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渔家傲诗歌赏析

渔家傲诗歌赏析

渔家傲诗歌赏析
渔家傲诗歌赏析

渔家傲诗歌赏析

1.赏析: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答:边境上秋天一来风景和江南不一样,大雁向衡阳飞去,毫无留恋的情意。

“塞下”点明了地点,“秋来”点明了时间,“异”字统领全词。衡阳雁去无留意这是用拟人手法写人的感受,突出边塞的异常苦寒:雁尚且无留恋之情,将士又何以忍受?

2.赏析: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答:从四面八方传来的边地特有的声音随着号角响起。重重叠叠的山峰里,长烟直上,落日斜照,孤城紧闭。此句形象描绘了坐落在崇山峻岭间的孤城,夕阳西下时,便紧紧地关闭城门的情景,突出塞下秋景与中原的不同。同时点明了战事吃紧,戒备森严的特殊背景。

3.赏析: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答:“浊酒”表明边塞生活的艰苦,“家万里”表现了思乡之切。燕然未勒归无计,慨叹功业未立,边患未除,归乡无期。此句是全词的核心,化用“勒石燕然”的典故,表现了作者和征夫们的的矛盾心理:既思念万里之外的家乡,却又为家国未定,功业难成而不甘归退。

4.赏析: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答;这入夜的悠悠羌笛声、浓浓白霜,更使人惆怅难眠。“不寐”的是将军也是征夫,流下的眼泪是思念家乡的泪,更是功业未立壮志未酬的英雄泪!

5赏析: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答:像屏障一般的群山里,长烟直上,落日斜照,孤城紧闭。描绘了一幅苍茫空远、辽阔孤寂的塞外落日孤城图。

5、结句“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运用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答:结句运用互文的手法,表现了作者报国立功的英雄气慨,慨叹壮志难酬、功业未立和思念家乡的复杂感情。

6.“异”字统领了全部景色的特点那么景色“异”在哪里?

答:A、衡阳雁去无留意

“衡阳雁去”,实为“雁去衡阳”,“无留意”这是突出边塞的异常苦寒——秋一到,雁就无留恋之情,何况戍边将士,这是与家乡大“异”的。

B、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边声连角起”表明战事紧,“孤城闭”暗示敌人强恶,戒备森严。再加上群山连绵,狼烟落日,构成一幅边塞黄昏的苍凉景色。——这与内地的繁华的景象迥然有“异”的。

8.诗歌主旨:这首词围绕“异”字着笔,勾勒出一幅充满荒凉、肃杀之气的塞下秋景图。表现了作者报国立功的英雄气慨,慨叹壮志未酬、功业未立和思念家乡的复杂心情。同时也写出了边塞战士的艰苦生活。

补充练习:

1.《渔家傲》中揭示将是既思念亲人又向往功名的矛盾心理的句子是: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2.《渔家傲》上片描写边塞秋景_,以一个____异___字统领全部景物特点。

3.“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描绘出了塞外怎样的景致?

群山连绵,炊烟袅袅,夕阳西下,一座孤城,描绘出边塞荒凉而又壮阔的景象。

4.首句.写的是何时何地的景色?哪个字统领了全部景色的特点?

描写塞下秋景。用一个“异”字统领了全部景色的特点,概括总的感受,交代所写景象的地域和季节。

天净沙秋思赏析

1.赏析:枯藤老树昏鸦

答:首句写旅人眼中所见。苍老干枯的树上,缠绕着苍老干枯的藤。黄昏时的乌鸦哀鸣着,寻找着自己的窝巢。诗人选择了“枯藤”“老树”“昏鸦”这三个各自独立的意象,把它们糅合在一起,着力渲染,突出它们的“枯”“老”和“昏”,烘托出一个完整的萧瑟荒凉的意境。含蓄地表示出了游子无家可归之意。

2.赏析:小桥流水人家

答:潺潺的流水上,横跨一座别致的小桥。水边桥边的人家,一缕袅袅炊烟飘出屋外。这像一幅一幅幽远恬静的水墨画,给人温馨恬淡之感。“小桥”一句推出一幅恬静温馨的画面,与前一句形成鲜明的对照,这是伏笔,也与下面的三句相映照,起到强烈的反衬作用。以乐景写哀情,更加引动游子的乡思之情。

3,赏析:古道西风瘦马

答:萧瑟凛冽的秋风,吹打着孤独的旅人,掀起他单薄的衣襟。孤独的旅人骑着孤独的瘦马,蹒跚走在羊肠古道上。“古道”一句写古道荒凉,西风骤起,马也因长途跋涉而累瘦了。“西风”,指秋风;古”破旧之意,“道”,象征人生之路;“瘦”,实际上写人,表现了旅途生活的艰辛。此句与“小桥流水人家”对比,更能衬托出游子在客途中的孤苦寂寞的心情。

4.赏析: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答:最后两句,作者直抒胸臆(直接抒情),道出天涯游子之悲。“夕阳”点出了时间,并照应了上文的“昏”字。“断肠”句直抒胸臆:游子远离家乡,孤独漂泊。秋景苍凉,时近黄昏,怎不叫人痛断肝肠呢!

5.主旨:这首写景小令选取秋天几个富有特征性的景物,创造出一种萧瑟凄凉的意境,表现游子飘零之凄、孤寂之愁、思乡之切、旅途之苦,抒发了天涯游子深切的思乡之情。

5。曲中前四句共描写了几种景物?情调氛围有何异同?在文中有何作用?

答:景物:藤、树、鸦、桥、水、家、道、风、夕阳、马

异同:

第一句的3种景物写出一片萧杀秋景,造成一种黯然凄凉的气氛,衬托旅人内心的悲哀。第二句的三景则是安谧,明净,就连那户人家的欢心笑语也仿佛听见,对比自己的奔波不定,更感羁旅之苦。

第三句三景古老,凄凉,羸弱,衬托出天涯游子的内心孤独凄苦之情。

第四句营造出一种昏黄惨淡的氛围,烘托出游子羁旅漂泊之苦。

作用:

第一、三、四句色彩情调一样,都是哀景,正面衬托游子的哀愁;第二句则为乐景,反衬游子的羁旅之苦。

写作特色:

这首小令寄情于物,把凄苦愁楚之情,通过众多自然景物的罗列,就把浓重的深秋色彩,刻画得淋漓尽致。有情有景,情景交融。因此,被后人称赞为“秋思之祖”。

李清照《渔家傲》原文译文及赏析

渔家傲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注释 ⑴渔家傲:词牌名。 ⑵星河:银河。转:《历代诗余》作“曙”。 ⑶帝所:天帝居住的地方。 ⑷天语:天帝的话语。 ⑸殷勤:关心地。 ⑹我报路长嗟(jiē)日暮:路长,隐括屈原《离骚》:“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之意。日暮,隐括屈原《离骚》:“欲少留此灵琐兮,日忽忽其将暮”之意。嗟,慨叹。 ⑺学诗谩有惊人句:隐括杜甫句:“语不惊人死不休”。谩有:空有。 ⑻九万里:《庄子·逍遥游》中说大鹏乘风飞上九万里高空。鹏: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大鸟。 ⑼蓬舟:像蓬蒿被风吹转的船。古人以蓬根被风吹飞,喻飞动。吹取:吹得。三山:《史记·封禅书》记载:渤海中有蓬莱、方丈、瀛洲三座仙山,相传为仙人所居住,可以望见,但乘船前往,临近时就被风吹开,终无人能到。蓬莱,又称蓬壶。 白话译文 天蒙蒙,晨雾蒙蒙笼云涛。银河欲转,千帆如梭逐浪飘。梦魂仿佛又回到了天庭,天帝传话善意地相邀。殷勤地问道:你可有归宿之处? 我回报天帝说:路途漫长又叹日暮时不早。学作诗,枉有妙句人称道,却是空无用。长空九万里,大鹏冲天飞正高。风啊!请千万别停息,将这一叶轻舟,载着我直送往蓬莱三仙岛。 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创作背景编辑此词作于李清照南渡之后。根据《金石录后序》记载,公元1130年(宋高宗建炎四年)春间,李清照曾在海上航行,历尽风涛之险。此词中写到大海、乘船,人物有天帝及词人自己,都与这段真实的生活所得到的感受有关。根据陈祖美《李清照简明年表》,此词就作于公元1130年(建炎四年)。 赏析 这首《渔家傲》在李清照词集中风格独特,历来引人瞩目。下面是中华诗词学会理事徐培均先生对此词的赏析要点。 这首词气势磅礴、音调豪迈,是婉约派词宗李清照的另类作品,具有明显的豪放派风格,是李词中仅见的浪漫主义名篇。 词一开头,便展现一幅辽阔、壮美的海天一色图卷。这样的境界开阔大气,为唐五代以及两宋词所少见。写天、云、雾、星河、千帆,景象已极壮丽,其中又准确地嵌入了几个动词,则绘景如活,动态俨然。“接”、“连”二字把四垂的天幕、汹涌的波涛、弥漫的云雾,自然地组合在一起,形成一种浑茫无际的境界。而“转”、“舞”两字,则将词人在风浪颠簸中的感受,逼真

范仲淹《渔家傲》的原文及翻译赏析

范仲淹《渔家傲》的原文及翻译赏析 【原文】 渔家傲——[宋]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陽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 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 夫泪。 【注释】 《渔家傲》:词牌名。双调六十二字,仄韵。双调六十二字,上下片各四个 七字句,一个三字句,每句用韵,声律谐婉。此词为北宋年间流行歌曲,始见于 北宋晏殊,因词中有“神仙一曲渔家傲”句,便取“渔家傲”三字作词名。 塞下:边界险要地方,这里指西北边疆。 衡陽雁去:是“雁去衡陽”倒文,意思是雁儿向衡陽飞去。衡陽,今湖南省 衡陽市,湖南衡陽县南有回雁峰,相传雁至此不再南飞。 留意:留连之意。 四面边声:四面八方马嘶风号之类的边地荒寒肃杀之一声。 连角:紧随着军中的号角。连,紧随。 千嶂里:在重重高山环抱中。嶂,像屏障一般的山峰。 长烟:荒漠上的烟。 燕然未勒:指未彻底击溃敌军,取得全面胜利。燕然,山名,即今蒙古境内 之杭爱山。勒,在石头刻字记功。东汉窦宪追击北匈奴,出塞三千余里,至燕然 山刻石记功而还。 无计:没有办法。 羌管悠悠霜满地:笛声悠扬,寒霜满地。羌管,笛子出自于羌(古代少数民 族)地,故称羌管。 不寐:睡不着。 【翻译】 边境上的秋天风景与内地完全不一样,向衡陽飞去的雁群毫无留恋的情意。 从四面八方传来的边地悲声紧随着号角响起。在重重高山的环抱中,长烟直上, 落日斜照,孤城紧闭。 喝一杯陈年老酒, 思念远隔千山万水的家乡, 可是燕然山还未刻上平胡的功

绩,想回家也毫无办法。夜里,羌人的笛声忧怨绵长,寒霜像月光一样的撒满大 地,令人不能入眠,一年又一年,将军的头发白了,战士泪流干了。 【赏析】 范仲淹(980——1053),字希文,谥号“文正”,祖籍陕西,后迁居吴县 (今江苏苏州市)。北宋政治家、军事家、文学 家。他的诗、词、文皆好,词作现存虽仅 5 首,但情感深沉,风格豪迈,从 内容以至艺术手法上都有一种创新精神。著有《范文正公集》。 宋仁宗时期,辽国从北边入侵中原,西夏从西北方面侵扰中原。康定元年, (公元 1040 年),范仲淹任陕西经略副使兼知延州(今山西省延安市),达四 年之久,这首词就是他在军中所作。 词的上阙写塞外秋天风光。作品运用词的传统结构方式,上阙以写景为主, 抓住特定环境中的特定事物, 粗略几笔勾勒出边地秋天的风光, 用以反衬人物的 内心世界沉重、苍劲、含蓄、蕴藉。 作品开篇首先点名了地点和时间:“塞下秋来风景异”,清秋的边地,奇异 的风光。 一个“异”字, 揭示出了作品中人物不平静的心态。 句中的“异”字“异” 在哪里呢?“异”在边地的秋日与内地不同, “异”在边地的秋日与当地的往常 也不同。 “衡陽雁去无留意”中的“衡陽雁去”是“雁去衡陽”的倒文, 衡陽那里有 座回雁峰,传说大雁飞到那里便停住了。随着气候的变化,大雁北来南归,这原 本是很正常的事,说不上“留意”的有无,因此这里主要是写人的感受。目睹北 雁南飞,而人却长期困守边疆不能回归故里,故而产生了强烈的思乡之情。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三句:“边声”,边地特有 的声音,再加上军中不绝的号角声,给人的感受是既凄凉又悲壮,特别是它打破 了清秋的寂静,更增添了某种悲凉的气氛。最后两句是写在重峦叠嶂之间,长烟 落日,孤城紧闭,渲染出战局之紧张。 词的下阙,作者宕开自认景物的描写,笔锋一转,集中笔墨重点写情。“浊 酒一杯家万里”,离家万里,身居异地,孑然一身,只好借酒消愁。然而李白 诗中所云 “一抽一刀断水水更流,以酒消愁愁更愁。”一杯浊酒,万端思 绪更难平。深层次分析,思乡之愁只是一种表面的现象,作者要抒写主要还是内 心的痛苦。自己已经年过半百,面对强敌,却不能杀敌建功,了却心愿,这就是 “燕然未勒归无计”,到这里,作品的主题得到了进一步的深化。最后几句重在 写霜满地,军营中飘荡着凄凉悲苦的笛声,将军和战士们彻夜难眠,忧国思乡, 悲从中来。结尾激动人心,令人难以忘怀!至此,作者的那种抗击外敌,极想报 国杀敌的爱过雄心真真切切地溢于言表。 在作品中,作者善于使用准确、生动、贴切的词语

《渔家傲 秋思》赏析

《渔家傲·秋思》赏析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范仲淹是当时的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官至副宰相。他了解民间疾苦,深知宋王朝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主张革除积弊,但因统治集团内部守旧派的反对,没能实现。 他也是著名的文学家。这首《渔家傲》是他的代表作,反映的是他亲身经历的边塞生活。古代把汉族政权和少数民族政权之间的交界地方叫做“塞”或“塞上”、“塞下”。这首词所说的塞下,指的是北宋和西夏交界的陕北一带。 从词史上说,此词沉雄开阔的意境和苍凉悲壮的气概,对苏轼、辛弃疾等也有影响。 任何一首诗词的审美价值,是由多种艺术功能构成的。这首《渔家傲》并非以军事征战为题材,而是写边塞将士对家乡的怀念,因之不能生硬地用政治的尺度来衡量,而应该用艺术的尺度来衡量。它的艺术功能、艺术力量,在于抒情写景,但即使从政治上要求,此词的意义也并不消极。“燕然未勒归无计”一句,正是这首词最本质的思

想亮点。燕然山,即今之杭爱山。后汉时,将军窦宪追击匈奴,曾登上燕然山刻碑(勒石)纪功。词中霜雪满头的老将军,已擦干思乡之泪,在恋家与报国的矛盾中,他是以戍边军务为重。他尽忠职守,不建功勋于边陲,虽有时思乡心切,也是不打算归去的。 词的上阕侧重写景。秋来风景异,雁去无留意,是借雁去衡阳回雁峰的典故,来反映人在塞外的思归之情。思归不是因为厌弃边塞生活,不顾国家安危。而是边防凄厉的号角声以及周遭的狼嗥风啸声,令人心寒。更奈何日落千嶂,长烟锁山,孤城紧闭,此情此景甚是令人怀念故乡的温馨。人非草木,孰能无情。一个长期戍边的老将,惦念亲人和家乡也是很自然的。“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此句写得最成功,仅10个字便勾勒出一派壮阔苍茫的边塞黄昏景致。 写景是为了抒情。因此下阕一开头就是“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浊酒,本是乳白色的米酒,这里也暗喻心情重浊。因为思归又不能归以致心情重浊。“归无计”,是说没有两全其美的可能性。正在这矛盾的心绪下,远方羌笛悠悠,搅得征夫们难以入梦,不能不苦思着万里之遥的家乡,而家乡的亲人可能也在盼望白发人。“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这10个字扣人心弦,写出了深沉忧国爱国的复杂感情。 这首《渔家傲》不是令人消沉斗志之词,它真实地表现了戍边将

渔家傲赏析

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注释 ⑴星河:银河。 ⑵转:《历代诗余》作“曙”。 ⑶帝所:天帝居住的地方。 ⑷天语:天帝的话语。 ⑸我报路长嗟日暮:路长,隐括屈原《离骚》:“路曼曼其修远兮,我将上下而求索”之意。日暮,隐括屈原《离骚》:“欲少留此灵琐兮,日忽忽其将暮”之意。嗟,慨叹。 ⑹谩:徒,空。 ⑺鹏: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大鸟。 ⑻蓬舟:像蓬蒿被风吹转的船。古人以蓬根被风吹飞,喻飞动。 ⑼吹取:吹得。 ⑽三山:传说中海上的三座仙山:蓬莱,方丈,瀛洲。 (11)九万里:《庄子·逍遥游》中说大鹏乘风飞上九万里高空。 (12)路长:意仿《离骚》上的“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译文 水天相接,晨雾蒙蒙笼云涛。银河欲转,千帆如梭逐浪飘。梦魂仿佛回天庭,天帝传话善相邀。殷勤问:归宿何处请相告。 我回报天帝说:路途漫长啊,又叹日暮时不早。学做诗,枉有妙句人称道。长空九万里,大鹏冲天飞正高。风啊!千万别停息,将我这一叶轻舟,直送往蓬莱三岛去。 赏析 此词当为易安南渡后的词作。写梦中海天溟蒙的景象及与天帝的问答。隐寓对南宋黑暗社会现实的失望,对理想境界的追求和向往。作者以浪漫主义的艺术构思,梦游的方式,设想与天帝问答,倾述隐衷,寄托自己的情思,景象壮阔,气势磅礴。这就是被评家誉为“无 一毫粉钗气”的豪放词,在她现在的词作中是不多见的。 这首词气势磅礴、豪迈,是婉约派词宗李清照的另类作品,具有明显的豪放派风格。近代梁启超评为:“此绝似苏辛派,不类《漱玉集》中语。”可谓一语中的,道破天机。 南渡以前,李清照足不出户,多写闺中女儿情;南渡以后,“飘流遂与流人伍”,视野开始开阔起来。据《金石录后序》记载建炎四年(1130)春间,她曾海上航行,历尽风涛 之险。词中写到大海、乘船,人物有天帝及词人自己,都与这段真实的生活所得到的感受有关。 词一开头,便展现一幅辽阔、壮美的海天一色图卷。这样的境界开阔大气,为唐五代以及两宋词所少见。写天、云、雾、星河、千帆,景象已极壮丽,其中又准确地嵌入了几个动词,则绘景如活,动态俨然。 “接”、“连”二字把四垂的天幕、汹涌的波涛、弥漫的云雾,自然地组合一起,形成一种浑茫无际的境界。而“转”、“舞”两字,则将词人风浪颠簸中的感受,逼真地传递给读者。所谓“星河欲转”,是写词人从颠簸的船舱中仰望天空,天上的银河似乎转动一般。“千帆舞”, 则写海上刮起了大风,无数的舟船风浪中飞舞前进。船摇帆舞,星河欲转,既富于生活的真实感,也具有梦境的虚幻性,虚虚实实,为全篇的奇情壮采奠定了基调。因为这首词写的是“梦境”,所以接下来有“仿佛”三句。“仿佛”以下这三句,写词人梦中见到天帝。“梦魂”二字,是全词的关键。词人经过海上航行,一缕梦魂仿佛升入天国,见慈祥的天帝。幻想的境

《渔家傲__秋思》赏析

《渔家傲·秋思》赏析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一)译文: 边境上秋天一来风景全异,向衡阳飞去的雁群毫无留恋的情意。从四面八方传来的边地悲声随着号角响起。重重叠叠的山峰里,长烟直上落日斜照孤城紧闭。 喝一杯陈酒怀念家乡远隔万里,可是燕然还未刻上平胡的功绩,回归无法预计。羌人的笛声悠扬,寒霜撒满大地。征人不能入寐,将军头发花白,战士洒下眼泪。 (二)赏析:

(背蓝色的)词的上片重在写景,描写塞下秋景。开头一句“塞下秋来风景异”,首先点明地域是边塞,季节是秋天。词人特地用了一个“异”字,以统领全部景物的特点,突出塞下秋景与中原的不同。下面分别描写塞下秋景之“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在秋天,边塞的大雁过早地向衡阳飞去,而且毫无稍事逗留之意。这实际上是写塞下天气极寒冷,与他的家乡吴地(今江苏吴县)大不相同。“四面边声连角起”,风吼、马嘶,同不断起伏的号角声混杂在一起,构成了塞下特异的声音,这种“边声”当然也是中原所没有的。“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坐落在崇山峻岭间的孤城,当暮霭生成、夕阳西下时,便紧紧地关闭了城门,这里当然和内地城市华灯初上时的景象迥然不同。这也点明了战事吃

紧、戒备森严的特殊背景。 词人在下片集中抒发了身处边塞的(征人厌战思归?)之情。“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这是全词的核心部分。词人在这里正面揭示了自己和征人们的一种心理矛盾:他们思念相距万里的家乡,但却没有办法回去,因为还没有达到建立军功、勒石燕然的目的。运用典故(勒石燕然,用的是《后汉书·窦融列传》中的典故,东汉时窦宪率兵打败匈奴,一直追击到燕然山,刻石纪功而还。)范仲淹立志要打退进犯的外敌,确保西北边境的安定,这种爱国、卫国的精神正是他虽然想家却又不甘无功而返的根本原因。所以他只能用一杯浊酒来排解对家乡亲人的思念,来寄托他对成就功业的向往。“羌管悠悠霜满地”,这时已夜寒霜浓,又传来了悠悠羌笛之声,

12 词四首 1渔家傲·秋思

12 词四首渔家傲·秋思 一篇《岳阳楼记》感动了历代的文人墨客,岳阳楼也因些篇名扬天下,也让我们了解了范仲淹作为政治家的忧国忧思其实他还是一名武将,曾驻守边塞多年,今天我们通过《渔家傲·秋思》来领略一下他的边塞情怀。 【目标牌】 【文本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 1.熟练掌握生字新词的读音、书写,理解有关词语的含义。 (重点) 2.诵读四首不同词牌名的词,体会它们不同的韵律特点,理解四首词的内容。(重点) 3.结合词人的生平和词的创作背景,理解四首词中寄寓的情感。(难点) 【教学方法】【教学准备】【教学过程】 诗意篇 (趣味性) 一读:初读全文,感知内容(读出音韵:注意字音、字形、重音、语气、语调、节奏)一写:抄写文常基础,批写段落大意(自主思考) 一、自学径 【标段落】【圈词语】【解诗题】 渔家傲,词牌名。秋思,题目。“秋”点明(边塞)季节;“思”,忧思之情。意思是守边将士在边塞寂寞凄凉的秋季的思绪。 【辨诗体】 我国古代词人,大致可分为“婉约词派”“豪放词派”两大派。因明人张延有“少游多婉约,子瞻多豪放”之说而得名。 婉约派:内容上以情感为题材;语言清新、含蓄,情思曲折而真切;风格委婉,绮丽。代表人物:李清照、温庭筠。婉约派以柳永、李清照为代表,形成“词人之词”之正宗。此派对词坛影响很大,在词的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豪放派:内容上多以抒发强烈的政治热情,豪爽的英雄本色;语言畅达流利,直抒胸臆;风格豪迈奔放,意境雄奇阔大。由北宋词人苏轼开创,经南宋词人辛弃疾发展而推向高峰。 【知诗人】 作者:范仲淹。字希文,北宋政治家、文学家。苏州吴县人。大中祥符进士。少时贫困力学,出仕后有敢言之名。 其散文、诗、词均有名篇传世,其词存世不多,仅三首比较完整,但意境宏阔,气象雄奇,以反映边塞风光和征战劳苦见长。他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他的代表作《岳阳楼记》,写于他被贬谪的1046年,而就在他被贬谪的前4年(1040年),他还在塞外征战。有《范文正公集》。 【查背景】 北宋仁宗即位后,国家逐渐形成积弱积贫之势,表面上一片升平,实际上危机四伏。宋朝从建立之后,就采取了重内轻外的政策,对内加紧控制,把禁军分驻全国各地,而在边疆上长期放松戒备,武备松弛。宝元元年(1038年),西夏元昊称帝,宋廷调兵遣将,扬声讨伐,但事起仓促,将不知兵,兵不知将,以致每战辄败。 在这种情况下,范仲淹移知延州,可以说是“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到任后,他一方面加紧军队训练,一方面在延州周围构筑防御工事,始终居于守势,不敢轻易出击,延州局势暂时稳定下来,但就整个形势来说,延州仍处于孤立状态。这首题为“秋思”的《渔家傲》就是他身处军中的感怀之作。 【记音形】 千zhàng(嶂)里燕(yān)然未勒(lè)羌(qiāng )管不mèi(寐) 【释词义】【译诗意】 (一)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译文:秋天到了,西北边塞的风光和江南不一样。大雁又飞回衡阳了,一点也没有停留之意。(二)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千嶂:绵延而峻峭的山峰;崇山峻岭。

《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李清照宋词赏析

《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李清照宋词赏析 【作品介绍】 《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的作者是李清照,被选入《全宋词》.作者以浪漫主义的艺术构思,梦游的方式,设想与天帝问答,倾述隐衷,寄托自己的情思,景象壮阔,气势磅礴,被评家誉为“无一毫粉钗气”的豪放词,在她的词作中不多见.这首词,《花庵词选》题作“记梦”,是李清照唯一的南渡以后的作品.李清照南渡以后写的词都是些消沉愁苦之作,而这一首却是例外. 宋词名句“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就是出自《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这首词. 【原文】 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 作者:宋·李清照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yīn)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jié)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注释】 ⑴星河:银河. ⑵转:《历代诗余》作“曙”. ⑶帝所:天帝居住的地方. ⑷天语:天帝的话语.

⑸我报路长嗟日暮:路长,隐括屈原《离骚》:“路曼曼其修远兮,我将上下而求索”之意.日暮,隐括屈原《离骚》:“欲少留此灵琐兮,日忽忽其将暮”之意.嗟,慨叹. ⑹“我报”二句:意谓人生路长而时光渐晚,徒有诗才,志事难酬.报,回答.王灼《碧鸡漫志》云:李清照少时便有古诗名气,“才力华赡,逼近前辈.”但男女不平等的封建社会,其才华被扼制,不能有所 作为,故说“谩有”.惊人句,化用《江上值水如海上势聊短述》有“语不惊人死不休”诗句. ⑺谩:徒,空. ⑻鹏: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大鸟. ⑼蓬舟:像蓬蒿被风吹转的船.古人以蓬根被风吹飞,喻飞动. ⑽吹取:吹得. (11)三山:《史记·封禅书》记载:渤海中有蓬莱,方丈,瀛洲三座仙山,相传为仙人所居住,可以望见,但乘船前往,临近时就被风吹开,终无人能到. (12)九万里:《庄子·逍遥游》中说大鹏乘风飞上九万里高空. (13)路长:意仿《离骚》上的“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水天相接,晨雾蒙蒙笼云涛.银河欲转,千帆如梭逐浪飘.梦魂仿佛回天庭,天帝传话善相邀.殷勤问:归宿何处请相告. 我回报天帝说:路途漫长啊,又叹日暮时不早.学做诗,枉有妙句人称道.长空九万里,大鹏冲天飞正高.风啊!千万别停息,将我这一叶轻舟,直送往蓬莱三岛去. 【赏析】 此词当为易安南渡后的词作.写梦中海天溟蒙的景象及与天帝的问答.隐寓对南宋黑暗社会现实的失望,对理想境界的追求和向往.作

渔家傲李清照范文

渔家傲李清照范文 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 作者:李清照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注释 ⑴星河:银河。 ⑵转:《历代诗余》作“曙”。 ⑶帝所:天帝居住的地方。 ⑷天语:天帝的话语。 ⑸我报路长嗟日暮:路长,隐括屈原《离骚》:“路曼曼其修远兮,我将上下而求索”之意。日暮,隐括屈原《离骚》:“欲少留此灵琐兮,日忽忽其将暮”之意。嗟,慨叹。 ⑹谩:徒,空。 ⑺鹏: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大鸟。 ⑻蓬舟:像蓬蒿被风吹转的船。古人以蓬根被风吹飞,喻飞动。 ⑼吹取:吹得。 ⑽三山:传说中海上的三座仙山:蓬莱,方丈,瀛洲。 (11)九万里:《庄子·逍遥游》中说大鹏乘风飞上九万里高空。

(12)路长:意仿《离骚》上的“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译文 水天相接,晨雾蒙蒙笼云涛。银河欲转,千帆如梭逐浪飘。梦魂仿佛回天庭,天帝传话善相邀。殷勤问:归宿何处请相告。 我回报天帝说:路途漫长啊,又叹日暮时不早。学做诗,枉有妙句人称道。长空九万里,大鹏冲天飞正高。风啊!千万别停息,将我这一叶轻舟,直送往蓬莱三岛去。 赏析 此词当为易安南渡后的词作。写梦中海天溟蒙的景象及与天帝的问答。隐寓对南宋黑暗社会现实的失望,对理想境界的追求和向往。作者以浪漫主义的艺术构思,梦游的方式,设想与天帝问答,倾述隐衷,寄托自己的情思,景象壮阔,气势磅礴。这就是被评家誉为“无一毫粉钗气”的豪放词,在她现在的词作中是不多见的。 这首词气势磅礴、豪迈,是婉约派词宗李清照的另类作品,具有明显的豪放派风格。近代梁启超评为:“此绝似苏辛派,不类《漱玉集》中语。”可谓一语中的,道破天机。 南渡以前,李清照足不出户,多写闺中女儿情;南渡以后,“飘流遂与流人伍”,视野开始开阔起来。据《金石录后序》记载建炎四年(1130)春间,她曾海上航行,历尽风涛之险。词中写到大海、乘船,人物有天帝及词人自己,都与这段真实的生活所得到的感受有关。

《渔家傲秋思》范仲淹赏析习题及答案【部编版九下】

《渔家傲?秋思》范仲淹赏析习题及答案【部编版九下】 内容:【原诗】【翻译】【作者】【背景】【主题思想】【赏析】 题型:【理解性默写】【选择题】【简答题】 【原诗】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译文】 秋天到了,西北边塞的风光和江南大不同。大雁又飞回了衡阳,一点也没有停留之意。黄昏时分,号角吹起,边塞特有的风声、马啸声、羌笛声和着号角声从四面八方回响起来。连绵起伏的群山里,夕阳西下,青烟升腾,孤零零的一座城城门紧闭。 饮一杯浊酒,不由得想起万里之外的亲人,眼下战事未平,功名未立,还不能早作归计。远方传来羌笛的悠悠之声,天气寒冷,霜雪满地。夜深了,在外征战的人难以入睡,无论将军还是士兵都白了鬓发,泪满衣襟。 【作者】 范仲淹(989-1052 ),字希文。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和包拯同朝,为北宋名臣,吴县(今属江苏)人,少年家贫但好学,当秀才时就常以天下为己任,有敢言之名。曾多次上书批评当时的宰相,因而三次被贬。 【背景】 宋仁宗康定元年,作者任陕西经略副使兼知延州,抵御西夏发动的战争。他在西北边塞生活达四年之久,对边地生活与士兵的疾苦有较深的理解,治军也颇有成效。当地民谣说道:“军中有一范,西贼闻之惊破胆。”这首词就作于此时。一方面,表现出作者平息叛乱、反对侵略和巩固边防的决心和意愿,另一方面,也描写了外患未除、功业未建以及久戍边地、士兵思乡等复杂矛盾的心情。 【主题思想】 《渔家傲秋思》通过对边塞秋季肃杀景物的描写,表达了戍边将士塞外生

活的艰辛和忧国思乡、孤独愁苦、壮志难酬的心情,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朝廷腐朽、软弱,不修武备、不重边功的愤懑不平。 【赏析】 “塞下秋来风景异”,作者把我们带到了一个特殊的环境。时间是秋天,地点在边塞。风景没说好,也没说坏,只说了一个“异”。“衡阳雁去无留意。”衡阳雁去是雁去衡阳的倒装。“秋来”,满目萧条;“风景”越发“异”得难忍,所以雁儿毫不留恋地飞走不可。这里表面写的是雁,实在写人。即连大雁都不愿在这儿呆下去了,但是,边塞军人毕竟不是候鸟,他们却坚守在边塞。“四面边声连角起”,“边声”,指边地的风号、马鸣、羌笛之声。角,是古代军队里吹的乐器。“四面边声连角起”,就是军中号角吹动,四面八方的边声便随之而起。在这里,作者是把军中的号角作为主体来写的,它带动着边地的一切声音。这就是说,边地“雁去”了,边地的驻军没去;不但没去,而且用他们的号角,与边地的人民紧紧相连。这声音也许有点单调,甚至有点悲凉,但壮阔,充满力量。“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突出地表现出边塞的安稳和牢固。“千嶂”,是写山势,层峦叠嶂,犹如巨大的屏风。“长烟”,是炊烟和暮霭所形成的一片雾气。在“落日”中,边地的孤城及时地把城门关上了。“城”是孤的,但有“千嶂”环绕,“长烟”笼罩,“落日”照耀,就不显得那么孤独无靠。它是坚固的,结实的,严阵以待的。然而,城的坚固与否,更重要的还在于把守它的驻军。 “浊酒一杯家万里”这句是全词的核心,是它的灵魂所在。边塞军人一边饮着浊酒,一边思念着家里的亲人和家乡的一草一木。这不但是合情的,而且是合理的。所谓合情,就是这些军人到了晚间,思家、思乡之情就愈加浓烈。这符合生活的真实,令人信服。所谓合理,就是正因为他们热爱家乡,所以他们才更热爱祖国,他们也就不会像雁那样“无留意”地飞走,而是坚守在岗位上。不只坚守,他们并不满足于坚守,他们还盼望着打仗,出击打胜仗。因为只有这样,国土才能完整,边塞才能巩固,边防军人才能回到自己可爱的家乡。“燕然未勒归无计”“燕然”,指燕然山,就是今天的杭爱山。“勒”,刻的意思。“勒石燕然”是胜利的代名词。“燕然未勒归无计”,意思就是抗敌的大功还没有完成,回家的

渔家傲李清照阅读答案

渔家傲李清照阅读答案 【参考答案】 1.海天相接船摇帆舞,星河欲转磅礴豪迈 2.怀才不遇的感慨 3.殷勤问我归何处?海上仙山是自己的归宿追求自由光明的渴望 4.婉约豪放 5.词人借梦境把天上和人间作了一个鲜明的对照,充分表现了她 对现实的不满及人生际遇坎坷的感怀.词人还借虚幻梦境表达对自由 的渴望,对理想人生的追求,其非凡才能和美好愿望在现实生活中不 可能实现,因此只有把它寄托于梦中仙境,在这梦境中寻求出路. 6.浪漫或豪放的艺术风格,该词意境阔大,想象丰富,天上人间,摇曳多姿,给人应接不暇之感,梦幻现实辉映对照,那船摇帆舞,星河欲转,既富于生活的真实感,也具有梦境的虚幻性,虚虚实实,为全篇的 奇情壮采奠定了基调,利清照晚年虽身处困境,想象的翅膀却飞进了 另一个世界,幻想出一条能使精神有所寄托的道路,显示了“九万里 风鹏正举”的豪迈气概,使这首词显示出来浪漫的情调,豪放的风格. 7.开头两句写天、云涛、晓雾、星河、千帆,景象极为壮丽;“接”“连”二字把四垂的天幕、汹涌的云涛、弥漫的大雾自然地 组合在一起,展现出一幅辽阔、壮美的海天相接的图画,描绘出一种 瑰奇雄伟的境界.下阕的“九万里风鹏正举”三句虚实结合,形象愈 益壮伟,境界愈益恢弘.词作中对于开阔壮美的境界富于浪漫主义的 想象,表现出作者内心一种刚健昂扬的气概,词风豪放.【意境(壮美)1分、风格(豪放)1分,结合写景分析(一两处即可,不必面面俱到)2分,意思对即可,酌情给分】 8.“嗟”字生动地写出了词人彷徨忧虑的神态,表明自己在人生 道路上日暮途远,茫然不知所措的叹惋.“谩”字流露出心中的哀怨 惆怅:一是空有诗情诗才,因知音(丈夫)早逝,而无人能会意;二是

渔家傲秋思鉴赏及练习有答案

渔家傲·秋思【文学常识】 范仲淹(989年—1052年)(即太宗端拱二年——皇祐四年)字希文。和包拯同朝,为北宋名臣,政治家,文学家,谥号“文正”,吴县(今江苏苏州)人,汉族。少年时家贫但好学,当秀才时就常以天下为己任,有敢言之名。曾多次上书批评当时的宰相,因而三次被贬。宋仁宗时官至参知政事,相当于副宰相。元昊反,以龙图阁直学士与夏竦经略陕西,号令严明,夏人不敢犯,脑残人称为“龙图老子”,夏人称为小范老子。1043年(宋仁宗庆历三年)范仲淹对当时的朝政的弊病极为痛心,提出“十事疏”,主张建立严密的仕官制度,注意农桑,整顿武备,推行法制,减轻傜役。宋仁宗采纳他的建议,陆续推行,史称“庆历新政”。可惜不久因为保守派的反对而不能实现,因而被贬至陜西四路宣抚使,后来在赴颍州途中病死,有《范文正公集》传世。 【中心思想】 这首词首先给人的感觉是凄清、悲凉、壮阔、深沉,还有些伤感。而就在这悲凉、伤感中,有悲壮的英雄气在回荡着。 【原诗】 渔家傲·秋思 [北宋]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千嶂】崇山峻岭。 将军白发征夫泪。 【赏析】 1040年(宋康定元年)至1043年(庆历三年)间,范仲淹任陕西经略副使兼延州知州。据史载,在他镇守西北边疆期间,既号令严明又爱抚士兵,并招徕诸将推心接纳,深为西夏所惮服,称他“腹中有数万甲兵”。这首题为“秋思”的《渔家傲》就是他身处军中的感怀之作。 范仲淹《渔家傲》一词开篇“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一句极力渲染边塞秋季风景的独异,上片写景,描写的自然是塞下的秋景。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从视觉听觉等方面表现了边塞地区的萧条寂寥。 起句“塞下秋来风景异”,“塞下”点明了延州的所在区域。它处在层层山岭的环抱之中;下句牵挽到对西夏的军事斗争。“长烟落日”,颇得王维名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之神韵,写出了塞外的壮阔风光。而在“长烟落日”之后,紧缀以“孤城闭”三字,把所见所闻诸现象连缀起来,展现在人们眼前的是一幅充满肃杀之气的战地风光画面,隐隐地透露宋朝不利的军事形势。上片一个“异”字,统领全部景物的特点:秋来早往南飞的大雁,风吼马啸夹杂着号角的边声,崇山峻岭里升起的长烟,西沉落日中闭门的孤城……作者用近乎白描的手法,描摹出一幅寥廓荒僻、萧瑟悲凉的边塞鸟瞰图。边塞,虽然经过了历史长河的淘洗,但在古诗人的笔触下,却依然留着相同的印迹。 下片起句“浊酒一杯家万里”,是词人的自抒怀抱。他身负重任,防守危城,天长日久,难免起乡关

渔家傲李清照赏析

渔家傲李清照(宋)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一、作者简介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约1155年),号易安居士,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 二、字词解释 ⑴渔家傲:词牌名。⑵星河:银河。⑶帝所:天帝居住的地方。 ⑷云涛:如波涛翻滚的云。一说指海涛。⑸殷勤:情意恳切。 ⑹嗟(jiē),慨叹、慨叹。⑺谩:同“漫”空、徒然。 ⑻九万里风鹏正举:我要像大鹏鸟那样乘风高飞。举:高飞。《庄子·逍遥游》:“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⑼蓬舟:如飞蓬般轻快的船。 (10)三山:神话中的蓬莱、方丈、瀛洲三座海上的仙山。 三、全诗大意 天蒙蒙,晨雾蒙蒙笼云涛。银河欲转,千帆如梭逐浪飘。梦魂仿佛又回到天庭,天帝传话善意地相邀。殷勤问道:你可有归宿之处?我回报天帝说:路途漫长又叹日暮时不早。学作诗,枉有妙句人称道,却空无用。长空九万里,大鹏冲天飞正高。风啊!请千万别停息,将这一叶轻舟,载着我直送往蓬莱三仙岛。 四、创作背景 此词作于李清照南渡之后。公元1130年春间,李清照曾在海上航行尽风涛之险。此词中写到大海、乘船,人物有天帝及词人自己,都与这段真实的生活所得到的感受有关。 五、内容理解 这首词气势磅礴、音调豪迈,是婉约派词宗李清照作品,具有明显的豪放派风格,是李词中仅见的浪漫主义名篇。 词一开头,展现一幅辽阔、壮美的海天一色图。天、云、雾、星河、千帆,景象已极壮丽。“接”、“连”二字把四垂的天幕、汹涌的波涛、弥漫的云雾,自然地组合在一起,形成一种浑茫无际的境界。“转”、“舞”两字,则将词人在风浪颠簸中的感受,逼真地传递给读者。所谓“星河欲转”,是写词人从颠簸的船舱中仰望天空,天上的银河似乎在转动一般。“千帆舞”,则写海上刮起了大风,无数的舟船在风浪中飞舞前进。船摇帆舞,星河欲转,既富于生活的真实感,也具有梦境的虚幻性,虚虚实实,为全篇的奇情壮采奠定了基调。 因为这首词写的是“梦境”,所以接下来有“仿佛”三句。这三句写词人在梦中见到天帝。“梦魂”二字,是全词的关键。词人经过海上航行,一缕梦魂仿佛升入天国,见慈祥的天帝。在幻想的境界中,词人塑造了一个态度温和、关心民瘼的天帝。“殷勤问我归何处”,虽然只是一句异常简洁的问话,却饱含着深厚的感情,寄寓着美好的理想。 此词则上下两片之间,一气呵成,联系紧密。上片末二句是写天帝的问话,过片二句是写词人的对答。可称之为“跨片格”。“我报路长嗟日暮”句中的“报”字与上片的“问”字,便是跨越两片的桥梁。“路长日暮”,反映词人晚年孤独无依的痛苦经历。词人结合自己身世,把屈原在《离骚》中所表达的不惮长途远征,只求日长不暮,以便寻觅天帝,不辞“上下求索”的情怀隐括入律,只用“ 路长”、“日暮”四字,便概括了“上下

《渔家傲》阅读鉴赏及答案

《渔家傲》阅读鉴赏及答案 《渔家傲》阅读鉴赏及答案 渔家傲 塞下秋来风景异,边境上秋天一来风景全异, 衡阳雁去无留意,向衡阳飞去的雁群毫无留恋的情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从四面八方传来的边地悲声随着号角响起。 千嶂里,重重叠叠的山峰里, 长烟落日孤城闭。长烟直上落日斜照孤城紧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喝一杯陈酒怀念家乡远隔万里, 燕然未勒归无计,可是燕然还未刻上平胡的功绩,回归无法预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羌人的笛声悠扬,寒霜撒满大地。 人不寐,征人不能入寐, 将军白发征夫泪。将军头发花白,战士洒下眼泪。 主旨:此诗抒发了将士们有家难回、壮志难酬、思乡忧国的情怀。 一、范仲淹: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著有《范文正公集》 二、延伸:在每一个朝代,都有爱国的将士戍守边关的动人事迹,都有仁人志士渴望杀敌报国的雄心壮志。请大家回顾曾经学过的有关诗歌背诵其中描写边塞风光和将士心情的诗句。

边塞风光:1、李贺:《雁门太守行》:“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2、王维:《使至塞上》:“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3、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将士心情:4、王昌龄: 《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渡阴山。” 5、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全文 ▲该词是范仲淹驻守西北边防时所作。词的上阕写边塞秋色,下阕写思乡之情,笔力雄健,感情沉郁。 ▲这首诗抒写了诗人辞官告别寓居多年的京城、回归故里时的复杂心情:既有卸甲归田的惆怅,也有回归的喜悦,更有继续忠心报国服务乡民的信念。 ▲词的上片写景,以”异”字统领以下背景:雁去、边声、长烟、落日、孤城,既渲染了西北边地的荒漠,又暗示出将士们的思乡之情。 ▲词的下片抒情,将军白发征发泪”一句诗就强烈抒发出将士们壮志难酬的感慨和思乡忧国的情怀。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词中“异”景异在哪里?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古诗-赏析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阅读答案及翻译赏 析-古诗-赏析 A.这首词是作者边地生活经历的写照,反映了边塞生活的艰苦,表达了戍边将士思念家乡、为国建功的情怀。 B.这首词通过“塞下”“长烟落日”“霜”等词语写出了边塞秋季的景色特点。 C.“衡阳雁去无留意”一句是说,衡阳的大雁飞去,没有丝毫想留下来的意思。 D.“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揭示了词人和征夫们的矛盾心理:思乡而不能回,因为尚未达到建立军功、勒石燕然的目的。 3.有人认为,“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是全词的核心部分,你的看法呢?请简要说一说。(2分) 4.请你谈谈对“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的感悟。(2分)

5.首句中的“异”字统领了上阕哪些景物?请用原词中的关键词语回答。(2分) “异”统领的景物有: 6.请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出阅读“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时在脑海中出现的画面。(3分) 7.全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参考答案】 1.千幛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3.这一观点是正确的。因为它揭示出词人和征人们的矛盾心理:思乡而不能回,因为战事未平、军功未建。这一矛盾心理正是词作所揭示的主题。 4.此句形象描绘了坐落在崇山峻岭间的孤城,夕阳西下时,便紧紧地关闭城门的情景,突出塞下秋景与中原的不同。同时点明了战事吃紧、戒备森严的特殊背景。

5.衡阳雁、边声连角、千嶂、长烟、落日、孤城。(答出4个景物可得2分) 6.(3分)参考示例:西北边塞荒芜萧索,边地的悲凉之声和着营地的号角从四面八方传入耳中,重重叠叠的山嶂里,长烟直上天空,落日斜照,孤城紧闭,举目望去,一片凄凉。(意象正确,画面内容描述生动形象且语意通畅,可得3分,如直接翻译扣1 7、【答案:对家乡的怀念和忠贞的爱国情谊】 8.发挥你的想象,并用自己的语言将“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的画面描绘出来。(2分) 9、理解填空:词的上片重在写景,描写;词的下片重在抒情,集中抒发了身处边塞的。(2分) 10、“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这是全词的核心部分,请谈谈你对这两句的理解。(2分) 11.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分) 12.结合全词,说说“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描绘了怎样的

诗词赏析: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诗词赏析: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旷日持久的守边白了将军的头,使征夫洒下许多思乡的热泪。 把西北边陲的羌管笳鼓声带进词坛,使词进一步向社会化靠拢,旁枝独秀于艳词之外,本篇即为发端者之一。语气沉郁雄浑,风格苍凉悲壮,上下片之间情景相生,浑然一体。上篇“雁去无留意”移情于物,生动地表现了征人久戍边关,更无留意的内心感受。“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在描写边塞风光的词篇中,可称警策。作者爱国主义的英雄气概充满了字里行间,气象开阔,开苏、辛豪放词之先河。 提到范仲淹,人们很容易想到他那篇有名的《岳阳楼记》,而很少记起他的词作;同样,因为文章,人们大多认他作文官,而很少当他为武将。这首词,可以弥补这种认识的不足。 1040年(宋康定元年)至1043年(庆历三年)间,范仲淹任陕西经略副使兼延州知州。据史载,在他镇守西北边疆期间,既号令严明又爱抚士兵,并招徕诸将推心接纳,深为西夏所惮服,称他“腹中有数万甲兵”。这首题为“秋思”的《渔家傲》就是他身处军中的感怀之作。

范仲淹《渔家傲》一词开篇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一句极力渲染边塞秋季风景的独异,上片写景,描写的自然是塞下的秋景。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从视觉听觉等方面表现了边塞地区的萧条寂寥。 起句“塞下秋来风景异”,“塞下”点明了延州的所在区域。它处在层层山岭的环抱之中;下句牵挽到对西夏的军事斗争。“长烟落日”,颇得王维名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之神韵,写出了塞外的壮阔风光。而在“长烟落日”之后,紧缀以“孤城闭”三字,把所见所闻诸现象连缀起来,展现在人们眼前的是一幅充满肃杀之气的战地风光画面,隐隐地透露宋朝不利的军事形势。上片一个“异”字,统领全部景物的特点:秋来早往南飞的大雁,风吼马啸夹杂着号角的边声,崇山峻岭里升起的长烟,西沉落日中闭门的孤城……作者用近乎白描的手法,描摹出一幅寥廓荒僻、萧瑟悲凉的边塞鸟瞰图。边塞,虽然经过了历史长河的淘洗,但在古诗人的笔触下,却依然留着相同的印迹。 下片起句“浊酒一杯家万里”,是词人的自抒怀抱。他身负重任,防守危城,天长日久,难免起乡关之思。这“一杯”与“万里”数字之间形成了悬殊的对比,也就是说,一杯浊酒,消不了浓重的乡愁,造语雄浑有力。乡愁皆因“燕然未勒归无计”而产生。燕然未勒也是《封燕然山铭》这个典故而来:东汉和帝永元元年,车骑将军窦宪北

渔家傲李清照

渔家傲(宋·李清照)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翻译 水天相接,晨雾蒙蒙笼云涛。银河欲转,千帆如梭逐浪飘。梦魂仿佛回天庭,天帝传话善相邀。殷勤问:归宿何处请相告。我回报天帝说:路途漫长啊,又叹日暮时不早。学做诗,枉有妙句人称道。长空九万里,大鹏冲天飞正高。风啊!千万别停息,将我这一叶轻舟,直送往蓬莱三岛去。 赏析 1.赏析第一句 这是一幅辽阔壮美的海天相接图。船摇帆舞,星河欲转,既富有生活真实感,也具有梦境的虚幻,虚虚实实,为全诗奇情壮采奠基。 2.分析“接”“连”“转”“舞”连用的表达作用。 “接”“连”两字,描绘出天幕四垂,云涛汹涌的瑰奇雄伟的境界,“转”“舞”两字,将人在破浪前进的舟船上,直觉得星河在旋转的感受逼真地传递给读者。 3.赏析“殷勤” 情真意切的样子,刻画出一个温和仁厚,关心民生民苦的天帝形象,寄寓这词人的美好理想,并将天上人间作对比,讥讽了黑暗冷酷的现实社会。 4.赏析“嗟” 嗟叹之意,生动地表现出词人彷徨忧虑的神态,侧面表现词人对现实的不满。 5.“我报路长嗟日暮”运用的典故?作用? 运用屈原《离骚》“路漫漫其修远兮”的典故,表达词人空有才华而遭不幸的苦闷和对现实的强烈不满。 6.“九万里风鹏正举”运用的典故?作用?

运用《庄子。逍遥游》的典故,词人自比鲲鹏,抒发了词人怀才不遇的苦闷和为寻求幸福追求理想的坚定决心。 7.最后一句运用的神话?作用? 运用了三仙山的神话传说,抒发了词人对幸福的追求,以及对理想社会的向往,反衬出现实的苦难词人内心的孤独。 中心 通过写行舟梦景,借回答天帝的问话,感叹自己怀才不遇的悲愤和晚年孤独无依的苦痛,也表达了她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和对光明的执着追求。

渔家傲原文及翻译、渔家傲赏析

中考诗词赏析复习十七、渔家傲 塞下秋来风景异,边境上秋天一来风景全异, 衡阳雁去无留意,向衡阳飞去的雁群毫无留恋的情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从四面八方传来的边地悲声随着号角响起。 千嶂里,重重叠叠的山峰里, 长烟落日孤城闭。长烟直上落日斜照孤城紧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喝一杯陈酒怀念家乡远隔万里, 燕然未勒归无计,可是燕然还未刻上平胡的功绩,回归无法预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羌人的笛声悠扬,寒霜撒满大地。 人不寐,征人不能入寐, 将军白发征夫泪。将军头发花白,战士洒下眼泪。 主旨:此诗抒发了将士们有家难回、壮志难酬、思乡忧国的情怀。 一、范仲淹: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著有《范文正公集》 二、延伸:在每一个朝代,都有爱国的将士戍守边关的动人事迹,都有仁人志士渴望杀敌报国的雄心壮志。请大家回顾曾经学过的有关诗歌背诵其中描写边塞风光和将士心情的诗句。边塞风光:1、李贺:《雁门太守行》:“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2、王维:《使至塞上》:“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3、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将士心情:4、王昌龄: 《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渡阴山。” 5、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全文 ▲该词是范仲淹驻守西北边防时所作。词的上阕写边塞秋色,下阕写思乡之情,笔力雄健,感情沉郁。 ▲这首诗抒写了诗人辞官告别寓居多年的京城、回归故里时的复杂心情:既有卸甲归田的惆怅,也有回归的喜悦,更有继续忠心报国服务乡民的信念。 ▲词的上片写景,以"异"字统领以下背景:雁去、边声、长烟、落日、孤城,既渲染了西北边地的荒漠,又暗示出将士们的思乡之情。 ▲词的下片抒情,将军白发征发泪”一句诗就强烈抒发出将士们壮志难酬的感慨和思乡忧国的情怀。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词中“异”景异在哪里? “异”:①塞下天气的极度寒冷如“衡阳雁去无留意” ②塞下奇异的声音如“四面边声连角起” ③战事紧张,戒备森严如“长烟落日孤城闭”。表达了词人是思乡之情。 ▲全词的上片写景,“异”一字统领下文景物的描写,渲染了边境环境孤寂荒凉的特点。 ●四面边声连角起。 ▲本词中“四面边声连角起”“羌管悠悠”的塞下之声让你联想到什么? 边塞之声让我们联想到边塞的荒凉、战事吃紧的肃杀以及入夜后悠悠羌管声中流露出的乡恋之情、归心似箭的感伤之意。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