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脑池解剖[整理版]

脑池解剖[整理版]

脑池解剖[整理版]
脑池解剖[整理版]

脑池解剖[整理版]

脑池解剖.txt让人想念而死,是谋杀的至高境界,就连法医也鉴定不出死因。。。。。。脑池断层影像解剖

一、大脑纵裂池

大脑纵裂池位于两侧大脑半球之间的大脑纵裂内,被大脑镰分隔为左、右两部。池的底部绕于胼胝体周围,称胼胝体周池,向前下连于终板池,向后下续于大脑大静脉池。大脑纵裂池在胼胝体以上层面所见为大脑纵裂池全长,在胼胝体及其以下层面所见为前、后两段,分别位于胼胝体横断层面的前方和后方。

二、大脑外侧窝池

大脑外侧窝池位于大脑外侧沟内,周围是额叶、顶叶、颞叶和岛叶。此池在横断面上的典型表现是横置的“Y”字形,主干伸入到岛叶表面即分为前、后两支,前支短,后支长。大脑外侧窝池内有大脑中动脉及其分支和大脑中浅静脉通过。该池在青年人不明显,但在老年人常较清晰,脑萎缩者则明显增宽。

三、环池

环池分本部和翼部。本部环绕中脑的大脑脚外侧面,向前连于脚间池,向后连于四叠体池;翼部向外延伸至丘脑枕后下方,也称丘脑后池。环池内有大脑后动脉、小脑上动脉、脉络丛前动脉、脉络丛后动脉、基底静脉和滑车神经通过。

四、脑桥小脑角池

脑桥小脑角池位于脑桥、延髓与小脑交界处。前外侧界是颞骨岩部的内侧面,后界是小脑中脚和小脑半球,内侧界是脑桥基底部下部和延髓上外侧部。该池为桥池向外的延续,也称桥池侧突。第四脑室外侧孔开口于该池,池内有面神经和前庭蜗神经通过。蜗神经瘤时,可使此池出现肿块影并伴有内耳门和内耳道的扩大或变形等。

五、帆间池

帆间池也称中间帆腔(图6-26),或称第三脑室上池,或第三脑室脉络组织池。位于第三脑室顶的上方,穹隆体和穹隆连合的下方,为一尖向前的三角区。两前外侧界为穹隆的内侧缘,后界为胼胝体压部的下方。此池向后经胼胝体下方通大脑大静脉池。因该池较小,正常情况下不全显影,只有当扩大时才显影。

六、大脑大静脉池

大脑大静脉池位于胼胝体压部的后下方,四叠体和松果体的上方。该池向前上通帆间池,向后下通四叠体池。该池内前部有松果体,后部有大脑大静脉。松果体易显影,是该池的重要标志,如钙化时更明显。

七、四叠体池

四叠体池位于中脑四叠体后面与小脑上蚓前缘之间,向前外通环池,向上通大脑大静脉池。四叠体池和环池均位于小脑幕切迹内,幕上、下区的病变可经这些这池延伸,小脑幕切迹疝可致这些脑池变窄或消失。

八、小脑延髓池

小脑延髓池)又名枕大池,是最大的脑池。位于颅后窝,在矢状位上显示明显。其上界为小脑半球后部的下面,前界为延髓背侧面,后界为枕鳞下部的前方,被矢状位的小脑镰分为左、右两部。该池向前通第四脑室,向下通脊髓的蛛网膜下隙。池内有小脑下后动脉通过。在CT图像上,该池为位于小脑扁桃体与枕内隆凸之间的三角形低密度影,池的两侧为小脑半球的后下部。

九、终板池

终板池位于终板的前方,胼胝体嘴的后方,为一纵形的狭长裂隙,向后下通交叉池。

十、交叉池

交叉池位于视交叉周围,前界是颈内动脉,前方有大脑前动脉和前交通动脉,池内有视交叉。

十一、脚间池

脚间池也称基底池,其前界是视交叉,后界是脚间窝及大脑脚的内面,两侧界是大脑的颞极。池内有动眼神经和大脑后动脉的水平段。

十二、桥池

桥池位于枕骨斜坡与脑桥腹侧面之间,故也称桥前池。该池扁而宽阔,向上通脚间池,向两侧通脑桥小脑角池,池内有基底动脉及其分支。

十三、延池

延池位于枕骨斜坡下部与延髓的腹侧面之间。左、右椎动脉在此池内两侧互相接近汇合成基底动脉,椎动脉在此池内发出小脑后下动脉,池内还有舌咽神经、迷走神经、副神经和舌下神经通过。

十四、鞍上池

影像断层解剖学课程教学大纲1

影像断层解剖学课程教学大纲1 目录 “影像断层解剖学”课程教学大纲 (1) “法医学”课程教学大纲 (2) “临床微生物学”课程教学大纲 (6) “临床药理学与药物治疗学”课程教学大纲 (8) “临床免疫学”课程教学大纲 (11) “临床病理生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13) “诊断学”课程教学大纲 (15) “医学影像学”课程教学大纲 ...................................... 25 1 “影像断层解剖学”课程教学大纲英文名称:Sectional Anatomy 课程编码:BASM3034 学时: 32 学分:2 适应对象:临床医学专业五、七年制~预防医学、法医学、口腔医学专业先修课程:系统解剖学~局部解剖学 使用教材及参考书: [1]刘树伟主编~《断层解剖学》~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 [2]姜树学马述盛~《断面解剖与MRI CT ECT对照图谱》~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 [3]刘军主编~《影像断面解剖》~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二、教学基本要求 1.断层解剖学是解剖学与医学影像学等学科断层解剖学是用断层的方法来研究人体形态

相互渗透、相互结合而形成的边缘学科,因此断结构及其相关功能的科学,是在学习系统解剖学 层解剖学必须在掌握了坚实宽广的系统解剖学和和局部解剖学的基础上,密切结合影像诊断学和 局部解剖学,以及熟悉医学影像技术的基础上实介入放射学的需要,学习人体主要结构在连续断 施。层中的变化规律。断层解剖学的学习应采取整体 2.断层解剖学属于应用性形态学范畴,教学与断层相结合、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将人体断 过程一定要理论联系实际,在大课讲授每章节的层标本与影像相结合,方可更好的理解和掌握断 基本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应让学生实地观察断层层解剖学。学习本课程的目的在于掌握人体主要 标本和有关的影像图片。结构在连续断面上的形态结构及其变化规律,为 3. 本大纲所列教学内容:按要求程度的不疾病的现代影像学诊治、介入治疗和外科手术打 同,分为“掌握内容”和“了解内容”两级。掌下坚实的基础。 握内容为重点内容,学生必须通过反复学习与思 1 考达到牢固掌握、熟练描述、准确指认和联系实2.掌握肝段的划分及肝内管道的配布规律。际应用的程度。了解内容则要求学生达到一般的3.掌握肝段在横段面上的划分。认识和了解。大纲中未要求的内容属参考内容。 4.掌握胰在冠状位上的分型、胰各部在断面 上的识别。三、教学内容及要求

脑池断层影像解剖

脑池断层影像解剖 一、大脑纵裂池 大脑纵裂池位于两侧大脑半球之间的大脑纵裂内,被大脑镰分隔为左、右两部。池的底部绕于胼胝体周围,称胼胝体周池,向前下连于终板池,向后下续于大脑大静脉池。大脑纵裂池在胼胝体以上层面所见为大脑纵裂池全长,在胼胝体及其以下层面所见为前、后两段,分别位于胼胝体横断层面的前方和后方。 二、大脑外侧窝池 大脑外侧窝池位于大脑外侧沟内,周围是额叶、顶叶、颞叶和岛叶。此池在横断面上的典型表现是横置的“Y”字形,主干伸入到岛叶表面即分为前、后两支,前支短,后支长。大脑外侧窝池内有大脑中动脉及其分支和大脑中浅静脉通过。该池在青年人不明显,但在老年人常较清晰,脑萎缩者则明显增宽。 三、环池 环池分本部和翼部。本部环绕中脑的大脑脚外侧面,向前连于脚间池,向后连于四叠体池;翼部向外延伸至丘脑枕后下方,也称丘脑后池。环池内有大脑后动脉、小脑上动脉、脉络丛前动脉、脉络丛后动脉、基底静脉和滑车神经通过。 四、脑桥小脑角池 脑桥小脑角池位于脑桥、延髓与小脑交界处。前外侧界是颞骨岩部的内侧面,后界是小脑中脚和小脑半球,内侧界是脑桥基底部下部和延髓上外侧部。该池为桥池向外的延续,也称桥池侧突。第四脑室外侧孔开口于该池,

池内有面神经和前庭蜗神经通过。蜗神经瘤时,可使此池出现肿块影并伴有内耳门和内耳道的扩大或变形等。 五、帆间池 帆间池也称中间帆腔,或称第三脑室上池,或第三脑室脉络组织池。位于第三脑室顶的上方,穹隆体和穹隆连合的下方,为一尖向前的三角区。两前外侧界为穹隆的内侧缘,后界为胼胝体压部的下方。此池向后经胼胝体下方通大脑大静脉池。因该池较小,正常情况下不全显影,只有当扩大时才显影。 六、大脑大静脉池(小脑上蚓池) 大脑大静脉池位于胼胝体压部的后下方,四叠体和松果体的上方。该池向前上通帆间池,向后下通四叠体池。该池内前部有松果体,后部有大脑大静脉。松果体易显影,是该池的重要标志,如钙化时更明显。 七、四叠体池 四叠体池位于中脑四叠体后面与小脑上蚓前缘之间,向前外通环池,向上通大脑大静脉池。四叠体池和环池均位于小脑幕切迹内,幕上、下区的病变可经这些这池延伸,小脑幕切迹疝可致这些脑池变窄或消失。 八、小脑延髓池 小脑延髓池又名枕大池,是最大的脑池。位于颅后窝,在矢状位上显示明显。其上界为小脑半球后部的下面,前界为延髓背侧面,后界为枕鳞下部的前方,被矢状位的小脑镰分为左、右两部。该池向前通第四脑室,向下通脊髓的蛛网膜下隙。池内有小脑下后动脉通过。在CT图像上,该池为位于小脑扁桃体与枕内隆凸之间的三角形低密度影,池的两侧为小脑半球的后下

脑室与脑池解剖课件

脑室与脑池精品解剖课件 人体断层解剖学邵正仁副教授制作人体断层解剖学(一)脑室1. 侧脑室围绕尾状核,弯曲呈弧形。* 前角3:自室间孔向前伸入额叶,距额极3~4cm ,冠状切面呈三角形。顶为胼胝体干1,内侧为透明隔4,底为尾状核头2。5 内囊前肢6壳7胼胝体嘴8视交叉*中央部2 自室间孔向后延伸至胼胝体压部的水平裂隙,顶为胼胝体1,内侧为透明隔3后部,底为穹窿5、背侧丘脑15 上面和尾状核4。6 锥体束7第三脑室8脚间池9视辐射10 海马11 脑桥12 下角13 毯(胼胝体压部纤维形成)14 尾状核*后角2 伸向枕叶,渐变细且长度变异大。1 胼胝体3毯(胼胝体压部纤维形成)4视辐射5侧副隆起6侧副沟7前髓帆8小脑上脚9小脑扁桃体10 第四脑室11 距状沟12 禽距(距状沟前部皮质陷入而成)13 脉络丛*下角12 最长,顶由胼胝体12 、尾状核尾14 和杏仁体构成,底为海马10 、海马伞和侧副隆起等。下角后部与后角结合处称三角区。侧脑室脉络丛位于中央部和下角,经室孔与第三脑室相连。 6 锥体束7第三脑室8脚间池9视辐射11 脑桥13 毯(胼胝体压部纤维形成)14 尾状核2. 第三脑室*位置及境界:位于间脑内呈矢状位的狭窄腔隙。顶为脉络组织,底为下丘脑,前壁为前连合和终板,后壁为缰连合、松果体和后连合,侧壁为背侧丘脑和下丘脑。*第三脑室的隐窝及交通1视隐窝:伸入终板与视叉之间;2 漏斗隐窝:伸

入漏斗;3 松果体隐窝:伸入松棵上、下脚之间;4 松果体上隐窝:松果体上方;通室间孔和中脑水管3. 中脑水管:位于中脑背侧,上、下两端窄,呈略向后的弧形。4. 第四脑室:位于延髓、脑桥与小脑之间,形似帐篷。底为菱形窝,顶的前部为小脑上脚和前髓帆,后部为后髓帆和第四脑室脉络组织。上角通中脑水管,下角通脊髓中央管。有外侧孔和正中孔通蛛网膜下腔。5. 第五、六脑室为异常发育的透明隔腔,当发生囊肿时可阻塞室间孔而使脑脊液循环受阻颅压升高。第五脑室的前界为胼胝体膝,后界为穹窿柱,上界为胼胝体干,下界为胼胝体嘴和前连合。第六脑室第六脑室位于第五脑室后方,又称威革(Verga )腔、穹窿脑室或三角脑室。借穹窿柱与第五脑室隔开。(二)蛛网膜下池(脑池)1. 延髓池:位于斜坡下部与延髓腹侧之间。池内有基底动脉起始部、后四对神经。2. 小脑延髓池(枕大池):颅后窝后下部,上界为小脑下面,前界为延髓背侧,后界为枕鳞的下部。 3. 小脑溪:位于小脑蚓部的下方,两侧小脑扁桃体之间,前通第四脑室,后通小脑延髓池。4. 脑桥小脑脚池9:前外侧界为颞骨岩部内侧部,后界为小脑中脚和小脑半球,内侧界为脑桥基底部下部和延髓上外侧部。池内有面神经和前庭蜗神经。1 斜坡2颈内A3 基底A4 桥池5内耳道6NⅦ、NⅧ7 小脑中脚8第四脑室9脑桥小脑脚10 齿状核11 脑桥12 展神经5. 桥池:位于脑桥腹侧面与枕骨斜坡之间,扁面宽阔。有基底A。6. 脚间池:位于鞍背与中脑脚间窝之间。池内有动眼神经和大脑后动脉环内段。7. 交叉池:蝶鞍上方,环绕视交叉周围。池内有视交叉。8. 终板池:位于终板前方,胼胝

医学影像解剖学断层解剖 (主要层面)

===========(1)鞍上池层面 鞍上池位于层面中央,呈星形。多数有六个角,呈六角星状。前角通大脑纵裂池,两侧的前外测角通大脑侧裂池,两后外角通大脑角池及环池,后角连大脑脚间池。 鞍上池内容纳重要结构。其前部为漏斗和视交叉,视交叉外侧可见颈内动脉,它发出大脑前动脉和大脑中动脉,并经后交通动脉与基底动脉发出的大脑后动脉吻合,形成WiLLis环。本层面可显示WiLLis环的大部分。 鞍上池前方为大脑半球额叶底部。两侧方为颞叶,外侧裂池为额叶和颞叶的分界。后方为中脑大脑脚,中脑背侧有一对隆起,为下丘。四叠体池环绕下丘的表面。 小脑幕呈“八”字向后张开,附于乙状窦。小脑幕的前方为颞叶,后方为小脑半球及蚓部。 小脑蚓与枕骨之间为枕大池。 ==============(2)第三脑室下部层面 中脑位于此层面中央,中脑腹侧见大脑脚。在MRT2加权像上可见位于大脑脚底的黑质和红核,左右各一并对称。黑质在前,呈卵圆形。红核在后,呈圆形。它们均呈低信号。中脑背侧可见中脑导水管及上丘。上丘后方为四叠体池。 下丘脑居中脑前方,其中间为裂隙状的第三脑室下部。第三脑室的前方为侧脑室前角下部及大脑半球额叶。两侧方见尾状核和豆状核。前连合在层面近中部横行,形似自行车车把,将前方的纵裂池和后方的第三脑室隔开。在MRT2加权像上观察前连合最佳。 大脑外侧裂呈横置的“T”型,颞叶与基底节核团之间为岛叶。覆盖岛叶的大脑组织称为岛盖; 侧脑室下角居颞叶内,呈弧性裂隙影。侧脑室下角内测为海马所在。 小脑幕呈“V”形向后附于窦汇,其间为小脑蚓部及小脑上池。 =============(3)松果体层面 第三脑室呈纵行裂隙状,位于层面中央。它与前方的室间孔、穹隆及室间隔构成中线结构。 室间孔居穹隆与背侧丘脑之间,它连接侧脑室与第三脑室相通。 自中线向外依次可见如下结构:侧脑室、尾状核头及背侧丘脑、内囊、豆状核、外囊、屏状核、最外囊、岛叶、外侧裂、颞叶。 内囊位于豆状核与尾状核头及背侧丘脑之间,呈“﹤”形,尖端朝内侧。内囊分三部分,尾状核头部与背侧丘脑之间内囊膝部,尾状核头部与豆状核之间为内囊前脚,背侧丘脑与豆状核之间为内囊后脚。豆状核由两个核团组成,分别是内测的苍白球和外侧的壳。基底节和内囊的解剖结构在MR图像尤其是T2加权像上显示最清楚。 侧脑室前角与大脑纵裂池之间为胼胝体膝部,它连接左右额叶。第三脑室后方为松果体,常因钙化而在CT图像上呈现高密度,故易于识别。松果体后方为大脑大静脉池及直窦。大脑大静脉及直窦在增强图像上显示尤为清楚。侧脑室三角区内富含静脉丛,并常发生钙化。三角区后方为枕叶。 ==================(4)侧脑室体部层面 两侧侧脑室形态基本对称,呈现体部及前、后角。体部呈凹缘向外侧的镰刀状,居中线两旁,中间由室间隔相隔。室间隔为两侧膜状结构紧贴而成,之间可有潜在腔隙,如扩大则形成第五脑室,属正常变异。室间隔体部两旁为尾状核头部及背侧丘脑,豆状核在此层面上不显示。两侧侧脑室前角之间为胼胝体膝部,后角之间为胼胝体压部。 大脑外侧裂位于半球凸面中点处,向后向内延伸至侧脑室三角区平面。顶枕沟始于中线后1/3处,为顶叶和枕叶分界标志。此层面同时出现大脑半球的额、颞、顶、枕4个叶。

脑池解剖[整理版]

脑池解剖[整理版] 脑池解剖.txt让人想念而死,是谋杀的至高境界,就连法医也鉴定不出死因。。。。。。脑池断层影像解剖 一、大脑纵裂池 大脑纵裂池位于两侧大脑半球之间的大脑纵裂内,被大脑镰分隔为左、右两部。池的底部绕于胼胝体周围,称胼胝体周池,向前下连于终板池,向后下续于大脑大静脉池。大脑纵裂池在胼胝体以上层面所见为大脑纵裂池全长,在胼胝体及其以下层面所见为前、后两段,分别位于胼胝体横断层面的前方和后方。 二、大脑外侧窝池 大脑外侧窝池位于大脑外侧沟内,周围是额叶、顶叶、颞叶和岛叶。此池在横断面上的典型表现是横置的“Y”字形,主干伸入到岛叶表面即分为前、后两支,前支短,后支长。大脑外侧窝池内有大脑中动脉及其分支和大脑中浅静脉通过。该池在青年人不明显,但在老年人常较清晰,脑萎缩者则明显增宽。 三、环池 环池分本部和翼部。本部环绕中脑的大脑脚外侧面,向前连于脚间池,向后连于四叠体池;翼部向外延伸至丘脑枕后下方,也称丘脑后池。环池内有大脑后动脉、小脑上动脉、脉络丛前动脉、脉络丛后动脉、基底静脉和滑车神经通过。 四、脑桥小脑角池 脑桥小脑角池位于脑桥、延髓与小脑交界处。前外侧界是颞骨岩部的内侧面,后界是小脑中脚和小脑半球,内侧界是脑桥基底部下部和延髓上外侧部。该池为桥池向外的延续,也称桥池侧突。第四脑室外侧孔开口于该池,池内有面神经和前庭蜗神经通过。蜗神经瘤时,可使此池出现肿块影并伴有内耳门和内耳道的扩大或变形等。

五、帆间池 帆间池也称中间帆腔(图6-26),或称第三脑室上池,或第三脑室脉络组织池。位于第三脑室顶的上方,穹隆体和穹隆连合的下方,为一尖向前的三角区。两前外侧界为穹隆的内侧缘,后界为胼胝体压部的下方。此池向后经胼胝体下方通大脑大静脉池。因该池较小,正常情况下不全显影,只有当扩大时才显影。 六、大脑大静脉池 大脑大静脉池位于胼胝体压部的后下方,四叠体和松果体的上方。该池向前上通帆间池,向后下通四叠体池。该池内前部有松果体,后部有大脑大静脉。松果体易显影,是该池的重要标志,如钙化时更明显。 七、四叠体池 四叠体池位于中脑四叠体后面与小脑上蚓前缘之间,向前外通环池,向上通大脑大静脉池。四叠体池和环池均位于小脑幕切迹内,幕上、下区的病变可经这些这池延伸,小脑幕切迹疝可致这些脑池变窄或消失。 八、小脑延髓池 小脑延髓池)又名枕大池,是最大的脑池。位于颅后窝,在矢状位上显示明显。其上界为小脑半球后部的下面,前界为延髓背侧面,后界为枕鳞下部的前方,被矢状位的小脑镰分为左、右两部。该池向前通第四脑室,向下通脊髓的蛛网膜下隙。池内有小脑下后动脉通过。在CT图像上,该池为位于小脑扁桃体与枕内隆凸之间的三角形低密度影,池的两侧为小脑半球的后下部。 九、终板池 终板池位于终板的前方,胼胝体嘴的后方,为一纵形的狭长裂隙,向后下通交叉池。 十、交叉池

颅脑正常解剖

颅脑正常解剖 1、颅骨: (1)外形: (2)颅底:主要孔道及内容物已在平片中讲述 2、脑膜:三层脑膜、三个间隙 (1)硬脑膜:硬膜下(或外)间隙硬脑膜与颅骨间的潜在间隙为硬膜外间隙,与蛛网膜间的潜在间隙---硬脑膜下腔。 硬脑膜的颅内反折形成间隔。 1)天幕:分隔小脑与大脑枕、颞叶,分颅腔为幕上和幕下;前方鞍背围成一孔,称天幕裂孔,幕上颅内压升高时,可将(颞叶)脑回压入此孔内,称小脑幕裂孔疝。 2)大脑镰:硬脑膜插入大脑两半球间形成,上缘长,沿矢状缝附着于颅盖穹窿;下缘短、游离。 3)鞍隔:位于鞍顶,环形,有垂体柄通过。 4)小脑镰: (2)蛛网膜、软脑膜与脑池系统: 蛛网膜与硬脑膜间的潜在间隙为硬膜下间隙。蛛网膜与软脑膜间的间隙称蛛网膜下腔,内含脑脊液,在颅底等处扩大称为脑池。 小脑延髓池---最大;鞍上池——呈六角形;桥池---基底动脉,环池---大脑后动脉、基底静脉及滑车神经,四叠体池---大脑大静脉池,视交叉池---视交叉。 3、大脑半球:图3

脑实质:皮质CT值+32-40Hu;髓质CT值+28- 32Hu。 额叶---后方中央沟与顶叶分界、外侧裂与颞叶分界; 颞叶---顶枕裂与枕前切迹(枕极前4cm)的连线前方、外侧裂池下方;顶叶---前界中央沟,后为顶枕沟; 枕叶---顶枕沟至枕前切迹间虚线的后方。 岛叶---位于大脑外侧裂池底部 4、间脑:连接大脑半球和中脑,包括丘脑、丘脑下部、丘脑底部和丘脑上部。 5、小脑: 6、脑干:中脑、桥脑和延髓。 7、脑室系统与脑脊液循环 (1)脑室:1)侧脑室:大脑半球内下方的狭长腔隙,内含脑脊液,分为额角、颞角、体部、三角区和后角。双侧脑室体部间透明隔存在潜在间隙,若此间隙扩大,脑脊液进入,称为透明隔间隙(第五脑室,若合并胼胝体后部和穹窿之间的海马闭合不全,称为第六脑室(又称Vergae腔)。2)第三脑室:侧脑室下方,间脑之间的狭窄间隙;上方借室间孔与侧脑室相通,下方与中脑导水管相连,前下方有视隐窝和漏斗隐窝,前部有中间块,后方有松果体上陷窝和松果体隐窝。3)中脑导水管:连接3-4脑室间管道,长约15mm,宽1-2mm,其背侧为四迭体,腹侧为中脑。4)第四脑室:位于脑干背侧、小脑腹侧。上通导水管、下通脊髓中央管,两侧经侧孔通蛛网膜下腔。4)脑脊液循环

脑池解剖版

脑池解剖版 集团标准化工作小组 [Q8QX9QT-X8QQB8Q8-NQ8QJ8-M8QMN]

脑池解剖[整理版] 脑池解剖.txt让人想念而死,是谋杀的至高境界,就连法医也鉴定不出死因。。。。。。脑池断层影像解剖 一、大脑纵裂池 大脑纵裂池位于两侧大脑半球之间的大脑纵裂内,被大脑镰分隔为左、右两部。池的底部绕于胼胝体周围,称胼胝体周池,向前下连于终板池,向后下续于大脑大静脉池。大脑纵裂池在胼胝体以上层面所见为大脑纵裂池全长,在胼胝体及其以下层面所见为前、后两段,分别位于胼胝体横断层面的前方和后方。 二、大脑外侧窝池 大脑外侧窝池位于大脑外侧沟内,周围是额叶、顶叶、颞叶和岛叶。此池在横断面上的典型表现是横置的“Y”字形,主干伸入到岛叶表面即分为前、后两支,前支短,后支长。大脑外侧窝池内有大脑中动脉及其分支和大脑中浅静脉通过。该池在青年人不明显,但在老年人常较清晰,脑萎缩者则明显增宽。 三、环池 环池分本部和翼部。本部环绕中脑的大脑脚外侧面,向前连于脚间池,向后连于四叠体池;翼部向外延伸至丘脑枕后下方,也称丘脑后池。环池内有大脑后动脉、小脑上动脉、脉络丛前动脉、脉络丛后动脉、基底静脉和滑车神经通过。 四、脑桥小脑角池 脑桥小脑角池位于脑桥、延髓与小脑交界处。前外侧界是颞骨岩部的内侧面,后界是小脑中脚和小脑半球,内侧界是脑桥基底部下部和延髓上外侧部。该池为桥池向外的延续,也称桥池侧突。第四脑室外侧孔开口于该池,池内有面神经和前庭蜗神经通过。蜗神经瘤时,可使此池出现肿块影并伴有内耳门和内耳道的扩大或变形等。 五、帆间池

帆间池也称中间帆腔(图6-26),或称第三脑室上池,或第三脑室脉络组织池。位于第三脑室顶的上方,穹隆体和穹隆连合的下方,为一尖向前的三角区。两前外侧界为穹隆的内侧缘,后界为胼胝体压部的下方。此池向后经胼胝体下方通大脑大静脉池。因该池较小,正常情况下不全显影,只有当扩大时才显影。 六、大脑大静脉池 大脑大静脉池位于胼胝体压部的后下方,四叠体和松果体的上方。该池向前上通帆间池,向后下通四叠体池。该池内前部有松果体,后部有大脑大静脉。松果体易显影,是该池的重要标志,如钙化时更明显。 七、四叠体池 四叠体池位于中脑四叠体后面与小脑上蚓前缘之间,向前外通环池,向上通大脑大静脉池。四叠体池和环池均位于小脑幕切迹内,幕上、下区的病变可经这些这池延伸,小脑幕切迹疝可致这些脑池变窄或消失。 八、小脑延髓池 小脑延髓池)又名枕大池,是最大的脑池。位于颅后窝,在矢状位上显示明显。其上界为小脑半球后部的下面,前界为延髓背侧面,后界为枕鳞下部的前方,被矢状位的小脑镰分为左、右两部。该池向前通第四脑室,向下通脊髓的蛛网膜下隙。池内有小脑下后动脉通过。在CT图像上,该池为位于小脑扁桃体与枕内隆凸之间的三角形低密度影,池的两侧为小脑半球的后下部。 九、终板池 终板池位于终板的前方,胼胝体嘴的后方,为一纵形的狭长裂隙,向后下通交叉池。 十、交叉池 交叉池位于视交叉周围,前界是颈内动脉,前方有大脑前动脉和前交通动脉,池内有视交叉。 十一、脚间池 脚间池也称基底池,其前界是视交叉,后界是脚间窝及大脑脚的内面,两侧界是大脑的颞极。池内有动眼神经和大脑后动脉的水平段。

人体断层解剖学期终考试总复习题1

. 人体断层影像解剖学期终考试总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眦耳线 2.连合间线 3.半卵圆中心 4.内囊 5.蛛网膜下池 6.大脑动脉环 7.咽旁间隙 8.肺段 9.纵膈 10.胸膜隐窝 11.主动脉肺动脉窗 12.Glisson系统 13.第二肝门 14.肝段 15.门腔间隙 16.腹膜后间隙 17.肾上腺三角 18.膀胱精囊角 19.前列腺峡 20.椎间管 21.侧隐窝 . . 22.钩突关节 23.骨纤维管 24.翼状襞 25.髌上囊 二.填空题 1.成对的脑池包括--------,----------,----------和------------。 2.大脑半球分五叶即---------,------------,----------,---------和-----------------。 3.四角形鞍上池的四个角分别为-----------,-------------,-----------和-----------------。 4.基底核包括----------,-------------,---------------和----------。 5.脑室系统包括-------------,----------------,--------------以及连通脑室的-----------和------------等 6.颈内动脉依据行程分为-------------,-----------,------------和------------五段。 7.椎动脉起自----------依其行程分为-----------,-----------,---------,---------和----------段,至-----------合成----------基底动脉,椎动脉较大的分支是----------------。 8.大脑中动脉的中央支即-------------动脉,分布于基底核区的--------------,---------和————。易破裂出血,故名----------------动脉。 9.海绵窦位于--------------两侧,内有------------------和---------------通过,窦的外侧壁上有 --------------------,---------------,-----------和-----------通过。

影像本科《断层解剖学》实验教学大纲分析

医学影像技术专业《系统解剖学实验》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中文名称: 断层解剖学 课程代码:[1071131155] 学分与学时:1学分,总学时为32学时 课程性质:必修 授课对象:影像技术本科专业 二、实验教学目的与基本要求 人体断面解剖学是用断层的方法研究和表达人体正常器官结构的形态、位置、相互关系及其基本功能的科学,它是独立于系统解剖学和局部解剖学之外,随着CT、MRI和B超等医学影像诊断技术的发展而产生的一门新兴学科,是医学影像学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其任务是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人体主要结构在连续断层中的形态、位置及其变化规律,为疾病的现代影像学诊治打下坚实的基础。 断层解剖学是在系统解剖学、局部解剖学和医学影像学的基础上,对照学习连续断层标本与CT、MRI图像,掌握人体主要结构在连续断层中的形态与位置变化规律,为疾病的现代影像学诊断奠定基础理论知识。 三、实验内容与课时分配 课程内容与学时分配表

四、课程教学内容与基本要求 以掌握本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重点。教学以精讲多练、学生观察断层标本为主,辅以局解标本、模型、绘制断层结构图、组织讨论和作业等多种形式,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达到理解基本理论,加深巩固基本知识和掌握基本技能的目的。 实验一头部(一) 【目的要求】 1.掌握颅脑(颅骨、脑主要沟回、基底核区、脑室、脑池、蝶鞍区)的连续横断层解剖及其CT、MRI图像。 2.熟悉脑表面主要沟回和脑内部基底核区、连合纤维、脑室、脑池的位置及形态;脑血供特点及脑血管的来源、分支、行径和分布。 3.了解颌面部(眶、颞骨、鼻、鼻旁窦、咽、颅底、唾液腺、筋膜及筋膜间隙)的连续横断层解剖及其CT、MRI图像。 【实验类型】验证性 【实验时数】4学时 【实验仪器设备及耗材】 观片灯,多媒体设备、颅骨标本若干、脑标本若干。 【实验内容】 1.脑表面主要沟回和脑内部基底核区、连合纤维、脑室、脑池的位

医学影像2000级《断层解剖学》期终试题b卷

医学影像2000级《断层解剖学》期终试题b卷《断层解剖学》考试样卷学号姓名班组成绩一人体断层切片幻灯片断面识别及断面分析问答题每空1分共35分 12号片1、 4、 8、 9、 10、 28 号片6、 8、 9、 23、 24、分析问答 1断面名称 2内囊位置 3最外囊位置 4第三脑室位置 5断面所见脑池 395号片 1、 2、 5、 6、 10、 4101号片1、 2、 3、4、 16、 5 178号片6、 10、 12、 15、 16、分析问答 1断面名称 2出现肝段3左叶间裂的标志识别 4背裂的标志识别 5正中裂的标志识别二单选题每题1分共10分 1通过脑桥小脑角池的神经是 A展神经和面神经 B面神经和前庭蜗神经C三叉神经和前庭蜗神经 D前庭蜗神经和舌咽神经 2Reid基线为 A眶上缘中点至外耳道中点的连线 B外眦与外耳道中点的连线 C外耳道中点至眶下缘的连线 D颧弓中点至外耳道中点的连线 3颈内动脉造影时在侧位片上“虹吸部”的组成是由AC1和C2段 BC2和C3段 CC2、C3和C4段 DC3、C4和C5段 4脑的血液供应 A椎动脉造影V1段穿上六个颈椎横突孔 B分布于小脑的动脉均来自基动脉发出的分支C以小脑幕为界幕上结构接受颈内动脉系血供幕下结构接受基底动脉系血供 D脑的血供与颅骨和硬脑膜的 脑胼胝体以下横断层面大脑镰呈 A前后连续呈一直线B“M”型 C血供彼此无关 5 前后两段D“V”型或“Y”型 6在脑的横断层面辨认内囊后肢的位置在 A尾状核头与背侧丘脑之间 B豆状核与尾状核头之间 C豆状核与背侧丘脑之间 D豆状核与尾状核尾之间 7胸部肺门横断层面 A右肺动脉高于左肺动脉 B在肺内肺动脉、肺静脉与支气管伴行 C右肺上叶支气管高于左肺上叶支气管 D可见主动脉及其三大分

断层解剖学历年考题

07影像 名解: 腮腺床腕管鞍上池网膜囊上隐窝第二肝门胃床半卵圆中心UTAC 问答: 1.甲状腺的位置,毗邻。 2.主动脉肺动脉窗的内容 3.腰神经通道境界组成意义 4肝在横断面的上的分支分段。 5.中央沟判断的7个方法。 08影像 名解: 肝左中间裂肝正中裂踝管帆间池AC-PC线 问答: 1.简述膈下间隙的分区 2 .腕管的组成及其走行。 3.横断面上如何区分肝静脉和肝门静脉。 4.胸骨角平面有哪些重要标志性意义。 5.什么是气管前间隙。 09影像 1.经胼胝体压部断面 2.经小脑齿状突第四脑室断面 3.经下颌头断面 4.经会咽软骨断面 5.经胸骨角断面 6.经又右肺底断支气管分叉处(大概) 7.经胆囊体断面 8.经股骨头上份断面(大概膀胱中偏下层面) (8张片每张顺序播放4分钟,最后每张片再倒序播放一分钟,共40分钟。 专业基础课,平时下功夫!!因为老师可以选择的片是在是不少,尽量理解掌握!) 名词解释 第五脑室半卵圆中心鞍上池CT纵膈间隙肺段第二肝门网膜囊上隐窝UTAC 问答 1.咽旁间隙的构成境界内容 2.辨认中央沟的7个方法 3.主动脉肺动脉窗的构成境界和内容 4.门腔间隙的构成境界和内容 5.肝叶肝段在横断面上的分叶分段 10影像 1、经前连合的横断面 2、经下颌头的横断面 3、经会厌层面 4、经肺动脉杈的横断面 5、经肺门和肺基底段的横断面 6、经门静脉矢状部的横断面 7、经胃胆囊幽门横断面 8、经股骨和大转子的横断面 名解:鞍上池、第二肝门、网膜囊上隐窝、半卵圆中心、肺段、血管前间隙 问答:

1、如何判定中央沟? 2、咽旁间隙境界内容? 3、主肺动脉窗的境界内容? 4、肝门静脉矢状部出现的意义? 5、门腔间隙的组成和主要通过的部位? 11影像 图(8张*10空,每空0.5) 1、经胼胝体压部断面 2、经下颌头断面 3、经肺动脉杈的横断面 4、经二尖瓣、三尖瓣的层面 5、经胆囊的断面 6、经胆囊颈层面 7、经股骨和大转子的横断面 8、经子宫体的断面 名解(6*3) 1、第5脑室 2、半卵圆中心 3、网膜囊上隐窝 4、椎间盘 5、咽旁间隙 6、肺根 问答 1、如何判定中央沟?(7分) 2、鞍上池的境界与内容(7分) 3、主动脉肺动脉窗的构成境界和内容(8分) 4、肝叶肝段在横断面上的分叶分段(10分) 5、胸骨角平面有哪些重要标志性意义(10分) 基本上每年都是这些题目,一般最多名解一道不在历年考题里面,大题也可能会有一道不在历年考题里面,考完老师也跟我们说就年年都是这些题目,连研究生那边考试的也是这些题目,所以名解问答不用担心太多~老师的PPT很重要,里面涉及到的内容可以去准备下。专业基础课,平时一定得好好念,这是以后混饭吃的资本~

脑池断层影像解剖

大脑髓突及脑回横断面表盘定位的影像解剖学研究 结果 通过脑横断层标本与其相应的CT图像对照观察,确认并命名CT图像中自大脑髓质发出的诸髓突,再据髓突反向追踪相应的脑回,从而实现在CT图像上对大脑髓质的髓型对脑回的定位。在此基础上按规定套用表盘,用表盘的时针方向描述髓突并定位脑回。选取典型层面的CT图像,将借助表盘定位脑回的观察结 果简述如下。 平大脑顶部层面(图1) 大脑顶部层面的特点是大脑髓质尚未出现,所见到的条索状低密度影都是脑沟。由于该层面脑沟清晰而髓质又未出现,故该层面采用脑沟定位脑回。在大脑半球中部相当于2点位处有呈内外方向的较长低密度影为中央沟,其前、后分别有与其平行的中央前、后沟,三沟间密度略高的皮质影分别为中央前、后回(1点位和3点位)。中央前沟以前是额上回(11~12点位),中央后沟以后相当于4~7点位处的不整形沟回都属顶上小叶。半球内侧相当于8~11点位处为中 央旁小叶。 平半卵圆中心上部层面(图2) 大脑半球中央的髓质增多成半卵圆中心。自半卵圆中心中段向外发出两支平行的髓突为中央前、后回髓突,其中中央前回髓突方向在2点位;中央后回髓突方向在3点位。向内发出的扣带回髓突在8~11点位。自前段向前内发出的髓突(11~12点位)是额上回髓突,向前外发出的髓突(12~1点位)属额中回髓突,向外发出的髓突(1~2点位)属额下回髓突。自后段向后外发出顶上小叶髓突

(3~5点位),自后段向后发出的大髓突干(5~6点位)是楔叶髓突,向后内 的分支为楔前回髓突(6~7点位)。 平帆间池层面(图3) 两侧丘脑之间的三角形低密度区为帆间池。帆间池层面由于许多新结构出现而将半卵圆中心髓质分隔成额叶髓质、顶枕叶髓质、内囊、外囊和最外囊等。其中额叶髓质是半卵圆中心前端向下的延续,顶枕叶髓质是半卵圆中心后端的向下延续。由额叶髓质向前内发出的髓突(11~12点位)为额上回髓突,向前外发出的髓突(1~2点位)为额中回髓突,向外发出的髓突(2~3点位)为额下回髓突。另外,在胼胝体膝前方(9~10点位)自额叶髓质还向内发出扣带回前部髓突。由顶枕叶髓质向前外(1~

断层影像解剖学

断层影像解剖学 断层影像解剖学(human sectional anatomy)是用断层方法研究和表达人体正常形态结构及其基本功能的科学。与系统解剖学和局部解剖学相比,断层影像解剖学有以下特点:①能在保持机体结构于原位的状态下,准确地显示其断面形态变化及位置关系;②可通过追踪连续断层或借助计算机进行结构的三维重建和定量分析;③密切结合影像诊断学和介入放射学,是断层影像技术对疾病作出诊断并进行介入性治疗的形态学基础。 发展历史 断层解剖作为一种研究方法早在16世纪初就被用于人体解 剖的研究。当时,意大利画家Leonardo da Vinci(达·芬奇)绘制了男、女躯干部的正中矢状断面图;现代解剖学的奠基人Vesalé研究了脑的横断层解剖。17世纪,一些学者分别展示了脑、眼和生殖器等的断面。18世纪,Haller、S.Soemmering和Vicq d’Azgr绘制了脑的各种断面图;Camper镌印了盆部的纵断面图;Scarpa则用盆部的断面来表达取石手术途径。16~18世纪,阻碍断层解剖发展的重要原因是缺乏使尸体变硬以维持结构于原位的方法。从19世纪至20世纪上半叶,是人体断层解剖学发展的重

要时期,一是完善了断层解剖方法,再一个是出版了许多具有重要价值的人体断层解剖学图谱。 荷兰解剖学家Riemer(1818)率先使用冰冻法制备断层标本 并出版了图谱。Gerota(1895)将5%的福尔马林溶液灌注尸体再冰冻切片,从而完善了冰冻切片法。目前,仍沿用这个原则制备人体断层标本。Huschke(1844)利用18个月的女孩尸体发表了10 幅颈、胸、腹、盆的横断面图,这些精美而有用的断面令他兴奋不已。伟大的俄国解剖学家和外科医生Pirogoff于1852年至1859年间以天然冰冻法制备断层标本,出版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断层解剖学著作。这部巨著包括五卷:一卷八开本的描述资料共796页和四卷包括213幅断面图的特大对折本,其断面含有头部横断面、胸部横、矢状断面、男女腹部的横、矢、冠状断面和四肢的横断面。法国人Gendre(1858)用石膏包埋尸体,制备了含有25个断面、自然大小的全身各部的横、矢和斜状断层解剖学图谱,每个断面伴有简要的文字说明。德国人Braune(1872)完成了人体各部三种基本断面的解剖学图谱,并仔细描述了器官的毗邻和评述了前人的工作。他的著作再版两次,并被译成英文。Henke在读到其第二版时便注意到了通过断面来进行结构重建的问题,他重建了心脏并将其轮廓投影至胸壁。Rudinger(1873)、 Dwight(1881)和Symington(1887)分别研究了儿童的断层解剖。Dalton(1885)出版了三卷脑断层解剖学图谱,横、矢、冠状断面各1卷,图片由离体脑断层标本黑白照片与相应线条图组成,文

脑池的正常解剖

脑池的正常解剖 蛛网膜下腔在脑的沟、裂等处扩大,形成蛛网膜下池,亦称脑池。其形状大小的变化在影像学上有重要意义。脑池间没有明显界限,彼此交通,个体差异较大,所以数目不定,命名不一。 重要的脑池有: 1. 小脑延髓池(枕大池):最大的脑池,位于颅后窝后下部,小脑和枕骨大孔上方的延髓之间,被小脑镰分为左右两部分,向前通第四脑室,向下和脊髓的蛛网膜下腔交通。 2. 桥池(桥前池):脑桥腹侧面和枕骨斜坡之间,扁而宽阔,其内有基底动脉,桥池向上通脚间池,向后通小脑延髓池。 3. 脑桥小脑三角池:其前外侧为颞骨岩部内侧面,后界为小脑中脑脚和小脑半球,内侧界为脑基底部下部和延髓上外侧部,池内有面神经、前庭蜗神经、迷路动脉走行。 4. 脚间池(基底池):位于两中脑大脑脚之间的脚间窝处,池内有动眼神经和大脑动脉环后部。 5. 环池:包绕中脑大脑脚的外侧面。 6. 四叠体池:位于中脑四叠体(分上丘、下丘各一对)背面、下丘后方及两侧,小脑蚓上部前缘之间。 7. 交叉池:位于视交叉周围,池内有视交叉。 8. 鞍上池:是影像学名词,位于蝶鞍上方,由解剖学中的交叉池、脚间池、桥前池前部构成。鞍上池前界为额叶直回,后界为脚间窝或脑桥基底部,两侧界为海马旁回钩,池内有视交叉、垂体柄、乳头体、大脑动脉

环(颈内动脉、大脑中动脉、后交通动脉)等,因体位不同,可呈五角形、六角形、四角形等。 9. 大脑大静脉池:位于胼胝体压部后下方,池内有大脑大静脉走行。 10.大脑外侧裂池:为额叶、顶叶、颞叶与岛叶之间的大脑外侧沟处的蛛网膜下池,内有大脑中动脉及其分支,年轻人可以不明显,老年人常较清晰,脑萎缩者明显增宽。 11.小脑上池:位于小脑幕下方与小脑之间的蛛网膜下池。形态宽扁,矢状面显示较佳。 12.小脑池(小脑溪):位于两侧小脑扁桃体之间的蛛网膜下池部分,其前部经第四脑室后正中孔通第四脑室,后连枕大池。 磁共振室:张广才 2013.12.03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