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化实为虚写作指导(DOC)

化实为虚写作指导(DOC)

化实为虚写作指导(DOC)
化实为虚写作指导(DOC)

化实为虚与化虚为实

——作文之审题立意执笔人:王伟整理人:高二语文组使用时间:2016-06-26 审题立意有三种途径:

实题实写(先不讲)实题虚写虚题实写

【虚:主观的,抽象的,远处的,隐藏的,含蓄的,历史的。

实:客观的,具体的,眼前的,直露的,明朗的,现实的。】判断下面题目是化实为虚还是化虚为实

1、带着梦想前进

2、肩膀

3、拥有阳光

4、倒掉鞋里的沙子

5、为生活加点糖

6、他们

7、“网”、“门”、“风”、“墙”、“台阶”、“舞台”

一、化实为虚(实题虚写)

“实题”若一味求“实”,直接而又具体地写,就会流于呆板,过于平面化,既不能“精骛八极,神驰千仞”地驰骋联想和想象,又不能写出深度地思想和见解,使文章意蕴表面化。“实题”要“虚”写。“实题虚写”,即由此及彼,展开联想,分析诠释,拓展升华,将具体的事物转化为虚指的现实意义,让读者感悟或领悟你对题目的独到见解和思想。

例如“回家”,判断哪一种写法更好。

? 1.从外面回到身体憩息的“家”,体会“温暖”、感受“亲情”、享受“安逸”、得到“自由”。

? 2.“家”另一种含义,把“回家”虚化,写回到心灵的纯真净土、生活的自然之境(看得见山水,留得住乡愁)。

例题分析:

? 1.“实题实写”,会出现选材千人一面、乏味雷同的情况。

? 2.“实题虚写”,比较新颖,能吸引别人的眼球。

【化实为虚方法】

(1)立足本意,把握特点,理解其比喻义、象征义。(要从事物的特点和作用

入手,快速定位,找出它的比喻义——象征的精神品质或哲理意蕴)

例如1.桥

本意特点:原本相隔的事物之间沟通连接的纽带。

立意:增进了解,加强合作

2.路口

本意特点:路口”是选择,转弯,一般都是迷茫、彷徨、徘徊时出现。

立意:人生关键时刻,要做出正确的选择

(2)立足现实,联想拓展,赋予其现实意义。

例如:色彩

实在的、可视的,有形的各种颜色。通过联想、虚拟去写无形的“色彩。如环保主题:“绿——生命的色彩”。爱国主题:“红色,我们的国色”。民族主题:“黄色,我们的骄傲”。怀念主题:“黑色,我心中抹不掉的痛”等。

(3)也可以运用“添加因素法”快速打开思路。特别是独语词作文可以在词语前加前缀或后缀。

例如:窗

“打开世界之窗”“开启心灵之窗”“学习新知识之窗”“探索奥秘之窗”“理解父母之窗”“了解传统文化之窗”等等,

【化实为虚练习】

(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审题立意:

悲观主义者说:这个世界有无数的墙。乐观主义者说:这个世界有无数的门。现实主义者说:这个世界由无数隔膜的墙和沟通的门组成。

请以“墙与门”为话题审题立意。可以发表议论表示赞同或否定,可以编写故事形象地表明自己的看法,也可以直接抒发自己的深切感受。

本意特点:

1、“墙”,就是人工筑成的屏障或外围,起隔离或隔断的作用,意味着隔膜、封闭、闭关自守。

2、“门”就是“墙”上的或车船上的出入口,意味着沟通、开放、敞开胸怀。

——一对相反相成的概念

立意:

墙与门——隔膜与沟通——封闭与开放——闭关自守与敞开胸怀(2)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每人都有一块必得由自己耕种的土地。贫瘠、肥沃或许无法选择,荒芜、繁茂将由自己决定。

请以“耕种自己的土地”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自定立意,除诗歌外文体不限,文体特征鲜明。

关键是把握几个关键词的比喻、象征的意义

土地:事业、理想、工作、家庭

荒芜:失败、不圆满、不美好、不成功

繁茂:成功、兴旺、发达、幸福、美好

立意:。。。。。。关键在于自己

二、化虚为实(虚题实写)

高考作文的命题,有时候是一些抽象的概念,显得比较“虚”,比如“温暖”“改变”“财富”“心灵的选择”“意料之外和情理之中”等。对于这些比较“虚”的命题,就可以采用化虚为实,虚题实写的方法。“虚题实写”,即联系实际,展开联想,细化分解,将虚指的意义转化为现实的具体的人、事、物,让读者看到你对题目的独到见解和对现实人生的关注思索。

【化虚为实方法】

(1)化大为小,联系实际

例如:追求

这个话题,看起来很大、很虚,但是如果把它落实到某一具体的人和事上,就容易写作了。这一话题可以写一个老师的追求,一个学生的追求,一个科技人员的追求,还可以写其他各行各业的人的追求,甚至可以写某一集体或某一国家的追求。(也可以多方设问:追求什么?为什么追求?怎样追求?)

(2)多方设问,细化分解

例如,以“幸福”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可设问联想:你在什么时候感觉到幸福?什么样的情况下让你感到幸福?什么人让你有幸福感?什么事情让你感觉到幸福?如果可以表达出来,你觉得幸福像什么?什么才是幸福?什么情况下,你渴望得到幸福?回答了这些问题,基本也能够明白可以写些什么了。写记叙文时,多方设问法有利于我们迅速展开写作思路;写议论文时,多方设问法有利于我们多方搜集素材,加深对问题的认识。

【典题演练】

(1)平时我们关注更多的是我们自己,请以“他们”为题审题。

他们是一个抽象字眼,构思行文时,贵在虚题实写,联系实际,拓展想象,赋予“他们”以具体内容和现实意义。首先要给“他们”定位。“他们”是谁?“他们”应该是某一个群体,是某一类人,“他们”或者有某种共同的遭遇,或者有某种共同的鲜明特征。

他们——农民工,教师,西部落后地区同龄人``````的生存状况、精神面貌等等。

(2)命题作文:“活在春天里”

隐喻点:“春天”

“春天”的特点:温暖、温馨、和煦、明净、灿烂、生命萌动“春天”的寓意:充满希望、理想、梦想,体现乐观、积极的心态。带入原句:“活在春天里”就是“活在希望里,活得乐观,活得自信,活得快乐。”

(3)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有人说:“如果你有两个面包,就应该用一个面包去换一朵水仙花。”

请根据这句话的寓意写一篇800字的作文。

1.隐喻点:“面包”“水仙花”

2.寓意:“面包”即“食物”,是用来填饱肚子的,象征物质享受。“水仙花”即“美的事物”,象征“心灵的享受”“精神需要”。

3.带入原句:就是“人在物质生活得到满足后就应追求精神生活”。人吃饭是为了活着,但活着不是为了吃饭

(4)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初夏的清风吹过,那时花开了,你走过我的窗前,飘来阵阵清香。连蝴蝶也驻足了,来欣赏我心中的风景。如今的思绪,只为了那时花开。

请以“那时花开”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自选,题目自拟。

1.隐喻点:“花开”

2.寓意:“花”是“美的事物”,象征美好的心灵、精神、人性;“花开”象征“一种美好的事物的产生”“一种美好情感或思想的产生”。(心花怒放)

3.带入原句:就是“那时一种美好情感或思想产生了”。

【真题回顾】

(1)2013山东作文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近年来,素有“语林啄木鸟”之称的《咬文嚼字》开设专栏,为当代著名作家的作品挑错,发现其中确有一些语言文字和文史知识差错。对此,这些作家纷纷表示理解,并积极回应。中国作协主席铁凝诚恳地感谢读者对她的作品“咬文嚼字”;莫言在被“咬”之后,也表达了自己的谢意,他表示,请别人挑错,可能是消除谬误的好办法。

要求:1.选准角度,自定立意;2.自拟题目;3.除诗歌外,文体不限,文体特征鲜明;4.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

解题:

今年的山东高考题作文题目不存在审题难度,可写范围很广。

1.从杂志社方面着想:角度一、敢于指出错误;角度二、监督不可少;角度三、敢于挑战权威;角度四、让文字更规范是每个人的责任。

2.从作家角度着想:角度一、良药苦口利于病;角度二、敢于承认错误;角度三、改正错误是一种态度;角度四、虚怀若谷是一种美德;角度五、感谢挑错者。

13年山东高考作文体现了下列特点:

1.时代特色

当前中国,面对日本对于钓鱼岛的小动作,面对日本否定二战成果的严峻现实,否定对亚洲的侵略的历史,这些都是错误的。山东高考题涉及到了这些时代特色。

2.社会现实

中国的改革进入深水区,原来的一些改革措施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错误,需要修正;由于社会经济高速发展,人们的心里不能适应经济高速发展的节奏,心里变得浮躁、冒进,出现了这样那样的失误,这些都需要改进。

3.大国胸襟

面对错误,首先是敢于承认,然后是勇于改正;逃避错误,无视错误,都是心胸狭窄、目光短浅的表现。山东高考作文题,体现了中国作为大国的胸襟和气度,体现了中国的大国情怀

4.成熟品质

敢于面对现实,正确对待错误,是人类成熟的标志。山东高考作文“错误”的话题,体现了中国人民日益成熟的心态。不回避错误,正确对待错误,体现了中国人在世界人民面前的自信成熟与诚恳。

(2)2012山东高考作文题

以孙中山箴言自拟题目。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自己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惟我辈既以担当中国改革发展为己任,虽石烂海枯,而此身尚存,此心不死。既不可以失败而灰心,亦不能以困难而缩步。精神贯注,猛力向前,应付世界进步之潮流,合乎善长恶消之天理,则终有最后成功之一日。——孙中山”

要求:①选准角度,自定立意;②自拟题目;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文

体特征鲜明。

解题:

可以实题实写:就写改革会遇到困难、挫折(怎么办)。

可以化大为小:写个人的工作事业会遇到困难、挫折(怎么办)。

今年山东卷的作文切准了时代脉搏,在中国改革进入反思的今天,题目现实性强,其内涵更强调家国情怀、天下意识,更易引发学生的思索与联想。这一题目,内容让考生可以选择的观点不少,其内含的担当责任、坚持理想、矢志追求、面对失败、面对困境、专注、坚毅、追求真理等话题是学生常见常练内容,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考生审题的门槛儿,真正做到面向全体考生,让每个考生都有话可讲,有利于更好地区分考生的能力水平,有利于实现分层级考核的目标。

在作文中需要注意:1、从小处着眼,笔墨不可分散。题目内容让考生可以选择的观点不少,担当责任、面对失败、困难,坚持均可,可以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不宜平均用力,主次不分。2、思辨要深入,应更深入一步寻找材料的内在联系。从整体看,成功应该有理想、勇于面对困境、精神专注,切题更准,更能成文。3、材料要取新,本次作文的材料不难找到,容易雷同。应当旧材料取新意,同样的材料取得新角度,善于联系课本的材料,如史铁生、海伦、索科洛夫……4、立意应走大或挖小。走大,指多关注家国,言之有物,可能更容易得分。挖小,指对成功的定义不要专注于建功立业,战胜自己、取得小的成功等成功更容易写,容易编故事。

(3)2011年山东卷高考作文题

请以“这世界需要你”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1、自定立意;2、除诗歌外文体不限;3、文体特征鲜明。

解题:

这世界需要什么样的你?这世界为什么需要你?这世界需要你怎样?

题目的定位:

1.“你”的定位分类

2.“这世界”写作指向

3.“需要”的写作指向

考场评分标准:

1.内容:切合题意—基本符合题意—偏离题意

2.表达:议论文—记叙文—散文—书信体—诗歌

3.发展等级

打分操作:

1.打分的分类:

一类:51—60 二类:41—50 三类:31—40 四类:21—30 五类:0—20 2.关于扣分

①题目写错(如:这世界需要你—XX)、没写题目扣1分。

②错别字与语病:文中出现一个错别字或一处语病扣1分,重复不计,3分到顶。

③关于字数不足扣分:文中不足800字,每少50字扣1分。600字—400

字以下者,且内容不完整;25分;400—200字,20分;200字以下10分以内。

④关于抄袭扣分:抄袭800字写满者,10分;400字以下者:1—9分。

(4)2010年山东高考作文

人生的一切变化,一切魅力,一切美都是由光明和阴影构成的。

——列夫托尔斯泰请根据阅读后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解题:

光明:比喻、象征什么?阴影:比喻、象征什么?注意:本文要写“人生”关于作文材料:

托尔斯泰的这句名言出自《安娜·卡列尼娜》,小说中这句话的原意是:人生不可能十全十美,也不可能尽善尽美,她总是由光明与阴影组合而成的,而这是由人性的特点决定的。正由于这样,所以人生才有声有色,充满魅力变化和美。

关键词的定位:

1.人生:

拓展补充:这里的“人生”,规定着我们的写作方向,必须是以人为中心的,社会重大事件、国家、民族、人民可以谈,但最终必须落脚到人生上,作者的联想和感悟也必须以此为中心。

2.光明与阴影

内在含义:光明指的是人性中善良的、高尚的、理想化的方面,阴影指的是人性中的弱点、不足或者低俗。人性是复杂的,正是由于人性的复杂性,光明与阴影才会互相竞争、对立,从而导致人生的变化。

拓展补充:除了内在的人性,还可以拓展到外在的人的生存境遇。如人生的成功与失败、顺境与逆境、幸运与挫折、幸福与苦难以及人生的圆满与残缺。但是必须注意的是二者是一种共生现象,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并且具有不可分离的关系。

3.构成这个词恰恰体现了光明与阴影互相依存,不可分离的关系。二者可以是互相的斗争、征服、促进、衬托、相辅相成、相反相成甚至可以互相转化。

联想与感悟:

联想,要求考生对身边的现实人生进行联系并且展示。

感悟,包涵两层含义,第一层:考生对现实人生的很多现象不能满足于展示,要分析解剖光明与阴影二者之间的关系,具有哲理性的思考。第二层:考生对这种关系的态度,二者的互动为什么美丽?为什么有魅力?

对《山东省高考作文评分标准》的现场执行标准:

一类卷60~54,二类卷53~42,三类卷41~31,四类卷30~0,以42分为评分的切入点。

一类卷标准:

(1)对人生把握正确,对光明与阴影的丰富关系把握正确。

(2)文章富有思辨性,文章有深度,有充实的内容,有联想,有对人和事的剖析、揭示,有感悟,有态度,感情真挚。中心突出,围绕一个点展开。

(3)文体特征鲜明,尤其是规范的记叙文,议论文。

(4)语言不要求华美,但应富有表现力,提倡朴实的文风。

二类卷标准:

(1)符合题意,对人生也有正确而全面的阐述,但有时游离。

(2)对人生的把握上有不清的地方,光明与阴影有所偏重,或者对二者关

系的阐述或浅或少,只摆现象,中心散漫。

(3)从头到尾说理,缺少联想。

(4)语言一般通顺,仅有少量错别字。

三类卷标准:

(1)对“人生”“光明”“阴影”的理解有明显偏差,或不谈人生,或以红花、绿叶比作光明、阴影。把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说成是两个事物的对比,如台上是光明,台下是阴影;好学生是光明,差学生是阴影;警察是光明,强盗是阴影等等。

(2)文体特征不鲜明,甚至混乱。

(3)语言不通顺,错别字较多。

四类卷标准:

完全离开材料,完全无中心,前后无关联,观点和论据无关系,只谈一面而无另一方。

关于打分:

1.分四项打分:内容分,表达分,发展分,扣分。

2.只能在同一等级或相邻等级打分,不能越级评分。如内容评为一等,那么表达就不可以定为三等。

3.基础等级评为四等,发展等级不给分。

(5)2009年山东高考语文作文题

阅读以下文字,根据要求写作文

见证是一种经历,也是人生、社会记忆的凝聚。在生命历程中,我们见证了人生的悲喜社会的变迁;在历史长河中,许多人或失误又成为历史的见证。

请以“见证”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1、自选角度。2、自定立意。3、除诗歌外,文体不限。4、文体特征鲜明。

解题:

谁见证?见证了什么?给我们什么启发?

题目材料解读:

题目所给材料:“见证是一种经历,也是人生、社会记忆的凝聚”。

从这里可以看出,“见证”即可指个人经历,也可指社会人生历史的经历,这里所给的角度可以写“自我”;材料第二句话给我们的写作做了界定:“在生命历程中,我们见证了人生的悲喜、社会的变迁。”。

我们可以写现实人生,也可写历史人物、历史事件,有较大的灵活空间。这里我们可以写身边的事情,更可以写历史人物。

无论怎样构思,都要开掘出“见证”的价值和意义,写出真切的感受和独到的思考。这是文章的主旨所在。

2009年山东高考阅卷现场抽取样卷分析:

第一类:非常扣题。写现实必须是我们见证了什么,写历史必须是人与物来见证;语言优美,事例充分,逻辑性强,具有真情实感。这类文章有符合要求的记叙性文章,注重细节,感情真挚动人,以自己的经历见证亲情,见证悲欢,见证生活的变化。一些议论性文章,行文的逻辑性、层次性较强,见证的角度清新,有思想高度。这类文章在52分-60分。

第二类:一般性文章,得分一般在42—50分,基本扣题,具体写了人与物

的见证,但罗列事例,阐发不深刻;运用古代事例较多,缺乏观点,事例内部联系不紧密。

第三类:不大扣题的文章,一般在40分以下。只写见证,谁见证谁不清楚;只写历史见证,没有突出人与事物见证什么。这类文章审题不清,到底谁见证谁?见证为了什么?都不清楚,这说明考生没有读懂“提示语”,没按要求写文章,背离了“规则”。

(6)2008山东高考语文作文题目

请以“春来草自青”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①自拟题目。②自定立意。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文体特征鲜明

解题:

“春”比喻什么?“春来”比喻什么?“草”比喻什么?“草青”比喻什么?

审题指向:

虽然诗有出处,但不等于说这就是命题意图。春来草自青,这一话题可作如此理解:

①“春来草自青”的核心是春与草的关系。“春”与“草”都是具有象征意义的事物,不应仅理解为自然物。“春”应指外部的客观事物,如环境、条件、机遇、自然法则、客观规律、国家、民族、人民、党中央、社会力量等等。

②“草”就是主体:我、我们、某部分人,以及主体的状况、主体的追求等等。

③春来草自青,其实考察的就是主客体的关系。

④二者关系的把握

对“二者关系的把握”应是:客观事物对主体发生重要影响,而主体以具有自身的强烈要求,彼此的要求促进了事物的发展。草青,是生命欲望的释放。春来草会青,但泥土、沙子不会青。

⑤“春来草自青”中的“自”

“自”可理解为“自然而然”,自然而然也是诗的本意,与“来”呼应。春是必然会来,春草自然会绿。“自”,不能理解为“独自”或“默默无闻”,那样会割裂春与草的关系。

阅卷现场审题规定:

鉴于今年高考作文有难度,及题目是话题作文(允许考生自由发挥),所以今年高考作文的评卷趋向于放宽尺度。

凡是探讨春与草的关系者,均在符合题意的范围内。如“功到自然成”、“水到渠成”、“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车到山前必有路,船到桥头自然直”……都可看作符合题意。

再如:“坚持信念、理想”,“保持乐观”,“我相信春一定会来,草一定会青”也符合题意。

“春”也可以理解为机遇、好时机。因此,“坚持,等待时机”,“等待春天”,或“我不需努力(刻意追求),春天总会来的”等等,也可以。“等待”有积极与消极之分,只要不违背主旋律,只要不违宪法,都在可许之列。

还有,反其意而用之的,如“春来草未必会青”,只要言之成理,中心明确,也在符合题意的范围。

化实为虚

化实为虚以虚写实——记叙文笔法出新常用方法之一 “化实为虚,以虚写实”这是一种基本作文笔法。蒲松龄的《聊斋志异》是“以虚写实”的经典,“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木三分”,他把现实问题及个人见解融在了具体的故事中,寄托在具体人物身上,讽刺现实寄托孤愤,有无尽的艺术魅力。 何为实写?素材是具体的现实生活中的人事景物和情理,实写重在刻画事物客观形象,或正面描写,或直接记叙,按照客观事物的实际面貌进行具体的描写。 何为虚写?文学作品所反映的生活,不是生活的实录,而是对现实生活进行加工改造、掺入想象与虚构的产物。其中的人、事、物都离不开在生活真实的基础上进行的艺术虚构。例如神仙鬼怪世界,梦境,已逝之景之境,设想的或者未来之境。因此,虚构是作家概括生活、塑造形象、突出主题的一种手法。只有经过虚构和想象,才能产生动人的艺术效果。现实生活中的人与事,照搬进作品,这是犯了“自然主义”的错误,文学创作中是不提倡的。因为它一般是不能动人、不耐咀嚼的。于是就需要加以“虚构”,使人物和事件集中、典型化。学生在写作文学作品类文章时要有意识地运用“虚实结合”的原理,大胆地用虚设、幻想、夸张、拟人等手法来虚构人物和故事,写景可“幻景”,写人可“合成”,记事可“造事”。但是,“虚构”不是凭空捏造;想象,也不是胡思乱想。虚构与想象都有原型,都要源于生活,“不必是曾有的实事,但必须是会有的实情”。用“艺术真实”代替了“生活真实”,作品所概括的内容和揭示的意义就深广得多了。 虚题实写,可以扩展题意,拓展思路,挖掘题目的现实意义;实材虚写,可以陈材出新,化腐朽为神奇,展现艺术性。 城市羔羊 城市每天都有意外的事情发生。今天,在市中心碧绿的圆草坪上,就出现了一只雪白的羔羊。 她的飘荡着山野气息的眼神,第一次闪现出犬牙参差的楼厦以及纵横交错的车流。起初,她似闯入一条不曾啃过野草的峡谷,环视这样的悬崖,顾盼这样的溪水,颈上的两个小铃铛欢快地碰来碰去,还甜甜地叫唤两声,露出少女的天真。她甚至试着走到草坪边缘,探头嗅嗅来去匆匆的车影,仿佛那是涓涓流水,可以解渴,可以照亮她可爱的模样。然而她渐渐发现这里的草干枯单调,又短又碎,也没有花朵,连她的小蹄尖都遮不住,吃起来无滋无味,山坡上的草叶多鲜美啊!这里的声音杂乱,山坡上的声音多悦耳啊!山坡上的风吹到身上像水洗一样,越吹越白越洁净,而这里的风恰恰相反,而且没有憩息的树阴……同时,她感到

化大为小 化虚为实——“话题作文”导写示例

化大为小化虚为实——话题作文导写示例化大为小化虚为实——话题作文导写示例 [写作导引] 话题作文是我们平时作文练习时所普遍采用的一种形式,也是近年来中高考作文命题和写作的一种常见形式。它在结构和形式上有以下特点:话题作文在结构上一般由话题、提示语和要求三部分组成;话题作文的形式有直白式、材料式和提示式三种。 话题作文写作的基本策略可以概括为两化,即化大为小化虚为实。所谓化大为小就是通过对话题的整体思考,从宽泛的话题中演绎成一个小角度,从一人一事,一斑一点,一枝一叶,片言只语落笔,联想生发,洞隐烛幽,深入发掘,大题小做,以细小的局部显示宏大的整体,透过平凡的现象挖出不平凡的本质,在叙事或写景中透视深刻的人生哲理。所谓化虚为实就是对那些比较抽象、含蓄或主观性较强的话题或命题,由此及彼,展开联想,通过具体的叙述或描写来揭示话题的本质或意义,诠释话题内蕴,让读者感悟或领悟写对话题的独到见解和思想。运用这两种技法,话题作文能写出真情实感,富于表现力与感染力,有着意想不到的艺术效果。 写话题作文要有自己鲜明的个性。什么是话题作文的个性化呢?简单地说,就是学生能自主地写作,能在一定的范围内自由的写作。所以,话题作文常有四自的要求,即自拟题目,自选题材,自定立意,自选文体。写话题作文,学生要用自己的眼光审视周围的世界,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生活的看法,用自己的思考探讨人生的真谛,用自己的情感书写对生存环境的。这样写出的文章,思想感情是真实的,表达方式是新颖的,文章内容是丰满的,语言风格是独特的,这就是作文的个性化。这不仅是话题作文,也是所有作文写作的最高境界。 [话题亮相]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后面的要求作文。 在巴勒斯坦,约旦河流人伽里里海,海里有鱼儿游弋,人们在河边居住,鸟类在茂密的枝叶间筑巢,每种生物都因这个海而幸福。 约旦河流入另一个海。这里没有鱼儿欢跃,没有树木,没有鸟类,也没有儿童的欢笑。 这两个海彼此相临,又为何如此不同? 原来伽里里海接受约旦河,但决不把持不放,每流人一滴水,就有另一滴水流出,接受与给予同在。另一个海则精明得厉害,它吝啬地收藏每一笔收入,决不向慷慨的冲动让步,每滴水它都只进不出。 伽里里海乐善好施,生气勃勃。另外那个则从不付出,它就是死海。 巴勒斯坦有两个海,世上有两种人。 请以接受和付出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以内。文体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不得抄袭。不少于600字。 [话题解析] 写这个话题作文,首先,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注意审题。接受与付出是一对相反相对的概念,命题者把它们集中到一个话题里,用意就是要我们通过恰当的方式把二者有机勾连起来。比如,通过一分为二的分析,辨明那些时候、那些事物可以接受,那些时候、那些东西应该付出;通过写二者的互相化,揭示出一定的哲理;通过质疑传统观点,提出新的见解,等等。由于材料的指向性很鲜明,强调应该付出,可能会有同学把文章的立意锁定于此。这样的文章,如果能将付出和接受进行比较也算扣题。但是,如果只字不提接受,那就是片面地理解了话题,不符合要求了。 接受与付出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写作的策略应是化大为小化虚为实。可以通过生活中的

化虚为实与化实为虚

(一)化虚为实 化虚为实,就是作者把心绪﹑情感等物化,变无形为有形。如李煜的《虞美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诗中将无形的“愁”物化为“东流”的“一江春水”,形象生动地表现出“愁”的绵绵不绝。又如李白《赠汪伦》:“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诗中用“桃花潭水深千尺”来形容汪伦的深情厚谊,形象而生动。诗人还可以通过景物描写形容内心的思想情感,贺铸《青玉案》:“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诗中以“一川烟草,满城飞絮”喻愁之深广,以“梅子黄时雨”喻愁之绵绵不绝,用江南暮春时烟雨迷蒙的情景,形象真切地表现出诗人内心的无限“闲愁”。从以上例子可以看出,写作时化虚为实,化抽象为具体,可以使我们的情感变得具体形象。 有时作者要表达主观性很强的内容,往往采用化虚为实的手法。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由虚而实,突出了诗人对秋的独到见解。尤其一“胜”字,笔力千钧,堪称诗眼。第三句描写辽阔的晴空下一鹤排云而上的壮景,更是将诗歌引入高潮。这既是实景,也是不甘沉沦,昂然不屈的诗人形象的真实写照,可谓实中有虚,虚中寓实。而“诗情”本是抽象的,诗人用一“引”字,化虚为实,变无形为有形 (二)化实为虚 《四虚序》云:“不以虚为虚而以实为虚,化景物为情思,从首至尾,自热如行云流水,此其难也。否则偏于枯瘠,流于轻俗,而不足采矣。”姑举其所选一二云:“岭猿同旦暮,江柳共风烟。”又:“猿声知后夜,花发见流年。”若猿,若柳,若花,若旦暮,若风烟,若夜,若年,皆景物也,化而虚之者一字耳,此所以次于四实也。(范晞文《对床夜语》卷二) “泉声”二句,深山恒境每每如此。下一“咽”字,则幽静之状恍然,著一“冷”字,则深僻之景若见。昔人所谓诗眼是矣。或谓上一句喻心境之空灵动宕,下一句喻心境之恬淡清凉,则未免求深反谬耳。(赵殿成《王右丞集笺注"过香积寺》注) 这里指出怎样化景物为情思,就是注意运用谓词,通过谓词把作者的情思表达出来。就这里举的例子说,要是说生活过得很单调很寂寞,这话就抽象,虚而不实,不成为诗。刘长卿《新年作》,“岭猿同旦暮,江柳共风烟。”说从早到晚同我作伴的只有猴子,和我领略江上风光烟雾的,只有柳树;这就具体,并从中透露出生活的单调寂寞来,用“同”和“共”两个谓坷,化实为虚。要是说生活很单调很简陋,显得抽象;说成醒来听见猿声才知道后半

谈古典诗歌鉴赏中的化虚为实

谈古典诗歌鉴赏中的化虚为实 宋人范晞文《对床夜话》卷二引文:“不以虚为虚,而以实为虚,化景物为情思。”这里的“虚”是指思想感情,“实”是指景物形象。如果只在诗中写“虚”,干巴巴地抒情,当然没有诗味;如果只写“实”,堆砌景物,定然缺乏生气。因此虚实相生、情景交融是一种将某种心情加以物化来表达的手法。所谓将心情物化,就是将无形的抽象的心理状态,用有形的景物状态去加以表现。 譬如人内心的愁苦是一种内在的情绪反应,这种无形的心理活动如用诗歌来表达,诗人往往采用化虚为实的手法,把内心的愁苦加以“物化”。北朝诗人庾信写了一篇《愁赋》,其中说: 攻许愁城终不破,荡许愁门终不开! 何物煮愁能得熟?何物烧愁能得燃? 闭户欲推愁,愁终不肯去; 深藏欲避愁,愁已知人处。将“愁苦”比作城池城门,又将“愁苦”比作能煮能燃之物,更有趣的是把“愁苦”写成推不走、躲不开的精灵。隋代释真观也有一篇《愁赋》写道:“不遣唤而自来,未相留而却住;虽割截而不断,乃驱逐而不去。”“愁苦”成了不招自来、驱之不去之物。 宋人徐俯《卜算子》词云:“柳外重重叠叠山,遮不断愁来路。”宋人薛季宣《春愁诗效玉川子》:“逃形人冥室,关闭一已牢。周遮四壁间,罗幕密以绸。愁来无际畔,还能为我添幽忧。”写愁苦是无远不至,无隙亦人的。另外,许多诗人把愁苦比拟为一个有形的物体,如: 谁知一寸心,乃有万斛愁。(庾信) 明夜扁舟去,和月栽离愁。(辛弃疾) 心中得胜暂抛愁,醉卧凉风拂簟秋。(雍陶) 禅伏诗魔归净域,酒冲愁阵出奇兵。(韩偓) 梁园歌舞足风流,美酒如刀割断愁。(刘子翚) 情多最恨花无语,愁破方知酒有权。(郑谷)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李煜) 一曲清歌一杯酒,君洗尽古今愁。(刘秉中)

作文语言训练之化虚为实

作文语言训练之化虚为实,化意为象 清代文论家刘熙载说:“山之精神写不出,以烟霞写之,春之精神写不出,以草树写之。”换句话说,就是要用实在的有形的事物,表现抽象的无形的事物,化虚为实,化抽象为具体。 当作文的立意是一个抽象的的命题,一种朦胧的情感,一个无形的概念,这种情况下,如果仅仅围绕话题反复空谈是没有任何意义的,怎样打开思路,剖析话题,选择恰当的切入点就至关重要了。 纵观历年的高考满分作文,无论是常规记叙文,还是议论文、散文,都有一个化虚为实的构思过程。题目给我们的是“虚”的概念,我们怎样避免泛泛空谈呢?那就得着眼于生活的“实”。 “实”并不是一个不可捉摸的概念,自然万物,人类历史、现实和未来就是我们作文的着眼点。而自然界又可分为植物、动物和山水风景;人类社会可分为历史、现实和未来三个历史阶段,也可分为学校、家庭、社会三个生活范畴。而这些就是我们写作思路拓展的方向,就形成了一棵思维拓展的树状结构。而在考场中,如果能沿着这棵思维树的方向打开自己的思维,就能迅速地确定自己写作的范围,这样既能避免自己面对话题无从着手的窘态,也能避免文章空洞浮泛的缺陷。 附:化虚为实思路拓展树: 话题 自然界植物 动物 山水风景 历史人物(文学家政治家科学家等) 虚家庭(亲情,个人) 人类社会现实生活学校(学习,个人思想) 未来社会(人生感悟,世间百态) 话题作文最大的优势,就是给我们提供了一个自由而广阔的创造天地,自然界的花草树木,鸟唱虫鸣,虎吼熊吟,都可以撷取入文。自然万物本无情无知,但因为有了我们的想象,它们可以具有丰富的情感、活跃的思维,它们可以成为现实生活的代言人,可以成为人们生存状态的缩影。将动植物和山水风景赋予人的情感,往往能使文风活泼,使主题含蓄而深刻,使文章灵动而耐人寻味。 下面从语言的角度以“亲情”为话题,采用多种手法,化虚为实,化意为象,使作文语言灵动有文采。1.用生活细节和比喻使之形象化。 亲情就是父亲扬起的手掌,颤动的双唇和恨铁不成钢的怒容;亲情就是母亲灼灼的泪水,柔情的呼唤,和温暖舒适的怀抱;亲情就是子女肯定的目光,尊敬的语言,和一份小小的礼物。亲情的船要靠在爱的港湾,亲情的楼要建在爱的基石;亲情的泉要流在爱的大地,亲情的星要亮在爱的苍穹,亲情的花要开在爱的园圃。 2.用自然景观和比喻使之形象化。 亲情是长白山顶的积雪,简洁却永恒;亲情是底格里斯河的流水,轻柔却又悠长;亲情是西西里岛的那轮落日,缠绵却又绚烂;亲情是美索不达米亚平原的碑文,模糊却又隽永。亲情,亲情!亲情超越了时空,编织了人生最美丽的彩虹。 3.借历史事件形象表达出来。 因为亲情,才有木兰替父从军的壮举;因为亲情,才有孟母三迁教子的坚决;因为亲情,才有沉香劈山救母的勇毅,因为亲情,才有孔融四岁让梨的孝悌。 4.化为古典诗词 亲情是什么?亲情是“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的嘱咐,是“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的牵挂,是“来日琦窗前,寒梅著花未”的思念,是“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的守候,是“意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的书信,是“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的问候,是“相顾无言,惟有泪

化实为虚写作指导

化实为虚与化虚为实 ——作文之审题立意执笔人:王伟整理人:高二语文组使用时间:2016-06-26 审题立意有三种途径: 实题实写(先不讲) 实题虚写虚题实写 【虚:主观的,抽象的,远处的,隐藏的,含蓄的,历史的。 实:客观的,具体的,眼前的,直露的,明朗的,现实的。】 判断下面题目就是化实为虚还就是化虚为实 1、带着梦想前进 2、肩膀 3、拥有阳光 4、倒掉鞋里的沙子 5、为生活加点糖 6、她们 7、“网”、“门”、“风”、“墙”、“台阶”、“舞台” 一、化实为虚(实题虚写) “实题”若一味求“实”,直接而又具体地写,就会流于呆板,过于平面化,既不能“精骛八极,神驰千仞”地驰骋联想与想象,又不能写出深度地思想与见解,使文章意蕴表面化。“实题”要“虚”写。“实题虚写”,即由此及彼,展开联想,分析诠释,拓展升华,将具体的事物转化为虚指的现实意义,让读者感悟或领悟您对题目的独到见解与思想。 例如“回家”,判断哪一种写法更好。 ?1、从外面回到身体憩息的“家”,体会“温暖”、感受“亲情”、享受“安逸”、得到“自由”。 ?2、“家”另一种含义,把“回家”虚化,写回到心灵的纯真净土、生活的自然之境(瞧得见山水,留得住乡愁)。 例题分析: ?1、“实题实写”,会出现选材千人一面、乏味雷同的情况。 ?2、“实题虚写” ,比较新颖,能吸引别人的眼球。 【化实为虚方法】 (1)立足本意,把握特点,理解其比喻义、象征义。(要从事物的特点与作用入手, 快速定位,找出它的比喻义——象征的精神品质或哲理意蕴) 例如1、桥 本意特点:原本相隔的事物之间沟通连接的纽带。 立意:增进了解,加强合作 2、路口 本意特点:路口”就是选择,转弯,一般都就是迷茫、彷徨、徘徊时出现。 立意:人生关键时刻,要做出正确的选择 (2)立足现实,联想拓展,赋予其现实意义。 例如:色彩

作文写作 化实为虚

写作指导篇 化实为虚——以具体事物为话题的作文写作技巧 以某一具体事物为话题的作文,如“网”、“门”、“风”、“墙”、“台阶”、“舞台”等等,选材的空间是巨大的,既可写某一实实在在的事物,也可按其象征义或比喻义行文,但最好是化实为虚,以虚衬实,虚实相生。比如以“伞”为话题,我们可以写一个与“伞”有关的感人故事,也可以从“伞”的为人遮阳挡雨赞扬一种无私奉献的精神,我们还可以从“伞”的变迁表现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如果你从“伞”想到伞的保护作用,进而想到“保护伞”,那你思维的空间会更大,你可以提醒年轻人应该自尊、自强、开拓、创新,而不应该在别人的“保护伞”下虚度光阴;你也可以以反腐为题材,揭露“保护伞”在纵容腐败上的罪恶。 再比如以“桥”为话题,可以写成一篇说明文,向人们介绍桥的组成、种类、历史等,可从中选取一两种有代表性的桥如赵州桥、南京长江大桥等加以重点说明。也可以桥为线索,以桥在不同时代的发展变化来写社会的进步。如古代社会是石桥、木桥等,当今社会是钢筋水泥桥,是斜拉索桥等。也可以写与桥有关的故事,如故乡的小桥下边儿时的友情,他乡桥边与老友的相逢,异国桥头对家乡的思念等等,以桥为背景,寄寓各种情感。我们更可以从有形的桥想到无形的桥,我们可以以桥喻人生,我们目前的生活是现实,我们的理想在河的彼岸,只有以奋斗为桥我们才能到达理想的彼岸。桥的作用在于沟通,由“沟通”我们可以作进一步的思考,有哪些方面需要沟通,通过什么方式沟通,采取什么行为沟通。这样想来,我们有取之不尽的素材。 请看下面这篇以《桥》为题的优秀之作: 桥 ①有这样一种东西,在面临悬崖绝壁时,我们渴望能借助它横跨天险;在面临急流险滩时,我们盼望能借助它顺利到达彼岸;甚而至于,当我们被失败困扰而不得解脱时,当我们面临残酷的厄运而开始怯懦时,当我们在人生旅途中迷失方向而驻足不前时,我们更需要它,需要它在我们“山重水复疑无路”的时候,让我们看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奇景。它,便是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桥”。 (用排比引出所写之物“桥”,注意作者的排比内容:实——虚,使后文承接桥的“虚”——内在的象征意义展开抒情议论顺理成章) ②母亲是桥,母亲是带领我们走向生命的桥。从一个特殊的细胞,到一个完整的生命,母亲用她的躯体、她的营养,为我们架起了一座生命之桥。走过这座桥,我们便走向生命,走向一个全新的世界,走向生活的起点、命运的开端。(总——分结构)

化实为虚写作指导

化实为虚与化虚为实 ——作文之审题立意 执笔人:王伟整理人:高二语文组使用时间: 2016-06-26 审题立意有三种途径: 实题实写(先不讲)实题虚写虚题实写 【虚:主观的,抽象的,远处的,隐藏的,含蓄的,历史的。实:客观的,具体的,眼前的,直露的,明朗的,现实的。】 判断下面题目是化实为虚还是化虚为实 1、带着梦想前进 2 、肩膀 3、拥有阳光 4 、倒掉鞋里的沙子 5、为生活加点糖 6 、他们 7、“网”、“门”、“风”、“墙”、“台阶”、“舞台” 一、化实为虚(实题虚写) “实题”若一味求“实”,直接而又具体地写,就会流于呆板,过于平面化,既不能“精骛八极,神驰千仞”地驰骋联想和想象,又不能写出深度地思想和见解,使文章意蕴表面化。“实题”要“虚”写。“实题虚写”,即由此及彼,展开联想,分析诠释,拓展升华,将具体的事物转化为虚指的现实意义,让读者感悟或领悟你对题目的独到见解和思想。 例如“回家” , 判断哪一种写法更好。 1. 从外面回到身体憩息的“家”,体会“温暖”、感受“亲情”、享受“安逸”、得到“自由”。 2. “家”另一种含义,把“回家”虚化,写回到心灵的纯真净土、生活的自然之境(看得见山水,留得住乡愁)。 例题分析: 1. “实题实写”,会出现选材千人一面、乏味雷同的情况。 2. “实题虚写”,比较新颖,能吸引别人的眼球。 【化实为虚方法】(1)立足本意,把握特点,理解其比喻义、象征义。(要从事物的特点和作用入手,快速定位,找出它的比喻义——象征的精神品质或哲理意蕴)例如1. 桥 本意特点:原本相隔的事物之间沟通连接的纽带。立意:增进了解,加强合作 2. 路口本意特点:路口”是选择,转弯,一般都是迷茫、彷徨、徘徊时出现立 意:人生关键时刻,要做出正确的选择 2)立足现实,联想拓展,赋予其现实意义 例如:色彩实在的、可视的,有形的各种颜色。通过联想、虚拟去写无形的“色彩。如环保主题:“绿——生命的色彩”。爱国主题:“红色,我们的国色”。民族主题: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