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马克思作业2

马克思作业2

马克思作业2
马克思作业2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第二次作业

多项选择题:

1、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最直接的理论来源是( ABC )

A、德国古典哲学

B、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C、19世纪三大空想社会主义学说

D、古希腊哲学

2、19世纪30—40年代,欧洲爆发三大工人起义,标志着现代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这三大起义是指( ABC )

A、1831年和1834年法国里昂工人起义

B、1838年在英国爆发的延续长达十余年的宪章运动

C、1844年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

D、巴黎公社

3、价值规律在商品经济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ABC )

A、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生产的各部门之间的分配

B、刺激商品生产者改进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C、促使商品生产者在市场竞争中实现优胜劣汰。

D、促进国民经济有序发展

?4、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和根本观点是( AC )

A、联系的观点

B、唯物的观点

C、发展的观点

D、科学的观点

5、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有( ABC )

A、对立统一规律

B、质量互变规律

C、否定之否定规律

D、新陈代谢规律

?6、价值规律的内容和要求是( C D )

A、商品的价值量是决定于生产该商品所耗费的个别劳动时间

B、商品交换必须按照各个生产者实际耗费的劳动量来进行

C、商品价值量是决定于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D、商品必须按照等价的原则进行交换

?7、劳动力成为商品( AB )

A、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条件

B、劳动者必须是以出卖劳动力谋生

C、劳动者必须具有人身自由

D、劳动者丧失了一切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

8、人民群众是创造社会历史的力量,主要表现在( ABC )

A、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B、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C、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D、人民群众可以改变历史发展的规律

9、商品经济存在和发展必须具备两个基本条件,那就是( DAB )

A、社会分工

B、生产力发展

C、阶级的产生

D、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存在具有独立经济利益的经济实体

10、作为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是( BCD )

A、马克思主义政治学

B、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C、科学社会主义

D、马克思主义哲学

2016川大网校《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第二次考核作业及问题详解

你的得分:100.0 完成日期:2015年07月08日10点26分 说明:每道小题选项旁的标识是标准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个小题,每小题2.5 分,共50.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辩证法所要求回答的是( C )。 A.世界的本原是什么的问题 B.世界的本质是什么的问题 C.世界的状况怎么样的问题 D.世界是否可知的问题 2.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根本分歧在于是否承认(C )。 A.事物之间的普遍联系 B.事物在联系中运动变化 C.事物部的矛盾性 D.事物的客观实在性 3.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是( A )。 A.对立统一规律 B.质量互变规律 C.否定之否定规律 D.普遍联系的规律 4.唯物辩证法的畴是( D )。 A.容和形式都是主观的 B.容和形式都是客观的 C.容是主观的,形式是客观的 D.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 5.联系的客观普遍性原理的方法论意义在于( A )。 A.它要求人们用整体的观点去认识事物 B.它是正确区分事物的基础 C.它是认识事物本质的基础 D.它是科学分门别类的客观依据 6.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或然率就是对( B )。 A.可能性在质上的科学说明 B.可能性在量上的科学说明 C.可能性在质量结合上的科学说明 D.可能性向现实性转化的科学说明 7.包含在现实事物之中的,预示着事物发展前途的种种趋势,是潜在的尚未实现的东 西,称之为( D )。 A.偶然性

B.必然性 C.现实性 D.可能性 8.现象和本质是揭示( B )。 A.事物的外部矛盾和部矛盾相互关系的一对畴 B.事物的在要素和表现方式的一对畴 C.事物的外部联系和部联系的一对畴 D.事物的先后相继,彼此制约关系的一对畴 9.在现实中缺乏充分根据,因而在当前条件下,不能实现的称之为( C )。 A.不可能性 B.现实的可能性 C.抽象的可能性 D.微小的可能性 10.一切现象都是必然的,客观世界不存在偶然性,这种观点是( D )。 A.唯心主义的非决定论 B.相对主义的诡辩论 C.辩证唯物主义决定论 D.形而上学机械决定论 11.假象是指( D )。 A.正面地直接表现本质的现象 B.不存在于客观事物之中的现象 C.和本质没有同一性的现象 D.从反面歪曲地表现本质的现象 12.“原因和结果的区分是确定的又是不确定的”。这是( B )。 A.唯物主义的观点 B.唯物辩证法的观点 C.诡辩论的观点 D.折衷主义的观点 13.“世界不是既成事物的集合体,而是过程的集合体。”这是一种( D )。 A.相对主义的观点 B.唯心主义的观点 C.形而上学的观点 D.唯物辩证法的观点 14.中国战国时期的庄子曾说过:“是亦彼也,彼亦是也。”这句话是一种( C )。 A.唯物主义的观点 B.唯心主义的观点 C.相对主义的观点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在线作业2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_在线作业_2交卷时间:2016-10-08 14:44:00一、单选题 1. (5分) ? A. 反映论的观点 ? B. 辩证法的观点 ? C. 实践的观点 ? D. 可知论的观点 纠错 得分: 5 知识点: 2.1.1 一、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展开解析 答案C 解析2. (5分)? A. 实践是沟通主客体关系的桥梁 ? B. 实践是推动认识发展的动力 ? C. 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是( )。 恩格斯指出:“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 这说明( )。、管路敷设技术通过管线敷设技术不仅可以解决吊顶层配置不规范高中资料试卷问题,而且可保障各类管路习题到位。在管路敷设过程中,要加强看护关于管路高中资料试卷连接管口处理高中资料试卷弯扁度固定盒位置保护层防腐跨接地线弯曲半径标高等,要求技术交底。管线敷设技术中包含线槽、管项方式,为解决高中语文电气课件中管壁薄、接口不严等问题,合理利用管线敷设技术。线缆敷设原则:在分线盒处,当不同电压回路交叉时,应采用金属隔板进行隔开处理;同一线槽内,强电回路须同时切断习题电源,线缆敷设完毕,要进行检查和检测处理。、电气课件中调试全部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在安装过程中以及安装结束后进行高中资料试卷调整试验;通电检查所有设备高中资料试卷相互作用与相互关系,根据生产工艺高中资料试卷要求,对电气设备进行空载与带负荷下高中资料试卷调控试验;对设备进行调整使其在正常工况下与过度工作下都可以正常工作;对于继电保护进行整核对定值,审核与校对图纸,编写复杂设备与装置高中资料试卷调试方案,编写重要设备高中资料试卷试验方案以及动方案;对整套启动过程中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进行调试工作并且进行过关运行高中资料试卷技术指导。对于调试过程中高中资料试卷技术问题,作为调试人员,需要在事前掌握图纸资料、设备制造厂家出具高中资料试卷试验报告与相关技术资料,并且了解现场设备高中资料试卷布置情况与有关高中资料试统接线等情况,然后根据规范与规程规定,制定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方案。、电气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技术电力保护装置调试技术,电力保护高中资料试卷配置技术是指机组在进行继电保护高中资料试卷总体配置时,需要在最大限度内来确保机组高中资料试卷安全,并且尽可能地缩小故障高中资料试卷破坏范围,或者对某些异常高中资料试卷工况进行自动处理,尤其要避免错误高中资料试卷保护装置动作,并且拒绝动作,来必要高中资料试卷突然停机。因此,电力高中资料试卷保护装置调试技术,要求电力保护装置做到准确灵活。对于差动保护装置高中资料试卷调试技术是指发电机一变压器组在发生内部故障时,需要进行外部电源高中资料试卷切除从而采用高中资料试卷主要保护装置。

马克思第二章客观题

第二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一、单项选择题 1.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是( B ) A、农民革命 B、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C、社会主义革命 D、民族主义革命 2.我国剥削制度基本被消灭的标志是( C ) A、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B、国民经济恢复任务的完成 C、社会主义改造任务的基本完成 D、土地革命的完成 3.毛泽东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进行完整表述是在( B ) A、《中国革命与中国共产党》一文中 B、《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中 C、中共六届六中全会上 D、《反对本本主义》一文中 4.新旧民主主义革命区别的根本标志是( D ) A.革命对象不同 B.革命前途不同 C.革命动力不同 D.革命领导阶级不同 5. 中国民主革命的基本问题是( D ) A、武装斗争问题 B、党的建设问题 C、统一战线问题 D、农民问题 6.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是( C )

A、辛亥革命 B、新文化运动 C、五四运动 D、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7.中国无产阶级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最可靠的同盟军是( B ) A.民族资产阶级 B.农民阶级 C.小资产阶级 D.大资产阶级 8. 新民主主义国家的“政体”是( A ) A.民主集中制的人民代表大会制 B.议会制 C.委员会制 D.政治协商制 9.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是( A ) A、武装斗争、统一战线、党的建设 B、土地革命、群众路线、根据地建设 C、武装斗争、土地革命、根据地建设 D、游击战争、红色政权、党的领导 10. “枪杆子里面出政权”论断的提出是在( B ) A、党的四大上 B、党的八七会议上 C、党的七大上 D、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 11.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统一战线包含着两个联盟。其中基本的、主要的联盟是( B ) A.工人阶级同城市小资产阶级的联盟 B.以工农联盟为主体的工人阶级同农民、小资产阶级等其他劳动人民的联盟 C.以工农联盟为主体的工人阶级同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联盟 D.工人阶级同可以合作的非劳动人民的联盟 12. 毛泽东系统阐述中国革命三大法宝的文章是( A )

2018北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阶段作业二

一、单项选择题(共20 道小题,共 100.0 分) 1. 下列属于自由王国的社会状态的是()。 A. 奴隶社会 B. 封建社会 C. 资本主义社会 D. 共产主义社会 知识点 : 阶段作业二 学生答标准答 D [D;] 案 : 案 : 得分 :[5]试题分 5.0值 : 提示 : 2. 各尽所能,按需分配是()。 A. 原始社会的分配方式 B. 阶级社会的分配方式 C. 社会主义社会的分配方式 D. 共产主义社会的分配方式 知识点 : 阶段作业二 学生答标准答 D [D;] 案 :案 : 得分 :[5]试题分 5.0值 : 提示 : 3.实现了人的“自由个性”的发展,是( A. 资本主义社会以前的人的生存状态 B. 资本主义社会之中的人的生存状态 C. 社会主义社会之中的人的生存状态 D. 共产主义社会之中的人的生存状态 )。 知识点 : 阶段作业二 学生答标准答 D [D;] 案 : 案 : 得分 :[5]试题分 5.0值 :

4.“物的依赖性关系”是()。 A.资本主义社会以前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B.资本主义社会之中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C.社会主义社会之中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D.共产主义社会之中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知识点 : 阶段作业二 学生答标准答 [B;]B 案 :案 : 得分 :[5]试题分 5.0值 : 提示 :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只有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家预见了未来社会 B.只有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预见了未来社会 C.只有唯心主义思想家预见了未来社会 D.许多思想家都预见了未来社会 知识点 : 阶段作业二 学生答标准答 [D;]D 案 :案 : 得分 :[5]试题分 5.0值 : 提示 : 6. 无产阶级政党的组织原则是()。 A. 集体领导 B. 理论联系实际 C. 实事求是 D. 民主集中制 知识点 : 阶段作业二 学生答标准答 [D;]D 案 :案 : 得分 :[5]试题分 5.0值 :

论述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第二次作业·平时作业2019秋华南理工大学网络教育答案.doc

请同学们认真阅读第7至11章,回答下列问题: 一、判断题(判断“正确”或“错误”,将字母写在括号里。每题1分,共20分。) 1、“吃梨子”也是一种实践活动。请判断:( A ) A、正确 B、错误 2、一切唯物主义的认识论都是能动的反映论。请判断:(B ) A、正确 B、错误 3、真理的形式是主观的,但其内容却是客观的。请判断:( A ) A、正确 B、错误 4、唯心史观的两大缺陷:没有发现思想背后的物质原因和人民群众的作用。请判断:( A ) A、正确 B、错误 5、阶级是一个经济范畴。请判断:( A ) A、正确 B、错误 6、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请判断:( A ) A、正确 B、错误 7、群众路线实际上也是一种认识路线。请判断:( A ) A、正确 B、错误 8、群众路线就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请判断:( A ) A、正确 B、错误 9、“自由王国”就是没有任何约束的社会状态。请判断:( B ) A、正确 B、错误 10、“按需分配”就是“想要什么,就有什么”。请判断:(B ) A、正确 B、错误 二、单选题(从备选答案中选取一个正确的答案,将字母写在括号里。每题3分,共30分) 1、人类认识的总规律是(B )。 A、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以至无穷 B、感性具体——抽象具体——理性具体 C、感性认识——理性认识——知性认识 D、从分析和综合到归纳和演绎

2、实践是指(C )。 A、人们主观的活动 B、人们的一切运动 C、人们改造、保护和恢复客观世界的一切物质活动 D、人们适应环境的活动 3、哲学史上的唯理论和经验论的共同特点是( A)。 A、认为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辩证的统一 B、夸大理性认识的重要性,否认感性认识的作用 C、割裂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统一 D、夸大感性认识的作用,否认理性认识的重要性 4、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B )。 A、社会和自然的关系问题 B、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 C、社会环境和社会本身的关系问题 D、社会经济和社会政治的关系问题 5、社会历史观是(A )。 A、人们关于社会历史的根本观点 B、人们关于社会历史的观念 C、人们关于社会历史的基本观念 D、人们关于社会历史的特殊观念 6、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被称为社会基本矛盾,(D )。 A、是因为它们贯穿整个人类社会的始终 B、它们互相配合 C、它们相互渗透 D、它们互相决定 7、政治与经济的关系可以表述为( A )。 A、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 B、政治决定经济 C、政治和经济互相决定 D、政治制度决定经济基础 8、社会形态是(D )。 A、社会存在各个方面的统一 B、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物质资料生产方式的统一 C、国体和政体的统一 D、同生产力发展的一定阶段相适应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总和 9、共产主义的实现需要( A )。 A、辛勤劳动 B、耐心等待 C、事事关心 D、大力宣传 10、社会基本矛盾中最活跃的因素是(C )。 A、经济基础 B、生产关系 C、生产力 D、上层建筑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_在线作业_2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_在线作业_2 交卷时间:2017-09-01 10:11:22 一、单选题 1. (5分) ? A. 反映论的观点 ? B. 可知论的观点 ? C. 实践的观点 ? D. 辩证法的观点 纠错 得分: 5 知识点: 2.1.1 一、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展开解析 答案 C 解析 2. (5分) ? A. 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是()。 恩格斯指出:“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这说明()。

? B. 实践是沟通主客体关系的桥梁 ? C. 实践是推动认识发展的动力 ? D. 实践为认识提供了物质手段 纠错 得分:5 知识点:2.1.1 一、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展开解析 答案C 解析 3. (5分) “从物到感觉和思想”与“从思想和感觉到物”两条认识路线的对立,属于()。? A. 唯物主义反映论与唯心主义先验论的对立 ? B. 能动革命的反映论与直观被动的反映论的对立 ? C. 经验论与唯理论的对立 ? D. 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 纠错 得分:5 知识点:2.1.2 二、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展开解析

解析 4. (5分) ? A. 从认识到实践的过程 ? B. 从意识到物质的过程 ? C. 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程 ? D. 从感觉和知觉到表象的过程 纠错 得分: 5 知识点: 2.1.3 三、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 展开解析 答案 C 解析 5. (5分) ? A. 客观事物及其规律 ? B. 被大多数人普遍认同的意见 ? C. 对人们有用的观点或者理论 ? D. 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 认识发展过程的第一次飞跃是()。 真理是()。

大学马克思第二章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第二章习题库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正确) 1.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之第一的和基本的观点是()。 A.实践的观点 B.联系的观点 C.发展的观点 D.物质 2.马克思主义认为,实践()。 A.是理性自主的道德活动 B.被称为“践行”“实行”或“行”与“知”相对应,但主要是指道德伦理行为 C.是人类能动地改造世界的社会性的物质活动 D.是主观改造客观对象的创造性的精神活动 3.在实践活动中具有自主性和能动性的因素是()。 A.实践主体 B.实践客体 C.实践行为 D.实践中介 4.实践活动所指向的对象是()。 / A.实践主体 B.实践客体 C.实践行为 D.实践中介 5.达成实践主体和实践客体相互作用的是()。 A.践主体 B.实践客体 C.实践行为 D.实践中介 6.实践的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关系中,最根本的关系是()。 A.实践关系 B.认识关系 C.价值关系 D.指向关系 7.主体把眼睛作为自己身体器官的延长包括在主体的活动之中,属于()。 A.实践主体 B.实践客体 C.主体客体化 D.客体主体化 8.“见多识广”这一成语所包含的哲理是()。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C.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D.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9.恩格斯说:“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这句话表明()。 【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C.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D.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10.把人的认识看成是上帝的启示或绝对精神的产物,这种观点属于()。 A.主观唯心主义 B.客观唯心主义 C.唯物主义 D.辩证法 11.“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所蕴含的哲理是()。 A.感性认识高于理性认识 B.经验是判断是非的标准 C.时间是检验是非的标准 D.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 12.牛顿说“假如我能够比别人瞭望得略为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们的肩膀上。”这句话肯定了()。 A.感性认识的作用 B.理性认识的作用 C.直接经验的作用 D.间接经验的作用 13.毛泽东指出:“认识有待于深化,认识的感性阶段有待于发展到理性阶段——这就是认识论的辩证法。”这句话表明()。 A.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和深化为理性认识 B.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 C.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渗透、相互包含 D.理性认识不依赖于感性认识 14.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曾结合自己的科研经历,语重心长地对年轻人说:“书本知识非常重要,电脑技术也很重要,但是书本电脑里种不出水稻来,只有在田里才能种出水稻来。”这表明()。 &

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作业2答案汇编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作业(二) 决定商品价值量的是()。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剩余劳动时间 必要劳动时间 商品的供求关系 价格是商品价值的()。 惟一表现形式 基础和依据 现代表现形式 货币表现形式 劳动力成为商品是()。 产品转化为商品的前提 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 商品经济的基础 商品经济产生的前提 超额剩余价值是()。 商品价格低于价值的差额 商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的差额 企业都能得到的价值增殖额 商品成本价格与工资的差额 剩余价值与全部预付资本的比率是()。 利润率 平均利润率 剩余价值率 年剩余价值率

商业利润是()。 商品在流通领域增殖的价值 买卖活动中创造的新价值 产业资本家转让给商业资本家的剩余价值 在商品交换中增殖的价值 商业资本的职能是执行的产业资本循环中()。 货币资本的职能 商品资本的职能 生产资本的职能 流动资本的职能 在资本主义条件下,股票持有者获得的股息实质上是()。 股票升值带来的收入 股票收入的资本化 雇佣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 股东获得的超额利润 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就是()。 资本积聚 资本集中 发行股票筹集的资本 资本积累 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和商品资本是()。 根据能否实现价值增殖划分的资本形式 产业资本循环中的三种职能形式 参与剩余价值分配的三种资本形式 根据价值周转方式不同划分的三种资本形式 1、简述价值规律的内容和作用。 答:价值规律的内容: (1)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2)商品交换以价值为基础,按照等价交换的原则进行 价值规律的作用: 第一,自发地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各生产部门之间的分配比例。 第二,自发地刺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第三,引起和促进商品生产者的两极分化。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二章习题及参考答案汇编

第二章习题及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马克思主义认为,从人的活动机制看,实践是() A.主体与客体通过中介相互作用的过程 B.道德行为和政治活动 C.科学实验 D.生活、行为、现实、实事等感性活动 2.实践的主体是( ) A.绝对精神 B.具有思维能力、从事社会实践和认识活动的人 C.人 D.人的意识 3.实践的客体是( ) A.绝对精神的对象化 B.客观物质世界 C.人的意识的创造物 D.进入主体的认识和实践范围的客观事物 4.实践的中介是( ) A.各种形式的工具、手段及其运用的程序和方法 B.对一事物存在和发展有联系的各种要素的总和 C.构成事物一切要素的总和 D.受命于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 5.马克思主义认为,主客体之间的价值关系是指( ) A.主体对客体的物质欲望和要求 B.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C.主体对客体的改造和变革的结果 D.客体对于主体的有用性和效益性 6.“社会上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这说明( )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技术推动了科学的发展 C.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D.科学进步是实践的目的 7.恩格斯说:“人的智力是按照人如何学会改造自然界而发展的。”这说明( ) A.自然界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C.人的认识具有主观能动性 D.人具有认识自然的能力

8.科学家尼葛庞蒂说:“预测未来的最好办法就是把它创造出来。”从认识和实践的关系看,这句话对我们的启示是(??? ) A.认识总是滞后于实践 B.实践和认识互为先导 C.实践高于(理论的)认识,因为它不仅具有普遍性的品格,而且具有直接现实性的品格 D.实践与认识是合一的 9.“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陆游这一名句强调的是( )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实践是推动认识发展的动力 C.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D.间接经验毫无用处 10.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区别是( ) A.感性认识是可靠的,理性认识是不可靠的 B.感性认识来源于实践,理性认识来源于书本 C.感性认识是对现象的认识,理性认识是对本质的认识 D.感性认识来源于直接经验,理性认识来源于间接经验 11.我们通过眼、耳、鼻、舌、身各种感官感觉到一个梨子的各种属性,在意识中把它们联系起来形成了关于这个梨子的感性形象,这种反映形式是( ) A.感觉 B.知觉 C.表象 D.分析 12.对于哲学史上长期争论不休的唯理论和经验论两大派别的正确评价是( ) A.唯理论是正确的,经验论是错误的 B.经验论是正确的,唯理论是错误地 C.唯理论和经验论各有片面的真理性 D.唯理论和经验论都是完全错误的 13.“真理和谬误的对立,只是在非常有限的范围内才有意义”是( ) A.形而上学的观点 B.唯物辩证法的观点 C.诡辩论的观点 D.相对主义的观点 14.真理与谬误之间的相互关系是( ) A.在任何情况下都是绝对对立的 B.没有相互转化的可能性 C.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 D.两者之间没有原则区别 15.“真理是人造的供人使用的工具”的看法是( ) A.主观唯心主义 B.客观唯心主义 C.辩证唯物主义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二次平时作业

1.根据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论述资本主义社会经济,政治,意识形态之间关系和变化规律 一,资本主义社会经济、政治、意识形态之间的关系:剩余价值的核心是资本意识形态是根本,政治是手段,经济是最终结果。 1,资本主义经济制度是以资本家占有生产资料和以雇佣劳动为基础的经济制度。资本主义雇佣劳动制度的形成是以劳动力成为商品为前提的。资本家之所以能够购买工人的劳动力,把工人变成雇佣工人,其根源在于资本主义的生产资料所有制。 2,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是在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基础之上产生的,它反映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关系,反映了政治上占统治地位的资产阶级的要求。同时,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作为上层建筑,又反过来保护其经济基础,为巩固和发展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基础提供政治保障。 3,资本主义意识形态是在资本主义国家中占统治地位的、反映了作为统治阶级的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的各种思想理论和观念的总和。资本主义意识形态是在资本主义国家中占统治地位的。反映了作为统治阶级的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的各种思想理论和观念的总和。资本主义意志形态是资本主义社会条件下的观念上层建筑,是为资本主义社会形态的经济基础服务的。资本主义意识形态是资产阶级的阶级意识的集中体现。 二,演变规律:剩余价值—剥削—贫富两极分化,失业现象—阶级斗争 剩余价值是资本积累的源泉,资本主义社会的资本积累就是依靠剥削阶级工人所创造的剩余价值而实现的,没有剩余价值,就不可能有资本积累。随着资本积累和生产规模的扩大,社会财富日益集中到资产阶级手中,而社会财富的直接创造者——无产阶级只占少部分社会财富。这样随着资本积累必然会加剧社会的两极分化,即一极是财富越来越集中于少数人手中,另一极是多数人只拥有社会财富的较小部分。同时资本积累也是资本主义社会失业现象的根源。随着资本积累日益加剧,生产的社会性与资本主义的私人占有形式之间的矛盾日益加剧,引发了阶级斗争,更导致了资本主义社会陷入经济的危机,政治的动摇。 2.论述社会主义产生的必然性以及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之间的辩证 关系。 一,社会主义产生的必然性: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决定了资本主义必然要被社会主义所代替。 1,首先,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包含着现代的一切冲突的萌芽”。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越是占统治地位,越是发展,“社会的生产和资本主义占有的不相容性,也必然越加鲜明地表现出来”。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表现在阶级关系上是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对立;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表现在生产上,是个别企业中生产的有组织性和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对立。 2,其次,资本积累推动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不断激化并最终否定资本主义自身。 3,再次,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资本社会化的更高形式,将成为社会主义的前奏。

马克思第二次作业B_431金融专硕基础班第二次作业

431金融专硕基础班第二次作业 简介 马克思第二次作业B 一、选择题 1. 以下货币制度中会发生劣币驱逐良币现象的是( )。 A 金银双本位 B 金银平行本位 C 金币本位 D 金汇兑本位 2. 认为利率纯粹是一种货币现象,利率水平由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均衡点决定的理论是( )。 (A)马克思的利率决定理论 (B)实际利率理论 (C)可贷资金论 (D)凯恩斯的利率决定理论 3. 投资银行在各国的称谓不同,在英国称为( ) (A)证券公司 (B)商人银行 (C)长期信贷银行 (D)金融公司 4. 下列哪个国家不是欧元区国家( ) (A) 斯洛文尼亚 (B)希腊 (C)瑞典 (D)德国 5. 从中央银行制度看,美国联邦储备体系属于( )。 (A)单一中央银行制度 (B)复合中央银行制度 (C)跨国中央银行制度 (D)准中央银行制度 6. 货币层次是根据( )来划分的。 A、安全性 B、收益性 C、流动性 D、风险性

7. 假设你花了 100元获得一项资产,该资产以后每年会给你带来5元的稳定收入,假设市场利率等于4%,那么你愿意最低以()价格出售这项资产。 A,100元 B.99元 C.101元 D.125元 8. 面值为100元的永久性债券票面利率是10%,当市场利率为8%时-该债券的理论市场价格应该是( ) (A) 100 (B) 125 (C) 110 (D)1375 9. 以下关于利率的期限结构说法错误的是()。 A、利率期限结构通常表现出短期利率波动大, 长期利率波动小的特征。 B、市场分割理论不能解释收益率曲线通常向上倾斜的特征。 C、预期理论能够解释短期利率和长期利率的联动关系。 D、流动性升水理论假设不同期限的债券之间存在不完全的替代性。 10. 一位投资者以5元的价格买入A公司的股票,持有3个月后,以5.5元的价格出售,在持有期间A公司派发了0.15元每股的红利。那么该投资者的投资收益率是( )。 A,12% B.5% C.3% D. 13% 11. 下列关于证券发行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私募发行手续简单,节省费用,但流动性差。 B 公募发行成本较高,但可以在短期内募集较大资金。 C 直接发行受到很多法律限制。 D 间接发行风险较大,发行费用高。 12. 下列哪项是在计算相关现金流时需要计算的? ( ) (A) 前期研发费用 (B)营运资本的变化 (C)筹资成本 (D)市场调查费用 13. 对于i、j两种证券,如果CAPM成立,那么下列哪个条件可以推出E(Ri)=E(Rj)?() 14. 一般而言,在红利发放比率大致相同的情况下,拥有超常增长机会(即公司的再投资回报率高于投资者要求回报率)的公司, ( ) (A)市盈率(股票市场价格除以每股盈利,即P/E)比较低 (B)市盈率与某它公司没有显著差异 (C)市盈率比较高 (D)其股票价格与红利发放率无关 15. 某永续年金在贴现率为5%时的现值为1200元,那么当贴现率为8%时,其现值为( ) (A) 200 (B)750 (C)1000 (D)1200 16. 某公司普通股的现金股利按照每5%的固定速率增长,目前该公司普通股股票的市价为每股20元,预期下期股利为每股2元,那么该公司以当前价格发行股票筹资的成本为( ) (A)10% (B)15% (C)20% (D)25% 17. 下列哪个不是CAPM的假设? (A)投资者风险厌恶,且其投资行为是使其终期财富的期望效用最大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二章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第二章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一、名词解释 1)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2)旧唯物论反映论3)唯心主义先验论4)不可知论5)认识的主体与客体6)实践7)感性认识8)理性认识9)非理性因素10)人类认识的总规律11)真理12)谬误13)真理的客观性14)价值的本质15)价值原则16)真理原则 二、单项选择题 (1)唯物论认识论的基本原则和核心是(①) A反映论B实践论C先验论D可知论 (2)人类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是(②) A科学兴趣B社会实践C求知欲望D好奇心 (3)物质生产实践主要处理(①) A人与自然的关系B人与人的关系C对抗性矛盾的关系D非对抗性矛盾的关系 (4)真理总是与谬误相比较而存在,相斗争而发展的,因而(①) A真理与谬误的对立是相对的B真理中包含谬误的认识 C谬误中包含一定的真理性认识D谬误是真理不可摆脱的对立面 (5)认识的最终目的是(②) A发现真理B改造世界C创立科学理论D改造客观规律 (6)人的认识能力是至上的,又是非至上的属于(④)观点 A客观唯心论B主观唯心论C旧唯物论D辩证唯物主义 (7)认识的本质在于(②) A主体创造B能动反映C社会实践D客观存在 (8)人类认识运动的基本过程是(③) A概念——判断——推理B感觉——知觉——表象 C个别——一般——个别D一般——个别——一般 (9)马克思认为“理论一经掌握群众,就会变成物质的力量”说明(②) A实践对理论有决定作用B理论对实践有指导作用 C理论比实践更为重要D实践比理论重要 (10)真理是对客观事物和规律的(④) A本质认识B深刻认识C内在认识D正确认识 (11)法国科学家路易·巴斯德说:“在观察事物之际,机遇偏爱有准备的头脑”。这句话强调了(②) A人们对每一事物都要细心观察B人们在认识事物时要有理性指导 C人们获得感性经验的重要性D人们要充分发挥意识能动性 (12)人的认识是不是真理,要看(④) A能否满足人们的需要B能否被大多数人认可 C能否付诸实践D能否在实践中取得预期效果 (13)“不唯上,不唯书,不唯师,只唯实”说明(②) A书本知识是不重要的B一切从实际出发 C上级的指示和决议不能成为行动的依据D没有直接经验就没有发言权 (14)从认识发展的规律看,“熟知”与“真知”的关系是(②) A熟知即真知B熟知不等于真知C熟知起源于真知D熟知必然转化为真知 (15)唯心论与不可知论的关系是(②) A唯心论都是不可知论B唯心论有可知论与不可知论之分 C主观唯心论是可知论,客观唯心论是不可知论 D客观唯心论是可知论,主观唯心论是不可知论 (16)认识的起点是感觉,这是(④) A唯物主义的观点B唯心主义的观点 C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D唯物论和唯心论都可以承认的观点 (17)对不可知论最令人信服的驳斥是(③) A科学知识B丰富的经验C社会实践D人类的认识能力

马克思作业二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作业2:课程论文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作业2: 在下列课程论文题目中任选一题,撰写1500字以上的论文。无固定格式要求。 课程论文题目: 运用人口因素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的原理,说明如何正确认识和对待我国的人口问题。 社会发展是人类发展的基本方面,人口发展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人口因素是社会物质生活必要条件之一,它对社会发展起制约和影响作用,一定数量的人口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必要前提;人口状况对社会的发展可以起加速或延缓的作用,与物质生产相适应的人口状况,最有利于促进社会发展。 人口因素对社会发展的作用。社会是人的社会,人是社会的主体。一定数量的人口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必要前提,没有一定数量的人口,就不能构成社会。人类社会的存在,既要进行生产劳动,又要战胜自然地侵袭。但是,个人的劳动能力和自卫能力是有限的,只要在一定量的人口的基础上,才能进行物质生产,才能与自然抗争,也才有社会的存在和发展。 人口因素影响社会发展的速度。不同的人口状况对社会发展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首先,最有利于社会发展的人口数量应是同社会生产和科技发展水平要求相适应的人口数量。其次,人口素质越高就越能适应生产和科技进步的需要,就越能推动社会的发展,对社会发展的进程起着加速或延缓的作用。当人口状况同物质生产状况相适应时,就能对社会发展起促进作用;当人口状况同物质生产状况不相适应时,就能对社会发展起阻碍作用。 人口因素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人口因素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最关键的因素是人口规模的影响:一是人口规模与经济增长相适应、相协调时,对经济的增长起促进作用;二是人口规模过大或过小与经济增长不适应时,对经济增长起制约作用。从我国国情来看,我国人口基数过大,增长快,明显对经济的增长起制约作用。

马克思主义第二次作业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二次作业 1.区别量变和质变的根本标志是()。 A、事物的变化是否达到一定的速度 B、事物的变化是否符合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需要 C、事物的变化是否突破“度”的范围 D、事物的变化是否符合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 答题: A. B. C. D. 参考答案:C 2.肯定与否定的关系是()。 A、一般和个别的关系 B、绝对和相对的关系 C、事物的共性和个性的关系 D、既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的关系 答题: A. B. C. D. 参考答案:D 3.公孙龙“白马非马”之说的错误在于割裂了()。 A、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 B、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 C、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 D、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 答题: A. B. C. D. 参考答案:B 4.对唯心主义哲学的正确态度应该是()。 A、剖析它的根源,揭露它的实质,直到对它彻底摧毁 B、具体分析它,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C、以它为对立面,当作批判的靶子 D、全部抛弃 答题: A. B. C. D. 参考答案:B 5.正确把握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必须学会:()。 A、在统一中把握对立,在对立中把握统一 B、在现实中把握问题,在问题中把握现实 C、在现存中把握未来,在未来中把握现存 D、在理论中把握实践,在实践中把握理论 答题: A. B. C. D. 参考答案:A 6.“从认识过程的程序说来,感觉经验是第一的东西,我们强调社会实践在认识过程中的意义,就在于只有社会实践才能使人的认识开始发生,开始从客观外界得到感觉经验。”这体现了认识论的()。 A、唯物主义思想 B、唯心主义思想 C、辩证法思想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第二次考核作业

首页 - 我的作业列表 -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第二次考核作业 你的得分:70.0 完成日期:2015年07月04日13点45分 说明:每道小题选项旁的标识是标准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个小题,每小题2.5 分,共50.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辩证法所要求回答的是()。 A.世界的本原是什么的问题 B.世界的本质是什么的问题 C.世界的状况怎么样的问题 D.世界是否可知的问题 2.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根本分歧在于是否承认()。 A.事物之间的普遍联系 B.事物在联系中运动变化 C.事物内部的矛盾性 D.事物的客观实在性 3.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是()。 A.对立统一规律 B.质量互变规律 C.否定之否定规律 D.普遍联系的规律 4.唯物辩证法的范畴是()。 A.内容和形式都是主观的 B.内容和形式都是客观的 C.内容是主观的,形式是客观的 D.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 5.联系的客观普遍性原理的方法论意义在于()。 A.它要求人们用整体的观点去认识事物 B.它是正确区分事物的基础 C.它是认识事物本质的基础 D.它是科学分门别类的客观依据 6.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或然率就是对()。 A.可能性在质上的科学说明 B.可能性在量上的科学说明 C.可能性在质量结合上的科学说明 D.可能性向现实性转化的科学说明 7.包含在现实事物之中的,预示着事物发展前途的种种趋势,是潜在的尚未实现的东 西,称之为()。 A.偶然性 B.必然性 C.现实性

D.可能性 8.现象和本质是揭示()。 A.事物的外部矛盾和内部矛盾相互关系的一对范畴 B.事物的内在要素和表现方式的一对范畴 C.事物的外部联系和内部联系的一对范畴 D.事物的先后相继,彼此制约关系的一对范畴 9.在现实中缺乏充分根据,因而在当前条件下,不能实现的称之为()。 A.不可能性 B.现实的可能性 C.抽象的可能性 D.微小的可能性 10.一切现象都是必然的,客观世界不存在偶然性,这种观点是()。 A.唯心主义的非决定论 B.相对主义的诡辩论 C.辩证唯物主义决定论 D.形而上学机械决定论 11.假象是指()。 A.正面地直接表现本质的现象 B.不存在于客观事物之中的现象 C.和本质没有同一性的现象 D.从反面歪曲地表现本质的现象 12.“原因和结果的区分是确定的又是不确定的”。这是()。 A.唯物主义的观点 B.唯物辩证法的观点 C.诡辩论的观点 D.折衷主义的观点 13.“世界不是既成事物的集合体,而是过程的集合体。”这是一种()。 A.相对主义的观点 B.唯心主义的观点 C.形而上学的观点 D.唯物辩证法的观点 14.中国战国时期的庄子曾说过:“是亦彼也,彼亦是也。”这句话是一种()。 A.唯物主义的观点 B.唯心主义的观点 C.相对主义的观点 D.形而上学的观点 15.否认相对静止是()。 A.绝对主义 B.相对主义 C.唯心主义 D.二元论 16.矛盾的基本属性是()。 A.普遍性和特殊性 B.绝对性和相对性

马克思主义第二章练习题及答案

第二章认识论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我们感觉到一个苹果的形状、大小、颜色、轻重、气味、滋味和软硬等各种属性,在意识中把它们结合起来,就形成了这个苹果的整个感性形象,这种反映形式是 ( ) A.感觉 B.知觉 C.表象 D.概念 2.毛泽东说:“感觉到了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更深刻地感觉它。”这一论断揭示了 ( ) A.感性认识是整个认识过程的起点 B.感性认识的局限性 C.感性认识对人们认识事物本质没有实际意义 D.理性认识先于感性认识 3.辩证思维方法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过程是 ( ) A.从实践到认识的过程 B.从认识到实践的过程 C.思维生成现实具体的过程 D.在思维中再现具体,形成“多种规定的统一”的过程4.鲁迅先生说:“穷人绝无开交易所折本的懊恼,煤油大王哪会知道北方渣老婆子身受的酸辛,灾区的饥民,大约总不去种兰花,像阔人老太爷一样……”这段话表明 ( ) A.不同的人对待同一事物往往具有不同的价值观 B.不同的人对待不同的事物具有相同的价值观 C.价值观随着事物的变化而变化 D.价值观人皆有之 5.荀子曰:“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学至于行而止矣。行之,明也。”这句话蕴涵的哲学寓意是 ( ) ①间接经验是十分必要的②事事亲身实践是获得知识的惟一途径 ③实践是认识的来源④实践出真知 6.某地苹果喜获丰收后,直至来年初仍然有一大半卖不出去。果农起初认为果树种植太多,超出了市场需求,但后来发现其他地区的优质苹果却以高价畅销。这一事实使他们认识到:市场上不是不需要苹果,而是不需要品种和质量差的苹果。这一认识过程表明 ( ) A.直接经验是肤浅的,间接经验是深刻的 B.认识了事物的现象,就把握了事物的本质 C.具体地分析矛盾的特点,是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 D.成功的实践检验正确的认识,失败的实践检验错误的认识 7.王安石以“西风昨夜过园林,吹落黄花满地金”的诗句,题咏秋菊。苏东坡则认为秋菊不可能像春花那样落英满地,以“秋英不比春花落,说与诗人仔细吟”的诗句加以嘲讽。后来,苏东坡在黄州果见秋菊落英,方知自己错了。在这件事上,苏东坡错在他不懂得( ) A.下结论要以事实为依据 B.认识受时间、地点和条件的限制 C.认识事物须透过现象达到本质 D.对同一对象的认识,不同的人会得出不同的结论

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第二次作业南大2018

题号:1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3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既包括公有制经济,也包括非公有制经济。把非公有制经济纳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中,是因为非公有制经济 A、是社会主义性质的经济成分 B、是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C、是为社会主义服务的经济成分 D、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占主体地位 学员答案:b 说明: 本题得分:3 题号:2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3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党的工作重心开始转向农村,在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农村革命根据地能够在中国长期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原因是 A、中国是一个政治、经济、文化发展极不平衡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大国 B、良好的群众基础和革命形势的继续向前发展 C、相当力量正式红军的存在 D、党的领导及正确的政策 学员答案:a 说明: 本题得分:3 题号:3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3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养 A、社会主义劳动者为目标 B、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为目标 C、有理想、有文化、有道德、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 D、先进思想的传播者为目标 学员答案:c 说明: 本题得分:3 题号:4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3 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始终尊重和保护人权,认为首要的人权是 A、参政权、议政权 B、自由权、平等权 C、生存权、发展权 D、选举权、被选举权 学员答案:c 说明: 本题得分:3 题号:5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3 国民革命失败后,毛泽东在八七会议上提出的著名论断是 A、须知政权是枪杆子中取得的 B、兵民胜利之本 C、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 D、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综合作业2

综合作业2 1. (单选题) 杰出人物的产生是()(本题5.0分) A、纯粹是必然的 B、纯粹是偶然的 C、既是必然的,又是偶然的 D、有些人是必然的,有些人是偶然的 标准答案:C 2. (单选题) 唯物辩证法的根本方法是()(本题5.0分) A、观察实验方法 B、逻辑推理方法 C、矛盾分析法 D、归纳演绎方法 标准答案:C 3. (单选题) 平均利润形成后,商品价格上下波动围绕的中心是()。(本题5.0分) A、成本价格 B、生产价格 C、同一部门商品的平均价格 D、同一部门商品的平均成本 标准答案:B 4. (单选题) 所谓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是指()(本题 5.0分) A、意识是客观精神和主观感觉的产物 B、意识是沟通主、客观的桥梁 C、意识的形式是客观的、而内容是主观的 D、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而内容是客观的 标准答案:D 5. (单选题) 英雄史观的理论出发点是主张( )(本题5.0分) A、人是社会历史的主体 B、人的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作用 C、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 D、社会运动受偶然性支配 标准答案:C 6. (单选题) 衡量社会进步的根本标准是()(本题5.0分) A、社会经济体制的状况 B、社会政治制度的性质

C、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D、社会道德的水平 标准答案:C 7. (单选题) 货币的基本职能是()。(本题5.0分) A、价值手段与流通手段 B、支付手段与世界货币 C、储藏手段与支付手段 D、流通手段与储藏手段 标准答案:A 8. (单选题) 爱因斯坦说:“哲学可以被认为是全部科学之母”这说明()(本题5.0分) A、哲学是自然科学的基础 B、哲学研究的对象是世界发展的一般规律 C、哲学是对自然科学理论的概括和总结 D、哲学对自然科学的研究有指导作用 标准答案:C 9. (单选题) 价值规律是通过商品交换中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表现出来的这说明()(本题5.0分) A、必然性通过偶然性为自己开辟道路 B、必然性可以转化为偶然性 C、事物的发展是由量变向质变转变的过 D、事物发展是由可能性向现实性转化的过程 标准答案:A 10. (单选题) 马克思指出:“如果物没有用,那么其中包含的劳动也就没有用,不能算作劳动,因此不形成价值。”这句话说明()。(本题5.0分) A、只要物是有用的,它就有价值 B、价值的存在以物的有用性为前提 C、价值的存在与物的有用性互为前提 D、物越是有用就越有价值 标准答案:B 11. (单选题) “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为首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为首的社会”这句话是说()(本题5.0分)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