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海洋学导论练习题-09

海洋学导论练习题-09

海洋学导论练习题-09
海洋学导论练习题-09

考试日期:12月15号(周二)晚上7:00 考试时间:两个小时。

2009年海洋科学导论复习

第一部分名词解释:

1. 潮汐

2. 风暴潮

3. 岩石圈

4. 天然气水合物

5. 对流层的气温分布特征

6. 海水状态方程

7. 海洋水团

8. 海洋污损生物

9. 海洋钻孔生物

10. 初级生产力

11. 赤潮

12. 生物多样性

13. 卫星海洋遥感

14. 被动传感器

15. GIS系统

16. SeaWiFS

17. 辐射量定标

18. 海洋光学关系式的含义

19 海洋水团

20 热盐环流

第二部分填空:

1) 根据潮汐涨落的周期和潮差的情况,可以把潮汐分为如下四种类型:不正规半日潮,正规半日潮,不正规日潮,正规日潮。

2) 由引潮力计算可知,海洋的潮汐主要是由月球产生的,其次是由太阳产生的。

3) 由于科氏力的影响,北半球的旋转潮波系统基本为逆时针方向,南半球的旋转潮波系统基本为顺时针方向。

4) 地壳根据其结构、组成和厚度的差异可分为大陆地壳和大洋地壳两大类;陆壳为双层结构,上地壳为硅铝层或花岗岩质层,下地壳为硅镁层或玄武岩质层。

5) 现代海岸带一般包括:海岸、海滩和水下岸坡三部分,相应地又称为潮上带、潮间带和潮下带。

6) 海洋有比陆地大得多的物种多样性。

7) 海洋生物的三大生态类群是: 浮游、游泳、底栖生态类群

8) 赤潮发生过程大致可分为起始、发展、维持、消亡四个阶段。

9) 钻孔生物与污损生物不同,污损生物是生长在物体的表面,而钻孔生物则钻到物体内部

10)卫星海洋遥感是利用电磁波与大气和海洋的相互作用原理,从卫星平台观测

和研究海洋的分支学科。

11)遥感的电磁波谱段包括可见光,红外和微波。其中,可见光波

长范围0.4-0.7um;热红外波长范围1-100um;微波波段范围(频率)

0.3-100GHz。

12)目前主要传感器种类有海色传感器、红外传感器、微波高度计、

微波散射计、合成孔径雷达、微波辐射计等。

13) 风暴潮是指强烈的大气扰动所产生的海面异常升高或下降现象。按大气扰动特性来分,可分为热带风暴、温带气旋、风潮三种风暴潮。浅水风暴潮形成的三个阶段:先兆波、主振阶段、余震阶段。

14) 冬季,渤海水团主要是渤-黄海混合水团;黄海主要水团是渤-黄海混合水团、沿岸水团、黄海(混合)水团、黄-东海混合水团。15) 南海水团主要有沿岸冲淡水,近岸混合水,南海表层水,南海次表

层水,南海次-中层混合水,南海中层水,南海深层水,黑潮表层水,黑潮次表层水。其中盐度最低的是,盐度最高的是。16) 冬季,渤海环流形式为双环结构;黄海环流形式为马鞍形结构。东海的黑潮是黄东海总环流主干。

17) 南海季风沿岸流,冬季,在东北季风作用下,在中国和越南海岸外,形成一支逆时针西边界流。夏季,在风的作用下,在中国和越南海岸外,形成一支西边界流。

18) 南海东北部是黑潮的动力、热力影响最为显著的海域。主要流型是。

19)描述海水运动的方法有两种:一是方法,一是方法。

而与此五个基本水层相对应的五个基本水团分别为、、、和。

20)大洋环流之中,广泛存在着一种水平尺度为100~500 km, 时间尺度为20~200 d, 并以1~5 cm/s的速度移动的流涡,我们常称之为涡。

21) 海洋“生物泵”的起点是浮游植物在海洋表层的,这种生物化学

作用过程除了阳光与色素外,还需要生源要素参与反应。一般把海水中

的、和等植物生长必需的营养盐称为微量营养元素

(micronutrients),而把等称为痕量营养元素(trace nutrients)。其中海水中的氮营养盐有三种形态,分别是、和。

22) 海水中的常见气体有、、等,其中被称为温室气

体的有、等。

23) 海水中的含盐量是海水浓度的标志,海洋中许多现象和过程都与其分布和变化有关。过去是用海水中的“氯度”来表示海水的盐度。氯度是指海水中的溴和碘以当量置换,氯离子的总克数,用表示,国际上统一使用的标准海水其盐度值为。而现在是通过测量海水的的来测盐度的,这种方法测海水盐度精度高,速度快。

24) 研究海冰的物理性质主要是要研究海冰的、及热学、力学和光学性

质。

25) 海洋内部的热交换方式由诸多因素形成。在铅直方向上的热交换主要由来实现,在水平方向的热交换主要通过来完成。

26) 波动的基本特点是,在外力作用下,水质点离开其平衡位置作的运动。由于流体的,必然带动其邻近质点,导致其在空间的传播,因此运动随与的周期性变化为波动的主要特征。

27)波浪分类可从不同角度给出不同的称谓。例如,按相对水深(水深与波长之比)可将波浪分为波(短波)和波(长波);按波形的传播与否又有前进波与祝波之分;按波动发生的位置又有、和边缘波之分;按成因分又有、、地震波之分等等。

28) 可视为波动能量的传播速度。

29) 北半球,在科氏力作用下,当波动通过水道时,水道两侧波动振幅不等,右岸大,这是波的基本特征。

30) 罗斯贝波,又称行星波,其频率惯性频率。

第三部分选择:

1 .下图为月赤纬不为0的潮汐椭球,A,B,C,D为四个观测时刻,A,C时刻的观测者位置如图所示,B时刻观测者位置随地球自转移至图后,D时刻观测者位置随地球自转移至图前。根据潮汐静力理论:

1)A时刻观测者所处地点为:()a,低高潮b,高高潮c,低低潮d,高低潮

2)B时刻观测者所处地点为:()a,低高潮b,高高潮c,低低潮d,高低潮

3)C时刻观测者所处地点为:()a,低高潮b,高高潮c,低低潮d,高低潮

4)D时刻观测者所处地点为:()a,低高潮b,高高潮c,低低潮d,高低潮

5)狭长半封闭海湾中的潮波为:()a,前进波b,驻波c,两驻波的叠加

2. 大气中二氧化碳大约占整个大气容积的( )

A.3%;B 3×10-4;C 3×10-6

3. 一个大气压大约相当于( )

A 104 Pa ;

B 105 Pa ;

C 106Pa

4. ENSO 期间赤道上东西向的( )发生显著变化。

A )Hadley 环流

B )Ferrel 环流

C ) Walker 环流

5. 从小潮低潮线至大潮低潮之间的地带为( )

A. 高潮带

B. 中潮带

C. 低潮带

D. 潮下带

6. 海洋深渊层水层深度为( )

A. 6000-10000m

B. 4000-6000

C. 1000-4000

D. 200-1000m

7. 下列那个海区的生物种类多样性为最高( )

A. 印度洋—西太平洋

B. 东太平洋

C. 西大西洋

D. 东大西洋

8. 海洋生物发光有哪几种方式( )

A. 细胞内发光和细胞外发光

B. 细胞内发光和共生细菌发光

C. 细胞外发光和共生细胞发光

D. 细胞内发光、细胞外发光和共生细菌发光

9. 在下列这些作用在海洋水体上的力中,( )是由于海水运动后所派生出来的

力。

A. 风应力;

B. 压力梯度力;

C. 科氏力;

D. 引潮力。

10. 海流流向以地理方位角表示,当流向为0 时,即表示海水( )。

A. 从北而来;

B. 向北而去;

C. 从东而来;

D. 向东而去。

11. 大洋表层海水的pH 值一般为( )左右

(a ) 7.0 (b ) 7.5 (c )8.1 (d ) 8.5

12. 在5000m 深的太平洋水柱上,营养盐的浓度一般在( )最高

(a )表层 (b )500m 附近 (c )1000m 附近 (d ) 底层

13. 为获得某一海区某一点上表层海水中磷的浓度数据,可采用以下四种方法,但( )获得的数据是现阶段最可靠的

(a )现场采样,实验室分析 (b )现场探头直接测试

(c )卫星遥感 (d )实验室模拟

14. 在正常海水pH 和盐度条件下,表层海水中的磷主要以( )形式存在

(a )-34

PO (b )-24HPO (c) -42PO H (d) 43PO H

15. 大洋6000米深处现场测得的海水温度为1.8℃,1千克这样的海水绝水上升到海面,其温度将( )

A ,等于1.8℃,

B ,大于1.8℃,

C ,小于1.8℃,

D ,与表层海水温度相

第四部分多项选择题

1. 可见光遥感海面叶绿素选择传感器()

(1)NOAA A VHRR; (2) SeaWiFS; (3) CZCS; (4) ATSR; (5) FY-1.

2.主动遥感传感器()

(1)红外辐射计;(2)多光谱扫描仪;(3)雷达高度计;

(4)合成孔径雷达;(5)微波辐射计

3. 海面悬浮泥沙遥感选择传感器()

(2)合成孔径雷达;(2)SeaWiFS; (3)CZCS;

(4)FY-1;(5)红外辐射计

4. 海浪方向谱遥感的唯一传感器()

(3)雷达高度计;(2)合成孔径雷达;(3)多光谱扫描仪;

(4)红外辐射计;(5)FY-1

5. 海表面温度遥感选择传感器( )

(4)SeaWiFS; (2)CZCS; (3)雷达高度计;(4)NOAA

A VHRR; (5)FY-1

6.水的主要特殊性质 ( )

:a.地球表面唯一天然液体;b.异常高的沸点和冰点,保护了地球生命和延续;

c.水是自然界热容量最大物质,大气的镇静剂;

d.密度反常特性。

7.海水盐度定义:“1kg海水中全部碳酸盐全部转变成氧化物,溴和碘以氯当

量置换,有机物全部氧化之后所剩固体物质总克数。”这是( )

a,1902年的盐度定义;b,1956年AgNO3滴定法问世之后定义;c,70年代利用海水“电导比”的盐度新定义;d,采用KCl溶液代替标准海水,1978年实用盐度定义。

8.大洋水冰点( )

a,在0℃左右;b,在-2℃左右;c,在-1℃左右;d,在-0.5℃左右。

9.海面热收支中包含太阳辐射、海面有效回辐射、蒸发或凝结热交换和接触热

交换四个分量。其中( )

a,太阳辐射永远为正,海面有效回辐射永为负;b,海面有效回辐射阴天为正;c,蒸发或凝结热交换和接触热交换可正可负;d ,蒸发或凝结热交换为正,接触热(感热)交换为负。

10.世界大洋温度平面分布特征:( )

a,太阳辐射能是主要决定因子,因此,会导致温度沿纬线方向呈带状分布和季节变化;b,受到海流影响,产生带状的偏离;c,蒸发是大洋温度平面分布确定因素;d,有效回辐射是大洋温度平面分布确定因素。

11. 在北半球中、高纬度,温度年变化特征:( )

a,8月温度最高,2月温度最低;b,7月温度最高,1月温度最低;c,7月温

度最高,12月温度最低;d,8月温度最高,12月温度最低。

12. 盐度平面分布特征:( )

a,降水和蒸发是主要决定因子;b,受海流影响,产生带状偏离;c,河口区盐度决定于径流多寡;d,结冰区决定于结冰和溶冰。

13. 海流的定义:( )

a.“大规模的海水沿水平方向的非周期性的流动”

b.“大规模的海水沿水平和垂直方向的非周期性的流动”

c. “大规模的海水沿水平和垂直方向的流动”

d. “大规模的海水沿水平方向的流动”(b)

14. 海流方向是指( )

:a.海水流去方向;b.海水流来方向,c.和风向取相反定义,d.和风向取相同定义

15. 黑潮与湾流都属于( )

a.西风漂流;

b.西边界流;

c.赤道流系;d,极地环流。

第五部分问答题:

1) 简述潮汐动力理论的基本思想

2) 海水中有哪些主要的营养盐?

3) 大陆边缘的类型及其组成、特点?

4) 简述海洋生态系的特征

5) 简述生态因子

6)简述微型生物群落的功能类群

7) 什么是生物多样性? 它包含哪三个层次?

8) 简述赤潮发生的可能原因

9) 简述赤潮的主要危害

10)简述海洋水色遥感的原理

11)浮游生物和细菌的生长在营养元素的循环中分别起了什么作用?

12)卫星雷达高度计测高的原理

13)简述雷达散射计遥感海面风场的反演方法

14)用图文说明遥感图像处理和数据处理流程

15)试比较光学遥感(可见光、红外)与微波遥感(合成孔径雷达、雷达高度计、

雷达散射计、微波辐射计)的优缺点

16)在北半球,假设海岸线南北向分布,且东侧为海,西侧为陆地,请讲述沿岸

风向、风体积运输和海水垂直升降之间的关系。

17)以太平洋为例,说明大洋上层主要环流结构。

18)简述海洋地质地球物理调查方法与技术主要用途及意义

19)海底浅表层介质取样(底质取样)主要有哪些方法?它们各有什么特点?

20)海洋地球物理探测主要有哪些方法?它们分别利用地质体的何种物理性质参

数?

21)简述海洋工程的定义与分类

22) Redfield 比值的涵义是什么,可做何种判别作用?

23)地转流的基本假定、等压面只在x 方向倾斜的运动方程和流速表达式、流向与等压线关系(配以图示法)。

24)大洋表层以下水团主要源地

25)根据小振幅重力波的:

(1)波剖面方程

)sin(t kx a σζ-=

(2)深水波u 和w )cos()exp()

sin()exp(t kx kz ack w t kx kz ack u σσ---=--=

讨论海面上(z=0)不同波剖面处水质点运动速度,并做图表示。

海洋科学导论课后习题答案()

海洋科学导论复习题 第一章绪论 2.海洋科学的研究对象和特点是什么? 海洋科学研究的对象是世界海洋及与之密切相关联的大气圈、岩石圈、生物圈。 它们至少有如下的明显特点。首先是特殊性与复杂性。 其次,作为一个物理系统,海洋中水—汽—冰三态的转化无时无刻不在进行,这也是在其它星球上所未发现的。 第三,海洋作为一个自然系统,具有多层次耦合的特点。 3.海洋科学研究有哪些特点? 海洋科学研究也有其显著的特点。首先,它明显地依赖于直接的观测。 其次是信息论、控制论、系统论等方法在海洋科学研究中越来越显示其作用。 第三,学科分支细化与相互交叉、渗透并重,而综合与整体化研究的趋势日趋明显。 5.中国海洋科学发展的前景如何? 新中国建立后不到1年,1950年8月就在青岛设立了中国科学院海洋生物研究室,1959年扩建为海洋研究所。1952年厦门大学海洋系理化部北迁青岛,与山东大学海洋研究所合并成立了山东大学海洋系。1959年在青岛建立山东海洋学院,1988年更名为青岛海洋大学。1964年建立了国家海洋局。此后,特别是80年代以来,又陆续建立了一大批海洋科学研究机构,分别隶属于中国科学院、教育部、海洋局等,业已形成了强有力的科研技术队伍。目前国内主要研究方向有海洋科学基础理论和应用研究,海洋资源调查、勘探和开发技术研究,海洋仪器设备研制和技术开发研究,海洋工程技术研究,海洋环境科学研究与服务,海水养殖与渔业研究等等。在物理海洋学、海洋地质学、海洋生物学、海洋化学、海洋工程、海洋环境保护及预报、海洋调查、海洋遥感与卫星海洋学等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不仅缩短了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而且在某些方面已跻身于世界先进之列。 第二章地球系统与海底科学 3.说明全球海陆分布特点以及海洋的划分。 地表海陆分布:地球表面总面积约5.1×108km2,分属于陆地和海洋。 地球上的海洋是相互连通的,构成统一的世界大洋;而陆地是相互分离的,故没有统一的世界大陆。在地球表面,是海洋包围、分割所有的陆地,而不是陆地分割海洋。

海洋科学导论分析

海洋科学导论复习提纲 第一章绪论 海洋科学研究内容:全球海洋总面积约3.6亿平方公里,平均深度约3800米,最大深度11034米。全球海洋的容积约为13.7亿立方公里,占地球总水量的97%以上。 海洋科学特点:1、特殊性与复杂性;2、作为一个物理系统,海洋中的三态变化无时不刻不在进行,是其他星球上未发现的。3、海洋作为一个自然系统,具有多层耦合的特点。 研究特点:1、明显依赖于直接观测;2、信息论控制论系统论等方法在研究中越来越显示其作用;3、学科分支细化与相互交叉渗透并重,而综合与整体化研究的趋势日益明显。 海洋学研究意义:1海洋与人类生存环境关系密切;2.海洋蕴藏着丰富的资源(矿产、化学、生物、动力)3.军事、航运、港工、油气开发; 第二章地球系统与海底科学 1、地球外部圈层 (1)按自然地理学观点,地球外部分为五大圈层,从外到内: a、大气圈 b、水圈——97%集中于海洋 2%以固态水存在 c、生物圈——渗透在另三大圈层内部 d、岩石圈——属于地球内部圈层部分 e、人类圈(智能圈) (2)按环境学观点第五圈层为土壤层 (3)按大气科学的观点,第五层为冰雪圈,冰雪圈可包含在广义水圈中 2、地球内部圈层 海洋的划分 1、洋:辽阔连续巨大的咸水体;全球共4个,远离大陆;占海洋总面积的90.3%;水深>2000m,平均3000m;底质为红粘土和软泥;有独立的潮汐与洋流系统;温、盐要素不受大陆影响;平均盐度35,年变化小。 2、海:陆地边缘的咸水小水体;全球共54个,靠近陆地;占海洋总面积的9.7%;水深<2000m;底质:陆沉积;无独立潮汐和洋流系统,潮波是大洋传入;温、盐要素受大陆影响很大。 3、海湾——外宽内窄,洋或海伸进大陆的一部分。海湾中常出现最大潮差,如杭州湾大潮,最大潮差可达8.9m。 4、海峡——两块陆地之间形成的两端连接海洋的狭窄水道。 海的分类 1、陆间海:大陆之间的,面积深度较大。例如—地中海、加勒比海。 2、内海:伸入大陆内部的海,面积较小,其水文特征受周围大陆的强烈影响。世家海和波罗的海。 3、边缘海:位于大陆边缘,以半岛、岛屿或群岛与大洋分隔。如东海、日本海。 南大洋:三大洋在南极洲附近连成一片的水域称为南大洋,又名南极水域。 2.3 海底的地貌形态 海岸带:水位升高便被淹没、水位降低便露出的狭长地带即是海岸带。海岸带是陆地与海洋相互作用、相互交界的一个地带(潮上带,潮间带,潮下带)。 海岸线:陆地与海面的交线。近期大潮平均高潮面与陆岸的交线。 海岸动力学:下界浅海波浪对海底开始起作用的地方,上界最高潮位激浪还能作用到的上限。 潮间带:高潮时的海岸线与低潮时的海岸线之间的带状区域。 一、稳定型大陆边缘:由大陆架、大陆坡和大陆隆三部分组成。 大陆架:大陆周围被海水淹没的浅水地带,是大陆向海洋底的自然延伸。其范围是从低潮线起以极其平缓的坡度延伸到坡度突然变大的地方为止。 大陆坡:大陆坡是一个分开大陆和大洋的全球性巨大斜坡,其上限是大陆架外缘(陆架坡折),

海洋科学导论-海洋学基础-重点知识

海洋科学导论重点知识 第一章 1.海洋科学:研究地球上海洋的自然现象、性质以及其变化规律,以及和开发与利用海洋有关的知识体系。 研究对象:海洋---海水、海水的组成、海洋生物以及海洋的边界(海洋沉积、海底岩石圈,河口、海岸带,海面上的大气等)。 研究内容:海水的运动规律、海洋中的物理、化学、生物和地质过程及其相互作用的基础理论、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海洋军事活动应用研究等。 2. 海洋科学研究的特点是什么 1)明显地依赖于直接的观测。 2)。 3) 4)信息论、控制论、系统论等方法在海洋科学研究中越来越显示其作用。 5)学科分支细化与相互交叉、渗透并重,而综合与整体化研究的趋势日趋明显。 相似问题:海洋科学研究对象的特点 ①海洋科学研究对象具有特殊性和复杂性; ②海洋中水---汽---冰的转化时刻都在进行; ③海洋作为一个自然体系,具有多层次耦合的特点。 ¥ 3. 海洋矿产资源的分布特点是什么有哪些主要类型 ·分布特点: 深海锰结核以锰和铁的氧化物及氢氧化物为主要组分,富含锰、铜、镍、钴等多种元素。主要分布于太平洋,其次是大西洋和印度洋水深超过3000米的深海底部。以太平洋中部北纬6°30′~20°、西经110°~180°海区最为富集。 世界96%的锆石和90%的金红石产自海滨砂矿。复合型砂矿多分布于澳大利亚、印度、斯里兰卡、巴西及美国沿岸。金刚石砂矿主要产于非洲南部纳米比亚、南非和安哥拉沿岸;砂锡矿主要分布于缅甸经泰国、马来西亚至印度尼西亚的沿岸海域。 中国近海水深小于200米的大陆架面积有100多万公里,某中含油气远景的沉积盆地有7个:渤海、南黄海、东海、台湾、珠江口、莺歌海及北部湾盆地,总面积约70万公里,并相继在渤海、北部湾、莺歌海和珠江口等获得工业油流。在辽东半岛、山东半岛、广东和

海洋科学导论试题

海洋科学导论试题一、名词解释 1. 海洋科学:研究地球上海洋的自然现象、性质与其变化规律,以及和开发与利用海洋有关的知识体系。 2. 大陆架:海岸线到水深200米以内,平均深度133米;宽度1—1000km,平均75km ;平均坡度度;地壳为硅质花岗岩构成。浪、潮、流季节变化,丰富的油气田,渔业,养殖业主要 场所。 3. 海洋科学分支:物理海洋学、化学海洋学、生物海洋学、海洋地质学、环境海洋学、海气相互作用以及区域海洋学等。 4. 海洋科学研究的对象及特点: 特殊性与复杂性:极大的比热容、介电常数和溶解能力,极小的粘滞性和压缩性等。 海洋中水-汽孙三态的转化无时无刻不在进行。海洋每年蒸发约44X 108t淡水 海水的运动还受制于海面风应力、天体引力、重力和地球自转偏向力等。诸如此类各种因素的共同作用,必然导致海洋中的各种物理过程更趋复杂,即不仅有力学、热学等物理类型,而且也有大、中、小各种空间或时间特征尺度的过程。 具有多层次耦合的特点蒸发与降水,结冰与融冰,海水的增温与降温,下沉与上升,物质的溶解与析出,沉降与悬浮,淤积与冲刷,海侵与海退,潮位的涨与落,波浪的生与消,大陆的裂离与聚合,大洋地壳的扩张与潜没,海洋生态系平衡的维系与破坏等等。海洋科学研究 的特点: 1. 它明显地依赖于直接的观测 2. 信息论、控制论、系统论等方法,在海洋科学研究中越来越显示其作用。 3. 学科分支细化与相互交叉、渗透并重,而综合与整体化研究的趋势日趋明显。 5. 太阴日 地球上一点由第一次正对月球中心的的二次正对所需的时间 太阴日=平太阳日时=20 h 50 min (由于月球公转速度大于太阳在地球上的视觉运动 速度,当地球转动一周,平太阴日以运行了大约度。地球上一点由第一次正对月球中心的的二次正对约需旋转度角!) 6.新中国海洋科学的发展历程1950 年8月就在青岛设立了中国科学院海洋生物研究室。

海洋科学导论

海洋科学导论课后作业 1.中国海洋科学发展的前景如何? 答:海洋科学目前国内主要研究方向有海洋科学基础理论和应用研究,海洋资源调查、勘探和开发技术研究,海洋仪器设备研制和技术开发研究,海洋工程技术研究,海洋环境科学研究与服务,海水养殖与渔业研究等等。在物理海洋学、海洋地质学、海洋生物学、海洋化学、洋工程、海洋环境保护及预报、海洋调查、海洋遥感与卫星海洋学等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不仅缩短了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而且在某些方面已跻身于世界先进之列。继“七五”,“八五”之后,在“九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中。也列入了海洋高科技研究开发的项目。国家委以重任,人民寄以热望,发展海洋科学,繁荣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环境,造福子孙后代,任重而道远,前程似锦。可见我国海洋科学的发展前景还是非常好的,当然也需要我们的努力。 2.根据板块构造原理说明大洋盆地和边缘海盆地的形成与演化? 答: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大洋盆地的形成和演化与岩石圈板块的分离和汇聚运动密切相关,将大洋盆地的和构造演化归纳为六个阶段。演化胚胎期地幔物质上升导致岩石圈拱升并呈穹形隆起,岩石圈拉长减薄,进而穹窿顶部断裂陷落,形成典型的半地堑。幼年期,大陆岩石圈在拉张力作用下完全裂开,地幔物质上涌冷凝形成新洋壳,形成陆间裂谷,两侧陆块分离做相背运动。成年期,相背漂移越来越远,洋底不断展宽,形成大洋中脊体系和开阔的深海盆底。衰退期,

两侧大陆相向漂移运动,大洋收缩。终了期,洋壳不再增生,只有俯冲消亡,两缘陆地靠拢,海盆缩小。遗痕期,大洋闭合,两侧陆块拼合,碰撞,海盆完全复合,海水全部退出,大洋消亡。 边缘海盆地是指沟-弧体系陆侧具有洋壳结构的深水盆地,因其位于岛弧后方,又称弧后盆地。边缘海盆的地壳结构与其周缘陆壳常以突变形式呈陡崖或断层阶梯状接触,向海盆方向往往有正断层发育,有些海盆底也发育有正断层或拉张力形成的构造。 3.简述世界大洋中温度,盐度和密度的空间分布基本特征。 答:从宏观上看,世界大洋中温、盐、密度场的基本特征是:在表层大致沿纬向呈带状分布,即东—西方向上量值的差异相对很小;而在经向,即南—北方向上的变化却十分显著。在铅直方向上,基本呈层化状态,且随深度的增加其水平差异逐渐缩小,至深层其温、盐、密的分布均匀。它们在铅直方向上的变化相对水平方向上要大得多,因为大洋的水平尺度比其深度要大几百倍至几千倍。 4.海洋污染如何防治? 答:1)建立健全海洋法律体系与管理体制。国务院及国家有关部门制定了一系列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这些涉海法律法规的颁布和实施,对促进我国海洋管理和环境保护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2)防止和控制沿海工业污染物污染海域环境。一是通过调整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发展循环经济。二是加强重点工业污染源的治理,推行全过程清洁生产。三是按照“谁污染,谁

12年海洋科学导论复习题答案

1、海洋学研究意义何在? 面海而兴,背海而衰。⑴全球海洋总面积约占地表总面积的71%,海洋与人类生存环境关系密切,是蛋白质的主要来源,海洋的一举一动影响着全球的气候环境,并且各种海洋灾害污染也影响着人类的生活。⑵海洋蕴藏着丰富的资源,包括生物资源(海洋药物制品,丰富多彩的生物)、化学资源、动力资源(发电)、矿产资源(油气、锰结核等)⑶军事、航运、港工、油气开发。 2、地球外部圈层与内部圈层是怎样划分的?说明他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区别。 地球是一个具有同心圈层结构的非匀质体,以地球固体表面为界分为内圈和外圈。地球外圈根据物质性状可以分为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地球内部圈层被莫霍面和古登堡面分为地壳、地幔、地核,地幔又分为上地幔和下地幔,地核又分为外核和内核。 水圈既独立存在,又渗透于大气圈、岩石圈和生物圈中,并在其间不断循环。生物圈中生物通过呼吸或光合作用在大气中进行着必不可少的氧与二氧化碳的交换,水圈和岩石圈为生物提供着必需的水分和矿物养料,这样,在岩石圈上部、大气圈下部和水圈全部到处都有了生命的踪迹,生物所导致的或以生物活动为中心的物质循环不仅是地球各圈层间物质循环的主要内容,还是各圈层相互联系的重要纽带。大气圈、生物圈、水圈、岩石圈在地表附近相互渗透、相互交错、相互重叠,又使地球上形成了独特的自然环境和表层物质结构,在地球表层,通过水、生物以及其它各种物质循环进行着彼此间复杂的能量和物质交换。地球外圈通过岩石圈和地球内圈联系在一起。 地球内部情况主要是通过地震波的记录间接地获得的。地震时,地球内部物质受到强烈冲击而产生波动,称为地震波。它主要分为纵波和横波。由于地球内部物质不均一,地震波在不同弹性、不同密度的介质中,其传播速度和通过的状况也就不一样。例如,纵波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介质中都可以传播,速度也较快;横波只能在固体介质中传播,速度比较慢。地震波在地球深处传播时,如果传播速度突然发生变化,这突然发生变化所在的面,称为不连续面。 3、全球海陆分布的特点?

(完整版)海洋科学导论总结

第一章绪论 海洋学(oceanography):海洋学是研究在海洋中的各种现象和过程发生、发展和演化及它们与环境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规律的一门综合性科学。 海洋学研究的对象:地球上70.8%的海水属地学分支。 海洋学的特征: 1、海洋是环境的产物 在地球上,通过能量、物质的相互传递与环境相互作用。 传递方式: 通过边界:海面、海底和沿岸带。不通过边界:辐射和地球及天体对海水的引力。 A)海水特性: 混合溶液:水、盐分、气体、悬浮有机物、悬浮无机物。 2、海洋形态的固有特性: (1)广漠而有垠:占地球表面积70.8%,被陆地分隔。(2)深又浅:两层含义。其一指海洋平均深度为3800米,最深为11034m(陆地海拔最高为8848米),但地球半径为6371千米,因此海洋只是地球上一薄层;其二指海洋垂直尺度与水平尺度比为10-3的量级,因此海洋中海水的运动以水平运动为主。(3)连通又阻隔:各大洋水域连成一体,可以充分进行物质和能量的交换。北半球陆地几乎连成一体,阻挡了北冰洋与其他大洋的水交换,使北冰洋底层水无法流出进入其他大洋。其他大洋底层水均来自于南极大陆附近的边缘海。 海洋学研究意义 1、海洋与人类生存环境关系密切 1)是蛋白质主要来源;运输和贸易的中介—航运(密度大);国际冲突的焦点… 2)影响气候环境: ①环流--向高纬输送热量;②对气温起调节作用(海水热容量大) 3)海—气相互作用: 4)海洋灾害:风暴潮、赤潮、海冰、海水倒灌、海岸侵蚀、海底地震等 5)污染:排污与海洋自净能力关系。 2、海洋蕴藏着丰富的资源 海洋中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化学资源、生物资源、动力资源 1)矿产资源 石油:半数以上在海底。估计海洋石油储量为(1100-2500亿吨),我国大约100亿吨。 锰结核:年再生1000万吨,可提炼锰、铁、铜、镭等。 此外,金刚石、重晶石、金、锡都在矿砂中找到。 2)化学资源 大量无机盐:海水中含80多种元素。1kg海水含35g无机盐。 全球海洋中共含5亿亿吨无机盐,其中:黄金:500万吨;铀:50亿吨;镁:2100亿吨;银:4亿吨;钴:7亿吨;碘:820亿吨;盐:1立方公里海水含27万吨。

海洋科学导论总结

海洋科学专业导论总结 作为一名海洋科学专业的学生,学习了海洋科学专业导论之后,对于海洋有了更多的了解。现在的时代,人口很多,资源却很少,环境也遭到了巨大的破坏,因此,众多的有识之士把目光看向了海洋。海洋的总面积约为3.6亿平方公里,约占地球表面总面积的71%,又分为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北冰洋、南冰洋。但是,南北半球的海陆分布极不均匀,又称为“陆半球”和“水半球”。另外,海洋中海水的形成与地球物质整体演化作用有关。在漫长的地球演化过程中,海水因地球排气作用不断积累增长,最初的原始海洋体积可能有限,深海大洋的形成也要晚些。海水的化学成分,一是来源于大气圈中或火山排出的可溶性气体,二是来自陆上和海底遭受侵蚀破坏的岩石,受蚀破坏的岩石为海洋提供了钠、镁、钾、钙、锂等阳离子。这些为海洋生物提供了足够的营养,让它们生存下去。

有人说:“海洋是人类的第二个粮仓。”我觉得很有道理,因为海洋生物自身蕴含的营养能为人类提供生命所需的能量,就算耕地减少,粮食总产量也减少,人类也可以从鱼类、虾类、藻类、贝类中获取足够的营养成分。而且,世界四大渔场有北海道渔场、北海渔场、纽芬兰渔场、秘鲁渔场,他们的成因源于海洋中的海流。北海道渔场是千岛寒流和日本暖流交汇而成,北海渔场是北大西洋暖流与北冰洋南下冷水交汇而成,纽芬兰渔场是墨西哥湾暖流与拉布拉多寒流相汇而成的,秘鲁渔场是由秘鲁寒流的上升流而形成的。这四大渔场的形成皆因海流带来的丰富的营养物质,为鱼类、贝类提供食物,也为周边的渔民带来了经济效益,让他们的生活更加好。 在海底,拥有巨大的能源,例如,石油、天然气。人类社会的发展,离不开对各种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在陆地资源逐渐枯竭的今天,人们把目光投向了深海大洋。海底世界除了大家耳熟能详的锰结核、深海油气,还有热液矿床,以及当前最炙手可热的天然气水合物。天然气水合合物的储量极为巨大。据估计,把人类已经用掉的和还没有开发石油、煤、天然气加在一起,还赶不上天然气水合物中有机碳总含量的一半。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海洋中几乎有陆地上有的各种资源,而且还有陆地上没有的一些资源。目前人们已经发现的有以下六大类。1.石油、天然气。2.煤、铁等固体矿产3.海滨砂矿。4.多金属结核和富钴锰结壳。5.热液矿藏。6.可燃冰。

海洋科学导论题目+答案

一、填空题 1、按照海所处的位置可将其分为陆间海、内海和边缘海,据此则东海属于边缘海,渤海属于内海,地中海属于陆间海海。 2、一只船在极地融冰区通过时, 船只不能前进或进速甚为缓慢,这就是”死水”现象.其原因是在淡咸水的界面上产生内波。 3、海水的沸点和冰点与盐度有关,即随盐度的增大,沸点升高而冰点下降。 4、源地和形成机制相近,具有相对均匀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特征及大体一致的变化趋势,而与周围海水存在明显差异的宏大水体称为水团,温-盐特性作为分析水团的主要指标。 5、根据经典性观点,现代陆架上主要分布着三种沉积物:现代沉积、残留沉积、准残留沉积。 6、海水中由氮、磷、硅等元素组成的某些盐类,是海洋植物生长必需的营养盐,通常称为植物营养盐。 7、地球绕地月公共质心公转所产生的公转惯性离心力与月球引力的合力称为引潮力。 8、海洋生物通过同化作用生产有机物的能力称为海洋生产力。 9、海洋中水的收入主要靠降水、径流和融冰;支出主要有蒸发 和结冰 10、大洋西岸流线密集、流速大;而大洋东岸稀疏、流速小,这种现象被称为洋流西向强化。 11、深水波的群速为波速的一半;浅水波的群速与波速相等,群速也可视为波动能量的传递速度。 12、根据潮汐静力理论,在赤道上永远出现正规半日潮;当月赤纬不等于0时,两极高纬地区出现正规日潮;当月赤纬不等于0时,在其他纬度上出现日不等现象,越靠近赤道,半日潮的成分越大,反之,越靠近南、北极日潮的成分越显著。 二、名词解释 1、饱和水汽压: 水分子由水面逃出和同时回到水中的过程达到动态平衡时,水面上水汽所具有的压力称为饱和水汽压 2、两极同源:主要是指同一属中两个极为相近的种类分别分布在南、北半球高纬度海域,而不出现于低纬度海域。 3、地转流:在不考虑海水的湍应力和其它能够影响海水流动的因素时,在水平压强梯度力作用下运动的海水,当其水平压强梯度力与科氏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时的定常流动称为地转流 4、科氏力:由于地球自转所产生的作用于运动物体的力称为地转偏向力或科氏力 5、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是所有生物种类,种内遗产变异和它们的生存环境的总称,包括所有不同种类的动物、植物和微生物,以及它们所拥有的基因,它们与生存环境所组成的生态系统。 三、简答题 1、简述影响海水对CO2吸收的因素有哪些? 答:一是海水的静态容量,即达到平衡后海水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增加多少,即热力学平衡问题; 二是动力学问题,即大气-海洋之间二氧化碳交换速度有多快; 三是海水铅直混合速率。 2、简述上升流产生的几种机制。

海洋科学导论试题库分解

试题一 一、填空题(2×10=20分) 1、理论上初一、十五为()潮。 2、风海流的副效应是指()和下降流。 3、海水运动方程,实际上就是()在海洋中的具体应用。 4、海水混合过程就是海水各种特性逐渐趋于()的过程。 5、海面海压为0,每下降10米,压力增加()。 6、我们平日所见的“蔚蓝的大海”,蔚蓝指的是大海的()色。 7、引起洋流西向强化的原因是()。 8、开尔文波的恢复力为重力和()。 9、风浪的成长与消衰主要取决于海面对()摄取消耗的平衡关系。 10、根据潮汐涨落的周期和潮差情况,舟山属于()潮。 二、名词解释(2×10=20分) 1、月球引潮力 2、波形传播的麦浪效应 3、黄道 4、浅水波 5、最小风时 6、回归潮 7、南极辐聚带 8、倾斜流 9、波群 10、海水透明度 三、判断题(对——T,错——F)(1×10=10分) 1、大洋深层水因为发源地影响而具有贫氧性质。 2、无限深海漂流的体积运输方向与风矢量垂直,在南半球指向风矢量的左方。 3、浅水波水质点运动轨迹随着深度增加,长轴保持不变。 4、埃克曼无限深海漂流理论中,海面风海流的流向右偏于风矢量方向45度。 5、以相同能量激发表面波与界面波,界面波的振幅比表面波大。 6、小振幅重力波所受的唯一恢复力是重力。 7、风浪的定常状态只与风时有关。

8、当波浪传到近岸海湾时,波向线会产生辐聚。 9、驻波波节处水质点没有运动所以被叫做驻波。 10、水下声道产生的原因是声线会向温度高的水层弯曲。 四、简答题(10×5=50分) 1、试从天文地理两方面解释钱塘潮成因。 2、试描述世界大洋表层水环流的主要特征。 3、有人说“无风不起浪”,可又有人反对说明明是“无风三尺浪”,你说呢? 还有人说“风大浪高”,一定是这样吗?理由何在? 4、中国黄海和东海沿岸潮差比同一纬度的朝鲜西岸潮差小许多, 如何解释这种现象? 5、右图为南半球海中某点的受力分析图, 互相垂直的一组线条为其水平和铅直方向的分量。 从右上向左下方倾斜的线条是海洋中的等压面。 请判断科氏力和地转流的流向。简要说明理由。

海洋科学导论复习提纲上课讲义

海洋科学导论复习提纲第一章绪论 §1.1 海洋科学的定义 属于地球科学体系——以地球为研究对象的科学体系 地球科学体系包括:地理学、地质学、大气科学、海洋科学、水文科学、固体地球物理学 【定义】是研究地球上海洋的自然现象、性质及其变化规律,以及与开发、利用海洋有关的知识体系。【研究对象】1.海洋中的(海水、营养盐、生物) 2.海底的(海洋沉积、海底岩石圈) 3.海口的(河口、海岸带),海面的(大气边界层)。 【学科特点】1.特殊性和复杂性 2.作为物理系统的水-汽-冰不停转变 3.作为自然系统的多层次耦合。【研究特点】1.明显依赖于直接观察 2.信息论、控制论和系统论方法重要 3.学科分支细化与相互交叉渗透并重、趋于综合与整体化研究。 第二章地球系统与海底科学 §2.2 海与洋 ☆2.2.1 地表陆海分布 (1)陆地占29.2%,海洋占70.8%,海陆面积之比为2.5:1地表大部分为海水所覆盖。 (2)地表海陆分布极不均衡,北半球陆地占67.5%,南半球陆地占32.5%。 (3)海洋平均深度达3795m 地球的平均半径:6371km 海洋的平均深度达3795m,陆地平均高度为875m,如果将高低起伏的地表削平,地球表面将被约2646m 厚的海水均匀覆盖。 2.2.2 海洋的划分——洋(主要部分)和海、海湾和海峡(附属部分) 【洋】也称大洋,是海洋的主体部分。占海洋总面积的90.3% ,深度一般大于2000m 平均盐度为35 具有独立的潮汐系统和强大的洋流系统 [☆南大洋]从南极大陆到南纬40°为止的海域;或从南极大陆起,到亚热带辐合线明显时的连续海域。 是世界大洋底层水团的主要形成区,对大洋环流起着重要作用。 【海】海洋的边缘部分。全世界共有54 个海,其面积占世界海洋总面积的9.7%。平均深度2000m以内。 按海的位置可分为陆间海、内海和边缘海。 [陆间海]指位于大陆之间的海。面积和深度都较大,如地中海和加勒比海。 [内海]指伸入大陆内部的海。面积较小,水文特征受周围大陆强烈影响,如渤海和波罗的海等。 [边缘海]位于大陆边缘。以半岛、岛屿或群岛与大洋分隔,但水流交换通畅,如东海、日本海等。【海湾】是洋或海延伸进大陆且深度逐渐减小的水域。海洋状况与邻接海洋相似。 【海峡】海峡是两端连接海洋的狭窄水道。流急,潮流速度大。 §2.3 海底地貌 海岸带——高潮线以上的陆上地带,又称潮上带。 海岸 海滩——高低潮之间的地带,又称潮间带。 水下岸坡——低潮线以下到波浪作用所能到达的海底部分,又称潮下带。

海洋学导论教学大纲

《海洋学导论》课程教学大纲 总学时: 40 学分:2.5 理论学时:40 实验学时:0 面向专业:水产养殖学课程代码:B4900003 先开课程:高等数学、物理等课程性质:必修课 执笔人:杨宁审定人:付国庆潘庆杰 第一部分:理论教学部分(黑体小三号) 一、说明(黑体四号) 1、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任务(黑体小四号)(内容,宋体五号) 海洋学是研究海洋的自然现象、性质及其变化规律,以及开发利用海洋的知识体系。《海洋学导论》是一门研究和阐述海洋学基本理论的基础课程。本课程重点介绍海洋科学的基本理论,通过学习,使学生更加客观的了解海洋,从而形成保护海洋的意识,为以后利用海洋资源打下基础。 2、课程教学和教改基本要求(黑体小四号)(内容,宋体五号) 本课程从地球科学系统看海洋科学体系,以海洋科学体系为主线,系统阐述海洋科学的基本概念、基础理论和主要成果。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主要海洋学的基本理论知识,提高学生环境保护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二、教学内容与课时分配(黑体四号) 要求列出各章节的具体内容,并在每章内容后列出重点、难点、建议教学方法和思考题等(内容,宋体五号) 第一章绪论(2学时) 第一节地球科学 1.地球科学体系 2.海洋科学定义、研究的对象及其特点 第二节海洋科学的发展史 1.海洋科学的发展史 2.中国的海洋科学发展史 本章重点:地球科学包含的学科、海洋科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及特点 本章难点:海洋科学的研究对象及特点 建议教学方法:课堂讲授

思考题:1.海洋科学的研究对象和特点是什么? 2.海洋科学研究有哪些特点? 第二章地球系统与海底科学(4学时) 第一节地球的基础知识 1.地球的宇宙环境 2.地球的形状、圈层结构 3.地球的起源与地质时代 第二节海与洋 1.地表海陆分布及海洋的划分 2.海水的起源与演化 第三节海底的地貌形态及海底构造与大地构造学说 1.海底的地貌形态:海岸带、大陆边缘、大洋底 2.构造学说:大陆漂移、海底扩张、板块构造等 第四节海洋沉积 1.滨海沉积 2.大陆架沉积 3.大陆坡-陆隆沉积 4.大洋沉积 第五节海底矿物资源 1.海底矿物资源:砂矿、海底石油和天然气、磷钙石和海绿石等 本章重点:地球的圈层结构、海洋的划分、海底的地貌形态、海洋沉积本章难点:海底的地貌形态、滨海沉积 建议教学方法:课堂讲授 思考题:1.海与洋的特点 2.海洋沉积物质、沉积环境的种类及滨海沉积的种类 3.三角洲形成的条件、按形状及水动力分类。 第三章海水的物理特性和世界大洋的层化结构(6学时) 第一节海水的主要热学和力学性质 1.纯水的特性 2.海水的主要热性质和力学性质 3.海水的盐度、密度和海水状态方程

海洋科学导论复习题(DOC)

1、海洋和()关系最为密切。A A,大气B,生物C,地质D,太阳 2、基础海洋科学的分支。D A,物理海洋学、化学海洋学、生物海洋学、渔业海洋学等 B,物理海洋学、化学海洋学、生物海洋学、军事海洋学及区域海洋学等 C,物理海洋学、化学海洋学、生物海洋学、海洋地质学及环境海洋学等 D,物理海洋学、化学海洋学、生物海洋学、海洋地质学、环境海洋学、海气相互作用及区域海洋学等 3、1687年英国人()用引力定律解释潮汐:B A,贝努利B,牛顿C,富兰克林D,拉普拉斯 4、中国对海洋科学历史的贡献:早在()千多年以前,已发明指南针,且至少在1500年以前就用于航海B A,1B,2C,3D,4 5宇宙的开始是一个几何点,宇宙大爆炸大约在()亿年前B A100B150C200D250 6海的水文特征:C A,靠近陆地,受陆地影响大;面积大,水浅;无独立的潮波系统;底质为陆屑 B,靠近陆地,受陆地影响大;面积大,水深;无独立的潮波系统;底质为陆屑 C,靠近陆地,受陆地影响大;面积小,水浅;无独立的潮波系统;底质为陆屑 D,靠近陆地,受陆地影响大;面积小,水深;无独立的潮波系统;底质为陆屑 7,大洋按地理位置划分:D A,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南大洋B,太平洋,印度洋,北冰洋,南大洋 C,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南大洋D,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8,面积最大的洋是:A A,太平洋B,大西洋C,印度洋D,北冰洋 9,渤海属于:B A陆间海B内陆海C边缘海D海峡 10,大陆架指海岸线到水深()米内的范围B A100B200C300D400 11,中国最大的海区D A渤海B黄海C东海D南海 12,海冰的危害:D A港口B航运C海上油气开发D港口,航运,海上油气开发 13,下列叙述准确的是:A A海洋科学属于地球科学体系B海洋科学属于地理学体系 C海洋科学属于地球物理学体系D海洋科学属于环境科学体系 14,海洋科学的分支:C A,物理海洋学,化学海洋学,生物海洋学,海洋地质学,环境海洋学,海气相互作用,军事海洋学以及区域海洋学等 B物理海洋学,化学海洋学,生物海洋学,海洋地质学,环境海洋学,海气相互作用,环境海洋学以及区域海洋学等 C物理海洋学,化学海洋学,生物海洋学,海洋地质学,环境海洋学,海气相互作用,以及区域海洋学等 D物理海洋学,化学海洋学,生物海洋学,海洋地质学,环境海洋学,海气相互作用,极地海洋学以及区域海洋学等

最新海洋科学导论-复习资料

海洋科学导论试题 一、填空题 1、按照海所处的位置可将其分为陆间海、内海和边缘海,据此则东海属于边缘海海,渤海属于内海,地中海属于陆间海海。 2、一只船在极地融冰区通过时, 船只不能前进或进速甚为缓慢,这就是”死水”现象.其原因是在淡咸水的界面上产生内波。 3、海水的沸点和冰点与盐度有关,即随盐度的增大,沸点升高而冰点下降。 4、源地和形成机制相近,具有相对均匀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特征及大体一致的变化趋势,而与周围海水存在明显差异的宏大水体称为水团,温-盐特性作为分析水团的主要指标。 7、地球绕地月公共质心公转所产生的公转惯性离心力与月球引力的合力称为引潮力。9、海洋中水的收入主要靠降水、径流和融冰;支出主要有蒸发 和结冰 10、大洋西岸流线密集、流速大;而大洋东岸稀疏、流速小,这种现象被称为洋流西向强化。 11、深水波的群速为波速的一半;浅水波的群速与波速相等,群速也可视为波动能量的传递速度。 12、根据潮汐静力理论,在赤道上永远出现正规半日潮;当月赤纬不等于0时,两极高纬地区出现正规日潮;当月赤纬不等于0时,在其他纬度上出现日不等现象,越靠近赤道,半日潮的成分越大,反之,越靠近南、北极日潮的成分越显著。 13、活动型大陆边缘是全球最强烈的构造活动带,集中分布在太平洋东西两侧,故又称太平洋型大陆边缘,其可进一步分为岛弧亚型和安第斯亚型两个亚型。 14、Wilson旋回将大洋盆地的形成和构造演化归纳为胚胎期、幼年期、成年期、衰退期、终了期和遗痕期。据此则东非大裂谷属于胚胎期,而大西洋属于成年期。 3、水分子由水面逃出和同时回到水中的过程达到动态平衡时,水面上水汽所具有的压力称为饱和水汽压。 6、大洋上层西边界流主要有湾流、黑潮。 7、表面波的恢复力主要为重力,而内波的恢复力则为科氏力和弱化重力。 8、海洋向大气提供热量有两种方式分别是潜热输送和感热交换。 9、深层环流的驱动力是海水密度差异。 12、在不考虑海水的湍应力和其它能够影响海水流动的因素时,在水平压强梯度力作用下运动的海水,当其水平压强梯度力与科氏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时的定常流动称为地转流。 13、海水混合的方式主要有分子混合、涡动混合和对流混合。 14、对小振幅重力波而言,深水波波速取决于波长,而浅水波波速取决于水深。 1. 2.1.3地球内部圈层结构------地球内部圈层结构划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大圈层构成。 2. 2.2.2海洋的划分------ 世界大洋通常被分为(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所组成。 3. 2.3.2大陆边缘------ 太平洋型大陆边缘活动性可分为(岛弧亚型)和(安第斯亚型)两种类型。 4. 2.3.2大陆边缘------ 大陆边缘是(大陆)与(海洋)之间过度带组成,其构造活动性分为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