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高中化学实验总结

高中化学实验总结

高中化学实验总结
高中化学实验总结

高中化学1实验总结

实验一

【实验名称】粗盐的提纯

【实验目的】1.掌握溶解、过滤、蒸发等实验的操作技能。

2.理解过滤法分离混合物的化学原理。

3.体会过滤的原理在生活生产等社会实际中的应用。

【实验原理】粗盐中含有泥沙等不溶性杂质,以及可溶性杂质如:Ca2+,Mg2+,SO42-,K+等。不溶性杂质可以用溶解过滤的方法除去,可溶性杂质中的Ca2+,Mg2+,SO42-则可通过加入BaCl2、NaOH和饱和Na2CO3溶液,生成沉淀而除去,也可加入BaCO3固体和NaOH溶液来除去。然后蒸发水分得到较纯净的精盐。

【药品和仪器】粗盐、烧杯、玻璃棒、漏斗、铁架台、滤纸、蒸发皿、三脚架、酒精灯、石棉网、试管、滴管

【实验步骤及记录】

1.溶解:称取4g粗盐加到盛有12mL水的烧杯中,边加边用玻璃棒搅拌,直至粗盐不再溶解为止。

固体食盐逐渐溶解而减少,食盐水略带浑浊。

2.过滤:将烧杯中的液体沿着玻璃棒倒入过滤器中,过滤器中的液面不要超过滤纸边缘,若滤液浑浊,再过滤一次不溶物留在滤纸上,液体渗过滤纸,沿漏斗颈流入另一个烧杯中

3.蒸发:将滤液倒入蒸发皿中,然后用酒精灯加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溶液,待出现较多固体时停止加热。水分蒸发,逐渐析出固体

粗盐中除含有不溶于水的泥沙等杂质外,还含有可溶性的CaCl2、MgCl2及一些硫酸盐,这些杂质也被溶解,且过滤时进入滤液。检验这些离子存在的方法,可从分析它们盐在水中的溶解性得出。大多数硫酸盐都溶于水,而硫酸钡不溶于水,所以可用BaCl2溶液来检验硫酸盐。但钡盐除BaSO4外,还有BaCO3等,BaSO4不溶于稀盐酸,BaCO3等溶于稀盐酸。所以,检验硫酸盐时应先加入稀盐酸,再加入BaCl2溶液,若产生的沉淀不溶于稀盐酸,则存在硫酸盐。同理,可用Na2CO3溶液检验CaCl2,用NaOH溶液检验MgCl2。

【注意事项】

将滤纸折叠后用玻璃棒蘸水润湿使其紧贴漏斗内壁并使滤纸上沿低于漏斗口,

溶液液面低于滤纸上沿,倾倒液体的烧杯口要紧靠玻璃棒,玻璃棒的末端紧靠

有三层滤纸的一边,漏斗末端紧靠盛接滤液的烧杯的内壁。慢慢倾倒液体,

待滤纸内无水时,仔细观察滤纸上的剩余物及滤液的颜色。滤液仍浑浊时,应该再过滤一次。

如果经两次过滤滤液仍浑浊,则应检查装置并分析原因。例如,滤纸破损,过滤时漏斗里的液面高于滤纸边缘,仪器不干净等。找出原因后,要重新操作。

过滤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

①“一贴”是指滤纸折叠角度要与漏斗内壁口径吻合,使湿润的滤纸紧贴漏斗内壁而无气泡,因为如果有气泡会影响过滤速度。

②“二低”一是指滤纸的边缘要稍低于漏斗的边缘,二是在整个过滤过程中还要始终注意到滤液的液面要低于滤纸的边缘。这样可以防止杂质未经过滤而直接流到烧杯中,这样未经过滤的液体与滤液混在一起,而使滤液浑浊,没有达到过滤的目的。

③“三靠”一是指待过滤的液体倒入漏斗中时,盛有待过滤液体的烧杯的烧杯嘴要靠在倾斜的玻璃棒上(玻璃棒引流),防止液体飞溅和带过滤液体冲破滤纸;二是指玻璃棒下端要轻靠在三层滤纸处以防碰破滤纸(三层滤纸一边比一层滤纸那边厚,三层滤纸那边不易被弄破);三是指漏斗的颈部要紧靠接收滤液的接受器的内壁,以防液体溅出。

本实验5次用到玻璃棒。1.溶解时:搅拌,加速溶解。2.过滤前:蘸水润湿滤纸。

3.过滤时:引流。

4.蒸发时:搅拌,使液体均匀受热,防止液体飞溅。

5.计算产率时:用玻璃棒把固体转移到纸上。

【问题与思考】实验小组的同学欲对一粗盐样品进行初步提纯。所用实验仪器或用品如下:

A B C D E F G H

(1)A的名称是;

(2)提纯的步骤是:溶解、过滤、、计算产率;

(3)“过滤”操作的要点可概括为“一贴、二低、三靠”,其中“二低”的含义是

(4)实验小组通过正确的计算发现,所得实验结果对与该粗盐的实际含量对比,实验测得的结果比实际偏低,请分析可能的原因:

实验二

【实验名称】自来水的蒸馏【实验目的】了解蒸馏原理,练习蒸馏操作

【实验原理】加热将水变为水蒸汽,然后再冷凝为纯净的液态蒸馏水

【药品和仪器】圆底烧瓶、碎瓷片、冷凝器、铁架台、尾接管、锥形瓶、酒精灯、石棉网、烧杯、自来水

图1-4

【问题与思考】实验室制取蒸馏水的目的是通过蒸馏除去水中的杂质。所以,本实验的设计是,先检验自来水中含有氯离子,然后将自来水蒸馏,再检验所得的蒸馏水中是否含有氯离子。若蒸馏后的水中检验不出氯离子,则说明自来水中的氯离子已通过蒸馏除去。

实验三

【实验名称】碘的萃取【实验目的】了解萃取原理,掌握萃取的实验操作

【实验原理】利用物质在的溶剂里的不同,用一种溶剂把物质从它与另一种溶剂所组成的溶液里提取出来的方法。

【药品和仪器】饱和碘水溶液、四氯化碳溶液、量10mL、筒梨形分液漏斗、铁架台(带铁圈)、烧杯

【实验步骤及记录】1、检漏。关闭分液漏斗的活塞,打开上口的玻璃塞,往分液漏斗中注入适量水,盖紧上口玻璃

塞。把分液漏斗垂直放置,观察活塞周围是否漏水。再用右手压住分液漏斗上口玻璃塞部分,左手握住活塞部分,

把分液漏斗倒转,观察上口玻璃塞是否漏水,用左手转动活塞,看是否灵活。

2、装液。用量筒量取5 mL碘的饱和水溶液,倒入分液漏斗,然后再注入2 mL四氯化碳(CCl4),盖好玻璃塞。

3、振荡。用右手压住分液漏斗口部,左手握住活塞部分,把分液漏斗倒转过来振荡,使两种液体充分接触;振荡后打开活塞,使漏斗内气体放出。

4、静置分层。将分液漏斗放在铁架台上,静置待液体分层。

5、分液(取下层溶液)。将分液漏斗颈上的玻璃塞打开(或使塞上的凹槽对准漏斗上的小孔),再将分液漏斗下面的活塞拧开,使下层液体慢慢延烧杯壁流下。

6、分液(取上层溶液)。待下层液体全部流尽时,迅速关闭活塞。烧杯中的碘的四氯化碳溶液回收到指定容器中,分液漏斗内上层液体由分液漏斗上口倒出。

7、回收。将碘的四氯化碳溶液倒入2到指定的容器中。

8、清洗仪器,整理实验桌。

实验现象:(1)加四氯化碳时,四氯化碳不溶于水,密度比水的大,在下层;(2)用力振荡的目的是使水与四氯化碳充分混合;(3)静置后四氯化碳层变紫色,水层黄色变浅或接近无色。

结论:四氯化碳(CCl4)能萃取碘水中的碘。

【注意事项】

实验前介绍萃取的原理和萃取、分液的专用仪器──分液漏斗;讲清加萃取剂、用力振荡、分液前打开玻璃塞、分液时控制活塞等操作的目的。

【问题与思考】结合用CCl4萃取碘水中的碘的实验,总结萃取剂选择应遵循的原则是什么?

实验四

【实验名称】电解水,标准状况下1mol不同物质的体积

【实验目的】实验观察不同时间试管内气体体积的变化和推算得出在相同温度和压强下,1molO2和H2体积相同的结论,从而引出气体摩尔体积的概念

【实验原理】水电解产生氧气和氢气

【药品和仪器】水槽、试管、石墨棒、学生电源、水、导线。

【实验步骤及记录】根据图所示的电解水原理进行实验,观察不同时间试管内的气体体积的变化。生成的O2和H2的体积比各约是多少?

【实验现象】不同时间试管内生成的O2和H2的体积比各约1:2

【问题与思考】在此电解实验中,为何往往要加入一些稀硫酸?

实验五

【实验名称】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实验目的】1、练习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2、加深对物质的量浓度概念的理解。

3、练习容量瓶、胶头滴管的使用方法。

【实验原理】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物质的量不变

【药品和仪器】NaCl固体、蒸馏水、100mL容量瓶、100mL的烧杯、量筒、玻璃棒、胶头滴管、托盘天平、滤纸【实验步骤及记录】(1)计算所需溶质的量

(2)称量:固体用托盘天平,液体用量筒(或滴定管/移液管)移取。

(3)溶解或稀释(用玻璃棒搅拌)

(4)移液:把烧杯液体引流入容量瓶(用玻璃棒引流)。

(5)洗涤:洗涤烧杯和玻璃棒2~3次,洗涤液一并移入容量瓶,振荡摇匀。

(6)定容:向容量瓶中注入蒸馏水至距离刻度线2~3 cm处改用胶头滴管滴蒸馏水至溶液凹液面与刻度线正好相切。(要求平视)

20

℃(7)盖好瓶塞,反复上下颠倒,摇匀。

【问题与思考】

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NaCl溶液时,主要实验步骤有:①用适量蒸馏水溶解NaCl固体;

②称量NaCl固体;

③将溶液沿玻璃棒注入到容量瓶中;

④加蒸馏水至溶液的凹液面与容量瓶的刻度线相切;

⑤计算所需NaCl固体的质量。

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A.②①③④⑤

B.⑤②①③④

C.⑤②③①④

D.①②③④⑤

2、为什么要用蒸馏水洗涤烧杯内壁和玻璃棒?为何要将洗涤后的溶液要注入容量瓶中?

3、为什么要轻轻振荡容量瓶,使容量瓶中的溶液充分混合?

4、为何要改用胶头滴管滴加蒸馏水至刻度?

实验六

【实验名称】胶体、溶液、浊液的性质探索

【实验目的】Fe(OH)3胶体制备及性质探究

【实验原理】FeCl3 + 3H2O Fe(OH)3 + 3HCl。胶体的分散质粒子在1nm~100nm之间。具有丁达尔效应和电泳现象。

【药品和仪器】Cu(OH)2溶液、泥水、FeCl3饱和溶液、酒精灯、铁架台、100mL的烧杯,电子激光笔

【实验步骤及记录】1. Fe(OH)3胶体制备。

取三个小烧杯,分别加入25 mL 蒸馏水、25 mL CuSO4溶液和25 mL泥水。将烧杯中的蒸馏水加热至沸腾,向沸水中逐滴加入1~2 mL FeCl3饱和溶液。继续煮沸至溶液呈红褐色,停止加热。观察制得的Fe(0H)3胶体,并与CuSO4溶液和泥水比较。

2.探究1 所制产物中是否含有Fe(OH)3胶体

将盛有CuSO4溶液和Fe(0H)3胶体的烧杯置于暗处,分别用激光笔(或手电筒)照射烧杯中的液体,在于光束垂直的方向进行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3.探究2 滤纸可否用来分离CuSO 4溶液和Fe(OH)3胶体 将Fe(0H)3胶体和泥水分别进行过滤,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4、探究 3 氢氧化铁胶体的电泳

将胶体加入到U 形管中,使其距离U 形管底部5cm,用滴管吸取电解质溶液分别沿两端U 形管的内壁慢慢滴入,注意不要使界面混浊,直至液面高度离界面3cm 。轻轻地在左右电解质溶液中放入电极,注意不要搅动两液接触界面,并使两极浸入液面下的深度相等。接连在两极上的导线,分别接直流稳压电源的两个输出极端上,通电5分钟。 阴极附近的颜色加深,阳极附近颜色变浅。说明氢氧化铁胶体微粒带正电。 【问题与思考】1、如何分离提纯胶体,分别利用了什么原理?

2 、胶体的特性在社会生活中有哪些应用? 实验七

【实验名称】不同液体的导电性探究 【实验目的】探究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

【实验原理】电解质在溶液中,溶液可以导电产生电流。

【药品和仪器】5只250mL 烧杯分别加入浓度均为0.1mol·L -1

的盐酸、CH 3COOH 溶液、NaOH 溶液、NaCl 溶液、氨水各150mL 。

【实验步骤及记录】在5种溶液中分别放入相同规格的石墨电极,按下图连接好。

3.接通电源,仔细观察现象。 现象1:五个灯泡都亮起来。

现象2:盐酸、氯化钠、氢氧化钠溶液对应的灯泡较亮,醋酸、氨水对应的灯泡较暗。 【问题与思考】1.酸、碱、盐溶液导电与金属导电的原理是否相同,为什么?

2.同学们为了探究不同电解质之间电离能力的差异,设计了上述实验,通过观察灯泡的明亮程度,判断电解质的电离能力大小,为此必须控制其他能影响灯泡亮度的一些因素,使之保持一致,从而不影响灯泡的明亮程度。在本实验中,采取了哪些主要措施来控制其他因素对灯泡亮度的影响?(写出三条即可) 。

3.小明同学根据现象2得出一个结论:氯化氢、氯化钠、氢氧化钠是强电解质,醋酸、一水合氨是弱电解质。你同意他这个观点吗?为什么? 。

4.为了进一步探究氯化氢等化合物是强电解质,小红同学在老师的帮助下测定了0.1mol·L -1

的盐酸中的氢离子浓度,通过对结果的分析,即可得出结论。说明氯化氢是强电解质的理由是:测得溶液中的氢离子浓

0.1mol·L -1

(选填>、<、=)。

实验八

【实验名称】硫酸钠溶液与氯化钡溶液的反应 【实验目的】探究离子反应的条件

【实验原理】Na 2SO 4 + BaCl 2 = 2NaCl + BaSO 4↓

【药品和仪器】CuSO 4、NaCl 、BaCl 2、NaCO 3、NaOH 溶液、试管

实验九

【实验名称】氢氧化钠溶液与盐酸的反应

【实验目的】酸碱中和的离子反应的发生条件

【实验原理】H++OH-=H2O

【药品和仪器】NaOH稀溶液、稀盐酸、试管

【实验步骤及记录】向盛有4mLNaOH稀溶液的试管中加入2mL稀盐酸,观察现象。没有变化

实验十

【实验名称】酸、碱、盐在水溶液中发生离子反应的条件

【实验目的】探究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实验原理】Cu2++2OH—=Cu(OH)2↓ OH—+H+=H2O CO32—+2 H+=H2O+CO2↑【药品和仪器】CuSO4溶液、NaOH溶液、稀盐酸、Na2CO3溶液、酚酞试液、试管【实验步骤及记录】

实验十一

【实验名称】有关金属化学性质的一些实验

【实验目的】探究金属的活泼性

【实验原理】金属活动顺序

【药品和仪器】铝、镁条、稀盐酸、硫酸铜溶液、硝酸银溶液、试管、

【实验步骤及记录】

实验结论:最外层电子数都比较少,在化学反应中都较容易失去最外层电子而表现出较强的还原性

实验十二

【实验名称】金属钠在空气中的现象 【实验目的】探究钠在常温下的反应产物

【实验原理】4Na + O 2 = 2Na 2O (常温下;白色) 【药品和仪器】金属钠、滤纸、小刀、培养皿、镊子

【实验步骤及记录】镊子从煤油中取一小块金属钠,用滤纸吸干表面的煤油,在玻璃片上用刀切去一端的外皮,观察实验现象。

取出的金属钠表面有一灰黄色层,切开后的切口处露出银白色光泽;切口在空气中露置一会儿,会逐渐变暗;久置表面还会形成溶液,最后变成白色粉末。

结论:

常温下易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

【问题与思考】少量金属钠为什么要保存在煤油中?

实验十三

【实验名称】金属钠在空气中的燃烧

【实验目的】探究金属钠在加热条件下和氧气的反应现象和产物

【实验原理】 【药品和仪器】金属钠、坩埚、泥三角、铁三角、酒精灯

【实验步骤及记录】把一小块钠放在坩埚上加热,观察有何变化。

现象:钠先熔化后燃烧,燃烧时火焰呈黄色,最后留下的固体呈淡黄色。 【注意事项】1、用镊子取出钠后,要用滤纸吸干钠及镊子表面的煤油,用镊子夹紧放在玻璃片上,切去表面的外皮后,放在坩埚中加热。

2、坩埚加热时应与泥三角配套使用。

3、观察到钠开始燃烧后,应立即撤掉酒精灯,并将酒精灯熄灭。

4、实验结束时,要用坩埚钳将坩埚和泥三角取下,并放在石棉网上。绝对不可以直接用手去拿或直接将它们放在桌子上。

【问题与思考】金属钠与其在空气中燃烧产物x 分别加入到足量水中,生成的两种气体在一定条件下恰好完全反

应,则与水反应的金属钠与被氧化成x 的金属钠的质量比( )

2Na + O 2 == Na 2O 2 (加热)

A.1:1 B.2:1 C.23:78 D.46:78

实验十四

【实验名称】探究铝熔化的现象

【实验目的】探究铝熔化

【实验原理】金属铝熔点较低,但氧化铝熔点很高;铝极容易被氧气氧化。

【药品和仪器】铝箔、坩埚钳、砂纸、酒精灯

【实验步骤及记录】1、用坩埚钳夹持一小块铝箔(厚约0.1mm),在酒精灯上加热至熔化,轻轻晃动,观察到的现象是:铝箔熔化,失去了光泽,熔化的铝并不滴落,好像有一层膜兜着。2、另一块铝箔,用砂纸仔细打磨,除去表面的保护膜,再用坩埚钳夹持在酒精灯上加热至熔化,铝箔熔化,失去了光泽,熔化的铝并不滴落,好像有一层膜兜着。

结论:铝熔化,而构成的氧化铝薄膜未熔化,包在液态铝的外面。

磨去氧化膜的铝在空气中又很快地生成一层新的氧化铝保护膜

【问题与思考】将铝箔略卷,尖端夹一根火柴,然后将火柴引燃,把火柴和铝箔一起伸人到氧气瓶中即可观察到什么现象?(耀眼的白光)

实验十五

【实验名称】钠与水的反应

【实验目的】探究金属钠和水的反应

【实验原理】2Na+2H2O=2NaOH+H2↑

【药品和仪器】金属钠、酚酞试液、滤纸、镊子、烧杯

【实验步骤及记录】在烧杯中加一些水,滴入几滴酚酞溶液,然后把一块绿豆大小的钠放入水中。

观察到的现象及由现象得出的结论有:

1、钠浮在水面上(钠的密度比水小)

2.钠熔成一个闪亮的小球(钠与水反应放出热量,钠的熔点低)

3.钠在水面上四处游动(有气体生成)

4.发出嘶嘶的响声(生成了气体,反应剧烈)

5.事先滴有酚酞试液的水变红(有碱生成)

【问题与思考】将一小块钠投入一支盛有煤油和水的混和物的试管中你能观察到什么现象呢?

实验十六

【实验名称】铁与水蒸气的反应

【实验目的】探究铁与水蒸气的反应,学会实验设计。

【实验原理】

3F e+4H2O(g)==F e3O4+4H2高温

【药品和仪器】3支试管、水槽、蒸发皿、胶塞、导管、酒精喷灯和其他必要仪器和物品

【实验步骤及记录】试管底部塞有一团潮湿的棉花,在湿棉花右边放有铁粉,蒸发皿中放肥皂水(或在水中加几滴洗涤剂)。

现象:红热的铁与水蒸气反应放出气体,蒸发皿中产生大量肥皂泡,点燃肥皂泡,发出爆鸣声,反应后试管中固体仍呈黑色。

【问题与思考】1molFe和H2O1mol充分反应,转移电子数是多少?

实验十七

【实验名称】铝与酸和碱的反应

【实验目的】铝既能和盐酸反应也能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实验原理】2Al+6HCl+2H2O=2AlCl3+3H2↑

2Al + 2NaOH + 2H2O = 2NaAlO2 + 3H2↑

【药品和仪器】2mol/L的盐酸、2mol/L的NaOH溶液、铝片、试管

【实验步骤及记录】

现象:铝条与HCl、NaOH都能剧烈反应,产生大量气泡。将点燃的木条放在试管口后,发出轻微的爆鸣声

【问题与思考】等物质的量的铝和足量的盐酸或氢氧化钠溶液反应,产生的气体体积比是多少?

实验十八

【实验名称】过氧化钠与水的反应

【实验目的】探究过氧化钠与水的反应

【实验原理】2Na2O2+2H2O=4NaOH+O2↑

【药品和仪器】过氧化钠固体、水、酚酞溶液、试管、带火星的木条

【实验步骤及记录】把水滴入在盛有少量过氧化钠固体的试管中,立即用带火星木条放在试管口,检验生成的气体。用手轻轻摸一摸试管外壁,有什么感觉?然后向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入酚酞,有什么现象?

现象:滴入水后有大量气泡产生;气体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试管外壁发热;向试管里滴入酚酞溶液后,溶液颜色变红。

【问题与思考】

在呼吸面具和潜水艇中可用过氧化钠作为供氧剂。请选用适当的化学试剂和实验用品,用上图中的实验装置进行实验,证明过氧化钠可作供氧剂。

(1)A是制取CO2的装置。写出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填写表中空格:(请在答题卡上填写)

(3)写出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试管F中收集满气体后,下一步实验操作是:。

答案:

(1)CaCO3+2HCl=CaCl2+H2O+CO2↑

(2)

(注:C中实际加入过氧化钠和石棉绒的混合物,这里只要求填写化学试剂)

(3)2Na2O2+2CO2=2Na2CO3+O2

(4)把E中的导管移出水面,关闭分液漏斗活塞,用姆指堵住试管口,取出试管,立即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口内,木条复燃,证明试管中收集的气体是氧气。(4分)

实验十九

【实验名称】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

【实验目的】练习固体的取用、溶解、实验仪器的组装等基本操作;加深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的理解

【实验原理】Na2CO3和NaHCO3的性质:①水溶液都显碱性;②热稳定性不同。

【药品和仪器】Na2CO3、NaHCO3、酚酞溶液、稀盐酸、澄清的石灰水、小气球、酒精灯、铁架台、大试管、小试管

233

(2)】Na2CO3和NaHCO3的热稳定性

(3)Na2CO3和NaHCO3和盐酸的反应

【问题与思考】检验Na2CO3和NaHCO3的溶液有哪些方法?

实验二十

【实验名称】焰色反应

【实验目的】探究钠和钾元素的焰色反应,学习焰色反应的操作

【实验原理】金属或它们的化合物在灼烧时,使火焰呈现特殊的颜色

【药品和仪器】铂丝棒、酒精灯、蓝色钴玻璃片、碳酸钠溶液、碳酸钾溶液

【实验步骤及记录】①将铂丝放在酒精灯外焰上灼烧至火焰颜色与原来相同;

②用铂丝蘸取待测碳酸钠溶液放在外焰上灼烧,观察火焰颜色;

③用盐酸洗净铂丝,在外焰上灼烧至火焰无色后,再蘸取碳酸钾溶液在外焰上灼烧,透过蓝色的钴玻璃观察火焰的颜色。

【注意事项】(1)每次实验必须用盐酸洗净铂丝,并灼烧至火焰与原来相同;

(2)钾的焰色必须透过蓝色的钴玻璃观察(避免钠等杂质的焰色的干扰)

(3)无论是金属的单质还是化合物,其焰色都相同;

(4)金属的化合物无论是溶液中还是固体,其焰色相同。

【问题与思考】1、为什么选择用铂丝,还可以选择用什么做载体?

2、做钾盐的焰色反应时,为何要透过蓝色钴玻璃片进行观察?

3、用盐酸清洗干净铂丝(或铁丝),目的是什么?

4、如何区分NaCl溶液和KCl溶液?

实验二十一

【实验名称】硫酸铝溶液与氨水的反应

【实验目的】探究氢氧化铝的制备方法

【实验原理】Al2(SO4)3+3NH3.H2O═2Al(OH)3↓+3(NH4)2SO4,

2Al3++3NH3.H2O═2Al(OH)3↓+3NH4+,

【药品和仪器】大试管、0.5mol/L的Al2(SO4)3溶液、氨水

【实验步骤及记录】将2—3ml 2mol∕L Al2(SO4)3溶液分别注入1支洁净的试管中,逐滴加入6mol∕L氨水。产生白色沉淀

【问题与思考】制取氢氧化铝能不能用氢氧化钠溶液?为什么

实验二十二

【实验名称】氢氧化铝与强酸和强碱的反应

【实验目的】探究氢氧化铝的两性

【实验原理】Al(OH)3+3HCl==AlCl3+3H2O

Al(OH)3+NaOH==NaAlO2+2H2O

【药品和仪器】大试管、0.5mol/L的Al2(SO4)3溶液、氨水、2mol/L的盐酸、2mol/L的NaOH溶液

【实验步骤及记录】1、将2—3ml 2mol∕LAlCl3溶液分别注入两支洁净的试管中,逐滴加入6mol∕L氨水

2、将步骤1的一支试管中加入6mol∕L盐酸,向另一只试管中加6mol∕L氢氧化钠溶液

现象:两只试管中白色沉淀溶解

【问题与思考】制取氢氧化铝能不能用氢氧化钠溶液?为什么

实验二十三

【实验名称】氯化铁和硫酸亚铁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

【实验目的】1、制备Fe(OH)2并能稍长时间保存

2、通过制备实验理解二价铁的不稳定性,体会如何用化学方法避免物质变质。

【实验原理】制备原理 Fe2++ 2OH- = Fe(OH)2↓

Fe3++ 3OH- = Fe(OH)3↓

【药品和仪器】FeCl3溶液、FeSO4溶液、NaOH溶液、试管、长胶头滴管

4

2 、有同学觉得可用钠块来代替NaOH溶液,做实验时可将包有小钠块的铝箔用镊子深入到FeSO4溶液底部即可,你认为该法有何优缺点?

实验二十四

【实验名称】二价铁与三价铁

【实验目的】1、理解 Fe2+、Fe3+检测原理

2、懂得Fe2+对Fe3+检验的干扰

【实验原理】Fe2+、Fe3+各自特征反应

【药品和仪器】仪器:烧杯、试管

药品:FeSO4溶液、FeCl3溶液、NaOH溶液、KSCN溶液、新制氯水、试管

【实验步骤及记录】在所提供的试剂中自选,按要求完成相应实验,并完善下列表格。

【问题与思考】1、已知FeSO4溶液中的Fe很容易氧化变质为Fe,试设计实验方案证明某FeSO4溶液变质程度。

实验结论:选择合理方案测试提供FeSO4溶液,则实验室所提供的FeSO4溶液变质程度

2、实验室中有许多药品易变质,在使用时应注意什么?

3、Fe2+、Fe3+可以相互转化,试写出一组含Fe2+、Fe3+相互转化的化学方程式(共2个)。

实验二十五

【实验名称】二价铁与三价铁的相互转化

【实验目的】探究二价铁与三价铁的相互转化

【实验原理】2Fe3++Fe=3Fe2+ 2Fe2++Cl2=2Fe3++2Cl-

Fe3+ + 3SCN-=Fe(SCN)3

【药品和仪器】FeCl3溶液、KSCN溶液、新制氯水、铁粉、试管

4

实验二十六

【实验名称】铝盐和铁盐的净水作用

【实验目的】探究铝盐和铁盐的净水作用

【实验原理】Fe3+、Al3+和水生成氢氧化铁、氢氧化铝具有很强的吸附性。

【药品和仪器】明矾、硫酸铁溶液、试管、胶头滴管

【实验步骤及记录】

实验二十七

【实验名称】硅酸钠溶液与稀盐酸的反应

【实验目的】探究硅酸钠个强酸的反应

【实验原理】Na2SiO3+2HCl==H2SiO3(胶体)+2NaCl

【药品和仪器】饱和Na2SiO3溶液、6mol/L的HCl溶液、酚酞溶液、胶头滴管、试管

实验二十八

【实验名称】硅酸钠的阻燃性

【实验目的】硅酸钠的阻燃性

【实验原理】硅酸盐化学性质都很稳定,不易变化。因此Na 2SiO 3常用作木材防火剂 【药品和仪器】蒸馏水、饱和Na 2SiO 3溶液、胶头滴管、酒精灯

实验二十九

【实验名称】氯气的制备

【实验目的】探究目的:1掌握Cl 2的实验室制法

2练习复杂实验装置的组装,有毒气体制备的注意事项。

【实验原理】4HCl(浓) + MnO 2 = MnCl 2 + Cl 2↑+ 2H 2O

【药品和仪器】烧杯、试管、具支烧瓶、酒精灯、石棉网、洗气瓶

浓盐酸溶液、MnO 2、饱和NaCl 溶液、NaOH 溶液、紫色石蕊溶液、KI 溶液 【实验步骤及记录】

1按图组装实验仪器,并检验气密性。

2 在烧瓶中加入一定量MnO 2固体,在分液漏斗中加入15ml 左右的浓盐酸。

3 稍预热在集中加热,等烧瓶中有大量黄色气体生成时进行以下实验。

4 将生成气体依次通过KI 溶液现象为________发生的反应为__________________;再通入紫色石蕊溶液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涉及的反应有____________________。

5将多余氯气通入水中制取少量饱和氯水。

6 停止反应时,先撤导管再撤灯,最后将尾气通入准备好的NaOH 溶液中。 【问题与思考】思考:1 试分析为何Cl 2中的HCl 可用饱和

NaCl 溶液除去? 2 氯气尾气处理时发生的反应是什么?有毒的尾气还可以怎么处理?

实验三十

【实验名称】氢气在氯气中的燃烧

【实验目的】氢气可以在氯气中的安静燃烧 【实验原理】H 2+Cl 2点燃

==2HCl

【药品和仪器】氢气、氯气、集气瓶、导气管、火柴 【问题与思考】点燃氢气前为何要检验其纯度?

【实验名称】氯水的漂白作用

【实验目的】探究氯气在水的作用下有漂白性

【实验原理】氯水中的次氯酸能把某些有颜色的物质氧化成无色的

【药品和仪器】有色纸条、新制氯水、广口瓶、玻璃片

【实验步骤及记录】

【问题与思考】将氯气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有何现象?为什么?

实验三十二

【实验名称】干燥的氯气能否漂白物质

【实验目的】探究干燥氯气没有漂白性

【实验原理】干燥氯气不能和水反应产生具有漂白作用的酸性物质

【药品和仪器】有色纸条、集气瓶、氯气、玻璃片

实验三十三

【实验名称】氯离子的检验

【实验目的】掌握Cl-的检验方法

【实验原理】Ag+ + Cl- =AgCl↓ 氯化银白色沉淀不溶于酸

【药品和仪器】稀盐酸、NaCl溶液、Na2CO3溶液、自来水、蒸馏水、AgNO3溶液、稀硝酸、试管

本实验可用两种方法进行:方法一,可只加AgNO3溶液,后加稀HNO3.

方法二,先加稀HNO3,后加AgNO3溶液.现象不同,结论相同

【问题与思考】

1.现有KCl、KBr、KI、KF四种溶液,只用一种试剂即可鉴别,这种试剂是A.AgNO3溶液 B.BaCl2溶液 C.石蕊试液 D.酚酞试液

2.为什么在检验Cl-时,要向待检溶液中加入少量稀硝酸?

【实验名称】二氧化硫的水溶性和漂白性

【实验目的】探究二氧化硫的溶解性和漂白性

【实验原理】SO2漂白品红是SO2与品红生成了无色可溶性化合物这种化合物热稳定性差所以受热易分解即微热可使品红溶液颜色复原

【药品和仪器】Na2SO3、浓硫酸、品红溶液、pH试纸、胶塞、试管、水槽、酒精灯、试管夹

【实验步骤及记录】把盖有胶塞、盛有二氧化硫气体的试管倒立在水中,在水下面打开胶塞,观察试管内水面的上升。待水面高度不再变化时,在水下用胶塞塞紧试管口,取出试管,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酸碱性。在试管里保留1/3体积的溶液,滴入1-2滴品红溶液,振荡,观察颜色变化。加热试管,再观察。在实验过程中,闻到什么气味?

现象:将盛有SO2的试管倒立在水中,试管内水面上升。

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酸碱度,溶液显酸性。

在溶液中滴入品红溶液,品红溶液褪色。

给褪色后的溶液加热,溶液恢复红色。

在实验过程中,闻到刺激性气味。

【问题与思考】下图是实验室制取SO2并验证SO2的某些性质的装置图,试回答:

(1)在⑥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

(2)①中的实验现象为石蕊试液________,此实验证明SO2是________气体。

(3)②中的品红溶液________,证明SO2有________。

(4)③中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证明SO2有________性。

(5)④中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证明SO2有________性。

(6)⑤的作用是___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答案】(1)Na2SO3+H2SO4==Na2SO4+H2O+SO2↑

(2)变红酸性(3)褪色漂白性(4)变浑浊氧化(5)褪色还原(6)吸收多余的SO2,防止污染空气SO2+2NaOH==Na2SO3+H2O

实验三十五

【实验名称】二氧化氮和水的反应

【实验目的】探究二氧化氮和水的反应

【实验原理】3NO2+H2O=2HNO3+NO 2NO+O2=2NO2

【药品和仪器】二氧化氮气体,双氧水、二氧化锰、试管、水槽

3

【问题与思考】制取氧气还有哪些方法?

实验三十六

【实验名称】喷泉实验

【实验目的】探究氨气的溶解性以及碱性

【实验原理】氨气的溶解度很大 1体积水里可以溶解700体积氨气

【药品和仪器】充满氨气的圆底烧瓶、带有玻璃管和滴管的胶塞、盛有水的烧杯、酚酞溶液、铁架台 【实验步骤及记录】的双孔胶塞塞紧瓶口,立即倒置烧瓶,使玻璃管插入盛有水的烧杯里,烧杯里的水事先加入少量的酚酞试液,挤压滴管胶头,使少量水进入烧瓶。

现象:烧杯里的水沿玻璃管进入烧瓶,形成喷泉,烧瓶内液体呈红色。

外界大气压将烧杯中的水沿玻璃管压入烧瓶,形成喷泉;氨气溶于水生成碱性物质,使酚酞变红。 【注意事项】实验时应注意烧瓶必须干燥,滴管吸水后外壁擦干,而且尽可能使氨气收集满一些。 【问题与思考】大气压强对许多物理实验和化学实验有着重要影响。 制取氨气并完成喷泉实验(图中夹持装置均已略去)。

(1)写出实验室制取氨气前化学方程式: 。

(2)收集氨气应使用 法,要得到干燥的氨气可选用 做干燥剂。

(3)用图1装置进行喷泉实验,上部烧瓶已装满干燥氨气,引发水上喷的操作是 。该实验的原理是 。

(4)如果只提供如图2的装置,请说明引发喷泉的方法。

答: 。

实验三十七

【实验名称】氨气的实验室制法

【实验目的】1、掌握氨气的实验室制法,初步掌握氨气的性质及有关实验现象。

2、进一步练习使用固固加热制取气体的操作。

【实验原理】1、实验室用消石灰与氯化铵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应制取氨气:

Ca (OH )2+2NH 4Cl=CaCl 2+H 2O+2NH 3↑

由于氨气极易溶于水溶于水,且密度比空气小,所以可以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二氨气。 2、由于氨气溶于水后溶液变成碱性,所以可以用无色酚酞指示剂验证其碱性。 3、 氨气呈碱性,所以可以利用或者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检验收集是否已满。 45、氨气极易溶于水,因此可以利用其性质来进行倒扣实验

【药品和仪器】 酒精灯、水槽、火柴、固体粉末消石灰、氯化铵粉末、酚酞试剂、红色石蕊试纸

O

【注意事项】

(1)不能用NH4NO 3跟Ca(OH)2反应制氨气

硝酸铵受撞击、加热易爆炸,可能产生NH 3、N 2、N 2O 、NO (2)实验室制NH3不能用NaOH 、KOH 代替Ca(OH)2

因为NaOH 、KOH 是强碱,具有吸湿性(潮解)易结块,不易与铵盐混合充分接触反应。又KOH 、NaOH 具有强腐蚀性在加热情况下,对玻璃仪器有腐蚀作用,所以不用NaOH 、KOH 代替Ca(OH)2制NH3。 (3)用试管收集氨气为什么要堵棉花

因为NH3分子微粒直径小,易与空气发生对流,堵棉花目的是防止NH3与空气对流,确保收集纯净,此外,棉花还起到固定试管的作用。

(4)实验室制NH3除水蒸气为什么用碱石灰,而不采用浓H 2SO 4和固体CaCl 2 因为浓H 2SO 4与NH 3反应生成(NH 4)2SO 4

NH 3与CaCl 2反应能生成CaCl 2·8NH 3(八氨合氯化钙) (5)实验室快速制得氨气的方法

用浓氨水加固体NaOH(或加热浓氨水)

【问题与思考】1、能否用直接加热氯化铵的方法制取氨气? 2、多余的氨气如何吸收?用什么装置?

实验三十八

【实验名称】"黑面包"实验

【实验目的】探究浓硫酸的脱水性和强氧化性

【实验原理】浓H 2SO 4先使有机物脱水,生成黑色的C ,然后:

C+2H 2SO 4(浓)==(加热)CO 2↑+4SO 2↑+2H 2O

产生了大量气体,再加上放出大量热,使得“面包”多孔且膨大

【药品和仪器】蔗糖、浓硫酸、100mL烧杯、玻璃棒

【实验步骤及记录】在烧杯里加少量水,再倒入蔗糖,再加浓硫酸,最终生成一坨黑乎乎的冒着热气的“面包”。

实验三十九

【实验名称】浓硫酸与铜的反应

【实验目的】1.认识浓硫酸与铜的反应,进一步了解SO2的性质。

2.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进而学会运用学过的化学知识设计实验方案,从实验中学会得出结论解决问题。

3.培养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体会设计实验以及验证实验的乐趣。

【实验原理】铜与浓硫酸之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如下:

2H2SO4(浓)+Cu===CuSO4+2H2O+SO2↑

Cu与浓H2SO4反应生成SO2说明浓H2SO4具有很强的氧化性,而产生的SO2具有漂白性,同时SO2也是一种酸性气体,在实验中可以用品红试纸验证SO2具有漂白性,用蓝色石蕊试纸验证SO2是一种酸性气体。

【药品和仪器】铜丝、浓硫酸、品红溶液、带导管的胶塞、酒精灯、铁架台、试管

【实验步骤及记录】在一个带导管的胶塞侧面挖一个凹槽,并嵌入下端卷曲成螺旋状的铜丝。在试管里加入2mL浓硫酸,盖好塞子,使铜丝与浓硫酸接触,加热。把放出的气体通入品红溶液或紫色石蕊溶液中。观察现象。向上拉铜丝,终止反应,冷却后,把试管里的液体慢慢倒入盛有少量水的一个试管里,观察溶液颜色变化。

现象:浓硫酸与铜在加热时能发生反应,放出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或使品红溶液褪色)的气体。反应后生成物的水溶液显蓝色。

【问题与思考】实验室常用下列装置来进行铜跟浓硫酸反应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判断铜跟浓硫酸反应有SO2生成的依据是

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甲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

2)装置乙的试管口放有一团浸有饱和氢氧化钠溶液的棉花,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棉花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中除了(1)小题中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外,还可以观察到其它的实验现象,请你任写一种:______________。

答案(1)品红溶液褪色;Cu+2H2SO4CuSO4+SO2↑+2H2O

2)尾气回收,防止二氧化硫污染环境;SO2+ 2NaOH= Na2SO3 + H2O

(3)甲试管中有白色固体物质生成,铜片溶解,溶液呈蓝色(合理答案均可)

实验四十

【实验名称】铜与浓硝酸和稀硝酸的反应

【实验目的】掌握铜与浓、稀硝酸反应的实验原理

【实验原理】Cu+4HNO3(浓)=Cu(NO3)2+2NO2↑ +2H2O

3Cu+8HNO3(稀)=3Cu(NO3)2+2NO↑ +4H2O

【药品和仪器】具只试管、分液漏斗、水槽、铜片、浓硝酸,稀硝酸

【实验步骤及记录】铜和浓硝酸反应;

高中化学实验全总结(操作+方法+现象)汇总分享

高中化学实验全总结(操作+方法+现象) 掌握下列七个有关操作顺序的原则,就可以正确解答“实验程序判断题”。 1.“从下往上”原则。以Cl2实验室制法为例,装配发生装置顺序是:放好铁架台→摆好酒精灯→根据酒精灯位置固定好铁圈→石棉网→固定好圆底烧瓶。 2.“从左到右”原则。装配复杂装置遵循从左到右顺序。如上装置装配顺序为:发生装置→集气瓶→烧杯。 3.先“塞”后“定”原则。带导管的塞子在烧瓶固定前塞好,以免烧瓶固定后因不宜用力而塞不紧或因用力过猛而损坏仪器。 4.“固体先放”原则。上例中,烧瓶内试剂MnO2应在烧瓶固定前装入,以免固体放入时损坏烧瓶。总之固体试剂应在固定前加入相应容器中。 5.“液体后加”原则。液体药品在烧瓶固定后加入。如上例浓盐酸应在烧瓶固定后在分液漏斗中缓慢加入。 6.先验气密性(装入药口前进行)原则。 7.后点酒精灯(所有装置装完后再点酒精灯)原则。 二.中学化学实验中温度计的使用分哪三种情况以及哪些实验需要温度计 1.测反应混合物的温度:这种类型的实验需要测出反应混合物的准确温度,因此,应将温度计插入混合物中间。①测物质溶解度。②实验室制乙烯。 2.测蒸气的温度:这种类型的实验,多用于测量物质的沸点,由于液体在沸腾时,液体和蒸气的温度相同,所以只要测蒸气的温度。①实验室蒸馏石油。②测定乙醇的沸点。 3.测水浴温度:这种类型的实验,往往只要使反应物的温度保持相对稳定,所以利用水浴加热,温度计则插入水浴中。①温度对反应速率影响的反应。②苯的硝化反应。 三.常见的需要塞入棉花的实验有哪些需要塞入少量棉花的实验: 加热KMnO4制氧气制乙炔和收集NH3 其作用分别是:防止KMnO4粉末进入导管;

高中化学课本实验总结

化学实验在高考题的比重是越来越大,目前高考实验命题的特点有二:一是突出考查实验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能力,二是突出考查实验探究能力,这一点在考试大纲中已有明确要求。课本实验往往成为考查学生实验探究能力命题的载体。因此,课本实验的重要性就不言而喻了,针对目前实验在教材中的分布比较分散,学生又难以掌握的现状,我组织了组内老师进行了整理,现发给你们。 一、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以配制100mL1.00mol/L的NaOH溶液为例: 1、步骤:(1)计算(2)称量: 4.0g(保留一位小数)(3)溶解(4)转移:待烧杯中溶液冷却至室温后转移(5)洗涤(6)定容:将蒸馏水注入容量瓶,当液面离刻度线1—2cm时,改用胶头滴管滴加蒸馏水至凹液面最低点与刻度线在同一水平线上(7)摇匀:盖好瓶塞,上下颠倒、摇匀(8)装瓶贴标签:标签上注明药品的名称、浓度。 2、所用仪器:(由步骤写仪器) 托盘天平、药匙、烧杯、玻璃棒、(量筒)、100mL容量瓶、胶头滴管 3、注意事项: (1) 容量瓶:只有一个刻度线且标有使用温度和量程规格,只能配制瓶上规定容积的溶液。(另外使用温度和量程规格还有滴定管、量筒) (2) 常见的容量瓶:50 mL、100mL、250mL、500mL、1000mL。若配制480mL与240mL溶液,应分别用500mL 容量瓶和250mL容量瓶。写所用仪器时,容量瓶必须注明规格,托盘天平不能写成托盘天秤! (3) 容量瓶使用之前必须查漏。方法:向容量瓶内加少量水,塞好瓶塞,用食指顶住瓶塞,用另一只手的五指托住瓶底,把瓶倒立过来,如不漏水,正立,把瓶塞旋转1800后塞紧,再倒立若不漏水,方可使用。(分液漏斗与滴定管使用前也要查漏) (4)命题角度:一计算所需的固体和液体的量,二是仪器的缺失与选择,三是实验误差分析。 二、Fe(OH)3胶体的制备: 1、步骤:向沸水中加入FeCl3的饱和溶液,继续煮沸至溶液呈红褐色,停止加热。 操作要点:四步曲:①先煮沸,②加入饱和的FeCl3溶液,③再煮沸至红褐色,④停止加热 2、涉及的化学方程式:Fe3++3H2O Fe(OH)3(胶体)+3H+ 强调之一是用等号,强调之二是标明胶体而不是沉淀,强调之三是加热。 3、命题角度:配制步骤及对应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三、焰色反应: 1、步骤:洗—烧—蘸—烧—洗—烧 2 、该实验用铂丝或铁丝

高中化学实验汇总及现象总结

高中化学实验汇总及现象总结 1.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强光,放出大量的热,生成白烟同时生成一种白色物质。 2.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 3.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放出热量,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4.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热量,生成黑色固体物质。 5.加热试管中碳酸氢铵:有刺激性气味气体生成,试管上有液滴生成。 6.氢气在空气中燃烧:火焰呈现淡蓝色。 7.氢气在氯气中燃烧:发出苍白色火焰,产生大量的热。 8.在试管中用氢气还原氧化铜:黑色氧化铜变为红色物质,试管口有液滴生成。 9.用木炭粉还原氧化铜粉末,使生成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黑色氧化铜变为有光泽的金属颗粒,石灰水变浑浊。 10.一氧化碳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蓝色的火焰,放出热量。 11.向盛有少量碳酸钾固体的试管中滴加盐酸:有气体生成。 12.加热试管中的硫酸铜晶体:蓝色晶体逐渐变为白色粉末,且试管口有液滴生成。 13.钠在氯气中燃烧:剧烈燃烧,生成白色固体。 14.点燃纯净的氯气,用干冷烧杯罩在火焰上:发出淡蓝色火焰,烧杯内壁有液滴生成。 15.向含有Cl-的溶液中滴加用硝酸酸化的硝酸银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16.向含有SO42-的溶液中滴加用硝酸酸化的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17.一带锈铁钉投入盛稀硫酸的试管中并加热:铁锈逐渐溶解,溶液呈浅黄色,

并有气体生成。 18.在硫酸铜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有蓝色絮状沉淀生成。 19.将Cl2通入无色KI溶液中,溶液中有褐色的物质产生。 20.在三氯化铁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有红褐色沉淀生成。 21.盛有生石灰的试管里加少量水:反应剧烈,发出大量热。 22.将一洁净铁钉浸入硫酸铜溶液中:铁钉表面有红色物质附着,溶液颜色逐渐变浅。 23.将铜片插入硝酸汞溶液中:铜片表面有银白色物质附着。 24.向盛有石灰水的试管里,注入浓的碳酸钠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25.细铜丝在氯气中燃烧后加入水:有棕色的烟生成,加水后生成绿色的溶液。 26.强光照射氢气、氯气的混合气体:迅速反应发生爆炸。 27.红磷在氯气中燃烧:有白色烟雾生成。 28.氯气遇到湿的有色布条:有色布条的颜色退去。 29.加热浓盐酸与二氧化锰的混合物:有黄绿色刺激性气味气体生成。 30.给氯化钠(固)与硫酸(浓)的混合物加热:有雾生成且有刺激性的气味生成。 31.在溴化钠溶液中滴加硝酸银溶液后再加稀硝酸:有浅黄色沉淀生成。 32.在碘化钾溶液中滴加硝酸银溶液后再加稀硝酸:有黄色沉淀生成。 33.I2遇淀粉,生成蓝色溶液。 34.细铜丝在硫蒸气中燃烧:细铜丝发红后生成黑色物质。 35.铁粉与硫粉混合后加热到红热:反应继续进行,放出大量热,生成黑色物质。 36.硫化氢气体不完全燃烧(在火焰上罩上蒸发皿):火焰呈淡蓝色(蒸发皿底部有黄色的粉末)。 37.硫化氢气体完全燃烧(在火焰上罩上干冷烧杯):火焰呈淡蓝色,生成有刺

高中化学常考重点实验现象总结汇总

高中化学常考重点实验现象总结
化学实验是高中化学知识点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同学们的必学科目。 可是很多同学反映 说:“化学实验太多了,根本记不住。”也有的同学反映说:“做实验时,老是出差错”。鉴于 这两种情况,笔者为同学们收集整理了一部分有关化学实验的注意现象和化学实验的现象, 同学们不妨仔细看一下,也许对同学们很有用。 一、有机实验的八项注意 1.注意加热方式 有机实验往往需要加热,而不同的实验其加热方式可能不一样。 ⑴酒精灯加热。 酒精灯的火焰温度一般在 400~500℃,所以需要温度不太高的实验都 可用酒精灯加热。教材中用酒精灯加热的有机实验是:“乙烯的制备实验”、“乙酸乙酯的制 取实验”“蒸馏石油实验”和“石蜡的催化裂化实验”。 ⑵酒精喷灯加热。 酒精喷灯的火焰温度比酒精灯的火焰温度要高得多, 所以需要较高温 度的有机实验可采用酒精喷灯加热。 教材中用酒精喷灯加热的有机实验是: “煤的干馏实验”。 ⑶水浴加热。水浴加热的温度不超过 100℃。教材中用水浴加热的有机实验有:“银镜 实验(包括醛类、糖类等的所有的银镜实验)”、“硝基苯的 制取实验(水浴温度为 60℃)”、“酚 醛树酯的制取实验(沸水浴)”、“乙酸乙酯的水解实验(水浴温度为 70℃~80℃)”和“糖类(包括 二糖、淀粉和纤维素等)水解实验(热水浴)”。 ⑷用温度计测温的有机实验有:“硝基苯的制取实验”、“乙酸乙酯的制取实验”(以上两 个实验中的温度计水银球都是插在反应液外的水浴液中,测定水浴的温度)、“乙烯的实验室 制取实验”(温度计水银球插入反应液中,测定反应液的温度)和“石油的蒸馏实验”(温度计水 银球应插在具支烧瓶支管口处,测定馏出物的温度)。 2.注意催化剂的使用 ⑴ 硫酸做催化剂的实验有:“乙烯的制取实验”、“硝基苯的制取实验”、“乙酸乙酯的制 取实验”、“纤维素硝酸酯的制取实验”、“糖类(包括二糖、淀粉和纤维素)水解实验”和“乙酸 乙酯的水解实验”。 其中前四个实验的催化剂为浓硫酸, 后两个实验的催化剂为稀硫酸, 其中最后一个实验 也可以用氢氧化钠溶液做催化剂 ⑵铁做催化剂的实验有:溴苯的制取实验(实际上起催化作用的是溴与铁反应后生成的 溴化铁)。 ⑶氧化铝做催化剂的实验有:石蜡的催化裂化实验。 3.注意反应物的量 有机实验要注意严格控制反应物的量及各反应物的比例, 如“乙烯的制备实验”必须注意 乙醇和浓硫酸的比例为 1:3,且需要的量不要太多,否则反应物升温太慢,副反应较多, 从而影响了乙烯的产率。 4.注意冷却 有机实验中的反应物和产物多为挥发性的有害物质, 所以必须注意对挥发出的反应物和 产物进行冷却。 ⑴需要冷水(用冷凝管盛装)冷却的实验:“蒸馏水的制取实验”和“石油的蒸馏实验”。 ⑵用空气冷却(用长玻璃管连接反应装置)的实验: “硝基苯的制取实验”、 “酚醛树酯的制 取实验”、“乙酸乙酯的制取实验”、“石蜡的催化裂化实验”和 “溴苯的制取实验”。 这些实验需要冷却的目的是减少反应物或生成物的挥发, 既保证了实验的顺利进行, 又 减少了这些挥发物对人的危害和对环境的污染。 5.注意除杂

高中化学实验现象知识点总结

高中化学实验现象知识点总结 化学是一门非常有趣的学科,有很多都是贴近生活的。在生活中的应用是非常的广泛的。下面小编整理了高中化学实验现象知识点总结,希望对你有帮助。 ? ?高中化学知识点归纳总结--现象 1、铝片与盐酸反应是放热的,Ba(OH) 2与NH4Cl反应是吸热的;2、Na与H2O(放有酚酞)反应,熔化、浮于水面、转动、有气体放出;(熔、浮、游、嘶、红)3、焰色反应:Na 黄色、K紫色(透过蓝色的钴玻璃)、Cu 绿色、Ca砖红、Na+(黄色)、K+(紫色)。4、Cu丝在Cl2中燃烧产生棕色的烟; ?高中化学知识点归纳总结--现象 1、H2在Cl2中燃烧是苍白色的火焰; 2、Na在Cl2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 3、P在Cl2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色烟雾; 4、SO2通入品红溶液先褪色,加热后恢复原色; ?高中化学知识点归纳总结--现象 1、NH3与HCl相遇产生大量的白烟; 2、铝箔在氧气中激烈燃烧产生刺眼的白光; 3、镁条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刺眼白光,在CO2中燃烧生成白色粉末(MgO),产生黑烟; 4、铁丝在Cl2中燃烧,产生棕色的烟; ?高中化学知识点归纳总结--现象 1、HF腐蚀玻璃:4HF + SiO2 = SiF4 + 2H2O2、Fe(OH)2在空气中被氧化:由白色变为灰绿最后变为红褐色;3、在常温下:Fe、Al 在浓H2SO4和浓HNO3中钝化;4、向盛有苯酚溶液的试管中滴入FeCl3溶液,溶液呈紫色;苯酚遇空气呈粉红色。 ?高中化学知识点归纳总结--现象 1、蛋白质遇浓HNO3变黄,被灼烧时有烧焦羽毛气味;2、在空气中燃烧:S——微弱的淡蓝色火焰H2——淡蓝色

高中化学实验超全总结

高中化学实验超全总结 一、化学实验操作中的七原则 掌握下列七个有关操作顺序的原则,就可以正确解答“实验程序判断题”。 1、“从下往上”原则 以Cl2实验室制法为例,装配发生装置顺序是: 放好铁架台→摆好酒精灯→根据酒精灯位置固定好铁圈→石棉网→固定好圆底烧瓶。 2、“从左到右”原则。装配复杂装置遵循从左到右顺序 如上装置装配顺序为:发生装置→集气瓶→烧杯。 3、先“塞”后“定”原则 带导管的塞子在烧瓶固定前塞好,以免烧瓶固定后因不宜用力而塞不紧或因用力过猛而损坏仪器。 4、“固体先放”原则 上例中,烧瓶内试剂MnO2应在烧瓶固定前装入,以免固体放入时损坏烧瓶。总之固体试剂应在固定前加入相应容器中。 5、“液体后加”原则 液体药品在烧瓶固定后加入。如上例浓盐酸应在烧瓶固定后在分液漏斗中缓慢加入。 6、先验气密性(装入药口前进行)原则 7、后点酒精灯(所有装置装完后再点酒精灯)原则

二、化学实验中温度计的使用分哪三种情况以及哪些实验需要温度计 1、测反应混合物的温度: 这种类型的实验需要测出反应混合物的准确温度,因此,应将温度计插入混合物中间。 ①、测物质溶解度。 ②、实验室制乙烯。 2、测蒸气的温度: 这种类型的实验,多用于测量物质的沸点,由于液体在沸腾时,液体和蒸气的温度相同,所以只要测蒸气的温度。 ①、实验室蒸馏石油。 ②、测定乙醇的沸点。 3、测水浴温度: 这种类型的实验,往往只要使反应物的温度保持相对稳定,所以利用水浴加热,温度计则插入水浴中。 ①、温度对反应速率影响的反应。 ②、苯的硝化反应。 三、常见的需要塞入棉花的实验有哪些需要塞入少量棉花的实验: 加热KMnO4制氧气 制乙炔和收集NH3

高中化学实验归纳总结

高中化学实验总结——教材顺序 《必修1》 一、粗盐的提纯 杂质:难溶性杂质,可溶性杂质离子:Ca2+、Mg2+、SO42-等离子 难溶性杂质去除:溶解过滤(去除难溶性杂质),结晶后得到可溶性固体 顺序:SO4在Ca之前,多去的Ba用Na2CO3除去,Mg顺序随便 即:BaCl2→Na2CO3→NaOH或NaOH的位置随意也行;然后“过滤”,此时溶液中有多余的CO32---和OH-,最后一步加“适量盐酸”,过量也无妨,最后蒸发结晶得到纯净的NaCl 二、蒸馏——液态混合物——不分层——沸点 1、蒸馏水制备 自来水中杂质:沸点低的有机物,沸点高的盐。 【特别】无需温度计,直接加热至沸腾便刚好达水的沸点 过程:蒸馏中,先弃去开始馏分(含有有机杂质),然后收集蒸馏水,最终,沸点高的盐类存留在蒸馏烧瓶中。 蒸馏方式:常压蒸馏、减压蒸馏(压强降低, 物质的熔沸点降低, 避免温度过高使物质发生反应) 加热方式:可根据物质的沸点来选择 水浴(小于 不同的介质, 点:受热均匀,便于控制温度 要求:特稳定性高;沸点相差30℃以上。 【特点】蒸馏产品为“混合物”,特别是石油的蒸馏 【说明】石油的分馏产品——重油,采用减压分馏(降低沸点),使分馏温度降低,避免有机物在较高温度发生反应。 三、萃取分液 1、萃取剂选择 ①两个溶剂间难溶,即会分层;②溶质在萃取剂中的溶解度要远大于原溶剂;③不能发生反应。 2、常见的萃取:溴水、碘水,用有机溶剂(苯、CCl4、直馏汽油等),萃取分液后,有机层

进行“蒸馏”,即可得到溴(看有机物的沸点来分析溴最终在哪里)、碘(蒸馏烧瓶中)【特殊】天然香料、药物的提取均为萃取 分液漏斗使用前须“检查是否漏液”,分液使,先开上口活塞,再打开下口旋塞,放出液体, 先上层,后下层。 四、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 1、常见容量瓶规格:25,50,100,250,500,1000mL 2、配制步骤: 【特别说明】①容量描述需要加上“规格”;②浓溶液配制稀溶液用到“量筒”,固体配制时,不用。 3、一定质量分数溶液的配制 为了提高精确度,还可以用“滴定管”量取水(酸碱式都行)的体积 【说明】考察中需要明确配制“何种溶液”,避免装置选错

高中化学实验操作总结

化学实验几个重要的操作方法 高考化学实验在高考化学试题主占有重要地位,分析近几年的化学高考实验题,从考查能力要求看,实验原理、现象描述、操作过程的理解及文字表达能力逐年增加。本文主要从中学化学实验操作、现象等具体方面进行简要归纳总结。 1. 装置气密性的检查: (1)如图A :将导管出口浸入水中,用手掌或热毛巾 捂住烧瓶位,水中的管口有气泡溢出(装有分液漏斗 的要将其开关关好) 过一会儿移开捂的手掌或毛巾, 导管末端有一段水柱,说明装置不漏气。 (2)如图B :用关闭K ,从长颈漏斗中向试管内加水, 长颈漏斗中会形成一段液柱,停止加水,液柱不下降, 证明装置的气密性良好。 (3)如图C :关闭K 1,打开活塞K 2,从分液漏斗向烧瓶内加水,过一段时间,水不再流下,证明装置的气密性良好。 注:检验气密性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①先审题是检测全套装置,还是其中部分装置的气密性,若要装置较多时,可分段检测;②操作时一定要先将被检测装置变成一个密封体系(如关闭开关、导管口插入水中等),然后改变气压(如加热、注水等),观察现象;③回答问题时应先叙述操作步骤,再叙述观察到的现象,最后由现象得出结论。 2. 可燃性气体的验纯:气体证明(如H 2,CO ,CH 4等) 收集一试管可燃性气体,试管用拇指堵住管口,管口朝下移近酒精灯火焰,点燃试管里的可燃性气体。如果听到的是尖锐的爆鸣声,则表示可燃性气体不纯,必须重新收集进行检验,直至听到轻微的爆鸣声(或“噗”的声音),表明收集的可燃性气体已经纯净。 3. 洗涤沉淀的方法:(蒸馏水洗涤,无水乙醇洗涤,冰水洗涤,热水洗涤等或残留液洗涤) 在过滤器中加蒸馏水,刚好没过沉淀物,停止加水,静置使水自然流下,重复操作2~3次。 4. 卤代烃中卤原子的检验: 取少量样品,加入足量的NaOH 溶液加热,再加入足量的稀硝酸加入硝酸银溶液,然后看沉淀颜色判断卤素原子是哪种(氯化银沉淀是白色的,溴化银沉淀是淡黄色的,碘化银沉淀是黄色的。) 5. 银氨溶液的配制: 在洗净试管中,注入一定体积的稀AgNO 3溶液,然后逐滴加入稀氨水,边滴边振荡,直到最初生成的沉淀刚好溶解为止。 AgNO 3+NH 3·H 2O =AgOH↓+NH 4NO 3 AgOH +2NH 3·H 2O =Ag(NH 3)2OH +2H 2O 6. 醛基的检验: 洁净的试管里加入少量硝酸银溶液,再滴入几滴样品,振荡后把试管放在热水中水浴加热。不久若看到试管内壁上附着一层光亮如镜的金属银,证明样品中有-CHO 。 注:(1)银镜反应实验时应注意以下几点:①试管内壁必须洁净;②必须水浴加热,不可用酒精灯直接加热;③加热时不可振荡和摇动试管;④须用新配制的银氨溶液;⑤乙醛用量不宜太多.实验后,银镜可先用稀硝酸溶解,再用水洗而除去。 银氨溶液有一个作用是检验有还原性的糖(葡萄糖、麦芽糖、果糖)也是发生银镜反应。 银镜反应:2[Ag(NH 3)2OH]+R -CHO △ R -COONH 4+2Ag↓+H 2O +3NH 3↑ 在制备银氨溶液时,一般用稀氨水而不用浓氨水。这是因为在配制银氨溶液时,若氨水太浓,NH 3容易过量,使Ag 过度地被络合,降低银氨溶液的氧化能力。 (2)与新制氢氧化铜的反应:醛基也可被弱氧化剂氢氧化铜所氧化,同时氢氧化铜本身被还原成红色的氧化亚铜沉淀,这是检验醛基的另一种方法。该实验注意以下几点:①硫酸铜与碱反应时,碱过量制取氢氧化铜;②将混合液加热到沸腾才有明显砖红色沉淀。 7. (1)如何判断强酸和弱酸(或强碱和弱碱)? ①可以根据相同浓度下溶液的pH 值来看,对于酸,pH 值小的强酸。 T K 12 A B C

高中化学实验总结

高中化学实验总结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在教学改革中,我们一直强调实验教学的重要意义,增加实验教学,化学教学论文: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现状的思考与对策。然而,就整体而言,实验教学仍然是十分薄弱的环节,中学化学实验教学的现状不容乐观。在教学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教师受传统教育的影响,普遍存在重理论轻实验的思想。由于受“应试”思想的影响,出现了“做实验不如讲实验,讲实验不如背实验”的倾向。 2.中学化学实验教学开展受到各学校设备、仪器、药品、教材、课时的限制。有的教师甚至认为学生不会动手做实验不要紧,只要会动笔答实验题就行。 3.部分中学教师的专业化程度不高,实验教学素质及实验技能不够,不能适应实验教学的要求。 4.中学化学实验教学受到学科本身的限制。由于许多化学实验本身存在一定的危险性、腐蚀性、毒害性,所以教师们更愿意用多媒体代替实验教学,甚至于以讲代做。 5.实验会考(考查)缺乏有效监督、流于形式。 从这些制约因素出发,为了使实验教学能充分发挥其在化学教学中的特殊作用。针对实验教学现状提出几点建议:第一、加强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学校应添加必备的仪器和药品、逐步完善设备,保证化学实验教学的正常开展,

进一步优化实验教学。 第二、改变传统观念、促进实验教学改革。教师必须转变教学观念,改变重课本理论而轻实验教学的现象、把实验教学作为整个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能力。 第三、建立健全对理科教师的评价机制,建议把理化生教师的实验教学完成情况作为年终考核成绩参考依据之一。 第四、积极改进、使用微型实验、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例如做Na2O2与CO2的反应实验。实验时,取一干净的干燥管,两端放入少量疏松的玻璃棉,中间放置干燥剂无水CaCl2,把干燥管的细口对准蘸有Na2O2的脱脂棉,用嘴吹干燥管的另一端,脱脂棉很快就会燃烧。本实验操作简单,现象明显,没有任何污染,还可以省略制取CO2气体的操作,并节约了药品。 第五、运用多媒体课件、避免严重危害师生身体健康的实验。例如,苯与液溴在铁粉作催化剂的条件下发生取代反应,由于液溴取用过程中会有溴蒸汽挥发出来,可采用录像技术进行演示,同时对操作注意点进行局部放大,而且避免了液溴毒性的侵害。 第六、强化高中理化生实验考查监督机制、对于实验操作水平不达标的学生、必须组织重考或者参加下一届考查、彻底杜绝某些学生不喜欢做实验的坏习惯。 第七、应配备足够实验员,并根据各学校的实际情况给

高中化学必修三四实验总结

期末实验 实验一:甲烷与氯气的反应(注意反应条件的控制) 向2支盛有甲烷的试管中(其中一支用黑纸包好),分别快速加入0.5gKMnO4和1ml浓盐酸,然后迅速地轻轻塞上胶塞,放在试管架上;没有包黑纸的试管在室内光线(日光灯)照射下,或用高压汞灯的紫外线照射;等待片刻,观察现象。 现象 包黑纸没有明显变化 没包黑纸量筒内气体颜色变浅。量筒内壁出现黄色油状液滴。试管中有少量白雾。液面上升,水槽中有固体析出 练习.如图所示,U形管的左端被水和胶塞封闭有甲烷和氯气(体积比为1∶4)的混合气体,假定氯气在水中的溶解度可以忽略。将封闭有甲烷和氯气混合气体的装置放置在有光的地方,让混合气体缓慢地反应一段时间。 (1)假设甲烷与氯气反应充分,且只产生一种有机物,请写出化 学方程式 1)CH4+4Cl2CCl4+4HCl。 (2)经过几个小时的反应后,U形管右端的玻璃管中水柱变化是 _________。 A.升高 B.降低 C.不变 D.无法确定 (3)U形管左端的气柱变化是__________。 A.体积增大 B.体积减小 C.可能消失 D.不变 (4)试解释U形管右端的玻璃管中水柱变化的原因_反应中气体的物质的量减 光

少,且生成的HCl能够溶于水,所以左端压强减小,右端玻璃管中的水柱降低。 实验二:石蜡油的分解实验: 将浸透了石蜡油(17个碳以上的液态烷烃混合物)的石棉放置在硬质试管的底部,试管中加入碎瓷片,给碎瓷片加强热,石蜡油蒸气通过炽热的碎瓷片表面,发生反应,可得到一定量的气体生成物;用该生成物进行如下实验: 1.通过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观察现象; 2.生成的气体通入溴的四氯化碳溶液中,观察现象; 3.用排水法收集一试管气体,点燃,观察燃烧的情况。 现象:1.导管口有气泡冒出,KMnO4溶液红色褪去 2.溴的四氯化碳溶液的橙红色褪去 3.收集到的气体能够在空气中燃烧 【科学探究】 实验装置也可以改为右图所示装置;在试管①中加入石蜡 油和石棉;试管②放在冷水中;试管③中加入 KMnO4溶液或溴水。 实验要点: (1)石棉要尽量多吸收石蜡油。 (2)石蜡油分解反应的温度要在500 ℃以上。 (3)实验中要注意防止倒吸; 实验中,碎瓷片和氧化铝的作用是:氧化铝起催化剂的作用,碎瓷片除了催化

高中化学所有课本实验总结

化学实验(必修1) 一、化学实验基本方法 1.粗盐提纯(实验1-1、1-2) 食盐主要来源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粗盐中含杂质主要分为两类,第一是不溶性杂质,如_________;第二是_________,如___________________。 除去不溶性杂质,主要步骤是: (1)_____________,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除去有Ca2+、Mg2+、SO42-等可溶性杂质的操作中,除确定药品外,还要考虑所加试剂的________________、试剂用量,以及__________如何处理。所涉及的方案不能引入_______________。根据这些原则,你所确定的提纯食盐所用试剂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检验食盐中是否有硫酸根离子的检验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读下列概念(说出概念、主要目的,主要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 (1)过滤 (2)蒸发 2、以自来水为原料制备蒸馏水(实验1-3) 本实验所用到的玻璃仪器主要有(1)__________,(2)__________,(3)__________,(4)__________,(5)__________,(6)__________。 如何证明这一操作确实将自来水中的Cl-出去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碘水中碘单质的提取(实验1-4) 实验中所用主要仪器是分液漏斗,接收器一般可用____________。实验中所选用的试剂可以是___________(填写序号)①酒精②四氯化碳③苯,可否选用汽油________ ____________。为使“提取”进行的更加彻底,实验中要实施“振荡”操作,其方法是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待分液漏斗中的液体静置分层后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读下列概念(说出概念、主要目的,主要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 (1)萃取: (2)蒸馏 4、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配制(100mL 1.00mol/L NaCl溶液)(实验1-5)

高中化学教材常考实验总结

高中化学教材常考实验总结(29个实验) 一 .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 1、过滤 (1)定义:分离不溶于液体的固体和液体的混合物。 (2)装置及操作要领: 2、蒸发 (1)定义:将溶液浓缩、溶剂汽化或溶质以晶体析出的方法。 (2)装置及操作要领: ——玻璃棒的作用:搅拌。加热蒸发皿使液体蒸发时,要用玻璃棒搅

拌,防止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 ———蒸发皿可直接加热,盛液量不超过其容积的2/3 --———当蒸发皿出现较多固体时,停止加热,利用余热蒸干 (3)蒸发过程中的两种结晶方式: 蒸发结晶:通过减少溶剂而使溶液达到过饱和,从而析出晶体,如除去NaCl晶体中混有的KNO3. 冷却结晶:通过降温而使溶质溶解度降低,从而析出晶体,如除去KNO3晶体中混有的NaCl。 3.蒸馏 (1)定义:利用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沸点不同,除去难挥发或不挥发的杂质。 (2)仪器装置: (3)注意事项: 温度计的水银球与蒸馏烧瓶支管口下沿平齐; 加沸石(或碎瓷片);

冷凝水“低进高出”; 不可蒸干 4、萃取和分液 (1)定义:用一种溶剂把溶质从它与另一种溶剂所组成的溶液中提取出来的方法叫做萃取。将萃取后两种互不相溶的液体分开的操作,叫做分液。 (2)操作方法: ①将要萃取的溶液和萃取剂依次从分液漏斗上口倒入,其量不超过分液漏斗容积的2/3,盖好玻璃塞进行振荡。 ②振荡时右手压住分液漏斗口部,左手握住活塞部分,将分液漏斗倒转过来振荡,使两种液体充分接触;振荡后打开活塞,使漏斗内气体放出。 ③将分液漏斗放在铁架台上,静置,待液体分层后进行分液,分液时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 (3)选用萃取剂时必须满足的3个条件: ①萃取剂与原溶剂(一般是水)互不相容。 ②萃取剂和溶质不发生反应。 ③溶质在萃取剂中的溶解度要远大于其在原溶剂(一般是水)中的溶解度。

高中化学实验大全总结

高中化学教材常考实验总结 化学实验在高考题的比重就是越来越大,目前高考实验命题的特点有二:一就是突出考查实验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操作能力,二就是突出考查实验探究能力,这一点在考试大纲中已有明确要求。课本实验往往成为考查学生实验探究能力命题的载体。 一、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以配制100mL1、00mol/L的NaOH溶液为例: 1、步骤:(1)计算(2)称量: 4、0g (保留一位小数)(3)溶解(4)转移:待烧杯中溶液冷却至室温后转移(5)洗涤(6)定容:将蒸馏水注入容量瓶,当液面离刻度线1—2cm 时,改用胶头滴管滴加蒸馏水至凹液面最低点与刻度线在同一水平线上(7)摇匀:盖好瓶塞,上下颠倒、摇匀(8)装瓶贴标签:标签上注明药品的名称、浓度。 2、所用仪器:(由步骤写仪器)托盘天平、药匙、烧杯、玻璃棒、(量筒)、100mL容量瓶、胶头滴管 3、注意事项: (1) 容量瓶:只有一个刻度线且标有使用温度与量程规格,只能配制瓶上规定容积的溶液。(另外使用温度与量程规格还有滴定管、量筒) (2) 常见的容量瓶:50 mL、100mL、250mL、500mL、1000mL。若配制480mL与240mL溶液,应分别用500mL容量瓶与250mL容量瓶。写所用仪器时,容量瓶必须注明规格,托盘天平不能写成托盘天秤! (3) 容量瓶使用之前必须查漏。方法:向容量瓶内加少量水,塞好瓶塞,用食指顶住瓶塞,用另一只手的五指托住瓶底,把瓶倒立过来,如不漏水,正立,把瓶塞旋转1800后塞紧,再倒立若不漏水,方可使用。(分液漏斗与滴定管使用前也要查漏) (4) 误差分析 (5) 命题角度:一计算所需的固体与液体的量,二就是仪器的缺失与选择,三就是实验误差分析。 二、Fe(OH)3胶体的制备: 1、步骤:向沸水中加入FeCl3的饱与溶液,继续煮沸至溶液呈红褐色,停止加热。 操作要点:四步曲:①先煮沸,②加入饱与的FeCl3溶液,③再煮沸至红褐色,④停止加热 2、涉及的化学方程式:Fe3++3H2O =Fe(OH)3(胶体)+3H+ 强调之一就是用等号,强调之二就是标明胶体而不就是沉淀,强调之三就是加热。 3、命题角度:配制步骤及对应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三、焰色反应: 1、步骤:洗—烧—蘸—烧—洗—烧 2 、该实验用铂丝或铁丝 3 、焰色反应可以就是单质,也可以就是化合物,就是物理性质 4 、Na ,K 的焰色:黄色,紫色(透过蓝色的钴玻璃) 5 、某物质作焰色反应,有黄色火焰一定有Na ,可能有K 6、命题角度:实验操作步骤及Na ,K 的焰色 四、Fe(OH)2的制备: 1、实验现象:白色沉淀立即转化灰绿色,最后变成红褐色沉淀。 2、化学方程式为:Fe2++2OH-=Fe(OH)2 4Fe(OH)2+O2+2H2O= 4Fe(OH)3 3、注意事项:(1)所用亚铁盐溶液必须就是新制的,NaOH溶液必须煮沸,(2)滴定管须插入液以下,(2)往往在液面加一层油膜,如苯或食物油等(以防止氧气的氧化)。 4、命题角度:制备过程中的现象、方程式书写及有关采取措施的原因 五、二价铁三价铁的检验 六、硅酸的制备: 1、步骤:在试管中加入3—5mL饱与Na2SiO3溶液,滴入1—2滴酚酞溶液,再用胶头滴管逐滴加入稀盐酸,边加边振荡,至溶液颜色变浅并接近消失时停止。 2、现象:有透明的硅酸凝胶形成 3、化学方程式:NaSiO3+2HCl= H2SiO3↓+2NaCl(强酸制弱酸) 4、NaSiO3溶液由于SiO32-水解而显碱性,从而使酚酞试液呈红色。 七、重要离子的检验: 1、Cl-的检验:加入AgNO3溶液,再加入稀硝酸,若生成不溶于稀HNO3的白色沉淀;或先加硝酸化溶液(排除CO32-干扰),再滴加

(完整版)高中化学实验全总结(现象+方法+操作)

一.中学化学实验操作中的七原则 掌握下列七个有关操作顺序的原则,就可以正确解答“实验程序判断题”。 1.“从下往上”原则。以Cl2实验室制法为例,装配发生装置顺序是:放好铁架台→摆好酒精灯→根据酒精灯位置固定好铁圈→石棉网→固定好圆底烧瓶。 2.“从左到右”原则。装配复杂装置遵循从左到右顺序。如上装置装配顺序为:发生装置→集气瓶→烧杯。 3.先“塞”后“定”原则。带导管的塞子在烧瓶固定前塞好,以免烧瓶固定后因不宜用力而塞不紧或因用力过猛而损坏仪器。 4.“固体先放”原则。上例中,烧瓶内试剂MnO2应在烧瓶固定前装入,以免固体放入时损坏烧瓶。总之固体试剂应在固定前加入相应容器中。 5.“液体后加”原则。液体药品在烧瓶固定后加入。如上例浓盐酸应在烧瓶固定后在分液漏斗中缓慢加入。 6.先验气密性(装入药口前进行)原则。 7.后点酒精灯(所有装置装完后再点酒精灯)原则。 二.中学化学实验中温度计的使用分哪三种情况以及哪些实验需要温度计 1.测反应混合物的温度:这种类型的实验需要测出反应混合物的准确温度,因此,应将温度计插入混合物中间。①测物质溶解度。②实验室制乙烯。 2.测蒸气的温度:这种类型的实验,多用于测量物质的沸点,由于液体在沸腾时,液体和蒸气的温度相同,所以只要测蒸气的温度。①实验室蒸馏石油。②测定乙醇的沸点。 3.测水浴温度:这种类型的实验,往往只要使反应物的温度保持相对稳定,所以利用水浴加热,温度计则插入水浴中。①温度对反应速率影响的反应。②苯的硝化反应。 三.常见的需要塞入棉花的实验有哪些需要塞入少量棉花的实验 加热KMnO4制氧气制乙炔和收集NH3 其作用分别是:防止KMnO4粉末进入导管; 防止实验中产生的泡沫涌入导管;防止氨气与空气对流,以缩短收集NH3的时间。 四.常见物质分离提纯的10种方法 1.结晶和重结晶:利用物质在溶液中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较大,如NaCl,KNO3。 2.蒸馏冷却法:在沸点上差值大。乙醇中(水):加入新制的CaO吸收大部分水再蒸馏。 3.过滤法:溶与不溶。 4.升华法:SiO2(I2)。 5.萃取法:如用CCl4来萃取I2水中的I2。 6.溶解法:Fe粉(A1粉):溶解在过量的NaOH溶液里过滤分离。 7.增加法:把杂质转化成所需要的物质:CO2(CO):通过热的CuO;CO2(SO2):通过NaHCO3溶液。 8.吸收法:除去混合气体中的气体杂质,气体杂质必须被药品吸收:N2(O2):将混合气体通过铜网吸收O2。 9.转化法:两种物质难以直接分离,加药品变得容易分离,然后再还原回去:Al(OH)3,Fe(OH)3:先加NaOH溶液把Al(OH)3溶解,过滤,除去Fe(OH)3,再加酸让NaAlO2转化成A1(OH)3。 五.常用的去除杂质的方法10种 1.杂质转化法:欲除去苯中的苯酚,可加入氢氧化钠,使苯酚转化为酚钠,利用酚钠易溶于水,使之与苯分开。欲除去Na2CO3中的NaHCO3可用加热的方法。 2.吸收洗涤法:欲除去二氧化碳中混有的少量氯化氢和水,可使混合气体先通过饱和碳酸氢钠的溶液后,再通过浓硫酸。

高中化学实验全总结(操作+方法+现象)

高中化学实验全总结(操作+方法+现象) 中学化学实验操作中的七原则 掌握下列七个有关操作顺序的原则,就可以正确解答“实验程序判断题”。 1.“从下往上”原则。以Cl2实验室制法为例,装配发生装置顺序是:放好铁架台→摆好酒精灯→根据酒精灯位置固定好铁圈→石棉网→固定好圆底烧瓶。 2.“从左到右”原则。装配复杂装置遵循从左到右顺序。如上装置装配顺序为:发生装置→集气瓶→烧杯。 3.先“塞”后“定”原则。带导管的塞子在烧瓶固定前塞好,以免烧瓶固定后因不宜用力而塞不紧或因用力过猛而损坏仪器。 4.“固体先放”原则。上例中,烧瓶内试剂MnO2应在烧瓶固定前装入,以免固体放入时损坏烧瓶。总之固体试剂应在固定前加入相应容器中。 5.“液体后加”原则。液体药品在烧瓶固定后加入。如上例浓盐酸应在烧瓶固定后在分液漏斗中缓慢加入。 6.先验气密性(装入药口前进行)原则。 7.后点酒精灯(所有装置装完后再点酒精灯)原则。 二.中学化学实验中温度计的使用分哪三种情况以及哪些实验需要温度计 1.测反应混合物的温度:这种类型的实验需要测出反应混合物的准确温度,因此,应将温度计插入混合物中间。①测物质溶解度。②实验室制乙烯。 2.测蒸气的温度:这种类型的实验,多用于测量物质的沸点,由于液体在沸腾时,液体和蒸气的温度相同,所以只要测蒸气的温度。①实验室蒸馏石油。②测定乙醇的沸点。 3.测水浴温度:这种类型的实验,往往只要使反应物的温度保持相对稳定,所以利用水浴加热,温度计则插入水浴中。①温度对反应速率影响的反应。②苯的硝化反应。 三.常见的需要塞入棉花的实验有哪些需要塞入少量棉花的实验: 加热KMnO4制氧气制乙炔和收集NH3 其作用分别是:防止KMnO4粉末进入导管; 防止实验中产生的泡沫涌入导管;防止氨气与空气对流,以缩短收集NH3的时间。 四.常见物质分离提纯的10种方法 1.结晶和重结晶:利用物质在溶液中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较大,如NaCl,KNO3。 2.蒸馏冷却法:在沸点上差值大。乙醇中(水):加入新制的CaO吸收大部分水再蒸馏。 3.过滤法:溶与不溶。 4.升华法:SiO2(I2)。 5.萃取法:如用CCl4来萃取I2水中的I2。 6.溶解法:Fe粉(A1粉):溶解在过量的NaOH溶液里过滤分离。 7.增加法:把杂质转化成所需要的物质:CO2(CO):通过热的CuO;CO2(SO2):通过NaHCO3溶液。 8.吸收法:除去混合气体中的气体杂质,气体杂质必须被药品吸收:N2(O2):将混合气体通过铜网吸收O2。

高中化学实验全总结【最全面】

高中化学实验全总结 一 .中学化学实验操作中的七原则 掌握下列七个有关操作顺序的原则,就可以正确解答“实验程序判断题”。 1. “从下往上”原则。以Cl 2实验室制法为例,装配发生装置顺序是:放好铁架台→摆好酒精灯→根据酒精灯 位置固定好铁圈→石棉网→固定好圆底烧瓶。 2. “从左到右”原则。装配复杂装置遵循从左到右顺序。如上装置装配顺序为:发生装置→集气瓶→烧杯。 3.先“塞”后“定”原则。带导管的塞子在烧瓶固定前塞好,以免烧瓶固定后因不宜用力而塞不紧或因用力过 猛 而损坏仪器。 4.“固体先放”原则。上例中,烧瓶内试剂 MnO 2应在烧瓶固定前装入,以免固体放入时损坏烧瓶。总 之固体试剂应在固定前加入相应容器中。 5.“液体后加”原则。液体药品在烧瓶固定后加入。如上例浓盐酸应在烧瓶固定后在分液漏斗中缓慢加入。 6.先验气密性 (装入药口前进行)原则。 7.后点酒精灯 (所有装置装完后再点酒精灯)原则。 二 .中学化学实验中温度计的使用分哪三种情况以及哪些实验需要温度计 1.测反应混合物的温度:这种类型的实验需要测出反应混合物的准确温度,因此,应将温度计插入混合物中 间。①测物质溶解度。②实验室制乙烯。 2.测蒸气的温度:这种类型的实验,多用于测量物质的沸点,由于液体在沸腾时,液体和蒸气的温度相同, 所以只要测蒸气的温度。①实验室蒸馏石油。②测定乙醇的沸点。 3.测水浴温度:这种类型的实验,往往只要使反应物的温度保持相对稳定,所以利用水浴加热,温度计则插 入水浴中。①温度对反应速率影响的反应。②苯的硝化反应。 三 .常见的需要塞入棉花的实验有哪些需要塞入少量棉花的实验 加热KMnO 4 制氧 气 制乙炔和收 集 NH 3 其作用分别是:防 止 KMnO 4 粉末进入导管; 防止实验中产生的泡沫涌入导管;防止氨气与空气对流,以缩短收集NH 3的时间。 四 .常见物质分离提纯的10 种方法 1.结晶和重结晶:利用物质在溶液中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较大,如NaCl , KNO 3。

高中化学实验题文字表达归纳

高中化学实验题文字表达归纳 1.测定溶液pH的操作:用玻璃棒沾取少量待测液到pH试纸上,再和标准比色卡对照,读出对应的pH。 2.有机实验中长导管的作用:冷凝回流,导气(平衡内外压强)。 3.证明沉淀完全的操作:如往含SO 42―的溶液中加BaCl 2 溶液,如何证明SO 4 2― 沉淀完全?将沉淀静置,取上层清液,再滴加BaCl 2 溶液(沉淀剂),若无白色沉淀生成,说明沉淀已经完全。 4.洗涤沉淀操作:把蒸馏水沿着玻璃棒注入到过滤器中至浸没沉淀,静置,使蒸馏水滤出,重复2~3次即可。 5.如何判断沉淀洗净的方法:取最后一次洗涤液,滴加(试剂),若没有(现象),证明沉淀已经洗净 6.氢氧化铁胶体的制备:往煮沸的蒸馏水中逐滴滴加饱和的FeCl 3 溶液,当溶液变红褐色时,立即停止加热。 7.浓H 2SO 4 稀释(或与其它混合)液体操作:将浓H 2 SO 4 沿烧杯壁缓缓注入水 中(乙醇硝酸乙酸)中,并不断搅拌。 8.萃取分液操作:关闭分液漏斗活塞,将混合液倒入分液漏斗中,充分振荡、静置、分层,在漏斗下面放一个小烧杯,打开分液漏斗活塞,使下层液体从下口沿烧杯壁流下;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 9.酸碱中和滴定终点判断:如强酸滴定强碱,用酚酞用指示剂,当最后一滴酸滴到锥形瓶中,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且半分钟内不变色即为终点。 10.装置气密性检查:(1)简易装置。将导气管一端放入水中(液封气体),用手加热试管,观察导管口有气泡冒出,冷却到室温后,导管口有一段水柱,表明装置气密性良好。(2)有分液漏斗的装置。用止水夹关闭烧瓶右侧的导气管,打开分液漏斗,往分液漏斗中加水,加一定水后,若漏斗中的水不会再滴下,则装置气密性良好。(3)启普发生器型装置。关闭导气管出口,往球形漏斗(长颈漏斗)中加水,加适量水后,若球形漏斗(长颈漏斗)和容器中形成液面差,而且液面差不会变化,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11.容量瓶检漏操作:往容量瓶内加入一定量的水,塞好瓶塞。用食指摁住瓶塞,另一只手托住瓶底,把瓶倒立过来,观察瓶塞周围有无水漏出。如果不漏水,将瓶正立并将瓶塞旋转180度后塞紧,仍把瓶倒立过来,再检查是否漏水。如果仍不漏水,即可使用。 12.气体验满和检验操作:(1)氧气验满: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木条复燃,说明收集的氧气已满。(2)可燃性气体(如氢气)的验纯方法:用排水法收集一小试管的气体,用大拇指摁住管口移近火焰,若听到尖锐的爆鸣声,则气体不纯;听到轻微的“噗”的一声,则气体已纯。(3)二氧化碳验满:将燃着的木条平放在集气瓶口,若火焰熄灭,则气体已满。(4)氨气验满: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集气瓶口,若试纸变蓝说明气体已满。(5)氯气验满:用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放在集气瓶口,若试纸变蓝说明气体已满。 例:1、向pH=5的NaHSO3溶液中滴加一定浓度的CaCl2溶液,溶液中出现浑浊,pH降为2,用化学平衡移动原理解释溶液pH降低的原因:。 2、简述使用分液漏斗向圆底烧瓶中滴加浓硫酸的操作:。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