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生物快滤池去除微污染水中含氮污染物的研究

生物快滤池去除微污染水中含氮污染物的研究

生物快滤池去除微污染水中含氮污染物的研究
生物快滤池去除微污染水中含氮污染物的研究

生物快滤池去除微污染水中含氮污染物的研究

阳健1,朱刚利2,谢义江3

1.3广东粤绿环境工程中心2广东省环境保护职业技术学校广州510655

摘要:为了研究温度和滤速对生物快滤池处理效果的影响,改变温度或者改变滤速,维持其他条件不见,对生物快滤池处理微污染水含氮物质的处理效率进行检测。通过实验得到以下结果:当滤速为8m/h时效果较好,而且比最经济。当温度为25-30°C时生物滤池的处理效果最好,高于30°C或者低于25°C,处理效率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

关键词:生物快滤池,微污染水,含氮污染物

Abstract:in order to study the temperature and filter speed on biological treatment effect of the fast ponds,change the temperature or change the filter speed,keep other conditions,see not,and for the biological fast ponds slightly polluted water treatment nitrogenous substance processing efficiency for testing.Through the experiment get the following results:when filter speed for8m/h when the effect is good,and the economy than.When the temperature of25to30°C bio-filter when the treatment effect of the best,over30°C or less than25°C,processing efficiency will appear different degree of decline.

Keywords:biological fast ponds,slightly polluted water,nitrogen pollutants

中图分类号:X13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微污染水源水指受到轻度污染的水体。其污染程度虽然较低,危害却不能小视。由于这类水通常是受到轻微污染的自然水体,大部分都被用来作为给水处理厂的水源水。由于我国地表水被污染的程度比较严重,现在我国70%以上的大中城市的自来水厂的水源水中,含有的有机物污染物,相比建国初期都大大的提高。

目前饮用水被污染的特点有,有机物的含量高,氨氮的含量高,而水中的氨氮等耗氧物质大量消耗水中的溶解氧,直接影响了自来水的色度和浊度等。

由于含氮有机物会与给水处理中用到的含氯消毒剂生成“三致物质”。当水中的氨氮为4-6mg/l时,水厂采用折点加氯工艺时耗氯量高至10-50mg/l,产生大量的氯代有机物,从而使出水中的挥发性溶解有机氯的含量达到200μg/l。而且水厂常规工艺对水体中的含氮有机物的去除一般不到40%。在配水管道中,这些的有机物可能促进异养菌生长而影响水质,含氮有机物可能导致水中细菌和藻类滋生。所以近年来对微污染水中含氮物质去除的研究也日益受人重视[1]。水中的含氮污染物主要以有机和无机两种状态存在。水中有机含氮物质主要有:蛋白质、氨基酸多肽和尿素。水中无机含氮污染物主要以:铵盐、硝酸盐、亚硝酸、硫氰化物和氰化物盐等[2]。

现在常用的去除微污染水中的含氮物质的方法有:物化法和生化法两大类。其中物化法包括:离子交换和膜过滤法等。生化方法包括:生物滤池、生物转盘、生物流化床、生物接触氧化、臭氧-生物活性炭、氧化塘、人工湿地。生物滤池

有普通生物滤池、塔式生物滤池和曝气生物滤池等。也有研究者用改性的沸石,投加在含有氨氮的微污染废水中,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其中,在氨氮初始质量浓度为2.51mg/L的微污染水中,投加质量浓度为1g/L的改性沸石,氨氮去除率达到70.8%。[3]

1.研究目的

生物滤池是利用附着在载体上的生物膜去除水中污染物的一种方法。普通生物滤池是最早出现的一种生物滤池。关清卿等人对缺氧-好氧生物滤池进行研究,发现该工艺对浊度和氨氮具有很好的去除效果[4]。根据其采用原料的不同,可分为无机填料、有机高分子填料;根据填料密度的不同,可分为上浮式填料和沉没式填料。无机填料一般为沉没式填料,有机高分子填料一般为上浮式填料。常见的无机填料有陶粒、焦炭、沸石、石英砂、活性炭、膨胀硅铝酸盐等,有机高分子填料有聚苯乙烯、聚氯乙烯、聚丙烯等。

生物滤池的比表面积大、氧化能力强、管理简便,能耗小、去除氨氮的效果较好,水力停留时间短等优点,尤其适用于有机物含量较低的水质净化。但是生物滤池也有布水麻烦,因为常常采用穿空管喷淋布水,容易滋生蚊虫的缺点。生物快滤池则是在原有生物滤池的基础上,提高滤速,达到节省占地,充分利用滤料的目的。

为了研究生物快滤池对微污染水处理的特点,通过实验,对影响生物快滤池的总氮,氨氮等的效果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得到适合于处理微污染水脱氮的生物快滤池的研究数据,希望能够对微污染水的脱氮处理起到一定指导作用。

2.研究方法

从水源地取得的水的水质情况如下。表1所示即为生物滤池的进水水质。

表1滤池进水水质

COD(mg/l)BOD(mg/l)TN(mg/l)氨氮(mg/l)SS(mg/l)40-5020-30 3.0-3.5 1.5-2.020-30

生物快滤池的承托层高300mm。滤料采用石英砂滤料,粒径为0.7~1.2mm,平均粒径0.8mm,不均匀系数K80<2.0,孔隙率43%。

研究主要分为两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保持进水水质不变,气温温度在20℃左右时,改变滤速,获得不同停留时间下出水水质的变化。研究停留时间对滤池脱氮效果的影响。

第二阶段:保持进水水质不变,滤池中的滤速保持在8m/h,获得一年中不同气温温度时,出水水质的变化。研究在气温不同时滤池对的变化。

3.研究结果

改变滤速,所检测得到的生物快滤池的处理效率变化如下表2。

表2不同滤速下的处理效率

序号滤速(m/h)COD去除率

(%)BOD去除率

(%)

总氮去除

率(%)

氨氮去除率

(%)

11230-3520-2556-6055-58

2

1040-4527-3363-7064-683

850-5536-4072-7570-754

655-5744-4480-8581-835457-6247-5086-8884-86当气温改变时,生物快滤池的处理效率变化如表3所示。

表3不同温度时的处理效率注:表中为日平均温度。

4.结果讨论

通过对表2、3多组数据的对比,可以得到以下结论。

4.1停留时间对去除效果的影响

当滤速大于8m/h 时,提高滤速处理的效果会明显的降低。当滤速小于8m/h 时,降低滤速处理效果提高的效果不明显。特别是当滤速低于6m/h 时。但是在滤池建造时,当滤速由8m/h 减小到6m/h 时,滤池的面积要扩大25%,这将大大增加建造投资。

由此可见采用生物快滤池处理微污染水时,当滤料的设置如上所示时,最经济的滤速是8m/h 。当滤速过快时,一来处理效果达不到要求,二来,滤池的堵塞板结现象严重,需要缩短反冲洗的时间间隔,提高反冲洗的强度,这样也是不经济,不合理的。

4.2气温对去除效果的影响

当气温低于30℃时,温度越高,生物快滤池对微污染水的处理效果越好。

序号

日平均气温(℃)COD 去除率(%)BOD 去除率(%)总氮去除率(%)氨氮去除率(%)1

1032-3524-3050-5243-502

1535-4233-3556-6754-633

2050-5536-4072-7570-754

2555-6043-4875-8073-785

3060-6248-5082-8880-886

3556-6045-4874-7975-7973851-5541-4368-7270-73

而且随着温度的提高,各个指标的去除率提高得很快。

而当气温高于30℃时,气温越高,生物快滤池对微污染水的处理效率出现了下滑的现象。特别是当温度超过35℃时,更是出现了显著的处理效率降低的现象。生物快滤池对微污染水中的含氮物质的处理效果,在平均气温38℃时比平均气温20℃时还要低。

这是因为物化作用能去除的仅仅是以非溶解状态存在的部分污染物。而微污染水中,造成氨氮和总氮污染的有机物大部分是溶解状态的,这些有机污染物,需要靠滤料上的生物膜中生长的厌氧和好氧微生物来去除。一般来说平均水温比平均室温要低2℃。而水中生长的微生物的最适宜温度大约是25-30℃。所以当室温低于20℃或者高于30℃时,便会出现水中微生物的活性降低的现象,从而导致对处理效果降低的现象出现。

由于高温会使微生物细胞中的相关酶的活性降低,当温度达到酶蛋白变性的高温时,还会出现微生物的死亡。所以当气温出现40℃的极端天气时,滤料上的生物膜出现脱膜的现象,造成出水中的污染物不将反增。

当这种情况出现时,应尽量采用取水水源地里面水深较深处的水,从而获得相对低的水温。

通过研究发现,滤速和温度影响生物快滤池对微污染水中的含氮污染物的处理。当滤料采用石英砂滤料,粒径为0.7~1.2mm,平均粒径0.8mm,不均匀系数K80<2.0,孔隙率43%最经济的滤速是8m/h,最适宜的温度是25-30℃。

参考文献:

1.查人光,仲建锋,生物滤池在净水生产中的应用.给水排水,2003,29(12): 4-7。

2.聂梅生,微污染水源饮用水处理,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

3.朱丰华,改性沸石去除微污染水源水中氨氮的试验研究,暨南大学,硕士学

位论文,2010,67-80。

4.关清卿,A/0生物滤池去除微污染源水中氨氮的研究,昆明理工大学,硕士

学位论文,2008,70-72。

生物快滤池去除微污染水中含氮污染物的研究

作者:阳健, 朱刚利, 谢义江

作者单位:阳健,谢义江(广东粤绿环境工程中心), 朱刚利(广东省环境保护职业技术学校)刊名: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英文刊名:ChengShi Jianshe LiLun Yan Jiu

年,卷(期):2012(18)

本文链接:https://www.wendangku.net/doc/9110758210.html,/Periodical_csjsllyj2012182214.aspx

第三章污染物的毒害作用及机理 思考题

第三章污染物毒害作用及机理思考题 一、简答题 1、简述生物对污染物吸收、富集和污染物对生物毒害的关系。 第一,生物对污染物的吸收---生物对污染物的富集---污染物对生物的毒害作用,总的来说是这样一个过程。 第二,生物对污染物的吸收。(1)植物,叶片气孔对大气污染物的粘附和吸收;植物的根和叶对水溶性的污染物的吸收。(2)动物,通过呼吸道、消化道、皮肤等途径将少量的污染物吸收,通过体内肺泡的吞噬,肠道粘膜的吸收等。(3)微生物,吸收污染物的主要方式是沉淀作用和络合作用,将有毒的污染物转化为微毒害或无毒化合物。 第三,在吸收的基础上,当达到一定数量无法转化时就会富集。(1)生物体内凡是能与污染物形成稳定结合的物质,都能增加生物富集,从而消除或缓解毒害作用。(2)不同器官对污染物的富集有很大差异,不同物种对污染物的吸收积累状况也不同。(3)生物体内污染物的富集量与环境中污染物的浓度成正相关,同时也受作用时间的影响。(4)生物体内对污染物的富集作用是随着食物链的营养级的增加,富集量逐渐增多,污染物在体内的含量也就越来越多。 第四,污染物对生物的毒害作用必须建立在生物体吸收和富集污染物的基础上。 2、生物为什么会受污染物毒害,在什么情况下才会发生毒害 在对重金属毒害机制进行深入研究后,必须深入到分子水平才能解决受害的内部机制。郁建栓从生物活性点位、重金属对生物毒性效应的分子机制,以及技术离子对生物大分子活性点位的竞争及其与金属生物毒性的关系方面对此进行了综述。 第一种解释是生物活性位点。生物活性位点是生物大分子中具有生物活性的基团和物质。当污染物(重金属)和生物大分子上的活性位点结合,也可以和其他非活性位点结合后,在一定的情况下对生物产生毒性。 第二种解释是重金属对生物毒性效应的分子机制的解释。当污染物(毒金属离子)进入生物体后,取代生物大分子活性点位上原有的金属,也可以结合在该分子的其他位置。当有毒金属离子与生物大分子上的活性点位或非活性点位结合后,可以改变生物大分子正常的

《生物的适应性和多样性》点评稿

《生物的适应性和多样性》评课稿 东湖镇中陈志海 李燕老师上的这节课符合新课改理念。整个课堂上,李燕老师让学生在现实生活的情境中,通过主动的发现问题、体验感悟、表达与交流等探究性活动,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体现了与接受式学习本质不同的创新性学习方式特征。主要亮点如下: 1.主体性。在教学过程中,把学生作为活动的主体,以学生的主体活动为中心来展开教学,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教育主体观。李老师以“数青蛙”来导入新课,大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气氛非常热烈。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参与过程中以自己的经验和知识为基础,经过积极的探索和发现、亲身的体验与实践,建构了新的认知结构。 2.互动性。探究的过程是师生、生生互动的过程。学生通过探究活动,来获取知识,培养能力。而教师和学生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交流、合作,在这一过程中也显得尤为重要。在探究过程中,学生间的交互学习(对话、协商与合作等)有助于他们发现问题,形成假设并进行验证,并有助于他们用多重的观点来看待知识和信息,有助于他们更加深入地探究问题。 3.过程性。科学探究关注学生探究的过程,追求探究过程和探究结果的和谐统一。注重在学习过程潜在的教育因素,尽可能地让学生经历一个完整的知识的发现、形式、应用和发展的过程,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充分感受隐含在知识的发生过程中前人的智慧能力和科学方法。它强调让学生尽可能地像科学家那样,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经历一个完整的科学研究过程,体验发现知识、再创知识的创新过程。

4.超越性。学生探究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超越现实的过程。它打破了传统教学在统一规定下的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了能够大胆创新、实现自我超越的学习环境。学生在探究学习的过程中,能够超越现实,大胆地怀疑,提出问题;大胆地猜疑,进行假设猜测;大胆地质疑尝试,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案。能够超越课本,不被教材内容要求所禁锢,汲取教材以外的知识信息。能够敢于超越教师,善于创造性地学习,不被教师的教学要求框架禁锢。能够敢于超越自我,以永不满足的进取精神和强烈的创新欲望,向自我挑战,不断超越自己。 5、合理性。李老师合理利用多媒体,用生动、形象、直观的课件来突破本节中的重难点。在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做得很好。整节课让人听得舒服,体现了民主、尊重、和谐的课堂氛围。仪态教学确实很稳重。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体现了人文素养,从而培养了学生的能力。讲解技能过硬。虽然现在倡导探究性学习,但是最基本的讲解还是必要的,缺乏不了的。培养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 不足之处在于:在关于“蝎子白天为什么要躲到数厘米深的沙子里面”的实验设计方面,李老师给学生讨论的时间不充分,没有给学生足够的发言机会。在进行开展练习使用温度计实验操作方面,能力目标中培养学生实验动手的能力体现不足。本节课中演示实验属于较简单的实验,可提前布置学生在家先做一做,再让学生到课堂上来展开讨论,让他们谈谈实验成功或失败的地方。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完成教学中的能力目标;而且能有效进行师生互动,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微生物在环境污染治理中的作用

微生物在污染治理中的应用 环境工程101 陶涛201008340230 摘要:自然环境在没有或只受到有限的人为活动所造成污染时,能自动地维持生态平衡,环境洁净,各种生物和谐生存,繁衍生息。但随着人类生产、生活领域及其规模的不断扩大,特别是包括煤炭和石油等矿物能源及生物外源性有毒、有害物质,生物难降解化学品的广泛开发和利用,排放的污染物数量突破了自然环境所固有的自净负荷,给自然环境造成了越来越严重的污染。环境污染的恶化不仅给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带来滞后性,而且直接影响到人类的健康、稳定的生活。因此,环境问题日益引起了人类的高度重视。微生物作为生物界的主要降解类群,在水体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重金属污染、化合物污染、石油及大气污染等治理过程中,均取得显著效果且不易造成二次污染,应用范围广泛,所以倍受人们关注。 关键词:环境污染;生物技术;微生物;生物降解;污染治理;应用;极端微生物

微生物在废水处理等环境污染防治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在农林牧渔业、环保等各方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近年来,人们对微生物在环境中的分布状况、分离纯化和开发(包括驯化和基因操作等)利用等方面的报道与日俱增。伴随着人口增加、经济发展和大规模工业化进程,进入环境中的有害物质逐年增多,并在环境中长期存在且难以降解,致使环境问题成为当今世界所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同时,长期以来形成的重经济发展、轻环境治理的状况,使我国的环境污染问题尤为突出。加入世贸组织后,环境保护已不再是我国的内部事务,它将直接并严重影响着我国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因此,绿色区的环境保护和污染区的环境治理迫在眉睫。 1.环境污染的现状与微生物技术 我国是世界上环境污染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大气、河流、湖泊、海洋和土壤等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当前我国社会经济仍然保持着高度发展的态势,环境保护的压力将进一步加重,由人类活动所造成的环境污染和环境质量的恶化已成为制约我国社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障碍。如何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控制环境污染,改善环境质量,以实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之目标是我同目前谚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1 .1.生物技术在环境治理中的优势 科技的发腱也充分证明微生物技术是环境保护的理想武器,这一技术在解决环境问题过程中所显示的独特功能和显著优越性充分体现在它是一个纯生态过程,从根本上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微生物技术在处理环毙污染物方面具有速度快、消耗低、效率高、成本低、反鹿条件温和以受无二次污染等显著优点,加之其技术开发所预示的广阔的市场前景,受到了各国政府、科技工作者和企业家的高度重视。 目前微生物技术已是环境保护中应用最广的、最为重要的单项技术。其在水污染控制、大气污染治理,有毒有害物质的降解、清洁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废物资源化、环境监测.污染环境的修复和污染严重的f业企业的清洁生产等环境保护的各个方面,发挥着极为重要的 作用。应用微生物技术处理污染物时,最终产物大都是无毒无害的、稳定的物质,如二氧化碳、水和氮气。利用微生物方法处理污染物通常能一步到位,避免了污染物的多次转移,因此它是一。种消除污染安全而彻底的方法。特别是现代微生物技术的发展,尤其是基因工程、细胞f程和酶工程等生物高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应用,使微乍物处理具有更高的效率,更低的 成本和更好的专一性,为微生物技术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展示了更为广阔的前景。 2. 微生物在污染治理中的应用 应用微生物的高效降解、转化能力治理环境污染,在污水治理、固体废弃物处理、重金属降解、化合物分解、石油修复等方面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其治理过程分为:①高效生物降解能力和极端环境微生物的筛选、鉴定;②污染物生物降解基因的分离、鉴定和特殊工程菌的构建;③生物恢复的实际应用和工程化。 2 .1 .污水治理 环境中的污染物,在自然界中经过迁移、转化,绝大多数将归入水体,引起水体不断受到污染的胁迫。尤其是高浓度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的大量倾入,使水体富营养化现象日趋严重。通常情况下,只要这种污染不超过阀值,污染的水体在物理、化学和生物的综合作用下,是可以得到净化的,这种净化主要源于水体中的微生物能直接或间接地把污染物作为营养源,在满足微生物生长需要的同时,又使污染物得以降解,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目前,世界各国在应用微生物治理污水方面积累了较丰富的经验,具备了一定的研究基础,应用于污水治

污水处理常见微生物高清晰照片及说明

请教一下如何提高活性污泥活性? 作者: kevin-ww 发布日期: 1970-01-01 取自污水处理厂二沉池的回流活性污泥,请教一下有什么简便易行的提高活性的方法? 相关回复: 作者: mistjo 发布日期: 2008-12-03 加大曝气量,增加处理水中营养物含量,要注意CNP的比例。 作者: guoyc1978 发布日期: 2008-12-03 投加些营养,闷爆 作者: zhaowu_81 发布日期: 2008-12-03 添加微量元素,调节C、N、P的比例,连续曝气1周,当絮凝效果好停止。 就可以用具体废水进行驯化了。 作者: whthongtao 发布日期: 2008-12-04 1.这个问题在于是否需要提高污泥的活性,来自二沉池的污泥,一般来说,活性是很高的,如果确实需要提高活性,也就是提高污泥中的MLVSS,按按100:5:1配置CNP比例即可。如果是SBR反应器,曝气时间不要太长,一次运行3、4个小时就好了。 2.2楼提到了加大曝气量,不知道和谁比较。曝气过度肯定是不利的,注意CNP的比例是比较恰当的, 3.3楼说闷爆是不对的,闷爆主要是适用于培养污泥开始的情况。 4.微量元素是否需要添加值得商榷,生活污水中就含有大量的微量元素,自来水中也是一样很多。连续曝气一周的后果,污泥基本失去活性了。 作者: ysqlym 发布日期: 2008-12-05 用低强度的超声波处理一下。呵呵,我跟导师以前做过的课题。 作者: hktk001653 发布日期: 2008-12-05 超声波,适当曝气,只要把活性调到合适就成, 看MLSS和mLVSS的比例,后者越高,可近似表示污泥里面的微生物越多。前者越高,说明污泥含的无机物越高,那么肯定污泥的活性就不好

污水处理常见微生物高清晰照片及说明

活性污泥中常见微生物 微生物在调试过程中起着很重要得指示左右,通过镜检而根据活性污泥中得微生物可以发现该活性污泥得好差,其指示作用有:(1) 着生得缘毛目多时,处理效果良好,出水BOD5与浊度低。(如小口钟虫、八钟虫、沟钟虫、褶钟虫、瓶累枝虫、微盘盖虫、独缩虫)这些缘毛目得种类都固定在絮状物上,并随之而翻动,其中还夹杂一些爬行得栖纤虫、游仆虫、尖毛虫、卑气管叶虫等,这说明优质而成熟得活性污泥。 (2) 小口钟虫在生活污水与工业废水处理很好时往往就就是优势菌种。 (3)如果大量鞭毛虫出现,而着生得缘毛目很少时,表明净化作用较差。 (4)大量得自由游泳得纤毛虫出现,指示净化作用不太好,出水浊度上升. (5)如出现主要有柄纤毛虫,如钟虫、累枝虫、盖虫、轮虫、寡毛类时,则水质澄清良好,出水清澈透明,酚类去除率在90%以上. (6)根足虫得大量出现,往往就是污泥中毒得表现. (7) 如在生活污水处理中,累枝虫得大量出现,则就是污泥膨胀、解絮得征兆。 (8)而在印染废水中,累枝虫则作为污泥正常或改善得指示生物。 (9)在石油废水处理中钟虫出现就是理想得效果。 (10)过量得轮虫出现,则就是污泥要膨胀得预兆。 (11)另在一些对原生动物不宜生长得污泥中,主要瞧菌胶团得大小用数量来判断处理效果。

如何根据活性污泥中得微生物来判断污泥得状况? (1)活性污泥净化性能良好时出现得微生物有钟虫、累枝虫、楯纤虫、盖纤虫、聚缩虫及各种后生动物及吸管虫类等固着性生物或匍匐型生物,当这些生物得个数达到1000个/mL以上,占整个生物个体数80%以上时,可以断定这种活性污泥具有较高得净化效果。 (2)活性污泥净化性能恶化时出现得生物有多波虫、侧滴虫、屋滴虫、豆形虫等快速游泳得生物。这时絮体很碎约100um大小。严重恶化时只出现多波虫、屋滴虫.极端恶化时原生动物与后生动物都不出现。 (3)活性污泥由恶化状态进行恢复时出现得生物为漫泳虫、斜叶虫、斜管虫、尖毛虫等缓慢游泳型或匍匐型生物. (4)活性污泥分散解体时出现得生物为蛞蝓简变虫、辐射变形虫等肉足类.这些生物出现数万个以上时絮体变小,使处理水浑浊。当发现这些生物剧增时可通过减少回流污泥量与送气量,能在某种程度上抑制这种现象. (5)活性污泥膨胀时出现得微生物为球衣菌、各种霉菌等,这些丝状微生物引起污泥膨胀,当SVI在200以上时,这些丝状微生物呈丝屑状。膨胀污泥中得微型动物比正常污泥少。 (6)溶解氧不足时出现得微生物为贝氏硫黄细菌等.这些微生物适于溶解氧浓度低时生存.这些微生物出现就是,活性污泥呈黑色、腐败发臭。 (7)曝气过量时出现得微生物,若过曝气时间持续很长时,各种变形虫与轮虫为优势生物。 (8)废水浓度过低时大量出现得微生物为游仆虫等. (9)BOD负荷低时出现得微生物.表壳虫、鳞壳虫、轮虫、寡毛虫等为优势生物,这些生物多时也就是硝化进行得指标。 (10)冲击负荷与毒物流入时出现得生物.因为原生动物对环境条件得变化反应比细菌为快,所以可通过观察原生动物得变化情况来瞧冲击负荷与毒物对活性污泥得影响。原生动物中对冲击负荷与毒物反映最灵敏得楯纤虫,当楯纤虫急剧减少时,说明发生了冲击负荷与流入少量毒物。

《探究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说课稿

《探究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说课内容 一、说教材内容 (一)教材分析 《探究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这一节内容并不是向学生介绍多少有关环境污染的知识,而是特别注重体现技能方面的目标。在了解了人类活动对生物圈正、反两方面的影响后,通过学生亲自动手去探究并确认人类活动造成的污染对生物确实有很大的影响。既培养了学生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又增强了学生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使其深刻体会到“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同时,又为下一节的拟定保护生态环境计划奠定了意识基础。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以酸雨或废电池为例,说明人类的破坏性活动造成的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危害。能力目标:设计并完成酸雨或废电池对生物的影响的探究实验。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创新实践、发散思维、合作交流等多种能力。 情感目标:提高环保意识,增强关心爱护生物圈的情感。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本节的学习,使学生确认人类活动造成的污染对生物确实有很大的影响,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并将这种认识转变成真正的行动。 难点:设计并完成酸雨或废电池对生物的影响的探究实验。 二、说教学方法和学法指导 通过前一节课的铺垫学生已有一定的理性认识,但初一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较差,故通过本节课的亲自探究实验可使理性认识上升到感性认识,所以教学方法为:探究解决式与启发式相结合,观察法与讨论法相结合。根据学生课下收集的有关环境污染图片、资料,有关酸雨和废电池的成因、危害的图片、资料,循序渐进的引导各小组初步拟定本组探究方案并指导生实施方案。通过观看录像、观察图片加强感性认识,通过感性认识的量变上升到理性认识的高度。 三、说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复习探究的一般过程,根据自己的设计和教师所举的例证,分析归纳出探究的一般过程。举例指导并帮助学生归纳探究的一般过程,导入新课。 (二)确定探究主题、制定探究方案 各小组成员根据本组的探究兴趣,确定探究主题,并从教师提供的多种供选用的材料用具中,自主选择本组所需的材料用具,同时对本小组感兴趣的探究主题初步制定探究计划,通过教师的探究提示,各组将探究计划补充和完善。 (三)初步实施探究方案 各小组成员分工合作,初步实施探究方案。教师以多媒体提示课后的管理、记录等工作,以保证探究过程的连续性和完整性。

生物的适应性和多样性

生物的适应性和多样性》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生物的适应性和多样性》是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第二章《观察生物》的最后一节.本节课要完成的教学内容有: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性和如何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本内容是学生学习了生物和非生物,常见生物以及生物体的结构层次性的基础上,再认识"生物的适应性和多样性".该内容既是第一章中温度的测量,科学探究和本章前几节内容的整合,也为学生继续学习生物多样性中的"遗传"的多样性,"生态系统"的多样性以及可持续发展等内容打下基础.其中生物具有适应性,多样性是贯穿整节课的两条主线.因而本节课具有以下特点:(1),学习内容紧密联系生产和社会,贴近学生生活.从周围的生物,日常生活中的事例引入,让学生关注身边的事物,重视学习内容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体现了科学,技术与社会的联系.(2),本节课的内容安排注重初一学生的认知特点.学生在前面几节的学习对"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性,生物的多样性"的内容已有认知基础,并在生活中的观察建立了生物个体的组成与群体组成的层次性概念同时熟悉了温度计的使用方法和科学探究的方法.但是,学生对于探究实验的设计,探究结论的得出,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意义等内容,还是有一定的难度.因而,教材内容遵循由近及远,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原则,在适应性和多样性方面对本章内容进行了总结与深化.(3),本节课注重落实《科学课程标准》提出的关于学生应该培养科学探究能力的要求.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有意识地设置了具有探究性质的教学活动:探究蝎子在沙里藏身的原因,同时通过以图代文,读表分析,讨论思考等方式,引导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寻找答案,获得可得性知识,从而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实验,分析,概括等能力,并培养了科学精神,树立科学态度.因而,本节教材无论在知识上还是在能力培养上都起了重要作用. 2,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初步建立生物能适应环境而生存的理念 2,探究蝎子在沙里藏身,植物向光的理由 3,初步了解生物多样性――"种"的多样性 技能目标 1,练习使用温度计 情感目标 1,体验保护生物多样性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 2,体验热爱生命,保护环境资源的情感,体验合作学习的乐趣 3,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沙土加热的实验,探究蝎子埋在沙里的理由 各种生物的适应性,保护生物的多样性,获得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难点:沙土加热实验,探究生物适应的理由 二,说教法: 教学方法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采取的手段,它要求符合科学特点,符合教材内容和教学目的,因而在本节课我选择以下教学方法. 1,直观教学法:本节教材中,保护色,警戒色,拟态是动物典型的形态适应性特征,学生有较多的感性认识,但又很抽象.我通过直观形象的实验,图片及多媒体辅助教学软件,化抽象为具体,化静为动,化看不见为看见,使学生更好地从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同时,在生物多样性的教学中,我配合有关录像片和图片资料讲授我国生物多样性面临严重威胁以及造成这种威胁的主要原因,使学生深刻感受保护生物多样性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从而自觉投入到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行动中去. 2,探究教学法:探究"蝎子埋在沙里的理由"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在教学过程中我做到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自己主动提出探究问题,产生强烈探究的欲望,并通过开放性的,探究性的实验的设计,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探究空间,把学生带入一个主动学习,主动探究的空间,使学生有一种主动投入心力去学习的愿望,让学生在观察,猜想,验证,归纳,概括的学习活动中,培养了科学思维方法及观察思考,实验动手能力,在学习的过程中体验到探究的乐趣. 3,观察讨论法:使学生在观察中发现问题,在谈话中交流看法,在讨论中形成结论,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进一步强化学生的综合能力. 三,说学法: 教学是教师与学生交流的过程,教师既要传授知识,更要教给学生学习知识的方法. 1,自主学习:课前提议学生进行植物向光性实验,鼓励利用网络查找和收集生物多样性的有关数据,

污水处理常见微生物照片

污水处理常见微生物照片 微生物的指示作用 (1) 着生的缘毛目多时,处理效果良好,出水BOD5和浊度低。(如小口钟虫、八钟虫、沟钟虫、褶钟虫、瓶累枝虫、微盘盖虫、独缩虫)这些缘毛目的种类都固定在絮状物上,并随窗之而翻动,其中还夹杂一些爬行的栖纤虫、游仆虫、尖毛虫、卑气管叶虫等,这说明优质而成熟的活性污泥。 (2) 小口钟虫在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处理很好时往往就是优势菌种。 (3) 如果大量鞭毛虫出现,而着生的缘毛目很少时,表明净化作用较差。 (4) 大量的自由游泳的纤毛虫出现,指示净化作用不太好,出水浊度上升。 (5) 如出现主要有柄纤毛虫,如钟虫、累枝虫、盖虫、轮虫、寡毛类时,则水质澄清良好,出水清澈透明,酚类去除率在90%以上。 (6) 根足虫的大量出现,往往是污泥中毒的表现。 (7) 如在生活污水处理中,累枝虫的大量出现,则是污泥膨胀、解絮的征兆。 (8) 而在印染废水中,累枝虫则作为污泥正常或改善的指示生物。 (9) 在石油废水处理中钟虫出现是理想的效果。 (10) 过量的轮虫出现,则是污泥要膨胀的预兆。 另在一些对原生动物不宜生长的污泥中,主要看菌胶团的大小用数量来判断处理效果。 变形虫(阿米巴)amoeba. 顾名思义,变形虫是能变形的。不过这种变形也是有限度的。 一些种类的变形虫能向四外伸出假足,以探查水中的化学成分,决定移动方向。而有些种类根本没有假足。 他们猎食时覆盖它的猎物,把猎物裹起来,这样就产生了一个食物泡,食物泡可以消化吸收猎物。 大多数变形虫对人体无害,但有几种变形虫能产生人类疾病:阿米巴痢疾,主要发生在贫穷国家。 变形虫食性广,单细胞藻类,细菌,小原生动物,真菌,有机碎片等皆是它们的食物. 变形虫生命力强,在条件不好时,可以形成一个包囊(休眠体)度过难关.

7.2.7生物的适应性和多样性

2.7 生物的多样性 姓名:日期: 一、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1.植物对环境的适应 植物对环境的适应表现在多个方面,对水分、温度、光照等都表现出不同的适应特征。如沙漠地区的植物根深而叶小或变成刺,以适应干旱环境;热带地区的植物,阔叶常绿、板状根适应多雨高温坏境。 2.动物对环境的适应。 (1)保护色:动物身体的颜色与周围环境的颜色极为一致,有利于隐藏自己,便于捕食或逃避敌害。如变色龙、青蛙的体色。 (2)拟态:动物身体的形状与周围物体的形状极为相似。如竹节虫的形状像细竹枝就是典型的拟态。 (3)警戒色:是指某些有恶臭和毒刺的动物所具有的鲜艳色彩和斑纹。这是动物在进化过程中形成的,可以使敌害易于识别,避免自身遭到攻击。 另外,动物在防御方面还有静止不动(假死)、转移攻击部位、释放化学物质等适应性行为。 二、保护生物的多样性 1.生物之间互相对方提供必要的生活条件,如桃树为蜜蜂提供密源食物,蜜蜂为桃树传粉以便繁殖。 2.食物链关系:一种生物的生存为另一种生物提供食物,协同进化,如,草→羊→狼,任何一方数量的增减都会影响到其他生物的生存。所以任何一种生物的存在都是具有一定意义的。 3.物种的诞生与灭绝是一种自然规律,人类无法改变这个规律,但人类的不合理开发和利用,加速了物种的灭绝速度,给人类造成了不可挽回的损失。 4.我国特有的动植物资源。 动物资源:大熊猫、扬子鳄等。 植物资源:珙桐、银杏、银杉、水杉、桫椤等。 注意:一个物种就是一个基因库,一个物种的灭绝,也就意味着一个基因库的丢失,这种损失是无法估量的。善待生物,也就是善待我们人类自己。 【作业部分】 1.青蛙背部皮肤是色,腹部是色,这种颜色与其生活环境的颜色大致相同,称为,有利于青蛙捕捉昆虫和逃避敌害,这是一种对的适应。你还知道其他具有保护色的动物吗?举两个例子:。

水处理微生物-知识点总结

1.微生物:微生物是肉眼难以看清需要借助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的一切微小生物的总称。 2.微生物的特点 (1)体积大、面积大(比面积大)。 (2)种类多,目前已知的微生物种类有10万多种而且这一类数目还在不断增加。 (3)分布广。广泛分布于土壤、空气和水等自然环境以及高温、高盐等极端环境。 (4)生长旺,繁殖快。大多数微生物在几十分钟内可繁殖一代,即由一个分裂为两个。如果条件适宜,10h就可以繁殖为数亿个。 (5)适应强,易变异。这一特点使微生物较适应外界环境条件的变化。 3.水中常见微生物种类:细菌、放线菌、酵母菌、霉菌、病毒。 4.原核微生物:是一类细胞核无核膜包裹只存在称为核区的裸露的DNA,无细胞器的原始单细胞生物。 5.革兰氏染色:丹麦医生(革兰)于1884年发明了一类不同类型细菌的染色方法,根据此染色法,细菌可以分为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 6.菌落:单个细胞在固体培养基生长繁殖时产生大量细胞排序便以此母细胞为中心而聚集到一起形成一个肉眼可见的具有一定形态结构的子细胞群。 7.菌胶团:有些细菌由于其遗传特性决定,细菌之间按一定的排列方式互相粘集在一起,被一个公共荚膜包围形成一定形状的细菌基团。 8.芽孢:某些细菌(特别是杆菌)在生活史中的一个阶段,细胞内会形成一个圆型或椭圆型的对不良环境条件具有较强抗性的休眠体。 9.酵母菌:单细胞出芽生殖的真菌总称。 10.真核微生物:是一类细胞核具有核膜与核仁分化的较高等的微生物,细胞质中有线粒体等多种细胞器的生物。 11.硝化作用:由氨氧化成硝酸的过程。 12.生物监测:利用水生生物个体,种群,群落对水体污染或变化所产生的状况的一种监测方法。 13.体内积累速率=吸收速率-(体内分解速率+排泄速率) 14.余氯:氯加入水中后,一部分被能与氯结合的杂质消耗掉,剩余的部分称为余氯。 15.培养基:由人工配制的适合微生物生长繁殖或产生代谢产物的混合营养物。 16.生物浓缩系数(富集因子):BCF=物质在生物体内的浓度/物质在环境介质中的浓度。 17.烈性噬菌体:大多数噬菌体感染细菌细胞后产生大量的子噬菌体并能使细菌细胞裂解。1.试述微生物在给排水工程的应用。 (1)污染水体。了解水中的致病菌并设法去除,防止传染病的蔓延使水生色或者产生气味。(2)阻塞作用。影响水厂的正常运行:冷却器、凝结器阻塞。 (3)利用微生物处理废水:利用有益微生物分解污水中的有机污染物。 (4)利用微生物进行自净:自然生态系统利用细菌和藻类互生的原理让细菌分解有机污染物,即氧化塘法。

微生物在污水生物处理中的作用_New

微生物在污水生物处理中的作用

微生物在污水生物处理中的作用 一、污水生物处理的特征 (一)、污水与污水生物处理 污水中的污染物质成分极其复杂。一般生活污水的主要成分是代谢废物和食物残渣。工业废水可能含有较多的金属、酚类、甲醛等化学物质。此外污水中还含有大量非病原微生物和少量病原菌及病毒。污水的生物处理就是以污水中的混合微生物群体作为工作主体,对污水中的各种有机污染物进行吸收、转化,同时通过扩散、吸附、凝聚、氧化分解、沉淀等作用,以去除水中的污染物。因此,污水生物处理实际上是水体自净的强化,不同的是,在去除了污水中的污染物后,必须将微生物从出水中分离出来,这种分离主要是通过微生物本身的絮凝和原生动物、轮虫等的吞食作用完成的。 (二)、生化需氧量及生物处理的应用 在污水处理中,通常是以有机物在氧化过程中所消耗的氧量这一综合性指标来表示有机污染物的浓度,如生化需氧量(BOD)和化学需氧量(COD)。生化需氧量是指在特定的温度和时间(通常这5 d、20℃下,微生物分解污水中有机物所消耗的氧量,称为BOD5。BOD5约占生化需氧总量的2/3,故采用BOD5来表示污水中可降解有机物的浓度是比较合适的。但污水中有机物并不是 都能较快降解的,在工业废水中,可以结合COD等指标表示有机污染物的浓度。只有BOD高的废水才适宜采用生物处理,COD很高但BOD不高的废

水不宜采用生物处理。对于有毒的废水,只要毒物能降解,就可用生物法处理,关键是控制毒物浓度和驯化微生物。 (三)、污水生物处理的效果 污水经过生物处理后,其中的杂质和污染物质能以某种形式(如生物絮凝作用)被分离除去,或被转为无害的物质。例如,城市生活污水经生物处理后,活性污泥法的BOD和SS(悬浮性固体)去除率都在90%左右;生物滤池法BOD去除率在80%、SS去除率在90%左右。 生物处理还能减少城市污水中的病原微生物和病毒,但浓度仍然较高,因此,出水和剩余污泥都要消毒。 二、污水生物处理方法 根据微生物对O2的需求不同,污水生物处理可分为好氧处理和厌氧处理两大类。根据构筑物的不同类型以可分为多种方法(表10-1)。 (一)、好氧生物处理 好氧生物处理是在水中有溶解氧存在的条件下,借好氧和兼性厌氧微生物(其中主要是好氧菌)的作用来进行的。在处理过程中,绝大多数的有机物都能被相应的微生物氧化分解。整个好氧分解过程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主要是有机物被转化为CO2、H2O、NH3等;第二阶段,主要是NH3转化为NO2和NO3。用好氧法处理污水,基本上没有臭气,处理所需的时间比较短,如果条件适宜,一般可去除BOD580~90%以上。 根据处理构筑物的不同,好氧生物处理的方法可分为活性污泥法、生物膜法、氧化塘等。其中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法应用最广泛。

利用微生物技术处理废水

利用微生物技术处理废水 摘要随着工业的发展,污水成分已愈来愈复杂。某些难降解的有机物质和有毒物质,需要运用微生物的方法进行处理,污水具备微生物生长和繁殖的条件,因而微生物能从污水中获取养分,同时降解和利用有害物质,从而使污水得到净化。废水生物处理是利用微生物的生命活动,对废水中呈溶解态或胶体状态的有机污染物降解作用,从而使废水得到净化的一种处理方法。废水生物处理技术以其消耗少、效率高、成本低、工艺操作管理方便可靠和无二次污染等显著优点而备受人们的青睐。 关键词污水生物处理好氧生物处理厌氧生物处理水质 1. 污水生物处理的特征 1.1 污水与污水生物处理 污水中的污染物质成分极其复杂,一般生活污水的主要成分是代谢废物和食物残渣,工业废水可能含有较多的金属、酚类、甲醛等化学物质。此外污水中还含有大量非病原微生物和少量病原菌及病毒。污水的生物处理就是以污水中的混合微生物群体作为工作主体,对污水中的各种有机污染物进行吸收、转化,同时通过扩散、吸附、凝聚、氧化分解、沉淀等作用,以去除水中的污染物。因此,污水生物处理实际上是水体自净的强化,不同的是,在去除了污水中的污染物后,必须将微生物从出水中分离出来,这种分离主要是通过微生物本身的絮凝和原生动物、轮虫等的吞食作用完成的。 1.2 生化需氧量及生物处理的应用 在污水处理中,通常是以有机物在氧化过程中所消耗的氧量这一综合性指标来表示有机污染物的浓度,如生化需氧量(BOD)和化学需氧量(COD)。生化需氧量是指在特定的温度和时间(通常这5 d、20℃下,微生物分解污水中有机物所消耗的氧量,称为BOD5。BOD5约占生化需氧总量的2/3,故采用BOD5来表示污水中可降解有机物的浓度是比较合适的。但污水中有机物并不是都能较快降解的,在工业废水中,可以结合COD等指标表示有机污染物的浓度。 只有BOD高的废水才适宜采用生物处理,COD很高但BOD不高的废水不宜采用生物处理。对于有毒的废水,只要毒物能降解,就可用生物法处理,关键是控制毒物浓度和驯化

生物的适应性和多样性

第7节生物的适应性和多样性 一、教学目标 1、初步建立生物能适应环境而生存的理念。 2、练习使用温度计。 3、初步了解生物多样性的基本含义之一“种”的多样性。 4、体验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意义。 二、教学过程 观看光盘中不同环境中的几种生物图片, 引言:刚才,我们同学看到的有动物、植物,它们分别生存在不同的环境中,我们知道,在地球上,生活着许许多多的生物,它们和周围的环境一起构成了丰富多彩的自然界,那么,地球上的生物是如何的多姿多彩,它们又是如何适应它们所生存的环境?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有关内容。 引出课题:生物的适应性和多样性 一、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1、讲:许多同学家里可能都种过花,不知大家注意过没有,如果我们把房间里的一 盘花移到窗台边,一段时间后,会发生什么变化? 课件:植物对环境的适应:“植物的向光性”。 2、问:动物又是如何适应环境的? 学生回答:(预习书本或查资料了解到的知识) 介绍:动物的“伪装”: (1)图片:青蛙、变色龙、白熊、蝗虫、雷鸟等,录象:昆虫的保护色。了解动物的保护色——动物具有与环境色彩相似的体色,以便捕食或躲避天敌,从而适应环 境,称为保护色。 (2)图片:竹节虫,了解拟态——某些生物在进化过程中形成的外形或色斑,与 其它生物或环境非常相似的状态,称为拟态。 问:保护色或拟态,对动物的生存有何好处?——以便捕食或躲避天敌等。 问:你还能举例说说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吗? 如:骆驼,壁虎的爬行,猎豹的奔跑等。 讲:植物的向光性,动物的保护色等,都是生物在长期进化过程中,通过自然选择后而逐渐形成的适应性特征。生物生存总是要适应环境的,虽然它们的方式方法不一样。目前在地球上生存的每一种生物都以不同的方式适应着环境,也包括我们人类自己。 三、保护生物的多样性 讲:这个世界到底有多少生物,恐怕谁也难以说清,科学家的统计也只能给我们一个近似的答案(约500万种)。而当今世界的生物物种正在一天天减少却是确凿无疑的。一直以来,人们在不停的利用各种生物资源,来享受生活、保持健康和方便生活。地球上每24小时,就有150—200种物种永远告别我们这个星球。一个物种灭绝不仅对那个物

污水处理中的微生物原理

污水处理中的微生物原理 编辑说明:此章在很多书上都有涉及,但深层次讲解的少,编写此章的目标是,使入门者真正理解各类微生物特点和会用生物相分析系统环境,使本章作为中控室、化验室观测生物相的必要知识。编写时要注意多涉猎专业书籍,结合微生物学和一些论文,力图达到不仅知道结论,还要深究原因。 我们在第三章已经说过: 生物处理方法的核心(或者说城镇污水处理厂的运行核心)是,使用设施、设备,控制曝气量、水量、污泥量、营养物质等,创造出适宜微生物存活和生长的环境,并有意的引导微生物的生长向我们需要去除的污染物性质方向发展,最终达到污水处理的目的。所以,凡是采用了微生物处理方法的城镇污水处理厂,微生物原理是污水处理的核心知识,一个好的运营师,可以通过微生物的状态和变化就可判断外部环境、内部环境的各种变化,并提前采取措施将出现的问题苗头消灭。 在活性污泥法中,微生物生活于活性污泥中,在生物膜法中,微生物生活于生物膜中,存在地方虽不一样,但生物种群是基本一致的。另:微生物种群非常多,按世代期(可理解为生长周期)分,从几个小时长一代到几十天长一代不等,活性污泥是由人为控制泥龄的,一般在10~25天之间,不会超过30天,所以种群是人为遴选优化过的,具有去除污染物针对性更强,但难以降解的污染物去除效果不好的特点;而生物膜法的污泥变化是由生物自行生长脱落决定的,所以各种世代期不同的种群在理论上均有存在,具有去除污染物更彻底,但处理量有限制的特点。 在微生物学领域里,习惯将动胶菌属形成的细菌团块称为菌胶团。在水处理工程领域内,则将所有具有荚膜或粘液或明胶质的絮凝性细菌互相絮凝聚集成的菌胶团块也称为菌胶团,这是广义的菌胶团。如上所述,菌胶团是活性污泥(绒粒)的结构和功能的中心,表现在数量上占绝对优势(丝状膨胀的活性污泥除外),是活性污泥的基本组分。它的作用表现在: 1、有很强的生物吸附能力和氧化分解有机物的能力。一旦菌胶团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和破坏,则对有机物去除率明显下降,甚至无去除能力。 2、菌胶团对有机物的吸附和分解,为原生动物和微型后生动物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环境,例如去除毒物、提供食料、溶解氧升高。 3、为原生动物、微型后生动物提供附着场所。 4、具有指示作用:通过菌胶团的颜色、透明度、数量、颗粒大小及结构的松紧程度可衡量好氧活性污泥的性能。例如新生菌胶团颜色浅、无色透明、结构紧密,则说明菌胶团生命力旺盛,吸附和氧化能力强,即再生能力强。老化的菌胶团,颜色深,结构松散,活性不强,吸附和氧化能力差。 第一节活性污泥中的微生物(要求化验室强记,中控室熟悉)在污水处理中,活性污泥中的微生物形成了一个类似于社会的环境,各个种

生物适应性

《生物的适应性和多样性》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老师,您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生物的适应性和多样性”,接下来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教学重难点,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这几个方面展开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 《生物的适应性和多样性》选自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第二章《观察生物》的最后一节.本节课要完成的教学内容有: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性和如何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本内容是学生学习了生物和非生物,常见生物以及生物体的结构层次性的基础上,再认识"生物的适应性和多样性".该内容既是第一章中温度的测量,科学探究和本章前几节内容的整合,也为学生继续学习生物多样性中的"遗传"的多样性,"生态系统"的多样性以及可持续发展等内容打下基础.其中生物具有适应性,多样性是贯穿整节课的两条主线.因而,教材内容遵循由近及远,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原则,在适应性和多样性方面对本章内容进行了总结与深化. 二、说学情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初一学生,对"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性,生物的多样性"的内容已有认知基础,并在生活中的观察建立了生物个体的组成与群体组成的层次性概念,同时熟悉了温度计的使用方法和科学探究的方法.但是,学生对于探究实验的设计,探究结论的得出,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意义等内容,还是有一定的难度。初一学生通过小学阶段的学习,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探究能力、合作交流能力等。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沙土加热的实验,探究蝎子埋在沙里的理由 各种生物的适应性,保护生物的多样性,获得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难点:沙土加热实验,探究生物适应的理由 二、教学目标 基于学习任务分析和学习者分析,结合科学课程标准对该部分内容学习的要 求,设定以下四个维度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初步建立生物能适应环境而生存的理念 2,探究蝎子在沙里藏身,植物向光的理由 3,初步了解生物多样性――"种"的多样性 4,练习使用温度计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验保护生物多样性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 2,体验热爱生命,保护环境资源的情感,体验合作学习的乐趣 STSE:感受生物与社会生活环境的密切关系 三、教学方法 在本节课我选择以下教学方法. 1,直观教学法: 2,探究教学法: 3,观察讨论法:

水中常见微生物图谱

污水处理常见微生物照片 微生物在调试过程中起着很重要的指示左右,通过镜检而根据活性污泥中的微生物可以发现该活性污泥的好差,其指示作用有: (1) 着生的缘毛目多时,处理效果良好,出水BOD5和浊度低。(如小口钟虫、八钟虫、沟钟虫、褶钟虫、瓶累枝虫、微盘盖虫、独缩虫)这些缘毛目的种类都固定在絮状物上,并随窗之而翻动,其中还夹杂一些爬行的栖纤虫、游仆虫、尖毛虫、卑气管叶虫等,这说明优质而成熟的活性污泥。 (2) 小口钟虫在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处理很好时往往就是优势菌种。 (3) 如果大量鞭毛虫出现,而着生的缘毛目很少时,表明净化作用较差。 (4) 大量的自由游泳的纤毛虫出现,指示净化作用不太好,出水浊度上升。 (5) 如出现主要有柄纤毛虫,如钟虫、累枝虫、盖虫、轮虫、寡毛类时,则水质澄清良好,出水清澈透明,酚类去除率在90%以上。 (6) 根足虫的大量出现,往往是污泥中毒的表现。 (7) 如在生活污水处理中,累枝虫的大量出现,则是污泥膨胀、解絮的征兆。 (8) 而在印染废水中,累枝虫则作为污泥正常或改善的指示生物。 (9) 在石油废水处理中钟虫出现是理想的效果。 (10) 过量的轮虫出现,则是污泥要膨胀的预兆。 另在一些对原生动物不宜生长的污泥中,主要看菌胶团的大小用数量来判断处理效果。 相关微生物的图片提供如下: 1、变形虫(阿米巴)amoeba. 顾名思义,变形虫是能变形的。不过这种变形也是有限度的。 一些种类的变形虫能向四外伸出假足,以探查水中的化学成分,决定移动方向。而有些种类根本没有假足。他们猎食时覆盖它的猎物,把猎物裹起来,这样就产生了一个食物泡,食物泡可以消化吸收猎物。 大多数变形虫对人体无害,但有几种变形虫能产生人类疾病:阿米巴痢疾,主要发生在贫穷国家。 变形虫食性广,单细胞藻类,细菌,小原生动物,真菌,有机碎片等皆是它们的食物. 变形虫生命力强,在条件不好时,可以形成一个包囊(休眠体)度过难关.

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资料

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 环境污染是指有害物质或因子进入环境,并在环境中扩散、迁移、转化,使环境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对人类以及其他生物的生存和发展产生不利影响的现象。环境污染有不同的类型,按环境要素可分为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和土壤污染。 造成环境污染的污染物发生源称之为污染源。污染源又可分为工业污染源、农业污染源、交通运输污染源、生活污染源等。其中工业污染源是指在原料生产、加工过程、燃烧过程、燃烧过程、加热冷却等过程中所使用的生产设备都有可能成为工业污染源。农业污染源是指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对环境造成有害影响的农田和各种农业设施。交通运输污染源是指对周围环境造成污染的交通运输设施和设备。这类污染源是运行中发出噪声引起振动、运载的有害物的泄露、汽油柴油煤油燃料燃烧等。生活污染源主要是城市化造成的,由于城市人口密集,是人类消费活动集中地。消费能源排出废气可以造成大气污染,排出的生活污水(包括粪便)可以造成水体污染,城市排出的厨房垃圾、废塑料废纸、金属、煤灰可以造成环境污染。 污染物排入环境后经过环境的迁移、分布、扩散、转化,并通过不同的途径进入生物机体。污染物进入生物机体后,经过生物体内的代谢,一些污染物被代谢成无毒的物质排出体外,另一些污染物或一些污染物的代谢产物通过在生物体内浓缩积累和放大,对生物产生不利影响。污染物对生物机体的最早作用是从生物大分子开始的,然后逐步在细胞----器官----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各个水平上反

映出来。 (1)污染物在生物化学和分子水平上的影响 ①污染物对生物体酶的影响 ◆污染物对酶辅助因子的影响 一些污染物能与酶的辅助因子相互作用,从而使辅助因子失活,影响到酶的活性。例如氰化物等能与细胞色素酶中的铁离子相互结合,形成稳定的络合物,而抑制细胞色素的酶活性,使其不能传递电子,则细胞内的氧化代谢过程中断,使机体不能利用氧,出现窒息性缺氧。 ◆对酶活性中心的影响 污染物还能和酶的其他活性基团结合。例如,汞和砷与某些酶的活性基团结合就很牢固,从而使酶失去活性。 ◆破坏酶的结构 有些污染物能取代酶分子中的某些成分,从而使酶失去活性。 ◆与酶激活剂作用 有些酶需要激活剂才能表现出活性,酶激活剂往往是金属离子,凡是能与激活剂作用的污染物都能抑制酶的活性。 ◆污染物与基质竞争同种酶而抑制酶的作用 污染物与底物具有相似的结构,也能和酶形成复合物。从而与底物竞争没得活性中心。 ②污染物对生物大分子的影响 污染物对生物大分子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