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套用公式计算型

套用公式计算型

套用公式计算型
套用公式计算型

1. 编写函数fun,它的功能是:利用以下所示的简单迭代方法求方程cos(x)-x=0的一个实根。

Xn+1=cos(Xn)

迭代步骤如下:

(1)取x1初值为0.0;

(2)x0=x1,把x1的值赋给x0;

(3)x1=cos(x0),求出一个新的x1;

(4)若x0-x1的绝对值小于0.000001,则执行步骤(5),否则执行步骤(2);

(5)所求x1就是方程cos(x)-x=0的一个实根,作为函数值返回。

程序将输出结果Root=0.739085。

填空

(1) N (2) m (3) m 改错

(1) while ((high >= 2) && (n < 10)) (2) yes=0; break;

float x0,x1=0;

do { x0=x1; x1=cos(x0);

}while( fabs(x0-x1)>1e-006);

return x1;

2. 请编写函数fun,它的功能是计算下列级数和,和值由函数值返回。

例如,当n=10,x=0.3

时,函数值为1.349859。 S=1+x+

!22x +!33

x +……+!n x n 填空

(1) 0 (2) j (3) tp 改错 (1) double fun(int n)

(2) return sum;

float p=1; long q=1; double t,s=1.0;

for( i=1; i<=n; i++) { p*=x; q*=i; t=p/q; s+=t; }

return s;

3.编写函数fun,函数的功能是:根据以下公式计算s,计算结果作为函数值返回;n通过形参传入。

s=1+1/(1+2)+1/(1+2+3)+.......+1/(1+2+3+4+......+n),例如:若n的值为11时,函数的值为1.833333。

填空(1) '\0' (2) 0 (3) c

改错(1) double sum = 0.0;

(2) sum /= c;

int i,sum=1; float s=1;

for(i=2;i<=n;i++) { sum=sum+i; s=s+1.0/sum;}

return s;

4.编写函数fun,它的功能是:根据以下公式求P的值,结果由函数值带回。m与n为两个正整数且要求m>n。p=m!/n!(m-n)!。例如:m=12,n=8时,运行结果为495.000000。

填空(1) *s (2) s++ (3) n

改错(1) int j, c=0;double xa=0.0;

(2) if (x[j] >= xa)

int i,j,k; long int t=1,s=1,p=1; float q;

for(i=1;i<=m;i++) t*=i;

for(j=1;j<=n;j++) s*=j;

for(k=1;k<=m-n;k++) p*=k;

q=(float)t/s/p; return q;}

5.请编写函数fun,它的功能是计算:s=(ln(1)+ln(2)+1n(3)+…+ln(m))0.5 s作为函数值返回。

在C语言中可调用log(n)函数求ln(n)。log函数的引用说明是:double log(double x)。

例如,若m的值为20,则fun函数值为6.506583。

填空(1) 0 (2) j-- (3) j

改错(1) double f( double x)

(2) return s;

double i;double r,s; double log(double i);

for(i=1;i<=m;i++) {r=r+log(i);}

return (sqrt(r));

Sn=1+1/1!+1/2!+1/3!+1/4!+…+1/n!

例如,若主函数从键盘给n输入15,则输出为s=2.718282。注意:n的值要求大于1但不大于100。

填空 f = 1.0;

t *= (-1)*x/n;

f += t;

改错for(i=1; i<=3; i++)

if((k>=1&&k<=6)&&(i!=0&&j!=0)||k==0)

double t,sn=1.0; int i,j;

for(i=1;i

{ t=1.0; for(j=1;j<=i;j++) t*=j; sn+=1.0/t;}

return sn;

7.请编写函数fun,其功能是:计算并输出

S=1+(1+2^0.5)+(1+2^0.5+3^0.5)+……+(1+2^0.5+3^0.5+……+n^0.5)

例如,若主函数从键盘给n输入20后,则输出为s=534.188884。

填空t = (a>b) ? (b>c? b :(a>c?c:a)) : ((a>c)?a : ((b>c)?c:b));

改错c=c+32;

c=c+5;

int i; double s=0.0,s1=0.0;

for(i=1;i<=n; i++)

{s1=s1+pow(i,0.5); s=s+s1; }

return s;

Sn=(1-1/2)+(1/3-1/4)+...+(1/(2n-1)1/2n)

例如,若主函数从键盘给n输入8后,则输出为S=0.662872。

填空for (j=a[i]*2; j<=n; j+= a[i])

while (a[i]== 0)

if (a[i]!= 0)

改错sum=0;j=0;

if(sum%4==2)

int i; double sum=0.0;

if (n>1&&n<=100)

{for(i=1;i<=n;i++)

sum+=1.0/(2*i-1)-1.0/(2*i);

9.编写函数fun,它的功能是:计算并输出下列级数和:S=1/1*2+1/2*3+...+1/n(n+1)

例如,当n=10时,函数值为0.909091。

填空(1) *s (2) 1 (3) k[n]

改错(1) double fun( int k )

(2) return s;

int i; double s=0.0;

for(i=1;i<=n;i++) s= s+1.0/(i*(i+1));

return s;

10.请编写函数fun,其功能是:计算并输出下列多项式值:

s=1+1/(1*2)+1/(1*2*3)+..1/(1*2+3 (50)

输入50后,则输出为S=1.718282。

填空switch(n%10)

case 1: c1++;break;

case 2: c2++;break;

改错if(t==0)

*zero=count;

int i; double s=0.0,s1=0.0;

for(i=1;i<=n;i++)

{ s1=s1*i; s=s+1.0/s1; }

return s;

11.请编写函数fun,其功能是:计算并输出当x<0.97时下列多项式的值,直到|Sn-S(n-1)|<0.000001为止。

Sn=1+0.5x+0.5(0.5-1)/2!x(2)+...+0.5(0.5-1)(0.5-2).....(0.5-n+1)/n!x(n)

例如,若主函数从键盘给x输入0.21后,则输出为s=1.100000。

填空t = x;

t *= (-1.0)*x/n;

while (fabs(t) >= 1e-6);

改错for(i=1; i<=y; i++)

t=t%1000;

double s1=1.0,p=1.0,sum=0.0,s0,t=1.0; int n=1;

do {s0=s1; sum+=s0; t*=n; p*=(0.5-n+1)*x;

s1=p/t;n++;}while(fabs(s1-s0)>1e-6);

return sum;

12.请编写一个函数fun,它的功能是:根据以下公式求π的值(要求满足精度0.0005,即某项小于

0.0005时停止迭代):

X/2=1+1/3+1×2/3×5+1×2×3/3×5×7+1×2×3×4/3×5×7×9+...+1×2×3×...×n/3×5×7×(2n+1)

程序运行后,如果输入精度0.0005,则程序输出为3.14…。

填空(1) 0 (2) n (3) (t*t)

改错(1) for(i = 0; str[i]; i++)

(2) if(substr[k+1]=='\0')

double s; float n,t,pi;

t=1;pi=0;n=1.0;s=1.0;

while((fabs(s))>=eps)

{pi+=s; t=n/(2*n+1); s*=t; n++;}

pi=pi*2; return pi;

el表格公式大全

Excel 表格公式大全 1.查找重复内容:=IF(COUNTIF(A:A,A2)>1,"重复","")。 2.用出生年月计算周岁年龄=TRUNC((DAYS360(H6,"2009/8/30",FALSE))/360,0) 用出生年月计算虚岁年龄=DATEDIF(A1,TODAY(),"y") 3.从输入的18位身份证号的出生年月计算公式: =CONCATENATE(MID(E2,7,4),"-",MID(E2,11,2),"-",MID(E2,13,2))。 4.从输入的身份证号码内让系统自动提取性别,可以输入以下公式: =IF(LEN(C2)=15,IF(MOD(MID(C2,15,1),2)=1,"男","女 "),IF(MOD(MID(C2,17,1),2)=1,"男","女"))公式内的“C2”代表的是输入身份证号码的单元格。 1、求和:?=SUM(K2:K56)?——对K2到K56这一区域进行求和; 2、平均数:=AVERAGE(K2:K56)?——对K2?K56这一区域求平均数; 3、排名:?=RANK(K2,K$2:K$56)?——对55名学生的成绩进行排名; 4、等级:?=IF(K2>=85,"优",IF(K2>=74,"良",IF(K2>=60,"及格","不及格"))) 5、学期总评:?=K2*0.3+M2*0.3+N2*0.4?——假设K列、M列和N列分别存放着学生的“平时总评”、“期中”、“期末”三项成绩; 6、最高分:?=MAX(K2:K56)?——求K2到K56区域(55名学生)的最高分; 7、最低分:?=MIN(K2:K56)?——求K2到K56区域(55名学生)的最低分;

电芯正负极的容量匹配设计是个难题,讲明白可不是件容易的事

电芯正负极的容量匹配设计是个难题,讲明白可不是件容易的事 锂电前沿原创作品:网上已有较多的N/P的文章,内容非常不错,也非常有深度。比如:锂圈人的《锂电池设计的N/P比》(见文末延伸阅读)的文章和锂想生活的《Overhang设计对锂电池性能的影响》(见文末延伸阅读)的文章。但是,从业新手普遍对文章中提到的传统石墨负极锂离子电池的N/P设计的实例运用和钛酸锂负极锂电池的N/P比两个问题感到迷茫。本文着重讲述这两个问题,当然由于水平所限,讲述不足的地方,请大牛多多指教。 正文:在设计锂电池时,正确计算正负极容量合理的配比系数非常重要。对于传统石墨负极锂离子电池,电池充放电循环失效短板主要在于负极侧发生析锂、死区等,因此通常采用负极过量的方案。在这种情况下,电池的容量是由正极容量限制,负极容量/正极容量比大于1.0(即N/P 比>1.0)。如果正极过量,在充电时,正极中出来的多余的锂离子无法进入负极,会在负极表面形成锂的沉积以致生成枝晶,使电池循环性能变差,也会造成电池内部短路,引发电池安全问题。因此一般石墨负极锂电池中负极都会略多于正极,但也不能过量太多,过量太多会消耗正极中的锂;另外也会造成负极浪费,降低电池能量密度,提高电池成本。

对于钛酸锂负极电池,由于LTO负极结构较稳定,具有高的电压平台,循环性能优异且不会发生析锂现象,循环失效原因主要发在正极端,电池体系设计可取的方案是采用正极过量,负极限容(N/P 比<1.0),这样可以缓解当电池接近或处于完全充电状态时在高电位区域正极电位较高导致电解质分解。 图1、石墨负极不足和负极过量时电池性能趋势图 传统石墨负极锂离子电池 N/P比的计算实例 N/P比(Negative/Positive)是指负极容量和正极容量的比值,其实也有另外一种说法叫CB(cell Balance)。 一般情况下,电池中的正负极配比主要由以下因素决定: ①正负极材料的首次效率:要考虑所有存在反应的物质,包括导电剂,粘接剂,集流体,隔膜,电解液。 ②设备的涂布精度:现在理想的涂布精度可以做到100%,如果涂布精度差,要加以考虑。 ③正负极循环的衰减速率:如果正极衰减快,那么N/P比设计低些,让正极处于浅充放状态,反之如果负极衰减快,那么N/P比高些,让负极处于浅充放状态 ④电池所要达到的倍率性能。

介电常数

液体与固体介电常数的测量 实验目的: 运用比较法粗测固体电介质的介电常数,谐振法测量固体与液体的介电常数(以及液体的磁导率),学习其测量方法及其物理意义,练习示波器的使用。 实验原理: 介质材料的介电常数一般采用相对介电常数εr 来表示,通常采用测量样品的电容量,经过计算求出εr ,它们满足如下关系: S Cd r 00εεεε== 式中ε为绝对介电常数,ε0为真空介电常数,m F /10 85.812 0-?=ε,S 为样品的有效面积,d 为样品的厚度,C 为被测样品的电容量,通常取频率为1 kHz 时的电容量C 。 比较法: 比较法的电路图如下图所示。此时电路测量精度与标准电容箱的精度密切相关。实际测量时,取R=1000欧姆,我们用双踪示波器观察,调节电容箱和电阻箱的值,使两个信号相位相同, 电压相同,此时标准电容箱的容值即为待测电容的容值。 图一:比较法电路图

谐振法: 1、交流谐振电路: 在由电容和电感组成的LC 电路中,若给电容器充电,就可在电路中产生简谐形式的自由振荡。若电路中存在交变信号源,不断地给电路补充能量,使振荡得以持续进行,形成受迫振动,则回路中将出现一种新的现象——交流谐振现象。RLC 串联谐振电路如下图所示 : 图二:RLC 串联谐振电路 其中电源和电阻两端接双踪示波器。 RLC 串联电路中电压矢量如图三所示。 图三:电阻R 、电容C 和电感L 的电压矢量图 电路总阻抗:Z == L V →-R V →

回路电流:V I Z == 电流与信号源电压之间的位相差:1arctan i L C R ωω???- ?=- ? ??? 在以上三个式子中,信号源角频率 2f ωπ=,容抗1 C Z C ω= ,感抗L Z L ω=。?i <0,表示电流位相落后于信号源电压位相;?i >0,则表示电流位相超前。各参数随ω变化的趋势如右图所示。 ω很小时,电路总阻抗Z → ?i →π/2,电流的位相超前于信号源电压位相,整个电路呈容性。ω很大时,电路总阻抗Z →, ?i →- π/2 ,电流位相滞后于信号源电压位相,整个电路呈感性。当容抗等于感抗时,容抗感抗互相抵消,电路总阻抗Z=R,为最小值,而此时回路电流则成为最大值I max = V i /R ,位相差?i =0,整个电路呈阻性,这个现象即为谐振现象。发生谐振时的频率f 0称为谐振频率,此时的角频率ω0即为谐振角频率,它们之间的关系为: 0002f ωωωπ== == 找到RLC 串联电路的谐振频率,如果已知L 的值, 就可以得出C 的大小。

excel表格计算开方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excel表格计算开方 篇一:excel常用的函数计算公式大全(一看就会) excel的常用计算公式大全(一看就会) 一、单组数据加减乘除运算: ①单组数据求加和公式:=(a1+b1) 举例:单元格a1:b1区域依次输入了数据10和5,计算:在c1中输入=a1+b1 后点击键盘“enter(确定)”键后,该单元格就自动显示10与5的和15。②单组数据求减差公式:=(a1-b1)举例:在c1中输入=a1-b1即求10与5的差值5,电脑操作方法同上;③单组数据求乘法公式:=(a1*b1)举例:在c1中输入=a1*b1即求10与5的积值50,电脑操作方法同上;④单组数据求乘法公式:=(a1/b1)举例:在c1中输入=a1/b1即求10与5的商值2,电脑操作方法同上;⑤其它应用: 在d1中输入=a1^3即求5的立方(三次方); 在e1中输入=b1^(1/3)即求10的立方根 小结:在单元格输入的含等号的运算式,excel中称之

为公式,都是数学里面的基本运算,只不过在计算机上有的运算符号发生了改变——“×”与“*”同、“÷”与“/”同、“^”与“乘方”相同,开方作为乘方的逆运算,把乘方中和指数使用成分数就成了数的开方运算。这些符号是按住电脑键盘“shift”键同时按住键盘第二排相对应的数字符 号即可显示。如果同一列的其它单元格都需利用刚才的公式计算,只需要先用鼠标左键点击一下刚才已做好公式的单元格,将鼠标移至该单元格的右下角,带出现十字符号提示时,开始按住鼠标左键不动一直沿着该单元格依次往下拉到你 需要的某行同一列的单元格下即可,即可完成公司自动复制,自动计算。 二、多组数据加减乘除运算: ①多组数据求加和公式:(常用) 举例说明:=sum(a1:a10),表示同一列纵向从a1到a10的所有数据相加;=sum(a1:j1),表示不同列横向从a1到 j1的所有第一行数据相加;②多组数据求乘积公式:(较常用) 举例说明:=pRoduct(a1:j1)表示不同列从a1到j1 的所有第一行数据相乘;=pRoduct(a1:a10)表示同列从a1到a10的所有的该列数据相乘;③多组数据求相减公式:(很少用) 举例说明:=a1-sum(a2:a10)表示同一列纵向从a1到

计算公式、分组方法(表格)

《统计学原理》主要公式 第四章:统计数据的描述 一、平均数: (一)算术平均数 简单算术平均数: n x x x x n +++= ...2 1 加权算术平均数: ∑∑= + ++ +++= f xf x f f f f x f x f x n n n (2) 1 2 2 1 1 ) (∑∑? =f f x x (二)调和平均数 简单调和平均数: n x x n x h ∑∑= = 111 加权调和平均数:∑∑∑∑ ?==m m x x m m x h 1 1 (三)几何平均数 简单几何平均数:n n n G x x x x x π=??= (21)

加权几何平均数:∑=?? =+++f f n G x x x x x f f f f f f n n π (21) 2121... (四)中位数: 下限公式: d f f s X M m m l e ?-+ = -∑1 2 上限公式: d f f s X M m m u e ?-- = +∑1 2 (五)众数 下限公式: d X M l o ?++ = ??? 2 11 上限公式: d X M u o ?+- = ??? 2 12 (六)平均差 未分组资料: n x x D A ∑-= .. 已分组资料:∑∑-= f f x x D A .. (七)标准差

未分组资料:n x x ∑-= ) (2 σ 已分组资料:∑∑-= f f x x )(2 σ (八)离散系数(或标准差系数) %100?= x V σ σ 第五章抽样与参数估计 一、区间估计(参见教材P111) 二、样本容量确定 1.总体平均数的样本容量确定 (1)重置抽样条件下 )( 2 ? =σZ n (2)不重置抽样条件下 σ σ 2 2 2 22 )1(Z Z N N n +-= ? 2.总体比例的样本容量确定 (1)重置抽样条件下 ? -= 22 )1(P P Z n (2)不重置抽样条件下 ) 1()1()1(2 2 2 P P N P P N n Z Z -+--= ?

Cp与Cpk的计算公式

1、首先我们先说明Pp、Cp两者的定义及公式 Cp(Capability Indies of Process):稳定过程的能力指数,定义为容差宽度除以过程能力,不考虑过程有无偏移,一般表达式为: Cpk, Ca, Cp三者的关系: Cpk = Cp *( 1 -┃Ca┃),Cpk是Ca及Cp两者的中和反应,Ca反应的是位置关系(集中趋势),Cp反应的是散布关系(离散趋势) 4。当选择制程站别用Cpk来作管控时,应以成本做考量的首要因素,还有是其品质特性对后制程的影响度。 5。计算取样数据至少应有20~25组数据,方具有一定代表性。 6。计算Cpk除收集取样数据外,还应知晓该品质特性的规格上下限(USL,LSL),才可顺利计算其值。 7。首先可用Excel的“STDEV”函数自动计算所取样数据的标准差(σ),再计算出规格公差(T),及规格中心值(u)。规格公差=规格上限规格下限;规格中心值=(规格上限+规格下限)/2; 8。依据公式:Ca=(X…-U)/(T/2),计算出制程准确度:Ca值 9。依据公式:Cp =T/6Sigma ,计算出制程精密度:Cp值 10。依据公式:Cpk=Cp*(1-绝对值Ca),计算出制程能力指数:Cpk值 11。Cpk的评级标准:(可据此标准对计算出之制程能力指数做相应对策) A++级Cpk≥2。0 特优可考虑成本的降低 A+级 2。0 >Cpk ≥ 1。67 优应当保持之 A 级 1。67 >Cpk ≥ 1。33 良能力良好,状态稳定,但应尽力提升为A+级 B 级 1。33 >Cpk ≥ 1。0 一般状态一般,制程因素稍有变异即有产生不良 的危险,应利用各种资源及方法将其提升为 A级 C 级 1。0 >Cpk ≥ 0。67 差制程不良较多,必须提升其能力 D 级 0。67 > Cpk 不可接受其能力太差,应考虑重新整改设计制程。 Pp(Performance Indies of Process):过程性能指数,定义为不考虑过程有无偏移时,容差范围除以过程性能,一般表达式为: (该指数仅用来与Cp及Cpk对比,或/和Cp、Cpk一起去度量和确认一段时间内改进的优先次序) CPU:稳定过程的上限能力指数,定义为容差范围上限除以实际过程分布宽度上限,一般表达式为: CPL:稳定过程的下限能力指数,定义为容差范围下限除以实际过程分布宽度下限,一般表达式为: 2、现在我们来阐述Cpk、Ppk的含义 Cpk:这是考虑到过程中心的能力(修正)指数,定义为CPU与CPL的最小值。它等于过程均值与最近的规范界限之间的差除以过程总分布宽度的一半。即: Ppk:这是考虑到过程中心的性能(修正)指数,定义为:或的最小值。即: 其实,公式中的K是定义分布中心μ与公差中心M的偏离度,μ与M的偏离为ε=| M-μ| 3、公式中标准差的不同含义 ①在Cp、Cpk中,计算的是稳定过程的能力,稳定过程中过程变差仅由普通原因引起,公式中的标准差可以通过控制图中的样本平均极差估计得出。

介电常数

实 验 报 告 00系 2007级 姓名 宁盛嵩 日期 2008-11-24 台号 8号台 实验题目:简易介电常数测试仪的设计与制作 88 实验目的: (1)了解多种测量介电常数的方法及其特点和适用范围; (2)掌握替代法,比较法和谐振法测固体电介质介电常数的原理和方法; (3)用自己设计与制作的介电常数测试仪,测量压电陶瓷的介电常数。 实验原理: 介质材料的介电常数一般采用相对介电常数ε r 来表示,通常采用 测量样品的电容量,经过计算求出εr ,它们满足如下关系: S Cd r 00εεεε== (1) 式中ε为绝对介电常数,ε0为真空介电常数,m F /10 85.812 0-?=ε,S 为样品的有效面积,d 为样品的厚度,C 为被测样品的电容量,通常取频率为1kHz 时的电容量C 。 一、替代法 当实验室无专用测量电容的仪器,但有标准可变电容箱或标准可变电容器时,可采用替代法设计一简易的电容测试仪来测量电容。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对仪器的要求不高,由于引线参数可以抵消,故测量精度只取决于标准可变电容箱或标准可变电容器读数的精度。若待测电容与标准可变电容的损耗相差不大,则该方法具有较高的测量精度。 替代法参考电路如图2.2.6-1(a)所示,将待测电容C x (图中R x 是待测电容的介电损耗电阻),限流电阻R 0(取1k Ω)、安培计与信号源组成一简单串联电路。合上开关K 1,调节信号源的频率和电压及限流电阻R 0,使安培计的读数在毫安范围恒定(并保持仪器最高的有效位数),记录读数I x 。将开关K 2打到B 点,让标准电容箱C s 和交流电阻箱R s 替代C x 调节C s 和R s 值,使I s 接近I x 。多次变换开关K 2的位置(A,B 位),反复调节C s 和R s ,使X S I I =。假定C x 上的介电损耗电阻R x

CPK计算公式

CPK 名词解释及方程式组成结构: CPK=CP *(1 - K ) U :设计目标数 设计上、下限: 设计上限: 平均数+ 3σ 设计下限: 平均数- 3σ 控制上、下限:图纸的控制要求尺寸,如 100±0.25 ,则尺寸控制上限为100.25,控制下限为99.75。 X – (AVERAGF): 平均数(每组数据总和的平均值) R :客户所需求的σ倍数 N :数据组内的数据个数 ∑ :求合数 CPK 方程式: * (1 - ) 控制上限 - 控制下限 设计上限 - 设计下限设计最大值+设计最小值 2 - 平均数 (控制上限 - 控制下限)/ 2 测量最大值+平均数 2 K : 方程式: μ – 平均数 (设计上限 - 设计下限)/2 控制上限 - 控制下限 设计上限 - 设计下限 CP : 方程式: (Xi-X -)2∑ N σ :西格玛 方程式: μ: 方程式:

CPK 计算例题 某产品其中一项尺寸控制要求为100mm ±0.25mm ,取10pcs 产品进行测量,数据分别为: 该项尺寸控制上限为100.25mm ,控制下限为99.75。 =(100.21+100.25+100.20+100.19+100.18+100.17+100.16+100.18+100.19+100.23)/10 = 100.196 = = 0.02615339366 ≈ 0.026 CP = (100.25-99.75)/ [ 100.196+3*0.026 – (100.196-3*0.026) ] = 0.5 / 0.156 = 3.20512820512 ≈ 3.205 K = (100.205-100.196) / [ (0.078- (-0.078)/2 ] =0.009/0.078 = 0.115 CPK = 3.025*(1-0.115) =3.025*0.885 = 2.677 σ = 10 (100.196-100.21)2+(100.196-100.25)2+(100.196-100.20)2+(100.196-100.19)2+(100.196-100.18)2+(100.196-100.17)2+(100.196-100.16)2+(100.196-100.18)2+(100.196-100.19)2+(100.196-100.23)2 10 0.00684 μ = (100-25+100.16)/ 2 = 100.205

锂电池公式

1.设计容量 为保证电池设计的可靠性和使用寿命,根据客户需要的最小容量来确定设计容量。 设计容量(mAh)= 要求的最小容量×设计系数(1)设计系数一般取1.03~1.10。 2.极片尺寸设计 根据所要设计电池的尺寸,确定单个极片的长度、宽度。 极片长度Lp: Lp = 电池长度-A-B (2)极片宽度Wp: Wp = 电池宽度-C (3)包尾极片的长度Lp′: Lp′= 2Lp+ T'-1.0 (4)包尾极片的宽度Wp′: Wp′= Wp-0.5 (5)其中: A —系数,取值由电池的厚度T决定,当 (1)T≤3mm时,对于常规电芯A一般取值4.5mm,大电芯一般取值4.8mm;(2)3mm<T≤4mm时,对于常规电芯A一般取值4.8mm,大电芯一般取值5.0mm;(3)4mm<T≤5mm时,对于常规电芯A一般取值5.0mm,大电芯一般取值 5.2~ 6.0mm; (4) 5mm<T≤6mm时,对于常规电芯A一般取值5.2mm, 大电芯一般取值 5.4~ 6.0mm。 B —间隙系数,一般取值范围为3.6~4.0mm; C —取值范围一般为2.5~2.6mm(适用于双折边); T'—电芯的理论叠片厚度,T'的确定见6.1节. 图1.双面极片、单面正极包尾极片示意图 3. 极片数、面密度的确定:

5. 隔膜尺寸的确定 现在使用的隔膜的规格一般为厚度0.020mm、0.022mm的,隔膜的长度Ls、宽度Lt由以下公式确定: Ls = (Wp+0.5)×(2×N+2) (11)Lt = Lp+Ψ(12)其中: Ψ—隔膜宽超出极片的长度,范围为2.0~4.0mm,一般取3.0mm. 6. 包装袋的设计 6.1槽深设计 根据叠片后电芯的厚度T'确定铝塑包装膜的槽深H,为避免铝塑包装膜的二次拉伸,冲槽深度原则上等于叠片后电芯的厚度。 T'= T 正+T 负 +T 隔膜 (13) = h 正×N 正 +2h 单 +h 负 ×N 负 +h 隔膜 ×(N 负 +1)×2(14) H = T'±0.1(15) 注:以上计算针对单冲槽槽深设计,目前只能满足冲槽深度≤4.2mm的,对于4.2~5.0mm槽深的要依据生产上所能达到的实际尺寸。 其中: T 正 —正极片的总厚度; T 负 —负极片的总厚度; T 隔膜 —叠成电芯后隔膜的总厚度,隔膜的厚度一般为0.020/0.022mm; h 正 —正极片(双面)轧片后的厚度; h 单 —正极单面极片轧片后的厚度; h 负 —负极片(双面)轧片后的厚度; N 负 —负极片的数量; h 隔膜 —隔膜的厚度. 6.2 包装袋膜腔长度的确定 膜腔的长度与电芯的长度有以下关系: 膜腔长度 = 电芯长度-A (16)注:参数A的确定参见公式(2).

Excel电子表格计算公式使用方法25条公式技巧

常用电子表格公式 一、利用函数COUNTA统计本班的应考人数(总人数) 因为函数COUNTA可以计算出非空单元格的个数,所以我们在利用此函数时,选取本班学生名字所在单元格区域(B3~B12)作为统计对象,就可计算出本班的应考人数(总人数)。 二、利用COUNT、COUNTBLANK和COUNTIF函数分别统计各科参加考试的人数、统计各科缺考人数、统计各科各分数段的人数 我们在输入成绩时,一般情况下,缺考的人相应的科目的单元格为空就可以了,是0分的都输入0。 1、查找重复内容公式:=IF(COUNTIF(A:A,A2)>1,"重复","")。 2、用出生年月来计算年龄公式:=TRUNC((DAYS360(H6,"2009/8/30",FALSE))/360,0)。 3从输入的18位身份证号的出生年月计算公式: 格式为2012/4/21的=CONCATENATE(MID(E2,7,4),"/",MID(E2,11,2),"/",MID(E2,13,2))。格式为20120421的=CONCATENATE(MID(E4,7,4),MID(E4,11,2),MID(E4,13,2)) 4、从输入的身份证号码内让系统自动提取性别,可以输入以下公式:

=IF(LEN(C2)=15,IF(MOD(MID(C2,15,1),2)=1,"男","女"),IF(MOD(MID(C2,17,1),2)=1,"男","女"))公式内的“C2”代表的是输入身份证号码的单元格。 1、求和: =SUM(K2:K56) ——对K2到K56这一区域进行求和; 2、平均数: =AVERAGE(K2:K56) ——对K2 K56这一区域求平均数; 3、排名: =RANK(K2,K$2:K$56) ——对55名学生的成绩进行排名;或 =RANK(E2,$E$2:$E$5),但遇到同分数时排名不连续。 用下面的几个公式都可以获得中国式排名,还是以上图为例,在单元格中输入公式并向下拖: =SUMPRODUCT((D$2:D$19>D2)*(1/(COUNTIF(D$2:D$19,D$2:D $19))))+1 或下面的几个数组公式,公式输入完毕后按Ctrl+Shift+Enter结束: =SUM(IF(D$2:D$19>D2,1/COUNTIF(D$2:D$19,D$2:D$19)))+1 =SUM(--(FREQUENCY(D$2:D$19,IF(D$2:D$19>=D2,D$2:D$19))>0)) =SUM(--IF(D$2:D$19>=D2,MATCH(D$2:D$19,D$2:D$19,)=ROW( $2:$19)-1)) 4、等级: =IF(K2>=85,"优",IF(K2>=74,"良",IF(K2>=60,"及格","不及格"))) 5、学期总评: =K2*0.3+M2*0.3+N2*0.4 ——假设K列、M列和N列分别存放着学生的“平时总评”、“期中”、“期末”三项成绩; 6、最高分: =MAX(K2:K56) ——求K2到K56区域(55名学生)的最高分; 7、最低分: =MIN(K2:K56) ——求K2到K56区域(55名学生)的最低分;

与电有关的各类计算公式大全

电功率的计算公式 电功率的计算公式,用电压乘以电流,这个公式是电功率的定义式,永远正确,适用于任何情况。 对于纯电阻电路,如电阻丝、灯炮等,可以用“电流的平方乘以电阻”“电压的平方除以电阻”的公式计算,这是由欧姆定律推导出来的。 但对于非纯电阻电路,如电动机等,只能用“电压乘以电流”这一公式,因为对于电动机等,欧姆定律并不适用,也就是说,电压和电流不成正比。这是因为电动机在运转时会产生“反电动势”。 例如,外电压为8伏,电阻为2欧,反电动势为6伏,此时的电流是(8-6)/2=1(安),而不是4安。因此功率是8×1=8(瓦)。 另外说一句焦耳定律,就是电阻发热的那个公式,发热功率为“电流平方乘以电阻”,这也是永远正确的。 还拿上面的例子来说,电动机发热的功率是1×1×2=2(瓦),也就是说,电动机的总功率为8瓦,发热功率为2瓦,剩下的6瓦用于做机械功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电工常用计算公式 一、利用低压配电盘上的三根有功电度表,电流互感器、电压表、电流表计算一段时间内的平均有功功率、现在功率、无功功率和功率因数。 (一)利用三相有功电度表和电流互感器计算有功功率 式中 N——测量的电度表圆盘转数 K——电度表常数(即每kW?h转数) t——测量N转时所需的时间S CT——电流互感器的变交流比 (二)在三相负荷基本平衡和稳定的情况下,利用电压表、电流表的指示数计算视在功率 (三)求出了有功功率和视在功率就可计算无功功率 (四)根据有功功率和现在功率,可计算出功率因数 例1某单位配电盘上装有一块500转/kW?h电度表,三支100/5电流互感器,电压表指示在400V,电流表指示在22A,在三相电压、电流平衡稳定的情况下,测试电度表圆盘转数是60S转了5圈。求有功功率、现在功率、无功功率、功率因数各为多少? [解]①将数值代入公式(1),得有功功率P=12kW ②将数值代入公式(2);得视在功率S=15kVA ③由有功功率和视在功率代入公式(3),得无功功率Q=8l kVar

过程能力指数Cp与Cpk计算公式

摘要:过程能力也称工序能力,是指过程加工方面满足加工质量的能力,它是衡量过程加工内在一致性的,最稳态下的最小波动。 过程能力概述 过程能力也称工序能力,是指过程加工方面满足加工质量的能力,它是衡量过程加工内在一致性的,最稳态下的最小波动。当过程处于稳态时,产品的质量特性值有%散布在区间[μ-3σ,μ+3σ],(其中μ为产品特性值的总体均值,σ为产品特性值总体标准差)也即几乎全部产品特性值都落在6σ的范围内﹔因此,通常用6σ表示过程能力,它的值越小越好。 过程能力指数Cp的定义及计算 过程能力指数Cp是表征过程固有的波动状态,即技朮水平。它是在过程的平均值μ与目标值M重合的情形,如下图所示: 过程处于统计控制状态时,过程能力指数Cp可用下式表示: Cp = (USL-LSL)/6σ 而规格中心为M=(USL+LSL)/2,因此σ越小,过程能力指数越大,表明加工质量越高,但这时对设备及操作人员的要求也高,加工成本越大,所以对Cp值的选择应该根据技朮与经济的综合分析来决定。一般要求过程能力指数Cp≧1,但根据6Sigma过程能力要求Cp ≧2,即在短期内的过程能力指数Cp ≧2。 例:某车床加工轴的规格为50±,在某段时间内测得σ =,求车床加工的过程能力指数。 Cp = (USL-LSL)/6σ = (6* = 过程能力指数Cpk的定义及计算 上面我们讨论了Cp,即过程输出的平均值与目标值重合的情形,事实上目标值与平均值重合情形较为少见;因此,引进一个偏移度K的概述,即过程平均值μ与目标值M的偏离过程,如下图所示: K=|M-μ|/(T/2) = 2|M-μ|/T (其中T=USL-LSL) Cpk= (1-K)*Cp= (1-2|M-μ|/T)*T/6σ =T/6σ-|M-μ|/3σ 从公式可知: Cpk=Cp-|M-μ|/3σ,即Cp-Cpk=|M-μ|/3σ 尽量使Cp=Cpk,|M-μ|/3σ是我们的改善机会。 例:某车床加工轴的规格为50±,在某段时间内测得平均值μ=,σ=,求车床加工的过程能力指数。 Cpk =T/6σ- |M-μ|/3σ = (6*-||/ (3* =

施工现场临时用电计算(方式)

施工现场临时用电计算 一、计算用电总量 方法一: P=1.05~1.10(k1∑P1/Cosφ+k2∑P2+ k3∑P3+ k4∑P4)公式中:P——供电设备总需要容量(K V A)(相当于有功功率Pjs) P1——电动机额定功率(KW) P2——电焊机额定功率(KW) P3——室内照明容量(KW) P4——室外照明容量(KW) Cosφ——电动机平均功率因数(最高为0.75~0.78,一般为0.65~0.75) 方法二: ①各用电设备组的计算负荷: 有功功率:P js1=Kx×ΣPe 无功功率:Q js1=P js1×tgφ 视在功率:S js1=(P2 js1 + Q2 js1)1/2 =P js1/COSφ

=Kx×ΣPe /COSφ 公式中:Pjs1--用电设备组的有功计算负荷(kw) Qjs1--用电设备组的无功计算负荷(kvar) Sjs1--用电设备组的视在计算负荷(kVA) Kx--用电设备组的需要系数 Pe--换算到Jc(铭牌暂载率)时的设备容量 ②总的负荷计算: P js=Kx×ΣP js1 Q js=P js×tgφ S js=(P2 js + Q2 js)1/2 公式中:Pjs--各用电设备组的有功计算负荷的总和(kw) Qjs--各用电设备组的无功计算负荷的总和(kvar) Sjs--各用电设备组的视在计算负荷的总和(KVA) Kx--用电设备组的最大负荷不会同时出现的需要系数 二、选择变压器 方法一: W=K×P/COSφ 公式中:W——变压器的容量(KW) P——变压器服务范围内的总用电量(KW) K——功率损失系数,取1.05~1.1 Cosφ——功率因数,一般为0.75 根据计算所得容量,从变压器产品目录中选择。 方法二: Sn≥Sjs(一般为1.15~1.25Sjs)公式中:Sn --变压器容量(KW) Sjs--各用电设备组的视在计算负荷的总和(KVA)

表格计算公式

- excel表格的基本操作功能键 F1显示“帮助”任务窗格。 按Ctrl+F1可关闭并重新打开当前任务窗格。 按Alt+F1可创建当前范围中数据的图表。 按Alt+Shift+F1可插入新的工作表 F2编辑活动单元格并将插入点放在单元格内容的结尾。如果禁止在单元格中进行编辑,它也会将插入点移到编辑栏中。 按Shift+F2可编辑单元格批注。 F3将定义的名称粘贴到公式中。 按Ctrl+F5可恢复选定工作簿窗口的窗口大校 F6切换到已拆分(“窗口”菜单,“拆分”命令)的工作表中的下一个窗格。 按Shift+F6可切换到已拆分的工作表中的上一个窗格。 1、查找重复内容公式:=IF(COUNTIF(A:A,A2)>1,"重复","")。 2、用出生年月来计算年龄公式:=TRUNC((DAYS360(H6,"2009/8/30",FALSE))/360,0)。 3、从输入的18位身份证号的出生年月计算公式:=CONCATENATE(MID(E2,7,4),"/",MID(E 2,11,2),"/",MID(E2,13,2))。 4、从输入的身份证号码内让系统自动提取性别,可以输入以下公式: =IF(LEN(C2)=15,IF(MOD(MID(C2,15,1),2)=1,"男","女"),IF(MOD(MID(C2,17,1),2)=1,"男", "女"))公式内的“C2”代表的是输入身份证号码的单元格。 1、求和:=SUM(K2:K56) ——对K2到K56这一区域进行求和; 2、平均数:=AVERAGE(K2:K56) ——对K2 K56这一区域求平均数; 3、排名:=RANK(K2,K$2:K$56) ——对55名学生的成绩进行排名; 4、等级:=IF(K2>=85,"优",IF(K2>=74,"良",IF(K2>=60,"及格","不及格"))) 5、学期总评:=K2*0.3+M2*0.3+N2*0.4 ——假设K列、M列和N列分别存放着学生的“平时总评”、“期中”、“期末”三项成绩; 6、最高分:=MAX(K2:K56) ——求K2到K56区域(55名学生)的最高分; 7、最低分:=MIN(K2:K56) ——求K2到K56区域(55名学生)的最低分; 8、分数段人数统计: (1)=COUNTIF(K2:K56,"100") ——求K2到K56区域100分的人数;假设把结果存放于K57单元格; (2)=COUNTIF(K2:K56,">=95")-K57 ——求K2到K56区域95~99.5分的人数;假设把结果存放于K58单元格; (3)=COUNTIF(K2:K56,">=90")-SUM(K57:K58) ——求K2到K56区域90~94.5分的人数;假设把结果存放于K59单元格; (4)=COUNTIF(K2:K56,">=85")-SUM(K57:K59) ——求K2到K56区域85~89.5分的人数;假设把结果存放于K60单元格; (5)=COUNTIF(K2:K56,">=70")-SUM(K57:K60) ——求K2到K56区域70~84.5分的人数;假设把结果存放于K61单元格;

电芯正负极的容量匹配设计!

电芯正负极的容量匹配设计! 网上已有较多的N/P的文章,内容非常不错,也非常有深度。但是,从业新手普遍对文章中提到的传统石墨负极锂离子电池的N/P设计的实例运用和钛酸锂负极锂电池的N/P比两个问题感到迷茫。本文着重讲述这两个问题,当然由于水平所限,讲述不足的地方,请大牛多多指教。 正文:在设计锂电池时,正确计算正负极容量合理的配比系数非常重要。对于传统石墨负极锂离子电池,电池充放电循环失效短板主要在于负极侧发生析锂、死区等,因此通常采用负极过量的方案。在这种情况下,电池的容量是由正极容量限制,负极容量/正极容量比大于1.0(即N/P 比>1.0)。如果正极过量,在充电时,正极中出来的多余的锂离子无法进入负极,会在负极表面形成锂的沉积以致生成枝晶,使电池循环性能变差,也会造成电池内部短路,引发电池安全问题。因此一般石墨负极锂电池中负极都会略多于正极,但也不能过量太多,过量太多会消耗正极中的锂;另外也会造成负极浪费,降低电池能量密度,提高电池成本。对于钛酸锂负极电池,由于LTO负极结构较稳定,具有高的电压平台,循环性能优异且不会发生析锂现象,循环失效原因主要发在正极端,电池体系设计可取的方案是采用正极过量,负极限容(N/P 比<1.0),这样可以缓解当电池接近或处于完全充电状态时在高电位区域正极电位较高导致电解质分解。

图1、石墨负极不足和负极过量时电池性能趋势图 传统石墨负极锂离子电池N/P比的计算实例 N/P比(Negative/Positive)是指负极容量和正极容量的比值,其实也有另外一种说法叫CB(cell Balance)。 一般情况下,电池中的正负极配比主要由以下因素决定: ①正负极材料的首次效率:要考虑所有存在反应的物质,包括导电剂,粘接剂,集流体,隔膜,电解液。 ②设备的涂布精度:现在理想的涂布精度可以做到100%,如果涂布精度差,要加以考虑。 ③正负极循环的衰减速率:如果正极衰减快,那么N/P比设计低些,让正极处于浅充放状态,反之如果负极衰减快,那么N/P比高些,让负极处于 浅充放状态 ④电池所要达到的倍率性能。 N/P的计算公式:N/P=负极面密度×活性物质比率×活性物质放电比容量/正极面密度×活性物质比率×活性物质放电比容量 在4.2~3.0V电压范围,25℃下,首轮充放电效率为95%举例来说:LiCoO 2 左右,三元材料首放充放电效率在86%~90%之间。表1为商业NCM111的1C放电前三个充放电循环的质量比容量。 表1 商业NCM111电池前三个充放电循环比容量

wps表格统计常用公式详解

wps Excel 表格公式大全 来源:郭志煌的日志 1、查找重复内容公式: =IF(COUNTIF(A:A,A2)>1," 重复 ","") 。 2、用出生年月来计算年龄公式:=TRUNC((DAYS360(H6,"2009/8/30",FALSE))/360,0) 。 3、从输入的 18 位身份证号的出生年月计算公式: =CONCATENATE(MID(E2,7,4),"/",MID(E2,11,2),"/",MID(E2,13,2)) 。 4、从输入的身份证号码内让系统自动提取性别,可以输入以下公式: =IF(LEN(C2)=15,IF(MOD(MID(C2,15,1),2)=1," 男","女"),IF(MOD(MID(C2,17,1),2)=1," 男","女"))公式内的“ C2” 代表的是输入身份证号码的单元格。 1、求和:=SUM(K2:K56) ——对K2到K56这一区域进行求和; 2、平均数:=AVERAGE(K2:K56) ——对 K2 K56 这一区域求平均数; 3、排名: =RANK(K2,K$2:K$56) ——对 55 名学生的成绩进行排名; 4、等级:=IF(K2>=85,"优",IF(K2>=74,"良",IF(K2>=60,"及格","不及格"))) 5、学期总评:=K2*0.3+M2*0.3+N2*0.4 ――假设K列、M列和N列分别存放着学生的“平时总评”、“期中”、“期末” 三项成绩; 6、最高分:=MAX(K2:K56)――求K2到K56区域(55名学生)的最高分; 7、最低分:=MIN(K2:K56)――求K2到K56区域(55名学生)的最低分; 8、分数段人数统计: (1)=COUNTIF(K2:K56,"1OO") ——求K2到K56区域100分的人数;假设把结果存放于K57单元格; (2)=COUNTIF(K2:K56,">=95") — K57 ——求K2到K56区域95?99.5分的人数;假设把结果存放于K58单元格; (3)=COUNTIF(K2:K56,">=90") — SUM(K57:K58) ——求 K2到K56区域90?94.5分的人数;假设把结果存放于K59 单元格; ( 4) =COUNTIF(K2:K56,">=85") — SUM(K57:K59) ――求 K2 到 K56 区域 85? 89.5 分的人数;假设把结果存放于 K60 单元格; ( 5) =COUNTIF(K2:K56,">=70") — SUM(K57:K60) ――求 K2 到 K56 区域 70? 84.5 分的人数;假设把结果存放于 K61 单元格; (6) =COUNTIF(K2:K56,">=60") — SUM(K57:K61) ——求 K2到K56区域60?69.5分的人数;假设把结果存放于K62 单元格;

cpk计算公式

CPK=min{(UCL-Xbar)/3σ,(Xbar-LCL)/3σ} CPK = min(|USL-X|或(|X|-LSL|) 可用Excel的“STDEV”函数自动计算所取样数据的标准差(σ),再计算出规格公差(T),及规格中心值(U). 规格公差T=规格上限-规格下限;规格中心值U=(规格上限+规格下限)/2 依据公式:Ca=(X-U)/(T/2) ,计算出制程准确度:Ca值(X为所有取样数据的平均值) 依据公式:Cp =T/6σ ,计算出制程精密度:Cp值 依据公式:Cpk=Cp(1-|Ca|) ,计算出制程能力指数:Cpk值 Cpk的评级标准:(可据此标准对计算出之制程能力指数做相应对策) A++级Cpk≥2.0 特优可考虑成本的降低 A+ 级2.0 >Cpk ≥ 1.67 优应当保持之 A 级1.67 >Cpk ≥ 1.33 良能力良好,状态稳定,但应尽力提升为A+级 B 级1.33 >Cpk ≥ 1.0 一般状态一般,制程因素稍有变异即有产生不良的危险,应利用各种资源及方法将其提升为A级 C 级1.0 >Cpk ≥ 0.67 差制程不良较多,必须提升其能力 D 级0.67 >Cpk 不可接受其能力太差,应考虑重新整改设计制程。 Cpk=Cp(1-|Ca|) Cp=T/6 Ca=(X-U)/(T/2) T=USL-LSL U=(USL+LSL)/2 请问Ca=(X-U)/(T/2)中的X代表哪项数值?怎么计算X值? X指的是样品样品平均值,建议你不要用这组公式算Cpk,这是台企的一套东西,不是说有错误,就是不利于知识的理解, Cpk=min{Cpu, Cpl}, Cpu=USL-X/3s,Cpl=X-LSL/3s,也就是说过程的Cpk等于对上公差的Cp和对下公差的Cp中二者较小的,其中s是样本标准差

锂电K值计算

引言: K值是用于描述电芯自放电速率的物理量,其计算方法为两次测试的开路电压差除以两次电压测试的时间间隔,公式为OCV2-OCV1/△T。电芯在出货之前,一定要进行K值测试,并将K值大(等价于自放电)的电芯挑出来。对于一个每家必测且如此重要的物理量,我们显然有必要对其进行深入的研究,本文的内容,便是如此。 如何测试K值 在电芯分容后,并不可以马上测试电压,而是要将刚完成分容的电芯存储几天后(本文称呼其为第一次存储)再进行OCV1的测试,然后再存储几天(本文称呼其为第二次存储)进行OCV2测试。电芯的K值,由OCV2减去OCV1后的差值,再除以两次存储之间的时间差值算得。 一般而言,第一次存储我们会使用45度或更高一些的高温条件,其目的有两个:通过高温存储将有腐蚀气账的电芯预先挑出来;通过高温存储让电芯的电压降速率逐步平

发生副反应从而造成电解液过早消耗干、电芯循环跳水。

值的大小)是一个先快后慢的过程,需要常温搁置数日之后,压降速度才能基本稳定。

不同SOC状态下,K值也可能有明显不同:

高,一致性差隔膜的使用会造成K值分布明显发散,制片、卷绕、叠片是引入粉尘和金属碎屑的高危工序,测试条件的变化或温度的不稳定(下详)也会造成K值的异常波动。不论怎么说,分析技术类问题靠的是通用思路+ 对专业问题的经验积累,这才是解决问题的不二法则。 3)负K值是咋回事?只要测试K值之前电芯是在充电的,那理论上就不会出现负K 值(也就是电压上升的情况)。实际遇到的负K值,大多数是由测试温度变化引起的:电芯温度越低,电压就会越高,如果OCV2的测试温度明显低于OCV1的温度,电芯K值就容易为负。小编曾经遇到过一次严重的K值不稳定问题,当时车间温度波动非常大,K 值一会儿大批负值、一会儿大批不良,为了分析这个问题,小编制作了下图: 上图中蓝色点为K值实测数据,红色线为实测数据的移动平均值,横坐标为测试时间(minitab横坐标没法做成时间,因而只能以数据点数代替)。从上图中我们可以发现:该批电芯K值在随着测试时间进行规律的上下波动。再结合当时车间重新进行了布局、温度时高时低这一实际情况,就可以得出K值异常波动是测试温度引起的、而非电芯性能问题这一结论,因为后者显然不可能造成K值与测试时间有密切关系。 4)如何缩短K值测试周期?K值测试需要数天时间,有时候等不及了怎么办呢?如果是样品的话,可以考虑适当增加分容后高温存储的温度,这样可以加速电芯的老化、缩短老化存储时间,让K值尽快平稳;出货时,将K值离群偏大的电芯挑出、只出K值分布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