1)坡屋面绿化宜选用适应性强、栽培管理易行的藤本植物,平屋面绿化形式可灵活布局。

2)平屋面设计布局时,尽量把重量大的乔木、亭、花架、山石等安置在梁、柱和墙等承重构件上。为减轻荷重,多采用轻质材料,如轻量栽培基质、人造假山石、轻质建筑材料

等。

3 荷载:

通过设计计算,确定屋顶绿化的荷载等级。均布活荷载标准值在3.0KN/m2以上的屋面可做地被式绿化,均布活荷载标准值在5.0KN/m2的屋面可做复层绿化。对大灌木、乔木绿化尚应根据实际情况,采用相应的荷载标准值。

4 防水:

1)原有建筑防水层不能满足绿化要求时,应进行屋面防水改造或进行二次防水处理。

2)屋面防水等级宜达到Ⅱ级建筑防水标准。

3)屋面防水层侧面应高出屋面种植层10~15cm。

4)应选择防水性能良好、轻质强韧的防水材料。卷材防水应搭接完整,接缝均匀一致,粘

结牢靠,密封性好。

5)防水层建成后应做防水性能检测。

6)加砌花台、水池,安装水、电管线等施工时,不得打开或破坏屋面防水层。

5 排水:

1)蓄排水层厚度不应小于5cm。

2)蓄排水材料的粒径宜在4~16mm。

3)蓄排水材料蓄水不宜超过其体积的50%。

4)屋面面积较大时,蓄排水层宜分区设置。每区不宜大于1.0m×1.2m,且至少应有一个排水孔,排水孔处应铺设粗骨料或加格篦。

5)屋面排水口一般应设置两个,有条件的可增设一个溢水口。排水口敞露,做好定期的清洁和疏通工作,严禁覆盖,周围严禁种植植物。

6 过滤层:蓄排水层上应设置过滤层。

1)过滤层的总孔隙度不宜小于65%。

2)过滤层应有一定的坚固性。

3)过滤材料接缝搭接不宜小于20cm。

7 基质层:

1)栽培基质的重量应在荷载允许范围内,最大持水量时的容重宜小于1.2g/cm3。

2)栽培基质的最小厚度应符合下表的要求。

植物类型栽培基质厚度(cm)

草坪植物15

小灌木30

大灌木45

浅根乔木60

深根乔木90

8 植物选择:选用浅根性、抗风、耐干燥,生长缓慢的植物材料。

9 灌溉:

1)应充分利用自然降水,做到人工浇灌与自然降水相结合。

2)必须有灌溉设施,宜采用喷滴灌方式。

3)可安装蓄水装置,收集雨水或灌溉水,过滤后循环利用。

4)喷灌水不超过种植边界,不超过屋面防水层在墙上的高度。

5)充分浇灌后,应及时关闭浇灌设施。

10 防风:在树木周边采用固定根部措施,以扩大根系固土作用。屋顶绿化宜设置在高度18

米以下的建筑屋面上。

1.5.5 垂直绿化:

1 垂直绿化植物材料的选择,必须考虑不同习性的攀缘植物对环境条件的不同需要;并根据

攀缘植物的观赏效果和功能要求进行设计。应根据不同种类攀缘植物本身特有的习性,选择与创造满足其生长的条件。

2 应根据种植地的朝向选择攀缘植物。东南向的墙面或构筑物前应种植以喜阳的攀缘植物为

主;北向墙面或构筑物前,应栽植耐荫或半耐荫的攀缘植物;在高大建筑物北面或高大乔木下面,遮荫程度较大的地方种植攀缘植物,也应在耐荫种类中选择

3 应根据墙面或构筑物的高度来选择攀缘植物。

4 应尽量采用地栽形式。种植带宽度50-100cm,土层厚50cm,根系距墙15cm,株距50-100cm

为宜。容器(种植槽或盆)栽植时,高度应为60cm,宽度为50cm,株距为2m。容器底部应有排水孔。

5 植物幕墙垂直绿化:

1)墙面种植槽的设计包括:砌带种植槽的砌块、预制钢筋混凝土种植槽、砌筑墙体时固定好支撑、主体竣工后在墙面固定支撑等。

2)种植槽基质构成分为(从下至上):

A)蓄水层——为吸水性强的多孔材料,如炉渣、膨胀珍珠岩、陶粒等;

B)过滤层——主要功能是调节植被的水分,使水分迅速渗至蓄水层,一般为2层卵石层;

C)基质层——耕作土壤与松散物的混合。

2 建筑设计

目次

2.1 建筑外围护结构 14 2.2 遮阳设计 14 2.3 日照与采光 15 2.4 自然通风 16 2.5 隔声降噪 16 2.6 室内空气质量 18 2.7 无障碍设计 18 2.8 建筑节材 19 2.9 垃圾收集系统 20 2.10 创新设计 20

2.1 建筑外围护结构

2.1.1 节能目标应满足国家和天津市的节能设计标准,如果节能目标高于国家和天津市标准,应

计算节能率以判断其是否可以达到优选项标准。

2.1.2 控制体型系数及窗墙比达到节能设计标准的要求,尽量避免在北向、西向设置大面积玻璃

窗。

2.1.3 外墙的保温

1 应选用外墙外保温或夹芯保温体系。

2 外墙可采用设置通风间层的措施。

3 夹芯保温外墙上的钢筋混凝土梁、板处, 应采用保温措施。

4 外墙外保温的窗户周边及墙体转角等应力集中部位应增设加强网,防止裂缝。

5 非采暖房间与采暖房间的隔墙应设置保温层。

2.1.4 屋面的设计

1 平屋面宜选用倒置式屋面做法。

2 平屋面可以选用浅色屋面体系或热反射型涂料,以改善顶部室内空间热环境。

3 住宅屋面宜考虑通风降温措施,坡屋顶宜设置阁楼层,平屋顶宜设置架空层。

4 可以考虑屋顶绿化等措施来达到隔热降温的效果。

2.1.5 地面、楼面的保温

1 地下室为车库等不采暖房间时应在地下室顶板设置保温层。

2 首层架空的建筑应在架空顶板设置保温层。

2.1.6 外窗、幕墙的热工性能

1 外窗,幕墙的气密性应分别达到《建筑外窗气密性性能分级及其检测方法》GB7107规定的4

级要求,幕墙达到《建筑幕墙物理性能分级》GB/T15225-94中规定的气密性标准的3级要求。

2 外窗的开启方式应注意保证建筑的气密性,可以选用平开、上悬等形式,尽量避免选用推

拉形式。

3 外窗或幕墙与外墙之间缝隙应用发泡聚氨酯等保温、密封材料填实。

4 玻璃幕墙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可考虑设置呼吸式玻璃幕墙。

2.1.7 阻止热桥,避免结露的措施

1外墙出挑构件及附墙部件等热桥部位应保证保温层闭合;

2 窗口外侧四周墙面应用保温材料处理。

3 铝合金窗和幕墙应选用断桥隔热型材。

2.2 遮阳设计

2.2.1 玻璃的遮阳性能

1南向、西向外窗宜选用低辐射镀膜(Low-E)玻璃。

2 玻璃幕墙宜选用低辐射镀膜(Low-E)玻璃。

2.2.2 固定式外遮阳

1 南向宜设置水平遮阳,挑出宽度根据节能计算确定。

2 西向宜设置竖向等遮阳形式。

2.2.3 可调节式外遮阳

1 如果条件允许,外窗、玻璃幕墙或玻璃采光顶可以使用可调节式外遮阳。设置部位可优先

考虑西向、玻璃采光顶、南向。

2.2.4 利用绿化植物进行遮阳

1 在进行景观设计时宜考虑在建筑物的南向与西向种植高大乔木,利用绿化植物对建筑进行

遮阳。

2 可以考虑在外墙下种植攀缘植物,利用攀缘植物进行遮阳。

2.3 日照与采光

2.3.1 规划与建筑单体设计时,应使用日照软件模拟进行日照判断,应满足《城市居住区规划设

计规范》GB50180中有关建筑日照标准的要求。

2.3.2 建筑设计时,应进行窗地面积比计算,窗地面积比较小时,需进行该房间的采光系数计算,

以满足《建筑采光设计标准》GB50033-2001的要求。

1 卧室、起居室(厅)、书房、厨房应有外窗,房间的采光系数应不低于1%。

2 办公、宾馆类建筑75%以上的主要功能空间室内采光系数应不低于2%。主要功能空间不包

括储藏室、机房、走廊和楼梯间、卫生间及其他使用率低的附属房间,也不包括阳光会妨碍工作的房间。

3 学校教室、图书馆阅览室、会议厅、医院诊室的室内采光系数应不低于2%。

4 旅馆客房、博物馆展厅的室内采光系数应不低于1%。

2.3.3 宜采用加强自然采光的措施

1 采用中庭、天井、屋顶天窗等加强室内自然采光。

2 在外窗设置反光板、散光板,将室外光线反射到进深较大的室内空间。

3 无自然采光的大空间室内,尤其是儿童活动区域、公共活动空间,可使用导光管技术,将

阳光从屋顶引入。

2.3.4 地下空间的自然采光,可节省白天照明能耗,创造健康的光环境。

1 将地下室设计成半地下室,直接开窗采光通风。

2 在地下室设计下沉式庭院,或使用窗井、采光天窗来自然采光。要注意设计好排水、防漏。

3 上面无地上建筑的地下车库,可采用导光管引进自然光。当地下车库的覆土厚度达到3米

以上时,使用镜面反射式导光管效率较低,不宜采用。光纤导光系统成本较高,可少量使用。

2.3.5 在建筑平面设计时,应使主要空间开窗具有良好的视野,并注意避免不同空间的视线干扰。

尤其是居住建筑要避免户间的视线干扰。

2.4 自然通风

2.4.1 在建筑朝向设计时,根据中新生态城风玫瑰图,使建筑长面尽量迎向夏季主导风向南向或

东向,避开冬季主导风向(西北向),以有利于夏季和过渡季节自然通风。人流入口和室外商业街应避开冬季主导风向。

2.4.2 窗户开启面积

1 住宅的卧室、起居室(厅)、书房等居住空间通风开口面积不小于该房间地板面积的5%。

2 公共建筑的外窗尽量多设置开启扇,可开启面积应不小于外窗总面积的30%。商业、博物

馆和一些工业建筑中有特别功能要求的场所可不受此限。

2.4.3 窗户开启方式与位置

1 尽量使用平开窗,有条件的使用内开内倒窗。

2开窗位置应有利于形成穿堂风。高层建筑应考虑风速过高带来的影响。

3 开窗位置尽量选在周围空气清洁、灰尘较少、室外空气污染小的地方。

2.4.4 宜采用促进自然通风的措施

1 建筑中采用诱导气流方式,如导风墙、拔风井、太阳能烟囱等,促进建筑内自然通风。

2 设有中庭的建筑在适宜季节利用烟囱效应引导热压通风,从中庭底部从室外进风,从中庭

顶部排出;在冬季应严密封闭,白天充分利用温室效应。

3 住宅建筑中使用新风微循环系统,用较少的能耗实现健康的自然通风。

4 通过以上措施,应达到在自然通风的条件下,主要功能房间换气次数不低于2次/h。

2.4.5 地下空间(如地下车库、超市)的自然通风,可提高地下空间品质,节省通风设备。

1 将地下室设计成半地下室,直接开窗采光通风。

2 地下室局部设置下沉式庭院,同时增加了绿化率,丰富了景观空间。

3 地下室设置通风井、窗井来自然通风。

2.4.6采用数值模拟技术定量分析风压和热压作用在不同区域的通风效果,综合比较不同建筑设

计及构造设计方案,确定最优自然通风系统方案。

2.5 隔声降噪

2.5.1 背景噪声控制

1 总平面设计时,可将对噪声不敏感的建筑物排列在小区外围,以形成声屏障,交通干线不

应贯穿小区。

2 条件许可时,宜将噪声源设置在地下。

3 建筑如果离城市主干道较近,应加强墙体、窗户的隔声性能,可使用阳台板、广告牌等阻

隔交通噪声。

4 建筑平面布局时应避免高噪声级的空间与对噪声敏感的房间相邻。如电影院、卡拉OK、健

身、空调机房、电梯机房等高噪声级的空间不与办公、卧室等有安静要求的房间相邻。

5 选用低噪声设备,在系统、设备、管道(风道)和机房采用有效的减振、隔震、消声措施,

选用低噪声灯具。

6 住宅、学校、医院、旅馆建筑的室内背景噪声应符合《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GBJ118-88

中室内允许噪声级的二级要求。《商场(店)、书店卫生标准》GB9670中规定商店室内噪声应不大于60dB。

2.5.2 墙体隔声

1 隔墙、楼板的空气声隔声应符合《民用建筑噪声设计规范》GBJ118-88的要求:

建筑类别间隔部位计权隔声量RW(dB)

特级一级二级三级

住宅学校分户墙,楼板

隔墙,楼板

/ ≥50 ≥45 ≥40

医院病房/病房

病房/有噪声房间

手术室/病房

手术室/有噪声房间

听力测试市围护结构

≥45

≥50

≥50

≥50

≥40

≥50

≥45

≥50

≥35

≥45

≥40

≥45

≥50

旅馆客房/客房

客房/走廊(含门)

客房外墙(含窗)≥50

≥40

≥40

≥45

≥40

≥35

≥40

≥35

≥25

≥40

≥35

≥20

2 应保证高噪声级空间的墙体隔声≥50dB。

3 宾馆客房与客房间隔墙、客房与走廊间隔墙(包括门)的空气声隔声性能应满足GBJ118

中的一级要求。

4 宾馆客房外墙(包含窗)的空气声隔声性能满足GBJ118中的一级要求。

5 住宅、学校、医院的空气声隔声性能应满足GBJ118中的二级要求。

2.5.3 楼板撞击声隔声

1 楼板撞击声隔声应符合《民用建筑噪声设计规范》GBJ118-88中的要求:

建筑类别楼板部位计权标准化撞击声压级(dB)

特级一级二级三级

住宅分户间楼板- ≤65 ≤75 ≤75

学校有特殊安静要求的房

间与一般教室之间

- ≤65 - -

一般教室与产生噪声

的活动室之间

- - ≤65 -

一般教室与教室之间- - - ≤75

医院病房与病房之间- ≤65 ≤75 ≤75 病房与手术室之间- - ≤75 ≤75 听力测试室上部楼板- ≤65 ≤65 ≤65

旅馆客房层间楼板≤55 ≤65 ≤75 ≤75

客房与各种有振动房

≤55 ≤55 ≤65 ≤65

间之间的楼板

2 加强撞击声隔声性能设计,可采用浮筑楼板、弹性吊顶、阻尼板等措施。

3 宾馆客房层间楼板、客房与各种有振动源的房间之间的楼板撞击声隔声性能应满足GBJ118

中的一级要求。

4 住宅、学校、医院的楼板撞击声隔声性能应满足GBJ118中的二级要求。

2.5.4 办公、商业等建筑的室内设计时,使用吸声顶棚降低人为噪声。在容积大于400m3且流动

人员人均占地面积小于20m2的室内空间,吸声顶棚面积应不小于顶棚总面积的75%。2.6 室内空气质量

2.6.1 所有建筑材料的放射性、有害物质的检测报告应符合以下国家标准:

1 GB6566-2001建筑材料放射性核素限量

2 GB18580-2001室内装饰装修材料人造板及其制品中甲醛释放限量

3 GB18581-2001室内装饰装修材料溶剂木器涂料中有害物限量

4 GB18582-2001室内装饰装修材料内墙涂料中有害物质限量

5 GB18583-2001室内装饰装修材料胶粘剂中有害物质限量

6 GB18584-2001室内装饰装修材料木家具中有害物质限量

7 GB18585-2001室内装饰装修材料壁纸中有害物质限量

8 GB18586-2001 室内装饰装修材料聚氯乙烯卷材地板中有害物质限量

9 GB18587-2001室内装饰装修材料地毯,地毯衬垫及地毯用胶粘剂中有害物质释放限量

10 GB18588-2001室内装饰装修材料混凝土外加剂释放氨的限量

2.6.2 室内游离甲醛、苯、氨、氡和TVOC等空气污染物浓度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工程

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GB 50325-2001中的有关规定:氡≤400Bq/m3,游离甲醛≤

0.12mg/m3,苯≤0.09mg/m3,氨≤O.5mg/m3,TVOC≤0.6mg/m3,检测条件(甲醛、苯、

氨、TVOC四项)是关闭门窗1小时后进行。

2.6.3室内装修污染物控制

1 在室内装修设计时,宜进行综合污染物含量计算,避免过度装修。

2 少用人造板材、胶粘剂、壁纸、化纤地毯等。

3 禁止使用无合格报告的人造板材、劣质胶水等不合格产品。

4 确认使用的每种胶粘剂、密封剂、油漆、涂料、地毯都有明确的易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限

制说明。

5 确认木质和家用纤维产品没有添加甲醛树脂。

2.6.4 公共建筑提供带有独立通风系统的单独的吸烟室。

2.7 无障碍设计

2.7.1 建筑设计时,各部位的设计应符合《城市道路与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JGJ50-2001的规

定:

1建筑的主要入口应设置无障碍坡道或无障碍入口,商场、医院宜采用无障碍入口。

2一层以上公共建筑设置至少一部无障碍电梯;

3公共区域设计无障碍厕所或无障碍厕位。

4公共区域室内设计时,设置无障碍标识。

2.8 建筑节材

2.8.1 确定简约、朴素的建筑造型风格,无大量装饰构件。

1 慎重确定建筑造型风格,尽量避免采用西洋古典、中国古典等造型风格、避免使用无实际

用途、纯属装饰的大屋顶、亭子、西洋柱式等。

2 作为装饰的飘板、格栅、构架等建筑构件应结合遮阳、导风等功能进行设计,或结合太阳

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利用进行设置,尽量减少纯装饰构件的使用。

3 建筑物女儿墙高度应不超过规范要求的2倍。

4 控制非节能双层外墙(含幕墙)的使用量占外墙总量的20%以下。

2.8.2 促进建筑材料的循环利用

1 可再循环利用材料

墙体材料(包括外墙、内墙)应尽量使用加气混凝土、石膏等可再循环利用材料,以保证可再循环利用材料的比例达到10%以上。

2 室内灵活隔断的使用

公共建筑考虑到室内分隔的灵活性,因尽量使用轻钢龙骨石膏板等可重复利用的灵活隔断。

2.8.3 利用以废弃物为原料生产的建材,保证使用性能,符合安全、环保相关要求,种类要求为

一种以上,废弃物为原料生产的建材占同类建材的比例大于30%。

1 墙体材料:可考虑采用煤矸石、粉煤灰、脱硫石膏等废弃物为原料生产的墙体材料。

2 装饰材料:可以考虑使用麦秸秆等制作的装饰材料。

3 保温材料:可以考虑使用废纸等为原料制成的保温材料。

4 设备管材:可以考虑使用废弃塑料制作的设备管材。

2.8.4 增加工业化产品的使用、减少现场作业。

1 建筑用的现浇混凝土应全部选用预拌混凝土。

2 砌筑、抹面砂浆必须全部选用商品砂浆。

2.8.5 地方材料(500km以内)的使用

1 当结构形式为钢结构时:

1) 钢材优先选用地方材料

2) 楼板、屋面的混凝土、彩钢板等优先选用地方材料

3) 外墙的板材优先使用地方材料

天津生态城——城市设计

生态文明,绿色设计 ——《天津生态城》城市设计案例分析 摘要: 构建生态城市是在工业社会引起大量环境问题的情况下,对城市规划与建设的有益探索。国内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很快,中新天津生态城是目前中国投资最多、规模最大的生态城建设项目。本文从人口、资源、环境三方面入手,通过文献参考以及实地考察,充分了解生态城现状并进行分析。发现周边环境对于生态城的影响、盐碱地的改造成本过高而可持续性不强、交通不便、生态城入住率不高和公众参与热情不高等并提出可用策略。 The construction of ecological city is caused by a large number of environmental problems in the industrial society under the condition of beneficial exploration to the urban planning and construction. Although the domestic late start but the development is very fast, the new Tianjin eco city is currently China's largest investment, the largest eco city construction project. This paper from the three aspects of population,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through the literature reference and on-the-spot investigation, to fully understand the status quo of eco city. Found that the influence of surrounding environment for the eco city renovation cost saline high sustainability is not strong, traffic inconvenience, eco city, the occupancy rate is not high and the public participation enthusiasm is not high and put forward strategies. 关键词:中新天津生态城,人口,资源,环境 一前言 1.1选题背景与意义 随着经济的发展,工业文明的高度集中使得环境问题越来越成为阻碍世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各国对于建设生态城市的探索一直在不断进行。在高速发展的背后,生态城内部人口、资源、环境究竟发展如何,用什么样的方式在发展,存在什么样的问题,成为许多关注生态城建设的学者所关心的。 本文选择对中新天津生态城的建设现状进行研究,尤其从人口、资源、环境三方面来具体总结生态城的目前建设状况,从中汲取有益经验,发现问题,并及时提出解决对策,给中新天津生态城的进一步发展完善建言献策。不论是从理论上,还是从实践上,甚至是从研究方法上,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2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从1971年开始就已经提出生态城市的概念和思想,并且在全世界范围内生态城市建设得到了广泛研究与实践。目前国外已经有不少的城市取得了建设生态城市的经验与效果并且,开发趋势已经从传统的小城镇延伸到一些开发时间较长、城市空间较大、产业形态复杂的国际大都市

中新天津生态城建设案例研究

中新生态城建设案例研究 晓山 中新生态城是中国、新加坡两国政府战略性合作项目,生态城的建设显示了中新两国政府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加强环境保护、节约资源和能源的决心,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提供积极的探讨和典型示。 1.区位及自然条件 选址用地区位优势明显,距中心城区45公里,距150公里,距50公里,距滨海新区核心区15公里,距滨海国际机场40公里,距港20公里,距妃甸工业区30公里,便于利用各种城市资源。选址用地东临正在建设的北疆电厂循环经济示区,北接汉沽老城,西南为滨海新区核心区(包括经济技术开发区、港、港保税区和正在规划建设的滨海中心商务商业区)。选址具有良好的城市和产业依托。

中新生态城区位图从自然条件来看,选址地三分之一是废弃的盐田,三分之一是有污染的水面,三分之一盐渍化荒地,水质性缺水,自然条件恶劣。 2.1第一阶段 该阶段始于2007年4月,至2007年9月。依据中方确定的中

新生态城的“四项要求”和选址“两条原则”,明确选址。具体事件时序如下: 2007年4月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会见来访的新加坡国务资政吴作栋,共同商议在中国合作建设一座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谐型的生态城市,作为中国其他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样板。 2007年7月9-12日,国务院副总理吴仪访问新加坡,提出中新合作建设生态城的“四项要求”和选址的“两条原则”:体现资源约束条件下建设生态城市的示意义,以非耕地为主,选在水资源缺乏地区;靠近中心城市,依托大城市交通和服务优势,节约基础设施建设成本。按照这一要求,乌鲁木齐、、、四个城市被列为备选城市推荐给新方。 2007年7月25日,市专门成立生态城选址工作领导小组,具体工作由市规划局牵头。 2007年8月,新加坡国家发展部、驻华大使考察生态城选址。 2007年9月,国务院秘书二局转来国务院领导同志对《关于滨海新区需要国务院有关部门帮助解决的问题》的批示,原则同意在滨海新区建设生态城。 2007年10月2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市委书记高丽,市长戴相龙听取与新方会谈相关筹备情况汇报。会议要求务必明确生态城概念和建设标准,并提出会谈的原则和方向。 2007年11月10日,建设部部长汪光焘主持召开第143次常

中新天津生态城案例研究

中新天津生态城案例研究 园区简介: 中新天津生态城是中国、新加坡两国政府战略性合作项目,是继苏州工业园之后两国合作的新亮点。生态城市的建设显示了中新两国政府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加强环境保护、节约资源和能源的决心,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提供积极的探讨和典型示范。生态城位于中国国家发展的重要的战略区域——天津滨海新区范围内,毗邻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天津港、海滨休闲旅游区,地处塘沽区、汉沽区之间,距天津中心城区45公里,距北京150公里,总面积约31.23平方公里,规划居住人口35万。该项目于2008年9月启动。 主要措施: 第一,坚持生态理念和原则选址,变废为宝,借力发展。生态城选址有两条原则:一是要体现资源约束条件下建设生态城的示范意义,特别要以非耕地为主,在水资源匮乏地区建设(中新天津生态城地处盐碱地,1/3为水面,1/3为荒滩,属于缺水地带;人口稀少,原住居民约2000人)。二是与中心城区的距离控制恰当,既不能太近,又不能太远,要依托大城市交通、服务各方优势,节约生态城的基础设施建设成本(生态城距离天津中心城区45公里,距离北京150公里)。这样选址的结果即是让闲置无用的盐碱地变成可供给35万人生活工作的生态新城;并借助中心城区的资源发展为一座功能齐全的独立新城。 第二,构建多级生态社区,让生活工作便捷舒畅。中新天津生态城总体规划根据生态型规划理念和我国社区管理要求,结合新加坡“邻里单元”理念,形成了符合生态城示范要求的“生态社区模式”,包括基层社区、居住社区、综合片区三级。这一模式既能满足人们的日常医疗卫生、文化体育、商业服务的需求,也能使之触及高一级的管理、服务设施和公共绿地。

中新天津生态城总体规划样本

中新天津生态城总体规划 ( 征求意见稿) 一、前言 11月18日,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和新加坡总理李显龙共同签署《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与新加坡共和国政府关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一个生态城的框架协议》, 国家建设部与新加坡国家发展部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与新加坡共和国政府关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一个生态城的框架协议的补充协议》, 确定中国和新加坡政府合作建设中新天津生态城。这是两国政府改进生态环境、建设生态文明的战略性合作项目, 是继苏州工业园之后两国合作的新亮点, 显示了中新两国政府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加强环境保护、节约资源和能源的决心。生态城应实现人与人和谐共存、人与经济活动和谐共存、人与环境和谐共存。生态城建设管理的模式应能复制、能实行、能推广, 成为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典范。按照两国协议, 中新天津生态城将借鉴新加坡先进经验, 在城市规划、环境保护、资源节约、循环经济、生态建设、可再生能源利用、中水回用、可持续发展以及促进社会和谐等方面进行广泛合作。 中新天津生态城总体规划由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天津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和新加坡市区重建局设计团队分别编制, 经过综合汇总后形成规划方案, 并经国内外知名专家论证和天津市规划委员会审议经过。 4月8日, 中新天津生态城联合工作委员

会在新加坡召开第二次会议, 审议并经过了中新天津生态城总体规划。联委会决定中新双方分别在两国进行公示, 广泛征询民众意见, 待修改完善后, 报天津市人民政府批准。 真诚欢迎社会各界对中新天津生态城总体规划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二、选址情况 中国政府关于生态城建设的”四项要求”: 一是必须突出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 二是要符合中国有关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要求; 三是要有利于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四是要坚持政企分开。 生态城选址的两条原则: 一是要体现资源约束条件下建设生态城市的示范意义, 特别是要以非耕地为主, 在水资源缺乏

中新天津生态城总体规划

中新天津生态城总体规划 (征求意见稿) 一、前言 2007年11月18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和新加坡总理李显龙共同签署《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与新加坡共和国政府关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一个生态城的框架协议》,国家建设部与新加坡国家发展部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与新加坡共和国政府关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一个生态城的框架协议的补充协议》,确定中国和新加坡政府合作建设中新天津生态城。这是两国政府改善生态环境、建设生态文明的战略性合作项目,是继苏州工业园之后两国合作的新亮点,显示了中新两国政府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加强环境保护、节约资源和能源的决心。生态城应实现人与人和谐共存、人与经济活动和谐共存、人与环境和谐共存。生态城建设管理的模式应能复制、能实行、能推广,成为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典范。按照两国协议,中新天津生态城将借鉴新加坡先进经验,在城市规划、环境保护、资源节约、循环经济、生态建设、可再生能源利用、中水回用、可持续发展以及促进社会和谐等方面进行广泛合作。 中新天津生态城总体规划由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天津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和新加坡市区重建局设计团队分别编制,经过综合汇总后形成规划方案,并经国内外知名专家论证和天津市规划委员会审议通过。2008年4月8日,

中新天津生态城联合工作委员会在新加坡召开第二次会议,审议并通过了中新天津生态城总体规划。联委会决定中新双方分别在两国进行公示,广泛征询民众意见,待修改完善后,报天津市人民政府批准。 真诚欢迎社会各界对中新天津生态城总体规划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二、选址情况 中国政府关于生态城建设的“四项要求”:一是必须突出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二是要符合中国有关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要求;三是要有利于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四是要坚持政企分开。 生态城选址的两条原则:一是要体现资源约束条件

生态导向型控制性详细规划以中新天津生态城控制性详细规划为例

“生态导向”型控制性详细规划 ——以中新天津生态城控制性详细规划为例 陈畅 周长林 摘 要:中新天津生态城在“生态文明”的宏观背景下,进行了总体规划的编制,体现了“宜居城市”、“紧凑城市”等生态城市理念。控制性详细规划在对总体规划的贯彻和深化的基础上,明确了生态城的城市骨架和“生态导向”的控制指标体系。本文主要阐述在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的过程中,对“生态导向”理念量化和细化的过程,论述了“生态导向”的引导与控制,并总结了“生态导向”型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特征。 关键词:生态导向;控制性详细规划 1.“生态导向”的涵义 现有城市规划思想的出发点无不在于解决城市发展中已出现的问题,满足城市发展过程中各种需求,是“需求导向”型城市规划。但是,在城市的快速发展与空间急剧扩张的过程中,单纯满足人类需求会驱使人们只注重眼前利益,忽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于是出现环境恶化、资源浪费、交通拥挤、绿地减少、公共设施缺乏等一系列城市问题。“生态导向”型城市规划出于维护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人类社会的和谐发展,从生态的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通过规划和谐的生产消费关系,社会结构关系,以及文化价值理念,构建生态、和谐、可持续发展的城市。 “生态导向”中的“生态”突破了生物学范畴,包含了社会、自然、经济的复合协调与可持续发展的含义,强调的是人与自然的互惠共生,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谐。“生态导向”改变了现有的生产消费观念,并与传统价值观有本质区别,它倡导以社会、自然、经济和谐为基础的可持续发展。和谐共生、协调发展是“生态导向”的根本出发点。 2.生态城控规的“生态导向” 2.1生态城控规“生态导向”的缘起 2.1.1生态文明背景下“生态导向”是城市规划的趋势

天津中新生态城总体规划【详细版】

天津中新生态城 重大意义 中新天津生态城是中国、新加坡两国政府战略性合作项目,是继苏州工业园之后两国合作的新亮点。生态城市的建设显示了中新两国政府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加强环境保护、节约资源和能源的决心,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提供积极的探讨和典型示范。 胡锦涛主席指出:生态城建设体现了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李光耀资政说:生态城将把新中长期合作推向一个新高点。吴作栋资政说:新方希望同中方共同推动天津生态城建设。温家宝总理指出:生态城建设起点要高,设计要高瞻远瞩,符合人民节约资源、能源和保护环境的愿望,成为留给后人的一笔财富。新加坡总理李显龙指出:生态城是新中合作一个新的里程碑,生态城的构想是打造一个社会和谐、重视环保和讲求资源节约的城市。 背景 2007年4月,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会见新加坡国务资政吴作栋时,共同提议在中国合作建设一座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谐型的城市。2007年7月,吴仪副总理访问新加坡,与新方进一步探讨了生态城选址和建设原则。随后,国家有关部委对天津等多个备选城市进行反复比选和科学论证,在征求新加坡国家发展部的意见后,于9月底初步认定生态城选址在天津滨海新区。2007年11月18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和新加坡总理李显龙共同签署《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与新加坡共和国政府关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一个生态城的框架协议》。国家建设部与新加坡国家发展部签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与新加坡共和国政府关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一个生态城的框架协议的补充协议》。协议的签订标志着中国――新加坡天津生态城的诞生。 按照两国协议,中新天津生态城将借鉴新加坡的先进经验,在城市规划、环境保护、资源节约、循环经济、生态建设、可再生能源利用、中水回用、可持续发展以及促进社会和谐等方面进行广泛合作。为此,两国政府成立了副总理级的“中新联合协调理事会”和部长级的“中新联合工作委员会”。中新两国企业分别组成投资财团,成立合资公司,共同参与生态城的开发建设。新加坡国家发展部专门设立了天津生态城办事处,天津市政府于2008年1月组建了中新天津生态城管理委员会。至此,中新天津生态城拉开了开发建设序幕。 选址

中新天津生态城档案归档指南

归档范围与排列顺序

注:1、有特殊要求的工程,可据实增加内容在相应的类别中。 2、建设单位在办理建设工程档案正式验收时,除向生态城档案室移交纸质档案外,要求移交与纸质目录相同的城建档案电子目录和工程定标文件、经济、技术签证、工程决算文件及声像档案的刻录光盘。 3、施工单位提供施工过程的所有变更文件和工程预决算。 4、增加新技术、新工艺及新材料的检验报告、验收合格证及安全检验报告及相应质量控制资料。

附件A: 质量控制与安全功能文件 第一部分建筑安装工程归档文件 一、桩基质量控制文件及竣工图 1、分包合同、企业资质、管理人员名单、施工方案、开工报告 2、图纸会审、设计变更、工程洽商记录 3、原材料的出厂质量证明书、检验报告、成品半成品合格证 4、原材料的复试报告(水泥、砂、石、钢材等) 5、预拌混凝土出厂质量证明书、砼配合比、碱含量、28天补报混凝土强度) 6、成品桩出厂质量证明书 7、混凝土试块试验报告汇总表 8、混凝土抗压强度试验报告 9、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表 10、混凝土抗渗试验报告 11、隐蔽工程检查验收记录 12、桩基施工记录 13、复合地基工程施工验收记录 14、桩基工程施工验收记录 15、地基承载力检测报告 16、桩基检测报告 17、------分项质量工程验收记录 18、------分部(子分部)工程验收记录

19、定位测量放线、水准点引测(经过)记录、技术复核记录A-J4-1 20、桩位偏移图及表 22、桩基工程竣工图 二、钢结构质量控制文件 1、钢结构子分部工程开工报告 2、分部(子分部)工程施工方案 3、首次采用的钢材和焊接材料出厂前的焊接工艺评定报告 4、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试验研究资料和施工方法 5、设计图纸会审、变更及洽商记录 6、钢结构构件出厂合格证 7、钢材质量证明书或检验报告 8、安装所采用焊接材料的质量证明书 9、高强度螺栓连接副的质量证明书及复检报告 10、安装所采用的涂料质量证明书或检验报告 11、防火涂料的质量证明书或检验报告 12、高强度螺栓连接摩擦面抗滑移系数试验报告 13、设计要求做强度试验构件的试验报告 14、一级、二级焊缝超声波无损探伤检测报告 15、施工记录 ⑴、隐蔽工程验收记录 ⑵、高强度螺栓安装连接检查记录 ⑶、焊缝外观检查记录和实测记录

中新生态城发展背景报告

天津中新生态城发展报告 意义: 中新天津生态城是中国、新加坡两国政府战略性合作项目,是继苏州工业园之后两国合作的新亮点。生态城市的建设显示了中新两国政府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加强环境保护、节约资源和能源的决心,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提供积极的探讨和典型示范。 胡锦涛主席指出:生态城建设体现了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李光耀资政说:生态城将把新中长期合作推向一个新高点。吴作栋资政说:新方希望同中方共同推动天津生态城建设。温家宝总理指出:生态城建设起点要高,设计要高瞻远瞩,符合人民节约资源、能源和保护环境的愿望,成为留给后人的一笔财富。新加坡总理李显龙指出:生态城是新中合作一个新的里程碑,生态城的构想是打造一个社会和谐、重视环保和讲求资源节约的城市。 背景: 2007年4月,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会见新加坡国务资政吴作栋时,共同提议在中国合作建设一座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谐型的城市。2007年7月,吴仪副总理访问新加坡,与新方进一步探讨了生态城选址和建设原则。随后,国家有关部委对天津等多个备选城市进行反复比选和科学论证,在征求新加坡国家发展部的意见后,于9月底初步认定生态城选址在天津滨海新区。2007年11月18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和新加坡总理李显龙共同签署《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与新加坡共

和国政府关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一个生态城的框架协议》。国家建设部与新加坡国家发展部签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与新加坡共和国政府关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一个生态城的框架协议的补充协议》。协议的签订标志着中国――新加坡天津生态城的诞生。 按照两国协议,中新天津生态城将借鉴新加坡的先进经验,在城市规划、环境保护、资源节约、循环经济、生态建设、可再生能源利用、中水回用、可持续发展以及促进社会和谐等方面进行广泛合作。为此,两国政府成立了副总理级的“中新联合协调理事会”和部长级的“中新联合工作委员会”。中新两国企业分别组成投资财团,成立合资公司,共同参与生态城的开发建设。新加坡国家发展部专门设立了天津生态城办事处,天津市政府于2008年1月组建了中新天津生态城管理委员会。至此,中新天津生态城拉开了开发建设序幕。 选址原则: 按照两国政府确定的必须依法取得土地、不占耕地、节地节水、实现资源循环利用,有利于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原则,选址于自然条件较差、土地盐渍、植被稀少、环境退化、生态脆弱且水质型缺水的地区。 同时,选址考虑有大城市依托,基础设施配套投入较少,交通便利,有利于生态恢复性开发。 指标体系: 中新天津生态城指标体系依据选址区域的资源、环境、人居现状,

中新天津生态城管理规定

中新天津生态城管理规定 (征求意见稿)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立法目的)为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与新加坡共和国政府关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一个生态城的框架协议》(以下简称《框架协议》)及其补充协议,推进中新天津生态城(以下简称生态城)的建设,促进滨海新区的开发开放,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结合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法律适用)生态城的规划、建设、开发、运营和管理等活动,应当遵守中国法律、法规和本规定。 第三条(坐落范围)生态城坐落在天津滨海新区。具体范围按照《中新天津生态城总体规划》执行。 第四条(发展定位)生态城是依据中国和新加坡两国政府签订的《框架协议》,通过两国政府在城市规划建设、生态环境保护、资源节约利用等方面的合作,建设成为社会和谐、环境友好、资源节约、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新城。 第五条(发展模式)生态城的发展坚持体制机制创新、先行先试,推进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成为新型城市发展和城市管理模式的示范区。 第六条(建设依据)生态城的开发建设实行规划控制、指标约束、企业运作、政府监管的模式。 生态城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各专项规划和指标体系,是生态城规划、建设和管理的依据,应当严格执行,未经法定程序不得擅自更改。 第七条(产业方向)生态城重点发展房地产、节能环保、循环经济、科技研发、服务外包、物流、创意、金融、会展、旅游等产业。 第八条(政府支持)天津市人民政府(以下简称市政府)及相关部门支持生态城的建设和发展,对生态建设、环保产业及相关技术的应用给予扶植和奖励。

第二章行政管理 第九条(管理主体)生态城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管委会)代表市政府对生态城实施统一行政管理。 管委会依法履行下列职责: (一)组织编制生态城总体规划,经市政府批准后组织实施; (二)组织编制生态城控制性详细规划、各专项规划,并组织实施; (三)组织编制生态城产业发展目录,对投资项目进行审 2批、核准和备案; (四)统一管理生态城的规划、土地、建设、环保、交通、房屋、工商、财政、劳动、文化、教育、卫生、公安、外事、民政等工作; (五)根据市政府授权或有关部门委托,集中行使行政许可权、行政管理权和行政处罚权; (六)在行政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创新上先行先试,制定相应的行政管理规定,检查各类规定的执行情况; (七)履行市政府确定的其他行政管理职责。 第十条(充分授权)管委会应当积极履行政府职责,推进管理创新,健全和完善社会管理机制和公共服务体系。按照统 一、"协调、精简、高效、廉洁的原则,设立相应的行政管理机构。 第十一条(审批创新)生态城行政审批实行一个窗口、集中审批、限时办理、跟踪服务制度。申请人提交申请材料齐全、符合法定形式的,应当即时办理;需要另行核实相关情况的,应当在3个工作日内办结;不符合条件的,应当一次性告知申请人需要修改补正的意见。

中新天津生态城绿色施工技术导则

中新天津生态城绿色施工技术导则(试行) 目录 1.总则 (2) 2.施工规划 (2) 3.施工现场布置 (2) 4.环境保护 (4) 5.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 (6) 6.节水与水源合理利用 (7) 7.节能与能源合理利用 (7) 8.节地与施工用地保护 (8)

1.总则 1.1.为实现中新天津生态城100%绿色建筑的目标,对生态城各项目绿色施工活动进行规 范,特编制《中新天津生态城绿色施工技术导则》。 1.2.绿色施工是为满足生态城绿色建筑要求,在保证质量、安全等基本要求的前提下,通 过科学管理和技术进步,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与减少对环境负面影响,实现四节一环保(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和环境保护) 的施工活动。 1.3.参与生态城建设施工的单位要运用ISO14000和ISO18000管理体系,将绿色施工有关 内容分解到管理体系中,使绿色施工规范化、标准化。 2.施工规划 2.1.施工单位要编制绿色施工方案,在施工组织设计文件中单独成章,或根据需要单独编 制,并按照有关规定进行审批。 2.2.绿色施工方案要有明确的绿色施工技术指标,并满足生态城绿色施工强制性技术要 求。保证完成技术指标的措施要针对性强,具有可操作性。 2.3.绿色施工方案应包括以下内容: (1)环境保护措施,制定环境管理计划及应急救援预案,采取有效措施,降低环境负荷,保护地下设施和文物等资源。 (2)节材措施,在保证工程安全与质量的前提下,制定节材措施。如进行施工方案的节材优化,建筑垃圾减量化,尽量利用可循环材料等。 (3)节水措施,根据工程所在地的水资源状况,制定节水措施。 (4)节能措施,进行施工节能策划,确定目标,制定节能措施。 (5)节地与施工用地保护措施,制定临时用地指标、施工总平面布置规划及临时用地节地措施等。 3.施工现场布置 3.1.施工现场平面布置,应绘制施工总平面图,科学计算用地指标,并经过生态城管委会 批准后,方可实施。 3.2.施工现场平面布置原则 3.2.1.施工现场的施工区、办公区、生活区应当分开设置。各区域应当科学合理布局,并 符合城市环境、卫生、消防安全及绿色施工标准化管理的有关要求。 3.2.2.施工现场布置应充分利用施工场地环境、市政资源条件(动力、交通等),减少临 时设施的重复建设。 3.2.3.施工现场仓库、材料堆场、加工区等布置应尽量靠近已有交通线路或即将修建的正 式或临时交通线路,缩短运输距离。 3.2. 4.施工现场要整洁、美观,与环境保持协调。施工现场外观应符合《中新天津生态城

中新生态城要火了全天津都羡慕

中新生态城要火了!全天津都羡慕!!! ——正文——▼ 中新天津生态城新版形象宣传片?中新生态城真的要火了 不论是城市配套、还是自然风光不论是教育资源、还是旅游玩乐都让全天津人羡慕不已快!看! 教育单是幼儿园生态城目前就已经开园10所了 而!且!都是国内知名品牌!今年年内还将再添3所幼儿园!未来规划建设若干所!完全覆盖整个中新生态城让每一位宝宝都能更便利的上学,接受最好的学前教育 ▼▼▼ 艾毅幼儿园艾毅是目前中国唯一获得多元智能学会认证的 机构。学校拥有多名外教,配有一个藏书丰富的图书馆、一个设施齐全的游泳馆、一个儿童厨艺教室、以及开阔的户外活动场地。是生态城第一所幼儿园,依托生态城国际化平台,充分发挥艾毅教育机构的优质教育资源和品牌优势。 地址| 和韵路1375号 艾毅和风路幼儿园园区总面积为20000平米,配有一个藏书丰富的图书馆、一个设施齐全的游泳馆、一个儿童厨艺教室、以及开阔的户外活动场地。开设6个班级,招生大中小班级幼儿。 地址| 和风路312号

艾毅实验幼儿园 中西方教师全天都会和孩子在一起,潜移默化中渗透教学,大班的时候会开设小学入学准备课程。 地址| 和风路312号(跟艾毅和风路幼儿园同校址) 东方剑桥幼儿园东方剑桥中新生态城幼儿园的办园定位是“普惠不普通、优质有特色”的国际化幼儿园。该园将以“双语言环境下的全人教育”为特色,开设全人主题活动课程、全人习惯养成课程、全人蒙台梭利课程等国际化课程。每班配备一名中文幼儿教师,一名英文幼儿教师,英语的生活化,为幼儿园营造了自然的双语环境。 地址| 和旭路与中天大道交口 海丽达幼儿园海丽达幼儿园是中新天津生态城社会局通过 公开招标、择优选定的一家民办幼儿园,隶属于海丽达国际幼教中心,是一所全日制幼儿园。幼儿园以“希望、成长、爱心、包容、奉献、丰富、信任”为办园理念,以“让入园的幼儿获得健康、快乐的发展”为办园宗旨。于去年12月荣获滨海新区“四星级幼儿园”! 地址| 和风路1179号 海丽达美信幼儿园 隶属于海丽达教育机构,海丽达美信幼儿园,用美好的信念来构建幼儿园。占地面积6000平方米,建筑面积4200平方米。设计规模12个班,可容纳幼儿360人。去年9月开园。

天津滨海新区中新天津生态城管理规定

天津市人民政府令 第13号 《中新天津生态城管理规定》已于2008年9月8日经市人民政府第14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08年9月28日起施行。 市长黄兴国 二○○八年九月十七日 中新天津生态城管理规定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与新加坡共和国政府关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一个生态城的框架协议及其补充协议,推进中新天津生态城的建设和发展,促进滨海新区开发开放,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结合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中新天津生态城(以下简称生态城)的规划、建设、开发、运营和管理等活动,应当遵守中国法律、法规和本规定。 第三条生态城坐落在天津滨海新区。具体范围按照生态城总体规划执行。 第四条生态城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与新加坡共和国政府关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一个生态城的框架协议,通过两国政府在城市规划建设、生态环境保护、资源节约利用等方面的合作,建设成为经济蓬勃、社会和谐、环境友好、资源节约、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新城。 第五条生态城的发展坚持体制机制创新、先行先试,推进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成为新型城市发展和城市管理模式的示范区。 第六条生态城的开发建设实行规划控制、指标约束、企业运作、政府监管的模式。 生态城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各专项规划和指标体系,是生态城规划、建设和管理的依据,应当严格执行,未经法定程序不得擅自更改。 第七条生态城重点发展符合节能环保、循环经济要求的房地产、科技研发、服务外包、物流、创意、金融、商贸、会展、旅游等产业。

第八条市人民政府及相关部门支持生态城的建设和发展,对生态建设、节能环保产业及相关技术的应用给予扶持和奖励。 第二章行政管理 第九条中新天津生态城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生态城管委会)代表市人民政府对生态城实施统一行政管理。 生态城管委会依法履行下列职责: (一)组织编制生态城总体规划,经市人民政府批准后组织实施; (二)组织编制生态城控制性详细规划、各专项规划,经批准后组织实施; (三)组织编制生态城产业发展目录,对投资项目进行审批、核准和备案; (四)根据市人民政府授权或有关部门委托,集中行使行政许可、行政处罚等行政管理权; (五)统一管理生态城的规划、土地、建设、环保、交通、房屋、工商、公安、财政、劳动、民政、市容环卫、市政、园林绿化、文化、教育、卫生等公共管理工作; (六)在行政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创新上先行先试,制定相应的行政管理规定,检查各类规定的执行情况; (七)协调配合税务、外汇等有关管理部门的管理工作; (八)履行市人民政府确定的其他行政管理职责。 第十条生态城管委会应当积极履行政府职责,推进管理创新,健全和完善社会管理机制和公共服务体系。按照统一、协调、精简、高效、廉洁的原则,设立相应的行政管理机构。 第十一条生态城行政审批实行一个窗口受理、集中审批、限时办理、跟踪服务制度。申请人提交申请材料齐全、符合法定形式的,应当即时办理;需要另行核实相关情况的,应当在3个工作日内办结;不符合条件的,应当一次性告知申请人需要修改补正的意见。 第十二条生态城管委会建立和完善财政体制,保障生态城开发建设和城市管理资金的良性循环。 第十三条生态城管委会建立工作报告和统计报告制度,加强与市有关行政管理部门的沟通和交流,实现生态城公共信息资源的有效利用。

中新天津生态城调研报告

中新天津生态城调研报告 一、中新天津生态城基本情况 为充分借鉴新加坡经验,深化中新两国在城市规划建设、生态环境保护、资源节约利用等方面的合作, 2007年11月18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与新加坡总理李显龙共同签署《中华人民共与国政府与新加坡共与国政府关于在中华人民共与国建设一个生态城的框架协议》,国家建设部与新加坡国家发展部签署《中华人民共与国政府与新加坡共与国政府关于在中华人民共与国建设一个生态城的框架协议补充协议》,决定在中国建设一座经济蓬勃、社会与谐、环境友好、资源节约、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新城。为此中新两国政府联合成立了副总理级的“中新联合协调理事会”、部长级的“中新联合工作委员会”。新加坡国家发展部成立了天津生态城办事处。天津市政府于2008年1月成立了中新天津生态城管理委员会,出台了《中新天津生态城管理规定》与《中新天津生态城市政公用设施大配套费管理暂行办法》等一系列政策措施。 中新天津生态城就是继苏州新加坡工业园后又一个中新两国合作项目,其合作模式、开发模式等都与新加坡工业园基本相同。项目位于天津滨海新区,总占地面积约30平方公里,其中建设用地约25平方公里。规划有国家动漫园、国家影视园、生态科技园、生态产业园、生态信息园等高端产业园区,注重产业的高端化、高质化与高新化,重点发展科技研发、节能环保、文化

创意、现代服务等产业。目前生态城建设已经初具规模。 二、主要经验与做法 (一)关于建设管理主体。天津生态城建设管理主体主要包括生态城管理委员会、国有独资天津生态城投资开发有限公司、中新合资天津生态城投资开发有限公司三个实体单位。借鉴新加坡政府经验,生态城管委会组织架构简单,主要职责就是行使行政许可、社会化管理等职能。国有独资生态城投资开发有限公司股东包括天津泰达投资控股有限公司(35%)、国家开发银行(20%)及其她投资者(45%),主要职责就是依据《中新天津生态城管理规定》第二十一、二十二条规定,负责对生态城内的土地进行收购、整理与储备,对生态城基础设施与公共设施进行投资、建设、运营、维护,并享有相应的投资权、经营权与收益权。中新合资生态城投资开发有限公司注册资本40亿元人民币,其中国有独资生态城投资开发公司以土地作价20亿人民币元出资,占股50%;新方财团以现汇折合20亿元人民币出资,占股50%;主要负责对外招商与建设用地的开发运营,并从中获利。 (二)关于土地一级市场开发模式。第一步由国有独资开发公司按照管委会确定的开发计划对土地进行收储整理。第二步由土地储备中心对建设用地进行招拍挂。第三步由国有投资开发公司摘牌,然后按中新双方政府协议约定价格以出资形式或转让形式注入中新合资开发公司;出资部分总金额不超过20亿元,超出部分土地,以协议约定价转让中新合资公司。第四步由中新合资开

【发展战略】中新天津生态城产业发展促进办法

中新天津生态城产业发展促进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促进中新天津生态城的产业发展,吸引符合产业规划的投资项目,集聚优质产业资源,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中新天津生态城(以下简称生态城)重点支持符合节能环保、循环经济要求的科技研发、服务外包、金融、创意、商贸、会展、旅游、物流等产业及相关服务业的发展。 第三条 中新天津生态城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管委会)对重点支持的产业项目,在财政政策、办公用房、人力资源、政府服务等方面采取积极的鼓励措施,给予优惠政策及资金扶持。 第四条 本规定适用于在生态城注册、经管委会按照本办法认定的企业和机构。 第五条 对符合本办法的企业和机构,管委会将积极协助其争取国家、天津市和滨海新区的相关优惠政策,并根据其对生态城的实际贡献补充执行本规定。 第二章 支持对象 第六条 生态城重点支持的产业项目的具体认定标准是: (一)科技研发与技术应用推广类: 1、属于生态、环保、节能及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领域; 1

2、研发企业和机构应有固定的场所、相应的仪器及其他必需的科研条件,其中科研用房200平方米以上,资产总额500万元以上;具有本科以上学历或中级以上职称的直接从事研发活动的科技人员占研发机构总人数的比例不低于80%;每年技术性收入占年总收入的70%以上;每年投入的研发费用不低于年总收入的20%;拥有明确的自主知识产权; 应用推广类项目中的相应技术的投入应在100万元以上或相应设备的投入在500万元以上。 (二)相关现代服务业类: 1、注册资金100万元以上且年营业额500万元以上的服务外包企业; 2、被国家认定为软件企业的企业; 3、由总部或区域总部授权在生态城新组建运营、开展全国性或区域性核心业务,并缴纳各项税费的金融企业; 4、注册资金100万元以上且年营业额500万元以上的文化传媒创意、广播影视制作、建筑设计、装饰设计、环境设计、工业设计、产品设计、工艺美术设计、包装设计、动漫设计、广告设计企业; 5、营业面积1万平方米以上的商业零售企业和年营业收入达到1亿元以上的大型批发和国际贸易企业,国际知名品牌总经 2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