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李清照词两首

李清照词两首

李清照词两首
李清照词两首

《李清照词两首》复习导学案

【复习目标】

1.熟练背诵默写这两首词

2. 体味词作中的意象和由意象营造的意境,以及词句中凝聚的感情。

3.积累作文素材

一、名句默写

(一)链接高考

1、(2015·四川) _________________,瑞脑销金兽。(李清照《醉花阴》

2、(2015·浙江)守着窗儿,!,到黄昏、点点滴滴。(李清照《声声慢》)

3.(2014·江西,2013·北京、湖北,2012·浙江)______________,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______________!

4.(2013·山东)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______________?

5.(2013·天津)东篱把酒黄昏后,______________

6.(2011·江西)佳节又重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醉花阴》)7.(2010·湖北)______________,最难将息。(《声声慢》)

8.(06天津10福建)满地黄花堆积,”?

(李清照《声声慢》

9.(2009·山东)三杯两盏淡酒,______________。(《声声慢》)

10.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到黄昏、点点滴滴。(李清照《声声慢》05重庆10上海)

11.薄雾浓云愁永昼,。(李清照《醉花阴》09安徽)12.东篱把酒黄昏后,。(李清照《醉花阴》08山东)

13.云中谁寄锦书来,,月满西楼。(李清照《一剪梅?红藕

香残玉簟秋》06山东07安徽)

14.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李清照《一剪梅?红藕香残

玉簟秋》05全国I)

(二)情景式默写

1、李清照的《醉花阴》中直抒胸臆,亦以景见情,以物拟人,委婉曲折地写出了抒情主人公憔悴的面容和愁苦的神情的诗句是: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2、《醉花阴》中既写人,又写景,创造了一个凄清寂寥的深秋境界的佳句是: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3、《醉花阴》中的“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让李清照回忆起她和丈夫东篱对酒赏菊共度佳节的美好环境,然而现在夫妻离别,这佳节美景反而勾起词人的离愁别恨;该诗句又暗含佳节思亲的情绪。这两句诗既写人,又写景,创造了一个凄清寂寥的深秋境界,让人回味无穷。

5、李清照的《声声慢》十四个叠字层层铺叙,分三个层次,由外而内,由浅入深,把词人内心深处的悲哀、孤独、寂寞、痛苦表现得淋漓尽致的诗句: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李清照的《声声慢》中运用日常生活中的起居环境、行动、细节来展现词人内心世界的句子有: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6. 李清照的《声声慢》中突出的直抒胸臆的句子是: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7.《声声慢》一词中从动作、环境到心理感受多层次地表现出寡居老人闷坐无聊、茫然若失而四顾寻觅的恍惚悲凉心态的句子是: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8. 李清照的《声声慢》中词人化繁为简,化多为少,把所有的凄苦,所有的孤独,所有的无奈,所有纷繁的说不尽的思绪,用“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代之。

二、文本重读

1、两首词表达的情感有什么异同?

两首词抒发的都是愁绪。《醉花阴》表达的只是离别相思之愁,《声声慢》则抒发的是国破、家亡、夫死后那种浓重的悲痛与哀愁。

拓展:李清照写愁的名句——1.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

寄锦书来,雁字回头,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一剪梅》)2.怎一个“愁”字了得!3. 伤心枕上三更雨,点滴霖霪,愁损北人、不惯起来听!4. 独抱浓愁无好梦,夜阑犹翦灯花弄。5.黄昏院落,凄凄惶惶,酒醒时往事愁肠。6.更谁家横笛,吹动浓愁?7. “薄雾浓云愁永昼,半夜凉初透,佳节又重阳”。

2、两首词选取的意象有什么异同?

两首词都选取了酒、黄花、秋风、黄昏几个意象。

《醉》词中还选取了瑞脑、重阳两个意象,《慢》词中还选取了雁、梧桐、雨等意象。这些意象都是能够烘托愁绪的典型意象。

《醉》词中的意象够组成的画面是:白天漫长,气候变凉,夜里寒凉,西风不断吹卷窗帘,菊花正放的典型秋季自然现象突出秋的节令特点,含蓄表达自己的愁情。《慢》词中的意象组成的画面是:风急欺人,酒淡难敌寒意,仰望则天空过雁,俯视则满地残花,梧桐落叶,细雨霏霏,伤心人更遇凄凉景,涩景苦情交融在一起。

《醉》词中的黄花,取其外形上雅淡,清秀义,与消瘦的体态相近,品格上酷似作者清高、淡泊、高雅的精神。《慢》词中的黄花取其衰败之像,暗喻岁月流逝,人已衰老憔悴之义。《醉》词中的酒取其借酒浇愁之意,《慢》词中得酒除此意外还有御寒之意。

两词中都有风,然而意境则不尽同,《慢》词中的风较《醉》词中的风更为紧急,猛烈,并且是晚上的风。相比之下,《醉》词中的风多了几分闲情。

[酒的意象:为何说是“淡酒”?——并非酒淡,愁情太重,酒力压不住心愁,自然也就觉得酒味淡,这是一种主观感受。一个“淡字”表明了作者晚年是何等凄凉惨淡。

古人借酒消愁,感慨良多,如“酾酒临江,横槊赋诗”的曹操就发出“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惟有杜康”的感慨。“李白斗酒诗百篇”,可以说李白的诗是一篇篇醉出来的。酒是“愁”的象征“抽刀断水水更流,举酒消愁愁更愁”;“艰难苦恨烦霜鬓,潦倒新停拙酒杯”“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

无故人”。酒是离愁的化身。]

[秋风意象渲染愁情:“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细雨意象是哀伤、愁丝的象征:“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杜牧《清明》“渭城朝雨邑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维《送元二使安西》“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离愁)“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壮志难酬之愁)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李煜《相见欢》(亡国之愁)]

[ 梧桐意象:梧桐一叶知秋,本身就是牵愁惹恨的事物,再加上淋淋漓漓的凄苦的秋雨,不仅滴在耳边,更滴向心头。“秋雨梧桐叶落时”——白居易《长恨歌》“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天明”—温庭筠《更漏子》“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李煜《相见欢》“梧桐叶上三更雨,叶叶声声是别离”――周紫芝《鹧鸪天》

结论:梧桐是凄凉悲伤的象征;雨是哀伤﹑愁丝的象征。]

3、两首词的意境有什么异同?

《醉花阴》呈现的是一种青烟袅袅,天气初凉和菊花吐蕊时的清新、寂静的意境。《声声慢》词中则营造的是晚风送寒,黄花零落,北雁南飞的凄惨悲凉意境。

4、两首词表达感情的方法有什么异同?

《醉花阴》表达感情用的是情景交融的写法,多白描。

《声声慢》中除了融情于景的写法外,还有直接抒情的。

三、拓展训练

1.阅读下面的这首诗,回答问题。

答柳恽①

吴均【南北朝】

清晨发陇西,日暮飞狐谷。

秋月照层岭,寒风扫高木。

雾露夜侵衣,关山晓催轴②。

君去欲何之?参差间原陆③。

一见终无缘,怀悲空满目。

注:①这首诗是吴均与朋友柳恽的赠答之作,此诗源于柳恽要出门远行而作了《赠吴均诗三首》,吴均这首诗正是答他的诗而作。②催轴:即催车上路。这两

句也是说晓行露宿,饱尝风霜之苦。③原陆:高原和平陆。这两句是说,你这一去远隔高原和平陆,究竟去到哪里呢?

本诗的第三至六句选取哪些意象?描绘了怎样的景色?

选取“秋月”、“层岭”、“寒风”、“高木”、“雾露”、“关山”等意象,勾勒了一幅凄清幽冷的图景。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渔家傲

李清照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漫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①去。

注:①指渤海中蓬莱、方丈、赢洲三座仙山,相传为仙人所居。

(1)简析词中画线句的作用。(4分)

(2)这首词想像奇伟、气度恢弘,请就此作赏析。(4分)

【参考答案】

(1).承接上下两片,上片末写天帝的问话,下片前二句写词人的对答,问答之间,语气衔接;“殷勤问我归何处?”表达了一种平等友好的关系,塑造了一个态度温和、关心民生疾苦的天帝形象,从中饱含着深厚的情感。(4分,写出一点得2分,写出两点得3分,意思符合即可)

(2)作者创造出虚无缥缈的梦境,把天上的银河与人间的河流联系起来,把闪烁的星群想像成为挂满篷帆的航船。作者乘坐这艘“飞船”到达天上,受到“天帝”的接待,驶向理想中的仙境。由此反映出作者对自由的向往和对光明的追求,表现了自己的理想和抱负。(4分,“想像奇伟”2分,“气度恢弘”2分。意思基本符合即可,有欠缺酌扣)

四,素材生成

李清照,心中的美神

李清照,心中的美神

每个人都有自己爱恋的美神,我心中的美神,就是你──李清照。

从来没有见过你的照片,那个年代的你没有留下一张照片,但在我心中,你却美于沉鱼落雁的西施与昭君,美于闭月羞花的貂蝉与贵妃。你的美独一无二,无人替代!你的美,令我陶醉,是我永远的追求!

伴着晨曦,越过千年,我走近了你……

我走过“惜春春去,几点催花雨”的寂寞,走过“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的青涩,走过“绣面芙蓉一笑开,斜偎宝鸭衬香腮”的风情万种,走过“寒日萧萧上琐窗,梧桐应恨夜来霜”的孤独惆怅,走过“不如随分尊前醉,莫负东篱菊蕊黄”的清冷无奈……维纳斯因断臂而美丽,贝多芬因失聪而伟大,而你却因才气而孤独。你学富五车、词动京华却情无所托,学无所传,在那个年代,你无疑是枝头的一朵奇花,凛冽的秋风摧残着你,你却不甘落在地上,依然倔强地挺立枝头,尽情绽放,溢出特有的清香,不曾萎靡凋谢。你的才气、倔强铸就了你的孤独,你那绝世的孤独又成就了你冰冷凝绝的美丽!

你乘一叶扁舟,载着浓浓的愁绪,忧郁的眼神,莫道不消魂,人比黄花瘦,向我们走来。千年的风雨淡退了琉璃繁华,沉淀了,你的泪光柔弱中带着忧伤。家,已不能回;心,已无处归;夜太漫长,凝成霜,惨白的弯月勾住了过往,使得这孤独融入了淡酒,令你最难将息,直到“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你的一生被这漫天的愁绪所包围,闺愁、家愁、情愁、国愁,又怎一个“愁”字了得?!

面对着物是人非,面对着断香残酒,面对着绿肥红瘦,没有同道,没有相知,只有一杯浊酒洗清愁。那愁情深深深几许?舴艋舟也无能为力。既然载不动,那就和着孤独化作咸咸的泪,滴在对赵明诚的追忆里,滴在对国仇家恨的绵绵思绪里。

李清照,我心中的美神,心中永远的追求。你站在山顶,吮天地之灵气,吸日月之精华。你不会孤独。你带着周身的光芒,穿越时空,向我们走来。我坚信,在新的时代,仍有在你的精神感召下的蕙质兰心的女子。张爱玲继承了你的坚定与毅然决然,三毛继承了你的豪放与洒脱,张小娴继承了你的锐利与透彻,舒婷继承了你的甜蜜而独立的爱情……

李清照,我心中的美神,我永远的追求,你擎起了一盏孤独的灯,照亮了一段孤独的历程,用那绝世的孤独跳了一曲完美的独舞,如一朵摇曳的花,守护着中华史上那一座盛世空城。

高中语文获奖说课稿(共5篇)

篇一:高中语文省级说课一等奖《李清照词两首》说课稿 《李清照词两首》说课稿 嘉峪关市一中张红丽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下午好! 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李清照词两首》,这是高一第二学期后半学期的学习内容。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介绍、教学目标、教学过程四个部分来进行说明。 第一部分——教材分析 《李清照词两首》是人教版必修四第二单元中的篇目,这一单元选编的是宋词,在新课标实验教材五个必修模块中,这是唯一的宋词单元。本单元选取的是柳永、苏轼、辛弃疾、李清照四位词人的作品,四者基本完整地体现了宋词的发展脉络和艺术价值。李清照的词《醉花阴》《声声慢》放在最后,属略读篇目,安排一课时完成教学。《醉花阴》是作者南渡前的作品,抒发“相思闲愁”,《声声慢》是作者南渡后的名篇之一,将重点赏析,写词人历遭国破家亡夫丧劫难后的愁苦悲戚,是词人晚年生活的真实写照,也是时代苦难的象征。本课的学习将引导学生深入熟悉诗词鉴赏的基本方法,为以后进行诗歌与散文系列的选修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二部分——学情介绍 通过本单元前面六首词的学习,学生对豪放派和婉约派的风格特点已有了大体认识,对词的文体常识和基本鉴赏方法已有所掌握,这一点对学生学习本课是很有利的,但李清照的这两首词如果不了解词人的人生遭遇就很难把握两首词中深层的感情内涵。 针对学生学习本课的不利因素,我安排学生在课前 1.回顾以前学过的李清照的作品 2.查找相关资料了解李清照生平 3.利用早读熟读成诵,初步感知两词。第三部分——教学目标 基于以上教材地位、学情特点以及新课标的要求,我确立了本课的三维教学目标: ①背诵这两首词,因为《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要求学生要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 ②通过反复诵读,对比探究,品味意象,体会“闲愁”与“悲愁”的区别,熟悉诗词鉴赏的基本方法,学会知人论世。因《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生“要加强诵读,在诵读中感受作品的意境和形象,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和深层意义”,还提出要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要学习鉴赏诗歌的基本方法,学会知人论世,了解与作品相关的作家经历、时代背景等,加深对作家作品的理解”,依据这两点所以我确立了教学目标二,同时这也是本课的教学重难点。 ③体会真情之美,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热爱及审美情趣。《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高中语文课程应关注学生情感的发展,培养学生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因此我确立了教学目标三。 教法与学法 依据教学目标,及《语文课程标准》中“语文教学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要求,本课将通过诵读法、情境 法、对比探究法来进行教学,学生通过诵读法、自主合作探究法来学习。 说完了教法与学法,紧接着我将要说的是“教学过程”,分五步走。 第四部分、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课前播放《菊花台》歌曲,学生欣赏完我会问:为什么说“菊花残,满地伤”?菊花有什么象征意义?学生对《满城尽带黄金甲》这部电影比较熟悉,可能会想到铺满皇宫的菊花,宫廷军变的失败,生命的凋残消逝??我会顺势总结到:菊花在影片中象征①对已逝辉煌的伤感②对生命凋残的悲悼。“花”这个意象在中国古典诗词中有着深刻的文化内涵,古人有以花

新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 第7课 李清照词两首教案

《李清照词两首》解读与探究预习提示 李清照(1084-1155),号易安居士,济南(今属山东)人。宋代著名女词人,前期词多写闺情相思,后期词融入家国之恨与身世之感。她兼擅令慢,每能创意出奇,以经过提炼的口语表达其独特真切的感受,形成辛弃疾所称道的“易安体”。有《漱玉词》《醉花阴》是李清照早期作品,为节令抒怀之作。靖国元年(1101年)十八岁的李清照与赵明诚结婚,婚后伉俪情深,相濡以沫,他们这种举案齐眉、相敬如宾的生活持续了十多年。宣和三年(1121年)赵明诚出仕做官。这个时期,李清照写出了很多红颜易衰之叹,离愁别恨寂寞孤苦之怨的诗词,《醉花阴》是其中的名篇之一。时逢重阳,作者通过独守闺房,寂寞抒怀,及把酒黄昏,赏花东篱等诸多真实的生活场景,表达了佳节思亲的人之常情。词中“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以花拟人,以景托情,情真意切,意趣新奇,思意绝美,为后世所赞。 《声声慢》是李清照晚期重要的代表作,宋钦宗靖康二年(公元1127年),女真族建立的金国攻陷北宋首都汴京,宋王朝被迫南迁。这一重大的政治事件在非常广阔的范围内影响了当时各阶层人民的 生活,李清照的家庭也因此毁于一旦,不仅家中财物全部被焚,连随身携带的古铜器、书籍在南逃途中也遗失或被盗,在她46岁的时候,丈夫又不幸病亡,从此她孤苦伶仃地度过了悲惨的晚年。这首词抒发了她和当时多数人所共同感到的国破家亡之恨、离乡背井之哀,以及

她个人所独自感到的既死丈夫、又无儿女、晚年块然独处、辛苦艰难的悲痛。词情凄清,跟早年写愁的作品如《醉花阴》等相比,风格迥然不同。作者着力地渲染了“凄凄惨惨戚戚”的气氛,多方面叙写她处境的穷困凄惨,并反复诉说她内心极度的孤寂感,句句泪,字字血,全词充满了亡国之痛、败家之哀、丧夫之悲、孤独之苦,使人不忍卒读。 学习这两首词,第一、要了解作者身世。李清照的创作生活始于北宋末,终于南宋初。她既享受过安逸、宁静的生活,也遭遇了国破、家亡、夫死、形单影只的灾难与不幸。她的生活变迁和情感起伏,都是和她那个时代息息相关的。《醉花阴》写于作者早期,《声声慢》写于作者晚年,两首词的格调迥然不同,反映着李清照不同时期的生活与心态。因此,了解作者身世是解读这两首词的钥匙。第二、运用对比鉴赏。这两首词可对比的地方很多,例如两首词都写愁,都描写了饮酒、黄昏、黄花等意象,“愁永昼”“怎生得黑”写的是对时间的同样感受,但是所表达的心境却是迥然不同,赏读时细加体会,深入领会作者旨意。 课文解读 醉花阴 薄雾浓云愁永昼①,瑞脑②销金兽③。(稀薄的雾气,浓密的云层,阴沉沉的天气撩起重重的烦愁,龙脑香料在兽形的香炉中慢慢燃烧,绣房悄悄,淡烟袅袅,从早到晚,漫长的白昼叫人难熬。①永昼:漫长的白天。②瑞脑:一种香料,又称龙脑。③金兽:兽形的铜香炉。)

《李清照词两首》说课稿

《李清照词两首》说课稿 导读: 各位老师,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酒意诗情谁与共”。《李清照词两首》在必修四第二单元。《醉花阴》《声声慢》虽同为言愁,但情调有别,前者属“闲愁”,后者属“家国之愁”。 学生在必修一第一单元已系统了解诗歌鉴赏的相关知识,并初步形成了诗歌鉴赏的能力。 因而结合《课程标准》中阅读文学作品,“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体会其艺术表现力,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的要求,确定本课三维教学目标如下: 1.以诵读为纲,以分析为线,知人论世,解读李清照之“愁”。2.揭开神秘之纱,探究相关意象的丰富内涵。 3.两词对比鉴赏,了解李清照南渡前后创作风格的变化。 其中,两词对比阅读,感受二者“愁”之不同为重点;挖掘词中意象丰富的内涵为难点。 有一位女子,用自己的灵性穿越古今,用自己的艺术在水星的环形山上留下美丽的名字。在她的笔下,青春少女是如此娇羞俏皮:“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在她的笔下,夫妻间的相思是如此浓烈、难以开解:“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词苑千载,群芳竞秀,盛开一枝女儿花。让我们回到1000多年前,和这位被誉为“一代词宗”的女子握一下手,谈一下心。借此导入新课。

让学生初读感知,把握情感基调,体悟出“愁”绪。 在此基础上再次自由诵读,寻词中之愁(寻愁)。 《醉花阴》开篇言愁:“薄雾浓云愁永昼”,直抒胸臆,景中有愁,愁中有景。继而又有铺叙白描之景,比喻灵动之词,句句含愁,愁思不绝。 《声声慢》“怎一个愁字了得”直抒胸臆,以看似平静之语道出心中不堪承受之愁,在词尾喷薄而出。其他词句亦句句愁思缭绕,令词人深困其间,不可开解。 在“愁”之基调上再次诵读词作,以“怎样表现愁?”为中心,互相质疑解疑,紧扣文本、感知意象,达到“析愁”的目标。 意象是情感的寄托,引导学生从意象看端倪。本文所选意象均被愁思笼罩,而且符合传统审美标准,可引导学生激发记忆库,回顾总结含有“东篱”“酒”“黄花”“雁”“梧桐”等意象的相关诗句并探究拓展其丰富内涵。 如意象“梧桐”:“栽下梧桐树,引来金凤凰”显示梧桐“孤然傲立,品行高洁”;“梧桐相待老,鸳鸯合双死”更显梧桐“伉俪情深”;“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则代指“愁闷苦思”。诗歌虽然含蓄,但并不神秘,因为情感在诗歌意象上留下了鲜明的印记。(由此完成本课教学难点) 叠词运用是《声声慢》的一大特色,也是愁思的集中体现处。可引导学生分析其艺术效果。(就此完成“析愁”目标) 在“析愁”基础上联系背景探究“为何而愁?”并进一步比较两词“愁”

李清照词两首

《李清照词两首》复习导学案 【复习目标】 1.熟练背诵默写这两首词 2. 体味词作中的意象和由意象营造的意境,以及词句中凝聚的感情。 3.积累作文素材 一、名句默写 (一)链接高考 1、(2015·四川) _________________,瑞脑销金兽。(李清照《醉花阴》 2、(2015·浙江)守着窗儿,!,到黄昏、点点滴滴。(李清照《声声慢》) 3.(2014·江西,2013·北京、湖北,2012·浙江)______________,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______________! 4.(2013·山东)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______________ 5.(2013·天津)东篱把酒黄昏后,______________ 6.(2011·江西)佳节又重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醉花阴》)7.(2010·湖北)______________,最难将息。(《声声慢》) 8.(06天津10福建)满地黄花堆积,” (李清照《声声慢》 9.(2009·山东)三杯两盏淡酒,______________。(《声声慢》) 10.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到黄昏、点点滴滴。(李清照《声声慢》05重庆10上海) 11.薄雾浓云愁永昼,。(李清照《醉花阴》09安徽) 12.东篱把酒黄昏后,。(李清照《醉花阴》08山东) 13.云中谁寄锦书来,,月满西楼。(李清照《一剪梅红藕香 残玉簟秋》06山东07安徽) 14.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

愁。。(李清照《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05全国I) (二)情景式默写 1、李清照的《醉花阴》中直抒胸臆,亦以景见情,以物拟人,委婉曲折地写出了抒情主人公憔悴的面容和愁苦的神情的诗句是: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2、《醉花阴》中既写人,又写景,创造了一个凄清寂寥的深秋境界的佳句是: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3、《醉花阴》中的“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让李清照回忆起她和丈夫东篱对酒赏菊共度佳节的美好环境,然而现在夫妻离别,这佳节美景反而勾起词人的离愁别恨;该诗句又暗含佳节思亲的情绪。这两句诗既写人,又写景,创造了一个凄清寂寥的深秋境界,让人回味无穷。 5、李清照的《声声慢》十四个叠字层层铺叙,分三个层次,由外而内,由浅入深,把词人内心深处的悲哀、孤独、寂寞、痛苦表现得淋漓尽致的诗句: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李清照的《声声慢》中运用日常生活中的起居环境、行动、细节来展现词人内心世界的句子有: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6.李清照的《声声慢》中突出的直抒胸臆的句子是: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7.《声声慢》一词中从动作、环境到心理感受多层次地表现出寡居老人闷坐无聊、茫然若失而四顾寻觅的恍惚悲凉心态的句子是: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8.李清照的《声声慢》中词人化繁为简,化多为少,把所有的凄苦,所有的孤独,所有的无奈,所有纷繁的说不尽的思绪,用“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代之。 二、文本重读 1、两首词表达的情感有什么异同 两首词抒发的都是愁绪。《醉花阴》表达的只是离别相思之愁,《声声慢》则抒发的是国破、家亡、夫死后那种浓重的悲痛与哀愁。 拓展:李清照写愁的名句——1.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

高中语文人教必修四讲解与例题第2单元第7课李清照词两首

7 李清照词两首 一片落叶,一声雁叫,一滴秋雨,一盏青灯,李清照都能点石成金,抽丝剥茧,编织成华美的词章。读着它,我们似乎能嗅得到青梅的幽香,感觉到卷帘的西风,听得见阶前滴雨,看得见梧桐落叶、昏黄孤灯。她的忧,她的愁,她的才情和遭遇,都成了中国古代文学中最能滋润人心的文字,彪炳着宋词婉约派的最高成就。学习李清照词两首,一要了解李清照前后词风的不同特点及其原因,二要体会词中的意象之美和情感之真。 李清照是我国宋代著名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李清照的父亲李格非,进士出身,是苏轼的学生,官至提点刑狱、礼部员外郎。藏书甚富,善属文,工于词章。母亲是状元王拱宸的孙女,很有文学修养。由于生于书香门第,李清照在家庭熏陶下小小年纪便文采出众,对诗词散文书画音乐无不通晓,以词的成就最高。词清新委婉,感情真挚。18岁嫁给宰相赵挺之之子赵明诚,琴瑟谐和,生活美满安逸。宋钦宗靖康元年(1126)宋室南渡,李清照的生活发生剧烈变化,表现在词作中的词风也前后迥异。前期反映闺中生活感情、自然风光、别思离愁,清丽明快。后来因为丈夫去世再加亡国伤痛,诗词变为凄凉悲痛,抒发怀乡悼亡情感,也寄托强烈亡国之思。 本课所选的两首词分别为李清照前后两个时期的作品,它们反映着李清照不同时期的生活与心态,呈现出不同的韵味、格调。《醉花阴》这首词是李清照前期的怀人之作。李婚后不久,丈夫赵明诚便“负笈远游”,深闺寂寞,她深深思念着远行的丈夫。这年,时届重九,人逢佳节倍思亲,便写了这首词寄给赵明诚。据说:“易安以重阳《醉花阴》词函致明诚。明诚叹赏,自愧弗逮,务欲胜之,一切谢客,忘食忘寝者三日夜,得五十阕,杂易安作以示友人陆德夫。德夫玩之再三,曰:‘只三句绝佳。’明诚诘之,答曰:‘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正易安作也。”(见《元伊世珍·琅嬛记》)《声声慢》是她晚年的名作,历来为人们所称道,尤其是作者那哀婉的凄苦情,不知感动过多少人。当时,正值金兵入侵,北宋灭亡,志趣相投的丈夫也病死在任上,南渡避难的过程中夫妻半生收藏的金石文物又丢失殆尽。这一连串的打击使她尝尽了国破家亡、颠沛流离的苦痛。就是在这种背景下作者写下了《声声慢》这首词。 ★李清照(1084—1155),济南章丘人,号易安居士。其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有《漱玉词》。 1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说课稿

各位老师好,我是来自永安附中语文组的苏娇。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我将从以下四个方面展开说明: 首先是教材分析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一课选自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第二单元的第3课《辛弃疾词两首》中的第二首。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对宋词的鉴赏评价能力,分析比较婉约派和豪放派在词的取材、境界和情感方面的区别。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这首词,是作者登临京口北固亭所作。面对历史陈迹,遥望江面上的点点帆影,不禁抚今思昔,心潮激荡,写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爱国词作。抒发自己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悲愤之情。 《辛弃疾词两首》是高一必修模块最后一篇讲读的诗词。这首词之前的几首词主要是老师引导学生赏析,教学生从什么角度,如何抓住重点精读。柳永词重在领会婉约风格、苏轼词重在体会豪放风格。在此学生已经基本明确诗词要反复诵读体会,学会欣赏其思想内涵、艺术手法。通过学习这首词,让学生对辛弃疾这个人及词作风格有更深入的了解的同时也会让学生对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得到更进一步的提高。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在知识与技能上要求学生了解辛弃疾生平及其词的思想内容、领略辛弃疾的悲壮慷慨的豪放词风,感受他壮怀激烈的爱国之心。 在过程与方法上通过解读典故去把握作者深沉的情感同时通过反复诵读,将辛弃疾词两首进行对比,学习知人论世的诗词鉴赏方法。在情感态度价值观上感受辛弃疾深沉的爱国之情。教育学生胸怀大志,热爱祖国。 其中,这三个目标都是本课的教学重点,而用典是本课是难点,没读懂这些典故根本无法领悟作品。 接下来是教法和学法分析 一、教法。本节采用诵读法、提问讨论法、点拨法、对比法、讲练结合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同时结合多媒体辅助教学。 二、学法:在这节课中,学生通过诵读、讨论、想象、拓展来丰富自己的知识积累和生活经验,在个性独特的阅读中,在积极主动的思考中,获得独特的感悟和体验。 下面我将对本节课的教学过程进行具体阐述, 1、课前准备 课前我会印发施蛰存的《永遇乐》赏析。(材料见教参71页。)让 学生熟读这所以这么做的原因是因为用典是本课的难点,没读懂这些典故根本无法领悟作品。所以学生通过读这篇文章,再品读优美散文的同时,可以深入领略辛词的内涵,还能感受诗词赏析的写法,借助这些赏析材料,既能提高课堂效率,又能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2、导入

7李清照词两首(人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7李清照词两首(人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 计 7 李清照词两首 课文研习 一、要点解析 1.《醉花阴》三处意境赏析 其一:“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 以“薄 雾”“浓云”两意象开头,勾画出了暗淡阴沉的天气,烘托出沉郁的气氛,在这样的气氛里,独守空闺,备觉无聊,度日如年,所以说“永昼”,这“愁”的情绪就自然带出。愁绪难以排解,只好点燃香炉中的瑞脑,来消磨难熬的时光。至此,虽然没有言明,作者思念夫君的感情,借助环境已经表现出来。 其二:“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选用“玉枕”“纱厨”两意象,表明深秋长夜难耐,孤枕难眠。“半夜”直接点明就寝时间和辗转反侧的的情状。着一“凉”,不但写出了秋气的萧瑟,更写出了诗人心境的凄冷。 其三:“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似黄花瘦 。”“销魂”二字是直言夫妻伤别之愁,是主旨流露处。接着,转而作含蓄形象的描写。西风卷动珠帘,帘内闪现

一位愁思缠绵的少妇,她玉肌消减,身段柔弱,比起帘外秋风里振颤的菊花,更为弱不禁风了。作者以菊自比,一方面显示自己的芳华和清雅,另一方面,暗示在别离后的憔悴和期待。可谓和婉清雅,新颖别致。 2.《声声慢》两处叠音词赏析 其一:“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起首三句七组十四个叠字,犹如信手拈来,委婉细致地表达了作者在遭受深创巨痛后的愁苦之情。“寻寻觅觅”,反映了作者心中有所失落的精神状态。环境孤寂,心情空虚,无可派遣,无所依托,就好像有什么东西丢掉了一般。“冷冷清清”,这既是作者所处的环境使然,也是作者的心境使然,常言说“人悲物亦悲”,在一个悲伤凄凉人的眼中,所有的事物都是暗淡天光的。“凄凄惨惨戚戚”,属于心理活动的描写。“寻觅”句重点写行为,“冷清”句重点写环境,“凄惨”句重点写心境,三个层次的内容依次递进,内心的伤痛之情逐一揭示,这就为全词定下了一个感情基调,使全词笼罩在一种凄惨愁苦的氛围中。 其二:“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点点滴滴”主要写声音,以声衬情,极富“顿挫凄绝”感。当作者正在为落花惋惜、为自己忧苦之时,偏偏又下起了雨;雨点打在梧桐叶上,啪啪作响,一直到黄昏都没停止。可以想像雨点

同步练习习题:第7课李清照词两首

7.李清照词两首 一、基础运用层 1.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薄雾浓云愁永.昼永:漫长 B.东篱把.酒黄昏后把:举,端起 C.怎敌.他、晚来风急敌:抵挡 D.如今有谁堪.摘堪:忍受 答案:D 解析:D项,“堪”是“能”“可以”的意思。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意思与现代汉语不同的一项是() A.东篱把酒 ..黄昏后 B.莫道不销魂 .. C.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 D.这次第 ..,怎一个愁字了得 答案:D 解析:D项,次第:古义指光景,状况;今义指次序,一个挨一个地。 3.下列对《醉花阴》《声声慢》的赏析,错误的一项是() A.《醉花阴》写漫长的白日里,词人百无聊赖地独坐在金兽炉旁,注视着那袅袅烟雾。正值重阳,天气已开始变凉,尤其到了夜里,纱帐中、玉枕上,难以成眠,更觉得凉气袭人! B.《醉花阴》总体风格朴实、绚丽,词人抓住长日、半夜、黄昏几个时间的推移,来写自己留在家中独自生活的空虚、无聊,以此表达对丈夫一如既往的相思之情。 C.《声声慢》是李清照晚年的作品。这时她不但经历了国家败亡、远离故乡、失去丈夫的苦难。并且,在南方辗转逃亡避难的过程中,她丢失了珍爱的文物、古籍,还遭到了政治上的诬陷。 D.《声声慢》展现出词人失落、孤单、凄凉、悲哀的心灵世界。在了解词人生活遭遇的基础上读这首词,人们不禁会对她产生深深的理解与同情,这正是李清照这首词动人的地方。 答案:B 解析:B项,《醉花阴》总体风格含蓄、委婉。 4.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宋代女词人。她通晓金石鉴赏,能诗善文,词的成就尤其突出。北宋末年她南渡避乱,不久北宋灭亡,丈夫病死,她只身逃难,境遇悲惨。 B.“醉花阴”与“声声慢”都是词牌名,这两首词都是词人南渡后晚年的作品。 C.宋代词坛呈现万紫千红的繁荣景象。尤其秦观的词深婉而疏荡,与周邦彦的富艳精

李清照词两首比较阅读

李清照词两首比较阅读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通过比较两首词的情感和意境,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以提问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艺术感受力与表现力,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做到同中求异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以“知人论世”为原则,与学生共同探讨两首词不同之处的成因的同时,深化理解词人作词时心境与词的意境的关联。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一)教学重点 在学生对两首词的内容充分理解的基础之上,与学生共同探讨两首词共有的意象的同与异,探究作者前后心境的差异,由此分析作者风格转变与其自身经历的关系。 (二)教学难点 从作者前后心境的变化对比分析两首词的前后不同。 三、教学过程设计 (一)初识“愁”滋味——两首词共同表达的情感:愁 (二)再识“愁”不同——两首词的愁有何不同 (三)此“愁”何处是?——两首词具体意象对比 (四)“愁”之所以——两首词的愁不同的原因探究 (五)“愁”之表现——两首词愁的不同表现方式探究 (六)“愁”之展示——你笔下的愁情 (七)三读“愁”之词,总结课文 四、合作探究 (一)、初识“愁”滋味——两首词共同表达的情感:愁 ◆总体对比——“愁” 1、从《醉花阴》和《声声慢》当中读出的共同情感是什么? 愁 《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声声慢》“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2、“愁”在两首词当中如何体现? 行为显愁 《醉花阴》:孤眠、把酒 《声声慢》:寻寻觅觅、淡酒、守着窗儿 心理绘愁 《醉花阴》:永昼、佳节又重阳、凉初透、销魂 《声声慢》:凄凄惨惨戚戚、伤心、怎生得黑 景与物衬愁 《醉花阴》:薄雾、浓云、瑞脑、金兽、玉枕纱厨、黄昏、西风、黄花 《声声慢》:冷冷清清、风、雁、黄花、梧桐、细雨、黄昏 (二)、再识“愁”不同——两首词的愁有何不同 愁字只是一个中心意象,不止是李清照,本单元其他的词作家也在词中透露了自己

李清照词两首说课稿

《李清照词两首》说课稿 李斌各位评委老师好: 我今天要说课的题目是《李清照词两首》。 一、说教材 《李清照词两首》编排在必修四第二单元,这是一个宋词单元。编者选取了柳永、苏轼、辛弃疾、李清照四位词人的作品。他们是宋词发展史上的代表人物。四位词人的作品,题材、风格不同,带给后世读者的审美感受也各不相同。柳永词走婉约套路,苏、辛则是豪放词风的代表,李清照词细腻、含蓄。四者基本完整地体现了宋词的艺术价值,也大体反映了宋词的发展脉络。这两首词属于略读课文,计划一课时完成。 两首词创作于李人生不同阶段,其思想也大不相同,取来比较阅读,既可以提高学生的诗词鉴赏能力,又能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二、说学生 通过初中及之前的语文学习中,学生对宋词的发展及流派已经有了大致的认识,而李清照的词在初中阶段也出现过,比如《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但是,学生对于李清照的人生经历与其创作风格的转变普遍不了解,大部分学生在把握两首词中深层的感情内涵方面,还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在课内补充李清照的人物遭遇非常必要。 高二阶段的学生,对于古代诗歌赏析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对于

意象的理解和意境的感受能力还需提升。 以课程标准的相关表述和学情特点为依据,确定本课教学目标如下: 1、通过反复朗读,直至能诵。 2、感知内容,解读意象,了解李清照南渡前后人生遭遇与创作风格的变化的关系(重点) 3、比较两首词的意境与词人的心境(难点)。 三、说教法 本课将通过情境法、诵读法、引导提问法来进行教学,引导学生将词人所处背景与词中情感相联系,共同探讨产生的原因及不同的意境表现,从而掌握诗词比较阅读的方法 四、说过程 (一)预习指导 通过课前预习任务,使学生在课前对两首词的生子生词,词的内容进行初步的了解。扫清阅读障碍,理解词义。 (二)情景导入 展示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一词,引出古人之“愁”,比如:马致远《天净沙秋思》的游子之愁,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思亲之愁,晏殊《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的感时伤春之愁,创设愁苦情景,过渡到李清照之愁。 (三)寻愁

李清照词两首理解性默写附答案自己整理版

李清照词两首理解性默写 1、《醉花阴》中“, ”两句,写重阳佳节的百无聊赖,连香炉也懒得管,任它自行消尽。描绘了一个思妇愁绪满怀的神态,给全词奠定了“愁”情感基调。 2、《醉花阴》中 “, , ”三句,写词人辗转反侧,无法入眠,这都是离愁使然。这里以乐景写哀情,以佳节衬离愁,意境萧疏,含蓄蕴藉,手法高妙。 3、《醉花阴》中“, ”两句,写黄昏时独自饮酒的凄若。看似飘逸洒脱、陶然自乐,可如此美景,一人独赏,愁绪顿生,这是典型的以乐景写哀情。 4、《醉花阴》中 “, , ”三句,生动传神,营造出一个幽寂、凄迷的艺术境界。词人以花写人,精妙妥帖,堪称妙笔。“瘦”字一语双关,兼写人和花,两者有机结合,以无限哀愁为溶剂,新奇别致。 5、运用日常生活中的起居环境、行动、细节来展现词人兀自独坐,百无聊赖,无所依傍的内心世界的句子有: “,”。 6、李清照《声声慢》中 “,,。”三句,用一连串叠字写主人公一整天的愁苦心情,为全词定下了一种愁惨而凄厉的基调。 7、李清照《声声慢》中“,”两句,写备尝凄清寂寞,又经历了一系列磨难与打击,百感汇聚于胸,偏又逢上冷暖不定的深秋天气,令人不知如何是好。表明心灵的创伤难以平复。 8、李清照在《声声慢》中写到酒气抵挡不住晚风带来的寒意,更遣不散积聚在词人心头的寒意:夫亡国破,文物丧尽,飘荡流离,身遭诬陷,暮年孤单,所有种种, “, , !” 9、) 10、李清照早年曾寄给赵明诚一首词《一剪梅》,其中有“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之句。而现在自己漂流江南,看到北来的大雁,就自然地吟诵 “, , ”。词人把悼亡之意、思乡之情与家国之痛融合在一起了。 10、李清照《声声慢》中“, , ”几句,写黄花满地,身心憔悴。既是写花,更是写人;既是惜花,更是自伤。

李清照词两首教案

尼勒克县第一中学活页教案(表一) 课题:李清照词两首授课时间: 课型:课时: 三维目标: 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进一步认识李清照婉约词的特点;让学生掌握品读诗词的方法,即通过抓关键词“愁”和意象来深入品味诗词的意境和意蕴;掌握古诗词常见意象的象征意义;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初步感知诗词的感情基调、词风;进而通过自主、合作、探究,以小组讨论的方式抓住六大意象,鉴赏诗词的意境和意蕴;最终深味诗词的灵魂,即词的情感;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提高学生的审美趣味,让学生在美的熏陶中,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热爱,加深对中国古典文学文化的认同; 教学重点难点: 1.引导学生有情感地朗诵诗词; 2.引导学生分析鉴赏诗词中的意象,进而把握诗词的内在情感;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菊花台》歌曲、《醉花阴》《声声慢》朗诵、《秋窗风雨夕》背景音乐 教学方法:诵读法、小组讨论法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环节教师及学生活动一、导入: (课前播放菊花幻片灯,配以周杰伦的《菊花台》歌曲,意 在激发学生兴趣,营造气氛,让生更易投入到本节课的学习 之中。) 师:歌中唱到“菊花残,满地伤?菊花就是黄花,宋代女词人李清照是一位善用“黄花”表达情思的人,《菊花台》中的菊花意象就是对古诗词中黄花意象的继承。 李清照在一个秋雨点点滴滴的黄昏,看着满地堆积残损的黄花正伤怀,听着急风细雨吹打梧桐的哀乐,又想起那声声凄厉的雁鸣,不觉悲从中来,百感交集,写出了饱含苦涩愁情的词作《声声慢》,而在《醉花阴》中她写黄花则是一句肝肠寸断的“人比黄花瘦”,同样的黄花词人为什么会有不同的情感体验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李清照词两首》,从黄花入手,感悟一般黄花别样情。 二、一读--- 初品诗情 生自由读——范读——个别读请两位学生分别朗诵两词(点拨字音句读情感)设置情景,引入课题 采用多种朗读方式,生初感诗人情感。

人教版语文必修四_第7课《李清照词两首》同步练习与答案

语文·必修4(人教版) 7 清照词两首 清照词二首 浣溪沙 淡荡①春光寒食天,玉炉沉水②袅残烟,梦回山枕隐花钿③。海燕未来人斗草④,江梅已过柳生绵⑤,黄昏疏雨湿秋千。 注:①淡荡:形容春光疏淡骀荡。②沉水:沉香。③花钿:一种花形首饰。④斗草:古代民间一种斗草的游戏。⑤生绵:谓柳花飘絮。 念奴娇 萧条庭院,又斜风细雨,重门须闭。宠柳娇花寒食近,种种恼人天气。险韵诗①成,扶头酒②醒,别是闲滋味。征鸿过尽,万千心事难寄。楼上几日春寒,帘垂四面,玉栏干慵倚。被冷香消新梦觉,不许愁人不起。清露晨流,新桐初引③,多少游春意!日高烟敛,更看今日晴未? 注:①险韵诗:以冷僻难押的字做韵脚的诗。②扶头酒:易醉的酒。③初引:初长。《世说新语·赏誉》:“于时清露晨流,新桐初引。”这两句形容春日清晨,露珠晶莹欲滴,桐树初展嫩芽。 鉴赏: 《浣溪沙》上片写春光骀荡,屋香炉袅烟,人睡初醒;下片淡淡几笔,勾勒寒食节的初春景色与民间习俗,情韵全出。 《念奴娇》写雨后春景,抒深闺寂寞之情。上片写“心事难寄”,从阴雨寒食,天气恼人,引出以诗酒遣愁。下片说”新梦初觉”,从梦后晓晴引起游春之意。全词以细腻曲折的笔触,通过春景的描写,真切地展示诗人独居深闺的心理情态。语浅情深,清丽婉妙。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玉枕.(zhěn)凝噎.(yì)

梧桐.(tóng) 帘卷.西风(juǎn) B.寻觅.(mì) 盈袖.(xiù) 萧.条(xiāo) 茅塞.顿开(sè) C.憔.悴(qiáo) 堪.摘(kān) 戚.戚(qī) 处.心积虑(chù) D.怆.然(qiànɡ) 暮霭.(ǎi) 锦.书(jǐn) 乍暖还.寒(huán) 解析:A项,噎yē;C项,处chǔ;D项,怆chuànɡ。 答案:B 2.下列词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薄雾浓云愁永昼 ..(漫长的白天) 瑞脑销.金兽(熔化) B.有暗香盈.袖(充满) 凄凄惨惨戚戚 ..(悲愁、哀伤的样子) C.独自怎生 ..得黑(怎么、怎样) 乍.暖还寒(忽然) D.这次第 ..(光景,状况) 最难将息.(调养,保养) 解析:A项,销:烧完了。 答案:A 3.下列对《醉花阴》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这首词上片第一句明写秋季的天气,暗点作者的愁情,一个“永”字表明作者的愁情难消,日子难熬。 B.上片后一句写清凉的秋夜。“又”字表明时间过得很快,也暗示作者的思念之深。“凉”字主要是说明秋夜的气候特点。 C.下片第一句的“东篱把酒”明写作者重阳节里的活动,暗写作者的寂寞、扫兴,是以酒消愁。 D.全词用词含蓄,融情于景,形象生动地刻画了一个多情妇女的形象。 解析:B项,“凉”不但写出了秋气的萧瑟,更反映出诗人心境的凄冷。 答案:B

最新高中语文省级说课一等奖《李清照词两首》说课稿(1)

《李清照词两首》说课稿 嘉峪关市一中张红丽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下午好! 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李清照词两首》,这是高一第二学期后半学期的学习内容。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介绍、教学目标、教学过程四个部分来进行说明。 第一部分——教材分析 《李清照词两首》是人教版必修四第二单元中的篇目,这一单元选编的是宋词,在新课标实验教材五个必修模块中,这是唯一的宋词单元。本单元选取的是柳永、苏轼、辛弃疾、李清照四位词人的作品,四者基本完整地体现了宋词的发展脉络和艺术价值。李清照的词《醉花阴》《声声慢》放在最后,属略读篇目,安排一课时完成教学。《醉花阴》是作者南渡前的作品,抒发“相思闲愁”,《声声慢》是作者南渡后的名篇之一,将重点赏析,写词人历遭国破家亡夫丧劫难后的愁苦悲戚,是词人晚年生活的真实写照,也是时代苦难的象征。本课的学习将引导学生深入熟悉诗词鉴赏的基本方法,为以后进行诗歌与散文系列的选修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二部分——学情介绍 通过本单元前面六首词的学习,学生对豪放派和婉约派的风格特点已有了大体认识,对词的文体常识和基本鉴赏方法已有所掌握,这一点对学生学习本课是很有利的,但李清照的这两首词如果不了解词人的人生遭遇就很难把握两首词中深层的感情内涵。 针对学生学习本课的不利因素,我安排学生在课前1.回顾以前学过的李清照的作品2.查找相关资料了解李清照生平3.利用早读熟读成诵,初步感知两词。 第三部分——教学目标 基于以上教材地位、学情特点以及新课标的要求,我确立了本课的三维教学目标: ①背诵这两首词,因为《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要求学生要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 ②通过反复诵读,对比探究,品味意象,体会“闲愁”与“悲愁”的区别,熟悉诗词鉴赏的基本方法,学会知人论世。因《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生“要加强诵读,在诵读中感受作品的意境和形象,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和深层意义”,还提出要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要学习鉴赏诗歌的基本方法,学会知人论世,了解与作品相关的作家经历、时代背景等,加深对作家作品的理解”,依据这两点所以我确立了教学目标二,同时这也是本课的教学重难点。 ③体会真情之美,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热爱及审美情趣。《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高中语文课程应关注学生情感的发展,培养学生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因此我确立了教学目标三。 教法与学法 依据教学目标,及《语文课程标准》中“语文教学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要求,本课将通过诵读法、情境

李清照词两首教学设计教案

教学准备 1.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反复诵读,感知内容,解读意象,品味意境,赏析情感。 (2)能力目标:通过“直觉感知——深入探究——情感提升”逐层深入地鉴赏诗歌。 (3)情感目标:深入解析词人“愁”的丰富内涵,体会词人情感的变化。 2. 教学重点/难点 依据教学目标,参照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确定本课教学的重点、难点如下: (1)教学重点:通过与《一剪梅》的比较阅读,引导学生感受“闲愁”与“丢家弃 国之愁”的区别,是本课教学的一个重点 (2)教学难点:这首词选择的意象很符合传统的审美视角,挖掘词中意象的丰富而 又复杂的内涵是本课教学的一个难点。 3. 教学用具 课件 4. 标签 声慢慢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课前播放歌曲《如梦令》)播放ppt 1展现词内容《如梦令》) 2.一曲如此动人心肠的《如梦令》,跨越悠远的时空,久久的在我们的耳畔回响。轻拂历史的尘烟纱幔,在三千年诗词文学中,将愁情抒写到极致的,恐怕 要数宋代的女词人李清照了。然而要真正体味到她的一腔愁绪,却“怎一个愁 字了得”!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声声慢》,与它相知,聆听易安居士的深 情倾诉吧 ppt2 【板书课题作者】 二.明确学习目标

三.涵咏词韵 1.学生自由吟咏诗词(下面请同学们先自由吟咏一遍诗词,一会请几位同学朗 读一遍) 学生示范朗读,读后其他学生稍作评价;教师引导点拨(见课本) 2.录音范读,体会该词意境(要求:在听的过程中注意感受朗读中的情感基调,把握朗读的节奏和轻读、重读。)PPT4 3.学生齐读(注意读准节奏,尽量融入感情,读出感觉) 问:你听出了作者的倾诉吗?词人在向我们倾诉什么呢?——愁PPT5 四.了解作者 那么词人李清照到底经历了什么呢?为什么会写出如此哀怨的词作呢?下面我 们一起来了解李清照的人生经历及创作背景。PPT6 了解了作者的生平经历更有助于我们对于诗词内容的把握,下面请同学们联系 词人的生活遭遇再读一遍这首词。 五.导学案基础知识(抢答) 1、正字音 2、辨字形 3、释词义 六.合作探究 (一)、下面各小组通力合作探究以下3个问题。 1.《声声慢》以七组叠词开篇,试分析这三句所抒发的情感。Ppt9(—音乐美、增强感情) 2都说“一般愁字别样情”,诗人的愁是通过哪些意象表达的呢?找出意向并 完成表格 ppt10 (二)词人的愁是铺天盖地的,并且将这漫天愁思进行了细细的纺织。 以景衬愁以动显愁用心绘愁愁语即情语 下面大家再诵读一遍课文,在诵读的过程中仔细品味,加深理解。 引导:一首《声声慢》将易安居士晚年凄苦情愁体现得淋漓尽致,她是个心理 细腻,多愁善感之人,更是个写“愁”的高手,我们不妨走进易安居士另外两 首词,来品味另一番愁情吧。

人教版语文必修四:第2单元-第7课《李清照词两首》练习及答案

第7课李清照词两首 ——乱世中的美神之杰作 一、基础巩固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玉枕.(zhěn)凝噎.(yì) 输赢.(yínɡ) 帘卷.西风(juǎn) B.寻觅.(mì) 盈袖.(xiù) 萧.条(xiāo) 销.金兽(xiāo) C.把盏.(zhǎn) 憔.悴(jiāo) 堪.摘(kān) 戚.戚(qī) D.怆.然(qiánɡ) 暮霭.(ǎi) 锦.书(jǐn) 乍暖还.寒(huán) 2.下列词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薄雾浓云愁永昼 ..(漫长的白天) 瑞脑销.金兽(熔化) B.有暗香盈.袖(充满) 凄凄惨惨戚戚 ..(悲愁、哀伤的样子) C.有暗香 ..盈袖(清淡的香气) 乍.暖还寒(忽然) D.这次第 ..(光景,状况) 最难将息 ..(调养,保养)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莫.道不销魂莫.听穿林打叶声 B.怎敌.他、晚来风急势均力敌. C.雁过.也,正伤心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D.梧桐更兼.细雨二者不可得兼. 4.下列词句,停顿有误的一项是( ) A.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B.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C.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D.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5.下列对《醉花阴》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这首词上片第一句明写秋季的天气,暗点作者的愁情,一个“永”字表明作者的愁情难消,日子难熬。 B.上片后一句写清凉的秋夜。“又”字表明时间过得很快,也暗示作者的思念之深。“凉”字主要是说明秋夜的气候特点。 C.下片第一句的“东篱把酒”明写作者重阳节里的活动,暗写作者的寂寞、扫兴,是以酒消愁。

高中语文省级说课一等奖李清照词两首说课稿

高中语文省级说课一等奖李清照词两首说课稿 TTA standardization office【TTA 5AB- TTAK 08- TTA 2C】

《李清照词两首》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下午好! 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李清照词两首》,这是高一第二学期后半学期的学习内容。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介绍、教学目标、教学过程四个部分来进行说明。 第一部分——教材分析 《李清照词两首》是人教版必修四第二单元中的篇目,这一单元选编的是宋词,在新课标实验教材五个必修模块中,这是唯一的宋词单元。本单元选取的是柳永、苏轼、辛弃疾、李清照四位词人的作品,四者基本完整地体现了宋词的发展脉络和艺术价值。李清照的词《醉花阴》《声声慢》放在最后,属略读篇目,安排一课时完成教学。《醉花阴》是作者南渡前的作品,抒发“相思闲愁”,《声声慢》是作者南渡后的名篇之一,将重点赏析,写词人历遭国破家亡夫丧劫难后的愁苦悲戚,是词人晚年生活的真实写照,也是时代苦难的象征。本课的学习将引导学生深入熟悉诗词鉴赏的基本方法,为以后进行诗歌与散文系列的选修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二部分——学情介绍 通过本单元前面六首词的学习,学生对豪放派和婉约派的风格特点已有了大体认识,对词的文体常识和基本鉴赏方法已有所掌握,这一点对学生学习本课是很有利的,但李清照的这两首词如果不了解词人的人生遭遇就很难把握两首词中深层的感情内涵。 针对学生学习本课的不利因素,我安排学生在课前1.回顾以前学过的李清照的作品2.查找相关资料了解李清照生平3.利用早读熟读成诵,初步感知两词。 第三部分——教学目标

基于以上教材地位、学情特点以及新课标的要求,我确立了本课的三维教学目标: ①背诵这两首词,因为《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要求学生要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 ②通过反复诵读,对比探究,品味意象,体会“闲愁”与“悲愁”的区别,熟悉诗词鉴赏的基本方法,学会知人论世。因《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生“要加强诵读,在诵读中感受作品的意境和形象,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和深层意义”,还提出要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要学习鉴赏诗歌的基本方法,学会知人论世,了解与作品相关的作家经历、时代背景等,加深对作家作品的理解”,依据这两点所以我确立了教学目标二,同时这也是本课的教学重难点。 ③体会真情之美,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热爱及审美情趣。《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高中语文课程应关注学生情感的发展,培养学生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因此我确立了教学目标三。 教法与学法 依据教学目标,及《语文课程标准》中“语文教学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要求,本课将通过诵读法、情境法、对比探究法来进行教学,学生通过诵读法、自主合作探究法来学习。 说完了教法与学法,紧接着我将要说的是“教学过程”,分五步走。 第四部分、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课前播放《菊花台》歌曲,学生欣赏完我会问:为什么说“菊花残,满地伤”菊花有什么象征意义学生对《满城尽带黄金甲》这部电影比较熟悉,可能会想到铺满皇宫的菊花,宫廷军变的失败,生命的凋残消逝……我会顺势总结到:菊花在影片中象征①对已逝辉煌的伤感②对生命凋残的悲悼。“花”这个意象在中国古典诗词中有着深刻的

李清照词两首

《李清照词两首》 教学目标: 1、了解李清照的生平,把握其诗风的变化。 2、了解词的意象,体味词的意境,把握诗歌情感。 3、鉴赏诗歌关键词语,体会诗歌情感。 教学重点:学习鉴赏诗词的基本方法,并且能运用到实际的鉴赏过程当中。 教学难点:了解词的意象,体味词的意境,把握诗歌情感 教学过程: 导入:唐宋词的创作中有一个传统的题材,就是写闺怨,“闺怨词”是用来表现妇女的生活和情趣的。但其作者多为男性,他们写的词称为“代言体”,也就是代替妇女说话。这一现象终于在宋代被一个女人打破了,她以自己惊世的才华,大胆的笔触,借助词作直写自己的闺怨情愁,使词坛绽放出了一道最夺目的光芒。她就是李清照。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位卓然不群的女词人的内心世界,来品读她的两首愁情词。 古人云:读其书,诵其诗,更得知其为人。大家在下面查阅了不少李清照的资料,也熟知她的一些诗文。那就请你们来谈一谈你所了解的李清照。 二、作者介绍: 李清照(1084-约1151),宋代著名婉约派女词人,号易安居士。 婉约派为中国宋词流派。婉约,即婉转含蓄。其特点主要是内容侧重儿女风情,结构深细缜密,音律婉转和谐,语言圆润清丽,有一种柔婉之美。婉约派的代表人物有李煜、柳永、晏殊、欧阳修、秦观、周邦彦、李清照(宋代最著名的女词人)等。 李清照婚前婚后都生活在书香世家,其父李格非很有学问,其夫赵明诚是著名的金石考据家。李清照夫妇雅好词章,常相唱和。靖康之乱,李清照随家颠簸南下,后来丈夫病死,李清照亡国继以亡家,余生孤苦,郁郁而终。 李清照的词自成一家,被称为“易安体”,词作有《漱玉词》。 李清照经历了南北分裂之乱,在南渡前后,她的词风变化很大。南渡前,李清照的词多描写少女、少妇的闺中生活,如《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于轻快活泼的画面中见作者开朗欢乐的心情和轻松悠闲的生活;中期婚后生活到南渡以前,与丈夫经常是分居两地,她的很多词中表现的是一种相思之愁,对丈夫的思念,如《醉花阴》(薄雾浓云);南渡后,生活的苦难使她的词风趋于含蓄深沉。《菩萨蛮》、《念奴娇》、《声声慢》等词表现了词人长期流亡生活的感受,国破家亡之愁。 那今天我们先来看一首她中期的词作——《醉花阴》。 明确《醉花阴》的写作背景 宋徽宗大观二年重阳节,赵明诚至仰天山罗汉洞观月,流连忘返;李清照独居青州归来堂,重阳赏菊,无人相伴,故作此词,以抒发寂寞无聊之感。 三、朗读词作,整体感知, 诗歌是为了传情达意,我们在刚接触一首诗歌时,一定会对诗中蕴含的情感有一个最初的感受。这首诗歌我们已经预习了。那接下来我们就带着自己对词作的情感把握,通过朗读来表现出来。好,我们在下面自由朗读一下。 全班朗读。再找个别同学朗读。 根据朗读,我们再来感知一下,这首词的情感基调是什么用一个词概括。(愁) 根据这样的基调,我们全班同学一起来朗读一下这首词。 指导:语速要缓慢,表情感的词重音要读出,断句要注意,如有暗香放在一起读,不能断开。感情要带出浓浓的愁绪。 四、作品分析,重点品读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